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

2024-08-05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通用12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 篇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

说课人:保定市美术中学韩玉哲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保定市美术中学的历史教师韩玉哲,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选自人教版高中选修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五节。说课的主要内容为《一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分析。

我这课总的设计思想是这样的:目前文科综合教学中面临着一些矛盾,如:高考较高要求与学生较低水平,高考命题的动态发展与教材的静态局限,综合考试与分科教学等。为此,高二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依纲据本,还要活化教材,升华教材。所以我的教学过程就是要解决这三个矛盾。

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内容在世界近现代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战既是19世纪末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20世纪初历史变化的起因。因此学好一战有助于学生理顺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发展脉络,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本课主要分三部分内容:一是一战的原因,二是战争过程,三是战争的影响,争夺殖民地这条主线贯穿其中。因此,授课的关键是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新大纲的要求和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理解一战的原因,识记战争的过程,简述战争后果;(2)能力目标:一是通过课前收集材料的准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课堂研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二是认识一战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价值观念。

2、本课重点、难点: 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难点: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思路

一、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依据

依据教学新课标及文综考试的要求和本课重、难点,我采用了启发引导法、问题研究法、讨论法、多向拓宽、纵深挖掘、图表法、讲授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学习方法指导及依据

我校是民办艺术类学校,学生知识素质较低,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但思想较活跃,善于表达,因此,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教学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学情,对学法做了指导:

1、布置预习任务,确立预习阶段要达到的目标;

2、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采用分组研究探讨式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并分组发言,总结研究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个性分析共性的办法,和政治课紧密结合,有利于解决学生较低水平与高考高要求,高考命题的动态发 展与教材静态局限的矛盾。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一、课时:一课时授课

二、导入设计:

多媒体屏幕展示形象图片,请学生回答,这幅画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间?启发学生联想发言,以此为契点导入新课。在形象事物的刺激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入新课学习。

三、新课授课设计:

1、本课的重点为一战的原因,对于这部分以探究学习为主。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展示探究问题,即: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国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帝国主义各国矛盾是如何协调和发展的?结果怎样?然后分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发言,交流讨论结果。通过讨论认识到争夺殖民地是一战爆发的关键。安排小组讨论,既可以打破读书时沉闷的课堂气氛,还能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学生回答一般不全面、不系统,所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要做适当引导,利用多媒体课件拓宽教材,做总结归纳,指出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这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各国矛盾的调整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尤其注意英国与法俄关系,德国与奥匈意大利矛盾的协调,指出英、德矛盾如同新老拳王争霸赛,为了霸权这条金腰带打得不可开交。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分析法,从矛盾入手分析战争起因,对类似问题触类旁通。这样也就解决了高考较高要求与学生较低水平,高考命题的动态发展与教材的静态局限的矛盾,达到教学目标。

2、战争直接原因比较简单,可以利用幻灯片演示点明。引导同学们得出一个哲学认识:偶然事件导致了必然结果。这样历史和政治就结合起来。

战争过程一般不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图表法总结识记战争史实,同时利用二张幻灯片演示具体战役地点,加深学生对地理位置的印象,实现史地结合。这样将史地政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解决文科综合考试与单科与教学的矛盾,而且重点非重点明显,突出课堂节奏和层次。

3、战争结果也比较重要,既是20世纪初历史的起因,又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因此利用幻灯片展示战争的损失和灾难,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数字渲染战争灾难,从而渗透反战反霸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思想升华,还要让学生看到战争促进科技发展,引导学生辩证的看问题。

4、总结升华

授完新课,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重点。进行拓展练习,渗透反战热爱和平的情感与价值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总之:本课针对高考的较高要求与学生较低水平,高考命题的动态发展与教材的静态局限,综合考试与分科教学等矛盾,采用主体教育理念,进行了一些探索。不当之处请领导、专家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四、板书设计

一战因果示意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2.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3.“二战”后的日本农地改革(自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对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热点问题极为关注。

(一)知识基础

中学生再次系统地学习日本的历史,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日本产品和日本文化机会较多。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对日本的印象展开教学。

(二)心理特征

1.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历史有较高的兴趣。

2. 机械记忆的成分还较重,思维方式以感性认识为主。

3. 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本课目标

课程标准:简述“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通过日本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选用典型的实例,了解他们在改革中是如何推动日本历史前进的。

根据本教材的课标要求、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能够对“二战”给日本造成的破坏,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恢复及其原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日本成为经济强国,日本经济存在的问题等知识有所了解和认识。从战后初期,美国占领日本,强制推行民主改革。改革的成功和美国的扶植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迁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图文资料,使学生感知大战对日本的破坏,认识日本挑起战争最终又受到战争的惩罚,从而意识到战争的危害性,树立维护和平的意识。

2. 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方法,阐述历史现象。组织学生解答本课的课中和课后思考题,促使学生掌握独立思考解答历史问题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2. 通过对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事力量膨胀,右翼势力抬头的介绍,提醒学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树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原因、表现和影响),以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到扶植的转变分析(内因和外因)。中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对这一政策转变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

在本课教学探究活动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及问题导学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教学情景

根据课标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自制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网络逐渐普及的今天,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在教学当中应当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利用网络,通过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质疑解惑等多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着眼于学生的感观学习和思维拓展,力求创设民主、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和思维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通过《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节教研探究课,两校开展的说课评课活动,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堂研讨课,仿佛是经过一场新课程的洗礼。整个课堂,为师者只是一个穿针引线之人。引上了路,学生眼前豁然开朗,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让人意想不到,又言之有理。在解疑释惑环节,学生问道:“日本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是怎么回事?钓鱼岛中日争端问题;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怎样?”等。在课堂教学中为师者是引路人,教学相长,师生互助,在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从学生给予的一个个惊喜中,完成了教师事业的升华。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篇3

【关键词】地理;初中;说课

一、教材简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多少会知道一些,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利用课件和学生共同研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空间想象记好地理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分组讨论、合作,利用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和学生游戏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做好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的海陆面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名称及其空间分布。

五、教学难点

1.全球陆地分布的特点;

2.七大洲名称以及空间分布。

六、教学准备

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秒表1个,小地球仪七个。

七、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情趣教育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八、教学安排

一课时

九、课前准备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各组选一个组长,书记员一个,组长和书记员坐第一排,在处理问题时,由组长组织各组讨论回答问题,对于本节相关的问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答对小组加10分,答错不扣分,最后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组织奖励。

十、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要点,同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我们并不了解地球的真正面貌,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当他到太空之后回头看地球时,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 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一起来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揭示课题)

老师:那么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子?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加加林当时看到的地球情景。(课件展示:向学生展示从太空看地球自传的动画)

学生在看地球自传的动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懂颜色的含义以及运动的方向,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各小组第一题必答题,按事先安排的规则,答对的小组加10分。

老师:从宇宙中看这一个美丽的、呈蔚蓝色的地球,同学们明显的感觉到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那么它们分别所占的比例是多少?(课件展示: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老师“讲述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经过科学家们计算,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点是——(课件展示:“七分陆地,三分海洋”,具体为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占全球面积的29%)

通过以上数据,同时结合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面积的比较,学生可以明了地球是一个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球体。

学生讨论:有人把我们居住的地球叫做“水球”,学生讨论“地球”和“水球”的依据各是什么?

老师: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称“地球”。

过渡:通过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面积大小不等的很多陆地,这些陆地我们把它们有的称大洲、有的称大陆、岛屿等称谓,那么这些名称分别是怎样定义的?(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简图”)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做适当的提示,学生讨论总结其名称。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各小组第二题必答题。(课件展示:依次点出大陆、岛屿、大洲等定义,当提到大洲时,教师课件展示“各大洲的分布图”,例出七大洲的名称)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分析各大洲的具体位置。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大洲地理位置的时侯,教师要回顾第一节中的半球分界线,从而加深学生对以前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各小组第三、四题必答题。

过渡:在了解大洲的名称和具体位置之后,我们还要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比较。(课件展示:“各大洲的面积比较”)

课堂游戏:课堂游戏的安排,主要仿照大型运动会运动员入场的情景,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七个小组,七个小组分别代表各大洲的运动员,当小组成立之后,各组利用小地球仪,在较短的时间把你代表的大洲地理位置、面积和所了解的特殊地方介绍给其它队员。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教材中各大洲的地理位置问题。

老师:利用学生入场的顺序,举出大洲顺序的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时,教师要讲出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过渡:我们知道了大洲的具体情况了,可是从世界地图上明显可以看到,有的大洲是相互连在一起的,而有的大洲是独立的,那么相互连在一起的分界线在什么地方?(课件展示:“大洲分界线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各小组第五题必答题。

过渡:经过以上问题的处理,我们了解了各大洲的基本情况,现在让我们通过课堂练习来记住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准确位置。

拖图游戏:要求各小组讨论之后,选出两名学生上前拖大洲名称填在图中相应的地方,要求各小组在填图时,其它小组不能看。在填图的过程中,由班上选出两位学生上前,其中一位学生用秒表计时,一位学生记录时间,最后看用时最少小组加10分,用时最多的小组加5分,位于二者之间的小组加8分。

课堂抢答题:通过本节的学习,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作用,在答题中,小组抢答正确加10分,如抢答错误,教师应当堂解决问题所在的地方。

课堂总结: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洲的分布概况,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空间,我们应当要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认真学习《环境保护法》,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作业安排:完成大洲填充图

十一、板书设计

略。

参考文献

[1]徐艳芳.探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4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深刻的印象。

这一课我设计了3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解分析课文的第2、3自然段,也就是海底世界的动物都有说明特点。并进行知识迁移,读写渗透。

第三课时主要解决课文的4―6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我物产丰富的世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一级本组课文的阶段性目标,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窃窃私语”的意思,抓住中心句,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2、了解作者把海底动物的声音特点、活动方式写具体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

其中,了解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我问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海底的什么,学生回答动物、植物、矿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脉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为深入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奠定了基础。)

二、闻声探索,品读句段。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第二个自然段,整体感知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在初知段落大意的同时,让学生找重点词语,动物的声音特点各种各样。接下来,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动物声音的句子,自己读一读。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一个成语,窃窃私语,交给学生根据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这一成语,并联系生活,让学生演一演,怎么样叫做“窃窃私语”。伺机说话“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把这个成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点滴中去。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说话,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嗡嗡、啾啾、汪汪等拟声词,提醒孩子们这样写的好处,并积累运用。

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想象画面法。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我认为阅读首先得身临其境,然后设身处地,这样才能心中生情,想象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成鲜活的画面,能过想象,让自已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感受,并通过声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比如这篇课文中写到海底世界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我想通过反复读课文,让学生想象海底世界动物们发出各种声音的景象,让学生猜一猜动物们的各种叫声都在表达着什么想法,这样就让文字有了立体感,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对海底世界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抓住“活动”读出“趣味”。

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略读第三自然段,并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找出中心句,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的理解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为后面指导总分的写法打下基础。

这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引导孩子们想象海底动物在海底的各种活动特点。逐一分析动物们活动的特点,在指导读的同时,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动物们的活动。比如,让孩子想想,生活中,靠肌肉伸缩爬行的动物还有哪些,孩子们回答了蚯蚓,毛毛虫,这样的引导,让海参的活动瞬间在脑海中活了气起来,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句子,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动物的活动写的这么具体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伺机渗透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就以这一段的先总写,后分写的写法予以总结,引导学生以这样的写法,完成一次有效的课堂练笔,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这样,就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介于教学时间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写作特点,我设定了两个习作练笔,第一个练笔是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第二个练笔,是段落练习。这样阶梯式的设置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完成的自信心。在练笔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进行自学,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五、点明中心,品行引领。

学文至此,学生已体会到了海底世界动物们叫声的“美妙”和活动的“有趣”为下一节课,“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一中心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六、小结写法、布置作业。

作业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基于这节课的内容以及目标,我的第一个作业就是,继续完成练笔,第二个作业是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想象,画一副海底世界动物园。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理论知识,还很薄弱,在说课答辩环节,评委问我的问题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由于我对校本研修的内容不够熟悉,所以,一直在校本研修的途径上转圈,答非所问,很是惭愧。

2、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尤其是没有读出奇异的情趣来。

3、时间上把握得不得当,课文设计内容太多,有几个环节蜻蜓点水,留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没有落到实处。也是由于时间原因,后面的写作训练有些仓促,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尤其是后面一自然段,语速太快,有些孩子跟不上节奏。

4、教师基本功,还有待加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我的字拿不出手,每次板书的时候,心里都是怯懦的,以后这一方面急需改进。

5、专业知识还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环节,设计的还不够合理,虽然有几个老师的指导帮助,不过在引导或者提问的时候,还是缺少一些巧劲。

6、教学经验不足,上课紧张,临场应变能力差,不能和学生进行比较好的沟通。

《奇妙的海底世界》说课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五册第十单元内容,本单元共选择了《海底世界》、《圆圆的沙粒》两篇主题课文,两篇自读课文《海底村庄》、《海底漫步》和一个语文天地,整个单元内容十分丰富,语言文字生动,从整体到局部展示了海底世界的奇妙与迷人,让学生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见识少,再加上海底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根本没去过,了解就更少了,要想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非常不容易。

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多媒体,出示声音,动画、图片,为学生展现真实的动态的海底世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16个字,写字17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理解“强烈”、“危险”“窃窃私语”“异想天开” “坦然”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练习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并背诵关于海的古诗,了解有关海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总分总”的结构,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进行合理的观察、分析、想象。自读《海底村庄》《海底漫步》;通过“畅所欲言“等活动,进一步学句子、抄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海进行探索的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 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找出段的中心句。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并从句与段中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妙并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灵活使用重点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和“有……有……还有……”写对,写好,并有一定的速度。

3、抓住文中对比写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圆圆的沙粒》课文重点内容。

4、体会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

5、了解潜水员装备、工作目的、学潜水过程。

五、怎样突破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难点

(一)、在学生整体感知理解《海底世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后,让学生默读第2——6自然段。提出思考: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用“—”画出中心句。(出示

中心句)讨论:哪些自然段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丰富?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自读2——3自然段(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感受海底的宁静、黑暗,想象有闪烁的光点和各种声音像什么?初步渗透这是运用反衬的手法描写,用光点衬托出海底的黑暗,用各种声音衬托出海底的宁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海底世界生机勃勃,景色奇异,这增强了学生的视野,也有效的达到了课外的延伸。第4——6自然段让学生读后回答每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段的意思?介绍总分的写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而深入理解“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并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出示课件)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用最喜欢的形式来汇报。在学生介绍看到的景物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进而深入理解这三段是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同时也是进一步说明海底景色奇异。(出示课件)然后总结全文,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突破重点难点

(二)、(出示课件)这是课文第3和5段例句和重点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和

“有……有……还有……”这两个句子都是课文的重点句,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帮助理解课文,熟悉各种句子,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让学生打开

思路,书写时要求写对,写好,还要讲究一定的速度。首先要让学生读通顺,读熟练,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帮助学生区分两个句子的差异,强调“有的”后面要写成短语,交代具体怎样,而“有”后面就是“的”字词组。

突破重点难点

(三)、抓住《圆圆的沙粒》文中几处对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1、沙粒与珍珠的对比。(课件)观察这些珍珠美吗?感受珍珠的美。然后出示(课件)沙粒,(课件)通过学生观察,进行对比,进而提出问题,这颗圆圆的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它经历了什么?它跟其他沙粒有什么不同?

2、圆圆的沙粒与同伴语言及态度的对比。(课件)从沙砾的语言和态度中体会沙粒的信心和决心,同伴对沙粒想变成珍珠持怀疑的态度。

3、同伴前后语言的变化的对比。(课件)让学生观察展开想象说一说:珍珠在说话时前后有变化吗?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感悟沙粒坚持不懈精神所在,并在对比中回顾全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

目标,奋发前进。(课件)结尾处简单介绍珍珠形成及用处。

突破重点难点

(四)、(课件)引导学生从《海底村庄》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句,体会村庄的奇妙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海底村庄什么样?对比海底村庄和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从中体会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并在体会作者的喜悦心

情同时,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然后讨论体会奇妙之处,最后明确强调这是一篇科幻作品,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希望学生现在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出你心目中美丽的海底村庄,结束语完成情感态度目标。

突破重点难点

《世界多美呀》说课稿 篇6

一、教学背景:

《世界多美呀》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课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本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并积累语言,同时受到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学会课题中的3个生字“美、世、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把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观察法多媒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世界,热爱自然的感情。

3、学写三个生字:美、世、界。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情感变化,激发热爱世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词语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多美呀》这一课,认识了好多词语宝宝,它们正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见面呢!

出示词语:(第一组)睡、醒、啄、撑、站(第二组)黄乎乎、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1)这两组词语分别表示什么的?

(2)自由朗读第一组词语(加上动作)。领读第一组词。过渡:你们真聪明,再来读读第二组词语。

(3)、开火车读第二组词语。齐读。

二、整体感知,质疑激趣

自由朗读课文

三、美读课文,细细品味

学习第一段

1、1)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要从一只母鸡说起,我们来看看鸡妈妈在干什么?

PPT: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

师:母鸡蹲了许多天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鸡孵小鸡很辛苦。

师:你能把母鸡这种辛苦,蹲了许多天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生读2名,(引导评价:母鸡可是蹲了许多天呀,谁能读的再久一点)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许多天过去啦!我们来看看蛋壳里面有了什么变化?

PPT: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黄乎乎的。

指读、齐读(加上动作)

师:如果你是那只蛋壳里的小鸡,一醒来看见四周都是黄乎乎的,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会想些什么呢?

PPT: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第二自然段

过渡: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蛋壳里又是那么小,那么闷,调皮的小鸡会怎么做呢?谁来读读。

1、【PPT】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啄呀啄呀很久才小小的)

老师注意到你读得时候皱着眉头的,为什么呢?你感受到什么?

(小鸡啄蛋壳很不容易)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啄得很不容易啊?

(啄呀啄呀,)---小鸡啄了很久,很用力---读好这个词

(很久)----小鸡用了很长时间,很累,很困难----读好”很久”

过渡:是啊,小鸡才刚刚苏醒过来,它还那么小,蛋壳又那么硬,真不容易啊,所以它--------(啄了很久)引渡;花了那么长时间,用了那么多力气,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是啊,小鸡啄蛋壳可不容易了,辛苦极了,能把小鸡的辛苦读出来吗?

2、导语: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

【PPT】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指名说,齐读。

2、细讲“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3、小鸡还会看到什么美景呢?它们又是什么颜色的呢?(……显红)这些美好的东西都藏在了省略号里。

PPT:1)图片 词语 2)图片 句子

学习第三段

师引读:小鸡看到如此美景后,怪不得小鸡说---

PPT: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啊!

小鸡的心情怎样?

1、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

(指名两三名评价:多甜的声音多美的表情啊)

2、如果你是那只待在蛋壳里的小鸡,看到外面那么美,你最想干什么?(撑破蛋壳....)

3、蛋壳里的小鸡是怎么做的?

PPT: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1)指名读。能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读好吗?

(2)自己边读这段话,边带上动作。

(3)生上台表演。

(4)齐读。

第四自然段

PPT:出壳的小鸡走呀看呀的图片。

1、赏美图,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小鸡多快乐呀,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2、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的眼睛目不暇接了,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齐读课题世界多美呀!

四、总结课文,趣编故事

1、齐读课文

2、编故事

五、赏析字形,书写生字

过渡:小鸡看到的世界这么美,今天呀,它还想来看看我们小朋友写的字是不是也很美。

1、美:组词、结构、偏旁(羊字头与羊的区别)。

世:笔顺。

界:用什么方法很快就记住这个字(上边加下边的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 篇7

《Unit7 Lesson 1 The Biggest Animal》选自英语教材EEC七年级上册第7 单元第1 课时。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 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单词。掌握功能句式。 (询问体重和高矮。)

2.内容解析:本课设定为听说课的课型, 主要通过词汇及短语的输入, 使学生对体重、高度和居住情况进行描述, 熟练掌握句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单词“land, dinosaur , whale, giraffe, man, ton, weigh, kilogram”。

学生能够运用以下几个句型“What is a big animal?How much does it weigh? How long is...?How high is ...?Where does it live?”对动物的外形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运用meter, kilogram等数量单位描述动物的身长、重量和高度。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在话题中的听说技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爱护动物。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容易在表述中将weigh和weight的词性弄混淆, 不能正确使用。另外, 学生对数字的表述不熟练。基于以上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在单元话题下通过课堂活动操练相关词汇及句式表达。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创设情境 (Produce the scene) —探求新知 (Explore new knowledge) —拓展应用 (Improve and use) —反思提升 (Sum up and reflect) 。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 , 以口语为导向 (Speech-oriented) , 以话题为载体 (Topic-supported) , 以活动为基础 (Activity-based) 。

创设情境: (produce the scene)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动物的轮廓, 同时描述动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猜测动物, 引出本单元话题“The Biggest Animal ”。

教学过程:

T: I have a friend. I’ll draw the shape of my friend. It is the king of the animals and it has no natural enemies. It likes eating meat daily and it has brown fur. Who is my friend?

Ss: It is a lion.

T:Is a lion the biggest animal on land?

S:...

T: So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biggest animal.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语境,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引出本课话题, 为描述动物的具体特征做铺垫。】

探求新知: (Explore new knowledge)

1. 引导学生熟悉新单词, kg=kilogram, 1ton=1000kilograms, 由单词过渡到单句的操练-How long is the lion?-How high is the lion?-How much does it weigh? 过渡到微型对话, 最后达到对话的拓展。

教学过程:

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on such as height, weight and length. Let’s look at the length first.

Ss: Read the short dialogue in a line. Then height and weight.

【设计意图:以一个动物作为描述的载体, 由此呈现新词kilogram, ton, 从集中授词过渡到对单个句型的操练, 微型对话的演练, 最后到句群的呈现, 为掌握对话做铺垫。】

2. 呈现另外4 种不同的动物, 针对不同的动物呈现的信息, 引导学生由感知语言信息达到对语言的输出, 从而从微型对话到对话的拓展, 采取游戏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 鼓励学生利用有效信息生成更多的句子。

教学过程:

T: After learning the weight, height and the length of animals. Let’s recognize more animals. Let’s play a game. I’ll choose one person in each group. Then play“paper, scissors, stone”to choose your favorite animal. (先熟读数字, 然后以问答形式操练句型, 最后以对话的形式巩固语言。)

T: I will give you some time to make up dialogues with your partner. Please try to create mor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Ss: Try to make more sentences and create more dialogues.

【设计意图:微型对话, 巩固新知。拓展对话, 感知语言并强调合作探究学习。】

3. 听力的过程:第一遍听, 回答问题“What’s Wang Dandan doing?”第二遍听, 让学生重点比较重量, 由单词到短语, 再形成句子。并强化weigh, the same as的用法。

教学过程:

T: Let’s enter the listening room. For the first listening, please concentrate our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T: For the second listening , please concentrate our attention to the weight of the animals.

第三遍听, 要求学生跟读, 并填上所缺的词。呈现整体的听力对话。根据学情, 调整教材, 将判断先改为阅读表达的形式, 引导学生关注和查找重点信息, 并处理信息。在掌握细节信息之后, 完成书上的判断题。

教学过程:

T: This time, 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

拓展应用: (Improve and use) 语言实践运用主要围绕“What is a big animal? How much does it weigh? Where does it live?”这三个问题操练“It weighs..., the same as ”的句型, 谈论动物, 最后形成语段的输出。

T: I’ll show you some more animals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Please communicate with your partner in pairs and present your dialogue. (考虑训练的形式。)

反思与提升 (Sum up and reflect) :

给学生创设情境, 以任务促能力, 在活动的体验中实现语言的运用。依据本单元的功能型语言, 教师设计了“宠物招领”的场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操练对话, 并完成宠物招领的任务。

【设计意图:注重输入, 合理铺垫,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达到输出水到渠成的效果。提倡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交流合作体验中真正实现语言的运用。】

【评析】

一、教学生活化。根据学生的学情, 学生英语交际水平仍然停留在简单背诵的层面上, 那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样真实的生活场景, 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注重提倡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

二、教学活动化。充分考虑到学生正处于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成环境中, 因此精心设计的活动唤起了学生求知探奇的天性。他们自主探索, 积极地“同化”“改造”, 全身心地卷入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实践活动中, 丰富着自己的见闻。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 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强化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 生成交流的智慧和灵感。生动的场景, 真切的感受, 详实而富有变化的亲身经历,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语言的生成和表达。

《小小商店》说课教案 篇8

《小小商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把数学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小小商店》属于第四领域——综合与实践。小小商店这课是以学生的购物经验和已经学习的关于加、减法计算和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为基础,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经历购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民币换算和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能力,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计算和高品质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呈现分两个层次。第一层:通过购物情境呈现3个在购物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提取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搜集解题策略。第二层: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经历購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购物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难点是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分析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在生活中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经历购物的过程,积累购物的体验,在“模拟现实”中学习“现实的数学”。学生既懂得了如何购物、如何推销,更学会了精打细算,快乐生活。“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2.在问题中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在购物实践中,我不仅关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应对与解答,更关注学生不断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发现其中的可贵之处,看到学生不断地成熟与精明。学生也在取钱、换钱、找钱的实践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学会了购物的策略。

3.在实践中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了如何取钱及换钱、找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在合作中学习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语)”。购物前合作探讨购物策略,购物中互相帮助,共同面对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购得自己称心的物品。购物后交流心得,介绍经验。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

5.在数学活动中育人

我抓住一些契机自然地教育学生在借钱、用钱中树立正确思想。学生在购物中学会了合理购物、勤俭节约以及诚信的品质,在购物心得交流中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减少资源浪费,如何统筹考虑购买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物品。

三、说教学程序

在具体的教学程序上我力求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展开学习。

1.调查咨询,丰富体验

每位学生自带物品充实商店,并制作价格标签。学生可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咨询获取价格常识,使他们主动接触生活、了解社会,锻炼社会实践能力。

2.分类整理,创办商店

学生自主布置小小商店的三个特色柜台:“玩具总动员”“我爱文具”“家家乐翻天”。名称富有童趣,吸引孩子踊跃参与。

3.提纲挈领,热心导购

全体学生报价,明确物品的价钱。接着课件出示几个问题,学生搜集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接下来的购物领路导航。问题的设计逐层深入,从钱的够不够到需要带多少钱再到可自选物品,考虑一定数额的钱如何最优地发挥作用。这正好符合生活中人们购物时的逻辑考虑,从用钱到预算到省钱,教会学生生活是需要统筹考虑的,先预算,再消费,做到用之有道。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考虑中领悟了一定数额的钱,要想买到更多的东西,应该选择质优且价廉的物品,受到了勤俭节约的教育。

4.示范购物,感性领悟

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的两位小朋友示范购物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购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体会到购物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自己所需,物品价格和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物品。售货员要根据商品的价钱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给顾客多少钱。

5.自主购物,交流心得

学生自主选择角色,有些同学做售货员,其他同学做顾客,我做银行职员,人人参与购物,合作解决购物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充分体验如何取钱、换钱、找钱,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教师一方面关注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以及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当学生实在无力解决时给予帮助,最重要的是充当银行职员角色,为学生换币、顺利购物提供帮助。组织学生填写记录表,交流购物的经过,请遇到困难的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成功解决问题的。学生在经验介绍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能动地建构了知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世界的气候之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依次进行说明。

一、总体设计的依据

基础教育阶段要求地理课程的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感知、发现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并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章节属于世界地理的总论部分。在本册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主要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对第一课时世界气候类型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学习世界自然地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现有水平、学习预测三方面进行说明。

1、学生的认知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读图、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2、学生的现有水平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但基础不牢固。本课时内容相对较难也比较抽象,学生分析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3、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

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独立归纳地理变化规律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还需逐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初步学会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利用图像和图片资料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所呈现的知识以及教材的前后联系,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归纳,及分析其影响因素。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五、主要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根据本课时教材内容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进行教学分析。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讲授法、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地理观察,地理比较,分析综合等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导学的原则,辅助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读图观察、师生问答,分析讲授、独自归纳,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情境导入,探究规律,分析归因,学以致用”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多次思考、两个问题情景、两次小组合作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环节,首先通过展示两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气温和降水。观察得出:气温和降水存在着地区差异,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有没有规律?引入本课话题。

(二)探究规律环节,首先向学生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出问题:对此图如何判读?给出读图指导,让学生明确气温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为以下的读图分析做好准备。接下来依次设置三个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读图观察,自己发现规律,同时教师辅以教学演示和直观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最后学生独立总结归纳。在探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这一部分,由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读图方法,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读图观察,然后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辅以教学演示,共同得出规律。

(三)分析归因环节,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教材的难点。本着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设计。其中纬度位置是基本因素,学生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从赤道地区多雨成因示意图入手,引起学生探究成因的好奇心,进而分析纬度影响气温的原理。然后利用两个问题情境,引出其他两个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和地形,利用实验现象、地形雨等直观图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对成因进一步探究。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这部分教学步步深入,有助于学生了解影响气候因素和形成思维的方法 。

(四)学以致用环节,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使用本课所学重点知识完成任务,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提出问题,影响气候的其他因素,学生思考,通过课下小组合作, 整理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中班手工:海底世界 说课稿 篇10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手工:海底世界 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新奇的生物。它同样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孩子们往往会被这种神秘与新奇所吸引。而作为今天的欣赏名师作品和手工,今天要挖掘的是孩子们观察欣赏的能力和手工技能。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好奇心强,对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和向往。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活动《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贴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剪贴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对马蒂斯作品《海底世界》的理解和对海底世界的美好、丰富的想象。

二、说活动目标

这次的活动目标是:

1、感受马蒂斯剪贴画作品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风格,尝试用概括、夸张的剪影方式表现海底世界

2、体验创作剪贴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首先是材料准备: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供给了彩纸、剪刀、胶水。

其次经验准备,在活动前让幼儿知道大海里的各种生物。

四、说教法:

在此次活动中,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

1、引导发现法:在活动的开始,老师引导幼儿欣赏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发现法,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孩子的引领者,要引领孩子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

2、观察法: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特点。

3、个别指导法:在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老师个别指导一些美工基础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多种颜色,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五、说学法:

1、观察法

2、尝试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了解剪影的艺术特征,引发联想

1、我首先出示剪影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剪影的特点。

2、通过对剪影的认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艺术形式。

通过让幼儿观察马蒂斯作品的一个片段,从而了解到剪影是用很简单的图形来表现的。

二、欣赏马蒂斯的剪贴画《海底世界》,感受作品的风格,表达自己的认识

1出示画家照片,介绍画家及作品名称。

2幼儿分组欣赏、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沁园春·雪》说课教案 篇11

1、学习词的崇高美,了解词的格式,掌握阅读词的方法。

2、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

二、教学创意:两条教学线索。

1、知识穿插 2、师生朗读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点·雪》

1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冰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就因此而得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沁园春”长调114字,双调,上阕13句56字,四平韵,下阕12句,58字,五平韵。

2、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窑洞中写下的这千古绝唱的词。值2月5日,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距黄河二十来里的清涧县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2月7日,已飞了一天的大雪仍在漫天飞舞。作者素来喜爱雪,此时纵目黄河上下,放眼长城南北,白茫茫浑无涯际,当晚,心情十分振奋,在住处,一灯如豆,伏在一张小炕桌上一气呵成该词。

二、师生配乐朗诵《沁园春·春》

1、教师要读出节奏,把握轻重音,学生闭书静听,潜心感受。板书提示,要求学生读准下列字音。(自制语言卡片)

A:字音

分(fèn)外 妖娆(ráo) 逊(xùn) 数(shǔ)

B:短语

红装素裹 山舞银蛇 一代天骄 原驰蜡象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 分外妖娆

2、学生分组分人朗读:(朗读训练)

A、学习活动之一:诵读,整体理解。

a、请同学们体味词的意境,进行朗读。语速适中,表现出一种眼界高远,立意高超,画面辽阔,气势磅礴,情景融合。

b、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理解全词内容,试着用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对这首词进行评价,比如: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教师略作小结,

B、学习活动之二:朗读,分层概括,朗读训练二,语速缓急有致。读出特殊节奏与感情(教师点拔)

请同学们大声朗诵,感受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评价历史人物。

知识拮萃: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仗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而“沁园春”这种词格一般都用较多的对仗。如:“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C、学习活动三:诵读品味词句。朗读训练三

知识撷萃:练字

诗人讲究炼词、炼句、炼字、体会作者在写作时反复推敲语句,使之精确简洁,生动传神。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品析”的方式自由品析,并说说这首词中哪些字用得好,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用得好。

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静移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的美,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情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望”字取“登高远眺”之意的评价。“略输”、“稍逊”两个词表明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中有贬;“只识”一词则表明作者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藐视.

请同学们在品味欣赏再自由地朗读课文,体会词中的情感.

学习活动家四:朗诵 感受意境 朗诵训练四.

知识撷萃:意境.音调高亢激昂,意气风发。

意境:就是作品中,表现着、蕴含着、渗透着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意境是悲壮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是凄婉的。本首词的意境是崇高的。

激情朗读,读出气势,感受意境。先请同学们激情背诵这首词。教师小结:可励志激发,从而以求有所作为。

三、赏析上下阕,把握词的宗旨

1、由对万里江山的描绘过渡到对万代历史的评述。

2、由“惜”总领出对百代帝王的评价,分别指出了历代封建帝王的局限性。

3、对主旨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理解。

词的最未三句,雄视万代,超越往古,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豪与完成历史使命的自信。历史发展到今天,无产阶级,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创立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奇迹——新中国的建立和伟大的成就!

四、课堂小结:

《沁园春·雪》大气磅礴,写景非凡,情与景,诗与论,高度融合,崇高的现实主义与崇高的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与结合。

古往中外,写雪的词无计其数,但往往是以小景、小家、小院为描写对象。由于描写对象的局限,写得再好,也只是小家碧玉,而毛泽东主席的词却眼界高远,立意高超,画面辽阔,气势磅礴,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宽广胸襟和盖世雄才,同时也让未见过毛泽东的人们,领略到了共产党人的风骨和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无限光明和希望。

五、课文品读:

《沁园春·雪》字词欣赏集句。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祖国的北方风光大好,千里大地坚冰封冻,万里长空大雪纷飞。这三句将在北国壮丽的冬令雪景展现出来。“望”是领字,点明所写都是远望所见,犹如:这边独好,远处有人家,风景如画!

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互文见义,形象地再现了大雪纷飞,茫茫无际的壮丽景象。“惟余”一词,生动地刻画出雪景的无边无际,“顿失”两字,则夸张地描绘了北国冬天特有的滴水成冰,大河封冻的景象,且极富有动感、美感。

“江山”概括长城、大河、群山、高原,以“多娇”总结,“北国风光”的面貌;后句“无数英雄”四字,引出下文中的历史人物顺序登场,使这首词由对万里江山的描绘,转为对万代历史的评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意是:历史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神奇的画图世界》说课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九课《神奇的画图世界》。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目标激励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神奇的画图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画图程序是Windows操作系统附带的程序,本节课内容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有趣的绘图方法。

我所教班级是四年级聋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脑基础知识。喜欢电脑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怎样在电脑上绘出精美的图画,他们一定充满了好奇心。我就从激发学生好奇心出发,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Windows画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我将设计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关闭。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2、动作技能目标:掌握画图工具的方法,能够运用各种工具画出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3、情感目标:发扬学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根据学对以前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重点是在画图过程中,能正确使用画图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难点是橡皮、刷子、喷枪不同选项的选择和使用。关键是学生能够认识和使用这些工具,从而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四、教法、学法

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演示—观察—操作—评价”。电脑是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我先进行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领悟,掌握专业技巧,然后自主创新操作,最后进行比较评价。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创作,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

(一)欣赏图画、激情导入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课前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激情的进入课堂。上课开始时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以前你们用过什么工具来画画呢?”学生可能会说:“用画笔、纸、颜料进行绘画等。”看来学生还没有用电脑画过画。

我出示绘画作品,简单介绍这是用Windows“画图”软件画出来的。然后问学生:“,这些画美丽吧?你们想学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神奇的画图世界》,板书:9、神奇的画图世界。学习用Windows画笔来画画。”板书Windows,这些问题的设计以及图画的欣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分步探究、加强记忆

1、出示课件。我一边演示一边按步骤引导学生和我一起启动“画图”程序。板书:启动程序 然后,找一名学生演示关闭“画图”程序。这样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2、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板书:认识窗口 我先出示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画图”窗口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绘图区、子功能区、颜料盒和状态栏组成。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记忆。这样既掌握了新知,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3、教学生使用“画图”工具。板书:使用工具 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派小组代表讲解演示这些工具。

(三)、教师引导、解决疑难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例如:橡皮选择和使用,我通过讲解与演示,告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它的大小。学生掌握了绘画的方法与技巧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自己独立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2、小组合作创作出一幅内容丰富完美的画图作品。

学生动手操作时,我巡视指导,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遇到的难题可能有:1、在使用椭圆工具时,不能画出正圆。我让学生按住shift键试一试。2、大部分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曲线工具,我讲解曲线的使用方法(1)点击曲线工具(2)移到光标处按住鼠标左键不放(3)拖动鼠标到曲线的终点处,松开左键,出现一条曲线。这样学生在我指导下就能轻松地解决疑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讲解评价

我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适时的进行点评,再让学生自评互评,在比较中收获更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了美好情趣。

为了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回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说出绘画的操作步骤

3、你还有什么疑问和设想?

此过程中我只做课堂的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效果预估

通过我的讲解、演示与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创作出内容丰富的作品,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工具画出简单的作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欣赏动画、激励成才

我展示《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告诉学生这部动画片就是由一幅幅美丽而生动的图画组成再用flash及3D制作而成。用电脑绘图不但美观,而且非常有实用价值。也给人们带来了娱乐同时制作人也收到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最后,我激励学生:“同学们,你们虽然听不到,但是你们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老师希望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你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一幅幅让人震撼的绘图作品,成为未来的电脑画图高手。美好的明天一定属于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相信我的一番话一定能激起学生对绘画的无比热爱。

板书设计

9、神奇的画图世界

Windows

一、画图程序

二、画图窗口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入学感言下一篇:学校半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