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女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2024-08-15

关于妇女工作的思考与对策(精选9篇)

关于妇女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篇1

关于妇女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xxx妇女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总方针,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在创业上求成效,在创造上寻发展,在创新上谋出路,极大地推动了妇女工作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取得了新进展。

针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妇女工作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她们在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设上的济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能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直接受益,受到广大妇女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建设和谐原州一个重要平台。

“和谐家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活动,通过开展此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及“平安家庭”等,宣传各类模范典型人物,使妇女在活动中直接受到教育,这些妇女先进典型体现出新时期的妇女新面貌,撒播了文明新风。

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意义,以“三八”节庆祝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妇女先进典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妇女,用高尚的道德引导妇女,用先

进的典型激励妇女,积极带领广大妇女群众投入建设工作中去。

“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等“巾帼建功”活动,培养广大职业女性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积极为下岗女职工提供培训、就业、发展平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广泛宣传,大力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宣传和贯彻实施。通过广泛宣传,营造起浓厚的社会维权氛围,积极为广大妇女提供维权保障,使她们能够切实了解到哪些是应该享受的权利,如何依法保障自己的权利等。同时通过为妇女健康体检,关爱其身体健康,对早期疾病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治疗,进一步树立提升了妇女的健康意识,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对妇女的关心、最具有非常意义的一项社会性公益活动。

妇女群众盼望妇联能够为她们争取到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项:

一是切实维护好妇女的合法权益,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要解决好妇女在婚姻家庭中面临的诸如“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继承等一些实际问题。

二是解决好男女在升学、招工、就业、经济和政治待遇

等方面的不平等,特别是要解决好育龄妇女在社会生产当中的经济补助,以消除性别歧视等问题。同时解决好技术培训、项目提供、资金扶持等问题。

新形势下做好妇女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一)妇联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一是社会分工不合理,女性扮演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角

色,但家庭、社会再生产角色得不到社会保障。

二是女性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是实事的男女不平等仍然存在,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岐视和在婚姻家庭中因社会生产、照顾老人等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也拖住了妇女外出发展的脚步。

四是新形势下,妇女工作要尽快适应形势,做好为妇女服务的各项准备。

新形势下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妇联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一是社会分工不合理,女性扮演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角

色,但家庭、社会再生产角色得不到社会保障。

二是女性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三是实事的男女不平等仍然存在,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岐视和在婚姻家庭中因社会生产、照顾老人等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也拖住了妇女外出发展的脚步。

四是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依法惩戒家庭暴力,帮助受害妇女解决困难,依法保护受害妇女的合法权益。

(二)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的能力;在新形势下,要与妇女群众多联系,多了解群众所需,多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

二是要更新观念,用新的理念引导妇女,团结妇女,提高妇联凝聚力。最大限度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以自身积极的努力提高妇联组织的地位,更好的促进妇女工作开展。

三是要加强培训,更新观念,不断增强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提高妇联的凝聚力。要用新的理念引导妇女,团结妇女,提高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的能力,要注重党建带妇建,落实“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要求,进一步加强妇联自身建设。

在“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中,首先,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妇联要按照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妇联组织建设的要求,积极争取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布局,注重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妇女之中,切实把社区妇联组织网络建设好、巩固好,真正做到依靠党的建设筑牢妇联组织的基础。

关于妇女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篇2

关键词:农村,防雷,对策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 雷电灾害已成为我国三大危害程度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仅次于暴雨洪涝和气象地质灾害。近年来, 我国雷电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及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 加强对农村防雷工作现状的分析, 完善雷电防御设备及措施, 切实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气象工作者们继续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现状

在我国广大农村, 由于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 缺乏防雷知识和技术, 加之农村经济落后, 防雷减灾防御系统不健全, 导致农村雷电灾害安全事故频发, 损失严重。

(一) 农村人员缺乏防雷减灾科普知识

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且迷信思想严重, 认为雷电灾害是“天意”, 影响了防雷工作的开展。此外, 农村居民普遍缺乏防雷减灾知识, 防雷意识薄弱, 认为雷电灾害无法预防, 不懂得在雷雨天气中如何保护自己, 往往遇到雷雨天气时, 选择在没有防雷措施的简易棚、凉亭下或容易遭雷击的树下避雨, 导致雷击伤亡。

(二) 缺乏防雷基础设施

1) 农村大部分的房屋未安装避雷网、避雷针和避雷引下线, 且房屋建筑结构内的钢筋没有和屋顶连通, 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没有安装接地网, 一些即便安装了防雷引下线但其设置不合理。2) 大部分农村通信线路、供电线路、电视接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以及有线电视线路等未安装防雷设施, 部分有线电视、供电及通信线路安装混乱, 架空线路太长、没有安装防雷设施等。3) 由于缺乏防雷意识和防雷减灾知识, 且考虑到建筑成本等因素, 建筑选址时忽略了雷电风险, 施工前没有对雷电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将建筑地址选择在了一些地下水及矿物质丰富的容易遭雷击的地方。4) 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 如集镇、室外场地、寺院等, 缺乏防雷设施。5) 农村居民的野外作业频繁, 由于野外缺乏躲避直接雷击的场所, 不得不选择在树下或凉亭等易遭雷击的地方避雨。

(三) 防雷减灾工作不到位

由于农村农村经济落后, 政府对防雷减灾工作的人力及财力投入有限, 防雷及建设主管部门对于农村防雷管理还不够深入, 防雷规范及防雷技术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应用。

二、做好农村防雷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一) 加强农村防雷知识的宣传力度

要切实做好农村防雷工作, 首先应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在各个乡镇及村居设置防雷宣传点, 并实时更新防雷知识及讯息, 树立村民的防雷意识, 普及防雷减灾知识, 提高广大农民的应急避险及自护救能力。

(二) 开展防雷技术培训

农村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及施工队伍大多不是专业的实际施工人员, 缺乏防雷知识和技术。因此, 防雷主管部门应根据农村实际制定一些通俗易懂且经济有效的防雷技术教材, 并定期开展防雷技术培训, 培养农村防雷技术骨干。

(三)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管理力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监督管理, 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作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将其纳入到管理规范中, 控制好农村房屋建筑的设计及施工质量, 建立健全防雷设计及施工的审查、监督制度。此外, 还应定期普查农村的防雷状况, 并将检查结果公布, 加强农村反隔离的监督力度。尤其要监督、指导农村企业、学校及公共建筑的防雷改造。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监督及调控作用。深入研究适合农村的防雷技术模型, 向农户提供免费的防雷设计方案, 并通过乡镇及村镇部门进行指导安装, 并在旧房改造中乏力推广和应用。

(四) 建立健全防雷基础设施

1) 合理选择建筑房屋的位置。农村房屋建筑应合理选择房屋建筑的位置, 避开遭雷击率较大的地区, 比如地形位置较高、接近河流、水塘等潮湿地区、地下金属矿藏丰富的地区等。此外, 应注意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及移动基站等, 不要选择在高压输电线路或者大型铁塔的附近修建居民建筑。2) 接地处理。农村民居建筑大多比较低矮, 且屋顶没有设置防雷设施, 当遇到雷雨天气时, 房屋在遭受雷击后雷电流无法顺利地流入大地, 从而导致事故发生。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整体结构中的金属构件连接起来, 如各层圈粱、房梁、基础钢筋、楼板筋、结构柱以及金属构件等, 并且将其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从而形成一个雷电维护网, 对整个建筑进行保护, 将雷击电场隔离在维护网外。此外, 农村的很多大型牲畜饲养棚及蔬菜大棚等都采用金属架结构或者金属板屋顶, 容易遭受雷击, 应做好接地工作。3) 加强家用电器的防雷。在家庭防雷中, 可以在零线与低压相线之间安装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 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也可以在将低压线路导入室内之前安装无间隙避雷器, 并在室内安装防雷插座, 以组成三重防护。在雷雨天气时应拔下电源插头, 并取出网络连接线、有线电视信号线及电话线。所有的金属外壳家用电器均应连接地线, 并应不定期地检查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 在选购家用电器时, 应尽量选择防雷电器, 也就是在安装了避雷器的家用电器, 如防雷电视机、防雷电话机等。4) 加强室外设施的防雷。农村居民建筑的房顶大多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水箱、卫星天线以及一些软装饰物等容易遭雷击的装置, 在防雷工作中尤其要注意这些室外设施的防雷, 应在其周边安装避雷针, 或者根据相关规范设置等电位连接等, 以免在雷雨天气发生雷击事故。尤其是一些装有室外天线的居民, 应安装好避雷针。避雷针应高出电视机室外天线, 并且超出的高度应高于天线的高度及避雷针的高度。此外, 避雷针与室外天线、接地线与室外天线之间的距离应不低于5m, 不允许将避雷针安装在室外电视机天线上。

三、结语

农村防雷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 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要切实地做好农村防雷工作, 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及农村居民的积极配合。通过加强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农村人员的防雷意识和自护能力, 建立健全相关防雷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防雷设施, 可以有效改善农村防雷现状。

参考文献

[1]周炳辉, 黄燕娣.如何加强农村雷电防御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 (上半月) , 2012.

关于妇女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妇女维权;整合;男女平等

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妇女维权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如何真正意义上实现男女平等,全面推进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妇联系统为主体、其他有效辅助力量并存的妇女维权工作的开展,既是我国现阶段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迫切需要,更是政府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的必然要求。

一、妇女维权工作的基本情况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妇女维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地方妇联通过对妇女维权工作的不断探索,坚持以发展落实维权,以维权促进發展的工作理念,发挥社会维权优势,提高妇联维权的效能,妇女权益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据某县统计数据显示:一是妇女健康水平逐年提高。以孕妇为例:孕产妇死亡率为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61%,孕产妇HIV和梅毒检测率均达到100%,妇女常见病筛查为9026%。二是在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素质教育下,女性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014年,女性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9%,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中女生占469%,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24%,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三是广大妇女在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同时,平等参与社会的经济交往活动,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社会有效服务。2014年,该县女性就业人员达1825万人,占全县就业人员的48%;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达5411%。四是女性参政比例在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年底,该县的14个乡镇班子配备女干部17名,县级机关部门、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领导班子按要求配备了女干部。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中女性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14年该县206名人大代表,其中女性65人,占316%;政协委员200人,其中女性50人,占25%。

二、妇女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20年来,在市委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县妇女维权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维护婚姻家庭权利方面。夫妻双方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在广大农村和外来务工人群中间还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发生。据上访人群反馈的部分情况来看,该县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口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的女性是在非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与配偶结合的,许多是由父母干涉甚至是直接包办的。年龄层次越高,受教育程度越低,婚姻自由度越受限制。同时,妇女的婚姻保障权利受到限制。据该县妇联访谈笔录显示,有些农村家庭中丈夫在本村与别妇女私通,或者在外地打工成立第二个家庭,她们很多人选择默默承受而不会选择离婚。更为严重的是,家庭暴力行为仍时有发生,并大有从低学历到高学历人群扩大的趋势。

(二)妇女受教育权利需进一步提高。自国家提倡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农村女孩受教育权利状况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现在很多女青年仍然受不到很好的教育,很早就被家长劝说外出打工,很早就结婚生子。或者受到“女子无才便是德”“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错误观念的误导,中高学历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远远不及男性。

(三)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方面。妇女由于生理、社会等主客观因素,在健康、教育、权利等资源获取上常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也常常处于劣势。同样在政治生活领域,妇女尚不能充分自主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在政府机关的一些核心部门和关键岗位,女性干部的人数仍然不及男性。

三、对妇女维权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从过去的实践中看,信访工作是妇联组织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因此,坚定不移地做好信访工作是妇联干部的基本职责。为了做好信访工作,县一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县、乡二级信访网络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与人大、政法委、公、检、法和司法等部门沟通、协作,尽可能多地处理解决信访和侵权案件,最大程度上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妇女维权工作要以提高妇女素质为重要抓手,增加妇女自身维权意识。强化宣传,优化社会环境是做好妇女维权工作的重要手段。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积极开展家庭学法竞赛、“不让毒品进我家”、“争创零家庭暴力社区”承诺签字等活动,增强居民知法、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同时要拓展妇女就业途径。妇联在日常工作中,要把为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培训劳动技能、引导广大妇女创业、解决妇女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利用女子学堂,进行种养殖、手工工艺等技术培训,使她们掌握致富技能。依托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发挥致富女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各级妇代会主任的影响力,带领广大妇女共同致富,增加妇女收入,使广大妇女在经济上能够独立,从而摆脱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做到人格独立,真正实现妇女权益的有效维护。

妇女权益的问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光靠妇联部门的每日接待是远远不够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一是“借会代言”,提升维权层次。利用人大、政协会议谏言献策的有利时机,牵头发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的优势,推动党委、政府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二是“借媒体代言”,扩大维权影响。借助媒体的辐射和教育功能,通过报纸、电视等形式,宣传妇女维权的意义,在报刊上登载依法维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预防女性犯罪方面的典型案例。三是“借事代言”,强化维权效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开展打拐禁娼、拒毒防毒工作,定期看望受害、失足妇女,建立帮教小组,及时跟踪帮教,为推进改革、稳定大局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舒波.深化改革中的妇女维权[J].妇女研究论丛,1993,(1).

关于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及思考 篇4

标,切实帮助农牧区妇女树立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她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牧民,使农牧区妇女人力优势逐步转化为创业和建功立业上的智力优势、经济上的效益优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优势。

一、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牧民妇女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农牧区妇女的基础文化教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农业新技术,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已走上社会实现就业的农牧区妇女加强继续教育,让广大妇女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妇女学校对妇女进行培训,在提高广大妇女文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农业技术、创业理念、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类技能培训,使她们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她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水平。目前已建立妇女学校(班)318所,各级妇女学校注重规范运作,增强实效,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五落实”,即:组织落实,师资队伍落实,办学场地、设备落实,培训时间落实、培训内容落实。初步形成农村妇女科技培训网络框架,有力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进展。各级妇女学校直接面向广大农村牧区妇女,以开展普及性培训为主,围绕产业设置教学课程,根据农村妇女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了标准化棚圈建设、奶牛、小尾寒羊、白绒山羊、獭兔等养殖和麻黄、玉米制种、特色蔬菜、蘑菇、芦荟、小弓棚西瓜、冬季温室小瓜等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以及绿色证书、农牧民技术员的培训工作。这种普及性的培训,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深受广大妇女群众的欢迎。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每年对5万多农村牧区妇女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又把农牧业标准化知识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1万多名妇女接受了农牧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增强了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为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截止目前,各级妇联通过联合“双学双比”成员单位等各种形式累计举办培训班13283期,培训16—45岁农牧民妇女近70万人,使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农牧民妇女达到15万多人,全市有11849名妇女入学农函大,157750名妇女获得农牧民技术员职称,培养了一支农牧民妇女科技骨干队伍。

三是注意抓好高、精、尖妇女人才的再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对农牧区致富女能人的培训,使她们具有建设新农村新农牧区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合理而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带动和影响整个农牧妇女群体素质的提高。使大批农牧区妇女都能求学有门,学艺有师,学有所得,生财有道。做到不仅能够提高妇女素质,还有利于女性人才的培养。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妇女科技大户、龙头项目、示范基地负责人。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教等多种形式,组织她们学习农牧业高新技术、经济管理、wto有关知识等,开阔她们的眼界,提高她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市妇联在2004年和2005年举办了全市养殖、种植、龙头项目负责人培训班,150多名妇女接受了培训。培训班结束后市妇联又组织她们到陕西杨凌高科技园、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和林格尔县和包头蒙牛养殖小区、市内种养小区进行参观学习。回来后在各级妇联的支持与帮助下积极上项目。

四是全面推进农牧区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妇联结合实际,将农牧区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农牧民妇女培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广泛开展定向培训和联合培训,优化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在培训工作中,市妇联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加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在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上出实招,见实效,形成妇女劳动力输出和接收工作的良好格局。东胜区妇联把进城务工妇女的培训作为妇联工作的重点,广泛争取服务妇女教育培训的各方资源,在巩固已有阵地的基础上,采取自办、联办、依托企业办理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功能、广覆盖的妇女教育培训网络,引导和帮助进城务工妇女学就业技能、学法律知识、学文明生活常识等,以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2007年以来,东胜区妇联已经组织了包括驾驶员、计算机、家政、美容美发、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厨师、纺织等八大类培训,共有860名妇女接受培训,帮助619名妇女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到了72%。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妇联通过各种形式转移妇女劳动力6693人。

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使广大农村牧区妇女转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科技素质,一大批创新能

力强,成果显著,带动妇女科技致富,勇闯市场的农村牧区妇女人才脱颖而出,活跃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第一线,成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领头雁,有的被当地乡镇聘为专职技术员。准旗沙圪堵镇伏路村的段秀英,经过几年努力学习领取了农函大养殖、疏菜种殖、果树栽培毕业证书,同时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自家先后建起了5栋日光温室,占地面积1.5亩,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建起了18栋蔬菜日光温室。当时不仅解决了沙圪堵镇吃菜难的问题,而且也成为村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她先后被自治区评为“双学双比”女状元和区级劳动模范,从2002年开始,她每年被旗科技局、科协聘请为蔬菜种植技术员,指导蓿亥图乡蔬菜温室和万亩覆膜西瓜种植,同时被乡妇联聘为科技指导队队长,近几年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单覆膜西瓜每亩纯收入800元,双覆膜小弓棚西瓜每亩纯收入1100元,农户户均增收500元,群众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亲切的称她为段老师。

二、开展农牧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牧区妇女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原因,**农牧区妇女在生产、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观念和意识明显滞后,与社会主义新型女农牧民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在提高农牧区妇女素质等工作方面成效不明显。

二是农牧区妇女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市农牧区妇女文盲比例高于男性,受教育的层次低于男性,影响了妇女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创收,及妇女自身的进步,阻碍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步伐。加大对农牧区妇女培训力度,提高农牧区妇女的素质,是当前妇联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各级妇联无专项培训经费,致使培训内容单一,规模较小。

三是有限的妇女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合利用。农牧区妇女培训体系还在起步建立之中,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妇女培训工作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还需要统筹规划、协调,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建立有效机制,才能确保农牧区妇女培训规范有序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对农牧区妇女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有的不适合农牧区妇女特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环境。

三、做好农牧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促进农牧区社会和谐。从**市的实际出发,大力弘扬、引导和鼓励广大农牧区妇女改善自身生活条件,更新观念,建设一个美好富足的新农村新牧区。充分发挥妇联的宣传、引导、组织和带动作用,形成有利于提高农牧区妇女整体素质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要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内容,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文明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法律规范,宣传妇女的“四自”精神,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典型,使妇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祖国观、民族观。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广大农牧区妇女提高紧迫感和使命感。二要把提高农牧区妇女整体素质工作列入妇联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常抓不懈,有计划、有重点地切实抓出成效。

二是齐抓共管、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各级财政、教育、科技、农牧、林业、科协等部门要把加强农牧区妇女的教育培训、创业就业、经营等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培训规划,保证农牧区妇女在各类培训中受教育培训的比例,并鼓励扶持农牧区妇女兴办和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牧区妇女经济队伍。

三是切实加强农牧区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的培训。妇女参与经济是妇女获得独立经济地位的表现,也是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具体体现。妇联组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强农牧区妇女对外的沟通与交流,切实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I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篇5

永义乡人大副主席戴方冀

一、乡镇人大工作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乡镇人大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促进了人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乡镇人大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规范性建设、代表作用发挥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制约了职权行使和作用的发挥,难以适应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

(一)乡镇人大监督缺乏刚性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有《监督法》,而乡镇人大监督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只是在《地方组织法》规定的13项职权中赋予了乡镇人大听取和审查政府工作报告、撤销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等监督职权。目前,乡镇人大在人代会闭会期间通过组织代表视察、听取汇报、开展工作评议等形式,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相关细化规定来指导和规范,导致乡镇人大在职权作用上难以发挥,无法实施监督。

(二)乡镇人大主席团精力难以到位。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在人代会闭会期间,除参加一年四次的主 1

席团会议听取汇报和代表活动外,平时很少过问人大工作,与其他代表联系较少,没有充分发挥主席团成员的作用。在乡镇,人们都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说了算,人大只不过是走过场和形式而已,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目前,虽说乡镇人大主席是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表面上看起来乡镇人大地位有所提升,但实际上是削弱了人大的地位,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繁重,跟本无从顾及人大工作。因而在日常工作中,乡镇人大工作就落在人大副主席的身上。而对于闭会期间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仅靠人大副主席一个人是不好开展的。尽管各乡镇都配有兼职人大秘书,也只是图有虚名,不能发挥其作用。就我乡而言,人大秘书是党政办主任,本身工作就够累的,哪有时间从事人大工作,而人大副主席又分管政府太多工作,在精力上也很难到位。因此,在组织代表活动时难免存在着走马观花,听听汇报,看看现场的现象,很难取得实效。

(三)乡镇人大代表履职意识不强。近年来,乡镇人大积极探索监督工作新路子,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领域,深化监督内容,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但由于农村代表相对而言文化程度偏低,一些代表的素质不高、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不到人大代表所肩负的使命,有的仅将人大代表看作“荣誉称号”,缺乏代表意识,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不高。一些代表除出席人代会外,较少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平时也很少联系人民群众,很少向政府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还有一些代表不知道如何履行代表职务,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质量不高,只立足于一村一组,大多

数是架桥、修路、修水渠等局限于要钱要物办实事等,对于财力有限的乡镇来说,很多都难以落实。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四)乡镇人代会议质量不高。从近几年所召开的乡镇人代会来看,第一次会议相对比较认真和重视,这主要是第一次会议一般都有选举任务,会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而第二次会议后的每次年会,大部分乡都存在着“上午念报告,饭后就审议,下午就散会”的现象。虽然各乡镇人大主席团为开好人代会化了大力气,对会议的议程也做了精心安排,但由于没有组织代表集中调研,会中很少有时间让代表审议。因此,大部分代表都是“无话可说”,只是“吃顿饭,举个手”,尽管程序都很规范,但无实效,让基层干部感到人代会是“累赘”,是在“认认真真”走过场。

(五)乡镇人大副主席无力实施监督。机构改革以后,乡镇班子成员职数减少,一般都在9人。在班子成员的分工上,乡镇人大副主席大多都分管政府工作,一年到头都是以政府工作为主,在监督上造成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境地。另外在班子成员的排名上,人大副主席在班子中排名最后,要人大副主席倒过来监督乡镇长的工作,显得很无力。

二、乡镇人大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一)要进一步强化各级的人大意识。做好乡镇人大工作,关键在于乡镇党委书记要有很强的人大意识,不要“种了党委书记这块责任田,而忘记了人大主席这块承包地”,要将人大工作与党的工

作、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人大副主席则要有更强的人大意识,不论分管的工作有多少,任务有多么繁重,始终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专职人大干部,要尽最大努力牵头做好人大业务工作,同时上级组织要更加注重人大副主席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乡镇人大干部,以体现上级组织的人大意识,以调动乡镇人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要进一步提高代表素质。一是要把好代表候选人的“进口关”。要将有参政议政能力,有较高群众威望,讲品行,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为人大代表,在候选人条件上要制定更高的标准;二是要进一步合理确定代表结构。要进一步减少乡镇干部的比例,增加产业大户、创业人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的比例,让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代表培训。通过培训使代表进一步增强代表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熟悉行使代表职权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提高其履职能力;四是要更加注重开展活动的实际效果。要尽可能给予充足的时间来开好人代会和开展各项活动,要尽可能地让每名代表在任期内都能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做一次比较透彻的发言,让代表心中时刻有人大这个组织,改变“开会是代表,闭会是群众”的局面。

(三)进一步提高乡镇人代会的质量。一是会议时间要保证。乡镇人代会一年召开一次,要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讨论重大事项,审查财政预决算,有时还有选举任务,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由于法律对乡镇人代会的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一些地方在时间安排上随意性很大,造成人代会匆匆忙忙走了过场。因此,要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合理安排人代会的会期,让代表充分行使权力。二是会前准备要充分。在召开人代会前,乡镇人大主席团要认真研究和制订会议筹备方案,按照法定程序作好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围绕会议议题,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活动,广泛听取选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代表在人代会上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供可靠依据。三是会议组织要严密。会议议程一经确定,要严格按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大会主席团要为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创造条件,引导代表积极发言,提出各种建议、批评和意见,真正让代表将各种事项和报告议深议透。

妇女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6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妇联维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顺应社会的变革,提升妇女维权的水准,是妇联组织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通过对妇女维权工作的不断探索,找准了宏观维权和微观维权、妇联职能维权和社会维权的结合点,坚持以发展落实维权,以维权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社会维权优势,提高妇联维权的效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但是,不难看出,妇女的合法权益时有侵害,妇女的合法利益时无保障,有待于有关部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思考与解决。

一、整合力量,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妇女维权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妇联干部这个单一群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的工作实践中看,妇女权益的维护必须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变“单打”为“双打”,不断壮大维权队伍,把妇女维权工作触角直接延伸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增强各部门领导的维权意识,密切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妇女权益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促进维权手段法制化。需要推荐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法律专业知识、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热心为妇女服务的同志担任人民陪审员,利用她们的合法身份,在参与庭审中引导当事人合理举证,为当事人代言,有效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成立由公、检、法、司以及群众团体等组成的维权联席会,共同为弱势妇女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既降低维权成本,又提高维权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健全妇女法律援助网络,妇女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特邀陪审员队伍建设,完善社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将妇女维权工作纳入法制建设轨道。

强化宣传,优化社会环境是做好妇女维权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各方面、各层次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积极开展家庭学法竞赛、女法官送法进社区、“不让毒品进我家”、“争创零家庭暴力社区”承诺签字等活动,增强居民知法、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的能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内容,丰富宣传手段,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维权工作的重要性,从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时代意义,加强领导,做到机构建立、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能找准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及时解决维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量侵权案件得到有效处理,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关于构建和谐家庭的几点思考

(一)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婚姻关系

在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的同时极易导致婚姻破裂和家庭解散。家庭本应是一个温馨的港湾,然而家庭暴力无论是身体暴力、性暴力还是冷暴力都会使家庭失去其应有的属性,使家庭处于恐怖、紧张的气氛中,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家庭的破裂,据司法调查家庭暴力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占离婚案件总数的50%-60%,而在2.7亿家庭中有30%不同程序的存在着家庭暴力,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暴力预防与制裁已是迫在眉捷的事了。

(二)家庭暴力严重危害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暴力、叱骂、怨恨和悲愤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员会是幸福的、快乐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其心理和生理上必然受到很大伤害,大多患有恐惧、焦虑、自卑、不相信任何人的心理障碍。长大后极可能因心理的不正常而形成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甚至仇视、报复社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一点,已被许多案件实例所证实。

(三)家庭暴力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国家为了预防和制止对公民人身权利及合法利益的侵害而制定了以《宪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如《婚姻法》、《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治安处罚条例》等等。这些法律对惩治犯罪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大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中未能正确实施这些法律,家庭暴力行为却往往被当作家庭内部矛盾纠纷对待,没有依法处置,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侵害者得不到应有制裁。这是对我国有法必依的法律原则相悖的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一种公然的挑衅,也是对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法律规定的任意践踏和破坏。

(四)家庭暴力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由无数个家庭组成。家庭不和谐,甚至出现暴力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使家庭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为社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甚至会刑事案件的发生,可以说家庭暴力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扼制,遭受暴力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济,不仅仅会影响家庭的安定,更会影响社会安定,甚至会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可以说女性“以暴制暴”案件中的报复行为大多是施暴者未能得到制裁而放任的惯性的施暴,遭受暴力者未能得到及时救济被逼无奈在绝望无助的情况下而采取的。

(五)家庭暴力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的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社会生存、发展的缔造者,而那些基本的身心健康都无法保障的受害者,又如何能全身心的投入社会生产、发展中去呢?家庭暴力严重损伤了这部分人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直接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二、查找问题,寻求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建设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要积极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才能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只有大力倡导和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邻里关系,整洁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才能营造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二是要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不断增强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责任心。家庭成员彼此友爱,平等相待,互相信任,尊敬老人,爱护孩子,夫妻互敬互爱,融洽相处。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决定着家庭的质量,也决定着社会细胞的健康。要不断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促进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

三是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成员要做到艰苦朴素、勤检持家,爱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水、电、气,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科学消费、健康消费。

四是要以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文明家庭创建的力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有效载体,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创新发展,带动家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家庭成员确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活跃文化生活。

五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既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又要吸收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依法兴家、依法治家。要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这些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家庭和谐的健康发展。

六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八荣八耻”为衡量标准,倡导和谐家庭建设。

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谐,社会就更趋稳定。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搞好和谐家庭的建设对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妇女受侵害问题。家庭暴力是危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主要问题。婚外恋、包二奶、第三者插足是引发夫妻矛盾、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拐卖妇女儿童、强奸、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件仍占一定的比例,妇女在离婚案件中仍处于弱势。

3、教育问题。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春蕾计划”的实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春蕾计划”有一定的局限性,女性在受到高中、乃至大专以上教育的女性远远不如男子。

4、经费问题。近年来,由于财政吃紧,造成维权经费严重缺乏,妇联维权工作的对象多数是弱势群体,尤其是这些妇女的素质低下、帮扶难度大,加之受组织性质、职能所限,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妇联协调各部门开展维权工作存在一定的障碍。

5、人员问题。各级妇联组织没有从事维权工作的专职、专业人员,大大的减弱了基层妇女组织的活力,进而影响到基层妇联维权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探索和思考,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要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思考妇女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效途径,以统一思想认识为着力点,组织领导到位,营造浓厚的维权工作氛围;以务求实效为出发点,方法措施到位,开展扎实有效的维权工作;以完善制度为落脚点,维权机制到位,努力提升维权工作水平。

1、转变工作机制,形成维权工作的社会化格局

妇联组织是维护妇女权益的代表,首先要由说服教育式的妇联独家维权向依法维护的社会维权转变。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妇联要走出自己的围城,拿起法律武器,充分利用各级人大、政协、政府等各方面力量,争取和依靠党和政府及人大、政协的支持,善于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维权问题,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2、建立维权网络,形成新时期维权新体系

维权工作的创新,不仅仅是需要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健全维权网络,将信访维权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那么,要建立怎样的维权网络,才能更好地维权。本人认为:

(1)、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发挥各级妇联组织信访接待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妇女的倾向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信息的反馈。以便及时掌握妇女权益动向,争取超前维权,为领导决策和立法提高依据。

(2)、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打破妇联坐等妇女来访的传统方法,设立妇女法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组织妇联干部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值班,解答妇女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让妇女能够不出家门就能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消除心理障碍。

(3)、建立健全法律保护网络。与基层人民法院配合健全妇女维权合议庭,组织人民陪审员和特邀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理。在法院中建立女子法庭或维权法庭等。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为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妇女服务,让她们在法律公正的保护下生活和工作。

(4)、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网络。首先与公安部门配合,成立家庭暴力报警中心、社区暴力投诉站,使家庭暴力事件有人管,并及时得以解决。其次是成立妇女救助中心,解决受害妇女无处栖身、流落街头的问题。

(5)、建立健全妇女帮教网络。与综合治理办配合对失足、犯罪妇女进行帮教,与看守所、监狱、禁毒所等联合,设立帮教信箱,逐一落实帮教人员,尤其是那些没有人探视的妇女,逐一登记,连续帮教,让这些人走向社会不再重新犯罪,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6)、建立健全维权监督网络。与人大、政协配合,对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提出议案、提案,调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力量进行监督。目的是使关于妇女权益的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总之,只有创新维权工作机制,拓宽维权渠道,建立法制化、社会化的维权网络,整合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维权工作合力,才能有效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关于家庭暴力的救济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其是在法律、道德、亲情的框架下形成的,而发生在家庭内的暴力事件不仅侵犯的是法律的严肃性还有对维系家庭的纽带――亲情、爱情、道德进行的践踏,其危害性更强于普通的暴力犯罪。

家庭暴力的救济

针对现阶段我国家庭暴力的救济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家庭暴力的救济。

(一)自力救济

首先要对广大妇女作好普法教育,使其认真对待第一次家庭暴力,要认识到如容忍了一次就会有更多次的家庭暴力,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在遭受暴力时应及时请求居委会社区及相关机构出面协商解决,要尽最大可能保证自己与孩子的人身安全,如遇危险不应再以“家丑不可外扬”来约束自己,要大声求救尽可能让领导听到或寻找机会报警,在受伤后要及时救治,要求医生详细、准确、客观地纪录伤情,为进一步寻求司法鉴定创造条件,最好在第一时间越到派出所,请求他们开出验伤通知书,到指定医院验伤或司法鉴定部门作伤情鉴定,为今后法律救助保留有利的证据。

其次要对以家庭暴力引发的“以暴制暴”案件给予最大的同情与宽容,要将“受虐妇女综合症”的理论引入到此类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中,受虐妇女综合症系指妇女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的折磨摧残之下表现出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其暴力行为背后有着长期遭受虐待、暴力侵犯的历史背景,她们之所以不求救、不离婚而选择了杀人,是因为她们已陷入家庭暴力中无法自拔,她们不能摆脱、阻止丈夫的暴力摧残,也没有足够的社会力量帮助她们掐脱暴力,而她们又不愿挨打,又想活下来,所以在极度恐惧与绝望中会产生过激行为,因此我们在此类案件的审理中必须认识到这种以“以暴制暴”的妇女犯罪案件者,受虐妇女都是有主观恶性都较小,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特点,因此引入“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进行定罪量刑,是符合刑罚的价值理论的,并且此类案件在国内的刑事审判中也有成功的判例。

(二)社会救济

在社会救济上我们要充分发挥“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与“正式社会系统”在解决家庭暴力中的作用。

所谓“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具体是指与受虐妇女互动的人际网络,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或宗教团体,该系统是与受暴妇女最贴近的,对其生活也最了解、最有影响力,如果该系统没有发挥好作用,对妇女负面影响往往更大,如妇女在遭受暴力后,给予她只是劝告说和与“和稀泥”,这不仅不能使受暴妇女摆脱丈夫的暴力,反而使她们学会了对家庭暴力的容忍,然而这种常期的容忍是有限度的,这种容忍在不断沉淀中必然产生仇视及重刑事犯罪可以说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如内蒙古女子监狱中关押的“以暴制暴”的杀夫的女人总在2002年12月已由原来的58%上升到60%,如果他们能解脱,她们何致于选择了杀夫,选择了把自己送进监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在对家庭暴力救济中的作用。

所谓“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警察、法院、医疗、社会及专业服务机构。中国现阶段家庭暴力救济的现状中存在的症结性问题说到底还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点“观念问题”,绝大数都认为家庭暴力不过是家务纠纷,外人不便于插手,要改变这种观念,以公检法妇联媒体等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必须首先认识到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性,认识到对施暴者的怠于追究就是对施暴者的纵容,就会使遭受暴力者不得不采用自力救济,而自力救济的越浅就会导致“以暴制暴”刑事案件的发生,因此各机关必须积极合作共同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健全制度,从而从制度上保障对家庭暴力的社会救治挥到实处。

(三)司法救济

司法救助是国家救助形式,具有法律强制力,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最终救济方式。我国现行法律救济途径主要表现在《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家庭暴力”的原则性规定:第三十二条将实施家庭暴力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即受害的暴力侵害赔偿的依据;第四十六条分别规定了对实施家庭暴力请求损害赔偿的依据;第四十三条和第四十五条分别规定了对实施家庭暴力者给予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这样看来,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了对家庭暴力的救济途径主要有:

1.请求离婚。受害者如果能和施暴者达成协议,则依《婚姻法》有关规定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如无法达成协议,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离婚。

2.提起自诉,要求追究施暴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对家庭暴力的刑事责任无明确规定,但其中可适用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罪名有:伤害罪、虐待罪、遗弃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这些规定包括了家庭暴力行为方式的基本范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伤害行为,长期的暴力行为以及长期的精神伤害,拒绝抚养行为和暴力干涉家庭成员的婚姻自由的行为都是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此类构成家庭暴力行为遭受暴力者可依上诉罪名依《刑诉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四、完善司法救济的对策

(一)司法救济的不足

虽然法律替定了对家庭暴力的救济但现行的司法救济途径还存在许多漏洞和缺失。首先是欠缺防范措施,受害者依上述法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但都只是虐待行为发生之后,而且大多是在重复多次被虐待或发生严重的伤害、损害结果之后,法律才赋予受害者救济之权利。除非施虐者死亡或自我省悟,否则无法防范行为的发生,亦不能在轻微虐待事件发生时就予以制止,使家庭悲剧不会发生。第二是执法成效不明显。刑法中的硬性规定以产生严重后果为前题,使司法介入标准较高,而且执法者,常有家务事不易干涉的想法,执法时冷漠和忽视。而民法中及其他法律所规定的一些选择性公民自救款,本身操作性不强,及公民自身法律知识的缺乏都使得这些条款难以发挥作用。第三是缺乏整体规范。我国的家庭暴力有关规定散见于民、刑法、婚姻法和其他一些权益保护法中。不仅未针对家庭暴力作出特殊性规范,而且并无社会服务法规予以配合,这样家庭暴力作出特殊性规范,与解决模式,其严重性和反复性与日俱增。

(二)完善司法救济的几种对策

通过对上述司法救济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要完善司法救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从侵权的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建立夫妻侵权责任,并不是否认夫妻关系存在着较多伙伴关系的特点,否则就不需要那些调整夫妻人身和财产方面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了。因此,实施这项制度应周密考虑,区别对待。可以把各种民事责任形式引入,例如对婚姻存续期间承担的民事赔偿判决,受害人要求立即执行的可以执行,受害者只要求加害人改过不需要立即执行的,可把赔偿判决作为附条件的债务,在将来离婚时执行,不离婚就不执行。夫妻离婚应逐步以夫妻侵权制度来取代历来“照顾”的做法。

第二:强化法律责任,除现行法律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的暴力行为应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但对于更多的轻微伤害,也要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方面,各地相应出台了一些实用的地方性法规。婚姻法的修改可吸收其部分条款。对于执法人员的责任要明确分工,防止互相推诿,注意各法律文本、条款之间的衔接,填补某些“真空”。明确对家庭暴力的预防、监督机制,以及对受害妇女的法律援助机制。家庭暴力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第三:是构架家庭暴力法 如前所述,我国家家庭暴力有关的现行法规,均散见于各类法典、法条中有许多漏洞和缺失,并未提出来及根本防治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途径。极不利于司法操作和社会实践,因此家庭暴力法应包括:

1.保障性规定。即通过法律条文对家庭成员各自在家庭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这现在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中已有所表现。

2.惩罚性规定。在该规定中,构架选择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相互协调运用惩罚模式。可选择性惩罚规范,主要针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成年者的身体伤害或精神虐待,不是非常严重的,但有必要加以惩戒的,可由被害者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选择惩罚措施,由执法机关加以执行。强制改过惩罚规范,主要针对触犯刑律以家庭成员权益受到侵害时,由执法者强制对施暴者进行处罚。

3.社会服务性规定。如果紧急庇护所、电话服务专线、法律扶助等各项服务,应从法律上加以肯定,并且政府应对其提供经费辅助。在施暴者方面应提供教育、医疗服务。如此一来,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机构与社会服务配合的体制,彻底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第四:改革诉讼机制

1.在人民法院开设家事专庭,我国人民法院关于家庭事务的审判多由民事庭进行。由于我国传统家事观念,使法官多采取消极不理的态度。由于家庭暴力的复杂性和多发性,以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法院完全有必要要开设专庭审理,保护弱势人群的权益。

关于妇女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篇7

一、当前事业单位妇女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为机关妇女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目前,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为机关妇女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各项改革稳步推行, 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为我国妇女工作尤其是事业单位的妇女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改革开放, 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使得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就为我国事业单位妇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二) 党的领导和优越的社会制度为机关妇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首先, 党的领导为妇女工作指明了方向。历史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同样的, 没有中国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妇女的解放。在新时期, 党对事业单位妇女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把马克思有关妇女的工作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为中国妇女工作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将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并积极保证其可以得到落实与贯彻;其次, 优越的社会制度是妇女工作的保障。一方面为了保证妇女同志的权益,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 例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另一方面将妇女发展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使其可以得到长期发展。

二、事业单位妇女工作面对的严峻挑战

(一) 妇联组织体系呈现纵向控制机制的弱化

目前, 妇联和我国其他许多群众性团体组织一样, 是按照从中央到地方, 由全国到省、市、县、镇等逐级向下的组织体系构建的。在这种体系中, 上一级妇联只能在业务上对下一级妇联进行指导, 而同时每一级别的妇联要受到同级别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管理。由于上一级妇联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下一级妇联组织远远不如同级党委和政府给予的多, 因此, 就弱化妇联组织体制中的纵向控制机制。

(二) 妇女发展和维权任务日益繁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冲突越加突出, 如何处理好社会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当今我国社会中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 对妇女工作也不例外。当前, 由于妇女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 例如: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妇女困难人数增多等, 使得目前妇女发展和维权任务日益繁重。

(三) 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 使得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一方面对当前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认识不够等, 使得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事业单位中只有在“三八”妇女节前后大力宣传, 其余时间都是出于边缘化地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得人们的价值更加多元化,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在一些领域滋生, 这些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群众, 给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妇女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对单位妇女工作的认识

我国事业单位要想推向妇女工作向前发展, 首先应该提高对妇女工作的认识。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单位领导者对妇女工作的认识, 使其认识到妇女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的, 不是可有可无, 应该将其纳入单位的重要管理计划中去;二是对单位的妇女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对凡事有利于单位妇女工作发展的建议和措施都应该大力支持, 为妇女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二) 重视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的价值越来越多元化。但是部分群众由于种种原因, 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这不仅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也给社会造成了损害。为此, 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妇女同志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使其可以成为单位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强化对妇女同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其常态化, 通过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来提高妇女同志的思想觉悟。

(三) 推进妇女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妇女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事业单位妇女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一是保证有足够的妇女工作者从事妇女工作, 避免妇女工作人员身兼多职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对妇女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使其在工作中可以依法参与、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从而不断的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妇女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根乔.当前机关妇女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 2011 (05) .

[2]谢庐明.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经验及其启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5) .

关于企业期货风险与对策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企业;期货;风险;对策

一、主要风险

公司期货市场套保业务,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风险;二是内部风险。

1.外部风险

(1)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是集团在套保过程中,期货价格发生与公司预期相反的变动。公司主要进行卖出套保,预期价格会下跌,但如果现货市场价格上涨,期货价格也会上涨,期货平仓时就会产生亏损。

(2)基差风险

套期保值难以涵盖所有价格的变动风险,最普遍的就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变动不完全一致,基差出现波动,而基差变动是常态,此时可能形成有利的变化,也可能形成不利的变化,这就产生了基差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如果集团套期保值所选月份不是主力合约或者已退出主力合约地位,则很可能面临交易量萎缩,面临难以成交的局面,或者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成本,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

(4)交割风险

从理论上讲,交割不是套期保值的必要环节,但在一些情况下,交割可能会更加有利,而当集团决定进行交割时,往往可能面临一些新的风险,如因运输紧张,难以及时将货物运到交割库,或因交割库库容问题需要到其他地方的交割库入库,还有如组织的货物可能不符合交易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等等。同时,交割前由于行情大幅波动导致保证金不足被迫平仓的风险,卖交割未能在交割规定时间前注册成仓单的风险等,都是交割可能面临的风险。

2.内部风险

(1)制度风险

主要是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如果制度建立不完善,则可能导致套保过程中产生意外时无法及时解决,从而影响套保的执行。

(2)操作风险

如果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擅用职守不按照套保计划来进行交易,那么也会导致产生风险。交易员同时也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导致下错单或弄错价格的情况。这就要求集团要建立相应的错单处理制度,也要求交易员要足够细心。

(3)现金流风险

在没有形成仓单,或形成仓单但没有进行仓单冲抵保证金之前,期货价格的不利变化将会造成期货亏损,就需要追加保证金,如因资金管理问题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追加保证金,则有可能持仓被强行平仓。

二、风险管理的对策

根据在开展期货套保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必须拟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以有效控制风险。

1.战略层面的措施

(1)坚守战略定位,严守套保原则,杜绝投机

要坚持以现货经营为基准,通过期货工具实现现货经营战略,期货市场,只从事与现货相对应的套期保值,坚持科学的套保理念,防范任何投机倾向,不做任何形式的市场投机。

(2)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和内控制度体系

A集团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公司的相关制度,构建了套期保值组织架构,让决策、交易与风险监管分开,制定出期货相关岗位职责、套期保值业务流程和期货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同时也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真正落实A集团参与期货市场是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实现企业平稳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3)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储备期货操作人才,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发现人才并留住人才,为期货业务的健康发展准备扎实的基础。

2.操作策略层面的措施

(1)参与范围从单个品种开始。

遵从“小步快走,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动力煤一个品种开始,逐步理顺参与期货市场的内控制度建设和操作流程,熟悉市场、培养人才,为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打下基础后,再逐步扩展到公司其它现货品种,如焦炭、焦煤、化品。

(2)套保比例也低开始。

业务开展初期,套保比例不高于2%,根据市场成熟度、业务需要、以及操作经验的丰富性,再逐步提高。

(3)参与深度方面

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基础后深化的策略。第一步,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的发展进程,关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指导现货生产和销售;第二步,逐步尝试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通过卖出套保锁定远期价格,实现期货市场“小长协”的作用,逐步过渡到运用期货市场操作管理销售价格;第三步,逐步扩大套期保值的操作范围和参与深度,并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创新销售定价模式和结算模式,全方位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最后,充分运用期货市场资产配置功能,通过基差交易、跨期套利,进一步降低风险。

3.金融工具运用层面的措施

(1)大市逻辑原则

套保目标并不是产生额外的利润,而是锁定现货价格下降的风险,实现企业预期的财务目标。企业应通过对市场趋势的研判,根据市场逻辑,合理运用套保工具。

(2)净头寸原则

根据集团实际的销售量和套保比例,确定套保的净头寸,管理好企业的净头寸,不超出实际的销售量。

(3)提前量原则

在做套期保值时会,企业应根据市场拐点的出现,即趋势即将反转时进行具体操作,并有一定的提前量,逐步分批进行套保操作。

三、总结

煤炭企业参与动力煤期货的套期保值,尽管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但是只要企业能够有效识别这些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恰当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就可以既有效利用期货市场套保工具,又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一智, 邹平, 肖志英, 邓超. 风险价值法在期货市场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4): 325–327.

[2]李天忠, 丁涛. 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先行性的实证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10): 16–19.

关于妇女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篇9

调 研 与 思 考

近年来,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市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状况,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在管理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方面的工作情况,市妇联结合当前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一方面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妇联组织开展专项调研,一方面成立调研专班,深入到市妇联“三万”活动联系点郧县柳陂镇的刘家桥村、舒家沟村、亮子湾村和鹏儒村,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组干部、学校老师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留守妇女儿童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关于留守妇女问题

1、基本情况

经统计,全市共有妇女人口166.7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15.5万人,占妇女人口总数的0.9%,全市共建有乡、村留守儿童服务站106个,招募爱心妈妈8650人。建立留守家属综合服务体系项目3个。通过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之中,而这一压力也正是导致她们“留守”的重要原因。目前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为:一是年龄结构偏中年,30岁以下的占13.2%,30-40岁的占53.8%,41-50岁占23%。二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的占76.9%,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占23.1%。三是技能特长普遍单一,70%的留守妇女仅靠养殖生猪、耕种土地和打零工挣得收入,缺乏致富技能。四是婚姻状况堪忧,由于丈夫外出打工造成夫妻交流减少,有的丈夫甚 至好几年不回家夫妻感情仅靠电话联络,有的夫妻一年打不了几个电话,导致夫妻感情淡漠。五是对子女教育困惑,许多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缺乏相关知识和教育新观念,仅满足于孩子吃饱穿暖,对学习帮助和心理疏导上缺乏关注。六是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2、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市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主要表现为三重、四少、五偏:

三重:体力劳动重、抚养任务重、精神负担重。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料理家庭事物,又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妇女中需要赡养1-2位老人的占85%,需要照顾1个小孩的占59%,需要照顾2个孩子的占37%。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近3亩土地的农业生产,有的还饲养了3头左右的生猪养殖,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多数留守妇女忍受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的孤独、空虚、焦虑、压抑和无助,生活中缺少关爱,感情上缺乏慰藉,精神负担重。

四少:世面见识少、经济收入少、夫妻见面机会少、社会活动少。留守妇女围着田间转、围着老人转、围着孩子转,留守妇女的经济收入在家庭实际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大大的减少了接触外界的机会,导致世面见得少、社会活动参加的少。有的丈夫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一个月甚至更久才打一次电话联系,而留守妇女由于经济、家庭等限制,也很少会进城探亲,农民工也没有探亲假,夫妻双方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五偏: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子女偏困、身体心里 状况偏差、内心情感偏空虚。留守妇女多集中于35-50岁的中年女性,31—50岁的占76.8%,这些留守妇女均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由于文化偏低、劳动负担重,她们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仅能满足孩子吃饭穿衣的基本需求,对子女的教育出现“重养缺教”现象,同时孩子缺少父爱,家庭角色缺位,导致这些家庭子女出现了“留守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60%以上的留守妇女表示子女教育问题是她们生活中最大的困难;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荷,留守妇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上,放在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上,无暇或无经济能力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之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卫生保健较差的现象,调查显示,45%的留守妇女患有妇科病;16%的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妇科病;20 %的患病妇女没有钱或没有时间治病,还有15%的妇女近五年从未检查过身体。

3、留守妇女的需求和愿望

一是帮助增收致富,实现夫妻团圆。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家庭选择让丈夫外出务工,主要是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来维持生产生活开支或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可以在家乡创业,或在家乡有机会找到工作,绝大多数的留守妇女是希望丈夫能够陪在身边的,因此,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她们最大的愿望。

二是丰富文化活动,提高能力素质。调查显示,有55.2%的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其中想参加而没时间的占31.3%。没有接受过培训的留守妇女中,有97.9%的表示希望参加相关培训。从调查情况看,有44%的留守妇女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的生产,所以在培训内容方面,留守妇女更加倾向于学习能够用于实际生产实践活动的实用技术。在举办的培训活动中,农业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最受欢迎,其次是家庭教育及健康知识等方面的讲座较受欢迎。

三是希望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帮助。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妇 女特别希望相关部门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是: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和致富项目、信息,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举办教育子女和处理家庭关系方面的讲座等等。

(二)关于留守儿童问题

1、基本情况

经调查,目前我市有农村留守儿童11万人,其中0—6岁的留守儿童有5万余人,占总数的45.5%;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有5.5万余人,占总数的45%,高中阶段的有8000余人,占总数的7.3%。这些孩子中由隔代抚养的有7万余人,约占63.6%;亲属寄养的有1.2万余人,约占总数的10.9%;学校寄养的有2.3万余人,约占20.9%;其他抚养方式的约有5000人,约占4.6%。这些儿童大都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思想的可塑性较强,对周围事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由于长期无法得到父母亲情的抚慰及正确的引导,导致亲子关系松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及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1、留守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亲情关爱缺失,心理缺“疏”。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至于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学习生活上也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够,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响,出现固执、冷漠,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不关心自己,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问题。

二是家庭教育缺乏,品德和学习缺“导”。据调查,在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的占60%多。这部分孩子的隔辈家长年纪普遍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祖辈抚养较多地是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还有一部分 “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姑、姨、舅等亲戚监护,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愿严格管教。还有一少部分的孩子是自我监护,“留守子女”自我监护,其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助长了放任自由,学习上无人督促和家庭教育的缺乏,使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知难而退,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行。

三是学校的责任重大,管教缺“力”。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可由学校或老师管理,但是一到双休日,老师就鞭长莫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而且许多“留守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充满逆反心理,加上现在加给教师的各种责任也太多,学校老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有的学校对“留守学生”由指定老师管理或实行“托管”,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也感很为难。

四是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安全缺“护”。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学去玩电子游戏,痴迷电游,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如凶杀、淫秽等镜头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3、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父母外出务工而子女留守。XX是67万农民工的出发地,养家糊口的重任和异地谋生的潮流让他们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同时城市偏高的借读费、跨片费、房租费等较高的生活成本,造成子女跟随务工父母进城就读存在困难。

二是父母对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的认知度失衡。农民外出打工首先考虑的是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 子女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他们足够的重视,认为吃穿给够了就行,其他就无所谓。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 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不能在精神上、心理上、生理上充分给予他们关爱和指导。

三是农村学校缺乏心理课程设臵。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 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 基本没有心理教师, 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留守儿童急需的教育更是廖廖无几。

二、在为留守妇女儿童服务方面妇联组织所做的工作

1、广泛开展培训服务,推进妇女就业创业。各级妇联组织始终坚持把妇女技能培训与全市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与劳动等市直部门联合开展各类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意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科学设臵种植、养殖等科技培训,提升留守妇女的致富技能。为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实施创业计划,在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中,坚持农村留守妇女优先原则,为她们创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惠及妇女民生项目的争取和投入。

2、积极争取惠及广大妇女儿童的民生项目,为留守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

一是建立关爱活动阵地。以社会力量资助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多渠道募集资金,依托乡、村级办公场所和学校积极创建省、市级留守儿童服务站,目前,已争取各方建设资金176.2万元,已建立乡镇以上留守儿童服务站36所,“留守家属综合服务体系项目”3个,开通亲情热线117条,组织“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儿 童”8650多人。去年,市妇联在办公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还挤出了3万多元资金建立了六所村级服务站。二是积极落实惠及百万农村妇女的“两癌”普查项目,目前,全市已有36万农村妇女接收了“两癌”检查。向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申报“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争取到了价值48万多元的南京依维柯医疗救治援助车三辆给了丹江、房县、竹溪的妇保院。

3、倾情关注弱势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多方募集资金,实施“春雷计划”。近十年来,经多方筹措,各级妇联共募集“春雷计划”资金145万多元,资助小学生2180名,中、高中女生679人次,大学女生36人次。二是“恒爱行动”助孤残。向恒源祥公司争取 “爱心毛线”400多斤,400多位爱心妈妈爱心编织,帮助孤残儿童温暖过冬。

三、对留守妇女儿童服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很多农民外出打工目的事为了生活的更好,而本地没有提供的岗位,只有靠外出打工。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才能给外出打工人员提供一个发挥能力,增加收入的机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妇女儿童。

2、成立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充分发挥妇女群体自身互帮互助的作用。各地应因地制宜组建互助小组,实现留守妇女在生产上互相帮扶,精神上互相安慰,缓解留守妇女过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

3、要把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促进城乡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慰、安全有保。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臵状况,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4、广泛开展“留守家属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要 关注 “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生活,着力改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文化娱乐内容。妇联组织要依托“妇女之家”、妇女培训学校等活动阵地,积极调动、发挥妇女文艺骨干作用,组织开展家庭才艺展示、扭秧歌、赛歌会、母子读书竞赛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鼓励她们参加秧歌队、锣鼓队等农村艺术团队,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可以融洽邻里关系,形成互学、互助、知荣明耻,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她们精神有所归依,对做的较好的有特色先进村镇要及时推进、顺势而为并总结推广。

上一篇:八年级7班班级公约下一篇:汽车电子与维修专业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