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

2024-12-05

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精选6篇)

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 篇1

2010年11月4日

本报告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 (UNCTA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共同发布的第4份关于二十国集团 (G20) 投资政策的系列报告。该报告是应G20首脑在2010年6月多伦多峰会上提出的最新要求起草的。各国首脑在多伦多峰会上要求UNCTAD, WTO和OECD继续对贸易和投资政策进行监测, 并就有关国家的承诺提交季度报告。以三个机构负责人名义起草的报告概要, 联合国贸发组织与经合组织共同起草的关于投资政策的报告, 以及世贸组织起草的关于贸易政策的报告, 已于11月3日提交将于下周在韩国举行的G20峰会。

报告主要结论:总的趋势仍在走向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联合国贸发组织、经合组织第4份联合报告显示, 2010年5月至10月G20成员国总体上继续成功抵致了保护主义压力。报告期内各国投资政策最新动向有:

1.在G20成员国中, 共有17个国家在投资政策方面实施了新的举措。

2.8个G20成员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沙特阿拉伯-采取了专家针对投资的政策措施。其中, 巴西、印度尼西亚、韩国3个国家采取了减少短期资本流动波动的措施。

3.G20成员国几乎不再采取新的紧急救助措施, 但此前采取的很多此类措施仍在发挥作用。只有意大利和美国两个国家采取了新的紧急措施, 同时一些原有的经济和金融危机紧急措施被停止实施。

4.在G20成员国中, 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土耳其、英国和欧盟缔结了9个新的国际投资协定 (IIA) 。

G20成员国采取的新的专门针对投资的政策绝大多数都是旨在促进投资流动的。这与2010年3月及6月以及2009年9月发布的G20投资和贸易政策报告的结论是一致的。

自由化措施在全球投资政策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正如联合国贸发组织此前发表的《全球投资政策季度报告》指出的那样, 尽管全球总的趋势仍是朝着投资自由化、投资促进和便利化方向发展, 限制性措施在总的投资政策中的比例近年来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9年, 限制性措施在所有投资政策中所占比重从2%增加到了30%, 投资自由化和投资促进的措施相应地从98%减少到70%。限制性政策措施在逐步积累。尽管总的政策趋势仍是自由化和投资促进, 但现存的限制性措施的影响不容低估。

关于全球投资政策趋势的更详细的报告, 请参阅联合国贸发组织关于全球投资政策的季度报告, 以及该组织发表的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 (www.unctad.org/diae)

G20面临的挑战:保持国际投资复苏势头, 推动投资为发展服务

本次报告是在流入G20的外国直接投资 (FDI) 大幅下降, 新的风险因素不断显现的背景下发表的。2010年第2季度, 流入G20的FDI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36% (全球投资流动同期下降约25%) 。受其影响, 2010年G20以及全球FDI流动总体上可能会处于停滞状态。由于公共投资正逐步退出, 而外国直接投资等私营部门投资似乎仍未做好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准备, 国际投资流动的形势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 各国政府正面临越来越大的保护主义压力。由于投资政策和其它公共政策相互影响, 一些经济问题 (如失业率居高不下、宏观经济失衡、汇率政策之争等) 的根源并不在于投资, 但它们也给各国政府的投资政策带来保护主义压力。

G20集团占全球对外投资的2/3, 在推动私人投资为发展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在最不发达国家中, 外国直接投资集中在少数国家, 其中多数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从发展的角度看, 应促进私人投资流向更多的穷国及关键的经济部门 (如农业、基础设施、出口导向型制造业) , 以减轻贫困。

全球都在期待着即将举行的G20峰会能够在上述问题上发出明确的信号。G20国家需要展示其领导作用, 在推动投资为增长、就业和发展服务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FIC

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 篇2

百联集团计划收购新世界和上海九百

报导称,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今年将推进这一交易。

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 篇3

关键词:二十国集团全球治理角色

中图分类号:F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4-0001-07

二十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的非正式对话机制”,目标是“加强重要的经济体就关键的经济和金融政策问题开展更广泛的对话,促进合作达到稳定持续的世界经济增长,并受益于所有国家”。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和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货币理事会和发展理事会的负责人也参加二十国集团的部长会议。

从1999年到2009年,二十国集团已经走过10余年历程。在过去的10余年里,二十国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日趋成熟,得到成员国的广泛认可,外部影响力逐渐扩大,特别是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两次二十国金融峰会的召开,二十国集团在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用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回顾二十国集团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二十国集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索二十国集团的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国集团在全球金融与经济

治理中的作用

二十国集团从成立到现在,议题越来越广泛,运行机制也越来越成熟,与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上取得积极成果,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强。

1.讨论的议题越来越广

二十国集团的议题虽然总体上都属于经济和金融领域,但经历逐渐深化和扩展的过程。最初的议题集中于金融危机的预防和解决,后来逐渐扩展到全球化挑战的应对、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国际发展援助、打击金融犯罪、加强金融部门的制度建设、人口与经济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实施促进增长的政策调整、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商品循环的经济影响、财政政策的作用等内容。

2.运行机制逐渐成熟

二十国集团在具体运作中形成了以部长会议为核心的组织架构。部长会议每年秋季举行,由各成员国轮流举办,该成员国财政部长任当年二十国集团的主席。为了便于“坦诚公开的交流”和“加强与会者的个人接触”,各国的会议代表只限于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以及一名助手。

由于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和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二十国集团建立了由前任主席、现任主席和下任主席组成的“三驾马车”管理制度,负责准备会议议题,挑选会议发言者,处理会议的后勤工作。为了给部长会议作准备,各国的部长助手通常举行两次准备会议,同时还要召开三次专题研讨会,并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界代表参与。每年部长会议的核心文献就是二十国集团宣言,主要表达会议达成的共识。除了宣言外,也会发表单独的宣言和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使用互联网,每个主席国都建立一个当年二十国集团的网站,公布可以公开的背景信息,同时还有一个秘密网站,以传播会议文件和材料以及将文献归档。

3.与国际组织关系密切

二十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机制丛生的领域又增加了新的一员。在国际经济领域,主要的国际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地区发展银行、世界贸易组织、金融稳定论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同时还有先进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十国集团、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四国集团、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等。二十国集团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具有地区代表性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聚集到一起,为它们非正式对话和讨论提供了平台,填补了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治理结构的缺口。

二十国集团与布雷顿森林机构联系紧密,充当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的非正式对话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货币理事会和发展理事会的负责人都是二十国集团的正式成员。他们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的讨论,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同时,他们还会为二十国集团的讨论提供各种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二十国集团在展望未来的经济形势时,就必须用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监管文件。

虽然二十国集团不是正式的国际机构,但是凭借成员国强大的影响力,常常以“支持、鼓励和指引”的方式影响布雷顿森林机构及其他国际机制。1999年二十国集团《柏林宣言》表示,欢迎“布雷顿森林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在建立国际准则和标准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意完成“关于遵守标准、准则和金融部门评估的报告”。二十国集团还会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进行中的计划。2003年二十国集团《莫雷利亚宣言》表示,“鼓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续提升确定货币和其他资产负债表不匹配方面脆弱性的能力,并为成员国提供政策改革方面的建议”。有时,二十国集团还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发展提供指向,2005年二十国集团发表《关于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的声明》强调,“两个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之间应进行有效的合作,在配额改革方面取得具体进展”。

4.取得积极成果

二十国集团填补了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治理结构的空白,在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为改善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1999年二十国集团在金融危机的预防和解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与会国同意为了减少应对危机的脆弱性,应提高经济金融透明度和强化金融体系,遵守国际间认可的标准和准则,同时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报遵守情况。此后,二十国集团多次承诺遵守国际标准和准则,并就此采取了进一步措施。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二十国集团立场坚定地反对为恐怖活动融资,并决定采纳“多边合作行动计划”,“以拒绝恐怖主义者及其同伙利用金融体系和阻止非正式银行网络的滥用”,同时倡议所有国家都参与进来。二十国集团还促成了在国际债券合同中引入集体行动条款,并在主要主权借贷国家间应用一套共同认可的非正式行为准则。二十国集团还成为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和代表性的重要平台,多次强调“布雷顿森林机构的份额和代表权应该反映经济力量的变化情况”,“高级管理官员的挑选应该具有代表性”。

在关注金融问题的同时,二十国集团也就很多成员国感兴趣的长期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2000年二十国集团达成《蒙特利尔共识》,声明支持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同时也承认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正在增加,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建设性的行动,以便减少全球化带来的不平衡。2002年二十国集团表示,共同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承认发展援助能提升贫困国家的能力,利用市场一体化、国家间差距缩小、全球信息和知识的益处。2004年二十国集团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持续发展共识》,设定了可持续增长的要求和重点,同时发表了《二十国集团改革议程》,详述了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正如前财政部长戴相龙所说:“二十国集团已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全球治理的改善作出了颇有价值的贡献。”

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的召开

2008年9月中旬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由部长级上升为首脑级,先后召开了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在合作刺激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以致掀起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的呼声。

1.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

早在2005年,时任加拿大总理的保罗·马丁就提出,为了解决全球面对的共同性问题,二十国集团部长会议应升级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尽管在2006年2月保罗·马丁下台之前,他的设想没能变成现实,但是他的设想的价值还是得到了部分领导人的认可。2008年秋天,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给保罗·马丁的设想变为现实提供了契机。同时二十国集团部长会议10余年的运作,也为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召开提供了组织基础。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法国总统萨科齐首先提出召开八国集团特别峰会,并邀请中国、印度和巴西参与。萨科齐的提议得到了加拿大总理哈伯和美国总统布什的响应。10月22日,美国宣布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参加者包括二十国集团成员的最高领导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联合国秘书长和金融稳定论坛主席。

2008年11月8-9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部长会议,就金融危机的解决、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和“多哈回合”谈判进行了探讨,同时表示将根据需要召开专门的部长级会议。圣保罗会议为一周后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做好了准备。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希望峰会采取能迅速产生深远影响的行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结构,实施更严厉的监管。美国主张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基础上采取适度的改革,将峰会视作通向新的国际金融结构的第一步,主要是为将来更强有力的国际合作打下基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希望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要求全面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投票权。

峰会在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架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各国领导人承诺采取财政、货币等不同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同意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呼吁年底前就“多哈回合”谈判达成一致。与会领导人还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行动计划,该计划涉及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五个领域,并为五个领域的改革分别设定了短期和中期目标。会议同意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功能,同时进一步改革这些国际金融组织,使其更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更大发言权。会议表示,2009年4月30日之前将再次举行二十国集团峰会,同时呼吁举行新的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标志着二十国集团峰会向机制化方向迈进。

2.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

2009年3月13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英国霍舍姆举行特别会议,为将于4月2日举行的伦敦峰会做准备。会议重点讨论三大议题:全球金融危机在短期和长期的宏观应对策略;重塑全球金融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角色。与会者一致认为,应采取进一步行动恢复全球增长和支持放贷,同时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会议为伦敦峰会设置了议程。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第二次二十国集团峰会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伦敦峰会是华盛顿峰会的继续。峰会的主要议题包括:如何摆脱危机,使经济尽快复苏;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监管,防止危机再次发生;如何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使之在防范危机和支持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为了挽救深受危机冲击的实体经济,希望各国特别是欧盟加大经济刺激力度,而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一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不愿走得太远。以法德为首的欧盟希望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管职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张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扩大自身发言权,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提供帮助。

峰会达成多项共识: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3倍,由2500亿美元增加到7500亿美元,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分配给各成员,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穷国倾斜;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将为区域性的多变发展银行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贷款支持,用来帮助发展中穷国;要对所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和监督,并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决定新建一个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现在的金融稳定论坛;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并准备实施制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信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解决气候变化的威胁。

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取得了三大成果:全球性危机需要全球共同解决,各国协同措施有利于恢复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采取具体举措,强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对话中来。

二十国集团的发展趋势

二十国集团从成立到现在影响力逐渐增强,并实现由部长级向首脑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顺应了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的需要。然而,由于受八国集团的制约,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对话地位,也制约着二十国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二十国集团在代表性、影响力和有效性方面都优于八国集团,更加符合全球治理的需要,但八国集团则坚持维护现存国际秩序,不愿立即退出历史舞台。

1.二十国集团影响力增强的源泉

与八国集团相比,二十国集团占有全球国内

生产总值的约90%、世界贸易的80%和世界人口的2/3,同时还掌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理事会60%以上的投票权,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同时,二十国集团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贸易急剧增长,从1991年到2006年,世界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从大约40%上升到62%,其中二十国集团中的非七国集团成员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11%上升到19%;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也迅速增加,从1991年到2006年,二十国集团中的非七国集团成员外汇储备占全球储备的份额从14%上升到43%;从1980年到2006年,七国集团占世界GDP的比重从54%下降到40%,而二十国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占世界GDP的比重则从21%上升到36%。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甚至80年代,可以通过五国财长集团,七国财长集团解决大部分全球问题,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十分困难”。

全球问题的全世界性和全人类性及其严重性和紧迫性,要求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合作解决。自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比索危机以来,全球化带来的棘手问题,不仅冲击着新兴经济体,而且也给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压力和挑战。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俄罗斯、拉美,同时也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很大冲击。正是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二十国集团。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金融犯罪和恐怖分子融资对人类的威胁加大。2008年9月开始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现存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带来挑战,推动着二十国集团由部长级上升到首脑级。

2.二十国集团影响力的制约因素

二十国集团正是在七国集团的推动下建立的,从使命的确定、成员的选择到具体运作,无不是在七国集团的主导下进行的,正如莱昂纳多·马丁内斯·迪亚斯所说:“二十国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支持七国集团政策的工具,特别是在七国集团最关心的问题上,例如打击洗钱的措施,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推进采纳和实施国际组织认可的标准和准则”。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并不信任二十国集团,而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发达国家所主导、维护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工具,认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西方主导的金融秩序的稳定,而不是要对这一秩序进行全面改革。因此,如何摆脱七国集团的主导地位,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真正平等的对话,就成了二十国集团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国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成员构成的多元化增强了二十国集团的代表性。然而,成员构成的多元化也带来了利益诉求的差异性问题,阻碍了二十国集团达成实质性一致,限制了二十国集团向全球治理决策机制方向发展,也降低了二十国集团的效率和影响力。根据奥尔森的集团理论,小集团由于成员人数少,实现公共利益所需的信息成本、度量成本和实施成本要比大集团小得多,而且相对较小的集团,更具有凝聚力和有效性。因此如何平衡代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成了制约二十国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加强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二十国集团需要建立合理的模式,让市民社会有效参与其中。从20世纪90年代起,市民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与市民社会组织建立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二十国集团的合法性。正如前加拿大外长比利·葛理翰(2003年)所说:“为了保证政策的正直与公正,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的各个层次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国际机制如果想变得合法与有效,必须向超出秘密会议的方向发展。”

3.二十国集团的未来走向

二十国集团自成立以来影响力逐渐增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取得了积极成果,以致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的呼声日益高涨。

从目标与使命看,八国集团除了强调加强成员国磋商与合作,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外,仍坚持政治上合霸世界,维护现存世界秩序,在文化上传播西方的价值观,而二十国集团主要使命是加强先进发达国家和以主要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目标是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改革金融机构,实现惠及所有国家的持续稳定增长。从成员构成看,八国集团仅限于西方主要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被称为“富国俱乐部”或“大国俱乐部”,而二十国集团成员包括全球所有地区的重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既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也基本符合新的地缘政治现实,比八国集团更具代表性。从国际影响力看,七国集团占世界GDP的40%,已经无力主导世界,而二十国集团则占世界GDP的76%。同时,八国集团的议题分散在经济、政治、安全、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也削弱了八国集团的影响力,以致八国集团被称为“清谈馆”,而二十国集团自成立以来,虽然议题逐渐扩展和深化,但仍集中在金融和经济领域,在应对金融危机、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从代表性、影响力和有效性的角度看,二十国集团明显优于八国集团,特别是二十国集团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符合全球治理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是,八国集团自1975年成立到现在,一直在调整中行进,已经运作了30多年,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结构体系,在维护现存国际体系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发展。大多数成员国不愿看到八国集团消失,更希望通过改革的方式加强八国集团,从2003年埃维昂峰会开始,八国集团增加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2007年海利根达姆峰会还启动了"G8+05"对话机制,在全球贸易、投资、发展和环境治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影响。针对质疑八国集团的声音增加,2009年八国集团主席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称,“我们还没有解散八国集团的计划”,“八国集团与二十国集团之间没有冲突”。

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 篇4

勇于创新致力电子专用设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近年来, 技术创新是二所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与手段。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 现有的微组装、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等专业已掌握了部分产品的核心研发技术, 专业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形成, 并已具备工艺系统集成能力, 可为用户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微组装设备和技术初步具备LTCC基板制造设备、薄膜基板设备和LTCC薄膜混合基板制造设备的研发能力, 技术水平已从单纯提供设备提升到工艺和设备一体化, 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从消化吸收逐步走向了系统集成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国产化的难题, 作为国家科技部“LCD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技术依托单位, 二所紧跟国际发展趋势, 持续提升产品档次。目前已具备LCD后制程生产设备的全面解决方案及成套装备研发能力。偏光片贴片机、液晶除泡机、玻璃分断机等产品技术档次不断提高, 广泛应用于TFT-LCD领域, 其中部分产品属国内首创。目前, 该类产品广泛应用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液晶生产企业, 并出口国外, 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位。

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制造领域, 几年来, 二所以关键设备和工艺研究为突破点, 加强对有关项目的研究与跟踪。硅片关键生产设备多晶硅铸锭炉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 并被列入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硅片上下料机、清洗机等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规模效益显著。

产品技术的领先优势, 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并为产品的规模化销售创造了条件。近年来, 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和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合同额屡创新高。

寻求支持建立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技术创新的进步, 离不开科研基础条件, 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不可或缺。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十一五”期间, 二所先后承担了4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化项目——新型电子片式元器件关键生产设备产业化项目、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生产设备组线技术升级项目、新型薄膜电容器关键工艺装备产业化项目、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项目, 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投入有效地改变了科研生产的手段, 为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中, 微组装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于2008年获得了原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批复, 为此二所成为国内微组装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之一。该中心的建设, 有利于二所形成提供成套先进微组装设备和共性技术平台的能力, 形成面向整个军工企业的技术研究应用基地。

研发条件的改善, 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 科研成果数量不断提升。自2006年以来, 专利及成果数量不断上升, 获得专利授权80余项、取得成果100多项, 承担国家级项目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技术积累不断增加。承担科研项目的水平和级别也在不断提高。2009—2010年, 二所首次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所及控股的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均被太原市科技局授予“太原市科技成果研发基地”称号。2008年7月, 在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会议上, 二所控股的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入围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名单。

积极探索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通过自有资金持续投入和争取多方资金, 形成与国际技术接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团队, 加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 解决科技研发的关键技术问题。

二所把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发展良机, 在LCD设备领域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 在微组装工艺设备领域加强与独联体国家、斯洛文尼亚的科技合作, 在太阳能设备领域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开展科技合作, 在半导体材料设备领域与德国、俄罗斯和斯洛文尼亚开展科技合作。通过积极的合作交流, 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

2009年, 二所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和山西省科技厅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发挥优势积极进军新能源领域

发挥装备及工艺研发优势, 进军新能源领域, 服务地方经济转型, 是二所的一项重要战略。在第三届中国 (太原) 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召开期间, 由二所承担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太原光伏产业园在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开工建设。产业园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300 MW多晶硅片和成套设备, 以及100 MW电池片及组件。其中一期设计产能为年产100 MW太阳能电池硅片及成套设备, 预计2011年下半年建成。项目的发展思路是依靠自主装备实现硅片产业化, 以产业化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创新。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能源产业, 也是太原市在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过程中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 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回顾几年来的发展历程, 二所的两个基地建设 (以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和微组装设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光伏硅片及成套设备产业化为依托的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产业园基地) 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推动至关重要。太原市科技局也在多个科研项目上予以支持。在推进光伏产业园项目过程中, 太原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还专门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从项目资金、土地供给、税收优惠、配套设施、人才引进和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些有力的支持有效地化解了二所在科技创新和推进产业化方面的风险。而二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使太原市在国内电子装备制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并填补了在光伏电池产业领域的空白。

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 篇5

一、后危机时代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后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特大型灾害频现,国际社会各界及各国政府对环保、节能基本形成统一认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节能减排等方面政策日益严格甚至区域苛刻,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被重视。例如,在美国,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多年的实践证明,面对国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迅速崛起的严峻形势,徐矿集团在资源竞争上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单纯依靠煤炭增产增收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发展之路,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综合利用之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多年开采,徐矿集团煤炭储量锐减,资源接续矛盾十分突出。截止2013年末,徐州矿区经济可采储量2亿吨左右,原煤质量普遍下降,已不足以支撑企业单一的生产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徐矿集团加大矿区各类存量资源的综合利用力度,彻底改变粗放开发、低效利用、污染环境的增产路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矿区循环经济,使产业在循环中提升,资源在循环中增值。

二、徐矿集团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初步形成“三区四链”模式。“三区”是指建设以权台矿和旗山矿为中心的东部循环经济区、以庞庄矿和夹河矿为中心的西部循环经济区、以张双楼矿和三河尖矿为中心的北部循环经济区。“四链”是指以煤炭和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采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链,延伸出“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四条产业链。通过各条产业链的循环运行,不仅使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资源得到了再利用,解决了单纯末端污染控制的被动性,而且通过资源和能源的梯级利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循环经济区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环境经济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由庞庄矿、华美热电厂、华美斯达公司共同组建的煤矸石(煤泥)发电—粉煤灰制砖—矿井水矿厂共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徐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新亮点。北部循环经济区的基础工程,张双楼矿年产180万吨重介选煤厂已建成投产,为该区产业链延伸创造了良好条件。东部循环经济区正在抓紧建设,徐矿综合利用电厂年底将实现双投,一个资源充分利用、互为“食物链”经济区即将崛起。构建以煤炭和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采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链,延伸出了四条产业链。

(三)循环经济总量初具规模。2005年10月建成的投产华美斯达公司第一条砌块生产线,其设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了从计量、搅拌、成型、养护、码垛等全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年消耗粉煤灰、渣10到16万吨,每年可减少灰渣占地120亩、处理费用320万元,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张双楼矿年产6000万块矸石砖厂已建成投产,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76万元、利润191万元,年消耗矸石16万吨。

但与行业标杆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各个方面:一是总体经济效益低下。产品获利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二是产业循环度不深。由于缺乏有效地科技创新支撑,资源循环利用层次和质量不高,特别是缺乏关键共性技术,难以形成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单位在成本、质量等管理方面仍较粗放,不能为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三、今后循环经济发展措施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危机、加快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后危机时代构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要举措。徐矿集团应按照资源“吃干榨尽”目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在循环中增值,产业在循环中提升,实现循环型、清洁型和生态型经济增长。

(一)不断增强煤炭产品深加工能力

做精煤炭资源是巩固和拓展集团公司主业,积极发展煤基产业链的基础和前提,是稳定集团公司经济运行状态,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本部各生产矿井要切实管好用好现有选煤厂,着力提高洗选加工能力,深度挖掘内部资源潜力,最大限度节支增效,确保使煤炭洗选加工率达到100%,为延伸煤基产业链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在洗选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清洁生产制度,改进选煤工艺,实现洗煤废水的闭路循环,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结合。

(二)突出抓好新建和改扩建电厂建设

大力发展综合利用电厂项目,尽快扩大装机容量,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为进一步延伸煤基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快徐矿综合利用电厂二期2×300MW建设。二是华美电厂要抓住国家和省扩大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快二期2×300MW机组工程报批。三是积极筹备垞城关小上大工程,争取2×600MW机组尽快通过审批。四是积极推进煤电联营。五是紧盯徐矿综合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渣、汽等排放物以及权台矿矿井水再利用,积极上马砌块、水泥、陶粒等新项目。六是围绕张双楼煤化经济循环圈,扎实做好煤焦化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煤泥干燥项目建设进度,尽早完成矿井水、地热综合利用项目。

(三)持续提高科技创新层次和水平

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创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开展瓦斯、矿井水、煤气层、煤化工等循环利用技术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开创循环经济产业的新亮点。积极实施 “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不断加强与周边矿区循环经济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档升级。从源头上从提升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努力创造良好条件,围绕建立非煤“煤矿机械、建材、支护”三个研究技术中心,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产品、新产业,加快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高。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环境

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 篇6

这一战略补充了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声明中的任务和承诺,包括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取消有关措施、贸易便利化、世界贸易组织、其他贸易协定、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以及促进包容的全球价值链等方面。

1. 降低贸易成本

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一旦实施,将显著降低全球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二十国集团成员注意到单个国家采取行动降低贸易成本、缩减贸易时间、减少货物服务流动不确定性的重要性,包括解决边境后壁垒。国别增长战略体现每个国家的承诺。二十国集团成员致力于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贸易成本并鼓励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全面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根据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测算,全面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可将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5%。二十国集团成员感谢经合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对贸易成本监测所做的工作。二十国集团成员同意能力建设和技术援助对于保证最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此目标至关重要,并将继续支持这方面的努力。

2. 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

二十国集团成员将保证贸易、投资以及其他公共政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包括采取国别增长战略中列出的改革。二十国集团成员认识到全球价值链作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流动驱动力的重要性,致力于采取促进更加开放、可持续和包容价值链的政策,以鼓励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并获得价值增值。二十国集团成员将研究贸易投资关系的主要问题,找出政策不协调部分,形成解决建议,并加强政策协调。二十国集团成员注意到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以及世界银行针对贸易与投资相互关系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一系列可供考虑的重要政策选择。二十国集团欢迎国际机构在其各自资源和授权范围内针对这些重要议题开展额外分析工作。

3. 促进服务贸易

二十国集团成员承诺实施政策以支持开放、透明和竞争性服务市场。这将促进服务提供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服务提供商参与全球价值链,将有助于全球价值链中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支持更加有效的生产和贸易,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二十国集团成员同意考虑就促进服务贸易的议题做工作,这将扩大各种形式的服务贸易,为国内经济和全球贸易做出更大贡献。二十国集团鼓励世贸组织、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其各自授权和资源范围内进一步研究,以向二十国集团成员清晰地展示服务业对整体经济及供应链的作用,以及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贸易增长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贡献。国际机构的分析工作将帮助二十国集团成员探索可能提高效率、生产力和福祉的政策选择,并考虑到发展水平的差异,最大程度地挖掘二十国集团服务业市场潜力,降低贸易成本。

4. 增强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缺口阻碍了贸易和经济增长。贸易融资缺口在最贫困国家尤为明显,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小岛国,这些国家在获取相应知识技能以运用贸易融资工具方面也面临挑战。二十国集团注意到,世贸组织在世界银行和多边、区域开发银行现有贸易融资促进项目支持下,针对贸易融资和中小企业所做的研究及提出的建议。二十国集团成员进一步注意到,世贸组织总干事呼吁加强现有多边贸易融资促进项目的贸易融资。

5. 制订贸易景气指数

在贸易增速相关的指标方面掌握更多影响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信息对各国都有益。二十国集团欢迎世贸组织发布其首份贸易景气指数。二十国集团成员有信心该指数将作为贸易的提前预警系统,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更实时的贸易发展指标。这将成为二十国集团成员政府调整贸易相关政策的重要工具。

6.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数字贸易和技术迅速发展引发经济贸易结构的深刻变革,鉴于这势,二十国集团成员同意加强电子商务问题的讨论与合作。二十国集团成员感谢经合组织、贸发会议和世贸组织就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作用的演变以及相关政策问题进行的研究。二十国集团成员认识到中小企业正在融入全球贸易。为了使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获取数字技术,获得更大利益,并帮助其实现包容性贸易增长,二十国集团成员鼓励政府和企业进行对话,找出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讨论贸易领域相关政策、标准和模式。增加对话可加强政策方面的协调合作。二十国集团成员注意到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搭建全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的倡议。

7. 关注贸易与发展

贸易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强调了贸易应在实现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减贫中发挥关键作用。鉴于贸易对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心作用,并基于二十国集团此前开展的贸易与发展相关工作,二十国集团成员强调更好地利用该战略所做出的贸易促发展的承诺。二十国集团成员认识到,促进贸易和投资可增强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并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二十国集团成员认识到促进低收入国家参与区域贸易协定有关倡议的重要性,可解决与获得贸易融资有关的问题,支持健全的农业政策,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负责任企业行为,加强与贸易有关的技能开发,推进和加强促贸援助倡议。此外,二十国集团成员将采取具体行动实施在《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的承诺,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各层面的贸易政策”。二十国集团注意到一些成员建议,由贸易投资工作组研究是否可采取与贸易有关的措施,减轻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因接收数量特别巨大的难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尾

作为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声明的补充,二十国集团成员对本战略充满信心。我们可以推动贸易的开放和融合,以促进全球繁荣和发展。二十国集团贸易投资工作组将继续同其他相关工作组紧密合作,加强协调,并避免重复工作。二十国集团成员也欢迎国际机构以及二十国集团其他参与者,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工商界和二十国集团智库的贡献,并将继续与它们合作实现强劲、可持续、包容和平衡的增长。

上一篇:玉米地膜栽培下一篇:风险分析和临界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