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方案

2024-10-03

干部培训方案(通用12篇)

干部培训方案 篇1

新任科级干部培训方案-干部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会议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结合农安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学习和研讨。

通过学习和研讨,进一步增强新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党政干部队伍。为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部署,实现农安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开拓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立足职位特点,突出局乡(镇)级领导干部的党性锻炼、能力培养和县情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为建设开放富强和谐新农安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培训原则和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把培训与局乡(镇)级领导干部工作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培训需求调查、课程设计、组织管理和培训评估等教学的`主要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运用研讨式教学,把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现场教学、社会考察、社会调研、学员论坛等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经验共享、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

三、培训对象

本县近几年新任局乡(镇)级领导干部。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 月 日至 月 日。

培训地点:县委党校四楼会议室。

五、培训内容

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执政能力和素质提升

1、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2、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

3、建立应急管理体制

4、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

5、政府如何应对媒体

第三单元: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2、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

第四单元:改革开放与县情

1、中国经济改革的道路选择与发展前景

2、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思路和措施

3、低碳经济和低碳文明

4、农安县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第五单元:参观考察、调研及论坛

1参观考察( )。

2、学员紧密结合本部门实际,自拟题目,探讨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根据调研或论文成果组织学员论坛。每位学员要独立完成调研报告或论文,作为此次结业考核的主要成绩。

六、培训组织

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训由县委组织部与县委党校共同组织实施。

县委党校负责教学计划的实施;党校教务科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党校办公室负责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的技术保障和生活保障。

建立学员党支部和学员班委会,党支部和班委会在教务科具体指导下,负责本班学员的思想、学习和组织纪律工作,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使之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

七、考 核

每位学员的调研报告或论文作为考核的主要成绩,字数3000字以上。平时成绩由教务科掌握,主要考查学员论坛发言、提纲准备和出勤情况等。

结业论文及平时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记入学员学习档案。

农安县委党校教务科

干部培训方案 篇2

1 了解员工情况, 明确培训目标

作为直接培训对象的员工, 供电企业必须清楚地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员工的年龄、学历、职务等, 为了加强培训的效果, 还应了解员工的态度、知识、技能。对培训目标的设定必须慎重, 首先要符合供电企业战略目标, 要把握好培训的主方向、主目标;一定时期内还要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通过培训挖掘供电企业人力资源, 提高供电企业整体素质, 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增强竞争力。其次要为员工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培训目标, 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前提是员工认同培训本身, 在了解培训整个过程将如何进行之后, 能够在思想上接受培训。目标太难或太易都会失去培训的价值。因此, 培训的目标设置要合理, 应该与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相结合, 使接受培训的人员感到目标来自工作, 又高于工作, 能够促进自己的发展。

2 合理规划培训, 选择适当场地

培训系统主要由培训课程、培训教师和培训流程3个要素构成。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内容适当与否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为此必须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在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前提下, 为供电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学习材料要有意义, 要便于员工理解, 内容切忌概念化、一般化。出色的培训教师要结合工作实际, 按照“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指导员工学习, 解决员工提出的疑难问题, 确保培训效果。培训场地的安排和教室环境的设计也相当重要, 要让员工感到这是有利于他们个人的发展, 一旦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就会影响培训的效果。事实证明, 员工在学习环境中感到安全的时候, 不仅愿意学习, 而且乐于和渴望学习。

3 采用多种形式, 增强培训效果

培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 培训形式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由于员工的信念、价值观、阅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因此这种差异决定了他们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兴趣指向的多样性, 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知识技术的学习要求, 所以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员工, 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员工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整合人力资源, 达到供电企业培训的最终目的。

干部培训方案 篇3

【摘 要】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收集组织及其成员现有绩效的相关信息,找出现有的绩效水平和理想的绩效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发掘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能、态度的差距,最终为培训活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需求调研;培训方案

一、研究背景

培训需求分析是一种研究培训意图、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及相互关系的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收集组织及其成员现有绩效的相关信息,找出现有的绩效水平和理想的绩效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发掘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能、态度的差距,最终为培训活动提供依据。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首先可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确保用于培训的资源被保存下来并真正用于培训;其次从不同角度了解组织及其成员在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对于提升培训的合理性、有效性至关重要,再次可以建立信息资料库,为培训后评估做准备。

本次需求调研以公司总部部门副主任及以上领导干部、公司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大型重点供电企业领导班子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使用人类学研究的问卷调查、开小型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小型调查会的形式了解面上的问题;通过个别访谈的个案调查,了解特殊问题,以弥补问卷的不足,做到点面结合。

根据研究目的编制《公司局级领导干部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采用分类数据样本随机抽样,将抽样误差控制在5%之内,确保p=0.5,t=1.96共发放问卷280分,回收有效问卷267份,回收率95.4%。领导干部在完全自愿的条件下填写不记名问卷,以确保被调查者尽可能真实自然的完成调查表各项内容,确保所填内容尽量接近客观真实。

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

为深入挖掘领导干部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要,结合培训的关键领域,问卷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培训时间

37%的领导干部希望培训的时间仍然维持在10天就好;31%的领导干部希望培训时间控制在一周内;31%的领导干部希望的培训时间为15天左右。

(二)培训内容

1.希望的课程设置。

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公司领导干部对“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这一专题需求最大,其次为“能源发展趋势解读”,再次为“企业管理先进理念介绍”。位列第四的专题是“健康与养生”,第五是“文史哲理论学习”,第六是“领导力提升”,第七是“艺术鉴赏”,第八的是“公司战略与会议精神”;第九的是“标杆单位案例分析与研讨”,位列倒数第二的专题为“企业文化宣贯于传播”,最后一位的专题式“党校基本理论学习”。选择“其他”的涉及“国际形势”“法制”“新科技新发展”如移动互联网等专题。

2.课程重要性排序。

从专题重要性排序看,有173位领导干部(约占有效数据的73%)把“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这一专题放在第一位,有125位领导干部(55%)把“能源发展趋势解读”放在第二位,有53位领导干部(25%)把“公司战略与会议精神解读”放在第三位,有34位领导干部(18%)把“企业管理先进理念介绍”放在第四位,有32位领导干部(21%)把“文史哲等理论学习”放在第五位。

(三)培训方式

1.教学方式。

通过频次统计显示,位列前三的教学方式分别为“课堂讲授”(215次)“案例分析与研讨”(166次),“学员论坛与专题交流”(67次)。位列后三的教学方式依次为“在线网络学习”(17次),“小组讨论”(38次)“行动学习”(56次)。值得关注的是领导干部轮训传统的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并非他们希望的教学方式。

2.分组研讨。

分组研讨是领导干部轮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认为最为有效的分组交流一次即可,且研讨题目由各小组自拟。

3.课程结构。

课堂讲授是领导干部最希望的教学方式,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认为每个老师4学时课程(半天)已经能够满足某一专题的学习需求,在培训过程中应尽量多安排不同专题的老师授课。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信息传递最大化为目的,不需要和学员进行互动和交流。

(四)培训师资

1.外内部师资比例。

66%的领导干部认为培训课程外部与内部师资的合理比例为8:2,33%的局级领导干部认为合理的比例为7:3,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轮训的师资应以外部为主。

2.外部师资来源。

师资是培训的核心要素,外部师资是领导干部轮训的重中之重。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领导干部需求位列前三的外部师资来源分别为:某研究机构专家(171次)、中央党校教授(169次),国家部委领导(147次),接下来为大学教授(119次)、大型企业高管(111次),最不受欢迎的外部师资为个体职业培训师,咨询顾问。

3.内部师资来源。

内部师资是领导干部轮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领导干部需求位列前三的内部师资来源分别为:系统某一领域专家(182次),公司高层领导(98次),总部部门领导(68次)。

(五)教学支持与管理

1.培训介绍说明。

73%的领导干部希望在培训之前有具体详细的培训说明与介绍,16%的领导干部则不需要有,另有10%的领导干部则认为详细的培训说明与介绍无所谓,可有可无。

2.课余时间安排。

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局级领导干部希望自己安排课余生活(159次),其次为举办体育比赛(75次),最后为举办讲座或沙龙(65次)。

三、对培训方案的思考

如何针对领导干部这一特定人群、特有意识,在培训需求、内容方式等方面着力创新,打消领导干部的思想桎梏,激活学习动力,提高培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一)做深教学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培训目标

1.积极主动,引领需求。

首先,宏观层面上引领。在深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公司发展战略和党组要求,积极主动引领培训需求,为公司人董、人资下一年的培训计划、培训项目,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建议。其次,微观层面的引领。“按需培训”已成业界共识,对需求的了解与把握是培训成功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创新方法论,采取观察、分析等方法,或借助测量工具,探明其深层次需求,亦即“需求什么,我们引领”。

2.把组织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

领导干部培训属于组织行为,而非个体学习。因此,我们的培训首先要有组织属性,满足组织需求。“按需培训”这个“需”应该定位于组织需求,而非个人需求,支撑组织,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才是立足点和最终归宿。领导干部轮训的培训需求首先应从公司发展需要,或是围绕公司党组对高层领导干部的要求来实施,其次要深入分析,个人需求是否真正符合组织需求,引导个人需求服务于组织需要。

3.将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统一起来。

培训需求分为三个层面: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满足组织需求,并非完全忽视领导干部的个体需求。人性化的把握学员个体需求,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培训目标,是提高培训项目质量的现实要求与前提条件。如何将学员需求创造性的融入到培训内容中,从而服务于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并处理好组织需求与个人要求的关系,做到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并举,使轮训目标更加符合学员实际,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员需求,教学安排更加适应学员特点是培训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二)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1.丰富培训内容,满足领导干部多层次多样性需求。

基于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问卷调查,通过统计数据并结合访谈,启发我们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上,不但要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以满足领导干部多层次的多样性需求。更应该突出重点,有的放矢。首先,课程设置重点需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相关专题,二是“能源发展趋势解读”相关专题,三是“企业管理先进理念介绍”相关专题,四是“健康与养生”相关专题,五是“文史哲理论学习”相关专题。其次,课程设置方面,如果时间允许,“领导力提升”“艺术鉴赏”“公司战略与会议精神”等相关专题也可适当涉及。第三,领导干部对于“党校基本理论学习”并不热衷,但是党校姓“党”,培训内容必须涵盖、并突出“党”字。

2.培训体系要“转型”,培训内容需“先行”。

目前我们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党性修养、开拓视野的前沿知识、贯彻公司战略与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性提高领导力的专题。“党性修养”和“开拓视野的前沿知识”是我们的长处,已成为“精品课程”,形成品牌,但“贯彻公司战略与解决实际问题”和“针对性提高领导力的专题”则是我们的弱项。因此要适当调整原有培训体系中四方面专题的相关内容,增加前两者的权重,减少后两者的权重。权重究竟是多少?需要深入研究,合理把控。培训体系要转型,培训内容先“转型”。

3.培训内容以目标定位为前提,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

首先,补充前沿知识拓展干部视野,将补充前沿知识形成常态机制。其次,提升党性修养与价值观教育。企业党校作为党校的一个分支,其本质属性仍然姓党,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校和培训机构不可替代的。再次,贯彻公司战略意图解决实际问题。按照班子分工,划分归口,理出需要哪些专题,并分几年编制专题目录循环,依托先进测量工具和手段,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研究。最后,提升干部素质和专项领导能力。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六项基本条件,结合公司特点,对每个业务板块、正副职区分、按线条列出需要提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在此框架下精选测量工具,结合干部考察相关材料,锁定领导干部每项能力的提升需求,将培训定位在“一人一方案”的思路上。

(三)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效果

1.改进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增设互动环节,加强交流。

传统的课堂讲授,经过几千年的厚重沉淀,形成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仍是当前培训方式的主体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最希望的教学方式”中,“课堂讲授”以215频次的绝对优势位列第一位。课堂讲授一般较适合于专题理论的学习及方针政策的宣传,是目前培训中运用的最普遍形式,但从访谈、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即使是理论性强的课程,缺乏互动的单向传授已经受到质疑。增设互动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突出互动解惑是课堂式讲授未来创新的方向。以问题为中心,在课程设计上邀请学员参与,充分了解其需求,将大大提高课堂授课的针对性和需求导向性。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讲授、师生研讨结合起来,把知识获取和能力转化结合起来,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组合设计,混合实施,进行混合式教学培训。

网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和教学管理手段,是现代培训不可忽视的教学方式,将网络化培训与传统面授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建立新型的混合式培训体系。混合式培训是教育培训信息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员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网络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而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从表面上看是在回归,而实际上是按螺旋方式上升的一种体现。

3.充分利用北京的优势资源,增加现场教学,填补空白。

护士分级培训方案-培训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医院“标准化建设”为导向,以青岛市护理质控中心《二级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为标准,紧紧围绕“质量”“安全”这个核心,为医院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二、培训目标

完善护士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医院护理队伍建设,逐步构建合理的护理人才梯队。

三、培训方案

(一)分层培训:

1、N0级护士:以“三基”训练、规章制度等为培训重点

(1)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2)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基本掌握本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2、N1级护士:以“三基”训练、沟通能力为培训重点

(1)掌握一般护理常规,本科室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和本科室常用抢救技术;

(3)具备基本的病情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表达力;

(4)掌握常用药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给药方法;

(5)了解临床护理质量标准基本内容。

3、N2级护士:以危急重症监护抢救为培训重点

(1)熟悉科室专科护理基础理论、疾病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专科护理技术规范;

(2)掌握本科室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3)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具备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意识,有本专业临床带教能力。

4、N3级护士:以专科护理理论及技能、护理教育、危急重症抢救及疑难杂症护理为培训重点。

(1)具有解决专科护理疑难问题的能力;

(2)具备全面的`疾病观察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备独立带教各类护士和护理教学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护理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

5、N4级护士:以综合能力、护理管理、护理专业新进展、护理新技术为培训重点。

(1)具有系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习护理专业先进技术;

(2)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学习,参加护理管理知识培训;

(3)提升护理管理的综合能力;

软件系统培训方案-培训方案 篇5

在市教育局的安排下,我们一行20几位专业老师进入了xxxx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计算机软件培训,其目的是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了解目前流行的相关技术,参观行业,了解行业要求,再将这些行业中的知识与我们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摸索出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方法,并根据行业中员工的能力要求改进我们职业中学的课程设计,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就能很快的适应就业。

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PHP程序设计和项目管理的知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项管理

在立项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学了如何完成一个项目的立项工作,主要分为:立项文档编写、立项评审报告、需求分析以及文档编写、项目实施计划文档。在该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小组以一个新闻发布系统项目为实例,详细的进行了各种讨论和分析,顺利的完成了所要求的各种文档,并基本了解了项目经理在这一方面所需要完成的各种工作情况。

二、开发过程管理

在开发过程管理中,作为一名项目经理,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项目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根据实际开发进度的情况,掌握项目中的风险以及问题,召开项目组例会、项目组临时会华考|zk168议,完成各种会议文档,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整,保障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

三、结项管理

在结项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项目总结、项目结项评审报告、项目验收报告的编写,并学习了软件测试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测试计划与测试需求的设计,学习了一些测试软件的使用方法。

项目负责人的重要性

一个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项目组经理的管理能力,从项目的立项到实施以及结项的流程里,项目经理扮演了一位组织和领导者的角色。

因此,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不仅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做好项目需求分析和模块制定,还需要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需要在整个项目开发流程中,准确的了解和掌握项目的进度以及各种问题。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效的协调团队成员分析和解决问题。

团队需要良好的协作关系

岗位技能培训方案-培训方案 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这一主题,以提高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及困难户家庭成员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就业致富为目标,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中初级专门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XX年底,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县当年未升学初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当年未升学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全县25周岁以下的未就业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具有劳动能力并能够接受培训的适龄特殊、残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县实训基地达到容纳人的办学规模,培训和实习基地达到3—5个。

三、组织实施

(一)培训原则

在摸清生源底数、突出培训重点的基础上,坚持“四个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方便群众与保证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确保全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推进。

(二)培训机构

以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为主要平台,积极整合县内其他职业院校、职业中学以及其他具备相关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并确保所有结业学员都能掌握一项或两项技能,至少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三)培训对象

1.当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未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应该全部参加免费培训;当年年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原则要求全部参加免费培训。

2.16周岁以上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其他无业、失业青年可自愿参加培训;25周岁以下的孤儿、困难家庭子女,以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自愿参加免费培训。

3.上述人员的培训费、食宿费全免。

(四)培训内容

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完善 篇7

一、培训理论概述

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 使其在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上不断提高, 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 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现在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 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 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 (2) 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 必须实行终身教育, 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念。 (3) 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 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4) 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单位把员工培训纳入到发展计划之内, 设有职工培训部门, 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5) 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员工培训方案的步骤设计

(一) 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或者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它必须是理性化, 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 都是不低的, 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 要有的放矢, 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角度来进行, 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 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 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 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 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其次, 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 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 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二) 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 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 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 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 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 并可在培训之后, 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其它因素是有机结合的,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可能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其它的各个部分, 使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成为可能。

2.培训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 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 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 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 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1) 知识培训, 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 或者看一本书, 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虽然知识培训简单易行, 但其容易忘记, 往往是仅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 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2) 技能培训, 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这里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 一般不容易忘记, 如骑车、游泳等。招进新员工, 采用新设备, 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 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 无论你的员工是多么优秀, 能力有多强, 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 (3) 素质培训, 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 有积极的态度, 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有较高的目标。这三个层次的培训内容, 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 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 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 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 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 选择何种资源, 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 要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才为最佳。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 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 即受训者。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 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 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 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 这道理显而易见, 但事实上,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培训计划订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 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 代价更高。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 通常情况下, 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第一, 新员工加盟组织;第二, 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第三, 由于环境的改变, 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第四, 满足补救的需要。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 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 根据以往的经验, 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 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 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 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 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 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适当培训方法的选择。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 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 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 达到培训目的, 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 灵活使用, 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选择多种配合使用。 (1) 讲授法: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 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 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 (2) 演示法: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 通过实地示范, 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 (3) 案例法: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 如文字、录音、录像等, 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 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三) 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干部培训方案 篇8

【关键词】专业岗位;任职培训

岗位培训和装备保障训练中,经常使用专业、工种和岗位术语,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时专业、工种的含义也有变化,正确理解专业、工种和岗位,对深化岗位特点与规律的认识,合理制定岗位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专业、工种和岗位的概念

专业是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学业门类。专业作为院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规划培训任务、确立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的依据。按照专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点。

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性质、工艺技术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目前,大多数工种是以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的基本状况为依据,以企业生产技术和劳动管理的普遍水平出发,为适应合理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饱满程度,结合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改善等方面因素进行划分。

岗位原指军警守卫的处所,现泛指职位。岗位是指由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一项或多项职责以及为此赋予个体权力的总和;岗位随事而定,因事设岗;岗位与人对应,通常只能由一个人担任;岗位一个或若干个岗位共性体现就是职位,职位一般是将某些任务、职责和责任组为一体,是随组织结构定,是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位是由主要职责相似的岗位组成,为实现某一目的而从事明确的工作行为。

二、专业、工种和岗位的关系

专业、工种和岗位都是根据社会的分工、管理的需要,对工作、服务的一种分类方法,都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应用于社会。

专业主要应用于人才培养的院校,针对社会的需求,实现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工种、岗位主要应用于生产工厂、企业,为实现高效组织管理、生产活动而进行的劳动分工。工种涉及一类人区别于其他人所做的工作,具体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岗位。一定意义上讲,专业还盖多个工种,工种涉及多个岗位。

专业、工种和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学科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变革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国家定期对专业、工种进行增减。岗位调整相对平凡,每次改革特别是编制体制调整,都涉及岗位,岗位应该是最不稳定,变化最快的。

三、专业、工种和岗位的确定

本科专业没置依据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改革开放以来,共4次进行大规模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第四次修订目录于2012年颁布实施,学科门类增至12个,专业类增至92个,专业种数调至506种。本科专业目录是其他层次专业的基础,专科专业、高职专业以及军队相关的专科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的基础上,按需求进一步细分确定。

工种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按照“行业-专业-工种”的顺序依次编排工种。如军人列为第七大类、装甲专业列为第10中类、17个小类32个细类。细类相当于工种,即32个工种。32个工种含军地通用工种11个,如车工、焊工等;军队特有工种21个,如坦克底盘修理工、军械修理工等。

岗位主要依据编制确定。编制由单位相关部门负责,定期根据需求调整。编制以表格的形式体现,一般包括装备种类与数量、岗位人员等级与数量。岗位可能是单一人员,也可能是多人岗位。管理岗位通常是单一人员,技术岗位通常是多人岗位。

四、培训方案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1.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避免以工种代替专业

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复合,不仅要有适度够用的基础,专业内容也不应太窄,不能用一个工种的范围限定专业的范围。比如底盘修理专业应涵盖装备底盘修理工、液压系统修理工、抢救工等工种涉及的范围,不能仅考虑底盘修理工的工作范围,要适度增加液压元件维修、试验,装备抢救抢修等内容。

2.岗位培训应有别于专业、工种培训

专业、工种注重基础知识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注重基本技能的形成与专业素养的建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作用过程。岗位注重是知识的复合和针对性,岗位知识高度融合、知识技能相互交错,通常是跨专业,甚至跨学科和综合能力;岗位培训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特别是从实践回到理论的过程。

岗位培训是上岗前或在岗时的培训,也是最贴近岗位的培训。专业、工种培训对岗位来讲应是基础培训。岗位培训以问题研讨、案例教学更为有效。岗位教学通常结合工作中实际问题,通过解剖分析、查找原因、探索解决方法的思路,在问题探讨中固化知识、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開拓视野、增长才干。

3.管理人员以专业、操作人员以工种分类展开岗位培训

公司内部培训方案-员工培训方案 篇9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员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意识,保障安全生产,努力实现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今年召开的两会精神,贯彻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培训计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理念,以提高全体人员素质为重点,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任务,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多种类的培训方式和岗位练兵、应急演练等方法,不断加强培训,强化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为全面完成集团公司下达各项指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培训对象:在册员工

(二)培训内容:十八大文件和今年召开的两会文件;国家颁布且实施的`法律、法规;集团下达的各种文件;站务(专业)知识、技能;《营业客车安全例行检查及出站检查工作规范》;案例分析;应急救援知识;模拟操作几个部分。

1、法律法规:十八大文件和两会文件汇编,国家和省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等。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营业客车安全例行检查及出站检查工作规范》等。

2、站务(专业)知识、技能:交通运输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站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操作流程。主要是道路旅客运输、危险源排查,危险品检查等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现场安全管理知识。

3、应急救援知识:主要是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发生各种灾害后的现场避灾、救灾、人员紧急疏散等。

4、案例分析:主要是对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剖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等。

5、模拟操作:以专业特点为背景,模拟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事件现场,对员工进行管理流程和应急处置知识的培训。

三、工作安排

为全面完成任上述目标任务,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分阶段实施。

1、1月份学习集团公司下发各种文件和《十八大文件和两会文件汇编》,明确20生产经营方针和目标。

2、2至8月份学习劳动合同法、消防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营业客车安全例行检查及出站检查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同时针对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剖析,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3、9至12月份进行安全生产、灭火应急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演练。

4、总结评先(12月)。在全面完成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树立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交通运输企业强教育、重培训、再提高、会管理的氛围,推动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全面发展。

四、工作措施

根据计划由党支部、工会牵头,办公室负责具体培训的安排和落实,

公司文员培训方案-员工培训方案 篇10

为了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的人才队伍,推进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对公司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培训,加大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及“引导+实践”的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1、提高干部员工综合素质、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培训员工相关专业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针对业务员进行系统培训,从业务谈判、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各个环节,整体提升业务员素质。

3、提高员工向心力、凝聚力,打造一支素质高、团结协作能力强的团队。

二、培训内容

1、岗位培训

培训对象:新员工

培训重点:工作描述、职责要求、公司制度、企业文化等

2、财务知识培训

1)税务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对象:核算员、业务员

2)银行票据知识培训

培训对象:核算员、业务员

3)其它财务知识培训

培训对象:一般员工、新员工

3、法律知识培训

1)合同法知识培训

培训对象:合同管理员、业务员

2)典型案例培训

培训对象:业务员

3)其它法律知识培训

培训对象:一般员工、新员工

4、货物管理知识培训

培训对象:业务员

5、公司制度、程序培训

培训对象:新员工、业务员(全体员工)

6、国家政策、法规、条例、文件培训

培训对象:副总、业务分公司副经理及职能部长

7、业务知识培训

1)国际贸易培训

培训对象:业务分公司部长、业务员

2)营销实战培训

培训对象:(业务分公司)部长、业务员

3)风险防控培训

基层干部廉政建设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11

关键词:廉政建设;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32-02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等执行的基层,他们的廉政建设程度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现代执政理念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整个基层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客观地对待基层社会出现的廉政问题。

一、廉政问题的存在

(一)思想政治建设表面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基层干部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坚守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政治立场,才能在工作中、生活中保持廉政的作风。事实上,许多基层干部作风不正都是从思想变异开始的。

1.道德建设表面化。基层干部是政府与基层联系的纽带。他们不仅要对党、上级领导机关负责,更要对人民群众负责。但是,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迷失了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和执政之源这个最根本的道理,他们将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割裂开来,否认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表现在工作中,他们无视基层社会利益与诉求,热衷于对上级负责,甚至于直接将为人民服务变异为为上级服务。一个随处可见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很多基层政府宣传栏拒民于千里之外,表面上,这些宣传栏是为了便民、利民,让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实际上这些多功能兼用的“摆设”主要是为了应付上层检查。今天是环保主题,明天是计生专栏,后天是禁毒汇报,华而不实的内容只能说明他们实质是在搞瞒上欺下的作秀。

2.学风不正。为了端正基层干部正确的权力观,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其自身的修养与道德建设,国家十分重视他们的政治学习。然而,现实情况表明地方干部廉政学习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学习动力不足。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价值观,经济上拜金主义等浊气仍然广有市场。同时,市场经济的利益诱惑以及其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些负面影响深刻地影响了一些基层干部;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收入低、出路窄、工作压力大。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部分基层干部学习目的的迷惑,精神境界难以提高。其次,学习效果不佳。有的干部工作和生活中不看书、不看报,将理论学习、培训当作公费游玩,沉溺于文山会海。他们作报告、写文章远离现实,尽是大话、套话、空话。理论上的一知半解表现出来即是作风不正,党性不纯。这种人不可能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思想上的松懈导致腐化堕落的生活是必然的结果。

(二)民主执政形式化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党要实现执政民主就必须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形式、手段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和贯彻。基层干部是地方党政的基础,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和执行程度直接关乎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以及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的形象。因之,有必要对目前一些民主执政问题加以重视。

1.官僚主义一定范围的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执政的宗旨。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就是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就是认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论。反之,脱离人民群众,否定群众路线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就是割裂党与群众鱼水关系,就是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1]然而,基层社会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表现之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的干部身在基层不下基层或者不深入基层,一切唯上强调政策的执行,不关心政策与当地现实的距离,如有的地方枉顾实际赶农民上楼,拆村迁地强制村村合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搞形象工程,弄得民怨沸腾。之二,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有的干部平时作风粗暴,颐指气使,老爷味十足,对群众所反映问题解决方式简单偏激,甚至于个别干部思想道德不纯,存在欺民虐民现象。以“维稳”为借口,不公正压制和抓人的办法导致干群关系极为对立,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之三,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有的干部老于世故,遇事推诿扯皮,公务“缠身”,久拖不决,群众办事往往遭遇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腿跑断的尴尬。基层干部各种官僚主义的存在不但害人害己,而且误党害国,严重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

2.民主监督制度软弱无力。党要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扩大党内、党外民主,加强对权力监管以保证权为民所用。因此,当前基层社会一些权力监督与约束缺失的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些腐败份子之所以长期存在,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监督失衡,表现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难,下级监督太险,组织监督太短,纪委监督太软等;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还缺乏必要的民主参与保障制度。基层群众难以直接参加政权管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难以认真落实。

(三)享乐主义风俗化

享乐主义作为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生活状态在基层干部中广有市场。在新形势下,它表现为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利益至上,崇尚物欲幸福;工作作风上不重实效,贪图安逸;日常生活上铺张浪费,骄奢淫逸。有这种价值观的党员干部从思想到行为上已经彻底腐化堕落,走向违法犯罪是其必然道路。

二、廉政问题的解决

对基层干部中出现的廉政建设问题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夯实基层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用,促进干部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不变色。

1.加强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党的最高纲领以及在不同时期的最低纲领是其自身保持凝聚力、战斗力的思想根源,也是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实现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党内外情况复杂多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2]因此,必须将这个理想信念与资本主义区别,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与时俱进开展“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一系列党风、党纪、党性教育活动中促成干部队伍发生根本性变化。

2.加强基层干部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首先,基层干部要了解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认识到党的领导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发展依靠人民群众。他们必须将之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才能在兢兢业业的为人民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党员干部要认识到脱离人民群众的危害性。根本上说,违背了群众路线就是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其结果必然会向各种腐朽剥削思想靠拢,最终走向腐败。因此,基层干部要在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自我出发,按照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求真务实,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中密切党群关系。

(二)以人为本,促进执政民主化

以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改进基层干部民主执政方式。

1.根除官僚主义痼疾。官僚主义固然是一种顽症,但并非无药可治。首先,应从思想上端正自己,联系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就反官僚主义提出来的良好“药方”,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通过讲政治、讲正气使基层干部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在此基础上,保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认真作好基层社会的公仆与勤务员。其次,健全行政管理制度,规范权利运作。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成公共政府发展中实现科学执政。一方面将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思想道德评价作为其综合业绩一部分加以重视,另一方面完善行政责任负责制和离任审计制度,在对基层干部科学管理中匡正行政作风。

2.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基层干部廉政建设、完善执政理念,必须构建多方位、立体式民主监督体系,主要措施包括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健全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监察制度;完善人大、政协对党政机关监督制度。此外,应推动政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众参与制度与监督制度。

(三)强调艰苦朴素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真正扎根。”[4]可见,艰苦奋斗不仅是共产党人群众路线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表现。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基层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基层干部只有有清正的作风,才能重塑民风。因此,要反对崇尚奢靡的享乐主义,首先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工作上廉洁勤政,其次政府应完善预算决算制度和党政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加强党内监管、法律监管、群众监管和舆论监管。

——————————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368.

〔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纪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370-371.

〔3〕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

贫困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方案 篇12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压力源

1. 家庭经济的窘迫引发的自卑

对绝大部分贫困生而言,家庭经济的贫困都是他们心理压力的根源。但是不同的学生面对自己家庭贫困的视角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够正视自己家庭的贫困,并以之为自己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动力,然而大部分贫困生却把家庭的贫困当成自己本身的无能,或是耻辱,回避问题,并因此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即由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

2. 环境适应不良引发的焦虑

进入高校以后,贫困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引发的心理不适应逐渐凸显。农村和城市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如手机、电脑甚至饭卡,都不会用;学习不适应,一些农村学生在当地学校出类拔萃,但到了大学,渐渐失去优势,面临重新定位。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文化不适应,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文化自我中心论”,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造成了很多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3.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引发的冲突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由于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顾影自怜,因此,很难与群体中其他成员沟通、交往、合作。

4. 社会环境引发的失衡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这就形成了社会“金钱观”和不适当资助方式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源。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大学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导致心理失衡。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济不宽裕,贫困大学生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另外,社会上一些出于炒作目的的资助行为和某些出于善意的动机却实施不当的资助行为也无意中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如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或者教育滞后,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感到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心理失衡。

二、培训方案的目标及课程设置

基于贫困大学生以上的心理冲突,着重在团体培训中促进贫困大学生在放松自我防御、建立团队互信的基础上,开展沟通方面的应用型理论实践课程,以一堂课讲授理论,一堂课实践操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吸收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信心。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沟通与演讲的基本知识,懂得现代社交礼仪,培养演讲口才,学会沟通技能、技巧,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提高情商,更好地发挥个人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具体目标:

1. 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因为家境贫寒而带来的困扰,克服自卑。

2. 引导贫困大学生获得转变,正确认识贫困问题,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欣赏自己,自信、自尊、自强,顺利学习、生活和成长。

3. 建构牢固的团队凝聚力,促进小组成员相互肯定、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依赖。

4. 学习易于操作的沟通技巧及团队合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单元活动和方案如下:

本团体包括八个活动单元,分八周完成,每周六上午一次,单元结构采用完整、渐进的方式,从团体的组合订立规范到结束,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主题。活动形式为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演练、案例分析等,最后以分享感受结束活动。某些活动后布置作业,要求成员在日常的生活中实践学会的新行为,并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收获及对以后活动的建议。

为使参加者在活动中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成长,指导者除了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以外,还要在活动中适当地运用团体心理技巧。常用的技巧有自我肯定、行动契约、行为预演、角色扮演、脑力激荡、同理心及释义、价值澄清、肯定的回馈等。

基于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和探索,运用行为心理学和团体动力学理论,通过一个同质性的封闭团体给贫困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通过系统科学地学习良好的沟通礼仪方式,建立积极的态度与主动的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的过程。这种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践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以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让他们袒露心声,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处境,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以微笑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胡建文.用系统原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 (8) :178-179.

[3]康育文等.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相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 (5) :510-512.

[4]杨雪花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15, (7) :612-614.

[5]Corey G.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counseling, 1992:17.

上一篇:短文两篇蝉与贝壳下一篇:民办幼儿园登记申请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