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2024-08-26

集团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精选7篇)

集团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篇1

集团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企业集团是企业法人联合体,其自身不具备法人资格,不可以对外投资,但企业集团需要登记:

一、设立或变更为集团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全国级的条件为:

1、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5家控股子公司;

【必须是实物或者货币出资,不动产以及在建工程不得作为出资。】

2、母公司与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3、集团成员单位均具有法人资格。

4、子公司没有行业限制。

5、集团公司要求的控股标准。这里所指的控股,是指绝对控股,即51%以上,成立集团公司,控股关系只能是资本控股。

6、企业名称使用中国的,须国务院批准。

省级(山东省)集团公司成立条件:

1、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以上;

2、有三个子公司(即控股企业);

3、母公司的注册资本与三个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之和为6000万元以上。

临沂市级集团公司成立条件:

1、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以上;

2、有三个子公司(即控股企业);

3、母公司的注册资本与三个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之和为2000万元以上。

二、设立程序:

首先将集团母公司迁入省或市局,迁入的同时申请企业名称变更登记及集团登记。

三、集团设立登记提交的材料:

1、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企业集团设立登记申请书》(领取);

2、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企业(公司)申请登记委托书》(领取);

3、集团章程,母公司盖章;

4、集团成员申请加入集团、承认集团章程的文件;

5、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证明:

子公司登记主管机关出具的证明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复印件或子公司出具的股权证复印件;

6、集团成员的法人资格证明复印件,加盖本单位印章;

7、国务院批准的试点企业集团需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以上各项未注明提交复印件的一般均应提交原件;

提交复印件的,除上述说明外,均应由被委托人签名并署明经核对,本复印件与原件一致;

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在提交复印件的同时应出示原件。

集团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篇2

公司的成立始于公司获准登记, 成立后方获得民事行为能力。但是在现代经济理念中, 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营利性是公司的本质特征, 价值最大化是公司经营的最根本目标, 因此效率优先是公司经营的根本理念。所以, 现在的很多公司在尚未获准登记前, 公司的发起人实际已经开始以公司的名义为公司的设立进行筹备, 如购买设备厂房、招聘员工, 甚至为即将设立的公司商谈业务、签订合同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公司设立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规定, 公司必须有经营场所。可见, 公司成立后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有些在公司成立前就已产生。而产生这些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即设立中公司的行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并未就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中公司行为作出规定。直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 》 (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 出台, 方对设立中公司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

二、设立中公司行为的范围

设立中公司行为的范围主要包括时间范围、主体范围和内容范围。

(一) 设立中公司行为的时间范围

一般认为设立中公司系指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或者达成发起合意时起至设立登记完成前尚未取得公司法人资格的组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 (2003年6月3日) 也规定:设立中公司是指为履行公司设立必要行为而存在的组织, 始于公司章程或设立协议签订之日, 终于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没有对设立中公司行为进行规定, 但规定: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人, 应当认定为公司的发起人,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股东。在司法实践中, 发起人开始筹划设立公司的时间可能会早于章程签署之日, 在此阶段有可能已经存在为设立公司而进行的相关民事行为。此时发起人之间会订立关于公司设立事项的协议或达成相关合意, 此类协议被称为设立协议或发起人协议。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律效力的不同。发起人协议是由全体发起人签订, 调整的是发起人之间的关系, 故其仅对公司设立过程中的事务进行规范。公司章程调整的是各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公司管理机构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其效力期间主要为公司设立后的整个存续过程。因此, 笔者认为设立中公司行为的时间范围仍为自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或者达成合意时起至设立登记完成前止, 对于《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第一条中关于发起人的规定应该理解为:除了通常认为的为了设立公司签订发起人协议或者达成合意的人外还包括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人,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股东。

(二) 设立中公司行为的主体范围

虽然设立中公司行为的时间范围为自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或者达成合意时起至设立登记完成前止。但显然, 不是所有参与发起人协议起草、讨论、协商、签署的人均为设立中公司行为的主体。设立中公司行为的主体仅限于发起人, 其他的人员均不能作为设立中公司行为的主体, 非发起人所从事的与公司设立相关的活动, 仅能按委托关系或个人行为进行处理。

(三) 设立中公司行为的内容范围

设立中公司行为的界定需满足目的性限制和合理性限制的要求。目的性限制是指必须是因设立公司所为的相关行为, 凡是与设立公司行为无关的, 都应由作出该行为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合理性限制是指因设立中公司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应当是在合理范围内的, 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三、设立中公司行为的法律后果

设立中公司系指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或者达成发起合意时起至设立登记完成前尚未取得公司法人资格的组织。在这个阶段, 各发起人以设立公司为目的而结合, 基于发起人之间签订的设立协议或者公司章程, 履行各自的义务。该设立协议属于合伙协议, 各发起人都是合伙成员, 但该合伙组织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

虽然关于设立中公司行为的司法解释出台不久, 但在实践中, 设立中公司行为存在已久。结合司法解释, 可以将实践中的设立中公司行为分为以下三种:1.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2.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3.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所实施的其他行为。上述三种行为在公司成立与否及行为结果等不同情况下, 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也有所不同。

(一) 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

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第二条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 如公司对该合同予以确认或已经实际享有合同权利或者履行合同义务的, 合同相对人可以请求该发起人或者公司承担合同责任。其实对于此类法律后果的承担方式类似于合同法隐名代理行为后果的承担。公司成立后享有介入权, 合同相对人享有选择权。但为了防止发起人滥用权力, 对于相对人享有选择权的前提进行了限制, 即公司明示确认或者通过实际享有合同权利或履行合同义务的方式默认其愿意接受公司成为合同主体时, 合同相对人可要求公司承担合同义务。在公司作出明示确认或默认后, 合同相对人必须对合同责任的承担方进行选择, 二者任选其一作为被告, 一旦选择确定, 将不得任意变更选择结果, 也不能要求发起人及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或者补充责任。

公司未成立, 合同相对人可以请求该发起人承担合同责任。但对于有多个发起人的设立中公司, 合同相对人是否可以要求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则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 该发起人签订合同的行为是以设立公司为目的, 系代表设立中公司所为的民事行为, 设立中公司系全体发起人为设立公司而形成的临时性组织, 公司未成立的, 合同责任应当由该设立中公司承担, 设立中公司是一个由全体发起人组成的合伙组织, 全体发起人作为该合伙组织的合伙人, 应当对该后果承担连带责任。有的观点认为, 合同具有相对性, 合同系该发起人以个人名义签订, 在无法律规定合同后果应由其他个人或组织应当对该后果承担责任的情况下, 合同相对人不能直接要求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至于该发起人和其他发起人之间另有约定的, 在该发起人向合同相对人承担责任后, 可以依据发起人之间的约定进行追偿。有的观点认为应当分两种情况, 如果公司设立时全体发起人指定该发起人为公司设立事务的执行人或签订合同时全体发起人对该合同予以确认的, 则该发起人以设立公司为目的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应当由全体发起人承担, 如果发起人之间没有相应的协议或其他发起人未对该发起人的行为进行确认, 则合同相对人仅能要求该发起人承担合同后果。笔者认为, 合同具有相对性, 即合同只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合同相对人只能向该发起人主张合同权利。但是合同相对人有证据证明该发起人系代表设立中公司签订合同或其他发起人授权该发起人处理设立中公司相应事务的, 应当由全部发起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合同相对人与该发起人恶意串通损害设立中公司及其他发起人利益的除外。部分发起人在承担清偿责任后, 依照《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的规定, 可以按照约定的责任承担比例分担责任, 没有约定责任承担比例的, 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分担责任, 没有约定出资比例的, 按照均等份额分担责任。

(二) 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

公司成立后, 应当由成立后的公司享有合同的权利, 承担合同的义务。但公司有证据证明发起人利用设立中公司的名义为自己的利益与相对人签订合同的, 公司可以此为由主张不承担合同责任, 但相对人为善意的除外 (《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第三条) 。该司法解释的规定, 避免了发起人利用公司的名义逃避、转移债务的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的情况显然会更加复杂。如公司和发起人各取得部分合同利益, 且相对人明知的, 公司以此为由不主张承担合同责任的, 法院是否还予以支持。有的意见认为应当按照合同相对性, 先由公司承担合同责任, 公司承担责任后可以要求发起人返还发起人占有的合同利益;有的意见认为, 公司和发起人共同享有合同利益, 相对人可将公司、发起人作为共同被告, 要求公司、发起人对合同责任承担连带责任。笔者认为, 可参照表见代理的规定:行为人超越代理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 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由行为人承担责任。合同相对人可以要求设立后的公司进行追认, 公司取得部分权益, 视为对合同部分予以追认, 对该部分应当由设立后的公司承担合同责任, 公司不予确认的部分, 由签订合同的发起人承担责任。

公司未成立的, 合同相对人可以要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合同责任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设立中公司系全体发起人为了设立公司而组成的一个合伙组织, 全体合伙人应当对合伙人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的名义订立的合同, 应当由该合伙组织的全体成员承担连带责任。但是, 笔者认为, 为了避免合同相对人与部分发起人恶意串通损害其他发起人的利益, 除了按照《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部分发起人承担责任后享有追偿权外, 如果合同相对人与部分发起人恶意串通损害其他发起人的利益, 其他发起人可以以此抗辩不承担合同责任。如果合同相对人为善意, 而合同利益由部分发起人享有, 则其他发起人在承担责任后, 可以向享有合同利益的发起人进行追偿。

(三) 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所实施的其他行为的法律后果

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的, 公司成立后, 受害人可要求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公司未成立的, 受害人可要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公司或者无过错的发起人承担赔偿责任后, 可以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 (据《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第五条) 。但是司法解释对于有过错的发起人的赔偿责任的多少与其过错程度的大小是否有关, 未作出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对于发起人履行职责的行为应当按照过错大小确定追偿范围。发起人存在故意的, 公司可以就已承担的大部分赔偿责任进行追偿;发起人存在重大过失的, 可以就已履行的部分赔偿责任进行追偿;发起人存在轻微过失的, 公司可对发起人进行适当追偿。同样公司未成立的时候, 追偿范围也应当按照上述原则进行确定, 未获得追偿部分按照《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 》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由全体发起人进行分担。

摘要:设立中公司行为引起的纠纷是近些年在审判实践中开始逐渐增多的新型公司法案件, 因生效的审判案例较少, 笔者就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中公司行为在实践中的体现和处理结合审判实践, 进行探讨 (文章中所称公司仅指有限责任公司) 。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中公司,探讨

参考文献

[1]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解释 (三) .清算纪要理解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

[2]米兴平.公司设立的合法性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

[3]李前伦.论设立中公司之行为效力与责任承担[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8年 (第10卷) .

浅谈公司设立的条件 篇3

关键词:公司设立:合法性;实体要件;程序要件

公司设立的“本质在于使一个事实上已经存在或者正在形成中的社会组织取得民事主体资格,它的前提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正在形成之中或者已经存在,它的核心是这种社会组织要完成从自然状态向法律形态的转变”。公司设立制度的研究早已不是新话题。英美法系因公司设立简易便利,设立灵活,故设立条件及设立瑕疵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其更侧重于具体法律关系中根据法官的价值取向以及当时社会需求对个案债权人予以保护。大陆法系国家则多实行法定资本制,对公司的设立条件与设立瑕疵进行了众多探讨。

1实体条件

1.1资本

根据《公司法》第27条的规定,股东可以出资的形式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在立法上排除了将劳务作为出资的方式。与修订后公司法同一天施行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8条更是明确:股东或者发起人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等均存在价值难以估量,无法有效转移的共性,但在在部分大陆法系国家对无限公司股东和合伙人以信用准入持肯定态度。

1.2发起人

公司设立源于发起人的行为,何谓“发起人”?201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一条明确界定: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人,应当认定为公司的发起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股东。发起人人数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因为我国公司的设立时要进行行政审批,故实践中设立时人数不符的情况要么不被登记为公司予以注册,要么已矫正人数上的缺陷。至于公司成立后,因为股权继承等原因导致股东人数的变化以不影响已设立公司的效力为宜。

1.3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关于公司组织与活动的基本规则,作为公司的“宪法”,在公司内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国家对于章程的管制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章程必须进行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或者备案;另一方面是对章程条款的管制。公司章程记载的事项,基本都由法律加以规定。章程内容根据其地位和效力学理上将其分为绝对必要事项、相对必要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绝对必要事项缺少任何一项将导致章程无效;发起人自由选择记载于章程的相对必要事项,如记载,则发生章程内容的效力,如果不记载,不影响章程效力;任意记载事项则在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的前提下,由当事人自行确定。

我国《公司法》第25条、82条,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应当载明的事项进行了规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均要求记载的有5项:(一)公司名称和住所;(二)公司经营范围;(三)股东(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四)公司法定代表人;(五)股东(大)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还应当载明:(一)公司注册资本;(二)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三)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并且作为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还应当载明:(一)公司设立方式;(二)公司股份总数、每股金额和注册资本;(三)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出资方式和出资时间;(四)董事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五)监事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六)公司利润分配办法;(七)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八)公司的通知和公告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公司登记管理机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向其提交公司章程,并接受审查。2005年《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23条明确规定:“公司章程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公司作相应修改。”上市公司因牵涉的股东及资本的数量巨大,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引,证监会《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的通知》指出,《章程指引》规定的是上市公司章程的基本内容,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其章程中增加《章程指引》包含内容以外的、适合本公司实际需要的其他内容,也可以对《章程指引》规定的内容做文字和顺序的调整或变动。

2程序条件

公司设立作为一种法律行为,还需依据一定的程序方能成立。公司情形千差万别,公司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难以鉴别,《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2条明确规定:“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难体察出工商管理部门急于撇清审查责任的心态。对企业登记申请的审查制度从各国看可以分为:形式审查制、实质审查制和折衷审查制。形式审查制中登记机关只对申请文件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对文件的真实性,不作实质上的调查与核实。实质审查制中登记机关除形式审查外,还要对登记事项的真实性进行实质上的审查。折衷审查制是登记机关对企业登记事项有实质审查的职权,但没有必须进行实质审查的义务。登记不能作为推定已登记事项为真实的基础,其证据力如何,仍须由法院的裁判来决定。鉴于公司数量众多,设立情形纷繁复杂,公司登记机关实难调整与核实,故,很多国家不采实质审查方式。我国也由渐由实质审查转为折衷审查,虽然在转型过程中对审查的标准意见不一。

除公司登记机关审查外,公司设立还有其他程序要求,如,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的,应当同银行签订代收股款协议;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自股款缴足之日起三十日内主持召开公司创立大会;公司应当依法产生公司机关等等。

由于我国对公司设立要求的规定散见于《公司法》、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对实务中常见的公司瑕疵设立情形缺乏系统明确规定,故加强对公司设立合法性问题研究,对公司瑕疵设立之救济亦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师安宁.公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上)[J].中国律师,2011,(8):53-55.

集团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篇4

申报条件及审批程序

根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4号)和《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公安部令第112号)等有关法规规定,省公安厅将“开办保安服务公司”行政审批作为新增项目,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公安厅“窗口”办理,同时,对原来在窗口办理的“设立保安培训单位审批”行政审批项目相关内容作了变更。现将设立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培训单位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以及相关表格式样予以公布。

设立保安服务公司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

一、项目名称

设立保安服务公司

二、审批依据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4号),《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公安部令第112号)。

三、申报条件

(一)有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的注册资本;

(二)拟任的保安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有关业务工作经验,无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或者被开除公职、开除军籍等不良记录;

(三)有与所提供的保安服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法律、行政法规有资格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

(四)有住所和提供保安服务所需的设施、装备;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管理制度。

四、材料目录

(一)申请设立保安服务公司,应当向设区市的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1、设立申请表(应当载明拟设立保安服务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股东及出资额、经营范围等内容);

2、依法设立且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1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验资证明,属于国有资产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提供有关文件;

3、拟任的保安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简历,保安师资格证书复印件,5年以上军队、公安、安全、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或者治安保卫、保安经营管理工作经验证明,县级公安机关开具的无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证明;

4、拟设保安服务公司住所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和提供保安服务所需的有关设备、交通工具等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和法律、行政法规有资格要求的资格证明;

6、组织机构和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管理制度材料;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二)申请设立提供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除向设区市的公安机关提交材料目录

(一)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1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的有效证明文件;

2、出资属国有独资或者国有资本占注册资本总额51%以上的有效证明文件;

3、符合《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条件的守护押运人员的材料;

4、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专用运输车辆以及通信、报警设备的材料;

5、枪支安全管理制度和保管设施情况的材料。

保安服务公司申请增设武装守护押运业务的,无需提交材料目录

(一)规定的材料。

(三)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或者外资独资经营的保安服务公司除了向公安机关提交材料目录

(一)、(二)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合同;

2、外方的资信证明和注册登记文件;

3、拟任的保安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为外国人的,须提供在所属国家或者地区无被刑事处罚记录证明(原居住地警察机构出具并经公证机关公证)、5年以上保安经营管理工作经验证明、在华取得的保安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五、办理程序

设区市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设立保安服务公司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是否属实。经审核,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经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申请人将设立保安服务公司的申请材料和设区市的公安机关审核意见,报省政务中心省公安厅窗口办理。对设立提供武装守护押运和安全技术防范报警监控运营服务的申请,设区市的公安机关应当对经营场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现场考察。

省公安厅收到设立保安服务公司的申请材料和设区市的公安机关的审核意见后,作出审批决定:

(一)符合《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八条、第十条和《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决定核发保安服务许可证,或者在已有的保安服务许可证上增注武装守护押运服务;

(二)不符合《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八条、第十条和《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应当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取得保安服务许可证的申请人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后30个工作日内将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报送省公安厅。

取得保安服务许可证后超过6个月未办理工商登记的,保安服务许可证失效,省公安厅收回保安服务许可证。

保安服务公司拟变更法定代表人的,由申请人填写《保安服务公司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向所在地设区市的公安申报。设区市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保安服务公司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申请人将《保安服务公司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报省政务中心省公安厅窗口。

六、办理时限

省公安厅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批准并回复。

七、收费标准

不收费。

决定受理。

设立保安培训单位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

一、项目名称

设立保安培训单位

二、审批依据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4号),《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公安部令第112号)。

三、申报条件

保安培训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保安服务公司或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二)有保安培训所需的师资力量,其中保安专业师资人员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10年以上治安保卫管理工作经历;

(三)有保安培训所需的场所、设施等教学条件。

四、材料目录

申请设立保安培训单位,应当向设区市的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申请表(应当载明申请人基本情况、拟设立培训单位名称、培训目标、培训规模、培训内容、培训条件和内部管理制度等);

(二)符合《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

(三)申请人、法定代表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主要管理人员和师资人员的相关资格证明文件。

五、办理程序

设区市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是否属实。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对培训所需场所、设施等教学条件进行现场考察。经审核、现场考察并签署意见后,由申请人将设立保安培训单位的申请材料和设区市的公安机关审核意见,报省政务中心省公安厅窗口办理。省公安厅收到申请材料和设区市的公安机关的审核意见后,作出审批决定:

(一)符合《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核发保安培训许可证;

(二)不符合《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应当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员的枪支使用培训,应当由人民警察院校、人民警察培训机构负责。承担培训工作的人民警察院校、人民警察培训机构应当在开展培训工作前30个工作日内,向省公安厅备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资格证明或者批准成立文件;

(二)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三)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师资和教学设施情况;

(四)枪支安全管理制度和保管设施建设情况。

保安培训单位不得对外提供或者变相提供保安服务。

省公安厅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批准并回复。

七、收费标准

不收费。

八、窗口权限

集团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篇5

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国证监会《关于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1)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应至少有两个符合条件的发起人发起。由主要发起人作为申请人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

(2)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应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基金管理公司的筹建和开业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

(3)申请筹建基金管理公司,应由主要发起人作为申请人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以下申请材料: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发起人情况;发起人协议;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名单、简历;以及中国证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其中发起人协议主要包括:发起人的基本权利及义务、发起人认购基金单位的出资方式及首次认购和在存续期间持有基金单位的份额、发起人对主要发起人的授权等。

(4)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筹建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筹建期限为6个月。如遇特殊情况,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在筹建期限内,不得开展基金管理和其他业务活动。

(5)基金管理公司筹建就绪,由申请人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开业申请,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筹建情况、验资证明、人员情况、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能、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营业场所及技术设施、基金管理计划与业务规则以及中国证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其中公司章程应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四号《基金管理公司章程必备条款指引》制定。

(6)经批准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应持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文件领取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管理公司法人许可证》。

公司设立程序(总结) 篇6

1、核名

首先填写公司的名称(自己起名字)预先核准申请书到工商办理窗口核名,核名后按照上面的时间领取核名通知书。

2、开验资户准备资料

(1)公司章程

(2)工商局的核名通知书

(3)法人名章(有的银行也要股东的,先去银行咨询一下)

(4)身份证(所有出资人的)

开完后将所有股东的钱存入公司账户,存款单上一定要体现投资款,一定要体现所有股东的名字。去事务所拿银行询证函,将股东出资额写上,在银行盖章,找出流水,股东缴款单,去事务所办验资报告。

3、验资报告(从银行打完流水后,提供资料)

(1)流水,股东缴款单

(2)询证函

(3)公司章程

(4)核名通知书

(5)房屋租赁合同

(6)房产证复印件 可提供复印件给事务所,然后出验资报告

4、公司递交资料(工商设立窗口)需准备资料

(1)工商局提供的各种表格(自己在济南红盾网上打印)

A、党建表 B、设立登记表 C、计划生育保证书 D、承若书 E、委托书

(2)核名通知书

(3)公司章程

(4)房产证复印件(复印件上一定要本人签字)

(5)房屋租赁合同的原件

(6)验资报告

(7)股东会决议

(8)出资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所有复印件协商与原件一致,有本人的签字,填设立登记表的时候,法人的身份是:执行董事兼经理,该写的日期要写上。

5、递交资料后6个工作日后去递交资料的窗口领取营业执照(拿领料单去)

6、领取完营业执照后去公安局备案,刻章 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法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7、刻公章,财务章(320元)资料:

(1)备案表

8、刻完章办代码(130元)所需资料

(1)公章,法人章

(2)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法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5)验资报告复印件

(6)股东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7)办代码所需填的各种表格

9、办完代码办税务登记证(一般在解放阁)所需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2)代码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章程复印件

(4)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

(5)房产证复印件

(6)验资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7)法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黏贴在税务登记表相应位置

(8)经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9)填写税务登记表

(10)财务负责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所需资料都需要盖单位公章

10、办完税务登记证,验资户转基本户所需资料

(1)营业执照原件,副本原件

(2)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副本原件

(3)代码证副本原件

(4)法人,股东,经办人身份证

(5)公章,法人章

集团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篇7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已成为企业、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与竞争力提高的源泉。在此背景下,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凭借其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由于缺乏合理、高效和健全的运行机制为支撑, 普遍存在着利益、信任、管理等方面的冲突, 这些因素造成了联盟运行效率的低下, 阻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 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条件的理想规范, 对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质量, 改变当前设立联盟中出现的随意和草率现象, 对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基本概念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产业技术进步为目标、由产业内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创新主体形成的互相联合致力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一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都可以成为联盟主体, 包括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主体以及其他创新主体之间都可以形成技术联盟。二是技术联盟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技术创新展开的, 而不只是技术开发。技术的商业化和价值实现对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三是产业技术联盟是主体之间以技术为纽带形成的联合、合作关系。这种关系, 既有一般的浅层次联系, 也有合作双方通过投资形成的深层次经济联系。因此, 产业技术联盟既有别于主要依靠产权纽带形成联系、并对集团内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配置的企业集团, 也有别于通过产业内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概念。从职能角度看, 产业技术联盟是产业内若干经营主体自发形成的一种技术协调组织, 但是不能取代行业协会的职能。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参与主体研究

2. 1政府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推动者和引导者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尝试, 也是在产业层面落实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 一是遴选产业与技术, 即选择在哪些产业构建技术创新联盟。二是协调推动, 即国家运用计划资源调控产学研等技术创新要素按市场规则组合; 同时, 调解联盟运行过程中的摩擦与冲突。三是政策支持, 即政府通过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 鼓励、支持、 引导、规范产业联盟的运行。四是通过重大科技专项, 提供必要的联盟运行资金。

2. 2行业内龙头企业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导性力量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 也是各种创新资源的主要拥有者和创新利益的主要享有者。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企业可以获得两方面的竞争优势: 一是团体优势。二是来自于企业特定能力而获得的竞争优势。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 产业内龙头企业处于联盟的“盟主”地位, 其主要任务在于: 一是提供创新资源。这里的创新资源包括创新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员、科研设施等创新资源。二是参与研究开发。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起成立项目攻关组织, 进行重大原创性技术开发、制定技术标准。三是进行技术推广, 实施创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2. 3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异质性创新资源

组建联盟网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转移, 即以联盟网络进行合作渗透, 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作为联盟的重要参与方,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不可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 应当以自己异质性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参与联盟运行。

3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想条件研究

3. 1联盟成员主体资格的理想规范

联盟成员主体资格的理想规范, 实际就是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起单位的主体资格进行实质审查的理论依据。这样可以保障联盟构建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联盟的生存质量。

1) 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核心成员的主体地位。联盟作为一种基于契约而存续的非常设组织, 在主体上存在虚拟性和松散性的特点, 作为联盟合作形式存续的合作伙伴如果没有核心牵头人的确立, 很难有效凝聚科技力量。因此, 在实践探索和政策法规上都应当尽快明确核心成员的主体地位。核心成员单位可以由1 - 2家单位担任, 核心成员承担组建联盟常设机构和承担联盟日常联络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2) 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前提出发, 创新联盟的核心单位 ( 牵头发起单位) 应当以企业为优。产学研联盟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 由市场来进行检验。在产学研联盟中, 以企业为主体也是国家的政策导向, 产学研联盟的最大优势就是将科研、生产、市场紧密融合到科技研发的全过程。此外, 企业管理的制度化特点有利于联盟组织常设机构的有效运行。因此, 提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应当优先由企业作为牵头发起单位, 在设立成功后作为核心成员。

3) 作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起单位的企业应当是行业内龙头骨干企业或者市场地处于领先的企业, 企业性质应当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此外, 该企业本身必须具有相当的科技研发能力, 内部设有相应的产品研发或者科技研究的专门部门, 并且在企业高管中有专门分管科技研究开发的负责人。

4) 作为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大学、科研机构成员, 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才能达到理想规范的要求。第一, 参与联盟的大学、科研机构在既往的科技活动中产生了与本行业紧密相关的科技成果。第二, 参与联盟的大学、科研机构必须明确指派具体的参与联盟活动的科研人员、专家和学者, 这些科技工作者应当在合作的科技领域具有较高科究水平, 且被联盟合作伙伴接受和认可。第三, 参与联盟的大学、科研机构应当承诺对联盟的适当投入, 包括智力投入和科研成本投入, 以体现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则。因为在市场法则下只有真实的成本投入才可能发生真正的产出与回报。

3. 2联盟法律文件的理想规范

从国家、地方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来看, 对联盟设立必备法律文件的要求无论从数量、形式和实质方面都比较低, 相关规定较为简单和原则, 更没有配套的指导性规范或者强制性审查措施。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提高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法律文件的审查水平, 有关部门在对联盟备案过程中应当通过审查联盟设立的法律文件来评判联盟的设立条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创新联盟设立法律文件的理想规范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3. 2. 1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可行性报告

为充分表达联盟构建发起人的合作动机, 阐述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科学依据,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牵头发起单位应当本着对合作各方负责的态度, 在联盟构建筹备工作中提出翔实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供参与联盟的产、学、研各方进行前期审查。科技主管部门应将可行性分析报告列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备案的必备申报文件中。其主要内容应包含: 科技创新团队搭建的分析、提高研发水平的分析、获取优势资源的分析、 构建竞争优势的分析。

3. 2.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书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书, 也称为联盟契约, 是联盟合作的核心法律文件, 这是联盟缔约各方经过自愿平等协商, 就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事项和权利义务等相关重大事宜进行明确约定的民事合同, 一经签订, 对签约的联盟成员单位均具有拘束力。

一个完善的联盟契约应当设计以下必要的组成部份: 1缔约方的基本信息, 包括名称、住所地、单位性质、法定代表人、参与联盟主要科研人员信息。2联盟名称、行业和设立宗旨。3联盟的合作科技项目或者科技创新目标, 包括联盟构建完成后首个合作科技项目或者科技创新目标的具体内容, 成员分工以及科研计划日程表。4联盟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包括成员单位、核心单位名称、联盟组织架构和相关职责。5联盟的经费投入、来源、使用和管理制度。6联盟的知识产权归属约定。 7联盟的收益分配约定。8联盟的解散和终止条款。9违约责任。

3. 2. 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

产学研联盟的章程是联盟设立后的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和组织规程, 是联盟契约的细化, 是联盟运行所依据的基本文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章程应当制订以下必要内容: 1联盟成员名称、地址和核心成员名称、地址。2联盟的宗旨或者原则。3联盟合作的科技任务。4联盟的组织机构和职责。5联盟成员的基本权利义务。6联盟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制度。7联盟的知识产权管理。8联盟成员的加入和退出机制。9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10附则。

4结语

本文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条件的探讨, 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条件的基本规范, 通过对联盟设立条件的实质审查将提高联盟本身的运行质量。由于当前联盟设立条件方面的理论研究很少, 相关联盟在国内实践的时间也较短, 所以本文也仅仅是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随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际的发展, 该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殷群, 胡大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三大问题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3) :67-68.

[2]杜钟珊, 李敏, 孙爱民.产学研联盟技术创新研究[J].综合管理, 2009 (5) :200-201.

[3]胡利玲, 冯楚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法律形态研究[J].科技与法律, 2009 (5) :3-7.

上一篇:演讲稿《用责任守护梦想》下一篇:优秀赛会志愿者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