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经济影响

2024-06-13

对世界经济影响(精选12篇)

对世界经济影响 篇1

引言

跨国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是指在多个国家或地区有业务, 通常规模很大的公司。这些公司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设有办事处、工厂或分公司, 通常还有一个总部用来协调全球的管理工作。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提出的定义是:“多国公司就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这种企业并不总是合股的或私人的公司, 它们也可能是合作社或国有的经济实体。”

跨国公司绝大部分是由一国企业所建立, 极少数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国家的企业联合建立。跨国公司一般都由母公司 (亦称总公司) 和分布在各国的一定数量的子公司组成。跨国公司的来源国称母国, 子公司所在国一般称为东道国。母公司是在本国政府登记的法律团体, 子公司是在东道国政府法律下登记的法人团体。子公司受母公司领导,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非常广泛, 涉及许多经济领域, 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不仅对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对整个世界经济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现象和重要特征。在国际范围内, 其他任何经济力量都无法与它相比。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技术转让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

具体到个体的国家, 由于国情不同, 在跨国公司发展中所处地位不同, 不同国家所受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世界主要的大型跨国公司多数母国是发达国家,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国外投资,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跨国公司到底对于世界经济存在怎样的影响、应该怎样评价跨国公司历来很受关注。

一、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一)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母国的影响

1、促进了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可以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使传统产业在国内市场顺利退出, 转而将释放出的生产要素用于支持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同时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在技术溢出效应下, 可以使得母国企业在技术、管理知识等方面能更直接、快捷地与发达国家进行交融、沟通和相互反馈, 极大地加快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在这样的条件下, 母国产业结构必然会向更优化、合理的方向发展。

2、直接投资绕过了贸易壁垒, 给母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就是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建立众多的生产和销售分支机构, 这使得产品可以直接在东道国生产并销售, 从而绕过了贸易壁垒, 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 为母国带来了巨大贸易利益。

3、跨国公司海外生产会导致母国“产业空心化”

跨国公司的垂直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母国产业高度化的同时, 不断把国内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至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子公司, 使母国有形资本不断外移, 国内产业实体基本空壳化, 也可能造成“产业空洞化”, 国内投资的减少使得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物质生产部分的比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造成供给力与需求力的不平衡, 进而表现为国内需求日益依赖国外进口和贸易逆差加剧, 从而损害母国利益。

(二)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东道国的影响

现在发达国家之间相互都设立了跨国公司的子公司, 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东道国与母国之间既有利益相同的一面, 又有利益冲突的一面。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发展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促进了发达国家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扩大了进出口贸易。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争夺市场、资源、人才时, 也损害了东道国企业的利益, 这加剧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竞争, 竞争的结果又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

例如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对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给西欧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 对于西欧的工业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当西欧国家的经济力量增强后, 也开始联合起来与美国竞争, 抵制美国的控制。

(三)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影响

对于跨国公司发展的评价, 最受关注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就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影响。

1、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 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

发展中东道国往往经济落后, 缺乏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 但同时也具有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 这成了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之一。跨国公司的投资为东道国带来了缺乏的资金和技术, 促进了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2、为东道国培养了人才, 带来先进经验, 促进东道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跨国公司为追逐最大利润, 谋求其经营活动在东道国的长期稳定发展, 往往采取本土化的战略, 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跨国公司将生产、销售甚至是研发部门都搬到东道国, 本土化过程中的“溢出效应”给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经验、培养了人才。同时, 跨国公司在本地雇用大批中下层乃至上层的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为他们提供培训, 使得这些人有机会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 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 人员本土化对当地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3、跨国公司增强了东道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市场竞争就是优胜劣汰, 跨国企业的进入, 使得东道国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局面, 东道国企业不得不降低生产成本, 改进技术, 提高劳动效率, 通过科技创新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客观上迫使它们努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使得东道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

4、跨国公司的扩张危害了东道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相对于东道国幼稚的民族企业而言, 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产品价格等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 种种现象表明跨国公司为抢占市场, 往往凭借它的强大实力吞并、挤压甚至是消灭民族企业, 这对于东道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巨大的威胁。

5、跨国公司的行业垄断对东道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跨国公司凭借其在技术、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打压、排挤东道国的民族企业, 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行业甚至是支柱产业被其垄断控制, 造成对跨国公司的依赖性, 这对于东道国的经济安全威胁很大。

6、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

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的发展, 大规模地将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中, 如石油化工、钢铁、纺织、机械制造等, 给东道国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带来大量的工业废料和垃圾,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 掠夺性的资源开发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存在人才上的竞争, 由于跨国公司对人才的高薪聘用, 大量具有专业水平的劳动者和科研人才都流向了外资和合资企业, 加重了东道国的人才短缺。

二、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 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这些在发展中国家成长起来的公司正在不断地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迅速崛起, 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本国在经济上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 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和先进的技术, 促进本国的外贸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 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更能适应第三世界东道国的实际情况, “溢出效应”也更大, 更加能够带动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面对面地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竞争, 打破了几十年来发达国家把持国际市场的局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达国家的利益, 但同时,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也存在交流合作, 也会产生互补互助的效应。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现代跨国公司已成为现代国际投资、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转让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 它的触角已遍及世界每个角落和各个领域,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与跨国公司产生联系, 从世界整体来看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于全球生产力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许多积极作用。但就个体的国家而言, 跨国公司的发展在给各国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和它们产生利益冲突, 各国一方面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确保自己最大程度地从跨国公司的发展中获益的同时也要尽量将损害降到最小,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国内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 向海外投资以建立跨国企业。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世界经济整体的影响

(一) 跨国公司深化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它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 发展和加深了世界各国之间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研究与开发 (R&D) 方面的协作关系。跨国公司凭借其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将生产、分配、消费、金融、保险等有机结合起来, 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二) 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科学技术的特点是不断创新。跨国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扩大销售份额, 就必须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现代先进技术绝大部分为大型跨国公司所掌握。据统计: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技术的90%, 跨国公司在自己研发和应用新技术的同时, 也会有层次地转让、出卖技术。跨国公司是世界科学技术最大的拥有者和传播者, 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科学技术进步, 从而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三) 跨国公司拓展了国际贸易领域,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技术进步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使传统的公司间分工相当大的部分转化为公司内部分工, 在公司的内部分工中, 传统的水平分工也逐步让位于垂直分工, 这使得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内部贸易日益增长, 目前世界贸易总量的近80%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再加上跨国公司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和转移, 这就更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量和各种技术以及商品贸易的新领域。

(四) 跨国公司优化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

跨国公司拥有完备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 具有内部化优势, 这使得商品、劳务、资本、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流畅地流动和合理地配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 通过对外投资建立起跨国企业, 跨国企业的触角已遍及世界经济各个角落和各个领域, 每个国家甚至我们个人的生活都不可避免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跨国公司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不仅对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对整个世界经济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跨国公司,世界经济,东道国,母国

参考文献

[1]陈建南.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 1999, (02) .

[2]张永清.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影响[J].经济师, 2001, (10) .

[3]邵望予.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际商务研究, 1986, (05) .

[4]李茜.浅析跨国公司对母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15) .

对世界经济影响 篇2

摘要:2008年,美国陷入严重的次贷危机,其导致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对整个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正持续延伸到诸多经济领域,对中国经济也将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经济危机,世界经济,中国经济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次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金融市场有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初级市场由公司通过发行新的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而二级市场则能够不仅让投资者可以迅速从事交易以及买到不同风险和收益特征的证券,亦能使金融机构对市场资金效果以及日后证券发放利弊进行评判。所以,一级市场本身就出了问题,接下来二级市场便会如滚雪球一样不断堆积与反馈。真正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以借贷的资金购买并且持有大量与抵押贷款相关的高风险资产以及相应的保险。讽刺的是,这些金融巨头没有必要持有这些证券,所以创造、打包并销售这些证券,如此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然而,当AIG的CEO们开着法拉利保时捷叫嚣自己的薪水太低,待遇不公的时候,可否想过,成千上万的市民因为持有这种风险资产与垃圾债券,引发出的多米诺效应若不加与控制,终究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另外,本次金融危机集中暴露了美国民众借贷消费生活模式的弊端,相对容易地获得贷款使得美国居民可以在不断扩大自身的财富约束的同时,却亦诱发各种不良资产甚至次贷风险的潜在因素。

美国金融危机将使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动荡时期。从短期看,政府的救市方案只能缓解,不能根治。按计划,美国政府将设立专业部门,负责为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剥离“垃圾资产”。新部门将发债集资,两年内购入“不流动证券”,包括商住按揭和按揭证券等,并在两年之后继续持有和处理。类似的做法,早在1999年我国政府就已经采用了。当时,为了处置“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最初剥离的1.4万亿不良资产,我国相继设立了与之相对应的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和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化解金融风险。这次,美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7000亿美元来救市,再加上各国央行尤其是发达国家央行积极配合,共同向市场注入的资金也将高达几万亿美元。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机构再次大规模倒下的概率已经很小,次贷危机的高潮即将过去。但是,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的调整将进一步开展。

从中期看,次贷危机将延长美国经济进而延长世界经济的调整周期。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次贷危机的爆发则将通过以下多种途径拉长美国经济的调整时间:一是直接减少居民购买力。美国就是政策的实质就是将金融机构的灾难分散转移至全体纳税人身上,从而达到“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目的。即使不将前几次政府救市财政支出计算在内,这次预算的金额分摊到每个美国家庭将达到上万美元之巨。二是金融机构陷入困境。许多没有倒闭的大机构也开始大量裁员,引发了人们对自己未来就业与收入增长的担心,从而可能抑制自己的消费需求。三是在金融市场余波未定、社会消费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更趋于保守,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必然相应减少。

除此之外,次贷危机之所以将拉长美国经济的调整时间,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将拉长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时间。美国经济自从2001年“9·11”事件触底之后缓慢回升,其最主要的动力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房地产投资支出在2004年和2005年对实际GDP的直接贡献就达到了0.5%,而且还体现在对其他行业投资的间接拉动,以及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所引发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而美国房地产价格之所以能够持续上涨,并最终形成巨大的泡沫,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美国银行的次贷业务。2000年前后,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银行大规模地开发和发展了次贷业务,将大量的房地产消费信贷资金贷给了社会上抗风险能力弱的低收入人群,为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推波助澜。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次贷业务的开展是延长美国房地产景气上升期的重要动力,而次贷危机的爆发则必将成为延长美国房地产景气调整期的重要成因。美国房屋市场低迷情况渐趋严重,美国房屋指数于8月份下跌至22点,创1991年1月以来的新低,而且至今尚未见底,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从过去经验看,美国楼市每次调整期通常在2~3年左右。这一次,受次贷危机影响,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时间将拉长至4~5年。很显然,只有房地产市场调整到位之后,美国经济景气才有可能重新走上升通道。

从长期看,美国经济崩溃带来的结局就是旧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崩溃,世界经济格局将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动荡时期。美国通过自由资本主义的金融市场来向各国“剪羊毛”的做法将越来越行不通,依靠别人的劳动不劳而获将越来越行不通,美国经济的重心将不得不重新从消费型服务业更多地向生产型制造业转型,他们要别人的商品或资源就要用自己的商品与资源俩交换,而不只是一张绿色的欠条——美元,美国经济的衰落将不可避免。

世界经济旧体系的崩溃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问题是新的经济体系将如何建立?过去5年来,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2年以来,全球石油产品和金属消费增量的90%以上、全球粮食消费增量的80%以上来自这些经济体。这表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兴经济地位上升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从整体上看,新的经济体系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次贷危机给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将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投资热情下降。次贷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得人们对风险厌恶普遍上涨,对经济增长信心普遍下滑。目前,无论是国外经济研究机构还是国内研究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在下调,这无疑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为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收益,在不确定性增大、对未来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的情况下,短期内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就成为企业家的理性选择。

二是境外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减弱。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深化,西方金融大鳄为求自保,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套现以应对危机,以免成为下一个“雷曼“。目前,多家外资机构已经将规模巨大的在华产列上甩卖列表。

三是降低企业投资收益。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是占比最大的。这种资金结构的转变表明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市场规律决定的,市场景气、企业利润率高的时候,投资就快速上升,反之亦然。这与过去政府和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有研究认为,如果美国企业利

润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将下降10个百分点,未来企业利润增长的不乐观,将极大地减弱企业的投资动力。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下同)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6个百分点。

再次,消费热点进一步降温。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建筑装潢、娱乐、旅游、教育、通讯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受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多数消费热点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而次贷危机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一是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2008年上半年我国大批企业倒闭,东部沿海外向型中小企业居多,在次贷危机推动下的人民币升值和国外需求减少推动下的人民币升值和国外需求减少在其中就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企业破产而失业的数百万职工必然要勒紧裤带,全面缩减消费支出。与此同时,次贷危机给我国A股市场的调整同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国的中产阶级几乎在股市中被一网打尽”,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以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的几乎所有新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而降温。

二是降低居民收入预期。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居民的收入预期会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大于居民实际收入的变化。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次贷危机及其带来的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语气显然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哪些似乎可有可无的奢侈性消费。

三是抑制信用消费。有观研究显示,一般人的现金消费额度一旦超过了其月平均收入的6~8倍时就难以发生,因而在现代社会大额的消费往往需要依托信用贷款来支撑。就中国人而言,“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消费发展的前提是对自己未来收入增长具有良好的预期,次贷危机的出现恰恰强化了人们对未来收入增长的担忧,因而对各类信用消费都会产生抑制。由于次贷危机爆发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时间,其对我国住房信用消费的不利影响将尤为明显。

最后,我国经济可能出现“三大需求同时失速”的险情。根据上述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投资、消费与出口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减弱。有关数据显示,企业自筹资金已经占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3/4.这种资金结构在市场景气、企业利润率皆高的时候,投资就快速上升;反之亦然。这一点与过去政府和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从过去的经验看,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幅减弱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也可能以缓慢的方式回落,但前提是背后要么有较快增长的外需,要么有消费需求在支撑。从消费需求看,虽然历史上居民的消费高潮都是出现在经济增长的高潮之后,主要成因是前期累积财富的集中释放。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过去的故事可能不再重演。前期国内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居民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居民的财富已经被提前透支了,再加上股市大幅下跌,购买力集中释放的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参考文献

[1]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高辉清等

[2]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士京

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结构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奥运经济 产业结构 绿色奥运 人文奥运 科技奥运

盼望着,盼望着,2008年奥运会渐行渐近。雅典奥运会圣火已熄,北京奥运会圣火正待点燃。备战奥运,征战北京成为新一轮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唱响了全球人民心声。锣鼓震天,世人瞩目北京2008。

雅典奥运会举办非常成功,并且赢利。北京奥运会将如何举办,能否赢利,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与产业结构会有什么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体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关系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当我们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未来学的角度去审视体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的时候,就必须考察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这一客观背景。因为,体育与现代社会的广阔背景交织在一起,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各种因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

1.纵观中国社会的变化,体育正在悄然变更着价值观

随着人口结构、文化教育结构、家庭结构等社会结构的演进,体育价值观呈现出健身价值、文化教育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目标达成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多层次、多元化体育价值观体系。在多元化体育价值观体系中,正在由过去单纯的把体育作为健身手段向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转化,即由体育手段论向体育目的内容论转化。这种转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成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

2.体育也在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如何善度闲暇已成为社会问题。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闲暇活动形式,越来越成为社会闲暇文化的需要。体育活动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感情交流的重要场合,它以扩展生活空间的形式调节人们的生理和生活方式,人们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欲望的满足感,人际社会关系的调和感,目标达成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形体健壮的美感。逐渐把体育作为生活当中的重要内容使其经常化、普遍化,体育健身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趣味化,大型体育健身比赛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使人们在享受体育愉悦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社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1)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朝阳产业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迁的2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产业结构和社会就业结构的转变。体育作为第三产业,随着中国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朝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从表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952年的9.1%增加到2000年的26.9%,从属于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随着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给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全面实施,国家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从而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产业结构和社会就业结构的转变,休闲娱乐体育消费、生态体育消费和保健康复体育消费将成为新世纪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而且还增加就业人口,拉动内需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竞技体育向着产业化、商业化趋发展

隨着社会的发展,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成为现代体育的重要内容。竞技体育的社会化、深受人们喜爱的程度以及市场经济的导向使得竞技体育向产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竞技体育不再是为了单纯追求丰富文化生活和民族利益为惟一目的的活动,而更多的是通过竞技体育的运作在满足人们欣赏体育技艺表演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追求其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对于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竞技体育在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时,同样也为竞技体育参与者创造着经济价值,运动员的职业化和竞技体育的商业运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这种经济价值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各种竞技运动的角逐,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运动技术的提高。这种趋势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增强了竞技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由于社会投入和体育自身产业收入比例的增加,从而扩大了体育的规模和社会影响,使竞技体育更趋社会化。新世纪随着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增加和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对于扩大就业率和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3)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必将促进社会文明

新世纪带给我们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在转型,体育在发展,人们的体育观念、运动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正经历划时代的除旧布新的嬗变过程。关注生命重视人的价值,把人置于体育发展的中心是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2008年北京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它将极大地促进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同时,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城市信息化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口素质对于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至关重要,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才能形成现代文明的主体,才能产生智力和人力资源的相应优势,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才能有基本保证和真正动力。体育运动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以扩大体育人口为目标的大众体育将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潮流,它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二、奥运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中国2008奥运会的主题。北京市在承办奥运会时,将围绕这三种理念,实施场馆建设、城市规划和商业开发,由此带动环保、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产业结构。

1.奥运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北京市第一产业的特征是城郊型农业,其核心目标是为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提供充足的产品,并为改善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绿色屏障。首先,第一产业解决的是人们菜篮子的问题,奥运召开时,参赛者、观众、记者等等大批的涌入北京,如果农业发展不好,农产品的质量不够高,品种不够丰富,运动员、观众等的饮食成本就会增加,却得不到期望的饮食效果,当然会影响奥运的顺利召开。其次,第一产业是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料和市场,从资源供给方面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奥运的召开将会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而要求第一产业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所以,2008年的奥运会表面看来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不大,实际上却间接的为第一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契机,第一产业产品的市场将会增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会提高,北京市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实现第一产业的优化升级。然而受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限制,现代农业靠常规发展不可能实现持续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内部结构。北京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农业又是耗水大户,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用水需求争取在5年~7年内全面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并争取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完成京郊农业立体化,并逐步向全方位生态农业转换。

2.奥运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为了迎接奥运会召开,北京市将投入大规模资金用于场馆、城市道路、交通、能源、环境等设施的建设,显而易见,大会将为工业和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如果按北京市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且每10万元投资新增1个就业机会计算,则这届奥运会将产生280万个就业机会。

(1)绿色奥运与第二产业

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叶文虎介绍说:北京市70%以上的环境污染是与能源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而北京目前能源年消费总量已超过3800万t标煤,位居全国第二,近几年一直以415%的速度递增。北京市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在40%左右,煤炭使用效率低,与城市现代化和实现绿色奥运的愿望不大协调。据权威部门检测分析,煤炭燃烧中释放出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是北京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因此减少煤炭用量,而代之以天然气,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的产生。所以北京抓住“绿色奥运”的契机,转换能源结构,大力实现产业的生态化。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是北京市能源消费最多的部门,九五期间工业部门的终端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终端消费量的60%左右。而且其中的80%左右又都集中在5個能耗行业中,特别是钢铁行业。假设钢铁行业的增加值在工业部门中的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并且将其转化为电子通讯业的增加值,那么这百分之一的行业结构变化每年将节约能源41万t标煤,其节能和减排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所以在今后5年内,北京市应将工业部门作为推行结构调整、节约能源的重点领域,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压缩能耗高的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要发展先进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在传统行业中,引入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高新设备;在现代企业中,继续有重点地更新与改造通用耗能设备。

(2)科技奥运与第二产业

奥运会已逐渐成为举办国高科技的一个巨大展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响亮地提出了科技奥运的口号,并制定了科技行动计划,采用进科技手段解决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全面开发和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确保2008年前在北京建成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在数字新闻信息系统、智能化比赛管理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上,建设数字奥运的标志性工程;着力研究开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体育器材及科学训练配套技术以及兴奋剂检测技术。估计2008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45%以上,成为北京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增长点。

3.奥运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同时也将客观上为第三产业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服务业等各行业在营销方式、服务技术、经营理念、经营业态等方面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将得到优化升级。由于第三产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在此我们仅从旅游业、保险、交通等几个方面论述奥运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1)人文奥运与第三产业

①旅游业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市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但是近10年来尽管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幅却呈减缓之势。显然,如果没有新的题材来拉动新的需求,旅游业要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有很大的难度。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根据北京市旅游局的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的旅游产品将更加丰富,观光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娱乐旅游将成为北京旅游产品的五大支柱,旅游环境也将得到大力的改善。

②保险业

北京奥运会2800亿元的投资计划会形成的巨大保险市场。按照北京奥运整体规划,第一阶段是准备工作。在北京奥运会的准备阶段,所有为奥运会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都需要投保建筑安装工程险。在工程完工后,建筑物还需要投保财产险。第二个阶段是奥运会的比赛期间,保险规模也是异常庞大。按照国际惯例,奥运保险多由举办国实力最强的保险公司承保,而国外公司则以强大的实力和优越的品牌参与竞争。所以,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奥运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整个保险产业必须不断的走向规范化,与国际接轨。

③交通业

从奥运会组委会了解到,到2008年将大大改善或提高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交通承运量及运营速度。城市轨道建设有助于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产业在城市不同区位上的配置格局,经济资源分配将更加趋向合理化。2008年我们为世界奉上一届成功的奥运会的同时,也会收获一个繁荣美丽的北京城。

(2)科技奥运与第三产业

从对北京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效益的供给因素分解。我们可以知道1978年~2003年,北京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第三产业最高,为53.6%,三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以技术进步贡献率最高,为51.4%。北京这一时期技术进步贡献率已远远超过劳动和资本的贡献率,证明北京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三、北京产业结构调整

北京市2002年~2008年各部门产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由于产业间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各部门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不会发生过大变化;

第二、受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直接和间接拉动,与奥运会的举办和筹备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发展将更为迅速,如体育产业,房地产业,计算机及仪器依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电力和热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彩选业等,这些也是未来几年,应重点发展的行业。而受需求直接和间接拉动相对较小的产业的发展将会相对缓慢,如农业轻工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既有2008年奥运的因素,也有北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因素,如虽然建筑业仍是申奥期间的一项重点工程,在总产出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但国家和北京市为了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过热的势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而总体上看,建筑业产出的总产出中的比例将有所下降。

北京作为首都,经济是外向型的,同时对外依赖程度也很高。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既是举修全市之力也是举国之力,办好奥运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这样北京成为一个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大进大出的地区,相对于北京来讲,产业结构的调整空间较大。北京市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好特色产业和优势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业和不适宜发展的行业,部分行业可以通过大进或大出保持供需平衡。

四、结语

奥运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助推器,它必将推动北京乃至中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而中国将会报以世界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北京出版社2003

[2]廖明球:经济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研究,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3]廖明秋东朝晖曹永凯:北京奥运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7期

[4]肖焕禹冉强辉:中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与体育发展走向,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第38卷)第8期

[5]李伟伟余际从:2008奥运会对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影响,资源与产业.2003年8月

对世界经济影响 篇4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 由于商业经济发展的缓慢, 因此语言和经济的关系并未凸显, 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自上世纪60年代起, 经济学者Jacob Marschak提出了语言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引起各国学者对于语言和经济关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最近三十年是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对于经济学的研究, 同样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也在国外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因此对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 我国语言专业的学者和经济学者分别从不同专业视角对于语言经济学展开了研究, 已经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

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一) 经济影响其他语言区域国家语言政策的设定和语言培养体系的建立

经济体通过自身经济实力产生的影响力, 影响着其他语言区域国家语言政策的设定和语言培养体系的建立。首先表现在经济贸易交往中, 使用不同语言的贸易双方, 由于经济实力在贸易双方中占主导地位, 从而导致了语言的主导地位。其次, 由于经济实力强大, 经济贸易的频率高, 从而导致使用该语言的频率高, 被认知度高于其他语言, 从而逐步提升和确立语言的使用地位。在经济贸易活动中, 贸易双方处于主导地位的经济体, 通过商品的输出过程同时伴随着语言的输出, 从经济交往的协商过程到商品的宣传、包装、说明等, 整个流程都伴随着语言的应用。在贸易双方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一方, 为了扩大经济利益, 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目标, 满足经济需要, 必然在语言政策的设定和语言人才的培养上与之相照应。例如, 我国在建国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培养了大量的俄语人才;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为了吸引外商投资,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调整了语言政策, 建立了新的语言培养体系, 我国开始培养大量的英语人才和日语人才, 俄语的主导地位下降。

(二) 经济影响着人们对于语言学习的选择

经济体通过自身经济实力产生的影响力, 影响着人们对于该语言学习的选择, 从而推动该语言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我国改革开放后, 外资的引进, 通过经济交流和外来商品的接触, 让我们接触英语的频率增加, 一时间“英语热”席卷全国。至今, 对于英语人才的培养, 仍然是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外资的引进, 也增加了更多的需要英语的就业岗位, 并且英语的就业岗位在薪金上高于普通岗位, 由于好就业、待遇好, 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主动选择学习英语。同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伴随着国家经济影响力的提升, 在商品输出的同时, 汉语也逐渐为世界所熟悉。经济实力的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旅游消费的需求增加, 也直接导致了语言的传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汉语的传播也更为迅速和宽广, 各国对于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更为重视, 建立了各自的汉语人才培养体系。到2012年, 中国孔子学院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在2013年1月,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里顿宣布成立“十万人留学中国”基金会, 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公共场所的广播、标志也在使用本国语言和英语之后开始加入汉语。

语言能力作为劳动能力的一部分, 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要求已经从对于母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写阅读能力发展到对于外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写阅读能力。例如我国实施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 已经将外语能力作为衡量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当人们认识到, 学习和掌握外语有利于个人的就业和发展, 自主选择影响力相对大的外语进行学习, 在这个选择过程中, 经济因素是其选择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意义

语言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意义在于两个层面:其一, 通过研究语言对于经济的作用, 从而认识语言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掌握其中的规律, 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二, 通过研究经济对于语言的作用, 从而更好地制定语言政策, 建立语言培养体系和规划和实现语言传播的策略。以语言作为研究的主体, 通过探讨经济活动对于语言各方面产生的影响, 来认识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本文更加侧重第二个层面的研究, 希望可以通过系统地认识经济对于语言的作用, 从而增强对于影响语言传播和发展因素的认识, 通过对于经济对于语言影响规律的掌握,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语言的发展规律, 有利于我们进行语言投资、语言规划和语言的保护, 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摘要:在现代经济中, 语言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经济发展对于语言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 语言和经济的关系日趋凸显。通过研究语言和经济的关系,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语言和经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其中的规律。

关键词:语言,语言经济学

参考文献

[1]王清智, 黄勇昌.对语言与经济关系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4:77-80.

[2]王清智.论语言的经济功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3:4-5、77.

[3]张哲.浅析人类语言的经济作用[J].时代经贸 (中旬刊) , 2007, No.87SC:73.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篇5

疫情严重影响全球化进程

目前尚难准确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但出于对全球供应链极端脆弱性的担忧和系统性风险上升的恐惧,经济全球化亦遭遇感染,或将成为这场疫情最主要的长期受害者。

一种观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冲击了各国经济稳定。全球供应链是支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连接全球各地无数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促使世界经济交织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但同时也加大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在一个高度依存的全球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经济体特别是作为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经济体发生暂时的生产停摆或贸易限制,都会给其他经济体带来不容小觑的外部冲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的健康危机,同样地,它也伤害了通过供应链建立起来的全球经济肌体。疫情暴发后,从汽车到智能手机,从购物到旅游,从航空服务、金融服务到技术服务……全球无数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生产被迫放慢甚至暂停,这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极端脆弱性,也加剧了恐慌情绪的上升,以及滋生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新指责。在美国,甚至有人将N95型医用口罩荒的出现归咎于全球化,矛头直指美国经济自身的去工业化以及产能向东南亚国家的迁移。无论最终酿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大,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混乱都暴露了在相互连通的全球经济中,一国将承受的不确定代价。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显示了全球化促进流行疾病在世界范围的迅速传播,并成为系统性风险。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茨指出的,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随着全球贸易、金融、网络和其他领域的互联互通的扩大与增加,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流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复杂化,也日趋不稳定,存在着明显的“蝴蝶效应”。的亚洲金融危机、20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演绎了一国的金融不稳定如何迅速蔓延到全球市场,CIH病毒则提醒我们互联网如何造成了网络病毒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可见,使得世界紧密联结的载体,比如全球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资金网络,不只是传播“好东西”,也会搭载“坏东西”。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表明不同国家之间频繁的货物和人员流动也会加速流行疾病的传播。在3月9日的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病毒已在许多国家出现感染,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现实。如此之多的人和国家,如此之快地受到影响,这无疑是令人不安的。这种令人不安的状况导致更多人开始争论全球化的对与错,认为全球化使每个人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下,而又缺乏有效防范应对风险的国际机构与资源。

因系统性风险上升而引发对全球化的不满,在人类历史上这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每一次全球系统性风险的上升,都会引发部分人士关于究竟是该“合伙”(支持国际合作)还是“散伙”(闭关锁国)的争论。对一些人来说,避免感染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传播者关上大门,在国内实现食品和药品的自给自足,提防国际旅行者和移民,各国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国瓦上霜。这就是帕迪斯·萨贝提和拉腊·萨拉希在关于埃博拉危机的著作中所提到的“疫情文化”。因疫情滋生的“分裂”文化,将侵蚀合作的意愿与共同的努力。

疫情不可能逆转全球化

在民粹主义者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全球化之际,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疾病传播或许会进一步加剧保护主义的趋势,但是大多数国家既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供利用,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为此工作,更不存在低成本生产商品的可能性。因此,由本国生产提供自己所需一切商品与服务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很多行业摁下了“暂停键”,无法供给,缺乏需求,使得一些企业“命悬一线”,各国政府采取的降息、补贴等纾困政策或许能使一些企业避免“突然死亡”,但不足以提供能让企业“强身健体”的能量与空间。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冲击,暴露了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一两个主要供应来源的风险性。疫情可能会成为促使一些企业重新评估其供应链,或将通过建立更有弹性的供应链—给相同产品寻找更多的供应商—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全球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形成与改变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今的全球供应链格局很难被一次疫情所颠覆。一则供应链在全球分散布局的状况不可能彻底逆转,再则跨国公司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抛弃现有的全球供应链重构一条全新且完整的供应链。

疫情可能发源于世界的任何地方,“筑墙”阻止不了疫情以及其他任何全球性的威胁。应对疫情,各国的隔离能力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共同分享信息和资源,共同研制新药与疫苗,因为在一个高度联结的世界系统中,要增强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必须提升整个系统的能级,而这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一块板”。疫情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合作的意愿与行动。

经济全球化并非万能良药,仅靠其不能解决世界经济的所有问题。全球化也非免费的午餐,它会给我们增进福祉,有时也要为此付出代价。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反对全球化是狭隘自我利益的结果,“筑墙”等以邻为壑的政策从长期来看只会使本国经济状况更差,因为这将降低生产效率。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说,在今天这个不平等的世界里,最大的失败者不是面临过多的全球化压力的人,而是那些被全球化抛弃的人。疫情当前,我们不避讳全球化的代价,这将促使人们更好地思考如何弥补全球化的不足。作为一种责任,各国政府应该为人们搭建“安全网”,并努力协调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而不是反对或者限制全球化。

新冠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机遇

20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早在20,SARS大流行时阿里巴巴全体员工不得不回家办公酝酿出淘宝这个巨大的电商平台。在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许多企业也积极调整战略,增加生产线。如,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特斯拉(Tesla)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殊经济时期开始跨界增加生产线生产呼吸机。我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开始增加生产线来生产口罩。总之,实体经济若能在特殊经济时期抓住机遇,那就会带来巨大的收益。新型冠状病毒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防护用品需求暴增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消费者产生了恐慌情绪,对口罩、消毒水、防护衣、紫外线灯、防护手套等卫生防护用品的需求量暴涨,这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各大实体经济厂商若能抓住机遇,调整战略做详细市场分析与消费者偏好调查,合理做出战略调整,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产,企业就可以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殊经济时期保存实力并且有机会取得巨大的收益。

(二)疫情暂缓期的消费反弹

对世界经济影响 篇6

美国的直接经济损失

爆炸事件使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的建筑物本身的损失约为50亿~150亿美元,其保险赔偿额将达300亿美元。爆炸事件造成失踪和死亡的人数超过5000人,人寿保险赔款总额预计超过60亿美元。航空公司已宣布裁员2万人,预计被辞退的员工将达10万人。美国每天有5.5万人乘坐飞机,因停飞而带来的损失每天高达数亿美元。目前,航空公司要求政府提供240亿美元的援助金,否则,公司就有破产的危险。旅游业因飞机停飞损失惨重。世贸中心大楼内的许多著名大型金融机构,其中包括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德国COMMERG银行、康特杰拉德公司、汤姆逊金融公司、CHARLESSCHWAB公司、BARDAYSCAPITAL公司、美林证券、美国运通公司等,损失惨重,前四天的业务损失额累计达10亿美元(每天业务损失在2.5亿美元左右),今后何时恢复运作还是未知数。

因股市和汇市停市,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降1.8%,对日元的汇率下降1.5%。美国股市因“9.11事件”关闭四个交易日后到星期一开盘,当天纽约证券交易市场“道指”跌破9000点,“纳指”也惨跌115点。一周内“道指”共下跌1369.7点,跌幅超过14%,创战后单周下跌新记录,与年初比,“道指”下跌24%。“纳指”21日收于1423.19点,一周下跌16%,与年初比,跌去42%。一周内,美国股市市值损失达1.4万亿美元。“道指”和“纳指”双双步入熊市。以上是可以直接计算的损失,另外,还有许多不可直接计算的间接损失。

对美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这一突发事件对于正处于步履蹒跚等待复苏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经济走势就不妙。2000年GDP增长近5%,200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3%,第二季度增长0.2%。原本预计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会回暖,然而发生这一事件后,复苏的步伐将大大减缓,不会呈现V型的发展曲线,而可能出现W或U型经济走势。根据美国《蓝筹经济指标》杂志在“9.11事件”后对美国四名经济学家的调查,其中81.8%的人认为恐怖事件使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状态,他们预计第三季度美国GDP将下降0.52%,第四季度将下降0.74%。

从金融领域看,由于证券、期货和物资市场的短期关闭,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严重的混乱并产生连锁反应。银行业,由于事件造成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一些公司和个人的信贷可能出现坏账,部分美国银行的坏账会迅速增加,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保险业,由于人寿险损失惨重,超出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一方面一些保险公司有破产的可能,另一方面,会导致增加以后的保险费用,从而扩大美国国民的保险支出。外汇市场,由于美元短期急剧下挫,全球汇市和黄金市场价格巨幅波动。资本市场的混乱、消费者信心的下降,打乱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既定计划,被迫在9月17日提前宣布今年以来的第八次降息,累计降息3.5个百分点,其力度超过了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

从国际贸易领域看,由于美国政府在事件当日宣布立即封闭全国所有的关口,美国中断了与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物流,许多公司,尤其是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公司,如分布在东南亚的IT组装产业,由于生产环节中断,造成整个生产瘫痪。危机使世界黄金价格、白银价格飞涨。原油价格先是暴涨,后又猛跌。预计,其他如铜、贵金属的价格也将出现剧烈波动。如果战火烧到中东,后果将更加严重。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美国股市休市期间,全球股市就已先声下跌10%以上,美国股市复市的一周内全球股市继续下挫。一周内,伦敦《金融时报》指数下降322点;法兰克福DAX30指数下跌328.75点;巴黎CAC-40指数损失256.62点;东京股市跌破1万点大关,滑落为18年来最低点;台湾股市报收于3591.85点,至9年以来最低水平;香港恒生指数收于8934点,为1998年10月以来最低点。初步预计,一周内受美国股市暴跌的影响,除美国以外的世界其他股市的市值损失也在1.5万亿美元左右。即是说,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股市市值一周内的损失相当于中国三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

资本市场受重挫,直接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今年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40%以上,跨国购并减少1/3以上。投资收入的减少,将导致消费需求萎缩,全球对外贸易规模将大幅下降。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新加坡今年可能出现负增长;泰国旅游可能会减少20%。韩国主动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台湾半导体产业遭受沉重打击,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1%;日本经济今年负增长已在所难免;欧洲期盼今年经济回升的愿望被美国的悲剧所打破。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意对悲观的前景做出进一步预测。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世贸中心的中国公司被炸,是我国的直接损失。美国经济复苏雪上加霜,对中国外贸的打击将首当其冲。由于它可能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使消费需求减少,进口减少,而美国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出口比例的25%(按照美国的统计是40%),因此,这种影响将会在下半年显现出来,将直接影响中国今年下半年的外贸出口。对于中国外贸来说,今年可谓“祸不单行”,也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此外,中国民航飞往美国的航班直接受到危机影响,其他航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银行界的短期业务受到损失。危机引起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加大中国的进口成本。对阿拉伯世界的项目可能遭遇抵制因而实际无法执行。企业到美国上市的国外融资计划受阻,股市也受到美国股市及世界股市暴跌的影响而低迷徘徊,从而影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影响

以上谈的是爆炸事件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短期影响,但并不能因此认为,美国经济就进入了全面衰退,不能把它与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相提并论,那次危机是由于生产全面过剩以及金融系统全面瘫痪而引起的,本次危机是外来力量导致的,不是内部经济矛盾引起的。目前的生产过剩只是“新经济”部门的局部生产过剩,其他部门,如房地产业和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并没有出问题,金融系统也没有瘫痪,因此,事件只是暂时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影响是短暂的,从长期看信心还会重建起来。这是因为:

第一,外国资本并没有完全撤离,只是在等待观望。它们认为:1美国经济强大,占全球经济的1/4以上。2一半以上的国外客户是为了寻求较高的利差(高于日本和欧洲)。3出于资本安全考虑,虽然世界一些地区,如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地区的利率大大高于美国,但由于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性,也难以与美国争夺资金。美国出了危机可以向其他国家动武,而别的国家出了危机则没有动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4美国证券资本的回报率也大大高于日本、欧洲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5美国资本市场交易成本低。其流动性大大高于世界其他资本市场。6美国公开资本市场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更加注重保护创新和中小投资者,反对内部交易。7美国经济比较稳定,又有活力,不象欧洲和日本那样死气沉沉。

第二,美国劳动生产率仍是全世界最高的,失业率只有4.9%,比欧洲低,通胀率也只有2%~3%。此次轰炸并没有动摇美国的经济基础。

第三,美元受危机影响短期走弱,但从长期看,美国政府还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强势美元政策。强势美元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的依据是:从外贸来看,强势美元使美国进口的东西便宜;在资本市场上,全世界3/4的资本以美元计价,如美元贬值,这些资产将会贬值;从税收看,政府要减税,如贬值的话,今年平均每个美国人将获得400美元~500美元的税收收入将会大打折扣。此外,美国还可以到处借款,支撑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然而,美元价值确实被高估了,打个比方说,水有多高,堤就筑多高,若某一天美国经济整体不行了,就将发生山洪爆发般的决堤。

对世界经济影响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呈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趋势,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首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 中国的经济力量增长了近20倍, 甚至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 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上升趋势。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之一, 目前已有多种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制造业出口占据十分重要位置。其次, 中国还是全球的贸易大国之一, 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的贸易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 随着后期经济的不断增长,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第一、第二大进口国, 出口贸易规模呈现了新的局面。再次中国也是全球的投资大国之一, 近年来, 中国的投资存量不断增加, 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投资国家, 东道国的突出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除此之外, 中国的直接对外投资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实现了新的突破, 中国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最后中国是世界的金融大国之一, 本币的世界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实力的最好证明, 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行本币国际化措施, 人民币的境外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 人民币在国际中的支付份额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甚至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信用证的开证币种。

2. 世界格局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2.1 提倡“走出去”

“走出去”是我国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结构, 通过将我国以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财经主题转变为“推动规则演化”, 以寻求国际竞争地位的必然要求。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后, 看待问题不应只局限于国内, 而应放远目光、融入世界, 用全球的眼光解决问题。“走出去”直接带来了我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调查发现, 近年来中国已有5000多家境内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投资总量已居于全球首位。

2.2 增强主权财富的宏观调控作用

主权财富并非新近事物, 但它的建立与发展已充分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 成为了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不同, 中国的主权财富并不仅作为调节外汇的储存工具, 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 为此中国应进一步增强主权财富的宏观调控作用。中国主要将主权基金进行国内外的投资行为, 调控并影响着国际宏观经济的运行轨道。未来中国还期望可以通过产业基金模式, 升级、调整中国的经济产业, 以期可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3 将企业并购作为经济常态

未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常态将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 它主要为了调整整体经济结构, 促进产业的快速升级。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并依此经历了制度与要素增长两个基本阶段, 而后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以结构调整为经济增长要素的企业并购阶段。它将主要依靠市场经济力量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与组合。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 外资对国民日常生活的约束力也在逐渐降低, 私有化形式占据了较重地位, 外资并购已成为了直接投资的重要表现形式。

2.4 增强宏观调控的国际视角

内外部均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的重要依据,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内部调节达到内外部的全面均衡。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对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国家在实行各项经济政策时还应充分考虑国外经济活动的变化趋势, 站在国际角度推行国家的经济政策。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对我国的经济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此, 中国在推行任何金融政策前都应充分考虑金融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由国际视角推动经济内部体系的统一发展, 真正做到国内外的均衡同步。

3.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3.1 对世界价格体系的影响

价格体系是世界经济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市场上的价格与要素结构, 是中国影响世界经济的直接体现。自二战结束至今, 世界产品价格的结构基本呈现“原材料价格下降, 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的发展趋势, 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 人工合成材料获得了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减少了对原材料的进口数额, 原材料的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随着资本、技术等国外因素聚向中国,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业品主要的出口国家, 加之中国具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使得生产的工业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价格, 中国大量工业产品的投放, 使得世界工业产品的消费价格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工业产业的迅速增长, 对原材料的需求加剧了能源紧张, 从而拉动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

3.2 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

实体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主要依据, 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工厂, 建立了众多的产业基地, 并在世界实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担当着重要角色, 对经济的影响也要远远超过贸易数据的最终结果。调查统计发现, 中国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人员, 是各大产业的主要加工基地, 也是联系各国之间经济的重要纽带, 各合作国之间组成了最为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只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经济伙伴也会获得收益;反之, 如果中国经济受到影响, 这些国家的经济也同样会遭受损失。由此看来, 中国在世界实体经济中已经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影响着各国之间的世界经济交易中的决策行为。

3.3 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影响世界的实体经济, 对世界金融经济也会产生巨大影响。短期与长期的投资资本是金融资本的两大组成部分, 中国建国初期实行外汇管制政策, 国际资本根本无法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对世界金融的影响程度微乎甚微。但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多, 大量的外资被逐渐引入中国, 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开始流向中国市场, 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 国内产业的竞争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对外贸易持续增加, 人民币汇率也在一直保持升值趋势。国际资本的流入直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调查发现, 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美国国债, 因此这样也进一步巩固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 对国际的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4 对世界产业体系的影响

首先, 中国产业的增多重置了国际产业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日益扩大的消费市场导致众多产业开始向中国转移, 甚至发达国家很多原始产业已在本国逐渐消失, 集中聚集于中国。产业的转移为中国带来了世界的大量资本, 为世界产业体系新格局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 中国参与国际市场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国际产业链条, 提升了世界经济的运行效率。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延长了产业链的密集环节, 降低了世界的生产成本, 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益。最后, 中国的发展还拓宽了世界产业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进口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从而提高了世界初级产品的整体需求水平, 为工业消费品提供了巨大市场, 使得众多国际产业获得了宽阔的发展空间。

3.5 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决定,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 在世界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虽然中国无权决定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 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对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 在对外交易方面, 中国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例如, 很多国家企图改变人民币汇率来限制中国发展, 并以此施加经济压力, 遏制中国崛起。但中国却依然可以按照本国经济规律制定科学的汇率政策, 并加强了同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代表。由此可见, 中国在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结束语

近年来,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最为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 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获得了很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影响了世界的整体经济格局, 但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影响不同, 为此中国应制定全球性的战略定位, 进一步推进世界经济体系的建设进程。本文通过介绍中国当下及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 提出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战略定位, 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我们相信, 未来的中国将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王维, 周睿.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 2014 (12)

[2]安文波.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及中国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3 (03)

对世界经济影响 篇8

一、金融危机对河北经济的影响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 我国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 (如:珠三角和长三角等) 。由于河北经济对外资和外贸的依赖程度不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初期, 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 河北所受的冲击正在逐渐加大。具体来看, 金融危机对河北经济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 初始阶段。

由于河北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还不够高, 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直接冲击在初期相对较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困难。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总需求下降, 导致河北的出口下降。虽然河北的对外依存度相对较低, 且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受益于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出现逆势增长, 但河北在出口贸易方面仍受到一定冲击。据石家庄海关统计:2009年1~11月, 关区共监管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27.5%。其中, 进口1.13亿吨, 增长84%;出口1, 189万吨, 下降67.6%。关区进出口总值151.2亿美元, 同比下降21.5%。其中, 进口116.1亿美元, 增长2.3%;出口35.1亿美元, 下降55.6%。

2.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引资困难。长期以来, 河北的发展始终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 而近期全省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资金短缺更为严重。由于金融危机, 国外投资会出现减少甚至抽逃, 国内投资也会出现萎缩, 这给河北的引资工作带来困难。2009年前三季度, 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9%, 增幅居全国首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9%, 拉动经济增速5.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速为9.6%)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 河北的引资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要把这些数据放到河北各地积极推进“三年大变样”以及承接国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 河北的引资距离预期差距较大。

3.由金融危机引发的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下滑, 大大降低了河北支柱产业的盈利能力。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09年国内钢材平均综合价格指数为103.12点, 比上年平均下降33.54点, 降幅为24.54%。其中:长材年平均价格指数为107.11点, 比上年下降32.76点, 降幅为23.42%;板材年平均价格指数为103.05点, 比上年下降33.55点, 降幅为24.56%。

目前, 这一阶段已经过去, 统计数据显示, 河北省2009年生产总值增速一季度为8.5%, 二季度为8.8%, 三季度为11.2%, 全年为10%;2010年, 河北的经济增长率为11.3%。这表明, 河北经济虽然在此期间受到一定影响, 但总体呈逐步回升态势。对此,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河北受直接冲击较小的背后既有经济外向性较低的因素, 也有国家大力投资基础建设对河北省钢铁等产业拉动较大的因素。而且, 钢铁行业所受冲击远远超过预期, 且没有复苏的迹象, 这对以钢铁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河北省来说, 长远影响不可小视。

(二) 延伸阶段。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 东南沿海部分有实力的外贸企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逐渐把发展的重点转向国内, 给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压力。

第一,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大面积倒闭, 沿海地区不仅放慢了向环渤海区域产业转移的步伐, 而且还同河北省竞争国内投资, 给河北省吸引国内资金参与省内建设的构想带来不小的障碍。从2009年起, 东部沿海地区不断加大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力度, 以江苏省为例, 仅2009年, 江苏省就与中石化、中化工、中国电力等35家大型央企签署了45个重大合作项目协议, 协议总投资达2, 220亿元。

第二, 部分有实力的外向型企业把目光瞄准国内市场, 实施战略转型。这些企业积累了相对充裕的资金, 成熟的生产技术, 高水准的管理水平, 使得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能力, 这些企业的转型将直接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 给河北省企业带来沉重的竞争压力。以浙江为例, 2009年, 在净出口同比下降22.1%的情况下, 浙江经济保持了8.8%的增长速度, 这与企业迅速调整市场结构、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是分不开的。

应该看到, 在危机的延伸阶段, 河北经济所受到的影响虽然很难用非常具体的数据来说明, 但河北省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为11.3%, 201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至10.0%。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表明:河北的经济的确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三) 未知阶段。

金融危机最终会对世界经济体系造成多大的冲击?世界经济何时走上复苏之路?这一系列问题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截至到目前, 美国与欧元区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历史表明, 失业率居高不下往往会导致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和欧洲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两大国外市场, 其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2009年美国开始加紧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在轮胎、无缝钢管、氯化钡、熨衣板等领域已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 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对中国制造的钢管征收10%~16%的关税;2010年1月5日, 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钢丝层板征收43%~289%的反倾销关税。这些试探性的行动可能是为今后越来越大规模的贸易保护举措铺路。另外, 欧盟也对中国的钢盘条、无缝钢管、葡萄糖酸钠、钢索、铝合金轮毂等相继发起反倾销调查。 在这一波贸易保护的浪潮中, 河北经济受到的冲击是空前的。仅以光伏产业为例, 2012年10月11日凌晨, 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终裁结果, 代表性企业中, 尚德反倾销税31.73%, 反补贴税14.78%, 总合为46.52%, 天合反倾销税18.32%, 反补贴税15.97%, 总合为34.29%。除了尚德和天合外的其他59家出口企业的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分别为25.96%及15.24%, 合计为41.2%。美国树立了对我国光伏“双反”的标杆, 欧盟在展开反倾销调查后将启动反补贴调查, 后续其他海外市场也将陆续展开“双反”, 相关电池片及组件类公司面临的海外市场环境继续恶化。这对把光伏产业作为重要经济支撑点的河北来说, 遭受重大打击的光伏产业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元气。

目前来看, 全球金融危机仍难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被扼制,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 河北省所固有的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较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等劣势将逐渐显现, 河北省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面临重大挑战。

二、河北省应对金融危机不良影响的对策

应该看到, 金融危机在给河北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河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新调整的机遇, 如果河北能够在国家大力推进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 结合河北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经济发展计划, 河北经济将有可能摆脱目前相对落后的局面。鉴于此, 我们认为:河北应该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河北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努力扩大内需、创造就业机会, 实现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为渡过金融危机冲击的后期阶段以及实现实体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具体来看, 河北省可以采用以下对策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 发掘新的投资来源。

目前来看, 河北省能够发掘的新投资主要应通过两个途径:第一, 把吸引外资的重心从美、欧、日等地区向外扩展, 比如, 可以考虑到资金充裕的中东产油国去进行定向招商,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河北省的石油化工产业;第二, 扩大对内开放力度, 吸引沿海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实体经济退出的产业资本到河北投资。河北省当前正在实施的央企以及科研院所入河北工程, 本身就是扩大对外开放的体现, 这将大大缓解了河北省的资金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 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已经到了亟待升级的地步。河北省的主要支柱产业中, 钢铁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重点发展的产业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过剩。如果不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河北省将会在金融危机后期, 甚至是金融危机过后丧失持续发展的动力。具体来看, 实现产业升级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第二, 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现有产业;第三, 发展一批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虽然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等社会问题会给河北省淘汰落后生产力带来极大的压力。但是, 河北省必须克服当前困难, 充分抓住欧美很多大企业由于金融危机不得不放松对我国高科技产品及新技术的出口限制住这一有利时机, 结合河北省产业发展规划, 有针对性地购买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为河北省的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 增强省内企业的竞争力。

河北省这次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省企业的竞争力强, 而是由于河北省经济的外向性不足造成的。金融危机终将过去, 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一定会恢复, 但由于很多外向型企业元气大伤, 对外向性不强的河北省企业而言, 这将是一次难得的从新洗牌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我们有可能成为危机过后最早获益的地区。对河北省而言,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1.全面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多年以来, 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始终是制约河北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河北省之所以出不了联想、海尔、华为、淘宝那样的优秀企业, 从根本上是由于河北省缺乏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马云这样的优秀企业家。要想提升河北企业的竞争力, 必须首先从提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入手。

2.培养现代产业工人。制约河北省企业发展的另一因素是职工素质的增长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价格和德国、日本的同类产品存在巨大的差距, 主要是我们的产品品质不如他们, 我们能够生产出一台非常优秀的产品, 但我们的企业很难生产一万台产品质量高度一致的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关键是因为我们缺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要想提升河北企业的竞争力, 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要想提升河北产品的附加值, 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参考文献

[1].仲伟周, 蔺建武.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2, 9:161~168

[2].胡求光, 李洪英.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3:3~11

[3].李宝林.出口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1, 4:131

对世界经济影响 篇9

一、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

2013年一月美国制造业指数下降7.78%, 生产者物价指数下降0.1%, 始终呈现衰退的现象, 这些都体现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

1、经济领域唯心主义泛滥, 出现经济衰退

美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从人的主观意愿出发, 但是却忽略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美国坚持自由经济, 这种自由是针对各体经济体来说的, 而放任是针对政府的管理来说的。因此自由经济下一些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也会产生垄断, 导致经济出现问题。这也是造成美国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霸主地位, 美元也是世界通用的货币, 这就使得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不重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而是单纯的出口技术。在美国居民的消费上, 也都进行提前消费, 使美国出现了大量经济泡沫, 呈现虚假繁荣的现象。另外美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购买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从世界市场获得的,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进口国, 另外美国作为技术强国, 也是其他国家的重要技术进口国, 但是美国贸易仍然出现了大量逆差, 使其他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美元。这也是美国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

2、政治领域唯心主义泛滥, 导致美国霸权主义逐渐消亡

美国近几年在政治统治上存在严重的唯心主义, 尤其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进行多方面的干涉。尤其是21世纪, 美国不断地加大对亚洲国家事务的干涉程度, 比如伊拉克战争, 这就使得美国要投入大量人力、无力, 投入到战争中去。也正是由于美国过多的干涉他国内政, 使美国在盟国中的信誉也被大大损害, 这就终结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3、军事上唯心主义更为严重

美国始终认为自己的军事实力是世界上最强的, 因此可以干涉任何国家的事情, 可以为所欲为, 也始终坚持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准则。这就使得美国的军事在发展过程中也始终坚持着自由放任的原则。无论是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 还是上个世纪的朝鲜战争等, 美国的这种无视世界和平、无视人权的行为都达到了极致, 这也使得美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也让美国失去了很多国家的支持。

二、美国经济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1、对亚洲各国家的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美国是亚洲各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 美国经济衰退直接导致其进口量大大下降, 这就使得亚洲各国家的外需减少, 对外贸易企业面临严重的困难, 就业形势也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美国经济萎缩0.5%, 使得其对亚洲各国进口产品的需求急速下降。这直接影响了亚洲各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 作为亚洲经济的重要主体, 美国经济每减速1个百分点,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则放缓8个百分点。

2、使得亚洲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 造成金融市场波动

美国经济衰退直接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动荡, 股价大幅下跌, 这对世界金融市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亚洲金融市场作为世界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也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亚洲各国股价也出现了大幅的波动, 使得人们都金融市场的信心大大下降。尤其我国拥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 美国金融动荡, 对我国金融机构会产生极大影响, 使得我国外汇大量缩水, 股价大幅下跌, 这些都直接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3、加大了外资流动对经济的冲击力

由于美国经济衰退,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渐减少, 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巨大波动使得短期资本流动更加的复杂。这种短期资本流动属于投机行为, 对金融稳定会产生巨大影响, 也会增加不确定风险, 加强各国金融监管的难度。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资本输出国, 2007年美国对华的直接投资额为57.1亿美元, 占美国投资总额大幅下降。这对亚洲经济会产生巨大地危害。

4、各国要大幅调整经济管理政策

由于美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信贷紧缩, 银根放松。因此美国联邦政府也出台的各种经济激励和救市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对亚洲各国的经济政策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各国需要调整自身的经济管理政策, 这样才能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去年上半年, 美国迅速的降低利息, 并且加大资金的流动性, 使得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各国政府政策的制定。我国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也承受了巨大地压力, 人民币利率调整的空间被大大缩小, 很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5、出现新的贸易摩擦

近几年, 美国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发展状况不断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干涉, 甚至在贸易过程中设立贸易壁垒, 这就大大加大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增加贸易中的纠纷。尤其是对亚洲国家, 特别是中国, 美国频繁的利益中美对话机制影响我国经济决策的制定, 这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亚洲各国面临这一状况的策略

1、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亚洲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想更好地发展经济, 摆脱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就要不断地发展自身的技术, 提高各国的技术水平, 这样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做出适当的政策调整

面对美国经济衰退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以及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防止经济泡沫。这样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我国面对这一状况也要适时地进行政策调整, 尤其是货币政策, 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一是央行要调整政策目标, 加大对货币的管理力度。

二是央行要提高货币调节的主动性, 不要被动的调节货币的发行量。

三是央行要具有前瞻性, 要积极地预测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3、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

亚洲很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建立时间比较短, 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股市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因此, 亚洲各国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 这样才能抵御其他国家经济对自身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亚洲各国应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亚洲有很多国家,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都受到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继续影响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 亚洲各国应该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加强经济之间的联系, 这样才能降低美国经济衰退对亚洲各国的经济影响力度, 促进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大国, 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本文我们能够了解到, 美国经济衰退对亚洲经济产生的各种影响, 这些都对亚洲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十分不利, 因此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美国经济发展对自身的影响, 并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要加强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联系, 这样才能实现互惠互利, 才能使亚洲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心全.浅析美国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J].职业.2011-02

试析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10

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把经济发展同环境提升结合起来并提出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研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 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等经济发展硬环境的支撑, 更需要相关软环境的支持。经济环境指企业营销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条件, 其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所谓经济发展软环境是相对其硬环境而言的, 概括地说硬环境是物质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软环境是非物质的、无形的, 如经济开放程度、市场体系、管理水平、法律意识、居民素质等。下边就谈谈经济发展硬环境、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以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宣布进入破产保护为拐点, 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影响。国际市场的发展, 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 他们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要大幅度萎缩, 这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商品的出口, 给中国的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了直接的创伤。与此同时, 这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首创的企业又影响和波及到了内地的一些企业,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 也直接或间接地重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信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的特点是:波及范围是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逐渐波及内陆省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影响程度相对强于内陆省份。在分析经济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时候, 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

1. 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硬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及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物质条件。良好的经济发展硬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能源, 并容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料, 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前提条件。只有保护好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资源, 才能促使经济长久发展。客观事实说明, 那种以盲目扩大投资规模、乱铺摊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 其增长速度越快, 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资源浪费就越大,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越严重, 发展的持续能力就越低。我国是人均占有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 我国只有遵循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2. 经济发展软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软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及管理体制、政府服务效率、法律、社会安全和社会文化观念等环境和氛围。在硬环境旗鼓相当的条件下, 城市间乃至国家间的竞争最终是软环境的竞争。软环境的提高和改善, 对于经济环境的提高和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对软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大。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优化软环境, 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 优化软环境是促进各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举。要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 各地都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当前, 某些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好, 仍然是制约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软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创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从软硬环境方面促进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

纵观我国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就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无论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还是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都需要进行改善和提高, 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改善, 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

1. 加强经济发展硬环境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调整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因其粗放经营和盲目开发造成经济发展硬资源的浪费以及失衡, 限制着生产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这种外延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取,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调整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要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 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进一步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 要以提高经济发展硬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优化产业结构, 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 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

(2) 运用市场机制协调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发展。运用市场价格实现经济发展硬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有效的经济发展硬环境的管理方法。首先, 通过对资源核算、计价、并有偿使用的方法, 把生产过程的经济发展硬环境代价纳入成本, 有利于经济发展硬环境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硬环境资源的节约。其次, 市场机制可激发技术进步, 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硬环境资源的使用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依靠科技发展“绿色产业”, 通过环境标志认证, 可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并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硬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提升。

(3) 依靠科技进步夯实经济发展硬环境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硬环境协调提升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 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4) 健全和完善法规体系, 保障经济发展硬环境的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环境法制、法规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硬环境提升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环境法规作为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手段, 通过对行为主体的规范可预防或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生, 同时也是对以经济发展硬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硬环境的提升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和制度化。

2. 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

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是提高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举措。在当今形势下, 各个地方的政策优势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之后, 竞争的焦点就在经济发展环境的软环境上。无论是经济发展中的信用环境、法制环境、还是政府的服务方面, 都需要加大重视, 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软环境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 经济能否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劣, 谁能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软环境, 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1) 加强诚信的经济环境建设。诚信自古以来, 都是一个重要的为人做事的原则,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诚信对于商业环境的发展来说, 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发展环境要改善, 必须加强信用的建设。在诚信的环境建设中, 政府应当首先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加强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另外, 政府在处理当地的经济事务中, 也应该以诚信为主, 建设一个诚信的经济环境。

(2) 建立服务效能型政府。政府的职能转变是现代市场的要求, 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效能型的政府是改善经济软环境的举措之一。通过深化机关的效能建设, 充分改善经济软环境的综合服务, 权力全面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3) 强化效能监督, 加快依法行政进程。环境改善重在规范, 要进一步加大效能监督力度, 切实规范政府行为、企业行为, 做到政府依法行政, 政法部门依法办事, 企业依法经营, 社会依法管理。在经济软环境的建设中, 政府的监督效能非常重要, 只有提高政府的监督效能, 加快依法行政进程, 才能建设良好的经济软环境。在加强效能监督的时候, 政府应该提高对企业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接受法律和群众以及新闻的监督, 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四、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环境的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金融市场仍在持续的动荡中。与此同时, 我国经济的压力也比较大, 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中,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从根本上遏制经济下滑的不良趋势, 必须改变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 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环境的对策中, 国家围绕改善民生、稳定金融、启动消费、减轻企业税负等方面, 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目前, 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这些金融政策的出台, 有利于把握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实现平稳的经济增长。如2008年11月以后,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九项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是继央行大幅下调“双率”后, 国家短期内又一次发力金融领域提振经济的重大举措。九项金融举措其本质核心在于扩大贷款规模, 从多个环节进一步解决当前经济困境中的“资金供求问题”, 这些环节包括资金流向过程中的“价格、数量、渠道和方向”等多个方面, 其最终目标是促使资金按照最优化的方式配置到实体经济中,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措施的颁布和实施, 有利经济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具体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促进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重拾, 改善当前的经济环境, 这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 在10月12日公布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于农业的扶持政策的调整, 也对民生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 有利于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

五、结语

总之, 在经济危机面前, 提高经济发展的环境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和效果。经济发展软环境依赖一定的经济发展硬环境而存在, 经济发展硬环境功能的实现需要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支持。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到位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营造却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中, 应该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才能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环境有软硬之分。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硬环境、经济发展软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讨论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硬环境、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加强保护经济发展硬环境、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税收成本对经济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税收成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

一、我国税收成本现状

1、税收成本普遍偏高并存在区域差异

征收成本(征收成本率=征税费用/税收收入,说明:这里的征税费用主要包括税务行政费用)逐年上升,预算内支出的征收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较高,如果加上尚未进入统计的预算外支出,则征收成本更高。从国内区域分布情况看,由于地区经济结构和税源状况的不同,税收成本的分布很不均衡,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即地区间的税收行政效率差距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税收成本高于发达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山区市、县高于平原市、县。

2、地税的征收成本普遍高于国税

国、地税间税收征税成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从税种构成看,地税系统所负责征管的税种具有征收税种较多、税源相对分散、且有一定的隐蔽性,征收管理难度较大、需要聘用较多的协税护税人员等特点。而国税系统所负责征管的是税源相对集中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因此地税的征收成本高于国税;即地税的税收行政效率低于国税系统。

3、不易控制

一方面,税收成本涉及的主体较多:征税机关、纳税人和所处的经济社会,情况各异,牵涉的因素较多。另一方面,税收成本不易于量化,都使得税收成本不易于控制。

二、税收成本对经济的影响

1、税收成本较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对财政收入规模和宏观调控功能的影响。较高的税收成本导致了我国政府财政收入规模的减少和宏观调控功能的弱化。在税收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税收成本与税收净收益收入二者高度负相关。因此从相对的意义上看,税收成本过大造成了税收净收益的流失。税收净收益的流失就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国家财力比重下降,减弱税收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的“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使“相机抉择”的税收导向传导机失灵,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作用。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分散与浪费,使得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2)对财政秩序的影响。在我国,税收成本的居高不下,不但影响政府收入的规模,还导致了政府收入形式的变化,甚至影响了财政分配秩序。税收收入规模过小很难保证政府职能部门运转及公共支出的基本需要。一些政府部门经费紧张,甚至难以维持最基本的支出,不少地方存在拖欠公教人员工资的现象。为了弥补财政支出缺口,现实的财政压力使得政府更为依赖有效的收入机制,即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选择那些能实现筹集收入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如设立其他收费项目,自1992年以来,税外收费已超过了税收收入。尽管近年来税费比例有所下降,但该比例依然保持在1:0.6左右。这种以收费形式取得的政府收入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过多的收费还侵蚀了客税对象的税基。据估计,目前中国的税外收费规模约为税收收入的15倍,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多交费必然少交税,“费挤税”的现象无法避免,收费过多必然导致征税减少。由于大多数以收费形式的取得的收入不列入国家预算,而由政府部门自收自支,必然会干扰国家正常的资金分配秩序和格局,造成资金严重短缺,使得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无力保证。

(3)对投资消费与就业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占全部企业的75%以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65%左右在个体和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因此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不规范收费加剧了企业负担,限制了企业的投资和创业活动,尤其是中小企业。导致在GDP的高增长的情况下,就业容量的相对减小,失业率增加。连带产生居民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远低于投资增长的局面。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如果消费不足,消费率过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与出口,不仅导致经济结构不平衡,而且带有一定的风险。1998~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4%,投资快于消费2.4个百分点。近两年这种差别更加明显。

(4)对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的影响。税收行政效率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其职能,从事税收征收管理活动所取得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得的收益主要指税务机关取得的各项财政收入,支付的成本主要指税收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提高税收行政效率是税收制度的最基本、最直接要求。而税收成本是反映税收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税收成本低,则税收行政效率高,反之,则税收行政效率低。

由于税收成本是因征税而从征纳双方所产生的资源耗费,因此在中性的税收条件下,税收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私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产出数量,从而降低公、私部门的生产效率。征税成本高,会使政府部门用于生产所能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资源减少,影响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数量,从而降低公共部门的公共物品供给能力;而纳税成本高,也会使纳税人用于生产私人产品的资源减少,影响私人产品的产出数量,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实现公、私产品的生产效率,必定要尽可能地降低税收成本。

2、税收成本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1)企业利润。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果的核算时,将承担的纳税成本列入企业的费用进行核算,它与企业的利润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即:企业承担的纳税成本高,则企业的利润下降;企业承担的纳税成本低,则企业的利润上升。

(2)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决策。纳税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成本支出会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减少。如果企业的纳税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净利润会减小,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或其他投资的规模就会减小。对于个人来说,较高的纳税遵从成本会直接导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减少,从而影响纳税人的消费和投资的决策。

(3)企业的税收遵从。纳税成本高影响企业或个人的税收遵从,导致部分中小纳税人的厌税心理和强烈的偷逃税动机。由于税收任务总量是一个定数,偷逃税款的存在,就使得非法偷逃税款者逃避掉的纳税义务和负担就必然会转嫁给遵纪守法的纳税人,从而加重了遵纪守法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产生了税收转嫁和税负不公。为促进税收遵从,必须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特别是降低中小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

(4)企业的公司形式选择。目前,我国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公司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环节课征公司税,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因此,公司实质上须负担两个层次的税收,即公司层次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层次的个人所得税,需要承担两个税种的纳税成本。而合伙企业则与公司不同,营业利润不交公司所得税,只缴纳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只需承担一个税种的纳税成本。另外我国对子公司或分公司的纳税规定也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后者往往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二者承担不同的纳税成本。为了减少税款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合伙企业或分公司形式。

论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篇12

一、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除了造成生产力下降等看得见的经济损失外, 还会影响到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资环境。这方面影响主要为以下四点:

首先, 生态环境恶化会影响到地区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是确保某些产品质量 (如绿色食品等) 的必备条件, 而且会对经济发展的类型、规模、速度, 以及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施加影响。

其次,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 各种病虫害泛滥, 会造成传统优质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滑坡, 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甚至国内市场也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巨大挑战。

再次,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到地区的投资环境。许多因拥有丰富的遗传基因资源而对外资有吸引力的地区, 由于不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自然生态的不断恶化, 外部投资者失去了投资兴趣。

最后, 环境恶化影响城市化。一是阻碍甚至逆转城市化, 使技术和资金也随之流失, 最终造成区域经济的衰退;二是改变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中心一般人口密度高, 生态环境压力大, 一些有钱有车居民纷纷到郊区寻求适宜生活环境。

二、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

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的状况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会带来经济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则会对社会经济系统施加负面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不但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 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对自然界的侵犯与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甚至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 人类为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 需要发展经济, 需要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种破坏反过来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上面的论述说明在环境保护方面人们还存在一些分歧, 有的人认为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对任何污染环境的行为严惩不怠。但是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要停止任何污染行为, 经济也可能停滞, 甚至发生倒退。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一方面人民的生活迫切需要提高, 需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 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对人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要面对这个问题。

三、我国需要做的努力

由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 环保工作的国际合作更加紧密, 这也就加快了环保产业、环境科研和环境监测的国际标准化的进程, 促进了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来说, 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要从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基础出发, 建设知识济型环保产业。发展知识经济, 既要有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还要有全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环境。

其次, 要积极做好环保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环保创造性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一是要吸引一批高学历的年青专家、在环境管理、环境立法、环境监测、环境教育等各领域充当学科带头人;二是要抓好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更新知识, 培养创造力, 使其早出成果、快出人才;三是要从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抓起, 大力培养跨世纪的环境保护人才。

第三, 要加快环境信息网环境信息共享, 加快环境信息产业的区域化和全球化建设的步伐。

第四, 研究制定激励环境保护人员的知识创新的政策, 营造有利于环境知识创新的社会环境, 在全社会建立起环境知识创新的机制, 并纳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体系。

第五, 实施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 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要加大培养环境管理人才的力度, 使环境管理人员更新管理知识,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 提高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结论

总之, 环境是经济的基础, 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势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努力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查尔斯·I·琼斯:《经济增长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蒋中一:《动态最优化基础》, 商务印书馆, 1999

[3]、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王育保, 李国平:《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 (6)

[5]、李连华:《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分析模型》, 五邑大学学报, 2003, (2)

[6]、师莉娟:《从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污染交易的必要性》,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2) .

上一篇: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迁移下一篇:遮掩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