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的历史

2024-06-30

纺织业的历史(共6篇)

纺织业的历史 篇1

早在清朝末年,天津创办了直隶工艺总局,建立了机器纺纱厂,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1915年,天津第一家机器纺纱厂建立。民国时期,华新、裕元、北洋、恒源、裕大、宝成等六大纱厂相继建立,纺织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5600多人。那时的天津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

当时,在天津投资纺织实业的有许多显要人物,其中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大总统徐世昌、代总统冯国璋、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外交部总长曹汝霖、直隶督军曹锟以及国会议长、各省督军、陆军总长等等,还有很多有政治背景的企业家和社会名流,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曾是裕大纱厂的股东。

1932年,宋棐卿在天津创办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创办期间,很多社会名流前来参观,170多位社会各界名人为东亚题词。他将西方的管理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采用了儒家的“文治教化”之道,制定了“东亚铭”等独特的企业文化,并创立了“抵羊牌”毛线商标,享誉全国,影响至今。

当时,天津的各大纱厂不仅使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采用了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还创立了“蓝虎”、“炮车”等多个著名商标。宝成纱厂第一任总经理吴敬仪在中国首家推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度”,1930年,《大公报》予以报道。

抗日战争期间,天津纺织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天津六大纱厂中曾有四家被日本财团收买控制。但是,天津民族纺织业没有屈服,恒源和北洋纱厂坚持“宁愿少卖钱,也要卖给中国人”的爱国思想,抵制了日资的收买并购。抗战胜利后,天津纺织由国民党政府接收,组建了中国纺织公司天津分公司。但由于时局动荡,通货膨胀,许多纺织企业被迫停产。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天津纺织工业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展了技术革新,纺织工业迅速崛起。在计划经济时期,天津纺织成为天津工业的支柱,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曾经与上海、青岛共享“上、青、天”的美名,数百个产品获得优秀产品奖。至1986年,天津纺织工业总产值始终位居全市各工业部门的榜首,多年创造了总产值、利税、出口创汇、就业人数“四个第一”。

天津纺织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关注天津纺织。1958年,毛主席视察天津时欣喜地观看天津纺织产品;1994年,江泽民主席视察天津棉纺一厂;2002年,胡锦涛到棉纺一厂视察。邓小平同志曾关心天津纺织,周恩来总理曾经为天津纺织劳动模范题词„„

纺织业的历史 篇2

(一) 我国服装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纺织品出口的第一大国, 但是实际上80%的产品均为内销, 所以国内零售市场对我国纺织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外很多零售企业就陆陆续续登陆我国经济市场, 并在城市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下, 内资和外资之间没有开展肉搏之战, 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 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服装零售业逐步走进我国服装零售市场, 他们以广泛的品牌知晓度、高校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娴熟的营销技巧和高质量的产品品质, 对我国缺乏品牌资产、良好的营销技巧以及零售管理经验等产生极大的冲击, 从而对我国服装零售市场带来极大的危机, 进一步压缩我国纺织行业以及服装零售产业的生存空间。

(二) 缺少技术创新能力

随着美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美国大力倡导的发展绿色纺织, 采用高环保标准的生产工艺, 但是由于我国和美国的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并且我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与美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下, 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的发展绿色纺织对我国纺织业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据有关统计分析我国纺织企业仅仅有10.2%左右的纺织企业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而我国有47%左右的纺织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中低档产。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需要具有先进的设备, 而且还需要自主研发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但是研究高科技需要大量的资金, 然后由于我国的很多中小型企业融资就越来越难, 更不用说投资资金进行科技的创新。

(三) 品牌战略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 由于现代纺织产业链利润分配呈现出U形状态, 而处于U形状态的两端的销售服务产业和研发设计产业的利润率仅仅有20%到25%, 而处于U形状态底部的加工生产的产业的利润率仅仅为5%左右。并且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 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分工的状态, 我国纺织行业主要是以生产加工为主, 而销售服务和研发产业都非常薄弱, 从而导致我国纺织产业所获得利润分配是全球纺织行业产业链中最低的。由于我国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和高新的科学技术, 所以造成我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 虽然一些纺织企业向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但是由于研究技术不高或者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而造成缺乏不能走向国际市场, 还有一些虽然具有高新技术和完善的设备, 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经营策略, 也导致打造自主品牌成为奢望。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 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

我国纺织业一直是以出口为主要向导, 而忽略我国的内部市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加,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增长却明显低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并且我国的很多居民的储蓄率也比较高, 所以我国潜在这巨大额定内需市场。所以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下, 在出口形势严峻的状态下, 我国纺织业应该积极开发国内市场, 以推动纺织业的发展。但是同时, 我们也不能将外贸行业放弃, 我们只有不断努力转变当前的贴牌经营模式, 并不断实施品牌国际化, 主动掌握产品的定价权力, 这样才能使我国纺织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健康成长。

(二) 全面推广新技术

全面推广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是实现绿色纺织的重要的途径, 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的效果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纤维材料的运用, 在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优势, 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农作物副产品的、植物秸秆、竹子等绿色资源的运用, 从而可以实现可再生物质纤维的生产, 从而可以加快纤维的国产化的进程。2、新能源的利用, 在推广应用和研发新技术, 新工艺时, 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比如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系统对纺织厂厂房的集中平整的优势, 在纺织厂的厂房中建立太阳能集热器, 从而利用太阳能将冷水加热到设备需要的温度, 从而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下, 面对全球经济的变化已经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我国纺织行业想要实现升级必须走向自主品牌创造的发展道路, 根据目前的纺织行业进行分析, 我国纺织行业想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必须在行业内部进行不断的更新, 不断提高附加值。纺织行业品牌的创造不仅需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而且还应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并且还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目前, 我国纺织行业想要创造属于自己品牌只有团结起来维护我国纺织业共同的利益, 共同努力, 将我国纺织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与外国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业品牌。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纺织产业具有非常的影响, 并且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所以我国纺织行业只有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全面推广新技术, 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才能不断保证我国纺织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摘要:我国纺织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从而使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以及整个纺织行业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 但是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 我国纺织业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下面具体进行分析后危机时代对纺织业的影响, 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时代,纺织业,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文玲.基于实证分析的浙江纺织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市场, 2011 (10) .

[2]李波.敢立潮头唱大风——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戴步忠访谈录[J].纺织导报, 2009 (6) .

[3]吴蕴.后金融危机时代纺织业企业转型升级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 (学术版) , 2011, 30 (10) .

纺织业的生存抉择 篇3

2008年中国货物贸易和纺织服装的出口量都经历了较大波动。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贸易出口总量在2月经历了急剧下降之后,3月至9月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在第四季度,出口总量开始不断下滑。就纺织服装的出口量而言,全年的波动也是非常明显的。纺织服装的出口在2月也经历了巨大减少,之后5个月虽都在上升,但是增速的变化也非常不稳定。而在7月之后,纺织品出口量一直处于减少状态,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直到12月才有所增长。

而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在2008年之前平均每月的增速主要在20%左右及以上,就在2008年之后,纺织品出口主要呈下降趋势。进口方面,纺织品进口呈现负增长(-1.28%),为124.26亿美元。服装进口量大为增加,同比增长22.07%,金额达到17.67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纺织业目前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出口量增速逐渐减少,达到自2003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在2008年以来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且下半年主要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除了上半年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等压力外,影响下半年出口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

美国作为中国纺织品的重要进口国之一,其经济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到与中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而目前纺织品的销售量波动,与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其带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有直接关系。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的具体影响如下:

美国消费缩减导致需求减少。目前,美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次贷危机带动的大幅下调,整个经济调整正在从对金融市场的冲击转向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疲弱的美国经济增长和正在增大的失业率、依然处于下滑阶段的美国房地产价格,最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美国银行业原来认为风险不大的正常贷款。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2008年12月失业率由11月的6.8%增至7.2%,系1993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2008年全年平均失业率由2007年的4.6%增至5.8%,创2003年以来新高,失业人数达110万。而且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初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第三季度萎缩0.3%,为自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同时,2008年9月,占美国经济最大比重的消费开支出现了17年来首次下滑,预示着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

由于美国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大,失业增加,经济放缓,居民的消费信心将下降,由此带来可能会削减对于商品的消费,对包括纺织品在内的进口商品的消费也会相应减少,而中国作为对美国的纺织品最大出口国,纺织业也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扩散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对我国纺织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而言,美国本身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下降,2008年秋季,美国的市场份额较2006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带来了全球市场需求萎缩。比较近三年来中国纺织品对各大板块出口的增速状况,除大洋洲外,对亚、欧、非以及北美的出口增速均呈现下滑态势。

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导致金融市场违约率的上升。这一违约行为不仅仅局限于次级房贷市场,连原来正常的那些贷款,比如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也可能会随之出现问题。因为负债累累的美国消费者会受到房价下跌、股价下跌、实际收入缩水、通胀加剧、油价高企的多重冲击。

由于美国企业流动资金紧缺,使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出现很多坏账。例如2008年2月,美国一家大型箱包企业破产,殃及浙江5家企业的500多万美元应收账款。一个月后,一家占据近一半美国市场份额的便携式发电机生产商提出破产申请,又导致我国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综上所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负面影响较大。它直接导致了美国以及欧盟、日本等国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数量减少,波动幅度变大,同时它可能会使美国进口企业资金短缺,从而使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坏账增多。另外,美国可能会出台相关的贸易保护和反倾销政策来减少中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

危中之“机”

虽然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积极的政策和形势。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2月5日联合发布《关于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2月1日起,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此次调整将涉及3325个税号,这也是近半年来国内第三次上调出口退税。在2008年7月31日,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而在10月21日,又提高到14%。据业内专家表示,这次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的涉及范围很大,行业将因此受益约170多亿元;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扶持的一个信号,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不再仅局限于制造这个环节的优势。

同时,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纺织工业是我国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次会议也体现了国家对纺织工业的支持。

人民币汇率较为稳定。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巨大的动荡,经济也面临衰退的风险,为了保持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美元近来一直保持着较为强势的状态。自2005年7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贬值之后,终于在近期稳定在一个平稳的状态。

虽然人民币经过近些年来的持续升值,已经对纺织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终于在近期内稳定在一个相对小的区间内,就没有从汇率上对中国纺织业造成威胁。而目前这一汇率的稳定在客观上与次贷危机带来的美元力保强劲有重要关系,客观上也在汇率形势上对我国纺织业出口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纺织品出口行业整合力度加大。虽然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企业纷纷倒闭,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也给仍然保留下来的纺织企业创造了机遇。激烈的竞争形势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客观上帮助了生存下来的企业提高竞争力。而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自身也会进行技术的升级和管理的创新,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转型和提高效率等。这些都有利于纺织行业的内部整合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比较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是一场较大范围内的经济动荡, 对东南亚国家及韩国、日本的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而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危机国家本币贬值导致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价格竞争力被削弱, 如纺织、服装、鞋帽;我国一些以危机国家和地区为出口市场的产业因需求萎缩而陷入困境;危机国家经济衰退对国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进而影响我国一些产业的发展;危机国家在华投资比较集中的产业因外资撤出或投资力度不够而发展缓慢。而对于纺织业来说,其负面影响主要有: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受波及的许多国家的纺织企业面临强大的融资和还债压力, 故多采取降价或倾销手段以尽快收回资金, 这使得当时棉纱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了10%-15%。这在东南亚表现在化纤产品和纱布, 在南亚则表现在初级产品两纱两布上。据报道韩国以低于正常水平20%-40%的价格向国外倾销涤纶切片和纤维,印尼也以低于正常水平20%以上的价格向台湾和香港倾销两纱。国际市场的价格的大幅下降, 使我国纺织业面临的竞争更为加剧。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量增速放缓。随着危机的蔓延和扩大,1998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出口按进度累计值的增长速度逐月回落,回落幅度逐步放缓。据海关统计,1998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13.56亿美元, 同比上升7.82%,其中纺织品出口64.72亿美元,同比下降3.34%;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8.84亿美元,同比上升13.52%。就单月情况看,1998年1~4月出口金额形势呈上升趋势。5月份是一个转折点,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下滑,下降幅度达5.74%。6月份又有所回升。

直接来看,两次金融危机都导致了纺织品出口量的增速变慢,但并没有一直下降,都呈波动趋势。使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加剧,竞争力下降,利润空间减少,对中国纺织业提出了挑战。间接方面,两次金融危机都导致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动荡,从金融市场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也带来了汇率市场的不稳定,使人民币币值相对变化。

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不尽相同。首先,影响纺织品出口的因素不同。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等国加强对纺织品出口政策的倾斜,以降价、倾销手段使国际纺织品价格下降,挤占了中国纺织品的国际市场。而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地缩减消费,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减少。也就是说,亚洲金融危机从供给方使中国纺织品竞争力下降,而美国次贷危机从需求方面影响中国的纺织品出口。

第二,使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亚洲金融危机带来人民币相对升值,使纺织品的价格优势下降。而美国次贷危机却在客观上使人民币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币值,暂时阻止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第三,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范围上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波及面在亚洲地区,对中国纺织品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并不大,而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经济,不仅影响到美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使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对纺织品的需求下降。从程度上来看,实际上,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因为各国出口结构以及各自占领的细分市场并不相同,且亚洲其它国家纺织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本来就并不是特别大,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依旧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而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其消费需求的缩减将对中国纺织品造成更深的影响。从影响时间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对纺织业的影响在一两年之内已基本被中国消化,而此次美国金融海啸究竟会带来什么后果,影响多长时间,依旧无法估计。

突围的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论是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如今逐渐深入的美国次贷危机,都使纺织品的出口增速放缓,甚至出现波动。而中国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在政策上对纺织业进行一定的支持和补助,更需要纺织业内部自身的完善与调整。具体说来,我国纺织业可以从几个方面改善。

提高产品本身的附加值,而不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可以发现,如果仅仅靠低价来打开国际市场,则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而且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十分必然的,若想长久地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占据优势,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而且,低价格战略更容易受到出口国反倾销的起诉,会影响到中国贸易形象,也不利于整个纺织业的出口。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目前,生产成本的上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样就会极大地缩减利润空间,而且会迫使产品提高价格,削弱了其竞争力。因此,应该从各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例如优化原材料结构,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创新等。

改变市场定位,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国际市场总是受到各国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是非常不稳定的。虽然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变强,但是国内市场还是相对稳定许多。而且中国的市场是相当可观的,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如果能扩大内需,中国纺织业的前景依旧广阔。

开拓新的市场。就中国纺织品在欧美等国的市场而言,一方面这些国家金融全球化程度较高,一旦发生经济波动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饱和度,市场空间并不太大。中国纺织品可以积极开拓非洲、南美等其他国家的市场,一旦能在这些市场上立足,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更多的利润。

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4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和条件, 如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原料资源及能源的充裕和优劣状况。纺织业是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同其他行业一样, 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受到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及能源等多种资源的制约。自然因素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起着承载和制约作用, 纺织业对资源的利用一旦超过各种资源的供给水平, 将受到自然资源规律的惩罚, 可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发展后劲。因此,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纺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物质基础, 也是影响纺织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性因素。

1.1 土地资源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纺织业属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一产业的支持, 与第一产业关系最为密切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由于土地受国土面积与自然条件的限制, 一个国家的土地总量往往是有限的, 供给也缺乏弹性。因此, 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常常被作为探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常量因素来考察。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 它要靠土地提供原料, 如棉花、黄麻、亚麻、苎麻、大麻、罗布麻、剑麻、凤梨麻、椰壳纤维等农作物原料;靠与土地有着密切关系的畜牧业提供羊毛、兔毛、驼毛、耗牛毛等动物纤维原料。因此, 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对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2 水资源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水资源也是影响纺织产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纺织生产需要大量的水, 如浆纱、漂染等, 同时纺织生产又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影响水资源。因此, 水资源的存量与质量有仅对纺织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位列世界第121位, 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对纺织印染业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明显。干旱缺水对棉花等纺织原材料的产量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此外, 纺织业中印染业水污染等问题, 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近几年, 我国印染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 在全球的产能份额持续上升, 使我国成为世界印染业中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 印染行业是耗水、排污的“大户”。目前我国每生产百米棉纤维布产生COD0.5—0.7公斤, 每生产百米羊毛纤维产生COD 2.3—4.8公斤, 每生产一吨棉纤维布耗水2.5—2.8吨, 每生产一吨羊毛纤维耗水2.3—2.5吨。因此, 如何降低废物排放和水资源消耗, 促进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是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1.3 人力资源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指具有生产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的供给量。人力资源对一国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 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劳动者, 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生产技能的状况, 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产业发展。第二, 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对产业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一般地说, 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裕, 其价格便宜, 产业的比较优势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投资者从取得较高投资收益的角度考虑, 就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投资, 从而促进该类产业的发展;若劳动力资源供给稀缺, 价格上升, 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率小于资金的边际产出率时, 投资者就会倾向将资金投向劳动力运用较少的资金密集型产业, 从而推动资金密集型产业较快发展。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这给大力发展纺织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2004年全国15—64岁的人口有90976万, 占全国人口的70.4%, 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1]。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 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和劳动力素质。我国劳动力成本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低廉, 又与大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素质高。我国纺织职工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发展, 锤炼了一支能吃苦, 讲奉献的职工队伍。我国有完整的纺织教育体系, 培养了大批高、中、低管理和技术人才, 使纺织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丰富的纺织原料资源,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 是我国纺织业有一定的竞争力、也是我国纺织业长期比较优势的基础。

但是,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业, 由于职工待遇和工作环境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 在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投入明显不足, 使得纺织行业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现象日益突出。从业人员以贫穷地区农民工为基本队伍, 长此下去必将影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4 能源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纺织业是能源消耗大户, 它的发展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资源有极高的依赖性。能源特别是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供应能力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2003年以来, 受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特别是2004年以来, 能源、原材料缺口不断放大, 全国先后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其中纺织业发达但缺电比较严重的浙江、江苏、江西和福建等省, 能源瓶颈对这些地区的纺织业的影响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是能源的短缺, 另一方面, 能源的消耗也相当高, 从表1可以看出, 2004年我国纺织印染行业、服装行业和化纤行业对能源的消耗水平仍然居高不下。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 近60%的企业认为能源、原材料的供应价格居高不下是造成能源、原材料供给情况恶化, 加重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 近50%的企业认为能源、原材料紧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 在今后的发展中, 如何节能降耗, 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是纺织业实现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2004年统计年鉴[2]

2 经济因素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经济因素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一方面, 经济发展能使人们的收入提高, 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增强对纺织品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 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又能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2.1 经济发展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增长是世界纺织纤维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 人均纤维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在不同的经济收入水平上, 纺织品消费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人们的纺织品消费需求, 首先是生活必需品, 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温饱阶段, 人们首先要求在纺织品数量上得到满足, 即以数量为主;随着收人水平提高, 进入小康阶段, 在纺织品数量得到基本满足后, 开始追求花色品种、内在质量、舒适美观, 即以质量为主;随着收入水平达到富裕程度, 纺织需求进入高消费阶段, 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更多地讲究时尚、特征, 即以选择性消费为主, 此时纺织品服装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生活必需品, 而是与高消费需求相联系的奢侈品, 典型的例证即人们所谓“时装”。纺织品消费也受到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世界纺织纤维总量和人均纤维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2.2 工业化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先导产业通常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 代表产业发展方向, 为保持长期增长而需要超前发展, 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先导产业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 该产业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 其发展速度通常要超过其他产业;第二, 该产业必须具有大规模产出的可能性,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居较大的份额;第三, 该产业的生产率能保持持续而迅速的增长势头;第四, 能带动较多的关联产业的发展[3]。

纺织业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率先走上社会化大生产道路的先导产业, 并且它始终是第二产业的先导产业。纺织业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开端。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与纺织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英国工业革命是从纺织业开始, 而在美国, 以种植棉花为基础的纺织业发展与美国的社会革命和经济革命紧密相关。由纺织业带动的工业化不仅仅发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而且一直延续到今,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以发展纺织为工业化的先导。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大多数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莫不如此。二战以后韩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以发展纺织业为工业化的先导。今天, 越南、朝鲜、柬埔寨也都如此[4]。

纺织业所以成为诸多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先导产业, 是由纺织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纺织业具有市场大, 技术障碍小, 投资少, 收效快, 积累资金多, 可以吸收许多人就业等特点。这正是作为工业化的先导产业所要求的。

3 科技因素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科技因素是影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主导性因素, 也是影响纺织纤维增长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同样取决于该行业科技创新与开发能力[5]。每逢纺织技术取得重大创新和重大突破, 就会带来一次纺织纤维发展的高速增长时期。这在化学纤维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如粘胶纤维技术的突破, 带来20世纪30—60年代的人造纤维的黄金时代;尼龙、腈纶、涤纶等纤维技术的相继突破, 带来20世纪50—80年代合成纤维的黄金时代。合成纤维高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使合成纤维的增长仍然有广阔的空间, 世界纺织纤维向合成纤维方向发展将是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纺织业中的具体应用, 纺织业的内涵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传统的“纺线织布”向“现代纺织业”的转移。现代纺织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

80年代以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 发达国家明显加大了对纺织业的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不断更新, 使纺织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科技在纺织业的升级改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使得纺织业技术发展普遍向自动化、连续化、电脑化方向转变。现在, 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纺织业中的深化和拓展成为国际纺织业发展的鲜明特点, 服装用纺织品正向着功能化、卫生保健化方向发展, 装饰用纺织品正向着系列化、配套化、高档化方向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正向着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防腐蚀等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所有这些都推动纺织产业链中各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4 社会环境因素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友好的生态环境、合理的政治制度和分配机制、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文化、和谐的社会氛围下, 纺织业可持续发展才有政治和物质保障。因此, 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在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贡献[6]。纺织业要获得持续发展, 必须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维护生态环境, 减少污染排放, 实现行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切实在解决就业、“三农”问题、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和谐社会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社会环境因素与纺织业可持续发展也是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

4.1 人民生活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纺织业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 解决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13亿人的衣着消费问题离不开纺织业,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市场物价、切实缩小东西部差距等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纺织。第二, 纺织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2004年工业普查结果, 法人企业达14.3万户, 从业人员达1338.8万人, 另外在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中, 纺织业也是重点之一, 包括这类单位全行业从业人数1900万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纺织业的从业人数在2004年占14.73%, 在2005年9月占14.78%。与纺织有关的三产也是重要的就业领域。第三, 纺织业是与“三农”关系极为密切的产业。我国纺织业的强劲国际竞争力使农业纤维产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机,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 对大批农民转为产业工人, 众多农村城镇化, 促进解决二元经济, 为工业反哺农业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第四, 根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调查, 纺织缝纫业对电力、蒸汽等能源的直接消耗系数在全部17个行业中, 除金融保险业外, 消耗系数是最低的。而纺织缝纫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 高过全部17个行业的平均值25%。纺织缝纫业的贸易净出口在2004年达805.81亿美元, 与2000年相比增幅达105.81%, 高出同期出口额增幅22.22个百分点。第五, 纺织服装国际贸易净出口对国民经济GDP的贡献突出, 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 2000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240.2亿元, 占当年支出法GDP89340.9亿元的2.507%, 2004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4079.2亿元, 占当年支出法GDP142394.2亿元的2.84%。而纺织业净出口在2000年占GDP的3.63%, 在2005年占GDP的4.68%, 4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4.2 生态环境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条件和对象, 如土地、森林、草原、淡水、空气、矿藏等, 同时, 它又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业的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净化场所, 因此, 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

纺织业是既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又是一个环境敏感型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 资源大规模消耗也必然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棉纺业的原料棉花需占用大量耕地, 毛纺业的原料羊毛不仅占有大量草场, 还会破坏草原的植被。纺织业在生产过程排放污染物以废水为主, 2003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95377万吨, 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9.2%, 占有较大比例, 低于造纸、化工、钢铁、电力行业高于其他行业[7]。纺织业废水排放主要是印染和化纤行业, 废物排放和水消耗水平均超过发达国家。我国印染企业和化纤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 截至2004年底,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5省的印染布产量已占全国印染布总产量的近90%。而浙江、江苏、山东又是长江、淮河、太湖等重要水资源的汇集地, 印染水污染成为这些流域的重大威胁。如不有效治理, 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另外, 由于新工艺、新原料、新染料、新助剂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使得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更加复杂, 增大了废水的处理难度[8]。目前, 印染废水治理以集中处理为主, 部分大的印染企业单独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尽管绝大部分印染废水经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 但由于各地达标排放标准不同, 水环境功能要求也不一样, 经处理后排放的印染废水仍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 废气、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也较大, 治理指标不突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

5 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能力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

政府、协会、企业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着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影响。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协会、企业各有自己的职责分工, 各自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互之间既不能越位, 也不能错位, 更不能缺位。

5.1 政府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对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则是由政府制定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纵深发展, 市场经济已促使各国政府与行业协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这一密切的联系是建立在目标统一以及兼有冲突与合作特征的职能分离基础之上的。在我国, 政府一方面肩负着培育、管理行业协会, 使之成长壮大, 从而使协会能够承担起现代工商社会赋予的重任的使命, 另一方面政府还要管理、督导企业, 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为企业竞争提供服务[9]。所有这些行为, 是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来实现的。

5.2 行业协会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协会是一个社会团体组织,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结果, 反映了各行业的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要求。在我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行业协会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中国纺织业协会成立以来为维护产业利益, 建立行业规范与自律,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具体说,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业协会是协调企业间利益关系的有效途径。协会的领导是会员民主选举的。协会的主要工作, 都由会员决定, 协会的工作体现了大多数会员的意志, 力求会员满意。会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寻求协会的帮助, 如果是与其它行业部门的协调问题, 协会就出面代表企业协调。如果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 协会通过自身信息的优势加以攻克。另外, 通过协会协调、处理、规范的作用, 从而避免行业、企业之间的不合理的竞争。

(2) 行业协会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行业协会数据库中贮存着大量的会员单位, 并与优秀企业保持着经常的联系, 因此, 协会可以为企业提供国内外相关市场信息、科技创新成果、管理方法创新的研究和推广, 从而帮助会员开拓国内外市场, 进行市场推广活动, 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行业协会提供了一个企业与政府沟通的平台。行业协会代表着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意愿, 行业协会通过参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有效地维护了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 并通过维权行为影响到政府决策。协会能够与政府和立法机构进行经常性的对话, 从而优化企业、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制订, 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了有效地施行这一功能, 协会必须经常地倾听企业的意见, 认真研究产业和市场趋势, 收集和分析与行业有关的统计资料;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协会也必须组织行业内的各种交流活动, 向企业提供有关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咨询等。如果协会真正代表着企业的利益, 是真正为企业服务的, 则这些活动或功能会自动地发育。

5.3 纺织企业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个强健的生命源于充满活力的细胞。如果把中国纺织业比作人的肌体, 那么每一个纺织企业就是她的细胞。要有一个强健的可持续发展的纺织业, 首先需要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企业, 企业是我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主体。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为3.59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14.13%, 从业人数为978.34万, 占全国职工人数14.78%, 我国纺织企业数和从业人数均为世界之首。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 但是, 我国纺织企业面临极大的挑战, 企业规模小、机制不活, 职工工作及生活条件差, 创新能力弱、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6 结束语

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自然资源和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社会环境状况等影响因素的影响。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影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性因素, 经济发展是影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力性因素,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影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决定性因素。政府、协会、企业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影响着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影响。在市场经济下各自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互之间既不能越位, 也不能错位, 更不能缺位。

摘要:分别从自然、经济、科技、社会环境及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管理能力等入手, 分析它们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出自然资源是基础性因素, 经济发展是动力性因素,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主导性因素, 社会环境是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因素

参考文献

[1]秦大河, 等.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

[2]中国统计年鉴编委会.中国统计年鉴[M].2002.

[3]李念泉.用发展的思路寻求新型工业化道路[J].发展论坛, 2003 (6) :39-41.

[4]许坤元.以创新为灵魂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国纺织, 2003 (1) :27-30.

[5]李碧花.我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研究[J].市场周刊, 2003 (6) :86-87.

[6]段文平.河南纺织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研究[J].企业活力, 2004 (6) :22-23.

[7]VALENTINE UJ.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rd World countries[J].Westport, Conn.Praeger, 1996.

[8]KNEESE A V.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J].Aldershot, Hants:E.Elgar, 1995.

纺织业的历史 篇5

无锡严家桥唐氏家族——这是一个和这个国家紧密相连的家族。

祖父唐君远亲身经历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凭借一颗滚烫的爱国心和不凡的聪明才智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一代功臣。

儿子唐翔千不仅打造出了香港纺织业的半壁江山,更亲历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亲耳聆听了邓小平“香港五十年不变”的伟略,用一颗赤子之心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外合资第一人”。

孙子唐英年不仅将父辈的事业发扬光大,更先后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和政务司司长,凭借“脚踏实地”的作风,成为“港人治港”的成功实践者和促进香港和大陆紧密合作共创辉煌的使者。

唐氏祖孙三代的人生轨迹,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更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时代缩影,从中所折射出来的是中国人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强烈时代精神。

对我关怀,把我看成自己人,我一定要当好这个自己人,士为知己者死嘛!

唐君远,名增源,清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六(1901年7月21日)生于无锡严家桥(今属羊尖镇),自幼聪颖,好学勤思,曾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和苏州东吴大学,奉父命中辍学业,参与筹建和经营棉、毛纺织企业,为我国纺织业尤其是精毛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泡泡纱”成日商眼中“最大的劲敌”

90年前的1919年5月,在东吴大学化工专业求学的无锡学子,年仅18岁的唐君远接到父亲的电报,命令他赶紧辍学回家,正是这一封电报,改变了唐君远的一生。

无锡严家桥的唐家历代以经营布庄为生,家族产业传到了唐君远的父亲唐骧廷手里后,中国的民族纺织业进入机器化时代已经有10年了,但是一直没有长足的发展,观念先进的唐骧廷在成立了2家机器织布厂后,又于1919年成立了仿制印花“洋布”的丽新染织厂,急需人才,于是将还在读大学的儿子唐君远召了回来。

虽然并非纺织专业出身,但是唐君远从最底层的考工员做起,跟着父亲聘请的英国专家刻苦钻研技术和管理,1925年就担任了厂长。然而,那个时代,中国的纺织市场几乎被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日商垄断,他们的步步进逼使得大部分华商难以招架,唐家的丽新厂也同样受到严重冲击。年轻的唐君远提出,如果要摆脱困境只有改革,只有扩建,凭着自己的真诚和家族的声望,争取到了中国银行的贷款。用这笔贷款,唐君远从国外购置了先进的设备,不仅制造出了能和日货媲美的精品,更运用自己的化工知识,通过烧碱让布料起皱发明了“泡泡纱”,风靡全中国。直到如今,包括“泡泡纱”在内的,由唐君远发明的灯芯绒、印花麻纱、条子漂布等纺织品种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1930年,唐家的丽新厂凭借唐君远的创新彻底打破了日商的垄断,当年的日本《朝日新闻》因此将中国无锡的丽新染织厂称为日本在中国纺织市场上“最大的劲敌”。

中国第一家全能精纺厂和“不蛀呢绒”

1934年日本纱厂贬价出售棉纱,国内纱厂受到冲击,只能竞相将库存的棉纱甩卖,为了减少损失,扭转局面,唐君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筹组一个毛纺厂,唐君远研究了我国毛纺织工业发展的状况,他认为如果要办毛纺织厂必须办能精纺、能染色、能整理的全能厂。于是,在经过了认真的筹备,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攻克了技术难关后,1935年,中国第一家自纺、自织、自染、自整理的全能精纺厂——无锡协新毛纺厂在年仅34岁的唐君远手里诞生了,唐君远将中国的民族毛纺业扎扎实实地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然而刚刚崭露头角的唐君远,却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遭到了日商的妒忌,日商将呢绒产品、哔叽直贡呢一年之内连续降价20%以上,很多人为唐君远担忧,甚至劝说唐君远改做绒线。唐君远不为所动,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进一步创新,从瑞士进口专利产品——羊毛不蛀粉,运用自己的化工专长,将这种粉剂添加到羊毛分子中,终于发明出了独一无二的“不蛀呢绒”,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今的上海河南路在上世纪30年代是著名的“呢绒一条街”,唐君远的“不蛀呢绒”是那里最受欢迎的产品。

然而,无锡协新毛纺厂的发展壮大却招来了日本人的垂涎。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无锡,日商以“炸毁协新厂”为要挟,提出要和唐君远合资,唐君远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决态度断然拒绝,因此被日军扣押,甚至被关在木笼中罚站,协新厂最终被日军炸毁。

1939年,唐君远在上海成立上海协新毛纺厂,打算重整旗鼓。唐君远的小女儿唐新缨回忆说,父亲那时候为了工厂天天早出晚归,弄得幼小的子女都不认识自己的爸爸。然而一直到1949年,整整10年,唐君远在日军的破坏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中却只能苦苦支撑,直到新中国成立。

一定要当好这个自己人

解放前夕,唐君远坚持不撤资外迁,并和无锡工商界一起向解放军捐助粮食10万石,柴草15万担。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30年的沧桑,唐君远心情非常激动,他将解放前未及进口存放在香港的7.3万镑羊毛条运回厂里开足了全部机器,无锡和上海的协新厂获得了新生。唐君远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感情,1950年,唐君远被推举为无锡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毛纺织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唐君远先后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2万份、国家建设公债10亿元(当时币值),抗美援朝时一举捐献飞机4架,捐寒衣400万元,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忱。

1951年11月,唐君远的长子唐翔千在香港结婚,唐君远送给儿子的礼物是一套《毛泽东选集》,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儿子依然珍藏着。

1955年,唐君远率先申请协新毛纺厂公私合营,在全行业起了带头作用。上海毛纺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唐君远仍为协新毛纺织厂经理兼丽新纺织印染公司经理,后又担任上海毛麻纺织公司副经理。1959年,唐君远新任全国政协委员,道出一番肺腑之言:“党对我关怀,把我看成自己人,我一定要当好这个自己人,士为知己者死嘛!”“文革”动乱中,唐君远曾遭受冲击和迫害,但爱国情怀始终没有改变。

改革开放后,唐君远再度焕发热情,参加创建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任监事长,并担任了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79年,78岁高龄的唐君远对已成为香港著名实业家的长子唐翔千说:“翔千,你来投资吧,我们唐家要为祖国四化作点贡献。万一蚀本了,就算是你孝敬了我。”就这一句话,让儿子唐翔千成了“中外合资第一人”。

一掷千金和“8角钱咖啡”

唐君远对培养人才的热情持续了一生。还在上世纪20年代,为了无锡丽新厂的发展,唐君远就曾花年薪6000元的重金聘请国外专家来厂指导培养人才,而当时,整个丽新厂所有员工的年薪加起来都只有5000元。改革开放后,唐君远更是为培养人才竭尽所能。

1987年,唐君远86岁大寿。七个儿子、三个女儿第一次一个不缺地聚拢在上海,聚拢在父亲膝下。“老太爷”发话了:“我不要礼物。我想要一笔资金,设立一个奖学金,奖励学业优秀的学生。” “老太爷的意思”当场就落实了:一万元人民币的寿礼,在大同中学设立了“唐君远奖学金”。选择大同中学,是因为长子唐翔千当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唐家子女献给了父亲一份最有意义的寿礼15年后,唐君远以91岁高龄逝世,他不多的遗产被子女们捐了出来,充实次年扩大并更名的“上海唐氏教育基金会”。 2005年再次扩大并更名的“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已积累起一亿元人民币。这一旨在“爱国重教,培育英才”的善举,一做就是22年。基金会的业务范围,从最初的1所学校,发展到今天的24所。

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唐君远的协新毛纺厂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毛纺织市场。无锡唐家的财力和同样出于无锡的荣家不相上下,儿子唐翔千更是香港的亿万富翁,可是儿子偶尔请父亲在锦江饭店喝咖啡,当时一杯咖啡8块钱,唐君远问了价居然嫌贵,“这个价钱,我可以喝10杯!”原来,他是在淮海路哈尔滨食品厂门市部喝咖啡的,一杯只要8角钱。儿子把在香港难得乘坐的一辆“劳斯莱斯”送给上海市工商联接待外宾用,身为工商联副会长的父亲却从来没坐过那辆名车。

改革开放后,唐翔千把父亲接到香港安度晚年。好不容易出去了,可只过了十几天“老太爷”就吵着要回上海。无奈,唐翔千只好送他回来。时任统战部联络处处长的马韫芳去接机,看见当儿子的斜背着个军用包,搀着“老爹”走出来。刚进关,“老太爷”就大声叫道:“上海才是我真正的家!”

在香港,马处长还发现癌症痊愈不久的“老太太”在儿子公司里打工,工种是拆纱头,边拆边乐,“我在家里没事情做,来这里消遣消遣,翔千给我工资咯!”后来,“老太太”也回到上海,终老于此。

唐君远一手缔造了号称中国民族工商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唐家,他的将近一个世纪的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民党政府、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所有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他凭借中国人特有的聪明才智、坚忍不拔和满腔的爱国热忱为中国的民族纺织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他被公认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一代功臣。而他的言传身教也造就了唐氏家族持续至今的辉煌。

相关链接

唐氏家族神奇而庞大

严家桥,地处原无锡县东北乡,锡、澄、虞三县交界处。当年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相对封闭,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四乡殷实,市集繁荣,家家枕河而居,户户门前垂柳,大河横贯,小桥流水。中国民族工商界四大家族之一、如今的“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唐家祖居就在此地。

“老祖宗”文武双全是抗倭名将

无锡严家桥唐氏原是常州人氏,“老祖宗”唐荆川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曾任明朝兵部侍郎,是一代抗倭名将。明朝另一位赫赫有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是唐荆川的学生,曾在唐的门下学习枪法。唐荆川与王慎中、归有光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广为后世文学家所采用的“唐宋八大家”概念就是由唐荆川首次提出的。至今常州还设有荆川公园,以纪念这位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我国民族纺织业先驱唐君远即是唐荆川的第19代孙。

毛头小青年白手起家成首富

明朝末年,唐荆川第十一世后代中的一支移居无锡。到唐懋勋,已是第十六世。唐懋勋(1800—1873),号景溪,是唐君远的曾祖父,被现在的唐氏子孙后辈尊称为景溪公。

1860年,太平军开始进攻南京,战火迅速烧向江南。唐懋勋为了逃避战争,携妻儿老小一起来到无锡严家桥。严家桥村里的老人回忆说,他们听过祖辈讲唐氏先祖来到严家桥的情形:两个二十上下的毛头小青年,身背黄布包,一路风尘从战争的烟雾中走来,身后跟着唐老汉一家老小......当时大家都亲热地喊唐懋勋为“唐佬佬”或“唐老汉”。

唐懋勋先在严家桥集市中心双板桥堍开设了一家“春源布庄”,数年便获厚利。从此,“春源布庄”这块金字招牌,开始长久留驻在严家桥这块风水宝地的史册上,同时也标志着唐家由此发家,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家业兴旺,使唐懋勋决心扎根在严家桥。他抓住无锡战乱后人口锐减、地价大跌的机会,大量购进土地,之后,又在市镇河西、春源布庄南面兴建了唐氏仓厅,囤积粮食。为方便水路运输,又建造了唐家码头,现在,严家桥尚保存着唐氏仓厅的部分建筑和唐家码头。唐家码头前的永兴河,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也是羊尖和周边乡镇通往大运河和无锡的主要交通运输河道。

来到严家桥后的唐家,没有多久,就发迹成了无锡东北乡的首富,威望震撼城乡。

精英辈出成就“望族”

1866年,唐懋勋到严家桥后的第六年,便把家业交给了唐洪培、唐福培两个有经商才能的儿子经营。兄弟俩继承父业后,更是经商有道营业有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除了经营“春源布庄”、唐氏仓厅外,其后又开了“同济典当”、“德仁兴茧行”、“同兴木行”。多种多样的经营活动使唐氏集地租、利息、商业利润于一身,一方面加快了唐家财富的积聚,为后来更大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大大促进了严家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唐懋勋的第三代“镇”字辈和第四代“源”字辈大都在严家桥出生成长,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和培养,因此人才辈出,他们不满足唐氏家族在严家桥已有的成就和产业,纷纷走出严家桥,到无锡、到上海、到更大的天地中创业奋斗。

从20世纪初开始到三四十年代,他们在上海、无锡兴办起一个又一个唐氏工商企业,像无锡的杨万和布庄、九大布行、九余绸布庄等以及著名的庆丰纱厂、协新毛织厂、丽新纺织印染厂、九丰面粉厂等早期都是由唐氏家族创办的。

纺织业的历史 篇6

一、我国纺织业竞争力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纺织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纺织业一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生产和出口急剧增加,为国家出口创汇、资本积累及创造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我将用三个指标参数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即IMS(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某国i类产品的出口额/世界市场i类产品的出口总额公式(1)

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某国(地区)某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国际市场占有率越大说明该国(地区)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弱。利用式(1)和统计数据计算出我国2005-2008年纺织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

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纺织品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07年,纺织品的出口额占到了40%以上,可以这样说中国是一个纺织品的出口大国。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

通常来说,TC>0.8,表示该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0.5

通过表2中的TC值,我们可以观察到,我国纺织品出口TC值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2001-2008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我们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上有着一定得竞争力。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其中, 表示国家i在产品j上的出口, 表示j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Xit表示国家i在t时期的总出口,Xtw表示t时期世界市场的总出口。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反映一个国家服务在世界服务中的竞争地位。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果1.25

综合以上三个指标参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纺织行业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我国的显示性指数虽然不低,但是排名不是很靠前,与世界强国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我国目前阶段还只能算是一个纺织品的出口大国,并不能算是一个纺织品的出口强国。在我国纺织品行业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二、我国纺织业遭受欧盟技术壁垒的原因

(一)纺织品出口产品技术落后、附加价值低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严格说我国只是一个贸易大国还称不上贸易强国,我国出口商品的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因此,我国国内也存在一定的因素导致我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上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顺差大容易遭致贸易摩擦

自2006年欧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后,顺差再一次成为中欧之间争议的焦点问题。随着中欧之间贸易额的直线上升,贸易顺差的不断攀升。欧盟东扩虽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但进行内部市场的整合,进行优势互补这是新老成员共同的目标。由于中国产品的进入使这种整合的效果下降,这是欧盟所不愿意看到的,而贸易顺差成为了这种不满的一个“替罪羊”。除此之外,根据中国与欧盟达成的关于纺织品配额谅解的备忘录,2008年12月31日起的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但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可能大量涌入其市场的担心逐渐加重,而顺差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欧盟紧紧抓住顺差问题,一系列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同时,这也是欧盟的一种策略选择,一种手段,拿顺差说事以获得中国在其它方面作出让步。事实上中欧之间的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摩擦远不止这些,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竞争和冲突,是一个为了利益而互相博弈的过程。

(三)信息不灵预警机制建设滞后

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企业标准意识、认证意识淡薄,出口产品和产业的相对弱质性以及一些发达国家有意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不灵,预警机制建设滞后。由于长期被排除在WTO主持的多边贸易谈判之外,我国缺乏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信息,致使许多出口产品包括其生产条件、工艺和方法还达不到国际的技术标准。同时,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对国际上重大的技术变动缺乏了解、反应的速度太慢,经常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致使出口遭受严重损失。

三、中国纺织业应对欧盟TBT的策略

我國主要的贸易伙伴,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管理、环保方面的优势对我国纺织业设置一个又一个技术标准来限制我国纺织品对其的出口。进口国设置的技术壁垒往往打着“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旗号。同时,国外技术性壁垒有着其技术复杂、覆盖面广泛、隐蔽性强等特点。而且,从原则上看,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它也没有违反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技术性贸易协定。所以只有从自身做起,加快行业整合及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才能立足于国际市场。

(一)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业结构转移是必经之路。可以将生产加工、劳动力密集的产业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是靠近终端市场的地方。我国一直以来其纺织企业构成成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靠的主要是高投入、高耗能的规模效应,染整行业水平不高导致影响高档面料供应。目前中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更廉价劳动力和贴近主要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已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我国纺织品原先以劳动力和土地等作为国际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因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势在必行。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顺应市场潮流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国际国内需求的变化。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应以“多渠道、多元化”发展作为应对市场需求调整的思路,保证既有内销也有外销,并在国际市场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和开拓内销市场。第二,提高技术和人才供给水平。国内方面,应着力提高技术和人才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际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去”战略,充分运用国际要素资源提升产业水平。第三,政府着力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管理和合理疏导,引导、规划和培育纺织服装市场的成长。第四,强化产业链合作关系。企业、协会、政府应积极打造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发挥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协同作用,建立产业集群。

(二)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纺织品附加价值

创建服装名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大力扶持,努力营造适宜名牌产品成长的社会氛围。纺织行业协会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对企业进行营销和设计方面的培训,纺织服装企业必须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方式,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产品的贸易增长方式上应该由过去过多依靠价格竞争向依靠质量、品牌、设计占领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份额转变,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加快经营管理创新,实现纺织服装业由量向质的转变。

(三)淘汰落后产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

根据初步测算,REACH法规将使我国出口欧盟的产品成本提高5%,进口欧盟产品成本提高6%。要适应欧盟新化学品政策对纺织品的要求,严格控制纺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资金、设备、人才、生产工艺等方面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对于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短期内难以做到。这样一来,就更加需要积极学习欧盟相关技术标准,尽快改善纺织品技术条件,生产过程中,采用更加绿色及环保的原料。要严格限制和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环保不达标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纺织印染企业布点和废水排放。另外,还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印染后整理水平,鼓励和扶持低污染、低排放、零排放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艺的研制与应用。

(四)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上一篇:2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下一篇:完整版教学法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