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下道德与法制(通用3篇)
教科版九下道德与法制 篇1
《走向小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由温饱走向小康,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这种水平的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我们依旧需要拼搏奋斗。【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认识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目标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理论了解社会现实,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懂得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全面小康的内涵
2.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图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听歌曲《小康时光》 歌词:小康啊小康
你就像春的模样 阳光明媚温暖四方 小康啊小康
你就像春的模样百花盛开万里飘香 挺起胸堂走在小康路上 一缕阳光照进我心房 燃烧激情让生活改变模样 众志成城奔向小康 小康的时光幸福的模样 人民的向往是前行的方向 小康的时光幸福的模样 人民的向往是前行的方向......教师: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歌曲《小康时光》是一首从人民的获得感角度描绘小康社会美好生活的作品。
“小康啊小康,你就像春的模样,阳光明媚温暖四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欢快、跳跃成了这首歌曲的主调。歌词直接把“小康”作为抒情对象,分别比作“百花盛开”的春天和“硕果累累”的秋天。这首歌曲蕴含了他们感受到的小康社会,那么你们对于小康社会有什么样的认知呢?或许你们的年纪还不够大,并不能有很深刻地认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近些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来感受到我们正在实现的小康社会,感受到近些年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学生讨论。
教师:很多东西我们身边可以感受到,读报纸看书的时候能够看到,也可以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得从前人的生活方式。木心有一首小诗:《从前慢》,这里面描绘了一段从前的时光,以及他对从前的生活一段比较美好的感受。
《从前慢》----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不去考虑这首新诗所蕴含的感情态度,单从诗人所见到的环境来说,几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首诗里反映除了从前人的交通方式、消费方式等社会场景。在电视剧里也经常能看到梳着麻花辫,穿着军装,推着自行车的人,再联想到当今的服饰,各色各样,样式齐全,造型也多种多样,任你卷发、黑发还是长发短发。从前的事物等生活资源也比较匮乏,现在的选择权利多得是,甚至还有一种“选择困难症”的说法。【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诗歌带领同学们感受到祖国近些年的发展和变化,领略小康社会的生活图景。
教师:上面说的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小康社会,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对小康社会进行更详细的解读。“小康”一词,在中国古代也多次出现,明成祖朱棣说过:“如得斯民小康,朕之愿也”。他指的小康是一种比较安定的社会形态,经济社会不断恢复与发展。和现在的意义 上的小康意义相差其实不太大,除了社会制度形态的差别。中国现在的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
教师: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期指那个的目标之一,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中国现在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但是尚未实现全面小康,你们是如何理解“总体”和“全体”这两个前缀的差别呢? 学生讨论。
教师:上一课中我们曾经讨论过,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中国地域辽阔的国家发展得十分不平衡。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从平均的GDP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你们听过“二八定律”么?放在社会经济领域,29%的人掌握了社会80%的财富,而另外的80%的人掌握了社会20%的财富,这很能戳穿一种经济总量蒸蒸日上,所有人民均十分富裕的假象,社会收入分配格局最好的形态是“橄榄型”,什么是橄榄型分配格局呢?通俗来说,即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还是“金字塔式”。而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便是从金字塔式转型成橄榄式,即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共同富裕的小康。【设计意图】:分辨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区别。
教师:我国的小康社会是基于一个这样的构想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不仅包含经济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还包括政治文化科技等更多个方面的富足。
教师: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也需要我们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共同努力,肩负道义与责任。
教科版九下道德与法制 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家”的含义,能够介绍家庭成员的特点。
2.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3.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父母之爱的伟大。教学重点:
感知“家”的含义,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教学难点:
通过讲述感人的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父母之爱的伟大。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全家福照片或家庭录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照片和故事。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教师:有一首歌很温馨,老师听过一次就爱上了它!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课件滚动播放反映家庭亲情的照片)教师:同学们,听着这首温馨而又深情的歌,看着这亲切而又动人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是啊,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动人的歌声勾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我们不禁想到了自己温暖的家,还想到了家中的每个人。(板书课题:我和我的家人)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走进我的家 —— 感知爱
教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都有最爱我们的家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人的特点。谁愿意第一个把你家人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学生介绍家人的特点。
教师:这个同学的介绍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学生总结要点,教师板书。
教师:谁还能再来介绍自己的家人?可以从家人的兴趣、爱好、与自己的关系、让你骄傲的地方等方面介绍。
学生再次介绍家人的特点。
教师:通过同学们对自己家人特点的介绍,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刚才,这几名同学很清楚地介绍了自己的家人,非常棒!在他们的介绍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人的那份骄傲之情。
活动二:我的全家福——感受爱 教师:老师知道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张你最喜欢的全家福,快来给大家看看吧!谁先来介绍一下照片上的人?
学生交流。教师:还记得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在哪儿拍的?当时家人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通过同学的介绍,我知道了大家都有一个让人羡慕、幸福的家庭。教师: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同学的全家福没有介绍,没介绍的同学在小组里继续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关爱在我家 —— 体验爱
教师:家人的爱,从我们出生那天就伴随着我们。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欢快地奔跑,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家人无穷无尽的爱,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让我们先来欣赏这四幅照片。
课件播放教科书第20页上的照片。
教师:这四幅照片分别讲述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同学们,我们成长中的点滴都少不了家人的陪伴,回想一下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哪些画面最令你感动?哪些事情最令你难忘?能和大家讲一讲吗?
同学之间自由讲故事。
教师:你有类似的照片吗?能把它展示给大家吗?
实物台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照片,然后请学生上台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师:从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家人的爱。在你的眼里,家人的爱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家人都是爱我们的,但爱的方式是不同的。
教师:我们在家人关爱中茁壮成长,家人的爱是无私的;危难时刻,家人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会将生的希望留给我们,家人的爱是最伟大的。
课件展示教科书第21页上的两个感人故事。
教师:这两个故事,大家听说过吗?听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交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故事呢?小组内说一说、讲一讲。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故事。
教师: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温馨的场面一幕又一幕,有感动、有泪水、有幸福,也有伤感……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教师:同学们讲了这么多家人关爱我们的故事,让我们把心中的感谢一起融入这首小诗,请大家一起朗诵。
这世上,爸爸妈妈是我的最爱; 这世上,我是爸爸妈妈的最爱。
家人的爱是一声重复的话语,让幸福萦绕在耳边;
家人的爱是一顿可口的饭菜,让我们营养每一天;
家人的爱是一把美丽的花伞,为了我们遮风挡雨。……
他们对我们的爱,那么无私,那么真切; 他们对我们的爱,那么纯真,那么强烈。教师:家人的爱是那么默默无闻,那么不求回报,甚至为了我们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的家人都是那么爱我们,我们也应该爱他们。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四:我爱我的家 ——升华爱
教师:家人这么爱我们,他们是否也需要我们去关心、体贴呢? 学生交流。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享受家人关爱的同时,也要试着学会关心、体贴自己的家人。平时,你主动关心过他们吗?
学生交流。
教师:我们从家人那里得到了爱,当然也要学着回报爱。你准备怎样去爱自己的家人?
教科版九(上)思品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主题为经线(主线),以课程学习内容为纬,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加强法治教育的有关文件要求,综合设计编写而成。
二、学生情况分析:
1、九年级学生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四期期末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本学科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加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4、继续实行分层教学法,抓两头、促中间,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5、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
四、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1、历史的足迹
2、历史的昭示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周4、邓小平理论 第三周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科学发展观 第四周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五周8、不一样的境遇
9、日月无私照 第六周10、走向小康
11、财富之源 第七周
12、财富中的法与德
13、认识民法 第八周
14、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
15、培养契约精神 第九周 复习总结 第十至十六周 待定
第十七周至期末
准备期末考试
【教科版九下道德与法制】推荐阅读:
七下道德与法制01-11
道德与法制九年级12-08
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12-21
第三课道德与法制教案06-27
我爱我班道德与法制08-28
《道德与法制》教材教法培训心得11-28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 4上学路上06-18
小学道德与法制培训-心得体会07-02
一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10-01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