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2024-10-01

一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精选9篇)

一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篇1

2017——2018学上学期 一年级三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下寨镇中心小学 赵敏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 40 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面面俱到。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一年级甚至更小的孩子在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时往往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说明这一时期只要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年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注意力可以集中相当长时间。

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这个,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教学中,我注意设计小学生感兴趣故事或情境,用儿童的语言,夸张的表演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情景中潜移默化地接触规范,认识公德,创设适合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使之在活动中习的得规则和礼让。同时尝试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小小的讨论,议一议,相互评价,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擦亮底色,拨亮心灵。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学生养成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小学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习惯上存在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环保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细心关照,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作为教师,我千方百计带给孩子们喜欢的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发挥奖励和正向评价、激励很重要作用。

现在的小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我总是抓住机会不懈引导,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的回忆讲述,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再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今后打算怎么做?等等,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小孩子虽然是可塑之材,但受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不良和负面影响也不少,独生子女的溺爱、金贵;忙于生意的家长的教育缺失等等,都给理想的教育泼着冷水,作为教师还是应该从容应对,切忌急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用自己的爱,呵护孩子们纯洁无暇的心灵。

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8年元月

一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医疗实践的参与人员包括医生、病人、医生和病人的家属、医院和医院的管理人员、医药企业、政府部门等, 众多人员的利益都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相互牵扯。医学伦理学就是研究医疗过程中 (包括医学研究) , 人们相互间特别是医患间相互利益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科学, 是解决当代医学快速发展中技术应用种种利益两难选择的科学。为提高医学生的医学道德, 让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规范自身的行为, 协调好医疗实践的众多参与者的利益, 绝大部分的医学院校都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

二、医学伦理学课程存在问题

《医学伦理学》课程中涉及很多目前医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如防御性医疗、器官移植和器官买卖、试管婴儿的社会和法律属性、以人为对象的科研实验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医学道德问题, 还是法律规范的问题。现代医学再带来越来越多行为选择的同时, 也带来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带来了医务人员行动选择两难, 给医学生造成认识混乱。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必要条件, 更是学生更深刻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必要条件。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规划《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时基本存在重视医学道德教育, 忽视医学法制教育的现象。教师更多强调医学道德, 较少提及医学法律, 而关于医学法律和医学道德的联系及冲突等问题, 更是医学伦理授课中的盲点。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也都是就法律讨论法律, 而不涉及医学实践中法律与道德之间交叉、冲突与融合等问题。这种单方面强调医生道德的教育观念也很容易让学生在认识或行为上产生误区。第一, 在医疗实践中不能合理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简单将道德与法律相分离, 甚至轻视医学道德, 认为法律高于一切, 而道德仅仅是行为选择。第二, 忽视法律的初衷, 把它看成是一种具有威慑力而不得不去强制执行的社会规约。为守法而守法, 只求不违法而不求合乎道德, 这也是“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根源。第三, 混淆道德与法律各自适用的调节范围, 将本该由法律来调节的矛盾诉交于道德的调节, 或者将本该由道德来调节的矛盾交于法律来评判。

三、解决措施

为了避免“重伦理轻法制”的传统医学伦理教育的误区, 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 主张渗透式教学, 在涉及法律问题的章节中恰当引入医学法制的知识。在剖析经典案例时, 对比医学道德和医学法律的异同, 引导医学生正确理解医学法律与医德的区别与联系,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伦理难题的能力。第二, 《医学伦理学》授课教师还应主动开展学科间对话, 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我国目前《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的构成主要有哲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管理学、法学等, 而并没有专业的医学伦理学。作为授课教师, 一定要明确该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意识自身知识结构欠缺, 通过学科间的交流对话, 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第三, 尤其要重视道德与法律冲突的部分。一般来说, 医学道德与医学法律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 具有一致的行为要求, 对医疗行为的评价也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在某些个别境遇下发生冲突, 出现一些“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现象。因此, 教师需要给学生分析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和根源, 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冲突。第四, 医学伦理学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 不能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某一个阶段, 必须构建一个医德教育的连续的、有机的系统。

四、结语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融入医学法制教育,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利益关涉, 了解不同的行为选择后面临的道德与法律后果, 既深化了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 又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课程设置上缺陷, 让医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解决医疗实践中遇到的行为抉择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恩昌, 常运立.论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地位[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1) .

[2]孙福川, 王明旭.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李恩昌, 徐玉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3) .

[4]李恩昌, 程乐森, 王庆淼.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4) .

[5]肖健, 裴浩骞, 吕群蓉.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融入医学法制教育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 2013 (4) .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3

小学生道德与法制安全意识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安全保护是最根本的任务,学校对小学儿童的安全教育也同样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儿童的安全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根基。从学校角度出发,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校有序开展教学的先要条件,没有安全保障的校园是无法发展和继续教育的。因此,保证每位学生的在校安全,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责任。

一、走进学生内心,因材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并不健全的年龄,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辨识力也不准确,所以对于小学生自身而言安全意识非常薄弱,危险时刻围绕身边。所以,教师需要近距离去了解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在小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时常伴随着问题在左右,只有学生自身掌握了处理突发事件和不安全事件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起来。

比如,在班级里面原本有两个非常要好的女孩子,她们学习成绩同样优异,平时在班级中可以形容为形影不离,是其他同学羡慕的对象,但是却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两个女孩子开始彼此疏远,独立行动,慢慢地,两位女孩子却从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变成了形同陌路的陌生人,这让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感觉到奇怪,教师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教师便分别找到了这两位学生,向其了解其中的原因,原来却是因为其中一个女孩子的家庭条件很好,而另一个女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一般,条件好的女孩就经常让妈妈带着她和另一名女孩出去游玩和吃饭,久而久之,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认为应该礼尚往来,所以也想请自己的妈妈带着另一个女孩出去玩一次,妈妈和另一名女孩都同意了,游玩的地方也让另一名女孩来选,选的地方非常的高档,可当妈妈结账时,却发现她所带的钱并不够支付这次的费用。因此,让这位家庭条件一般的妈妈很尴尬,女儿也认为丢了面子,最后还是由另一位女孩子结账的,但在这对母女的心里认为另一位女孩子是有意而为之的,因此,双方就慢慢产生了隔阂。

在教师了解了两位女孩互相误会的原因后,便分别让两位女孩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太过敏感了,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刻意去为难自己和妈妈的,而另一位家庭好的女孩子也认识到自己在选择地方的时候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伤害了好朋友和她妈妈的自尊心,在双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教师让两位女孩子互相面对,解开心里的误会后又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二、通过安全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安全意识没有特殊的概念,自身对安全的防卫意识也很薄弱,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自控能力的相对较差都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很多安全隐患的威胁。比如同学间的追打嬉鬧、走路的不安分、以及过马路时的不规范行走等等,这些都会为小学生带来人身的危险,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学校在基础课教学之外,还需要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来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在面对危险和突发事件时的处理能力,开展此课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育片的播放、情景的模拟、以及自救的演练等等来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危险的伤害性,引起学生的重视以达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

1.通过实际的情景模拟来提高学生的处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堂“当火灾来了”的课程,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在火灾发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并如何开展自救,在学生了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处理事件的能力。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自救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在学生间展开交流活动,对某位同学的自救最有效和仍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进行解释,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相互拥挤,这样不但不能自救还会发生更危险的事情。对于基本的要素包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和靠边弯腰行走等重要细节让学生时刻谨记,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多媒体的宣传活动,增加学生辨别危险的能力。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危险事件,比如,在小明离开家之后,家里的煤气没有关,当视频播放在这儿的时候,所有学生一起高喊“危险”,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辨别危险的能力便自然形成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促使他们多一份安全意识。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课程,是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既是学校对学生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肖征.儿童安全隐患分析及安全教育方法探究\[J\].现代交际,2016,(09).

一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工作,为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先将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及教研组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习惯及方法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课堂纪律好,求知欲强。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普遍缺少自觉性,从试卷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要点识记差、掌握不牢,而且多数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不能很好的运用思想品德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识记知识要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期教学中要注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特别是后进生,要作为重点,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努力缩小差距,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一)、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围绕对中学生活的适应,共设计了5个单元,13课。这5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共同的责任;情感世界;无序与有序;我们的权益;走进社区。

第一单元 “共同的责任”

经过一个学期以后,同学之间基本熟悉,适合对学生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关系集体、建设集体的意识。

第二单元 “情感世界”

针对这个时期学生开始出现的比较多的情绪情感问题、明显的纪律问题、社会交往关系开始复杂等问题,集中进行规则、纪律和初步的法律教育。

第三单元 “无序与有序”,在这个时期,学生最为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权益问题。所以在第四单元进一步学习。

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

学习这一单元帮助学生形成维护权益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五单元“走进社区”

一单元的学习,为学生在社区和社会中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做一个比较充分的准备。

(二)、逻辑结构

五个单元主题不是按照一种知识性的逻辑线索来设计的,而是按照初中生的生活逻辑进行展开的。以学生走进中学为切入点,首先感受中学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调整好心态,自我设计成长发展蓝图,体验在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并寻找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其次是从中学生的社会生活出发,探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交往过程中所容易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明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既会有竞争也会有合作,但是竞争不能忘记合作,合作又不是要完全排斥竞争。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从班级生活着眼,体会到团结的价值和自己在创建良好班集体中的作用;再次,使学生对生活中法律的本质、作用和地位有所认识,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知法、守法和用法的能力和意识。并且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活动和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三)、知识体系

教材大致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整体上涉及到了中学生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一种感性接触。随着学生生活的扩展,这些内容在后面的教材中也都会得到扩展。

心理方面:涉及到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设计成长计划,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和调节情绪,如何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顺境、逆境和挫折。

道德方面:从初中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出发,探讨中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应当养成什么样的品德和操守。

法律方面:只是结合现实生活从总体上对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做了介绍。

国情方面:教材没有用专门的章节来讲,但是在各单元中有所渗透,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并以理导行。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及对学生的践行指导。

四、教学目标

1、力争月考,期末检测各项指标取得更大成就。

2、规范学生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交流和合作,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5、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制定学案,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10节,多听与政治历史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二)、积极参加课改、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周 入学指导、学法指导、学习要求及目录

第二周 第一课 大家之“家”

第三周 第二课 我与我们

第四周 第三课 承担责任 第一、第二框题

第五周 第三课 承担责任 第三框题 第四课 多彩情绪 第一框题

第六周 第四课 多彩情绪 第二框题 第三框题

第七周 第五课 缤纷情感 第一、二框题

第八周 第五课 缤纷情感 第三框题

第九周 复习迎考

第十周 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第六课 规则与秩序

第十三周 第七课 法律初探

第十四周 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

第十五周 第九课 少年的权益

第十六周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第十七周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第十八周 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十九周 第十三课 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十周 复习、考试

备注:本期由于课改,七年级政治每班每周4节课,1节晚自习;单元复习、检测及评讲利用晚自习进行。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篇5

教学计划,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教师的目标变得更清晰、更明确,让教师们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有据可依,有前进方向。根据时间的划分,我们可以将教学计划分为四种: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并且这四种计划是递进且相关联的整体。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应该怎么设计?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三、教学进度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模式 篇6

一、自主自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基本程序: 1.展示目标:展示目标时间短,先学后教是起点。(1分钟)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起导向作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2. 自学前指导:规定内容与时间,指导自学抓关键。(1——2分钟)

(投影、小黑板)要求学生做到:四个明确,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时间。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教师转,盯住差生作打算。(7分钟)

边检查学生预习,边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看学生后10名自学情况。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自学效果怎么样,检查差生把心放。(5分钟)

检查中下游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上四环节为“先学”。(15分钟)

5.教师引导更正,指导运用:引导更正师教生,培优转差兵教兵。(15分钟)

6.当堂训练,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训练要分层,完成目标堂堂清。(10分钟)

教师出题: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必做题完不成的开小灶,巡视最差的学生,当堂批改差生的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抓非智力因素,规范做题(书写等)。

二、操作过程与内容

(一)准备阶段

1.实施时间

2.实施目标

初步了解各学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熟悉“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程序;完成实施前的准备工作。3.实施内容

(1)由负责人组织相关教研组学习,学习相关资料,改变观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以学为主,重学轻教,教师是引导者,点拨引领者,而非灌输者;同时基于我校学生的基础,教师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2)了解和熟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程序;积极探讨本学科相适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结构,基本掌握模式与程序,有关资料做到人守一册;

(3)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完成本学期每堂课学生自学提纲与当堂训练编写任务。

(四)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进行备课,注意备课格式,要按照附件备课格式备课,备课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子稿。4.注意事项:

(1)用电子稿的教师上课必须要用打印稿,要有教学反思,教案反思率按教务处规定实行,凡不符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格式的电子稿一律视为无效教案。

(2)每堂“当堂训练”十分钟测试题,测试题必须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检测题要有层次性。

(二)推进阶段 1.实施时间 :

2.实施目标:

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基本达到对该课堂教学模式熟练驾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实施内容:

(1)各负责人必须完成对组员二次以上的听课,认真指导,并有详细纪录,教案存档。

(2)各教研组每月必须开一次阶段性总结会议,依照模式对照,总结得失;学校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解决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课堂改革保驾护航。

(3)各备课组要通力协作,摒弃偏见,对课堂模式改革不存疑虑,做到资源共享,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益。(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视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掌握“先学与后教”过程时间,但必须坚持学生以学为主的原则,不可偏废 “当堂训练”的环节。

(5)期中考试后,每教研组必须开出一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品课。各备课组在期末把教学精品课以电子稿形式上交教务处。

4.注意事项:

(1)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有计划的实施改革,步调一致,决不能有半点的随意性。

(2)精心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措施落实,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施做铺垫。

(3)教师制定的自学目标必须做到三明确: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它不等同于教学目标。(4)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编制学生课堂自学提纲,提纲要有阶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5)严格控制时间,重学轻教,教师重在点拨。

每堂课必须有三部分组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可偏废一个环节。

先学,学生根据教师的展示目标与自学提纲进行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完成相应的任务。

后教,利用小组学习的平台,进行兵教兵,优教差;对学习能力有些障碍的重点学生教师进行特别辅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体讲解。

当堂训练,就是考试,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检验,学生必须是独立完成,当堂训练的测试题不建议用课堂作业本。

(6)体现小班化教学优点,课堂上基本解决学生一般性问题,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三)总结阶段: 1.实施时间

2.实施目标

总结本学期得失,创设符合我校思想品德课实际的教学模式 3.实施内容

(1)期末,学校 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改革先进的评选活动;作为以后评先评优的先决条件;

(2)各教师期末上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总结;(3)各教研组对本学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推进情况总结

(4)学校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对本学期总结,并明确下学期教学改革方向。

(5)细化各阶段的课堂改革成果,归类分析,整理材料,积累内容的素材,进行理论上的阐述 教育思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7

一、我是小学生啦

1、开学第一天

2、拉拉手,交朋友

3、我认识您了

4、上学路上

二、校园生活真快乐

5、我们的校园

6、校园里的号令

7、课间十分钟

8、上课了

三、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9、玩得真开心

10、吃饭有讲究

11、别伤着自己

12、早睡早起

四、天气虽冷有温暖

13、美丽的冬天

14、健康过冬天

15、快乐过新年

16、新年的礼物

五、期末复习

(道德与法治)学科

(一)年级 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材

单元内容

(标明教科书页码)单 元 分 析

一、我是小学生啦

1、开学第一天

2、拉拉手,交朋友

3、我认识您了

4、上学路上

二、校园生活真快乐

5、我们的校园

6、校园里的号令

7、课间十分钟

8、上课了

三、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9、玩得真开心

10、吃饭有讲究

11、别伤着自己

12、早睡早起

四、天气虽冷有温暖

13、美丽的冬天

14、健康过冬天

15、快乐过新年

16、新年的礼物 《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教 学 措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养成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备课。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学 段 教 学 目 标 一阶段:小学1-2年级

通过教师指导,儿童进行活动,而不是非常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参与活动,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基本框架,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逐步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为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 册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5、了解元旦和春节的来历及相关的民俗文化,认识十二生肖,学会区别公历和农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策划、创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识。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能够尝试一物多用,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积极参与新年联欢活动,并体验节日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辩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学 情 分

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他们对小学生活既充满好奇、渴望,同时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学校生活到底怎么样?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上学有意思吗?老师、同学会喜欢我吗?带着这些好奇、疑问、孩子们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孩子消除疑虑,引导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开始新的生活。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课时安排 约8课时

课 题

1、开开心心上学去 课 型 新授

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入学,一切都感到陌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好动,爱打闹,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 学 目

1、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初步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2、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

3、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难点 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法、观察法、探究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程 主 体 设 计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击鼓传花:说说开学第一天,是谁把你送到学校的?当时你是什么心情?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对你说了什么?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迎你的?(学生汇报)今天我们学习“开开心心上学去”(板书课题)

二、授新:

(一)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你怎样向老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

(二)出示教材第2页插图:请你猜一猜她可能在害怕什么。你自己在第一天的上学路上担心过什么?害怕过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她?

(三)出示教材第3页中插图:小女孩来到学校门口,她受到了谁的欢迎?她肯上学了吗?你从哪发现的?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拓展:你们喜欢上学吗?请把学校里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一说来到小学的新发现,请你取出开学第一天领到的新书。

二、授新:

(一)“新书我会认”“新书我会摆”

1、同桌互相帮助,试着认一认每一本新书的名字。

2、比一比,谁能在课桌上把新书摆放得整整齐齐。

(二)“书包我会理”“书包我会背”

1、除了课桌,我们的新书还有另一个移动的“家”呢,那就是书包!请说说你书包的来历和故事。请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书包上每一个袋子的功能。

2、学习儿歌:

3、整理完之后记得自己背书包哦,谁来背背看?

四、总结全文。

五、活动延伸: 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

六、板书设计:

1、开开心心上学去

教 学 反

思 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开始新的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感受。在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从小应该养成爱新书,爱书包的习惯。课 题

2、拉拉手 交朋友 课 型 新授

学情分析 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需陪养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教 学 目

1、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2、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 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 尝试法、讲授法、交流合作法、观察发现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

程 主 体 设 计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们以后要一起学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板书:拉拉手 交朋友)

二、授新

(一)我的好伙伴

1、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2、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游戏1:网小鱼 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第二课时

(三)好友大搜索:谁跟我一样

(四)讲第课本小猴的故事

(五)认识你真好:学习儿歌《好朋友》

三、小结:我们在幼儿园、学前班时老师要求我们在家里要做个好孩子,在学校要做个好学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一课,让我们知道和同学、小伙伴之间要做个好朋友。(边说边板书:好孩子 好学生 好朋友)你们能做到这三个“好”,那一定是个很棒的孩子。

四、拓展:回家跟你爸爸、妈妈说说你今天认识了那些新朋友?

五、板书设计:

2、拉拉手 交朋友 好孩子 好学生 好朋友 教 学 反

思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课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他们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课 题

3、认识您了 课 型 新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到不少老师,我们让学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教 学 目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介绍,能熟悉新老师,适应新环境。

2、培养学生乐于和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乐于和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合作法、观察发现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

程 主 体 设 计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说一说进入小学以来自己接触过的老师,二、授新

1、“猜猜这是哪位老师”,说说这位老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自己和这位老师之间的小故事……

2、我还想认识…… 说说你还想认识谁?

3、该请谁来帮帮我

校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找谁来帮忙? 第二课时

4、这样做对吗

5、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老师,请好朋友猜一猜。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拓展:画上学路线图

五、板书设计:

3、认识您了

教 学 反

思 面对孩子的发言,我们要以温柔的目光迎上去!“爱”“关注学生”是我们道德老师的基本功。

课 题

4、上学路上 课 型 新授

学情分析 上学是孩子们每天必须的事情,但有没有孩子留意过上学路上的事情呢?本课我让学生在画中学,玩中学。教 学 目

1、知道在上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路上玩耍,养成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2、通过画上学路线和交通“信号”我知道儿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常识。教学难点 养成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启发式、交流合作法、观察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程 主 体 设 计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唱《上学歌》,说一说你每天是怎样到学校的?

2、出示到校路线图写图

二、授新:

(一)不同的上学路:看书第14、15页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样的上学路?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吗?师:小结

(二)这样安全吗

三、总结:迟到会影响上课的情绪。

四、拓展:

1、认交通标志。

2、寻找路上的温暖。

五、板书设计:上学路上不玩耍。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学习了什么?下面我们学习“上学路上的温暖”

二、授新:

(一)路上的温暖:说说课本第17页图上学路上的温暖?

(二)交通“信号”要知道

1、出示课件(交通标志图)学生认,看谁反映快。

2、演一演:我是小交警

(三)猜一猜他是谁?

请学生回想自己的上学路上,还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到温暖。

三、总结:交通规则记在心,安全第一要做到。

四、板书设计:

4、上学路上 路 保平安

不 护 同 自

己 快乐 教 学 反

一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篇8

1、了解自己的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2、了解自己的家乡的美景,特产等特色。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让每位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教法:

通过每位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介绍,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也让其他学生多了解其他城市的特色。教学准备:

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对自己的家乡的描述。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生描述

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述

二、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1国旗国旗我爱你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2、学会并牢记升旗仪式上要做的;

3、学会唱国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牢记升旗仪式上应该遵守的规范,学会唱国歌。教法:

依据教材及相关资料向学生们进行讲解。教学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准备《义勇军进行曲》音频及歌词。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相互背诵

两人为一组,互相提问老师讲的内容。第二课时

一、教师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

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标准做法是:起身站立,目视前方,双手下垂,神态庄严,聚精会神。严格地遵守升国旗的礼仪是维护国旗尊严,增强公民国家观念的体现,所有人都要按国旗法的要求以规范、统一的礼仪参加升国旗仪式。

1、升旗时所有在场人员都要肃立、端正。当主持人宣布奏国歌、升国旗仪式开始后,场内全体人员都要起立、立正,要面向国旗肃立致敬,行注目礼。国歌奏响时,走动或经过现场的人员都应停步,面对国旗,自觉肃立,待升国旗完毕后,方可走动。

2、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时神态要庄严。升旗仪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隆重的仪式,在场人员要行注目礼,仰视国旗冉冉升起。行注目礼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眼神,眼睛要始终望着国旗,目光随着国旗冉冉升起。这个时候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自豪感和使命感。这个过程要持续到升旗仪式完毕。

3、升旗仪式时要保持安静。升旗仪式进行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应在原地肃立不动。场内不应有人来回走动,也不能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嬉闹谈笑,接打电话和吃东西等,这些都是对国旗的一种极大的不恭敬。

4、升国旗时应注意仪态。国旗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尊严。一个人对国旗的尊重,不但要体现在内心深处,还应体现在仪态仪容上。升旗时仪态是:身体直立,挺胸昂首,双手下垂靠拢身体两侧,保持立正姿式,眼睛始终随国旗移动。

5、提早到操场集合,准时参加晨会。迟到的同学在国歌奏响时必须原地肃立,待升国旗完毕后才可进入会场。按班级统一着装,不允许背包、挎包参加晨会。晨会期间有身体不舒服需退场休息的同学,应从操场两侧退场。

二、歌唱祖国

老师展示国歌歌词,并播放音频,教学生务必学会唱国歌。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2我爱我的祖国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在地球的位置及面积;

2、了解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3、以“歌颂祖国”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让每位同学都记住我国的基本信息,使得每位学生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教法:

依据教材及相关资料向学生们进行讲解。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我国的基本信息,写出一些有关我国信息的题目,搜索有关“歌颂祖国”的手抄报作为样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介绍

根据教材及查找的资料介绍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首都北京,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

文化大革命之后开始改革开放,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1.4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面积35798平方千米。陆地同14国接壤,与6国海上相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最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人文景点,是世界旅游大国之一[1]。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游戏环节

将准备的题目拿出,作为抢答题目进行游戏。

一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学 段 教 学 目 标

一阶段:小学1-2年级

通过教师指导,儿童进行活动,而不是非常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参与活动,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基本框架,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逐步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为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 册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5、了解元旦和春节的来历及相关的民俗文化,认识十二生肖,学会区别公历和农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策划、创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识。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能够尝试一物多用,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积极参与新年联欢活动,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辩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还在整理之中,目前只为大家整理到了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计划随后会跟上,希望对你制定计划有所用!

1:适应新生活

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使用建议

1: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及建议

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其中有道德价值的东西,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正是在这种反刍与回味中呈现的。

教材中也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包括表演、游戏、制作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着用心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主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是经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的,是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

由上可见,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对更美好的未来的憧憬。对儿童当下生活的指导,也不是与过去与未来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为了儿童道德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而未来总是出现在当下的话语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就这样,道德的意义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出来。

在活动中领悟生活是日常的,是很难完全按照计划生成的。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0 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的全民健身日是哪一天下一篇:论师生交往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