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超干部专项治理方案

2024-10-03

三超干部专项治理方案(通用3篇)

三超干部专项治理方案 篇1

2018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工作的自查

报告

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和程序,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规定和文件精神。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2017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工作的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2017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工作的自查报告篇一

根据省委第一巡视组巡视雅安反馈《关于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不规范的意见》、《中共雅安市委组织部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干部人事管理有关工作自查和整改的通知》(雅组通〔2017〕9号)文件要求,现就我县开展干部人事管理有关工作自查整改情况报

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开展自查工作,梳理出全县借调人员共29人,其中按程序办理借调手续且借调期限未满人员12名,按程序办理借调手续但借调期满后未退回原单位人员17名。办理调动(调任)手续,但未及时在编制部门进行实名制登记13名,从参公单位调到七类机关但未及时办理人员身份登记5名。

此外,我县及时废止了本县出台的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政策,严令禁止新的超职数配备干部情况的出现,不存在不按规定配备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情况。

二、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在第一时间向县委汇报,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严格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专题研究部署我县干部人事管理有关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自查整改工作。同时,成立

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社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干部人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精心筹划准备,切实保证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明确范围,狠抓核查工作。紧紧围绕省市自查整改要求,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统计核实借调(借用)人员等有关情况的通知》,本着实事求是、不回避、不瞒报的原则,及时对全县借调人员情况,调动(调任)后不及时下编,不转工资和档案关系,不及时办理人员身份登记等情况进行逐一统计清查;对超职数配备干部、土政策等情况进行了再清理,并采取走访抽查的形式对部分单位进行了核查,确保干部人事管理核查数据更加真实、准确、无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全面自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借调期满后未退回原单位人员17名。一是为全力支持灾后恢复重

建,确保全县农房建设、城市建设顺利开展,经请示县委同意,借调平小磊、吕静等6名到县重建办,卿欣同志到农村重建指挥部,杨婷同志到城市重建指挥部,借调古雪梅同志到灾后重建资金办;二是由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续工作开展需要,借调田小强、田晶2位同志到县委群教办;三是为支持全县重点项目锅浪跷电站建设,借调黄宣诚、刘冀等6位同志到县扶贫移民局。由于工作需要,以上同志借调到期后未按时退回原单位。2.办理调动(调任)手续,但未及时在编制部门进行实名制登记13名。其中涉及民政局福利院高明忠、黄林等13名同志,主要是由于机构改革中,民政局没有足够编制,故分散占用乡镇编制。3.从参公单位调到七类机关但未及时办理人员身份登记5名。主要涉及从参公单位调任机关单位的高啸、高成旭、任开腹、贾艳峰、刘翼5位同志。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自查出来的问题,我县将认真

开展分析研判,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严肃借调人事工作纪律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借调工作纪律,对违反规定的单位采取核减编制、招考限制、考核减分等惩罚措施,防止出现借调人员过多、过滥的情况;二是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单位)一把手通气会,明确整改时限,对借调期满后未退回原单位人员进行再审核,确实需要继续借调的要完善借调手续,非必须的借调人员退回原工作单位;三是对办理调动(调任)手续,但未及时在编制部门进行实名登记的人员,尽快在今后的干部人事调整工作中整改消化;四是对从参公单位调到七类机关但未及时办理人员身份登记的人员,采取调任的方式,尽快解决身份登记问题。五是对于超职数配备的2名领导干部,将尽快在今后的干部调整工作中合理调配,并严格把关,确保不再出现新的超职数配备干部情况。

2017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工作的

自查报告篇二

根据《乌审旗委办公室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审旗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科技局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综合情况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科技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武玉山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了《实施方案》精神。会后,领导小组按照《实施方案》和本单位三定规定方案、《机构编制管理证》、工资表、人员花名册、考勤记录等,对单位机构编制、人员、领导职数、编外用人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并在单位公示栏内将自查情况进行了公示。

二、机构编制与人员情况

㈠机构情况

根据《乌审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审旗科学技术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乌政办发

〔2017〕38号)文件精神,科技局为旗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办公室、农村牧区与社会发展股、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股、知识产权股四个机构。经自查,我局现内设机构数量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无擅自提高机构规格,无擅自增设、变更机构等情况,内设机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机构运行良好。

㈡核定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

根据《乌审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审旗科学技术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乌政办发〔2017〕38号)文件精神,科技局核定行政编制6名,机关后勤工作人员编制1名。经自查,我局现有行政人员10名、工勤人员2名、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科技特派员)17名,行政超编制4名、工勤超编制1名、事业超编制17名。

㈢领导职数情况

根据《乌审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审旗科学技术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乌政办发

〔2017〕38号)文件精神,科技局核定局长1名、副局长2名,我局现有局长1名、副局长2名,无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和高配领导干部情况。

㈣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编等人岗分离情况

经对照工资表、人员花名册、考勤记录等进行自查,我局10名行政人员、2名工勤人员以及17名聘用的科技特派员均在岗工作,没有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编等人岗分离情况。

三超干部专项治理方案 篇2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一)工作思路

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总体要求,以加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为重点,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为着力点,结合种子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等专项活动,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农资打假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法制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推进全省农资市场秩序加快实现根本性好转,努力开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使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高,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恶性坑农案件基本消除。农资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资质量监控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农资监管信息体系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依法严把市场准入关,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营业条件和经营资质进行全面清理排查,摸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底数,对各类委托、挂靠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重点检查。对取得生产、经营许可但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质的或存在违法行为和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予以坚决清理取缔。

(二)突出重点品种整治 集中力量重点整顿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及其零配件等重点农资品种的市场秩序。

种子监管重点: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品种包装标签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严格品种审定,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

农药监管重点:以种衣剂、除草剂、杀虫杀菌剂为监管重点,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份、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继续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行为。对近几年在全国、省内农药质量抽查中不合格产品和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重点跟踪监管。

肥料监管重点:以复混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微肥、叶面肥和水稻育苗床土调制剂六类产品为重点,严查应当登记而未登记,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夸大使用效果、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

农机监管重点: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重点,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投诉和打假工作,确保补贴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及时处理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补贴机具的行为。县级农业(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农机维修点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对农机维修市场上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维修配件和承揽报废机械维修等违法行为,要严格查处。

(三)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对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体披露等各种途径发现的问题,都要组织力量,认真及时调查,对涉嫌违法的,要立案处理,对违法证据确凿,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对大要案继续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涉嫌触犯刑律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四)加强农资质量抽检 各级农业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测制度和执法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农资质量年度抽检计划,实施定点例行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将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产品和企业纳入重点监测计划之内。监测结果和处理意见要依法公开通报。要加强农资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农资产品的市场分布、质量优劣、价格波动、销售动态和服務状况,以便及时预警,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五)开拓探索农资供应新模式 继续总结推广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经验,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抓好优质农资定点市场创建,在定点市场内,要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和赔偿制度,规范经营户经营行为,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定点农资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对市场上的各类农资配送企业和单位加强监管,针对各种配送、直销等新型营销行为,要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监管手段和方式,确保农资打假监管工作不留死角。

(六)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农资生产经营诚信制度。一是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组建农资行业协会等有效的行业自律知识,指导制订协会章程、自律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二是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制订、实施保证农资产品质量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责任追究制度、优质服务制度、产品进出查验制度、产品保管制度等,实现从采购、生产、贮藏、销售等各环节都有规范制度保证。建立和完善农资质量可追溯制度。规范农资进销渠道,要求各类项目内容填写齐全,数据真实不漏,进货、销货路径记录清楚。建立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对长期守法诚信企业要给予宣传表彰,采取优惠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要予以警示和限期改正,对违法次数多、性质严重的企业,予以重点监控。

(七)继续强化责任制度建设 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坚持以县为主,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农资日常监管责任,并对本行政区域农资执法工作负责,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二是推行责任书制度。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农资监管责任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职权、职责、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并报上一级农业部门备案。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措施不落实、该报告不报告、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苗头不控制、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移交的不移交等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造成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处分。四是推行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具体履行农资监管职责的机构要建立监管工作记录,要对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如实记录。五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和统计制度,作好工作沟通和数据统计。

(八)广泛深入开展宣传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宣传培训制度,将“12316”三农服务热和“宣传周”活动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平台和载体,掀起农资打假活动的宣传高潮,增强农民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对农资经营者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要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民的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资的水平。

(九)巩固毒鼠强专项治理成果 各级农业部门要协同公安、工商等部门继续做好毒鼠强的清查与收缴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毒鼠强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杀鼠剂定点经营单位的监管,规范杀鼠剂市场流通渠道,落实杀鼠剂经营的各项制度。加强统一灭鼠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灭鼠器械、药剂和技术,提高鼠害综合防治水平。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跟踪、排查和捣毁制售毒鼠强窝点等工作,协调环保部门做好已收缴和废弃毒鼠强的处置工作。

三、重点活动

(一)1月12日,召开全省农资打假启动工作会。召集全省各市(州)农业部门主管领导和农资打假监管工作人员,对今年全省农资市场启动和打假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交流,部署农资打假监管工作;

(二)1月25日至1月29日,开展农资打假督导。省农委组织四个督导组,分赴全省9个市(州)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督导活动,对全省农资市场生产经营单位和农资市场进行抽查;

(三)2~4月,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和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四)5-7月,结合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组织开展以农药为主的专项整治行动;

(五)9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六)10~11月,组织开展农资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资打假监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很重,需要多部门参与配合。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加大部门配合力度,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要求,农资打假工作要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农资打假工作落到实处。

(二)营造打假氛围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自身监督 从加强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入手,不断提高执法人員的综合素质,创新自身监督机制。通过明查暗访、问卷调查、召开企业代表和农民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通报典型违法案例等多种行之有效方式,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执法与经营不分、吃拿卡要、执法不公、不作为或滥作为等问题。

(四)争取经费保障 农资打假监管是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和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协调,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计算机、照相机等执法设备,设立奖励经费,奖励有功执法人员和举报人。

超职数配备干部专项治理 篇3

多措并举加强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和整改

2014年10月,我校积极按照《关于开展按职数配备干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校干部配备情况进行了自查统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的重要性 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进一步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是贯彻中组部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视频会议和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精干高效、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当前,我校领导班子职数管理总的情况是好的。造成干部超职数配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按照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意识不强,认识不够,措施不力。

二、进一步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的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职数规定配备领导干部。从现在起,各部门不准出现新的超配领导干部现象,不允许擅自设立职位配备领导干部。除中央、省委允许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干部之外,凡没有空缺职位的单位和部门,不准再超配领导干部。

2、对领导干部兼职造成职数超配的,原则上免去领导干部兼任的职务。

3、对造成超职数配备的,采取提前退职、交流到缺职单位、保留原职级改任副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措施,坚决消化分设职位。

4、对擅自增设领导职位造成超职数配备的,撤销增设的领导职位,有关领导干部要改任非领导职务或安排到缺职单位。

5、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分别采取离职分流、离职休养、改任非领导职务、调整岗位、待岗、降职、辞职、免职等不同办法,进行及时调整。

6、推进干部交流。根据干部的工作阅历、个人特点,按照有关规定,推进干部结构性交流。

7、改任非领导职务。对达到规定年龄的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

8、严格落实退休制度。对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和因病不能正常工作、丧失工作能力的领导干部,及时办理退休和病退手续;鼓励干部提前退休,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三、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职数配备情况的监督

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对于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的领导干部,要尽快解决消化,力争两年内使领导班子成员恢复到职数限额以内。在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同时,还要积极解决超职数配备的非领导职务干部。

2、加大对领导干部配备情况的督查力度。坚持对领导干部配备情况和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今后,在考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时,要把执行机构编制规定、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情况和消化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就领导干部职数配备情况,进行一次认真自查,掌握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情况,制定消化解决的计划和措施,形成自查报告并上报市委组织部。

上一篇:公司员工大会主持词下一篇:特长班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