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

2024-05-28

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共8篇)

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 篇1

一、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并以此预测我国股票市场的走势?

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态势相当稳定,各月均在略高于绿灯区的位置。虽然经济中出现了对增长不利的因素,但经济增速仍稳定在较快的水平。尽管经济增长在二季度出现走弱现象,但没有担忧经济衰退风险的必要,下半年经济仍可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速不会比上半年更差,主要依据是:

①从走势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

②汽车市场最低迷的阶段已经过去;

③货币供应量M1增长很快,财政支出更是增速惊人,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是扩张性的,对经济快速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④过高的通货膨胀和严重负利率将会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劲推动。需要关注的主要不利因素是外部需求有下滑的风险,但下滑的幅度不会太大,影响也将比较有限。

而未来的政策走向有两大看点,将对后续的反弹行情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一,随着通胀压力减弱,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对于宏观调控放松的预期将增强。但考虑到通胀形势并不稳定,信贷政策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结构性调整的机会更大,也预示着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更大。

第二,十二五规划的陆续推出,对股市产生直接影响。十二五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大力度的时期,将在政策规划中充分体现出来,即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将受到政策面最大的支持,而高能耗、低产出、过度竞争的传统模式将受到政策的极大限制。政策面的冷暖分明将造成市场不同行业冰火两重天的走势分化。

我们倾向于认为,大盘过去两周的反弹主要基于超跌反弹,市场机会是普惠的。但在2500点整固以后展开的新一轮上升行情将基于不同的政策预期和行业前景,机会将显著分化。对投资者来说,反弹行情仍然可以期待,但仅限于此的判断并不足以保证在未来的投资中能把握住机会。还需要充分对政策研究,并在政策扶持的行业和方向进行投资布局,否则,很可能只赚指数不赚钱。我们建议并看好节能环保、新产业新材料等行业的政策机遇。

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 篇2

一、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走势及比较分析

(一) 上半年全区经济下行态势趋稳

从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看, 我区宏观预警指数从2012年2月开始, 连续4个月在偏冷区运行 (图1) , 但5月份宏观预警指数与4月份持平, 下行势头趋稳迹象显现。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 上半年, 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分别同比增长12%、14.2%、22.5% (图2) , 分别快于一季度0.8个、2个、4.3个百分点。其中, 4月份、5月份、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4.5%、14.6%、15.6%, 呈逐月回升态势。

(二) 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比较分析

一是下行趋势较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平缓。2010年2季度以来, 我区经济呈持续下滑态势, 但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速直线下滑的程度, 本轮经济增速下滑曲线相对平缓 (详见图3—图5) 。

二是下行周期较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长。根据国家与我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数据对比, 我区年度经济走势和全国基本一致, 虽然短期内变化不尽相同, 但总体上看, 下行时我区生产总值变化滞后于全国3-6个月 (图6) 。

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我国经济从2008年1季度开始下滑, 受其影响, 我区经济2008年3季度开始下滑, 比国家滞后两个季度。这主要是由于我区煤炭、电力、钢材等上游原材料产业比重较高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因为从消费品生产传导需要一个滞后期。本次, 全国经济2010年1季度开始下滑, 我区经济在2010年2季度出现下滑, 亦存在约3个月左右的滞后期。从周期性变化规律来看, 经济下行时我区变化滞后于全国3-6月的规律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从周期长度来看, 本次我区下行周期要比金融危机时期更长。国家不会出台类似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实现像金融危机时期“V”型反转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 目前国家出台的措施主要以稳经济、调结构为主, 规模及干预程度都不会太大, 这些措施对于我区经济的拉动不具有直接性。在没有投资直接拉动的情况下, 消费将成为拉动本次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 但消费并非我区拉动经济主导力量, 而且要启动消费, 必须先去库存, 才能逐步带动下游生产能力的释放, 这将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 因此本轮我区经济下行周期将比金融危机时期更长。

三是下行影响较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缓和。数据显示, 2008年2季度至2009年2月初, 全区363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982户企业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近1.98万人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 企业内部隐性失业人数更是高达9.15万人。相比2008年, 本轮经济下滑对我区经济的影响相对缓和。目前企业虽经营艰难, 但关闭、停产现象不多, 企业也没有出现大范围裁员现象。其原因, 一方面是自治区政府要求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 采取相应措施尽量维持企业生产, 在整体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坚守市场, 以避免经济回暖后失去原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 当前普遍存在的招工难问题也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裁员。

四是受冲击的产业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基本相同。当前, 我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特征的“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因此, 与金融危机时期相同的是, 本次经济下行受冲击较严重的行业仍集中于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 其产品产量均出现大幅下滑 (图7) 。

二、下半年全区经济走势分析

受国家经济周期性回落、国内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 预计下半年全区经济缓中趋稳, 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预计全年经济增速12%左右。主要判断依据如下:

(一) 受国家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影响, 下半年我区经济增速需保持低位调控

2007年我国经济进入经济调整下行期 (图8) , 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 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的反周期刺激政策, 实现经济“V”型反转, 但周期性调整并没有结束。自2010年2季度, 我国GDP增速连续9个季度回落, 其实质是2007年调整周期的延续。按照我国经济周期基本为10年的周期性规律,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周期性回落探底阶段。受此影响, 我区经济也将相应的由以往“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

(二) 受全国工业、投资、出口增速趋稳及消费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 下半年我区经济有望逐步回稳, 但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月、5月、6月分别增长9.3%、9.6%和9.5%;同期, 外贸进出口增速出现反弹, 4月、5月、6月分别增长6.1%、11.1%12.4%;投资4月、5月分别增长20.2%、20.1%.数据显示, 我国工业、投资、出口呈低位企稳迹象。但6月份中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中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信心指数、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均位于临界值以下, 表明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仍不乐观。同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回落, 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上月大幅下滑5个点, 预示下半年居民消费更趋谨慎。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呈回落态势, 预示下半年企业投资意愿仍较低。我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 下半年国内需求压力依然较大, 我区经济回稳面临着较大挑战。

(三) 根据先行指数判断, 下半年我区经济将趋稳

5月份, 我区先行指数为100 (图8) , 已连续回落4个月。季节调整后, 平均消费倾向指数、贷款指数、产销率指数、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 (逆转) 、新开工面积指数和土地购置面积指数6个构成指标均下降。根据我区先行指数领先经济发展趋势6-10个月的经验, 全区经济有望在下半年逐步趋稳。

(四) 受全国制造业市场回落影响, 下半年我区重工业生产形势更趋严峻

作为重工业主导型经济, 我区工业增长同重工业走势高度关联 (图9) , 重工业的增长势头对全区工业走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以来, 全区主要重工产品煤炭、电力、钢材、有色在价格下跌和需求不旺的双重挤压下, 产量、产值及利润均较上年大幅下滑。进入6月, 全区原煤产量及发电量增速继续呈回落态势, 且下滑幅度明显加大, 尤其是发电量增速仅为4%, 较上月下滑3个百分点, 创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 说明重工业生产形势依旧严峻。

我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特征的的重工业结构极易受市场影响。下半年, 生产资料价格和需求仍是影响全区重工业回暖的关键因素。6月份, 生产资料价格已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 从主要品种看, 除木材和汽车价格止跌回升外, 其它七大类生产资料价格均延续上月跌势, 且跌幅扩大。其中,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原煤、成品油的降幅都超过了2个百分点, 说明需求萎缩导致价格大跌已经相当严重。考虑到生产资料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 煤炭、钢铁、有色库存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下半年价格持续下滑压力依然较大。

从原料需求看, 6月份, 全国制造业PMI指数呈持续回落态势, 特别是新订单指数已降至49.2%, 表明未来企业开工率将进一步降低, 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投资计划, 但与此前投资必提“铁、公、基”不同, 当前国家投资项目大多数部署于新能源、民生等领域, 这些领域短期内无法快速带动我区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的有效需求。因此, 下半年, 在价格不断下降、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下, 我区重工业生产形势仍较严峻, 主要重工产品产量下降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增速还将维持低位运行。由于主要耗能行业增长乏力, 全区煤炭、电力运行增速将继续放缓。作为重工业主导型经济, 短期内若电力、煤炭、钢材、有色等行业需求及价格没有较大起色的话, 下半年, 全区工业继续面临产能过剩压力, 工业增速持续低位运行, 经济增长仍将持续低迷。

(五) 受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矛盾影响, 下半年全区投资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国务院公布的21个产能过剩行业中, 不仅涉及钢铁、水泥、有色、煤化工等全区特色产业, 就连自治区大力发展的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实质是需求不足, 受其影响, 目前, 主要工业品产能过剩程度已远超2008年。钢铁、电解铝、焦炭产能过剩均在30%以上, 光伏、玻璃达到90%, 多晶硅企业已陷入全面停产状态, 新能源的市场需求已趋饱和。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是全区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前, 不少企业面临两难境地:全产能开工意味着当期投资亏损, 不全产能生产则意味着前期投资亏损, 这将极大影响企业后期的投资意愿。另外, 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48.1, 为七个月以来最低。同时, 价格的环比下降和新增订单缩水均显示需求继续疲软, 而去库存的压力依旧较强。由此可见, 下半年, 全区煤炭、钢材、有色等主要行业的去产能化过程还将延续, 若在此阶段, 以扩大投资消化过剩只能积累更大的产能, 导致更大过剩, 从而加剧经济形势的恶化。因此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下, 下半年, 全区的投资空间还将被压缩, 从而进一步制约全区经济企稳回升。

(六) 新一轮刺激政策力度有限, 短期内对全区经济增速提升影响不大

最近央行连续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意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但从我区实际效果来看, 收效甚微。一方面, 执行过程中, 商业银行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70%, 同时还可能附加其他的中间费用, 综合测算, 总成本不降反升, 企业融资压力没有减少。另一方面, 多数企业以签订银企合同的方式贷款, 约定合同到期调息, 即合同期内贷款利率不因央行基准利率调整而调整, 所以, 降息不会对企业融资成本有任何影响。消费方面, 降息虽可以减轻贷款居民一定的还款压力, 但减少的程度不足以对我区消费产生实质的影响。

另外, 国家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 但这些领域以长周期、低利润行业居多, 垄断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的程度依然很低, 且针对此项政策, 目前我区还没有形成配套支持方案。在这种投资回报难有保证的情况下, 民间资本敢不敢进入、愿不愿意进入还是一个未知数。值得关注的是, 近期国家启动了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并加快了项目审批进度, 但主要目的是通过保持合理的全社会投资规模来稳定经济增长, 而且项目主要以在建续建为主, 新增计划不多, 且投向多为结构调整和民生类项目, 不会直接拉动我区经济增长。

三、下半年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 正确处理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

本轮经济回调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与周期性因素叠加的结果。当前, 我国已进入了增长阶段的调整期, 发展速度正在由高速向中速转换。过去30年, 我国经济保持年均10%的高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廉价劳动力等形成的比较优势渐渐丧失, 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经济结构失衡的压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升级遭遇瓶颈的压力越来越大。2011年以来,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明显回落,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放缓, 2012年上半年趋势仍在延续, 这些迹象表明, 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过程已经开始, 潜在增长率将在今后几年下一个台阶, 经济增速可能维持在7%-8%之间。

同全国一样, 我区经济经过多年持续高速增长, 在经济总量显著扩大的同时, 经济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 我区资源、环境已难以承受以能源高消费为特点的粗放型高增长, 其也越来越成为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性转变, 我区经济也势必面临与全国类似的发展瓶颈问题, 经济增速也必将经历一个由高速向中速转化的过程, 并最终稳定在中速发展阶段。未来我区经济发展目标应随着外部经济的动态变化及自身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做适度回归, 建议经济增速在13%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到12%, 这也与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相吻合。若我区经济仍要维持高增长态势, 势必会助长地方政府弄虚作假行为。同时应注意, 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 表面看是增长速度的调整, 实质上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 未来我区经济工作重点应由强调发展速度转向速度、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上来, 以保证经济在与增长阶段转换相适应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

(二) 密切关注工业企业效益问题

2012年以来, 受市场需求萎缩, 我区主要工业品价格明显下降, 受此影响, 1-5月,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48.3个百分点, 创2009年4季度以来的历史新低。主要行业中, 煤炭行业利润回落39.7个百分点;有色行业回落63.6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下降54.7%;化工行业下降27.1%。与此同时, 企业资金流呈紧张局面, 应收帐款净额持续增加, 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了81.6%, 虽比前4个月有所改善, 但仍处于2009年4季度以来的次高位。上述情况表明, 当前我区经济仍属典型的速度效益型和规模效益型, 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主要依赖于速度与规模, 增速一旦回落, 企业效益就会下滑, 距离质量效益型的目标较远。

当前, 我区要保增长就必须防止企业效益的进一步下滑, 防止企业亏损面的继续, 这就需要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减免税负、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等措施, 缓解企业经营困境, 稳住企业生产经营。一是减轻企业税负。通过减免行政性事业收费、减免各类政府性基金、暂停征收非税收入、缓缴社保基金等一系列放水养鱼措施, 切实减轻企业资金负担。同时要继续落实好国家的结构性减税政策, 尤其在财政收入趋紧的形势下, 更要明令禁止各级税务机关突击征税、征收“过头税”等竭泽而渔的行为。另外, 对于煤炭、有色、钢铁等受冲击较大的企业, 除国家、自治区明文规定征收的税费外, 其它费用暂缓征缴。二是着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落实好自治区优惠电价政策, 对符合自治区要求但未享受电价补贴政策、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 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下浮0.02元。加大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的补贴力度, 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资金补贴。

(三) 密切关注政府债务问题

2008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信贷投放增长迅猛, 全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飞速发展趋势。截至2011年末, 全区地方政府总债务率超警戒线11.1%;财政债务率超警戒线35.6%;财政偿债率超警戒线13.9%。目前无论是全区总体指标, 还是大部分盟市指标值, 均超过自治区政府规定的警戒线。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盟市级以下债务余额占全区债务总额的81.7%, 盟市旗县存在较大偿债风险。

当前, 资金压力将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如不及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 风险一旦形成极易引发地方财政支付危机, 这将极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公共产品的投入, 使已较为紧张的外部环境更趋吃紧。同时, 较高债务压力将抑制地方政府对困难企业临时性减免税负行为, 延缓地方经济快速复苏。另外, 政府债务负担上升将进一步压缩收入再分配空间, 影响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甚至减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不但制约后期消费, 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 目前极需强化和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管理, 要通过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出台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设立相应的偿债准备金、改进政府举借新增债务渠道等措施, 增强政府偿债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授信管理信息平台, 加强债务资金使用监管与政府债务风险监控

(四) 密切关注社会问题

经济下行期, 各种潜在社会矛盾将由隐性变为显性, 社会问题较经济平稳期突出和尖锐。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大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境短期内难以好转, 往往通过拖欠工资转嫁经营风险, 劳资纠纷诱发的突发事件急剧增多。二是非正规渠道募集资金所引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日益显现。经济下行期, 旺盛的民间融资需求与正规融资渠道不畅的矛盾十分突出, 这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犯罪提供了土壤。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参与非法集资的大多数是中等收入阶层, 一般而言, 中等收入阶层, 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础, 这种广泛的民间融资一旦发生大面积“崩盘”, 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三是进入7月,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提前返乡浪潮已经开始, 这个苗头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尽管目前我区企业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 但下半年企业经营压力不会有太大改善, 企业容纳就业能力已有限, 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 需要我们及早做好应对措施。否则, 失业导致的严重生活压力会使少数人铤而走险, 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四是经济下行会增添社会公众对收入受损的担心和忧虑, 甚至威胁到少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加剧他们的焦虑感, 强化他们对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心理感知, 一旦遭遇激发因素, 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下半年, 我区面临的经济运行局面可能会更困难, 其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将进一步增多, 社会问题带来的挑战将会更严峻, 特别是社会紧张和不满情绪的淤积, 将会加大一些经济社会问题的处置难度, 因此需要我们提前加强防范, 加强舆论引导, 缓解社会紧张, 避免经济下行带来的社会问题给我区居民造成更大的利益损失。

(五) 密切关注改革问题

越在经济运行的困难时期, 越需要加强改革创新。眼下的形势为我区在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资源配置改革、非公经济发展、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提供了难寻的机会, 如何抓住这一机会, 将危机变成改革契机, 并且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保增长的任务和目标, 推动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是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规范和约束行政审批行为为重点,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现有行政审批项目清理, 进一步减少投资审批、项目核准和企业前置审批等审批项目;减少、简化对中小企业的审批;减少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审批项目。本着管理重心下移原则, 扩大基层政府管理权限, 凡国家未明确规定必须由省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事项, 一律下放盟市审批。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透明度, 减少审批环节, 完善审批程序, 压缩审批时间。进一步强化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制约, 坚决遏制滥用审批权危害企业、群众利益的行为。

二是充分发挥价格因素在资源配置、资源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适时推行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 加快修订完善煤炭等资源配置管理办法, 以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理顺资源环境价格改革, 推动全区资源产品的高效利用。

三是为非公经济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大力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在落实好国家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的同时, 我区及各盟市要结合自身实际, 从行业准入、注册资本、水电气热费用、税费起征、担保贷款、重点服务业领域用地倾斜及创业人员培训经费补贴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四是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动力, 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积极争取国家设立呼包鄂地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尽快出台《内蒙古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尽快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行政审批事项。针对国家各部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政策的出台, 加紧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和方案, 结合我区实际, 适当降低行业资金准入门槛, 以有效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银行业、交通运输业及铁路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

经济调整政策对楼市走势的影响 篇3

一、楼市交易回升,后市宏观经济拉动作用有限

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总量基本均衡。数据显示,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均价分别同比增长18.9%和6.9%。特别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一线城市房价率先反弹,其中尤以深圳房价涨幅最为明显。在这轮量价齐升的背景下,可以想象热点城市的去库存压力多少得到缓解,反观二三线城市,由于前期库存压力过高,需求仍得不到明显改善。结合以下几点我们判断后市房价回调概率增大,对下半年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一)全国数据比较

1.二手房价走势

据中金标准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116个城市房价上涨的城市为61个,相比6月份减少24个。对比5、6、7月份的Reivi100指数来看,7月指数环比几乎没有增幅,后市全国房地产投资收益趋向收窄的概率增大。具体到二手房价格走势上,各别重点城市比如北京,二手房均价在7月已经开始回调,环比跌幅近1.54%。

2.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

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2.0%,土地成交价同比下降25.6%。对照上半年(1-6月份)的统计结果,购置面积和成交价降幅均有小幅收窄,分别收窄为1.8%和3.3%,暗示房地产开发商购地意愿商有所增强。

3.商品房销售状况

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6.9%,住宅销售额增长16.8%。房产交易回暖。

(二)政策调控力度

楼市刺激政策无论是从2014年的“9·30”开始,还是从2015年“3·30”,一系列的降息降准力度之大已经被认为是史无前例。后市还有多少调控空间可以利用不得而知。

但从近期央行对汇市的多次操作,比如8月11日兑美元开报6.26,且连续3个交易日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当周重挫近3.0%(见图1),创下近20年来之最。将人民币自2005年起长期对美元升值的预期打碎。 有评论认为,贬值信号很可能会触动前期在国内规避美元贬值风险的热钱神经,它们大都以房产的形式存在。

二、小结

据了解,截至8月15日,北京二手房8月上半月成交近8800套,环比上月同期减少至少10%。暗示短期购房需求动能正在逐步消退,也暗示后市房价冲劲会有不足。除此之外,宏观政策和经济层面上的变化也会间接的对楼市的未来走向产生影响。

(一)人民币贬值利空楼市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跌已经是事实。从中短期看,继续贬值的可能性依旧很大,个别投资机构预估还有5%-10%的贬值空间。出于这样的预判,以投资为目的的国际资金会因人民币贬值而很可能退出楼市,尽管这些资金的份额占整体中国房地产市场比例愈来愈低,但对房价后市的走势会产生消极影响。

(二)宏观数据继续疲软

宏观经济总体疲软,通货紧缩。根据海关总署8月的最新数据,7月份我国进口同比降幅8.6%,出口同比降幅更甚,为8.9%。尽管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已连续7月负增长(见图2),但从最新公布(7月末)的外汇占款看,降近3000亿元,创降幅单月历史纪录。介于国内宏观经济总体疲软和美元下半年加息预期下,近期降准概率增大,这将或许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

(三)房地产税法立项抑制购房需求

号称“最后杀手锏”的房地产税法已正式进入立法规划阶段。从官方数据,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国房景气指数”)看,7月国房景气指数为93.03,比上月提升0.4点,显示对房价影响暂时有限,但明显是对楼市利空的消息。尽管政策已放宽、利率已下行、货币已趋于宽松、股市继续震荡不定、当前楼市价量均温和上扬,但中长期房地产市场受到限购政策、需求回落、信贷收紧、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的角色会继续弱化。

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 篇4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

以上我们请四个部委的领导进行了各自分管方面的演讲,国家发改委是从整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角度。财政部戴司长代表丁学东副部长从财政的情况、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的考虑进行了介绍。苏宁副行长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和当前的金融形势给大家做了介绍。另外商务部的傅自应副部长从整个的经济特别是商务方面、进出口的情况作了分析。

下面我先谈谈对四位部领导演讲的体会,然后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四点认识

听了四位副部长的演讲,我觉得可以理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个是从总体形势来看,中国当前的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基本面还继续保持。大家举了很多的例子,包括发改委的领导通过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给出的说明;另外刚才讲到金融目前总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受国际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财政方面戴司长也介绍了。

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测算。我们认为一季度是10.6%,二季度是10.1%,三季度是9%,四季度可能会更低一些。1~9月份是9.9%,我们测算全年有可能会保持9.8%,弱一点是9.7%的增长速度。正好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持平。从这个意义讲,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讲,我们国家的经济目前的基本态势确实是比较好的,这是从他们方方面面的介绍中可以感觉到的一点。

第二点是当前的经济发展确实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国内的经济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的效益下降幅度比较大。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回落得也比较快,财政收入下降比较多,等等方面来看,可能大家担心今年四季度或者是明年可能形势会更加严峻。而且由于我们国家前一段时间是采取比较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所以可能在结构调整和周期性调整方面都会面临一些压力。从国际情况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大家认为有可能从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的局面这样的形势目前越来越明朗,这样的话可能会造成国际性的经济衰退。

当前对于中国基本面的判断没有争议,但是对于今后一段时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向,国内争论比较激烈,一会儿简单介绍一下。这是第二个方面,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际的,而且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特别是国际形势。这一点应该充分估计,这是我想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尽管如此,由于中央政府及时的调整了宏观调控的重点、方向和力度,从原来的“两防”——防止经济过快增长和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调整到“保增长、控物价”的方向上,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微调政策来保持经济平稳的发展。刚才戴司长也讲了财政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出台了很多,苏宁同志也讲了,包括一些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等等方面都采取了。但是由于货币政策是长期的,财政政策是更能够救急的。所以,财政政策相对于而言在短期内起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由于中央及时采取这样的政策,调整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向,所以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这样一个相对好的局面。目前为止,在经济大国当中,保持GDP仍然高于物价上涨的只有中国一家,这很不容易。为什么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就是这样的道理。

第四个方面,下一步。刚才我说了有两派观点,总的来讲,由于中国在这一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受到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加之国内经济增长劲头比较足,虽然有很多问题,但自身的活力还存在。另外我们又面临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双重的促进和推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材料的供应相对比较宽松,金融方面的形势也还可以,粮食又连续五年获得丰收了,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在。如果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当的话,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比较快的发展,仍然具备条件。虽然具备着经济下滑比较快的危险,但是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是存在的,关键取决于政策。

我们测算了一下,如果政策得当的话,中国经济2009年,在世界经济IMF测算是3%,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9%左右的增速是有可能的。我们测算了三个方案:如果是双积极政策有可能是9%以上;如果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可能是9%左右;如果这些都不存在的话可能是8%以下,有可能更低。

听了四个部委领导介绍了经济情况之后,我可以理出这样的几点体会。

二、关于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走势的认识与判断

下面跟大家沟通的是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特别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目前国内存在比较激烈的争论,存在着两大派观点。对于中国经济当前基本面的判断,大家几乎没有太多的争议,认为当前基本上是比较好的,在国际上相对来讲是相当不错的。但下一阶段会怎么样,从我参加的各种讨论会,无论是学者界还是机关的有关会议,大家都存在着两种非常明显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是认为经济下滑一些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我们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支持他的观点,如果维持这样正好缓解了我们原来认为能源投入已经绷得很紧,无法继续长期发展下去的观点。第二个是可以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甚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如果经济总是热度很高的情况下,谁也不去做结构性的调整,我们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都做不到。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坏情况,即便是没有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也到了该这样回调的阶段了。进入这样的周期了,不调整的话,再往下走可能就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是还应该继续冷静地观察,相对要比较稳一点。

认为我们国家现有金融开放程度的情况下,在我们国家基本面的基础上,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国际经济对我们国家的直接影响不大,间接影响也是可控的,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观点。还有一种典型的观点认为现在的形势很好,但是下一步太说不清了,国际经济形势很难讲,根本没有探底。另外,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引发了世界经济的衰退会怎么样,中国能否挺得住,危险性很大。所以,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着可能不是稳步的线性的回调的曲线,有可能到某一个时点之后会激烈性的下滑,那个时候再去启动的话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相应采取的对策就应该是更积极的,国际上各国都在救市了,我们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力度,不是光调点利率、外围上做一点动作就完了,应该在财政上采取非常积极的一些做法,甚至有些人认为应该继续发行国债。这个观点认为第一我们国家经济下滑的趋势令人担忧,国际上大形势的变化会导致我 们国家的经济进一步深度下滑。认为如果经济真的低于8%以下,可能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会产生了。根据97年的经验,真正经济下滑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想启动起来的难度绝对不比治理通货膨胀更容易。

所以,目前存在这样的两派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社科院的同志们在秋季报告里面写得是相对比较乐观一点,认为经济影响不会太大。我们国家信息中心可能相对而言属于偏不乐观一点,认为目前的形势不可小视,它可能会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在我们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常常说要把问题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点,看得更重一点。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收缩,特别是面临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也应该把国际、国内的问题和困难看得更重一点,看得影响会更大一点,这样就会采取相应的政策。所以,我们倾向于国家不管文件上怎么说,但是实际上能不能采取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话,我们国家2009年继续保持9%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可能企业的体会更深,现在广州、深圳的民工不是在往城市里面走,而是强大的返乡流,运输很困难,返乡的相当多,说明企业停工破产的情况比较多。加之《劳动合同法》正好在这个时候出台,所以,企业负担加大、经营困难。甚至一些老板采取非正常的办法来清算倒闭,而是蒸发了,包括国际上也是,很多企业老板一夜之间不知道哪里去了,这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所以,基本上我想存在着这样两大派的观点,我也分别介绍了代表的一些机构。这样的观点在政府里面也是一样的,政府在准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也会请方方面面的专家去谈建议。据我们了解,一些经济专家们在向中央建议的时候也仍然是两种观点、两派意见。据说现在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们都到下面去考察、了解情况去了,下一步政策最终会什么样的倾向,可能很快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明朗的东西出来。这个时候部长们不会说得太明朗的,因为中央还没有定调子。

地方上的情况也不一样,前一段时间在报纸里面看的浙江现在情况很好,小企业效益不错,但是去广东看情况很不一样。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争论也是正常的。

这是我向大家介绍的情况,根据上午讲的情况,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互相探讨一下,可以讨论。

提问交流

提问1:王主任刚才讲了两派观点,也讲了中央没有定调,您是否可以根据您了解的情况做一个个人的判断。

王长胜:我是代表国家信息中心的观点,我讲了我们的观点。提问:您的判断是中央会做出什么样的判断?

王长胜:我希望中央能够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样的做法,这样就可以使2009年的经济继续保持9%的增长速度。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无论从国内或是国际上保持这样的速度是需要的。为什么呢?如果更低的速度的话,更多社会的问题就会产生,比如就业的问题、企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存在。

而且说到这里又引发了我的想法,我们国家也经过了几轮经济的起落了,回忆一下,由于总体来讲,政策采取得比较贴切,每这样一轮完了之后,国家都能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希望只有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能挺过这一轮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话,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能够上一个台阶。我说的积极财政政策一定要用在与结构调整相吻合的地方上去。刚才戴司长也讲了,大家都是有重点来投,这轮投的时候用于经济增量调整的力度在加大。

如果我们国家在面临百年不遇、比97亚洲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大形势下,我们国家能挺过去的话,我想中国经济本身、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方面的位置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有这样的预期,所以我希望中央在经过讨论之后,采取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是长期的,财政政策是短期的,我认为中央也不要拖到明年,最好是在今年四季度能够采取措施。

我只能说我期望,我判断至少能认为中央还是相对比较积极的,因为国际上这样的形势,美国也是这样,因为雷曼兄弟没有管所以引发了大的动荡。英国就做得比较好,欧洲总的来讲英国相对比较好,银行需要的所有资金会无偿供应,这样的话给老百姓的信心和银行金融界的信心一下子稳定了。

我对形势的看法第一宁可更为严重一些,第二如果经济快速下滑,滑得很低的话比经济过热治理起来难度更大。所以,我倾向于采取比较积极的政策,更好的挺过去,不要等到一下子滑到没有办法不得不被动采取措施的时候,就会更加困难。1990年经济曾经有一个月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国家在很短的情况下砸进去了几百个亿,无动于衷,如果是那个情况下会更难,这是我们研究经济波动之后得出的共同观点。当然,如果财政政策比较积极,货币政策再稳健的话,潜在的风险还在,全世界都投钱的时候,到经济复苏的时候面临的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了。

提问2:我很关注您刚才谈到的经济周期波动,能不能把研究的结果跟大家介绍一下,比如说这次调整,周期时间会持续到什么程度。第二个问题,国内潜在增长的速度什么是比较合适的?

王长胜: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目前有两个比较典型的看法。一个认为中国经济在9%~9.5%之间,在去年和前年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候,有一批经济学者认为会达到10%以上。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没有很严谨的论证,我个人的观点是认为在9%~10%之间是潜在的增长率。很多乐观的同志们觉得会高,有的同志们认为会低一些。

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周期的问题,从目前我们采用的经济的先行指标、一致指标、滞后指标的分析来看,目前经济的先行指标是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回头回落的,理论上讲,经济的先行景气指数和一致景气指数一般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差。我们国家恰恰正是到了8、9月份,特别是9月份的时候经济明显下滑。现在的先行经济指标仍然在下滑,就是说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话,6个月之后还是在下滑。大概是这样的规律。

为什么我们主张政策调整快一点,因为周期是变化的,如果等到一定程度认为可以的时候,它又会发生变化了,到时候出台政策不是熨平周期,很有可能没有效果而是反周期了,搞不好会加大振幅,这是我们研究的结果。

提问3:尊敬的王主任,我是来自重庆的商贸集团。上午听了四位部长的报道,感觉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得很全面,下一步的措施也非常明显。但是有一个困惑,中央采取的靠三驾马车拉动经济调整为主要靠内需。从四个部长提出的对策,对商贸流通服务行业的扶持政策不能是很明显。

从今年1~3季度,全国商贸流通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商贸流通行业经济增长、销售收入下降非常大。从现在来看,下一步农村投入很大、民生投入很大。但是从最近几年看,从税收、行业政策上面对扩大内需的扶持力度比较迟缓。如果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中央对这个行业没有优惠政策出来的话,有可能造成历史上中国重工轻商的局面,从第一、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转移的扶持、扩大内需的扶持措施滞后。我想请王主任在这上面谈一些想法。谢谢。

王长胜:商业环节或者是叫流通环节这个问题同中国整体的经济是联动的,所以造成了当今的情况也不奇怪。另外,确实我们国家在服务业上面、第三产业方面确实是相对于目前发展得很不理想,比国家原来制定的政策来讲是相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是很复杂的,我们不在这里展开讲了。但是从国家的政策来讲,今后肯定是往这个方向去发展的,包括流通,包括物流业。我们国家物流业的发展非常滞后,这些东西也恰恰影响了我们国家真正的向现代化的发展。现在的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国家都达不到,这肯定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还有待时日。至于国家的政策,目前情况下不可能就商业企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应该是一个整体的。

提问4:我想谈一点想法。我觉得现在大家讨论的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危机会不会影响实体经济。从企业的角度,我们感觉影响早就存在了,而且未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市场在萎缩,特别是从工业制造业和重工业这一块来看,明年的市场是完全不容乐观的。第二个是明年的资本投资,所有的企业都会控制,我是搞石油行业的,最近我们看国际数据,如果明年的油价是75美金/桶,大家不一定认识到会达到这样的水平。

王长胜:我听说现在油的成本要在60美元/桶以上?

提问:不一样,可能50、60美元,最难开采的石油边际成本大概在50美元。这样的话大公司资本投资直接会减少20%,这对实体经济是一种连锁影响,对其它的行业也会有影响。第三个我觉得更加严重的,对中国是特别严重的,可能大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民营企业现在出现了资金链断了,一些大的企业肯定也会多多少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在这两年高的价格和需求拉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有大量的投资,资本支出很大,突然一下子市场冷却,融资渠道也萎缩,很多公司 都会出现资金链的问题,这会在明年有很重要的体现。资金链发生问题现在冰山一角已经出来了,明年可能会有更大的问题。

所以,中央的政策包括学界的研究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困难,这不是将来会不会影响的问题,而是完全应该看到的问题。

工业经济前景走势 篇5

本文就是以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为出发点,结合电力设备对工业经济的前进走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经济;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

0 引言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体系正在不断的发展和调整,工业经济正以较快的速度运行和发展,工业经济的比重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重。

为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力行业也针对实际情况作相应的改革,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电力工程的发展以及变化,对电力设备的市场经营和生产运营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本文根据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背景,结合电力设备的市场经营特征,从而预测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有效的提升工业经济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

1 电力设备企业现状

1.1 行业现状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的第二产业,此行业的特点是原材料比重大、劳动密集、投资多、技术含量高。

其主要是通过生产电力设备,以及传输和变换电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国防事业的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常电力设备主要有电站设备及输变电设备两种,而电站设备包括水利发电机、汽轮机及火力、水轮机、电站锅炉等;输变电设备则包含一次和二次设备两种类型,一次设备主要有电线电缆、电抗器、电容器和变压器等设备,是硬件设备,而二次设备主要有电网自动调度、控制和电网保护等方面,包含电力电子器件、电力保护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继电器保护等等,是软件设备。

我国电力事业在不断进步,同时我国电力工程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因此也表明我国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

国家电网工程的不断发展,也给我国工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2 供电企业采购现状

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营销其电力设备时,因为电力企业在采购电力设备方面的规范日益规范,所以,其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需要的电力设备,但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营销电力设备时,电力企业主要也是使用招投标中标的方式进行的。

同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使用中标方式营销电力设备时,有很多因素会对企业中标产生影响,一般有客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当然也包含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身能够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身不能够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在实现电力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时,电力企业在招投标采购电力设备的过程中,一般是考虑电力设备的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等各个方面然后进行相关评定,进行电力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时,一般其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使用招投标中标的方式营销电力设备时,通常情况下,企业制造设备中标过程中产生的因素,一般有产品的生产以及制造水平、质量和投标价格等等各个因素,一般而言,如果企业的投标价格较低其中标的.可能性就越高;但企业中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一般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实力、规模以及产品销售额、企业品牌、企业性质、企业信誉度等等,但是因为招投标中标评定的主观性通常较强,所以,在投标过程中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该把这些因素当作指标来作具体的分析研究;企业中标过程中的关系因素一般是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的招标企业与投标企业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这种关系因素体现在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的招标专家与投标企业的关系中。

2 工业经济未来走势分析和预测

针对工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和分析,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多变而又复杂的坏境中,充满了许多的机遇还有挑战。

工业经济在未来将会朝着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发展

2.1 工业经济使得国民经济的促进和推进的作用越来越大

针对工业经济的产业优势以及现实发展的特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对未来的影响不会太大,重工业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遇到许多的发展机会。

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发挥了潜在的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同比增长了29.3%,增幅同比增长了4.3%;工业产品价格指数和走势都呈现出了同比预期大幅增长的态势。

今年以来,在持续压力面前,我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改革红利的释放,而且实时的推出了一系列的定向的调控稳定增长政策。

许多企业也加快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的产能,进行技术改革投资。

只要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它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2.2 工业经济必将成为一种实体经济主要的发展方式

工业经济增加了实体经济领域的效益,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发展状态下,工业经济也必然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式,并起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工业经济也将逐渐演变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式。

2.3 外需工业和低端工业将会兴起

在外需再次面临强大的压力下,电子信息制造及纺织服装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升级调整,特别是受劳动力、原料等成本上升的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的企业发展活力将再次凸显。

区域转移的步伐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会加快,以外需为导向的食品、家电、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外需工业产品将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但由于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增速出现较大幅变化的难度变大。

2.4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新的动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业化。

实现工业化必须依靠创新和科技的进步,不断的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使得产品价格低,质量好。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改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使得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彻底改变我国的粗放发展经营的方式,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每年发明和新型科技占的比重超过3%。

从到我国高新科技和新型工业占GDP的比重从1.2%增加到43%,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平均收入增长了27.5%,每年增加平均值增长了23.25%,实现平均增长利率为14.6%。

新型工业经济在规模经济中占的比重从的10.83%增长到了20的11.55.而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经济发展使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努力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及信息化产业,用新型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工业,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

3 结论

总之,对于招投标中的低价中标,厂家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相互恶意竞争,也无形中成为电网运行中的最大隐患,因此,我们要加强电力企业的管控,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

目前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经济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形成积极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经济最终会变成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

工业经济必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要做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拓展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空间;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积极改善其发展环境;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益,改变工业经济发展的布局,深化改革的进程。

使得工业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提高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

工业经济发展也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任民.提高劳动报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期刊论文].(03).

[2]王欣昱.外贸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D] .吉林大学,.

[3]田菁慧.李杰.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成因及利弊[J].东方企业文化,(03).

[4]黄任民.s提高劳动报酬 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03).

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 篇6

2011年4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举行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拉动下,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平稳增长,能源价格基本稳定,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较好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当前国内外环境极为复杂,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仍然面临一些体制性、结构性障碍,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无明显改变,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仍然面临挑战。一、一季度能源形势

总体上看,一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能源需求较快增长。

(一)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回稳

1、煤炭供应总体平稳。今年以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后国内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煤炭产量均同比大幅上升。一季度全国煤炭铁路运量55319万吨,同比增长12.6%;主要港口累计完成煤炭发运量15627万吨,增长30.5%。3月末,北方七港煤炭库存1620万吨,其中秦皇岛港734万吨,分别比年初增加164万吨、39万吨。3月份,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等8个港口企业将开展首批煤炭储备试点,计划储煤500万吨。

2、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旺盛。今年以来,主要耗煤行业产量增加,拉动了全国煤炭消费,特别是年初低温天气,电煤需求增幅较大。一季度全国粗钢、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7%、18.1%,火电量增长10.6%;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累计消耗电煤32247万吨,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3.7%。3月末,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约为5071万吨,比年初下降6.5%;可用天数为13天,比2月末减少3天,比年初减少2天。

3、煤炭价格高位回稳。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今年3月28日,又下发《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要求煤炭和电力企业加强自律,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受市场需求拉动,年初5500大卡/千克的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为782元/吨,比2010年最高的11月下旬下降20元/吨。春节过后,迎峰度冬渐入尾声,煤炭需求有所回落,3月初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降至767元/吨。随着春节长假过后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煤炭需求逐步回升,3月末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为773元/吨。

4、煤炭进口减少。2010年底,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遇洪灾,煤炭产量和出口严重受阻,亚太市场煤炭尤其是炼焦煤价格快速上涨,部分煤种价格已高于国内。今年以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现货价格基本在120-130美元/吨之间波动,进口煤已不具有价格优势。受此影响,一季度全国累计进口煤炭3237万吨,同比下降26.4%。

(二)全国发、用电量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379万千瓦,新增发电设备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如:甘肃、内蒙古、新疆和山西等地。3月末,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达到9.7亿千瓦。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1135小时,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小时,略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高于2009年、2010年同期水平。

1、清洁能源发电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发电量106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其中,火电量9006.5亿千瓦时,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7个百分点,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水电量1136.2亿千瓦时,增长32.9%;核电量205.8亿千瓦时,增长17.4%;风电量188亿千瓦时,增长60.4%,水电、核电和风电增速分别高出火电增速22.3个、6.8个和49.8个百分点。

2、全社会用电量回升。一季度全口径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0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其中,3月份与1月份的全社会用电量基本相当,接近去年7、8月份迎峰度夏高峰时段的用电量;2月份用电量3136亿千瓦时,是历年春节所在月份中最高的。一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为8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增幅下降15.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3.5%,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一季度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236亿千瓦时、1456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5.5%、14.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1.3%和13.3%,比上年分别提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

3、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偏紧。受采暖负荷持续攀升、工业负荷恢复、电煤价格、机组事故停机以及电力跨区输送能力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少量限负荷情况。1月份国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有9个省级以上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区内最大电力缺口达2716万千瓦。随着春节放假和气温逐步回升,2、3月份电力缺口大幅减少至300万千瓦左右。

(三)石油消费“淡季不淡”

1、石油供应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原油5135.6万吨,同比增长6.7%;进口原油6341万吨,增长11.9%;累计加工原油11147.8万吨,增长10.2%;累计生产汽油1989.3万吨、柴油4130.2万吨和煤油429.6万吨,分别增长8.2%、11.5%和5.1%。

2、成品油消费逐渐转旺。年初受天气影响,基建、农业用油需求回落,春运前后汽油消费走出低谷。2月下旬以来,随着天气转暖,工业生产加速,物流、基建、春耕用油增加,商务和个人旅游出行率提高,成品油需求明显回升。一季度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6500万吨,同比增长约13%。

3、冬季用气高峰平稳度过。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天然气27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1%。1月份受低温天气影响,全国天然气需求量创历史新高,华北地区日最高用气量达到8247万立方米,较去年峰值增加803万立方米,增长10.8%;进入3月份,取暖季结束,民用天然气需求量明显减少。

二、今年以来能源行业发展的特点

今年以来,能源行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拓展能源国际合作渠道和领域,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一)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

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快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页岩气等专项规划,上海等五个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完善风电并网技术规划和调度办法,制定内蒙古、东北、新疆和东南沿海风电消纳方案。组织开展风电、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制定,下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标准计划138项,发布核电、风电标准171项。筹建生物燃料行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生物燃料产能建设。江苏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招标,敦煌1万千瓦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内蒙古5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基本完成。一季度,全国核电、风电累计投资243亿元,占全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近4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全国新增风电装机250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394万千瓦,发电量1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4%。

(二)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一是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继山西、河南之后,山东、陕西、贵州、内蒙古等煤炭主产省相继拉开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序幕。山东以6家煤炭企业为基础,组建了山东能源集团,全省煤炭工业形成了以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两大集团为主的新格局。6月底前,陕西煤炭企业个数从522家减少到120家以内,煤矿数量减少到450处。到2013年,贵州计划年产量500万吨及以上企业集团的煤炭产量要达到全省总产量的60%,内蒙古煤炭企业最低生产规模要达到120万吨/年,企业数量控制在80-100家,形成1-2家亿吨级、5-6家5000万吨级、15-16家千万吨级煤炭企业。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常规火电、炼油、生物质能等领域开展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积极发展高效热电联产,对现役机组实施节能改造。南方电网区域的5个省区全面启动节能发电调度运行,最大限度吸纳可再生能源。稳步推进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二氧化碳减排示范项目和“城市气化”工程等节能减排工作。推广应用等离子点火、城市中水利用、脱硫脱硝、风电厂功率预测、智能电网等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三是加快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重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建设能源科技装备研发平台。加快高温气冷堆、快堆和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及装备研究,启动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技术、风力发电和海水淡化联合技术、智能化输配电关键设备等研发和工程示范。

(三)加强能源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改善边疆地区用能条件。加快推进青海玉树灾后重建电力保障工作。加快新疆城市热电和工业园区热电机组建设。新疆和田、喀什应急燃机电站投产,极大改善了南疆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南疆城镇气化示范工程、“温暖进千家”洁净煤项目陆续投产。在西藏开工建设10万千瓦光伏电站,缓解藏中电力紧张局面。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重点支持西藏、新疆、青海偏远县发展户用光伏系统,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加快新疆750千伏电网主网架建设。青藏联网工程有望提前至今年底投运。利用1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网改造。二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编制投资方案,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解决农业生产设施用电问题。组织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中的比重,实现农村生活用能清洁化和优质化。加大对能源领域公共服务的投入,完善城乡能源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用能结构。三是推进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向香港供气支线,年底前具备供气条件。积极开展西气东输三线前期工作。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工建设,将为京津冀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提供可靠气源。浙江、珠海和山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正在建设中。三、二季度及全年能源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开局良好,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财政收支增长较快,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合计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3左右,有助于推动居民用能结构和用能水平的改善。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能源供应和需求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能源形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但是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能源发展也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国际看,一是主要发达经济体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二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日本地震灾害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不可避免地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从国内看,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3月份CPI同比上涨5.4%,PPI同比上涨7.3%,宏观调控仍面临较大压力。另外,年初以来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新国八条及各地实施细则的陆续出台,对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20%的历史高点,近期又上调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能源消费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总体上,二季度及全年我国能源发展既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

(一)电力

预计上半年全国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期间,用电负荷将会增长较快,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存在偏紧可能。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61-4.6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12%。

(二)煤炭

需求侧:正常年份的二季度,水电出力将逐渐恢复,火电机组集中进入检修期。预计今年从4月份开始,电力企业为迎峰度夏将陆续开始储煤,煤炭市场可能“淡季不淡”。供应侧:今年已完成资源整合的产煤省煤炭产量将逐步释放,煤炭供给总体平稳。从4月初开始,大秦线展开为期1个月的检修,铁路煤炭运量短期有所回落,但因港口库存较多、二季度是煤炭消费淡季,预计不会对煤炭供需平衡造成较大影响。进口:目前国内外煤价倒挂已超过每吨100元,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西亚北非局势不稳定、日本灾后重建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拉动,年内国际煤炭价格持续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我煤炭进口量将会受到影响。

(三)油气

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 篇7

1.1 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协整分析

在分析中,经济增长变量采用“全国生产总值(GDP)”来度量。1978-2008年,全国生产总值(GDP)和全国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中国统计年鉴1979》等30年来的统计年鉴

本文采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检验,并为消除经济变量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引起的不利的影响,我们将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对lnGDP和lnCPI序列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变量lnGDP和lnCPI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表明lnGDP和lnCPI是一阶单整序列。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EG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首先用OLS法对原数列进行协整回归,发现存在自相关,对模型进行自相关处理后最终得到的协整方程为:LnC=1.419422+0.3924lnG+[ar(1)=1.424909,ar(2)=-0.521498](1)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1)的拟合度较高,能以99.86%的概率保证程度来解释原始序列的波动,说明整个方程的拟和优度较好,F检验通过1%的显著性,证明所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体解释力度很强,并且通过了自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据此,lnGDP和lnCP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1)所示。

1.2 我国CPI和GDP之间的误差修正机制

本文采用EG两步法来建立模型,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残差项引入模型作为解释变量,并将长期关系模型中的各变量以一阶差分的形式表示,对短期动态关系进行逐个检验,比较其显著程度,最终确定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LnC=1.419422+0.392496lnG+1.424909DlnC-0.521498DlnG+0.989862MA (2)

拟合结果显示,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变量符号与长期均衡关系一致,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从系数估计值(-0.521498)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52149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1.3 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

对CPI和GDP的原数列及其差分序列进行VAR系统稳定性检验,根据AIC和SC越小越好的准则,经过1-6滞后阶数的比较最后确定原序列在5阶时VAR系统稳定,而其差分序列在6阶时VAR系统稳定,在此基础上分别对CPI指数和GDP的原数列及其差分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lnGDP与lnCPI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是我国经济增长促进了我国的CPI指数,而在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CPI指数之间具有相互的促进作用。

2 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2.1 本文的结论

通过对我国CPI与我国GDP、各个相关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长期来看,我国CPI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我国GDP增长1%,我国CPI指数增长0.3924%;(2)短期来看,我国CPI指数对我国的GDP存在正向影响,本期CPI每增加1%,本期GDP则增加0.2743%。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趋势偏离的程度也较高,表明CPI指数对反映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上年度GDP与CPI指数之间的非均衡误差以(-0.5446)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3)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来看,在长期我国CPI指数和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相互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短期,经济增长是我国CPI的Granger原因而我国CPI并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2.2 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得出,我国应在努力提升CPI指数的同时,防止CPI指数过快过高而引起通货膨胀现象。并且建立以CPI指数为中心的价格体系。笔者认为,我国应从扩大内需入手,避免国家应采取扩张化的货币政策而引起通货膨胀。并且通过货币政策即提高银行房屋贷款利率方法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

参考文献

[1]陈岩.通货膨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孙红英.两次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CPI运行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

[3]查文中.中国CPI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4]易宪容.浅析CPI指数与房价的关系[J].中国勘察设计,2007(11).

[5]邱明星.从当前CPI指数看央行货币政策走向[J].商场现代化,2007(11).

[6]Chen-Chin Chu.Futures prices and inflation information[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1,7.

[7]Timothy D.Hogan.The effects of growth upon local inflation rates[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88,7.

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分析 篇8

关键词:市场宏观调控;经济走势

一、当前市场宏观调控下的经济走势现状

(一)经济增长从高速度转向中高速

当前我国已经跨入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伟大征程,受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制约,资源紧缺,环境恶化,老龄化人口增多,劳动力紧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国产业竞争力弱,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较低。而纵观各个国家的经济体转型历史,除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大都是经历过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在人均国民总收入到达一定标准时,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就会降低,由高速增长时期跨入中高速增长时期。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人均总收入值已经超过11000美元,正是处于这个转折时期。2014年我国经济全年增速为7.4%,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值,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这是由我国“新常态”的形势所决定的。

2015年整体增长速度仍然会持续放缓,预计全年GDP增长率为72%左右。同时,产能过剩导致的供大于求是2015年我国承担的艰巨任务,全年居民消费指数大概为2%,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货紧缩压力。“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还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步调不一致,货币政策不一致,大宗商品价格降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更强。而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高杠杆和新增长点等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宏观调控下一些创新的产业、产品和商业模式以及创新的政策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稳中求进”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二)未来经济将呈现下行压力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来源有多个方面,既有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世界经济体分化严重,经济形势难以预料。国内因素才是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主要因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守旧体制和思维的制约下暂时不能成气候。拉动消费增长的动力不足,经济增长压力大。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处于低迷时期,多数制造企业由于缺少创新往往面临经营不善、经济亏损的现状,从而引起国家财政税收减少。尤其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新兴产业,融资和投资问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这是经济改革和转型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房地产市场调整、产能过剩、去杠杆可以说是新形势下的三大困难。

2014年我国的总债务率可谓是一路飙升,突破200%的大关,企业负债率也已经达到169%,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已经面临难以维系的窘状,这一现象预计将会延续到2015年。2015年我国经济还存在着就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建筑业的增长速度降低,规模性事业有可能大规模发生。此外,生产服务业行业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效益降低,就业质量可能面临恶化的情况。

二、利用市场宏观调控下“稳增长”的建议

(一)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时期,“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不可动摇,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增长,有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被发掘和培育起来。我国经济转型期,新产业、新产品都是潜在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投资增长速度要稳,投资结构需要不断优化。政府应当加强“惠民生”工程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排水系统建设、廉租房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等。这有利于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的现状,带动投资和就业,缓解房地产政策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趋势。

第二,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带动消费增长。事业单位、公务员工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实施与落实,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缩小了城乡差距。在保障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教育、养老、医疗等条件的情况下,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拉动消费需求,带动消费增长,保障农民有钱花、愿意花。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也是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对于带动国家消费增长意义重大。

第三,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良好机遇。鼓励企业加大出口,扩展海外市场,对外投资时带动配套设备出口,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增加专利技术。此外,当前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我国应当多储备些战略性资源。

第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投资和政策两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支持,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工作的新增长点,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加,甚至有赶超第二产业的趋势,同时可以带动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稳固增长的奠基石。通过市场宏观调控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调整融资和投资政策,帮助企业寻求自身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大财政税收。

(二)创新的宏观政策以适应“新常态”

2015年,我国要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确保其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工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大中央财政的财政支出,地方财政要将加大对公共基础服务建设的投入。其次,落实国务院关于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和资金管理效率的相关举措。此外,还要加强中央、地方财政的预算规划,重视资源的盘活存量,不能只追求规模化的扩张和增长,而是要从质量、结构、效率三方面同时抓,这样才是符合“新常态”发展的模式。再者,通过市场宏观调控优化货币金融政策,规范资金流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扶持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最后,要继续推行“营改增”试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减少缴税带给企业经济增长的压力。“新常态”下,我国应当打破旧思路,以“微调”“区间调控”“预调:为主要调控手段来保证经济的稳增长。(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张晓晶.试论中国宏观调控新常态[J].经济学动态.2015(04)

[2]欧阳日辉.宏观调控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机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上一篇:免费广告公司合同范本下一篇:写童年的小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