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站

2024-09-17

文化馆站(共12篇)

文化馆站 篇1

班站文化是班站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程, 既要注重文化建设, 通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 展示亲如一家、团结奋进的和谐班站形象, 更要持之以恒地结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培养和塑造目标明确、执行有力的高效团队。锦州采油厂通过因地制宜, 提炼出了四种班站文化。

1 从抓标牌文化建设入手, 努力构建“可视化”文化体系

文化理念标牌。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 各个班站立足岗位工作实际, 总结提炼出“管理油井就像呵护孩子一样”、“注汽先注热情”等贴合班站且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特色文化理念, 让其成为站上每一名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日积月累的文化熏陶, 让员工慢慢从思想上接受和认同, 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的行为, 并逐渐形成班站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安全提示标牌。安全文化是班站文化建设的重点。连续四年开展“我爱我家·创意空间”班站原创作品征集活动, 并将“安全提示图标”作为征集内容, 共收到采油、热注、集输等基层班站的作品236件, 评选出40件优秀作品, 制成温馨提示牌发放到班站。围绕“一人安全, 全家幸福”开展“亲情助安全”活动, 将亲人的嘱咐制成小标牌, 放在员工的更衣室, 让员工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到亲人的牵挂, 将安全铭记于心。

工作流程标牌。我们按照油田公司“行为规范”要求, 提出了“程序化”理念, 结合每个岗位特点, 把各项工作内容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规范, 如《开标准井工作流程图》、《单井效益分析流程图》等, 使企业的文化要求更具有操作性, 更为具体地落实到每个岗位, 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 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指导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 保证安全、准确、高效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规章制度标牌。规章制度标牌的作用就是要时刻告知、提醒员工的“紧箍咒”, 也是规范操作的指示牌。我们始终坚持班站管理规范化, 切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 不断强化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营造班站员工人人尊重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 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2 建设基层班站执行文化, 认真落实“完善、落实和从严”

“完善”是指不断对基层承包机制、岗位责任制和岗位操作规程等基础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打破旧框框, 使其更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 我们坚持把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基层、强内功上, 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 从建立健全与新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要求相符合的各项制度出发, 对已有的生产、经营、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补充和发展, 对不符合实际者统统予以剔除, 据不完全统计, 该厂已累计完善和制定规章制度100余项。

“落实”就是对已有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手段贯彻执行下去。长期以来, 为落实岗位责任制, 始终坚持半年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岗位大检查, 以此督促基层单位认真执行岗位制度。检查人员从全厂的角度出发, 动态的为基层制度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也有效推动了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从严”就是坚持严细管理, 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违章必纠。围绕制度的落实, 相应建立了完备的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以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在基层单位结合自身管理特点推出了“量化考核、三级夺标”管理体系, 并将其作为推进该厂基层建设的一项长效机制。体系实施三年多来, 全厂上下形成了管理有标准、执行有尺度、评比有依据的良好氛围。

3 建设基层班站关爱文化, 增加员工对班站的归属感, 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一是将关爱落到实处, 促进队伍和谐稳定。首先全面了解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通过调查问卷、在厂主页开通“民情直通车”专栏、开展“热点问题大家谈”等途径, 了解员工诉求。先后为班站员工解决菜价贵、通勤车站点少等问题33个, 受到了广大班站员工的欢迎。定期开展“送清凉”、“送温暖”及节假日慰问活动, 厂领导深入基层, 为班站员工送上慰问品, 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切实将关爱带到员工的心中, 有效地提高了班站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让员工传递关爱, 营造温馨之家。班站就是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家, 只有员工之间相互关爱, 才能让家充满温馨。在享受企业关爱的同时, 各个班站纷纷建立自己的关爱机制, 组织员工相互传递关爱, 以“关爱”这根绳将员工紧紧的系结在一起, 凝聚强大的合力。

三是激发员工感恩意识, 实现人企双赢。人是感恩动物, 只要企业给员工三分的爱, 员工就会回报企业十分的情。企业、同事的关爱激发了班站员工的感恩意识, 在关爱文化的影响下, 积极进取, 努力工作, 纷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企业。该厂采油作业五区内残疾员工刘丽雯长期受到企业的帮扶和资助, 她对此非常感动, 在去年退休之际, 用一只手绣制“宝石花”十字绣, 在“康乃馨”爱心传递募捐文艺晚会现场送给采油厂, 一针一线表达了对企业的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李京辉.企业特色精品文化的探索与体会[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5) .

[2]宋芳芳.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视角下的生产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 2011 (35) .

[3]郑清亮.实施“文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4 (02) .

文化馆站 篇2

大纲

一、了解概念

(一)群众文化

(二)群众文化活动群众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1、管理

2、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四)概念中的几种关系

1、公众、大中、群众

2、人群、群体、群众

3、社区文化、群众、社区文化

二、了解群众文化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一)原始社会

1、群体性

2、手段的原始性

3、目的一致、权利平等

4、偶然性和随意性

(二)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精神劳动从劳动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2、文化劳动从精神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三)“五四”运动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1、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平民文化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群众文化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

1、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事业机构

2、组建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队伍

3、形成了独特的活动形态和工作方式

4、具有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三、了解学习目的

(一)学习知识

(二)认识规律

(三)掌握技能

(四)打好基础

四、了解学习的意义

(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满足广大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的文化和文明素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

(四)是大众文化工作自身的需要。

五、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

(一)民俗学

(二)教育学

(三)文化社会学

(四)心理学

(五)美学

(六)管理学

(七)市场学

六、熟悉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1、群众性的含义

2、群众性的社会要求

(二)群众文化的自娱性

1、自娱性的意义

2、自娱性的形成原理与类型

3、自娱心理与其他文化心理的关系

4、娱乐与教化的内在联系

(三)群众文化的倾向性

1、倾向的必然性与多样性

2、倾向性的表现性

(四)群众文化的承传性

1、承传的机制与意义

2、承传过程中的创造性

3、承传的历史阶段

七、熟悉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精神调剂作用

1、娱乐休闲效能

2、宣泄情感效能

3、审美效能

(二)宣传教化作用

1、传播效能

2、陶冶性情效能

3、规范行为效能

(三)普及知识作用

1、社会教育

2、科普教育

3、智能教育

(四)团结凝聚作用

1、沟通效能

2、吸引效能

3、激励效能

4、负效应的控制

八、熟悉群众文化与环境

(一)群众文化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的含义

2、自然环境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3、自然环境与群众文化特色的形成

(二)群众文化与社会环境

1、历史环境

2、人文环境

3、安全环境

4、国际环境

5、社会稳定程度

6、职业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艺术

(三)群众文化与经济环境

1、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2、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消费

3、群众文化与文化市场

4、群众文化活动的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

(四)群众文化与科技环境

1、科学技术与群众生活

2、科技开拓了群众文化的新领域

3、群众文化的繁荣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九、掌握群众文化的形态类型

(一)城市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二)农村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三)集镇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四)村落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五)社区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六)企业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七)校园文化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八)家庭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九)军营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十、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和类型

(一)机构

1、行政管理机构(1)行政机构 a 概念

b 职能:计划决策职能;组织指挥职能;协调服务职能;检查监督职能;法规管理能能(2)协调机构

a 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体协调;协调本地区重大的文化活动,协商解决大众文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b 种类:常设机构与临时机构

2、事业性管理机构(1)概念

(2)国家的三级文化网建设 省市级、区县级、乡镇级(3)基本任务和职能

a 宣传教育 b 开展活动 c 普及知识 d 满足需求 e 开发遗产 f 理论研究

群众文化专业实务(中级)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一)掌握管理的内容

1、活动内容的管理

(1)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特点:管理内容的思想性;管理目标的超前性;管理标准的同一性

2、活动形势的管理

(1)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管理:抓作品、抓活动、抓队伍、抓成果(2)群众性文艺培训、演出活动的管理 a 处理好培训五环节

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精心组织培训;检验培训效果。B 抓好演出活动的三项内容

活动内容的管理;演艺人员的管理:活动质量的管理。

(3)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的管理:建立文化宣传队伍、疏通宣传渠道、掌握宣传技巧、抓好宣传效果的评估。

(4)群众性科普活动的管理:通过文艺载体进行管理、培养大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摆脱愚昧、提高文明成都市根本任务。

(5)民间文艺活动的管理:依靠社会管理的方式管理、引导民间文化活动由非组织型向有组织型转化、加强民间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抢救和改造工作。

3、活动组织的管理(1)协调组织的管理

a 原则:群众文化群众办,群众文化群众管 b 类别:

范围:单项和综合 时间:长期和临时 形式:政府组成和社会各界联合组成

c 主要职责:协调各方力量,搞好大众文化工作(2)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管理

a 特征: 群众自愿组合;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目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章程

b 管理任务:把好组织关、业务馆、活动关

(二)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1)管理项目的全方位性:活动方向的管理、活动人员的管理、活动财务的管理:国家拨款、单位投入、社会集资、产业开发

(2)管理过程的整体性:对任何项目的管理都应该有始有终、管理应贯穿活动项目的全过程

(3)管理效益的社会性: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综合的和多层次效益

2、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1)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五联四化):建立联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谊活动、制定联?规划、鼓励联建设施、设施多元化、网络立体化、队伍优质化、工作规范化(2)节日文化活动的管理

a 组织管理:由本能式向主导式转化、建立节日文化系统工程 b 业务管理:抓住业务特征、发挥业务特点优势、重视特定的观众群 c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构、严格安全措施、内容周到全面

(3)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遵循节日文化管理的内容:研究、引导、改造和完善庙会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倡健康有益的,打击和抵制淫秽反动的一切行为。(4)家庭文化活动的管理: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依靠社会进行综合管理;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3、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1)从年龄结构上看(2)从文化水平上看(3)从经济条件上看

(三)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原则

1、尊重大众的意愿

(1)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避免开展违背群众意愿的文化活动;(3)遵循群众自愿的原则;

(4)将群众的需求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5)党的路线与群众的意愿是统一的。

2、按活动的自身规律进行管理(1)业余自愿(2)形式多样(3)健康有益(4)勤俭节约

3、依靠群众自我管理(1)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2)管理部门宏观调控;(3)培养骨干队伍;(4)加强社会监督;

(四)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方法

1、综合管理的方法(1)概念

(2)综合管理的内容 a活动计划的管理 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程序、活动人员、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活动经费、活动实效等。

b活动程序的管理:制定活动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和确立;制定实施计划,创造条件;部署计划;落实分工;具体实施计划;检查进度,及时协调和调整;总结评估;资料归档。

c活动效益的管理,应遵循活动的自身规律;确保社会效益;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实效;健康有益,保证质量;勤俭节约;确保安全。

2、目标管理的方法

(1)制定目标(2)论证目标(3)确立目标(4)分解目标(5)实施目标(6)检验目标

3、协同管理的方法

(1)明确目的性(2)坚持效益性(3)掌握灵活性(4)促进联谊性(5)保持整体性

4、特殊的管理方法

(1)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尊重民族习俗;学习、吸收;加强交流(2)外来文化活动;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排无不排外。

二、熟悉具备大型文化文化的基本要素

(一)动机和目的

1、主办者的动机和目的

(1)政府主办(2)企业和单位主办(3)群众自发主办

2、受众者

(1)外在需求(2)内在需求

3、主办者与受众者的关系(1)相互依存(2)辨证统一

(二)内容和形式

1、内容

(1)主办者的意思表示(2)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3)群众的认同程度

2、形式

(1)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形式

(2)新的形势是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发展而来

(三)与活动相适应的硬件条件

1、经费

(1)预算经费(2)实到经费(3)使用经费(4)经费差额

2、环境

(1)自然环境(2)人文环境(3)安全环境(4)社会环境

3、后勤保证条件

(1)食宿条件(2)交通条件(3)活动场地条件(4)与活动相关的器材设备(5)其他后勤条件

4、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队伍

(1)活动策划人的素质(2)组织实施人员的素质

5、具备活动所需的技术要求

三、掌握群众文化活动各类方案的编写

(一)策划案的编写

1、基本结构

(1)题目(2)目的和意义(3)可行性分析(4)时间和地点(5)项目内容设计

(6)实施范围及方式、方法(7)基本安排(8)组织工作机构(9)经费预算(10)有关要求

2、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2)可行性因素和不可行性因素(3)分析要求:社会需求程度;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程度;效果预测;条件具备程度

3、策划原则

(1)求新(2)务实(3)经济(4)科学

4、编写策划案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个人行为(2)特别注意对不利因素和反对意见的分析(3)策划者应将冲动和理性统一起来

(4)把握好活动等级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施计划的编写

1、组织实施程序

(1)准备工作阶段;前期准备;中期准备;后期准备

(2)项目实施阶段:对策划案及各阶段准备工作的最后考核;进入实施程序;控制关键部位(如通讯、交通等)(3)后期收尾阶段

2、实施计划的编写

(1)实施计划是策划案的延续

(2)计划内容:题目;计划目的;任务内容;工作机构的设置;任务的分解和分配;实施方法和手段;具体安排和步骤;保障措施;其他要求

(3)注意事项:组织实施程序要在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工作安排要细,要有可操作性;分工要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人

3、应急计划的编写

(1)应急计划是整个活动的最后防线

(2)应急种类:事前应急;现场应急;事后补救(3)计划内容 a确定活动的应急点 广场活动、游园活动、室内演出活动、艺术品展览活动、艺术比赛及大型培训活动等

b第二方案的制定 c安全措施的制定 d方案和措施的分解及落实 e应急要求

四、了解群众文化单位的人才管理

(一)对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2、有必要的基础学历

3、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二)专业人员的录用管理

1、录用原则

(1)因才而用(2)优者先用(3)尊重业务门类的特点和规律

2、录用内容

(1)外部录用:招聘;组织调动;交流;个别商调;借调;义工;承包(2)内部录用:双向选岗;岗位责任制;聘用合同制

(三)专业人员的培训

1、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2)知识周期的规律(3)大众文化工作的需要

2、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2)专业技能(3)科学知识

3、培训形式(1)离职培训(2)兼职培训(3)自学

(4)实际工作锻炼

五、熟悉群众文化辅导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特征和原则

1、辅导的含义

2、辅导的特征

3、辅导的原则

(二)群众文化辅导与传播

1、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特征和形式

3、辅导与传播的关系

(三)辅导者与辅导对象

1、辅导者的素质

2、辅导者与辅导对象的关系

3、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四)群众文化辅导的流程

1、构成辅导信息的基本要素

2、辅导工作的一般流程

3、辅导者的工作流程

六、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知识产权法

(四)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商标的定义

(六)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文化馆站 篇3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和现代意识的普及,人类又一次面临着选择,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以文化选择为重要基础的。今天,如何选择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这是全球性的热点。我们必须在固有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之间、在本国民族精神与外来民族精神之间进行一次选择,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紧扣历史发展脉搏,走自己的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傲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否则,将失去发展动力,错过机遇。数字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悍冲击是一种表象,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充实,它的来临将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丰富现代人的生活,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文化内涵和本质其表象就是精神,这种内在的民族精神有强烈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精神是任何一个民族所固有的。中華民族的先辈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为人类留下丰富且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有序地传承也一直没有断过,这些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是我们民族固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使优秀文化本身固有的强大张力、占有力和融汇力在潜移默化之中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举世瞩目古代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民族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但迄今为止,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这是一项既意义重大又艰巨复杂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深圳市各区、街道大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设在所属的基层文化馆、站,全国很多地方跟深圳相类似,这就直接将基层文化馆、站推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基层文化馆、站的工作做得如何,密切关系到非遗保护工作的成败。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层文化馆、站应该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认真做好普查、申报与保护传承工作。

一、努力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想认识,是基层文化馆、站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

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以来,全国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包括基层文化馆、站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项工作,短短几年时间,发掘、整理出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地争相上报,希望自己的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因此,各省、市、县(区)也都建立起了各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这一过程中,个别地方也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的思想,而且少数基层文化馆、站在自己的项目陆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后,觉得大功告成,开始出现了松一口气的思想,这些情况都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首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既定方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将会不断深化扩大;而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将会加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外来文化还会不断加速流入,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就会不断受到挤压。即使已经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若不认真加以保护,也会随时存在消亡的危险。

2014年1月16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围绕实现“中国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惠民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推动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岭南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同时还提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

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其次,还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和敏感性。这几年,我们虽然发掘出了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散落于民间的宝藏仍然不少,有待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因为是非物质的,无形的,不像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一眼就能看见它。它常常隐藏于街头巷尾,散落于田间地头,存活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它们熟视无睹、见惯不惊。如已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深圳市下沙村《下沙祭祖习俗》,当初普查人员在普查中发现这个项目,认为非常有价值,提出申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下沙村的村民都不相信,他们说:“我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做的,人家不也都在祭祖吗,这有什么稀奇?”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心人,我们才能更敏锐地去发现更多散落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保护好它们,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二、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是基层文化馆、站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必要保证。

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整套行动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全面、长远的工作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规划直接关系到事情的成败。由此可见制定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划的重要性。

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其存在的具体社会环境,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某种特定的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比如深圳市沙头街道《下沙祭祖习俗》和《沙尾莫氏点灯习俗》都离不开祠堂、祖墓等场所,坂田街道《坂田舞麒麟》和《龙城舞麒麟》离不开社区与各种节庆吉日的庆贺,大鹏街道的《大鹏婚俗》、《大鹏凊醮》一样也离不开“大鹏所城”这一特定环境。如果这些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消失,依附其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难以存续。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首先必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不然,在城市化、现代化浪潮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将因失去其依托的特定场所而孤立无援,早晚会灰飞烟灭。其次要根据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同类别、具体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规划及保护措施。例如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项目,要注重传统剧(节)目及其文献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及时抢救记录老艺人及其代表性剧(节)目;对传统技艺类项目,要注重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和工具、原材料的保护,注重代表性传承人主要代表作品的征集和保存;对民俗类项目,要注重在相关社区的宣传、教育,注重与民俗活动的结合,促进群体传承。如深圳市龙城街道的传统舞蹈《龙城舞麒麟》项目在列入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其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富已是近80岁高龄,为了防止因代表性传承人离世而造成项目失传,在制定该项目保护规划时,龙城文体中心就特别注意对下一代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预防这个项目因代表性传承人离世而消亡。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是基层文化馆、站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很多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不甚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现实和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又大量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基层、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群众投身保护的自觉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难以收到成效的。这方面,基层文化馆、站具有其特殊的优势。

基层文化馆、站本身就是文化系统的神经末梢、前沿阵地,它恰好就是扎根于基层群众之中的。基层文化馆、站可以结合国家的文化遗产日和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庆典,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板报、宣传栏等大众传媒,积极报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各种传播机构拍摄制作相关的视听节目或音像制品,组织相关保护成果的出版;鼓励辖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及文化学术研究机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宣传、展示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增强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早在2005年底,深圳市龙岗区委、区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开展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深龙府办[2005]101号)文件,部署全区普查工作,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多年来,普查人员采取“地毯式”“拉网式”的普查方法,通过不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基本掌握了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区文化馆牵头各文体服务中心为抓手,在收集整理及申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项目。龙岗区有较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除了已经列入国家、省级名录的《坂田永胜堂舞麒麟》、《龙城舞麒麟》、《龙岗舞龙》、《布吉甘坑凉帽》外,还有客家茶果、腊鸭等民间糕点食品制作、竹编灯笼等日常生活用具制作等手工技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多是龙岗区历代村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和传承下来的,而且都是与村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生活习俗,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食品的制作技艺。深圳特区建立后,上述农村的土地被全部征用,村民变为了城市居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村民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生活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需要制作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已经用不着,现在富裕了,过去要自制的食用糕点及生产、生活用具,都不愿再做,直接去商店、超市买。到本世纪初,五十岁以下的人对这些习俗和技艺已不甚了解,会做的人就更少了,在社区民间传承了数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

龙岗区是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丰富的一个区。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广泛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动员工作,宣传非遗的不可再生性,宣传抢救保护非遗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龙岗区各街道及社区积极配合,拨出专款,有专干负责,通过购买原材料、制作工具,建立传习所,进企业、学校,请传承人现场表演传艺,组织发动年轻人来学习,坚持每年开展一至二次的大型活动,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大大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热情和自觉性。有的街道还拿出费用,聘请高校师生来社区编写村史,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情况,使社区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龙岗区文化馆结合区民俗类、大型群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多的特点,抓住文化遗产日和各种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表演、展演。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龙狮麒麟荟萃闹元宵”、“春节民间社团展演”、“粤曲、客家山歌、粤剧京剧演唱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其中,2011年4月至8月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在龙岗赛区组织策划实施“‘大运文化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的活动,为期16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制作表演活动,汇聚40多位手工技艺人员进行现场制作,展出百余幅非遗图片和40余件实物展品,非遗表演48场次,接待中外游客近5万人次,向中外游客及广大市民展示我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吸引了国内各级新闻媒体的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热情,扩大了影响,加大群众的参与度。

现在,龙岗区文化馆也正在设计自己的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同时还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并与辖区的学校联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训练基地,一系列的推进等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龙岗区的传承活动日益活跃,队伍日益壮大。

四、加强对项目及传承人的保护,多层次、多渠道逐步提高其知名度,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传承人能否正常开展传承活动,能否有序传承、接替,直接关系到非遗项目的存续和消亡。因此基层文化馆、站不但要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申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具体帮助和支持他们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活动,要保护他们合法的传承活动,为其开展传习活动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如今深圳罗湖区、福田区文化馆也先后拨出场地,专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既集中展示该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解决了传承场地,为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了条件,对后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场所,这是对传承人保护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舞麒麟》、《龙城舞麒麟》、《平湖纸龙》等技艺表演项目,坂田街道、龙城街道和平湖文体服务中心都十分注重对后继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进行鼓励。逐渐挖掘培养新的代表性传承人,促其技艺与品德完全成熟,能够全面继承其技艺,从而保障了这些项目在将来不致因代表性传承人的离世而消亡。同时,还在各类节庆、民俗活动及展演时创造机会、为这些技艺表演项目提供舞台,扩大其知名度,使他们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同时,基层文化馆、站也可以发挥自身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解决人才、资金问题,这将更有力于对传承人的保护。人才的配备和资金到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保障。而缺乏专门人才和资金短缺,也正是大多数基层文化馆、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共同难题,这一方面需要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如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布吉甘坑凉帽”,是深圳客属区域的特色日用品,还有大鹏新区大鹏街道的《濑粉仔》也是产于深圳大鹏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这些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为了幫助传承人解决资金问题,街道文体服务中心想尽办法大力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大鹏街道的《濑粉仔》就与大鹏所城博物馆协商,由所城安排一个门面出租给传承人经营濑粉仔,很多去大鹏所城参观游览的人都慕名来品尝濑粉仔。布吉街道的《布吉甘坑凉帽》和龙城街道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的《潮彩》,就利用各种机会进入展会宣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文博结合起来,解决了传承人的生活来源和项目存续问题。这些都是极具岭南文化特点,其中《潮彩》的产品题材、技法、布局、线条及色彩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还有一些正在挖掘整理的项目,例如坪地街道的《腊鸭制作技艺》、《张氏传统灯笼制作技艺》等。《潮彩》现已入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补了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陶瓷艺术的空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提升龙岗区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基层文化馆、站还可以利用自己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退休专家、学者、老文化人的特长和积极性,组织他们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只有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才能深入持久、有成效地真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化馆站 篇4

今后的5至10年, 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加强文化馆、站建设, 以全新的方式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文化馆、站是负责群众文化活动的专门机构, 具有文化采集、示范、演练、宣传和推广功能

文化馆、站是政府所属的文化事业单位, 专业涵盖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民俗等领域, 人员由各类文艺创作辅导干部构成, 负责从文化艺术的层面上搜集、整理、展演、培训, 组织地方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广泛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先进文化。

(二) 文化馆、站是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策划者与直接实施者, 是农村文化的强劲支撑

文化馆、站的职能是服务乡村文化建设,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一个地方文化生活水平层次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职能部门工作的策略、方式与工作力度。作为政府最基层的文化单位, 文化馆、站不但要积极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娱乐社区群众生活, 在各乡镇、村屯中起到示范作用, 而且要引导农民设立村级文化活动室, 引导小组社区设立文化中心户, 起到农村文化活动的总导演作用, 策划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民乐队、田间地头草台戏等种种文化活动形式, 建设从县到乡到村到屯都有的立体的文化责任与宣传指导网络,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把健康美好、愉悦身心的多彩的文化娱乐, 编织进人们的生活, 使其深入到人们的心灵。

(三) 文化馆、站担负着搜集、整理、保护、传承

和发展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 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新时代的农村文化建设, 具有丰富的内涵, 不仅肩负着建设现代先进文化的任务, 还肩负着传承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将具有现代色调的先进文化注入乡村生活中, 播种到农民的心田的同时, 还要继承、发扬甚至抢救保护濒临灭绝、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古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当今的乡土文化, 由于受西方观念、现代科技与时尚生活的冲击, 一些“土得掉渣”的古老文化遗存, 包括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民俗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因后继乏人, 正渐渐远离我们的视野, 不少文化“品种”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建设, 不仅要充分展现富于时代特点的新型农村气象, 还要复活其古老而优秀的民间乡土文化, 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具有现代气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又成为保存了完好的原生态文化、折射着古典光芒的具有浓郁人文色彩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村庄。

(四) 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离不开文化馆、站卓有成效的管理、指导与培训

文化馆、站, 是政府部门最基层的文化机构, 是基层文化活动的实施者, 是乡镇村屯、社区文化活动的指导者和人才的培养主体。目前, 我们面临的现状是, 农村文化队伍基本处于一个断层状态, 文化人才严重缺失,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与农民的文化需求。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队伍短缺的问题, 造就一批业务过硬、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农村文化新人。文化馆、站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的人员要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在使自己真正成为农村文化队伍的一员、全心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上来的同时, 积极扶持农村文化队伍, 通过辅导、培训和帮带的方式, 培养一批活跃于乡村聚落的文化骨干, 变单纯的“送文化”为“种文化”和“城乡文化互动”, 建设一支支“永远不走的文艺队”和一批批“永远留下来的文化队伍”。

二、构建目标体系和服务体系, 细化文化馆、站的工作目标

先进文化、城市文化、现代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 政府有关文化政策在乡村得到落实, 都离不开文化馆、站在两者之间所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然而, 由于受诸多条件制约, 文化馆、站的主动性发挥不够, 长期扮演着“中介”的角色, 很多时候仅仅起着“上传下达”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文化馆、站应该构建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和服务体系, 改变这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强化职能, 及时转型, 担负起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

(一) 构建文化馆、站的目标体系

文化馆、站的建设目标, 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科学发展观, 始终把为人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当作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工作的根本目的。构建文化馆站目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积极探索构建文化馆、站的少儿工作目标、青年工作目标、中年工作目标、老年工作目标以及妇女工作目标, 要深入研究构建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馆、站的文学工作目标、美术工作目标、摄影工作目标、戏曲工作目标、曲艺工作目标、舞蹈工作目标、书法工作目标、音乐工作目标、社会文化理论研究工作目标、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目标。通过目标体系建设, 使广大文化馆、站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把文化馆、站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 构建文化馆、站服务体系, 就是要求文化馆、站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增强活力

文化馆、站服务体系建设要植根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中, 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服务的实惠。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社会化、科学化、系统化、网络化。文化馆、站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乡镇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家庭文化服务体系、社会文化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校园文化服务体系、企业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服务体系建设要明确服务范围、服务方法、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目标、服务措施等。通过服务体系建设, 凝聚社会文化人才, 整合社会文化资源, 建立社会文化人才库、节目库, 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营造人人参与社会文化的氛围, 打造公共社会文化服务发展的大格局。

三、构建活动体系, 强化文化馆、站的主导作用

活动, 是文化馆、站生存的根本, 文化馆、站要保证生命之树长青, 必须努力构建好阵地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两大体系。阵地文化活动体系建设要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公共化, 要以社会文化骨干培训、少儿艺术培训、老年文化休闲、群众文艺创作、馆办文艺刊物、阵地文艺演出、民俗展览、社会艺术 (美术、书法、摄影、工艺品等) 展览、音乐舞蹈创排、科普知识讲座、文化艺术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在馆内举办的活动为主体构建。社会文化活动体系要坚持主题化、品牌化、系列化, 要紧扣传统民俗节日、现代节庆、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来构建, 选择一批普遍的、大众的,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能带动整个社会文化活动的项目, 为其寻找符合乡情、民情的活动载体, 把其打造成既能操作在手, 又能充分体现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品牌。

作为政府基层文化部门, 文化馆、站不仅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阵地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而且要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 培训农村文化工作人员, 帮助每个村庄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 引导农民自己重视文化, 提高素质, 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 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 将“输血”变为“造血”, 从而加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和推动农村文化活动。

(一) 深入农村, 了解新时期农民的文化需求

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农村, 对农村文化设施、民间文艺活动、农民文化水平以及农民的文化需求、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综合, 了解当前农村文化现状及农民的文化需求。只有充分了解, 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 做出定量、定性的科学分析, 文化工作人员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

(二) 发现、培养农村文艺拔尖人才

农村文化除了挖掘传统、引入外来之外, 还要整合优势, 不断创造, 才谈得上农村文化的真正发展。要有所创造, 就必须发挥农村文艺能人、骨干的积极作用。在农民文学、绘画、书法、摄影、戏剧、歌唱、舞蹈等各种展览、比赛中,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只有如此, 才能对当地的各项农村文化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三) 培训农村文化工作人员

农村文化建设最终靠农民自己, 但文化馆、站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引导农民建设一支文化骨干队伍尤为重要。将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室工作人员以及热爱群众文化, 热衷宣传工作, 具有文艺特长、组织才能、示范能力的农民组织起来, 培训锻炼, 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带动整个村庄农民群众文化的积极开展。

(四) 积极引导农村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农村的文学、文艺、戏剧爱好者, 利用节假日、红白喜事、民间节庆活动, 通过比赛、展演等形式, 鼓励农民参与其中, 投入其中。

(五) 帮助每个村庄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

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历史状况、经济条件不一, 哪怕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 文化建设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措施。文化馆、站要针对每一村庄的具体情况, 指导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既要有一年、两年的短期计划, 也要有五年、十年的长远规划, 由量变的渐进式发展过渡为质变的超越式发展。

(六) 引导农民加强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问。农村文化工作当然离不开管理, 管理好了, 可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若没有管理或管理混乱, 别说发展, 还可能滞后。因此, 文化馆、站干部要督促农村配备文化管理员, 指导他们对文化设施的使用, 如阅览室、棋牌室、活动室要经常开放, 否则便形同虚设。

(七) 建立翔实的资料档案, 随时掌握发展动态, 及时反馈, 不断调整, 将农村文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文化馆、站要对每一乡村建立文字、图像等方面的资料档案, 定期了解情况, 及时反馈、及时备案;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及时指导, 尽可能地使各乡村的文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八) 建立特色文化民俗村, 以点带面, 推动创造性文化的普遍开展

广大农村, 特别是原生态村落, 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有着建立特色文化民俗村的必要条件。对那些已初具建立特色文化村的条件与雏型, 文化馆、站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促进, 可重点投入精力, 积极扶持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文化示范村的建立, 不断摸索总结, 积累经验, 以点带面, 逐步推广。

摘要:文章阐述文化馆、文化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构建文化馆、站服务体系的目标及对策。

以“廉洁文化”促集输站健康发展 篇5

——以“廉洁文化”促集输站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的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党建工作的作用是为生产保驾护航,二者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最大程度推动企业发展。

为不断增强集输站职工的党性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切实提高职工拒腐防变能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输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并且利用每周定期组织的学习时间,不断开展关于“廉洁自律”的专项学习活动,确保每一位职工干部能够熟知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通过关于“廉洁自律”学习活动的不断开展,集输站每一位职工以及领导能够抛弃不廉洁的思想,自觉抵制腐败行为,通过不断的学习,要提高职工“廉洁自律”,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关于“廉洁自律”的思想教育,结合各类廉洁建设的文件精神,联系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理论不足,不断丰富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保持员工廉洁自律的政治素养;2.不断健全、完善站内的各项规章制度,除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外,建设集输站“廉洁自律”更离不开各项管理制度的保障,根据站内实际生产情况,详细制定有章可循的规章制度,对重要事必须项明确审批人及责任,同时还要提高制度的有效执行力,确保每一项制度都能够落到实处;3.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实际行动,不断展示当代延长石油人“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员工能够自觉遵循“廉洁自律”的各项要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企业文化作用。

一、以党建为基础,坚持企业文化工作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企业政治思想领域的工作不能离开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党建工作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企业

文化建设工作,建立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创造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党政一把手齐抓共管,使企业文化、党建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重经营轻政治的思想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种种负面现象开始出现。党建和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思想工作的双刃剑,如果说企业是船,文化就是帆,而党建工作就是企业的舵,它把握着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一旦偏离就会触礁。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重经营轻政治的思想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种种负面现象开始出现。党建和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思想工作的双刃剑,如果说企业是船,文化就是帆,而党建工作就是企业的舵,它把握着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一旦偏离就会触礁。

通过集输站廉洁文化建设,使党风廉政建设与集输站健康有序的发展相结合,共同发挥、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了全站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和防微杜渐的意识,增强廉洁从业的工作作风,加快推进集输站向标准化建设迈进。

集输站

文化馆站 篇6

[关键词]数字化 公共文化服务 馆站联盟

一、数字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在着手建设深圳市数字化文化馆之前,对全国的文化馆数字化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统计与分析,也走访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文化馆。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重实体、轻网络

实体数字馆的建设非常的重要。一个好的数字化体验馆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进入文化馆的民众充分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方便,有利于文化馆的阵地服务,对于文化馆的宣传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

但是文化馆的数字化,其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馆的文化服务,让我们的服务面向更多的群众,而实体数字馆的建设虽然精彩,却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受众面极为有限。相比互联网、手机以及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几乎无限的宣传空间,文化馆的实体场地再大也显得相形见拙。

目前,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说,全国大部分的文化馆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本馆的场地范围以内,没有充分重视互联网、手机和有线电视这些重要平台,配套的网站相对比较老旧,而集中精力与资金打造的往往是科技感十足的实体数字馆,这样的建设思路虽然的确能找到一些闪光点,但是受众面的狭窄往往导致数字化建设服务于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根本目的没有实现。

(二)网络数字化的专业性不足

刚刚谈到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其重点应该在网络,在明确这一前提的情况下,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那就是网络数字化要做得足够精彩。我们的数字化建设不是走一个形式,而是走心,要走进民众的心里。如果你的网站没有人看,那就失去了新媒体无限空间这一最大的优势,我们要做数字化的文化馆,就是要做出一个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愿意看,甚至天天看的平台,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建设网络数字馆的初衷。

从目前我们看到的国内大部分的文化馆网络数字化建设情况来看,网络专业人才的不足较为普遍,走访的各个地方几乎都没有一个专业负责数字化的团队,继而造成其打造的数字化宣传网站专业不足,绝大部分的文化馆网站都只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且很多都是只负责建设,不负责管理,页面布局老化,网站里的信息更新滞后,排版散乱落后而且缺乏实用性的东西。这样的网站自身就处于淘汰的边缘,根本无法承担传播最新公共文化的重任。一个老百姓点开就想关掉的网站根本无法达到数字化传播的效果。

(三)建设形式单一,服务理念滞后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的文化馆都有开始着手数字化建设这一项工作,但是从建设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建设形式单一,服务理念滞后的状况。对于民众的服务基本停留在实体阶段,好的文化艺术资源都封存在各个馆站之中,相对封闭。而这直接导致一个重要问题的出现,那就是资源的浪费。封闭的思维导致好的资源无法共享,每个网站几乎都有一部分较为出彩的部分,但是民众却很难在杂乱的页面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很多优秀的资源因为没有被重视而被埋没。

其实在全国各级文化馆站之中隐藏的优秀资源非常丰富,甚至是那些在当地过于熟悉的作品挪个地方就会再一次大放异彩,他们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缺少一个系统性的供他们展示的平台。

二、深圳市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以上几种常见的问题是我们长时间考察与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我们也因此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总结了前人宝贵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请教了大量的专家,在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学习,最后集合计算机、设计、艺术、文化等各类人才之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截至目前,我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在实体馆数字化建设方面,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巨量以及服务受众面有限等因素。我们暂时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建设大型实体馆上,转而将便民与公共文化的服务性摆在第一的位置,实体数字化所建设的都是最为实用的内容,比如:

1、全馆范围无线网络的覆盖,让进入我馆的民众可以随时使用手机免费上网。

2、直接面向群众的高科技大型展示屏,不间断的展示我市优秀的作品。

3、能够与高清大屏对接的全自动视频录播系统,让我们的剧场不再渺小,观众不用进场也能看到节目的实时直播。

4、方便随时查看的查询机与一体机,让民众更便捷的了解文化馆的服务功能。

5、360度馆内全景导航,让使用者最为直接的感受到数字化的文化馆。

6、正在开发的微信解说系统,让大家体会“扫一扫,你就知道”的感觉。

这些设备的引入让步入我馆的民众第一时间切身感受到数字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方便,也能通过一些侧面体会到我们文化艺术与数字化的完美结合。

(二)推广数字化办公,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做准备

自动化办公系统是我们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前奏,也是让数字化进入我们日常办公的一个标志,让数字化的精神深入每个馆员的心中,关键也为我们未来打造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做足准备。

未来会作为我们重点发展对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将基于我们的互联网、手机、微信等多个平台,实现全市的联通,整合全市的师资、场馆等宝贵资源,采用系统下单配送,科学管理的方式,统筹规划全市文化艺术的实体资源,使目前已有的资源更高效、更合理的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尖端技术打造优秀品质

为了配合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我馆专门引进一批原本任职于高校以及软件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搭配熟悉群众文化工作的专家组成了我们全新的数字化建设团队,目的就是为了打造高格调高水平的系统性网站,重点突出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nlc202309082257

1.新颖性。网站采用目前最新的网站架构技术与最效率的编码方式,同时我们聘请了专业的设计人士。在保证页面迅速加载的前提下,使页面呈现尽量多的美感与效果,让访问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进入主页开始,就营造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

2.便捷性。在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特点后,我们再一次打破常规,采用主题突出的方式重新编排栏目,重点突出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将便民利民摆在首位,合理的页面设置使得民众在访问网站的时候能更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所有网站的信息,我们都会同步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以及手机APP客户端,借用最为流行时尚的宣传手段,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

3.服务性。深圳市文化馆的公益性培训目前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成果显著,是一项非常的有特色的工作,我们的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将类似公益性培训这样的工作更大面积的推广开来,新网站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就是面向全市的培训服务,我们将搜集全馆优秀的实体培训资源,在精心制作后推出网络培训。未来我们更是要整合全市的文化艺术教学,针对各个门类的课程,甄选最为优秀的教师分点分节的录制,最终完全免费的展示给民众。

4.特色性。除了最基本的信息发布以及活动发布外,我们还将大量的文化艺术作品用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到网上,分门别类,种类繁多,尤其还要包含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不少地方都成立了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我们将非遗的内容与文化馆的相结合,设立非遗专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依托馆站联盟,打造全市一体的数字化服务

2015年07月30日“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正式成立,揭开深圳市文化馆事业发展新篇章,联盟将集合全市各区的文化馆(文体中心)的优势资源进行共享,我们的数字化建设最大的亮点正是基于这个馆站联盟。即将上线的数字文化平台将覆盖到全市范围,未来我们会建立完善的文化艺术资源收集机制,利用线上的功能随时收集到全市每个文化馆站的优秀资源,再由专业的人士甄别,最后发布。保证有优秀而有活力的文化艺术资源不断的进入我们的平台。

同时,我们还会不断升级我们的平台,由我馆牵头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库。其中包含:群众文艺作品数据库、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数据库、深圳市群众文化艺术人才数据库、社会表演艺术团体数据库和文化志愿者数据库。数据库建成后将涵盖我市所有公共文化相关的优秀资源,为市民提供一个功能更为强大的公共文化资源搜索查询平台,这将是我馆公共文化工作数字化的一个新的标志性的项目。这也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战性而又需要长期持续的工作。一方面,需要整理非常庞大的数据,第一阶段我馆将联合深圳市群文协会收集尽可能全面的文化资源并入数据库,而后续,我们将通过系统的智能上传,联合全市的文化馆站,实现数据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为保证保证数据库的先进性和示范效果,在数据库开发方面,系统将运用到包括云终端技术,高速在线视频、标准化可视数据上传、智能分类下载、智能搜索等最为前沿的计算机技术,确保数据库能一直为市民提供高效而全面的服务。

我们的网站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发布平台,而是融合了多样性的功能,汇集全深圳市文化艺术资料的多功能平台,一个面向全深圳市甚至全国的文化艺术平台。

结语

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国内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要打造一个真正能全面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重任,融入百姓生活的数字化文化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必然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实践和学习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数字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吴江.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构想.中国文化报,2013-04-23(12)。

作者简介:伍钛(1974--),男,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现任职深圳市文化馆。

文化馆站 篇7

一、充分发挥文化馆 (站) 的号召力, 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衰落的一个原因便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变迁导致的传统生活用品、礼仪制度等退出人们日常生活领域, 随着世代更替而逐渐被人们遗忘, 乃至逐渐走向衰亡。如江都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江都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等便属于这一类型。对于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保护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推广宣传, 以使其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为目的, 在吸引群众注意力的基础上, 以其文化底蕴征服群众, 使群众主动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群众基础广、号召性强的特点, 这一特点可以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过程中, 以《江都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江都漆画》保护为例, 可以通过组织庙会、文化节的活动宣扬这一技艺, 或者通过手工艺术品会展、有奖征文等形式加强人们对其的认知, 最终达到宣传与保护的目的。江都区文化馆举办的“工艺美术精品 (非遗) 巡回展”, 有400多件作品参加了展览, 这是江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美术、技艺类) 的一次集中展示, 数万名群众观看了展览, 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得到群众的认可。

二、充分发挥文化馆 (站) 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中的规范价值观念作用, 加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衰落的另一原因在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自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保护。这一类文化遗产主要为民间文学及舞蹈, 如我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露筋娘娘传说》及被列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仙女庙传说》、《丁伙花朝节》便属于民间文学和民俗, 而武坚《莲湘花鼓》、吴桥《荡湖船》 (社火) 则是传统舞蹈的代表, 他们因为来源于民间, “乡土味”浓厚, 而且难以考证, 因而常常被忽视。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保护的同时需要加强群众的思想意识建设, 使其能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并能够做到识别非物质文化遗产, 才能使其在保护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文化馆 (站) 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规范价值观念作用, 能够通过一定的活动起到强化思想观念, 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 将其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可以在组织社区、企事业、校园等集体活动中, 以话剧、歌剧、小品、歌舞等多种形式宣传, 如江都区文化馆在加大非遗保护力度的同时, 积极开展群众文艺

昌黎地秧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艰巨的工程, 这项工程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除了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更要帮其解放思想, 指明方向。要有长远的眼光, 要有科学的理论, 更要有必胜的决心, 通过不懈的努力, 昌黎地秧歌这门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调演、非遗展演、广场彩虹等群众文化活动, 将非遗保护名录编排成文艺节目, 搬上舞台, 将《露筋娘娘传说》、《仙女庙传说》、《丁伙花朝节》创作成音诗画和歌舞的表演形式, 达到使这一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的同时, 加强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认知。

三、充分发挥文化馆 (站) 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性特征, 创立团队义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落除上述原因, 还有其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 并随特定家族的衰败而走向没落的因素。这一状况在传统音乐、美术及医药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邵伯锣鼓小牌子》以王荣棠为代表性传承人, 传统美术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江都漆画》以吴迎发为代表性传承人, 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丁伙龙舞》市级传承人潘春宏, 民间舞蹈《社火》代表性传承人沈亭, 《莲湘花鼓》江鸿鸿等, 除固有继承者外, 外人知之甚少, 在传承范围上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然而当务之急是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将这些即将衰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出来。所以, 我区邵伯、丁伙、吴桥、武坚等镇文化站针对这种现象, 成立了邵伯锣鼓小牌子乐队、舞龙队、荡湖船、莲湘花鼓队等各种社会文艺团体, 正常开展活动, 其中, 吴桥镇的《社火》2012年4月, 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端午专题节目录制, 6月23日, 央视综艺频道公开播出吴桥社火《戏龙船》。应该说, 对于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信息化方式完整记录, 方能便于以后能够大范围的快速传承。

文化馆 (站) 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性特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与传承意义重大, 通过号召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以团队的形式正规、有序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可以组织各个行业人员, 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 使其能够做到长久保存, 或者通过发动群众, 创造出适宜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社会氛围, 使其能够在类似于其产生的条件下继续得以健康发展, 这都是文化馆 (站)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参考的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时代相承而流传至今, 亦随着家族没落、人事变迁而走向衰败, 因为其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历史人文价值, 是民族智慧的凝聚, 民族精神的象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人不容推卸的责任。同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短时间的、少数人的活动, 而是一场持久的、依靠群众的国民性行动, 因此在这过程中, 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馆 (站) 的作用, 以群众文化的特征为切入点, 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群众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力参与者, 使每个人能够切实的改变思想, 提高认识, 保护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2]张振涛.冀中乡村礼俗中的古吹乐社[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重点课题:201202015)

作者简介:

谈文化馆站在文明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8

文化建设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文化馆、站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是我们文化部门在工作时间中应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众所周知, 文明生态村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内涵深、外延广, 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息息相关。因此, 文化工作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馆、站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 把文化工作与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指定规划、搞好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的创建意识

文化馆、站要充分地认识到, 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就是要改变农民“早上躺枕头听鸡叫、白天干地头听鸟叫、晚上在炕头听狗叫”的传统落后状况。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文化阵地宣传, 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赶集、文艺演出等一切宣传形式, 宣传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三个代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 是提高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文明素质、农民经济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生态村这场伟大革命中来, 这是文化馆、站工作人员所肩负的使命。

在搞好阵地宣传的同时, 文化馆、站人员也要主动配合上级主管部门一起, 深入到各个文明生态村帮助把文化建设的内容谋划好, 选择好文化活动场地的有利地形, 为当地文明生态村建设当好参谋。承德县是个山区县, 全县有48万人口, 421个行政村。县文化馆有关人员同主管部门一起, 深入到第一批建设的44个文明生态村, 调查了解当地的文化示范户、业余文化活动状况和文明生态村该建设规划方案等, 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为文明生态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依据。根据当地的文化活动特点, 指定出文化建设措施。

二、发挥优势、深入基层、为街道美容美化提供示范样本

在第一批文明生态村建设中, 为树立标准的文明生态示范村, 承德县文化馆抽出5名业务人员, 为朝梁子、前五沟、大东窑和西营等五个村的街道进行美容美化设计。他们把美术、书法、标语等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组成精美的小版块, 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文明生态创建、计划生育、尊老爱幼、科技致富、讲究卫生等。其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 既体现了文化特色, 又适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县文化馆的5名工作人员, 头顶烈日连续作战, 在老百姓家住了40余天, 在四个村完成了书写标语160余条、绘画400余幅、书法130余幅、写真喷绘80余块, 按期完成了预定的街道两旁美容美化任务, 受到各级领导及全市参观团的一致好评, 当地农民朋友拍手称赞, 赞不绝口。

文明生态村街道美容美化工作中, 通过与农民零距离接触, 了解了广大农民之所用所需, 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农民朋友告别愚昧、走向科学, 告别陋习, 走向文明, 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改变生活习惯, 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视野和心灵上向文明生态标准迈进做出了贡献。这次文明生态村街道美容美化起到了示范作用, 全市各村镇纷纷效仿、工作经验迅速传开。

三、加强服务、分类辅导、提高文明生态村的活力

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中, 发挥生态经济, 宏扬生态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其中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活动场所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人们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条件下, 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 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 每个村都有一个文化活动室或一个文化活动广场, 都有一大部分热爱文化活动的骨干, 他们不甘于传统的文化活动模式, 追新求变、享受高级文化活动的心理不断增长。如过去的传统花会和秧歌,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形式、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替代。如传统武会中的“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杀靼子”等传统节目, 均被现代武术表演所替代, 传统的鼓乐伴奏, 也被现代的音乐曲目所更替, 过去的大秧歌均是走四方步, 而现在的大秧歌表现则种类繁多、花样翻新, 这就要求文化馆的业务辅导干部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向外多学、多看、多练、多深入基层进行辅, 既保留传统的形式、又增添现代的内容。如承德县下班城镇的大秧歌队总计有20余个, 他们天天晚上有活动, 但形式上还是那些传统的样式, 于是, 我们就从东北请来了教师进行辅导, 在秧歌表演中, 改编了动作、翻新了花样。服装上或传统、或现代, 在伴奏中或打击乐、或民族乐、或西乐, 从而使观众耳目一新。此外, 文化馆、站业务人员在组织和辅导文明村的文艺活动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农民的休闲时间, 分期分批地深入到基层进行组织辅导。尤其是山区县、居住分散、自然村多、交通不便等是山区特点, 在辅导中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可以在文化站里辅导, 也可以几个村进行分片辅导, 采取“一教十, 十教百”的辅导方法。在辅导中既要循序渐进, 又要重点突破, 既要适合当地农民的口味, 又要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

四、深入农村、贴近文明, 为农民朋友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

文化馆作为国办公益性事业单位, 是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沿阵地,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 县文化馆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 宣传本地在文明生态村建设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和先进典型, 以促进当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有效开展。承德县在文化下乡演出中, 把文明生态村建设纳入演出内容的重要部分, 他们先后创作了《京东大鼓》、《朝梁子精神代代传》、表演唱《三农政策暖民心》、快板《谁不夸咱家乡美》、歌伴舞《请到咱村走一走》等文艺节目, 深入农村进行宣传演出。既宣传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意义, 又歌颂了本县在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的先进典型。此外鼓励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明生态村创建中来。此外, 县文化馆还组织全县的摄影爱好者, 对文明生态村建设进行了拍摄, 并有9幅作品参加了市里组织的“生态村建设摄影展”。其中摄影作品《红绿相媲美》、《生态小巷》组照获得了奖励, 我们将文明生态摄影作品在全县进行了展览, 为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化馆站 篇9

一、关注与亲近三农、推开文化馆 (站) 工作之门

文化说到底它就是滋润和抚慰人的情感和心灵的东西, 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谐安定程度, 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灵恬适祥和状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必然会产生对文化的需求。群众文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农民生活富裕、知识更新对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农村温饱问题早已解决的今天, 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已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市进城务工人员虽然长期生活在文化活动相对活跃的城镇, 但他们会在传统节假日定期或平时不定期地返回乡村。他们见识了外界的大千世界, 吸纳了现代文化因子, 回到乡村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农村文化的建设与改造。

因此, 文化馆 (站) 在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中创新机制亲近三农, 关注农村文化建设, 调动广大专业干部和职工, 深入调研三农现状, 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 利用一切文化手段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沟通和联系, 让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满足和提升, 把民间文学、舞蹈奉献给农民以真切的文化实惠, 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农民所渴望的学民间工艺和技艺致富结合起来。培育对广大农民的热爱, 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良好的社会人文氛围, 这是我们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基础的人文依托, 没有对广大农村真实状况的了解和比较, 没有对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第一手情况的掌握, 没有一份对农民的真挚朴素的情感, 那么农村文化建设就很难有实实在在的推进。

二、目标考核、依法建设, 确保文化管 (站) 的有效发展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文化馆、站是实施农村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有了对这个核心的广大农民的理解尊重和亲近, 农村文化建设就有了一个好的社会民情基础,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件, 要建设新农村文化最重要的是建立对各项领导工作目标考核, 把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内容科学安排, 同当地的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方针。作为文化馆、站更应不折不扣按照目标任务认真落实, 与评估考核和专业干部业务考核结合起来。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者上、庸者下的流动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善组织、懂管理的复合型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强有力的组织和法的保障。

三、彰显个性, 实现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和谐音符

文化馆 (站) 是社会文化机构的支柱性构件, 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承担者和体现者。文化馆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其他业务活动均不以盈利为目的, 它以自己的主体业务----组织具有鲜明调动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群众文化活动, 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爱好、农民的多层次文化需要, 开展活动健康向上, 引导农民自办文化深受百姓欢迎, 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来, 繁荣了农村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 二来能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远近文明的文化大院, 改变了农民曾经是“早上听鸡叫, 白天听鸟叫, 晚上听狗叫”单调的文化生活, 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和谐音符。只有变被动为主动, 加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者中的主观能动性, 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打造新平台, 显得十分突出。

四、发挥政府主渠道文化优势, 真抓实干建设新农村文化

文化馆、站是我国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 担负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大责任。长期以来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先进文化、现代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 政府有关文化政策的落实, 都离不开文化馆、站在两者之间所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由于诸多条件制约, 文化馆、站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很多时候仅仅起着“上传下达”的功能。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 改变这种“被动”工作局面, 发挥政府主渠道的文化优势, 抓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 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市、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 公共文化得到有效利用。农村文化工作体制逐步理顺, 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 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馆站要在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发挥群文专业干部的聪明才智, 利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职能艺术形成的延伸和变化。充分争取和利用各级政府提供的文化资源和现代传媒, 传播先进文化观念, 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办法,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一定会生动、丰满、繁荣起来。

文化馆站 篇10

农村文化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意见》提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要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为原则。这与文化馆、文化站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是一致的。我们认为,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首先应当重视和加强群众文化馆、站的建设。因为区县文化馆是基层文化馆、乡镇 (街道) 文化站、村组文化室这“三级群众网络”的纲;乡镇文化站是实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又因为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是担负着人们的终身教育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群众文化在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 担负着群众文化工作任务的县区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 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中, 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首先, 转变工作思路, 用创新的方法方式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馆、站应该摆脱“等靠要”的传统工作模式,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依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大思路, 充分利用县区文化馆的有利资源, 如专业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支持乡镇文化站;借助文化站熟悉农民文化需求及掌握乡村文化活动特点的优势, 实行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打破乡镇文化站之间各自为政, 馆站工作分割的格局。在文化馆的调度指导下, 集结成强有力的群众文化队伍,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研究探索乡村农民文化需求新动态。在宣传、科普教育、职业培训、艺术辅导、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存等方面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馆站的连线, 有利于群众文化“三级网络”的建设, 为各级政府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基础与平台。馆站联盟, 能为农民群众创造较高层次、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以集中体现公益性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其二, 研究乡土文化, 让农民在传承中融入时代精神理念。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馆、文化站是责无旁贷的。长期以来, 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 加上我们在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上留下许多空白, 尤其忽略了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成为文化建设的被动旁观者。而另一方面, 在许多农村, 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民俗文化活动往往比起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更具感召力。这都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的课题。因此,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深入农村, 倾听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学习他们自主自发的能力和精神, 并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具有乡土气息, 适应季节时令, 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 使之成为农民依托的精神家园。另外, 农村中的许多宗祠庙堂里的匾额、楹联都铭刻着先贤祖训、治家格言, 许多民谣、民谚、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等, 也传递着为人、劝世、警世、爱国治家的良言。这些都是乡村最具特色的文化语境。群文工作者都应深入挖掘整理, 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理念, 使之发扬光大。让农民在祖宗先贤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源头, 认识身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这便是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最亲切、最直接的文化手段。地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文化部门就组织了“大别山民俗文化大奖赛”,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其三,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夯实农村文化建设基础。就目前我国的国情和财政能力, 在农村兴建图书馆、大剧院、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在现阶段是难以做到的。因而,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 各级政府应抓住机遇, 积极推进乡村文化走产业化道路, 以补充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后劲。

中国农村蕴含着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因子, 像古民居群、庙宇宗祠、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风情、故事传说, 以及历代名人的足迹履痕、恬静的田园风光、富有特色的农家饮食文化等等, 是一笔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也是都市里无可比拟的景观。只要进行科学的开发, 引导民资民力参与建设, 优化配置, 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形成乡村文化产业, 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活跃农村文化市场, 这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如我省的西递宏村、山西的平遥古城等等, 都是在政府的扶持下运用民资民力, 拓展起来的乡村文化旅游名胜。因此, 群众文化工作者不应固守在原有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方式上, 而应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前瞻性, 既要主动当好县、乡镇领导的文化参谋, 又要深入农村扶持引导农民, 尤其要发动传统工艺、特色文化的传人自办文化, 走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的。自1998年以来, 霍山县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茶文化资源, 已连续召开了六届中国霍山黄芽茶文化节, 不仅有茶歌、制茶工艺表演、山区茶艺表演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彩演出, 同时也吸引了广大客商, 在茶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茶叶发展上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摘要:农村文化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意见》提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要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为原则。

浅谈客运企业站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篇11

关键词:客运企业 站文化建设 必要性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成为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精神支撑,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展现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公路客运站也不例外,公路客运站文化是现代交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提高客运站的综合实力,引导其未来发展方向,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公路客运站文化建设就十分必要与迫切。

建立一整套易于接受、易于传播,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交通特色和站场特色的站文化及结构体系,对于强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理念,改善公众出行环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实现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客运站文化建设的功能。

(一)传播文明,感化公众。

站文化的传播功能,是通过站的形象、环境容貌、设施设备、服务礼仪、服务行为、服务品牌和文化网络等传播社会文明,感化公众与员工,进而使公众自我约束出行行为,使员工爱岗敬业,实现感化人、教育人的目的,对公众感化作用体现在站及其设施设备对公众的熏陶感染上,使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例如,站务员的微笑服务、个性化服务、零距离服务等,让旅客得到情的感化,文明的渗透,从中受到教育和感化,心灵受到洗礼,实现“以文化人“。对员工的化人育人功能表现在客运站开展各种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使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满足精神需求,实现员工个人理想与价值。

(二)凝聚激励,转化绩效。

站文化的凝聚功能,是当一种价值观被站的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剂”,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站文化的激励功能,是要创造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使每个员工所作出的贡献及时得到其他人的推崇和领导的赞赏与奖励。由此激励更多的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共同价值而勇于奉献,不断进取。站文化的转化绩效功能,美国学者菲利普对文化的管理功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文化通过管理活动可以增加企业的经营业绩。对于客运站来说,员工规范的“仪容、仪表、仪态”以及文明服务、舒适优质的候车环境,都会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旅客下一次的旅行首选客运站。通过旅客传播,还会带来更多的客源,自然会提高客运站的经济效益。

二、客运站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站文化有利于客运站形成凝聚向上的精神。客运站精神是客运站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代表广大员工的心愿并能激发其干劲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站文化的升华。优秀的站文化可以展现出全体员工以主人翁姿态团结拼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二)站文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站文化实际上是以人为主体,以提高员工素质为中心内容,是客运站的软件系统。优秀的站文化有利于客运站内部形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在这种环境中,站文化能够作为一种“必需”渗透到员工内心,使之产生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同时,站文化又通过教育培训、正确引导等措施来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使其真正明白客运站追求的价值标准,自觉维护客运站的利益,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站文化有利于树立客运站品牌。客运站品牌是在长期的经营积累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提升服务内涵,优化管理机制而形成的,员工头脑中品牌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站文化沃土的培植。通过站文化的耳渲目染,在员工思想上逐步树立起客运站的品牌意识。通过员工品牌意识的强化,反过来作用于客运站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品牌既是站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树立客运站形象、充实站文化提供了一个舞台。

(四)站文化有利于塑造客运站形象。客运站形象是客运站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公众所认同的客运站的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表层形象,如员工形象、工作环境、服务环境、硬件设施,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深层形象,是客运站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员工素质、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服务质量等。良好的形象是客运站在市场上的立足点,客运站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信誉,争得社会的认同和信任。站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行为准则,规范着客运站的经营制度,约束着员工的行为,是客运站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受这种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员工就会自觉的融入到客运站中去,把客运站当做自己的家,将客运站形象当做自己生命一样去维护。

加强客运站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增强客运站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树立客运站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站文化是实现站的服务水平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打造服务品牌的需要,因此,客运企业站文化建设是一项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摸索、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完善,从而成熟的运用和发展。

文化馆站 篇12

认真分析我们石油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不难发现, 多数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操作规程不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往往都是人的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 没有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所造成的。为进一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防止和杜绝“三违”现象, 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集团公司颁布了反违章“六条禁令”。这些制度和规定的出台, 其目的是要实现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根本好转。因此, 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努力创造生产本质安全环境,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 加强班站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文化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程, 是经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建设班站安全文化, 把安全文化作为班站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使之渗透到生产的全过程, 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实现班站的本质安全,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1 加强班站安全文化建设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客观要求。

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 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 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稳步提高, 将安全事故、伤害事件可能性降到最低限。

2.2 加强班站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企业文明和素质的重要标志。通过安全文化建设, 让每一名员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通过安全文化制度约束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 使每一名员工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 从而自觉地遵章守纪, 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 最终形成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奋勇拼搏的安全文化氛围, 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属感, 企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3 加强班站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

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产生了强大的“安全效应”, 实现了个“人无违章、班组零隐患、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 连续5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3.1 强化理念引导, 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搞好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理念渗透的结果。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着肥沃的土壤,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和以“爱国、创业、奉献”为内容的石油精神, 为建设安全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安全文化建设中, 为使“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入脑入心, 我们充分利用油田网络、欢采电视台、本单位《集输视窗》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从每个联合站的大门口开始, 安全教育警示语一直延伸到岗位。我们把收集整理的安全规程、案例警示、紧急救护以及员工创作的安全小故事、安全漫画等资料做成展示板, 建立了安全文化阵地。利用每周二全员学习时机, 组织学习、示范、演练, 让员工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操作要领及应急措施, 提高了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 激活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 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 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 逐步使每个员工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 落实在行动上。

3.2 强化制度创新, 完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 而在这种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 要根据自身的安全文化理念, 不断完善适应新实行的管理制度。我们在安全文化建设中, 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 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制度。我们把全大队21个生产岗位的所有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和规范。在每个岗位从室外到室内规定为八块图板, 分别是岗位简介、危险点源辨识、HSE和重点工作提示板、岗位制度、工艺流程、亲情板、星级达标展示板以及《对标管理指导卡》。我们在72个操作间都制作了《对标管理指导卡》, 悬挂在操作间的醒目位置, 员工在操作前, 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 (巡检内容、操作规程、应急处理) 、以及工作标准 (质量、设备、安全) , 对号入座, 按标操作, 确保人机安全。

3.3 强化教育培训, 筑牢员工安全思想防线。

接受教育是员工安全文化观念形成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安全生产教育, 掌握安全技术知识, 提高员工的专业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使员工能识别风险, 安全操作, 才能防止不安全行为, 杜绝人为失误, 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3.4 强化亲情管理, 丰富安全文化建设内涵。

我们将安全管理向亲情管理延伸, 注重发挥员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从而让员工自觉地把安全生产与家庭幸福、企业发展联系起来, 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形成了员工、家属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我们在每个岗位都制作了“安全亲情提示板”, 始终把握“安全责任大如天”这条主线, 广泛开展家庭亲情寄语、亲情信、亲情板等活动, “平时多张婆婆嘴, 胜过事后妈妈心”, “别让家人操心变成痛心”等这些安全寄语, 都是员工家属从亲人的角度出发, 来提醒员工要遵章守纪, 不要违章操作, 营造了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氛围。

3.5 强化环境建设,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有利于强化安全生产, 提高管理水平。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环境的建设, 努力推进班站安全生产环境的本质安全化。一是加强班站安全文化教育阵地建设。我们在各联合站设置了HSE管理体系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人身伤害现场急救、事故案例警示分析、职业健康常识和员工安全漫画展六大板块内容, 采用了安全工作好的做法、人机合影、身边活生生的事故等方面的图片, 有效的引导了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安全知识的掌握, 达到了安全教育的目的。二是加强班站安全技术练兵场建设。我们在欢四联建立了大型的实物练兵场, 采用实物模拟练兵, 收集了100余种管阀配件、30多类仪器仪表、离心泵、加热炉等15种模拟工艺流程, 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感性认识。并配备技能专家现场讲解, 为员工“自己想学, 按需所学”提供一个便利的学习条件。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们投资80万元更换陶纤毡加热炉为水套炉;投资10万元更新了智能巡检仪;投资4万元对配电间电缆沟积水的改造;投资10万元安装了化验操作间的密闭通风橱及药剂防晒棚;投资4.8万元在危险区域安装屏蔽器;投资1.5万元在易燃易爆区域安装了静电释放器;投资2万元架高了室外两台变压器。

4 加强班站安全文化建设的启示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一个系统工程。几年来, 通过对班站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 得到了以下三点启示:

4.1 班站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安全理念”来进行。

无论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装备多么先进, 如果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管理就会非常被动, 只有人人主动要安全, 人人时刻想安全, 长治久安的目标就会实现。

4.2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安全永远没有终点, 因此,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安全教育方式必须不断创新,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活泼新颖的安全教育活动, 使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 牢固安全意识。

4.3 班站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

班站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 思想工作的优势就在于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 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并要坚持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紧做得细, 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就比较强, 员工素质提高也就比较快, 班站的安全生产就搞得好, 安全文化的氛围就比较浓。

结束语

上一篇:信号模拟器下一篇:经济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