《飞翔的鸟窝》阅读答案

2024-06-20

《飞翔的鸟窝》阅读答案(精选6篇)

《飞翔的鸟窝》阅读答案 篇1

执着最美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鸟窝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生动地叙述了一只鸟窝不顾路途遥远和环境艰难努力寻找两只鸟的故事。鸟窝坚强执着、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且读且思

1.文章以“飞翔的鸟窝”为题,有何作用?

2.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简要概括鸟窝在飞翔途中听了乌鸦、天鹅、风筝的话之后的心理共同表现。

4.按要求进行赏析。

(1)鸟窝听了,只是小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大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人类不可能伤害这么漂亮而高贵的鸟!不可能……”(揣摩“小声”“大声”所包含得感情。)

(2)鸟窝离开了风筝,继续朝前飞行着。天下雨了。鸟们都飞至茂密的树枝下躲雨去了。不知已经飞行了多少天的鸟窝,却还在天空。(写“鸟们”起什么作用?)

《飞翔的鸟窝》阅读答案 篇2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 创建灵动、鲜活、多彩的课堂, 为学生搭建一个“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平台,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 张扬自我。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个性化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不仅能砥砺“思想”, 润泽“语言”, 掌握“技巧”, 还能培养兴趣, 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无边无际的阅读海洋, 去感受阅读魅力。引领学生走近名著, 走近经典, 到哥本哈根海边礁石等候《小美人鱼》, 到科曼契草原《与狼共舞》……

在这里, “当家”的是学生, “做主”的也是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一旦养成, 独立的性格也便养成, 而独立的性格一旦养成便会催生出更多的个性解读。

(二) 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个性阅读氛围。

阅读是个性的, 阅读课就应是开放的, 多元的, 生成的。所以我们应努力让每个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建立个性的精神联系, 努力打造“文本”、“人本”、“个性”的语文课堂。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抱住教参不放松, 只想做教参上知识的传送带, 不愿做教参上知识的过滤器。教参怎么说的我就怎么说, 教参要求怎么讲我就怎么讲。后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 我们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语文课堂应是互动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不可包办代替, 又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让学生亲自读书, 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同时我们也要扮演好导演、教练、指挥家、引领者、监督者的角色。在阅读中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时陶醉投入, 演讲时激情飞扬, 辩论时针锋相对, 讲解时抑扬顿挫, 表演时眉飞色舞。

二、让学生亲自读书, 带着思想读书

阅读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活动。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任何人也无权剥夺或代替。这正如吃饭, 好不好吃只有亲自品尝才会知道。

(一) 让学生独立选择阅读内容。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不同,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 就应尊重学生选择。让他们自主选择阅读主题、材料和内容。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同时教师要做好遴选和推荐。

(二)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生个性不同, 基础不同, 因此必须使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好比挑鞋子, 合不合适, 只有脚知道。学生或朗读, 或争论, 或动手操作, 或进行游戏表演, 调动多种器官全方位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包含的信息与含义

(三) 选取有效读书方法, 带着思想去读书。

要想真正展开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1. 批注佳句, 援疑质理。

“不动笔墨不读书”,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地圈点勾画做批注的读书方法, 随感随记, 珍视阅读初体验。在学习鲁迅的《故乡》一文中, 有学生对于文本第一自然段中“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句中的“横”是这样批注的:“‘横’字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横尸’一词, 僵硬而无力, 凸显了故乡的萧索和死气沉沉, 表现了我的悲凉。”我看后不由欣喜。

2. 查索资料及工具书, 积极拓展阅读深度广度。

在学习《曹刿论战》一文时, 我问学生怎么理解“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一句?班内有学生答曰:“作战犹如短跑, 发令枪一响, 全力冲出, 可要是连续放枪而跑不出, 运动员是会受打击的”。

3.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积极进行联想。

《曹刿论战》一文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学生对“属”一词不好掌握, 我让他们联系一下《桃花源记》中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 学生释然。

4. 在比较中融会贯通, 加深理解。

在学习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时, 有学生问:“老师, 作者曾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旷达胸襟;而这里‘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分明就是多愁善感, 览物之情异乎了。”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 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 让学生愉悦地读, 快乐地读, 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与作者心灵交汇, 产生共鸣, 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比如在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 我把郑愁予的《错误》在投影中展示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编故事。对于男主人公, 有的学生想象为一位诗人, 有的想象为一位剑客, 有的则想象成一位军官;对于情节, 大部分学生努力渲染了男主人公与心上人两小无猜, 青梅竹马, 两情相悦, 花前月下、情意浓浓的场景, 而后年少轻狂的男主人公或者醉心山水, 或情系功名……

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质疑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允许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见人见智, 承认答案的丰富多彩, 鼓励学生求异、求新, 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 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 创设一个主体化、多边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间, 设计开放而富有弹性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拥有一个展示个性的宽松氛围。

下面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质疑的片段:

1.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 学生质疑道:“老师说本文的主题是批判了资本主义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那么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这种现象就少吗?况且菲利普夫妇如此拮据, 他们的女儿都难嫁出, 还要求他们如何?要说主题我认为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和对人性的批判”。

2.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 正当我为自己把学生带入一个悲壮震撼的情感状态兴奋不已时, 有一个学生忽举手要发言, 他说:“我对本文作者感到不齿, 一个人扛着猎枪不辞辛苦地追逐斑羚于绝境, 面对如此凄惨的场景, 竟还有如此雅兴细细欣赏这个群体的自杀与自救, 并将其写得如此美丽!”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勇于出新, 都会使阅读教学充满个性的火花。

在阅读个性化的培养中, 我们也要避免个性解读的泛滥。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总不会是骆驼祥子。

飞翔的鸟窝 篇3

从前,在一座森林里,一只布谷鸟在一个温暖的鸟窝里慢慢长大。一转眼秋天到了,树叶飘落,布谷鸟要抛弃这个鸟窝飞到温暖的地方过冬。那么被抛弃的鸟窝又怎样了呢?

【第一棒·李丽丽】

鸟窝心想:“这片森林每到冬天就会非常寒冷,主人离开了,我与其独自在这里忍受寒冷,不如到外面闯一闯,或许还能和主人偶遇呢。”这样想的时候,碰巧一群南飞的大雁经过它的头顶。鸟窝大声喊道:“大雁大雁,请你们把我也带上吧,我想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大雁心想:“我要去南方,路途那么远,带着个鸟窝多麻烦。”于是它们回绝了鸟窝。

【第二棒·王志峰】

正当鸟窝失望的时候,树林里刮起了一阵大风,它立刻动身,乘着风飞了起来。

鸟窝乘着风来到了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鸟窝看着蔚蓝的大海感叹道:“真是开了眼界啦,这就是杜鹃跟我说过的大海吗?我太喜欢这里了,我要留在这个地方安家。”鸟窝对着一群五彩缤纷的鱼儿喊道:“小鱼小鱼,请你们告诉我,这儿有大树吗?我要在这里安家。”“茫茫大海只有海水,海水深处有海藻,有美丽的珊瑚,但是没有你说的大树。很抱歉,你到別的地方看看吧。”鱼儿们回答道。

【第三棒·杜晓峰】

鸟窝一听,便又乘着风飞走了。它在风中飘啊飘啊,飘到了大草原的上空。浓浓的牛奶味让鸟窝感到陶醉。秋天的草原像一张黄绿交织的地毯,一直铺向天边。一群群骏马在草原上愉快地奔腾着,一群群奶牛在啃着美味的青草。“请问你们这里有大树吗?我想在这里安家,我太喜欢这片草原了。”鸟窝问那些正在专心吃草的奶牛。“这里只有我们这些奶牛和远处那些顽皮的骏马,此外就是地上的草啦,我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见过大树呢。你到别的地方看看吧。”一只奶牛回答道。

【第四棒·刘文奇】

鸟窝乘风继续飘摇,最后来到了一片温暖的森林上空。这里的树和以前自己居住的树林里的树完全不一样,这里的树叶像夏天时的树叶一样绿,一点儿也没有要飘落的意思。“难道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南方森林?我就在这里安家吧。”想着想着,鸟窝告别了风,往下一跳。迎接它的是一棵巨大的树杈。很快,一只黄鹂看上了这个鸟窝。它唱着歌,叼来枯草,修整它的新家。看过大海、草原的鸟窝,此时心满意足地和新主人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

【评点】

四位小作者都能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将故事编写出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而有趣的故事,值得称赞。第一棒李丽丽同学根据所给龙头,首先奠定了故事的发展方向,让鸟窝有了一颗想要去外面世界闯一闯的心,于是请南飞的大雁帮忙,但大雁却不肯带上它。第二棒王志峰同学让鸟窝乘风而飞,想象大胆,紧扣主题。由于大海上没有大树,鸟窝再次乘风而行。第三棒杜晓峰同学让鸟窝来到了草原上,顺承第二棒“没有大树不能安家”的思路,鸟窝再次飞走了。故事衔接紧密、顺畅。第四棒刘文奇同学让鸟窝来到了一片温暖的森林,并找到了一个新的主人,开始了新的生活。故事收束圆满。

永不受伤的飞翔 阅读答案 篇4

①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不紧不慢地骑车往家里赶。

②快过幸福大街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从我身后呼啸着过来。我发现这辆车的轱辘后边好像拖带着什么东西。正好这辆车要拐弯,速度慢了下来,我才看清楚,车上有两个人,前面是个女的,后边是个男的。男的手里拿着一截儿短棍,短棍上系着一根细线,线的末端拴着的,竟然是一只鸟。

③傍晚的风大了起来,刮得脸生疼。风又灌进脖子,让人不自觉打了个寒噤。那只鸟在风中瑟缩着,显然已被拖得奄奄一息了,身子和腿已经不能动弹,只是它的翅膀还在扑腾着。我看不到鸟的表情,但从它的挣扎中,我能感受到它的痛苦。

④我本能地紧蹬了几下,拦住摩托车,急切地把小鸟的惨状告诉了他们。谁知后面的那个男人朝我一瞪眼,不耐烦地说:“我早知道了,用你管?”

⑤我一下子被噎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笑了笑,近乎哀求地说:“大小它也是个生命,放了它吧。”谁知那个男人嘴里嘟囔了一句“这人有病!”

⑥ 摩托车又一次启动了,地上的鸟还在挣扎,但已经站不起来了,翅膀在颤抖中不断扑腾着。这时,一个孩子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叔叔,你把小鸟放了吧,你看它多疼啊,它妈妈看到了会哭的。”循着声音看过去。车的另一边,是一个小男孩。我认识这个小男孩,他就是附近那家馒头铺老板的孩子。

⑦孩子的话显然触动了女人心中柔软的部分,她回过头对男人说:“放了吧,放了吧。”男人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松开了手。车开走了。

⑧鸟半躺在地上,男孩走过去,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手心。我说:“孩子,这小鸟伤得很重,恐怕……”不料,孩子抬头朝我灿烂地笑了笑,说:“无论伤多重,治一治伤口,一样可以好好地活。”

⑨ 这个孩子好像没有上过一天学,我经常看见黑而瘦小的他,蹬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巷口弄堂里四处吆喝着卖馒头。听说他的父亲早亡,娘儿俩靠开馒头铺维持生计。有时候,我还看到有孩子欺负他。前些日子,他的.母亲又嫁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的脸总是黑沉沉的。我一直以为,这孩子应该是一个受伤的生命,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他失去了同龄人应该有的阳光、温暖和爱。他的可怜和无助,一度引起我的悲悯。

⑩然而今天,他对待小鸟的态度和他的话让我震撼,我感受到了一个弱小生命骨子里的刚强。我说:“那你就好好照顾它吧。”孩子说:“放心吧,我会给它喂水、喂食,而且会陪它说话的……”

⑾我骑车离开,街边的路灯次第亮了起来,。

⑿那只鸟最终怎么样了,我不知道。后来,那家馒头铺搬走了,孩子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晚上,我还梦到了那个孩子。梦中,他和那只被救的小鸟一起在晴空里幸福地飞翔。

⒀我想,这样的一个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过得很好,因为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人生所有的艰难,都会为他让路。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根据文意,在下列表格里填上恰当的内容。(不超过9个字)(2分)

情节内容

人物形象(小男孩)

劝男人放开小鸟

勇敢

(1)

善良

叙男孩过去经历

(2)

2.文章题目“永不受伤的飞翔”有什么含义?(3分)

3.文章第十二自然中写到了作者的梦境,这段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4.文章结尾一段中,作者写道“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人生所有的艰难,都会为他让路”。这句话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哪种?请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5分)

参考答案:

1.(1)救起小鸟(决心给小鸟养伤)(2)坚强

2.一是指受伤的小鸟在男孩的救助下,一定会再次奋发振翅的飞翔。

二是指小男孩没有让艰难困苦留下阴影的乐观向上的生活。

3.表达了作者对小鸟和男孩的境况的牵挂,寄寓了作者对小鸟和男孩(特别是男孩)的未来的美好祝愿。

4.议论。这句话是说,只要一个人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那么生活中的任何艰难困苦都会被打败。就像文中的小男孩,虽然遭遇了那么多不幸,但他的心灵却依然那样善良、乐观、坚强,他就是“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我们也要学习小男孩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坚强乐观的面对困难,把这些当作磨砺我们心性的生活的考验。

彭托皮丹《鹰的飞翔》阅读答案 篇5

(2)第一阶段,试飞。内心有飞翔的渴望,也会为掉到地上而满怀困惑,感到羞愧。第二阶段,初飞。由最初的小心试探而变得勇敢,充满快乐,十分陶醉到后来不知所措,孤独沮丧。第三阶段,高飞。由不再犹豫、坚定地飞翔而再次犹豫悲伤、贪恋家禽院。第四阶段,回落。开始还有些踌躇,后来变得急切、执拗地想回到家中。(打出三个阶段即可,每一阶段2分)

(3)①年轻的鹰与雌鹰的对比。以雌鹰的矫健有力突出年轻的鹰的力不从心,以雌鹰的执着坚定,突出年轻的鹰的踌躇犹豫,突出了在母鸡和绵羊中间长大的年轻的鹰的弱点,写出了即使有雌鹰的召唤,年轻的鹰也难以割舍舒适安逸的生活。

②年轻的鹰与家禽院的动物对比。年轻的鹰出身高贵、充满对天空的渴望,与家禽院那些碌碌之辈相比,具有想要摆脱平庸的高贵品质。(如果答其他对比,言之成理即可。每一对比3分,其中对比的内容2分,对比的作用1分)

(4)观点一:同意。一个人即使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如果长期生活在平庸而舒适的环境中,又缺少必要的勇气,就难以摆脱平庸,难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或安逸舒适的生活不仅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的障碍与阻力,而且还会使人丧失自身的优势甚至导致自身的毁灭)

《飞翔的鸟窝》阅读答案 篇6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思维,有助于学生心理品质的成长。

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师都希望通过课外阅读这一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兴趣:学生亲近课外阅读的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需要老师用点拨的方法去引导、去感染,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1. 用故事悬念激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老师的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孩子们被带入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悬念百出的故事中。正当孩子们期待结局时,老师戛然而止:“孩子们,后面的更精彩了,想知道吗?那就自己读吧!”此时还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他们产生“我要读”的欲望。

2. 借榜样激趣

学生不乏好读书者,他们在课堂中发言积极,语言优美、流畅,既给其他同学带来享受,又引起他们的羡慕。我班的梁文昊、王茁成、张宇琦等同学,由于平时特别爱读书,多次获得“读书之星”的称号,他们的作文语言流畅、优美,洋洋洒洒。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梁文昊真是个小书迷,课堂上他精彩的发言离不开他课外的积累。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借机为全班同学树立身边的榜样,让他们产生“我想读”的欲望。

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书有了无限的向往,学生就一定会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二、渠道:学生亲近课外阅读的途径

说到容易做到难,让孩子持之以恒地爱读课外书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得到收获呢?

1. 利用手中的阅读材料

学生手中都有《七彩语文》、《成长阅读》、《精品阅读》、《美文诵读》等,这些材料,我从不轻易放弃,而是利用地方课及午读时间指导孩子认真阅读。阅读时,要求学生像预习课文那样,圈圈画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联系文章说出喜欢的原因。遇到一些语言精美、结构鲜明的文章或片断,我分层设计一些阅读作业供学生选择练习。阅读后,我重在批阅,充分了解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进行点评。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对批阅不放松,对于懒散或不及时完成的学生,情愿把时间挪后,也绝不放弃。渐渐的,学生开始乐于阅读,把每天的午间读当作自己的需要。

2. 重视身边的阅读材料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仅靠图书馆做工作是不够的,班级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主阵地。很多孩子不满足于手中已有的阅读材料,家长还为他们购置了一些他们喜爱的书籍。每学期开学不久,我总会抓紧设立班级图书角,开展“献出一两本,阅读上百本”的活动,发动孩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书放到班级图书角里,以达到资源共享。平时,多多关注他们借阅情况,适时表扬,及时鼓励,每周评出三名“小书迷”,每月评出三名“读书之星”。班级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洋溢着浓烈的书香气息。

3. 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

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走进课外阅读。我们应引领学生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学天地,让他们与文学作品之间产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唤,感情与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从而获得对真、善、美的把握与领悟。例如学完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后,我布置孩子去搜集毛泽东的诗词读一读,并背诵其中一首自己所喜欢的,让他们领略伟人磅礴的文学气势;学完了《海伦·凯勒》后,让他们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主人公海伦用炽热的爱拥抱世界的美好心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学完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他们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认识到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在教学《只捡儿童多处行》前,让他们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有了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后,再鼓励他们去寻找冰心的《繁星》、《再寄小读者》等作品阅读。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所获。

三、交流:学生亲近课外阅读的享受

为了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让班级充满书香之气,我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读书交流活动,让他们享受亲近课外阅读的无穷乐趣。

1. 好书推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等,我定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意在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有时请本班同学对课外书籍进行推荐。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部分段落;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摘要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故事性强的作品,则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去读。

2. 阅读交流

对所阅读的书目,学生在交流会上畅所欲言,可说说读书后的感受,交流印象深刻的书中人物及评价,谈谈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或困惑……阅读交流使学生视野开阔,兴趣浓厚。

3. 师生共读

书香校园,一定是教师热爱读书的校园。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治理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不读书,就永远无法掌握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语言密码。因此,我经常利用阅读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甚至读同一本书,和学生共享阅读的快乐,互相交流阅读感悟和收获。

四、内化:学生亲近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不仅要组织学生读各种各样的书,而且要注意学生读书内化的指导。

1. 摘抄重点词句

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一边读书一边摘抄描写生动的语句。同学间相互交流,品读各自摘抄的内容,习作时,鼓励学生翻开摘抄本,把一些好词好句用在自己的作文里。通过看、读、记、用,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句的印象,时间久了,这些好词好句也就成了自己的东西。

2. 背诵精彩片段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而扎实的基础少不了多读多记。我经常要求学生读完一本书后,至少有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的摘抄。摘抄后,要多记多背,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精彩片断的背诵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进行擂台赛。

3. 讲述生动情节

把读过的内容讲出来,这也是一种有效阅读的好方法。我要求学生读一本书后,至少能讲出一处或推荐一个篇章。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更专注了,也逐步学会对情节揣摩。这样,学生将文本语言结合自己的语言讲得生动精彩,很富有创造性。

4. 仿写片段

为了培养学生读书内化迁移的意识和能力,我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文章后,都能写出一个模仿片段,可直接引用文中的语句,可模仿文中的写法、结构等。

指导阅读的方法很多,归根结底是要促使学生快乐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上一篇:教你写好护士简历下一篇: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