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态势

2024-09-17

经济运行态势(精选12篇)

经济运行态势 篇1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放缓对我国外贸影响开始加速显现,我国进出口规模出现萎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出口将下降5%,进口将下降12%,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60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650亿美元。预计2009年进口价格指数回落幅度, 将明显大于出口价格指数, 我国贸易条件将继续得到有效改善。

一、我国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规模出现萎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2008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5.2%。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去年第4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萎缩。去年10月份当月进出口增速回落17.6%,11、12月份更是出现多年来首次单月量价齐跌。去年11月进出口总额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12月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加深到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

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增幅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全年出口、进口值的增长,价格因素是主要拉动力量,实物量的增长幅度较小。全年出口价格总体上涨8.6%,对出口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扣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增长7.9%,对出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全年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5.8%,对进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7%,扣除价格因素后,进口数量增长2.4%,对进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仅13%。其中,去年12月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跌10%,已连续四个月大幅回落,为200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实际进口量下降12.5%;出口价格上涨5.1%,较去年1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为2008年最低,实际出口量下降7.5%。

2008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顺差规模明显收窄。去年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随着去年10月份以后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进口增长速度回落明显快于出口,导致外贸顺差由降转增,去年11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400.9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

(二)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提高,顺差减少;加工贸易出现萎缩,进口增速低于出口

2 0 0 8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2352.6亿美元,增长27.6%,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8.2%,所占比重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2.9%,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进口5726.8亿美元,增长33.6%,比上年加快4.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顺差899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05.7亿美元。

从各月运行情况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高开低走,说明外需出现极大萎缩,企业通过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的途径出现严重阻塞,这势必将加大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从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来看,2008年一般贸易出口价格上涨17.2%,出口数量增长4.8%;一般贸易进口价格上涨26.6%,进口数量增长5.6%。

2 0 0 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0535.9亿美元,增长6.8%,低于总体外贸增速10.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41.1%,所占比重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比上年回落11.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47.3%;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2.7%,低于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增速6.6个百分点,占进口总值的33.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296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净增加476.9亿美元。

从各月运行情况看,2008年8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77个月保持2位数增长的记录中止,并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去年11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出现自2002年3月以来的首度同时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深。其中,出口下降15.7%,进口下降31.3%,分别较去年11月加深4.8个和6.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新订单大幅下降,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双双出现萎缩,这不但加大了我国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的难度,还可能带来大规模的撤资风险。从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来看,加工贸易出口价格上涨5.7%,出口数量增长3.4;加工贸易进口价格上涨11.6%,进口数量则下降8%。

(三)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步伐放缓,国有企业增速有所提高

2 0 0 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105.8亿美元,增长12.4%,比上年回落6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5.1%。其中出口7906.2亿美元,增长13.6%,占出口总值的55.3%;进口6199.6亿美元,增长10.8%,占进口总值的54.7%。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6110.4亿美元,增长23.5%,比上年加快3.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23.9%。其中出口2572.3亿美元,增长14.4%,占出口总值的18%;进口3538.1亿美元,增长31.1%,占进口总值的31.2%。

此外,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增长平稳,2008年进出口5400.2亿美元,增长27.3%,比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21.1%。其中,出口3807.0亿美元,增长27.9%;进口1593.2亿美元,增长25.7%。2008年,非国有企业仍然是推动贸易顺差的主要力量,其他企业进出口顺差比上年增加50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顺差增加345.5亿美元,而国有企业进出口逆差比上年增加516.7亿美元。

(四)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放缓,中美贸易增速降至入世以来最低点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占据我国进出口额43%的欧美日三大经济区都不同程度陷入衰退,其进口需求严重萎缩,加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较大,2008年9月份以来我国对欧盟、美国月出口额持续下降,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也出现全面回落格局,多元化出口对我国出口增速下滑的缓冲空间受到全面挤压。

2008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比上年回落7.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其中,我对欧出口2928.8亿美元,增长19.5%,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20.5%;我国自欧进口1327亿美元,增长19.6%;对欧盟贸易顺差160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

美国继续保持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2523亿美元,增长8.4%,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17.7%,自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增长17.4%,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70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

日本仍然处于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我对日本出口1161.3亿美元,增长13.8%;自日本进口1506.5亿美元,增长12.5%,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3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此外,印度在我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10位。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517.8亿美元,增长34%,比上年大幅回落21.5个百分点。

二、2009年我国外贸发展形势预测

综合来看,2009年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使我国外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出口、进口负增长可能成为常态。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作用的显现,进口可能会逐步回稳,而出口增速的回升更多依赖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的恢复情况。

考虑到2008年最后几个月的基数已经下降,2009年末进出口增幅将逐步回升。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出口将下降5%,进口将下降12%,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60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650亿美元。虽然目前无法计算2009年不变价净出口(含服务贸易)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但是预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增幅将会减小,人民币汇率变动也将可能缩小,同时GDP增速将会有所放缓,这些因素都将促使货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并对实际G D P增长的贡献加大。同时,预计2009年进口价格指数回落幅度将明显大于出口价格指数,我国贸易条件将继续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7月份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我国进口价格开始大幅回落,进口价格指数从2008年8月份122.70回落到12月份的90。同期,尽管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也在回落,但回落幅度要远远小于进口价格指数的回落。反映在贸易条件上,已从2008年7月89的低点回升到12月份117左右,表明我国贸易条件开始得到显著改善。而2009年我国进出口价格的走势, 将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持续改善。

从进口商品价格来看,2009年由于需求大幅萎缩、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大力去杠杆化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即使不会继续较大幅度下降,也将难以再现大幅上涨,我国进口整体价格将会大幅回落。从出口商品价格来看,2009年在境外需求将大幅萎缩和我国经济可能较大幅度减速等不利因素制约下,2008年8月份以前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美元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已经或将会大幅转向,这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巨大空间,考虑到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出口退税率提高及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商品整体价格水平将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但会明显弱于进口价格的降幅。

三、对策建议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出现下滑,这是全球贸易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首现负增长格局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这一下滑现象。在大力扩大内需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的转型,并逐步改变我国外需依存度过高的状态。

(一)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

一方面,要有选择地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也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与国内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相关产品加以出口退税政策,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此外,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二)审慎灵活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无论是从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对比、从外汇储备继持续增长的内因来看,还是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提高人民币强势货币的国际信心的目的来看,以及2009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很大,来自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要求升值的外在压力来看,2009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很大。为此,一方面,要注重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提高汇率的向下浮动空间,以防止发达国家通过汇率转嫁危机,减轻由于汇率风险对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短期内出现人民币大幅贬值情况的发展。在当前世界需求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主动挑起货币贬值战争。同时,要密切关注美元兑欧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关系的变化调整,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把有效汇率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合理确定人民币对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框架。

(三)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整合国际资源为扩大内需所用

一方面,要择机进口能源、资源类产品。自2008年7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落,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达到70%左右;铜等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在大幅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滑,为我国进口相关资源、能源类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政府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尽快形成进口方案,以政府采购与企业购买相接合的方式,择机购入石油、有色金属等稀缺物资,大力提高我国能源等战略储备和增加后备来源。

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资产价格调整,正好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整合国际资源的机会。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资源量巨大,必须抓紧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战略性资源资产。应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国际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对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实物资产,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长期的资源供给保障。

(四)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进一步增加的中外贸易摩擦的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

有关部门应积极主动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为企业做好信息咨询、培训等工作,并应善于采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己利益,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复议的权利,即根据WTO原则可以对技术壁垒的不合理内容提出异议,为本国企业出口争取主动便利条件。同时,政府除展开多层次交涉外,还应与中介组织、企业等在信息收集与共享、联合应诉、法律抗辩、公平贸易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建立长效联系机制。而企业自身要尽快熟悉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时要积极应诉,特别是在应诉时要注意团结作战一致对外;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研发、生产、营销、会计等方面要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

(五)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

降低对外直接投资审批门槛,通过对外投资把直接出口变为间接出口,实现顺差转移;稳步推进境外合作区建设,支持企业采取并购方式投资能源原材料等重大项目;鼓励境内母公司和银行为境外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运用直接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继续放宽企业、居民持有外汇限制,增加企业、居民持有外汇自由度;通过政府外汇投资机构带动民间对外投资,加大“走出去”金融支持力度。

经济运行态势 篇2

判 管 理 工 作 通

2011年第2期

2011年7月12日

审 报

目 录

一、2011年元月至6月审判运行态势分析

二、苏塘法庭调解工作经验

三、元至6月份各庭室审执情况排序表

2011年上半年审判执行工作运行态势分析

崇阳县人民法院

年元月至六月份,我院在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认真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宗旨,以省、市法院开展“审判质量管理年”目标为提升审判质效导向,不断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增强司法服务三项重点工作能动意识,扎实推进审判管理改革,通过全院干警的不懈努力,主要正向审判质效指标稳中有升,审判工作继续呈现健康发展、稳步提高的良性运行态势。

一、2011年元月至6月全院审判执行工作基本情况 2011年元月至6月,我院新收案件1077件,旧存110件,合计1187件,结案899件,未结数288件。其中,诉讼类案件新收案863年,旧存82件,合计945件,结案701件,收结案比为75%。执行案件新收案214件(含非诉执行案件54件)、旧存28件,合计242件,执结198件,执结率为82%;申请执行标的额788.1735万元,执结标的额762.7937万元(含迟延履行金),执行标的到位率96.77%。

二、审判质量效率指标总体走势

(一)基础指标方面

基础指标中上诉率、被改判发回率、申诉申请再审率下降;民事调解率、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执结率、法定正 2011常期限内执结率上升;无超审限案件和18个月以上未结案件。

(二)分析指标方面

分析指标中向上级法院投诉率上升(仅中院督办信访案件就有7件,去年为零)、申诉申请再审率下降,执行案件收结案总数下降,未结案件数下降,民事案件撤诉率、当庭结案率、行政一审撤诉率、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一审陪审率均上升、院人均结案数和院审判人员平均结案数下降。

三、审判运行总体态势

我院今年审判运行态势总体较好,考量审判质效工作的13项主要质效指标(除进京上访率、再审率由上级法院统计未有结果)全部好于去年同期,即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法定正常期限内执结率、行政一审撤诉率、执结率、实际执结率、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同比上升,且个别指标上升幅度较大,考量审判质量的两项重要指标被改判发回率和上诉率继续下降,体现审判效果的申诉申请再审率较去年同期再下降,这与我院党组一贯加强审判管理,注重审判质效密切相连;与我院各审判业务部门强化落实庭局长管理,全体干警努力争先密不可分。

(一)收案总数超千件,结案数近千件。审执工作压力空前。2011年上半年收案总数继续飚升,新收各类案件1077件,与去年同期的1155件相比基本持平。全院干警在空前的审执压力面前,深挖潜力,全力冲刺,院审判人员平均结案数达到20件。这是我院自2010年以来,连续在半年收结案各千件,环比我市其它五个基层法院,这是他们全年工作总量,以致兄弟法院在2011年上半年来我院取经时,亲眼见到我院案件报表材料,才敢相信。

(二)质量指标继续增强,案件质量保持领先。我院今年上诉率为1.06%,与去年同比下降了1.8%;被改判案件不足10件,与去年同比再降0.1%,为全市法院最低。继续保持低上诉率和低发改率的态势,这来之不易的改判“微降”和发回“猛降”得益于各业务部门和广大一线法官齐抓共管,不断加强案件质量,加强案件调解工作,构建多元纠纷协调机制取得成效。

(三)效率指标保持良好,案件效率提升显著。体现审判效率的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法定正常期限内执结率、平均执行时间指数、实际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五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2011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187件(含旧存案件110件,2010年上半年新收1155件,旧存633件),新收基本持平(减少78件),旧存积案减少523件。元月至6月结案899件,同比结案数下降了345件(2010年同期结案数1244件),说明清理积案工作进展顺利。结案率为76%,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2010年同期为69%)。未结288件,同比下降49%(2010年同期未结案件数550件)。正常期限内执结率为82%,上半年新收加旧存仅40件案件未执结,执行标的到位率为96.77%,同比大幅上升。审判执行高效理念进一步在审判工作中得到彰显,程序正义价值观进一步得到弘扬。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达45%,审执效率进一步提升。

(四)效果指标优势明显,办案效果促进和谐。“诉调对接”工作的不断强化,促进了民事案件调撤工作稳步推进,行政一审撤诉率大幅度提升,申诉再审率下降。民事案件结案607件,调解263件,撤诉102件,调解率为43%,撤诉率为17%,调撤率为60%,2010年上半年调撤率为54%,同比呈大幅上升。行政一审结案25件,撤诉14件,撤诉率达56%,较去年同比上升5%。申诉申请再审率为零,与去年同比下降不言而喻。检察建议本院再审2件,被本院回复不予再审2件。检察抗诉案件1件,本院判决1件。

四、审判工作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原因分析

(一)审判工作运行的总体特点

1、审判质量效率获得“双赢”。一是新收案件总数继续攀升,结案总数同增,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新高。2011年上半年,我院收案超千件,结案将近千件。在收案出现了阶段性潮涌且未结案件基数渐增的情势下,特别是在第一季度,面对积案的严峻形势,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志诚亲临审判一线,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对全院审判工作进行了调研,与一线审判人员一一见面,展开了推心臵腹式的交谈,使我院树立了比审判公正、比审判效率、比审判效果的院风正气。由于党组的正确领导、决策,全院干警的齐心协力、奋勇争先,使我院审判工作呈现出收案、结案“双增同升”的良性运行喜人态势,审判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案件质量稳步提升,继续保持先进位次。在注重办案进度的同时,全院干警更着力于提高案件的质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案件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努力减少案件差错,我院案件被改判发回率为全市法院最低,再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审判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诉讼调解工作取得新成效。我院今年的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较去年大幅度提升。今年以来,我院进一步深入贯彻“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判调结合、案结事了”的基本要求,从加强“诉调对接”工作入手,设立巡回审判点,以人民调解工作窗口为依托,培植调解能手,充分发挥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对抗性小的特点,把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和庭中庭后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本期审判管理工作通报中对苏塘法庭的调解工作经验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予以推广。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可调的33件案件中,有26件调解结案。

3、人民法庭工作绩效彰显。人民法庭审判质效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收结案数大幅增长,审判质效提升显著,人民法庭创出了优良业绩,继续保持先进。今年,我院8个人民法庭共新收各类案件600件,结案515件,审判人员人均结案高,连创近年最好业绩,为全院审判质效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天城法庭、白霓法庭半年收结案双超百件。

4、执行工作长足发展。在平均执行时间指数的高压态势下,执行人员负重奋进,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努力提高执行标的额到位率,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殷国齐同志上半年执结案件30件,执结标的200万,收取执行费11万元,与其获得的“执行能手”荣誉相符。执行局积极开展清案行动,成立清案小组,加强清案组织领导,加大清理案件力度,实现结收案良性循环。我院的执结率、执行案件终结率均处于全市法院先进位次,并获得了无积案法院的荣誉。

5、积案清理工作顺利完成。一季度我院积案为72件,通过初步清理后,确认为31件。审管办在党组的领导下,对全院积案的审理紧盯不放,在一线审判人员的努力下,除极少数案件确因时机不够成熟或因鉴定无法审结外,绝大部分积案基本化解完毕,该项工作成绩斐然。

6、巡回审判工作有效展开。设立人民法庭的巡回审判庭目的是落实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良好举措。审管办对巡回法庭检查的情况是,各法庭对该项工作认识到位、落实到位,如:苏塘法庭于6月份在山高路远的高枧乡巡回法庭一天受理3件案件,当天全部调解结案,既达到了便民的效果,还满足了公正高效的司法要求。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沙坪法庭庭长王进良均亲临巡回法庭,不管老百姓告的是大案还是小案,在他心里都认为是重案,正是他的这种执着为民精神,沙坪法庭在上半年竟然没有一件案件上诉。

五、人民法庭质效分析

人民法庭主要审判质效数据指标情况

天城法庭:新收案137件,旧存21件,合计158件,结案124件,结案率78%;审结案件中,调解65件,调解率为52%;撤诉24件,撤诉率为19%;调撤率71%;陪审5件;简易程序103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3%;当庭宣判案件92件,当庭宣判率为74%。

苏塘法庭:新收案42件,旧存3件,合计45件,结案43件,结案率96%;审结案件中,调解26件,调解率为61%;撤诉4件,撤诉率为9%;调撤率70%;陪审5件;陪审率70%;简易程序34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0%;当庭宣判案件33件,当庭宣判率为77%。

大桥法庭:新收案104件,旧存1件,合计105件,结案77件,结案率为73%;审结案件中,调解41件,调解率53%,撤诉10件,撤诉率为13%;调撤率66%;陪审32件;简易程序55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71%;当庭宣判55件,当庭宣判率为72%。

白霓法庭:新收案119件,旧存5件,合计124件,结案100件,结案率81%;审结案件中,调解41件,调解率为41%;撤诉19件,撤诉率为19%;调撤率60%;简易程序86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6%;陪审率100%;调解案件申请执行2件。

沙坪法庭:新收案61件,旧存1件,合计62件,结案47件,结案率77%;审结案件中,调解21件,调解率为45%;撤诉6件,撤诉率为13%;调撤率为58%;陪审23件,陪审率98%;当庭宣判案件33件,当庭宣判率为70%。石城法庭:新收案50件,旧存2件,合计52件,结案44件,结案率85%;审结案件中,调解15件,调解率为34%;撤诉6件,撤诉率为14%;调撤率50%;简易程序32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73%;陪审1件;当庭宣判案件25件,当庭宣判率为57%。

路口法庭:新收案48件,旧存5件,合计53件,结案45件,结案率85%;审结案件中,调解11件,调解率为25%;撤诉12件,撤诉率为27%;调撤率53%;陪审2件,陪审率67%;简易程序38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5%;当庭宣判案件21件,当庭宣判率为47%。

青山法庭:新收案39件,旧存3件,合计42件,结案35件,结案率83%;审结案件中,调解18件,调解率为51%;撤诉0件;调撤率51%;陪审12件,陪审率80%;简易程序28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0%;当庭宣判案件25件,当庭宣判率为71%。

元月至6月,人民法庭案件调撤率、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等主要指标数据水平均优于全院平均数。人民法庭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有独特的审判职能和社会功能,在化解基层矛盾和纠纷方面高效便民,尤其是将大量的邻里纠纷及时有效地化解,如天城法庭的民事案件调撤率高达71%,苏塘法庭的“案结事了”的工作方式,为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各业务庭质效分析

民一庭:新收案58件,旧存16件,合计74件,结案44件,结案率60%;审结案件中,调解5件,撤诉13件;调撤率41%;陪审8件;简易程序10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22%;当庭宣判案件18件,当庭宣判率为41%。

民二庭:新收案34件,旧存15件,合计49件,结案21件,结案率42%;审结案件中,调解6件,撤诉5件;调撤率58%;陪审6件;简易程序7件;当庭宣判案件11件;调解案件申请执行2件。

民三庭:新收案39件,旧存5件,合计44件,结案26件,结案率59%;审结案件中,调解12件,撤诉5件;调撤率69%;陪审3件;简易程序17件;简易程序适用率65%,当庭宣判案件18件。

行政庭:新收案40件,结案25件,结案率63%;审结案件中,撤诉14件;撤诉率56%;陪审15件;简易程序1件;当庭宣判案件21件。

刑庭:新收案85件,结案64件,结案率75%;审结案件中,可调32件;调撤25件;调撤率78%;陪审33件;简易程序11件;当庭宣判案件14件。

少刑庭:新收案5件,结案5件,结案率100%;审结案件中,可调1件;调解1件;调撤率100%;陪审3件;简易程序2件;当庭宣判案件1件。

审监庭:新收案2件,旧存5件,合计7件,结案3件,结案率43%;审结案件中,调解2件,调解率67%;当庭宣判2件。

执行局:新收案214件,旧存28件,合计242,结案198件,结案率82%;执行完毕案件中,自动履行110件,自动履行率55.5%;执行和解44件,和解率22.22%;终结12件,回复4件,强制执行28件。其中执行庭结案43件,裁决庭50件,协调股31件,计生庭54件,执行局20件。

七、审判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个别审判效率指标减弱,影响了审判质效综合业绩进位争先。一是裁判自动履行率低。元月至6月判决案件318件,同期执行新收案件160件,这还不包括尚未生效,将要申请执行的案件数。同时在申请执行的案件中还有几件调解申请执行案件,这类案件数的出现,应当引起重视,因为这是案件质量评估中不仅不能加分,而且还要倒扣分的指标。二是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仍然离上级法院的要求有差距。我院新收案件1077件,尚有288件未结。以上情况的出现固然受案多人少矛盾、审判资源分配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其中也有因案件承办人的主观努力不够的原因,明年清理积案工作将更为艰巨。

(二)个别审判质量指标仍处劣势,影响了案件质量。体现案件质量的两项主要指标是服判息诉率、被改判发回率。上半年上诉案件共3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40件;上诉率为1.06%,改判10件,无发回重审案件。案件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从二审被改判和本院评查的案件情况看,大多是由于审判人员对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理解出现偏差,以及审判作风不实。在被改的案件中,除当事人提供新证据而被中院改判外,应当说审判人员对法律的理解、运用以及在尺度的把握上与上级法院的司法理念存在差距,这是主要原因。此外,仍存在适用法律错误、事实定性错误、程序错误的严重问题,亟需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个别审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的状况。上半年有1件案件评为不合格案件,被移送到了纪检组。

(三)个别反映审判效果的指标不理想,影响了审判的社会效果。申诉申请再审率、向上级法院投诉率、进京上访率以及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虽然有的稍好于去年,但幅度很小,与指标先进的其它兄弟法院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且个别指标为全市最差。如市中院督办的信访案件中我院有7件,名列榜首。导致审判效果指标不理想的原因,客观上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但事实上,审判人员为加快结案,减少存案,追求结收案比等其它效率指标,往往不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协调,案结事了的要求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推进到位,增强审判效果任重道远。

八、应当关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一)着力强化质效指标导向功能,进一步推动审判运行态势良性发展

1、进一步加强均衡结案工作。研究制定均衡结案制度,落实均衡结案管理,着力解决月度结案不均、部门结案不均、审判人员结案不均的问题,均衡提升月度和季度结案率和结收案比,确保审判质效运行态势优质、高效、良性循环发展。

2、进一步明确重点指标管理方向。2011年下半年,重点围绕院人均结案数、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服判息诉率、被改判发回重审率、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行政案件撤诉率、执行案件结案率、实际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申诉申请再审率、再审率、进京上访率、重点涉诉信访案件息诉率等14项质效指标进行全程监控、评估和通报。加强效能监察,对因主观因素造成指标滞后、涉诉信访投诉的部门和个人,由监察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确保全院审判工作健康平稳运行。

3、进一步强化诉讼服务对接管理。探索审判管理与诉调对接工作协调管理新路径,构建诉讼服务管理网络,深化落实巡回审判、立案调解和解、诉调对接工作、人民陪审工作等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审判管理,努力运用规范的司法管理方式促进纠纷的妥善化解,提高陪审率、调撤率、和解率,降低再审率、申诉申请再审率和涉诉信访率。

(二)不断健全案件质量创优机制,进一步提升审判质量

1、构建优质案件平台。深化“办精品案件,创公信品牌”活动,通过筛选、培植、推介精品案件等环节,评选优秀调解案件和优秀裁判案件,将打造精品案例与评选精品庭审、精品文书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司法尺度,加强案例指导,提升法官司法能力。

2、创设差错案件预防载体。开办典型案例警示特刊,认真组织各审执业务部门对本部门、本条线案件质量开展研究分析,重点剖析被发改案件、再审改判案件、评查中发现的瑕疵案件、当事人反应强烈的投诉案件。同时,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汇总编发。事实证明,5月中旬召开的案件分析会对全院审执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改进案件质量评价方式。增加考量案件效果指标为案件质评内容,设定优秀案件和基本不合格案件评定条件,将案件的数量、质量和办案的社会效果紧密结合起来。严格评定案件质量等次,将评优、评劣的结果通报到承办部门、案件和承办人,并作为衡量法官业绩的依据。应该对优秀案件承办人设立奖金予以奖励。

(三)充分发挥审判管理的核心管理作用,进一步提升审判效率效果

1、进一步加强庭局长管理。深入落实本院岗位目标责任制,案件流程管理。开展以庭长为管理核心的“五评五比”工作,“五评”即庭审能力、案件质量分析、法官案例分析、质效指标数据分析、审判运行态势分析点评;“五比”即比审判质量效率、比审判社会效果、比审判业务能力、比业绩考评档案管理、比审判管理成效,力争达到审判管理能力提升,审判管理综合效应增强;审判质效提升,审判社会效果增强的“双升双强”的审判管理目标。

2、进一步加强指标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督查。开辟审判业务部门审判质效数据专栏,及时掌握审判质效动态;对处于中游偏下的关键性质效指标,特别是排序落后的指标,认真剖析,逐一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重点改进提升。

3、进一步加强审判态势分析研究。开展审判态势分析、运用结果成效评比,不断提升指标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和决策建议能力,为党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做好党组决策的任务分解和跟踪督办工作;强化专项态势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指标在每季或某个时间段的显著变化,或者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各审判业务部门共同开展专项态势分析,及时开展调研,规范解决问题。

4、进一步加强法官审判业绩考评工作。积极探索对庭长开展审判管理工作的业绩考评,设立最佳管理奖,将庭长的审判管理履职情况纳入部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调动和保护庭长主动管理的积极性、能动管理的有效性。完善考评体系,将体现社会效果的公信度指标纳入业绩考评范畴,努力解决申诉申请再审、涉诉重复信访上访、执行投诉问题,不断提升当事人对司法裁判的认同度,提升司法公信力。

苏塘法庭

2011年上半年调解工作汇报

元至六月份,苏塘法庭共受案45件,结案43件,结案率为96%,其中判决13件、调解26件、撤诉4件,调撤率为70%,陪审5件;陪审率70%;简易程序34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0%;当庭宣判案件33件,当庭宣判率为77%。所结案件经评查全部合格,无一上诉改判案件,无一上访案件。

一、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和执行院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与院党组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完成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着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搞好各项工作。

二、实行“重调解,精审判”的工作方法,努力化解矛盾,提升办案质量。将调解工作介入到立案前,变以前的民不告官不理的被动司法,为现在的将矛盾纠纷消灭在立案前的主动司法。今年来,我庭加强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联系,对其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积极协助和参与镇政府人民调解组织的矛盾纠纷调解,向老百姓宣传法律知识,使矛盾纠纷在走向法庭前得到化解。对确需引入诉讼渠道的,帮助当事人分析问题的利与弊,让当事人有心理上的准备,使当事人能够接受将来的法律裁决,从而避免当事人累诉、缠诉。目前我庭已配合镇政府人民调解组织处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和土地纠纷共2起,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好评。在案件审理方面,首先,坚持依法办案、司法为民的宗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司法,强化诉前风险告知制度,尽最大努力争取当事人的理解,消除当事人对法院的质疑,促进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当事人的法制教育,善于和勇于扑捉和解时机,对涉讼纠纷能调解的尽量调解,消除当事人的对抗情绪,化解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平息纷争;对个别容易激化的案件,采取分开调解、逐个击破的方法,努力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对某些难以调解的案件,严格依法审理,在确保当事人矛盾不激化的情况下,加快结案步伐,绝不拖延,及时作出判决,确保案件的准确性、公正性。目前我庭所有已开庭的案件都已审结,无一超审限案件,且78%的案件都是在受案后一个月内审结。

三、大力开展司法为民工作,将巡回法庭巡回到乡、村、组。去年我庭向辖区内的所有村委会发放了法庭便民联系卡、法庭受案范围告知书和诉讼须知,方便了老百姓联系法庭、了解法律,今年来,这些司法为民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目前我庭大部分案件都是电话咨询后、预约立案,而且经常通过电话为村级调解组织提供法律咨询,既方便了山区老百姓诉讼,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又为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工作提供了引导。今年年初,在院党组的关心下,我庭在高枧乡设立了巡回审判庭,这使我庭在机构上更一步推进了司法为民工作。巡回审判庭成立后,我庭制定了定期到巡回审判庭接访的工作制度,制作了接访排期表,发放给辖区内的所有村委会,并将辖区内的案件定在巡回审判庭开庭审理,以巡回审判庭为平台,就地快立案、快审案、快结案,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司法便民,营造了便民的诉讼环境。

经济运行态势 篇3

在大量强农、惠农政策的辅助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保持喜人的势头。不仅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如何保持当前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保持了同样的趋势。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则经济增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下降。清楚的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分析。总体上来说,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主要农产品持续增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农民群体的农业收入呈现出上涨的势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一些现代化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普遍利用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村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不仅扩大了农村经济增收的渠道,也积极拓展了大量的农业产品市场。

结合实际情况来说,首先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速稳中趋缓。正如上文所述,这是由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所决定的,也实际市场自发的调节结果。尽管在各种气象灾害、农业灾害的不利影响下,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仍然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速。尽管偶尔增速下滑,但是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例如谷物、棉、油、糖等大宗的农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当然农作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天气条件的影响。与此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猪肉、禽蛋等常见的生活物资都以不同的比例在增长。

其次,正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形势也发生了喜人的转变。在进出口总量缓慢增长的前提下,出口的增速明显大于进口的增速。这就意味着,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量不断下降,而出口的农作物比如谷类粮食却在不断增加,有望实现贸易逆差。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上涨。受到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幅度内进行波动。比如,禽流感病毒使得人们刻意避免鸡鸭等家禽的购买与食用,导致该类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而在这一事件平息之后,家禽及其副产品的价格又会逐渐回升。主要来说农产品市场会根据真实的环境自行调节价格,加上国家和政府在必要时候进行的宏观调控,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基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至于对市民的正常生活产生过大的影响。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同时,不得不注意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尖锐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发展很多时候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污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破坏了土地自身的生态系统,降低了土地的营养和自愈能力。农村经济结构中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而很多企业往往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导致各种污染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剧增的问题,这就对农村地区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市场供求关系也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变。这种以付出昂贵代价的农村发展模式根本无法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最终必然会反过来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量、重金属超标、非法加工肉制品等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安全的担忧,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缩小农产品市场。这些问题的发生不得不追究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对于成功过渡到新的发展时期具有积极意义。而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监督的现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其中发挥农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大众的监管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监管机制,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必要的措施。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以平稳的增速发展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运行态势。但是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这也就意味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重视质量,在经济结构改革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而不再执着于对增长速度的追求。中国将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同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将更加重视市场的真实需求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调查,结合农业市场的实时变化定制符合客户的发展计划。例如,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提供必要的质量安全检测证明等等。另外,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也是重点之一。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必须依靠成熟的现代农业科技,比如自动化灌溉技术、大棚种植技术、恒温控制系统等等。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能够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必须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这就要求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够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和提高,以促进农业朝着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饮料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4

一、饮料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41.98亿元,同比增长24.1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饮料制造业资产总计为5671.44亿元,同比增长18.7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5个百分点;企业数为480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7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107.4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23万人。其中: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企业数分别为210、2220、1433、944个,占行业比重分别为4.37%、46.18%、29.81%、19.64%。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分别为4.91、63.86、30.78、7.86万人,占行业比重分别为4.57%、59.45%、28.66%、7.32%;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人均资产总计分别为69.50、51.42、58.89、29.78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多16.70、少1.38、多6.09、少23.02万元/人。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48.90、2796.92、2115.06、281.10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30%、50.47%、38.16%、5.07%;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 7.4 7%、24.58%、22.49%、28.11%,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3.35、高0.46、低1.63、高3.99个百分点。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资产总计分别为341.02、3283.67、1812.75、234.01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01%、57.90%、31.96%、4.13%;资产总计同比增长分别为28.15%、15.00%、23.94%、20.72%。

(二)产销情况

经济增速逐季放缓,对饮料行业产销情况开始产生负面影响。2008年1~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5696.90亿元,同比增长25.3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2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5514.96亿元,同比增长24.1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6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6.8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9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391.56亿元,同比增长24.7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6个百分点。由于粮食价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增速大幅下滑,我国饮料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在4季度也逐月放缓。其中:2008年10月,我国饮料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06,比上年同期提高2.82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2.54点;2008年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64,比上年同期提高2.42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1.64点;2008年12月,我国饮料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04,比上年同期提高1.52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4.18点。

(三)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4902.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20.77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4020.54亿元,同比增长25.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5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82.02%,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6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581.65亿元,同比增长22.2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58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1.87%,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61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249.63亿元,同比增长25.1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05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5.09%,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3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50.31亿元,同比增长34.0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75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03%,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5个百分点。其中: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成本费用总额,分别为340.74、2359.22、1945.98、256.19亿元, 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95%、48.13%、39.70%、5.23%。

(四)盈利情况

受经济增长放缓、成本上涨影响,2008年软饮料制造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额增速加快。2008年1~11月,我国饮料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1.77亿元,同比增长21.15%,比上年同期41%的增速下滑了将近20个百分点;而同期,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45.95亿元,同比增长25.4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03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饮料制造业亏损面为16.2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9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9.8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4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累计利润总额分别为14.51、275.36、161.28、17.18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3.10%、58.79%、34.44%、3.67%。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分别为3.44、26.07、15.31、1.1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7.49%、56.74%、33.32%、2.4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30.50%、6.74%、65.71%、241.04%,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5.06、低18.70、高40.27、高215.60个百分点。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亏损面分别为25.24%、16.17%、18.49%、11.12%,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8.97、低0.10、高2.22、低5.15个百分点。酒精制造业、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亏损深度分别为23.71%、9.47%、9.49%、6.57%,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3.90、低0.34、低0.32、低3.24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一)发酵酒精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发酵酒精681.27万吨,同比增长4.1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74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发酵酒精58.70万吨,同比增长-3.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92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发酵酒精52.27万吨,同比增长-13.6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4.27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发酵酒精64.11万吨,同比增长-4.0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81个百分点。

(二)饮料酒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饮料酒4882.29万吨,同比增长7.0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64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饮料酒376.94万吨,同比增长10.2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29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饮料酒317.84万吨,同比增长9.07%,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53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饮料酒308.77万吨,同比下降2.4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34个百分点。

(三)软饮料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软饮料6415.10万吨,同比增长19.1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软饮料488.26万吨,同比增长10.2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31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软饮料483.37万吨,同比增长26.7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48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软饮料546.40万吨,同比增长28.20%,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8.30个百分点。

(四)碳酸饮料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碳酸饮料1107.40万吨,同比增长10.4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02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碳酸饮料75.23万吨,同比增长17.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34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碳酸饮料70.00万吨,同比增长26.0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86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碳酸饮料111.02万吨,同比增长34.4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6.35个百分点。

(五)果汁及果汁饮料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1182.51万吨,同比增长12.2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10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101.62万吨,同比增长6.6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40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93.88万吨,同比增长16.9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2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果汁及果汁饮料101.58万吨,同比增长14.8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8个百分点。

(六)瓶(罐)装饮用水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瓶(罐)装饮用水2475.58万吨,同比增长23.9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58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瓶(罐)装饮用水206.71万吨,同比增长19.7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98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瓶(罐)装饮用水212.07万吨,同比增长46.4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8.65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瓶(罐)装饮用水206.97万吨,同比增长46.4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4.60个百分点。

三、行业热点与政策变化

(一)餐饮业启动扩大内需10项行动,重点扶植中小型企业

中国烹饪协会宣布,全行业正式启动扩大内需10项行动,行业协会将争取政策性资金扶持,重点扶植100个中小型餐饮企业健康成长,规范发展。中烹协秘书长冯恩援介绍,行动计划主要包括:通过指导企业调整经营方式,大力开展大众化餐饮服务;加快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和社区早餐服务网点、主食厨房的建设;引导和规范网络订餐;树立农家乐、渔家乐、美食街区等餐饮服务品牌,打造便民、亲民的餐饮行业整体形象;举办美食节、小吃节等节庆活动。为扩大餐饮就业渠道,中烹协还启动在全国餐饮企业200个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项目,为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社会青年提供餐饮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餐饮业启动扩大内需,将对酒类以及软饮料等行业形成利好,带动销售额持续增长。

(二)质检总局发布固体饮料产品质量抽检公告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固体饮料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该报告指出: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固体饮料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固体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14个省、直辖市126家企业生产的15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6.9%。此次抽查依据《固体饮料卫生标准》、《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标准》、《果香型固体饮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对固体饮料产品的蛋白质、水分、苯甲酸、山梨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总砷、铅、日落黄、柠檬黄、亮蓝、胭脂红、苋菜红、糖精钠、甜蜜素以及标签等2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针对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限期整改。同时,对抽查中质量较好的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对固体饮料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查,促使固体饮料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三)酿酒业振兴,白酒消费税可能下调

《轻工业振兴三年规划草案》已经提交国家工信部,并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审议后上交国务院。白酒与酒精行业消费税有望随之降低,该政策出台将对二三线白酒构成利好。白酒与酒精行业消费税有望随《轻工业振兴三年规划》出台而降低。同时降低的还有化妆品、贵重首饰、手表等商品的消费税。目前白酒消费税达20%。而有媒体此前称,“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要求,现正制订酿酒行业振兴规划。酿酒行业振兴规划主要包括:酿酒行业现状、当前形势、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等方面。同时,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充分考虑金融危机给酿酒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加强食品安全防范、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促进节能减排、推广企业品牌为重点,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轻联提出《2 0 0 9~2011年酿酒行业振兴规划》。此外,有消息人士称,具体措施可能会涉及增值税的返还等,主要是白酒与酒精行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目前正在与财政部等多部门进行协商。有研究人士认为,白酒本身属于高利润行业,且行业本身对解决就业贡献不大,从刺激经济、平衡预算的角度,国家应该不会调整目前高达20%的白酒消费税。此外,尽管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而言白酒行业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应该不会向该行业倾斜。

(四)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反垄断审查进入第二阶段

国家商务部新闻办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目前“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依旧在审理过程中。这意味着针对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反垄断审查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而可口可乐和汇源要约到期的时间是今年3月23日。按照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审查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为期30天的初步审查阶段。如果在完成第一阶段审查以后,认为该并购案影响市场竞争的可能性比较大,就会进入第二阶段审查。第二阶段审查为期90天,必要时第二阶段审查还可延长60天。一般案件往往第一阶段便能出结果。此前,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在中国政府网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可口可乐方于2008年11月19日提交最后一次补充材料后,整套申报材料已经达到了规定标准。从2008年11月19日至今,已然超过30天。可口可乐和汇源双方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均表示,反垄断审查还在进行中,双方会配合商务部的工作。不过,调查时间的延长并不意味着该案失去了希望。美国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反垄断审查机构一共接到2201个申报,其中63个案件进入了第二阶段审查,进入第二阶段审查的并购案中,也有部分企业接受限制条件后继续完成并购。而中国反垄断法实施时间较短,到目前为止并无相关数据可参照。

发展为先,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篇5

(一)发展为先,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8 亿元,比2002年的2.45亿元增长21.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1亿元,比2002年的1.9亿元增长16.3%;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716万元,比2002年同口径增长15.5%;农民人平纯收入3152元,比2002年的2781元增长13.3%。今年上半年,镇域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17.4%、23.8%、12.9%。

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巩固了“百里荒”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棠垭”优质大米两大品牌,加大了桑蚕、柑桔、生猪三大优势产业的培植和调整力度,四年来共新发展柑桔5000亩、专业桑园1810亩;2005年生猪出栏达55019头。以柑桔、桑蚕、生猪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格局初步形成。各项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直

接为农民减轻税费负担200多万元,农民人平减负50元;实施了生态家园建设项目,1210户享受了“一池三改”补助;圆满完成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全面结束;整村推进、扶贫搬迁等扶贫工作成效显着;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000余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调研及学习培训;制定镇村两级新农村规划17个,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及目标措施;指导普溪河、百里荒村进行了新农村试点,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展开。找范文

(二)项目为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招商引资工作有新进步。四年来,共引进投资过百万元的项目7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个,即宜昌山里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投产;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中孚磷矿选矿项目已完成环评、土地测量、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利用页岩资源招商取得突破性进展,计划投资2000万元的页岩深加工项目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出台优惠办法,优化经营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镇民营企业达到15家,注册资本达到1200万元,民营经济

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上交税金450万元,税收过十万元的民营企业达5家,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1家。

财源建设切实得到加强。通过强化财税增收责任、优化纳税环境、落实农业“三项政策”、确保应收尽收,实现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实施财政监督,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目标。

(三)建设为基,各项条件不断改善

四年来,我们共争取项目资金近4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水保、农业综合开发、末级渠系等为重点,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筹资680万元完成了普溪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南垭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筹资348万元实施了“长治”五期工程;筹资100万元维修了棠垭总干渠,在全镇新修末级渠25000米;争取了国家投资400多万元的百里荒土地整治项目和1000多万元的棠垭灌区水利设施维修及改造项目。

交通建设实现跨跃式发展。本届共投入670万元,完成了“普百”旅游公路硬化18.35公里,村级公路硬化34.25公里,村级主干道维修77.6公里,消灭了不通公路的村,实现了全镇组组通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426公里。通讯网络进一步健全。集镇有线电视节目达32套;有

百里荒等9个村建起了调频广播室;架通了中洲山等4个偏远村的电话,实现了电话“村村通”;建成了普溪河等7个电话村,全镇电话总装机达到4148部;增建基站7个,全镇移动电话覆盖面达90%以上。

集镇面貌进一步改善。对集镇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划,拆除了主街道两旁低矮、陈旧的建筑物,在此基础上建起了高档商住楼;完成了下水道、人行道新建任务;建起了集镇备用水库;争取资金对镇政府机关环境进行了改造;加强了集镇环境卫生整治,启动了集镇美化工程,集镇面貌大为改观。

(四)统筹为要,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镇委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基层民主,倡导精神文明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确保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以创建平安乡镇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探索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治安防控网络,加大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扎实开展了“四五”普法工作;加大了对刑事案件的查处和邪教组织的排查打击力度,实现了社会环境平安和谐。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活动,推进了依法行政;高度重视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依法监督以及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氛围得到增强。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扎实。认真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了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着力提高了全镇文明程度。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络,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巩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深入开展了以“八荣八耻”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争创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实现了“零辍学乡镇”创建目标,顺利通过省“普九”、“两基”验收。筹资新建了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开展了甲级卫生室创建活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引导发展民间艺术团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农村节日教育活动,充实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有效遏止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国策,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更加和谐。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档案、统计、红十字会、方志、邮政等社会事业有新进步。

(五)党建为本,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镇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狠抓了党委自身建设。坚持把学习和经济建设相结合,认真开展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认真执行党委议事制度,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做到了按章办事;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村、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度,完善了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干部队伍管理日趋规范。扎实开展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及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有效地整治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软、懒、散、满、奢、浮”等不良现象,党员宗旨观念明显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

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以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以创 “五好”基层党组织、“六好”基层党委为核心,狠抓了镇村两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并推广了以目标责任制、议事恳谈制等为内容的村组干部“六制”工作模式;狠抓了党组织的发展,四年来共新发展党员134名。

中国经济保持企稳态势 篇6

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3.5%,比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

有专家表示,4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虽然双双小幅回落,但均处于扩张区间。当前,中国制造业走势平稳,非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企稳态势。

PMI继续高于临界点

4月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走势平稳。

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有所上升,其余11个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采购量、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活动预期3个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4月份PMI指数小幅回落,但仍在扩张区间,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企稳态势。PMI多项指数都有不同幅度下降,可能与季节性因素影响有关;购进价格指数呈现持续回升态势,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已出现趋势性改变,库存调整周期预计开始进入上升阶段。

由于近期市场预期向好,原材料采购价格进一步回升。4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7.6%,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新高。其中,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生产资料价格近期上涨幅度较大。

此外,随着助推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实,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起到积极作用。与消费品相关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烟酒茶、医药、汽车等制造业PMI均高于制造业总体和去年同期。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陈中涛表示,4月份制造业PMI略有回落,是数据走势的正常波动。总的来看,当前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仍不可忽视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调控仍需加强针对性,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向好基础。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也认为,由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季度在整体投资好转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仍有所回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双双回落,进口指数再次回落到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进出口仍面临较大困难。从业人员指数在临界点下方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压力有所加大。

非制造业PMI保持扩张

4月份,中国非制造业PMI为53.5%,比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微高于去年同期,持续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非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略有减缓。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认为,4月份中国商务活动指数虽较上月小幅回调,但仍运行在53%以上的稳健区间,意味着非制造业经济延续稳定运行态势。

在非制造业PMI的各单项指数中,在手订单、投入品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升幅在0.1—1个百分点之间;其余各主要指数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降幅最大,均为2.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5%,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业务总量增速有所放缓。其中,装卸搬运及仓储、铁路运输、水上运输、住宿、电信互联网软件、旅游等行业表现较为活跃,企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批发、道路运输、餐饮、保险、居民服务及修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企业业务总量有所减少。从投资情况看,一季度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水平,占比持续提高,服务业市场信心保持稳定。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4%,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企业在施工黄金季节生产活动进一步加快。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6.7%,比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升至新高,表明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较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4月份,商务活动指数略有回落,但仍保持稳健运行态势。特别是就业活动表现较好,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投入品价格指数升幅明显,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包括用于基础建设的原材料价格和用于食品消费的原材料价格均有上升。当前价格的上行是建立在较低水平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要防止其过快上涨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房地产业活动有较为明显回落,价格上涨势头有所放缓,销售价格指数较上月回落。房地产业活动的回落意味着在住房供给过剩的背景下,行业活动的回升短期内缺乏连续性,去库存进程仍有反复。

企业对未来发展持续看好

从未来预期看,4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虽然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但继续处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未来发展持续看好。

陈中涛分析说,近年来,市场环境的變化加剧了企业分化,一些企业在调整、创新中获得新生,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另一些企业由于调整跟不上市场,步履维艰,承受了较大压力。但总的来看,企业面对调整心态积极,认为市场倒逼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面对市场压力仍不失信心,认为经济环境将逐渐趋稳向好。今年以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明显上升。3、4月份均保持在60%以上高位。

“总的来看,当前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陈中涛说,在当前形势下,一方面需要看大势、把握基本面,坚定经济发展信心;另一方面仍不可忽视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充分认识经济环境复杂性,加强宏观调控针对性,着重于夯实基础、强化动力、增强活力。夯实基础,重点是稳步推进改革,着力改善市场环境;强化动力,重点是开拓市场需求,稳投资、扩消费;增强活力,重点是加快供给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4月份,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1%,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处于高位微幅回升态势。

武威表示,总体来看,非制造业经济活动虽有小幅回落,但整体保持稳健运行。就业回稳,建筑活动回升和消费相关服务业的回升成为非制造业经济活动保持稳定的主要动力。

“在经济运行延续稳定的同时,需关注价格的变化趋势。”武威说,本月投入品价格指数升幅明显,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指数创出自2015年6月以来的阶段性高点。价格指数上升明显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一类是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升幅明显,主要是受与基础建设相关的钢材、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另一类是零售业与餐饮业等行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升幅明显,主要是受与食品消费相关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软件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7

一、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产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调整,出口迅速增长。

(一)增速保持在高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产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764.7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2个百分点,比1~6月高出2.4个百分点。从软件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对比情况来看,2 0 0 8年1~8月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4880.5亿元,同比增长32.4%,而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1586.1亿元,同比增长18.9%,软件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制造业增长速度13.5个百分点。

(二)行业结构不断调整,软件技术服务化趋势明显

我国软件产业收入构成中,软件产品仍是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去年1~9月共完成收入2548.5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44.2%,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应用类软件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市场逐步细化,新的业务、产品不断推出,使产业链分工更为合理。由于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的兴起,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1~9月累计完成收入1035亿元,同比增长43.4%,增速比全行业高10.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18%,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119亿元,增速达到82.8%。

去年1~9月,全行业完成系统集成收入1166.1亿元,同比增长28.4%;完成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846.3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IC设计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22.1%,分别低于软件全行业增速4.4、7.6和10.7个百分点。

(三)出口快速增长,外包服务发展良好

去年1~9月,我国软件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增幅比收入高2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9.3亿美元,同比增长50.2%,占软件出口的比重为8.9%。数据显示,中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2008年第3季度达到45.3亿元,同比增19.53%,环比上升8.79%。金融危机目前暂未影响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从发包市场来看,日本仍然是最大的发包地,市场份额高达51.6%,较上一季度上升0.5%。而且,日本对华发包量非常稳定。如完全从事对日外包业务的海隆软件,自从上市以来,几乎每个季度的收入都在4000万元左右。欧美发包市场份额为32.1%,较上一季度上升0.7%,成长性仍然非常好。香港方面的发包份额为9.1%,环比微升0.1%。从接包市场来看:国内接包市场前三名是华北、东北和华东,各自比重为35.9%、21.9%、16.6%的市场份额,华北增长势头较好。在华东地区,虽然上海的市场规模增速一般,但江苏、浙江的增长较好,特别是江苏无锡,报告期内,至少有3家大型厂商准备或已经开始在无锡开设产研基地。第4名和第5名分别是华南和西南,特别西南地区增长很好,除了对国内大厂商有吸引力外,还引进了韩资外包企业。

从未来看,金融危机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至于导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从此衰落。由于中国公司拿的都是三手,甚至是四手的转包订单,且大部分处于中低端,因此影响会相对小一些。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印度,由于他们规模大,一般都需要上亿美元的订单,而中国公司上百万美元的单子也能做,因此与印度同行相比,中国企业更具灵活性。虽然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反过来看,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能力不够,无法接到足够大的订单,因此危机来临之后,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改变做事的方式。市场调整后,企业也在调整,有些退出,有些兼并收购。

(四)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增长加快

去年1~9月,东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975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6.3%, 同比增长32.8%,其中辽宁、广东、北京、江苏、福建等省市增速均超过30%;中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41.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5.9%,同比增长29.4%,低于东部地区增速3.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48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7.8%,同比增长36.1%,增速比1~6月快了8个百分点,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的增速均超过40%。

(五)软件业将成投资热点

从公共软件服务领域的投资情况来看,2008年1~9月,计划总投资232.37亿元,完成投资46.41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0.04亿元,施工项目个数达到109个,新开工项目个数44个,13个项目投产。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大环境向好,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软件业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无论是从市场的成长性上看,还是从投资成本上看,现在都是投资中国软件业的最佳时机。2008年被称为是软件业并购年。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几个月内,一股并购狂潮在全球软件企业里掀起。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是:去年1月16日,甲骨文以85亿美元收购B E A。《商业周刊》不久前刊发文章称,受经济形势和股市影响,公司价值正在不断缩水,甲骨文和eBay等科技巨头都看准了这一绝好的买进机会,它们已开始并将延续目前的并购热潮。而对大多数目标公司来说,IPO首次公开发行并非理想之选,相比之下,并购交易显得更为有利。近两年来,外资软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已进入大规模圈地深耕阶段。并购将是国内软件企业防止被国际巨头吞并的策略之一。同时,国产软件企业急需寻求规模升级的途径,并购会逐渐成为软件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软件行业整合度仍偏低,软件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软件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7年规模最大的前10家软件企业收入不足100亿美元,相比微软、甲骨文、SAP等跨国公司,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国内趋势来看,并购后将出现两极分化。软件业整体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2000年至2007年间,中国软件产业以年均逾30%的速度增长。2007年,中国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5800亿元,产业规模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1.2%提升至8.7%。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就会超过万亿元。

(六)软件企业竞争力不足

国际数据公司指出,超过70%的中国软件企业竞争力不足,软件开发商应将核心竞争力锁定为对行业客户业务的理解和快速交付上,而非技术架构问题的解决。在技术开放的今天,当把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时,技术本身已无法让软件开发商产生差异。因为,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只有那些对客户业务有着精深理解,并能基于此理解对客户业务进行抽象、建模、软件化的开发商,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国软件商普遍面临着三大挑战:开发成本不可控;人员流失造成的不稳定性;企业资源结构多向技术层面偏颇。这些挑战日益成为中国软件商赢得市场和获得利润的最大风险和破坏因素。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国家软件产业需要准确定位,立足国内巨大的行业发展内需市场。从软件企业竞争力发展来看,软件开发商需要研究那些卓越的软件公司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重点,不断发展市场、管理、运营能力,通过技术平台强化技术竞争力,最大限度整合产业资源,这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软件相关领域热点

(一)去年3季度我国手机游戏市场达3.2亿元

2 0 0 8年第3季度,中国J A V A/B R E W手机游戏市场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人民币。中国移动JAVA市场规模突破2个亿,达2.1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 5.8 6%。其中去年7~8月JAVA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状态,但由于9月1日中国移动游戏平台开始屏蔽了游戏频道和百宝箱中超过数量限制的单机游戏,游戏平台的产品数量减少了2/3,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游戏企业的收入,但预计去年11月收入将会回升。中国联通本季度收入规模突破1亿元,达到1.02亿元,环比增长3.74%。BREW平台收入一直保持缓慢但稳定增长速度,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增长速度缓慢。用户增长缓慢主要归于运营商及SP对于平台和产品的推广力度不足,以及对于后期的客户服务不够重视。而中国联通基于BREW平台与SP的结算周期达5个月之久,这将关系到部分收入现金流不足的厂商的后期产品研发投入,打击SP的积极性,但易观认为重组后,联通对于BREW平台的建设将有所调整。

(二)去年3季度互联网经济规模环比增速下降

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国网络经济增速放缓,去年第三季度市场规模为146.3亿元,同比增长52.2%,环比增长9.8%,环比增速出现回落。尽管当前全球以及中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中国庞大的网民用户是互联网经济的最大保障,在去年四季度,网络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1.电子商务增长率不到1%。

分行业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依然是网络经济营收的主要来源,两者占比为72.7%。其中网络游戏增长稳定,市场份额为37.4%,虽略有下降但依然占据首位;受奥运因素的显著拉动,三季度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51.6亿元,市场份额增至35.3%;旅行预订、网络招聘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经济低迷造成外部需求减少,对中国外贸类实体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去年三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首次出现了接近零的增长率。企业间贸易大幅降低,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为14.6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0.7%。同时,大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裁员、紧缩成为“过冬”第一举措,进而影响网络招聘市场同比增速放缓至4.1%。此外,企业付费业务的市场规模也由此缩水。受B2B电子商务和网络招聘拖累,企业付费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挫,由二季度的22.1%下降至10.0%。不过,尽管经济环境影响企业营销投放收缩,但由于奥运期间品牌广告主加大投放力度,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达到12.9%,为各行业中最高。北京奥运会对互联网经济的负面作用,也首次显现出来。由于奥运期间加强了安全保障,物流、客流受到较大限制,导致网络购物增速放缓;旅行预订市场则在客流受限、出行意愿降低的合力影响下,市场规模为7.12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3%。

2.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显现,在此大环境下,加之中国网民总数突破2.5亿,庞大活跃用户规模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继续发展的最大保障。在机遇大于挑战的前提下,未来正是中国互联网释放“耐力”的时候。展望各项互联网业务在四季度的走势,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行业所受影响不大,但B2B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不确定性突出,受到的负面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同时,经济环境低迷降低民众出行意愿,旅行预订市场受负面影响较大。在此大环境下,现金流的好坏成为企业能否熬过冬天的核心因素,资本准备不足、运营投入较大的部分视频分享类网站,以及营收能力较差的中小SNS网站(社区网站)将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而那些运营成本低、现金流充足、营收能力较强的行业和企业将获得较好发展机会,甚至可以抓住并购的机遇。

(三)中国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仍然滞后

普华永道2008年进行的第六次年度全球信息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公司在加强信息安全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这项调查由普华永道与CIO杂志、CSO杂志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开展,是同类调查中规模最大的。超过119个国家,来自各个行业的7000位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就保护公司信息资产所面临的挑战接受了调查。

调查显示,得益于印度公司普遍发展,亚洲企业在建立领先的信息安全实践中,已与北美公司处于同一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超越。尽管中国在提供信息安全和隐私的保障方面略显落后,但是去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公司已经在改善信息安全机制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虽然中国在运用安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信息安全战略和管理方面仍显得滞后。68%的中国受访者安装了应用防火墙(全球平均值为67%);59%部署了互联网服务安全保护措施(全球平均值是58%)。然而从安全战略和管理方面来看,仅有34%的受访者为部署信息技术架构建立了标准和流程(全球平均值是51%);仅有33%的受访者建立了业务持续经营计划或灾难恢复计划(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5%)。中国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紧密结合正确的安全策略、人员布置和有效的管理流程,使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企业提供最大效益。去年,来自众多不同行业和市场、国家和地区、业务模型和公司规模的受访者都反映在实施新的安全技术方面有两位数的增长。总的来说,74%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的12个月信息安全支出将会增长或者保持现有水平。尽管企业在安全技术上持续投入大量经费,比如入侵检测软件、加密技术和身份识别管理,然而他们在正确统一一些关键因素方面仍存在问题。许多企业在采用的安全技术工具和安全流程、员工意识及教育机制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从而无法从他们的安全投资中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

根据此项调查,现在更多的企业会对数据库(55%)、笔记本电脑(50%)、备份磁带(47%)以及其它介质进行加密。59%的受访者说,他们实施了入侵检测软件(2008年为62%,而2007年为5 2%),安装了保护应用系统的防火墙(2008年为67%,而2007年为62%),为淘汰的计算机硬件建立处置流程(2008年为67%,2007年为58%)。然而问题在于信息安全支出仍然主要来自于I T部门(57%),其次为公司安全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比如市场部门、人力资源和法律部门。这表明,安全技术得到了相对较多的关注,而公司层面的信息安全流程和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似乎有些被忽略。尽管企业的信息安全成熟度显著提高,但报告指出非常高比例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许多受访者不能回答有关他们公司关键信息资产风险的基本问题。35%的受访者不能确定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公司发生了多少次安全事件。

中国的受访者在回答“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问题上,相对于北美和欧洲显示出一个较低的比例。然而,当被问到过去12个月中实际的安全事件数量、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时,却显示出相对高得多的数字。平均起来,每个中国受访者汇报了285例安全事件,而全球平均是28例,亚洲是45例。从这些安全事件的结果看,中国受访者报告了每年大约98万美元的财务损失,而亚洲国家大约为75万美元,印度大约为30.8万美元。此外,42%的中国受访者经历了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络安全事件,而全球平均分为17%,15%和20%。最近,一些重大数据安全违规现象和法规的回应再一次强调了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此次调查结果清晰地指明,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不仅是具备一个安全治理框架和技术支持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三个关键要素(人员、流程、技术)紧密结合,贯彻于整个公司来发挥效应。

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8

一、纺织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05.29亿元,同比增长16.3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44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资产总计为14514.78亿元,同比增长12.2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3个百分点;企业数为2877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22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12.2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11%。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8月末,我国纺织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21.4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22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23.7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1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4555.0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32.74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5044.9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6.29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3699.94亿元,同比增长16.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0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556.45亿元,同比减少4.44%;产销率为4.06%,与上年同期的97.41%相比有很大差距。8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300.14亿元,同比增长15.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8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261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47.59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1736.26亿元,同比增长16.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0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3.06%,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9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324.69亿元,同比增长17.9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50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2.5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1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362.00亿元,同比增长12.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9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188.7亿元,同比增长23.0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3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50%,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7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74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9.66亿元,同比增长49.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31个百分点。8月末,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9.6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4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17.0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2个百分点。

(六)行业运营绩效

成长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6.3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4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2.6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86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12.2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2.9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2个百分点。行业成长能力大幅下降。

盈利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毛利率为10.4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6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3.5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7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3.23%,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8.2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4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勉强维持一般水平。

偿债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资产负债率为60.8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50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3.48倍,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20倍;产权比为1.56, 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3倍。

经营能力。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总资产周转率为90.2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78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5次;产成品周转率为9.03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7次。2008年1~9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 154.03亿元,同比增长3.5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80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低2 9.9 0个百分点。纺织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5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2个百分点。

二、行业企业规模结构

(一)产品销售收入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05.29亿元,同比增长16.3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4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16.00亿元,同比增长9.6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4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6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7.67%,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2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36.07亿元,同比增长9.6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98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6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29.2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53.23亿元,同比增长22.9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93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6.6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53.0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34个百分点。

(二)利润

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8.30亿元,同比增长12.6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 7.8 6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01.69亿元,同比减少2.6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3.89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5.36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21.72%,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16.36亿元,同比增长0.2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75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2.43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24.85%,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50.25亿元,同比增长28.3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8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62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53.44%,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8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9.66亿元,同比增长49.5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3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8.74亿元,同比增长153.5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7.56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03.9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10.97%,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4 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4.57亿元,同比增长55.6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41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6.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43.40%,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6.35亿元,同比增长31.6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07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7.9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45.63%,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60个百分点。

亏损面。2008年1~8月,我国纺织业亏损面为19.67%,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亏损面为22.40%,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40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7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面为28.8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29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高9.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面为18.70%,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29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水平低0.96个百分点。

三、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一)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因素分析

虽然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也开始回落,但纺织企业面临的现状仍然是很严峻的。多重因素导致纺织行业业绩下滑,去年上半年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成本的提高。下半年则变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外需萎缩。实际上我国的纺织企业基本上50%需要靠外需来消化。

美国金融危机成为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金融动荡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威胁加剧;国内宏观经济变数增加,政策调整“保增长”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在此情况下,我国纺织行业运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市场需求严重疲软,出口难度加大;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没有缓解;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全面上涨;国家从紧货币政策效应显现,融资困扰加剧。这一系列困难使得我国纺织行业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最大冲击的是我国的出口型工业制造产业。金融危机将造成发达国家居民消费需求疲软,进口商偿付能力下降,用于国际贸易支付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对出口型行业形成不利因素。在中国的纺织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大大小小上千家纺织企业中,以内销为主的纺织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冲击较大的主要是一些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其次,实际上年初的雪灾已经开始影响纺织行业。据在当地调查了解到,规模较小的纺织企业早在油价疯涨的时候就已经倒下了一批,另外有几家比较大的外贸型纺织企业也停了一部分机器。

政府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直接带来利润。纺织行业出口的困境已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自去年8月1日起,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先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去年11月1日,国家再次出台政策,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根据相关的研究表示,若按照去年行业出口的15%增长率来计算,出口退税率每1%的上调可为纺织行业直接带来13亿美元的利润,此次退税率的调整,可带来约40亿美元的利润。

纺织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加强用工科学化。从去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呈直线上升,用人成本的上升,使纺织企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无形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年初开始,珠三角地区不少出口制造行业开始裁员降薪,亏损进一步扩大的纺织企业也在所难免。在公司困难的时候,降低成本或许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其中用工效率最大化是最常用的方法,原来5个人完成的一道工序,现在要求3个人完成,因此对员工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二是内销重点放在中高档市场。虽然政府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不过由于外贸订单减幅很大,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内需,而现在国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高档的客户中。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从中低收入消费者中获取的利润不断减小,而高端产品利润依旧很大。很多纺织品公司正在改变策略,开发中高档消费市场,生产中高档产品。三是采购由粗放到精打细算。纺织企业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原材料的采购,这也是成本控制中的一个环节。在企业有大量的订单的时候,景气的环境让纺织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不是十分重视,一般对于原料采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成本压力不断增大时,企业也开始精打细算。很多原本从江苏、上海等地采购现在转移到了东北地区。

(二)纺织行业趋势分析

纺织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加深,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放缓趋势更加明显,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波动都较大,国际市场需求还难以预测,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将导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具有竞争优势,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趋势对去年后几个月纺织出口将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步伐将持续放慢,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市场出口减速趋势难有改变。

要素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下游价格难以消化提升。一是原料、能源成本明显上涨。我国棉花、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高达40%~60%。去年1~8月,我国进口化纤原料、棉花单价同比分别上涨了18.8%、19.6%;我国工业品的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2.2%;而同期,我国纺织品的商品零售价格仅仅上涨了0.5%,服装鞋帽类产品甚至下降了1.6%,纺织行业还无法将要素成本的上涨压力传导出去。二是财务成本大幅上升。去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息支出增长27.5%,超过销售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三是劳动用工成本大幅增加。纺织劳动用工密集,近两年工资涨幅超过15%,广东、江苏、浙江一带达到30%,去年以来纺织用工成本进一步增长。迫于成本压力,不少企业已减少用工,这也是去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用工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酿酒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9

一、酿酒行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受次贷危机与国内经济周期影响,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放缓。根据统计局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去年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尽管如此,国内市场销售增长仍然较快,城乡消费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404亿元,增长24.7%。这带动我国酿酒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8年1~11月,我国酿酒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96.92亿元,同比增长24.5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5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酿酒行业资产总计为3283.67亿元,同比增长1 5.0 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82个百分点;企业数为222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8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3.8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0万人。其中: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企业数分别为1228、589、102、165、136个,占行业比重分别为55.32%、26.53%、4.59%、7.43%、6.13%。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分别为32.79、25.47、2.00、1.99、1.62万人,占行业比重分别为51.35%、39.88%、3.13%、3.12%、2.54%;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和其他酒制造业人均资产总计分别为45.51、54.53、52.95、95.12、66.61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5.91、多3.11、多1.53、多43.70、多15.19万元/人。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411.90、1052.60、74.62、183.83、73.96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50.48%、37.63%、2.67%、6.57%、2.64%;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9.94%、16.43%、19.44%、32.88%、37.84%,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5.36、低8.15、低5.14、高8.30、高13.26个百分点。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资产总计分别为1492.03、1389.08、105.84、189.02、107.70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45.44%、42.30%、3.22%、5.76%、3.28%;资产总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9.63%、10.42%、3.01%、16.85%、25.84%,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4.63、低4.58、低11.99、高1.85、高10.84个百分点。

(二)产销情况

2008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对酿酒行业产销情况影响较小。与上年同期相比,2008年产销增速仅微幅下滑。去年1~11月,我国酿酒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2871.37亿元,同比增长23.4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9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2797.94亿元,同比增长22.6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4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4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63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91.01亿元,同比增长21.1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9.97个百分点。其中: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463.38、1072.24、77.34、172.53、85.88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50.96%、37.34%、2.69%、6.01%、2.99%;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29.82%、14.01%、27.14%、30.09%、33.17%,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6.35、低9.46、高3.67、高6.62、高9.70个百分点。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分别为1389.94、1084.95、73.83、166.42、82.80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49.68%、38.78%、2.64%、5.95%、2.96%;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28.40%、14.37%、25.79%、27.01%、35.14%,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5.80、低8.23、高3.19、高4.41、高12.54个百分点。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产销率分别为94.98%、101.19%、95.46%、96.46%、96.41%,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2.46、高3.75、低1.98、低0.98、低1.03个百分点。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分别为109.35、35.52、22.63、16.94、6.56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57.25%、18.60%、11.85%、8.87%、3.43%;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分别为31.48%、8.77%、10.15%、16.13%、-2.23%,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0.34、低12.37、低10.99、低5.01、低23.37个百分点。

(三)盈利情况

受经济增长放缓、成本上涨影响,2008年酿酒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额增速加快。去年1~11月,我国酿酒行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75.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66亿元,增速为26.49%,比上年同期67.28%的增幅下降了40.7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6.07亿元,同比增长6.7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19个百分点。

去年11月末,我国酿酒行业亏损面为16.1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0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9.4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50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分别为186.43、55.01、6.20、22.63、5.08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7.70%、19.98%、2.25%、8.22%、1.84%。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分别为4.4 0、20.20、0.08、1.34、0.05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6.88%、77.48%、0.31%、5.14%、0.19%;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49.72%、12.44%、22.66%、-60.84%、69.80%,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42.98、高5.70、高15.92、低67.58、高63.06个百分点。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亏损面分别为10.26%、31.92%、12.75%、15.15%、5.15%,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5.91、高15.75、低3.42、低1.02、低11.02个百分点。白酒制造业、啤酒制造业、黄酒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以及其他酒制造业亏损深度分别为2.36%、36.72%、1.31%、5.93%、0.99%,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7.11、高27.25、低8.16、低3.54、低8.48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2008年10~12月份,各类酒的产量情况,是逐月恶化,表现在为增速逐月下滑,或者下滑幅度逐渐加大。随着我国失业人数的增长以及平均工资水平的下滑,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计2009年酒类产量增速会继续下滑。

(一)白酒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白酒569.34万吨,同比增长15.7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1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分月度来看,白酒产量是逐月上涨,但增速下滑幅度是逐月下降: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白酒51.29万吨,同比增长12.9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85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白酒56.17万吨,同比增长16.7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7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白酒68.75万吨,同比增长14.2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0个百分点。

(二)啤酒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啤酒4103.09万吨,同比增长5.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34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啤酒308.58万吨,同比增长10.27%,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8.47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啤酒240.43万吨,同比增长6.7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22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啤酒214.21万吨,同比下降9.1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15个百分点。

(三)葡萄酒

累计生产情况。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葡萄酒698348.12吨,同比增长23.8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22个百分点。

月度生产情况。2008年10月,我国生产葡萄酒58459.58吨,同比增长5.8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6.85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葡萄酒63370.10吨,同比增长-0.2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8.42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葡萄酒66600.98吨,同比增长-5.4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7.19个百分点。

三、行业热点与政策变化

(一)全国1.41亿亩小麦受旱,夏粮生产遭受严峻考验

国家农业部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2月2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41亿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32亿亩,这意味着全国已有接近43%的冬小麦遭受旱灾。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连续出现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冬小麦播种出苗以来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7至9成。目前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旱情已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小苗、弱苗、黄苗比例增加。冬春连旱影响更为严重,不仅将造成更大范围的枯苗死苗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小麦的返青和起身拔节,进而对夏粮产量造成严重损失。受旱情影响,夏粮生产不容乐观,这可能将推高下半年粮食价格,进而推高下游产业如食品、酿酒等生产成本。

(二)餐饮业启动扩大内需10项行动,重点扶植中小型企业

中国烹饪协会宣布,全行业正式启动扩大内需10项行动,行业协会将争取政策性资金扶持,重点扶植100个中小型餐饮企业健康成长,规范发展。中烹协秘书长冯恩援介绍,行动计划主要包括:通过指导企业调整经营方式,大力开展大众化餐饮服务;加快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和社区早餐服务网点、主食厨房的建设;引导和规范网络订餐;树立农家乐、渔家乐、美食街区等餐饮服务品牌,打造便民、亲民的餐饮行业整体形象;举办美食节、小吃节等节庆活动。为扩大餐饮就业渠道,中烹协还启动在全国餐饮企业200个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项目,为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社会青年提供餐饮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餐饮业启动扩大内需,将对酒类以及软饮料等行业形成利好,带动销售额持续增长。

(三)为促进酿酒业振兴,白酒消费税可能下调

记者获悉,《轻工业振兴三年规划草案》已经提交工信部,并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审议后上交国务院,于3月两会前后出台。白酒与酒精行业消费税有望随之降低,该政策出台将对二三线白酒构成利好。

白酒与酒精行业消费税有望随《轻工业振兴三年规划》出台而降低。同时降低的还有化妆品、贵重首饰、手表等商品的消费税。目前白酒消费税达20%。而有媒体此前称,“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要求,现正制订酿酒行业振兴规划。酿酒行业振兴规划主要包括:酿酒行业现状、当前形势、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等方面。同时,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充分考虑金融危机给酿酒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加强食品安全防范、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促进节能减排、推广企业品牌为重点,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轻联提出《2009~2011年酿酒行业振兴规划》。”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政策主要针对扩大出口和内需出台,不会涉及到白酒税收。“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可能对二三线白酒有一定的利好。但是整个规划的进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仅视为建议关注点和交易性机会”。

(四)老白干酒明确否认史玉柱收购传闻

近日以来,“史玉柱准备大举进攻白酒业,旗下巨人投资公司已锁定收购对象为江西四特和衡水老白干”的消息广为流传。“绯闻对象”之一老白干酒发布澄清公告,明确否认了此事。老白干酒表示,经公司自查,并经公司书面函证控股股东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老白干集团回函明确表示:老白干集团从未与史玉柱进行过任何接触和洽谈,也没有出让集团股份、缩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意向。此前,四特酒有关负责人强调:“四特酒永远都不会卖。”据悉,巨人投资公关部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巨人投资的主要精力仍集中在保健酒领域,短期内并没有更多的计划。

(五)泸州欲建白酒期货市场

白酒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10

一、白酒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上年有所加快。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1.90亿元,同比增长29.9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9个百分点。11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492.03亿元,同比增长19.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36个百分点;企业数为122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1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32.7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9万人。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人均资产总额、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资产总额较上年有较大的提高。去年11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43.06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37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45.5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3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11497.58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39.77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12150.09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21.62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产销情况良好,产销率总体较高。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463.38亿元,同比增长29.8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1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389.94亿元,同比增长28.4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4.9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09.35亿元,同比增长3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 0.4 0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不断增加,我国白酒制造业的成本费用有所提高。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15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3.76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928.70亿元,同比增长33.8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2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80.71%,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27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131.58亿元,同比增长20.3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01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1.44%,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43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80.26亿元,同比增长32.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14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6.98%,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4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10.05亿元,同比增长21.2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83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0.87%,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12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实现利润总体向好,亏损情况也不容乐观。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8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15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4.40亿元,同比增长49.72%,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06.15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亏损面为10.26%,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4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2.3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六)盈利能力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盈利能力总体较好,但毛利率同比下降。去年1~1 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毛利率为34.22%,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13.2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6.2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43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2.5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9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2 2.5 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1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一)累计生产情况

2008年我国白酒产量保持了较为迅速的增长。去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白酒569.34万吨,同比增长15.7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 1个百分点。

(二)月度生产情况

2008年10月,我国生产白酒51.29万吨,同比增长12.9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85个百分点。去年11月,我国生产白酒56.17万吨,同比增长16.7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7个百分点。12月,我国生产白酒68.75万吨,同比增长14.2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0个百分点。

三、重点地区行业运行情况

(一)重点地区行业运营状况

产品销售收入。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1.90亿元,其中,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前5个省(市、区)是四川、山东、贵州、河南、湖北,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24.89、154.86、100.70、87.73、77.99亿元,其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占全国的比重为67.01%。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度比上年同期(68.71%)下降了1.70个百分点。去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94%,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较快的是辽宁、云南、江西、福建、湖北等省(市、区),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72.98%、58.81%、57.90%、57.64%、56.2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04、28.87、27.96、27.70、26.31个百分点。

利润。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86.43亿元,其中,累计利润总额前5个省(市、区)是四川、贵州、河南、山东、江苏,累计利润总额分别为64.97、62.30、11.76、9.73、7.23亿元,其累计利润总额合计占全国的比重为83.67%。累计利润总额集中度(CR5)比上年同期(82.52%)上升了1.15个百分点。

亏损面。2008年11月末, 我国白酒制造业亏损面为10.26%, 其中, 亏损面较大的有新疆、陕西、青海、甘肃、福建等省 (市、区) , 亏损面分别为50.00%、45.00%、33.33%、30.43%、25.00%, 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74、34.74、23.07、20.17、14.74个百分点。

亏损深度。2008年11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亏损深度为2.36%,其中,亏损深度较大的有陕西、天津、广西、云南、河北等省(市、区),亏损深度分别为38.12%、24.45%、22.86%、20.52%、18.82%,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76、22.09、20.50、18.16、16.46个百分点。

(二)重点地区产品生产情况

2008年我国白酒累计产量为569.34万吨,其中,累计产量前5个省(市、区)是四川、山东、河南、辽宁、湖北,累计产量分别为111.76、76.55、57.90、43.17、32.39万吨,其累计产量合计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56.52%。2008年,我国白酒累计产量同比增长为15.79%,其中,累计产量同比增长较快的地区是福建、湖北、广西、湖南、海南等省(市、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17.27%、58.85%、57.33%、52.41%、45.1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0 1.4 8、43.06、41.54、36.62、29.31个百分点。

四、市场竞争状况

(一)企业规模结构

产品销售收入。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1.90亿元,同比增长29.9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3.92亿元,同比增长24.2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84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5.6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47.73%,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0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0.42亿元,同比增长29.1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68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0.8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23.40%,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7.56亿元,同比增长41.3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5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1.38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28.87%,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04个百分点。

利润。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86.43亿元,同比增长36.7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47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 3 3.7 8亿元,同比增长33.9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40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83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71.76%,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5.00亿元,同比增长30.0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01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77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13.41%,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7.65亿元,同比增长60.8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15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4.02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14.83%,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7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2008年1~11月,我国白酒制造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43999.20万元,同比增长49.7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06.1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0621.40万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46.87%,占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8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6 4 2 2.0 0万元,同比增长-34.5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3.93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84.2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14.60%,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8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6955.80万元,同比增长-13.3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34个百分点,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3.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占全国的38.54%,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03个百分点。

五、白酒制造行业热点

(一)部分酒类生产技术被限制出口

为规范我国技术出口管理,引导企业的技术出口行为,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其中限制出口技术内容包括茅台酒生产工艺等酒类生产技术,于2008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该《目录》是在2001年12月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务院各部委、各行业协会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修订建议,经百余位技术和贸易专家多次评审,并经中国工程院专家审定后确定的。《目录》共列入技术150项,涵盖了农、林、畜牧、渔业、纺织、化学原料及饮料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34个行业。其中,禁止出口技术33项,限制出口技术117项。根据《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列入《目录》的禁止类技术不允许出口,限制类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目录》实施,对规范技术出口管理、引导企业技术出口行为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饮料生产技术在最新公布的《目录》中被列入限制出口部分,其控制要点包括:非酒精饮料生产技术,酒精饮料生产技术两部分。被限制的酒精饮料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勾兑调味川酒技术、茅台酒的生产工艺、黄酒生产制曲、酒药生产工艺技术等内容。

(二)浓香型白酒标准化进程加快,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分会成立

2008年12月26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一次委员大会在五粮液集团总部召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四川技术监督局、宜宾市政府、五粮液集团、剑南春集团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目前,浓香型白酒已成为我国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白酒主体酒种。2007年,全国白酒产量达到493.95万千升,其中70%以上为浓香型白酒。在出口方面,浓香型白酒更是独领风骚,仅五粮液集团一家就占整个白酒行业出口量的90%以上。此次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的成立,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订“标准以企业为主导,面向国际竞争”宗旨的成果,是浓香型白酒行业发展的契机。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由来自五粮液集团、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剑南春集团的25名委员组成,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任主任委员,五粮液股份公司总经理陈林任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浓香型白酒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度修订工作。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将围绕食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技术安全、环境友好、工艺规范、健康绿色等目标系统地开展浓香型白酒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过程,起到规范产业行为、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同时,提高浓香型白酒标准化水平,加快我国白酒标准国际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

(三)《食品安全法草案》出炉

2013年世界经济态势判断 篇11

对于2013年全球经济总体态势,数位商界精英及学者均认为,今年的情况要略好于去年。

全球最大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埃森哲公司全球战略总裁马克·斯佩尔曼在接受采访时说:“全球经济在2012年很可能已经见底,2013年将优于去年。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前景更加看好,欧洲经济虽然不会显著复苏,但太大的下行风险已不存在,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也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斯佩尔曼预计,2013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保持在1%左右,新兴经济体预计为5%,全球经济总体上将以3%的速度增长。

欧洲最大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罗兰·贝格也对美国经济比较看好。他特别提到+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将促进工业投资,并吸引外国投资者,尤其是在化工、冶金等能源密集型行业。

上述专家认为,即使全球经济形势得到改善,但美国和全球经济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反弹。斯佩尔曼说:

“全球经济近几年内难以同到2003年至2007年期间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形势的改善将是一个缓慢和逐渐的过程。”

全球经济风险依旧存在

全球经济虽总体向好,但仍有不少风险值得关注。多位专家认为,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此外,分别将于2月和9月进行的意大利和德国大选也将给欧元区经济形势的稳定带来影响。贝格认为,欧元区经济只有到2015年前后才有可能真正复苏。

世界经济在2013年还面临众多地缘政治风险。斯佩尔曼和贝格认为,非洲和中东形势不稳,从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到北非冲突和巴以局势,都有可能给全球石油和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全球经济增长的另一大风险是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特利认为,近期多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都有抬头的迹象,而且存在爆发“贸易战”、“监管战”、“货币战”的风险。“如果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对经营、监管环境没有信心,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将打击企业的投资热情。”

此外,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成为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前景的风险因素。国际知名智库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表示,如果英国持续威胁退出欧盟,将对解决欧债危机的努力带来严重干扰,甚至实质性打击欧洲一体化进程。

中国经济仍是亮点

在谈到今年的世界经济时,外国专家一致看好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期并未结束,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风险。

特利说:“虽然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降低了,但我们依然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今年甚至有可能会有一些。‘惊喜’,实现8%以上的增速。”他认为,除了此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动力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发挥作用之外,中国经济还将有一些新的增长动力,如自主创新能力在增强,企业变得更加强大,国有企业的效率也在提高等。

斯佩尔曼则认为,城镇化、扩大内需等因素在未来五到十年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以7%至8%的速度增长,而且中国的决策者已经制定了非常清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经济转型战略。

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多个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影子银行”、银行坏账和地方债务风险等。波森说:“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上的问题通常都始于金融业的问题。虽然中国依靠其巨额的货币储备有能力应对这个风险,但是要尽快采取措施。”

前来参加达沃斯年会的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记者说,就国内而言,现在最大的挑战来自物价和房价,这会影响中国的政策调整。

李稻葵说,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金融监管等方面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据新华网)

金融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篇12

2007年12月末, 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为40.34万亿元, 同比增长16.72%, 比上年末低0.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为15.2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01%, 比上年末高3.5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 (M0) 余额为3.03万亿元, 同比增长12.05%。

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303亿元, 同比多投放262亿元。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2.09%, 比11月份低0.19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低0.1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79%, 比11月份低0.1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高0.78个百分点。年末上证指数收于5261.56点, 较年初上涨2545.84点, 涨幅为93.74%。2007年, 股票市场成交量放量增加。全年累计成交460556.2亿元, 为2006年总成交量的5倍。其中, 去年12月份, 股票成交额为29069.92亿元, 同比增长89.63%。

在央行频繁上调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后, 市场资金面目前仍然略显宽裕, 但政策的累计效应将逐步释放, 为防止调控政策的超调现象发生, 今后在紧缩政策上, 央行或许会根据经济变化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密集的紧缩政策或告一段落。

一、2007年四季度货币信贷状况

2007年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金融调控力度, 维护金融总量平衡。从总体来看, 全年金融运行平稳。

(一) 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度

2007年12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为40.34万亿元, 同比增长16.72%, 增幅比上月末低1.73个百分点, 比上年末低0.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为15.2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01%, 增幅比上月末低0.66个百分点, 比上年末高3.5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 (M0) 余额为3.03万亿元, 同比增长12.05%。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303亿元, 同比多投放262亿元。

(二)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稳定增长

2007年12月末,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0.11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2%。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8.94万亿元, 同比增长16.07%。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5.39万亿元, 同比多增4599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1.13万亿元, 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3.45万亿元, 财政存款增加6633亿元。去年12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3864亿元, 同比多增2766亿元。1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599亿美元, 同比下降0.94%。全年外汇各项存款下降15亿美元, 同比多降107亿美元 (上年增加92亿美元) , 其中, 12月份外汇各项存款下降17亿美元, 同比少降7亿美元。

(三)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较多

2007年12月末,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77万亿元, 同比增长16.4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6.10%, 增幅比上年末高1.03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63万亿元, 按可比口径同比多增4482亿元。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18万亿元, 其中, 短期贷款增加3257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8541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45万亿元, 其中, 短期贷款增加1.25万亿, 票据融资下降4414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65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85亿元, 同比少增1720亿元。1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198亿美元, 同比增长30.19%。全年外汇各项贷款增加511亿美元, 同比多增327亿美元, 其中, 12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9亿美元, 同比少增35亿美元。

(四) 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

2007年12月份, 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8.59万亿元, 日均成交4088亿元, 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41.1%, 同比多成交2393亿元。12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2.09%, 比11月份低0.19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低0.1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79%, 比11月份低0.1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高0.78个百分点。

(五) 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2007年12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43.32%。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 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12月份外汇储备增加313亿美元, 同比多增38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

二、2007年四季度金融业经营状况

(一)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达52.6万亿元

截至2007年四季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525982.5亿元, 总负债为495675.4亿元。同时, 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 中国境内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6.17%, 与第三季度末持平, 但低于第一季度末的6.63%和第二季度末的6.45%。统计显示, 包括工行、农行、中国银行、建行、交行在内的5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为280070.9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53.2%, 比上年同期增长15.6%。与此同时, 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深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总资产72494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13.8%, 比上年同期增长33.2%。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33404.8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6.4%, 比上年同期增长28.8%。

2007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6.17%, 较上年一季度的12455.7亿元减少了0.46%。其中, 次贷引发的不良贷款比例为全年最低, 为1.06%;可疑类贷款占比2.36%;损失类贷款占比最大, 占到整个贷款比例的2.68%。如果按照机构分类, 2007年第四季度国内5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5%, 高于第三季度末的7.83%, 但低于第一季度末的8.20%和第二季度末的8.14%。截至第四季度末, 中国境内全部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27万亿元,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1万亿元。此同时四季度, 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四类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全年最低, 分别为2.15%、3.04%、3.97%以及0.46%, 而上述四类银行年内不良贷款率的峰值分别为2.78%、4.52%、5.32%以及0.62%。

(二) 保险业资产和保费收入继续增长

全国保险行业2007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 03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 997.7亿元, 同比增长32.6%;寿险保费收入4, 463.8亿元, 同比增长24.5%。

截至2007年底,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万亿 (兆) 元, 资金运用收益超过前五年总和, 达到2, 791.7亿元, 投资收益率为历史最好水平。

(三) 券商营业收入主要依靠经纪业务

券商披露的2007年年报显示, 47家券商2007年共实现超过850亿元的证券经纪净收入。与此同时, 国内券商营收主要依靠证券经纪业务的局面仍未改变, 2007年证券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有超过六成都来自证券经纪业务, 接近三成的券商甚至有超过99%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都依赖证券经纪业务。在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证券公司业务结构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 去年国内券商的净资本规模也快速扩张。截至2007年底, 47家券商的净资本金额合计达到1435亿元, 同比增长205%, 净资本金额超过百亿元的券商包括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两家, 另有35家券商截至年末的净资本金额在十亿到百亿元之间, 净资本超过十亿的券商占比达79%, 而2006年底全国净资本金额超过10亿的券商仅有28家, 占比不足三成。2008年拟上市的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2007年的净利润均超过43亿元, 同比实现超过350%的增幅, 截至2007年末, 上述五家券商的净资本余额超过62亿元。

三、200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综述及金融形势展望

(一) 货币政策综述

1. 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12月20日公布, 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 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 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在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压力加大、国际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 中国在2007年连续6次加息, 同时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诸如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等其他调控手段操作力度也空前强大。这些操作虽然对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吸收市场过剩流动性、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国内过剩的流动性、过高的C P I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央行在2008年的操作手段上或许会采取更多的手段, 包括更加灵活的汇率手段, 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的发生。本次加息后负利率的局面有所缓解, 有利于抑制信贷和投资的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 居民通胀预期创历史最高本次加息也有利于引导公众通胀预期。本次加息一个重要特点是活期存款利率不升反降, 这将有利于改善目前存款利率活期化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活期存款主要是用来消费和结算, 降低活期存款利率, 同时提高定期存款利率, 有利于鼓励居民进行定期存款, 使居民能通过存款获得更多的收益, 以增强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

2. 央行宣布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4.

5。中国人民银行去年12月8日宣布, 从2007年12月25起,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 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 该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 将冻结金融机构3942亿元资金。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要求, 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 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本次已是央行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使准备金率达到14.5%, 创二十余年的新高。随着央票大规模到期, 以及年底贸易顺差压力, 央行的对冲压力大增, 为缓解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压力, 同时回收过剩流动性, 央行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在市场意料之中。

3. 央行再启特种存款。

央行于12月27日再次开办特种存款, 期限为3个月期和1年期, 年利率分别为3.37%和3.99%。开办对象主要是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以外的部分农信社和城商行等金融机构, 采取自愿申报额度的方式。但是, 面对这一意在控制信贷的特殊工具, 多数投资机构表示届时将面临存款准备金上缴, 资金压力并不小, 因此申报意愿较弱。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一样, 特种存款能够起到回笼市场资金的作用,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或者定向央票, 只能锁定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的资金, 而特种存款的开办主要针对中小机构, 可以更加平衡地实现流动性的回笼。

(二) 金融形势展望

1. 政策的累计效应将逐步释放。

由于宏观紧缩政策在传导上存在一定的时滞, 在央行频繁上调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后, 市场资金面目前仍然略显宽裕, 但政策的累计效应将逐步释放, 为防止调控政策的超调现象发生, 今后在紧缩政策上央行或许会根据经济变化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密集的紧缩政策或告一段落。从长期来看, 2008年的宏观政策仍是趋紧的, 美国进入降息的周期, 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加息的空间, 使央行加息的自由度减少, 因此, 2008年央行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同时, 或许会加强汇率的作用。

虽然2007年进行了6次加息, 但是目前的实际利率仍然为负, 利率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在紧缩货币政策的指导下, 2008年加息几成定局, 但考虑到中美利差的影响, 若美国持续降息, 中国加息的频率和幅度可能不会比2007年大。

2. 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仍会持续。

中国召开的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定调2008年宏观调控方向, 货币政策2008年将以“紧”字为主;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 美承诺将积极推动对话民用高科技贸易, 双方都进一步扩大了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 长远来看有利于人民币走稳;去年11月份各项经济数据显示, 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更大, 而且有向全面通货膨胀扩散的态势;在出口方面, 国家取消了84种粮食出口退税政策, 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 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宣布年内第6次提高存贷款利率, 使中美利差再次缩小, 或会促使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 但为了稳定国内全面通货膨胀的压力及居民空前高涨的通胀预期, 央行在2007年年底再次宣布提高存贷款利率, 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也可以为2008年的紧缩政策打下基础。

上一篇:文化馆站下一篇:老年难治性自发性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