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

2024-08-17

《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 篇1

《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3

秋天到了

【本时数】:2时

【授时间】:xx年11月9--13日

【设计教师】:温迎春

【设计时间】:20xx年9月9日

【教材分析】: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的、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

【学生分析】:学生还小,对秋天的特点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具体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文内容。初步认识自然段。

3.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图文结合理解文内容,懂得词义。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自然段。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

【教具使用】:图片,卡片,小黑板。

【授时间】:11月

第一时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朗读文,试着背诵文。

3.练习用“一会儿”说话。

【学生预习环节】:1.检查生字。

2.检查后“讨论”。

3.检查读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读汉字:天 子 上 下 来 一 大 南 飞 儿 人

二、学习新。

.读题,板书题:

3、秋天到了

今天我们学的题是“秋天到了”。我们一起看到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2.指导看图。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画。(出示图画)

(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黄叶)

地上的黄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树上飘落下来的)

②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就从树上飘落下来)

师述:天气凉了,树木为了保持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养分,度过寒冷的冬天,就把叶子脱落下来了。

(2)看看天空怎么样了?

(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

(4)谁能看图说说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自己练习,同桌说。

指名说。(三四个)大家评议。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

3.初读文。

(1)

初读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a.读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表述的图画上的哪一部分。(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自己练读。指名读)

b.读第2自然段。(同前)

(2)

指名读全。(2~3人)

三、图文结合,理解文内容。

.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问:这篇文有几个自然段?文里哪些地方讲秋天到了?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第1自然段文,思考问题)自己练习,指名回答问题。(1~2人)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有什么不同?(很多片,一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

(4)树叶从哪儿落下来?

()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了)

(6)谁能读出这几个特征来?

师述:这个自然段一共三句话。先说天气凉了,接着讲由于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最后讲由于树叶黄了,所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三句话之间联系得很紧密。

(7)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读时想: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熟就容易了。

②自己练读。

指名试背。评议以表扬为主。

⒊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

(2)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3)读第1句话,讲讲“那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深,也就是特别的意思)

①读出天特别蓝,特别高的意思,读第1句。(学生自练,指名读)

②天空又蓝又高,也是秋天的特征之一。

(4)读第2句,问:这句讲什么?

①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②这句话里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③“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④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的短时间内互相变换。这两个“一会儿”在读的时候,要连得紧一些。(学生自练,读熟,指名读)

⑤这个自然段的两句话里描述了几个秋天的特征?都是什么?

⑥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

⑦自己练背,指名背。

四、教师小结。

第二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写6个生字:飞、人、气、田、丰、节,并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练习用“秋天”说话。

3、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4、继续练习背诵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文,再回答。

(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师述:“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问: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指名读,齐读。教师评议、指导。

三、学习新字。

.学习写“气”。

(1)秋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凉了)

教师板书:气,让学生拼读。

(2)识记方法。这个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数笔画的方法,即按笔顺笔画记字形)

书写方法是:一笔小撇,二笔横,三笔横,四笔横折小弯钩(气)。

(3)口头组词语。

天气

气候

生气

气味

气球

2.识记其他五个生字的方法同“气”。

3.巩固字形和读音。教师指黑板,让同学读。(顺读、混读)

四、指导书写。

.气,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位置。

教师范写。第一笔小撇写在左上格对角线上,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上间靠上。第三笔短横写在第一横和横中线中间。第四笔横折小弯钩,压横中线起笔,到右上格的左下角顿笔写折,向左弯一点儿后,向右下格写小弯钩。

2.指导余下的五个字的书写。

五、指导口头造句。

.指导用“秋天”口头造句。

(1)读句子:秋天到了。问:秋天怎么样了?(秋天到了)

(2)用“秋天”这个词语练习说话,要想秋天怎么样了?这个“怎么样”是和秋天有关系的事。如:秋天,菊花开了。因为菊花只有秋天才开,代表了秋天的特征。如果“怎么样”说的是在哪个季节都能做的事,就不对了。例如:秋天,我写完作业了。这个句子中的后半句和秋天没有关系,没有表现出秋天的特征。

(3)请同学们说说秋天怎么样了?你想出什么与秋天有关系的事了?

启发学生想的范围大一些,如大自然的变化,农业方面的收获等。

(4)练习口头造句,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尽量不要雷同)

2.指导用“一会儿”口头造句。

(1)读文中原句。

(2)用“一会儿”练习说话,要写在很短的时间里做的事。如:下,我和同学们做了一会儿游戏。

(3)说说都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4)用“一会儿”练习说话。

六、练习背诵。

.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2.分自然段练习背诵。

3.全背诵。

【板书设计】:

3、秋天到了

天空:蓝

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

人字

一会儿

一字

《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 篇2

案例描述

今天一年级的《花点心》一课, 关于技法的学习方式, 课前我思索了很久, 琢磨了很多不同的方案, 设想了各种不同方案下课堂中会出现的状况。最终, 我决定把课堂的主动权给予孩子---让他们先探究基本技法, 充分自主探究和自主尝试后再互动学习, 让学生来做老师。

走进教室, 看着50多个稚气未脱的小毛头, 似乎还沉浸在课间的愉悦游戏中, 他们叽叽喳喳准备工具的时候, 我多少还是有点担心:让他们自己先做, 方法能够探索出来吗?能保证每个人都掌握技法吗?课堂会不会一团糟, 无法进行下去?……但是铃声的响起, 意味着时间不允许我再多想, 那就试试吧, 相信孩子, 也许会有奇迹。

游戏, 对低段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很快就沉浸在我创设的情景——“懒洋洋的点心店招聘巧手点心师傅”中, 被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中外花点心视频和图片深深吸引, 仿佛自己真的进入了香美的点心店, 都瞪大眼睛, 垂涎欲滴, 连连发出惊呼喝彩声。

当孩子们听说要被选为点心师傅, 必须要经过一次次的闯关游戏, 挑战一个个困难———在规定时间内, 自主探究花点心的制作方法时, 显得兴奋不已, 同时眼睛里也闪现一丝不知所措。

我给孩子们出示了学路建议:在小组内观察、讨论、研究桌上的花点心 (课前我给每个小组制作了一个花点心成品) , 看看这些点心里有哪些基本形状, 自主探究这些基本形状该怎么制作 (可以拆解) ;再看课本上同学还用了哪些方法;5分钟之后每个小组推荐同学展示自己发现的、探索出来的制作方法。我话音刚落, 孩子们在组长的组织下, 纷纷行动起来了, 看着每一个小组时而安静、时而热闹;看着每一张小脸, 有的面红耳赤、有的静思沉吟;看着各色彩泥在孩子们白嫩的小手与桌面之间翻飞, 变长、边扁、扁圆、变成花、变成叶……我悬着的一颗心, 才慢慢放下来。

5分钟之后, 各组都有举起小手的孩子了。雯雯第一个上台了, 她自信大方地说:“我们看了老师制作的花蛋糕, 发现上面长长的巧克力棒是这样用两只手掌相对搓出来的……”她边说边示范给伙伴们看, 只见她把一团红色的橡皮泥在两只手掌中间来回搓动, 几秒钟之后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面条……

天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送给我们组的是一碗汤圆, 可是里面只有一颗, 我们又这样团出来了很多圆圆的汤圆, 你们看。”说着把自己做的汤圆举起来了……

坐在第6组后排的涛涛急不可耐, 把右手举得高高的, 左手举着一片叶子形状的彩泥, 当我的眼睛一看向他, 他立刻飞奔到讲台上, 拿着“绿叶”大声对大伙说:“你们看, 我做出了和老师一样叶子形状的饼干。”我说“你的手真巧, 可以给我们示范一下, 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他说:“我先拿出一块绿色的彩泥, 揉成一个圆球, 再放在桌面上压成扁扁的一片, 最后用铅笔画出一片这样的叶子形状, 再把多余的彩泥拿走, 就可以了。”我摸着她的头说:“你表达得真清楚, 小手特别能干。”“孩子们, 你们也用他的方法试试看, 压出一片漂亮的叶子吧。”孩子们马上低头尝试起来, 不一会, 样式各异的树叶纷纷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上了, 虽然有的显得很朴拙, 但是那一份份积极与专注感动了我……

这个时候只见小米粒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你做的这颗小海星面包太好看了, 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

我顺水推舟, 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问题一出, 教室里安静了2秒钟。“我会做”, 一个文静的声音从教室旁边传出来, 只见琪琪举起了她的小手, 我朝她点点头, 她自豪地走到前面来说:“我刚才看到这个海星, 也试着做了几次才做好。要先团成一个球, 然后压扁, 再用手指头捏出一个一个的小角角。”我把她抱在怀里, 说:“你很会动脑筋, 遇到困难不退缩, 真好!”

“小米粒, 你看明白了吗?孩子们,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海星制作大赛, 1分钟之内, 看谁的海星圆润又饱满。”孩子们接到号令, 又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一会儿后, 海星大聚会, 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海星扁扁的, 没有别人的圆润, 捏出来的小角无法成形状, 就小声的向旁边的同伴请教:为什么你的那么好看?同伴说:因为你把小圆球压的太扁了……我鼓励他俩带上各自的作品, 上前来把刚才的对话在其他伙伴面前重演了一遍, 其他有同样困惑的孩子都受到了启发。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我看在眼里, 喜从心出。“孩子们, 瞧, 我的大拇指在向你们点头微笑, 你们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灵巧的小手还会变魔术,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你们太棒了!老师送你们一首儿歌。”

小小手儿真灵巧, 拿出彩泥变魔法。

来回绕圈揉揉揉, 揉出汤圆圆溜溜 (揉)

一前一后搓搓搓, 搓出面条长又长 (搓)

手掌相对压压压, 压出大饼香又甜 (压)

拇指食指捏捏捏, 捏出羊角真好玩 (捏)

于是我带着他们念儿歌巩固技法, 教室内其乐融融。

“小老师”们自信地教, 其他小学生们认真地学, 时间在这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过得飞快, 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 我为自己今天的决策感到欣喜, 为孩子们今天表现出的学习能力而感动。我不由得想起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的确, 学生需要的是机会, 大胆地给予他们机会吧, 相信他们会回报你无比的惊喜与幸福!

教学反思

人的主动发展需要个性自由, 而个性自由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呵护, 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释放和展示,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 是具有能动性的。他会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心理水平出发, 本能地判断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符合的就接受, 不符合的就产生心理抗拒。

因此在教育培养上,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 大胆放手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欣赏, 初步了解点心文化, 自主探究学习搓、揉、压、捏等基本的泥塑技法, 我尝试用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花点心, 逐步发展学生发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 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抓住低段孩子游戏性、直观性的特点, 游戏串课, 寓教于乐。精心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卡通明星———“懒洋洋”选“巧手点心师傅”的情节为主线, 贯穿整堂教学的始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融入情景, 融入角色, 活跃了课堂气氛。

秋天到了二年级作文 篇3

天空中,洁白的云朵非常的多,而且形态个异,有时像大海中的一片片白帆,有时像蓝纱裙的一朵朵白花。杨树的叶子落下来了,踩下去发出“沙沙”的声音。只有凇树不怕冷,反而更加苍翠了,给人一种不畏严寒的感觉。田野里,高粱火红火红,小麦金黄金黄,总而言之,给人一种繁忙的感觉。小花,小草都枯萎了,只有菊花不怕冷,真不愧有“秋菊”的称号啊!

小动物们,有的储存食物,有的搬家,还有的挖洞冬眠……

《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 篇4

教学步骤二:利用课文特点, 训练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写好。师生进行了如下品读。

1.“说”这个词在本文多次用, 有时在句子中间, 有时在句子后面。如: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 我感到羞耻, 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总有一天, 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哟, 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2.有时省略表示“说”的字词。如: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3.用其它词代替的“说”, 并在前面加上“态度”修饰。如: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4.用“神情”表示“说”, 或在“说”字前后加上“神情”。如: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变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哟, 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教学步骤三:根据下面的对话, 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___。

(2)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___。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的。”陶罐___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 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 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3) “喂, 小溪流!这么高兴, 到哪儿去呀?”枯树桩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 ___。

“到前面去, 自然是到前面去呀。”小溪___。

评析

本节课从语文实际出发, 从小处着眼, 从语言表达的方式着眼, 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一个“语言训练点”, 那就是千姿百态表示“说”。根据学生的能力, 进行有的放矢的突破, 教给学生一点有用的知识。

这种教学是艺术的, 然而又是朴实的。从深处看, 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 固然是一种知识, 一种语言表达的模式, 但同时也是一把钥匙。教师所开启的不仅仅只是“千姿百态表示‘说’”这把锁, 他还会让学生想到千姿百态表示“喜”, 千姿百态表示“怒”, 千姿百态表示“哀”, 千姿百态表示“乐”……

小学二年级作文:秋天到了 篇5

秋姑娘来到了果园中,她轻轻地一挥袖子,把果园中的水果全部变熟了。一阵微风吹来,香味扑鼻,果树向我们献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实。红红的大苹果像一个个大灯笼;红通通的枣子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枝头;一个个圆溜溜的柿子如同在胖小子坐在枝头上向我们微笑;一个个青里带黄、黄里带青的毛茸茸的板栗也成熟了;梨子也是黄澄澄的;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有绿的、有紫的,像玉石,像玛瑙,大家你挤着我我挤着你,都准备让我们去摘呢!

秋姑娘又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的菊花开的千姿百态。有的像小姑娘害羞地低着头发;有的神气十足,非常愿意和我们拍照合影。菊花有红的、白的、橙的……开得鲜艳夺目,在秋风中争奇斗艳。火红的枫叶,在秋姑娘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往下飘,不一会儿,一条金黄色的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你看,被秋姑娘吹上天的蒲公英多么像一朵朵洁白的雪花啊!

最后秋姑娘来到了田野里,农田里的棉花变成了白茫茫的海洋;田野里的稻子和玉米都黄了,一眼望去,就像铺满了一地金子。农民伯伯正在忙碌地收割。

秋天到了二年级作文 篇6

不知不觉地,秋天来了。郑州路边的许多泡桐树的叶子都变黄了,有些还被凉爽的秋风吹倒了。金水河边的草不像夏天那么绿,已经枯黄了。树上的蝉渐渐地失去了它们的叫声,变得沉默。母亲说蝉的生命在秋天结束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一首儿歌唱得很好。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棉花是白色的,大豆是丰满的,高粱是红色的,水稻是微笑着弯腰的。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实很好:树枝上的柿子像灯笼,架子上的葡萄像玛瑙,黄色的是梨,红色的是枣!

秋天的天气很凉爽。夏天没有高温。这是旅游的好季节。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人们在电视上看到旅游区挤满了人。在收获的季节,人们也收获了更多的喜悦。我妈妈还打算带我到乡下去一两天,而她正在等几天的假期去玩,去了解大自然的秋天!

一年级数学课上的静与动 篇7

今年有幸教一年级数学, 为了让啪啪作响的教鞭停下来, 每天都在努力, 每节课都想留下努力的脚印, 现在就把我和小朋友一起在课堂上拼搏时留下的脚印写出来。

一、利用数学课上的静

一年级小朋友在课堂前20分钟内是可以安静的, 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黄金时间, 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学会重要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坐端正, 眼睛向前看, 这个时间段最好少安排学生自己动手的教学内容。刚入学的孩子, “好像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从第一节课就开始训练, 训练上课常规, 动态的、静态的都要示范指导, 如果训练科学合理, 一定可以让啪啪作响的教鞭停下来。

例如, 学习“认方向”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左手和右手。但是, 总有少数学生不记得, 我就会让学生闭上眼睛, 听老师要求:“举起左手, 摸一下左边的小朋友, 放下。举起右手, 摸一下右边的小耳朵, 放下。”有时, 故意重复一遍, 训练小朋友的注意力, 这样做, 教室里既安静, 又能避免学生之间互相看。这是动中的静。

再如, 学习“几个”和“第几个”, 这是教学的难点, 如果处理不好, 不仅课堂混乱而且无法突破难点, 我是这样安排的:几个学生到讲桌前面来, 用学生排队演示“几个”和“第几个”。这是学生最喜欢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让他们明白了“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后, 教师随机说:“我把这几个学生画在黑板上好不好?”然后, 我画在黑板上的是三角形, 学生看到老师画的不是刚才的几个学生, 脸上的表情各种各样, 很可爱。

我说:“学生们, 请闭上眼睛, 把左边的4个图形圈起来, 把右边的第2个图形涂上颜色。”就在学生都闭眼的同时, 教师轻轻地拉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完成题目。这个时候, 学生的眼睛也是闭上的, 教室里也是静静的, 没有一点声音, 只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手势, 这样可以避免相互看答案, 避免黑板上学生做错的情况下座位上的学生乱喊:“错, 错, 错。”还有利于孩子们独立思考, 同时, 保持教室内的环境安静, 不需要啪啪作响的教鞭, 就在孩子们静静地思考中突破教学难点。

二、掌控数学课上的动

在课堂上, 想让刚入学的学生一整节课规规矩矩的别乱动是不可能的, 即使教鞭声啪啪作响, 也不起作用, 比如, 课堂过了20分钟, 教师就该对他们提出要求了。例如, 教师说:“请学生把课本拿出来。”“请学生把书翻到第5页。”“找到第5页的第2题……”这个时候, 教室里就是热闹的超市了。“老师, 他拿我铅笔。”“老师, 我书不见了。”“老师, ……”教室里, 你抓他, 他喊你, 有哭的, 有笑的, 有下位的……教师怎么办啊?无奈极了, 要么嗓门提高八度, 几节课下来就喊不出声了;要么砸教鞭, 啪啪响, 开始还有作用, 常这样就不起作用了, 他们没听见一样。此情此景, 新教师流眼泪呼?

首先, 要避免这种“动乱”出现。一是针对刚入学的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比如, 拿书有统一的要求, 翻书有统一的要求, 教师要先示范给学生看, 就像老师这样拿书, 翻书, 必要时要多训练几遍。当然, 不能指望他们很听话地做好这件事, 所以要快, 要干净利索。这样的动也是他们很愿意做的, 而且他们必须在动的同时, 有思考, 即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 这样, 既给他们动的自由, 又有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还巩固了认识左右方向的知识。就在他们思想集中判断举左右手的时候, 教室里出现暂时的静, 教师赶快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这种“动乱”已经出现, 也不要把声音提高八度。小孩子就喜欢干大人不让干的事, 教师声音越高, 他们的声音就越高, 相反, 你压低声音说话, 反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说的话要吸引他们, 让他们一下子有了兴趣。教室里就会安静下来。或是此时教师用体态语言, 这一定是孩子们已经熟悉的体态语言, 也是刚开学时进行习惯教育时的训练内容。比如, 在学生“动乱”的时候我打了个手势停在半空, 我的学生就会一齐说:“做好, 不讲话, 是好孩子。”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两个看到我的手势, 接下来三个、四个、五个……直到全班学生一齐说:“做好, 不讲话, 是好孩子。”这时, 班里同学都会一起看老师了, 因为这种声势浩大对他们有震慑力。也因为是他们自己喊的, 所以要做到教室里又可以有暂时的安静, 教师抓住机会及时说出习题的要求, 同时完成练习。这样, 把教师组织教学说的话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来, 既能保护老师的嗓子, 也听不到教鞭啪啪作响声。

再就是在学生疲劳和厌倦的时候,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起来。比如, 新课上完了, 练习也做得差不多了, 剩下下课前的一段时间, 也是学生最不听话的时候,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起来。比如, 开火车, 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完成巩固练习。这样, 学生就可以顺利渡过课堂的最后“漫长时光”。

一年级的课堂, “组织教学”比“数学内容教学”更重要, 如果课堂上能动静结合, 安排合理, 一定可以让课堂多姿多彩, 学生的智慧也将在静与动中闪烁。

参考文献

秋天到了二年级作文250字 篇8

我们来到了郊外的农庄。农庄里的动物真多呀!我们来到小河边。哇!河边小鸡在啄虫、鸭子和鹅在河中戏水、水里还有鲤鱼和鲶鱼游来游去。它们都长得肥肥胖胖的。后来,我还看到了斑鸠和鸟。

我们又去了农场,只见一大片绿油油的菜田在阳光下闪烁着。走近菜园,只看到红的绿的小辣椒象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紫色的茄子长得胖胖长长的。前面有一片绿油油的萝卜菜,扯起来下面藏着一个个胖胖圆圆的萝卜宝宝。菠菜、白菜、红薯叶、通心菜等绿叶菜在风中飞舞着手臂,仿佛在招手说:“把我带回家吧!”果园里沉甸甸的木瓜挂满了枝干、五角星的杨桃熟透了掉了一地。

《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 篇9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稻子黄了,像铺上了一块金黄色的地毯。玉米地里,又长又粗的玉米棒相互对视着,好像在低声交谈。黄豆地里,饱满的豆荚爆裂,从妈妈的怀里蹦出来。

田野里喜气洋洋,果园里也非常热闹。苹果树上的苹果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脸蛋。黄澄澄的鸭梨挂满了技头,一串串葡萄又大又圆,像一串串的水晶球,使人看了一眼,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花园里更是不甘落后,花王菊花开得十分鲜艳,有白色的、黄色的、淡紫色的、橙色的……白色的像一朵云、黄色的像向日葵、淡紫色的像一个个大大的葡萄、橙色的像一个大柿子……真像几位仙女。花园里还有很多花,有桂花、有白雪塔、有含笑……真是色彩鲜艳。使人留连忘返。

秒天,如诗如画,它把我们迷住了。

《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 篇10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我说:“同学们, ‘一场秋雨一场凉’, 夏天还没走远, 顽皮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 秋雨来到了我们面前, 让我们好好感受她吧!”此时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形:淅淅沥沥的小雨, 哗哗啦啦的中雨, 倾盆而下的大雨, 夹杂着狂风与冰雹的骤雨。那么, 本文写的是一场怎样的雨呢?这节课在学生们期待的心情中开始了。

我认为,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要注意抓住时机渗透段落和篇章等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所以, 我的第一步是初读课文, 先提出具体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划出生词并试着理解, 然后自读课文, 并把自己认为美的段落读给同桌听。第二步,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我利用识字课件进行引导和示范, 学生们很快就读准了8个生字和“钥匙、菠萝”等词语的读音, 记住了字形, 尤其重点指导了较难写的“爽”字的书写。第三步, 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用“秋天的雨”做题目。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感受课文与题目的关系, 以及题目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第四步,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以此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学习总起句的写法。学生们一个个认真地读着, 仔细地找着, 完全融入到一种潜心阅读的境界之中。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 我适时地把课文中每段开头的句子组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 初步让学生了解总分段落、课文大意等知识, 但又不落痕迹, 课堂学习氛围十分和谐。

在学习文本阶段时, 我采用了深入局部、灵活多样品读课文的方法。

首先学习“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段落, 先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然后请其他学生评议, 运用配乐朗读予以引领。在有层次的指导下, 学生们走向了有感情朗读, 一个个比着读、赛着读, 读得很投入。

接下来引导: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我们都看到些什么呢?学生们争着发言……纷纷进入秋天的境界, 和文本情景融为一体了。于是, 我们走进了“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部分, 体会秋天的色彩之美。在学习这段时, 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 让他们说说看到这样的情景后心里的感觉, 目的是说出自己的感悟。我适时出示描写色彩的句子和相应的画面, 学生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都跃跃欲试地要来读句子。有的声情并茂, 有的甚至手舞足蹈。他们把看画面时的喜悦之情完全融于朗读的语句中了。当我再配上音乐, 让他们去想象和描述秋天还有哪些颜色时, 他们的小手一个个地都举了起来, 有的说:“秋天把紫色送给了葡萄, 紫紫的葡萄像一串串小风铃, 摇啊摇啊, 摇来了秋天的丰收。”有的说:“它把粉色送给了牵牛花, 粉色的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 吹呀吹呀, 吹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样, 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了每一个学生的眼中、心中, 这一教学重难点也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本段的教学效果和设计意图是相符的。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文中的文字幻化成美丽的景色, 用图画诠释文字, 以情助读, 但是又不拘泥于简单的图画和有限的文字,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 在拓展性想象和表达中, 自然而然地迁移了语言知识, 感悟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 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秋色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体验到了欣赏美景和品味美文的愉悦。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了学生思维, 训练了学语言组织运用能力, 可谓妙趣横生, 生机盎然, 时刻闪现着灵动的火花深深感染着教者本身。

在学习总结段时, 我将段首尾的句段连成一首小诗, 用以概括全文内容, 回归全文, 回顾感悟秋天丰收、欢乐的景象。我的意图在于以小诗作为全篇的统领, 力求给学生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强化对课文段落与篇章的整体感知。

我还进行了语言知识的积累拓展训练。让学生说说对秋雨及秋天的印象, 并送礼物给秋雨这位朋友。他们有的用图画表现秋天的绚烂, 有的写小诗赞美秋天的成熟……这节课就在学生们不同形式的展示中结束了。

二、教研感受

(一) 创设情境, 激发朗读兴趣, 让学生“想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 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课堂上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创设一个个精彩的情境, 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徜徉在秋的文字里, 仿佛在秋天的世界里赏玩, 让他们有了浓厚的朗读兴趣, 即“想读”。例如, 在课堂上有几次出现了不待老师请, 学生就看着画面情不自禁地读的场面。这也得益于我在备课时就设计了很多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 如赛读、表演读、同桌互读等等。

(二) 创设情境, 讲究朗读方法, 让学生“会读”

在实际操作中, 我发现有些学生往往在欣赏了美丽的画面后, 感情也不能油然而生。如何让这类学生会读, 就成了我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课中, 利用资源中的精彩画面展现秋天的情景, 我引导学生学习边欣赏边想象感悟的方法, 在感悟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环节做铺垫, 这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就很容易表达出感情来了, 即“会读”。比方说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时, 我通过配乐和课件再现情境,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 说说看到这样的情景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说出自己的感悟, 然后再指导朗读。这样, 当再读“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样的语段时, 能力稍差的学生也能声情并茂甚至手舞足蹈了。

(三) 创设情境, 指导朗读层次, 让学生“爱读”

秋天到了-教学教案 篇11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认识自然段。3.认识4个偏旁,学会6个生字。4.练习用“秋天”、“一会儿”口头造句。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词义。2.初步认识自然段。3.识字、写字。4.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教具准备

图片,卡片,小黑板。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二)初步认识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看懂图意。

(二)认识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天

子 上

人 2.读带调韵母:1n 2ng $ng 2i 3.读三拼音节:ti1n li2ng hu2ng pi4n

(二)学习新课。

1.读课题,板书课题:看图学文7秋天到了

师述:前面我们学习看图学词句,是通过看图,理解句义、词义。现在我们要开始学习看图学文了。这种类型的课文是由生动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短文组成的。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做到图文结合,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句子和理解词义。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秋天到了”。我们一起看到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2.指导看图。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画。(出示图画)(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黄叶)

①地上的黄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树上飘落下来的)

②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就从树上飘落下来)

师述:天气凉了,树木为了保持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养分,度过寒冷的冬天,就把叶子脱落下来了。

(2)看看天空怎么样了?

(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4)谁能看图说说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①自己练习,同桌说。②指名说。(三四个)大家评议。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3.初读课文。(1)认识自然段。

师述: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样找到的?

(2)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②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a.读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表述的图画上的哪一部分。(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自己练读。指名读)b.读第2自然段。(同前)(3)指名读全课。(2~3人)

(4)指导学生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教师检查,订正。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从图入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二)读懂每句话,用“秋天”、“一会儿”练习口头造句。

(三)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用“秋天”、“一会儿”口头造句。

(三)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问: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里哪些地方讲秋天到了?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第1自然段课文,思考问题)自己练习,指名回答问题。(1~2人)板书: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落下来(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有什么不同?(很多片,一片)(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4)树叶从哪儿落下来?

(5)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了)(6)谁能读出这几个特征来?

师述:这个自然段一共三句话。先说天气凉了,接着讲由于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最后讲由于树叶黄了,所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三句话之间联系得很紧密。(7)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读时想: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书就容易了。②自己练读。

③指名试背。评议以表扬为主。2.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2)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3)读第1句话,讲讲“那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深,也就是特别的意思)板书:天空蓝高

①读出天特别蓝,特别高的意思,读第1句。(学生自练,指名读)②天空又蓝又高,也是秋天的特征之一。(4)读第2句,间:这句讲什么?

①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②这句话里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板书: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人字 一字 ③“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④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的短时间内互相变换。这两个“一会儿”在读的时候,要连得紧一些。(学生自练,读熟,指名读)

⑤这个自然段的两句话里描述了几个秋天的特征?都是什么? ⑥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板书:天空:蓝高

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 一会儿 ⑦自己练背,指名背。3.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师述:“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问: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教师评议、指导。

(三)巩固练习,出示黑板,做课后习题。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新偏旁:(禾木旁)、刂(立刀旁)、人(人字头)、宀(宝盖儿)。

(二)学会6个生字:秋、到、气、会、个、字。

(三)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四)练习用“一会儿”、“秋天”口头造句。

(五)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口头造句。

(二)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指名朗读课文。(1~2人)

(二)认识新偏旁。

1.,禾木旁。板书“禾”、“ ”,问:禾苗的禾做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第5笔捺改为点)跟教师一起读两遍。2.刂,立刀旁。教师板书“刂”,问:立刀旁由几笔组成?是怎样组成的?(两笔组成,第一笔短竖,第二笔竖钩)跟教师读两遍。3.“人”字做偏旁名称是“人字头”。4.宀,宝盖儿。(1)教师板书“宀”,告诉学生这个偏旁叫“宝盖儿”,让学生读两遍。(2)“宝盖儿”由几笔组成的?应该怎样记住?一笔点(丶),二笔左点(),三笔横钩(宀)。5.指板书让学生读两遍后,指名读。

(二)学习新字。1.识记“秋”。

(1)我们学的这课课题是什么? qi& 板书:秋,拼读音节。

(2)谁有最好的办法记住“秋”?(用偏旁加熟字的办法记住秋。qi&秋,左右结构,左边禾木旁,右边“火”字,一共9笔,秋天的秋)让学生用上边的办法自己口述两遍。(3)用“秋”口头组词语。秋天秋风秋雨收秋秋季 2.识记“到”。

(1)这课书的课题“秋天到了”,我们学习“到”字。d4o 教师板书:到,让学生练习拼读。(2)识记字形。

“到”字不好记,聪明的同学一定能想出办法,比一比谁的办法好。①偏旁加笔画加熟字。()②偏旁加旧字去笔画。(“去”字去掉上面“ ”字是“ ”)

③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看“到”字的左下部是“土”字吗?和“土”字有什么不一样?(是“土”字,“土”字做为一个字的部件,放在字的左下方时,把第三笔横改为提“ ”)(3)书空练习。口述内容同“秋”。(4)口头组词语。来到到达等到迟到 3.识记“气”。

(1)秋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凉了)q@ 教师板书:气,让学生拼读。

(2)识记方法。这个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数笔画的方法,即按笔顺笔画记字形)记法是:一笔小撇(),二笔横(),三笔横(),四笔横折小弯钩(气)。(3)书空练习。(同“秋”)(4)口头组词语。天气气候生气气味气球 4.识记“会”。

(1)大雁往南飞时,队形有什么变化?(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hu@(2)教师板书:会,拼读音节。(3)“会”是什么结构的字?把你们记住字形办法说一说。(上下结构,上面人字头,下面白云的“云”字)(4)口头组词语。

一会儿开会学会会议会客 5.自学“个”字。6.识记“字”。z@(1)教师板书字,问学生能不能拼读?为什么?(2)方法:启发学生自学,指名说。(上下结构,上面宝盖儿,下面儿子的“子”一共6画,人字的“字”)(3)口头组词语。

人字大字写字识字字帖字典

7.巩固字形和读音。教师指黑板,让同学读。(顺读、混读)

上一篇: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