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观后感(精选10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观后感 篇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80、90后的年轻人,对周总理的印象基本上是从教科书以及老人们口耳相传得来的。这部电影给我们生动呈现周总理亲民、负责、心思缜密的形象,使我对共和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作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总理此行的目的就是让人民说出真相,以便给党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当时大队干部们决定用“谎言”给周总理汇报,如何才能让群众说出真实的想法,是当时最迫切的问题。
影片中,周总理的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出他的应变、缜密的思考方式和对工作极其负责的态度。贯穿这部电影里面的很多小故事,能给我们在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一些启发。
故事一:雨夜护苗,熬送红糖水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群众的吃饭问题成了头等大事,伯延村民把原来种棉花的地改成了地瓜地,白天总理和大家一起下地种瓜秧子,到了晚上却碰到倾盆大雨。村民们紧急集合起来排水,总理也加入到保护瓜秧的战斗中。并且让人熬制了红糖水送给地里的村民。
正是通过这件事,总理让大家 故事二:拜访二廷,提出领养孩子 故事三:老大娘送拽面,总理吃面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在这困难时期,全国人民还要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党中央领导人亲自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周恩来总理等人来到伯延,在不到四天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与伯延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沟通交流、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影片结束后,感动之余,对一下几点有深刻的感受: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观看影片初始,感动于老区人民为不给国家添麻烦,“欺瞒”总理,把苦水往肚子里咽;感动于周总理弯腰给双脚浮肿的王老师穿鞋;感动于周总理同人民一起栽种秧苗,亲自为雨天田里抢救秧苗的村名熬姜糖水;更感动于周总理彻夜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凌晨三点与毛主席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刻画的不仅仅是周恩来总理深入群众、对人民群众感人至深的感情,更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影片中,周总理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关心,使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国家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交流与沟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影片中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老传统,也是新时期新要求。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影片中,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是为了调研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其目的与初衷便是要发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影片中的座谈会上,当村民二延提到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时,周总理没有怪罪任何人,首先说的是:“还是我这个总理没当好,我先道歉,对不起大家”;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这种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的一大法宝。
回忆往昔,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正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这部影片再现了周恩来总理伟大、光辉的形象,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要时刻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以身作则,真正担当起一名铁建人的使命与责任!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篇2
9月27日晚,我拿着学校党支部下发的电影票在良乡影剧院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以三年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到革命老区河北伯延考察调研,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一个胸怀百姓、忧国忧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妈妈同我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她经历了那个时期,感受更是深刻,两个小时的放映中,我几次被感动的落泪。
感动之一:让群众说实话。得知周总理来调研,伯延乡的干部为了不让总理担忧,打算谎报地方实情,并且将一部分“话多、爱闹事”的群众关押起来,陈创饰演的德胜,就是这部分人的“首领”。其实总理需要的恰恰是像德胜这样讲实话的人。就在总理的考察调研陷入听不到真话的僵局中时,一场大暴雨促使德胜一帮人冲出暗室,在见到总理后,挑水老农“二廷”把吃大锅饭的弊端揭发了出来,总理被二廷的言语深深震撼。继而陈创饰演的德胜,也终于与总理面对面对话,他将自己平日里发现的村民生活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建议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并将皱皱的笔记本交给了总理,在他的带领下,很多村民都积极反应起实际问题,总理的考察调研终于得到了有效的进展。
武安县的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当年的刘邓大军曾在此驻扎,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公社主任郭凤林在老支书父亲影响下,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便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威胁干部不能说实话;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邮电局后屋;对生性耿直的父亲封锁总理到来的消息„„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不眠的四天四夜,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他交下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直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猛醒,承认错误说出了实情„„周总理充分掌握到了百姓的真实情况,当即做出了取消大食堂及其他政策调整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
感动之二:连弟奶用寿材换了面粉给总理做的面条。周总理为什么那么受人民的爱戴,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从心底里热爱着自己的人民,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之宗旨。刚到伯延,周恩来在吃饭时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就将一条已迈进屋子的腿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的拽面时却毫不犹豫,再在走后让随行的秘书从为数不多的存款中拿出钱为连弟奶奶重新添置了寿材。他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与老百姓同患难。这样密切联系群众的行为给我们上了很重要的一课,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极为重要的一环,更是对中央提出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最好的回应。
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的务实态度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篇3
“只要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都不会离开的”。影片充分展示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展示。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风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当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的与群众交心,细致的做群众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的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下乡,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们不是没说实话,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国家“。周恩来总理通过四个昼夜的调研发现,所谓的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即使党的决策出现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家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的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周恩来带队来这里搞调研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虽表现了困苦和灾难,但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度难关的激情。
”心最痛的,就是这个家的家长,责任最大的也是这个家长“。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本质、最突出的人格本质,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通过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等情景,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这个家长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的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如果有机会我以后一定还来,就是来不了也要派人来看望你们“。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观后感 篇4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周总理深入田间地头、各家各户嘘寒问暖,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白天进行实地调查,与人民交流,嘘寒问暖,深入切实地到人民中去,获得最真实的群众想法。白天辛勤工作,即使到了晚上总理也不愿休息,而是伏案书写人民的生活状况,为了能早日上报组织。当我看到电影了总理累得趴在桌子上小憩的时候,十分感动,周总理,在他的有生之年中,时时刻刻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电影里的一个个镜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切实内涵,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领导权。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是靠真心、真情和真诚,是抱着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认真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不了解到真实情况绝不离开。因此,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讲,更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做好群众工作,广泛虚心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
3.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当周总理在屋外看到招待他的红烧肉、鸡蛋时将迈进屋中的脚又缩了回来,转头去了给当地村民做饭的大食堂,和村民同食一样的食物。看看周总理的行为对比今天我们的行为,使我感到无地自容。如今多少人浪费粮食,不珍惜用劳动人民汗水换来的珍贵粮食。有数据表明,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 800 万吨和 300 万吨,最少倒掉了约 2 亿人一年的口粮。事实上节俭不分时代地
方,不分阶层群体,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厉行节约,与群众同甘共苦,以民之苦为苦,以民之乐为乐。
4.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正如影片中周总理所说的那样“谁都会犯错误,关键是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影片快结尾处,周总理真挚的讲话,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毛泽东曾提出: “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犯下错误,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教师) 篇5
其次,人物形象的鲜明而非脸谱化。周恩来总理是电影的主角,而本人一向认为影视作品展示伟人的伟大,似乎并不是难度太大的事情。但周恩来总理是伟人,同时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不懂、不擅长的地方。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总理帮村民栽红薯秧,他不懂得红薯秧要斜着放进坑儿里,也不懂得用土埋好后是不能用脚踩的……当他被女村民纠正后,脸上也难免露出一丝尴尬。这一情节给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伟人尴尬是什么样子的?作为伟人他普通人的一面是什么样子的?周恩来总理的扮演者孙维民以精湛的演技为我们展示了这一点儿。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另一主角:村委会主任郭凤林在影片大部分情境中都是一种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的面目。按说这应该是一个至少不能算太正面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猜想:他其实是一个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不顾村民死活的坏官。但是,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也曾经参加过儿童团,也曾经差点被日本鬼子的刺刀刺死,他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自私鬼。他之所以隐瞒真相也是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这一非脸谱化的处理,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当时那段历史中,作为基层干部真实而复杂心态。
在此过程中,有几点非常值得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认真听取意见,即善听。平时工作应该多喝学生交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多听学生说。就像周总理拉家常一样,就坐在门坎儿外和张二廷对话,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总理这种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使得人们愿意讲真话,敢讲真话。教师的工作有很有窍门,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方法,我们应该虚心向其他同事请教、交流,让各自好的做法融会贯通。
除了善听之外还需要多思。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困难,周总理一点也不寻找借口,经常一个人在深夜里静静的认真思考其中的问题,经常不注意时间。在深入全面的分析完问题之后力求快速的寻找到解决的方法,以便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教师也应如此,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着急不能放弃,多思考寻找适合孩子的方法。因为我知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周总理事事廉洁自律,处处勤俭节约。周恩来在吃饭时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就将一条已迈进屋子的腿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的拽面时却毫不犹豫。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周总理能够解决问题迅速,落实措施果断。周总理武安听民声,大食堂从此熄了火。群众主动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紧紧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观后感 篇6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心得体会 韩峻峰
4月4日下午,我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镇机关干部集中观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品行锻炼,弘扬良好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新中国六十年代初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期间,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历经四个昼夜的实地考查后,按照老区人民的意愿,伯延村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老区人民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看完影片后,想起人常说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心中有个疑问,那个年代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还能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的党,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党能治理好国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究其原因,正如片中周总理所言,“我们牺牲无数先烈,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周总理转达毛主席的批示:“大食堂解散还是保留,人民群众说了算。”正是这“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群众说了算”的承诺得到了切实的履行,才让人民群众相信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如今,我们生活富裕了,精神却贫穷了,人性道德却丢失了。职业道德缺失、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假冒伪劣、以权谋私、挥霍浪费行为屡见不鲜,吸毒贩毒、赌博盗窃、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又滋生蔓延起来,使整个社会道德秩序混乱,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间题。特别是在我们党员干部身上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这已经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长此以往,政息人亡的历史悲剧就难以避免!所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好好学习,争取为家里减轻负担”,这是我刚入大学,资助我上大学的二哥对我的敦敦告诫。怀着对家人的嘱托,我刻苦学习,积极上进,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血雨腥风、没有豪言壮语,怀着对事业的激情来到了规划局。工作中,我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技术,生活中,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乐于助人,生活俭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上有放松懈怠现象,工作作风缺乏雷厉风行,在学习理论和高科技知识上,只求表面的学习,而没有深入的探索,没有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别是负责管理数字规划馆以来,工作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出问题,没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上没能做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为70后,我没有经历过影片描述的摘树叶、煮树叶、喝树叶汤、吃带食窝头的生活,但我也清楚的童年生活困难的片段。记得上周五,食堂中午蒸包子,有些人吃一口觉得不对口味,随手扔掉。食堂的阿姨看着垃圾桶里四五个只咬了一口的包子,气愤的说“太浪费,太不懂得珍惜了”。这件事让我深思,小了说我们对不起食堂师傅们起早贪黑、买菜洗菜、和面调陷、手包热蒸的辛勤劳动,大了说我们对不起老百姓种粮食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小了说是个人口味问题,大了说就是奢靡之风。我应该对照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观后感 篇7
最后一节党课,沉郁悲壮的音乐声中,我们走进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走近了周总理生活。周恩来总理来到了伯延镇体察民情,看到光秃秃的枯树,周总理问起了村民们的生活,但是从公社主任到老乡们,为了不给周总理添麻烦,不给国家添麻烦,没有人愿意告诉总理饥饿的实情,这时意外跑出的一个小姑娘说出了大家连树叶都吃不上的现状,让周总理心酸无比。一次座谈会,社员黑压压挤了一大屋。开始大家不敢说话,周恩来笑着指指身后墙上的画像:我叫周恩来,就是墙上的那个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次我来是想听大家的心里话,有话只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蹲在总理身边闷头吸烟的村民张二廷在总理问到他时,头一个跳起身“放炮”:要说食堂好,全是假话。食堂吃不饱。还愣冲冲来了一句:你要是糊弄我们,总理,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的。周恩来闻言猛然一震,沉凝片刻,眼里噙满泪水:还是我这个总理没当好,我先道歉,对不起大家。四天四夜里,周总理走访了几十户农民家庭,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走访调研考察中,了解了真实情况,伯延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的`人民公社。
录像结束了,感动却永远不会结束。我难以忘记,那个坐门槛上和村民们一起吃糠咽菜, 唠嗑谈心的身影;我难以忘记,那个农田里帮着农妇们锄地插秧,挥汗劳作的身影;我难以忘记,那个暴雨中疲惫虚弱,却依然奋不顾身的和群众抢救地瓜苗的身影;我难以忘记,那个夜色下依然在书桌旁忙忙碌碌,只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身影……他的身影并不壮硕,也不威严,更不可怕,但他就是有这样一种人格魅力,让每个接触他的人信服,尊敬,不由自主的想要说出心里话。
我依然记得,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上,那一篇催人泪下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其中描绘的场景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观后感 篇8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来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群众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影片中,周恩来总理为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动。
影片从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入手,到周总理从细节发现存在问题,最后用一片真诚,打开群众的心底的顾虑,从而找出真相,用一个个生动的情节,细致描绘了周总理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一是靠实干精神。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公社调研。当看到树上叶子都吃光与村食堂红烧肉的鲜明对比等细节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体现了共产党员追求真理的实干精神。
二是靠密切联系群众。周总理深入农民家庭,亲切地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工作细致,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是靠艰苦朴素的作风。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这些细节都是总理朴实作风,严于律己的具体体现。
四是靠认真细致的工作。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观后感 篇9
体会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院党委组织全院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是一部基于真人真事、略带纪录片色彩的历史题材故事片。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六十一年。当时我国遭遇了较大的自然灾害,加之与前苏联友好关系破裂,苏联连续逼债,国家经济和社会生产陷入了巨大的困难之中。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奔赴祖国各地,分片包干各自深入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为调整相关政策做相应的研究准备。周总理在从贵州省回京的路上来到河北邯郸调研。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百姓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公社书记郭凤林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伯延公社社员的困苦实情而堵心,便采取了一系列粉饰太平的行动。总理到伯延后,没有被眼前的赞扬和表面现象所蒙蔽,他甩开干部访贫问苦,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最终,以郭凤林书记为首的干部承认了错误,总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调查获得了公社的真实情况,为在全国解散大食堂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真实的一手资料。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有了全新的认识。
影片生动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总理一行风尘仆仆由贵州赶到伯延;发现群众没有牲畜只能用人力拉水,马上从军队调配马匹和饲料支援公社;瓢泼大雨威胁到新耕种的农田,总理带领工作人员与群众一道抢救地瓜苗;发现二挺家孩子多生活困难,主动提出帮二挺抚养一个子女……。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党员干部、甚至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一心为群众的奉献精神。
影片充分展现了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我党的思想路线集中而鲜明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特点和实质。“求真务实”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固有特征,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影片中,总理通过召集公社干部开会、逐门逐户走访、调查公社夜校、让小孩子自开口说话等做法,一步步揭开伯延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这些镜头真实地再现了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
影片深刻诠释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 血肉联系,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取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是党执政的最根本基础和最重要的执政资源,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在影片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篇1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深深地崇敬之意,我完整的看完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的电视剧《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周恩来总理那和蔼可亲的伟岸形象久久在脑海中浮现,周总理那令全世界人民景仰的人格魅力,再一次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出生在一个条件较优越的国营农场,当时在周边各地看来,有如共产主义实现了一样,场里有各类中小型企业,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这些对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小孩都无所谓,我们最关注的就是每周都要放什么有意思的电影,因为当时电视还没有普及,电影是宣传的主要渠道,场里有专业的电影放映队,每周定时播放各类电影,而每次放正片之前,都要播放所谓的加演片,有科普片,有记录片,记得正是在看记录片时,被周总理那英俊的形象和洒脱的举止所吸引,片中看到,无论是国内国外,周总理所到之处都会受到所有人的热烈拥戴,现实中大人们的言语中也都流露出对周总理人格魅力的无比崇拜,可以说,从那时开始我就对周总理有了朦胧的崇敬。上学后,陆续通过课文、历史和广播、杂志、年画等各种渠道对周总理伟人风范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周总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在全世界没有一个私敌的超然品格,更是产生了顶礼膜拜般的敬仰。一九七六年周总理逝世,首都各界群 众为了抗议“四人帮”阻止对周总理的纪念活动而自发组织起来,到天安门广场请愿,当时被错误定性为“天安门事件”,更充分说明周总理在亿万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时光荏苒,周总理逝世虽然已近四十年,但每每举国上下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或是重要历史节点上,人们自觉不自觉的都会追忆起周总理,都会把周总理作为标杆来衡量时事,来点评时下的社会现象,周总理已然是正义的化身,他清正廉洁光明磊落的品格,他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爱民情怀,将世世代代为人们所铭记,他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永远的丰碑。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重现了周总理到伯颜村开展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访贫问苦的一段历史,虽然只是看似平常的四个昼夜,虽然表现的只是琐碎的小事,但恰恰透过这平常不过的小事,折射出周总理爱民亲民、注重实际,视百姓为亲人的大爱胸怀。其实,在收看电视剧以前,我收看过电影频道就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做的专题片,电影的主创人员到电视台接受了电影频道独家采访,无论是周总理的扮演者还是其他群众演员,讲述起电影拍摄的过程和情景,无不发自肺腑的感动和感慨。他们讲,正是周总理那无人企及的人格魅力,激发全体演职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许多人始终是眼含热泪在感动和自豪中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的影片拍摄。一位伯颜村土生土长的群众演员说,他们为能够成为伯颜人而感到自豪,因为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到过伯颜,伯颜 曾经留下过周总理的脚印,伯颜人会世世代代永远铭记周总理对伯颜人的关怀。他们说在拍摄周总理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老百姓起身磕头一场戏时,他们是真的用心而且用力磕的头,是真心实意、发自心底为周总理磕的头,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缅怀,听了非常令人动容。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周总理完成了在伯颜四个昼夜的调研后,即将返回北京,临行前他特意到村里一户孩子多的家庭里,与孩子父亲商量,为帮助其减轻生活负担,有意领走一个孩子,姑且不说结果如何,单就周总理那平和的语气、那尊重普通百姓意愿的态度、那唠家常般促膝谈心的交流方式、那日理万机还不忘解百姓之忧的善举,就足以感天动地,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周总理那以人民利益为己任、宽泛博爱的伟人形象。这就是一个大国的总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伟人有容乃大的亲民情结。
正当全国上下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播映是宣传教育活动的绝好教材,是传递正能量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也是足以泽福子孙万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周总理丰功伟绩地回顾,反映了我党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品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恒久决心。刘云山同志在京主持召开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真正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达到在思想上作风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组织收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重温历史、感受现实中去真切体会和把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忧国忧民、为民谋福的朴素情怀,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目标,做有楷模,以周总理的风范来对照检查自己,“乐民之乐”、“想民之想”、“忧民之忧”,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行动自觉,时刻对照检查自己,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争取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科右前旗人民检察院
吕砚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观后感】推荐阅读: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08-23
昼夜的形成教学设计06-30
纪录片周恩来观后感09-04
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参07-14
《周恩来回延安》革命历史电影影评观后感09-02
昼夜节律10-20
昼夜变化07-24
昼夜节律性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