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总体态势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024-05-20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精选7篇)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篇1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以及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世界经济仍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但对刺激政策的依赖程度降低,复苏基础趋于稳固。美国经济增速将略高于去年,欧元区仍难摆脱负增长,日本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态势有望扭转。全球金融形势将有所好转,但出现动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震荡,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政策仍将趋紧,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宽松。我国仍将面临外需不足、贸易摩擦增多、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以及热钱冲击等严峻挑战。

对我国带来的挑战:中国当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长期以来,强劲的外需充当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复苏前景黯淡,抑制了我国一部分产能的出口,激化了当前产能过剩的矛盾。数据显示,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背景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国内产能结构性过剩、企业转型遭遇困境等因素,我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七个季度增速放缓。外部经济复苏缓慢、过剩产能难以完全消化以及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变化,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成为趋势,这加大了我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压力,成为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挑战。

对我国带来的机遇: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借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和全球外需市场的繁荣,结合自身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通过扩大出口,实现了从封闭经济到制成品大国的转变。今后在发达国家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全球投资者将更为看好我国经济前景,世界范围中高端资源有望进行重配,届时将出现先进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新趋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外部市场的萎缩造成我国出口红利的减少,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倒逼我国不得不扩内需、搞创新。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已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机遇也将由“内外并重”转为“以内为主”,中国已具备自身创造战略机遇的能力,发展机遇出现了转换,内需代替外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篇2

一、准确把握生物经济的内涵

(一) 内涵

生物经济的概念是由斯坦·戴维斯和克里斯托弗,迈耶于2000年正式提出的,但他们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根据本人理解,生物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技术基础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的经济。生物经济以开发生物资源为特征,生物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生物工程,涉及农业、工业、医学、环境、海洋与空间等生物技术。应该说生物经济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衣食住行,包罗万象。

了解了生物经济的概念,我们对生物经济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就好像刚认识一个人一样,知道他是男女,要想更一步了解它,就要知道他有什么特点,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漂亮不漂亮。

(二) 生物经济的特点

1. 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期偏长。

生物技术产品开发通常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在投入产出方面存在较大的变数,其研发的诸多环节含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2. 对生物资源依赖性强。

基因是从已有的生物资源中“发现”而非“发明”的。从理论上讲,谁拥有生物资源,谁就有开发生物技术产品的物质基础。

3. 产品与产业多元化。

生物经济的产品与产业内容,不仅涉及的常规农业系统,而且涉及食品、营养、健康、医疗、资源、环境、生态、能源和新材料等众多领域。

4. 日益显现的市场容量和商业价值。

生物技术产业开始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一个功能基因,可能会造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对应的消费人群,即使是属于患者人群,也往往是异常巨大的。

5. 生物经济的消费更具“人本化”。

由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品与人类自身健康、生活品质以至生活价值直接相关,“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得到最终体现,并进一步升华到能够真正体现以人类生活品质为中心的“人本化”境界。

二、正确看待生物经济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生物经济总量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为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预计到2020年生物经济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生物技术的巨大潜在效益及广阔前景,使这一领域成为继电脑网络之后的又一竞争热点。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市场以美为主,欧盟其次,日本紧追在后。我们以美国为例:2004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13.5%;生物技术产品每年以12%的速度扩展,美国总统奥巴马的4位科技顾问中,有3位是生物与医药领域的专家。

生物经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蕴藏着不可限量的经济价值。生物技术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平地起惊雷,在不起眼中创造辉煌的业绩。道化学公司和嘉吉公司称,它们将首次开始完全以玉米而不是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商业化生产。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国自然也不甘落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生物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我们看到世界各国发展生物经济的势头十分强劲,而中国也要发挥优势,把握好发展生物经济的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在生物经济领域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

三、深刻领会发展生物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一)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

1. 时代机遇。

当前,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成长期,产业内尚未形成类似汽车、半导体、软件等产业那样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产业发展的垄断格局,为我国在局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期,在我国具有产业经济技术基础的领域,抢占一些制高点,实现跨越发展,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 全球化机遇。

从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明到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投入,需要全球市场分摊创新成本,国际合作将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为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实现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可以发挥独特的生物资源优势,广泛参与生物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分享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

3. 生物产业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机遇。

我国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生物技术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发展空间也比较广阔。我国只要坚持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把发展生物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和工业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我国在纺织、化工、冶金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发展生物经济的同时,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产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强、技术依赖性强、市场垄断性差、生物技术产品多样性等特点,这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资源丰富、技术基础相对较差的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具备一定的生物技术和人才优势,这些有利因素是赶上生物经济的快车、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

(二) 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优势

由科技部组织完成的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发展生物经济具有五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二是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三是人才初具规模。四是生物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迅速。五是拥有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

(三)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 自主创新能力弱。

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日分别占59%、19%和17%,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

2. 产业组织不合理。

生物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型生物企业严重缺乏,产业集中度低,结构趋同,市场无序竞争。

此外,还包括发展资金匮乏、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低、市场环境有待规范、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生物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等问题。

(四)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1. 完善有关政策和激励机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良好的创新环境。没有对知识产权有效的法律保护,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科技投资和领先的科技产业。要强化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机制。要建立和不断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尤其是要创建和完善创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公司,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投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知识产权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资本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没有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及其有效转化,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生物经济本身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生物经济要发展壮大同样需要科技创新的哺育。

3. 重视人才队伍培养。

高新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发展生物经济要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培养训练有素的各类人才,造就一支数量和质量都符合要求的人才队伍,尤其要注重培养通晓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全过程的“领军”人物。这是抓住生物经济机遇的决定性因素。

4. 加大资金投入生物科技领域已进入大规模突破性进展的阶段,生物经济前景可观、潜力巨大。

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必要投入,是获得丰厚回报的基础。资金问题是制约中国生物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投入不足,中国科技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劲。以生物制药为例,面对陆地上日益枯萎的资源,海洋生物制药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成为当今世界最赚钱的行业,我国要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5. 积极推进产业化。

生物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链条,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交易、生物消费、生物金融、生物市场、生物物流等等。如果我们想发展壮大我国生物经济,那么我们就要将所掌握的技术投入与生产,进行产业开发,生物技术只有产业化才能形成生物经济。

6. 重视生物安全。

我国是生物基因资源大国,国外企业对我国生物资源虎视眈眈,珍贵的生物资源已大量流失,保护生物资源迫在眉睫。同时,要认识到生物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可以造福于社会,也可危害人类。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期是后发展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契机。现在正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科学谋划、及早部署,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积极培育现代生物产业,主动迎接生物经济时代,努力开创生物经济时代新的辉煌。

摘要:生物经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蕴藏着不可限量的经济价值。我国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在发展生物经济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 产业组织不合理, 发展资金匮乏, 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低, 市场环境有待规范, 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 生物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等问题。我国应从完善有关政策和激励机制, 加大科技创新及资金投入力度, 重视人才队伍培养, 积极推进产业化, 重视生物安全等方面入手, 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 将生物经济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新兴主导产业。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增长;环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20-01

1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最早开始低碳经济的讨论是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里。而真正把低碳经济纳入到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提出的直接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发展和生存敲响的警钟。人们开始思索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和环境带来的危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经济迅速成为全球的热点。低碳经济的提出对当今社会是压力,也是挑战。对中国也是一样,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发展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较少的进行企业转型等变革,而更多的是需要直接建立低碳型产业,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快速发展的机会。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必须有技术的转让,这使中国将有机会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这对几十年一直受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低碳经济技术涉及冶金、化工、电力、交通、能源、建筑等等诸多行业,都会给这些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在传统行业,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在新能源领域差距就只有1~2年。所以如果我国在这些行业和部门能把握机会,就能在未来世界经济制高点的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另外也会诞生一批新兴行业,这些新兴行业也会给未来的中国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3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提出的挑战

①从国家要求上看。低碳经济是当前我国各级领导需要完成的新的“产业革命”,从2009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郑重承诺,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所提出的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都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当前各级领导指明了工作目标。

②从经济发展上看。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我国的工业和社会各项基础设施对资源的需求又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如何做到既能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又可以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实施;既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又不重蹈西方国家以牺牲环境换来经济发展的覆辙,是我国面对的另一重大挑战。

③从专业素质上看。低碳经济需要视为己任来实施,其效益是惠及全球的生态经济,是一个需要长期实施,而较少能产生短期效益的生态活动,低碳经济涉及面广,需要多种行业、多种部门、政民配合来实施,低碳经济涉及了诸多领域和诸多科技,所以低碳经济不能在没有领导者和专家的情况下实施,因此低碳经济的实施与发展更需要一支专业性,具有良好素质及优秀执行力的队伍。

④从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上看。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因为低碳经济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和创造清洁能源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生态经济发展。而增加能源利用率和创造清洁能源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人均GDP较低,低碳经济必须有经济实力的支持;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实力也仍然不是世界前列,因此经济和科技的水平都考验着我国如何来发展低碳经济。

⑤从公民意识上看。低碳经济需要制度创新的能力支持,低碳经济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包括了科技、制度、观念和发展的新的文明进步,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又一个文明进步,需要政府动员全民参与的重要活动。它涉及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庞杂,涉及的人员众多,我国是一个有着根深蒂固传统思想意识的民族,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对我国公民意识的最严格的挑战。

4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短期内将对我国现有的生产结构、生活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意义上看,是一个惠及全球惠及未来的事业。中国的低碳经济建设,需要以政府为首的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跨境电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篇4

近年来,在互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兴起的推动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将对我国生产、流通、消费和老百姓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升级的重要新生力量。

第一,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扩大外贸进出口的新增长点。借助于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国外与国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直接,广大国外消费者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和高效优质的加工生产能力,激发更大的境外市场需求,同时也会扩大我国消费者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扩大对外贸易。据有关统计,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5%,大大快于外贸7.6%的增长速度。

第二,跨境电子商务为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提供了新机会。在互联网时代,品牌、口碑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性能尽管很好,但不为境外消费者所知。而跨境电子商务能够有效打破渠道垄断,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尤其是给一些“小而美”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催生出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目前,我国已有80%的外贸企业开始运用电子商务开拓海外市场。

第三,跨境电子商务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信息内容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商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一批知名电商平台企业、物流快递、第三方支付本土企业加快崛起。更加突出的是,跨境电子商务将会引发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面对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境外消费者需求,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强合作创新,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在提升产品制造工艺、质量的同时,加强研发设计、品牌销售,重构价值链和产业链,最大程度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跨境电子商务为政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新抓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既涉及商务、海关、检验检疫、财政、税务、质量监督、金融等多个部门,也涉及多领域的国际合作;既对政府的快速反应、创新、合作等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政府传统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新挑战。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抓手,推动政府各部门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统一协作、创新服务,将对提升我国政府对外开放水平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篇5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新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形式,影响着政府的管理模式,影响着社会的文化、道德与法律基础,影响着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未来。这给全世界的企业,包括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经济和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近十几年来,得益于新经济和全球化,世界上新兴了一大批闻名全球的跨国公司。它们不仅分布于发达经济体,也兴起于发展中经济体。这说明,新经济和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为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及时把握这难得的机遇。

新经济和全球化的进程为企业带来的机遇,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给企业带来了获取高利润的可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特点是具有高附加值。有人把电子类产品与其它门类产品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行对比,如果以普通钢筋为1,则彩电为30,集成电路则高达。智能的物化产品已登上了经济发展的舞台,快速扩张的软件产业成为当前最为夺目的朝阳产业,其它智能商品和智能服务也大放异彩。高利润率可以迅速造就企业界的新星。

第二,高新技术在自身产业化的同时,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随着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制造业也重新焕发了活力。技术创新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和手段,使广大企业有机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新经济的发展,给企业进入市场大开方便之门。在传统的工业社会,其行业、产品市场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出现垄断、寡头或较强市场,进入限制的可能性很大。而今天,技术、产品、市场日新月异,市场进入比较容易,新兴的企业或转型的企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第四,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在任何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几乎平等的信息机会,也可以说是市场机会。由于网络的便利性,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及时获得技术更新、产品与市场开发的良机。同时,网络经济的发展还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简化了交易环节,缩短了交易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第五,经济全球化给企业的最直接、最显见的好处是关税的降低,贸易壁垒的减少,进出口贸易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新经济和全球化的进程促使世界经济发展的网络化和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扩大,世界资源在重新进行配置,并趋于合理化。企业可以依据自己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和销售,有效地利用全球任何地方的资源,实现企业的全球经营战略,确保利润最大化。

二、新经济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由于所处亚洲地区环境的特点,新经济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显得尤为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冲突迫使企业进行改革。新经济和全球化的特点是快速变化、不稳定性、鼓励个人创新、信息横向交流等,这与亚洲地区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有许多冲突之处。比如: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其传统文化的行为方式是注重稳定,回避不确定性;注重集体一致,排斥个人标新立异;注重等级关系,轻视平等横向交流。这种文化特征在亚洲许多地区的企业中都有明显表现。比如:企业组织往往是垂直性的多层次金字塔结构,管理者的决策有权威性,但信息传递缓慢,活力不足。企业也往往实行终身雇佣制。企业的发展战略往往注重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而对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关心不够。

第二,新经济的高利润率和市场进入比较容易的特点,从一方面看是机遇,但从另一方面看则是挑战,使一个企业既可能很快扩张,也可能很快缩水破产。高利润率和较少的市场进入限制意味着大批竞争者快速到来,市场容易达到饱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2000年以来全球一批“新经济”的上市企业相继申请破产,或其股价一落千丈,说明了对新技术、新产品投资的风险性。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要求企业必须加速技术更新。同时,在新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使消费者的.选择更为广泛,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这些都给企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全球市场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之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分割与保护,以维护内部某一产业或集团的利益。全球化带来了市场的一体化,贸易与服务跨国界流动的障碍逐渐消除,国家、地区的经济保护政策逐渐失去作用,使企业要直接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而不能幻想保持原来从政府保护政策获得的在本地市场的优势。

第四,比较于欧洲共同体或其它区域经济体的企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更为直接。亚洲文化的多元性是本地区经济充满活力的原因之一,但多元的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本地区很难建立诸如欧共体这样的区域经济体。区域经济体作为区域的统一市场,对区域内的企业意味着市场开拓方面的便利,和一定程度上免受外界竞争的保护。中国企业不能享受这种益处,因此其市场开拓的任务更艰巨。

第五,由于全球化,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日趋密切,其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强。某地发生的事件会迅速波及世界各地,一些不可预测的变数,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例如: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流动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这一方面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甚至诱发了金融危机。19亚洲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使众多企业猝不及防,遭受到沉重打击。再如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不仅给许多美国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给全球众多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地的企业都要面对世界上突发事件的风险。

三、中国企业应对新经济与全球化的策略

新经济与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其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加入WTO,政府的经济贸易管理规则正在作出重要调整。中国企业必须顺应潮流,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积极调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一,我国企业应该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企业还应该随时调整和更新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让企业全面保持生机和活力。我国虽有被列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但我个人认为,它们只是“大”,还够不上“强”。中国的企业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第二,企业应该树立全球意识,了解并尊重世界上丰富、多元的文化,学会适应世界各地的环境,寻找和把握世界各地的商机。我国企业从事的国际贸易,几乎都是“双边”的,而还不适应“多边”的。要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世界各地的人、财、物资源,学会如何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及时应对和回避地区冲突和世界突发事件的风险。

第三,企业应该加强信息意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企业经营的信息化。信

息技术、产品的广泛运用,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使用价值,而且还改变着人的行为方式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而言,这一变化就是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趋于直接和横向网络化。作为对策,企业需要与自己的顾客、合作伙伴、市场、社会建立起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地对市场作出反应。

第四,企业应该树立合作意识。不论大而全还是小而全都不会具有竞争力,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大的跨国公司也不可能自己开发所有的技术。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发展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新动向。可以说,合作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必你死我活,可以是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展,获得共赢。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篇6

一方面传统电视受众遭遇新媒体的分流,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12月底,我国宽带网民达到1.62亿,已经超过有线电视用户数。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达到69%,意味着电视观

众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中,网络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电视,意味着电视传递信息功能在网民中已失去主导地位。网民上网的高峰时间段之一是20:00至22:00,与电视观看黄金时段形成直接冲突。特别是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功能的使用增长很快,已从第19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36.3%、34.4%增长到本次统计报告的86.6%76.9%,意味着网民的娱乐方式也已发生重大改变。另外,根据美国对8至15岁儿童视听消费习惯统计,2005年到2007年,看电视或dvd的比例从50%降到38%,上网的比例从47%升至52%。在美国,有75%的网民在观看网络视频。以2007年9月为例,用户观看在线视频的平均时间达到181分钟,平均观看视频数量68个,每天平均超过2个。显然,广播电视受众遭遇网体媒体分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电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2008年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包括广电、电信等6大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广电和电信两大行业相互融合渗透,更明确了双方可进入的领域,其中就包括iptv、手机电视和数字电视。政策的调整进一步拓宽了广播电视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作为广播电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不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且已经成为拉动我国消费电子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我国带显示屏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有82%的企业已经开始生产cmmb终端。在我国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用户数量预计会超过1.5亿,按照每一个终端1000元计算,1.5亿用户购买终端可带来1500亿元的直接消费市场。随着cmmb覆盖网的建设,将会逐渐形成更大规模的用户终端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拉动我国消费内需,降低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篇7

城镇化也被称为城市化, 指由农业等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的那个人三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不断转变的过程。我国从1996年开始, 城镇化水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996年城镇化率超过30%, 在那之后的十六年间, 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3个百分点。而近几年, 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9.68%, 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1.27%。当前国际社会和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预计未来每年城镇化率将保持在1%的增长水平。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几个具体表现, 其中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表现, 这将导致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城镇的区域不断加大, 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还表现为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转移, 城镇体系的日益完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村地区的不断发展。

二、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带来的机遇

(一) 城乡体制趋于一体化

城镇化的发展逐渐消弱了影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和政策性障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 政府对农村地区经济的重视会使农村地区经济市场化逐渐提高, 并促使生产要素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逐渐形成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农民工可以在农村地区得到与城镇相同的待遇。政府在体制上对农民工有了巨大的支持, 农民工自主建立的企业可以利用农村地区的生产要素进行相关生产。而且农民工可以得到城镇地区的相关要素来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 城乡社会发展趋于一体化

城镇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养老、居住等方面的待遇, 缩小了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差异, 城镇地区优秀的资源与农村地区进行共享, 弥补了农村地区人民在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方面的不足, 促进了了城乡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 农村和城镇地区的社会发展相互协调, 相互适应, 改变了农村地区社会事业较落后的面貌, 促使农村地区人民的地位逐步提高。大量的农民工是由于城镇地区拥有的良好福利才去城镇寻找工作, 因此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福利的不断提高, 农民工的返乡积极性也会逐渐提高, 这会激发他们返乡创业的激情, 逐渐吸引他们进行返乡创业, 他们也会因为政府给予他们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变得更加大胆、放心的进行自主创业。

(三) 城乡经济趋于一体化

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村地区的地位与城镇逐渐平等, 这也促进了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之间的联系。城镇具有的聚集效应与辐射效应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促使了城镇的技术、劳动力乃至资本向农村地区流动, 农村地区得到了城镇地区的支持, 因此农民工可以在农村地区获得城镇的先进技术、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和有用的信息, 促使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可以更方便的从城镇地区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可以更快捷的从城镇地区引进更先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由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不断的改进, 返乡创业中建立的企业更加容易紧跟现代化的步伐, 逐渐迈向现代化。相对于城镇来说, 农村地区的资源更加的丰富, 返乡的农民工可以抓住城镇化这个良好的时机促使城镇和农村相互协作, 抓住各有的特点和各个时间段不同的发展优势进行自主创业, 来提高农民工的积极性, 不断促进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

(四) 城市产业梯度转移

产业梯度转移是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 又可被称为产业区域转移。梯度转移”表现为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 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城镇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进行转移。因为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相关行业的人才, 在城镇有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可以更轻易的适应相应的工作, 这促使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人民的物质水平不断地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地区有城镇地区没有的区位优势, 农村地区没有遭受大量工业的破坏, 因此环境比较优美,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比较适合发展旅游业。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 使旅游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发展完善, 这也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吸引力, 不断吸引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 提高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三、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的挑战

(一) 城镇化提高了企业入行门槛, 加大农民工创业心理负担

城镇化是发展的产物,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城镇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部分企业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竞争力具体地说可以是先进的技术, 诸多的人才, 而且企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互动并进, 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加, 逐渐形成了完全竞争市场甚至是企业垄断, 相似企业之间的合作会使小型企业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提高了企业的入行门槛, 使新晋的企业的压力增大, 他们不仅要有前卫的管理观念, 先进的科学技术, 还需要有前瞻的思想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带来的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对企业就要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 要进一步提升融资能力, 加强风险管控能力, 加强团队建设能力, 还应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等。城镇化有利有弊, 在给企业带来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非常严峻考验。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 没有先进的科学知识, 且自主创业的经验极少导致农民工没有有效的竞争力, 很难在竞争力极大的市场中立足。

(二) 城镇化导致资金不断分流,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不足

城镇化的资金主要有四部分来源构成:依靠地方政府举债, 完善财税体制,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渠道, 保障资金可持续。总的来说, 城镇化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政府, 市政府拨出的财政资金, 另外一部分是市场中的资金, 两部分资金的比重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而财政资金的投入是有一定限度的,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完成并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 规划中涉及了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建设, 这将在未来十年内拉动40多亿元的投资, 但是发改委提出了城镇化发展将更倾向于城市的优先发展, 这也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这无法加大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 因此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积极性也无法提高。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各种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入, 资金使用也越来越多, 这导致资金投入到各个不同的行业之中, 资金分流越来越严重, 这就导致资金越来越紧张。

(三) 城镇化发展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 降低农民工自主创业意愿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促进了产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 生产力的提高增加的企业的利润, 这也促进了农民工收益的提高, 因此城镇化的不断发展, 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更多的民营企业出现, 民营企业有灵活的运营机制和制造成本上的优势, 农民工不仅可以在企业中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 还能从中货的高额的利润, 因此吸引了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 (见图1、表1)

四、优化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挑战的对策与建议

(一) 改革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农民工竞争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农村的建设有助于吸引农民工回乡工作, 农民工更愿意在本地进行工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会不断吸引城镇企业的迁入,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促进当地产业调整, 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渐提高了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 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农村地区人民接受了先进的思想会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 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以此来应对城镇化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大的问题。

(二) 创新创业培训机制, 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

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引导, 引进优秀创业教育培训课程。政府部门应当提高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视程度, 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 促进形成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 加强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的联系, 加强对农民工创业能力和技术知识水平的培训, 不断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主导产业引进先进的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 重点培养农民工的创业观念, 并且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根据农民工各自不同的基本条件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各地政府可以采取专家现场指导、举办特色培训班、企业家巡回讲课等方式, 有针对性的为农民工提供技术指导、特色项目建立和市场信息的传播等系统化服务。邀请有关的企业家, 专家, 学者定期组织专题讲座或者专题报告, 来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水平和创业激情, 政府还可以实时跟进政府政策, 积极宣传国家提出的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划, 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工作经验以及各自的意愿, 有计划、有目的的围绕市场需求去开展创业培训。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进行准确的方向定位, 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的优势来确定教学课程、教学案例使各地创业特色化。农民工应当有勇于实践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农民工应当注重实践, 积累自主创业的经验。政府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获取多方面创业信息和市场信息, 在抓住创业机遇的同时, 全方位掌握市场动态, 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市场最新需求, 最新动向, 帮助那些准备进行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进行项目选择, 提高自主创业成功率。

(三) 加大国家财政、税收扶持力度, 提高农民创业积极性

扩宽融资渠道, 不断争取有利于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政府政策体系可以给农民工创造良好的返乡创业条件, 而且农民工在最开始进行返乡创业时对资金的有较大的需求, 因此政府应该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 对有前景但又有困难的农民工给予资金支持。针对农民工资金有限的问题,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和银行信贷作用, 为农民工提供利息较少, 额度较大且还款时间长的贷款, 有利于促进新建企业的资金流动, 提升企业的活力。国家政府和税务部门可以指定有利于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政策, 对于新建企业给予一定的税务优惠, 降低农民工的税赋负担, 这有利于农民工提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率的提升。政府前应当加强扶持, 适当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收费和罚款的项目, 实行部分企业另收费, 对有污染的企业进行一定的处罚但不能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于还没有相关方面优惠政策的创业项目进行大力支持, 积极主动向当地上级政府反应并争取政府的支持, 通过政府、社会机构、银行等多渠道为创业者扩宽融资渠道, 提供资金保障。当地政府还应对于国家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而出台的文件和优惠政策及时准确解读、分析, 传递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 把握时机, 筹集资金。

(四) 坚持因地制宜, 鼓励建立新型合作组织

鼓励建立农民工入股的公司制合作企业, 坚持企业相互结对, 互相扶持。政府应当引导、支持企业之间的结对, 通过对企业的注资、参股等方式, 来推动农民工实施创业计划。积极鼓励、引导当地的农民工根据各自情况来发挥优势, 寻找现代农业、服务业和高新产业等方面寻找新型创业项目, 采取独资、合资、融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的新兴产业。当今各领域发展中, 公司制经济组织是最具有活力且又是比较完善的模式, 他是当代市场经济管理中的重大创造, 得到不断地普及和推广。农民入股公司制合作组织, 可以促进个层次入股人之间的交流, 还能促进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 使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和优化组合, 提高农民素质, 先进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有利于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 盘活市场流通, 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作用。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 因此各区域之间的地理区位差别极大, 资源分配不均匀, 这也导致了各区域的发展程度不同, 城镇化水平高低参差不齐。政府应当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来选取创业项目, 应当围绕市场选项目, 利用所在地的优势来带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 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农民工自主创业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缺乏创业经验, 各级政府应当选择一批返乡创业较为成功的企业进行示范, 与当地龙头企业进行合作, 创建农民工产业园区, 来分配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点, 促进相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共享交通、物资、基础设施等区位条件, 促进企业的共同发展, 让农民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不断提高农民工在自主创业方面的知识技能, 丰富他们的经验, 提高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

五、结论

本文首先说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接着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并且根据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 城镇化的发展既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 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但是本人认为城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而农民工在返乡创业中面对的许多挑战都是基础性的, 起步性的,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和国家政府的不断支持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肯定会越发顺利。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但是也有许多方面的发展是不足的, 有许多行业可以进一步开发, 农民工应该看准时机, 抓好机会, 促进自我学习, 做好知识扩充和经验积累, 国家政府的不断努力和支持也会给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一大助力, 促使农民工自主创业愈发顺利。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我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04, 02:41-44+64.

[2]吕晓飞.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中西部城乡一体化的互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3:55-59

[3]中国统计年鉴[M]

[4]刘明柱.如何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机遇推动建筑企业转型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3-11-29 (8)

上一篇:下沉基层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信息安全需求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