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怨》鉴赏

2024-10-03

《玉阶怨》鉴赏(通用6篇)

《玉阶怨》鉴赏 篇1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A SIGH FROM A STAIRCASE OF JADE

Li Bai

Her jade-white staircase is cold with dew;

Her silk soles are wet, she lingered there so long....

Behind her closed casement, why is she still waiting,

Watchiing through its crystal pane the glow of the autumn moon?

李白《长门怨》鉴赏 篇2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李白《长门怨》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长门怨》

《长门怨》,顾名思义,是宫怨诗,出自乐府古题。据说汉代的陈皇后因为武帝宠幸卫子夫而失意,不得已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后来听说蜀人司马相如善写辞赋,就派人送了一百斤黄金,请司马相如为自己写一篇解闷排愁的文章,结果司马相如就为陈皇后写了一篇有名的《长门赋》。没想到后来汉武帝也看到了这篇辞赋,深受感动,因此又与陈皇后重归于好。后人就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以《长门怨》为题材的乐府诗。李白的《长门怨》共写了两首。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长门怨》的第一首先以天象入手。“天回北斗”的“回”字,是一个动词,是说高高在上的北斗七星,在天穹里默默地由东向西移动,不知不觉中,已经挂在了西楼之上,可见此时已是更深夜半之际,这显然又是一个难眠之夜。第二句,由高而低,从远而近,视线从天上星空移到身边的居室,“金屋无人萤火流”,从天上的北斗七星到庭院中的飞火流萤,这一句所刻画的景物也更加细致入微了。金屋,用的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汉武帝在小的时候非常喜欢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阿娇,曾经说过,“若得阿娇(即后来的陈皇后)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不过,诗中的金屋已经今非昔比,人去室空了。当初被藏在金屋、宠幸无比的陈皇后早已伤心地离开了这所“金屋”,而迁居长门冷宫了。那么,可想而知,当初那些热闹异常或恩爱无比的夜晚当然也早就烟消云散,如今只剩下秋日里的萤火虫,在这昔日的繁华宫殿四周飞来飞去,留下了时隐时现的点点萤光而已。天上是不变的斗转星移,日夜更替,地上是无声的流萤飞逝,暑往秋来,这一座在黯淡星光笼罩与微弱萤光点缀下的空寂金屋,所蕴含的物象与情感,又岂是一个“愁”字所能包涵得了的?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既点明题意,又由月光引出愁思。天象由北斗换成了月光,更加明亮,醒目,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地点由爱巢“金屋”换到了冷宫“长门”,在感情的反差上愈发强烈鲜明,使人不由得浮想联翩,感叹宫闱中的变迁就是这般的无奈与无情。而且第三句还用了一个意向动词“欲”字,那么月光到底是“到”了,还是没“到”?第四句的“别作”,也是一样,看来月光在不同地方是会产生不同效果的。诗歌虽然很短,只有四句,却因为变换了居处场所和天象景观,再加上两个精心安排的词语,使三、四两句诗与前面的两句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互相牵连制约,其中的蕴意显得异常丰富、耐人琢磨了。当然,月光是不论什么地方都会照得到的,那么“它”现在为什么好像有了一种顾忌,是不愿意照到长门殿,还是不忍心照呢?作者把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无处不在的月光上。在这里,他又一次把月光写得格外善解人意,在照不照到长门殿及陈皇后身边的问题上,李白在诗中并没有进一步明确地展开,甚至连暗示都没有,这种欲言又止、欲作还休的情态其实最符合被冷落的陈皇后及其一切宫中失宠女子的心态。总之,长门之怨,实在是怨深似海;长门之怨,又实在是无可奈何呀!所以,就连天上的月光也禁不住要对经历了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冷宫”的陈皇后们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可又确实是爱莫能助了。其实,不管月光照到长门殿也罢,避开长门殿也罢,对陈皇后的命运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她的愁思也是根本无人可以为之排解的。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桂殿,即桂宫,是汉武帝时的宫殿名,位于未央宫之北。上一首诗直到最后一句才说出了“愁”字,而这一首,却在第一句就提出了“愁”字,而且还是“长愁”。女主人公这种铭刻内心的宫愁并不只是因为秋风萧瑟才引起的,而是时时刻刻萦绕心间,无法排遣的。在她的心目中,自从离开了黄金屋以后,其实在失宠以后,哪怕是在“金屋”之中独处的日子里,也就只剩下“秋风霜箭”,简直是长年都生活在愁怨之中,所以不论何时望去,屋子里只有不尽的“秋尘”。从失宠以后,似乎就再也没有领略过一丝一毫春天的气息。无论人世间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四季中的变幻又如何气象万千,对她来说,一切都是一潭死水,又“四屋秋尘”,一个人如果对春天失去了兴趣,实际上也就是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这座被汉武帝所遗忘了的“黄金屋”也就完全失去了生机,再没有任何温情可言。只有离开这里,独自去长门宫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生活的不幸和失宠的苦果。

玉阶怨诗歌赏析 篇3

【诗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出处】唐·李白《玉阶怨》

【译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挂满了露珠。长 时间地在夜里伫立,露水打湿了脚上的袜子。诗句写夜景。“侵”字写出夜 露之大,“玉阶”、“罗袜”写出女主人公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而一 “久”字便托出物质生活丰富的宫女,因长久幽居深宫,故精神空虚,只 得久久站在玉阶上苦思冥想。此情诗中虽未言及,却饱溶于字里行间。

注: 玉阶,用玉铺成的台阶。罗袜,用丝绸缝织的袜子。

【全诗】

玉阶怨

[唐]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1.玉阶:以玉石或白石砌的台阶,这里指女子居住的后宫宫殿台阶。生白露:落满露水。表明女子独立玉阶直至夜深。侵:渗湿。罗袜:用丝罗布料做的袜子。却下:放下。

2.水精帘:即水晶帘。萧士赟注:“水精帘,以水精为之,如今之玻璃帘也。”玲珑:形容月如玉盘之玲珑剔透。

【翻译】

白玉石阶上落下晶莹的露水,夜深站得久了打湿罗袜双脚。

转身进屋放下水晶门帘,出神地望着天空中玲珑明洁的秋月。

【赏析】

为了准确、深入地理解、鉴赏李白的著名诗作《玉阶怨》,这里拟从“意境”的角度来分析这首小诗。因为,《玉阶怨》是一首感情细腻委婉,风格含蓄隽永,意境深邃幽美的杰作佳构。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特别重视的一个美学范畴。“意境”一词的出现,始于中唐。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首先把先秦以来“立象尽意”(《易传》)、“言不尽意”(庄子)、“意象”(陆机)、“神韵”(钟嵘)等理论中“意”与“境”(“象”)两个概念熔铸成一个新的美学范畴。在长期的发展中,“意境”的内涵不断丰富,至清代王国维,遂成为古典诗歌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王国维认为,境界(即意境)是指“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人间词话》)这也只是描述性的而不是逻辑性的定义。根据前人的论述,意境是指诗歌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画相融相汇而达到的一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这里的“意”是蕴含在图画中的,这里的“境”是含蓄着深“意”的。“意境”不是“意”与“境”简单的相加,其内涵要丰富得多。它强调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一致、交融相生。而情必至真至诚,景必至美至谐,意必至正至深,境必至朴至善。有意境,则景能动人心弦,情能感人肺腑;有意境,则虚体(情)实体(物)、虚笔实笔皆妙;有意境,则有含蓄隽永、馀味不尽之致;“有境界即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所以,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同上)。

《玉阶怨》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4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玉阶:玉石砌的台阶。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放下。

(1)第二句中的“侵” 字,很传神,你认为妙在何处?(2分)

答:)“侵”字传神地写出了秋霜浓重的月夜,主人公伫立在台阶上,凝神关注,以致被露水浸湿了丝袜的状态

(2)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望穿秋眼、热切盼望远方的亲人归来的妇女形象。

(3)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写出“她”已等候多时并写出切肤之寒的一个字是侵 ;诗中的“玉、水晶、秋月”暗示“她”具有 纯洁或坚贞 (填一个词)的品质,将思念的痛苦升华为美的境界。

二:

(l)请概括诗中人物的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2)中国诗具有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请以本诗为例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人物具有期盼(孤独)与哀怨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诗中人物无言独立玉阶,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了衣袜,可见伫立之久,等待(期盼)之深,怨情之切。回到院中,独望秋月,幽独之苦,似月怜人,似人怜月。何物伴人,“却下”二字,却是“又上心头”的`写照。(4分,特征1分,分析3分)

(2)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却引读者有无限想象余地,使思情无限辽远。“诗中全不见怨”宇,但给人“幽怨”之深之感。“露湿在袜”让人想到夜深人静站立等待思念之久,而人未知;”玲珑”二字,以月衬人,可想见女主人的思情至深之浓之烈。(4分,选择暗示点1分,举例展开3分)

赏析:

宫怨古诗词鉴赏 篇5

古诗原文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诗文赏析

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闺中少妇”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的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但与昭阳殿欢乐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此诗用形象对比手法,有强烈反衬作用,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诗的前后部分都重在写境,由于融入人物的丰富感受,情景交融,所以能境中见人,含蓄蕴藉。与白居易《后宫词》比较,优点尤显著。《后宫词》写了“泪湿罗巾梦不成”,写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由于取径太直,反觉浅近,不如此诗耐人含咀。

《玉阶怨》鉴赏 篇6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注释】

1、红稀香少:鲜花衰萎,空气中飘散的香味也淡薄了。红,与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中的“红”用法相同。

2、苹:多年生水草,又名“田字草”。

3、汀:边平地。

4、似:《历代诗余》等作“应”。

【赏析】

这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词作开首,词人叙己泛舟湖上,时值深秋,触目所见,秋风阵吹,湖面烟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殒。首二句的描述,似埋下萧瑟的氛围,悲秋的情调,然而接下却笔触一转,写出:“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词人心胸宽阔、朗爽,不仅不感到悲,反以为喜、以为亲。这里词人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这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李白诗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辛弃疾词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表现手法略同,只不过李清照写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罢了。

词作下片,词人集中笔触描绘湖面景致。“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湖面上已无夏日那种“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盛景,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用邦彦《苏幕遮》)的情致,但词人睹此情形,丝毫没有惆怅、悲凉之感,而是觉得枯老的荷叶和饱满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欢愉。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似经过清露泼洗过一番,清爽,葱俊。这里用“洗”字,既把秋天肃爽、静朗的特征勾划出来,也把词人不同一般的阔大胸襟给表现了出来。歇拍二句:“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里的表现手法与上片末二句“水光山色与人亲”相似。词人明明是自己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但却不明说,反婉转地说是眠沙鸥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这种表达手法,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怀。

【讲解】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练习题

1.这首词描绘的秋景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的分析。

2.怎样理解“似也恨,人归早”中的“恨”字?

参考答案

1诗人笔下的秋景清新、淡雅。(1分)简要分析计2分。

上一篇: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下一篇:“梁家河精神”党课材料领导讲话稿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