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流程

2024-05-09

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流程(共12篇)

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流程 篇1

重庆设立分公司流程,公司设立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请问分公司设立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设立公司已成为市场活动中的常见部分,设立公司流程并不难,但如何更好的经营公司,将企业做大做强才是令企业家和决策者头疼的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间,在巨大的机会与风险并存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企业,让设立公司成为发展的坚实的第一步,这才是当下应该考虑的问题。

重庆设立分公司流程

异地注册分公司,不仅要去工商局办理注册,还有很多程序,以下是详细的分公司注册流程及所需文件。

一、名称核定:

1、开办公司的全体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发起人签署的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2、公司的法人资格证明:经工商行政管理局加盖公章的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执照》复印件(用工商局的营业执照专用复印纸复印);分公司负责人照片两张、非当地户籍的需暂住证、计生证,有些地方还需要务工证;

4、联系电话;公司委托代理人的证明(授权委托书)以及被委托人的工作证或身份证复印件;

6、主要经营范围;

二、工商登记注册: 申请报告:公司董事长或分公司负责人签署的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申请书(加盖公章);

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公司签署的授权委托书;

4、公司章程及设立分公司的文件、董事会决议(全体董事签名)或股东会决议;

5、分公司负责人照片(四张)、身份证原件及户籍证明、个人简历(一份)、暂住证、待业证原件;

6、雇工名单(18--24岁男性兵役状况证明、30岁以下学历证明等);

7、场地使用证明(房屋租赁合同、协议,有的工商局要现场踏勘);房屋租赁合同、协议期限必须一年以上(附产权证复印件);

8、分公司负责人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9、其他(如健康证、务工证等);

1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的,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11、登记机关所发的全套登记表格及其他材料。

三、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办理企业法人代码证书。

四、凭《营业执照》和《企业法人代码证书》开设银行帐户。

五、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申领发票。凭开办公司(总公司)的《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国税、地税)、分公司《营业执照》、《企业法人代码证书》、银行开户证明、财务人员相关资质证明等。

六、统计证。

七、社保账户等。流程的确非常麻烦,还有个办法就是异地注册办事处,对经营上有点影响,但简便多了,而且只需要在工商局或外经委办理就可以了。

公司设立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一、选择形式: 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金3万元,需要2个(或以上)股东,从06年1月起新的公司法规定,允许1个股东注册有限责任公司,这种特殊的有限责任公司又称“一人有限公司”(但公司名称中不会有“一人”字样,执照上会注明“自然人独资”),最低注册资金10万元。如果你和朋友、家人合伙投资创业,可选择普通的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金3万元;如果只有你一个人作为股东,则选择一人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金10万元。

二、注册公司的步骤:

1.核名: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填写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由工商局上网(工商局内部网)检索是否有重名,如果没有重名,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就会核发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租房:去专门的写字楼租一间办公室,如果你自己有厂房或者办公室也可以,有的地方不允许在居民楼里办公。租房后要签订租房合同,并让房东提供房产证的复印件。签订好租房合同后,还要到税务局去买印花税,按年租金的千分之一的税率购买,例如你的每年房租是1万元,那就要买10元钱的印花税,贴在房租合同的首页,后面凡是需要用到房租合同的地方,都需要是贴了印花税的合同复印件。

3.编写“公司章程”,章程的最后由所有股东签名。

4.刻私章: 去街上刻章的地方刻一个私章,给他们讲刻法人私章(方形的)。

5.到会计师事务所领取“银行询征函”:联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领取一张“银行询征函”(必须是原件,会计师事务所盖鲜章)。

6.去银行开立公司验资户:所有股东带上自己入股的那一部分钱到银行,带上公司章程、工商局发的核名通知、法人代表的私章、身份证、用于验资的钱、空白询征函表格,到银行去开立公司帐户,你要告诉银行是开验资户。开立好公司帐户后,各个股东按自己出资额向公司帐户中存入相应的钱。银行会发给每个股东缴款单、并在询征函上盖银行的章。

7.办理验资报告:拿着银行出具的股东缴款单、银行盖章后的询征函,以及公司章程、核名通知、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报告。

8.注册公司: 到工商局领取公司设立登记的各种表格,包括设立登记申请表、股东(发起人)名单、董事经理监理情况、法人代表登记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登记表。填好后,连同核名通知、公司章程、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验资报告一起交给工商局。

9.凭营业执照,到公安局指定的刻章社,去刻公章、财务章。后面步骤中,均需要用到公章或财务章。

10.办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凭营业执照到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技术监督局会首先发一个预先受理代码证明文件,凭这个文件就可以办理后面的税务登记证、银行基本户开户手续了。

11.去银行开基本户: 凭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去银行开立基本帐号。最好是在原来办理验资时的那个银行的同一网点去办理,开基本户需要填很多表,最好把能带齐的东西全部带上,包括营业执照正本原件、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公财章、法人章。开基本户时,还需要购买一个密码器,今后你的公司开支票、划款时,都需要使用密码器来生成密码。

12.办理税务登记:领取执照后,30日内到当地税务局申请领取税务登记证。一般的公司都需要办理2种税务登记证,即国税和地税。办理税务登记证时,必须有一个会计,因为税务局要求提交的资料其中有一项是会计资格证和身份证。

13.申请领购发票: 如果你的公司是销售商品的,应该到国税去申请发票,如果是服务性质的公司,则到地税申领发票。最后就开始营业了。注意每个月按时向税务申报税,即使没有开展业务不需要缴税,也要进行零申报,否则会被罚款的。

请问分公司设立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办理分公司设立登记:

1、《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企业设立登记申请表》、《投资者名录》、《企业负责人登记表》、《企业经营场所证明》等表格;

2、《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及《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指定(委托)书》;

4、总公司拨款证明;

5、公司对分公司负责人的任命文件,负责人不是本地的需要提供暂住证复印件;

6、加盖公司公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7、总公司章程(应提交经公司登记机关备案并己加盖登记机关菱形章的章程)复印件;

8、公司拨付给分公司使用的资金数额证明文件;

9、经营范围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应提交有关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

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流程 篇2

设立中公司一般是指在公司开始筹办后直至设立登记完毕以前存续的、尚无法人资格的、创建中的团体, 也称为未完成的公司。设立中公司是公司成立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组织形态, 是公司成立的一个过渡体。既然是一种过渡就存在一个时间上起始与终止问题, 为了准确的研究设立中公司, 需要对设立中公司定义从时间上给出准确的定位。

关于设立中公司的起始时间, 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1.发起人订立公司章程之时;2.发起人订立公司章程并认购一股以上股份时;3.发起人订立公司章程且第一次发行的股份总额已认足之时。从各国立法、判例、学说来看, 一般认为起始之时为发起人订立章程之时,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认为只有订立公司章程才是确定“设立中公司”起点的必要条件。关于“设立中公司”的终点, 依成立要件主义, 则终止于登记成立之时。

综上, 笔者认为“设立中公司”的定义为:设立中公司是指由订立章程时起至登记完成时前, 尚未取得法人资格的公司。

二、关于设立中公司的性质的各种学说

统观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我国台湾地区及我国大陆学者的观点, 各国公司法理论研究中对设立中公司的法律性质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我国大陆及我国台湾地区各形成了不同的学说, 概括如下:

1. 无权利能力社团说。

这是大陆法系学者们早期的一般认识, 我国台湾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也赞同这一学说, 由于设立中公司尚未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所以不得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这种学说实际上以法人人格的缺位而全盘否认了设立中公司的权利能力。但实际上, 民法上的“无权利能力社团”特指社会上既非以营利为目的又非以公益为宗旨的团体, 例如各种俱乐部。从设立中公司的定义可以看出, 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设立中公司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 但是具有存在的目的性和存续的时间性两个特征。其目的性在于, 设立中公司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要尽最大的可能去获取以营利为目的法律人格。为此, 法律就应为促成这一目的的达成而赋予设立中的公司一定的权利能力。这种权利能力的范围以完成设立行为并最终获取法律人格为限。其时间性在于, 设立中公司只存在于公司的设立过程中, 即从公司章程订立时起至办理公司登记前这一时间段, 一旦公司履行登记手续, 设立中公司就完成其历史使命而消灭。综上所述, 无权利能力之社团由于不具有上述描述的特性也并不需要法律赋予其独特的权利能力, 所以以“无权利能力社团”来定性设立中公司的观点并不能科学地揭示设立中公司的法律性质。

2. 同一体说。

这是德国学者在批判和继承早期大陆法系的无权利能力社团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学说认为设立中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属于同一法律现象, 两者是形成同一团体的不同发展阶段, 设立中公司在必要范围内为公司成立而实施的设立行为的后果应直接归属于成立后的公司。可见这种学说混淆了设立中公司与成立后公司间严格的法律界限, 若按此说操作, 实践活动中无疑会淡化公司法律人格的地位和价值。毕竟, 设立中公司还只是公司在获得法律人格前的过渡性实体, 如果处于过渡阶段的组织便已具有本应在登记成立后才享有的权利能力从而广泛地参与各项民事活动, 必将对由独立财产和独立责任支撑起来的公司法律人格制度造成致命的冲击, 设立前后的公司在法律上势必难于严格区分。因此这种学说走向了一个极端, 是不可取的。

3. 修正的同一体说。

这是近年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对“同一体说”予以修正形成的学说。该说认为设立中公司与登记后公司的法律性质不同, 不能视为同一实体。但是两者毕竟有共同的目的, 因而设立中公司因设立所必要的行为而发生的权利义务, 不必再有继受的法律行为, 当然即转由已登记的公司享有或负担。赋予设立中公司具有有限的权利能力即设立公司所为必要的行为的权利能力。此学说一方面明确了设立中公司与成立后公司间的严格界限, 维护了公司法律人格制度这一公司法的根基;另一方面该说又在合理、有限的范围内赋予设立中公司一定的权利能力, 使其参与为公司设立目的所必要的各项民事活动。这种学说渐渐成为多数学者接受。

4. 无因管理说。

这是大陆学者的观点, 该学说认为设立中公司对即将成立的公司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就如同是一个无因管理人所做的工作。也就是没有指设立中公司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代为处理他人事务。该说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设立中公司与即将成立的公司的关系, 不能反映出两者在时间上的先后承继关系。设立中公司所为的法律后果并不是简单地为即将成立的公司全部接受。一旦设立中公司的概念被立法所确认, 设立中公司所做的一切就是法定的义务了。

5. 代理说。

该学说认为设立中公司对即将成立的公司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就如同一个代理人。也就是设立中公司以即将成立的公司的名义为对于第三人为意思表示, 或为即将成立的公司由第三人自己受领意思表示, 行为效力归属于该即将成立的公司的行为。该说也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出设立中公司与即将成立的公司的关系, 不能反映出两者时间上的承继关系。设立中公司所为的法律后果并不是简单地为即将成立的公司全部接受。设立中公司所从事的公司设立的必备行为, 如:发行股份、刊登募股广告等, 应当由公司当然承受;对于非设立中公司所必须的行为, 如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征用土地、经营作为出资的企业等, 其行为由公司追认后可由公司负责, 未获追认由行为人即发起人负责。公司不能成立时, 设立中公司形成的债务和支付的费用由发起人合伙负责。公司法基本的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如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平衡发起人、股东的利益。

6. 有限同一体说。

该学说认为设立中公司与发起人及成立后公司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但三者并不等同。设立中公司不是完全独立的主体, 但在设立公司的活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有有限的法律人格。设立中公司虽不享有财产权, 但是有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 有团体性。从实体状态来看, 设立中公司是具有有限的人格的。设立中公司在法律上能作为一类独立的民商事主体, 从而享有特定的权利, 承担特定的义务。从社会团体取得权利能力的基本理论看赋予设立中公司民事主体地位不仅必须而且可行。行为者能否成为民事主体, 能否获得权利能力不取决于自然状态, 而是取决于法律的态度, 取决于法律是否赋予某种组织或个人权利能力。对于自然人, 因其权利能力等同于人格, 人格无贵贱之分, 因而所有自然人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但对于团体, 则不同。能否赋予团体权利能力则在于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名称、一定的组织、一定的处所、一定的财产并有代表人或管理人等要件, 团体具备此等要件时, 则该团体依法成为民事主体, 但由于其尚未登记成为法人, 其权利能力又是有限的。依此标准, 很显然, 设立中公司有自己的名称, 以成立公司为惟一目的, 有自己的组织和处所并具有其机关, 这些条件的具备已成为共识。仅就对于有无财产问题学界尚存在争议, 笔者认为设立中公司拥有自己的财产, 虽然所有的财产仅以设立公司所必须的财产为限, 但财产的多寡并不能否认其有财产这一事实, 因此设立中公司是符合成为民事主体得条件而应处于不完全权利能力状态, 具有有限的权利能力。由此可见, 设立中公司符合社会团体取得权利能力的条件, 赋予设立中公司民事主体地位是可行的。在法人设立过程中的民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分两种情形, 由不同的主体承担:设立中的公司由于设立活动与成立后的法人有不能分割的联系, 这种联系在于设立中的组织的业务活动仅限于与法人成立有关的行为, 并且通过这些行为使该组织在设立过程中逐渐具备法人条件, 最后取得法人资格。法人成立前的法律关系如与此种联系有关, 则无需任何手续, 其民事责任由成立后的法人承担。反之, 与设立活动无关的民事行为, 即设立范围外的活动, 如以设立中法人名义进行, 则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原则上由设立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而不应由成立后的法人承担;但经成立后法人机关追认的, 也可以由成立后的法人承担。

另外, 英国传统法理认为当公司创办人着手创办并为公司工作时, 他就处于受公司委托即受托人的地位。

三、笔者的观点

综观以上各种学说, 笔者认为非法人团体说更能把握设立中公司的性质, 而且符合公司法立法发展的潮流。在论及设立中公司的性质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设立中公司以公司成立为目的, 其存在具有过渡性、短暂性, 即一旦公司登记成立, 就会被成立的公司所吸收。如果公司不能成立, 如创立大会决议不予设立、主管机关认为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条件不予批准登记等, 清算后即予消灭。

2.设立中公司具有社团属性, 虽不具有法人资格, 但具有一定的意思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如在银行开立账户、在土地登记簿上履行登记、接受股东缴纳的资金或用实物出资的房地产、机器设备等, 充当消极当事人等。

3.设立中公司为未完成的法人, 不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设立中公司必须以设立为目的、为设立公司进行必要活动, 发起人对设立中公司的债务在公司不能成立时负无限连带责任。

其中第二、三点尤为重要, 为维护交易安全, 各国立法对设立中公司的意思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均有严格的限制。我国现行公司法在设立中公司行为及法律责任方面有严重的立法缺陷, 造成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对此应加强理论研究, 借鉴外国的先进立法经验, 使我国公司立法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房绍坤:公司设立的法人格规制.中国法学, 2005, 2

[2]徐红新:我国公司法的缺陷及其完善.经济论坛, 2005

[3]王金增:设立公司法律责任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集团经济研究, 2005, 10

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 篇3

对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避免重大法律风险,同时还有可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或是间接的现实利益。那么,设立分支机构需要考量的法律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防控债务承担风险

正确选择分支机构的法律形式,对企业风险的承担有着重大影响。这里主要是指分支机构采取总分模式(总公司与分公司)还是采取母子模式(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没有独立法人地位,一旦在经营中发生重大法律风险,就可能殃及总公司。相反,子公司有独立法人地位,从法律上讲,子公司的债务不会累及母公司。原则上,风险较小时采用总分模式,风险较大时则采用母子模式。上述两种模式的区别以及选择的依据相信很容易理解,然而问题在于如何评估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法律风险精细化管理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拟设立的分支机构从事的业务进行结构性法律风险分析,主要是对其中的商业模式法律风险进行重点分析,评估是否存在重大结构性法律风险。如果存在,则需要进一步分析这种风险是否会严重影响到母公司,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选择母子模式。反之,则考虑选择总分模式。

当然,上述分析是仅从风险后果的承担上给出的建议,实际上,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如果分支机构业务的重大结构性法律风险对母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声誉的影响,而声誉对母公司至关重要,这时子公司独立法人的风险阻隔所起作用就很有限。再如,如果分支机构的业务运营必须建立在母公司的法定资质的基础之上,则分公司就是唯一的选择。因此,我们需要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的判断。

让现实利益最大化

正确选择分支机构的法律形式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是间接的现实利益。这里的现实利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优惠政策和税收。

如果优惠政策是针对总公司的,则应选择总分模式,让分公司也能享受优惠政策。各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的,因此,如果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优惠政策的力度比较大时,则应当选择母子公司的模式,甚至可以根据优惠政策具体情况采用先设分公司,在分公司盈利后再改设子公司的方案,从而充分享受优惠政策带来的现实利益。

从税收的角度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分支机构来调节企业盈亏,合理减轻企业整体税收负担。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有盈余,新设分支机构亏损的可能性更大,则可考虑设立分公司,用企业盈利来弥补分公司刚设立通常会出现的亏损,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税负。如果企业亏损,新设分支机构盈利的可能性更大,则应当设立子公司,这时子公司不用承担企业的亏损,从而保证子公司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的有效资产转移到子公司,将不良资产处理掉。

确保未来的控制权

对于那些步入快速扩张期、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达到目的的公司而言,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在借助外力扩张的过程中,能否在未来保持对所设分支机构的控制权的问题。

对这些企业而言,设立子公司是通常的选择,因为子公司更有利于独立的利润分配,但问题是借助外力需要对价,对价通常表现为子公司的股权。一般说来,需要借助的外力越多,出让的股权就越多,企业将来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就越弱。当这种外力不仅仅表现为资金,同时表现为人力资源时,企业未来失去对子公司控制权的风险就更大。如果企业为了保证未来的控制权不舍得让出更多的股权,则可能因此失去潜在的优秀的合作者,阻碍公司迅速达到快速扩张的目标。两难之下,企业往往会被迫选择眼前利益,这种选择往往导致企业在做大之后迅速土崩瓦解,或是导致严重的内讧。

为解决上述难题,企业法律风险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分支机构残疾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要确保企业未来对分支机构的控制权,防止合作者在做大后离心离德,最好的方法是将企业商业模式中最核心的资源集中在企业自己手中,让分支机构残疾化,只专注发展部分商业功能,成为功能不全的分子公司。这种安排意味着,分子公司不论将来多么强大,都无法摆脱母公司的控制,从而确保合作者不存在非分之想,从一开始起就和企业同心同德,一起将事业做大。当然,需要提醒的是,这里需要防止残疾化的分支机构发展成为专项业务平台,否则,企业在未来甚至有被分支机构反制的风险。

公司设立登记流程 篇4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先到市工商局办理名称预先核准,核准后到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经营范围涉及到旅馆业的,到公安局办理特种行业许可,经营范围涉及食品经营、餐饮、食品生产加工的,到卫生局办理卫生许可,经营范围涉及文化娱乐的,到文化局办理文化经营许可,办理完毕验资和经营许可后,到工商局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到公安局办理刻章,刻章后到质监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最后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

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提交材料规范

1、全体投资人签署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2、全体投资人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全体投资人资格证明。自然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公司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申请名称冠以“中国”、“中华”、“国家”、“全国”、“国际”字词的,提交国务院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注:

1、《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和《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表格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

登记申请书.d2、提交的申请书与其它申请材料应当使用A4型纸。

以上各项未注明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投资人签署,或者由其指定的代表或共

同委托的代理人加盖公章或签字。

3、以上需投资人签署的,自然人投资人由本人签字;自然人以外的投资人加盖公章。

二、设立验资

名称核准通过后,企业应先到银行开立验资户,备齐相关资料后到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具体资料根据开立验资户的银行和办理验资的事务所的要求。

三、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应提交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公司设立登记申请

书.doc

2、全体股东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

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指定代表或者共同

委托代理人的证明.do

应标明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办理事项、权限、授权期限。

3、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合资公司章程模板

(供参考).doc

4、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股东为企业的,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股东为事业法人的,提交事业法人登记证书复印件;股东为社团法人的,提交社团法人登记证复印件;股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提交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复印件;股东为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件复印件;其他股东提交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格证明。

5、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6、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提交已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

7、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件复印件;

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提交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或其他相关材料。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签署,董事会决议由董事

股东会决议.doc董事会决议.doc

签字。

8、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及身份证件复印件;

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提交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或其他相关材料。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签署,董事会决议由董事签字。

9、住所使用证明;

自有房产提交房屋产权证复印件;租赁房屋提交租赁协议复印件以及出租方的房屋产权证复印件。有关房屋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属城镇房屋的,提交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证明或者竣工验收证明、购房合同及房屋销售许可证复印件;属非城镇房屋的,提交当地政府规定的相关证明。出租方为宾馆、饭店的,提交宾馆、饭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使用军队房产作为住所的,提交《军队房地产租赁许可证》复印件。

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属城镇房屋的,还应提交《登记附表-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及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文件;

属非城镇房屋的,提交当地政府规定的相关证明。登记附表-住所(经

营场所)登记表.doc10、《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1、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

12、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或许可证明。

注:1、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以外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设立登记适用本规范。

2、提交的申请书与其它申请材料应当使用A4型纸。

以上各项未注明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股东签署,或者由其指定的代表或委托的代理人加盖公章或签字。

3、以上涉及股东签署的,自然人股东由本人签字;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

四、印章刻制

领取营业执照后,到公安局办理印章准刻证明,提供材料:出具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和复印件,持信人身份证。

五、办理组织代码证

1、有效的登记证书或文件:

①企业单位应带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②事业单位应带事业单位登记证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③机关单位应带政府或机构编制部门的批文(或三定方案)的原

件及复印件;

④社会团体应带社团登记证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⑤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⑥工会组织应带工会登记证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⑦外地驻青机构应带外地驻青机构登记证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⑧其他依法成立的单位应携带有效的证明材料及复印件;

2、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

3、单位公章(公章与相应的证件单位名称必须一致);

4、分支机构需携带上级主管部门有效代码证复印件。

以上纸质材料均需提交A4规格复印件1份。

六、办理税务登记证(具体咨询公司财务管理部)

单位纳税人办理需提交的资料

1.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及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注册地址及实际生产、经营地址证明(产权证、租赁协议)原件及复印件,如为自有房产,提供产权证或买卖契约等合法的产权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如为租赁的场所,提供租赁协议原件及其复印件;如实际生产、经营与注册地址不一致,分别提供相应证明;

4、公司章程复印件;

5、有权机关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评估报告原件及其复印件;

公司设立办事处流程 篇5

一、公司办事处的设立

1、是办事处作为固定业户外出经营活动的办事机构,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部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第二、三、四联,连同运抵货物或经营项目,一并向销售地税务机关申请报验。

2、是办事处作为常设分支机构向经营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规定在经营地申请领购发票,在经营地申报纳税,销售收入全额计缴总机构。

3、是办事处作为独立的核算机构,在经营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向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独立处理全部涉税及有关事宜。

二、公司办事处的设立需提交以下材料:

1、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公司的企业章程复印件;

3、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公司的股东会要求设立分支机构的决议;

5、办事处的住所证明文件,如果是租用的,提供房租合同,及出租方的房产证复印件;

6、公司对办事处负责人的任职证明文件;

7、经营范围涉及前置审批的还需提交相应的许可证明。以上复印件都需盖章确认。

三、公司办事处的设立的法律程序

1、申请报告;

2、母公司营业执照(需加盖公章)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及工商局的同意函;

3、企业法人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委托书)以及委托人的工作证或身份证复印件;

4、负责人简历、照片、身份证、暂住证等;

5、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6、住所证明,租赁房屋需提交租赁协议书,协议期限必须一年以上(附产权证复印件);

1.0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流程 篇6

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流程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筹建阶段

1、有意向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向所在地政府提交拟筹建请示报告。

2、所在地政府召开会议研究是否同意批准设立。如同意,由所在地政府召集人民银行、银监局、财政局、地税局、公安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下称“筹建小组”)。

3、主发起人根据所在地政府同意设立的批准,寻找符合条件的公司股东。

4、公司股东召开股东大会,签署股东承诺书,形成出资人协议书。

5、聘请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6、主发起人向所在地政府金融办提交完整的筹建申请材料,如所在地政府无金融办,则向分管部门递交。

7、所在地政府金融办(分管部门)审查申请材料,并由政府行文出具风险处置承诺书。上报市金融办。

8、市金融办出具初审意见并上报省政府金融办进行复审。

9、省政府金融办正式行文批准筹建。

二、开业阶段

1、主发起人对办公场所进行装修,并制定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2、由主发起人(筹建小组)整理办好开业申请材料报县金融办

(分管部门)初审同意后转报市金融办。

3、市金融办对开业申请材料进行复审并上报省政府金融办。

4、省政府金融办对开业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批复。

对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的探讨 篇7

一、成立资金结算中心的必要性

1. 实现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相互调剂资金。。资金结算中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行使职权, 规范结算业务, 统一在银行开立账户, 统一在银行办理贷款。通过逐步撤销下属企业多余账户, 保障资金的集中和安全。下属企业在结算中心开立收、支账户, 由总公司统一管理, 通过账户管理方式把内部各企业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 再根据实际情况, 以发放贷款的形式调剂给总公司内需要资金的企业, 从而实现内部资金相互调剂余缺。通过资金集中和调剂, 间接参与下属企业的管理, 强化了资本运作的功能。

2. 强化企业内部监控。。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资金收付都通过该结算中心办理, 该结算中心对各企业进出资金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 对资金的流向、使用可以根据结算中心章程加以审查, 核对相应的计划、合同、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从而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

3.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效益。。建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后, 企业成员间的内部交易达成后, 资金划转在瞬间就能达成, 付款方成员企业的付款和收款方成员企业的收款在同一时间达成, 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和时间间隔, 不产生任何在途资金, 划转效率高, 有效提高了集团资金周转速度。

4. 减少贷款规模, 降低财务费用。。资金结算中心通过内部资金融通, 盘活了闲置资金,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首先内部的存贷款业务, 形成存贷利差, 同时也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 减少了贷款利息。其次资金结算中心整体的规模形成后, 与商业银行形成强强对话, 更容易获得银行政策的支持, 如存款利息按照协定存款执行可获得翻倍的利息收入, 贷款利息也可以在银行政策范围内下浮, 这都降低了企业财务费用。同时, 由于使用内部结算系统, 不需支付任何额外费用, 能够节约大量财务手续费。

5. 提高信用等级, 增强筹资能力。。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 能否从银行获得信贷, 最根本的是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企业集团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后, 由于集团统一对外开户, 其整体偿债能力增强, 信用较高, 就比较容易筹到大笔资金。

二、资金结算中心的构建

资金结算中心通常设立于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内, 但在组织结构中为独立运作的职能机构, 内部结算中心应该单独设置, 和会计部门平行。内部结算中心的职责是资金的管理, 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 财务与会计应该分离。根据我公司实际, 结合其他公司如矿山公司实践, 应该在财务部下设独立的结算中心, 采取两种运作模式。一是收支两条线模式。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在承办银行开设一个总账户, 成员企业在资金结算中心及银行分别开立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结算账户, 成员企业收入户的资金实时归集到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总账户, 资金结算中心再根据成员企业的用款申请将其所需款项从总账户划拨到成员企业的支出户, 成员企业各项业务款项的收入只能归入收入户。二是统收统支模式。只在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开立一个银行总账户, 下属成员企业取消所有银行账户, 所有成员企业的一切现金收付活动均通过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总账户进行, 企业资金结算中心相当于整个企业集团的一个“大出纳”。这种模式适合对资金集中管理要求高, 对成员企业的资金实现完全控制的企业集团采用。矿山公司就是使用这一模式, 也比较适合我公司实际。

三、存在的问题

1. 领导干预较多, 内部机制不健全。。外部银行机构实行资产风险管理, 对贷款的审查极为严格, 集团企业的财务结算中心不同于商业银行, 它作为企业集团的职能部门受制于企业的领导。目前, 财务结算中心放贷多由集团领导决定, 极少考虑其资产状况, 贷款用途和效益回报, 既不用担保, 也不用抵押。企业负责人的频繁更替, 使结算中心资金回笼困难, 影响存款单位的正常用款需要, 如此恶性循环, 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2. 贷款的使用缺乏必要监控。。目前的许多资金结算中心没有形成一套类似外部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 贷款前缺乏对资金使用项目的全面了解, 放贷后又缺乏必要的监控措施导致贷出的款项长期无法收回。财务结算中心在发放贷款时及资金划拨后, 缺乏对资金的全面监控。只是在贷款到期无法还贷时, 才去调查了解, 已失去任何意义。

3. 成员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利息拖欠严重。。资金结算中心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内部调剂资金, 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后, 各子公司需要资金时就伸手向结算中心索要, 不考虑其风险与资金使用效益, 或者干脆就是抱着贷款不还的目的到期的利息长期拖欠, 不主动归还。信用意识十分淡薄。

4. 内部借贷资金分配不合理。。现在的资金结算中心的贷款多给了那些效益差, 包袱重且资金紧张的困难户。而对于那些经营状况良好, 规模迅速扩张的企业支持较少, 造成内部资金分布的不合理, 一方面不能形成公平、合理的内部市场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使资金长期沉淀于困难企业中, 无法正常流通周转, 整个集团的资金效益难于得到提高。

四、改进的措施

1.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对结算中心实行独立核算, 单独考核。并同时建立类似外部商业银行机构的管理机制, 贷款由结算中心根据对贷款企业的综合评估做出决策, 避免集团领导的个人决定。出了问题由结算中心领导负责, 对取得成绩的, 给予适当的奖励, 对结算中心的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2.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提高成员企业信用意识。。建立完善总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 对于存在的信用意识淡薄现象, 我们应该加强诚信教育, 开展对贷款使用项目资信评估建立信用档案, 推行失信惩戒机制。

3. 合理分配资金, 建立风险机制。。对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是调动内部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积极性, 促进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结算中心贷款的使用不能简单根据内部单位是否有偿还能力来决定是否贷款, 而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总目标体现集团的决策意图。一方面结算中心贷款应该向经营良好的内部单位倾斜, 以鼓励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结算中心还要帮助亏损单位度过难关, 给其一定的扶持资金这是结算中心贷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 提高结算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财务结算中心作为集团的一个服务窗口是为成员企业服务的, 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结算、信贷、出纳等工作。还应该充分利用结算中心的信贷资源, 及时向企业领导提供有关资金信息, 使企业领导人能随时了解整个集团的资金运作情况, 合理安排资金, 化解经营风险。同时要为成员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帮助其合理理财,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存在法律纠纷的或有风险。。结算中心实行的撤消下属单位银行账户、资金统一由结算中心支付的体制, 存在着法律纠纷的或有风险。如果因某个成员单位的法律纠纷而致使银行账户冻结时, 会导致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不能流动, 给集团带来经济损失。我在矿山工作时, 就曾遇到过账户被封资金冻结的情况, 好在当时那个账户资金较少, 对整个公司运营影响不大。所以, 这种风险对结算中心这种单一账户运行模式而言, 是很难防范的。

2. 潜在的资金损失风险很大。。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结算业务中的广泛应用, 相关的技术犯罪也极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3. 会计凭证不规范。。银行单据随审核凭证留存总部, 成员企业的会计凭证就无银行单据作为收付款证明。

抵押物出资设立公司的效力 篇8

关键词:抵押物出资;股东资本;确定抵押权人;抵押人

公司的设立是一系列法律行为的总称,是指设立人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之前为组建公司进行的、目的在于取得法律主体资格的活动。在公司设立的复杂程序中,股东出资至关重要,它是成立一个公司的基础,抵押物可否作为设立公司的出资对象在理论界也一直存在争议,2005年《公司法》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规定。只是在《公司法》第27条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財产外,凡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均可作价出资,而在国务院发布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此规定明确现物出资必须是未设定担保物权的现物。但是深究立法禁止设定抵押的财产出资的目的,我们有理由质疑其是否真正有利于维护公司资本确定,实现商事效力。反而允许抵押物出资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和社会财产的利益最大化。

一、抵押物可否出资设立公司的争论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明确禁止设定抵押的财产出资,但是学界对这个问题仍有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其一,否定抵押物作为出资,其认为以设定抵押权的财产出资,会受到来自抵押权人的抵押权的威胁使公司的资本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违反了资本确定的原则。公司法虽未明确禁止设有抵押权的财产出资,但公司法明确要求用作出资的实物应当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而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因其自由转让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当债权人因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而行使优先受偿权时,出资人将无法办理转移手续。该观点从维护公司资本确定和纯洁性的角度考虑,为防止因为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而使公司资产减少进而影响公司利益以及股东权益的情况。

其二,肯定设定抵押的财产出资,其认为抵押权人所享有的抵押权并不剥夺抵押人的所有权,抵押人对其所有的抵押物当然具有转让权,而且允许抵押物出资能更大的实现物的经济效用,使之不至于因为设定抵押而变成僵死的财产,所有应当允许设定抵押财产出资。

二、两种观点的评析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利弊,如何合理的限制性开放抵押物出资才符合当前的实际。否定说认为设定抵押的财产出资势必会影响公司资本的稳定完整,但是却忽略了立法上所能反应的只是公司章程上的抽象资本,却不能实际体现出公司真正的盈运能力和发展前景。诚然公司章程上的抽象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债权人的债权清偿的可能性,但并非所有的债权人都只是一味专注于公司的抽象资本。就此原因否定设置抵押的财产作为出资未免太过牵强。否定者们还担心因抵押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而使抵押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时会导致公司资本减少。这种担心只考虑到抵押物出资的风险,却忽略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对现物出资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制,其中强制性公示制度、设立检查人制度、创立大会承认制度等都能有效的规避抵押物瑕疵出资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危险。

而肯定说则完全的把受让抵押物视作用“抵押物出资”这种完全的等同未免也不甚合适。因为通常情况下转让抵押物涉及到抵押人、受让人和抵押权人三方的利益,处理这三方的利益重在协调好抵押权人抵押人以及受让人的权益,但是用“抵押物出资”设立公司除涉及此三方利益外,还涉及公司的发起人,公司的其他股东等相关的利害关系人,处理这几方当事人的关系十分复杂,德国学者卡尔·莱曼曾指出:“种种法律只要一与现物出资的规制相关联,经常会反复出现两个命题。即一方面,是关于现物出资的标的物及由现物出资者接受的股份金额,试图尽可能地恢复其明确性;另一方面,是赋予创立大会承认权,并且通过详细的规定,试图要避免轻率承认的危险性。”这表明设定抵押的财产出资要向进入公司的设立范畴,要经过制度上严格的限制和规范。

三、限制性开放抵押物出资的建议

(一)董监成员参与下的特别检查制度

出资人以设定抵押权的财产出资时,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应对该抵押物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出资物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实际剩余价值等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估,并对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区分全部设置抵押和部分设置抵押,并明确作为出资的抵押物是否办理抵押登记。

(二)抵押物出资人的资本补足和担保责任

当设定抵押权的财产被抵押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后,抵押人处于抽逃出资的状态,抵押人负有向公司返还应抵押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而使公司资本减少的部分,所以抵押人应对设定抵押的财产承担补足的责任,当然在此时大多抵押人也不能履行对公司出资瑕疵的担保责任,所以为更好的保障公司的资本就要求在抵押人使用设定抵押的财产出资时另外提供担保的财产或者保证人。

(三)公司设立时发起人承担补缴连带责任

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流程 篇9

验资是注册公司初期的一个重要事项,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后,下一步就需要开设企业验资账户进行注资验资。验资的主要流程如下:

1、到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机关进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核准通过后,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起草,并由各股东签字(盖章)确认。公司章程需明确规定各股东的投资金额、所占股权比例及出资方式(现金或实物资产,无形资产);

3、凭工商管理部门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到银行开设企业临时验资账户;

4、各股东全部以现金出资的,应根据公司名称核准通知书及公司章程规定的投资比例及投资金额,分别将投资款注存公司临时验资帐户,注存投资款可采用银行转帐或直接缴存现金两种方式。需注意的是,股东在注存投资款时,在银行进帐单或现金缴款单的“款项用途”栏应填写“XX(股东名称)投资款”;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资本的30%。

5、股东如以实物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或无形资产(专利、专有技术)出资,则该部分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需经过持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公司评估,并以经评估后的评估价值作为股东的投入额。

6、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验资业务委托书,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所需验资资料;

7、协助会计师事务所到公司开户银行询证股东投资款实际到位情况,领取询证函;

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流程 篇10

及各阶段所需材料

一、流程图

二、各阶段所需材料

(一)名称预先核准阶段

1、全体投资人签署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2、全体投资人签署的《申请人授权委托意见》。

3、代办人或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设立登记阶段

1、公司董事长或执行董事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登记机关领取或网上下载)。

2、《企业(公司)申请登记委托书》(登记机关领取或网上下载),股东盖章或签字(自然人股东),应标明具体委托事项和被委托人的权限。3、公司章程

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就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所有权转移的方式、期限在章程中做出明确的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由股东盖章或签字(自然人股东)。

4、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股东为企业法人的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股东为事业法人的事业法人登记证书复印件;股东人为社团法人的提交社团法人登记证复印件;股东是民办非企业的,提交民办非企业证书复印件;股东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5、验资报告。

6、董事、监事的任职文件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提交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盖章或签字(自然人股东)。

7、经理的任职文件。

提交董事会的聘任决议,由董事签字。

8、董事长或执行董事的任职证明和身份证明;

根据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提交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等。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盖章或签字(自然人股东),董事会决议由董事签字。9、公司董事、监事、经理身份证复印件。

10、住所使用证明

自有房产提交产权证复印件;租赁房屋提交租赁协议原件或复印件以及出租方的产权证复印件;以上不能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的,提交其它房屋产权使用证明复印件。

11、《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及《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1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流程 篇11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模式;公司制;有限合伙制

私募股权投资PE(Private Equity,PE)是指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对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改善,并最终通过上市或并购退出的业务。PE一般通过基金或公司这种组织形态来开展业务,从目前看,本土PE规模较大的仍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背景的公司发起成立的,如渤海产业基金、绵阳产业基金等。应该说,制度设计决定着PE的生命力,建立市场化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PE基业常青的关键,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国有背景下设立的PE总体上制度设计不够市场化,运作不够规范,激励与约束机制双重不足,运作效率和效益不高,因此,我国早期政府拨款建立的大量事业性质的风险投资机构鲜有成功者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有必要对国有背景下的PE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与抉择。

一、现行PE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目前在我国的PE基金中,大体上采用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信托制以及契约等其他方式成立。

(一)公司制

公司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按照《公司法》组建投资公司,投资者购买公司股份成为股东,由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与监事会,再由董事会委任某一投资管理公司或由董事会自己直接来管理基金资产。公司制PE基金是目前我国本土PE的主体,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009年新募集的PE机构/基金中,三分之二强的基金仍选用公司制的组织形式。

(二)有限合伙制

2007年6月1日起实行的《合伙企业法》将合伙企业分成普通合伙企业与有限合伙企业两类,加上其后颁布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有限合伙制度的合法地位,为成立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提供了法律保障。投资者能够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投入资金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基金管理人则以少量资金介入成为普通合伙人并承担无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入资金的运作,并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收取管理费。2009年新募集的PE机构/基金中,有四分之一采取了这种方式,但较2008年的51.9%则大幅降低。

(三)信托制

2007年初银监会颁布了《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对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加以规范。根据该办法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进行公开营销宣传。根据这一办法成立的信托计划实际上就是信托制私募基金。信托制私募基金一般由具有特定资质的信托公司专营。同时,信托公司一般不负责基金管理,而是委托专门的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管理人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提成。然而,受信托渠道及监管限制,2009年新募集的PE机构/基金中,仅有3.25%的基金采取了这种方式。

(四)其他方式

2009年新募集的PE机构/基金中,还有4.07%的基金采取了其他方式,这其中契约型是主要方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基金管理人通过投资者签订委托协议,为投资者提供委托理财服务,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信托制的一种。

二、各种基金组织形式的优劣分析

应该说,PE基金采取的公司制、信托制或有限合伙制在中国都有其存在的法律基础,只要法律、政策以及监管制度的安排有利于其在PE市场中发挥作用,这几种方式在中国都具有普遍适应性。具体来看,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如下:

(一)公司制占主流但仍存在问题

公司制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由来已久,其成熟的治理框架为管理层所熟悉和推崇,而目前国家对PE基金的扶持政策也主要是以公司制为框架建立的,国家有关部门的态度也是支持公司制。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创业投资基金(PE的一种)时一律采用公司形式,而我国台湾地区创投基金很发达,其在组织形式上也都是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的。

从税收角度看,公司制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我国《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和《企业所得税法》,目前国家关于此类PE基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仅仅是针对公司制创业投资基金。另外,公司制PE的股权转让不会影响到其他股东,而合伙企业由于不是一个独立法人实体,任何一个退股或者转让,整个合伙协议均要重新签订。

但更多从事实务操作的人认为,公司制私募基金并不适合中国,因为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制私募基金在操作的过程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我国对公司投资额的有效期有比较严格的限定,投资额在多长时间之内没有使用就要取消,而对于PE基金而言,其投资期限往往是非常灵活的;又比如《公司法》规定注册资本在一定期限内要到位,否则面临工商部门的罚款,而这种要求使得募集来的资金在一定时期成了闲置资金;此外,在《公司法》框架内,企业并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这无疑限制了PE基金的一种主要退出方式。即使是上面提及的税收优势,公司制也面临另一种窘境:比如社保基金这样的免税主体如果投资到公司制的PE,则在分配之前就要扣除PE机构本身的所得税。

(二)信托制受制于退出渠道

信托制作为PE基金设立方式之一,有着严格的法律基础,而且信托制度所特有的风险隔离特性可以充分保证专业的管理人(公司)对信托财产加以独立运用,从而避免公司制中可能出现的股东对公司的过多干预,提高代理效率,这也是成熟私募股权市场对中介机构管理财产的基本要求。

从运行机制方面看,根植于我国信托制度而产生的PE信托,无论在对于投资者类型界定、私募性质和权益投资导向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私募股权市场的运作机制特征相吻合:首先,2007年颁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关于“信托公司发行、设立信托计划要求委托人为合格投资者”的有关规定较好的界定了参与PE的投资者;其次,该办法关于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进行公开营销宣传的有关规定体现了私募非公开的性质;再次,上述办法还规定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不得超过其实收信托资金余额的30%,则可理解为监管层有意将信托公司发展成为专门从事权益类投资管理活动的金融机构。

当然,信托制的PE基金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来源于退出渠道。按照现行政策,证监会不支持信托资金参与新股上市,尽管银监会《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规定了私人股权信托可以通过股权上市、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股权分配等方式实现投资退出,尽管国内私募超过60%是通过此渠道实现增值退出的,但由于IPO渠道受阻,使得信托制的PE基金不能期望于公开上市这条路径,这也是信托制PE基金不受投资者青睐的原因之一。另外,信托制的PE基金在资金交付的承诺制、投资决策委员会等设置方面实现难度较大;且其组织成本较高,不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同。

(三)有限合伙制优势逐渐显现

有限合伙制是PE基金组织方式的“国际惯例”,其成为主流有三个最为根本的原因:首先,公司制的基础是同股同权,而基金行业的基础是同股不同权,管理人虽然可能只放入1%-2%的股本,但是对基金产生的利润却要享受15%-25%的分成;其次,公司制的出发点是要保护主要股东在重大事项上的决定权,而基金管理行业的出发点却是要尽可能避免有限合伙人的过度干预;再次,公司制要假设公司可以永续运营,但是每一个基金都有自己5-10年的生命周期。有限合伙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比公司制更为灵活,也更适合基金行业的具体需要。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限合伙制可以避免双重征税问题。

但是,有限合伙制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在这样的法律体系下的企业制度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而我国目前没有无限责任法,如果有限合伙制中的普通合伙人(即通常所说的无限合伙人)行为严重违法,由于我国法律制度、个人征信体系尚待完善,有限合伙人(即通常所说的有限合伙人)如何追索权利还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次,本次《合伙企业法》修改,虽然增加了有限合伙企业的条款,但由于有限合伙企业不具备完全的法律地位,不能像法人一样完全承担法律责任,即不是独立的法人,无法承担民事责任,更毋论在社会上作为市场主体。

三、国有公司参与设立PE基金的模式选择

从理论上讲,国有公司对于公司制、契约制和有限合伙制三种组织模式都是可采用的。纵观发达国家私募股权的发展历程,一国既有的法律制度对于私募股权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PE的组织模式的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采取的主要模式也不尽相同,以美国为例,1933年《证券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58年的《小企业投资法》,1916年、1976年及1985年《统一有限合伙法》等对不同历史时期美国PE组织模式的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早期是以公司制为主,而目前有限合伙制模式成为美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主流模式。英国则主要采用有限合伙公司制、风险和发展资本投资信托及风险投资信托的模式。

从以往经验来看,国有公司设立PE基金时分别采取了公司制、信托制以及有限合伙制等各种方式,如目前的PE基金大多以公司制设立,当然也有一定比例的以有限合伙制方式设立的私募基金,如东方资产旗下公司参与设立的上海五星投资合伙企业就是这样一种类型,还有一些信托公司通过契约方式涉足该领域,而作为中国第一家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的组织形式不等同于国外纯粹的公司制、合伙制或信托制基金,而是根据中国国情混合了这三种形式的不同特征,从而带有了典型的中国特色。

结合中国国情,对于国有公司设立PE基金而言,不能简单推断某种制度优于其他制度,鉴于三种模式在中国都具有普遍适应性,且公司制是目前PE基金设立的主流模式,我们认为以公司制为基础、充分吸收有限合伙制组织优势的PE基金设立模式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是一个最佳选择。

具体来说,根据难易程度及监管法规发展程度,有以下三种组建方式:

模式一:管理公司作为无限合伙人参与有限合伙企业设立。目前采用有限合伙企业方式设立的国内PE基金,一种结构是管理公司和无限合伙人(两者都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混为一体,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国有公司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参与管理公司的设立,鉴于《合伙企业法》第三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国有公司必须是非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才能担任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普通合伙人”,管理公司股东应不少于2家,国有公司可结合自身情况,与其他机构联姻组成管理公司,甚至与自身子公司等关联方组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管理公司也未尝不可。(以下模式中涉及到的管理公司组建方式均与此相同)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管理公司通常要满足一定的注册资本的要求(例如,在北京注册一家内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需要至少3000万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同时,作为无限合伙人,按照市场惯例需向有限合伙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比例一般为认缴总额的1%。

这种混为一体的模式其优势在于管理公司的股东仅以出资为限对其债务负责,不会因为无限合伙人对有限合伙企业的无限责任而承担无限责任,除非有事由导致揭开管理公司面纱。就承担责任而言,公司制无限合伙人的股东显然优于合伙制无限合伙人的普通合伙人。另外,在该结构下,可以直接基于无限合伙人从有限合伙企业获得的利润和管理费实现对管理团队必要的激励。

但这种结构面临的问题是,管理公司和无限合伙人混为一体,如果无限合伙人由于经营有限合伙企业事务而承担法定无限责任,其作为无限合伙人的利润和其同时作为管理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以及自身的注册资本将受到侵蚀。

模式二:管理公司和无限合伙人有效分离。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对无限合伙人和管理公司进行法律上的有效分离,例如,可采用以下结构,如图2所示。

这种结构下,管理公司和无限合伙人是各自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团队在管理公司层面运作,管理公司的设立满足一定的注册资本的要求。同时,无限合伙人通常根据市场惯例向有限合伙企业进行投资,所以无限合伙人也需要一定的资本,无限合伙人对有限合伙企业的投资可以由来自于管理公司的资本解决。

无限合伙人的设置在满足公司法的前提下,只要董事会通过管理公司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作出的投资决定即可,无限合伙人的管理成本相对较小。同时,由于法律设置上的区隔,无限合伙人对有限合伙企业的无限责任不影响管理公司的利益(前提是公司面纱原则未被影响)。另外,在税务筹划上,由于无限合伙人的收入在分配给管理公司的时候可以视为居民企业间的分红而免税,模式二对于管理公司的股东来说承担的税负和模式一是相同的。

模式三:引入特殊有限合伙人概念。对于如何设置管理公司和无限合伙人,在境外PE基金运作中还有一种模式值得借鉴,即在管理公司层面引入特殊有限合伙人概念,如图3所示。

在上述架构中,管理公司和无限合伙人都是有限责任公司,无限合伙人向有限合伙企业进行少量现金出资(如果地方规定有特别的要求,如上海和天津),或不以现金出资而以劳务出资。作为特殊有限合伙人的管理公司向有限合伙企业以现金出资,满足其他有限合伙人对管理人的风险共担的要求。同时,无限合伙人负责运营有限合伙企业的事务,无限合伙人的收益分成可以通过分红的方式流回管理公司。因为无限合伙人的注册资本不大,所以无限合伙人的收入不会由于无限责任而受到太大损失;而特殊有限合伙人同时作为管理公司收取管理费。另外,同模式一和二相比,管理公司的股东承担的税负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加入特别有限合伙人,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权利义务需要加以特别规定。

该模式在成熟的国际私募基金中并不鲜见(尽管也有一定的争议),但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可能面临挑战。一方面,其他有限合伙人是否会同意该种安排,是否认为这种安排是无限合伙人对无限责任的一种逃避。另一方面,审批机构是否能够接受特殊有限合伙人的设置。由于这些原因,模式三有待市场接受和审批机构的认可,但从法理上来说该模式并不违反中国法律的规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中国PE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有限合伙人对于无限合伙人的无限责任十分看重,作为国有公司发起设立的PE基金,由于基金协议限制一个基金的杠杆率,限制基金的对外担保行为,限制基金投资于使基金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实体当中,对外投资一般来说不会导致基金资不抵债,国有公司因此而承担损失的可能性不大。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无限合伙人的所作所为最终会接受市场的惩罚,优秀的无限合伙人对自身的既往业绩是十分谨慎的,这也需要此类基金秉持稳健的经营风格。

综上,国有公司在设立私募股权基金时,可主要考虑模式一和模式二,当然,国内的PE基金在经历过初期阶段之后,随着相关法律的不断健全,投资者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无限合伙人的情况和市场对合伙企业文化的理解应该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新的模式设置可能会产生。

参考文献:

1、柏林.有限合伙形势下私募股权基金的架构[J].法制与社会,2008(4).

2、李建华,张文文.私募股权投资信托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J].世界经济,2007(5).

3、孙逊.浅析人民币基金的三种架构[DB/OL].ChinaVenture,http://news.chinave

nture.com.cn / 2 / 20100415 / 35363.shtml.

2010-04-15.

理光在硅谷设立分公司 篇12

理光创新有限公司是理光旗下的子公司之一,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加州研究中心。该公司研发出多项领域广泛的世界一流技术,涵盖智能传感器、计算光学、移动可视通信和云协作。

重组后的公司将充分发挥理光集团(包括理光创新有限公司和在印度班加罗尔的研发子公司理光创新私人有限公司)研发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全球设立并运营新公司。目前担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Nikhil Balram博士将从2013年4月1日起升职担任理光有限公司企业高级顾问。

上一篇:《杨绛》读后感下一篇:团总支12月份宣传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