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精选13篇)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篇1
精神病防治康复2012年工作计划
认真领会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加康复经费投入,增强康复服务能力,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全面完成2012年的各项康复任务,促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加大精神病康复工作的力度。全面开展精防工作调查,夯实精防工作基础。精神病患者进行工疗以及精神病康复者的劳动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做好“精神卫生日”的宣传工作,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等方式并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转诊。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精神病人,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十一五”期间,我镇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虽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工作还需继续和完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初制订发放了2012年的工作计划。并要求每个村对新病人和老病人坚持做好随访记录等精防工作档案材料。对一些生活困难,病情经常反复的病人积极想法送医院系统治疗。据统计今年共免费送了6名病到精神病院治疗。为25名生活困难的病人办理了优抚门诊。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村)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关爱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
建立精神病监护小组制度
1、负责与防治康复领导组联系,并督促精神病患者服药。
2、定期进行随访,做好随访记录,每月一次。
3、协助监护人对精神病进行监护,保证患者本人和周围群众的安全。
4、在患者病情缓解期间,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5、如病情变化,要及时协调住院治疗
在新的一年中以社区服务机构及其现有设施、人员的作用,整合康复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技术指导组,确定康复技术资源中心(站、点),开展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宣传咨询、制定标准、检查评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工作;根据精神病不同的康复需求,提供康复医疗、心理疏导、知识普及和服药等情况监督。指导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并做好与专业康复机构的转诊工作,逐步将康复服务引入家庭。要加大宣传和咨询服务力度,培训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社会工作者,传授精神病预防和康复知识,提高精神病人自我康复意识,改善认知能力。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篇2
1 基本含义
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预警模式是由精防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委会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所组成的集预警监测、预警报告、信息核实和预警处置于一体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一支预警队伍,工作重心在社区,对疑似病例、存在复发先兆症状的病例、复发病例和有危险行为等级的病例等潜在隐患或可能发生的突发精神卫生事件进行快速、准确、全面地监测、预警、处置的全程化和综合性的干预模式[5]。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预警模式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建立和领导,精防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承担预警报告、治疗和康复的技术指导,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组织信息监测、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信息核实和处置。
2 建立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预警模式的目的
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开展预警信息监测,早期发现疑似病例、复发先兆症状、复发病例或潜在危险行为的病例,早期提出预报警告,并结合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实际需求,实施预警信息核实、报告和处置等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检出率,使社区精神疾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复发率、住院率、再住院率、轻度滋事率和肇事肇祸率,尽可能地控制各类精神卫生突发事件在萌芽状态,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
3 基本模式
3.1 预警对象
根据建立预警模式的目的,将社区中有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居民、有明显精神症状但未明确诊断的疑似病例、存在复发先兆症状的病例、复发病例和潜在危险行为的病例做为预警对象。
3.2 基本流程
社区信息员→社区责任医生→社区精防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区卫生局。
3.3 职责分工
预警报告体系主要依托“社区基层—街道(镇)—区”精神疾病三级防治康复网络体系,预警队伍分别由社区信息报告员(居委干部、社区志愿者)、社区医务人员(社区责任医生、社区精防医生)和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人员组成。
街道办事处:组织人员组建社区信息报告员队伍,信息报告员经专业培训后,在社区搜集精神疾病相关信息作为预警信息来源,并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落实社区责任医生(每个居委安排一名医务人员),收集信息、核实信息、报告信息,并协同社区精神卫生条线医生对预警对象进行预警处置和后续管理。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对信息监测、预警报告和预警处置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收集社区上报的预警信息,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相关数据和信息。区卫生局:总体负责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预警队伍的运行和信息发布;协调街道(镇)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部门,推动预警模式的建立和日常运作,并对预警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督导评估。
3.4 社区防治康复预警分类及其处置
3.4.1 疑似预警
主要指在社区发现疑似病例,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主要采用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中专门用于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的《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信息报告员按照调查问卷提供的线索内容对社区人群进行排查,只要符合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即可将其定为疑似病例,发出疑似预警,由社区精防医生建议其到精神卫生或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咨询、就诊。同时,对于有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普通居民也发出疑似预警,由社区医生进行早期干预。
3.4.2 复发先兆预警
指在社区监测患者的复发先兆症状,对存在先兆症状或病情有波动的患者进行早报告、早干预。复发先兆症状监测主要围绕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异常、既往精神病症状出现和注意力、适应性等六方面进行[6]。对存在复发先兆症状的患者,由社区精防医生向患者家属提出预警信息,提供随访服务和健康教育,督促其积极就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平时有针对性地提供家庭干预、技能训练、个案管理等适宜康复技术服务,有效控制复发先兆症状,以提高病情稳定率、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3.4.3 复发预警报告是对社区中监测到的复发患者进行
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复发标准: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如患者满足下列任何一条,判定患者复发。(1)因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或已住院治疗;(2)PANSS量表中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思维散漫、幻觉行为、猜疑或被害、装相和作态和不寻常思维内容),其中以任意1项超过5分或任意2项超过4分为界限[7,8];(3)精神症状影响生活、工作,或出现暴力行为,如自伤、伤人、毁物等;(4)临床上出现明显的自杀观念或企图者。对上述标准的患者,由社区信息员向社区精防医生报告,社区精防医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随访教育,或者提供应急处置服务,协助送门急诊或住院治疗,使患者及早得到规范治疗,以控制再住院率或降低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3.4.4 危险行为预警
指早期评估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危险行为等级,对存在危险等级、有肇事肇祸倾向、滋事、肇事或肇祸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干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随访中进行危险行为登记评估(有需要随时评估),危险行为等级共分0~5级,采用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版)》统一的评估标准[9]。对存在危险等级或肇事肇祸倾向的,由社区精防医生、社区民警和社区居委干部组成的社区监护小组向其家属发出预警信息,督促及时就医;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出动应急处置小组,协助入院治疗,并签订监护责任书;若已发生肇事肇祸事件,由公安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强制治疗。
4 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预警模式的现状与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0]。SARS事件敲响了人类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警钟,同时提醒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理体系,才能有序、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公共卫生问题[11]。精神卫生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又是社区卫生服务重要内容之一,建立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的预警机制,对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预警模式建立以来,在精神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复发率、住院率、再住院率及肇事肇祸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将疑似病例、复发先兆症状、复发病例和有危险行为等级的病例等各类异常事件控制在早期萌芽阶段,对疾病管理和社会安定带来了巨大效应。在2010年世博期间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中,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处置了各类预警和异常事件226件,其中滋事1件,易肇事肇祸11件,复发先兆预警处置85件,疑似预警处置34件,走失失踪处理13件,拒绝患者恢复9件,空挂找回22件,其他个案处理49件,有效地确保了该地区无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目前,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预警模式是由社区信息员、社区责任医生、精防医生和区精神卫生专业防治机构人员组成的预警队伍进行逐级报告、处置和反馈。笔者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的预警成员认为开展社区预警干预是合理可行的,但预警队伍对精神卫生事件的报告能力仍有待提高;同时,预警队伍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和队伍年龄、文化结构有待改进,这些也是我们在基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中进行预警报告和处置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5]。
(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57页)
社区精神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 篇3
关键词:精神性疾病 社区康复 社会工作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078-01
一、社区精神康复的产生与发展
社区康复思想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对社区康复做出定义:“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所在的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目前人们所说的社区康复,主要指残疾人在社区中的康复。其概念是:在城乡社区积极调动和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
现有的精神康复工作的研究基本上是医学和心理学取向的,没有涉及社区资源与精神康复的结合,从社区干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由于专业社会工作在内地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中国内地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去研究精神健康的研究还很少,更缺乏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介入模式研究。
二、社区精神康复中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支持网络
精神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后,自身要遭受疾病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己的正常生活,也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使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精神病患者的生活。除了患者的家人之外,社区内管理残疾人的社工也会在经济上给与精神病患者家庭帮助,同时还会寻找一些其他有效的帮助方法。精神病患者服务对象与周围其他人形成了一个人际关系网络,服务对象遇到了问题之后,他的关系网络中的人就会给与服务对象一些帮助。这就是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①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为精神病患者服务时,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自身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也要注重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网络,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有哪些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利用。
(二)重要帮助者
当精神病患者遇到困难时,他周围的人都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只是每个人所给予的帮助是不一样的,在这当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帮助者,他们成为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极其重要的支持者。比如服务对象的父母亲、配偶、子女以及好友等,都有可能成为服务对象的重要帮助者。②这些重要帮助者是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关键人物,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时,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重要帮助者,也就是充分利用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保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扎根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
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介入模式
(一)专业服务与非专业服务相结合
在精神病患者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服务:一种服务是由专业的服务机构所提供,这种服务具有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另一种服务是由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提供的,这种服务不同于专业的服务,但是却在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照顾服务对象的日常起居,监督服务对象服用药物等,这些照顾都融入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影响的时间也是持续的。社会工作者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应该整合专业服务和非专业服务,把专业服务融入到非专业服务当中。
(二)不同专业之间服务相结合
精神病患者在面临问题和困扰时,需要不同的专业服务,不仅涉及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还涉及其他专业服务,例如医院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治疗等。在精神病的治疗中,服务对象的问题越严重,他所需要的专业服务就越复杂,所需要的服务的种类也越多。而且,服务对象往往需要先接受其他专业的服务,等服务对象的生理机能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专业介入才会更加有效。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协助服务对象恢复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只是多种专业服务中的一种,它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社会工作者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有效的专业服务,而且取决于社会工作者能否将服务对象所需要的不同的专业服务整合起来,让不同的专业服务相互促进。③
(三)社会工作不同专业服务方法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根据服务对象的发展需求规划专业服务方法,将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整合起来运用与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为精神病服务对象规划、设计服务方案时,首先不是去考虑运用什么样的专业方法,而是要先去了解服务对象有什么样的发展需求,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样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够促进服务对象发生改变。也就是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的运用需要围绕着一个服务焦点:快速有效地促进精神病服务对象的改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专业社会工作在内地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成熟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的模式和方法还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工作者要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出发,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时,应当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将专业服务和非专业服务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的专业服务;二是要将同专业的服务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间接的专业服务;三是要将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
注释:
[1]Adams,R.(1996).Social Work and Empowerment. London: Macmillan Press, p.28.
[2]Clicken, M.D. (2004).Using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s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 Positive Approach for the Helping Professions.Boston: Allyn and Bacon, p.6.
[3]Macmillan, R. &Townsend, A. (2006).Landscapes of Volunteerism: New Spaces of Health, Welfare and Governance (pp.15-32).UK,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p.18.
参考文献:
[1]童敏.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N].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4月第21卷第2期
[2]香港浸会大学课题组.精神病康复者对续顾服务意见的初探[R].香港浸会大学,2003年
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 篇4
按照中国残疾人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以及“遵义
市残联2008年工作安排意见”精神,结合我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实际,特制定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为使我县精神残疾人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使我县广大精神病患者有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开展,精神病人的监护率达到90%,显好率达到60%,社会参与率达50%,肇事率下降至0.3%,调查检出率达到6‰。
二、主要措施
1、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2、组织管理
成立以县民政、卫生、残联和相关精防医生为成员的县精神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县精神残疾人康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1)民政部门及时收容和治疗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患者,在医疗、康复、就业、扶贫救济、社会服务等方面对贫困精神病患者予以扶助。
(2)卫生部门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内容,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组织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及各级医务人员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康复训练。
(3)残联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服务工作。组织精神病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训练,配合卫生、民政等部门,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维护
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组织乡镇(区)残联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
三、提供精防康复服务
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村卫生室和精神病院的作用,从而形成住院、门诊、家庭病床、家庭看护相互配合的治疗系统。
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利用社区服务设施,对精神病人开展心理疏导、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康复活动。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将贫困患者纳入定期免费服药范围,对特别贫困的急发性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救助,并填写《“十一五”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登记表》和《“十一五”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登记表》。
对从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管理人员、社区医生、康复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能力。
利用“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
传教育,反对歧视精神病患者,为患者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督查确保精防工作顺利实施
通过县精防机构和技术指导服务网络的建设,定期对全县精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技术指导、考核评估,确保精防工作在我县顺利完成。
五、康复训练
1、社区康复
主要由监护人负责,社区(村)委会干部、社区精防医生和志愿者配合。根据被看护精神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精防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对康复者进行有效的看护,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按时服药,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体能训练、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定期随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协助家属送病人入院接受治疗。
2、机构康复
⑴社区(村)
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安排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精神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医疗看护和心理康复,为精神病人提供康复、管理、就业等服务。
⑵长期养护
对于家庭无看护能力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对有需求的精神病患者实施养护为主,兼顾医疗、康复、职业培训等综合性的服务。
3、其他
针对康复后有能力参与社会正常生活的精神病患者,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社区内精神病患者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融入社会生活,扶持病情稳定、恢复较好的患者就业。
六、工作流程
1、乡镇(区)残联和社区(村)干部要定期随访,向精防医生反馈病人情况。
2、精防医生根据反馈情况作相应处理。
3、精防医生对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4、社区(村)根据医生的指导,及时调整康复内容。
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5
根据县政府、县残联关于《XX县“十一五”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全县第一农业大镇,共有人口61670人,精神病人共269人,其中重症精神病人94人。2007年我镇就全面开展了精神病人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工作,并实现康复、治疗、实施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通过调查摸底,我镇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90%,显好率达60%,社会参与率50%,事率下降到0.5%以下。检测率不低于0.6%并接受了县康复办检查办验收。
二、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领导、重宣传。
为了切实加强对精防工作的领导力度,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张化爵为组长,分管领导陈德剑为副组长、党政办,民政办,信访办,财政所,医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强有力领导班子,同时,各村和社区均配备了驻村、社区专职干部,村、社区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以确保此项工作能圆满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还重抓了宣传。镇党委、政府通过会议、电视、专栏、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精神病防治工作,宣传政策、强调措施、明确要求、重申纪律,力争全镇精神病人不漏统一人,建卡到人,监护力度到位,治疗到位,显好到位。
(二)强政策、重措施。
河市镇人口多,量大面宽,精神病防治工作是一个老大难的工作,辖区内和辖区外的精神病人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加之部分精神病人无人监护或监护力度不到位,更有多数病人家庭贫困,无力无钱医治,治疗上时断时续,治愈率低。为了更好地保证精神病人有人监护,有病就医,医后见效,镇党委、政府下大决心,从源头抓起,具体表现在:一是要求各村和社区及时成立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并进行广泛宣传;二是迅速落实精神病对象,在去年统计的基础上再次核实,力争无一人漏统,并建立和完善精神病人档案;三是落实监护人,对那些无人监护的精神人落实村、社区干部负责,并确保其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四是有病就医,特别是对那些有暴力倾向和行为的精神病人,村、社干部迅速组织到民康医院就医,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则随时对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五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各施其职。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点重点是业务指导,镇社会事务办主要在扶贫救济、社区服务上作出安排,解决精神病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镇派出所则认真管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从社会治安防范等方面进行管理,并强制肇事精神病人入院治疗,同时惩治歧视,侮辱精神病人的不法分子,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各村、社区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镇劳动社会保障所,积极做好精神病康复者的职业和就业安置工作。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帮助、尊重精神病人,尤其是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监护人要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管好精神病人生养治疗。坚决杜绝推向社会的做法。只有各级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共同为精神病患者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确保资金保障,镇党委、政府对轻症精神病人一般都会为其提供300至500元的治疗费或生活费,对重症病人到民康医院就医则会从财政垫支3000元,以确保病人能及时入院治疗,不延误病情,逢年过节也会派人对精神病人加以慰问。
(三)严纪律、促和谐。
镇党委、政府将精防工作同时纳入了全年工作目标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警戒干部群众要对精神病人充满爱心,不歧视、不偏见、不打骂、不关锁,及时掌握精神病人动态,对下落不明或出走的精神病人要报告,对情绪波动大的精神病人要稳控,不激化矛盾,并制定防治预案。对此类弱势群体要全民参与,共同爱护,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村、社,和谐河市。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镇在精神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我们今后将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抓好落实:
(一)要在加大宣传上下功夫。精神病人是一支弱势不为人看重的集体,其潜在的危害又不可估量,因此,宣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要在落实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精神病防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的,只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治问题。
(三)要在积极探索上下功夫。精神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要努力探索和完善各项措施,创新思路,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我镇发展的精防安全监管道路。
加强精神病防治工作地调查报告 篇6
关于加强精神病防治工作地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关于加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调查报告 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29.6万人,其中精神病人285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2004年2月,我们对**、**、**县这三个率先进行精防工作试点的区、县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是从1996开始的,2001年下半年**县精防工作全面铺开。截止2004年底,我市精防工作试点覆盖总人口约216万人,其中精神病患者10964人,占总人口的5.1%,监护精神病人数为9958人,监护率90%;显好精神病人数7518人,显好率79%;肇事人次数67人次,肇事率为0.005%;建立工病站105个,参加工疗人数742人;建立家庭病床1605张,精神病中现有用药人数3789人,在院治疗病人2139人,平均每年投入精神病防治经费约27.5万元,救济贫困精神病人每年投入约20万元。 二、主要作法 1、建立健全组织。三个试点区、县均成立了以政府牵头,残联、民政、卫生、公安、财政为成员单位的精防康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残联,为精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完善技术指导网络。**区成立了以精神病医院为主的技术指导中心,负责本地区精防康复工作中的疾病鉴定、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培训、医疗网点建设、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在全区各街道(乡镇)建立了精防康复站,每个康复站培训了一名专(兼)职精防医生,为辖区内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治疗和随访服务。在居委会成立监护小组230个,在区、街道(乡镇)、居委会建立工疗站53个,参加工疗的精神病人232人。技术指导网络的建立完善,为精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3、建立精神病人工疗站。精神病患者最大的弱点是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精防工疗站针对这一特点,给患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形成治疗精神病人――解决治疗经费困难――回归参加劳动――促进家庭和睦――脱贫致富的良性循环之路。**区现有精神病人5336人占惹总人口的6.7‰。针对精神病人给家庭、给带来的不良影响,**区残联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治疗和管理精神病人的新路子,即把轻度和恢复期内的精神病人就近安排在社区内现有的小厂里,融入正常人一起工疗,疗效显著。以2001年为例,该区把220名轻度精神病人安排在草坪纸盒厂进行工疗,现已有132人基本痊愈,治愈率高达60%。工疗期间精神病人可以从事简单的工艺劳动,这样既创造了财富,又减轻了家庭负担。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精神病发病率凸现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精神病发生率上世纪70年代为5.4‰,80年代为10.5‰,90年代上升到10.67‰。根据湖南省“95”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试点摸底情况统计,我省的.精神病患者达4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6%之多。有人预测,21世纪,精神病发生率显著增高,精神病将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稳定的疾病之一,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为此,我们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将精神病防治工作纳入发展规划之中,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齐抓共管。 2、工作经费捉襟见肘。虽然目前经费筹集机制已经形成,但财政投入是比较低的,且相关筹款不能落实到位。如人平0.15元的精防经费从上到下都不能及时兑现,工作经费不能到位等问题也都存在。建议省、市政府认真制定经费政策,并把乡村的重度精神病人纳入农村大病统筹范围。 3、防治队伍人才不足。精防工作的专业人员长期与精神病患者打交道,他们辛勤工作得不到的理解,加上经济效益不高,福利待遇低,新的人才不愿来,老的工作不安心,导致现有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业务骨干青黄不接。建议各级政府重视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既提倡岗位成才,又有选择地进行离岗深造。要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改善现有专业队伍结构,加强精防工作网络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对农村第一线精防人员的培训工作。
浅谈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及护理 篇7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精神病患者69例, 年龄21~63岁, 平均 (26.7±3.2) 岁;男42例, 女27例;按CCMD-2R中相应标准诊断, 精神分裂症28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9例,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 疑病性神经症3例。首次住院29例, 2次及2次以上13例。
1.2 方法
当患者带着恐惧、焦虑、缄默不语、行为退缩或敌视的情绪入院时, 护士在首次接触患者时态度要诚恳、亲切、热情、耐心, 举止沉稳, 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如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诱导他们安心住院, 接受治疗。在接触患者时还应留心他们的外观、举止、精神反应、情绪变化, 以便迅速判断患者存在的问题, 给予有效帮助。其次, 应设法让患者说出其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 尽快联系家属,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2结果
2.1 心理护理
护士在首次接触患者时态度要诚恳如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诱导他们安心住院, 接受治疗。
2.2 服药护理
我院采取集中、专人督促下定时服药的办法。对由妄想导致拒药者, 服药前应做好解释, 使患者清楚服药的目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如情况允许, 可使服用相同药物的患者将药换服, 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
2.3 病情观察
要准确地掌握病情, 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综合判断。如细心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衣着、动作、精神状态、与病友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通过观察, 掌握患者的一般表现, 以了解其情感变化, 是否有消极悲观或冲动伤人行为等危险因素存在,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警惕性。
2.4 注意沟通方式
首先, 可从患者感兴趣或最关心的事作为切入口, 以引起其谈话的欲望。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认真倾听、表情专注, 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舒适的姿势, 要保持目光的接触, 点头或微笑, 不要有分心的举止, 以赢得患者的信任。沟通要根据患者当时的情绪、反应快慢来决定沟通的速度。
2.5 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由于无主患者流动性较强, 病情复杂, 对于刚入院的患者, 我院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将患者安置在隔离室, 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 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全身检查, 根据检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解除隔离。
3讨论
3.1 我院是吉林市唯一一所优抚医院, 许多患者享受国家的优抚待遇, 家人怕接出院后指标被他人占去或出院后怕患者发病不会护理而使患者长期住院。
3.2 医院管理方面主要的冲突原因在此方面的冲突所占比例亦不小, 特别是认为住院相当不自由的占66.5%, 这与医院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封闭式管理方式有关;早上起床觉得没睡够的占55.3%, 与医院规定患者统一起床、而抗精神病药对精神行为方面的不良反应, 常见过度镇静及瞌睡, 患者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睡眠时间延长有关;认为穿着太单调的32.5%, 与医院统一患者服装有关;认为病房结构不合理的占28.8%, 与医院仍然为多人间大房间有关;嗜好受到约束的占50.8%, 主要是吸烟的嗜好受到约束, 与医院环境优美, 从而统一管理吸烟的时间及地点有关。
3.3 被尊重方面存在的主要冲突原因在受尊重方面虽然所占的比例相对小些。但也不容忽视, 这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3.4 家人关心程度及与家人的联系方面存在的冲突原因想与家人联系的占82.7%, 认为与家人联系不自由的占35.8%, 而与家人联系的方式 (如打电话、探家) 得不到满足的占40.10%, 与大部分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差, 经济来源不够, 无法支付所需费用有关。
4护理对策
4.1 增加开放式管理的时间, 增加患者与外界的联系。
4.2 开展丰富多彩的娱疗活动可以开展主题月活动, 每月专心学习某个项目, 可进行此项目的表演、比赛等形式的活动。
4.3 增加与家人的联系, 护士可适当为患者代写书信, 让患者与家人之间相互了解, 可联系家人打电话给患者增加家人对患者的关心程度。
4.4 进行病友间的接触交流技巧培训, 提升病友问的沟通能力, 培养病友问的相互关心、理解, 解决病友之间吵架或打架的冲突。
总之, 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满足患者多方面的要求。护士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观察力, 能主动、迅速地发现护理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而且需要更有耐心、细心、爱心、关心。促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经常遇到的心理冲突, 为精神病患者制定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冲突调查问卷, 对精神病患者下发调查表, 统计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冲突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精神病患者存在出院要求、医院管理、被尊重、被家人朋友关心、要求良好饮食等多方面的冲突, 所占比例大小不一。结论 精神病患者存在着多种心理冲突, 提醒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精神科护理管理应有新思路, 满足患者多方面的要求。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13-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致残率很高的重型精神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与生物因素有关的精神疾病,与人脑神经系统生化病理相联系,目前治疗该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1]。病人在接受治疗后,随着阳性精神症状的消失,自知力逐渐恢复,精神状况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出现悲观、抑郁等消极心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将很可能再度面临复发的危机。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期阶段,药物治疗效果受到抑制,只有通过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2]。
为此,作者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病人进行了区别治疗,以下是作者对60例病人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治疗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作者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病人的临床观察记录,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17~54岁之间,平均年龄32.6岁;未婚17例,已婚43例;病程2~13个月。入组标准:符合CCMD-3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在接受治疗后,阳性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已被确认为进入了康复阶段[3]。
1.2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病人进行随机分组,确定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的年龄、病型、病史等基本情况无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
两组均使用常规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而观察组由一名心理治疗医师与若干护理人员组成,采用心理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方法。心理医师可以集中病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针对个别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其目的是为了从心理上纠正病人的焦虑、妄想、幻觉等不良的精神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4]。护理人员主要的工作是通过示范性指导、行为训练、特权强化等服务行为,为病人提供一个更利于康复治疗的环境。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观察两组精神病人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护理观察量表(NO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发现3个月后治疗组的各量表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如表1:
表1两组观察内容统计比较(x±s)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它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5%~20%。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能力,同时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如果医护人员能在这个阶段做好对病人的心理康复治疗,对病人的康复将有极大的帮助。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状况分析。首先,康复期病人已经恢复了一定的自知力,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理性的判断,当他们对疾病认识及预防常识了解不足时,会对自己的康复情况心存疑虑,从而导致过份的焦虑和恐惧[5]。其次,精神分裂病人的行为总会让家庭成员头痛和无耐,家庭干预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第三,社会缺乏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认为它是一种不协调、病态的存在,总是避而远之,甚至冷眼相待。因此,当康复期病人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后,又再次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再次导致病情复发。
分析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病人的心理状况以后,我们自然而然就清楚了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只有通过心理辅助治疗,才能真正的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交友能力等。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作者得出的结论是3个月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心理治疗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病人的心理障碍,促使病人重获生存能力,减少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认知心理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辅助性治疗,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但通过系统的认知,心理治疗病人认识到自己的疾病才能主动服药,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院外治疗维持时间延长,减少复发,提高整体的疗效[6]。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离不开病人家庭的心理支持,向病人提供家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亦是促进病人康复期疗效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郝伟.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
[2]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6.
[3]伍晓凡,刘立志.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7(12):324-325.
[4]王欣然,贺国龙.社區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1):9-12.
[5]Beck AT, RectorNA.Humanistic psychiatric nurs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10,23(4):73.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篇9
2010年我科继续深化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来科就诊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树立健康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目标。完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制,落实好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计划,丰富了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大卫生意识、创建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规范。总之,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科室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本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为认真实施科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原健康教育领导机制进行了调整,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顺利落实。
二、合理利用,优化资源
借助患者和患者家属来科室办理免费服药本及报销住院补贴的机会,以及下乡送药及督导的机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通过后期的交流反馈结果显示,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普遍认为借助上述机会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疾病常识能力。
三、广泛宣传,强化学习
1、定期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学习,提倡健康生活和健康行为,提倡戒烟少酒,降低疾病发生几率,保证科室职工的身心健康。通过协助驻地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及专题讲座保健知识讲座,提高基层社区群众的健康常识。相关健康讲座和活动都得到了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受采访的参与群众表示,开展这样的宣传讲座对他们构建正确的健康观念是有非常有用的。鉴于此,我们讲继续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广宣传区域,为更多的社区群众服务。
2、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通过认真学习和了解,职工的健康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同时普遍掌握了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救治方法,了解了常见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等的重性精神病的基本认识及相关的保健知识,对各种疾病的防护有了基本认识。通过提高职工对各类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为今后的社区健康知识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有利保障。
3、在借助686项目的平台上,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联系点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向来访的群众分发相关的健康教育选资料,在现场解答来访者关于健康问题的疑惑,教授基本的健康常识,收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通过交流反馈结果显示,群众的健康知识有了一定提高。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把健康教育和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基层的健康教育普及率较低,今后我们将不断改进现有工作的不足,以人为本,确实提高健康知识普及力度。
精神卫生社会防治科
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篇10
社102 刘婧仪 09
摘要: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性康复进行了介入研究。小组工作在巩固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心理和社会支持,对其社会性功能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路程大大缩短,为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性康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精神病康复;小组工作;社会性康复
引言
精神病是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导致患者在感觉、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这类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传统的住院治疗将病患同社会完全割裂隔绝,这避免了患者治疗期间被外界环境所干扰,也造成了患者社会性功能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功能的衰退。使得患者无法重新回到社会只能栖身医院,并且形成恶性循环,即住院越久的病人越无法离开医院,成为习惯性住院病患。
如何有效的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提供社会支持,有条件的建立病患同社会接触的渠道,促使病患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对病患认知、行为、心理方面的矫治和其生理能力、心理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工作与精神病患者社会性康复
1.传统治疗无法实现患者的社会性康复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导致患者在感觉、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这类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行为方式。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的不同和患病程度的轻重而有很大的差别,严重的患者往往采取封闭式的入院治疗。相对于国外技巧训练、同辈支持、职业服务、社区资源发展四位一体的精神病康复模式来说,在我国,精神病患的康复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医疗单位或其他专业机构来进行,方法也局限于传统的集中住院、封闭管理、药物治疗。这样是为了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保证治疗效果。但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的治愈生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却往往无法实现患者社会性的康复。所谓社会性康复是指患者社会性功能: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方面的康复。这种康复,无法在封闭住院的治疗方式下得到。
首先,住院治疗的封闭环境割裂了患者同社会的联系,使患者失去了接触社会的机会,无法与社会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逐渐丧失社会交往的能力,自我感觉迷茫、焦虑和受到歧视,产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其次,住院治疗的命令式管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交流的自主性,使其在封闭环境内部的人际交往明显受到抑制,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日常行为被动、不愿与他人接触、自闭与独处、逐渐丧失社会交往能力等,不利于病情的治疗,甚至造成病情的波动与反复。
2.开放管理模式与医院工作模式评述
目前,学界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开放式管理模式”、医院为主体提供社会支持的“医院工作模式”以及小组工作模式等。
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在理论界较为流行,其目的是试图使病患同社会进行更多的接触,这无疑能更好的解决患者与外界封闭隔绝的问题。但是这种模式的问题是其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过高,对经费本就紧张的此类医院来说,不适宜广泛的采用。同时开放式的管理,对病患接触外界的可控性不高,这意味着患者所接触的不一定全是积极的、有利于病情治愈的方面,其也可能会因接触外界而引起病情反复。因此,这种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不具有普适性。
医院工作模式是指医院为主体向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例如孙淑敏(2007)的研究。这种模式也存在着问题。其一,患者与医护人员长期以来地位不对等,前者对后者表现出了相当的惧怕。其二,医护工作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在患者眼中,医护人员不能代表院外社会。通过与医护的交流不能达到患者与外界社会沟通的目的。其三,患者交流沟通是基于的是一种“自主性”,医院的管理目标是追求“有序性”,两者在根本上存在相悖,院方不可能保证向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长期性。因此,这种模式同样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意义。
鉴于此,具有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问题解决和社会价值等功能,既能作为联系社会的纽带又能平等有效的促进患者间沟通交流的小组工作模式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学界对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的干预与帮扶的研究不少,但大部分集中在“一头一尾两个阶段,即病人患病较轻的初始阶段和病患治愈后的恢复修养阶段。例如,方亚明等(集体心理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患者干预二年的随访研究,2009)提出了“最少一次系统住院治疗,出院后病情稳定,并排除目前仍在住院治疗者”的研究对象选择标准,显而易见主要针对的是出院后的患者进行研究。
相对于前两者,正在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其小组工作的相关研究却显得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
童敏提出西方精神病患非院舍化和社区照顾运动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社会工作应当也有能力承担精神病康复工作的重任,并强调了这种模式的推广需要注重手段和方法的本土化
1。
孙淑敏等通过对研究组进行:医护主动询问、针对家人的健康教育、组织病患参与娱乐活动、鼓励病患相互支持、组织社会团体慰问演出等方法,得出了社会支持能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病人应对危机的能力,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的结论
2。
晋长华从病患家属对专业陪护者的需求,以及小组工作的基本理论方面进行了精神病患陪护小组工作的本土化思考,提出了社会需要精神病陪护的小组工作
3。
吕书杰等提出了传统药物治疗并不理想,而小组工作能针对患者认知、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并通过对某医院展开精神病康复活动小组活动,得出了小组工作的介入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缩短患者回归社会的路程
4。
通过对上述学者研究的梳理不难看出,虽然是针对小组工作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童敏的研究更偏重非入院的患者通过小组工作模式得到社会支持,而非针对住院治疗的患者;孙淑敏提出了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但其采用的方法是以院方为主体向患者提供社会支持,而非是通过小组工作提供,这可能会在具体操作的有效性上存在问题;晋长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提出了精神病患者康复中小组工作的必要性,却没有对小组工作对患者康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吕书杰从理论和实际案例入手论证了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者康复工作的积极意义,不过,其没有对“为什么小组工作会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小组工作模式与患者的社会性康复
1.什么是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它是在小组成员的互动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在小组工作中,组员在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得到支持,改变其情绪、态度、行为,从而增强其应付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其更加的适应社会。
2.小组工作对患者的社会性康复作用
由于小组工作更注重实务的操作,因此其对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封闭环境下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通过小组工作模式的互动与参与、交流与沟通、协作与竞争、游戏与训练等手段和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病患的兴趣、激发病患的潜能、释放病患的压力、消除病患的紧张与不安,最终实现患者社会性功能的恢复。
除此之外,小组工作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来说,还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其一,工作者来自院外。外界社会同患者之间,通过社会工作者作为媒介进行了连接。患者可以根据通过对工作者的观察来达到对外界社会的了解。第二,工作者与患者间身份平等。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工作者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而非医护人员式的询问;工作者偕同患者参与小组活动,而非管理者式的命令或组织。这种身份地位上的无差别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安与紧张,有利于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恢复。
因此,我们说,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小组工作模式,既能够实现患者与社会的初步沟通,又可以过滤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了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并能够借助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帮扶,在患者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以上这些,正是其他模式所欠缺和不足的。
小组工作对于精神疾病的设计方案
结语
目前,小组工作由于其具有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问题解决和社会价值等功能,已被成功的运用到精神病患者康复活动中去。但是,针对于在封闭环境下的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的小组工作还极为罕见。而处于封闭环境下的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生活在孤立、隔绝的世界里,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惧怕外界环境,再加上患者之间交流很少,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衰退,无法适应外界的社会生活,往往更需要小组工作为其提供社会支持。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小组工作的解决模式:通过作为“来自院外”且“身份平等”的小组工作者的介入,患者加入小组,参与游戏、体验互动、进行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分享情感体验;打破患者与外界绝对封闭隔绝的状态,改变患者自闭、孤独、不愿与他人接触的状况,逐渐恢复患者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消除病患对院外社会的恐惧与不安,解决封闭住院患者社会性功能退化的问题;有效的调动病患的兴趣、激发病患的潜能、释放病患的压力、消除病患的紧张与不安,实现患者社会性功能的恢复。
若能在医院推广实行传统治疗模式(药物模式)和小组工作模式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无疑将更好的实现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性功能健康等方面的康复,促进患者早日出院,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童敏.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李秀珍等.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郑春霞.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探讨
胡凤娟等.技能训练在住院精神病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孙淑敏等.社会支持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篇11
[JP]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14-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复发率达60%左右。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社区护理作为出院后干预的重要措施,现报道如下。
【摘要】目的:[JP2]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护理前,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比较护理后第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12个月的PANSS评分结果,判定效果。结果:护理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第12个月,观察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社区护理有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JP]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14-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复发率达60%左右。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社区护理作为出院后干预的重要措施,现报道如下。
【摘要】目的:[JP2]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护理前,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比较护理后第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12个月的PANSS评分结果,判定效果。结果:护理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第12个月,观察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社区护理有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JP]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14-02
住院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篇12
一.精神疾病康复概论
康复医学及康复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一).康复医学
1.初创期(1910以前)
2.形成期(1910—1940)
3.确立期(1940—1970)
4.发展期(1970以后)
(二).康复精神医学
西方:70年代开放式管理→ 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中途宿舍、日间看护中心、庇护农场)→ 70年代后期家庭干预+心理教育→80年代广泛推行各种技能训练、社区病历管理、职业康复方案。
国内:50年代末起步,主要有:音乐治疗社交技能、绘画书法训练、行为矫正训练、就业技能训练。
我区精分患者四级动态康复程序
社 会 中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
新患者慢性波动病人
↓↓
市级专科医院家庭病床
↓↓
区级精神病医院日间农疗
农疗康复中心
↓↓
镇村监护网
二.康复医学精神病人
分为二大类:住院和社区住院综合症
表现:
情感淡漠 始动性缺乏 兴趣丧失
顺从 不能表达感受 丧失个人的人格
个人的习惯、修饰及一般生活标准的退化
主要是住院环境和管理模式所致
产生的原因:
丧失与外在世界的接触强加的懒散
暴行、恐吓和戏弄病室的不良气氛
工作人员的专横跋扈药物作用
丧失出院的指望
丧失个人的朋友、财产和个人的事物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康复原则
生理、生物、社会功能训练的巧妙结合:
1、药物:
维持量:该病人有效治疗量1/2—1/
4提倡逐渐晚上顿服
出院后服药原则:新发病6个月以上,第二次发病三年,第三次以上发病终身服药。减少复发1/3—1/4。
2、改善环境和管理模式
环境设施—社区化病房—家庭化
善病室的环境气氛:病人和病人之间
工作人员和病人之间
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安全第一
3、始终贯彻心理支持与心理教育:
阳性强化===行为疗法===认知训练
4、康复程序:
病人从住院开始进行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把目标 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鼓励病人参加记录 定期评估 总结5、争取家属支持:
(三)医院康复的临床意义
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了住院的精神病人与现实社会中人和事的接触机会,改善了精神面貌和心理处境,减轻精神症状,减慢了功能衰退。
(四)医院内的康复训练:
1、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行为疗法)—养成习惯
文体娱乐活动训练(工娱疗法)—培养兴趣
原则:症状缓解期的病人,内容因人而宜,循序渐进。
作用:
A 自然表达本性,一般不受症状制约——消除病态
B 抵消敌意和攻击性——减轻病情
C 推动和发展患者间的合作积极性及加强集体观念——改善社交能力
D 富有吸引力有愉快感和满足感——稳定情绪作用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C训练、示范——介绍社交技能训练的基本语言、口语、问候语、对话、如何自我表达,赞扬别人
角色扮演:短句
指导:
2 学习行为的技能训练
——教育疗法
文化知识,卫生宣教和一般技能学习:
包括服饰,合理用钱,交通工具,烹饪等
3、职业技能训练——作业疗法
简单作业训练:
工艺制作训练——工艺疗法
就业前训练:
身体、心理、疾病情况
提供活动内容——病人有体验
谋求病人主动参与
人际关系
训练适度
集体活动
注意安全
总结和评估
4出院前训练
出院愿望和自信心
了解自己病的特点—自我批判
依从性: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家庭情况:人员、环境、人际关系
鼓励生活自力
社会环境
求助方式
5出院后追踪
出院前与病人和家属征求意见
联系方式
有格式有记录有服务
谢谢!
2005.9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篇13
防治工作总结范文合集
2018年范客运站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抓好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客运服务形象
——XX年客运总站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xx市客运总站现有职工87人,男35人,女52人,其中:正式员工12人,临时工64人,省运员工11人,全站人员平均年龄35岁,党员5名,团员6名,大专以上学历32名。目前,共开通省际线路10条,省内线路38条,市内线路3条,平均日发班次240个,日平均输送旅客3500余人次,省际班车通达北京、天津、上海、郑州、石家庄、鹤壁、林州、魏县、定州、安国、燕赵等地市,省内班车通达我省25个县市,现有进站高、中档营运客车301辆,总计6718座位。全站设有办公室、安全办、财务组、调度组、站务组、售票组、检票组、东西二检、保洁组、车辆安全日检站10个部门。公安驻站值勤室,运管驻站办公室协助汽车站管理工作。截止XX年11月30日,完成售票金额2498.3万元,完成营运收入333.9万元。发送运营班次74106班次,输送旅客113.8万人次,安全无事故,旅客安全运送率达100%。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年来,我站在市xx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按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市、局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务求取得
新的成效。在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重在建设、提高素质;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坚持求真务实、力求实效;坚持协调各方、形成合力的工作方法,以创建精神文明“窗口”为主题,以树立行业新风和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转变作风创优环境为突破,深入开展“三学四建一创”活动,全面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使我站两个文明建设,“窗口”形象创建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年来,我站把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物质上确保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见到成果。1、落实责任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关系到我站文明窗口建设,文明形象树立的大事,也是站党支部的主要工作,为确保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健康发展,年初站支部下发了《XX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xx客站党字[XX]12号)的指导性文件,站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分工明确,积极落实,将全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责任分解,领导组下发了《客运总站XX年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工作责任分解表》,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分解到领导组成员和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身上,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领导组成员具体管,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积极创建的工作格局。2、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中,站支部通过认真研究讨论认为,我站是一个新建车站,各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以前我们没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积累,虽然底子浅,但我们正好能从更高的起点来搞好我站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党支部认真学习了《山西省xx系统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实施办法》、《关于认真贯彻全国xx系统示范“窗口”工作会议精神,搞好我省xx系统示范“窗口”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我市城区、市xx局关于精神 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充分提高了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根据我站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下发了年度精神文明工作要点,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成员整体素质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是关键,我站的领导班子成立时间较短,各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如何抓好全站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班子来说也是个新的考验,我们深知,要搞好我站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班子的自身建设必须过硬,一年来,我们在边学习边探索的过程中,班子建设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我们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坚持集体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发扬民主,做到事先通气商量,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决策和行动之前,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做到互相信任,互相谅解,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班子良好形象。我们坚持教育为主,经常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览表》,出台了党风廉政责任逐级负责制。同时针对全站工作实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书》,做到了反腐倡廉工作常抓不懈。三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严格按照党支部制定的学习时间执行,编印学习资料发至每个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班子成员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深入现场进行宣讲,带动了广大干部员工学习的不断深入,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的xx大精神以及我局158发展计划的重点任务深入人心,有效地保证了全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三优”、“三化”为目标,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 双丰收。一年来,我们以xx部客运站“三优”“三化”的要求为目标,以站场设施设备建设和完善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与落实、队伍素质的提高为重点,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加强职工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出发点,加强双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造优美环境。基础站场设备设施完备与功能齐全,是体现客运车站服务质量的基础,又是为广大经营户和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从三月份开展的“党员带头做表率,清洁家园见行动”,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优化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新风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我局开展的“质量月”活动以及最近开展的“市容环境大整治行动”,我们始终没有放松对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与投入。车站周围的围墙,每年至少粉刷一遍,始终保持洁白干净;站场周围的绿化带,精心养护,定期修剪浇灌,始终保持绿郁葱葱。全站场内场外,全天专人打扫,员工实行岗位卫生负责制,全站各处场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今年针对先进性教育和行风评议中群众提出的意见,我们投资改造了原来低矮字小的站位牌,更换成了灯箱式的发站牌,并在全场加装了9处照明路灯,旅客不用为一早一晚进站上车找不到车位耽心了。大厅增设了4块告示指示标志牌,更换了大厅通道原来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的顶棚,增设了一处无障碍通道,制做了两个货运推车,改造了检车地沟,建设了检车棚,增设了三处下水道检查井,制做了既排出地下水又能利用地下水洗车的储水箱,安装了能够监控全站各部门的安全监控系统。更换了老旧功能退化的ups电源,购置了发电设备。调整了办公用房,设置了职工培训教室。一年来,在站场设备设施的建设上累计投资70余万元进行改造和建设,为我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努力打造优良的秩序。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基础,一年来,我站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上下功夫,站党支部制定完善了党支部各项制度、职责32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又制订了《客运总站党员干部先进性标准》,每年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的时候,把创建文明单位列入重要内容,在签订《创建高标准基层党组织责任书》时,把精神文明的各项工作做到了细化、量化。同时还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综合治理责任书》、《计划生育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等,以责任制的形式保证两个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完成。在站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通过吸收先进车站的管理办法,结合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的工作经验,从适用我站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双评”活动的推动、开展“质量月”活动,结合“六上”活动的要求,对进站以来制定的《站务管理规定》、《客车进站合同书》等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修改了《xx客运总站安全管理办法》等35项管理制度、44个岗位职责、5项管理办法、全体站务人员和6个关键岗位应知应会、13种服务岗位的工作程序、作业内容及质量要求。增加了财务管理制度、安全办工作职责、安全检查工作程序等14项制度职责。通过制度与职责的完善与细化,使员工的工作有了可操作性的统一行为规范与标准,有了处理管理事宜的依据与规则。为使全体员工尽快熟知与掌握各项制度,我站利用开大会、发文件,每天班后会组织学习等,让员工全面学习掌握各项制度的要求和标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奠定基础。
3、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严格奖惩,保证制度落实到位。落实制度,严格的考核是保证,我们采取日常考核与领导抽查相结合,行风监督与意见反馈相结合,旅客投诉与经营户反映相结合的考核办 法,加大制度落实的力度,实现打造优良秩序的的目标。日常工作的考核,由站双文明建设考核组执行,按照站制定的“双文明建设动态考核办法”全面考核,为加大每月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下半年站里充实了双文明考核检查组成员,规定由站质量月活动领导组成员,站办公室成员、与各班组长组成每日考评组,每天考核检查两次,当月汇总考核情况,评选出当月最佳与最差员工,当月兑现奖惩,1~10月份共处罚280人次,兑现考核处罚5748.5元、考核奖励4000余元。领导抽查,站领导每天必须到现场各岗位巡视两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通报考核组纪录,对个性问题个别纠正,对共性问题深入探讨,发现制度中的漏洞,及时补充修改。我站在各条线路上聘有20余名行风监督员,在大厅、售票室、结算室等旅客聚集地方设置了6处意见本和意见箱,通过定期召集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和从意见本上所反映出来的旅客意见中,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制度中的漏洞进行整改。例如关于站名牌不明显的问题,行风监督座谈会提出来这个问题,在意见本上旅客也多次反映检票后到场找不到发往到站方向的车。经过我们了解,原因是车辆更新后,由原来较小的车型更为高大的车型,把发站牌遮档后旅客出站就看不到站牌,只好前后乱找。今年我们改造后站牌醒目,旅客检票出门后根据站牌就能找到车上车,发车场上旅客不来**走动了,车场内人员流动量小了,秩序相应就好多了。再一个就是通过经营户找回来处理问题和从旅客的投诉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有我们作为不到的,还有制度不明确的,有指示不准的,还有解释不清楚的,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种中,分析员工工作状况,及时指出不足,对违反工作纪律的做出相应处理。通过以上三种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从多方面掌握与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质量,发现制度的漏洞,及时加以处理与整改,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效 的开展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贯彻执行,使总站的工作有了明显效果。
4、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努力实现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优质服务意识,是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条件,在连续两年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的基础上,我站在积极落实执行八项便民服务措施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员工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培养与训练。以“六心”“五勤”“四要”“十不准”的服务标准为要求;要求员工熟记于心,表现于行。在质量月活动中,结合“六上”活动的要求,各班组利用班后会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市局文件精神和站质量月活动方案,员工人人发言,个个献计,针对本班组部门存在的个人素质、工作方法、处理问题技巧等开展讨论,写出心得,站办及时汇集整理,根据各岗位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控制点,下发了有关工作指导性文件。一年来,广大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勇于奉献,涌现出许多好的事迹,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前,站职工为遇到困难没钱乘车的旅客垫支车票费用达350余元,针对这种情况,站班子及时研究认为,这种情况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凭职工有限的工资垫支无疑是一种较大的负担,今年6月份,站研究成立了《扶危助困基金账户》,制订了管理制度与救助条件审批规定,通过号召职工每年一次捐款和站处理废旧报纸等办法充实账户,为今后遇到类似需救助的旅客提供乘车购票资金,账户建立后已为一名丢钱包的太原旅客支出26元购票款。
5、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职工凝聚力 车站员工平均年龄低,大部分是二十左右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他们精力足、精神大,如何管好下班的八小时是个课题,站党支部研究认为,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年青人喜闻乐见的唱歌、跳舞、比赛棋类、扑克等方式开展活跃职工业余生活内容,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方 式,使职工在娱乐中学到好的工作方式和受到集体合作精神教育,使全站职工团结协作,成为一支文明向上,团结友爱,充满朝气的员工队伍。今年7月份,在市局主办、我站承办的“庆七
一、颂党情”演唱会上,我站职工的文化活动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展示,受到了局领导的好评,站组织的集体合唱节目还获得了合唱一等奖。在10月1日局主办的学习“xx精神建设和谐xx”演讲会上我站两名演讲人员获得三等奖,站职工xxx、xx、xxx参加了我市今年4月23日举行的纪念“五四”万人长跑比赛,获得了女子组 全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患未燃。春运期间为了强化安全管理与经营户签定了春运安全责任书340份.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加大了安全管理宣传与工作力度,确保了黄金周运输的安全。
2、做好周密部署,抓好专项整顿,杜绝特大事故隐患。下半年,根据市局的工作部署,针对我站是人流集中的客运单位的情况,我站又相继出台了《开展预防群死群伤xx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xx客站字[XX]19号)、《汲取8.29事故教训,全面强化安全管理——客运总站安全整顿方案》(xx客站字[XX]21号)、《客运总站防震工作预案》(xx客站字[XX]22号)等文件,对我站预防群死群伤的xx或灾害事故,做了专门的安排与部署。对我站《安全管理办法》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增加了一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处置各种应急突发事件的宗旨、范围、领导组、职责、程序、抢险队员、值班制度等进行制度健全,新增加了7项应急处置程序和工作预案。截止XX年11月底,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共进行了11次全站的安全大检查,召开专题安全工作例会14次,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客运车辆5401辆次,拆除乱加座位30个,没收小马扎20个;日检站共检车42294辆次,检出故障车26辆,其中:停运3辆、进行更换部件复检后4辆,经修理后再检的19辆。公布二级维护到期车28批1235辆次,下发停班通知书10辆。办公场所增配了灭火器8个,有4人参加了市消防队组织的消防知识培训,并获得了消防知识培训合格证。
3、搞好综合治理,提高防范技术,创建和谐社会 抓好安全生产首先要抓好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车站的人流多成分复杂,既要保证进站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又要维持良好的运营秩序,还要保证全站员工和财产设备的安全,并且 要协调好周围居民对我们的工作配合,在去年建立完善了站综治基础档案的基础上,今年我们与驻地社区积极联系,与驻站公安人员积极配合,有效地保证了我站的治安安全。在抓综治方面我们舍得投资,也愿意投资,我站治安防范工作的重点是防盗、防火,全站各要害部门安装了防盗门和防护网,配备了保险柜,11月份由省厅投资40万元在全站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现已投入使用,全场情况尽在掌握,一目了然。这意味我站有了高科技的技防手段,安全防范工作能够更加得到加强。夜间值班实行领导带班制,每晚除三个夜间巡逻值班人员外,还有一名站领导带班值班。对全站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定出防火应急预案,配备齐全消防器材及设备,今年在日检站又增设了一个专用消防柜。为了增加职工消防意识,4月26日站特别邀请了市消防队有关灭火专家,对中层干部和义务消防队员进行了消防培训和实地灭火演练,提高救火应急能力。在抓好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的同时还要密切配合驻站公安人员,结合xx行业特点,继续引深“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打击“车匪路霸”等专项斗争,整顿和规范xx运输市场秩序。加强对进站旅客携带行李物品的安全检查力度,严防发生爆炸、破坏事故以及火灾等其它治安灾害性事故。截止XX年11月份,共检测旅客行包279305件,查获危险品313件。
四、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我站支部共有党员5名,在上半年全局开展的教育活动中参与率达到100%。在“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通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精读党的xx大报告、新《党章》等,每个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6篇以上学习心得,并进行了部分公示。做到学习安排有计划、宣讲辅导有材料、集体学习有记录、个人学习有笔记、阶段工作有总结。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支部根 据市局接指导组的要求,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同时,认真做好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开展不同方式的谈心活动、在开展谈心活动阶段站班子成员和党员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67人次,“一对多”谈话活动6次59人次,召开各种形式的征求意见座谈会6次。在局指导组的指导下,支部组织进行党员民主评议活动。每位党员对照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认真写出了党性分析材料,重点查找出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在全体党员民主评议会上,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部根据个人剖析和党小组评议,对每一个党员做出了认真中肯的支部评议意见。在“整改提高、巩固成果”阶段,支部按照局指导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精心实施,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建立健全支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支部和个人整改措施,以及抓好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按规定进行了整改情况通报和征求意见等。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抓好“双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连续两年的“政风行风评议”的“双评”工作是搞好我站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在今年的“双评”工作中,站领导班子从思想上积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双评”工作,在继续充实完善,巩固提高去年“双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今年“双评”工作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评”工作实施方案,我们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站支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成立了以支部书记、站长为组长,两位副站长为副组长,各班组长为成员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领导组,抽调专人,组建了政风行风评议办公室机构并 开展工作,为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起好步、开好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使我站的评议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明确评议重点、评议步骤和方法,我站以党支部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xx客运总站《关于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新风”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的实施方案》(xx客党发〔XX〕14号),确保我站的评议工作既积极有序地展开,又不出现偏差。实施方案按照局党组的安排部署,明确了以创建四个环境为目标,以建设廉洁xx、和谐xx、质量xx、率先xx的要求为重点,使我站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评议内容。二是健全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对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地开展进行严格考核和评比,采取日常考核、明察暗访、不定期抽查、综合考核与过错追究兑现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每月将测评考核结果进行公开,并当月兑现。三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工作标准。按照局五不放过的工作原则,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处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四是在求实效上下功夫。通过扎实的措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全站职工和服务对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行评带来的实际变化和明显成效。
2、以社会和群众满意为目标,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开展评议活动,一是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多方面多渠道征求旅客和经营户意见。发放满意率调查问卷200多份,满意率达到96%,发放征求意见卡25份,征求到3个方面14个意见和建议,召开经营户征求意见座谈会1次,召开经营专题问题讨论研究会2次。二是召集我站聘请的行风监督员召开民主评议听证座谈会,面对面地征求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开展专题调查,针对北京经营户反映强烈的省运大巴车随意降低票价,进行不正当竞争和出站车在火车站广场停留招揽乘客的 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通过各方面征求到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了分类疏理和汇总,共3个方面16条意见和建议,为此我们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客运总站政风行风评议整改、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措施及责任人分解表》,明确了需整改和办理的16件事情,将有关整改事项和措施落实到人头,一年来,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效,累计为职工和服务对象办好事、实事18件。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机构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争取在年底办理一切营业手续,理顺一切账务关系,开展正常经营活动。
2、工会、青年团、组织未能正式成立开展活动。
3、人员正规化培训因场地问题一直迟迟未能正常开展,目前只能是零打碎敲方式的培训办法,效果不明显。
4、车站的办公用房紧张,为职工准备一个开展业余文化活动的场地没有。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香港社区精神康复工作10-23
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总结10-12
精神病康复期10-30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管理06-12
中心卫生院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05-08
振奋精神做好工作06-09
金融工作会议精神08-13
工作中奉献精神08-25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06-19
全区法院工作会议精神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