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2024-10-26

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共10篇)

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篇1

屏山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04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各队、办、所: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4]23号文)要求和2004年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精神,为了促进我县以“两纲”的全面实施,现结合我办实际,就进一步加强两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两纲实施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为新形势下开展妇女儿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切实维护好广大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两纲实施,就必须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纳入决策主流,将两纲工作纳入行政管理系统,不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用新

办法、新思路、新措施大力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快速、健康发

展。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两纲实施力度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妇女儿童服务是我办的一个重要责任,要把实施两纲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有关妇女儿童发展问题专题会

议,定期研究和解决两纲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目标管理。要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各职能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两纲实施切实列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布

置、同检查落实。

(三)加大经费投入。要将实施两纲的经费需求纳入社会事业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两纲实施所必须的经费开

支需要。

(四)加强示范引导。要在工作中,力争突出重点,抓出特色,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经验,切实发挥示范效应。

(五)加强宣传培训。重视两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种重大节日广泛进行宣传。要因地制宜,创新形式,拓展宣传动员的内涵,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

原则深入人心。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各级党校、干校课程,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两纲培训,增强各级领导和妇女儿童工作者实施两纲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明

确实施两纲的任务、途径和方法。

(六)加强监测评估。监测评估是推进两纲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监测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保持业务骨干的相对稳定,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性别统计纳入两纲监测统计体系,建立完善的妇女儿童数据库;做好两纲监测统计资料分析,预测妇女儿童发展趋势;定期向社会发

布妇女儿童监测统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三、抓住热点,突出重点,关注难点,全面推进两纲的有效实施

(一)进一步改善农村贫困妇女儿童生存环境。高度关注农村贫困妇女儿童群体,特别是对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妇女儿童群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不断完善农村、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农村的妇幼保健工作机制,改善妇幼保健条件,提高农村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要特别关注流动人口中的儿童的教育问

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促使儿童完成义务教育。

(二)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切实贯彻执行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重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犯罪活

动。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各级妇儿工委及办

公室自身建设

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妇儿办公室建设,使其成为职责明确,机制完善,队伍精干,运转

高效的办事机构。

各级政府妇儿工委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职责,把议事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关妇女儿童发展的整体利益和全局性工作上;要善于把握重点,把协调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和突出困难上;切实加强督察,把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推动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上,努力提高执行力,成为勤学习、善思考、议大事、知

全局、会协调的高素质干部。

二○○四年四月十日

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篇2

国务院近日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截至2010年,“纲要(2001-201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纲要(2011-2020年)”儿童与健康和妇女与健康主要目标有: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其它目标还包括: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妇女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8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等。

两部新纲要的颁布实施引发了我国卫生和医药工作者对今后在临床医疗和医药研究与开发的深度思考。

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篇3

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为困境儿童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关系儿童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安居乐业、和谐幸福,关系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为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确保困境儿童生存、发展、安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家庭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意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安全保障等政策措施,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家庭尽责。强化家庭是抚养、教育、保护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大力支持家庭提高抚养监护能力,形成有利于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积极推动完善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发展的相关立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加快形成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合力。

坚持社会参与。积极孵化培育相关社会组织,动员引导广大企业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坚持分类保障。针对困境儿童监护、生活、教育、医疗、康复、服务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根据困境儿童自身、家庭情况分类施策,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三)总体目标。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困境儿童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明显增强,困境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

二、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针对困境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完善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政策,合理拓展保障范围和内容,实现制度有效衔接,形成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合力。

(一)保障基本生活。对于无法定抚养人的儿童,纳入孤儿保障范围。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的未满16周岁儿童,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于法定抚养人有抚养能力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并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对于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家庭的儿童,按规定实施临时救助时要适当提高对儿童的救助水平。对于其他困境儿童,各地区也要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二)保障基本医疗。对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给予适当倾斜,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落实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政策。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儿童、重度残疾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于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全额资助。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和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形成困境儿童医疗保障合力。

(三)强化教育保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要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于残疾儿童,要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要将其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全面落实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开展学前教育。支持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在做好机构内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同时,为社会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困境儿童入学和不失学,依法完成义务教育。

(四)落实监护责任。对于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纳入孤儿安置渠道,采取亲属抚养、机构养育、家庭寄养和依法收养方式妥善安置。对于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儿童,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儿童,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对于儿童生父母或收养关系已成立的养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且经公安机关教育不改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临时监护,并依法追究生父母、养父母法律责任。对于决定执行行政拘留的被处罚人或采取刑事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询问其是否有未成年子女需要委托亲属、其他成年人或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监护,并协助其联系有关人员或民政部门予以安排。对于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缺少监护人的未成年子女,执行机关应当为其委托亲属、其他成年人或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监护提供帮助。对于依法收养儿童,民政部门要完善和强化监护人抚养监护能力评估制度,落实妥善抚养监护要求。

(五)加强残疾儿童福利服务。对于0~6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加快建立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免费得到手术、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对于社会散居残疾孤儿,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对象范围。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在做好机构内孤残儿童服务的同时,为社会残疾儿童提供替代照料、养育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残疾人康复等服务要优先保障残疾儿童需求。

三、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

强化和落实基层政府、部门职责,充实和提升基层工作能力,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

(一)构建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工作网络

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领导,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教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公安机关、残联组织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做好困境儿童保障政策落实和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要参照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建立面向城乡困境儿童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在内的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机制。要依托县级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健全困境儿童服务网络,辐射城乡社区,发挥临时庇护、收留抚养、福利服务等功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民政工作的机构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困境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畅通与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和教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公安机关、残联组织的联系,并依托上述部门(组织)在乡镇(街道)的办事(派出)机构,及时办理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安全保护等事务。

村(居)民委员会要设立由村(居)民委员会委员、大学生村官或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担(兼)任的儿童福利督导员或儿童权利监察员,负责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宣传和日常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定期走访及时掌握困境儿童家庭、监护、就学等基本情况,指导监督家庭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并通过村(居)民委员会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情况。村(居)民委员会对于发现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属于家庭经济贫困、儿童自身残疾等困难情形的,要告知或协助其申请相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属于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导致儿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要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并积极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和教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及公安机关、残联组织开展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二)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发挥牵头作用,做好综合协调、指导督促等工作,会同教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残联组织,推动各有关方面共同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民政、教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等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工作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及时得到有效帮扶。民政、教育、卫生计生部门和公安机关要督促和指导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切实履行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机制赋予的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职责,保障困境儿童人身安全。

(三)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各级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关爱、帮扶、维权等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妇女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依托职工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等,加强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帮扶。残联组织要依托残疾人服务设施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工作,加快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组织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提高康复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关工委要组织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

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良性互动机制。加快孵化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其围绕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照料、康复等需求,捐赠资金物资、实施慈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落实国家有关税费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困境儿童托养照料、康复训练等服务机构,并鼓励其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针对困境儿童不同特点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家庭教育指导、权益维护等服务。鼓励爱心家庭依据相关规定,为有需要的困境儿童提供家庭寄养、委托代养、爱心助养等服务,帮助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和家庭亲情。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一对一帮扶、慈善捐赠、实施公益项目等多种方式,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四、加强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要将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完善工作考核,强化激励问责,制订督查考核办法,明确督查指标,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和全国妇联、中国残联要积极推动制定完善儿童福利、儿童保护和家庭教育、儿童收养等法律法规,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加强各级各部门困境儿童工作信息共享和动态监测。

(二)强化能力建设。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作用,逐步完善儿童福利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儿童部、救助保护机构场所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监护照料困境儿童需要。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之家等儿童活动和服务场所,将面向儿童服务功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各级财政部门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各地区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更加有力支撑;要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队伍建设,制订儿童福利督导员或儿童权利监察员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困境儿童能力。

(三)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儿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和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社会保护儿童权利意识,强化家庭履责的法律意识和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鼓励、倡导、表彰邻里守望和社区互助行为,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

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篇4

(2001—2010年)情况汇报

象州县扶贫办

(2011年11月10日)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下面,我就扶贫办实施妇女儿童纲要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10年来,根据县妇儿工委《关于印发象州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目标责任分解书的通知》要求,我办牢记自己的职责,在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切实把扶贫工作和妇女儿童发展给合起来,形成了“动员和依靠妇女开展扶贫工作,做好扶贫工作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工作格局,获得了扶贫工作和妇女儿童发展双丰收。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我办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将贯彻实施两纲工作与扶贫工作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执行两纲的工作方案,指定了专人负责。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为贫困妇女发展提供物力和财力支持

一是认真抓好小额信贷和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工作。2001—2010年分别在寺村、中平、罗秀、大乐4个乡镇的13个贫困村发放小额信贷235万元,扶持1175户5050人发展生产。在11个乡镇的39个贫困村发放到户贷款贴息225万元,安排到户贷款4500万元,扶持460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项目实施有16500多名妇女儿童受益。

二是争取资金扶持龙头企业,为妇女就业提供保障。2001---2010年共为龙头企业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3亿元,帮助18家(次)企业解决生产流动资金和良种繁育推广资金困难问题,为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提供了保障。

三是从产业开发的苗木、肥料等方面给予扶持。2001---2010年累计投资1100多万元引进优良品种果苗、桑苗、茶苗、蔗种及肥料等扶持全县11个乡镇122个行政村32000多户农户实施产业开发,其中受益妇女儿童达5万多人。

四是积极争取定点帮扶,支持教学工作。2004一2010年共向区、市直定点帮扶单位争取价值10多万元的书刊、器材、新桌椅及其它教学物资赠给了学校。

(二)为贫困妇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年来,共投入资金120万元,在全县39个贫困村举办各种类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48期,培训

2.5万人次,其中,妇女占16250人次,占65%。

二是开展贫困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05—2007年在象州县职业中学开展贫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培训392名贫困村剩余劳动力并全部输送到县内相关企业务工,其中女性157名,占40%。

三是扶持贫困女童上学。近几年我办共扶持6名贫困女生上学,其中3人已高中毕业。

四是培养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2001—2010年共培养科技能人400名,其中妇女300名,占75%,为贫困村妇女发家致富培养了一批“领头雁”。

(三)抓好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发展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工作

一是村屯道路建设。10年来,共投入2115.4万元用于村屯公路建设,共修建村屯公路122条445公里,解决39个村171个屯12.5万人行路难问题。项目实施惠及妇女儿童8.12万人。

二是人饮工程建设。2001—2010年,共投入1515.9万元用于人饮饮工程建设,修建人饮工程90处,解决94个自然村屯56637人的饮水难问题。其中,妇女儿童36814人,占65%。

三是生态建设。

2002—2010年,共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沼气池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县39个贫困村新建沼气池8005座,项目实施以来受益妇女儿童达22000多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扶持力度不够。表现为扶持面大,资金量小。就像“毛毛雨”

一样;

二是扶持面小。获得扶持的多为贫困村妇女,非贫困村的极少,表现出扶持面的不平衡。

四、下步打算

1、全面开展扶贫到户工作。继续以贫困户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把扶贫开发与妇儿工作有机结合,大幅提高贫困妇女经济收入,加快脫贫奔小康步伐。

2、加快扶贫开发基础产业发展。继续把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产业来抓,积极扶持、引导贫困村妇女按市场经济要求,因地制宜选准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种养业项目,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贯彻实施妇女儿童纲要工作总结 篇5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年月日

我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了以《劳动法》为龙头,以全面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突破口。始终把《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儿童义务教育法》作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加大法制宣传和严肃查处相结合,制止和纠正侵害务工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和杜绝非法使用童工,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落实特殊保护措施,使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工作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要求,走上了重在源头、重在基层、重在保护的运行轨道。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调动企业劳动者学习贯彻《劳动法》的自觉性

我们从本市的实际出发,把宣传《劳动法》的重点放在乡镇、放在企业,因地制宜的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乡镇、深入社区、深入企业、深入员工中重点突出了《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宣传普及,通过宣传周、劳动法律咨询等形式,发放《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规汇编材料余册,宣传提纲余份。同时在有线电视播放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法律知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营造劳动保障法制氛围。今年来,我们举办企业劳工干部培训班期,有人次的企业经营者、劳工干部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依法用工行为,提高了企业主维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使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二、牢记“三个代表”的核心,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利益

一是依法行政,落实特殊保护措施。未成年劳动者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定型,正在向成熟过渡,他们在生产劳动的同时还要进行学习。过重的、长时间的或过度紧张的劳动,不良的工作环境,不适的劳动工种和劳动岗位,都会对未成年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并要求用人单位在招用未成年劳动者时,要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录用,录用后每年必须定期进行一次体格检查,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把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保护措施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今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家,查处存在违规现象家,立案受理女职工举报投诉案件件,结案率,有力地保护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身心健康。

二是深入企业,督促用人单位履行义务。为了保护女职工的安全健康,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性,我们定期深入企业、深入员工中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定的各项特殊保护措施,以实际行动实现政府对女职工的关怀。首先,督促用人单位把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纳入到本单位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环节中去,在制定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时,将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进行明确规定和合理安排,要求企业在组织生产劳动时,照顾女职工的特点,坚决纠正违反国家关于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法律、法规的现象。其次,要求企业不断加强关于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指导企业建立身体健康检查制度、登记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今年来共检查企业家,涉及人数人,提出整改意见条,清退童工名。

三、牢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立足服务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奉献社会

⒈设立女职工、未成年工服务窗口。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各用人单位,特别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越来越多的女职工出现了,但在生产实践中,有不少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由于法律、法规知识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立了女职工、未成年工法律咨询窗口,宣传国家对女职工、未成年工保护的有关法律、政策,免费为企业提供《未成年工登记表》,核发《未成年工登记证》,使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⒉超前服务。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有意识地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主动贴近企业、贴近女职工、未成年工,直接面对危害女职工、未成年工健康成长的各种违法行为,当女职工和未成年工遇到侵害和困难时,我们迅速出击,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⒊开创就业渠道、发挥妇女作用

认真做好妇女就业工作,这不仅是发挥妇女作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做好妇女再就业工作,我们积极开展了“一三一服务工程”,即进行一

次免费培训、提供三个供选择岗位、进行一次职业指导。近年来共培训女职工期人,推荐就业人,其中推荐下岗再就业女职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女青年人、残疾妇女人。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率达,有力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同时,保障妇女的生育权利,着力扩大妇女生育保险覆盖面,生育保险参保单位家,参保人数人,基金收入万元,支出万元。其中:企业生育保险参保单位家,参保人数人,基金收入万元,支出万元;机关事业生育保险参保单位家,参保人数人,基金收入万元,支出万元。让更多的育龄妇女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保证基金安全,对符合报销规定的及时给予报销费用。

四、构筑服务网络,及时化解矛盾

针对我市企业大多分布在乡镇,我们从实际出发,构筑了市、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各乡镇对本辖区底子清、情况熟、服务及时的特点,在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了“女职工及未成年工服务窗口”,并确定了四个重点服务群体。第一个重点群体是未成年人。他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各方面没有发育成熟。一旦发生侵害,对他们的身心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第二个重点群体是进城务工青年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女职工。这一群体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处在社会的.边缘,游离于正常的组织体系之外,在工作中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从心理上、情感上都有很大的社会压力。第三个重点群体是下岗失业青年、残疾、贫困青少年群体以及两劳释放人员。这一群体在成长中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如果不能妥善地引导,他们就可能因贫困而绝望,因挫折而颓废。第四个重点群体是农村女青年。这一群体生活工作的状况同城市青年区别很大,他们的权益往往受到世俗观念、地方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无法得到保障。面对这些重点群体,我们因地制宜贴近企业、贴近员工中去宣传、教育、引导、保护、服务、跟踪问效为主要支点,带有接力性、连续性的维权岗服务网络,使需要帮助的女职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得到维权岗的服务。

一是建立了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落实创建内容。在争创的过程中,加强管理,突出劳动保障特点,围绕劳动保护措施主线开展具有劳动保障特色的创建活动。落实一套完备的工作制度,包括维权岗工作职能、青少年投诉程序和受理程序等制度;并配备一名有青少年工作经验的咨询服务人员,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公布了维权热线电话。

二是在思想观念上创新。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不断创新观念,才能真正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找到办法。我们在工作中确立了“服务第一”的宗旨。通过有形的手段为女职工提供实在的服务和切实的帮助,从他们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做到女职工需要什么服务,维权岗就提供什么服务;什么时候需要服务,维权岗就什么时候提供服务。

我们在维护妇女儿童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尚有差距,今后我们将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女职工及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完善的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社会化、规范化体系。

次免费培训、提供三个供选择岗位、进行一次职业指导。近年来共培训女职工期人,推荐就业人,其中推荐下岗再就业女职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女青年人、残疾妇女人。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率达,有力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同时,保障妇女的生育权利,着力扩大妇女生育保险覆盖面,生育保险参保单位家,参保人数人,基金收入万元,支出万元。其中:企业生育保险参保单位家,参保人数人,基金收入万元,支出万元;机关事业生育保险参保单位家,参保人数人,基金收入万元,支出万元。让更多的育龄妇女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保证基金安全,对符合报销规定的及时给予报销费用。

四、构筑服务网络,及时化解矛盾

针对我市企业大多分布在乡镇,我们从实际出发,构筑了市、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各乡镇对本辖区底子清、情况熟、服务及时的特点,在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了“女职工及未成年工服务窗口”,并确定了四个重点服务群体。第一个重点群体是未成年人。他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各方面没有发育成熟。一旦发生侵害,对他们的身心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第二个重点群体是进城务工青年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女职工。这一群体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处在社会的边缘,游离于正常的组织体系之外,在工作中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从心理上、情感上都有很大的社会压力。第三个重点群体是下岗失业青年、残疾、贫困青少年群体以及两劳释放人员。这一群体在成长中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如果不能妥善地引导,他们就可能因贫困而绝望,因挫折而颓废。第四个重点群体是农村女青年。这一群体生活工作的状况同城市青年区别很大,他们的权益往往受到世俗观念、地方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无法得到保障。面对这些重点群体,我们因地制宜贴近企业、贴近员工中去宣传、教育、引导、保护、服务、跟踪问效为主要支点,带有接力性、连续性的维权岗服务网络,使需要帮助的女职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得到维权岗的服务。

一是建立了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落实创建内容。在争创的过程中,加强管理,突出劳动保障特点,围绕劳动保护措施主线开展具有劳动保障特色的创建活动。落实一套完备的工作制度,包括维权岗工作职能、青少年投诉程序和受理程序等制度;并配备一名有青少年工作经验的咨询服务人员,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公布了维权热线电话。

二是在思想观念上创新。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不断创新观念,才能真正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找到办法。我们在工作中确立了“服务第一”的宗旨。通过有形的手段为女职工提供实在的服务和切实的帮助,从他们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做到女职工需要什么服务,维权岗就提供什么服务;什么时候需要服务,维权岗就什么时候提供服务。

我们在维护妇女儿童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尚有差距,今后我们将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女职工及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完善的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社会化、规范化体系。

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篇6

临邑县辖7镇3乡1区,859个行政村,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8万亩,人口51.9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妇女儿童各项合法权益工作,把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和两个“纲要”作为促进男女平等、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总抓手,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妇女政治地位和参政议政水平显著提高,妇女就业及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妇女科技骨干队伍日益壮大,妇幼保健水平显著提高,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条件日益完新,妇女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现将我县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和两个“纲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法一办法”贯彻落实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培养选拔和配备女干部工作实现新跨越。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女领导干部后继有人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为此,我县把女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结合一年一度的县乡领导班子考察考核进行后备干部推荐,掌握了一批优秀女后备干部。二是充分发挥县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妇女人才。三是对全县科级以上女干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档案,对各乡镇党委推荐的每个村的女后备干部进行认真筛眩在此基础上,通过层层把关,建立起了全县女干部人才库,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女后备干部队伍,为选拔使用女干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同时,我们注重把县乡妇联作为培养输送干部的基地,加强对妇联干部的培养使用。

在选配女领导过程中,我们具体掌握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同等条件,优先推荐女干部原则。我们面向社会,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不同岗位上发现优秀妇女人才。只要是经过民主评议、推荐,且得到群众公认,经考察确认素质好、政绩突出的积极予以推荐。二是同等条件,优先选择女干部的原则。近几年来,我县在选拔使用女干部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考核考察时,不以性别论高低,不分性别讲水平,注重发现女干部“闪光点”;在坚持同一标准的前提下,优先重用女干部人眩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共提拔女干部10人,占新提拔干部的30%。三是不唯台阶,破格提拔女干部的原则。我们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对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女干部,尽快放到高层次上任实职。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女干部3415名,占全县干部的33.4%。其中,县级女干部5名,科级女干部126名,女党员2579名。女性比较集中的教育、卫生、文化、商业、乡企和公检法等维权部门的领导班子中都配备了1名女领导成员;11个乡镇党政班子全部配上了女干部;30%的行政村“两委”中配备了女干部,任正职的6人。

(二)千方百计做好妇女就业及下岗再就业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有关劳动保障领域各项目标的落实,切实保障妇女的各项合法权益,我县按照盛市有关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下岗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使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职工,持《优惠证》,可享受到工商、税务、卫生、民政等部门一定数额的税费减免。同时,以社区服务业为重点,采取促进、扶助和鼓励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妇女扩大就业门路,帮助家庭困难和有再就业愿望的800余名失业妇女和1300余名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重点开发家政服务、社区文化、教育、绿化、清洁等领域,同是时鼓励下岗失业妇女积极参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已完成了1208名妇女的再就业安置,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安置710人,民营企业安置402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有96人从事个体经营。

(三)坚持依法治教,努力提高中小学入学率和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工作。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坚持制止中小学生辍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各部门在制止学生辍学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一是实行《义务教育合同书》制度。在司法部门公证下,全县近八万名中小学的家长都与学校及政府签订了《合同书》,把义务教育纳入合同化管理的轨道。二是采取扶贫救助措施。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减、缓、饨稍臃押痛煽伪痉岩约笆凳跋Mこ獭薄ⅰ按豪偌苹钡却胧┙邪锓觥?000年以来,全县共有3844名贫困生得到救助而重新获得学习机会。对接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妇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招生学校的前景、发展趋势、就业安置、优惠政策等,使受教育的妇女自觉参加职业教育。目前,全县小学适龄女童共21378人,入学率100%;全县初中适龄女生12056人,入学11574人,入学率96%;小学女童辍学率0.21%;初中女生辍学率3.12%。全县妇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人数:县中等职业学校入学62人;市属中专入学143人;华宇学院入学110人,其它中专学校(包括私立中专)入学302人。

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篇7

县文化体育旅游局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总结

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年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以《蓬安县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目标,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反映妇女儿童题材的艺术创作,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旅游活动,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净化了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推进了我县妇女儿童文化体育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蓬安县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落到实处,我局多次召开职工大会,认真学习《蓬安县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

二、理顺思路,明确目标任务

妇女儿童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局把贯彻男女平等,坚持儿童优先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在文化体育事业,精神文明建设

方面的作用,摆在重要地位。积极筹建九年儿童艺术培训中心,积极实施文化部、省文化厅“蒲公英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大非”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制黄”、“贩黄”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网吧的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不断净化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制订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制订了我局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反映妇女儿童题材的艺术创作,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妇女儿童文艺体育人才,净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二是于月日,组织全系统妇女开展了“颂歌献给党”的庆祝活动,举行了唱歌、跳绳、拔河等比赛,充分展示了妇女同胞的风采。三是于月日—日举办了青少年学生书画展览,展出作品余件。四是于月日—日举办了暑期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丰富了青少年学生暑期生活。五是县图书馆利用有限的图书资源支持警风文武学校办起了阅览室,指导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六是县文化稽查大队在全县学校开展了“珍惜青春年华,远离网吧”万名学生签名活动,并发出了千封致学生家长的信,呼吁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七是查处了接纳未成年人网吧家次,净化了文化市场。

四、努力方向

⒈努力拓展渠道,寻求资金,开展形式多样,有益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篇8

关于认真做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

(200X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新时期指导、规范和推动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为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重庆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以及

《XX区妇女发展规划》、《XX区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按照XX府办[200X]2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公安机关业务实际和担负的任务,特制定200X年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大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违法犯罪的力度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纳入公安工作总体规划,高度重视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并将其作为打击重点,对突出犯罪问题要及时发现、研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展集中整治与严打行动,做到思想上不松懈、对策上不手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打击拐卖、绑架、强奸、残害妇女儿童、遗弃婴儿以及家庭暴力等各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妇女儿童的安全。

二、加强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机制

继续坚持日常工作和专项斗争相结合、专项打击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将打击、管理、防范、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专项斗争推动打拐禁娼等工作深入开展,通过日常公安工作管理,保证打拐禁娼等工作的成果。解救受害妇女儿童是打拐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公安机关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公安民警要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全力以赴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要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DNA技术等现代科技为依托,能调动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积极性的“打拐”日常工作机制,从而及时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分子、及时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更有效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充分发挥收容教育所的作用,认真开展对失足妇女和青少年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加强对妇女儿童的法制教育,减少妇女和青少年违法犯罪机会。

三、狠抓大要案的侦破工作,努力提高办案质量

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亲自过问,加大力度,限期破案。对拐卖妇女儿儿童的重特大案件,要盯住不放,及时抓获并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人贩子。要严厉打击组织、强迫、介绍、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的违法犯罪活动,把组织策划者、保护伞、经营者、为首分子这四种人列为打击重点,坚决排除干扰,严肃查处,决不手软。对群众举报有内部人员暗中参与经营和保护的卖淫嫖娼案件和场所,要一查到底,依法严惩。

四、坚持打防并举方针,强化综合治理措施

关于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的意见 篇9

来,我局根据市妇儿工委文件精神及责任分解内容,结合本局实际,围绕《市妇女发展纲要》、《市儿童发展纲要》精神,扎实开展工作,达到终期目标。现将-期间实施“两纲”终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情况

从1998年我市光纤电视发

展以来,我市农村广播电视发展迅速,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市现有农村广播124个点、广播喇叭3800余只,覆盖率全市124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光纤电视用户10万余户,村通率达90%,为大众媒体传播有益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信息搭建起了传输平台。

(二)广播电视宣传情况

以来,随着宣传队伍的不断壮大、设备的不断更新,加上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视不断加深,在全年的新闻中,对妇女儿童工作的宣传,占新闻总量比例逐年增加。随着事业的发展,宣传用设备也逐步从模拟式向数字式转换,提升了节目的收视效果。也为我局传播有益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信息提供了硬件设施保障。据统计—,广播电视共编播“两纲”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稿件600篇,被上级采用30篇;同时加大妇女儿童广播电视作品的创作力度,据统计—共制作相关广播电视作品10件,全部获奖。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两纲”宣传工作有序地进行。

为保证“两纲”宣传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局结合系统实际,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总编室主任、新闻部主任、工会主席为成员的“两纲”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总编室主任为联络员,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把“两纲”宣传工作摆上日常宣传工作的“盘子”,确保了“两纲”宣传工作顺利进行。

(二)发挥“喉舌”功能,加大“两纲”宣传力度。

为大力宣传“两纲”的文件精神,为“两纲”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局广播与电视两大宣传媒体,同期开设了《两纲宣传专栏》,并实行“三优”原则即采访优先、编稿优先、录音优先,加大对“两纲”及其相应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1、建立健全妇女儿童事业宣传工作机制

妇女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儿童是党长期执政的希望。妇女儿童事业关系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进步的程度。做好妇女儿童工作,对于全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妇女发展纲要》《儿童发展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做好妇女儿童宣传工作作为重要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有关科室的责任,纳入了整体宣传计划,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部署妇女儿童宣传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妇女儿童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2、牢牢把握妇女儿童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基调鲜明。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妇女儿童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妇女儿童纲要的目标、内容和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严格遵守宣传纪律。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宣传工作,坚持对妇女儿童工作的正面宣传,对各类作品、影视片、广告实行严格把关,严格检查,坚决杜绝贬低和侮辱妇女形象的现象,坚决摈弃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净化了儿童成长环境。

3、营造妇女儿童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积极发挥媒体优势,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妇女儿童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一是做好重大节庆活动的宣传。抓住“三八”、“六一”等妇女儿童重大节日,对全市各种纪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宣传推广了一批妇女工作先进典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

二是做好重要会议的宣传。做好妇女儿童重要会议的报道,是宣传妇女儿童工作和政策,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发展舆论氛围的重要途径。对有关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会议,我们高度重视,“两台”记者做了大量及时深入的宣传报道。全面、准确、及时地报道了各项重要议程和重要活动,营造了隆重热烈的会议氛围,扩大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影响,得到了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三是做好日常宣传和对上宣传工作。我们围绕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认真做好日常宣传工作,做到集中宣传有高潮、经常宣传不断线。在电台开设少儿节目《七色童年》、电视台开设专栏节目《校园》,并在《新闻时间》播(发)了一大批质量高、影响大、效果好的新闻稿件,宣传优秀妇女典型、帮助下岗女工再就业、实施春蕾计划、建设文明家庭等。在做好日常宣传的同时,加大了外宣工作力度。积极向市级以上电视台、电台送稿,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妇女儿童

事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开展弘扬时代精神活动宣传。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对未成年人作好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宣传;开展星级户“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市民、文明好少年、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宣传,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妇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通过宣传,使“诚信、和谐、务实、争先”的新时代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妇女自强自立和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新的精神动力。

(三)夯实广电基础,构建儿童良好的文化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儿童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来,我局共投入10余万元,完成了二项基础工程:一是市电视台开播中央少儿频道,并把少儿频道的落地做为验收“村村通广播电视”的一项指标。目前我市城区及124个行政村,均能收看到中央少儿频道。二是增设两套互动点播频道,并对点播内容进行改版,增加少儿节目的播出量,丰富节目内容。三是购置《闪闪红星》、《鸡毛线》、《红孩子》、《平原游击队》等百部少儿优秀影片,每月安排2部在市电视台播出。据统计,—共播出近240多片。

截止底,我县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四)开展“创先争优”,深化活动的内涵。

为深化“妇女发展纲要”活动的内涵,我局根据“纲要”的内容,结合系统实际,在女同志较多的科室,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明显著成效。

三、几点工作评估。

(一)关于创造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评估。

总体评估:市广播电视台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宣传“妇女发展纲要”内容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达到终期的宣传效果。

主要措施:主要采取“三优”的原则,即“妇女发展纲要”的新闻优先采访、优先编稿、优先录音,增加新闻的时效性。

建议:市妇联及有关部门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办广播电视专题,进一步增加“妇女发展纲要”新闻稿件的播出量,提高稿件的质量。

(二)关于妇女儿童节目制作和播出情况的工作评估。

总体评估:市广播电视台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年创作1—2部的妇女儿童题材的广播电视作品送省市参评,并在市广播电视台展播,成绩显著。

主要措施:主要采取抽掉业务骨干,组成创作小组。挖掘相应的题材,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创作。

建议:市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加强与市广播电视台的联系,积极提供优秀的题材,拨补部分创作经费,联合创作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争取在省市台展播。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日

-------------

市教育局实施-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终期评估报告,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市妇女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市教育局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强化妇女、儿童工作,妇女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儿童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十年里,我市一市三县全面落实“两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质量不断提高,促使我市妇女儿童教育事业有了明显发展。

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7年,我市“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两基”,最大限度的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为妇女儿童提供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也为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奠定了基础。实现“两基”以后,市教育局按照“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切实落实基础教育在教育发展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内涵质量,把做好儿童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把《市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监测要求与“两基”监测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市已高标准地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推进了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进程,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窗口学校;初步构建了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本达到了“四高”(普及程度高、师资合格率高、经费投入高、教育质量高)和“四化”(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标准,使我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积极创建示范学校,提高我市基础教育内涵质量

我市实现“两基”以后,如何提高基础教育的内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市教育局一手抓薄弱学校建设,一手抓示范学校创建,是一个很好的创举,能够有效的使我市基础教育的工作重心从数量的普及向质量的提高转变,实现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从而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内涵质量。由于创建了示范中小学,全面提升了基础教育质量。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51所省市级特色示范中小学(幼儿园),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为10所。

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我市于秋季启动了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几年来的学习与实践,我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切实抓紧抓好,使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还组织各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做好军训工作,对所有高一新生、初一新生均要求进行短期军事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纪律观念,受到良好效果。其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到工厂、到农村、到军事院校等地进行参观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以此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再次,积极开展“手拉手”活动,要求市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学生手拉手,从教学的、物质的、情感的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帮助,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四、真心关爱儿童,大力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被列为安徽省的民生工程,市教育局也一直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从开始,我市就已经启动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目前,我市已经建成校内留守儿童之家437家。

今年,市教育局成立制定出《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加强领导,大力宣传,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截止至今年十月底,我市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基本做到了“六个一”,即:一间不少于20平方米的房间;一块写有“留守儿童之家”的牌子;一些学习用的桌凳,一套电教设备(电脑、电话或电视、电话),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文体活动器材,一位专(兼)职人员管理。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进行了“爱心场地”的建设。目前437个留守儿童之家中,有125家接收了模式一(电脑+电话)项目设备,312家接收了模式二设备(电视机+电话机+图书),所有项目学校的配套设施得到了落实并发挥作用,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方便。

全市开办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都能够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团队、班级组织为骨干,紧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主旋律,围绕“关爱、责任、诚实、诚信”等基础道德规范,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学生乐于参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精神,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教师着重开设心理生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优化校内外环境,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我市教育系统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作用,进一步加强与街道、社区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热情,营造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市级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文明礼仪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的评选、表彰,通过榜样示范,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思想品德、全面发展观教育。

2、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了“改陋习、树新风”、举办了“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板报展、在青少年学生中倡导文明新风。

3、积极倡导网络文明,拓宽网络德育。

当今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正迅猛发展,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正确引导学生,我们一方面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了“拒绝网吧、文明上网”签名活动,另一方面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网,利用校园网建立论坛、信箱、网页等,拓展学校德育的新空间,引导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网吧,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

4、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为重点,开展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全市各校普遍进行了法制教育,建立完善了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举办了法制教育课、讲座等,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

5、积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协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我们经常与宣传部门联系,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促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各学校进一步加强与社区、街道、学生家庭的联系,建立了社区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形成社会、学校之间良性互动,建立健全了社会、学校、家庭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各学校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举行家教系列讲座,创办《家教报》等,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传播先进家庭教育经验,指导家庭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共同发展观,研究时代发展给家庭教育提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当代儿童精神风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培养和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建设,通过举办团课、党课,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先进带头作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育人环境。

各学校都建立了宣传栏、读报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普遍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班级形成具有特色、人性化的布置,体现时时、处处育人,营造了浓郁的育人环境。各学校普遍举办了形成届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才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五一”、“六一”、“五四”、“七一”等各种重大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举办18岁成人宣誓仪式、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六一”期间,市教育局、市文化局联合开展了迎“六一”市少儿书画比赛、市少儿朗诵比赛,“讲文明,树诚信”征文比赛,三项活动,将全市青少年儿童“六一”活动推向高潮。

4、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带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创造活动,树立科学理念。青少年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顽强、坚韧的意志。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以较好的工作基础,连续十几年获奖面和获奖层次在全省均名列第一。二中学生的作品《地区天井湖银鱼生态状况调查》,在美国底特律举办的第五十一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和工程大赛上荣获二等奖,这是中国参赛项目获得的最高奖。二中学生陈鑫设计制作的《防冻水表》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一等奖。二中学生黄蓉在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以设计制作《重力驱动式旱冰鞋》项目,获得一等奖。

在正值《市妇女发展纲要(~2020年)》和《市儿童发展纲要(~2020年)》发布之际,在认真总结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以促进儿童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儿童身心素质,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而不懈努力。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一、十二五贵港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推动贵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 “十二五”贵港文化发展的原则

“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我市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文化投入,形成城市带动农村的大发展格局。

(三) “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

“十二五”规划期内,贵港要建立起“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五大体系。使全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能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四)“十二五”时期的工作任务

1.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干,以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为中心点,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建设一批行政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基本形成市、县、乡、村(社区)四级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完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集艺术性、标志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辐射功能。二是要加强县市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桂平、平南现有馆水平,新建港北、港南、覃塘的文化活动中心。以中心城区文化设施为载体,为周边区域提供文化服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三是要完成乡镇文化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必需设备的配备,保障正常运行,逐步提升服务水准。四是要突出抓好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20XX年前完成37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2015年前再新建20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市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加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巩固和完善市、县分中心的建设。以基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村文化室、校园网、有线电视网为依托,建设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点。

2.建立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的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市、县每年送戏下乡演出场次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0%。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性文艺辅导或展演活动,图书馆、博物馆、每年要安排免费开放,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精心打造贵港群众文化品牌,不断提升“荷之韵”广场文化节的档次。艺术节里引进广西粤剧节等一些全区性、全国性的艺术赛事和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等较高层次的活动,丰富文化节内涵,提高艺术节的艺术层次,充分发挥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提高贵港的知名度。三区两县市分别全力打造一个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分别是:桂平西山佛教文化节、平南“牛歌戏”戏剧节、港北区社区文化活动月、港南区“南山神韵”文化节和覃塘区“三月三”壮族文化艺术节,展现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动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

实施精品战略,以多出优秀作品为重点,促进舞台艺术创作繁荣,为贵港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一是创作一台粤剧,争取成为广西的舞台艺术精品;二是创作一批具有当代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小品小戏剧目;三是创作几首能够流传的歌曲;四是创作一个书画长卷《日出西江百里红》;五是推出一项“荷城之星”大舞台活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才华;六是酝酿一台大型歌舞《西江流韵》。

3.建立立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旅游发展的关系,既要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促进文物事业的发展,又要合理利用好文物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在坚持文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旅游产业的开发,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港南南江古码头、安澜塔、太平天国起义地址、平南五烈士纪念碑、广西一大旧址等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力争完成市博物馆建设任务,完成市博物馆、桂平博物馆、平南博物馆陈列展览。引进文博专业人才,调整充实业务干部队伍,做好申报一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公布第二批和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各种措施,推动贵港文博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20XX年前再推荐10项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版第二辑《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4.建立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管理。降低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经营。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促进歌舞娱乐场所的大众化经营,扶持发展健康文明适应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项目,大力扶持发展连锁经营、超市和电子商务,以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为目标发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统一执法机构,加强文化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文化执法干部队伍。

5.建立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原则,以音像业、娱乐业、演艺业、网络文化为龙头,全面推动我市文化市场各个门类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规范发展。

“十二五”期间,出台贵港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主导产业建设,培育一批强势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技术较为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各级政府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要逐步实现由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向文化发展宏观环境设计与管理体制的过度,完善宏观调控、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作用;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壁垒、体制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挖掘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潜力。实施“人才兴文”、“品牌兴文”、“市场兴文”和“技术兴文”四大战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投身文化产品创新和文化品牌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技术、产品、品牌、市场和资本的融合,努力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文化的发展能力。

(1)发展演艺业、娱乐业、网络服务业、文化培训业等重点文化产业。

扶持、引导歌舞团、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举办健康的文艺演出,并逐渐上规模;推动新建、扩建、改建1-2个有影响的带有标志性的大中型娱乐场所,引导、扶持、建成5-10家电子娱乐游戏经营示范户,带动我市电子娱乐游戏业健康发展。引进1-2项国内最新的、最热门的娱乐项目登陆我市,丰富和繁荣我市的文化娱乐业。推动网吧连锁经营,到2015年,培育和扶持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有市场竞争力的连锁网吧,使规范化、规模化、主题化、品牌化的网吧连锁经营企业成为网吧行业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群艺馆等文艺团体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利用现有场馆设施集中办班,不断丰富培训班的培训内容,扩大招生规模,使我市的培训业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需求。

(2)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深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认清发展文化产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及我市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地位和作用,把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定期研究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强化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协调。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机制。推进文化产业管理创新。

(3)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非共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民营资本投资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投资建设的文化设施,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经济投资的项目同待遇。

(4)发展行业协会,扶持中介服务。

鼓励和支持非政府性质的独立文化行业协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单位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维护文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引导行业协会以集中办理公共事务、维护共同利益、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减少运作成本的方式创作会员价值,形成协会成员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行业协会制订行业标准、开展从业资格认证、组织行业交流、招商引资活动等,并就文化产业政策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鼓励文化中介机构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实现协会等中介组织与政府的分离,引导和支持社会化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资金和技术的引进、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对策措施

(一)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改变长期以来对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状况。“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要增加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的文化活动经费的安排,确保乡、村两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区别不同性质的文化单位,实行不同的投入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各级财政区别情况给予财政补贴;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财政可逐步减少到最后停止投入。

制定和实施配套政策。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包括优惠提供建设用地或减收土地租金,减免建设中的各项费用。严格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新建居民住宅区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在国家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经费用于文化扶贫;在民族事业费中拿出部分经费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

各级政府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繁荣文艺创作、文化扶贫、艺术教育、文物保护及其它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及重点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深入文化体制改革

“十二五”期间,一是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事业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加大对社区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建立和规范各类奖励制度

大力表彰文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每三年评比表彰一批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树立文化工作的榜样;建立市级优秀剧(节)目奖励基金,规范各类文化艺术奖励标准和名称,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四)大力培养和使用文化艺术人才。

加快人才培训,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育艺术人才,逐步实现文化艺术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采取报送或委托高等艺术院校代培的办法,培养致力于发展我市文化艺术的高、中级专业人才;不拘一格提拔使用对我市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不失时机地引进“顶尖”人才。

(五)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国家要求真正做到“五纳入”。

上一篇:我国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下一篇: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