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科书

2024-09-28

英语教科书(共12篇)

英语教科书 篇1

近代中国英语教育从起步到发展, 如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英语教科书的出版发行等, 均显得非常不容易。其中, 英语教科书的出版发行经历了一个极其不平凡的历程。鉴于此, 本文拟选择近代中国经济文化最开放、英语氛围及水平最高的重镇———上海, 对其英语教科书的出版和使用情形进行研究, 以期望展现近代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一些历史场景。

一、晚清时期上海英语教科书

1.19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英语教科书。19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英语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是西方开设报馆独家出版发行英语教科书。这一阶段主要有三家西式出版发行机构在出版发行英语教科书。第一家是英国传教士1843年成立的墨海书馆,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近代化出版发行机构, 主要是为英国传教士们服务的。这个书馆运行的几十年中, 出版发行的第一本英语教科书就是《圣经》, 而且也发行了中文版, 这很明显地反映其传教的宗教服务色彩浓厚。在翻译出版《圣经》的过程中, 为了处理和解决其中翻译的英汉互译各种问题, 先后编写、出版了英语工具专著———《英汉字典》、《汉英字典》。1852年到1855年出版了《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在这之后, 它开始翻译出版各种西方近代科学专著, 拓展了出版英语教科书的范围, 占据了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西学书籍出版发行市场。第二家英语教科书出版发行机构是在19世纪50年代初上海出现近代报纸和期刊的报业发展历史场景下, 1850年英国一家商行成立的《北化捷报》报馆 (就是现在的报社) 和英语报馆———《字林西报》, 《北化捷报》改为其附属的机构。这两份英语报纸, 都是专为在华英国人服务的, 其主要的读者群体是在华的英国商人们和传教士, 这份报纸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一直到1951年才停办。第三家是1860年美国人从澳门搬来的美华书馆, 它陆续出版了一些由传教士翻译编撰的《代数备旨》、《形数备旨》等一大批书刊, 据史载, 在60年代占据了上海的西学出版市场。以上这些早期的教科书是没有专门针对学校的书籍, 宗教色彩十分强烈, 但不管怎样, 这些西学书籍和报纸期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如下影响:创造西方文化的氛围, 大大促进了西方文明和文化在中国的渗透和影响;传播和宣扬了各种时事, 开阔了国人眼界, 提供发表个人信息的空间平台和载体;促进中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发展, 至少为国人提供了学习英语的平台和入口。

(2) 第二个阶段:中国人自己开办出版发行机构, 出版发行英语教科书的时代。洋务运动正式拉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帷幕, 在此情况下设立的中国第一家翻译西学书籍出版发行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开始陆续翻译出版西方的自然科学书籍, 从此打破了西方人独占的西学书刊发行出版市场。之后, 由于当时语言大师傅兰雅的加入, 加之与上海广方言馆合并办刊, 致使这家翻译机构力量大为增加。1887年成立的另一家出版翻译机构——上海广学会, 在其经营的40多年中, 出版翻译的英语教科书读物数不胜数。19世纪70—80年代, 西方传教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西学和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再上一个台阶, 英语在教会学校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英语教科书的选择使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为此, 圣约翰大学很早就开始直接从国外进口原版的英语教材, 除中文教材使用中文版, 其余科目教材和参考书全部使用英语原版教科书。上海中西女塾最早使用的课本也是直接采用西方的英语版教科书。这就从整体上创设了近代上海学习英语的氛围和大环境。

2.清末英语教科书。19世纪末期,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和之后的变法运动, 促使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有志之士, 对西学的重视更是有增无减, 表现之一就是建立起了出版翻译西学的机构——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在出版发行英语教科书的时候, 考虑到各种诉求, 促使其出版发行的英语教科书很有特色:一是其出版的英语教科书, 几乎比较接近现在我们大学使用的教科书了, 考虑得非常周到, 显得更富中国性, 附带有难点语言的汉语注释, 内容也改造得适合中国读者, 不像西方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 显得非常陌生和不适应。二是英语教科书的获取费用较低, 一般人都能够承受, 这就为大众学习英语提供很好的方便, 解决了经济门槛问题, 使得英语的学习和教科书的使用越来越为普遍和容易。三是商务印书馆在编写、出版发行英语教科书的同时, 附带培养了一批中国的自己英语教材编写团队, 一改外国人编写英语教材垄断独占的强势局面。

在商务印书馆英语教材出版发行历史上, 有两件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事情:一件是1898年出版了富有特色的英语教材——《华英初阶》, 选择出版发行这本书是因为考虑到内容简单易懂, 使用者较多, 同时在原版基础上加进了一些汉语解说和注释, 这就为英语使用者提供更大的方便, 这本英语教材的出版为商务印书馆带来名利双收的大好局面。在此基础上, 又出版了英语的高级教材《华英进阶》, 从1—5册教科书, 这使得其尝到了出版英语教科书的甜头。第二件事情是1904年在与其他出版机构合作中, 在增加自己的出版实力和先进的出版理念基础上, 出版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本采用现代教育学原理原则编写的系统性教材——《最新中小学教科书》, 很快占领了大部分教材市场, 击败了当时的教材出版销售的领头羊——文明书局。

从以上这些出版情况可以看出, 近代上海英语教科书从晚清到清末时代, 其出版发行实现了几个突破:一是英语教科书的类别, 从出版发行一般英语教科书到出版发行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 从出版发行宗教色彩类型教科书发展到出版发行世俗化类英语教科书。二是英语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市场, 从西方垄断到中西方出版发行机构共同参与, 而且中国出版发行的教科书很有特色, 根据英语原版教科书进行改造加工, 使之更加适合中国读者的需要和口味。三是各级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英语教科书, 基本上都遵循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原则和规律。

二、民国时期上海英语教科书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民国政府教育部对各种教科书提出了政治要求, 使得出版发行机构不得不思考经营理念, 尤其是出版西学的机构更是不得不及时抓住政治形势的发展, 从教科书的内容到外在的形式都得及时更新, 否则只有被淘汰。在这一方面, 当时的中华书局就做得比商务印书馆主动积极, 因而很快占据了英语教材市场的一大部分, 成为英语教材市场上与商务印书馆竞争的另一块重要阵地, 其出版发行的《新中华教科书》广为国人欢迎。但商务印书馆也不甘示弱, 出版发行了《模范英文读本》, 一时也非常盛行。

近代上海出版英语教科书机构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其中, 龙头老大还是商务印书馆, 教科书市场三分之二由其占据, 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英语教科书的最主要的出版机构, 出版的英语教科书不仅在上海用, 上海周边地区也在使用。

据史料统计, 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间, 上海的各大出版发行机构, 按照教育部新颁发和执行的英语课程标准, 出版发行了很多当时很有名气的英语教科书, 具体如下:

关于英语教材书, 这十年各大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书目如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材有《英文新学制初中读本文法合编》、《新学制初中英文法教科书》、《综合英语读本》、《现代英语初中教科书》、《初中直接法英语教科书》、《模范英文读本》等;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教材有《新中学教科书英语读本》、《直接法英语读本》、《初中英语读本》 (1—4册) 、《高中英文选》、《高中英语课本》、《新中学教科书高级英语读本》、《英文修辞学》、《新中学高级英文典》等;开明书店出版的教材有《新标准初中英语读本》 (1—3册) 、《开明英文读本》等;世界书局出版的有《进步英语读本》、《高中英语读本》、《初中英语读本》、《国民英语读本》、《初中英语标准读本》等。

关于辅导类和参考性的英语教科书, 这十年上海书市上多种多样, 具体有以下一些英语教科书:一是针对各种技巧训练的参考书, 如针对阅读训练的教科书有《中级英语读本》、《北新英文读本》等;针对口语技能训练的教科书有《英语图解会话》、《学生英语会话》、《英语会话范本》、《初级英文会话》、《中级英文会话》等;针对英语语法技能训练的教科书有《开明英文法》、《基本英文法》、《英文成语例解》、《英文习用法举隅》;针对英语写作技能训练的教科书有《英语作文范本》、《英文作文教本》等。二是针对英语学习必备的工具类型教科书, 有《初中英文字典》、《双节标准英文成语辞典》、《现代汉英辞典》、《综合汉英字典》、《英美大辞典》、《英汉模范字典》、《双解使用汉英字典》、《英文用法大字典》等。三是针对课外辅导性和补充性的教科书, 以英文报刊类为主, 有《字林西报》、《英文杂志》、《英文周报》等。

从上可以看出, 民国时期中国英语教科书发行情况比晚清时期大有进步:英语教科书出版发行市场大部分已经由中国占领;各种根据读者市场的需求和英语各大技能训练要求英语教科书的出版发行, 展现了英语教科书出版发行行业的专业化眼光和水平大为提高;此时出版发行的英语教科书, 基本上是从小学到高中英语层次使用的教科书, 已经非常齐全;英语教科书的出版发行紧跟时代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 取得长足的发展。总之, 从晚清到民国, 近代中国英语教科书的出版发行经历一个极其不平凡的历程, 英语教科书出版发行的观念、类别、发行机构、发行的数量和质量等均取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历史场景, 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和上海开放发展的历史情形。

参考文献

[1]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的语境[D].华东师大, 2005.

[2]赵振环.《华英初阶》和晚清国人自编近代英语教科书的发轫[J].近代中国, 2005.

英语教科书 篇2

在教材的框架设计上,本套教材仍采用以话题为主线,功能与结构相结合的途径。所涉及的话题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选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如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环境保护以及对友谊、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选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有年轻人喜爱的摇滚乐、美国乡村音乐等;有中外影视名人及作品、体育赛事及明星等的介绍;有激发想象力的科幻作品;有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异同;还有吉尼斯纪录、文学艺术、新闻媒体、发明创造、幽默故事;还有如何交友、如何保健、文体娱乐,(如主题公园、极限运动)等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内容。语言素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质,如科技成就、现代农业、航空航天事业、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克隆技术、现代音乐与影视、宗教与文化、风俗与习惯、道德与法制等。还有考古学中的英国史前巨石柱;历史学中的法国大革命;医疗方面的急救知识、艾滋病等;中外文学名著如《双城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现代女作家Tony Morrison的介绍等;戏剧不仅有经典莎士比亚作品和哈罗德 ?平特的《生日晚会》,还有老舍的《茶馆》;名诗名画、著名建筑物欣赏;有关飓风等的气象知识;广告、商务英语等等。广泛的选材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兼顾中外文化兼顾,有介绍美、英、澳、加、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文章,还有南美洲和非洲的文化知识;不仅反映国外高科技的发展,还体现中国在各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如介绍北京中关村发展的文章。既有关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如埃及阿斯旺大坝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也有中国美好山河、丰富人文景观的介绍。选材和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兴趣和他们的年龄特征。教材的话题,特别是教学活动,任务及各种练习的设计比较充分地考虑到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例如,电影(silver screen), 音乐(music), 体育(sports), 文学(literature), 艺术(arts)、语言(language/body language), 文明礼貌(good manners),幽默(humour), 健康饮食(healthy eating),友谊(good friends), 文化遗产(cultural relics), 科技(technology)等题材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兴趣,而书中的许多鲜活的事例,如主题公园(theme park)等和人物,如杰出的女性、影视界名流等必定会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

教材中渗透的学科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还有、宗教、法制、文学、音乐、医学、体育、美术,以及工、农、商等。教材内容通过这些话题以及语言素材,将情感态度(如国际视野、民族意识等)、文化意识(如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文化修养、跨文化交际等)、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教学参考书)

高中英语教科书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篇3

关键词:教科书;价值取向;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225-02

一、引言

最初的时候,教科书只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被设计,之后,它被视为一种按照一定标准精心挑选出来的文化(傅建明 2002),在课堂教学中,教科书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信息的来源。它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也承载着社会和政治所期待的价值观。

真正意义上对教科书的分析研究起始于美国,当时的代表人物是Calfee,他使用频度统计和内容分析对美国的教科书进行价值分析,发现教科书努力向学生传递一些抽象的政治准则;真正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教科书的理论研究起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学者们开始专门研究教科书中的价值取向(傅建民 2002),而历史教科書因其特殊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成为了他们首选的研究对象,并且几乎每一个现代国家的历史教科书都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但是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历史学科,同样英语教科书作为语言输入的工具,也传递着一定价值观,它不仅包括目的语和本国语国家的文化构成因素和价值观念,也包含当前的主流文化因素,其蕴含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人文关怀是近代西方的思潮中兴起的理念,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权统治的产物。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以追求人的幸福为目的。人文主义后来又衍生出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等概念。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怀人的幸福。

周国平(2002)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中提出,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

1、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2、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

3、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从理论上强调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开发课程中的人文价值,让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张文娟 2007),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科书中原本存在的人文关怀。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笔者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教科书)模块一个单元为研究对象,以课文内容为研究对象,从人文精神的展现角度(周国平教授提出的人文精神基本内涵的三个层次)审视教科书所展现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和态度,由于阅读文本是培养学习一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因此本文只分析读前活动(warming up)、阅读 (reading)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

1、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展现

西方文化传统话语体系中,“人道”(humanity)概念所表示的基本内涵是:以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为人之道。

广义的人道主义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物道主义:它的基本思想是世界生命主义、广阔的博爱主义和全面的慈善主义;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平等地善待生命并使生命成为其为完整的生命。在广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中,生命是其关注的中心,并构成价值的来源和价值的归宿(唐代兴 2004)。教科书中虽然正面直言来展示人道关怀或者对生命的关注,但是它却借助了一些故事或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传递,如第一单元的“friendship”。

课文“Anne’s Best Friend”以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这段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安妮的犹太小女孩在躲避纳粹的过程中与日记“交朋友”故事。为了激起读者的共鸣,编者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1.what would you miss most if you went into hiding like Anne and her family? Explain why.

2.How would you describe Anne’s feelings as she was looking out into the night sky?

让学生在扮演课文主角安妮的过程中,体会为生存而不得不躲藏了25个月时无助迷茫的心情,并且通过插图来创设具体的情境:一家人紧张地藏在窗帘后,而窗外的两个恐怖的黑色背影正四处观望。此时,学生对战争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受战争迫害的普通大众产生了怜悯和同情,希望能够找到办法让她们一家躲避杀害。课文在宣扬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和平的珍视之情。

人文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善的追求。而人们在现实中不能真实实现而又为其向往的那些美好理想,经常构成人文认识的主题。如果真实性破坏了美与善,在人文认识中往往逃避真实,而向美与善逼近(张成钢 6)。

安妮的日记就是这样诞生的。

她在日记里刻意忽略了逃亡生活的残忍和孤独以及敌人的疯狂追捕,转而将情感寄托在对美好的自由的向往,对感受自然的渴望中。于是,读者便在这形象的、直观的、情绪化的、感悟的阅读里体会着小女孩的处境和乐观的心情,一点一滴地塑造着人文素养,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贯穿第四单元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文化主线,也正是这种悲天悯人的对生命极度珍视的情怀,因此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读者都不能够放下对灾难中人们的挂念与担心,尤其是在最后一段,读者还能够感觉到许多的暖意:

“All hope was not lost. The army sent 150000 soldiers to Tang Shan to rescue worker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helped...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

我们很容易看出课本的编写者想要通过故事要传递的价值观: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每一条生命应该被珍惜和尊重;不要放弃希望,即使灾难来临,也要乐观面对;请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因为周围还有许多乐于伸出援助之手的善良的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也请记得帮忙。

2、对理性和科学精神的追求

广义的科学精神则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的、贯穿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科学求真,倡导科学精神并不意味着忽视人文精神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科学追求真理,认识自然和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使人获得自由与幸福,这与强调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幸福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

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目标中就设计了渗透科学思想的内容。

在课本的“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里编者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带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英语以及英语语言的起源、发展变化、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等知识,并且本单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学要求是“要防止过分渲染非标准英语,提放学生认为可滥用的英语词汇,随意违反语法规则或习惯用法,忽略正常的发音、语调等”,强调了科学精神中的精确性,它让关心我们的智慧能及的事物,而不关心那些能力不及的、神秘的事物,比如神等事物,显示了科学的真实性和相对性,并且通过展望语言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了解有中国英语出现的可能。

单元“Earthquake”更明显表达了科学精神的倾向,它详细地介绍和描述了有关地震的科学知识,包括地震前的預兆和地震灾害自救的科学常识,从而让读者认识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

3、对具有超越性的生活意义的追求

超越性又叫超验性,在宗教与哲学中代表着不同的内涵,我们这里指的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终极的价值、人生的境界、道德的觉悟和最高的智慧(姚新中, 何丽艳 2008)。具有超越性的生活意义关于人自己的生存的问题,但是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可以归纳,它可以是追求更真更善更美,可以是思考众生万物的奥秘,也可以是为了人类文明的进化。

第五单元在人物的选择上就呈现了追求超越性的生活意义的价值观。

如在课文“Pre-reading”部分,为让学生对“伟人”有更深的理解,所有的实例都是为民族甚至是整个全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其中包括了为坚持自己对圣经的信念而牺牲的英国新教改革者威廉.汀代尔,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倡导者甘地,中国的民主卫士孙中山,他们无一不是为了全民族或全世界的人类而战斗着,向我们传递了超越性生活意义所在:活着不应该只是为了自己吃饱睡暖,或只是为我们的亲人辛勤劳动,还要怀有大爱和大智慧。

本单元课文“Elias’ Dream”以一个名为Elias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了为南非黑人获取平等权利而不惜一生斗争的曼德拉总统的事迹。他的精神不只是在他能够放弃权宜去为黑人解放事业奋斗,也不只是他能在入狱近二十载后出来帮助民众的精神,还在于他始终体味区域性人民疾苦,为人的生存权利以外的诸项权利努力的正义行为。至今全世界人民都还记着他的正义与理性,记着他真心实意的将心放在一个事业当中,并为之奋斗。

总之,对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和作用非常重要。在中学教学中,应当不断强化人文理念,营造人文环境,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理想和人格,完善、充实和丰富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精神世界。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鲜明的人文性,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有它特殊的教育教养作用。通过它,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透过语言体会其社会时代风貌,弘扬西方传统美德,学习西方优秀价值观,开阔人生视野,从而陶冶我们的人文精神,提升人生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2] 唐代兴.优良道德体系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3] 姚新中,何丽艳.自我与超越:论儒家的精神体验和宗教性[J].江海学刊,2008-4.

[4] 张成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文化危机[J].社会科学辑刊,1998-4.

[5] 张文娟.人文性——小学教育科研课堂生活的价值回归[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7.

[6] 周国平.人文精神

清晚期英语教科书发展的历史考镜 篇4

一、萌芽阶段(1807—1840 年)

在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前,虽然在少数沿海口岸地区已零星出现中西通商的现象,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中国尚处于闭关锁国、骄傲自大的状态。上至皇族官员,下至普通百姓都对所谓的西方文化嗤之以鼻,更无从谈起对其语言的学习和重视。因此,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学习,英语教科书的编写更处于一种无序杂乱而无意识的萌芽状态。在此阶段的英语学习材料全篇没有一个英文字母,更没有提及英文文法,而是用汉语来标注英文单词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或以手抄的形式,或以刻本的形式出现,供那些生活在沿海口岸地区的社会最底层的贫穷劳动者与西方商人进行贸易和提供服务时使用。确切来讲,他们所使用的英语是介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洋泾浜”英语,不讲究发音,不追究语法,一切皆以用来辅助相互沟通为目的。这种自发萌芽式的英语学习虽然看似原始可笑,但确实开启了我国英语学习的先河。

在最初的“洋泾浜”式英语小册子中,发源于广州沿海地区的《红毛番话》类英语读本成为了最典型代表。由于当时的清代用“红毛鬼”来代指英国人,那么“红毛番话”即用来表示英国人所讲的话,即英语。绝大多数的《红毛番话》都是用中文标注读音的简单对照式学习。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中对这类读本曾给予这样的评价“:该书的著者是一个中国人,他独具匠心,应名垂千古。”[1]69诚然,虽然《红毛番话》类英语读本在学习方法上显得原始拙劣,在全书编排上并无体系章法可言,严格来讲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科书,但它毕竟启迪了国人的思想,完成了中西通商的使命,并且这种洋泾浜式的英语学习方法对后世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19世纪后半期在上海等许多口岸地区依然有许多买办使用洋泾浜英语与西方商人往来贸易。

对比《红毛番话》,在此阶段中出现的可称之为中国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英语教科书当属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的英华书院所采用的《英国文语凡例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中英对译的英语语法教科书。此教科书的应用标志着中国人接受正规英语教教育育的的开开端端,,因因此此,,此此教教科科书书的的诞诞生生具具有有深深远远的的历历史史意意义义。

二、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实行五口通商的门户开放政策,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因此,伴随着中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出现的日渐频繁的交流,国人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已经不再被视为低贱的仅供贸易往来的工具,而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有力手段。因此,整个晚清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有更多的中国人愿意将英语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内容进行学习,正规英语教科书的编写也随之迎来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新时期。

1.西方传教士所编写的英语教科书。根据伟烈亚力的研究结果,在此阶段由西方传教士编撰的英语教科书主要有七部,分别为:扬的《训蒙日课》,罗存德的《英话文法小引》、《英华辞典》,麦嘉湖的《英话正音》、《英字源流》和卫三畏的《英华韵府历阶》、《英华分韵撮要》。(伟烈亚力,《1867年以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列传及著作目录》,2011年)此外,在1867年以后出现的英文教科书主要有斯坦尼斯拉的《习汉英合话》,露密士的《英华初学》,兰多特的《华英通语》,以及罗伯聃的《华英通用杂话》。其中的经典代表,即罗存德的《英话文法小引》和罗伯聃的《华英通用杂话》。罗存德的《英话文法小引》是根据Comwell的《英语语法入门》改编而成,全书采取汉英对照的形式,汉语采用粤方言并用罗马字母标识英汉文字发音,供英语初学者和儿童学习使用。罗伯聃的《华英通用杂话》一经出版便受到了来自欧洲学者的广泛赞誉,并曾一度传播到日本,成为日本人学习英语的启蒙读本。此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即《序》、《英文字头分别总目》、《诵读华英通用凡例》、《生意数目门》、《日常口头语》、《刊印错误说明》和《致读者》。此书在整体编排形式上模仿了早期的《红毛番话》类英语读本,但增加了英文书写,供具有较高层次的英语学习者使用[2]。

2.国人自编的英语教科书。洋务学堂和教会学校的兴起培养了一批熟悉西方文化,掌握英语用法的人才,并从侧面刺激了国人自编英语教科书的发展,但相比于西方传教士所编写的英语教科书,这种自编书无论在编书的体系质量上,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力方面都显得略逊一筹。此阶段的国人自编英语教科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清政府所开办的洋务学堂或教会学校中受过英语语言正规教育的社会精英阶层为推动英语发展和英语学科学习所编写的体系类教科书。另一类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因长期从事通商贸易而精通英语的劳动人民。他们所编写的英语教科书主要用于促进港口贸易的发展,并没有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因而内容基本是围绕商务用语展开,具有较强的实用主义倾向。主要代表著作有《华英通语》、《英话注解》、《英语集全》、《英字入门》和《英字指南》,这些基本为带有中文标注的英语词汇类教科书,因没有难懂的体系纲目和专门术语,非常适合初级学习者自学,也因此赢得了普通百姓阶层的广泛关注。

由精英阶层所编写的英语教科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洋务运动前,国人自编的英语教科书主要为英汉词语对译类的书籍。此类书籍沿袭了鸦片战争前《红毛番话》类读本的词汇分类编纂方式,并增添了英文书写和简要的英语语法内容;第二阶段为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国人自编书的编译内容和体系进一步细化,除继续深化词汇对译类的编撰之外,增添了语法类、翻译类和会话类的介绍,主要代表作品涉及:词汇对译类的《英华字汇》,语法类的《文法初阶》和《英文举隅》,翻译类的《翻译小补》,以及会话类的《英话入门》和《英学初阶》。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了我我国国历历史史上上最最早早的的英英语语分分级级类类教教科科书书《英英语语汇汇腋腋》。此此书书按按照照英英语语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分为三集进行编撰,深刻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英语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认识[3]。

三、成熟阶段(1895—1911 年)

甲午战争的失败彻底唤醒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当时的晚清政府深刻意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各级各类的学堂教育中都必须把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因此,在强大社会需求的推动之下,我国英语教科书的编写步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来源多元化。国人已不仅仅满足于由传教士所编写的教科书,而是直接引入或编译西方原版的英文教科书。这类书籍因已被西方国家长期使用,因此在编写体例上更趋于成熟,在表词达意上更加地道,但由于中西学习者对象的差别,其中的部分内容并不适合中国的学习者。二,门类科学化。伴随着国人学习英语热潮的不断高涨,我国当时社会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英语学者,如伍光建、邝富灼、严复等,他们结合自身所学编写了多部具有现代意义的英语教科书,其中为适应中小学分级教学而编写的系列课本成为我国英语教科书编写史上的开篇之作。三,理论体系化。这段时期英语教科书的编写还体现了明显的教育理论特色,首次展示了当时比较流行的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和古安系列教学法,彰显了教育改革和教科书编写的互动关系。

英语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5

驻足回首观望 风景这边独好

——2014——2015学英语教科研工作总结

步履匆匆的走过了2014,或许是因为忙碌,不曾有半刻停歇。身为一名教研组长,或许是因为”任务驱动”的迫使,才让自己步入了校本研修的轨迹,亦如一只高速运转的陀螺,永不停歇。驻足叹息,只能用”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自我慰藉。精心思索,其实”付出”也是一种”获得”,”经历”也是一种”存储”,存储着经验,也存储着教训。现将自己在2014年在教科研方面所做的事做以总结:

一、学习掘启了个人成长的”源头活水”

有时拿到一篇课文,反复备课,甚至烂熟于心,却总觉得就课文教课文真的太过狭隘,但到底怎么教?教什么?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偶尔打开名师教学实录,才恍然大悟,柳暗花明。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事业”高原期”,只是在上演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悲哀,必须学习方能有章可循,得心应手。

一年以来,我借”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渐渐明晰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主要内容及目标要求,同时,还借助网络观看了3——5年级的名师课堂实录约100节左右,阅读了中高学段配套的教育专著《跟着名师教语文》六本,定期翻阅《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学》等教育刊物,认真研读,虚心学习,撰写学习笔记万余字。

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先后多次参加”名师之路”、”班主任培训”、”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培训”、”精英教师培训”等。培训期间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撰写培训心得,对照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得其神而忘其行,人之所长皆可为我所用。

通过网络学习,外出培训,个人研修的方式,让我历经了思想的洗礼,接受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为我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务实”成为自我研修的不竭动力

”研”是”修”的目标,”修”是”研”的方式。研修,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不断创新。

我积极参加校本研修的各项活动,在全校进行了”说课标、说教材”展示,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带领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投入到”一课两讲三磨”的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中,经过全体教师的指导,我校的路琪、秦亚玲老师还承担

了全县”送教下乡”活动的授课任务,获得很高的评价。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认真的做好”双常规”工作,将校本研修的成果用以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我执教的示范课《翠鸟》、《长相思》,常态课略读课文《卡罗纳》、《慈母情深》等受到了全校师生及教研室领导的一致好评,教学设计也荣获县级教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省级课题《略读教学策略研究》已经立项,最终将形成较为完整的略读教学思想和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

三、复制”勤能补拙”的经典,收获”聚沙成塔”的惊喜

1、勤思考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一味的向前,有时候停下前进的脚步,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做得更巧,要借交流和思考营造灵气。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思考,因思考而产生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独到见解,思考、学习、交流、改进、记录之后,最

终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教研论文,大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效果。

2、勤动笔

聆听很多专家的报告,他们的一些做法我们也经常做,之所以他们能形成理论,只是借阅读和实践滋养了底气,比我们多了一点勤奋。所以,课后我也养成了勤动笔的习惯。课后将自己的课堂随时反思总结,及时记录整理,精彩的教学片断,难忘的教育叙事,师生相处的感人瞬间……一年下来,竟也有几十篇。

3、勤交流

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学校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下,课前课后,我们同年级组的老师都会在一起交流讨论,不知不觉间,向老教师学到了很多经验,也聆听了年轻教师很多新的新的教育思想,自己成长,学生也受益。

仅仅是做好平时的事情,勤奋竟让我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说课标、说教材”比赛中,我先后荣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国家级特等奖”、”县、市、省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多次承担县、市级”送教下乡”活动的授课工作,受到各县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今年11月,被渭南市教育局授予”鱼丽娜教学能手工作站”,并担任站长职务。3月份在我校召开的校本研修现场会中,我承担撰稿、展示课和会议解说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赞赏。

四、让规划为成长”助力”,用行动让梦想成真

规划是个人成长不可缺少的”维他命”,合理的规划会成为自己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在2012年,我给自己制定了”两年成长规划”截止2014年岁末,我已基本达成自我专业成长的目标,今年年底,在”渭南市精英教师培训”中,我又制定了”一年成长规划”希望自己能成长为一名更为专业的研究型教师。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我定会怀揣

梦想,脚踏实地,背负行囊,继续前行!

鱼丽娜

英语教科书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运用策略;注意事项

英语教学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新课改工作的逐渐深入发展,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时候,使用的课本教材都发生了良好的改变。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使用了较多内容、形式都十分新颖且贴合教学工作的插图,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意义。

1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插图的内涵和特点

教科书中的插图,主要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背景信息或者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全面补充、解释和说明的图片。通常教科书之中的插图主要表现出较多的类型样式,对其进行全面划分,能够发现其主要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按功能划分,通常是描述性、解释性和装饰性、整合性等方面;按照组织形式进行划分的话,则主要是漫画图、描绘图和实物图。针对初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进行有效划分的话,主要是分为了解释性、描述性以及组织性这几个方面。教科书中的插图,对于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到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意义和作用。初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中使用的插图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还注重和多项内容、知识进行充分结合,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联系的插图,有效提升学生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认识。

2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插图的运用策略

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基本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们能掌握到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于重要的单词、语法和各项知识进行学习。在应用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插图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策略。

2.1使用插图积极开展听力教学工作

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听力较为重视,而这时期的听力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难度,比如说爆破、连读和轻化等情况,同时语速也有所提升。初中学生在练习听力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较难良好的适应到教学工作。初中英语教科书中很多的听力练习部分,都有着相应的插图,插图中对于听力的内容和情境有着一定的反映。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更好的看懂插图内容的能力,然后再播放相应的听力材料,这种方式将能够对学生们抓住问题重点的能力和获取关键性信息的能力进行良好训练,提升插图对听力学习的良好辅助性作用[1]。

2.2使用插图作为口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针对人教版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全面解读,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插图中所表达的各项内容,让学生们根据插图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口语练习。通过情境开展口语练习工作,能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大胆的联系口语,对于练习和提升自身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

2.3通过阅读教学积极应用插图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于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使用到插图这一良好的辅助性手段和工具。通过插图,学生们能对英语文章所想要表达的主旨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在开展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将会有着大致的方向。插图能够对阅读文章起到良好的内容铺垫和情境导入作用,让学生们快速的提取到关键性的信息和知识[2]。

3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插图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插图的应用,需要注意到一定的问题:首先,人教版的教科书中包含了较多的插图,教师在应用这些插图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插图进行有效的删减和调整,使其能够有效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师需要对插图的特性,对学生们的思维转化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针对性的运用这些插图。其次,教师在应用教科书中的插图时,可以积极应用到一些多媒体技术方面,提升教科书插图二次升级的良好应用效果。再者,教师对于教科书中插图的应用,主要是要和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相符合[3]。

4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应用到教科书中的插图,使其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辅助性条件。初中英语教科书中对于插图的运用,需要掌握良好的策略,主要包括使用插图积极开展听力教学工作,使用插图作为口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以及通过阅读教学积极应用插图。

参考文献:

[1]吴梅梅,任利华.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的作用及运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5(65):103-104.

[2]曾霏.浅议初中英语教材中插图的使用——以”仁爱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J].新校园:理论版,2011(2):22-23.

对现阶段英语教科书的初步探讨 篇7

一、教科书的权威地位

Komoski ( 1985) 在一项观察研究中发现90% 的教师时间花在教科书上, 有些研究显示95% 的教学时间用在教科书或是教学材料上。但是,随着教科书的多样性不断增加,教科书的权威性不断受到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资源内涵的拓展和教材多样化的倡导使得教师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对教科书的依顺、盲从观念受到挑战(陈月茹,2006)。虽然如此,教科书应该具有的权威性是不能动摇的。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991)甚至认为 :“对权威的信仰首先是教育的唯一来源和教育的实质。”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而存在,自然必须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规范和制度系统, 通过统治者(含教育行政领导 )自身对于教育客观规律的把握赢得学校系统内全体成员(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和遵从。在近代学校创立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作为义务教育的教科书,往往凭借教科书制度,由国家权力机构控制,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格和历史性格,所以,教科书集中反映了国家教育理念。因此,无论从教材排列的系统性和经过专家或是行政权力严格审定的权威性上,教科书都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钟启泉,2001)。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出现的教材一律指教科书。

二、农村中学的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更强

钟启泉教授(钟启泉,2001)在《学科教学论基础》一书中把教师使用教科书分为三个层次:教教科书;用教科书教;不用教科书教。对于大多数农村教师而言,由于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大部分人都处于教教科书的阶段,也就是说除了教科书外,他们没有更好地开发别的教学资源,更不用说和其他老师合作自主开发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校本课程。这一点,西方国家做得比较好,事实上,很多发达国家都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

新一轮课改已经推行多年,英语学科的课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但是由于经济与社会原因,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师们的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人还是紧抱教科书, 上课还是遵循教单词—翻译课文—讲讲语法的老路子。他们要求学生对教材要吃透,采取强硬的措施让学生背单词、句型、忽视情景教学,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在这样的情况下,教材就是老师的教学圣经,离开教科书是万万不能的。此外,城市化倾向的教材使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措手不及,在很多情况下自己本身对功能话题并不熟悉,加上农村中学所能使用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很多老师只好为了教完教材而教,教材能上完就是完成教学任务。

三、现阶段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刘道义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一文中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刘道义,2008):1978年至1988年、1988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今。这三个阶段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教材的城市化倾向。在这三个阶段,我国的教材编写思想从第一阶段以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编制的通用中小学英语教材, 以及第二阶段使用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相结合的中外合编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过渡到第三阶段21世纪初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第三阶段的教材大多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编写的,教材的多样化得到实现,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初中英语就有十套。大部分教材都注意并利用学生所具有构建知识的重要基础, 也就是说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及英语基础, 使用探究式的方法呈现新的语言资料。虽然新教材并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法,但是大部分教材还是提倡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笔者上课使用的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编写的并且提倡任务型教学法。

除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变迁外,刘道义教授还指出:前两个阶段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都有注重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经验,而第三阶段的理论是最先进的,几乎是现阶段的西方教学理念的翻版。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编写的教材所采用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及英语基础知识如果具有城市化倾向,就会造成农村学生学习困难。事实上,第二产阶段的英语教材编写者就注意到,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尤其初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基础教育,学生需要的是语言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对实际交际能力的需求是有限的。然而,遗憾的是第三阶段的教材编写者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大城市中,英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但是在中国广大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英语交际能力的需求是十分有限的,大力推广交际能力的教材在农村中学是不实际的。

总之, 在新课改指导思想下编写的英语教科书虽然权威地位受到一定挑战, 但是教科书仍然是广大农村教师的教学圣经。新课标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意愿很美好,可是脱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大了农村师生英语教学的难度。笔者认为现阶段的英语教科书存在一定程度的城市化倾向,农村中学教师应该迎难而上,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摘要:现阶段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拥有更多选择教材的机会,因此增强对教材的认识不仅能帮助英语教师们选择合适的英语教科书,而且能使他们更灵活地利用教科书。作者通过对教科书的定义,教科书的权威地位,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现阶段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广大英语教师们特别是农村英语教师更深刻地认识教科书的重要地位。

英语教科书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说,在英语教科书上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全部以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为依托,这虽然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很重要,但是,问题是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却无处可寻。当今社会,年轻一代中过洋节、迷恋外国的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愿意去了解本土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在良莠不齐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年轻人由于缺乏有效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很容易被不好的西方文化所影响,形成扭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队高中英语教科书本土文化贫乏现象进行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推进我国本土文化渗透的必经过程。

1.基于对高中英语教科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思考。目前高中英语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文化元素的缺失,过于强调国外文化背景而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渗透。高中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英语的学习来传播中华文化。通过对我国现行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研究发现,各个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绝大部分内容来自于英语国家,而中国文化内容的材料却寥寥无几。由于在教材编排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极易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出现过度追捧外国文化而抵制本土文化。这对我国构建文化强国战略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基于对语言文化交流对等性的思考。语言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我们要发展跨文化的双边文化,即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输出我们的本土文化。我们应该通过高中英语教学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向他人传递中国文化信息,而不是单方面的输入英语文化。目前在高中学生群体中能够用英语来表达带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同学少之又少,对本土文化方面的知识极度缺乏。这是以往过度强调应试教育的结果,很少有学生能运用英语来进行表达中国文化。通过这些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在跨文化交流的对等性上我们相对落后,这些都会妨碍将来在全球语境环境下保持我国语言文化独树一帜的民族性和主体性,不利于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当中去。

3.基于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我国是唯一一个将文明传承至今的国家,这足以说明我国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我们形成了自已独特的东方文化体系,并以此影响着周边许多的国家。但是,放眼近几十年,我们的本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造成了一定的削减。所以,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更要以自身文化背景为底蕴,通过语言的载体,将中国文化传播向世界,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1.在现行教科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由于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以教材为教学蓝本来进行授课的,所以在教科书的编写上要综合考虑到目前我国的教学实际,通过增加教科书上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及时优化现行的教学大纲,将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在高中英语试题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考察。目前,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考试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内容,脱离于考试的英语教学在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下还不切实际。所以在高中英语试题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考察时一个很好的引起学生跟老师对中国文化重视的途径。比如说,高考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文化考察的试题比例,这样学生就会注意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弥补教科书当中本土文化内容贫乏的现象。

3.提高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扮演者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本土文化知识储备和中国文化修养,就很难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程度。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跨文化交流,将国外语言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鼓励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内容的表达能力。

三、小结

在英语教科书中渗透中国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可以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有助于中国文化未来走向世界。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科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是向世界传播与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的重要举措,这是保证我国当代高中生深刻领悟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英语教科书 篇9

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 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 收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2].具有方法简便、时间经济, 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和统计的特点.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七年级学生对仁爱版英语教科书插图配置、使用现状和使用效果等相关情况的认识, 为教科书插图的修订与完善以及教师更好地进行插图辅助教学提供依据.

1. 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就仁爱版 (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 七年级英语教科书插图的配置、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分别设计了问卷, 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龙井中学和大有中学2所中学七年级 (1) 班学生各发放了50份问卷, 所选班级学生男女比例持平, 英语学习成绩相当, 其中龙井中学回收有效问卷48份, 大有中学回收有效问卷49份.

(1) 插图配置情况的问卷结果与分析

插图作为教材的延伸与转换, 合理的插图设计和适量的插图数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反, 不合理的插图配置有可能干扰师生的学习.因此, 考察仁爱版插图的配置显得十分重要.有关本套教材插图配置的调查内容包括同学们对插图的满意度、插图的数量、插图的类型以及同学们对本套教材插图的认知程度情况.

上面关于插图配置调查结果表明: (1) 对于仁爱插图的总体看法, 超过60%的学生喜欢/非常喜欢本套书插图; (2) 70%左右的学生认为插图数量适中, 也有10~15%的学生认为插图数量偏多, 甚至6~10%左右的学生认为插图数量太多, 过多的插图可能会干扰同学们的阅读; (3) 对于插图的类型, 学生更倾向于真实照片和卡通漫画, 这一结果表明真实照片作为最直观、最反映实际的插图, 其作用被大多数学生认可;卡通漫画则因其诙谐幽默、情趣盎然而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4) 能读懂全书50~75%插图的学生比例大约在50%左右, 数据表明有些插图的复杂程度超出同学们的认知水平.

(2) 插图使用现状的问卷结果与分析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 我们只有了解他们对仁爱插图的使用现状, 包括他们对插图学习的思想意识和使用动机、学习态度、认真程度以及他们喜好的插图教学方式, 才能更好地发现他们在插图辅助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插图教学改进意见.

上述针对学生插图学习现状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1) 学生阅读课文时, 大约50~60%左右的学生经常或总是关注插图, 不关注插图的学生比例不到5%, 数据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对课文插图感兴趣, 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插图中去; (2) 相对于对插图的高关注度, 学生平时自觉利用插图开展学习活动的比例却很小, 不到15%, 结果表明学生虽然喜欢插图, 但却不懂得主动利用插图; (3) 当教师提出看图要求时, 60%以上的学生对读图表现出很认真; (4) 学生关注插图的首要原因, 是他们把读图用图当作一种能力体现;第二个重要原因, 是他们认为插图比文字更有吸引力;因为教师强调才关注插图的学生比重最少, 上述结果反映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很大程度认识到了插图的重要性, 并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水平; (5) 对于学生喜欢教师的插图教学方式, 学生先读图再提问的方式更受欢迎外, 教师讲解教师引导、或学生讨论并解图的方式都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表明七年级学生对插图教学的灵活性期待和认知欣赏的多样性.

(3) 插图使用效果的问卷结果与分析

教科书插图功能作用与否, 最终要有插图辅助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反映.本部分问卷包括教师应用插图教学时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情况和所起的作用情况.

从学生调查结果来看: (1) 大约有60~70%的学生“总是”或“经常”受到插图教学的吸引, 另有16~20%左右“有时”受到插图的吸引, 这些数据反映出插图对学生有很强地吸引力; (2) 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插图对他们的学习帮助“很大”, 揭示插图对大多数同学都有很好地辅助学习的作用; (3) 同学们对插图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所起的作用结果的高比例, 反映出学生对插图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知识记忆、帮助理解课文和培养观察能力的广泛认可.

2. 启示

(1) 对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修订和完善的启示

总的来说, 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不失为一套好的教科书插图.同时, 调查分析结果也为插图编绘者提供了一些很好地启示和建议: (1) 插图配置要遵循适度原则.不合理、过多的插图设计, 反而可能对文本阅读起到干扰作用.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喜欢现行仁爱版英语教材中的插图, 但同时部分学生认为插图过多、过繁, 插图类型需要优化, 插图复杂程度过高; (2) 插图编写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体现学习者的特征和插图有效性的密切关系.既要有抽象程度高、对学习者认知能力有挑战的插图, 也要有形象性强适合认知水平低的学习者, 正如问卷显示七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卡通漫画图和真实照片插图.

(2) 对英语教师进行插图辅助教学的启示

教科书插图的潜在作用是无法忽视的, 插图所提供的信息有时也是文本信息所不能表达的, 教师借助插图信息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 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插图辅助教学的过程中, (1)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插图观, 利用好现有插图.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喜爱插图却不太会读图, 或者识图意识薄弱,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教材插图观, 有用图意识, 将插图教学或用于新课导入, 或用于重点、难点突破, 或用于情景表述,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看图用图意识; (2) 插图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插图通过形象直观、鲜明生动的视觉符号来体现文本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深刻地、全面地感知插图信息,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插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插图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操.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育人”, 育人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体现在插图教学上, 就是任课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有关内容, 激活插图蕴含的道德情感信息,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配合文本内容, 展开想象, 将插图静止的画面连成动态的情景场面, 教师则在插图教学中灌入情感评价, 以情激情, 触及学生心灵, 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摘要:插图作为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资源, 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本文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学生对仁爱版七年级英语教科书插图配置、使用现状和使用效果等的看法和态度, 调查结果对教科书插图的编绘和教师应用插图辅助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仁爱版,插图,问卷,启示

参考文献

[1] .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研究的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 3:20-23.

英语教科书 篇10

1.Review and learn words about the weatherand features of the seasons.

2.Read and understand the poem aboutseasons.

3.Learn about the changes in seasons.

4.Inspire a love for nature.

【教学重难点】

1.Understand the poem and read the poemwith feelings.

2.Find the different beauty of the poem.

【教学准备】

Multimedia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T:Boys and girls, what’s the weather liketoday?

S:It’s cold.

T:What season is it now?

S:It’s winter.

(设计说明:由日常英语导入本课时所学话题———季节。 )

Step2. Think aloud and learn new wordsabout seasons

1.Say something about winter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winter?

S1:We can make a snowman.

S2:We can go skating and skiing.

S3:We should wear warm clothes.

S4:We should wear gloves and scarves.

S5:It’s cold. There is ice on the road.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头脑风暴”,学生自由地用学过的词汇描述冬天, 激活已学的关于冬天话题的语言知识。这项活动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扩大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启发学生思考相关话题,帮助学生归纳已学的语言知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后面将用同样的方法激活学生关于春天、夏天和秋天的话题的语言知识。 )

T:You did a good job. What’s more, thetemperature drops a lot in winter.

(运用课件分别呈现一幅温度计的图片和显示温度 下降的图 片 , 让学生猜 生词temperature和drop的中文含义,同时呈现音标 ,教师领读。 )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相关语境中猜测语义,学习生词,丰富词汇量。后面将用同样的方法呈现和学习描述春天、夏天和秋天所用的生词。 )

T:I like a very famous saying about winter.It was from Percy Bysshe Shelley,a famousEnglish poet. If winter comes,?

S: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T:Wonderful!

(设计说明: 丰富学生的西方文学知识,给学生以文学艺术的熏陶。 )

2. Say something about spring.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spring?

S1:It’s warm.

S2:It’s sunny.

S3:We can fly kites outside.

S4:We can hear birds sing in the tree.

S5:We can see beautiful flowers everywhere.

S6:We can see trees turn green.

T:Well done! We can also see manybeautiful butterflies in the field.

(呈现“蝴 蝶”的图 片 , 领读butterfly,butterflies,呈现音标。 )

T:There may be showers in April. We callthem April showers(四月的绵绵细雨).

(呈现美丽的春雨图片, 领读生词shower,呈现音标。 )

3.Say something about summer.

T: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summer?

S1:It’s very hot.

S2:We can eat ice-cream.

S3:We can go swimming.

S4:We can eat watermelons.

S5:Girls often wear skirts and dresses.

T:Excellent! It’s comfortable to sit in theshade under the tree in hot summer. Do you thinkso?

(呈现“阴凉处”图片,领读生词shade,呈现音标。 )

T: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呈现林间小溪的图片。 )

T:We can see quiet streams through theforest.

(领读生词stream, quiet streams, 呈现音标。)

4.Say something about autumn.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autumn?

S1:It is no longer hot. It gets cool.

S2:We can eat many kinds of fruit.

S3:Tree leaves turn yellow and fall down

T:I’m proud of you! You did a good job.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are the farmers doing?

(呈现“秋天农民收获庄稼”的图片。)

T:Farmers are harvesting crops.

(领读生词harvest,crop, 呈现音标和中文含义。 )

T:Read together——— harvest crops.

S:Harvest crops, harvest crops.

T:Can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

(呈现“秋天落叶聚成堆”的图片。 )

S:...

T:Yes. Leaves fall into piles upon theground. Upon means on.

(领读生词pile, upon, 呈现音标和中文含义。)

T:You see. Nature is beautiful. Can you tellme your favourite season and why?

S1:I like...,because ...

S2:I like...,because ...

T:I agree with you. Each season has its ownbeauty.

(呈现四扇打开的窗,窗内是美丽的四季的图片。)

(设计意图: 本环节,学生用前面学到的新旧知识描述季节的特色, 既对前面所学内容起练习作用, 又对后面的阅读起铺垫作用。教师的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

Step3. Read, enjoy and understand thepoem

1.Read and complete the poem.

T:Here is a poem about seasons. But thefirst line of each paragraph is missing. Please readcarefully and complete it using the sentences inthe box.

(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 in theirexercise papers.)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每段诗歌的后三句可以判断本段描述的是什么季节, 进而从提供的选项中选出每段诗歌的第一句。前面各个环节的学习为这个活动提供了支架,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阅读活动。 )

2.Match each season with the descriptions.

(设计说明: 所给选项是诗歌中的关键词,通过与图片的配对练习,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

3.Enjoy the poem and look for the beauty ofthe poem.

T:Let’s watch the flash and say what youfeel. What’s the beauty of the flash?

S:(学生可以用汉语说 :音乐美、图画美、押韵、句子美……)

T:Great. Let’s enjoy the beauty of rhyme,the beauty of imagery and the beauty of words.

(1)Enjoy the beauty of rhyme.

T:Does the poem sound beautiful?Whypoems sound beautiful? Because of the rhymes.Do you know how words rhyme? For example,“snow”rhymes with“grow”. So if the last syllablesof two words make the same sound,we say themrhyme.

Now let’s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fter thetape in a low voice.

T: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loud together byecho.(回音式朗读 ,即重复读每行诗的最后几个单词。 )

(设计说明: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通过将最后两至三个单词重复一遍的阅读方法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

T:Please read the other three paragraphs andfind the rhymes.

T:Wonderful. How clever you are!Now turnyour books at Page 83, and finish Exercise B1.

(2)Enjoy the beauty of imagery

T:Now would you like to close your eyes andlisten to the tape? While listening, what can youimagine in your mind?

S1: fall of snow

S2:forget to grow

S3:far away

S4:sunny day

T:What a good job!I’m proud of you!Please read this part by yourselves in your ownway and try to enjoy the beauty of imagery.

(设计说明: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朗读,并且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 )

T:Let’s read aloud and share the beauty ofimagery!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使自己融入诗歌美好的意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学素养。 )

(3)Enjoy the beauty of words.

1T:Now read the third paragraph aloud byyourself and enjoy the beauty of words. Look atthese sentences. Which word is better?

Those ____ (sweet/good) memories ofsummer days,

Are about ____(quiet/noisy) streams andtrees and shade,

And ____(lazy/free) afternoons by a pool,eating ice-cream to feel cool.

S:Sweet memories, quiet streams, lazyafternoons.

T:I agree with you. Let’s read this paragraphaloud and enjoy the beauty of words.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本的美丽。)

2 T:Now read the second paragraph———spring, and tell me what’s the beauty of thisparagraph.

S:The beauty of words.

T:I think so. What kind of figure of speechis used, do you know?你们知道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S:拟人手法。

T:Yes. Personification,拟人手法。How doyou know?What words make you think so?

S: Forget,play,hide.

T: Excellent! Let’s read this paragraph andenjoy the beauty of the words.

S:...

(4)Introduce reading skills.

T:When we read poems, we should knowsome reading skills, such as stress (重读),pause(停顿),intonation (语调),linking sounds (连读). For example,As the′days are′shorter/andthe′temperature′drops.

(设计说明: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轻读、重读等感悟情感。 )

(5)Enjoy the last paragraph by themselves.

T:Read the last paragraph———autumn,feelthe beauty by yourselves, and share your ideaswith us.

S1:I like the beautiful rhyme.

S2:I think the words are beautiful.

S3:…

T:I agree with you.

Step4. Practise the poem (read andexperience)

T:Would you like to read the paragraph withexpression (带有感情地)and echo the last two orthree words?

S:Yes.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T:Good Job! Who can tell us what“a newyear”in the last line means?

S1:A new start.

S2:A new hope.

T:Wonderful! I think you understand thepoem very well. Read together———a new start, anew hope!

(设计说明:全文朗读,完整地感悟文本,体验对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享受英语阅读之美。同时, 教师关于“a newyear”的内涵意思的提问 ,既是检查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理解,更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 )

Step5. Homework

1.Read the poem again and try to rememberit.

2.Design a poster in groups.

规则:

1.将信封中的句子拼成另一首关于四季的小诗,特别注意诗歌的顺序和句末单词的押韵;

2.通过网络或者到杂志上再找一篇关于季节的英文诗歌,写在海报上;

3.利用贴纸来美化海报;

英语教科书 篇11

如果请您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书来读,您会推荐什么?

作文与阅读是分不开的,而阅读,我建议首先要把教科书吃透。因为教科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篇各自独立的阅读文章,也是我们学习写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百变宝箱。书里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粗读可以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酣畅淋漓的情感;细读可以了解创作的背景,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等等。

是不是可以说,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作文就不愁没材料?

是的。作文中,材料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材料,能够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触龙说赵太后》 一文中,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内容,用做今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的写作材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再如,《失街亭》 一文中的“挥泪斩马谡”一节,可以作为彰显“情与理”的典型论据。

除了直接用做作文材料,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学习借鉴?

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比如,可以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把一篇文章当做范文进行研究。如,《六国论》 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构架全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后,以并列结构从两个方面阐述六国灭亡的缘由: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又如,可以把一篇文章当做阅读理解的材料,进行分析训练。如,读沈石溪先生的 《斑羚飞渡》后,可以根据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重新拟一个标题。有的同学拟做“用生命做成的桥墩”,有的同学拟做“新生命与旧生命的对接”,也有的同学拟做“生命的彩虹”,还有的同学拟做“伤心崖上的救赎”。这个拟题的过程,是一个深入理解文章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样的阅读实践,对学习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听说您经常会留写读后感的练笔作业?

是的。写读后感既是对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练笔的好方法。比如,我让同学们写关于 《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有的同学从父亲的角度切入,认为父亲是一个很睿智的人,善于抓住机会给孩子传授人生的哲理;还有的同学从孩子的角度切入,总结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富有新意。

其实,教科书给予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英语教科书 篇12

继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之后,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基础教育学段热议的话题。重新审视教科书的地位, 提升教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的认识, 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科书的地位与作用

教科书作为教材狭义层面的范畴, 其价值取决于它包含的课程内容。首先, 优质的教科书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具体的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需要一个媒介来融合, 教科书就是连接二者的桥梁。教科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教科书,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很难系统地为学生讲述知识概念。其次, 教科书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 而且是承载一定课程内容的载体, 而课程内容是教科书能被使用的前提。最后, 教科书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将课程内容从教师那里转换到学生那里的责任, 能够将无形的知识化作有形的书本。因此, 教科书是一种教学用具, 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文本资源, 是日常教学中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二、教科书的整合

如何进行教科书的有效整合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师所关注的话题。教师要在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的基础上, 通读教科书的编排体例, 把握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 理清教科书编排内在的逻辑关系, 分析并绘制可以进行内容整合的思维导图。

教科书的内容可谓是以“海、陆、空”三维度、立体式姿态呈现出来的, 教师应在正确理解、阐释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对教科书进行整合, 同时, 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对教科书的设计进行反思, 辩证地看待教科书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教科书的整合过程是一个具有启发性、渐进性、创新性和生成性的过程, 需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 发挥教研共同体的作用,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 进而达成教科书整合的最终目的。

三、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困惑与分析

笔者在前文主要针对教科书的地位、作用以及整合进行了论述, 接下来围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归纳与阐释。

(一) 教科书单元整合存在的困惑

通过实地调研, 笔者发现所研究区域 (吉林省) 的一线初中英语教师对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单元整体设计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如何划分整个单元课时?

2.如何处理单元中所出现的大量生词?

3.如何处理2d的对话?

4.如何处理Grammar Focus部分?

5.如何处理阅读课?

6.如何处理写作部分?

7.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8.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夯实基础知识?

(二) 教科书单元整合所遇困惑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依旧对教师参与教学资源整合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从教科书能否满足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情感需求出发, 结合教学实际对教科书进行整合。对于教科书的使用者———教师来讲, 如何有效地整合教科书以适应学生、教师的需求, 是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挑战。其实, 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反映出教师在教材观及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1.教师的教材观

教师的教材观是指教师对教材本质及其功能的基本认识, 它反映了教师看待教材的视角、方式、思维与态度。教材观不仅涉及教师教给学生什么知识, 而且涉及教师如何教授这部分知识。因此, 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的讲授方式。

“如何划分整个单元课时?”“如何处理阅读课?”“如何处理写作部分?”等困惑与教师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授课任务, 以便更好地为中考复习做准备密不可分;“如何处理单元中所出现的大量生词?”“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夯实基础知识?”等困惑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考虑的;“如何处理Grammar Focus部分?”“如何处理2d的对话?”等困惑折射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困惑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英语课堂教学与学校实际状况的关联。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师在“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整合教科书”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成效和质量, 决定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与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周晨2015) 。教师的专业能力呈现出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价值性 (周晨2015) 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不仅反映出教师对使用教科书的反思, 而且反映出教师对教师角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与以往版本的设计面相比,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的设计面更广, 这必然会冲击英语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 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意味着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也要随之提高。

四、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原则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凝炼出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教科书单元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性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整体把握初中英语教学内容, 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为出发点和归宿, 关注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 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堂课。根据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 许多知识会多次出现, 每次出现都会更深入、更丰富,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也要循序渐进。

(二) 关联性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单元与单元之间, 课时与课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反复运用的过程, 任何内容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知识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关联。

(三) 完整性

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堂课, 都有它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以促使目标达成。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 整个单元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习得过程。

(四) 连贯性

在单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的梯度, 即内容从易到难, 形式从控制型到开放型。单元教学也是如此, 每堂课都要有效地承接上一课时, 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操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五、教科书单元整合实施举例

针对教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出现的困惑, 笔者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 教科书单元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初中毕业需要达到的五级目标中明确指出, 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 克服生词障碍, 理解大意;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教育部2012) 。

从《新目标英语》教材整体编写顺序来看,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的语言学习, 掌握了3种时态以及1300个词汇和一些简单句式, 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能够针对自己的喜好和活动内容进行简单交流。目前, 学生能够谈论本单元的语言目标———过去发生的事。教学内容以假期活动为主题, 贴近学生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需要使用过去进行时态, 利用相关词汇、短语以及表达感受的形容词描述活动。学生在七年级下册最后两个单元已经学习了过去进行时态以及很多描述活动的词汇和短语, 根据关联性原则, 这一内容不需要详细讲解, 只需要进一步操练, 达到熟练使用即可。在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 学生还要使用复合不定代词以及where, 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 这一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整体理解Section B的阅读部分 (训练阅读技巧) 和提升写作技能。同时,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训练资源,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水平进行整合并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二) 学期课时分配及设置

一般来讲, 初中阶段每个学期为18周, 如果除去假期和考试占用时间, 教师实际授课时间为17周。鉴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共有10个单元, 每个单元可以用8个课时来完成。以第一单元为例, 可将课时设置如下:

The first period:1a-2c, 3a (skill:listening)

The second period:2d, 3a, 3b (skills: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third period:Self Check 1, Exercise A

The fourth period:P8-4, 1a-1e, 3a-3b (skills:listening and writing)

The fifth period:2a-2e (skill:reading)

The sixth period:3c (skill:writing)

The seventh period:Self Check 2, Exercise B

The eighth period:Review

虽然听、说、读、写训练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很重要, 但要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所有技能训练的预期标准是非常有难度的。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确定一个重点突破的语言技能, 并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进行补充, 既能做到重点突出, 又可以节省时间。教师在设计具体课时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单个语言技能, 应该根据单元设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原则, 在每个课时结束时为下一个课时做好铺垫, 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

(三) 本单元内容设计

本单元共计8个课时, 笔者将每个课时的内容设计如下:

1.The first period:1a-2c, 3a (skill:listening)

语言知识内容: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 Did you do...? (3) 不定代词的用法。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听的描述, 本堂课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Free Talk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What did you do?

Step 2:Listening (New Lesson)

(1) 将活动与图片匹配;

(2) 通过听将人物与活动图片匹配。

这两个部分都是输入环节, 在接下来的输出环节中, 不能简单地检查答案, 笔者使用问答的形式,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内容:

T:Where did Tom g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summer camp.

T:Did he go with anyone?

(引出不定代词, 让学生体会用法, 笔者进行讲解)

S:His friends.

T:Do you think he did something interesting?

Step 3:Practice

将Grammar Focus中3a安排到这一环节, 练习不定代词。

Step 4:Listening

(1) 2a Listen Where did the people go on vacation?Complete the chart.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听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 识别主题, 获取特定信息。

(2) 2b Listen again.Check (√) Yes, I did or No, I didn’t for each question.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听简单对话, 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Step 5:Practice

2c Role-play conversations between Grace, Kevin and Julie.

本环节是一个控制性对话训练, 学生在使用听力中出现的信息进行对话操练的同时, 检查上一个环节的答案, 逐步从听到说, 循序渐进。

Step 6:Homework

Collec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own vacation.You need to tell us:

(1) Where did you go?

(2) What are the interesting things during your vacation?

作业是对本堂课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也为下堂课“简单谈论自己的假期生活, 根据自己的信息写邮件”埋下伏笔。

本堂课设计了6个环节, 重点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从简单的一问一答到稍微有难度的长对话, 中间环节联系紧密, 同时兼顾了笔头训练。例如:在1c到2a之间, 通过填空题练习不定代词, 给下面的长对话搭了一个“脚手架”,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语意思;最后的作业也给学生提供了笔头练习的机会。

2.The second period:2d, 3a, 3b (skills:speaking and writing)

本堂课要在第一节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 最后将听到的内容改写成电子邮件。从使用目标语言谈论自己和别人的假期生活的“说的输出”提升到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短小的段落的“写的输出”。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说的描述, 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Free Talk

Share the interesting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s in public.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在教师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经历。

Step 2: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图片 (见图1) , 让学生进行推测。

T:Helen also has a great time on vacation.There is a photo that she took.Do you know what it is?

然后, 笔者给出生词waterfall。

(2) 引导学生听一段关于Helen的假期生活对话。

T:Can you guess where Helen go on vacation?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re did Helen go on vacation?/What’s the name of the waterfall?/How many photos did Helen take?/Did Rick go somewhere interesting?/What did Rick do?

同时, 笔者引出生词和短语, 并结合对话,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and role-play it.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表演活动。

Step 3:Practice

对于不能见面的朋友, 可以通过写电子邮件的方法告诉他自己的假期生活。

(1) 引入Grammar Focus 3b, 自然地从说过渡到简单的写。

(2) 进一步练习, 将Helen的信息改写成电子邮件。

Dear Mary,

Long time no see.How was your vacation?Did you go____________?Did you do____________?I went to Guizhou with____________.Do you know I saw the Huangguoshu Waterfall.It was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there.I really want to go there again.Bye for now!

Helen

在上面的两个环节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假期生活, 从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对话过渡到简单的段落写作, 有梯度地延续上一课时的听, 再从说到写的过程。整个课程以第一人称为主, 偏重控制性的活动, 然后进行第三人称的训练, 活动设置要更加开放, 着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Step 4:Make a survey

3c:Ask your group question about their last vacation.Then tell the class your results.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 教师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变。例如, 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也可以询问自己想问的问题。在汇报的过程中, 笔者要向学生明确规则:

(1) 每人汇报1~2名同学的假期生活即可。

(2) 要试着更具体地描述同学的活动, 不要一句带过;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半开放的范例,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

Report

In our group, everyone ate something at a restaurant.Mary visited her cousin in Beijing.They went to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and took quite a few photos.They are so great.Tom...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人的经历。

Step 5:Homework

(1) 写一篇短文, 描述你的好朋友的假期生活 (第三人称) 。

(2) 练习卷一张, 包括以下内容: (1) 根据句子意思填写适当的单词; (2)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3) 选择填空。

设计这一部分练习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A部分的语法知识, 促使学生通过笔头练习进一步夯实基础。习题设置不在多而在精, 命制习题要有针对性, 既要有助于检验, 又要有助于讲解时的知识延伸。

本堂课的设计是一个从说到写的过程。仿写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因为这是本单元第一次段落写作活动, 写的内容不宜过难。在作业设置上, 教师要对Section A部分的语言知识进行检验, 及时解决问题, 不要遗留到最后。针对Section B部分的语言知识处理, 教师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3.The third period:Self Check 1, Exercise A

本堂课设置为习题讲评课:

Step 1:完成Self Check 1, 巩固不定代词的用法。

Step 2:基础知识练习反馈 (作业) 。

Step 3:针对作业中第一题 (写一篇短文, 描述你的好朋友的假期生活) 进行小组交流和点评, 每组选出一篇文章进行班级交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对写的描述为“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教育部2012) 。

本堂课是练习课, 重点解决学生在Section A中的语言知识问题, 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学生在作文修改环节分享习作, 有助于自身写作技巧的提高。

4.The fourth period:P8-4, 1a-1e, 3a-3b (skills:listening and writing)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项:

(1) 引导学生复习并使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假期生活中遇到的人和物。

(2) 从听的技能过渡到写的技能训练 (比A部分涉及的报告、电子邮件篇幅更长, 内容更丰富) 。

Step 1:Brain storm———复习学过的形容词

本环节是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输入型任务, 是基于单元设计的关联性原则设计的, 有助于学生回忆已有知识, 为接下来的输出做铺垫。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路, 将1a进行修改, 对词汇进行分类归纳。

Step 2:Practice

P8-4:Imagine you are all foreigners on vacation in China.You meet each other at the airport on your way home.Talk about what you did on your vacation.Don’t forget to use these descriptive words:wonderful, exciting, friendly, terrible, delicious and so on.

遵循单元设计的连贯性原则, 通过对话练习迅速将词汇运用于实践, 从词汇到对话, 学以致用, 为听力做好铺垫。

Step 3:Listening

1c&1d两部分讲述了Lisa的假期生活, 教材中采用问题的形式, 而不是简单地填表格, 与A部分的听力相比, 增加了难度。同时, 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谈论假期生活, 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Step 4:Writing

在这一环节中,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将Lisa的假期经历写成日记, 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完成3a, 同时讲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然后, 引导学生找到Lisa的假期活动信息, 完成改写。

Step 5:Homework

模仿3b&3c两部分内容, 根据自己的假期旅行经历回答3b的问题, 并写一篇日记, 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

教师在批改这篇日记的过程中应主要关注学生对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情况, 因为这篇日记涉及的句式简单, 所以能集中反映出学生对基本句型的掌握情况。

本堂课虽然以听力训练为切入点, 但笔者在听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了写作训练。无论是他人的旅行还是自己的旅行, 写作过程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一样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从他人到自己, 从第二课时中简单的电子邮件过渡到日记这种文体;同时, 关注不同的应用文体的格式。

5.The fifth period:2a-2e (skill:reading)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阅读两篇关于旅行的日记,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人物的情绪变化。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读的描述, 本堂课针对这四个方面的要求, 对略读、寻读、猜测词义三项阅读技能进行训练。另外, 阅读中的大量生词是学生理解的巨大障碍, 教师需要对生词进行分解处理。一部分生词可以通过课前的自由讨论引出并进行讲解, 另一部分生词可以放到课文中学习, 用来训练学生的猜词技巧。

Step 1:Before-reading

Discuss three questions:

(1)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vacation?

(2) Where do you like to go?

(3) What activities do you find enjoyable?

学习以下生词:activity, enjoyable, hill, top, below, bicycle, try, paragliding, feel like, bird

Step 2:While-reading

第一遍阅读文章, 回答问题: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What about on Tuesday?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两篇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旨。

第二遍阅读文章, 填写2c的表格:这是一个寻读的过程, 学生要学会找到重要信息。

第三遍阅读文章, 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Where did she go?/How’s the weather?/Where did she go in the morning?/Where did she do?/What did she eat for lunch?/What did she do in the afternoon?/How did she feel about the trip?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应关注文章细节, 训练猜词能力, 了解文章脉络, 完整复述文章。

Step 3:After-reading

完成2d&2e, 发挥想象力, 再次深入发掘文章的内容。

Step 4:Homework

认真阅读文章, 并能独立复述全文。

本堂课是一堂专门的阅读课, 重点训练学生的语篇整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尤其在处理文章中大量生词时, 笔者将它们进行了分解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根据单元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知识, 学生理解即可。经过多次阅读, 大多数学生能复述文章大意, 达到了语言输入的目的。

6.The sixth period:3c (skill:writing)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说的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带领学生再读2b的两篇日记, 从结构和语言的角度分析两篇文章。另外, 修改第4课时的作业———自己的一次旅行。

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分析两篇文章的结构

第一篇日记写了Jane一天的经历, 分别描述了Jane上午、中午和下午做了什么以及感受如何。在描述下午活动时, 作者写得比较详细,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日记虽短但要详略得当”。

第二篇日记集中描写了Jane登山的过程, 虽然只讲述了一件事, 但作者设置了合理的故事情节, 逻辑链清晰, 表达完整。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难度更大。

Step 2:关注文章的语言, 再读两篇日记的开头

(1) I arrived in Penang in Malaysia this morning with my family.

(2)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

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句子开头?

(3) 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uilin scenery is the best under heaven.”Last summer, my family and I went to Guilin for a holiday.

(4) Travel is a good means of relaxing ourselves, so I went to Hainan with my sister by plane yesterday.

(5) Tour is not only a personal interest but also a kind of knowledge.I visited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last week and knew a lot about Chinese history.

(6) Last May Day, my friends and I did something special on our holiday.We went to Disneyland in Hong Kong.

Step 3:关注文章中的逻辑性, 合理使用连词

Step 4:修改作文

Step 5:Homework

(1) 修改并誊写自己的作文。

(2) 基础知识练习, 命题方式与A部分一致。

这是一堂写作课, 笔者对课文进行了深度挖掘, 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进行写作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对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7.The seventh period:Self Check 2, Exercise B

本堂课设置为讲评课:

Step 1:基础知识练习反馈。

Step 2:完成Self Check 2, 这是一段关于旅行的小短文。

Step 3:针对作业中的作文修改, 进行小组交流和点评, 每组选出一篇文章, 进行班级交流。

Step 4:Unit One综合练习题

8.The eighth period:Review

Unit One综合练习题讲评:

综合练习题是一套完整的考试卷, 包括听力、基础知识、交际、阅读和写作, 能测试学生对整个单元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掌握程度, 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是一种诊断性测试。

总体来说, 在8个课时中, 第1、2、4、5、6课时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每堂课的最终指向都是写作, 但写作的内容和难度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第3、7、8课时是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 是笔头训练。这8堂课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而且设置了有梯度的教学活动,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个系统的语言习得过程。

结束语

笔者从实然状态出发, 结合具体实例对教师如何进行教科书单元整合与实施进行了诠释。随着传播媒介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教科书为载体的文本日益受到冲击与挑战。如何有效结合校情、班情、学情进行教科书的单元整合, 加强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建设,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必然会成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关注的研究点。

摘要:从教科书的地位与作用出发, 分析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困惑, 提出教科书单元整合的意义和重要性, 凝炼出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原则——整体性、关联性、完整性、连贯性。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从教科书单元内容分析、学期课时分配及设置、单元内容设计三个方面出发,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 探讨如何实施教科书单元整合。

关键词:教科书,单元整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11, 16.

上一篇:嵌入式环境下一篇:高校品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