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2024-08-30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精选5篇)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篇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百汇学校:胡婵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学设计,说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加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说教学理念

首先我认为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进行有效益的教学;其次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同时教师需要具备反思意识,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还要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以下过程:

<一>分析教材,确定重难点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是王民主编的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在第一章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也是学习后面世界的气候类型的入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关于“世界气温”部分,教材在分析世界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之后,总结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海陆、地形和洋流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的地区差异,同样,世界的降水也是受这四个因素的影响。

依据教材,我确定了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影响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四个因素。我确立这个重点的依据是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课本“学习指南”的提示和要求所确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并能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2、能判读等温线图及认知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月份。

我确立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所受影响因素多,比较复杂;二是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不强,判读等温线图挖掘地理信息的需要较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考虑到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有了一定的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基础,并且气温和降水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有自己的生活切身体会,依据学生这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②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四个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读图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类比归纳能力;②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科学解释一些气候

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受探索气温降水奥秘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围绕理念,确定教法与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了以下教法和学法。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地图册辅助教学,贯彻“导学精讲,分层达标”的方针,运用读图分析法,演示法和讲练结合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地理中“无图不成题”,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学习中要胸中有图,脑中有图;二是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三是通过相应的题目进行演练,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以达到知识上的学以致用。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二.说教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内容我分两个课时进行学习,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内容《世界的气温》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下面请看两组图片(在PPT中展示),一组是上学路上的对话;另一组是两位动物的对话,通过诙谐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世界气温的现象认识,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象?”

带着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和降水,接着请学生看教材自学;同时我出示学习目标,下发“导学案”,要求学生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导学部分,通过自学,学生对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规律及成因有一个基本了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分组讨论,探索新知 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二组讨论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三、四组讨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并用课件提示学生从哪些方面来思考讨论(在PPT中有展示),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世界年均温的三个分布规律(在PPT中有展示)。

地理教学论指出,地理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通过小组读图讨论、合作交流,来获取地图中的地理信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世界年均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的规律,我用手电筒演示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来加强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精讲点拨,突破难点

在掌握气温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共同探讨规律的成因,我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路进行点拨。由于本课的难点是分析气温的四大影响因素,为突破难点,针对这四大因素,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1.我选用学生在课前已收集的这两句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南国景色”的形成原因及两幅图片哈尔滨和海南冬季景观,由

一组的学生代表归纳出是纬度,即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的规律。2.我运用学生夏季的时候喜欢去水因素边和海边玩的亲身经历和课本37页的H图,引导二组学生代表归纳出是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的结论;

3.我给学生展示“山上积雪,山下草木茂盛,百花盛开”的逼真生动的图片进行点拨,让三组学生归纳出是地形因素,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接着运用动画展示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接着出两道计算题让学生上台演算。

4.通过课本37页阅读中非洲南部东西两岸的寒流和暖流的影响,让四组学生归纳出暖流经过的地方气温高,寒流经过的地方气温低。

通过老师点拨,学生分析归纳,我们可以知道气温是受纬度、海陆、地形、洋流这几个因素影响的,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导学案上的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让学生当堂演板作答。我确定习题的原则是:遵守课程标准,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难点,训练量适中。

因此我设计了三类题,一是选择题,二是填空题,三是读图题,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第一类题是巩固基础知识,第二类题是强化重点,第三类题是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判读等温线图。(5)系统小结,梳理知识 依据所写的板书,对本节课的框架和重点进行梳理和小结,是学生进一步明确所学习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该识记,哪些该理解。(6)板书设计,强化重点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PPT中有展示),重点式的板书将本课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而成的,这样的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三.教学反思

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在: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比较清晰,重难点突出;其次,教学方法也比较实用,导学精讲,分层达标,能够使学生明朗本节课的任务。

我认为还比较迷惑的地方在:学生不能将中国地理中学习的气温降水的理论知识迁移到世界地理学习中对知识没有弄懂弄透,在学以致用上还存在着欠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篇2

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让学生明白,图中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不同,获得数据的方法也不一样。曲线表示的是气温,它是当月气温的“平均值”,而柱状表示的是降水量,它则是当月降水量的“总和”。在这个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图中北京七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别是多少?

2.北京每年七月的气温和降水量与图中的数据完全一致吗?为什么?

3.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武汉和上海的数据是不是完全一样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们就会明白:虽然课本上只给出了十个地区代表的十种气候资料,但实际上,不同地区的气候都不完全相同,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也有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画出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图。显然,课本上的图是在高度综合与概括的基础上得到的。一方面它综合了同一地区多年的气候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它是对同一气候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具体气候资料进行的综合。因此,运用此图判断气候类型时,我们要重视的是数据变化的规律性特征,即几月份气温最高?几月份气温最低?最低温是大于0℃还是小于0℃?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等等。至于具体的数据如最低温是-1℃还是-3℃或者降水是150mm还是160mm则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这些图是对各气候类型的一种“定性”描述。再如:我们用这类图来表示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上海、重庆和武汉的气候资料时,我们会发现,从图上读出来的气温与降水的具体数据即“量”一定各不相同,但这三个地方气温与降水“变化的规律性”——如什么时候降水多,什么时候降水少,则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讨论与总结,学生们就对有关“气候”的相关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在气温的判读上,应该指导学生分别读出下面的各项内容:①各月的平均温;②最冷月及其平均温;③最热月及其平均温;④气温的年较差。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还可以比较它们的年较差以及相应季节的长短。例如,从气温的年较差来看,热带气候中,热带沙漠气候的年较差最大;在亚热带的气候中,季风气候的年较差又大于地中海气候的年较差。从季节长短上看,北京的夏季则比莫斯科的夏季长得多;至于冬季,则前者明显要短。

降水的判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各月的降水量,年降水总量,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比较不同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对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不同的气候类型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就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气候来看,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特征是总量较少、雨季较长且雨季到来时各月降水量是逐渐增加的,具“渐变”的特征;而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是总量较多,雨季较短,且雨季突然来临,有“突变”的特点。这样一比较,二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就很清楚了,要区别它们也很容易。

此外,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把气温与降水联系起来,还可以引导他们评价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今后的学习做一些铺垫。

总之,小图中蕴藏着大道理,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篇3

上册)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世界的气候的其中一个因素――世界 的气温,现在我们又来研 究影响世界的 气候的另一个因素――世界的降水。

承转:气温对气候的表现是冷或热,而降水对气候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生:表现为干或湿。

引 导:学生读图J、K。领会降水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师: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相差很大,但是与气温一样,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有什么样规律呢?

生:思考。

师:引导学生读图L世界年降水量图,提问:

1、赤道附近地 区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 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生:看图,思考。

1、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年降水量少,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多。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降水的分布呢?

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 素的影响造成的。师:又是怎样影响的呢 ?

生:赤道地 区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再加上海洋广阔,水汽多,易降水。两极地区 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弱,水汽少。中纬度地区的沿海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大,因而降水多,中纬度地区的内陆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弱,因而降水少。

师:对!也就是说纬度位置决定气温,气温影响水 汽,内陆与沿海的水汽来源不一样,水汽的多少直接影响降水的多少。

师: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干极’”。生:阅读,思考。

师: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呢? 生:是洋流因素,因为附近有一股寒流流经这里。

师:对,一般来说,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 湿作用;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承转:有古人用诗这样描写气候: 一山有四季,十 里不同天。师:这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是由于海拔的不同,气温和降水也不 同,所以气候的表现也不同。

师:随着海拔的升高 气温下降,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哪么又是怎样影响降水的呢?

生:阅读课文,看图M地形 雨成因示意图。

师:指图讲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从而造 成山脉两侧降水多少的差异。迎风坡一侧,因暖气流抬升,气温降低,易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一侧,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很难形成降水。

随堂练习:课本复习题P29。

课堂总结:降水量不仅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 且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间也存在差异。降水的季节差异可大致分为 四种类型:有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的(全年多雨区),有全年各月降水 稀 少的(全年少雨区),有夏季多雨的(夏季多 雨区),有冬季多雨的(冬季多雨区)。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共45分钟,第1部分处理综训前一节出错较多的题目,大概花了7分钟左右。第2部分是新课讲授,这一部分3个班进度不同,1班、3班进度相同,剩余2个问题,2班慢一些,剩余4个问题。2班是这节内容开始的第一节课,我对节奏把握不好,在上课过程中维持纪律方面花的时间较多,有了2班的教训,在1班和3班开始上课之前我便跟学生交代清楚两件事情,第一件不许接话,第二件回答问题想好再说,所以1班和3班课程内容进展顺利。

在1班讲述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3个规律后,我直接引入第2个规律的延伸问题“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怎么不同”,给学生展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结合两幅图回答3个问题:1.北半球1月气温和7月气温哪个高?南半球呢?2.北半球7月份,是陆地气温高还是海洋气温高?1月份呢?为什么?3.想一想:北半球海洋上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出现在7月和1月吗?,结果回答完这3个问题后学生糊涂了一大半,都被绕进去了。所以,在3班讲的时候,我立马调整了策略,前两个问题我不让学生全部看图了,而是直接问大家“我们生活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我们这里的气温是1月高还是7月高?大家看图看一下南半球是哪个月气温高哪个月气温低?你夏季去过青岛吗?那里比我们这里凉爽吗?冬季呢?比我们暖和呢还是寒冷呢?”,除了最后一小问外学生都回答很快,因为这些知识贴近生活,最后一小问我准备下次再上这个课时给学生们准备1月份某一天的天气预报,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冬季青岛的气温和泰安的气温谁高谁低。第3个问题时我问大家“北半球1月陆地气温更低、7月陆地气温更高,这说明陆地和海洋相比,是不是同样的时间段,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呢?海洋又是怎样的呢?所以海洋上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是比陆地早还是晚呢?”这样一点点问下去,反而是不看图学生回答快。不过回答完之后,学生要小组合作用图来验证。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篇5

针对开展乡镇天气预报对高精度逐日气象要素输入值的.需求,以辽宁地区为例,选用克立格法(Kriging)、距离权重反比法(IDw)、带高度梯度订正的距离权重反比法(GIDW)及样条函数法(spline)4种插值方法,进行有限气象站点1~12月逐日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研究并对估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温度而言,GIDW方法估值精度较高,插值结果分布趋势也较为接近实际站点的分布;对降水而言.IDW估值精度高于其他插值方法,更适合于日降水量的空间插值.

作 者:陆忠艳 袁子鹏 蔡福 吴曼丽 刘文明 Lu Zhongyan Yuan Zipeng Cai Fu Wu Manli Liu Wenming 作者单位:陆忠艳,袁子鹏,吴曼丽,刘文明,Lu Zhongyan,Yuan Zipeng,Wu Manli,Liu Wenming(沈阳中心气象台)

蔡福,Cai Fu(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016)

上一篇:西南财经大学二战研友考研全过程经验下一篇:春季开学告家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