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监管问题分析

2024-10-29

海关监管问题分析(共8篇)

海关监管问题分析 篇1

海关总署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各直属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13号,以下简称113号署令)和《海关总署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署加发〔2004〕94号,以下简称《通知》)的实施,规范了海关加工贸易的监管。同时,随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加工贸易备案(变更)、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单耗、核销、放弃审批”被列为海关依法律而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之一,对海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工作和行政许可项目的顺利实施,现就113号署令执行中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对行政许可审查期限已有明确规定,请各关加工贸易部门在监管中严格遵循应当在自受理经营企业报核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销工作的期限。特殊情况下需要的,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同时,为保证海关核销进度按照核销监管时限规定完成,应要求企业在手册有效期内办理保税料件或者成品内销、深加工结转、放弃、退运等海关手续。

二、为适应加工贸易发展,113号署令第二十七条规定经营企业经海关核准后可以串换料件,料件串换的范围应为同一经营企业、同一加工企业的保税料件和保税料件之间以及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之间。同时,各海关应严格按照以下规定核准经营企业关于料件串换的申请,并加强监管:

(一)保税料件和保税料件之间以及保税料件和进口非保税料件之间的串换,必须符合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的条件。

(二)保税料件和国产料件(不含深加工结转料件)之间的串换必须符合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关税税率为零,且商品不涉及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的条件。

(三)经营企业因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之间发生串换,串换下来同等数量的保税料件,经主管海关批准,由企业自行处置。

三、为规范对加工贸易项下放弃货物的管理,海关加工贸易部门受理经营企业放弃加工贸易货物的,应要求企业向海关通关部门办理相关货物的通关手续。其中,经海关核定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

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111号署令)第十一条

(一)有使用价值的放弃货物,应当要求经营企业将拟放弃货物运至海关指定仓库。

四、113号署令第六条明确规定“海关按照国家规定对加工贸易货物实行担保制度”,第十五条、十六条分别具体规定了海关征收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的有关情形。为健全加工贸易税收保障机制,现明确如下:

(一)经营企业或者加工企业存在113号署令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海关可以收取经营企业提供的相当于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后予以备案。

(二)经营企业存在113号署令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情形,但确需继续履行合同的,海关可以收取经营企业提供的相当于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

(三)海关根据113号署令第十五条、十六条规定以及本条前二项规定收取经营企业提供的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时,如经营企业已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实转,且台帐实转金额不低于应缴税款金额的,海关可以免予收取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

(四)《通知》第二条第四项的规定予以废止。

五、为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经营企业因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售后服务需要而申请出口加工贸易手册项下进口的未加工保税料件的,可以按“进料料件复出”或者“来料料件复出”的贸易方式直接申报出口。

六、113号署令第三条第十款明确规定,“承揽企业须经海关注册登记”。为便于操作,现明确:经营企业需开展外发加工的,应当以《加工贸易货物外发加工申请审批表》的形式向主管海关加工贸易部门进行申请,并凭承揽加工合同或者协议、承揽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经营企业签章确认的承揽企业生产能力状况等必要材料,由主管海关加工贸易部门负责办理相关外发加工海关手续。

以上自2005年4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与总署加贸司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二○○五年三月十六日

海关监管问题分析 篇2

(一)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逐渐形成加工贸易保税制度,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并不顺利, 随后, 我国将有关加工贸易的业务统一放在一个特殊区域内监管。自1990年第一个保税区建立后, 截至2012年11月, 我国已经批准设立了1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其中包括了12个保税区, 5个保税物流园区, 47个出口加工区, 30个综合保税区, 2个跨境工业园区, 14个保税港区。东部沿海地区有78个, 内陆、沿边地区有3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现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是促进加工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区。

(二)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政策

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企业包含了大多数的税种, 大体包括了保税政策、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出口退 (免) 税等。

1.保税政策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为了加工出口产品而从境外进入区内的零件、原材料、消耗性的材料, 以及转口货物或在区内存储的货物, 可予以保税。

2.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

区内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自用、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基建物资、办公用品等免征其进口环节税收、进口关税。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区内企业加工制成品以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 在运往境外时, 免征出口关税。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3.出口退 (免) 税政策

境内从区外进入区内的基建物资、设备、原材料、机器等, 可以按照规定办理出口退 (免) 税。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所消耗的水、电等, 可以按照规定办理出口退 (免) 税。

特殊监管区内使用的设备、机器等, 运往区外进行维修检测时, 对于在区外更换的机器设备等, 可以办理出口退 (免) 税。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政策不规范, 建设滞后

我国特殊监管区域一般是先试点, 然后在实践中慢慢调整, 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政策实施的稳健性, 另一方面也导致政策的定位和优惠可能面临不统一的情况。尽管我国海关总署、税务局等相关机构在出台税收管理条例时, 都专门针对这些特殊监管区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但这些大都属于部门规章, 法律层级较低, 而且由于地域差异, 其优惠政策也不一致。再加之缺乏统一管理, 层次较低, 专门性差, 导致各地的特殊监管区域存在着随意性, 不利于特殊监管区域的长远发展。

从表面上看, 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问题, 各地方出台的政策基本一致, 但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 这种统一只是表面现象, 其内部存在十分严重的分化现象。首先, 当货物从境外运往区内时, 在关税标准上各区域存在明显差异。其次, 在出口退免税问题上, 保税区同其他区域的政策规定也不一样。再次, 对于不同的特殊监管区域, 有关营业税、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也可谓五花八门。最后, 特殊监管区域内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政策也不一致, 导致有关部门无法统一执法。

(二) 税收负担不平衡

在税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 然而, 受特殊监管区域内税收政策分化的影响, 同类型企业位于不同区域时, 所需承担的税负却出现了明显差异。以深加工转接为例, 企业需要将保税进口的材料加工制成产品, 又转到另一企业进一步加工再出口, 按照法律规定, 这种情况应该按内销的方式处理, 先征收13%或17%的增值税, 出口时再按照退税率给予退税。虽然法律中有明文规定, 但是在实操中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一种是按照一般出口的规定在每一层交易中都征税, 一种则按照加工贸易的规定对其免税, 由于政策的不统一, 导致同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税收负担严重不平衡。

(三) 特殊监管区域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税法规定, 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的增值税, 但实际上, 在出口退税时并未给予全额退税, 而是征收13%或17%的增值税, 到了货物出口时, 按照更低的退税率退税。征收与退税的不一致, 加重了加工贸易企业的负担, 影响了其发展。另外, 我国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出口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享有不同的优惠, 小规模纳税人免税, 一般纳税人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当一般纳税人所用原料在国内增值较多时, 其税收负担就会加重, 这种差别导致一般纳税人转向小规模纳税人, 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 物流企业税收负担过重, 阻碍保税物流成长

我国物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一般毛利在4%到6%间, 税后则只有1%到2%, 仓储业务的利润率只有2.6%, 卡车运输等一般物流的利润率在2%左右。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营业税中, 对运输、装卸等服务业, 按3%的税率征税, 对仓储、配送等业务, 却按5%的税率征税, 利润已经极低, 而营业税却比运输业高两个百分点, 而且法律规定, 兼营了不同业务的企业, 如果不能分别纳税, 就需要按照业务中的较高税率征税, 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过重, 严重阻碍了保税物流的成长。

三、在整合优化过程中针对税收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 加强法规建设, 规范税收政策

针对特殊监管区域税收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可以向国外借鉴, 实行立法先行, 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首先, 对全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类型进行统一, 制定出统一的法律体系, 对特殊监管区域的标准、审批、税收政策以及业务范围等做出全国适用的统一规定, 再由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细则, 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法律体系。另外, 由全国人大来制定特殊监管区域的法律条文, 提高其法律层次。

(二) 扩大区内外税收差距

为了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特殊监管区域转移, 应该适当加大区内外的税收差距, 给予区内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区内外贸易企业使用符合税收政策的机器设备, 以减免进口的关税和增值税, 国产设备出口时退税。另外, 对于区内外的深加工结转货物实行差别税收政策, 可以促进区外企业入驻区内, 实现加工贸易企业的整合。

(三) 实现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税收政策的统一化

税收政策的不统一导致了企业税负的不平衡, 违背了税收的公平原则, 因此, 应尽快对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政策进行规范化、统一化, 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 对于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贸易, 政府要制定统一的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的企业采用国产料件;对于现行政策下部分采用国产料件的企业税负较重的情况, 可适当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覆盖范围, 使进料加工中的国产料件能够平等地享受政策上的优惠, 有效降低其税收负担;对于特殊监管区域内的加工贸易企业, 可针对其出口货物中采用国产料件的比例制定一个下限, 要求企业必须达到这一比例, 而对于达到更高比例的企业, 可令其享受更高标准的出口退税率, 以资鼓励。第二, 对于深加工结转货物的税收规定也要予以统一, 切实落实各方面的免税政策, 以降低企业资金周转负担, 为企业营造更公平、宽松的税负环境。

(四)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首先, 对于进料所用到的国产原料无法得到全额退税的问题, 可以提高国产材料出口产品的退税率, 实现真正的出口零税率。其次, 保税区与其他监管区域统一, 把境内的从区外进入到区内的货物纳入到出口退免税的范围里, 使其能够享受到出口退税的优惠。最后,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问题, 可以将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纳到出口退税的范围, 防治一般纳税人企业为了逃避税负而转向小规模纳税人。此外, , 应适当降低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 实现各行业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型发展, 对监管区物流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

四、结语

20多年来,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加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问题, 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贯彻落实国家方针, 完善管理机制, 实现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优化。

参考文献

[1]李亦凡.国务院办公厅全面部署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J].港口经济, 2015 (10) .

[2]苏铁.论海关选择性征税的政策选择---基于特殊监管区框架下加贸保税制度的研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 (06) .

海关监管问题分析 篇3

一、海关大监管体系内涵

海关大监管体系是我国海关系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构建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为基础环节、以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为目标导向、以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为发展后盾的一种创新思想。海关大监管体系在内容构成上主要包括职能管理体系、通关监管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

在职能管理方面,我国海关将立足于海关管理的高效运行,理顺三级事权,明确职能定位,在各层级、各领域建立起规范有序、运作顺畅、监督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海关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督办落实、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努力形成环环相扣、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链条。在通关监管方面,我国海关将实行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的分类通关模式,通过拓展监管时空,破解当前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服务,为企业占领和拓宽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给予更大的支持。在监管上着眼提高海关监督管理整体效能,发挥一线监管、后续管理、打击走私等各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作,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有效监控,建立起与“大通关”相适应的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海关大监管体系。

在监督保障方面,我国海关通过建立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制度来对海关权力进行监督,保障海关工作不骄不躁、高效廉洁。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舆论的监督,重点突出管理相对人和社会舆论对海关工作的监督。

二、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

首先,在纵向职能管理上,全国海关仍然沿用原来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垂直领导体制从上到下实现高效管理。由海关总署直接管理直属海关,直属海关直接管理所管辖关区内的隶属海关,各海关开展工作只需要对上级海关和相关法律负责,减少多头领导所产生的管理成本浪费。三级海关的事权划分应更趋合理,严格按照各级海关事先被安排的基本任务来履行各项职责。原则上是海关总署作为全国海关工作的归口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全国海关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工作,领导和组织全国海关正确贯彻实施《海关法》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行政法规。直属海关承担着在关区内组织开展海关各项业务和关区集中审单作业、全面有效地贯彻执行海关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作业规范的重要职责,在海关三级业务职能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隶属海关负责办理具体海关业务,包括现场接单审单、查验货物、计征税费和现场放行等基本通关环节,是海关进出境监督管理职能的基本执行单位。

在横向职能管理上,海关总署重点突出对海关总署办公厅(口岸规划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关税征管司、监管司、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综合统计司、稽查司、缉私局等八大署内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能管理,强化这八大机构的内部协调与沟通,既要做到各机构开展工作时各司其职,又能体现海关工作的完整性和整体性。

(二)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

货物通关是海关大监管体系的监管重点。通关监管体系包括一系列通关监管模式,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就是要让这一系列的通关监管模式在货物实际进出口时“通得快”“管得住”。目前,我国海关的通关监管模式有多种,操作性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主要是指符合海关规定条件的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即A类和A类以上企业,在其货物进出口时,可以自主选择向其属地海关申报纳税,在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的一种通关模式。“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一是这种通关模式是口岸直接放行,没有转关,企业可自行组织进出口货物的物流路线、自行安排时间、自行选择运输工具,自行选择到货地点,海关不再进行运输途中的物流监控和到货后货物的集中监管,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二是这种通关模式由属地海关负责确定适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方式的企业名单,并承担对这些企业的完全管理责任,其原则就是“守法便利”,因而对于适用该模式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如无走私违规嫌疑,一般不实施查验;三是这种通关模式基于属地海关对企业的长期了解,避免了通关过程中不必要的质疑、磋商环节,专设窗口,随到随办,避免了排队报关,减少了作业环节和作业时间;四是这种通关模式企业可在属地集中办理签发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退税证明联等手续,避免了企业在属地和口岸之间多次往返和函电联系。

2.“两水两路”快速通关。这一通关模式是从2008年8月份开启的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的以长江、珠江“两”水路和广东、沪苏“两”陆路为代表的“两水两路”快速通关改革。这种通关模式以口岸快速通过、内地快速验放为核心,简化转关运输手续,实现转关运输“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是构成全国快速通关监管体系的一部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两水两路”快速通关模式的共同点都是在区域范围内以跨关区快速通关为基础,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口岸和内地海关管理资源,倡导企业守法便利,简化海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提升海关通关监管工作整体效能的通关模式。

3.分类通关。就是应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根据企业守法状况,对诚信守法企业的低风险货物快速验放,提高通关效率;对高风险货物实施重点审核和查验,加强实际监管的一种通关模式。所谓分类就是对企业和货物的分类,这一模式必须突出抓好两点:第一,要强化企业分类管理。货物的背后是企业,只有搞好企业分类管理,促进企业守法经营,才能将有限的监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的企业和货物上。第二,要把风险管理贯穿于通关作业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关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强化风险参数设置工作,把风险分析作为审单、接单、查验等通关作业的必经程序,全面提升风险分析水平。分类通关模式的核心是企业分类管理。海关首先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报关活动以及守法程度等因素把企业分为AA、A、B、C、D五个管理类别。在开展外贸业务的过程中,海关对企业的这种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当企业有不法行为被发现,它的等级就降下来,相反等级可以上升。企业资信越高,享受的通关便利就越多。分类通关模式给企业提供的最大便利就是经企业申请,海关审定的A类及A类以上的企业可以享受“事后交单”方式,即对上述企业出口的货物,经海关计算机系统判断为低风险的,系统自动放行,企业无需现场递交纸质单证,可直接办理提货手续,有关单证可以在货物放行之日10天内向海关递交。采用分类通关模式要比传统模式通关效率提高百分之三十。这实际上是鼓励和促进企业守法自律,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提高进出口贸易竞争能力。

(三)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

虽然震惊中外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已过去10年有余,但它对国家干部队伍的腐蚀之深和对我国海关权力的公然挑衅的不法行为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应时刻引以为戒。海关大监管体系需要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让海关的工作时刻受到有效的监督。目前,对我国海关工作的监督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海关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舆论的监督。

在大监管体系中海关应当重点突出海关管理相对人和社会舆论对海关工作的监督。首先,海关管理相对人是海关的管理对象,是海关工作的直接接触者。海关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相对人的直接经济利益,因此,管理相对人对海关工作的监督是最有效的。但是,为了避免像“厦门远华走私案”这类海关官员与走私团伙内外勾结案件的重演,应该同时突出社会舆论的监督,即非海关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其次,在监督形式上应当突出对监督人的便利和保护。目前海关总署的网站上设有“在线访谈”栏目和两个举报电话,“在线访谈”栏目主要是由海关相关负责人对企业(网友)针对某一海关通关业务在网上进行宣传和解释,举报电话分别是走私举报和廉政举报。这些监督形式对监督人不够便利也不利于对监督人的人身安全的保护。海关总署应当增设一个有专人负责的“在线监督”栏目,及时收集海关管理相对人和社会舆论对海关工作的监督,既安全又便利。第三,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需要更加具体的监督制度和规定作为保障,海关总署应当对有关监督制度和规定作进一步完善或制定。

三、我国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作用分析

第一,有利于我国打造一支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和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我国打造一支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因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职能管理体系以集中统一管理的垂直领导体制实现海关内部复杂事务的层层管理,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海关总署署内重点职能机构相互间协调紧密,使横向配合到位有效。这样有利于把海关工作置于与海关亲密接触的管理相对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会进一步促进海关廉政建设,减少关员贪污腐败,促使各级海关竭尽全力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

第二,有利于我国提高通关速度便利进出口贸易。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有利于我国提高通关速度,便利进出口贸易。除了在制度上简化进出口通关手续以外,各海关通关大都借助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道自动核放系统、货检及旅检小型X光机、车载移动式车辆检查设备及智能告知管理系统等高科技“武器”,仅“通道自动核放系统”就将原来车辆通过海关通道需要2分钟,一下子缩短到了5秒钟。到目前为止,全国海关设立了4个大型化验中心,装备了气相/质谱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等一批先进设备,共安装了物品检查设备(X光机)732台、电子地磅426台及电子闸门636套,大幅提高验放效能。今天的中国海关正在向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迈进。先进的设备确保了海关严密监管与高效服务的和谐统一,极大地便利了我国进出口贸易。

论新时期海关监管 篇4

论新时期海关监管工作中的

任务和作用

论新时期海关监管工作中的

任务和作用

【论文摘要】

基于职能分工形成的以部门为导向的监管体系在实践中已显现其固有的缺陷,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尽管海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海关管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守门人”理念的影响,在制度方法上仍然没有改变单一的、逐单逐票验放的传统通关作业模式。因此,建立海关大监管体系,通过转变作业模式,加强和改善海关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制约海关事业顺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负荷、落实科学的治关理念,建设和谐海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大监管体系形成成为整体监管功能必须转向的趋势之一。

关键字:海关 监管 监管体系 任务与作用

根据《海关法》明确规定海关有四项基本任务,即监管、征税、查缉走私和编制海关统计。海关的这四项基本任务是一个统计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海关四项基本任务的基础是监管。海关监管是指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及相关的进出境行为,实施专门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有关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依法出入境的有关法令得到遵守的重要环节和必要的措施,目的是保证有关进出境活动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规范,维护国家主权及利益。2000年以来,开始实施的通关作业改革及配套的机构改革,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职能监控为保障,建立了以集中审单为主要标志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在国家现有经济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的大环境中,基本实现了高效运作与严密监管的统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外贸总额的急 剧增加,通关模式相配套的海关监管体系逐步出现 了诸多的不适应,比如职能交叉、机构过多、人力 资源配置不合理、行政成本过高等,海关内外要求 改革的呼声比较强烈。海关监管体系既决定于业务管理体系,又反作用于业务管理体系。海关监管体系存在的种种不适应,势必影响到海关业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对海关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的表现、原因及改革方向、对策进行探讨,使海关工作不断追求“严密、高效、低成本”的目标,是当前海关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海关传统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批不科学。目前总署和直属海关实现“职能管理”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审批管理”。一是审批事项过多,比如减免税审批、加工贸易备 案审批、敏感性商品进出口审批、案件审理审批等等。二是审批环节过多,有的事项法定和人为设定了多级审批,个别审批环节多达十三个,即便扣除审批流转过程,工作效率仍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三是服务功能不足,即职能部门为业务现场提供智力支持的功能不足。

2、机构设置不规范。一是从海关布局看,除一个省〔广东、福建、浙江、辽宁)设置多个直属海关外,直属海关内部的隶属海关和办事处设置同样过多,有的工作量严重不饱和。二是内设机构看,海关法赋予海关监管、征税、统 计、打私四项职能,但从总署到直属海关,把四项职能分解为通关、监管、关税、统计、加工贸易、政法、技术、督察审计、调査、缉私等职能部门。其中缉私和调查部门又普遍内设多个处级机构,许多部门还内设各自的风险管理机构,从而导致海关内设职能机构过多。

3、职能划分不确切。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能交叉比较严重,如现场通关征税、验估、担保各环 节与关税之间,报关单证放行、结关环节与监管之间,报关单删除、修改、理单各环节与统计之间不同程度存在职能交叉问题。二是职能分工不够清楚,如审单中心和通关现场的审单岗位之间的职责缺乏严格界定,从而导致通关现场对审单中心普遍存在依赖心理。三是职能部门过多,基层疲于应 付。各部门职能管理实现方式均包括指导、协调、监督、评估、认定的全过程,均以报关单为核心素材,多头向业务现场下达核查要求。四是职能分工过细,导致责任不清。

4、人力配置不合理。“一提加强某项工作就要求增加机构和编制”,这种非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思路,使海关系统的人员配置形成“竖立的枣核型”,即海关总署人员相对较少,直属海关职能部门人员队伍庞大,隶属海关一线人员相对不足。全国海关系统共有干部4.6万人,但实际从事一线监管人员仅约1.7万人。规模庞大的直属海关机关人员在行使以审批管理为主的职能管理是不正常的。

(二)原因分析

从形式上看,上述问题有的是海关现有监管水平滞后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要求出现的新情况;有的是过去通关改革(机构改革)没有涉及到或解决好的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伴随通关作业改革衍生出来的一些新问题等。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是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政府海关行政管理思想和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变革。海关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海关监管体系放到国家经济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的大背景下 去思考和理解,才能找出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1、在管理思想上。市场经济要求建立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无限政府、管理型政府。海关也管了报关行业、口岸的卡口和仓库等一些不该管的事。各海关业务管理方式不一,同样业务有的在总关办,有的在现场关办,不方便企业的问题也不少。

2、在管理方式上。市场经济要求在法律法规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符合规定的政府就应当办。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市场经济的管理是动态的授权的,以市场效率为追求目标;而计划经济的管理是静态的权力的,以严密控制为最高要求。这种根本的区别导致了与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的管理存在着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的弊端。

3、在职能配置上。海关监管按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职能配置,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实现权力制衡,三者独立行使职权。而目前我们政府及部门职能配置基本上是以适应行政审批为核心,是决策、执行、监督的混合体,决策者就是执行者 同时也是监督者。这就使得职能交叉,监督乏力的问题长期难以有效解决。

二、我国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构建及作用分析

(一)海关大监管体系内涵

海关大监管体系是我国海关系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构建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为基础环节、以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为目标导向、以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为发展后盾的一种创新思想。海关大监管体系在内容构成上主要包括职能管理体系、通关监管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

在职能管理方面,我国海关将立足于海关管理的高效运行,理顺三级事权,明确职能定位,在各层级、各领域建立起规范有序、运作顺畅、监督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海关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督办落实、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努力形成环环相扣、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链条。在通关监管方面,我国海关将实行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的分类通关模式,通过拓展监管时空,破解当前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服务,为企业占领和拓宽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给予更大的支持。在监管上着眼提高海关监督管理整体效能,发挥一线监管、后续管理、打击走私等各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作,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有效监控,建立起与“大通关”相适应的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海关大监管体系。

在监督保障方面,我国海关通过建立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制度来对海关权力进行监督,保障海关工作不骄不躁、高效廉洁。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舆论的监督,重点突出管理相对人和社会舆论对海关工作的监督。

(二)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构建

1、构建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

首先,在纵向职能管理上,全国海关仍然沿用原来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垂直领导体制从上到下实现高效管理。由海关总署直接管理直属海关,直属海关直接管理所管辖关区内的隶属海关,各海关开展工作只需要对上级海关和相关法律负责,减少多头领导所产生的管理成本浪费。三级海关的事权划分应更趋合理,严格按照各级海关事先被安排的基本任务来履行各项职责。

2、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

货物通关是海关大监管体系的监管重点。通关监管体系包括一系列通关监管模式,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就是要让这一系列的通关监管模式在货物实际进出口时 “通得快”“管得住”。

3、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

虽然震惊中外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已过去10年有余,但它对国家干部队伍的腐蚀之深和对我国海关权力的公然挑衅的不法行为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应时刻引以为戒。海关大监管体系需要构建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让海关的工作时刻受到有效的监督。目前,对我国海关工作的监督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海关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舆论的监督。

(三)我国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作用分析

第一,有利于我国打造一支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和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我国打造一支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因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职能管理体系以集中统一管理的垂直领导体制实现海关内部复杂事务的层层管理,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海关总署署内重点职能机构相互间协调紧密,使横向配合到位有效。这样有利于把海关工作置于与海关亲密接触的管理相对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会进一步促进海关廉政建设,减少关员贪污腐败,促使各级海关竭尽全力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

第二,有利于我国提高通关速度便利进出口贸易。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有利于我国提高通关速度,便利进出口贸易。除了在制度上简化进出口通关手续以外,各海关通关大都借助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道自动核放系统、货检及旅检小型X光机、车载移动式车辆检查设备及智能告知管理系统等高科技“武器”,仅“通道自动核放系统”就将原来车辆通过海关通道需要2分钟,一下子缩短到了5秒钟。

第三,有利于我国海关功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我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肩负着税收征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海关统计、海关稽查和口岸管理等七项职责。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海关一直是守护国门的神圣、忠诚卫士,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钢铁长城。所有这些都在巩固海关那威严的管制者形象。然而,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的激增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加剧,服务型海关的构建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和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突出我国海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容易拉近作为管理者的海关与海关管理相对人之间的距离,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有利于我国海关功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参见〈牟新生署长在2005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的讲话一2005年1月13日》,海关总署办公厅编〈梅关内部情况通报》第1期。

2、参见哞新生署长在全国海关综合治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2005年4月28日》,海关总署办公厅编痛关内部情况通报》第16期。

3、参见禅新生署长在全国海关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2005年8月9日》,海关总署办公厅编痛关内部情况通报》第44期

4、李治.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发展 武汉:湖北社会科学,2001

5、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前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丨

海关监管仓库调研报告 篇5

摘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及外贸方式多样化,世界各国进出口货运量增长很快,如进口原料、配件进行加工,装配后复出口、补偿贸易、转口贸易、期货贸易等灵活贸易方式的货物。需要海关监管仓库来保存货物,实行保税仓库制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银匙。

关键词:海关监管仓库,制度,保存货物,监督

1,海关监管仓库的定义

海关监管仓库是指在海关批准范围内,接受海关查验的进出口、过境、转运、通关货物,以及保税货物和其他尚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进出境货物。其实也是保税储存的一种类型,与外国的保税区域的功能有类似之处,主要存放货物以及行李物品进境而所有人未来提取,或者无证到货、单证不齐、手续不完备以及违反海关章程,海关不予放行,需要暂存海关监管仓库听候海关处理的货物。这种仓库有的由海关自行管理,但随着进出口业务的增大,海关作为行政管理机关,自营诸多不便,现在基本上交由专营的仓储企业经营管理,海关行使行政监管职能。存放在海关监管仓库的货物有两个期限,如储存超过14天,海关要征收迟纳金;超过三个月仍不提取的,便视为放弃货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变卖,款项交归国库。海关监管仓库-海关监管仓库的检查

1.2海关根据监管要求对各监管仓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范围包括:

(一)仓库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二)有关单证、注册;

(三)货物出入库情况

(四)超期未报货物清理情况;

(五)其他情况。海关监管仓库-海关监管仓库的监管条件

(1)海关监管仓库应与国内货库隔离;进口、出口监管仓库必须分开。严禁国际、国内货物及进口、出口货物混装混放。

(2)为保证各种特殊物品的存放条件,海关监管仓库中应设立冷库、危险品库和贵重物品库。

(3)海关监管仓库应具有拆、装、卸货物的各种设备和工具。

(4)应具备完善的消防和安全设施。

(5)能为海关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查验场所和扣留物品仓库;提供必要的办公及通讯设备、查验工具。

(六)海关监管仓库须指定专职保管员负责,保管员情况应交海关备案。

2.海关监管仓库的特点:

保税仓库与一般仓库最不同的特点是,保税仓库及所有的货物受海关的监督管理,非经海关批准,货物不得入库和出库。保税仓库的经营者既要向货主负责,又要向海关负责。海关监管有哪些要求呢?根据我国现行海关法令规定:

2.1.保税仓库对所存放的货物,应有专人负责,要求于每月的前五天内将上月所存货物的收、付、存等情况列表报送当地海关核查。

2.3 保税仓库中不得对所存货物进行加工,如需改变包装、刷代码,必须在海关监管下进行。

2.4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会同保税仓库的经理人,双方共同加锁,即实行连锁制度。海关可以随时派员进入仓库检查货物的储存情况和有关注册,必要时要派员驻库监管。

2.5保税货物在保税仓库所在地海关入境时,货主或其代理人(如货主委托保税仓库办理的即由保税仓库经理人)填写进口货物报关单一式三份,加盖“保税仓库货物”印章,并注明此货物系存入保税仓库,向海关申报,经海关查验放行后,一份由海关留存,二份随货带交给保税仓库。保税仓库经理人应于货物入库后即在上述报关单上签收,其中一份留存保税仓库,作为人库的主要凭证,一份交回海关存查。

2.6货主在保税仓库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口岸进口货物,应按海关对转口运输货物的规定办理转口手续。货物运抵后再按上述规定办理入库手续。

2.7保税货物复运出口时,货主或其代理人要填写出口货物报关单一式三份并交验进口时由海关签印的报关单,向当地海关办理复运出口手续,经海关核查与实货相符后签印,一份留存,一份发还,一份随货带交出境地海关凭以放行货物出境。

2.8存放在保税仓库的保税货物要转为国内市场销售,货主或其代理人必须事先向海关申报,递交进口货物许可证件,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海关需要的其他单证,并交纳关税和产品(增值)税或工商统一税后,由海关核准并签印放行。保税仓库凭海关核准单证发货,并将原进口货物报关单注销。

2.9对用于中、外国际航行船舶的保税油料和零配件以及用于保税期限内免税维修有关外国产品的保税零配件,海关免征关税和产品(增值)税或工商统一税。对从事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备料保税仓库提取的货物,货主应事先将批准文件、合同等有关单证向海关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并填写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专用报关单和《保税仓库领料核准单》一式三份,一份由批准海关备存,一份由领料人留存,一份由海关签盖放行章后交货主。仓库经理人凭海关签印的领料核准单交付有关货物并凭以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

10.海关对提取用于来料、进料加工的进口货物,按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的规定进行管理并按实际加工出口情况确定免税或补税。

11.保税仓库所存货物储存期限为一年。如因特殊情况可向海关申请延期,但延长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保税货物储存期未满既不复运出口又未转为进口的,由海关将货物变卖,所得价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21条的规定处理,即所得价款在扣除运输、装卸、储存等费用和税款后,尚有余款的,自货物变卖之日起一年内,经收货人申请,予以发还,逾期无人申请的,上缴国库。

12.保税仓库所存货物在储存期间发生短少,除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外,其短少部分应当由保税仓库经理人负交纳税款的责任,并由海关按有关规定处理。保税仓库经理人如有违反海关上述规定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鉴于保税仓库的特殊性质,海关代表国家监督管理保税仓库及所存的保税货物,执行行政管理职能;保税仓库的经营者具体经营管理保税货物的服务工作,可以说是海关和经营者共同管理保税仓库。经营者要依靠海关办好保税仓库,因此必须充分协作配合,保税仓库经营者要严格执行海关的法令规定,海关需要的报表应及时报送,海关要检查的注册,须完整无误,发生问题应及时向海关报告,请求处理,以利海关监管。在这个前提下,海关力求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同把保税仓库办好,以充分发挥保税仓库的优越性,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服务。

3.海关监管仓库按规则操作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及外贸方式多样化,世界各国进出口货运量增长很快,如进口原料、配件进行加工,装配后复出口、补偿贸易、转口贸易、期货贸易等灵活贸易方式的货物,进口时要征收关税,复出口时再申请退税,手续过于繁琐,也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如何既方便进出口,有利于把外贸搞活,又使未交税货物仍在海关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实行保税仓库制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银匙。这种受海关监督管理,专门存放按海关法令规则和经海关核准后交纳关税的进出口货物的场所,通称保税仓库。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国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出境的货物,这类货物如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出境,经海关批准核销;如果转为内销,进入国内市场,则必须事先提供进口许可证和有关证件,正式向海关办理进口手续并缴纳关税,货物才能出库

4.保税仓库的货物类别与范围

经海关批准可以存入保税仓库:

(一)加工贸易进口货物;

(二)转口货物;

(三)供应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的油料、物料和维修用零部件;

(四)供维修外国产品所进口寄售的零配件;

(五)外商暂存货物;

(六)未办结海关手续的一般贸易货物;

(七)经海关批准的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

保税仓库应当按照海关批准的存放货物范围和商品种类开展保税仓储业务。

保税仓库不得存放国家禁止进境货物,不得存放未经批准的影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或健康、公共道德或秩序的国家限制进境货物以及其他不得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

5.保税仓库设立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从询价、签订合同,到货物运输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为了缩短贸易周期,降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先将货物运抵本国口岸,预先存入保税仓库,可以使货物尽快投入使用。也可先将货物存入保税仓库,待价格时机成熟再进入市场,有利于提高进口原材料的使用效

益。利用保税仓库,可以使需要进口的原材料统一进口,相互调剂,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进口价格,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开展多种贸易方式。发展外向型经济 利用保税仓库的暂缓交纳关税等优惠条件,发展多种贸易方式,如来料加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还可利用价格变化中的差价,开展转口贸易

6.总结

北京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流程 篇6

(一)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业务企业的管理

1、申请在天竺综合保税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内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可以选择委托区(中心)内物流企业或入区(中心)注册两种方式进行操作,其委托或注册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区域或场所内注册,具备一定业务规模,且无违法、违规记录;

(2)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以及业务经营活动所需的场地,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3)必要时应具备提供海关税款担保的能力;

(4)未发生知识产权侵权情事;

(5)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注册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2、区(中心)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须向主管海关正式提交申请,经主管海关批准后,根据企业资质和业务运行模式获得相应分送集报入、出区(中心)资格。

3、具备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实现与海关信息化辅助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并能够满足海关对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信息流、货物流、单据流、资金流的全过程管控要求。

(二)对进出天竺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的监管

1、对境内整批入区货物的监管

(1)区内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应当在实际开展业务前,将预售商品信息在海关辅助监管平台建立料号级电子底账,同时在H2000电子账册系统中进行项号级备案,相关申报要素应符合海关规范申报要求。

(2)主管海关比照现有由境内出口入区货物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管。区内企业向主管海关申报进境备案清单,核增H2000电子账册库存;区外企业向主管海关集中申报出口报关单,经海关审核无误办理放行结关手续后,签发出口收汇联和出口退税证明联。

2、对境内包裹入区货物的监管

(1)申请以包裹方式入区的企业应当能够对包裹货物的进、出、存实现有效管理,设定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条码级商品信息及信息化货物标识,以包裹为单元进行条码管理。明确区分货物流向,对于不同类别的货物分区码放,方便主管海关根据包裹条码的唯一性原则对实货进行监管和查验,并作为区内保税核查、日常巡查和后续稽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没有统一信息平台支持的情况下,可暂时采用邮政或快件的唯一包裹号作为包裹条码管理。

(2)区内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应当在实际开展业务前,对预售商品进行预归类并向主管海关申报备案。电子帐册备案审批通过后,应根据商品的不同规格型号在海关辅助监管平台企业端录入商品料号级数据,并向主管海关申报电子底账备案。

(3)境内包裹货物入区前,区内企业应向海关辅助监管平台申报分送入区清单,标明货物信息及包裹条码,海关审核通过后,区外企业将货物运至天竺综保区卡口,未被布控的货物由卡口刷卡入区,进入区内企业仓库。被布控的货物,需运至海关查验库或其他海关要求的查验地点实施查验,海关根据分送单信息进行查验,待查验无误后运至区内企业仓库。区内企业应在集中申报期限内向主管海关申报进境备案清单,核增H2000电子账册库存,同时区外企业向主管海关集中申报出口报关单,经海关审核无误办结放行结关手续后,签发出口收汇联和出口退税证明联。

3、对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出区的监管

(1)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以整批货物方式申报出境的,主管海关比照现有由区内实际出境货物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管。区内企业向主管海关申报出境备案清单,核减H2000电子账册库存。

(2)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通过快件公司入区取货发往境外的,由区内企业向海关辅助监管平台申报分送出区清单,并在清单上注明快件包裹条码号,由主管海关根据清单信息进行查验。主管海关施封放行后,在现有区内通道未启用的情况下,快递公司应使用海关监管车辆出区,通过社会道路将货物运至快件监管区;区内通道启用后可由企业自行将包裹运至快件监管区。快件处海关接收分送单和海关监管本,核对包裹数量无误后,在海关监管本及分送单上加盖指运地海关栏签章,比照个人物品方式申报离境。区内企业凭加盖快件处海关印章的单据向主管海关集中申报出境备案清单,并据此核销区内企业H2000电子账册和辅助监管平台电子底账。

(3)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通过邮政渠道发往境外的,由区内企业向海关辅助监管平台申报分送出区清单,并在清单上注明包裹条码号,由主管海关根据清单信息进行查验并施封。邮政公司或EMS将包裹货物使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出区,并分别将货物运至望京邮件处理中心或机场邮件交换中心进行分拣并形成发运总包。邮办处海关接收分送单和海关监管本,核对包裹数量无误后,在海关监管本及分送单上加盖指运地海关栏签章。区内企业凭加盖邮办处海关印章的单据向主管海关集中申报出境备案清单,并据此核销区内企业H2000电子账册和辅助监管平台电子底账。

(4)整批入区货物可在区内进行预分拣和分包,按订单信息形成包裹,并根据承运方式获得相应唯一的包裹条码后,按照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办理。

(5)海关依法对区内企业实行海关保税核查、日常巡查及后续稽查制度,监督区内企业规范管理和守法自律,区内企业须满足海关的保税核查、日常巡查及后续稽查的监管要求。

(三)对进出亦庄保税物流中心的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的监管

1、对境内整批入中心货物的监管

(1)亦庄保税物流中心海关辅助监管平台实行记账式管理,区内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应在辅助监管平台建立料号级电子底账,无需进行前期备案,可直接申报货物入区。

(2)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以整批货物方式申报入中心的,主管海关比照现有由境内出口入区货物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管。区外企业向主管海关集中申报出口报关单,经海关审核无误办理放行结关手续后,签发出口收汇联和出口退税证明联。

2、对境内包裹入中心货物的监管

(1)申请以包裹方式入中心的企业应当能够对包裹货物的进、出、存实现有效管理,设定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条码级商品信息及信息化货物标识,以包裹为单元进行条码管理。明确区分货物流向,对于不同类别的货物分区码放,方便主管海关根据包裹条码的唯一性原则对实货进行监管和查验,并作为中心内保税核查、日常巡查和后续稽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没有统一信息平台支持的情况下,可暂时采用邮政或快件的唯一包裹号作为包裹条码管理。

(2)境内包裹货物入中心前,中心内企业应向海关辅助监管平台申报分送入区清单,标明货物信息及包裹条码,海关审核分送清单后,货物入卡口,海关按照分送清单信息进行查验。中心内企业向主管海关集中申报入区报关申请单,审核通过后由区外企业申报出口报关单。经主管海关审核无误办理放行结关手续后,签发出口收汇联和出口退税证明联。

3、对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出中心的监管

(1)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以整批货物方式申报出境的,主管海关比照现有由区内实际出境货物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2)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通过快件公司入中心取货发往境外的,由中心内企业向海关辅助监管平台申报分送出中心清单,并在清单上注明快件包裹条码号。出卡口时主管海关根据清单信息进行查验。海关施封放行后,快递公司使用海关监管车将货物通过社会道路将货物运至快件监管区,比照个人物品方式申报离境。主管海关凭加盖快件处海关印章的单据核销中心内企业辅助监管平台电子底账。

(3)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通过邮政渠道发往境外的,由中心内企业向海关辅助监管平台申报分送出中心清单,并在清单上注明包裹条码号,由主管海关根据清单信息进行查验并施封。邮政公司或EMS将包裹货物使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出中心,并分别将货物运至望京邮件处理中心或机场邮件交换中心进行分拣并形成发运总包。邮办处海关接收分送单和海关监管本,核对包裹数量无误后,在海关监管本随附分送单上加盖指运地海关栏签章。主管海关凭加盖快件处海关印章的单据核销中心内企业辅助监管平台电子底账。

(4)整批入中心货物可在中心内进行预分拣和分包,按订单信息形成包裹,并根据承运方式获得相应唯一的包裹条码后,按照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

(5)海关依法对中心内企业实行海关保税核查、日常巡查及后续稽查制度,监督中心内企业规范管理和守法自律,中心内企业须满足海关保税核查、日常巡查及后续稽查的监管要求。

(四)对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实际离境的监管

1、快件渠道

(1)由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转出的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出口货物或物品,由监管车运至快件监管区,快件处海关凭主管海关出具的分送单信息和监管本接收、确认,并由企业将交接单据反馈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主管海关。

(2)快件承运企业按照进出境快件监管办法,对物品进行分拣、制单,并比照个人物品方式对跨境电子商务出境物品进行申报。快件处海关审核放行,同时保留对上述物品的查验权力。审核通过后快件承运企业将包裹交付机场口岸实际离境。机场口岸地面代理在快件中心出口货物配载出境后向H2000系统传输出口清洁舱单。快件处负责在H2000系统录入核销表。

(3)对于未实际离境的物品,由机场海关物流处负责出口清洁舱单管理并对出口快件手工结关。快件承运企业应在10日内向快件处海关提出退运申请,并由快件处按照退运货物监管规定进行审核操作。对审核通过的退运货物,由快件处海关监管施封,分拨回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并在退运货物清单及海关监管本上签章。主管海关核对退运审批单据无误的,办理入区手续,并核增电子帐册库存底帐。

2、邮政渠道

(1)由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转出的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或物品,由监管车运至邮办处海关监管区,邮办处海关凭主管海关出具的分送单信息和监管本接收、确认,并由企业将交接单据反馈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主管海关。

(2)邮政公司或EMS制作航空邮件总包路单,邮办处海关审核总包路单与实物是否相符,审查无误后,在航空邮件总包路单上加盖放行章。通过邮政公司进行收寄的,须经望京现场将加盖放行章的航空邮件总包路单邮件转至机场邮件交换中心。邮政公司或EMS在机场邮件交换中心完成分拣后,将上述总包邮件装至监管车,由邮办处海关施封后运往机场口岸操作区。在邮袋离开交换中心前,邮办处海关有权进行查验。机场海关物流处负责对由机场邮件交换中心始发至机场口岸操作区的邮局监管车进行解封核对,并负责监管出口邮袋的实际离境。

(3)跨境电子商务出境邮袋因各种原因未实际离境的,邮局工作人员须向地面代理出具已签注好的《异常邮袋交接单》,由国航或地服负责确认未离境的邮袋数量,并在交接单上签字盖章。邮局工作人员持双方已签注的《异常邮袋交接单》向机场海关物流处申报,机场海关物流处对监管邮袋未入库情况签注确认。机场海关物流处对经确认未正常离境需返回邮局的出口邮袋进行核对无误后施封,并将《异常邮袋交接单》交邮办处。邮办处海关根据《异常邮袋交接单》对返回邮件交换中心的监管车进行解封核对,确认无误后,将邮政公司承运的包裹转至望京现场处理。

1)因故未实际离境的邮件总包,应按照邮政公司或EMS分别监管退回望京邮件处理中心和机场邮件交换中心,并在邮办处海关监管区域内对异常邮件进行分拣并单独堆放。

2)经重新分拣的正常邮件再次形成发运总包,由邮政公司或EMS重新制作袋牌,并按照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条的出境规程重新发运。

3)邮政公司或EMS应将因故退回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境包裹按寄件地不同,分为天竺综保区和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单独堆放。邮政公司或EMS应每天将退回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境包裹总包按天竺综保区和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分别制作清单,并交邮办处海关审核。邮办处海关定期将清单和退回包裹汇总后施封,并在海关监管本上签章后,通过监管车运回天竺综保区和亦庄保税物流中心。

(五)对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退运的监管

1、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因在天竺综保区和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内发现质量问题或订单信息变动等原因需将货物退运出区(中心)的,区(中心)内企业按照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现行区(中心)内货物退运至境内的方式办理。

2、以整批货物方式入区(中心)并已完成出口报关的货物申请退回境内的,主管海关按照现行退换货物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3、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货物通过行邮渠道发运出境并已完成出口报关的,原则上不允许再退回境内。如确有需求的,应按以下规定办理:

(1)对通过快件方式发运后退回的,快件承运企业凭包裹单号进行分拣作业。快件处海关按照快件监管处关于退运货物监管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操作,审核通过后,定期将清单及退回物品汇总并施封后,通过监管车运回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退回物品入区(中心)前,区(中心)内企业应向主管海关申报入区(中心)分送清单,并注明境外退运货物。主管海关核对退运审批单据无误后,批准退回物品返回区(中心)内企业仓库指定区域单独存放,并重新计入电子账册底账管理。

(2)对通过邮政公司或EMS方式发运后退回的,邮局工作人员应将出境被退回包裹装车并持已签注好的《异常邮袋交接单》向机场海关物流处提出封车申请。机场海关物流处将出境被退回邮件的总包及签注后《异常邮袋交接单》施封,通过监管车转至邮局机场交换中心。由邮办处海关负责解封并核对包裹信息后,将邮政公司承运的包裹转至望京现场处理。邮政公司或EMS在海关监管区内对退回物品重新进行分拣,并对属于跨境电子商务退回的物品按寄件地不同,分为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单独堆放。邮政公司或EMS每天将出境退回的电子商务物品制作清单,交邮办处海关审核,审核无误后,邮办处定期将清单及退回包裹汇总后施封,通过监管车运回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主管海关核对退运审批单据无误后,批准退回物品返回区(中心)内企业仓库指定区域单独存放,并重新计入电子账册底账管理。

4、区(中心)内企业发往境外的包裹因故退回的,区(中心)内企业可以选择国货复进口,退回境内发件人,区(中心)内放弃或更换后重新发运四种模式进行处理。国货复进口的,比照一般贸易进口货物进行管理;退回境内发件人的,区(中心)内企业应当在出区(中心)申报时向主管海关提交国税部门出具的未退税证明或退税已补税证明,无法提供相应证明的,主管海关比照一般贸易进口货物进行管理;申请区(中心)内放弃的,经主管海关批准,比照现有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内放弃货物管理规定办理;需更换后重新发运的,应将新品通过海关辅助监管平台先行运至天竺综保区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内,而后再将待更换物品退运至境内,主管海关比照本规程第三十二条进行监管。

我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现状研究 篇7

(一)我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现状

1、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立法非常薄弱。在法律层面,《海关法》第34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海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监管”。在规章层面有,1997年6月颁布实施的《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2003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2007年10月施行的《海关保税港区暂行管理办法》等。在地方法规方面有,1997年7月施行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2002年10月施行的《广东省保税管理条例》等等。

2、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运营模式。我国对特殊监管区域管理沿用的是中央和所在城市政府两级管理体制。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特殊监管区域的行政管理、投资开发和财政,协助海关、边防、商检、外汇等行政管理机构的监管、服务活动,依法行政确保区内的商业秩序。特殊监管区域的运营机构(管委会)应组建承担土地开发、特殊监管区域原有公共设施运营的经济实体,实行商业化运作。

3、我国保税物流体系及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惠政策。目前以国内沿海港口城市为主,已形成保税港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为龙头,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保税出口加工区为枢纽,公用型和自用型保税仓库及海关监管出口仓库为网点的三个层次八种模式的保税物流体系。

●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

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乃至港口码头通关的各项政策和功能,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保税港区拥有港口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交织融合的功能。在我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中,是目前我国国情下政策最开放、功能最强大、层次最高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称为综合保税区,执行与保税港区同等的税收和外汇政策。保税物流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区域或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以专门发展国际物流为主的海关监管区。保税物流园区以仓储和国际物流为主,不得开展加工贸易,在国际中转等方面有相当的局限性。

●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和保税区、出口加工区

根据国务院2005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暂行管理办法》,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由一家物流企业经营的既可存放出口货物又可存放进口货物,能将运输仓储、转口、简单加工、配送、检测、信息服务融为一体,可为用户提供辐射国内外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服务的保税场所。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由多家物流企业集中布局、由海关封闭监管的区域。是可联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可由多家保税物流资质企业开展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国际中转、简单加工及进出口贸易业务。保税区亦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货物从国内进出口园区按进出口手续办理,海关依法对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等实行监管,具有“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出口加工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以内.其功能仅限于产品外销的加工贸易,区内可设置出口加工企业及其相关仓储,运输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内可实现进出口货物,商品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

●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库

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它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主要分为三类即:加工贸易备料保税仓库;寄售、维修、免税商品;保税仓库公共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对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的货物进行存储,配送,提供流通加工增值服务的海关专用监管仓库,主要有两类,即出口配送型仓库和国内结转型仓库。

(二)我国保税物流的海关监管模式(以保税物流园区为例)

1、监管办法。海关在园区内派驻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对进出园区的货物、运输工具、个人携带物品及园区内相关场所实行24小时监管。园区企业在开展业务前需按规定办理海关注册登记手续。在特殊监管区域实行一线放开(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简称“一线”货物)、二线管住(区域与境内区外之间进出的货物,简称“二线”货物)、区内自由的严密监管模式。海关对园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但园区自用的免税进口货物、国际中转货物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货物除外。境外货物到港后,园区企业(或者代理人)可以先凭仓单将后屋直接运至园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园区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园区货物运往区外视同进口、区外货物运入园区视同出口,有园区企业或者区外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向园区主管海关办理进口(出口)手续。

2、监管特点。一是封闭化,特殊监管区域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设施,应当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卡口、围网隔离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实行全域闭路电视监控,实现封闭式区域管理。进出特殊监管区域的车辆、货物须接受海关监管,港外车辆在未获得海关批准的情况下不得驶入区内。二是信息化,海关对园区企业实行电子账册监管制度和计算机联网管理制度,建立特殊监管区域卡口联网监控系统以及保税监管车辆出入区监控系统。园区行政管理机构或者其经营主体应当在海关指导下通过“电子口岸”建立供海关、园区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计算机公共信息平台。园区企业应当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海关查阅数据的终端设备,按照海关规定的认证方式和数据标准与海关进行联网。三是集约化,统一机构即设立特殊监管区域海关统一管理海关事务;统一报关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对海关业务实行一站式服务。统一卡口即在特殊监管区域设立一个主卡口,统一管理。统一查验即由特殊监管区域海关负责查验业务。

二、我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的立法层次不高

1、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在法律层次仅有《海关法》第34条规定,这条规定只明确了可以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并未说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性质、地位等关键性问题。各部门在监管区域管理中认识不统一、政策也一致,造成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实际操作不尽一致等实际问题。

2、缺乏统一的特殊监管区域立法。在操作层面依赖于海关总署的规章,这些规章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别下发,一种类别一个规定,内容雷同,数目众多,一方面不易使相关企业明了这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异同,充分享受政策便利,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及海关进行实际运作,增加了保税物流监管的运行成本。

(二)我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场所分布不尽合理

1、设立初衷与实际需求不尽一致。由于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地方政府运作模式的现状,在此过程中,不排除有些地方将申请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作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将其视为政绩或者形象工程,不符合地方经济需求的实际,盲目的申请,不计成本地推动建设,这将背离国家设立海关保税物流监管场所的目的和初衷。

2、资源投入与产出可能存在不合理性。一方面,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需要圈地,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卡口、围网、隔离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从建设到日常维护都需要巨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一旦设立不当发挥不了实际效能,将造成资金、土地、资源的多重浪费。另一方面,按照我国现有保税物流监管体系,设有越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会有配套的管委会相继成立,甚至形成在同一城市,设立多个特殊监管区域管委会的现象,机构复杂,各自为阵。同时,海关也需设立常驻机构,配备相应的监管资源。从这个角度说,合理的设立监管场所对于节约政府和海关资源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亟待整合

1、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形式都较重叠,体系不够清晰、规范。有些政策的制定是基于不同时期制定规则时的不同考虑,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理论差异,造成政策不统一的情况时有发生。如:进入保税区的区外货物不能退税,境外入区的免、保税货物可在区内流通,只须事后向海关报核,而进入加工区的区外货物可以退税,境外入区的免、保税货物只有经海关批准后才能转移、转让,政策存在不统一,政策执行也较为困难。

2、部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不全,有待整合升级。如保税物流园区存在发挥功能不全面,港、区之间“联而不动,动而不联”等问题;出口加工区功能单一,产业仍以传统加工制造为主,深加工结转政策有待完善等。从目前保税物流的运作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保税物流中转业务属于深加工结转或加工贸易内销等情况,主要包括“保税物流中心一日游”和“国货复进口”两种情况,这些模式使部分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但是没有创造任何的社会财富。保税物流的其他功能,如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并没有很好的发挥效应。

(四)我国海关保税监管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1、我国没有设立全国统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机构,仅由海关总署承担协调和牵头职能与其实际地位不相匹配。在实际监管中,尤其是内地较小规模的直属海关,海关在保税物流监管区域的常设机构与原属地海关通常是“两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通过在原有机构内调剂使用,没有另外的增加,造成事物增加、人员不增加的情况,要履行好监管与服务的双重职能具有较大的压力。

2、海关保税监管的全程信息化有待提高。目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均采用计算机联网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对区内企业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制度,全面掌握企业电子账册的备案、进口、出口、核销的全部过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企业基于在联网费用较高,或者对自身财务、货物进出等事项完全向管理机构公开存有疑虑等原因,海关与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十分有限。

3、“一线放开”管理原则在监管实践中有名无实。(以保税区为例)《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第九条、十条分别规定:“海关对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施简便、有效地监管”、“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的收货人、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备案”。笔者理解,该文的本意是鉴于对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且从境外进入保税区的货物,按免税或保税管理,适用备案制,较之报关制高效、便捷,可以降低一线进出境的管理成本。但是,目前对一线货物适用的备案使用的是H2000通关作业系统,备案清单和报关单,除少数栏目不同外,整个报备过程和报关流程一致,形式雷同、法律地位相同,在删改单、查验管理、案件处罚等方面与正常报关没有区别,这意味着经由保税区进口或出口的货物,须经历两次申报、两次放行和一次转关或直通。货物的分类管理也随之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4、海关监管模式没有完全转变。在日常管理上,海关监管没有完全实现由对单单相符的管理办法转变到单货相符的实际监管上来、由对每票货物的监管转变到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上来、由海关一家管理转变到相关部门综合管理的模式上来,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监管实现对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有效监管。

摘要:海关作为国家入境监督管理机构是国际物流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环节,不断完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保税物流网络。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的有效支撑,发展保税物流己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的亮点和助推器,研究海关保税物流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分析我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的现状,寻找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改进方向。

关键词:海关,保税物流监管,现状

参考文献

[1]、赵光华.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综述.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03)。

[2]、吕伟红.构建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大陆桥视野,2008.(07)

[3]、杨素琳.我国保税监管存在的问题.市场论坛,201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2010年5月1日

海关监管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协同发展;监管机制;改革

京津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沧州、秦皇岛、张家口、承德和石家庄,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5 亿人。其地缘相接,历史渊源深厚,能够实现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城市群。虽然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各城市之间联系松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差异悬殊,但若借鉴两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打破“ 一亩三分地”思维,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必将使本地区经济实力得到提高,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京津“双城记”的概念。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2014年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就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出七点要求,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定位。同时,要求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大国家战略,通过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监督管理方面,实现三地海关间的一体化作业,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建立监管更加严密、通关更加高效、服务更加到位的海关监管服务机制和模式,促进贸易便利化,从而为京津“双城记”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京津冀地区贸易现状

近些年来,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活力持续增强,2013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6125亿美元,约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7%。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在北京和天津海关之间已于2014年7 月1 日正式推行。数据显示,2014年7月1 日以来,已经有超过10万票进出口报关单,按照通关一体化方式进行运作。加之该地区拥有环渤海区域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拥有国际大型航空港、中国民用航空辐射中心的首都机场,拥有世界最大能源输出港的秦皇岛港,还拥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各种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口岸通关效率和京津冀区域物流速度的提升,对于发挥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二、京津冀海关业务一体化的改革进程

在明确了 “京津冀海关业务一体化”的改革方向后,我国于2014年5月由海关总署正式对外发布《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为较好的履行海关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职责,充分发挥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海关的监管优势,增强监管合力,执法统一,通过构建区域通关中心,打造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通过海关信息化手段共同构建一体化通关作业的基本架构,建立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模式,明确各相关作业环节。不能一关一个样,让企业无所适从,让企业在办理海关事务时,真正感受到“三关如一关”。同时,涉及海关法制建设、税收征管、打击走私等9个方面的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保障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可以顺畅进行。要“以京津‘双城记为突破口,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随即将京津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的范围,扩大到石家庄关区。

作为第一批实验者,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肩负重任,不仅要解决通关一体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可复制、可推广。作为先行者,在没有任何原则、框架可循的情况下,固有的海关现行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早已被熟知,而通关一体化改革则要求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机制创新来实现。就是需要京津冀地区的海关,摒弃“各自为政”的思想观念,主动融入发展改革大局。将曾经各自独立的业务,进行深度的沟通和融合。这项改革涉及全部海关业务领域,业务职能部门、主要业务现场和后勤保障部门等等。

三、“一中心、四平台”的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架构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的主要作业框架是通过建立“一个中心”,即:区域通关中心。在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海关通过机制创新,将原先各自独立的通关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区域联动的通关中心; “四个平台”包括:一是统一申报平台,京津两地企业在获取舱单信息后,通过京津海关的电子口岸,可以按照经营单位注册地或货物进出境地自主选择申报口岸向海关提交报关信息,开放两地代理报关企业异地报关授权,打破异地申报限制,实现“一地注册、多地报关”;二是统一风险防控平台,京津两关按照统一的风险参数和布控指令对京津口岸申报及进出境的企业、商品等进行风险甄别,实现同一企业同一商品统一风险防控;三是统一专业审单平台,京津海关按照各自监管优势进行分工,开展更加专业化的审单作业,如北京海关负责审核航空器、电气仪器等商品,天津海关专审车辆、矿产品等;四是统一的现场作业平台,实现指令互认,明确一体化报关单货物原则上在口岸海关实施查验,统一卡口核放标准。

四、关于京津冀海关业务一体化模式的设想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使跨区域通关更加便捷, 京津冀三地企业除需要查验的货物要在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外,可自主选择申报的海关,可实现跨关区的放行;惠及企业范围更广泛,京津冀地区企业都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并放开了企业类别的限制,腹地地区企业在京津冀口岸通关,也同样适用一体化通关模式;同时,一体化改革将使企业进出口物流更顺畅,海关服务也将更加到位。

比如石家庄企业在首都机场通关的货物,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企业可以直接向石家庄海关申报货物进口,而不必再到北京向首都机场海关申报;石家庄海关可以直接对货物进行放行处理,首都机场海关则根据石家庄海关的放行指令放行货物。货物放行后,企业可以直接将货物运输到厂,不必再通过地面航班的运输形式周转至石家庄机场后,再运输到厂。一体化模式下,石家庄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将大大减少,同时也节约了大笔费用。

结语:通关一体化改革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表面上看,企业受益最多,但其深远影响不止于此。改革将释放国内各区域发展潜力,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地快速跟进。逐渐改变内地沿江各省份的货物成本,使其能通过低成本水运快速走向世界,逐步拉近相关区域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综上所述,京津冀海关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充分利用自身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对京津冀区域内,乃至更广域范围内的管理资源加以整合,简化海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不断提高进出监管效率,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志荣,北美大都市区改革 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启示[J]. 理论探索, 2014, (4): 80-82

[2]王琳琳, 刘, 畅. 解读京津冀海关一体化[J]. 科技研究, 2014, (17): 524-524

[3] 孙久文, 邓慧慧, 叶振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2): 55-60

上一篇:《木兰诗》名师教学设计下一篇:种绿豆苗的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