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博士

2024-10-19

复旦大学新闻博士(精选9篇)

复旦大学新闻博士 篇1

复旦大学2018新闻学博士试题(考场回忆)

【第一天下午】

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 2242 一 “后真相时代”新闻业的坚守与创新

二 开风气、合大群:晚清维新报刊的媒介学考察 三 以新技术传播条件下的传播反思为题,作文

给了两个资料,凯瑞和麦夸尔的,说媒介和现实关系及研究路径。具体的材料没时间抄。

【第二天上午】

新闻实务 3380

一、问答题2x20分

1.回答邹韬奋《萍踪寄语》的内容,写作特点 2.回答周恩来对张季鸾实事求是的评价 二分析题 30分

分析融合媒体之下中国媒体内容生产的新变化 三 操作题 30分

写评论。给要求是引用了十九大中国主要矛盾新提法的原文,要求写新闻评论,2000字以内

英语和往年差不多,汉译英20,哲理类的“轻文本”,讲独处的好处,有中国古文英语谚语,翻好不易。作文和往年一样,学术内容,要求说说同行评议的影响。

专业课新闻实务竟然和15年有人回忆的文本一样,有史论内容,而且都是黄瑚一辈人爱搞的民国著名新闻人。15是长江,今年韬奋张季鸾。。

依然有评论题。不过这题目明显是写官体社论。

可对照一下网上的2015回忆版真题(本着分享精神,相信作者会同意使用)

复旦新闻学2015博士入学考试题

新闻传播与史论(回忆版)

1、试述互联网和中国新闻事业这20年来的改革变迁

2、论传播、技术、人和信息生产方式的变迁

3、共和报刊:试论民初“报律案”和“葵酉报灾”的深层启示

复旦新闻学2015博士入学考试题 新闻实务(回忆版)

1、试述新闻采访权20分

2、范长江20分

3、新媒体传播众包模式

4、新闻评论写作一篇

复旦大学新闻博士 篇2

《美国新闻评论》通过对2014年新闻招聘HR的调查显示,新闻从业者简历上最被期待的四种技能是:1.可运用社交网络获取重大新闻;2.可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获取信息、把握趋势;3.可跨平台熟练处理音视频、广播和社交媒体及各种软件;4.新闻报道能力。

新媒体时代或者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培养需要作出哪些调整?新闻院校如何培养跨媒体人才?新闻院系如何调整教学方向?

新媒体改造传统媒体下的传媒教育

《中国传媒科技》:如何看待媒介融合趋势给传媒教育带来的改革效应?

彭兰:业界谈媒介融合,往往期待以传统媒体去融合新媒体,在不改变传统媒体根基的前提下,试着融合一些新的手段让自己重生。但是,从这样一个方向来考虑的话,我们需要去反思,传统媒体有没有能力去改造新媒体,让新媒体为我们所左右。我个人更倾向于媒介融合是新媒体改造传统媒体的过程,是一种以新媒体为主体去融合传统媒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整个传统媒体不发生本质变化, 不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的话,是不会有未来的前途的。当然,这样一种本质变化也许意味着,那个时候传统媒体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传统媒体了。

个人认为,新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或者改造传统媒体,这应该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新媒体的发展,给业界带来极大冲击,这也必然波及到新闻传播院系。无论是开设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还是调整整个教学体系,新闻院系都在面临着很大的震荡。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我们新闻院校对跨媒体人才的认识也应该有进一步拓展,跨媒体人才不再只是在技能上跨媒体,还需要跨越各种媒体的整合性思维和能力。

有一些新闻院校毕业到媒体工作的人反映,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不能完全适应工作实践所需要的技能。这种情况的确是现在的学生和未来毕业的学生将会碰到的问题,如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改变的话, 我们学生在进入新媒体工作后就会有很大的不适应。这也是我们的传统新闻教育框架以及新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但我们必须去面对这样一个变化,并适时做出一些调整。

《中国传媒科技》:新闻院校如何培养跨媒体人才?

彭兰:首先 , 跨媒体人 才需要跨 越各种媒体的整合性思维。跨媒体能力既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传统的几大媒体的某些技能与思维,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改造、改革,尤其需要建立起跨媒体的整合性思维。

其次,跨媒体人才需要在专业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之间的穿越能力。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是一种“社交化”的大众传播, 它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里,内容是沿着人际传播的渠道流动,扩散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用户。

要让媒体的内容获得来自用户的传播动力,就要让内容得到更多用户的共鸣, 这就意味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思维、传播手段需要做出变革,尤其是在选题、表现形式这些可以称之为“语态”的层面需要做出调整。

理解与适应“社交化”传播,善于推动传播的“社交化”,善于实现专业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之间的“穿越”,是未来媒体从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三,跨媒体人才需要内容与产品的贯通能力。即将内容作为产品来运营的能力,以及其他新媒体产品的策划与运营能力。

《中国传媒科技》:如何看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减少新闻学专业招生这件事情?

彭兰:我认为 , 这在一定 程度上也 让我们思考,新闻院校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扩展?社会化营销、社会化媒体运营等课程是不是应该进入我们的课程?产品经理会不会成为未来新闻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人大新闻学院工作期间,我也在我的课程设置中做了一些尝试,我们有一门课叫“网络互动管理”(后来我把这个课程名称改成了“社会化媒体应用”),除了讲解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运营之外, 我还在这个课程中做了一个实验,目的是想了解我的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 凭借他们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和天然的敏感,能不能设计出一款新的产品出来。

当时给学生布置的一个作业就是分组设计一款社交媒体应用App,结果他们的产品非常具有创意,比如,帮助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做出选择的社交产品。虽然他们现在没有能力把他做成实际的产品,但通过这样一个作业,我能够感受到学生的创造力是完全可以被激发出来的。

当然,这种能力的激发不仅仅是靠我们现有的师资和课程的,还需要诸如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一些课程之间的联通才能达成的目标。

产品经理趋势下的技术影响

《中国传媒科技》: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把内容作为产品去运营,传媒人的能力也越来越趋向产品经理的角色。那么,传媒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

彭兰:把内容作为产品来运营,不仅仅是把内容贴上一个产品的标签,更重要是是改变思维,这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一些梳理。

首先要认识到内容作为产品与过去的内容之间的差别,一个完整的产品可以分成这样五个层次:核心利益层次,是产品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或功能; 有形产品层次,是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时的具体形态;期望产品层次,是用户对产品的特点、质量、使用便利程度等方面的期望;附加产品层次,是使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相区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潜在产品层次,即产品可能产生的延伸或演变。

把内容作为产品,需要理解这五个层面,并分别深入挖掘。这方面,一些商业网站做得更充分,例如,在核心利益层次注重对人性的了解及与网民的共鸣,在有形产品层次,通过标题的“再包装”等, 增强内容的吸引力。期望产品层次,尤其注重“用户体验”。在附加产品层次,注重内容对于“关系”的激发作用,比如, 讨论、分享、社区等,其内容也具有新媒体的文化基因。而在潜在产品层次,则让内容产品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这些都值得传统媒体借鉴。

当然,今天的产品思维,还不仅仅是内容产品的思维。微信开发者张小龙认为,一个产品经理需要做到四点:其一是了解人性。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产品不要改变人们的常识习惯,设计时要顺应日常习惯。其二是了解群体心理。要重视基层大众用户群,他们有存在感的渴望;为群体效应而做,容易产生传播放大的效果。其三是产品经理应像上帝一样, 建造系统,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其四要注意产品的用户体验,要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质量要求,要设计作品而非产品。对于培养产品思维与产品运营能力,以上几方面都很重要。

在当前的新闻院系的课程中,基本不涉及产品。即使有些院系有市场营销等课程,但也完全与新闻或媒体无关。因此, 面向业界的变革,与业界共同探索内容与产品结合、新媒体产品创新的思维与模式,将是未来新闻院系的另一个课程改革方向。

《中国传媒科技》:如何看待 “技术”在新闻教学和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分量?

彭兰:“美国新 闻评论” 调查了美 国15家顶级新闻学院,结果显示各家新闻学院近10年来对教学大纲进行了大幅修订以适应新闻业变革。增加的热门课程包括体育新闻学、计算机编程、社交媒体新闻学、大数据新闻学、数字受众分析以及新 技术(如无人机、谷歌眼镜)应用等。

可以看出,在美国新闻院系的课程改革中,编程、数据应用以及新的技术设备应用等与技术有关的课程,得到了强调。这可以为中国新闻院系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参照。

从国内的情况看,今天新媒体单位招聘人才的需求有没有技术方面的需求,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参考。

今天的新闻表现形态、报道深度甚至生产流程的变革,主要是技术驱动的。

例如,2011年8月英国全国性骚乱发生后,英国《卫报》启动了一个名为“解读骚乱”的项目,大规模数据收集与分析成为项目的核心,数据采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参与骚乱的犯罪嫌疑人、警察、普通居民等进行深度访谈来获得第一手材料;二是对社会化媒体上的内容 (特别是Twitter上257万条与骚乱有关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准确判断社会化媒体在骚乱中扮演的角色;三是搜集与犯罪嫌疑人个人信息相关的法庭记录。这三方面的数据,为深入探究骚乱的起因及影响,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类似案例也说明了技术在今天的新闻业包括深度报道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从实践的层面上看,在技术对媒体影响越来越深层的时代,懂技术,是编辑、记者与技术人员对话的基础,是团队合作的基础。

但目前这样的人才还未完全培养出来,财新传媒CTO黄志敏也曾表述,做数据新闻需要的是又懂内容、又懂技术、又懂设计的人,但这样的人才目前在国内一个都没见到,最好的情况是懂其中的两样, 所以他只能是把不同的人组合到一起。

对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来说,这也是未来主要的挑战之一。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及发力方向

《中国传媒科技》:请您列举几项新闻传播人才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

彭兰:新闻工作者或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的技术包括:多媒体信息加工技术:比如,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等;网页制作技术:如HTML、CSS等;信息图表制作技术:如Excel、Tableau等;简单编程:如Python等;方法类工具:SPSS、Ucinet等。

需要重申 的一点是 , 技术解决 的不仅仅是“术”的问题,它也会转化为“道”。

在美国,编程也变成了全民运动, 奥巴马认为编程应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它将改变所有的做事方式。这显然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以编程为谋生手段,它更多地促进人们与数字时代的思维相适应,为创新提供思维源泉。

因此,新闻院系里涉及的技术课程, 也是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术”的层面入手,但理想的目标是,为他们提供思维上“道”的层面的训练与启发。

《中国传媒科技》:技术的力量主要会在具体哪些方向发力未来新闻?

彭兰:技术是一种思维,也是创新的核心动力。

BBC最近发布一份未来新闻报告,称他们将在数据新闻、自动化操作和协同生产三个方向上发力。主管BBC新闻与时事的James Harding说:“出台这份报告不仅仅是为了预测未来,更是在着手准备。”

我想这也是技术发力的未来新闻方向。

在技术的驱动下,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Narrative是一家拥有大约30名员工的美国公司,它们运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大约每30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其稿件主要针对财经、体育领域。这样的文章曾经在《福布斯》等著名出版机构的网站上获得发表。

美联社从2014年7月起就开始用机器人采写财经新闻了,包括突发事件短消息和公司业绩报道。过去用人工每季度大约撰写300篇此类报道,现在采用了机器人后产量将达到4400篇。美联社的记者编辑认为,机器写作新闻对他们有益的,这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去做深度报道。所以技术未必是威胁,运用好技术可以更好地解放人。

以业界产品和任务为导向来组织教学

《中国传媒科技》:新闻传播教学的内容、技术、艺术等该如何实现结合?

彭兰:培养跨学科、具有多重学历背景的教师,应是重要的方向,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今天,仍然需要靠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的团队来共同完成相关课程。

但是这带来了内容与技术两层皮的问题。在很多新闻院系,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开设技术课程,而新闻院系的老师讲内容,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机械地捆绑在一起。所以,学生对技术与内容的结合理解并不深。

与此同时,新闻传播院系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艺术能力特别是视觉设计、表现能力问题。同样的,即使开设一点相关课程,学生也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专业内容结合起来,艺术成了另一层“皮”。

要解决内容、技术、艺术几层皮的问题,根本上要去改变教师的思维惰性,改变不同学科教学的封闭心态。而从具体的策略来看,以业界产品和任务为导向来组织教学,也许是一个相对有效的方法。

例如,网络媒体常用的形式是新闻专题,这就是一个具体任务导向,教内容的老师围绕专题的选题、策划与内容组织来讲课,教技术的老师围绕专题的实现技术来讲,而艺术方面的课程则重点结合专题的表现形式来展开相关内容。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与实践接轨,也可以让不同学科的教师突破自己的学科思路和体系, 找到与其他学科对话、结合的途径。

有了具体任务为导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后,再推动他们进行自我拓展, 系统学习,这可以帮助他们在思维方法等“道”的层面获得相应的提升。

《中国传媒科技》:有人质疑,是不是每个新闻传播系的学生最后都应该变成一个所谓的全媒体记者呢?

彭兰:我想这就 像我们疑 惑“是不 是每一个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都应该变成全媒体”一样。从每一个现实状况来看,如果要让所有的媒体都变成全媒体, 每个人都变成全媒体记者的话,这听上去虽然是个很美好的愿望,但恐怕很难实现。

在培养学生跨媒体能力时,除了让学生去做一些技能上的拓展,初通各种媒体的技能外,其实我们还是更强调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项特长,比如摄影、文字报道等,如果只有万金油一样的一些简单的所谓全媒体技能,但没有一个方面是最突出的特长的话,我相信这样的全媒体人在未来全媒体时代未必能够立足。

对于全媒体记者我们仍需要继续思考,虽然全媒体教育似乎是一个大方向, 但这个全媒体到底是让我们的学生具有万金油式的技能,还是去培养他们对于新闻报道的整合性思维,培养他们在一个大的团队中去寻找自己位置的这样一种能力, 我想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至于全媒体报道,也无需为了所谓的全媒体报道而动用一些可有可无的技术手段,因为不能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也是毫无价值的。

因此,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院校在进行跨媒体的课程设置时,可能要把目标梳理清楚,而不是简单的全媒体人才的培养。

复旦大学新闻博士 篇3

本刊讯5月3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武汉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举行。出席报告会的专家有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中国期刊协会顾问张伯海、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原总编辑胡守文、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刘拥军等。报告会由张伯海主持。报告会上,李钊平博士做了题为(《数字化环境下中国消费类文摘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模式研究》的报告,从课题背景意义和基本情况、课题研究框架、课题主要特色与创新点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报告追溯了我国文摘类期刊的发展脉络,全面审视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来的中国消费类文摘期刊的历史性繁荣现象,提出重新认知文摘期刊的阅读价值、编辑学意义、编辑力提升之道,《读者》《青年文摘》等六大文摘期刊发展模式的启示,文摘期刊守正出新与二维发展的现实抉择,文摘期刊的著作权困境亟待破解等观点,显示了研究者对课题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思考。评审委员充分肯定了该课题的现实价值,认为课题将对消费类文摘期刊学术研究、文摘类期刊转型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评审委员也对课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郝振省强调,要进一步明确消费类文摘期刊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政府在消费类文摘期刊发展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张伯海认为,李钊平在课题研究中表现了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观察思辨能力。胡守文认为,消费类文摘期刊在定义上应更加严谨,数字化环境下期刊的编辑与运营必须树立“云思维”并重视“技术工具”的意义。评审委员讨论后一致认同李钊平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方法得当、视角新颖、成果丰富。评审委员会全票同意推荐李钊平出站。2010年5月,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原则,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武汉大学签署了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的协议,目前已有三届博士后进站,为新闻出版高级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本次博士后出站报告会的顺利举行,标志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高级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突破。 (潘小明)“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本刊讯5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与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成员共23家单位,在首都医科大学召开了“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第五届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特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研究中心副主任潘云涛,汤森路透中国区业务总监宁笔,《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主编陈杰,《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主任温少芳等进行了专题讲座。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主编王晓民教授主持。会议首先演讲的是郝振省,他介绍了国际科技医药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郝院长根据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就中国期刊出版业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宏观方面,要提高期刊行业的集中度,通过打造大型科技期刊集团提高竞争力。②加大投入,提高科技期刊的技术研发水平。③重视科技期刊数字内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④充分利用国际最新技术和期刊发展新趋势,建立新的期刊数字化运营模式,掌握主动权。紧接着,潘云涛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①行业自信是科技期刊攻坚克难的保证;②期刊可采用多样化的办刊模式;③联盟助力科技期刊和学科发展;④现阶段科技期刊的办刊追求。潘主任运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数据对期刊联盟中的2 3本期刊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有助于各期刊了解自己的优点并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更好地促进期刊的发展。之后,宁笔为大家介绍了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现状,SCI选刊的标准和期刊有可能被SCI拒绝的理由,以及如何把期刊办得更好。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办刊人更好地了解SCI的选刊侧重点,而且向办刊人指明了如何让期刊走向国际化并同国际接轨的途径。接下来,两位编辑部负责人分别阐述了他们在办医学英文期刊及医学期刊走好市场化的道路中积累的经验与做法。最后,王晓民副校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今后办好期刊要从期刊的国际化、规范化、数字化、市场化4个方面考虑。他说,期刊联盟属于初创阶段,需要联盟的各位成员多关心、多提建议,逐步地、有规划地推进联盟的发展,争取把各期刊办得更好,充分发挥期刊联盟的作用。(陈瑞芳张俊敏)

nlc202309021032

复旦大学新闻博士 篇4

5月10日,记者从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点建设咨询会上获悉,该院于获得文化传播方向二级学科博士点,并于今年开始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这是湖南首个新闻传播专业博士点。

湖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立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20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合并,组建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学院现建有1个文化传播博士点,1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3个专业硕士点。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多项,在专业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今年开始招生的文化传播博士点,将在媒介文化、影视文化、政治文化、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研究,特别致力于文化软实力、跨文化传播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

如何申请美国大学博士 篇5

来源:留学中介

美国人认为博士教育是专门用来培养科研,学术和教育专才之用的。如果你未来不从事上述职业的 话,就不必读博士学位。如果你的博士生导师认为你不是上述“材料”和这类专才的话,你的学分再高,也拿不到博士学位。因此,在美国拿博士学位,有很多随机 的成分,除了实力外,某种程度上需要有些运气。首先,你在选择学校时,要特别的慎重

美国有些学校的博士学位特别难读,如加州理工大学(这里是钱学森先生的母校);如芝加哥大学(该校曾获得过5项诺贝尔奖)、纽约大学,这两所大学的 博士、硕士学位都难读,尤其经济系最难读;如加州伯克莱大学,这里有的专业需要10年才能读下来,原因是那里的中国学生很多,竞争异常激烈,该校校长曾是 美籍华人田长霖先生;还有如纽约市立大学,纽约的Bronkly理工学院等,美国留学中介介绍,纽约的大学难念的很大原因是因为纽约这座城市就业机会十分多,一般的人到纽约或纽约当地人,都会选择就业,但一旦选择了纽约的大学就读,就是高素质的 人才。美国有哪些既有声望又相对不太难攻读的大学可供选择呢?坐落在美国田那西州的杜克大学,德州的莱丝大学、伊利诺州香槟城的伊利诺大学等。伊利诺大学 的电机系与斯坦福大学在每年的评比中都不分伯仲,名例全美第一、二名;其会计系为全美国第一,伊利诺大学的毕业生中有一位是美国惟一获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其次,博士学位的授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士生导师对你的直觉

导师认为你在科研学术及高等教育方面不大可能有所建树的话,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在你的学分和博士论文上挑毛病,说你的论文材料不充实等等,最终你很难 拿到博士学位。在美国进行博士资格考试,笔试由本系主考,口试需要5位正教授参加。其中3位来自本系,2位来自外系(所谓边缘学科的教授)。当然,对论文 的评判还是以你的指导教授为主,从论文的质和量上都要通得过。所以,你的博士生导师无论是你自己拜的还是系里指定的,他(或她)在本学科领域的声望对你是否能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考核举足轻重。因为他(或她)的学术声望越高,他(或她)越能说了算数,他(或她)说你行你就行;如果你的博士生导师学术地位平平,他(或她)反而会对学生的论文等格外挑剔,一方面表现出他(或她)的不自信,另一方面生怕别人说他(或她)对学生把关太松。最后,要注意你的论文题目不要选得太难

复旦大学新闻博士 篇6

第一章 概论

1.试从学科和能力两个方面说明什么是人工智能。

2.哪些思想、思潮、时间和人物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取得哪些重要进展?

4.为什么能够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

5.目前人工智能学界有哪些学派?它们的认知观为何?

6.自动控制存在什么机遇与挑战?为什么要提出智能控制?

7.简述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并说明人工智能对自动控制的影响。

8.傅京孙对智能控制有哪些贡献?

9.什么是智能控制?它具有哪些特点?

10.智能控制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为何?它与传统控制器有何异同?

11.智能控制学科有哪几种结构理论?这些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12.为什么要把信息论引入智能控制学科结构?

13.人工智能不同学派的思想在智能控制上有何反映?

第二章 知识表示方法

1.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和语义网络法的要点是什么?它们有何本质上的联系及异同点?

2.设有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来到河边,打算乘一只船从右岸渡到左岸去。该船的负载能力为两人。在任何时候,如果野人人数超过传教士人数,那么野人就会把传教士吃掉。他们怎样才能用这条船安全地把所有人都渡过河去?

3.利用下图,用状态空间法规划一个最短的旅行路程:此旅程从城市A开始,访问其他城市不多于一次,并返回A。选择一个状态表示,表示出所求得的状态空间的节点及弧线,标出适当的代价,并指明图中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佳路径。

4.试说明怎样把一棵与或解树用来表达下图所示的电网络阻抗的计算。单独的R、L或C可分别用R、jωL或1/jωC来计算,这个事实用作本原问题。后继算符应以复合并联和串联阻抗的规则为基础。

5.试用四元数列结构表示四圆盘梵塔问题,并画出求解该问题的与或图。

6.用谓词演算公式表示下列英文句子(多用而不是省用不同谓词和项。例如不要用单一的谓词字母来表示每个句子)。

A computer system is intelligent if it can perform a task which,if performed by a human, requires intelligence.7.把下列语句表示成语义网络描述:

(1)All man are mortal.(2)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3)All branch managers of DEC participate in a profit-sharing plan.8.作为一个电影观众,请你编写一个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剧本。

9.试构造一个描述你的寝室或办公室的框架系统。

10.试用一阶谓词描述下列自然语言:

(1)公民有受教育和劳动的权利。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每个人都有父母。

(4)我将在适当的时候到贵校访问。

第三章 搜索推理技术

1.什么是图搜索过程?其中,重排OPEN表意味着什么,重排的原则是什么?

2.试举例比较各种搜索方法的效率。

3.化为子句形有哪些步骤?请结合例子说明之。

4.如何通过消解反演求取问题的答案? 5.什么叫合适公式?合适公式有哪些等价关系?

6.用宽度优先搜索求下图所示迷宫的出路。

7.用有界深度优先搜索方法求解下图所示八数码难题。

8.应用最新的方法来表达传教士和野人问题,编写一个计算机程序,以求得安全渡过全部6个人的解答。

提示:在应用状态空间表示和搜索方法时,可用(Nm,Nc)来表示状态描述,其中Nm和Nc分别为传教士和野人的人数。初始状态为(3,3),而可能的中间状态为(0,1),(0,2),(0,3),(1,1),(2,1),(2,2),(3,0),(3,1)和(3,2)等。

9.试比较宽度优先搜索、有界深度优先搜索及有序搜索的搜索效率,并以实例数据加以说明。

10.一个机器人驾驶卡车,携带包裹(编号分别为#

1、#2和#3)分别投递到林(LIN)、吴(WU)和胡(HU)3家住宅处。规定了某些简单的操作符,如表示驾驶方位的drive(x,y)和表示卸下包裹的unload(z);对于每个操作符,都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和结果。试说明状态空间问题求解系统如何能够应用谓词演算求得一个操作符序列,该序列能够生成一个满足AT(#1,LIN)∧AT(#2,WU)∧AT(#3,HU)和目标状态。

11.什么是估价函数?它在搜索算法中有何作用?

12.把下列句子变换成子句形式:

(1)

(2)

(3)

(4)

13.规则演绎系统和产生式系统有哪几种推理方式?各自的特点为何?

14.为什么需要采用系统组织技术?有哪几种系统组织技术?

15.什么是产生式系统?试述其组成部分的功用?

16.研究不确定性推理有何意义?有哪几种不确定性?

17.单调推理有何局限性?什么叫缺省推理?非单调推理系统如何证实一个节点的有效性?

18.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不确定推理或非单调推理? 19.下列语句是一些几何定理,把这些语句表示为基于规则的几何证明系统的产生式规则:

(1)(2)(3)(4)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各对应角相等。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各对应边相等。

各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第四章 递阶控制系统

1.递阶智能机器一般由哪几段组成?试简述各级的结构。

2.智能机器是什么?试述与智能机器有关概念的定义。

3.递阶控制有哪些特点?萨里迪斯对智能控制哪些方面做出贡献?

4.智能控制各级的结构为何?

5.递阶控制的组织级有哪些功能?在组织级分析上,它与概率理论有何关系?

6.递阶控制的协调级有何功能?在协调级分析上,它与Petri网理论有何关系?

7.递阶控制的执行级有何功能?在执行级分析上,它与信息熵有何关系?

8.从熵的角度出发,说明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9.递阶控制的应用情况如何?试举例说明递阶控制的应用。

第五章 专家控制系统

1.什么叫专家系统?它具有哪些特点与优点?

2.专家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作用为何?

3.建造专家系统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4.专家系统程序与一般的问题求解软件程序有何不同?开发专家系统与开发其他软件的任务有何不同?

5.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其结构为何?

6.在设计专家系统时,应考虑哪些技术?

7.用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证明下述推理的正确性:

已知

狗都会犬叫和咬人

任何动物犬叫时总是吵人的 猎犬是狗

结论

猎犬是吵人的

8.专家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9.什么叫做专家控制和专家控制系统?

10.对专家控制系统有哪些要求?它应遵循哪些设计原则?

11.试给出专家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举例说明专家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12.专家控制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13.举例说明专家控制器(系统)的软件结构和知识作用。

14.举例说明机器人规划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本规划系统与专家控制系统的关系。

15.专家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6.专家控制系统的应用前景如何?

第六章 递阶控制系统

1.什么是模糊性?它的对立含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什么是模糊逻辑?它与二值逻辑有何关系?

3.模糊控制与专家系统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4.什么是模糊集合和隶属函数?模糊集合有哪些基本运算?满足哪些规律?

5.什么是模糊推理,它有哪些推理方法?

6.什么叫模糊判决,常用的模糊判决方法有哪些?

7.设为模糊逻辑变量,试求下式模糊逻辑函数的合取和析取:

8.考虑语言变量hot,若把此语言变量定义为:

试确定“Not So Hot”,“Very Hot”及“More Or Less Hot”的隶属函数。

9.应用解模糊方法求出模糊集A的值。模糊集A定义为:

10.模糊控制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1.常用的模糊控器有哪些?试比较深入地分析其中的两种模糊控制器的控制原理和特点。

12.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3.模糊控制器控制规则的形式为何?试举例建立模糊规则。

14.模糊控制器有哪几种设计方法?

15.试用MATLAB为下列两系统设计模糊控制器,使其稳态误差为零,超调量不大于1%,输出上升时间。假定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

(2)

16.某个模糊逻辑控制器具有以下三条模糊控制规则:

规则1:If X是A1和Y是B1,then Z是C1

规则2:If X是A2和Y是B2,then Z是C2

规则3:If X是A3和Y是B3,then Z是C3

各输入和输出的隶属函数如下:

设模糊变量X和Y的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x0和y0,并设x0=3,y0=6,X,Y和Z是离散论域,即x,y,z=1,2,„。试求:

(1)利用推理中max-min复合规则,用Rp为模糊隐含,求合成控制动作。

(2)求出最终输出隶属函数。

17.对某种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查评估。现随机选出5个产品x1,x2,x3,x4,x5进行检验,它们质量情况分别为:

x1=80,x2=72,x3=65,x4=98,x5=53 这就确定了一个模糊集合Q,表示该组产品的“质量水平”这个模糊概念的隶属程度。

试写出该模糊集。

18.设有下列两个模糊关系:

试求出R1与R2的复合关系R1○R2。

19.举例说明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

第七章 神经控制系统

1.人工神经网络为什么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广泛应用领域?

2.简述生物神经元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主要学习算法。

3.考虑一个具有阶梯型阈值函数的神经网络,假设

(1)用一常数乘所有的权值和阈值;

(2)用一常数加于所有权值和阈值。试说明网络性能是否会变化?

4.构造一个神经网络,用于计算含有2个输入的XOR函数。指定所用神经网络单元的种类。

5.假定有个具有线性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即对于每个神经元,其输出等于常数c乘以各输入加权和。

(1)设该网络有个隐含层。对于给定的权W,写出输出层单元的输出值,此值以权W和输入层I为函数,而对隐含层的输出没有任何明显的叙述。试证明:存在一个不含隐含单位的网络能够计算上述同样的函数。

(2)对于具有任何隐含层数的网络,重复进行上述计算。从中给出线性激励函数的结论。

6.试实现一个分层前馈神经网络的数据结构,为正向评价和反向传播提供所需信息。应用这个数据结构,写出一个神经网络输出,以作为一个例子,并计算该网络适当的输出值。

7.有哪些比较有名和重要的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算法?试举例介绍。

8.神经学习控制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结构为何?

9.神经自适应控制有哪几种类型?试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10.神经直接逆模控制和神经内模控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1.试述神经预测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算法。

12.多层神经控制和分级神经控制有何异同点?试比较之。

13.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集成有何优点?模糊神经控制已有哪些方案?

14.举出一个你知道的神经控制系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效果。

第八章 学习控制系统

1.什么是学习控制、学习系统和学习控制系统?

2.为什么要研究学习控制?学习控制与自适应控制有何区别?

3.学习控制有哪些主要方案?试述它们的控制机理。

4.以机器人系统为例,试分析学习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

5.试举例分析一个在线学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6.自学习模糊神经控制系统是基于学习机理、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集成。举例介绍自学习模糊神经控制模型,并分析其控制算法。

第九章 其它智能控制

1.什么是仿人控制?其实质为何?

2.试介绍仿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举例说明仿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实现。

4.什么是进化计算?它的出发点是什么?

5.遗传算法的实质是什么?试述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步骤。6.什么是进化控制?简介进化控制的工作原理。

7.如何对进化控制进行形式化描述?你认为有别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进化控制吗?说明。

8.以移动机器人的控制为例,分析进化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探讨其控制算法。

9.什么是人工免疫系统和免疫控制?

10.免疫控制系统的结构为何?试举例说明免疫控制器的结构,分析免疫控制器的设计。

11.你认为混沌控制和容错控制是否应属于智能控制?为什么?

第十章 智能控制的应用与研究展望

1.智能控制有哪些应用领域?请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2.智能控制应用研究的现状如何?它有哪些重要进展?

3.当前智能控制应用研究存在哪些问题?有何解决办法?

4.你如何评价智能控制的现状?

5.对应于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反映了不同学派的集成和容他性。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6.你对智能控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有何看法?试说明之。

7.你认为还有哪种控制可以归类于智能控制?为什么?

复旦大学新闻博士 篇7

天津大学自从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 针对博士后的管理工作便得到了国家人事部和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2005年适逢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二十周年之际, 人事部在全国范围内对博士后工作进行了评审, 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王春峰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人员。

随着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我校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 我校的博士后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对从未出现过的挑战。在新的复杂情势下, 我们应如何继承和保持之前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特色和传统?在国家着力建设专业化科研队伍的政策指导之下, 博士后面对“硕士后”和“学士后”的冲击和挑战, 如何才能维持其传统优势, 继续成为拥有高新科技、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群体?为了解答上述问题, 同时也为了寻求现在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疏漏和有待改善之处, 保证以后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本文特开展此次调查研究工作。

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针对两部分人群:在站博士后人员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其中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60名, 博士后合作导师25名。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者编写调查问卷, 设置相关问题, 通过网络邮箱将问卷发给被调查人。被调查人按照本人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邮箱交回问卷, 调查为不记名调查。

调查经过:调查持续一周, 共收回博士后调查问卷52份, 经过筛查得到有效问卷49份, 有效应答率为81.7%;收回博士后合作指导教师调查问卷22份, 经过筛查得到有效问卷20份, 有效应答率为80.0%。

2 调查结果

2.1 博士后招收方面

“博士后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相同一级学科下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规定受到较大质疑。“您认为不允许申请人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相同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规定是否合理”作为博士后及合作导师都需要回答的题目, 有13名博士后及11名博士后指导教师认为此规定不合理。

结论:通过以上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不允许申请人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相同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规定在博士后工作发展初期特别是高水平创新人才较为缺乏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时代的合理性, 在培养综合型、跨学科的创新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 学科交叉现象日益明显;另一方面, 学科之间的差异也在扩大,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不同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博士后研究也逐渐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入门阶段, 其本身所担负的学科创新使命正在相对弱化。

博士后在站时间为24个月的规定需要做出适当调整。“您认为博士后在站时间为两年, 一般不超过三年的规定是否合理”作为博士后及合作导师都需要回答的题目, 有18名博士后及8名博士后合作导师认为此规定不合理, 分别占有效问卷的36.7%和40.0%。

认为不合理的理由主要有:规定博士后在站时间不符合科学研究工作规律;不同学科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的时间应该不同 (表1) 。

结论:博士后在站时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例如:学科属性、所要从事的科研项目的时间周期、博士后获得的经费资助情况、博士后出站后的就业情况等等。机械地规定博士后在站时间长短往往导致博士后在限期内无法完成科研课题被迫延期甚至退站, 或者提前完成科研课题的博士后因为无法出站拿不到就业介绍信而与理想的职位失之交臂。建议在规定最短在站时间的基础上, 将在站时间交由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及博士后本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2.2 博士后培养及日常管理方面

2.2.1 需要尽快明确博士后人员身份明确培养责任方

在“您认为博士后培养经费应由谁来出资”问题上, 16名博士后和13名博士后合作导师认为应由学校出资, 分别占有效问卷的32.7%和65.0%。理由是博士后工作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学校作为国家拨款单位理应出资, 而且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大多归属学校。30名博士后和7名博士后合作导师认为应由合作导师出资, 因为博士后是在为合作导师从事科研工作, 实质上是合作导师雇佣的科研人员, 其培养经费理应由合作导师支付;另有3名博士后说不清楚到底该由谁来出资 (表2) 。

2.2.2 建立常规化、固定性的日常管理及学术交流机制

在回答“您的合作导师对您的科研能力增长是否有帮助时”, 32.7%的博士后选择“有帮助但效果不明显”, 4.1%的博士后认为“没有帮助”。在回答“您与合作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情况如何时”, 38.8%的博士后回答“偶有交流”, 6.1%的博士后回答“交流很少”。

2.2.3 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分配机制

博士后合作导师认为博士后培养经费该由学校支付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博士后科研成果归学校所有而不是归合作导师所有。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在博士后身份定位以及科研成果归属上的不明确导致博士后培养出资方及日常管理责任人的不确定, 从而导致了两种极端现象的发生:一部分博士后在站期间与合作导师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 所获得的学术指导及科研帮助更是少的可怜;另一方面有些博士后从入站之日就成为合作导师的科研雇佣军, 但是所获得的生活经费却都是从学校领取, 无法体现其劳动强度和学术贡献。

2.3 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及使用方面

应对当前的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方式及流程做适度的改善。在回答“您认为博士后科学基金对您的科研工作帮助力度如何”时, 13名博士后认为基本没有帮助。原因主要为: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力度过小。相比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辄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资助而言, 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最高五万元的额度显得杯水车薪, 即便是特别资助的十万元对于工科背景的科研项目而言也很难有太多帮助;博士后科学基金存在资助名额偏少的问题。以天津大学为例, 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的申报成功率多年来位于30%~40%之间, 很多博士后是在第二甚至第三次申报才获得资助, 而此时已临近二年出站的时间大限, 还未待基金发挥作用就要出站了;博士后科学基金在使用时往往很容易受到博士后合作导师的支配, 博士后很少有自主支配基金的权利 (表3) 。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应在对资助金做好开源的基础上提高资助申报成功率, 这样既可以提高博士后的申报热情又可以保证资助项目的质量, 进而从根本上维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品牌价值。

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应该根据申报项目的学科分类及项目实施难度、项目完成周期实施有针对性的资助力度, 尤其应对理工学科项目提高资助力度同时延长使用时间。

2.4 其他问题

在回答“您认为博士后管理工作还需进行哪些改进时”30%的博士后认为博士后管理部门应该在当今萧条的经济形势和悲观的就业背景下更好地协助博士后做好出站就业工作。此外有近15%的博士后要求管理部门在建立博士后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3 调查结论

通过对博士后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所做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虽然天津大学的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拥有25年的宝贵经验但是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和日益多元化的博士后需求面前, 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探讨符合博士后工作特点的招收、培养及管理机制;探索科学合理的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和管理体制, 建立起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出站服务机制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博士后管理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最早开展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建站单位之一, 相信天津大学的此次调查工作也必然能够为相关博士后管理部门尤其是工科背景设站院校的博士后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邢新主, 柳卸林, 陈颖.跨学科制度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1) .

陈刚 青海大学博士第一人 篇8

细雨绵绵,润物无声。8月初的西宁已有凉意,青海大学副校长陈刚准备当天下午的中科院院士三江源项目咨询会,一边对第二天带团队到基层科研调研进行最后布置。忙碌之余,陈刚接受记者的采访,谈及自己,他谦虚的不愿多说;讲起学校发展变化,他却滔滔不绝。

情系母校 不改初衷

陈刚出生在东北,童年跟父母西迁到青海,从此扎下根来,成为一名“青二代”。牧草摇曳的如画风景和苍莽奔放的大漠豪情,在他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至今回想充满感怀:“记得我小时候,国家号召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支援西部建设,我父母都在地质单位工作,两人响应号召来到大西北,我也随着落户这里。”上学时,陈刚学习成绩很好,却无奈与同龄人一样,在时代大潮中上山下乡,失去宝贵的读书机会。光阴一晃许多年,终于盼来恢复高考的喜讯,陈刚考入青海畜牧兽医学院,攻读兽医学。“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家里人也非常支持。动物不会说话,我却能给它们把病看好,这是我的本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本科期间学习很好,毕业时各科平均达到93分,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留校。我们那一届畜牧班一共留校三名,都是各专业前三名的学生。”

带班上课、钻研业务,年轻的陈刚在三尺讲台上继续自己心爱的事业。然而,不久他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匮乏。“从专业发展来讲,个人知识积累不深对未来发展有很大限制,正好1985年学校组织考试,通过的人以委培形式到北京农业大学,也就是现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我经过努力,顺利考取到北京读了四年硕士研究生。”

看似平常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给陈刚日后带来的影响非同一般,他讲起导师,家畜寄生虫学家孔繁瑶先生饱含深情:“孔先生知识面非常广,对中国古书籍很有研究,上课时随手在黑板上画的家畜例图生动清晰,写的寄生虫拉丁文名称准确无误。他的学识和教学效果,在农大和兽医学界有口皆碑。不仅校内学生爱听他的课,校外也有许多相关专业的学生选修他的课。他过去的学生有的已是教授了,孔先生的课也已听过几遍,但有时间仍去听,一方面重温他的教诲,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教学的启发。我常常一边听他讲课一边琢磨,这些知识如果换成自己该怎么讲。每每有想法就在教材上做眉批。孔先生今年年届九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很感谢他。”

1988年,陈刚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农业大学想把我留下,但我还是回来了。”1994年,陈刚再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时,他又一次面临多种选择,“当时南方省份比内地开放,又缺博士,好几家企业邀请我过去,待遇优厚,我既可以南下,也能留京,但父亲是老革命,又叮嘱我说‘青海人民培养了你,你应该回来为青海做点贡献。’于是我最终选择回到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回到青海,一直到现在。”

1997年,刚博士毕业不久的陈刚正赶上全国高校结构调整,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于是陈刚随学校进入青海大学,成为当时青海大学唯一一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那时整个青海省一共有三名博士,在外人看来我们挺吃香,我们三人心里清楚肩上责任有多重。”再登讲台的陈刚发现自己的变化:“我首先努力让自己讲的内容知识点突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消化重点,第二要把逻辑性告诉学生,让他们懂得怎样学习。大学老师的任务不光是传授知识,还有培养人才,精心培养的人才一批批走向社会,15年、20年之后,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更大。”此后17年间,陈刚跟青海大学一起经过三次大的院校调整,经历风风雨雨,中间几次出去进修,最终都还回到这里。

培养人才 服务一方

身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畜生态学会理事、中国兽医协会理事,陈刚和同行们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人。在世人眼中湖水碧波潋滟、羊群吃草悠然的大美青海,在强调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工作需要陈刚他们脚踏实地去做。

“我读大学时,牧区牲畜、人口数量都不是太高,因此生态问题尚未突显。改革开放后,农牧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草场、牲畜包产到户,牲畜数量发展非常快。有的牧民会注意保护自己的草场,有的缺乏这些理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制定管理规划。”

陈刚是青海省海北州生态畜牧业建设联点单位负责人,几年来他带领课题组参与各级政府、生产企业和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政策制定和技术咨询等工作。2006年,陈刚和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因为牧民发展养殖,草原超载问题突出,超载对于草原而言是坏事,但是牲畜少了百姓就有意见,因此我们提出减畜不减收,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我们在2006年提出有机畜牧业,牲畜数量下来了,但是产品质量提升,价值提升,农牧民不会减收,相当于草畜平衡,我们先后在海北、海南做了三次现场展示汇报会。课题组的教授把不同牧场和种类的动物都赶来,现场称重给牧民看,展示试点成果。下去开会有时两三天,有的只有一天。第一次在门源县开现场展示会时,时任青海省省长骆惠宁亲临现场。”在海北州召开的三次现场观摩会,让牧民们切实感受到减畜增收、科学放牧的神奇。

野外考察的艰苦,非亲历者难以想象。陈刚讲起刚刚结束的玛多调研:“下面非常艰苦,玛多是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高的地方4700米,每次到那里都感到头疼,走路时好像脚踩棉花一样,非常辛苦。我们从样地到住地大概七八十公里,一般早上七点半左右出发,基本天黑才能完成工作回住地。中午每人分几个馒头和一袋榨菜,外加一瓶矿泉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午饭。晚上回来才能吃一顿热饭,不过大家工作起来非常敬业,白天采样后晚上回来还要记录数据和录入分析。我们搞生态移民、草地保护工程时,要到县里进行调研,每次都要十天多,所有县都要走到,我是总负责。我们计划明天去河南县,那里现在有我们的有机畜牧业点和鼠害防治基地,有二十多名学生和十多位老师已经在那里调研十多天了。”

艰苦中也不乏温暖,陈刚记得,有一次他们在黄河源头村庄边取样调研,县长得知后找人为他们买来冰冻的羊肉送去,有的牧民好奇地前来围观,看到他们条件艰苦就把他们叫到家里喝一杯热奶茶,“这都让我们非常感动,后来我们再上去调研时专门带水果糖、茶砖分给他们,大家就交成朋友。”

2012年5月,在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青海省委提出“三区”战略,其中一项便是在未来五年中,青海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根据2014年5月发布的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青海90%国土被列为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域。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上大学时研究寄生虫病防治,从当时和现在放牧牛羊的寄生虫病情况对比来看,总体感染比例有所降低,但虫体有所变化,而且肝吸虫病在青海这几年感染率有所上升,程度有所加深,这些年我和我们的团队也在加强对此的研究。目前我们团队中有李英博士专门研究草原蜱虫,青海要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业和服务业比重,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草原旅游,草原上蜱虫非常多,因此我们申报一个蜱虫分子生物学项目,解决蜱虫传染病的问题。康宁教授负责肝吸虫病研究。一名由奥克兰大学留学归来的李希来博士主要组织草原生态方面的研究。”

相比于陈刚博士毕业时,现在青海大学已经有110多名博士,人才数量今非昔比,但他还是觉得不够,“青海大学这几年发展与青海经济发展相结合,定位于‘做强工科、做精医科、做优农科,提升经济管理学科,积极发展新兴管理学科’,人才不只止于书斋讲堂,还要服务社会民生。”不过令陈刚欣慰的是,“现在发展加快速度了。”

“青海大学注重人才建设,这么多年来引进和自身培养人才,聘请‘昆仑学者’。2013年7月,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第四任校长王光谦院士到任,他的务实作风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我们有目共睹。新的班子承前启后,2013年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申报成功,2014年学校在积极申报大学科技园,现在部分西部高校还没有建立科技园,国家对这些院校也给予充分支持,9月24日已正式获得批准。”陈刚满怀欣喜之情。

采访中,他几次提及青海大学的校训“学竞江河,志比昆仑”,三江发源地与冰雪昆仑的气魄风采,不仅是陈刚科研路上相伴的风景,更是心中不懈追求的动力。

武汉大学外科博士培养计划 篇9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愿为医疗卫生事业及科学研究献身。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动态,熟悉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应用到本学科的研究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临床工作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相当水平的写作能力及一定的听、说能力。能用英文独立地撰写科研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完成所担负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泌尿外科

泌尿系肿瘤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尤其是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治疗措施,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男性不育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

2、胸心外科

复杂疑难食管疾病;气管肿瘤、肺癌、胸外伤(血胸、。气胸等)的发病机理、诊断与防治措施;复杂疑难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及心肌保护问题、、重症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终末期的心衰治疗及心脏移植。

3、普通外科

胃肠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腹腔镜外科、血管外科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外科治疗、器官移植与肝胆外科的发病机制等。

4、骨外科

脊柱及脊髓损伤的机理及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分类、临床诊治措施;骨关节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及临床诊治措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骨肿瘤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等。

5、神经外科

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颅脑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颅内压增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等。

6.整形外科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在职攻读医学科学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放宽至3-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课程计划表

本学科博士生应修满的学分总数不少于1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8学分。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完成。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课程填补。

五、培养过程必修环节

1.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对博士生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评估博士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学术科研能力。

学科综合考试应在博士生学习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学科点具体落实负责考试方式和形式。各学科应成立综合考试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3-5名专家组成,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综合考试工作。考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过三种,对于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学生重新考试或退学。博士生在学期间共有两次综合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未通过者允许参加下一次考试(两次考试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两次均未通过,按退学处理(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可转为硕士)。

培养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学科综合考试实施规则,考试前一个月在网上公开博士生综合考试时间、内容与方式,通过综合考试博士生名单应上网公示。

2.学术交流

博士生应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其它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鼓励博士生参加在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发言,3.学期学术报告

博士生每学期应在一定范围内做一次学术研究进展汇报,导师组应进行考评。4.实习实践

博士研究生在本专业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临床工作并参加本专业科室的疑难病案讨论。

六、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领域最新成果、研究内容与特色、研究方法、关键技术、主要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

第二学期开始,在拟定的研究方面范围内,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在全面检索并阅读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首先提交本研究方向系统而全面的文献综述,综述篇幅要求1.5万字以上,涵盖近3年最新文献100(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50篇)篇以上。经导师阅读审查同意后,开始进行课题设计,设计完成后提交博研究生指导小组审查,由主导师及其指导小组成员等组成考核小组(五名及以上成员),对选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就研究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各培养单位应将开题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报告主题等信息在网上公开。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三学期完成。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如未通过,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应随意变动选题,因特殊原因变动者,应由博士生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与培养单位同意(需在培养单位备案),可重新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过程检查。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督促导师及指导小组开展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每隔3-5个月,博士研究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汇报,说明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和阶段性成果、主要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导师及指导小组应对博士生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与指导。

3.预答辩。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审阅认可后,应在正式答辩前三至六个月提出预答辩申请。预答辩由学科点统一组织,需聘请3-5名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按照正式答辩程序进行。各培养单位应将预答辩时间、地点、预答辩人等信息进行网上公开。

预答辩小组主要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写作规范等进行严格审查,并以评议方式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决议。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专家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交正式答辩申请。未通过预答辩的论文不予安排正式答辩。4.答辩。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在论文修改完善基础上,经导师审核同意,应在答辩前两个月向所在培养单位提交论文评审与答辩申请,具体要求按照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5.申请学位资格论文要求

博士研究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并在指定的“中华牌”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

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1篇论文。具体要求见《武汉大学医学部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6.学位论文格式。

博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等按照《武汉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

1.博士生的培养应依托高水平科研项目,强化系统科研训练,实现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重点进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建立和完善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学术团队作用的培养机制,实现导师与导师指导小组相结合、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同时注重发挥本学科博士培育点乃至本校,本院各学科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博士生创新性思维、原创性科研意识培养的学术氛围。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建导师指导小组(含副教授,小组成员可跨学科跨院系),共同负责博士生培养的全程指导与质量监控。

3.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研工作计划与进度、实习实践、学术交流、学位论文等进行明确规定。

4.加强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鼓励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入各类国际研究机构访学、合作研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等。

上一篇:淄角镇中心幼儿园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下一篇:SEO每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