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店镇组织收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瓮安一文

2024-10-19

官店镇组织收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瓮安一文(通用5篇)

官店镇组织收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瓮安一文 篇1

官店信息

第39期

官店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11月2日

官店镇组织收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宣讲报告会和学习讨论《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

—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一文

2011年11月2日上午,官店镇组织召开干部会,集中收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并学习和讨论10月24日《人民日报》第6版《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一文。在家镇领导、全镇各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县直各单位负责人、镇内各机关全体干部等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涂利高同志主持。

会上,通过远程教育集中收看了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团所作的宣讲报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德轩同志领学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全文)》和《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一文,并组织与会同志开展讨论。与会镇领导、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和干部作了讨论发言。

一、学习讨论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与会干部讨论认为: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与会干部一致认为: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学习讨论《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 与会干部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德轩领学后,就瓮安如何在“2.28”事件后较快地从“乱”到“变”的整顿转变、如何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加强社会管理加快经济建设的问题深入展开了讨论。

有的与会干部认为,只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发展不但能更快,而且会更好。大家一致认为,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最重要的就是她毫无一党之私,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宗旨,也应成为每个共产党员永远坚守的信念。

三、党委书记涂利高同志作总结讲话

涂利高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美好。他要求全体与会干部特别是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结合当前的争先创优、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深入基层群众,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深入开展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讲和贯彻落实。

涂利高要求,全镇各级干部要深刻汲取瓮安“6.28”事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切实深入群众,调查村情民意,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第一手情况,准确把握群众的合理诉求,适时合理地开展纠纷调处,把农村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涂利高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诚团结,奋发进取,开拓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党和人民的信任、回报社会。(陈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稿 篇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主要议题就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全面领会,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这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

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四个更加”就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术界出了一本《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这是讲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决不仅仅是GDP,其中还包括经济增长、创新、效率、结构等。现在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国,第二是欧盟,第三是日本,第四是韩国,第五是新加坡,(第六是德国,第七是英国,第八是荷兰,第九是瑞士,第十是法国。)我国现在排在第17位。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这块儿包括服务业。就服务业来讲,尽管近年来,我们国家服务业发展很快,服务业增加值已经占到了GDP的40%,可是排在前十名的国家基本上都在70%左右。大家知道,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这块儿,总体规模、整体实力还不强,确实,目前,我们的文化企业还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而美国在全球五百强当中就有七十多家是文化企业,像迪斯尼、时代华纳这些企业规模巨大,都是几百亿的市值。像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比我们国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还多。在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这儿块儿,我们也一直是逆差。我们说,文化产品的逆差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所有文化产品都有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文化产品的逆差不仅是掏我们口袋里的钱的问题,而且还想把他们的思想装进我们的脑袋,尽管现在我

们实体经济出口全球第一。但文化出口这一块差距还很大。撒切尔夫人曾经对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做过这样的断言,她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话听起来虽然很刺耳却发人深思。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从国内形势来看,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这时,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四个越来越”就充分反映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三)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平稳健康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平稳健康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文明,一条腿是精神文明,或者说一条腿是硬实力,一条腿是软实力。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一打就垮、一打就败,如果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精神文明这条腿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不打自垮。苏联解体就是不打自败的例证。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是可以和美国叫板的,苏联的军事实力常常让西方寝食不安;苏联的经济规模、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基础设施等在当时的世界也算是比较先进的。苏联的解体不是因为物质硬实力不行,而是因为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坍塌、意识形态防线的崩溃、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和缺失,人心都散了,所以,苏共亡党了、苏联解体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所运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思想文化的渗透。所以,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从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来看,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文化现在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突出问题,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改革发展蓬勃进行,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概括地讲是“四个还不完

全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比,我国文化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从总量上来说,到2010年我们的GDP达到了39.8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是8.3万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外汇储备是2.8万亿美元。根据这样的经济总量,在理论上说,我们的文化消费应该达到4万亿人民币,但实际消费只有1万亿人民币。再有一个是人均图书馆的数量。国际图联规定,5万人一座公共图书馆。(这个公共图书馆不是指学校的,也不是指科研单位的图书馆。)日本现在是

4.2万人一座,美国是3.3万人一座,法国是2.2万人一座,英国是1.2万人一座,而我国是40多万人一座图书馆。再一个是电影银幕的数量,美国有4万多块,我们国家现在发展非常快、非常好,也就五千多块。这还仅仅是总量方面的概念。

另外,说到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还不完全适应。我们现在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有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另外我们有中国春节、中国文化年、相约北京等品牌文化活动。我们在海外设立了96个使领馆 5

文化处(组),已经有9个文化中心,322个孔子学院。但这种不断扩大与我们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能完全适应。通过这两个例子和上述这几个方面就能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亟待破解的难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动力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在加快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五)从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来看,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纵观历史,文化的崛起跟经济的强盛是分不开的,每个朝代的文化繁荣都发生在经济全盛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曾经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接近10%的年均增速。2010年我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是文化发展的最大优势。

2、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化的节点。什么是消费结构转化的节点?所谓消费结构转化的节点,就是国际上公认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300美元。目前广大群众对文化消费需求很旺,这

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发展空间。

3、当前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是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最大的内驱力。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跟需求有很大关系,同时也跟我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民间资本很充裕有关。放开市场准入后,很多民营企业进入文化领域,参与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在这方面投资很踊跃。比如说,有很多民营老板拿着钱去找政府、找电影公司要求投资。事实上,在电影院线中投资,一般是不亏本的。有国外媒体称:中国电影市场是钻石矿,倘若每个中国人一年肯花10元钱看电影,那么中国电影票房的年收入就会达到130亿元人民币。另外,近年来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

《决定》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重大问题。《决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都是围绕这

个重大问题展开的。

(一)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内涵丰富,重点要把握以下几点:

1、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说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思考、去部署,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到实处。

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关系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为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瓜分、蹂躏和掠夺,许多人都在担忧,二十世纪中国会不会亡国灭族?二十世纪过去了,到了21世纪了,我们中国不但没有亡国灭族,反而逐步走向富强。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精神风貌。说白了,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另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的文化,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3、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六中全会的一大亮点)什么意思,就是说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设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文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让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就是让城市社区文化、农村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机关事业单位文化同时并举,就是让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中去思考,时刻想着人民,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4、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讨论,在全党、全国人民当中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了,但这次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定位非常明确,非常高。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突出强调了正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方向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益多样。这时,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迈向前进。

5、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六中全会的一大亮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涌现出的一批精品力作,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了引领时代精

神的旗帜。但从总体来说,当前文化创作的精品还不够多,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新的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新期待。期待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期待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

6、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着力破解,所以,必须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1、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就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的标准:

一是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高度繁荣,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作品和节目,而且这些作品不断涌现;

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应该占到GDP比重的8%到10%左右,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只占GDP比重的4%还不到)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任重道远。

三是文化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形成有中国风格、国际表达的文化艺术流派、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关于国际表达在这里说明一下,比如: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国际表达。(梁祝)用民乐演奏就是中国特色,但不如用西乐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

四是文化版权贸易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文化贸易当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来讲,我国在大众文化方面,影视市场和音乐的“进出口”还极不平衡。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他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

动不动就是奥特曼。”

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作用。目前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国际议题主要还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

2、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近期奋斗目标。

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长期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全会还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是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指标: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二是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三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四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五是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六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

才保障更加有力。

为此,全会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决定》在总结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就是“五个坚持”: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坚持以人为本,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

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坚持改革开放,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三、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既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又要注重从实践上提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决定》围绕当前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对当前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新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决定》从4个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了部署: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三是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四是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不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基础工作是要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向总体上是正确的,文化创作生产呈现积极向上、繁荣发展的景象。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相比,文化创作生产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文化产品还不多。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特别是要牢牢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那就是继续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毛主席提出来的,这对我们繁荣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小的时候,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情结那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并不是读那些深奥的理论,而是通过看文学作品、电影、小说诗歌,从那儿找到了崇拜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渐渐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有理想、信念的人,坚强、勇敢的人,文艺作品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次六

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也就是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我们要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比如: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电台、电视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比如: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文化活动少的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合有线电视网络,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传播作用。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我们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是怎样培养起来的?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的影响和文化的熏陶,而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包括一些纪念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公园等等等,这些对于培养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情操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不能忽视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就现在来看,我们的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实力是不相匹配的,在前面已经讲过,一个国家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硬实力,一条是软实力,我们的硬实力已经不错了,仅次于美国,但文化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来讲确实是一条短腿,需要做大、做强。而且我国要想进一步成为世界强国,也必须把这块儿做大做强。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不仅仅是军事实力最强大,也包括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在它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了25%,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达43%左右。控制了全世界60%—80%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制作,占了三分之二的电影总票房。美国文化产业的收入,早已超过了它发达的军火工业收入。如此强大的文化产业,必然为传播美国的思想文化提供了强大的载体和平台,使美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双双获益。那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4%,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还不足3%,同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地位非常不相称。

所以,这次《决定》提出,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再也不能让美国文化改造我们的文化,蚕食我们的文化了。像花木兰,本来是我们中国 的民间故事,经“美式”改造后,迪斯尼公司制成动画大片,全球巡演,获利三亿美元。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比如说最近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乔布斯去世了,这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说“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一个乔布斯呢”,当然乔布斯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有一点,我们的文化产业怎么样能够更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使人尽其才、才尽其妙,出现更多的演艺天王,新闻大亨、文艺巨霸,这需要我们去改革、去思考、去研究、去改变。

《决定》提出,要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决定》提出,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

《决定》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决定》提出,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

《决定》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

《决定》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人才不足,是一大瓶颈。目前,我们的教育和产业还存在脱节现象,缺少高素质的实战型、应用型文化产业人才,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大文化生产、文化贸易、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陪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力度。我们说任何事业没有人才,都是纸上谈兵。目前我们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现代转换的过程中还缺乏优秀的人才,这可能是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次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那么,我们如何建设这样一支宏大的队伍,那就是着力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同时要多管齐下、多元发展。培养不同层面的文化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决定》从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一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检查落实,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

三要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四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紧密联系我县实际,突出建设文化强县这一主线,突出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学习心得 篇3

主要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过去五年的总结,十六大以来,发生了很多事,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建设新局面。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下面就谈一谈我参加完这次党课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中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分析指出,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等历史命题,全会此时提出文化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全会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化强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提法,也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全会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根本上离不开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而这不可能单纯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完成,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早已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也已经开始深入街道社区。据《新京报》此前报道,西城区鲍家街甲2号是胡同深处的一处大院,百年前那里是醇亲王府(南府),经过修缮,现在已经挂牌成为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今年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都是惠及民众的好事。

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国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文化消费市场才能扩大,文化精品才有诞生的深厚根基,也才能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强大的价值支撑。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既表现于城乡,也呈现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文化经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近年来文化经费投入虽有较快增长,却一直在0.4%的低位徘徊;如何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服务的热情,也需要有完善的措施。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一些基层政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从而积累了大量历史欠账,这些“文化欠账”都需要尽快弥补。

中国思想道德修养及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农村或不发达地区,通过这次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相信今后文化修养会有所提高,也会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从而增强综合实力。

通过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我更加了解中国的现状,及怎样改善问题。我们平常应该多关注时事政治,从而发现问题,并思考怎样

二,少留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来一个大学生了不起。要当好“村官”,首要的是身子要扑下去、心要贴上去、脑子要钻进去,摸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才能迅速进入角色,打开局面。

王刚:不是“镀金的”,是来“扎根的”

王志刚,一个经历与众不同的“村官”。

不同之处一,他没有过渡就将村“两委”“一肩挑”了,一到岗,就担任河曲县沙坪乡前麻地沟村代党支部书记兼代村委主任;不同之处二,当时宣布任命时,是他自己到村召集村民开会自己宣布的,乡干部没有进村而在村外等着他的求救电话。

2007年的前麻地沟村一团乱象,因村办煤矿在被乡办煤矿整合的过程中,村民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一村人下太原上北京,到处上访,原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双双辞职,村“两委”处于瘫痪状态。他召集来村民,自我宣布了上级的任命决定后,就让大家畅所欲言反映问题,结果村民们没有将他“轰”出村外,而且一谈就是4个多小时。他笑着说,记了一大本子,晚上回家一梳理,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村民要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到任的第二天,他还思考自己第一把火该怎么烧的时候,村里发生了一起3人重伤的打架事件。原来村里有40多台运煤车,因为运费,运输户之间大打出手。调查清楚原因后,他立即以村委会的名义,成立了运输车协会,由协会统一调度车辆并负责与矿方结算,赢得了运输户的一致叫好。接下来,他把停工了的自来水工程和照明工程重新干起来,深得村民的拥护。

“当“村官”,不仅要在发展经济上有一套,让村民信服,在处理复杂矛盾上更要有自己的做法,公公道道,合情合理,村民才服气。”王志刚说。

其实我觉得:于农民来讲,他们最渴望的是脱贫致富奔小康,最苦恼的是缺少致富门路,瞎吵吵。他们希望大学生“村官”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扎根的”

第三.在党校老师讲课中,我不仅从课堂上学到了很多党的知识,也在课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得到了很多、很好的回忆。我学会了与人交流,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快感。我从小便是一个有点内向、不善于与人交谈的人,但由于这次在培训班中担任组长与学习委员的原因,收发作业本就必须与人说话,与人交谈。为了尽到自己的职责,我开始慢慢改变,硬着头皮和他们谈作业情况、学习情况。渐渐的,我发现原来大多数人都是很友善的,不是那种冷酷到不想理你的人。同时,通过交谈,我也认识了不少同学,结识了很多的朋友。我学会了坚持,懂得了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而不懈的奋斗。以前我不喜欢爬山,因为总觉得山太高太陡,总是爬到一半就打退堂鼓了。我学会了团结合作,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因此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以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篇5

上传时间:2010-03-15 12:17:48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 作者:吴仕宇 编辑:吴仕宇

人民日报评论员:崇高的历史使命 重大的政治责任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一

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这个《决定》,体现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适应了党的建设的需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制定一份好的文件不容易,把文件落到实处更不容易。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我们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

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这个崇高的历史使命,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使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实现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我们党已经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新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党同志切实履行好这个责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我们就必定能够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更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神州大地上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

人民日报评论员:宝贵的基本经验 重要的指导原则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载峥嵘岁月,铭刻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一起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着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

认真总结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把我们党所取得的执政党建设经验高度概括为“六个坚持”。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需要不断作出回答的重大课题。这“六个坚持”,是我们党围绕这一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这“六个坚持”,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是党极为宝贵的财富。这“六个坚持”,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切实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使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只有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提供根本保证。只有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只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只有牢牢把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建设抓得好,党领导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政治路线出现偏差、党的建设抓得不好,党领导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要求,坚持运用、丰富发展好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我们就能够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评论员:提高科学化水平推动党的建设创新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三

对一个有7500多万党员、领导13亿人民的大党,如何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如何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如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认真探讨和回答的课题。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这一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巩固执政地位、坚持长期执政的深刻自觉。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顺应了这一规律;现实也表明,现在一些党建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不深。

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主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我们要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努力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执掌政权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该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们探索和运用党的建设科学方法取得了不少成效,应该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面对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各级干部要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能力。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

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遵循规律的政党。回首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探索、认识和掌握,始终贯穿其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必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建设学习型政党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四

一个重视学习的政党,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政党;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

从“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到“认真建立学习制度”;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历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事实证明,通过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着眼于改革发展大局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党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我们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昨天的知识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学习,首先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要回答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需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还要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一直以来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学,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学,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党员干部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应该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来说,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是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使全党同志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真正担负起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始终保持先进性

??再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历史,就是寻找最佳治理形式的历史。20世纪以来,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政党执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治理形式。而从这种治理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来看,一个执政党,先进性不强,就不可能引领时代进步;执政能力不高,就会有失去民众信任的危险。

“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在我们党执政60年之际,在新中国取得60年辉煌成就的喜庆时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谆谆告诫。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始终贯穿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问题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知,体现了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勇于直面现实考验、勇敢肩负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先进性的保持和执政地位的巩固,是我们党面临的永恒课题。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先进性不强,就会失去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失去执政资格和人民信任;执政能力不高,不仅难以完成执政使命,还会动摇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核心的就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我们党已经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了,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天,我们党所面对的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治理的是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中国。同时,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所遇到的情况问题也都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这个重大课题作出新的时代回答。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使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引领当代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经过6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实践,我们伟大祖国巍然屹立,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走向新的辉煌。在这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都使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繁重和紧迫。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我们党是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担当的是带领亿万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设好这样一个大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完成好这个崇高使命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全党同志务必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党建新探索

??再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二

综观200余年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凡是在社会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政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们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之所以能成功推动共和国60年举世瞩目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前无古人的突破,就是因为它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求变。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考验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党为什么要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之际,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也是对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为什么始终贯穿改革创新精神的解读。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的远见卓识,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勇于变革的政治勇气。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进入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真理标准大讨论,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创新了人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在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中的改革创新,推动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党的建设总是随着党的事业发展而发展的,要使党永葆生机活力,不改革不行,不创新不行。《决定》在思想理论、组织制度、工作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30条创新性要求和举措,包含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等各个方面。这些要求和举措,牵连着两个重要背景,一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二是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要求和举措,指向一个鲜明目的??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面对国情、世情、党情的变化,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形势出现的挑战和风险,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勇立发展的潮头,始终成为引领中国进步的核心力量。

因势随形,与时俱进,这是历史教给我们应对一切变化的法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回望过去,走过60年征程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创新求变,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党必定能够更好地回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回应人民的期待,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书写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社会进步的崭新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务必从严

??再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中国的命运。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把励精图治、振兴中华的重任托付在我们党的肩上。我们党几十年治国理政的经验表明,没有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肃的监督,就很难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只有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牢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对此,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以《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经验为镜鉴,总结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警惕骄傲和腐败。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开展整党整风、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引起极大震动。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等各个层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严肃整治党内不正之风,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应当看到,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在执政60年后的今天,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更为繁重和紧迫。

怎样克服脱离群众、因循守旧、腐化变质的风险,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怎样排除各种干扰,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怎样在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的同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怎样以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迎挑战化危机,变风险为机遇,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怎样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夯实执政基础,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强化组织效能和严格党的监管中实现从严治党,在加强思想建设和提高党员素养中实现从严治党。

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以具体的列举深刻分析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我们党严于自我剖析、勇于坚持真理的坦荡胸襟,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忧党兴国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一时从严治党易,始终从严治党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到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必须把加强干部建设当作重中之重,对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更严格的约束、更高标准的要求;必须坚持与健全民主集中制,更好地开展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必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上一篇:百度移动搜索落地页体验白皮书下一篇:2024年路政简报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