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农商对接助推农业产业化

2024-10-24

提速农商对接助推农业产业化(精选6篇)

提速农商对接助推农业产业化 篇1

提速农商对接 助推农业产业化

2013-01-28

目前不少大型连锁超市对农产品进入货架采取许多霸王条款,引发一系列矛盾:一是进入门槛高,一个产品一年就是数十上百万的进门费,随时都有可能增加上架费,年销售计划由超市单方面确定,没达到销量仍按计划销量计提销售费用;二是销售决策由超市单方面确定,促销定价、社会赞助及许多不知门类的业务开支都无条件地由供货人承担;三是结账时间过长,资金压力太大,影响农产品企业的正常经营。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农商对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笔者建议:

一、构建农商对接工作平台,规范农商对接机制。

由农业、商务、经济信息产业办等单位组建农商对接办公室,总体协调农商对接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市场信息资源,加强和商业营销者的沟通,协调农商对接,科学有效地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营销。

二、提高农产品品质,培育农产品营销和流通主体。

扶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自发小农经营户联合起来,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进入市场,按市场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他们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驾驭能力;鼓励个体经营户和农村经纪人向企业化、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扩大营销规模;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流通和出口企业;引导和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建立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订单农业”。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之成为促进流通企业规范发展、实现行业自律的重要依托。凭着自身优良的品质拓展市场,将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变店大欺商为上门定货,在争取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减少资金占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

三、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

农商对接办公室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发布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导、支持和鼓励各类公司、中介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社会力量投入到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统筹农业系统信息资源的管理,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业生产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协作共享资源,强化科学分析,健全发布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数据可靠、分析准确、发布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

四、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农商对接规范体系。

由农商对接办公室具体负责农商对接工作的制度建设,农产品的生产者负责产品品质,直到产品进入市场;产品在销售环节的责任由产品经销商承担。产品的销售价格由产销双方根据市场信息行情协商确定,在存在异议时由农商对接办负责协调。于此建立完整的农商对接制度,并为此提供法律依据、制度保障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的农商对接体系的同时建立法律信任体系,保护农商与消费者的权益,助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提速农商对接助推农业产业化 篇2

2015年, 我省分别组织水稻、玉米、油菜体系和水稻、蔬菜、土著鱼协作组的高产技术联合攻关, 促成玉米体系与奶牛体系深度合作青贮玉米研究, 加强马铃薯体系与蚕桑体系、甘蔗体系的合作套种研究, 促成水稻体系与水稻协作组强强联手。研究并提出破解“天花板”和“地板”双重挤压困局的路径选择——“极量创新”, 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新品种新技术协作攻关组研究制订了玉米、水稻、油菜“极量创新”方案。着力打造农业科技的“云南映象”, 玉米体系在会泽县者海镇石河村百亩核心高产示范区, 种植杂交玉米“云瑞505”品种, 平均亩产1132.07公斤, 创全国海拔2000米以上玉米种植区高产纪录。油菜体系在临沧市博尚镇综合技术示范创造了早熟油菜千亩连片最高亩产298公斤的全国纪录。

同时, 水稻体系集合各方技术力量, 在丽江永宁乡开展高寒稻区极量创新攻关, 通过新品种审定4个, 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7个, 引进新品种展示436个。蚕桑体系选育家蚕新品种2个, 试验示范桑树新品种2个、示范面积15600亩, 家蚕新品种11个、示范32000盒。推广“大蚕十五日养蚕法”, 成本收益率提高10%以上。甘蔗体系进行了甘蔗地膜覆盖节水灌溉、配方缓释肥、节水灌溉与地膜覆盖抗旱栽培等试验示范, 集成了创新甘蔗抗旱栽培综合技术。

提速农商对接助推农业产业化 篇3

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继2009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政府再一次出台对影视等文化产业的扶持文件。这也是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出台专门针对电影产业的指导文件。文件主要对电影业的近期发展提出了具体规划,并提升了相关政策层面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支持企业的改制、上市,鼓励金融机构的扶持,以及推进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等方面。业内外普遍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内地电影业的快速发展。

五年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已保持了6年快速发展势头的内地电影业在2009年进一步提速。中国电影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新的产业促进政策也随之降临。不过,专门针对电影的《指导意见》在此时出台,多少还是有些出乎各界的意料。

但这并不是一个仓促出台的文件。国家广电总局发言人朱虹介绍说,《指导意见》是总局和相关10部委多次沟通和深入调研后才确定的,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份堪称全面的文件,基本覆盖到了目前电影产业链条的各个部分。《指导意见》还对电影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显示出了一定的规划性,其针对的阶段是“到2015年底”,颇有些五年规划的感觉。

在《指导意见》所制定的电影发展目标中,包含了一个具体的数字:“电影经济总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此外,文件对影院建设目标的表述格外详细:“2009年至2012年基本完成地级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完成部分县级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2013年至2015年基本完成县级市和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朱虹表示,国家广电总局接下来将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与各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加强沟通协商,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此外,《指导意见》在一些细节的表述上,比如“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和“统一规范电影产业数据统计工作,保证电影市场信息全面、准确、公开、透明”的要求,明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并没有提到关于电影引进的问题,只强调了国产片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认真落实年放映国产电影时间不低于年放映时间总和三分之二的有关规定”,并要求对国产片的发行、放映加强考核与奖励,“继续执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用于加强电影行业宏观调控和促进国产电影发行放映。”

《指导意见》中的这部分内容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认为,这更多还是为了表明政府对于电影进口的态度,也可能意味着进口片的数量与管理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不过,既然国产片的放映时间已得到稳定的保证,在此前提下,增加进口片数量以至于引进规则的修改都是有可能的。《指导意见》之后,仍需密切关注广电总局后续文件对此进一步的阐述。

产业链首尾端支持力度加大

对于内地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而言,《指导意见》激起反响最大的应该还是在产业链上游的融资与终端的影院建设方面。文件中“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及支持电影企业改制、上市的相关措施,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其核心所在。

华谊兄弟的总裁王中军认为,《指导意见》对于投融资的态度是“非常开放、宽容的”。文件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相信这样的措施也会进一步促进内地各银行对于电影业发展的参与。《指导意见》还表示将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并鼓励风险投资,各地的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等投资基金以及其他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投资电影,希望为电影业培养更多的“战略投资者”。

此外,《指导意见》也明确了对企业改制和上市的支持态度,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龙头骨干企业”,并“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国企上市,政策本就是第一道关卡。在《指导意见》出台后,中影、上影等国有大型电影集团的上市进程有望加速,加上去年已经完成转企的十余家国有制片厂,未来国有企业在电影业的权重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另一方面,《指导意见》也给民营企业派发了“红包”,例如“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服务”。文件还提出将给予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等同于国有企业的待遇。这些放开型的措施对于民营电影公司的发展无疑也是利好消息。

在终端方面,《指导意见》在要求深化院线制改革和加快城镇影院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化发展方向。文件还表示政府的相关投入将有所加大,方式包括信贷、税收优惠和补贴奖励等。除了资金外,值得重视的是《指导意见》还在土地使用上对影院建设给出了优惠,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将影院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对“使用国有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的项目,将获得土地供应支持。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内地的影院建设也有望进一步加快。

当然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其对电影业的期许和要求并不仅限于产业内部,《指导意见》中也很看重电影业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贡献。对前者来说,文件要求积极“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措施则包括“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优惠政策”和“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拍片”等。而就公共服务而言,其在推进影院建设中更为强调农村等以往产业发展较少顾及的领域,尤其是内地的二三线城市。在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及县城的影院建设中,《指导意见》表示政府将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并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对影院项目的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也要给予大力支持。

影响深远

《指导意见》推出后,各界反响热烈。朱虹认为,该文件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内电影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资本市场对此的反应也很积极,例如目前内地电影企业第一股华谊兄弟,虽然近来走势疲软,但其股票在1月25日《指导意见》公布当天便出现了即时上涨,此后其股价与成交量也基本保持稳定,其他与影视行业相关的股票也均有类似的上扬表现。

提速农商对接助推农业产业化 篇4

--大寨村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组

近年来,大寨村按照临泽县委政府、新华镇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本村实际,狠抓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主题,认真研究县委提出的“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充分分析本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符合本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初步形成了符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的产业格局

一、大寨村概况

大寨村位于新华镇东端、国道312线两侧,兰新铁路及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村共有9个合作社,391户,1328人,劳动力716人,耕地面积5120亩。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81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农业发展的精神,积极带领广大村民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领村民致富,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大力宣传,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村两委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经济能人座谈会、双培双带示范户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帮助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分析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拓展结构调整的思路,并利用宣传惠农政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机会,大力增强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识,促进对结构调整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增强结构调整的紧迫感,从而自觉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动员和部署。通过多年的发展,全村已形成以肉牛为主的养殖业、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和玉米制种为主的种植业的产业格局。

(二)采取措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初见成效

1、大寨村农田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通过努力,全村农田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品种优化,粮食作物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全村落实玉米制种4610亩,加工番茄200亩,修建荒漠化日光温室21座,定植钢架大棚葡萄30座,建成养牛专业社1个,发展养殖大户12户,养牛5头以上的农户累计达到120户,全村年输出劳务1024人次。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农合和新农保参合率分别为97%和94%。

2、村级阵地设施完善。村两委班子紧紧抓住全县开展

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多方筹资50万元建起了750平方米的村委会综合办公楼,建起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一站式”村务中心、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电子阅览室等活动阵地,配套了办公设施和电化教育设备;建成152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安装了部分体育及健身设施,为开展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调整农业结构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主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产业优势发挥不明显。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多,规模小,形不成市场主体,外部大市场接姻,缺乏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肉牛养殖业养殖总量较大但比较分散,大多数农户均在自家后院就地建舍养殖,发展空间局限性大,且影响农村生活环境。二是思想不够解放,集体经济发展缺少出路。通过调查发现,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存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片面、陈旧等问题,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也有的村干部怕搞砸了受埋怨,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顾虑,普通群众怕搞毁了受连累,思想上有阻力。

三是农民增收空间有限。村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差。现在大寨村的农

民主要收入靠的是玉米制种,增收潜力受制种行业的市场波动较大。村民思想较为保守,致富思路不多,大多村民依旧满足于世代相承的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的作业习惯,即使外出也大多到县城为主,在创业闯业意识上需加大引导力度。农产品在生产环节缺乏质量控制,产出的产品质量不高,很难适应大市场的需求,经不起市场考验。同时缺少品牌的整体策划,视野比较狭隘,不易打响自己产业品牌。

四是科技相对落后。科研开发和新农技的推广力量薄弱。农产品品种改良滞后,良种率不高。生产和经营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产品档次不高。农产品储藏、保鲜、包装和深加工等技术落后。

五是精神文明建设欠缺,村民生活品味和质量不高。村里的文化娱乐设施单一,只有一个可供打球、健身的文化体育广场,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群众除了看电视外,几乎无其他业余文化生活。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结构调整和效益农

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是夯实基础,提高村社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和群众的关系主要靠他们去体现。针对大寨村现状,要改善村社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结构,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把有知识、有文化、热心村里事业、关心群众生活、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村社岗位上来。同时对他们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层次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要培养提高广大党员素质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年青同志入党,防止出现年龄上断层的现象。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村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要给予肯定鼓励,以提升正气,推动和形成为村民办实事的氛围一要积极引导农户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是鼓励农户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种植,对原日光温室进行改造,发展高效日光温室。在积极争取各项惠农政策,鼓励农户加快旧日光温室改造的同时,选派日光温室种植典型科技户和土专家到外地参观考察培训,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栽培技术和品种,形成种植特色,发展日光温室特色种植,充分发挥反季节温室种植产品的经济效益。引导农户向专业化生产发展。

三是紧紧依靠科技,把科技进步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把温室果疏产业的科研、繁育、加工、销售联结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制定特色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技术标准,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农产品保鲜贮藏技术和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研究、开发、引进和推广农业先进设施,在前期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与周边农业加工储藏保鲜企业联姻,保证产出农产品销得出,效益好。

提速农商对接助推农业产业化 篇5

一、有机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健康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无污染、品质好的有机食品无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科学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有报道说,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将形成各种各样的中间体,其中某些中间体的分子结构与动物体内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这可能是导致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人们对基因工程食物的潜在影响普遍比较担忧,而有机食品绝对禁止引入基因工程技术。

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有机产业化

通江农业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是“绿色、生态、有机”,要瞄准有机消费市场,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以助推农民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身优势产业是新时期通江跨越发展的有力措施。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及其所依托的有机农业,正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民虽然投入了较多的劳动力,但可省去购买农药、化肥的支出。从而可以从较低的现金投入和较高的产品价格之间获得较大的利益空间。

3.有利于保护通江独特的生态环境

通江独特的生态条件是通江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必会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使有益生物特别是鸟类、鱼类等遭受灭顶之灾,这也是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退化的重要原因。有机农业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有利于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不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这使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做大做强通江有机产业

1.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和科技投入。

做好通江有机产业既要结合市场规律,也要符合地方实际,既要有利企业发展,又要有利农民致富;既要有利示范建设,又要能够学习推广。所以,需统筹规划、系统规划。同时,要充分利用专家效应,努力做到利用专家包装项目,专家包装园区,专家包装企业,真正达到专家包装通江有机产业的目的。2.更加注重机制完善。有机产业发展还需要对建设机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把市场、业主(企业)、农户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利用好有限的建设资金,建立好良好的环境保障,更多地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调动多方面建设的积极性。

3.更加注重综合价值。在目前有机产品市场上,虽然有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受到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很高。因此,要根据通江实际情况,不断开发和利用有机农业的综合价值,把农产品的价值与旅游、科研等价值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

4.更加注重营销推广。有机产品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对有机农产品推广的方式主要采用展览会和媒体、网络等手段,但是往往缺乏专业性。根据当前的市场特点和反馈来看,有机产品专营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营销方式,同时还要大力宣传有机农业产品知识,确定当地农业产品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促进专营店的结构升级。

三、总结

华为:职业化发展“提速”执行力 篇6

2005年,任正非在为中共广东省委做华为发展历程的报告中,清晰地阐述了他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要达到优先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只有持续的管理变革,才能真正构筑„端到端‟的流程,才能真正职业化、国际化,达到业界最佳的运作水平。这个„端到端‟的流程,输入端是市场,输出端也是市场,因此,必须快捷有效,流程顺畅。如果达到快速的服务,就会降低人工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

事实上,华为从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公司。任正非认为:“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人、创业者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只有职业化、流程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 职业化发展管理的由来

1995年,随着自主开发的C&C08交换机占据国内市场,华为的销售额达到15亿,华为结束了以代理销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创业期涌现的一批管理“干部”,许多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成为制约公司继续发展的瓶颈。

任正非选择的方式是所谓的“集体辞职”。1996年1月,华为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为辞职报告。在竞聘考核中,包括市场部代总裁毛生江在内的大约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但就本质而言,“集体辞职”还是一种“群众运动”的新老接替模式,当然,其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

1997年,华为与NVQ(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作,开始设计公司员工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后来,又与Hay集团合作,设计了任职资格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标准和资格认证三大部分。

目前,中国企业仍处在职业化管理的初级阶段,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管理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来推进职业化管理。但是,由于员工队伍的职业化素养不够,流程与制度推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职业等级资格认证,大多还属于宽泛的入门级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与员工个人发展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而以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来推进企业的职业化进程,就是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最佳措施

图1 华为任职资格演变过程

图2 华为任职资格衡量要素

职业发展 “五级双通道”

在有些企业里,经常会听到一些不太易懂的头衔,像什么正部级设计师,副处级绩效主管,正科级业务员等等。试着问个究竟,不外乎就是在具体职位前面加上了相应的行政级别,这样一来,地位和待遇等级都可以一目了然。

1998年之前的华为,就是这样的一种称谓模式。每到公司开会的时候,先要规定一下参会人员的级别范围,如科级以上或者处级以上等,不论你是管理人员,还是其他专业人士,只要满足相应的级别要求,都必须参加,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符合参会条件的话,可以先去问一问上司。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除管理层之外,也涌现出技术、营销、制造、采购、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和唯一的行政称谓比起来,叠加式的头衔,已经进步了许多,至少承认了专业人士的基本地位,但还是没有完全跳出“官本位”思想的束缚。毕竟,享受某某级别的待遇与真正的某某官衔相比,总是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最好还能兼个科长、处长之类的行政职位,或者干脆直接转向管理职位发展,否则职业前景依然黯淡。职业发展既像是在登山,又像是在走迷宫。登山是指在层级式的组织结构中,越往上爬位置越少,还要同时顾及一不留神出摔下去的危险;而走迷宫,就是有许多条通道可供选择,但很难辨别到底哪条路径正确,毕竟走错路或回到起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传统的职位价值评估,基本上可以解决专业人士薪酬待遇方面的问题,但是,是否拥有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明确身份,以及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也同样的重要。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的话,企业要么很难培养出各类专家人才,要么无法长期保留这些专业人才。

要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首先要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职业发展的上行通道。华为在借鉴英国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著名的“五级双通道”模式。

先梳理出管理和专业两个基本通道,再按照职位划分的原则,将专业通道进行细分,衍生出技术、营销、服务与支持、采购、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子通道。这些专业通道的纵向再划分出五个职业能力等级阶梯,如,技术通道就由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五大台阶构成,而管理通道是从三级开始,分为监督者(三级)、管理者(四级)和领导者(五级)。图3 华为管理类任职资格标准构成

图4 华为任职资格体系示意

在这个多通道模型中,每个员工至少拥有两条职业发展通道。以技术人员为例,在获得二级技术资格之后,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既可以选择管理通道,也可以选择技术通道发展。由于两条通道的资格要求不同,如果技术特点突出,但领导或管理能力相对欠缺的话,就可以选择在技术通道上继续发展,一旦成长为资深技术专家,即使不担任管理职位,也可以享受公司副总裁级的薪酬与职业地位,企业也得以充分保留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很多员工还可以选择两个通道分别进行认证,企业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来确定员工的职等待遇。

当时华为的常务副总裁李一男等一批技术领导就同时兼有技术和管理两个通道的等级资格。作为一名技术部门的管理者,一旦失去管理职位后,凭借其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可以再转回到技术通道上发展,这就解决了管理队伍新老接替中“下岗干部”无法安置的问题。为了大致区分棋力的高下,围棋运动中将职业和非职业选手分为若干个段位。通过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制定和职业等级认证三个方面的制度设计,企业中不同类型的员工,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职业“段位”,以及不断提升“段位”的机会。

这样,对于每一名员工而言,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既可以选择管理通道发展,也可以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专业通道发展,从而妥善解决了一般企业中“自古华山一条路,万众一心奔仕途”的问题。任职资格标准与认证

明确了职业发展的通道和台阶,接下来就要确定各个台阶所要求的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标准究竟是基于技能、行为、绩效还是资历、学历等其它要求,是等级标准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英美专家一致发现,以员工持续产生高绩效所需要的关键行为为核心的任职资格标准,最能客观评价任职者的胜任程度。首先,与一般概念性技能难以衡量相比,行为能力可以通过举证来判定,同法律诉讼中所使用的方法类似。是否具备某一等级的任职资格,不是由本人确定,也不是主管根据主观印象来评判,而是根据行为事实举证的原则,正面的证据可以支持,反面的证据可以否定,由此形成的评价标准既客观,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其次,以绩效标准进行评价,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偶然性。行为是产生绩效的最直接因素,行为能力评价中的举证,综合考虑了员工的累积绩效贡献以及在完成工作之中的过程行为。如果某个人只是偶尔为之的话,不一定能够满足资格标准的要求,这就避免了评价中的偶然因素,符合职业行为需要持续一贯的原则。此外,以行为能力为核心,将应知应会、资历、经验等只作为参考项,也摆脱了传统的“论资排辈”现象。

行为标准的设计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是否相对独立而不重叠;是否属于该要项中的关键行为;是否可以在员工的具体工作中找到判定的证据。其中寻找证据,是行为标准设计的难点,为了方便操作,在资格标准设计完成之后,还可以设计关键行为标准的举证库。

1998年,华为在开始推行以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为核心的流程化管理时,IBM的咨询顾问非常强调工作的计划性,IPD中产品开发计划制定的时间甚至会超过开发设计本身的时间,从而达到了在降低开发风险、保证开发质量的前提之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TTM,Time to market)的目的。

华为人多年来一直不重视计划,喜欢边干边改,这种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的习惯,使得产品开发处于随机状态,质量、进度和费用都无法控制。因此,华为在任职资格标准的设计中,对是否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制定的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

华为人常犯的另外一个毛病,就是不习惯按规矩做事,工作敢打敢拼,“狼性”十足,例行的工作,张三李四还要各有一套,缺乏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没有时间一次做好,却有时间将事情一做再做”是IBM顾问对华为人的基本评价。针对这一点,华为在设计员工任职资格标准中,主要不是考察员工某一次工作的完成结果,而是看工作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是否能够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并始终坚持一次性做好的原则。这些符合职业化要求的行为标准的制定,使得员工在争取职业等级不断提升的同时,职业化素养也在切实地提高。

图5 华为任职资格等级与角色

图6 华为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步骤

从“一个萝卜一个坑” 到“能上能下”

职业等级资格标准建立之后,就可以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等级资格的评价认证。认证可以分为初次认证与周期性认证两种。初次认证就好比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职业发展等级资格标准,规定了职业发展路径上不同能力等级的要求——“坑”的大小,而人的实际行为能力决定了“萝卜”的尺寸。资格认证就是比照行为标准将相应尺寸的“萝卜”放入大小匹配的“坑”中。

当然,“萝卜”与“坑”的完全匹配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对于每一级标准,匹配程度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情况,即职业等(完全胜任)、普通等(胜任)、基础等(基本胜任)、预备等(尚未胜任),员工的胜任情况又和其静态薪酬范围相对应。初次认证之后,将来每隔1-2年,都会对职业发展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根据认证的结果,将“萝卜”向匹配的“坑”里迁移,不断向更大的“坑”中迁移是积极的发展方向,但原地不动或向更小的“坑”中迁移的现象也会发生。华为由此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化管理。

在华为的职业发展通道中,管理者职业发展通道中的三个基本等级,即监督者(三级)、管理者(四级)和领导者(五级),分别对应的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层(团队)、中层(部门)和高层(公司)管理者。要想成为三级(基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二级以上任职资格。这就意味着除少数“空降兵”之外,管理者一般是从优秀的专业骨干中选拔产生。在华为,管理者职业发展等级资格标准的设计,是根据任职者取得高绩效所应该具备的关键行为提炼而成的,其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者的职业化工作水准,但最终目的还是提高管理者的绩效水平。因此,资格等级标准侧重衡量的是行为标准,也就是考核评价任职者完成工作任务所应该具备的行为要素。资格标准由行为单元构成,每个行为单元又包括若干行为要项以及行为标准项。

例如,对于三级(基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行为单元就是任务管理,而任务管理又是由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组织实施工作计划、指导和控制工作计划的实施以及工作绩效的改进四个行为要项组成。每个行为要项中,均含有若干个衡量评价行为要项的关键行为标准,而资历、经验等因素仅仅作为参考项。此外,行为标准易于通过日常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举证”,符合评价标准“客观性”和“可衡量”的基本要求。

三个级别管理者工作内容的不同,体现在相应行为单元的差异上面。三级管理者主要承担的是基层管理工作,因此,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任务管理),负责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按照流程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流程执行),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资源有效利用),就是其关键的行为单元;而成为四级管理者之后,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加,主要的管理职责也就由对任务的管理转变为对目标的管理,同时,对部门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周边部门的协调,也成为其重要的工作职责;作为公司级领导的五级管理者,目标管理又进一步提升为方针管理,也就是对重大方向的决策把握。此外,公司层面的组织与文化建设,以及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与GE高层的用人标准不谋而合。

职业发展管理的实施意义

目前中国企业在人才能力发展方面普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没有明确的能力发展方向,不清楚到底需要重点培养哪些类型的人才;二是缺乏人才能力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既不能对内部人员进行合理区分,又无法与业内水平进行有效比对,由此导致不论是竞聘上岗、岗位轮换还是梯队建设,都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依据;三是不知道如何使人才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因此,企业首先要明确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接着再来解决如何衡量并持续培养所需人才的问题,这就是人才能力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也是任职资格体系的真正意义所在。

上一篇:以心理励志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下一篇:欧盟农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