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整改

2024-06-18

职业暴露整改(精选8篇)

职业暴露整改 篇1

职业暴露调查处理经过

及分析整改

一、潘瑶职业暴露事件经过:

2017年1月22日下午约14时,护士**为乙肝小三阳患者***抽取术前血样后,在返回治疗室途中(此时采血针头还未处理,停留在治疗盘内),邀请护士***(主班)陪同一起去给患者***做头孢呋辛药敏试验,***误听为***是让自己去做药敏试验,过来就去接治疗盘,不慎被盘内的采血针头刺伤。***立即启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反复挤压伤口旁端,让血液流出,流动水冲洗,然后安尔碘消毒局部,处理完毕报告护士长。

感控科接到报告核实后,于16:00向***主任汇报请示,免费为***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其结果五项均为阴性,经领导审批后,遵医嘱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0IU,2017年1月23日8:50去海拉尔区胜利社区卫生中心注射乙肝疫苗。

二、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当事人***对职业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

(1)2016年感控科协同护理部开展了《新入职、低年资护士培训》中讲解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

(2)感控科在2016年继续教育讲座中,讲解了职业安全:医务人员不保,如何保病人?

(3)科室正规培训《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一次,晨会反复强调多次职业安全管理知识。

(4)科室组织学习《安全注射措施》,措施中要求禁止手持利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头等利器随手传递。

2、护士***违反无菌操作技术,接治疗盘时手触及到了治疗盘内侧。才导致盘内的采血针头刺伤自己。

3、护士***、***明知患者***是乙肝小三阳病人,采血结束应及时处理针头后,再进行其他治疗。

结论:

1、护士***违反无菌操作规程。

2、护士***、***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注射措施》

三、整改措施:

1、近半年来,我中心发生三起职业暴露事件,必须引起全体职工的高度重视。分析原因都是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或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注射措施》、违反无菌操作规程所致。

2、全体医务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管理,加强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预案和措施的培训、教育和学习。着重学习《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安全注射措施》和《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制度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好每项工作,措施和预案告诉你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特殊情况发生了怎么处置?

3、为感染性(传染病)住院患者诊疗(手术)时做好职业防护,必要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避免职业暴露而造成的损害。

4、重视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生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做何种操作,一旦使用刀和注射器等利器,使用后不要将利器传递给护士,方便时独自在利器盒上做好针头分离,手术台上利器使用完毕后,直接放在器械托架上并告知护士躲闪,避免刺伤护士,而发生职业暴露。

5、医护人员针对本科室的特点必须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必要时进行操作考核,提高医护的操作技能。

培训要求:不要走过场,不要像读报纸那样轻描淡写读读而已,主讲人要领会主题内容后进行讲解、抓重点、常提问,使全体医务人员都掌握最基本的、日常所需的感染管理知识,保证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感控科

二〇一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职业暴露整改 篇2

职业暴露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以来, 人们多关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血源性疾病传播, 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性传播疾病关注较少。有关资料表明, 医院职业暴露损伤中, 护理损伤率居首位, 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 因此, 应强化护理人员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 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 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不仅可避免遭受疾病侵袭, 同时也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2008年1~5月对本科护理人员的调查。

1.2 方法

1组不采用单手套针法, 使用第4代留置针, 操作不戴手套。2组采用单手套针法, 使用安全留置针, 操作戴手套。

2结果

能降低职业暴露。

3讨论

3.1 利器损伤防护

护理人员每日接触各种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 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之中。各种污染的利器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 (HCV) 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等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进行各项静脉穿刺时, 应尽量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很有必要。建立防止其损伤的制度, 例如可以制定一套缝合过程中缝针放置、传递、使用、用后回收的规范程序;进行防止其损伤的岗前培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恰当处理用后的各种利器等。在操作后, 应采用单手套针法, 禁止采用双手套针法, 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必须采用安全采血器和锐器收集箱, 严格遵守临床废弃垃圾管理规定。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必须毁形处理;建议推广使用无针产品、安全注射器。皮肤黏膜一旦受伤, 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 用流动自来水冲洗, 然后用碘酒、乙醇消毒后包扎伤口。针刺伤者, 建议及时采用相关病毒血清检查, 确定是否存在隐性感染, 若确定被感染患者血清污染的针头刺伤, 应立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并随访观察;对于高危护理工作者, 应注射相应疫苗, 做到早期预防。

3.2 化学消毒剂灭菌防护

不提倡甲醛消毒灭菌, 特殊情况下使用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 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残留的甲醛气体, 室内安装有过滤网的排气扇, 随时排放。注意开窗通风选用环氧乙烷灭菌 (12h可自动排放毒物) , 须有专用的房间消毒和排放毒物系统, 灭菌后的物品按规定放置一段时间;接触戊二醛时应戴手套, 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 尽量选用其他高效广谱对人体无害的消毒剂替代戊二醛;在臭氧照射期间尽量避免进入消毒区域, 定期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

3.3 药物废气的管理

医院应逐渐普及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由专门培训后的药剂师配药, 再由护理人员操作, 既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避免了药物颗粒的损伤;内镜室同样必须使用气体交换设备, 以尽量减少所有工作人员与有害气体的接触。加强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在接触抗肿瘤药物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 必要时戴防护眼罩, 熟练操作规程, 防止药液和雾粒逸出;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定期监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严禁超标, 减少呼吸道、皮肤吸收;提倡使用无排气管的输液瓶, 无条件者在排气过程中防止液体外溢;处理被药液沾湿的床单、衣物、纱布时应戴手套, 并放入特制袋内, 统一洗涤处理;孕期停止接触CD类药物;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存储, 防止溅溢或外溢;注意通风, 减低空气中消毒剂的浓度, 减少呼吸道刺激;戴手套或涂护手霜, 以免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

3.4 放射防护

操作熟练, 减少曝光时间, 能减少放射损伤, 因为短时间内暴露于X线下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非常小;穿防护衣 (如铅衣等) 。

3.5 加强普及性预防

接触和清洗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时戴手套、帽子、眼罩及穿防护衣, 操作前后洗手等。

3.6 加强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大量流行病学证明, 护理人员手上细菌数量和种类远远超过其他人群, 若不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势必造成自己或他人感染。在接触具有传染性分泌物、血液、体液的患者时, 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认真洗手并进行手的消毒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实验证明, 肥皂和流水洗手是一种最经济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艾滋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工作人员接触艾滋病患者时, 穿戴两双手套和手术衣, 戴防护眼罩和口罩, 脱去手套的双手以及接触患者血液的皮肤应立即清洗, 并进行消毒。所有污染物密封保存, 集中焚烧处理。对常见的传染病制订切实可行的临床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加强高危人群保护, 接种疫苗是防止生物性疾病传播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3.7 注重心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医院管理者在工作设计和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 对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 适当调整工作强度, 减轻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减轻心理紧张, 放松情绪, 在目前护理人员缺编的情况下, 采取科学弹性排班、轮班的方法, 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摘要:目的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及危害性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为减少这些危险及危害因素, 采取的相应的对策, 以对护理及健康人员的保护。方法调查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单手套针法, 使用锐器和使用安全留置针, 成立配药中心, 戴手套操作, 勤洗手及加强心理护理, 能降低职业损伤率。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 从而减少职业暴露。

HIV职业暴露的防护 篇3

[关键词] HIV;职业暴露;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76-02

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相关疾病的RNA病毒。病毒主要侵犯CD4 T细胞、CD4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机体患有各种疾病直至死亡。所以属于高危人群的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规范操作,避免HIV职业暴露。

1 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了解掌握不多

如果接触含有传染性物质时,防护不到位,极易引起职业暴露。通过了解,医务人员中只有少数人员完全正确的掌握HIV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医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没有完全做到标准预防,如:不佩戴手套、眼镜、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女性医务人员留有长指甲、长头发、戴戒指、手镯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HIV职业暴露。

1.2 标准预防贯彻执行不到位

锐器刺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伤害,这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没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关。在接触含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中,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暴露最多,而操作不规范,错误处理穿刺针头是发生暴露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工作忙、有时不严格按操作规程处理,或处理锐器不规范,如:采血时使用敞开式试管,容易造成血液洒出、用手来拔针头、动作幅度过大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锐器刺伤或者污染皮肤黏膜,发生职业暴露。

2 HIV职业暴露的方式

2.1 锐器刺伤

有文献报道,医务人员通过1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0.2%~0.5%[1],锐器伤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最高危因素。

2.2 皮肤和黏膜暴露

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患者的血液、体液会溅到医务人员皮肤、眼睛、口腔等处。这种情况下,虽然感染HIV的几率表较低,但并不是绝对不会感染,在医疗活动中要时刻做好防护工作。

3 HIV职业暴露的处理

职业暴露发生后,遵循4条原则:及时处理原则、报告原则、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2]。发生职业暴露急救处理,如有伤口出血,立即迅速挤压伤口旁的血液,尽可能多的挤出血液,然后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并进行伤口包扎。如是皮肤黏膜暴露,马上用大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消毒。暴露后要进行暴露评估,是否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HIV职业暴露后立即服用抗HIV药物可以使HIV感染的危险性下降79%[3],并上报此次暴露事件。

4 对策

4.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4]。有调查显示,医院医护人员接受在职培训不够,培训时间短,受培训率仅为43.0%,有57.0%的医护人员3年来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5]。医院要每年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及HIV职业防护、职业暴露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考核,特别是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医务人员。年轻医务人员思想容易麻痹大意、风险意识不强,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4.2 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按操作规范操作

在进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双层乳胶手套;进行静脉穿刺时手不可在针头前方,穿刺后立即使用棉签压住穿刺部位尽量减少血液溢出,针头要放置在耐刺、耐渗的专用容器中,操作后及时手消毒。

4.3 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处理。针头、注射器、玻片、刀片等锐器要放置在专业医疗垃圾桶内。专人收集后送至医疗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4.4 建立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紧急处理伤口的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危害的最有效方法。医务人员暴露后要理性对待职业暴露,及时进行HIV抗体的检测,时间为发生时、4周、8周、12周、6个月。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严格保密。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评估和指导预防性用药。

5 结论

医务人员熟练掌握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不仅防护自己,同时也保护了患者,对预防HIV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志军,张小娟,吴峰,等.骨外科医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7,5(9):816-817.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S].2009年9月.

[3] 林火仙.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75-676.

[4] 蔡奕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J].现代医院,2008,8(8):119-120.

[5] 王爱华,吴秀云,郝桂兰,等.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在职培训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70-1071.

职业暴露监管职责 篇4

由于职业因素,医务人员直接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之中,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保护,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特制定我院的监管职责:

一、疾病控制办公室、护理部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分级防护制度的执行进行检查,对分级防护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科室根据相关管理规定给予处罚。

二、疾病控制办公室、后勤管理中心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废物暂存点的医疗废弃物处置、特别是锐器的处置是否符合规范进行督查,对违反操作原则的按规定给予处罚。

三、疾病控制办公室每月对全院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四、疾病控制办公室定期对各科室应当配置的防护设备、冲洗装置、防护用品;药学部门诊药房必须随时备有职业暴露预防用药进行督查。

五、疾病控制办公室随时对本院各科室、部门发生职业暴露的职工进行登记、备案、追踪、随访,预防用药、化验检查等指导。

六、疾病控制办公室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对职业暴露处置流程、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适时开展职业暴露演练,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锐器伤及职业暴露试题 篇5

科室: 姓 名: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职业暴露后,我院HIV抗体追踪监测方案:(以医生开出的检验单为准)()

A、于暴露后的0、4、8、12周及6个月进行 B、于暴露后的0、4、8、12周及12个月进行 C、于暴露后的0、8、12、24周及12个月进行 D、于暴露后的0、4、6、8周及3个月进行

2、职业暴露后,我院梅毒抗体追踪监测方案:()

A、于暴露后的0、2、8周进行 B、于暴露后的4、8、24周进行 C、于暴露后的8、16、32周进行 D、于暴露后的3、6、12个月进行

3、职业暴露后,我院丙肝抗体追踪监测方案:()

A、于暴露后的0、4、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B、于暴露后的4、8、12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C、于暴露后的4、6、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D、于暴露后的2、4、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4、职业暴露后,我院乙肝抗体追踪监测方案:()

A、于暴露后的0、3、6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B、于暴露后的1、3、6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C、于暴露后的2、4、8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D、于暴露后的3、6、12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5、暴露情况可按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其中重度是指:()A、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B、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C、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D、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6、预防性用药的原则:()

A、最好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开始 B、最迟不得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24小时服药 C、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该实施预防性用药 D、以上原则均适用

7、预防性用药方案中基本用药程序一般指“用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天” A、14 B、28 C、35 D、42

8、职业暴露的实验室结果,需由检验人员先告知()记,再由()告知()A、院感科;院感科;暴露者 B、暴露者;暴露者;院感科 C、暴露者;院感科;暴露者 D、院感科;暴露者;院感科

9、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的患者,在未诊断之前采用的普遍预防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病原体传播的危险性。其主要内容有:()

A、洗手与手消毒 B、手套、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穿长工作服

C、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立即放入有标签的利器盒内,用过的针头不需要再套针帽。D、以上均是

10、针对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能够播散病原体的患者,医务人员对于这些病原体需要有除标准以外的预防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A、计划免疫 B、空气传播预防,采用紫外线、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喷雾等空气消毒: C、飞沫传播预防、接触预防、皮肤黏膜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D、以上均是

11、传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措施为()

A.消毒、彻底清洗干净、消毒或灭菌 B.彻底清洗干净、消毒或灭菌 C.消毒或灭菌 D.消毒、彻底清洗干净

12.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

A.戊二醛浸泡10小时 B.压力蒸汽 C.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D.福尔马林熏24小时

13、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

A.外源性医院感染 B.内源性医院感染 C.外源性医院感染和内源性医院感染 D.交叉感染

14、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注射乙肝疫苗的最高时限为()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48小时内 D.7日内

15、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30分)

1、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A、口罩 B、帽子 C、防护衣 D、眼罩 E、手套

3、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4、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5、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报告科室负责人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6、体液包括:()

A、胸腔液 B、羊水 C、心包液 D、阴道分泌物 E、脑脊液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3、当医务人员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当立即向近心端局部挤压伤口,以减少伤口污染。()

4、锐器伤的预防: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5、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属于损伤性废物。()

6、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7、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8、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接锐器者,柄端朝向传递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9、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10、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四、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0分)

1.艾滋病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______。

3、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_________,柄端朝向_________,或使用传递容器。

4、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的锐器械盒。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_______ 或者_______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_______冲洗干净。

6、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_______。

7、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________或被病人的________、________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________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锐器伤及职业暴露试题答案

科室: 姓 名: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职业暴露后,我院HIV抗体追踪监测方案:(以医生开出的检验单为准)(A)

A、于暴露后的0、4、8、12周及6个月进行 B、于暴露后的0、4、8、12周及12个月进行 C、于暴露后的0、8、12、24周及12个月进行 D、于暴露后的0、4、6、8周及3个月进行

2、职业暴露后,我院梅毒抗体追踪监测方案:(A)

A、于暴露后的0、2、8周进行 B、于暴露后的4、8、24周进行 C、于暴露后的8、16、32周进行 D、于暴露后的3、6、12个月进行

3、职业暴露后,我院丙肝抗体追踪监测方案:(A)

A、于暴露后的0、4、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B、于暴露后的4、8、12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C、于暴露后的4、6、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D、于暴露后的2、4、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4、职业暴露后,我院乙肝抗体追踪监测方案:(A)

A、于暴露后的0、3、6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B、于暴露后的1、3、6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C、于暴露后的2、4、8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D、于暴露后的3、6、12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5、暴露情况可按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其中重度是指:(B)A、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B、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C、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D、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6、预防性用药的原则:(D)

A、最好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开始 B、最迟不得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24小时服药 C、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该实施预防性用药 D、以上原则均适用

7、预防性用药方案中基本用药程序一般指“用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B)天” A、14 B、28 C、35 D、42

8、职业暴露的实验室结果,需由检验人员先告知(A)进行登记,再由()告知()A、院感科;院感科;暴露者 B、暴露者;暴露者;院感科 C、暴露者;院感科;暴露者 D、院感科;暴露者;院感科

9、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的患者,在未诊断之前采用的普遍预防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病原体传播的危险性。其主要内容有:(D)

A、洗手与手消毒 B、手套、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穿长工作服

C、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立即放入有标签的利器盒内,用过的针头不需要再套针帽。D、以上均是

10、针对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能够播散病原体的患者,医务人员对于这些病原体需要有除标准以外的预防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D)

A、计划免疫 B、空气传播预防,采用紫外线、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喷雾等空气消毒: C、飞沫传播预防、接触预防、皮肤黏膜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D、以上均是

11、传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措施为(A)

A.消毒、彻底清洗干净、消毒或灭菌 B.彻底清洗干净、消毒或灭菌 C.消毒或灭菌 D.消毒、彻底清洗干净

12.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B)

A.戊二醛浸泡10小时 B.压力蒸汽 C.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D.福尔马林熏24小时

13、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C)

A.外源性医院感染 B.内源性医院感染 C.外源性医院感染和内源性医院感染 D.交叉感染

14、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注射乙肝疫苗的最高时限为(D)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48小时内 D.7日内

15、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30分)

1、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ABCD)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 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BCDE)

A、口罩 B、帽子 C、防护衣 D、眼罩 E、手套

3、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ABC)

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4、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BCD)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5、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ABCD)

A、报告科室负责人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6、体液包括:(ABCDE)

A、胸腔液 B、羊水 C、心包液 D、阴道分泌物 E、脑脊液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3、当医务人员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当立即向近心端局部挤压伤口,以减少伤口污染。(×)

4、锐器伤的预防: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5、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属于损伤性废物。(√)

6、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7、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8、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接锐器者,柄端朝向传递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9、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10、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四、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0分)

1.艾滋病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血液传播 垂直传播 性传播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_____。(双层手套)

3、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_____,柄端朝向_____,或使用传递容器。(接锐器操作者 传递者)

4、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的锐器械盒。(耐刺、防渗漏)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_____ 或者_____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_____冲洗干净。(75%乙醇)(0.5% 碘伏)(生理盐水)

6、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_____。(丙肝)

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范文 篇6

目的:为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刺伤等引起感染,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制定本程序。

一、管理组织

1、职业锐器伤的评估

接到医务人员职业锐器伤(暴露)的报告后,由感染管理科立即组织调查与评估,及时做出是否暴露、暴露级别及预防性用药的决定,HIV/AIDS职业暴露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根据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批准先用药后评估。

2、职业暴露预防教育

有关预防制度、措施下发各科室,各科室要经常性组织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

3、指导监督伤口处理,指导监测用药情况。

二、发生职业锐器伤(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感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2、皮肤有破损的,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血液、体液有可能溅到面部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血液、体液有可能大面积飞溅或身体可能被污染时(如手术), 加穿防渗隔离衣或围裙。

4、操作时,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

注: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

(二)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应从伤口旁端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随访和咨询。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级

一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级:

轻度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预防性用药

基本用药程序是用两种逆转录酶制剂齐多夫定(zidovud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联用,常规剂量(前者每日600mg、后者每日300mg)治疗,连续使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indinavir,商品名佳息患)或奈非那韦(nelfinavir),前者800mg每日3次,后者750mg每日2~3次。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五)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发生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对乙肝易感者和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可给职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人工被动免疫。首次应该在暴露48小时内完成,用量0.6ml/Kg,暴露后一个月,如未发生感染,也应重复一次。注射申请表上必须有科主任或护士长及证明人签字。

三、消毒隔离措施

1、病人最好住单间,相同病原体感染者可以同住一室。

2、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焚烧。

3、被血污染的布类可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

基层检验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我院对28名检验人员进行体检, 其中男12名, 女16名;平均 (36.0±2.5) 岁;主任技师1名 (3.6%) , 副主任技师2名 (7.1%) , 主管技师14名 (50.0%) , 检验师11名 (39.3%) 。体检时将血源性疾病的免疫情况, 如乙肝三系、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等作为必检项目。体检结果示H B s A g阳性4名, H B s A b阳性9名, 余15名各项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1.2 职业防护措施

1.2.1 建立健康档案和被动免疫

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体检结果进行被动免疫并详细登记。对体检结果呈阴性的15名检验人员进行3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接种, 余13名未进行疫苗注射。

1.2.2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定义;血源性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识别不同类型的医疗废弃物;强化标准预防知识, 处理血液、体液时的防护措施;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 提高对锐器伤的警觉性。

1.2.3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

要求检验人员在接触病人待查标本时戴手套, 对有可能造成喷溅的操作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穿隔离衣等;设置锐器盒应以方便随时丢弃为原则, 禁止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回套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折毁锐利器具。检验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 禁止参加有潜在血源性传染疾病病人的检验工作。

1.2.4 安全器材应用

提供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如手套、隔离衣等;提供安全注射用品, 如真空采血试管、一次性采血针;提供废物安全处理系统, 如锐利器械回收器。工作场所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缔造安全环境。

1.2.5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评估、职业暴露后的用药、报告和保密制度。如为针刺伤, 现场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刺伤部位, 尽可能挤出血液, 用流动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 常规消毒创面处理后包扎;若为皮肤黏膜暴露, 反复用流动水或肥皂水清洗即可。疑为HBs Ag阳性、丙型肝炎 (HCV) 或HIV抗体阳性的血液职业暴露应建立登记汇报制度, 并抽血液定期检验随访, 必要时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或其他预防感染的药物。

1.3 结果

2008年3月对28名检验人员再次行健康体检, 结果示H B s A g阳性4名, H B s A b阳性22名, 余2名各项化验结果均呈阴性, 表明两年来防护措施有效, 未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

2 职业暴露防护体会

2.1 建立健康档案和被动免疫是职业暴露防护的基础

健康档案是职业暴露防护效果评判的硬性指标, 其建立有利于职业安全的随访跟踪, 可明确检验人员在职业暴露后有无实际感染。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 接种乙肝疫苗是职业暴露的最佳预防措施。

2.2 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最有效措施

防护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传染性物质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以使机体避免疾病感染。病人血液、大小便和各种组织液都是潜在的感染源, 经常接触有被传染的可能。据调查, 医技人员的血液HBs Ag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 可见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很严峻。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医务人员缺编严重, 经费紧张, 医院感染管理薄弱, 检验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规范培训, 安全器材未能足够供应, 职业安全存在隐患。医务人员对血源性感染危险认识不足而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度 (OR) 为2.0~2.7[2]。因此, 笔者认为, 通过对检验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 增加医院感染知识, 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 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提供充足的安全器材, 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最有效措施。

2.3 切实做好职业暴露后处理

尽管认真严格地进行防护, 但由于病人躁动等原因, 职业暴露仍有可能发生, 职业暴露后防护补救措施处理不可忽视。基于基层医院受许多实际条件的限制, 现场紧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处理要简易可行, 做到“手卫生”和伤口的消毒处理。

参考文献

[1]卢国强, 李雪宏, 林海, 等.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 (2) :103-105.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和防护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2

手术室是患者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每天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锐器损伤:国内某医院调查发现,外科及治疗室的护士在工作中有70%的人曾被医疗器械损伤过[1]。手术室护士每天接触手术刀片、缝针、注射器、钢针、巾钳等,都有被刺伤的经历。原因: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手术刀和缝针不规范传递,以及术中刀、剪、针频繁传递,术后器械的清洗、消毒、打包极易刺伤、划伤皮肤,引起暴露。

血液感染:手术室医务人员每天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被各种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几率增加。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等急诊手术等不到化验结果出来不得不开始手术,医务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未做充分防护,使艾滋病、乙肝等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传染医务人员的几率大大增加。污血溅到受损的皮肤、黏膜、角膜可以直接导致感染。

工作环境:手术室常用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甲醛、碘伏、含氯消毒剂等具有挥发性,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全麻患者手术中使用吸入性麻醉药可通过许多环节弥散到空气中造成手术间空气污染;腹腔镜手术的开展,CO2气腹的建立,手术过程中CO2容易泄露。手术中使用电刀、电凝时产生烟雾。医务人员被动吸入这些有害气体,长期累积,影响身体健康;骨科手术中C臂机的应用,使手术室护士受到X射线照射的机会增多,长期接触这类毒气和辐射,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手术室大量仪器、设备的使用,使手术室噪音增加。麻醉机、监护仪的报警声,电动吸引器、电钻、电刀的应用,空调声……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可出现失眠,头痛、头晕、听力降低等症状,使人烦躁不安、精力分散,工作易出差错。

工作性质:手术室工作是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连续性强,机动性大,加班概率高,工作环境封闭,个人能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工作中经常站立,引发下肢静脉曲张、痔疮、胃下垂、腰酸背痛,长期超负荷运转除导致躯体疾病外,还引起心理疲劳。

职业防护

建立标准预防的概念,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暴露损伤的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意识。护士接触手术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需戴手套、口帽;术后电动吸引瓶的处置易造成污染,可用一次性的负压吸引装置;经常检查麻醉机性能,使其处于完备状态,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减轻污染;应用电刀时用负压吸引吸尽烟雾;腹腔镜手术时严格检查气腹针与CO2衔接处,防止CO2泄露;防止或减轻噪音污染,做到操作准确,轻柔,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设备、新仪器;定期检查器械车,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吸引器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音量大小适宜,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对话。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器械能高压灭菌的就不用浸泡消毒,以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和污染。盛放手术标本的用器应密闭,防止甲醛气体挥发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

加强素质教育,规范操作规程,防止意外损伤: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预防锐器伤的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术中传递手术刀片、缝针时,锐利部位对着自己,防止误伤他人,必要时用弯盘传递。小心处理针头及锐器,刀片避免用手直接取放。发生锐器伤处理原则: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受伤处,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程度,用流动水持续冲洗伤口,被暴露的黏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碘伏消毒伤处,包扎伤口。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检测,并根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和反馈制度。加强对患者的检测,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

加强心理干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注重姿势的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巡回和上台次数。增加人员,减少夜班频率,以利医务人员调节好生物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完善手术配合。改善客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手术结束后,尽快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合理作息,娱乐身心,使生活、工作有张有弛,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到最低。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是安全意识的提高。只有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针对性的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杜绝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的身心伤害。

参考文献

1李俊艳,范秋萍.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HIV的防护[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19.

上一篇:繁殖的近义词下一篇:西县作,西县作薛能,西县作的意思,西县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