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方说课教案

2024-05-23

乘方说课教案(精选10篇)

乘方说课教案 篇1

1.5.1乘方说课教案

韩雪飞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从小学所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介绍了乘方的概念,然后,结合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讲述了乘方的运算方法。在小学里,学生掌握的数的平方与立方只是在正数的范围内,而现在则扩大到了有理数的范围,因此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的认识,提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力;并且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数的开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能明确底数、指数、幂这几个概念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仔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运算,难点是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如学生在计算(-a)n 和-an时就很容易混淆,另外在进行分数的乘方运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加括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都安排了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突破难点.【学情分析】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 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对直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一方面能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的分析】

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通过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亲历探究,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适当的练习,及时的进行信息反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乘方的兴趣,我通过一个古代的小故事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这个问题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可能会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先让学生讨论一番,看看谁的答案最合理.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数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紧接着结合学生熟悉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及它们的简单读法和记法,让学生归纳求n 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的积的读法和记法,导出乘方的定义。

对于乘方、底数、指数、幂的概念的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先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学,然后老师适当指点的形式来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乐趣。对于其中的疑点:幂的概念可以联系加减乘除运算的结果名称进行类比,使学生能充分理解a的n次幂的意义。

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有必要设置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如负数的乘方、分数的乘方、一个数本身等,使学生既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又能学会正确的书写方式。对于如 与 的区别,我通过组织学生对其表示的意义和结果两方面进行讨论,这样既对其进行了强调,又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个难点的理解。

(三)分析探究,拓展新知

为了切实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一组练习,让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得出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把这组练习作为后面探索有理数乘方运算符号法则的铺垫。当学生做完后分组讨论:乘方运算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在学生观察归纳的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乘方的符号法则总结完整。

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究:1.负数、正数奇次幂、偶次幂有什么特点? 2.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通过巧设提问,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在学生急于想检测自已学习成果时,通过两个活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活动1:快速抢答。通过抢答梳理本节课的所学,发现一些学生尚未掌握好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活动2:通过一个有趣的古代数学故事和一个大胆的猜想,使学生想象的空间越来越大,课堂教学也达到高潮。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

让学生回忆,做出小结:

1、乘方的有关概念

2、乘方的符号法则

3、括号的作用以及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的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47页习题1.5第1.2

2、搜集生活中运用乘方的实例。

乘方说课教案 篇2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难点是法则的灵活运用.

1.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

(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 的推导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幂的乘方不能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相混淆,例如不能把,也不能把

的计算结果写成 .

的结果错误地写成幂的乘方是变乘方为(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的)乘法,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变(同底数的幂)乘为(幂指数)加,如

;而 .

2.积和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为正整数).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例如:

3.不要把幂的乘方性质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混淆.幂的乘方运算,是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底数不变);同底数幂的乘法,是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底数不变).

4.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三个运算性质是整式乘法的基础,也是整式乘法的主要依据.对三个性质的数学表达式和语言表述,不仅要记住,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这三个幂的运算中,要防止符号错误:例如,还要防止运算性质发生混淆:

三、教法建议

1.幂的乘方导出的根据是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教学时,也要注意导出这一性质的过程.可先以具体指数为例,明确幕的乘方的意义,导出性质,如

等等.

对于从指数连加得到指数相乘,要根据学生情况多作一些说明.以再一次说明

为例,可以写成 .这一点是导出幂的乘方性质的关键,务必使学生真正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导出性质.

2.使学生要严格区分同底数幂乘法性质与幂的乘方性质的不同,不能混淆.具体讲解可从下面两点来说明:

(1)牢记不同的运算要使用不同的性质,运算的意义决定了运算的性质.

(2)记清幂的运算与指数运算的关系:

(同底)幂相乘→指数相加(“乘”变“加”,降一级运算);

幂乘方→指数相乘(“乘方”变“乘法”,降一级运算).

了解到有关幂的两个重要性质都有“使原运算仅降一级运算”的规律,可使自己更好掌握有关性质.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启发学生,不仅掌握法则,还要明确为什么.三种运算法则全讲完之后,学生最易产生法则间的混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叫学生熟记法则之外,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写作业时,注意解题步骤,或及时发现问题,说明出现问题的原因;要注意防止两个错误:

(1)(-2xy)=-2xy. 444

4(2)(x+y)=x+y. 333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幂的乘方性质并能应用它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推导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运用性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5.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关键是准确理解幂的乘方公式的意义,只有准确地判别出其适用的条件,才可以较容易地应用公式解题.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准确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及其应用.

(二)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的综合应用.

(三)解决办法

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理解公式的联系与区别.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幂的乘方》教案 篇3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本节课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后,以学生喜爱的地理知识DD几大行星体积大小的比较为切入点,利用“做一做”的游戏展开新课,让学生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充分体现新教材“问题情境D建立模型D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特点。以“观察D归纳D概括”为主要线索探索运算法则,注重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升中学无需考试,因此就出现了同一个班学生的基础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的基础不平衡,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教学定位明确了,教学设计才能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的学生已经经历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索,有了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经验,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幂的意义,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课采用了探索式学习方式,归纳、概括幂的乘方运算性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2、过程与方法:

体会幂的意义,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发展实践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会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且能用幂的意义加以说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学习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并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学≈科≈网Z≈X≈X≈]

2、难点:灵活运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计算。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六、教学安排

两课时,这节是第一课时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科≈网Z≈X≈X≈]

电脑显示教科书P17引例(设计意图:激发兴趣,燃起学生的求知欲)

如果甲球的半径是乙球的倍,那么甲球的体积是乙球的。

老师提问:地球、木星、太阳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地球、木星、太阳的半径分别是地球的倍和倍,它们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的多少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活动:由题意可知木星的体积是地球体积的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体积的倍。

老师:和所表示的数学意义是什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

学生:表示3个10相乘,即10×10×10;表示3个相乘,即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谁能告诉我等于多少?

学生:。你能说出每一步的理由吗?

学生:第一步是幂的乘方的意义,第二步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第三步是加法的意义。

师:这就说明:=(板书)对吗?

(二)温故知新,探究幂的乘方法则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面的练习题如何计算?(电脑显示教材P17“做一做”的内容)。

做一做:(把学生分成四组,独立完成下列各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指导学生独立完成(1)―(4)小题,四名同学在板上做。[:ZXX]

②听取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并与个别学生适当交流。

③关注学生获取答案的思路和方法。

④引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结论,引出关于幂的乘方的法则。

老师板书:

根据上面的板书,同学们猜一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老师:观察以上三个等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这个规律能用等式来表示吗?你能验证这一等式吗?

.

(三)强化新知,应用法则[:学#科#网Z#X#X#]

学生:(1)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上计算,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学生总结,(1)、(2)、(3)直接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运算不能把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混淆。第(4)题涉及到负号的乘方,计算时要注意“-”有没有参与乘方。第(5)题是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综合运算。第(6)题是利用幂的乘方运算后再合并同类项。

八、随堂练习

计算:(1);(2);(3).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比赛,完成后交流)

九、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我们学了幂的乘方,这与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有所不同的,它们相同的是底数不变,不同的是,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指数相加。

十、布置作业

习题1.5知识技能1.(4)、(5)、(6)

2.(3)、(4)

十一、板书设计

投影幕

板演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相关概念

十二、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探索幂的乘方的法则的过程中,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也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发展。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结中找出两者的区别,从本质上理解幂的乘方,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学生学习的问题、活动较多,注意把握课堂时间。

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的运算;2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3问题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a·a·a作a3,读作a的立方;那么,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a·a呢?在小学对于字母a我们只

a还可以取哪些数呢?

2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

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3.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就是表示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

计算:2,2,2,24;

二讲授新1n个相同因数的-2,2,3,4;0,02,03,04指数

12就是21,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模向观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

?当a>0时,an>0;

当a<0时,;当a=0时,an=0a2n≥02

a2n=2n;=-2n-1;

计算:2,3,[-];-32,-33,-板上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n的底数是-a,表示n个相乘,-an是an的相反数,这是n与-an向观察第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写分数算:,,-,;XX,3×22,-42×2,-23÷3;n-1让学生回忆,做出小结:1

31222;3;4;;-012;-3;3·3;-6·3;-·32;2表:3a=-3,b=-,=4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2;

a2-b2+2;

2;

a2+2ab+b2a2=2;

a3=3;

a2=;

a3=*有理数?为什么?6*学设计说明

19的数有几个?是什么?有没有平方得-9的2+|b-2|=0,求aXX·b3

4a是负数时,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中,既要注重罗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又重注重观察、归纳等

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再一次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列入了教学2方面前进的:第一是不断的推广;第二是不断的精确化;第与数池家的研究方式类似,不断进行推广a2是由计算正方形面积得到的,a3是由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得到的,而a4,a,…,an一个概念或一个公式形成后,要对其字母的意义、相互的关系、应用的范围逐项

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的说明还是必要的,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3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

2.10有理数乘方电子教案1 篇5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本节运算是初中有理数运算的一种,教科书通过实例感受当低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的结果增长的很快。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时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关注学生对有理数乘方意义的理解,结合有理数乘法运算进行乘方运算的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有理数乘方运算。难点:乘方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2、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3、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计算(1)

121212121

(2)22222=

【新课探究】: ★知识点

(一):乘方的定义

先阅读课本83页至84页,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再阅读一遍课本,领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然后结合课本内容试着解决下面的内容,并把答案写在相应的空白处。

1、(1)阅读课本83页引例: 1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分裂成2个,2次分裂分裂成____个,3次分裂分裂成_______个„10次分裂分裂成_________个。创新支点.你是如何计算的?

⑵试着举出生活中乘方的例子.⑶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______.这种求n个相同的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___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_,a叫做_____,n叫做_____,an

读作_________.特别地,一个数可以看作本身的___次方.针对性练习1: 完成课本84页随堂练习1。

★知识点

(二): 乘方的规律及注意事项

自学例1,你认为在进行乘方运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自学例2,你总结出了什么规律?

针对性练习2:

1.完成P85的习题1、2、3.2.熟背1-20自然数的平方和1-10自然数的立方

3.计算:(1)(-3)2 =(-3)3 =[-(-3)]5

=

(2)-32=-33 =-(-3)5

=

(3)2

223

=3=

4.试一试,设n为正整数,计算:

(1)(-1)2n=(2)(-1)2n+1=

【总结收获】: 【自我检测】: 基础达标:

1、在46

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___,47

读做____________.2、215的结果是____数(填“正”或“负”),125的结果是____数(填“正”或“负”)

3、计算:

①52

____;④23

____;②0.13

____;⑤103

____;

③1

____;⑥2____;⑦(-1)100 +(-1)101⑧(-1)2n+12

3+(-1)2n

4、默写1-20自然数的平方。

5、默写1-10自然数的立方。

能力提升:

1.一个数的平方是1,则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是

乘方说课教案 篇6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理解乘方运算、幂、底数等概念的意义;

3、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二、自主预习

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l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1)细胞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个小时共分裂_____________次;

(2)5个小时后,细胞的个数一共有 =__________个,为了简便可以记作________.

2.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________,乘方的结果叫______,a叫________,n叫________.乘方an有双重含义:(1)表示一种运算,这时读作“______________”;(2)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读作“_______________”.

3.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_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____;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_____数,偶次幂是____________数.

注意:在书写乘方时,若底数为负数、分数时一定要加括号.

三、知识互动

1、乘方的意义

(1)乘方的定义、幂、底数、指数的定义.

(2)乘方的读法.

(3)(-a)n与-an的区别.

2、乘方法则

例1 计算

①(-4)3 ②(-2)4 ③(- )3

(2)归纳乘方法则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2 计算:

4、探究规律

例3 观察下面三行数:

-2,4,16,-8,-32,64,…;①

0,6,-6,18,-30,66,…;②

-1,2,-4,8,-16,32,…;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四 课堂训练

1、读下列各式,说出它的底数和指数,并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1)(-1)10 (2)83 (3)-54 (4)mn

2、解决下列问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1) 2×32和(2×3)2 有什么区别?各等于什么?

(2)32与23有什么区别?各等于什么?

(3)-34和(-3) 4有什么区别?各等于什么?

3、教材42页 练习1

4.计算:

6.计算:

五 能力提高

2.式子(-1)2008 +(-1)2009的结果是( ).

A.1 B.-l C.0 D.1或-l

2.给出依次排列的一列数:-l,2,-4,8,-l6,32,…,写出后面的2项是____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_____.

3.

4.当你把纸对折一次时,可以得到2层;对折2次时,可以得到4层;对折3次时,可以得到8层;照这样折下去:

(1)你能发现层数与折纸的次数的关系吗?

(2)计算对折5次时层数是多少?

(3)如果每张纸的厚度是0.05毫米,求对折l0次后纸的总厚度.

六 达标训练

1.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

2.下列算式的结果是正数的是( )

A.-[-(-3)]2 B.-(-3)2 C.- D.-32×(-3)3

3.在有理数-2,-(-2),|-2| ,-2 ,(-2) ,(-2) ,-2 中,负数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43的意义是( ).

A.3个-4相乘 B.3个-4相加 C.-4乘以3 D.43的相反数

5.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6.计算(1)3+22×(- ) ; (2)-72十2×(-3)2+(-6)÷(- )2 ;

(3)(-3)2×[ ] ; (4)8十(-3)2×(-2);

幂的乘方与积得乘方教学反思 篇7

积的乘方和前面讲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是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积的乘方公式及其应用。由于在应用当中需要用到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前面的知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它们的法则。积的乘方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时这节课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而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就要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含义。这组计算是以前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完成,进一步让引导学生推导(ab)的三次方和(ab)的n次方。导出性质后,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其表达式及语言叙述中每句话的含义,以期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它进行计算。因此在后面设计了几个例题,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

积的乘方课后反思 篇8

本次参加了学校的一课二讲三讨论的活动,主讲课题是积的乘方,就本节课作如下反思:

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公式法则课,从实际问题猜想——主动推导探究——理解公式——应用公式——公式拓展,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新问题的必要性,带着问题思考本节课,更容易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首讲是在142班,教学过程如下安排: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积的乘方公式及其应用。由于在应用当中需要用到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前面的知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它们的法则。

积的乘方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时这节课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而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就要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含义。这组计算是以前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完成,进一步让引导学生推导(ab)的二次方、(ab)的三次方和(ab)的n次方。导出性质后,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其表达式及语言叙述中每句话的含义,以期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它进行计算。因此在后面设计了几个例题,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讲解清楚了积的乘方的概念,并且也给了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并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应用。

第二次讲是在141班,这次采用了学案设计,能动课堂的教学方式,整节课老师只是布置任务,一切内容有学生自己完成,小组合作讨论,疑难问题集体解决,相比上一节课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思提高,不在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效果很好准备继续尝试。

这节课的主要易错点是对符号的处理,这点在备课的时候我也考虑到了,因此在例题里我设计了一些学生易错的题让他们训练。

从本节教学反思,让我体会到了如下的几点: 第一、课堂讲演精炼,到位,语言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第二、对学生要大胆放手,充分体现学生主导性

第三、多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总结。只有这样细心、耐心对待难点问题,学生才学得过手,也使得学生揣摩学习的基本方法。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性质的过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能灵活运用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进行整式的简单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进行整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完成复习题,(学生演排)

展示复习题:(ppt)

计算:(a2)4..a-(a3)2.a3

通过此题,让学生复习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及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1、展示问题(ppt)

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 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2、点学生列出算式

3、提问:(2×103)3,是幂的乘方形式吗?(底数是2和103的乘积,虽然103是幂,但总体来看,它是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有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规律。

4、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得出积的乘方的计算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并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完成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探究。

2、独立完成尝试练习题。

展示自学提纲:(ppt)

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1)(ab)2=()·()=()·()=a()b()

(2)(ab)3=______=_______=a()b()

(3)(ab)n= =

=a()b()(n为正整数)

2、请归纳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3、完成课本p98练习题

巡视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情况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推导和简单运用,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示交流

1、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第1题,并说明每步的依据。

2、演排自学提纲中第3题,非演排学生思考查找评价演排学生的解题。

3、举手交流发言。

1、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2、板书积的乘方运算性质。

3、根据学生演排交流情况,适时点拨,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交流展示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总结提炼性质及运用方法。

巩固训练

完成训练题

1、出示训练题:

计算:(-a)6-(-3a3)2-(2a)2.a42、点学生演排

3、请学生评价,适时点拨。

通过巩固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合作探究

1、独立思考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

3、班级交流、讨论

1、出示问题:

计算:42013.(-0.25)20xx2、巡视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参与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适时点拨。

4、总结归纳。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拓展性质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拓展提升训练

完成训练题

1、出示训练题:

计算:(1)22013.42013.(-0.125)20xx

(2)(2/3)20xx.(-1.5)20xx2、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3、组织交流、讨论,适时点拨总结。

通过提升训练延伸知识的运用。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并适时总结。

通过小结活动加深知识的理解。

当堂检测

独立完成检测题

1、出示检测题(ppt)

计算:(1)(-2m3n2)3

(2)(-a2)2.(-2a3)2

(3)(-x2y)3+7(x2)2·(-x)2·(-y)3

(4)(0.125)7×882、请学生演排,订正答案,统计学生完成情况

通过当堂检测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

布置作业题:课本p104习题第2题

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运算性质:(ab)n=anbn(n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积的乘方性质的逆用:anbn=(ab)n

同指数的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2.积的乘方教学反思范文

3.八年级数学上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4.乘方测的试题及答案

5.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6.幂的乘方教学反思

7.《幂的乘方》教学反思

8.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篇10

仙桃市仙源学校

张四华

有理数的乘方

(一),下面把在备课中的困惑和课后的教学反思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大家多给我提意见。

备课中的困惑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折报纸,一方面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会不会沿着同方向对折纸,如果学生随意对折,那么对折后报纸的层数就不太好数;另一方面折纸活动和拉面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复?在和其他老师交流过,我最后舍弃了折纸,直接用拉面情景引入,具体做法如下:

师: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今天老师要现场制作拉面。首先将面揉搓成1根长条,这里用绳子代替,我们只考虑面条的根数。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为了同学们看的更清楚,我把它剪开,现在面条是几根?我继续拉扣一次,面条是几根?

生齐答:2根;4根。

(我给学生提供的绳子最多只能拉扣6次)

提问:(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这个数字的?(2)观察等式右边的算式,算式里的因数有什么特点?(3)你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它们?

(引出课题,板书:§2.6有理数的乘方(一))

教材中的议一议是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一般只能举出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a2,正方体的体积表示为a3,那么a4表示什么呢?学生在现实中就很难找到它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上课时回避了这个问题,直接由拉面的情景引入了乘方的定义。

课后的教学反思

上一篇:夜闻秋风感怀,夜闻秋风感怀陆游,夜闻秋风感怀的意思,夜闻秋风感怀赏析下一篇:写一句关于圣诞节的英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