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共10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1
从2014年年底全球各大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来看,2015年货币大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
从各大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表现来看,2014年10月30日消息,在为期两天的政策制定会议结束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公布了货币政策声明,宣布第三轮量化宽松(QE3)计划终结。美联储在结束空前的资产购买时期后,正将注意力转向首次加息。
美国退出QE引发全球各大经济体货币政策连锁反应。
日本央行2014年10月底决议:将每年基础货币的货币刺激目标加大至80万亿日元,此前目标60~70万亿日元。并且11月份日本央行再次强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承诺以每年80万亿日元的速度扩大基础货币。
日本央行(BOE)宣布扩大宽松规模之后,市场的目光都落到了欧洲央行(ECB)的身上,大部分的经济学家们预计,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将会宣布在2015年实施QE,包括购买主权国债。而从当前欧元区的通胀和经济状况来看,欧洲央行的确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最新的数据显示,失业率仍位于11.5%的低位,通胀则仍处于0.4%的水平,依然面临通缩的风险。欧元区的法国和意大利需要重新调整以实现预算目标,即使是领头羊德国的底气也有所不足。
对于中国来讲,在经济结构深化调整阶段,经济增速也面临着下滑的压力。来自中国央行的消息称,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中国货币政策由原来“微刺激”转向全面刺激。
各大经济体经济基本面不同导致当前货币政策走向出现较大的差异。美国经济基本面好转,宽松货币政策开始退出,美元开始强势回归,国际资本开始回流美国,影响欧盟、日本乃至中国的货币政策。而欧盟、日本经济基本面尚未明显好转,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两个经济体通过宽松货币刺激经济复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对于中国来讲,经济仍然处于“触底”阶段,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还在持续,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节奏。受美日欧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如果国内货币政策持续从紧将不利于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如果货币政策转向大幅放水,那么,此前的改革成效则付诸东流。此时,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向来讲,处于两难境地。
从未来中国预期的经济增速走向来看,由于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基本面有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并且2015~2016年GDP增长目标极有可能从2014年的7.5%下降到7%左右。
从上述角度来看,中国货币政策由当前的定向“微刺激”开始转向全面刺激的可能性加大,而从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表现来看,中国央行已经开始全面降息,预计随后存款准备金率也会下调。
但是,总体来讲,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尽管有宽松趋势,但是还没有出现大水漫灌的特征,当前主要还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微调”平衡中国经济改革及增长需要、美日欧货币政策的不平衡。
那么,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短期楼市来讲是否是机会?对于2015年或未来2~3年楼市来讲楼市基本面是否会好转?未来中国楼市将会有哪些市场趋势特征?
当美国2014年11月QE正式退出之时,中国宏观经济也刚好为触底阶段,这给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向带来一定压力,尤其是美国也正在酝酿首次加息,这就倒逼中国货币政策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由定向宽松“微刺激”转向全面刺激,通过政策层面的预调微调适度刺激宏观经济增长。从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来看,笔者预计,在宏观经济尚未明显好转之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会向从严方向有太大变化,而是保持宽松的姿态。
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短期内反弹来讲是一件利好的消息,预计在央行降息等政策刺激之下楼市会出现一波入市的行情,短期内来看,楼市接下来3~6个月成交量会短期反弹,价格有可能会逐渐坚挺,甚至对于一线城市及市场基本面良好的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下的城市)来讲会出现小幅涨价的现象。
但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2015~2016年GDP增长目标极有可能从2014年的7.5%下降到7%左右。中国经济增速相对此前的下滑也就意味着可以继续推升楼市基本面回升的动力有限,2015~2016年期间楼市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还会表现出来,届时,楼市仍然会面临去库存的压力。
因此,尽管大部分城市限购政策取消、“央四条”出台限贷政策也松动、各地方政府也在发布“救市”措施、央行已经启动全面降息,与楼市相关的各种政策层面的利好纷沓而至,但是,这些政策的效果都是短期的,并不代表未来楼市基本面会逐步回升,未来问题会越来越少。笔者认为,楼市“救市”政策越频繁,反而说明当前楼市形势越严峻,未来楼市面临的问题越多,未来仍然会隐藏更多的市场风险。
事实上也是这样,从短期内来看,当前市场仍然是调整期,市场基本面并没有明显改变,“去库存”仍然为市场主旋律,这个基调并不会因为上述部分城市市场成交量回升而明显改变。而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下滑的压力还会导致2015~2016年期间楼市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继续表现出来,迟早还会面临去库存的压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2
1《无悔》
初听这曲子时感觉二胡弦音凄惨,不忍猝听。我对乐器并不通窍,中国民乐就也是知之甚少。我以为西洋弦乐婉转悠扬,而中国二胡则苍凉幽怨。今日,这弦音让我心动,透着春风,隔着梦,弦音轻扬,让和畅的风一扫鄙俗的尘垢,从心底里溢出的感动,拨动着我的心弦,使我清晰的感到阳光温暖地撒满了全身。
[music]3776563509|1|http:///resourceDir/music/2587.mp3|王都炎上|0|872372119|0[/music] 28《梦中的婚礼》
美丽而略带无奈感伤。如轻脆的风铃叮当,波浪似的,层层叠叠地涌来。是无怨的等候,是无望的忧伤,是回忆时甜蜜的忧愁,是无奈的一声轻轻叹息。
[music]478068|3|http://stream2.qqmusic.qq.com/12478068.wma|梦中的婚礼(MARIAGE D„ AMOUR)|9091|纯音乐|0[/music] 29《和兰花在一起》
是雅尼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是一首需用心去倾听和感受的曲子,有伤感,有无奈,还有渴望和期盼,听后让人沉醉不能自已。在这首令人沉醉的曲子声中,依稀可见一个兰花般的清凉而寂寞的世界,漂浮着一天一地的冷艳空气。和兰花在一起。这曲名里没有世俗里包藏的小家碧玉情怀,也没有小情小调的忧伤与做作。只有一股子清新扑面而来,仿佛超越了许多尘土与狂躁,有一点所谓净化灵魂的功效。可爱而可哀的岁月,就这样的流逝,不着痕迹。天空没有痕迹,而鸟儿已经飞过。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还给世界一派清明和寂寞,和兰花在一起,心酸眼亮的那一刻,也许会有片刻的彻悟吧。凤凰卫视天气预报-和兰花在一起(With an orchid)[music]612433|3|http://stream2.qqmusic.qq.com/12612433.wma|和兰花在一起|9091|纯音乐|0[/music] 30《出埃及记》
软弱了的时候,什么事都不想去做了。闭着眼睛,用心读这首曲。思绪会随着音乐流淌,或而激情或而安详。总会想着全能的神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出埃及,进入迦南美地。再多的痛苦、再多的难处。主都会知道。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因着他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着他的刑罚我们得平安。感谢主!他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我相信他肯定会带领我们进入他所允许我们的迦南美地。
[music]612405|3|http://stream5.qqmusic.qq.com/12612405.wma|出埃及记|9091|纯音乐|0[/music] 31《星空》
这首曲子以一段流星声开始,这就代表了整个曲子的特点:悠远,深邃。曲子多次出现一些重复的曲调,这其实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在经济至上的今天,人们常常会很孤独,《星空》其实就是这种孤独的真实写照。
[music]612396|3|http://stream10.qqmusic.qq.com/12612396.wma|星空|9091|纯音乐|0[/music] 32《田园》
乐曲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些许的忧愁,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是乐队的成名作,曾获95年欧洲歌唱大赛冠军。
[music]3196137507|1|http:///music/pastorale.mp3|田园|0|872372119|0[/music] 33《卡门》
为爱而奋勇,为生活而低头,这正是这首曲子的意境!激昂的开篇似乎在告诉人们:我们是相爱的,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拦我们!热情,驰骋,奔腾,雀跃,激情,斗志,随后暗淡痛苦无声的呻吟,乞求,无奈~~~~~~~~~~~ [music]486390431|1|http:///wk/music/27Pachelbel_Canon_Flamenco.mp3|卡门|0|872372119|0[/music] 34《初雪》
如果试过在宁静的夜里沉思,倾听这个世界在转了一天之后究竟想说些什么,那么你该会同意,其实真正的寂静,并非是全然无声的。夜晚的寂静,是由一种如泡沫般细腻、如薄纱般绵密的声响所编织成的。它随着空气存在,无色无味,比醇酒更迷人,比鲜花更芳香„„
[music]237868574|1|http:///bgmusic.mp3|初雪|0|872372119|0[/music] 35《斯卡布罗集市》
灵魂的碰撞,她突然洗礼我的灵魂 ,令人深往的歌曲,听到它时,我的心灵若似乎有一种感慨!很不错的一首英文歌喔,很好听!很悲伤的感觉!!欢那种纯净宁静的感觉,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让心灵得以休憩!好的文字!好的音乐就是有这种力量![music]614723|3|http://stream7.qqmusic.qq.com/12614723.wma|斯卡布罗集市|9091|纯音乐|0[/music] 36《渔舟唱晚》
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二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这就是CCTV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music]612447|3|http://stream2.qqmusic.qq.com/12612447.wma|渔舟唱晚|9091|纯音乐|0[/music] 37《Just Blue》
Just Blue就是《动物世界》的片首曲。当时被独具慧眼的央视音乐编辑看中,用作《动物世界》的片尾曲,结果风靡全中国,令亿万观众如醉如痴!许多年过去了,《动物世界》的收视率与影响力已雄风不在,片尾曲也早已换做别的音乐,但是SPACE乐队的《Just Blue》却成为了国人心中的经典与美好回忆。
[music]612423|3|http://stream2.qqmusic.qq.com/12612423.wma|CCTV动物世界片头曲|9091|纯音乐|0[/music]
38《童年》
这首《童年》(Childhood Memory)出自班德瑞的《日光海岸》这张专辑。确实曲如其名,让人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听了有种想哭的冲动„„.
[music]612381|3|http://stream7.qqmusic.qq.com/12612381.wma|童年|9091|纯音乐|0[/music] 39《少女的祈祷》
表现了天真无邪的少女的遐思和幻想。这首钢琴曲结构纯洁、亲切、温婉、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music]2681144929|1|http://ahsiyou.com/mid/01.mp3|少女的祈祷|0|872372119|0[/music] 40CCTV《动物世界》片尾曲westay 这首《westay》,选自专辑《TheArcticCircle》,来自英国的SKY乐队。音乐属于介于轻音乐和NEWAGEMUSIC之间,探索的成分较浓。音乐中运用了多种乐器,糅合了自然声息强烈的流行音乐风味音律流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3
2009年6月底,经过几多酝酿,值得期许的《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隆重颁布,本刊特邀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社科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社科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弘深度解读中关村示范区3年行动计划。
《中关村》:《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于今年6月底公布,您作为中关村发展创新研究院院长,对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的分析是?
赵弘: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关村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发布的大背景。
全球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浪潮。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以绿色低碳、生物技术等为代表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与产业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处于创新推动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全球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资源和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北京加快“世界城市”建设。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刻分析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形势,深化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和认识,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世界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提升城市经济规模,为中关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做大规模总量、培育新兴增长点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中关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设示范区一年来,中关村大力推进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科技项目经费、政府采购、高端人才、工商管理等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9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超过12600亿元,同比增长23.7%;中关村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927.94亿元,占全国近1/3,其中8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當前,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而且许多问题都属于中关村要率先探索和研究解决的。比如如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中关村的科技资源优势,形成新的生产力;如何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如何优化配置中关村空间资源,形成新的空间载体等等。
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3年行动计划,对中关村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高端领军人才聚集、高端产业聚集、科技金融创新、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就是要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掀起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浪潮、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北京全力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机遇,解决中关村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中关村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关村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中关村》:您对于行动计划的四个主要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抱有什么样的看法?
赵弘:中关村行动计划从体制机制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领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四个主要目标,应该说,目前中关村已经有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很好的基础。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示范区后,国家各部委、北京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部门围绕股权激励、高端领军人才、政府采购、科技金融、工商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出台了数十项支持创新创业的先行先试政策,形成了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2009年示中关村范区实现增加值2182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4%,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关村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高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计算机国内市场占有率、手机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中关村科技创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培育了联想、方正、百度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涌现了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这些都为中关村取得更大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当然,目标的真正实现,还需要国家和北京市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各方的共同努力。
《中关村》:行动计划提出的实施“六大工程”,在您看来,分别面临哪些困难?
赵弘:从整个中关村示范区3年行动计划公布的六大工程内容来看,从做强做大企业、重大成果产业化、先进技术应用示范、高端人才、产业集群到科技金融,应该说市委市政府是有统筹和全盘考虑的,把握了高技术产业创新、产业化、总体规模提升等几个关键问题,预期将对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六大工程的目标设置来看,高端人才、科技金融两大工程更多的是创新改革与服务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更多的关注重大项目的落地和示范推广,未来的关键是如何做大项目规模、扩大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影响,营造市场。
六大工程中涉及硬性数量指标的工程主要是“十百千工程”和产业集群工程。我认为就“十百千工程”来看,设计了“一企一策”、政府采购、支持企业参与重大工程、上市并购等重大举措,应该说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把握一个关键,那就是要充分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和企业成长规律,有些行业可以实现快速成长和跨越,有些行业可能会相对慢一些;企业快速成长中要注重企业管理、财务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与企业规模扩张形成配套,实现企业在快速成长与良性运转之间的平衡。
在产业集群打造工程中,关键是要加强各行政区、各产业聚集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快高端产业聚集区整体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与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推进土地供应、项目审批、落地服务等方面的机制,加快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形成各特色产业聚集区间的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提升整体经济规模。
《中关村》:行动计划提出的4条保障措施之中,您觉得最有力的是?
赵弘: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四条保障措施都很重要,是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和落实必不可少的方面。其中政府管理体制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在管理体制方面,市委市政府加大部署,建立市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项目统筹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统筹安排市政府300亿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健全发改委、科委、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在产业重大项目扶持方面的统筹工作机制,这将对示范区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在于调动、发挥各类社会相关主体参与中关村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与政府引导形成配套,发挥合力效应。
《中关村》:在您看来,不仅这三年,中关村距离到2020年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差距在哪里?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将针对此做哪些研究?
赵弘:20多年来,中关村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已经成为在全球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但中关村在产业技术水平、企业研发投入、风险投资机制、高端人才等方面,跟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英国剑桥地区等园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硅谷、新竹均有比较发达的风险投资机构,且有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企业的融资机制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机制比较完善,中关村在构建一条让风险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渠道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中关村创新发展对决策咨询产生了巨大需求,“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应需而生,并将围绕中关村创新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为中关村创新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智力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4
感谢组委会能够邀请我参加这个重要的研讨会。我想谈一些问题,首先涉及中国商标、WTO的规则及对中国的影响,其次是TRIPS协议中关于商标的问题,最后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谈一些基本的观点。中国市场的规模是很大的,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且人力相对便宜,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不管是对外国的生产者还是中国的生产者,中国市场都是有吸引力的。
第二,世界的市场。中国企业更多进入到国际市场。市场规模很重要,越来越趋于全球化,越需要消费者对一些品牌具有认知度、安全度。
中国如何在全球化竞争中生存,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商标,商标是很重要的工具,商标使人能识别这个商品,它有知识产权,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性,商标使消费者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信息,如专利、版权、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如果没有买家和卖家之间信息对称,市场就失灵了,消费者也无从选择。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商标给他们一种最好的途径来了解产品,他们要买什么,通过商标给他们更多的信息。
第三,TRIPS协议。TRIPS协议是最低程度的保护,当然还可以提供更多、更严格的保护。TRIPS协议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个是多边协议,取决于商标独特的特点,它能把一个企业的产品区分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涉及到产品和服务,都是可以适用的。
先来看看商标的特点,第一是具有排他性,如果大家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标,用于货物、服务,就可能会造成混乱。在TRIPS当中,如果产品与服务是一样的话,假定他们是相似的,在法院律师会做出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会对商标所有人有利。
其次,消费者对商标是不是清楚?这里不是指公众知道不知道,而是圈内的人、销售商、生产商必须知道区别,他们必须尊重原先的商标,这个门槛是很高的。除此之外,有一些知名商标,特别是国际知名商标,要求更高,如果竞争者用一个很知名的商标,虽然他们用的是不同的,但却是类似的商标,这在TRIPS协议中也有专门的规定与保护。如果各国对某一产品有争议,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定,如果不能解决争端的,可以存在独特意义的“报复”,如果一个国家败诉了,没有完全按照仲裁或者法庭的意见去做,另外一个国家就可以“报复”。我想给大家举一个最近的案例,美国诉欧盟,欧盟没有完全执行世贸组织的建议,所以美国就增加了关税,从10%增加到300%,这就是“报复”。
第四,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WTO也无法阻止历史的脚步。在市场准入和竞争方面,尤其是新兴经济国家,WTO要求他们在市场准入方面有更好的标准。第二是技术发展方面,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国际法律发展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之间就会产生矛盾,有些机构要求在标准方面符合他们公司建立的标准,有些国家在公众政策制定方面要求更高的权力,中国在这方面也希望有自己的选择权。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知识产权,如果提供强有力的保护,那么它就是一种共赢,对于生产商、出口商还有消费者和政府方面来说都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中国是了不起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范围很广泛,各个消费阶层的人都可以得到满足,至于说到中国挑战,最主要是中国的消费现在还太少,对于中国未来的挑战是,中国要制造出自己的品牌,使外国的消费者了解中国的品牌,识别中国的品牌,这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改进方向。对于中国市场消费的外国品牌,这些品牌有些通过许可协议,有些是合资企业使用的,外国企业也会成为中国公司,利用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他们也是中国的,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5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语言文化多元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文化以一种强势文化的态势冲击着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弱势的民族文化,然而,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相对独立和各个国家自然、历史条件的差异,世界语言文化的发展并非是单一化与体系化的关系,而是多元化与相互交融的趋势.
作 者:何文贤 李珍 HE Wen-xian LI Zhen 作者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刊 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年,卷(期):23(2)分类号:G0关键词:全球化 多元化 世界语言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6
一、世界经济衰退背景下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意义
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发酵与蔓延,世界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并伴随着英国脱欧、美国加息、国际恐怖主义抬头等复杂的政治经济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7月19日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3.1%和3.4%;发达经济体预计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均为1.8%,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预计今明两年经济增长分别为4.1%和4.6%。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仍面临生产相对过剩与盈利能力危机。在新的产业革命尚未产生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竞争主要表现为零和博弈,国家之间对资本的争夺日益加剧,世界资本的流动过程更为复杂;在世界政治层面则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旧秩序正遭遇新的挑战。为了维护美元霸权,美国制定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不断挑起地缘政治冲突。
在上述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政治事件冲击等因素均对中国的资本和技术要素流动产生巨大影响,国内资本市场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就是典型的反映。并且,中国经济发展原先依靠外部需求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途径已不复存在:制造业逐步失去比较成本优势,越来越多新兴经济体则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与国际上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进入到我国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对我国传统出口贸易增长构成了不可忽视的竞争。而发达国家依靠资本、技术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建立专业化分工与贸易体系,对我国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构成挑战。
在投资方面,城镇化进程中的高房价侵蚀产业利润并进一步抑制产业创新活动与能力;商业银行信贷的所有制偏好导致民营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上述问题对投资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201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速的急剧下滑。因此,构建大国经济下的国内统一市场,利用本地市场规模效应,进一步协调区域间的分工与专业化,摆脱外部需求依赖,是修复经济内生动力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特别是激活民间投资尤为重要。因此,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形成国内投资主体的稳定预期,通过持续投资活动构建面向全球的产业价值创造与分享的能力基础,是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客观要求。
二、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途径在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衰退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方式,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增长、就业率、物价总水平、进出口总量等总量指标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属于大规模国家干预理论,依托市场经济基础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控,以成熟的市场环境为隐含假设条件,即要素自由流动、竞争相对充分,资源流向边际收益最高的地方等。1978年以来,我国开启了渐进式的增量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改革不同步、竞争性行业与行政性垄断行业发展不均衡,采用凯恩斯主义总量的宏观调控政策面临着不完善的市场化条件,即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经济面临的负面冲击和下行压力,但却无法解决甚至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均衡。例如,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高度依赖商业银行信贷与国有经济渠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实施方式相对粗放,容易强化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的软预算约束,从而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与债务风险等问题。
在当前“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着眼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兼顾“保增长” “调结构”与“促转型”等多重治理目标。国家治理效能主要体现为基础性国家能力,包括强制能力、汲取能力、濡化能力、国家认证能力、规管能力、统领能力、再分配能力、吸纳整合能力(王绍光,2014)。在现代国家治理过程中,汲取能力和再分配能力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够从经济发展中汲取足够的财政资源,并且通过有效的再分配,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够为其他基础性能力的培育提供条件。
在国家汲取财政能力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国内投资制度环境建设,维护国内的交易秩序与安全,消除不同区域的进入壁垒,建立指导经济主体交易互动的规则,降低投资活动的交易费用,推动商品货币关系的普遍化。“要想形成特定商品的统一市场,就需要有普遍的规则存在。毫无疑问,世界上贸易水平最高的区域是西欧。欧盟已经开始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和设定使用欧洲范围内的指导企业的新规则,来创建统一市场。”弗雷格斯坦:《市场的结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1页。统一的市场可以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从而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的机制,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在时间、空间、质量和数量上进行最优组合。当更多的人进入社会分工网络,基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市场交易量必然扩大,从而政府通过征收交易税就有了更宽广的税基。“货币化强有力地影响了一个国家通过税收手段而不是直接从其国民处夺取战争手段达到在财政上支持其战争努力的效率。”查尔斯·蒂利:《强制、资本与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8页。“市场参与者已经通过价格和交易的记录做了大量必要的监督。完全社会化的市民开始把道德价值和税收的交纳联系在一起;他们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谴责逃税者为免费搭车者。因此,对流通、固定资产,特别是对收入征收的税收对相应的收税努力产生了很高的回报,而且比贡赋或者租金更容易適应国家政策的改变。”查尔斯·蒂利:《强制、资本与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市场交易量越大,分工网络越扩展,政府提供某一固定公共服务的平均成本就越低,此时,政府可以在维持财政收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降低税率,进一步促进投资活动。随着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提高,政府收入的增加又可以为各种再分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基础,国家的再分配能力逐步形成,并通过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缓解利益冲突并在政治领域赢得广泛支持,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协同。乔纳森·H.特纳认为政府需要:“(1)将国内的区域和市场组合成一个统一的交易系统;(2)通过它自己的地缘政治活动鼓励国内生产和市场分配系统与超国界的地区相联系;(3)抵制为了它自己狭隘的政治需求、利益和特权去获取大部分剩余资本的倾向。”乔纳森·H.特纳:《社会宏观动力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0页。
综上分析,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主要途径在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层面通过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从政治层面看,国家治理效能提升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国家再分配能力。从理论上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是经济基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协调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更多经济领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因此,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才能够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以及再分配能力。
三、政府作用有效发挥关键在于政策的有效供给
经济史表明,大国市场的开拓、全国性市场的形成需要政府对经济有意识的干预(Polanyi,1944)。政府作用的基本过程主要是通过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竞争政策以及劳动政策,并通过官僚系统执行与落实,发挥政策的规范、引导与刺激作用。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看,政府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例如,美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政府政策或者推动,或者阻碍资本投资和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因此,经济发展将一系列必要条件强加给各项政府政策:工业的资本投资必须发生,生产方式的组织改进必须出现,市场的规模和性质不能限制投资和技术创新。”[美]理查德·富兰克林·本塞尔:《美国工业化的政治经济学:1877—1990年》,吉林:长春出版社,2008年,第1-2页。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也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第415页。
政府政策的效果客观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成本与收益。这就提出了政策有效供给问题,它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策内容是否契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二是官僚系统是否对内容有效的政策进行有效的执行。如果政府政策不能实现有效供给,则会影响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民营企业投资面临的问题时曾指出,“尽管这些问题大多处在政策执行层面,是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形成的,但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下决心解决。一方面要完善政策,增强政策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百分之百落到实处”。从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5年审计报告看,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机构仍存在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国家治理效能。例如,在地方债方面存在资金无效使用情况以及违规举债行为;在贯彻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方面存在资金违规使用以及资金闲置问题;在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执行方面存在未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未按照政策要求积极发展相关业务的问题;政府投资基金未有效发挥支持创业创新的作用。
出现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一是我国具有典型的大国经济特征,各区域、各领域的经济发展各有特点,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宏观经济重大政策的实施由中央政府为主体发动,通过压力型体制推动各级地方政府或国有机构落实。政府间权责划分不够清晰、地方本位利益等体制问题导致地方政府会运用政策空间来弹性操作,政策执行存在选择性偏好。二是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创造财富需要遵循市场竞争规则,需要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发挥企业家才能。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主要由政府任命,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剩余缺乏法律上的索取权。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政策执行时会根据特定的政治经济情境、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政策执行力度。
在当前经济增长新旧动力转换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与西方供给学派不同的是,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以及鼓励支持引导民间投资的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本文的逻辑语境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理解为通过政府政策的有效供给,在政策的优化设计与切实执行方面,规范和约束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活动,调整经济中的供给结构,扩大中高端供给,适应社会主导性偏好的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因此,针对现实体制下政策执行面临的问题,更加需要加强和完善政策审计,为政策有效供给提供监督保障,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有效应对世界经济衰退阶段复杂的政治经济情势。一方面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与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破除影响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加强对国有金融机构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审計,切实缓解民间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和约束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实力。
四、政策审计通过强化治理功能实现政策有效供给
国家审计署“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促进政策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发挥实效为目标,着力推动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紧密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持续跟踪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发挥审计的保障作用。”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与重要保障,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因此,政策审计可以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进而通过保障政策有效供给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从而为中国在世界经济衰退阶段建设与完善国内统一市场并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供制度保障。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将政策审计的预防功能与持续跟踪相结合,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政策审计的预防功能是指在重大政策制定与实施时,及时研究部署全面的政策审计方案,并使其成为审计机关和政策执行主体的“共同知识”,通过博弈过程的均衡机制在源头层面强化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力度。因此,国家审计部门需要参与到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的政策制定过程,深入了解政策的目的、政策执行会涉及的各个环节、政策的阶段性以及最终目标等等。关键指标设计需要考虑到政策执行主体可能偏离政策目标的行为,预备精细化、可操作的审计方案,与政策协同配合,并通过持续地政策跟踪审计,最大程度的激励与约束政策执行主体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以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为例,国家审计署可以提前研究政策审计思路与方案晏维龙、庄尚文:《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认识及其政策审计思路》,载《中国审计报》,2016年6月29日。:一是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是否对政策影响公平竞争的机制进行分析,是否对政策影响公平竞争的效果进行评估,是否征求了市场主体的意见,是否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并建立审查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典型政策的竞争效果审计。地方审计机关可以调取特定行业,基于行业协会、国家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数据,评估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的产业政策是否促进了公平竞争。中央审计机关根据地方审计机关的数据和意见,形成各级政策制定部门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情况的定期分析报告,通过向国务院反馈、直接提出整改意见等方式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是将政策审计的揭示功能与问责约束相结合,保障政策的利益目标。中央政府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其制定的政策目标主要是维护公共利益。但是现实中,部门、地方和团体的本位主义利益导致了公共权力的自我膨胀,通过拓展自身权力、扩大事权范围、增加预算支出,导致“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 等不良现象,并通过设置藩篱阻碍信息流通进一步损害国家治理机能(刘家义,2012)。在监督约束较弱的情况下,国家公共权力逐步异化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机构的租金汲取和分配能力,地方本位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国家公共权力不但表现为索取剩余的租金权力,也表现为分配这些租金的再分配权力,拥有再分配权力的官员偏向自己和政治忠诚者的再分配行为导致了阶层分化(刘欣,2005)。反映在宏观经济层面,则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政府审计是防范资源浪费和权力滥用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蔡春等,2012)。政策审计的揭示功能主要是通过监督检查政策执行情况,揭示政策执行过程的违规行为和利益干扰因素,并且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强化问责约束,才能帮助中央政府追索被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租金汲取行为所占有的剩余权利,形成鼓励生产、抑制分利的社会基础结构,从而保障政策执行的利益目标。
三是将政策审计的抵御功能与智库建设相结合,促进政策的优化调整。政策审计的抵御功能主要是通过监督检查政策执行情况,针对政策出现非期望结果,进一步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区分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还是政策执行不力带来的风险(晏维龙等,2016)。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国家审计通过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可以积累大量关于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天然地具有政策评估的专业优势,既可以为国家其他政策研究部门提供数据,也可以构建自身独特的政策评估体系,集中高效地反馈政策执行效果。政府审计系统的柔性要实现国家治理效能,需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政府审计战略及规划,确定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赵华,2014)。因此,国家审计可以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促进政策的优化调整。例如,财政政策的执行主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结构性减税、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战略新兴产业的补贴等重大政策的执行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在定量方面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投向、规模、质量等方面进行审计,在定性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意见反馈平台,收集各个地方企业与居民的意见反馈。审计人员面对来自经济、环境、民生、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各类数据,可利用云计算技术,使用云数据库、数据挖掘等新型审计技术与手段,对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全面评估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执行效果,并及时反馈至中央政府,为政策的调整提供充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蔡春,朱荣,蔡利.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J].审计研究,2012(1):6-11.
[2]黄琪轩,李晨阳.大国市场开拓的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5):103-130.
[3]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
[4]刘欣.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J].社会学研究,2005(5):1-26.
[5]王绍光.国家治理与基础性国家能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10.
[6]晏维龙,韩峰,汤二子. 新常态下的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2):3-13.
[7]赵华.政府审计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抉择:政府审计系统柔性[J].会计研究,2014(2):79-85.
[8]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M]. Boston: Beacon Press,194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7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是“软实力”的提出者,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是由文化、价值观、对外政策等组成的软实力和由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组成的硬实力两部分组成。他认为, 当今世界, 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有形的硬实力和无形的软实力这两种力量的结合将构成21世纪国家的力量。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一种, 它也是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 文化的地位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传统观点认为, 社会结构的变革决定着人们想象力的范围, 文化领域就被赋予变革先导的功能。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否具有优势, 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深刻影响着民族创造力。马克思说:“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 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在革命年代, 主流文化盛行, 激起人们的革命斗志, 鼓励人民去完成社会变革;在和平年代, 主流和世俗文化并存, 革命文化甚至被迫让位于娱乐文化、休闲文化, 甚至包括一些低俗文化。胡锦涛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当今时代, 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1、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性
文化霸权论的奠基人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指的是国家借助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力量, 加强并运用文化力量来制约和影响世界事务和其他国家内部事务的发展过程。“在这种强势的文化压迫的形势下, 我们的状况值得担忧。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中国语言文字被排挤, 这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完整, 因此更影响到民族精神的保留。”[3]西方一些理论家指出, 倘若一个国家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其价值观支配了国际政治秩序, 它就必将在国际社会中占据领导地位, 因此, 对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不同意识形态国家要进行渗透和进攻。
2、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4]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与此同时, 同作为硬实力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 它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缚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因此, 时代呼唤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亨廷顿在阐释“文明的冲突”模式时说, “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 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 而它长期以来曾一直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同时在全世界, 人们正在根据文化因素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5]国家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 它同时需要文化上的崛起作为基础。
二、和谐世界的构建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 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文化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容着天地万物存在和发展规律, 还阐释了我国古人处理问题或化解矛盾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 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和睦融洽相处, 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同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等等, 其所表达的便是要求君子在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的前提下与他人团结友好相处。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 《老子》中的“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域中有四大, 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人与天地叁”等“天人合一”思想更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孟子更是向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二) 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
先进文化特别是先进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既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又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它要指出的是先进的制度文化是政党合法性的内在保证, 先进的精神文化是政党合法性的理念支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 基于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 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 明确了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 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长远目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同“和谐世界”的理念之间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 作为软实力一部分的文化同时也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的,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和谐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 其和谐的理念、“天下大同”的思想必然会被灌输到执政理念、外交政策上, 因此, 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同构建和谐世界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构建和谐世界起基础性作用, 提供理念支撑。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和思路探讨
(一)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又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按照这个方向, 在无产阶级专政 (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剥削的最后的斗争) 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 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文化。”[6]
(二) 提升文化软实力须以和谐文化为内在要求
和谐文化是以文化为表现形式, 以和谐为思想内核的一种文化, 它是融理想信念、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社会风尚为一体, 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和谐文化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同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及和谐世界的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和中国化。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和社会和谐的的内在联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和谐文化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 推进文化创新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生命之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发展创新是一切先进文化的制胜法宝, 只有坚持不断的创新, 才能及时地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 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任何形式的守旧和停滞都意味着对社会进步的扼制和对民族精神的消解。”[8]文化产业发展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文化发展的趋势上作出的科学判定和决策, 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是提高我国文化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大同国际先进文化的接合,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命脉, 通过不同文化的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人类社会才有发展前途。正如我国古语说:“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四) 发展文化产业须以构建和谐世界为行动指南
与西方以民主、人权和自由为标志的政治文明观不同, 我国所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 它所强调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人民间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倡导的是通过合作与对话的形式化解矛盾, 以此来增强国际秩序的合理性和国际关系的稳定性, 从而来达到共赢的目的。和谐世界是对未来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的一种理性描述, 世界的发展必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任何一个试图和世界前进的趋势接轨的国家, 都会努力使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既有民族特色, 又具时代特征。发展文化产业也同样如此, 一个不能顺着时代方向发展的产业, 最终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 直至抛弃。
着眼当前,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着发展困境。首先是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和消费力提高困难。文化产业的生产力体现的是一国文化的内在深厚底蕴和价值拓展的力量;而消费力则体现的是一国文化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吸引力。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文化产业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中国文化制成品的影响力低, 它将直接导致我国文化产业消费力的低下, 国内人民对国外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民族文产品的消费明显呈反比现象。国外文化产品在我国日益走俏, 而国内文化产品的消费日渐衰落。其次是关于文化产业的战略和价值定位难以突破传统的阈限。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一般以经济为目标, 而忽略其他的如政治、精神等目标。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国家间的竞争中心也从经济领域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 包括人才竞争和科学技术竞争, 也包括了文化实力之间的竞争。各个国家在文化方向上的定位和价值取向都开始转向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战略意义层面上, 而我国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 只要我们以“和谐世界”理念为行动指南, 推动文化创新, 从而来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摘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本文以文化及文化软实力的功能、地位为切入点, 结合“和谐世界”的理念, 对在构建和谐世界背景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存在的缺陷及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和谐世界,和谐文化
参考文献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76, 294
[2][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北京:人民出版社.
[3]马忠.变革时代的思想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273.
[5]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1.
[6]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36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8
一、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国政党数量急剧增加, 以及在此背景下政党政治的日益区域化、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代表着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政党也随之建立起来。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 新增的政党多种多样, 诸如民族主义政党、绿党等。有的国家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据不完全统计, 当今世界的5000多个政党约有35%是冷战结束以后建立的。在前苏东地区, 冷战后曾一度出现了上千个政党;在非洲, 20世纪80年代末时总共只有130个政党, 而到了90年代中期, 政党数量便急剧增长到了1800多个。这些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打破了世界政党政治原有的格局, 使世界政党政治变得丰富多彩。[2]
2、在世界政党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 政党政治还日益呈现出区域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虽然各国政党主要仍立足于本国国内, 但任何一个有抱负的政党都想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因此, 一些意识形态相近的政党, 组成了区域性或国际性的跨国政党组织。从地区来看, 政党的区域化趋势在各大洲都有表现, 其中又以欧洲最为典型。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西欧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决策权正逐步向欧盟各机构转移, 西欧各类政党日益感到加强内部协调、统一参与欧盟决策过程的必要性。欧洲各类政党为加强合作, 先后成立了“欧共体自由党和民主党联盟”、“欧洲社会党”、“欧洲人民党”等跨国党际合作组织。在拉美、亚洲等地区, 政党的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的活动也日趋活跃。目前, 拉美有4个地区性政党组织和1个由相对固定的政党参加的政治性“论坛”, 绝大部分政党根据自身政治倾向分别加入了不同的组织。在亚洲, 各国政党也不断加强合作, 进入新世纪以后召开的亚洲国家政党国际会议就是很好的证明。从整个国际范围看, 目前世界性的政党组织有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自由党国际、保守党国际等四大政党国际, 国际化趋势十分明显。[3]
3、世界政党政治的格局正由原来的相对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一方面有利于全球范围内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许多传统政治发展中未曾遇到的问题, 如全球经济安全问题、主权让渡问题等。同时, 除了原先的政党, 又涌现出大量新兴的思潮、运动或政党。它们虽然规模较小, 但都在试图解决这些新问题, 其活动能量和影响力都相当可观。反观另外一些传统的大党、老党, 在执政期间由于没有把本国经济搞好或是由于自身腐化堕落, 党内纷争不断, 使人们对其治国安邦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从而对社会主流势力和传统政党政治构成了直接的冲击和挑战。其中, 有些国家的传统政党被冲垮;有些则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而改变了原有的宗旨和组织结构;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政党体制由原来的一党制或一党独大制, 逐渐演变成多党制或多党合作制。这种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
4、单一问题党、反复无常的抗议党、平民党层出不穷, 极端派政党兴风作浪。在英美这样的典型的两党制国家, 特别是美国, 从来就不缺少单一问题党、抗议党。美国社会有史以来的众多小党 (第三党) 大多可以归入单一问题党和/或经济社会政策方面的抗议党──更确切地说是两党制的反对党。二十世纪后期最有影响力的单一问题党非绿党 (绿色和平组织) 莫属, 其触角遍及欧美。在欧洲一些国家, 绿党已经或者将要成为第三大党。
极端派政党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挑起二战的德意日法西斯党, 至今阴魂不散。传统的左翼极端派政党, 如意大利的红色旅、日本的赤军组织等, 近年来趋于沉寂或已经解散。与此相反, 右翼极端派政党却相当活跃, 先后在欧洲和澳大利亚攻城掠地。法国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在80、90年代议会选举中屡有斩获 (1997年议会选举中25%的蓝领工人投它的票) , 不但法国政坛左右翼政党和民众为之震惊, 整个欧洲也为之不安。德国的共和党, 意大利的北方联盟, 等极右政党或民族主义政党在各自国家的势力也常常令人不安。欧洲有的国家甚至有法西斯政党死灰复燃。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也在发展。当今世界政党政治中的这种逆流, 值得世人警惕。
5, 近年来, 西方国家出现许多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不提出执政、参政的政治主张, 而主要关注诸如人权、环境保护、地方权利、公民权益等具体事务, 也有的积极参与反战、反核、反全球化、反集团化等社会运动。虽然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比较松散, 但由于活动能力强, 社会影响面广, 其作用已逐渐渗透到传统上属于政党的活动领域。此外, 由于跨国公司、跨国集团对国际和地区性重大事务的影响急剧上升, 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政治影响力也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现代传媒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政党领袖和少数精英借助媒体突出个人成为时尚, 有些党组织上日趋松散, 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不断弱化, 不少党正在演变成选举机器。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的政党也面临类似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西方国家的政党都在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新形势, 大力拓展本党的社会基础, 奋力寻找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为此, 许多政党的关注点已从过去单纯的政治目标逐渐转移到经济社会领域。眼睛向内, 政策务实, 政治与经济并重, 已成为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新特点。
二、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新世纪的世界政党政治将更趋活跃。各国政党在社会阶级基础、思想理论纲领、内外政策主张以及组织结构、政治功能、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都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体的影响日益增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成为民众关注重心的新形势下, 各国政党都在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都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 利用新的组织、宣传手段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 提升自己的政治作用与影响, 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4]
其次, 当前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特点十分突出。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更加彰显。随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两大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 各国之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和密切。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 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利用政党交往为国家的外交和经济建设服务, 已为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所认同。[5]
再次, 政党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之一的作用还将进一步上升。政党形势的发展变化, 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不同地区国家的合作。面对全球化、区域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亚洲国家执政党对本地区的联合步伐明显落后于欧洲、北美甚至拉美的现状普遍感到不安, 谋求合作的共识增多, 意愿增强。东亚峰会的召开客观上为本地区国家推进联合发出了积极信号, 但由于亚洲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程度不同, 执政党均带有深刻的民族烙印, 加上日本自民党肆意恶化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在东亚峰会上对美态度暧昧, 都将给亚洲地区一体化带来影响。拉美左翼政党主张拉美国家联合自强, 积极推动建立南美国家共同体, 南美共同市场四国和委内瑞拉等左翼党执政的国家在2005年举行的美洲峰会上坚决抵制“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暂时迟滞了美国主导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结束语
由此, 我们可以得知, 当代政党的多样化发展, 使得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毫无疑问, 无论任何类型的政党要争取多数民众的支持, 获取和巩固执政地位, 都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的要求, 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随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否则, 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可以说, 在政党发展的新形势下, 善于利用新的手段扩大自身的影响和社会基础, 依法实现本党的政策主张, 以突出的政绩证明和维护自身的合法地位, 已成为对谋求发展中的各类政党的共同要求。面对当代政党政治变革的大潮, 面对当代中国的深刻变化, 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不断顺应时代的要求,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 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组织形态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不断开拓党的建设的新境界, 才能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色, 使党始终具有蓬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淑真:“全球化背景下政党政治的变革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邓晓丹:“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当代世界》, 2006年第三期
[3]、王虹:“当代政党多样化发展态势概观”, 《当代政党体制与政党建设研究》
[4]、王小明:“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国际政治》第三期。
[5]、魏伟:“世界政党形势的新变化及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当代世界》2006年第3期。
[6]、申文杰、王凤鸣:《政治学概论新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9
关键词:经济危机,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
1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我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可能路径
经济增长路径是指一国经济增长所采用的战略途径和方式, 为此本文从增长动力来源和宏观调控方向把经济增长划分3个不同的路径。
(1) 经济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依靠需求增长的路径——可持续增长路径。
这种路径是经济发展的最优解, 政府宏观调控的措施包括一揽子的经济、政治措施, 政府调控的方向、目标是以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为出发点。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 调控的目标和重点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充分体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 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必要的补充, 政治措施和经济措施结合减低由于经济风险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 把经济引入到依靠需求增长的路径上来。这种路径就是由宏观调控对引起内需不足因素对症下药, 通过体制的改革调整分配结构, 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 提高就业率等。
(2) 经济依然维持现在增长方式的路径。
经济发展的次优解, 宏观调控的措施调控的重点基础设施投资为主, 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作为配套措施。这种路径是次优解, 政府沿袭以前调控的方向, 即投资投资基础设施, 虽然长期效果可能较差, 但是该调控方案实施的难度和阻力最小, 对经济短期的提升也最有效。如果世界经济衰退的时间较短, 中国也可以依靠这种方式度过目前的危机, 待世界经济复苏之际, 继续走向经济增长依靠投资、出口来拉动, 甚至是对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强化。这种路径虽然也能解决危机问题, 继续增长, 但无疑造就了一个更大的危机。
(3) 经济步入长期的衰退的路径。
这是最差解, 调控方向依然是基础设施, 尤其是投资过度产能行业。如果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时间较长, 复苏的较晚, 这种路径可能发生。依靠现在的投资解决目前的增长问题, 虽然短期有效, 但是一旦投资的这些产能释放出来, 外部需求提升不起来, 内部需求会更加低迷——政府大规模投资的代价最终将由每一个纳税人买单, 而且受此影响需求的因素非但没有改善, 反而会继续恶化, 政府的财力也不可能无限期的支撑大规模投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经济将陷入持续的低迷。
2 世界经济危机下我国面临经济增长路径拐点
克鲁格曼认为, 东亚经济的驱动力是高额资本积累, 由于技术进步没有贡献, 它们虽然能够在短时期内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 但是这种高速增长不可持续。过高的投资消费失衡会造成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 破坏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 国内需求应当也必须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没有国内需求支撑的高投资, 要么走向对外依存过高, 要么导致产能过剩, 两者最终都会步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1) 出口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 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面临出口效益低下、贸易环境恶化、外贸依存度高涨、贸易摩擦频发等因素的困扰。而且随着我国出口量的不断增加, 国际市场会趋近饱和, 以数量型增长模式为主的出口模式本身也会不会使出口量持续高速增长。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 出口环境也将更加恶化, 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敲响了警钟。
(2) “大国效应”的显现使政府干预下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很难维持。
国内外技术进步差距的缩小“干中学”的递减效应显现,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张, 中国不再被看成经济上的小国, 而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大国效应”的显现使政府干预下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中国经济被指责为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始作俑者, 这种模式已经不能维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经济衰退风险的压力。
本文统计了历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状况, 如表1:
从表1种我们可以发现, 除了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间长达40多个月外, 其它主要经济平均持续时间为2年。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为主的4亿元方案在2年内实施, 如果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较规律2年长的话, 外需增长较慢, 而内需无法启动, 政府也不可能有财力无限期的支撑起大规模刺激方案, 那么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
(4) 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
经济风险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而社会风险才是最大的忧虑。在经济增长时期, 用增长可以掩盖社会问题。但是一旦经济风险加大, 就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这也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增长模式, 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让全体人民享有。
3 经济增长路径改变的政策建议
(1) 进行与扩大内需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
民生投入毫无疑问是政府改变居民消费行为, 提高消费倾向的重要措施, 但这一措施需要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依托。在当下中国的体制背景下, 政治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权力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这么巨大的投资计划, 一方面会引致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将其自身利益掺和进投资过程中, 从而产生腐败;另一方面就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政策的单一化、表面化和空心化, 不利于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 已有的实践已充分证实了由此产生的政策的无效性。
(2)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世界银行的报告 (2003) 指出经济结构扭曲导致中国外部扩张和出口依赖, 国内市场疲软。我国产业结构应尽快实现由“二、三、一”的低水平型向“三、二、一”高水平型产业结构转换, 也是有效激活内需的要求。第三产业则大多数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具有可以容纳较多劳动力、兴办资金较少等特点。对于解决经济转轨时期难以避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吸纳第一、二产业的冗余劳动力, 实现再就业, 增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和收入预期进而刺激居民经济消费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数量, 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消费。
首先,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解决制度性因素困扰。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 关键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市场竞争的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秩序。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 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 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其次,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性预期、组织稳定性预期是人们对未来承受能力的指标之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破坏了中等收入群性, 导致其自我危机感。培育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改善其消费支出预期, 必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后,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一要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力度, 二是建设经济适用房。
(4) 把农业基础设施放在突出位置, 考虑逐步引入民间资本, 进行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平, 赵志君.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大国效应与模式转变[J].财贸经济, 2007,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篇10
1.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报刊、广播、电视这些大众传播媒体比较而言的, 是指由Web2.0技术构建, 通过社会化网络服务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 包括网络社区、社交网络、网络视频、微博等应用形式。新媒体营销是网络营销的最新发展阶段, 它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严格界限, 变单项传播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 给予了传者与受众转换角色的自由。新媒体营销借助于新媒体的受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发布, 让他们卷入具体的营销活动中。例如, 利用微博进行一个话题的讨论, 请微博的各用户们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 从而扩大影响范围, 达到宣传目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 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 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83.4%, 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网民比例略有下降, 分别为69.6%和43.7%。因此, 利用新媒体对旅游企业进行网络营销势在必行。
1.2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
(1) 低成本、高关注。新媒体下的营销往往都是以当下热点事件作为支撑的, 相比较传统的营销手段, 其制作和营销成本要低很多。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宣传效果, 反之, 还能获得更为广泛的关注。
(2) 传递信息方便快捷。新媒体不受时间限制, 与传统媒体相比, 它更方便快捷, 可以随时加工发布信息的内容和特点。这样方便快捷的营销方式更适合网络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既能满足广告商短时间大量宣传品牌, 也能够满足了受众群体对信息多样化的需要。
(3) 营销人群范围广泛。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不再依赖传统媒体。据统计, 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随着网民的迅速增加, 新媒体营销不但扩大了其营销人群的范围, 还使得营销人群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互动性, 对新媒体营销所发布的内容进行讨论与互动, 从而加深群众对品牌的认知。
2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网络营销现状调查分析
2.1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网络营销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对大连圣亚海洋世界新媒体宣传的客观评价, 及时掌握游客多变的需求, 2014年10月在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对游览游客分别展开调查。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以研究游客的社会背景, 游客对新媒体的态度和新媒体对游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2.1.1 游客的社会背景
(1) 性别。调查问卷在大连完成, 共计100张, 并且男女比例分别为40%、60%。
(2) 年龄。研究数据显示, 年龄处于“20岁以下”阶段的游客数目最多, 共44人, 占总数的44%;其次是“21-30岁”阶段的游客, 共42人, 占总数的42%;再次为“31-40岁”阶段的游客, 共6人, 占总数的6%;接着是“60岁以上”的游客群体, 共2人, 占总数的2%;“51-60岁”阶段的游客数量最少, 共1人, 占总数的1%。
(3) 教育程度。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显示, 游客以本科学历者为最大主体, 共58人, 占总数的58%;其次为大专学历者, 共18人, 占总数的18%;再次为高中及职高学历者, 共12人, 占总数的12%;接着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者, 共10人, 占总数的10%, 最后是本科以上学历者, 仅有2人, 占总数的2%。
(4) 职业。从本次调查数据显示, 游客以学生居多, 共56人, 占总数的56%;其次是企业员工, 共16人, 占总数的16%;然后是个体户, 共12人, 占总数的12%;再次为公务员, 共7人, 占总数的7%;农民、教师、军人人数颇少, 分别占总数的4%、2%、0;还有3位是其他职业的游客, 例如医生等。
2.1.2 媒体对旅游企业宣传效果的分析
(1) 宣传渠道效果分析。通过对旅游企业宣传效果的分析得知, 有48%的游客是通过网络得知的旅游景点;32%的游客是通过手机得知的;还有部分游客是通过电视和公共交通得知的, 各占28%和20%;通过户外大屏幕获取消息的游客占总数的12%;广播和报刊分别占总数的8%和2%;而楼宇移动电视基本没有起到宣传的作用。
(2) 旅游网站宣传效果分析。当今社会常用的旅游网站包括:大众点评、百度、旅行网、团购网和淘宝网。
根据调查显示, 大多数游客会选择使用百度来了解旅游信息, 占总数的35%;旅行网和团购网也是游客常使用的网站, 各占23%和18%;游客对淘宝和大众点评的使用相对较少, 分别占总数的13%和11%。
(3) 购买门票渠道分析。游客购买门票的渠道主要有3种, 分别为网上、景点和旅行社。通过分析可知, 有50%的游客是从网上购买的门票, 另有30%是从景点购买, 剩下的20%则是通过旅行社购买。
2.1.3 新媒体对游客影响的分析
(1) 游览景区方便程度分析。据调查显示, 大部分游客认为使用新媒体方便他们游览景区, 占总数的62%;有32%的游客认为新媒体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剩余6%的游客认为使用新媒体反倒不方便游览景区。
(2) 内容属实程度分析。通过对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与实际的相符程度的分析, 54%的游客认为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与实际部分相符;42%的游客认为全部相符;剩余4%的游客认为完全不符。
(3) 对游客吸引程度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得出, 有62%的游客认为新媒体发布的内容和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一般;有36%的游客认为其发布的内容和方式对他们很有吸引力;仅有2%的游客认为这种方式和内容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
(4) 游客信任程度分析。大多数游客对新媒体发布的信息部分相信, 占总数的66%;有一部分游客对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全部相信, 占总数的30%;剩下4%的游客完全不相信。
(5) 游客对新媒体宣传态度分析。对于游客对新媒体的态度我们做了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 游客对于公共新媒体的态度各有千秋。认为“挺方便的很有用”的游客占总比例的62%;认为“广告特别多, 内容没什么用”和“可有可无”的游客, 各占总比例的20%和16%;只有2%的游客认为“太讨厌了, 特别烦, 不让人清净, 趁早停了”。
2.2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 营销缺乏全方位互动。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 旅游者开始越来越注重自我意识的提升和个性的张扬, 更重视从旅游过程中获得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 越来越多同类的旅游企业在崛起, 体验成为了游客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在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的网络营销中缺乏景区体验和游客互动, 没有让游客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种游览体验。
(2) 传播范围小, 且形式单一。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目前的营销方式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 虽然也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平台, 但是关注的人相当的少, 大大限制了传播的范围, 影响营销效果。
(3) 资源缺乏系统化的整合。各大网站对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的介绍各有千秋, 但是网站的内容缺乏系统化的整理合并, 游客很难通过某一网站对大连圣亚海洋世界进行全面的了解。各大网站仍旧存在着信息量少, 且信息简单重复的现象。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的网络营销并没有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的优势, 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有风格和特点。
3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网络营销的建议
3.1 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会化媒体, 即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 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 利用社会化媒体增加景区的体验和游客的互动, 使游客获得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特定体验。
虽然微博和微信都是社会化媒体, 但两者倾向不同。微博倾向于社会化信息网络, 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 且属于自由媒体平台, 发布信息无论是好友还是陌生人都是可以看得到的;而微信则倾向于社会化关系网络, 平台注重用户圈子的维系, 用户在圈子当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分享。
(1) 微博。随着手机网络时代的到来, “刷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追寻时尚潮流的一种, 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微博, 因此, 微博营销所带来的影响价值非常的可观。虽然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已经开通了微博, 但关注的人却并不多。微博营销应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进行“病毒式”传播, 让更多的用户来关注其微博。通过观察发现, 直接发布相关动态, 用户的转发率和评论率并不高;而通过发起互动话题, 或回答用户的问题等形式, 获得的传播效果反而更好。因此, 在微博营销中减少推荐产品的广告, 多用一些提问讨论话题的方式, 引起游客们的注意。
(2) 微信。微信是新媒体营销中发展较晚的网络营销方式, 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平台。微信与微博不同, 微信更着重于圈子当中的互相交流。微信平台便可利用这一点进行圈子中的营销, 例如, 由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官方微信平台发出一个话题, 凭此话题集满多少个赞, 并截图发回, 便可获得免费门票,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便达到了营销目的。
3.2 网络视频营销
网络视频营销就是在网络视频中巧妙的植入广告, 或在视频网站进行创意广告征集等方式来进行宣传与推广。利用网络视频传播的生动性、实时性、信息海量等优势, 进行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可以通过上传网络视频的方式, 扩大宣传范围, 增加宣传形式, 使宣传多样化, 让大家有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的网络视频营销可以将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的相关表演、展出加之一些浪漫的爱情故事或一些有关亲情的故事, 做成一系列微电影、视频等, 投放在官网和优酷网等知名网站上去;也可以调动网友的积极性, 举办“圣亚海洋世界创意视频”征集活动, 吸引更多的网友来关注了解大连圣亚海洋世界。
3.3 网络口碑营销
现今, 自助游逐渐成为游客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通常旅客在出发之前都会在相关信息网站查询和了解其所需的旅游信息。根据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的调查显示, 35%的游客会选择使用百度来了解旅游信息;分别有23%和18%的游客会通过旅行网和团购网来了解旅游信息;游客对淘宝和大众点评的使用相对较少, 分别占总数的13%和11%。由此可见, 旅游企业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网络口碑。
通过对资源的系统化整合, 在各大知名网站上, 如百度、携程网、蚂蜂窝旅游攻略等, 投放详细、生动的景点介绍。吸引游客的眼球, 使游客向往, 并在口碑网、大众点评网、驴评网等权威的消费点评网站中发掘意见领袖来对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信息传播, 进而引导游客消费。所谓意见领袖是指在网络上一定范围内受到较高关注与信任的人。可以邀请意见领袖前往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参加一些活动, 并请他们图文并茂的撰写游记, 达到宣传的目的, 并提高企业自身口碑。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起来。新媒体创造了虚拟的社群环境, 它的出现, 为旅游企业的宣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从新媒体营销的概念和特点切入, 以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目前网络营销状况为例, 分析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新媒体
参考文献
[1]温芳, 杨妍.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旅游演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南京《夜泊秦淮》为例[J].中国市场, 2013, (03) .
[2]朱冰倩, 陈能.旅游纪念品新媒体营销策略——以大庆旅游纪念品营销为例[J].中国市场, 2013, (4) .
[3]王乐鹏, 姚明广, 王奕俊.试论旅游企业的新媒体营销[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3) .
[4]陈龙.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新媒体协同机制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推荐阅读:
世界第一的味道08-17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08-28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05-26
第一次世界大战_历史教案06-17
中国菜世界第一08-18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导学案06-10
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08-18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海底世界》教案08-17
朱丽叶不是女主角【3】世界排名第一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