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合作管理体会

2024-09-22

学习小组合作管理体会(精选8篇)

学习小组合作管理体会 篇1

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清泉学校 肖世洪

2014年3月23-39日,我们青白江区六所中学一行35人到河北围场县天卉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每天上午听了他们的两节课,上午十点二十听赵平主任的关于高效课堂、导学案及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段海仁老师关于学习小组的建设的专题讲座。和授课教师及课改成型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听了赵平主任的经验介绍,观看了他们的升旗仪式和课间活动,参加了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参观了他们的校园文化,和指导老师及学生的交流,每天下午再听两节课。我教的是英语,但是我听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地理、生物、历史。作为班主任我也重点学习班级管理和学习小组的建设。感受很震撼。结合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学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一。学校的领导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必须性、紧迫性。从赵平主任对天卉中学课改之路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产生了“穷则变”的思想,进而认识到“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课改小组,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对课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课改成熟的老师到学校作指导;特别是带领学校全体教学一线教师两次赴杜郎口中学的观摩学习,震撼了教师的心灵,催生了课改的动力,坚定了课改的信心;从模仿开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

二。教师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认识到课改的可行性、长期性、实效性。对于课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老师们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持怀疑态度,再者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从天卉中学的课堂结构和课改经验来看,他们的课改就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模仿开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从 “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着课改的持续动力,杜绝浅尝辄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认识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另外,教师尝试课改一定要认识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解放教师、发展学生、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课改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的扎扎实实。我们是在课改,而不是在“作秀”。尽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这种模仿是为了探索形成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所以不论最初的模仿,还是今后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课堂的实效为前提。我们既要课改,更要质量,课改是提升质量的前提,质量是推行课改的成果。

三。学生要加强培养,树立信心,细致管理,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划分好小组后,要培养好小组长(组内学科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职责;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本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不让本组内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进而实现“弱者优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课改理念。其次,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受传统的影响,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老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展示时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学,声音要洪亮,吐词要清楚,不要让身体挡住了要展示的知识点或任务项;重点知识要做上标记等心态和方法上的指导,既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与展示。最后还要建立起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管理机制,用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最初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要靠规则的强制,等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他们自己自觉的习惯,合作、互助、交流、展示变成了一种强烈的需要,课改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6-10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再天卉中学的考察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将来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10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3名、和学困生3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小组长并不是固定一人担任,在英语课堂上由英语最好的任组长,在数学课堂上由数学最好的任组长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算数平方根》一课时,赵平老师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算数平方根?”“它和平方根有什么关系?”“如何求算数平方根?”然后,讲同学们分成三个组,每个组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学习目的的解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读学、研学、讨论、展示、老师答疑。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和知识的把握以及运用等。如教学《Unit4Don’t eat in class.》时,孟庆兰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

conversation 和text ,看谁读的最流利,谁背诵的最流利。通过小组讨论找出Molly 的九条rules。然后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优秀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最后,我希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起参与课改,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习成为快乐幸福的事情。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欢哥”。

学习小组合作管理体会 篇2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

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篇3

一、适应了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也正是适应了新课改理念,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助的生生交往而实现教学。

二、通过学习小组,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自尊,提高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班级集体的建设,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统一教学目标,又能兼顾个性发展。因此,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四、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

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

我们的小组合作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掌握其内涵。我认为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有充分的准备。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河底中学程茜

本人自实行小组合作教学以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究,取得了一些点滴的进步,所以在这里略做总结,和大家共飨。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小组,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比起班级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来,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迁移概念、定律和原则„„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逐渐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学习策略,更有效的探寻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复现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正在学习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材料„„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学英语教师,我在自己的 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我通过到外校听课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Pair work),让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

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 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谁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在做纪录时,采用星星累积法,到一定数量可以升级,采用节节课累积,周周统计法,还采用“小组连坐制”(即一人犯错连累全组),并把卫生、纪律工作加进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合作不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气氛沉闷,不配合,不主动。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有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外向的学生积极踊跃,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教学的裂痕。

3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低效现象现给予一定应对策略:

1.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应在小组内再分组,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给与不同难度活动内容。考虑小组成员的水平差异,使小组间形成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2.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自主互助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自主互助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互助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等等。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创建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和学习化团队(学习型组织),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效率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协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社会,“合作”成了一个热门的词。“协作精神”成对一个人评价的又一标准。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是一个有协作精神的团队。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由团队来完成。我觉得我们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适合我们的发展。在一个团队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中做事了,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既“导”且“演”,结果是事倍功半。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分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甚至激烈的争论。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学习小组合作管理体会 篇7

1 实施方案

1.1 实施对象

选择藏区“9+3”学生所在的护理156班、157班作为实施对象。

1.2 实施方法

1.2.1 分组原则

本着“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每个小组6个人, 小组内明确分工、强调合作, 按照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联络员、管理员分配角色、轮流担当。

1.2.2 对教师、学生进行培训, 指导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管理处在开学前组织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进行培训。目的是统一学生认识, 使学生正确看待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为小组取名, 制订小组合作学习公约, 指导学生各司其职, 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分工、学会合作。

同时, 分4个阶段对教师进行培训, 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念, 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载体,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1.2.3 加强考核,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采取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形成科学、合理、适用、有效的多元评价机制。

2 调查分析

2.1 对合作学习的调查

(1)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3个月后, 我们召开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及任课教师座谈会, 广泛收集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 对学生就合作动机、合作方法、合作环境、身心健康等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见表1、表2、表3、表4) , 掌握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看法及自身体会。

注:A———是 (认为) ;B———一般 (有时候认为) ;C———不是 (不认为)

注:A———是 (认为) ;B———一般 (有时候认为) ;C——不是 (不认为)

注:A———是 (认为) ;B———一般 (有时候认为) ;C——不是 (不认为)

注:A———是 (认为) ;B———一般 (有时候认为) ;C———不是 (不认为)

2.2 分析总结

(1) 学生具备较强的合作动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自身学习是有所帮助的, 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及人际关系的和谐, 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鼓励与帮助。

(2) 在合作方法上, 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与方法, 如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够积极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等。但对需要较强自学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如查阅资料、总结归纳等,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欠缺这方面的能力, 感觉压力大, 有畏难情绪。同时大多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未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

(3) 学生对目前学校提供的合作环境表示满意, 从合作学习中也体会到了快乐与进步,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4)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提出讨论时间不够充分, 课后组员间沟通较少, 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更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独霸话语权, 不知尊重他人, 不倾听, 不配合;学习差的学生消极、退缩, 认为自己不参与小组活动对小组影响不大, 出现“搭车”现象等。

(5) 教师普遍认为在理论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紧张, 学生依赖教师的思想严重, 实施较困难;在实验实训中则效果较好。

3 体会

(1) 2001年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 把“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作为会议的主题, 并认为它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小组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倾听、共同阅读、友爱互助,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与我们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从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情况来看, 学生总体持肯定态度。通过小组合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提升了其自尊和社交技能, 使学生养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

(2)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要求较高, 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教师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者, 合作学习课程和情境的设计者, 学习资源的准备和提供者, 合作学习实施过程的组织者, 在旁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观察者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伙伴。

(3) 我校“9+3”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根据其实际情况, 在开学之初我校对其进行了语文及英语入学摸底考试, 93名学生仅有一名及格。学生普遍汉字书写、理解能力较差, 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吃力, 多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欠缺, 学习努力, 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造成在理论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学生均感觉吃力, 时间不够;而在实验实训课上, 情况明显好转, “9+3”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其他学生无明显差别。因此, 对“9+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其学习基础, 选择相对简单的理论知识或以实验 (实训) 知识开始, 待其熟悉合作学习,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再逐步加深。可首先在复习旧课上指导学生课后合作学习, 在新课中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辅导后再进行合作学习, 效果更佳。

(4)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训, 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 将个人责任和小组合作紧密联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对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 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该技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是否教授、如何教授。

(5) 在合作过程中, 为避免“搭车”现象,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机会和条件。如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给每名小组成员不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但却要求他们完成必须分享全部资料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要适当降低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小组合作管理体会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学案导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96

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导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的落实则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体现出导学案的作用则是问题研究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这种借助于导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该是一种主题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了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动手实验或讨论、相互质疑、思考等活动。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特点及导学案本身的特点,一般地,实施“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主要应该包含四个方面:

一、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设计好的导学案,一般都在课前一天就发到学生手上,激发学生课前学习的动机。学生以此为学习依据,了解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复习、归纳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阅读浏览或者查阅有关的新内容,初步解决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找出学习疑难点,自主地进行课前有效学习,教师批改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总,以便在课上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前学生不愿预习或想预习又无头绪,学习效率 低下的教学难题。

二、巧“设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机

在课堂上,教师把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分组、分层次讨论学案中巧设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再作点拨,事半功倍。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的引导。以《氯气性质(第一课时)》的学案为例,从结构探究到Cl2在铁中燃烧、与H2反应、与有色布条作用、被碱液吸收的性质实验探究,再从实验归纳总结Cl2性质,最后拓展研究推测氯水中分别滴入Na2CO3、AgNO3、NaOH溶液的现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紧跟课堂节奏,从一个探究到下一个探究,一直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做好这一点其实很难,所以对教师而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内容,编写好导学案是关键所在。

三、促“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

合作意味着鼓励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合作当作和竞争与独立并列的经常考虑的办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时时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引入激励机制,强化评价体系,指导小组及时进行工作小结,提高小组竞争实力。如某小组在反思期中考试中写到:“这次考试我们小组的成绩还不够理想,总体上的错误有:审题不够全面认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思维混乱;错题不及时整理,课后总结不够。便提出下一步的任务:分工合作,各自整理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将“精华”整理到“小本本”等方法,再通过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四、给“机会”,培养学生交流汇报的习惯

在笔者的每节课上,总是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总是那几个学生,这让笔者很郁闷。而且有很多学生总是在一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看来交流汇报就是组长一个人的事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交流是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的好时机,如果好好地把握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可以说每次上课时总能很好地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的时候,她也总是很积极。笔者就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放一个电影或者给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如果笔者亲自去主持他们肯定不敢交流,所以笔者指定我们的学习委员主持,然后笔者作为一个旁听者,必要的时候给予提示和补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表达的欲望和信心。交流平等性,能让学生的个性和民主平等充分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交流集体智慧。

五、养“习惯”,培养长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本模式教学既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职业观,建立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新知、展示才能和发展自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拥有了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只有鼓励学生亲自去实践,才能激起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学习欲望;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探索,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用化学知识解答:如喜庆的节日里色彩斑斓的烟火就是碱金属的焰色反应,银镜反应制取保温瓶瓶胆、制镜,浑浊的泥水变澄清是明矾的净水,烧鱼放些酒和醋有特殊的香味是酯,家里用的肥皂是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在碱性条件下酯化的产物等。大量事实说明,我们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注重学习过程的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性,使其学生学习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作为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通过科学编制导学案,设置一系列问题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自主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课前胸中有目标、方案,课堂上积极解决重、难点,课后能及时回顾与反思。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

上一篇:班级管理培训稿下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