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版教科书论文

2024-09-13

长江版教科书论文(精选3篇)

长江版教科书论文 篇1

摘要: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价值浸润的责任, 而语文课堂中所使用的教科书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建构。本文对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 (1) 成年人物形象多于少年儿童人物形象, 具有成人化倾向; (2) 男性形象比女性形象明显更丰富, 重男性, 轻女性; (3) 人物形象的国别倾向于国内; (4) 人物形象的职业倾向于科学家、文学家等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 具有精英化特点。基于此, 特提出给教师处理教材的建议: (1) 正确处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平衡国内外文化; (3) 消除性别歧视, 树立男女平等观念。

关键词:教科书,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功能之一, 而教科书正是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提炼, 将传统习俗、道德规范、价值观点、 审美情趣、认知成果等人类文化精粹, 经过精致、简约、系统的编制后传递给受教育者。教科书中的人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其情感、行为方式、道德品质、价值取向、人格特征等所反映出来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观念, 都会通过人物形象传递给学生。因此, 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会在无形中对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产生影响, 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教版》与《苏教版》人物形象比较

(一) 年龄层次:重成人, 轻儿童

两版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所处的年龄层次成年人均高于少年儿童。 其中苏教版中成人人物的形象比例高于人教版的成年人物形象比例, 如表1所示。

教科书所体现的价值观, 反映社会希望学生应该形成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两版教科书的内容缺乏儿童情趣, 人物形象难以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杜威曾说:“传统学校教育的学习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学生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1]。”不感兴趣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 永远是他们的身外之物, 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发展都是没有影响的。因此, 如果我们在选择人物形象时能多塑造一些少年儿童的形象, 与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相适应, 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还能让学生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 不仅让他们“好学”, 还让他们“乐学”。

(二) 人物性别:重男性, 轻女性

总体来看, 两版教科书男性人物均远多于女性人物, 人教版中男性占73.8%, 苏教版中占80.1%, 如表2所示。

教材文化是从社会文化中孕育出来的, 教材文化对于个体以及群体的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美国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性别公平化教材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可能具有以下特点: (1) 具备无社会性别偏见的人类社会知识; (2) 具有更开放的思想以及更准确的性别角色行为; (3) 倾向于模仿教材中所表现的性别角色行为[2]。”简言之, 学生被这些带有性别偏见的教材所引导, 从而产生负面的性别观念。学生接触这些带有性别偏见的教材, 就会不断产生和强化性别偏见, 从而影响学生对其社会性别的认同和归属感。

(三) 人物国别:重国内, 轻国外

从国内外人物数量上来看, 两版教科书国外人物均少于国内人物的数量。人教版国内人物数量所占比例约为国外人物的2倍, 而苏教版为3倍, 如表3所示。

虽然语文教科书主要为学生展现本国的优秀文化, 但在此基础上也要适当添加一些外来文化, 从外来文化的选择与所占比重上能够反映出此版教科书的包容度和价值取向。在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的意识, 和包容各国文化的胸襟。因为语文教科书承担着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 它应该而且有能力将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世界尽量真实、客观、多样、全面地呈现给学生。所以, 我们应当适当增加外国文化的选择范围和种类, 将外国优秀文化展示给学生, 这对学生多元文化观念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四) 职业身份:重精英, 轻大众

职业身份是人物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同的职业决定所塑造出来人物形象上的差异。两版教材的不同之处是:苏教版的科学家、文学家所占的比例是人教版的将近3倍;而苏教版的学生仅占10.2%, 人教版占了18.8%。

教科书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精心选择的知识载体, 都隐含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两版教科书在人物职业的选取上都折射出精英化的特点, 这虽然激励学生为从事精英职业而努力, 却也同时蕴含着对普通职业的轻视。教科书中人物形象的职业身份往往会影响学生职业观的树立, 因此, 在人物形象的职业设定上, 要兼顾职业的精英化与大众化, 让学生从小树立起职业平等的正确职业观。

二、辩证处理平衡关系:给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一) 正确处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课改以来,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孰轻孰重的争论从未停止, 其实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应是表与里、血与肉的关系。有表有里, 有血有肉, 才是鲜活的生命。没了工具性, 便没必要设立语文课, 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 语文课就只有枯燥的语言训练, 缺少了语文本身的生机、情感和韵味。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过于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升华, 因而忽略了课文本身所要求达到的工具性要求。对于这种情况, 恰当地做法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 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 吸收人文内涵, 培植人文精神。

(二) 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平衡国内外文化

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两版教科书都存在国内人物形象远多于国外人物形象这一问题, 这无疑是有碍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的。因此,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适当拓展外国文化。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知疲倦的人》这篇课文时, 除了介绍陈景润的生平事迹, 再适当的拓展一些国外的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只有在课堂中适时、适当地平衡国内外文化的传播, 才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从而客观应对全球化。

(三) 消除性别歧视, 树立男女平等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别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他们对教科书中所渗透的性别偏见会全盘接受, 加之当今社会仍旧有重男轻女的不良风气, 小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 思想上会不断地强化这种性别偏见。因此, 我们应当在教科书中不断强调男女平等的观点, 力求让学生在观念上消除性别歧视。然而, 当今教科书的现状是女性角色的形象被弱化, 绝大多数的伟人、科学家等“精英职业” 都是以男性形象出现的, 这明显不利于小学生男女公平观念的树立。因此, 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要适时补充优秀女性的故事资料, 让教材中的女性角色丰富起来, 展现传统女性勤劳、善良的优点之外, 还要展现当代女性独立、坚强的时代特征。

教科书作为学生认识世界, 体验生活的重要载体。在编写和使用教材时, 应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 做到真正的为学生而写, 为学生所用。只有改变教科书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况, 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知识中学习, 把课本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完成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 成为丰富、有灵性的人。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张彬.试分析教材教法中的个别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 1998, G423.3.

[3]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全12册) (第三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4]江苏中小学教材编写服务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全12册) (第十三版) [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2.

长江版教科书论文 篇2

课题

《长江》

4)、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浦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学习目标】 5)、它以鱼肚色抹着褛褛玫瑰红的署天。()

二、按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掌握字词;通过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我们看见你,你这样的_____________,你的笑容多么________。2..理解文章的景与情,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2)、我想,那是祖国人民的无比的____________,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______,祖国人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民奔赴未来的__________,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__________,照耀得你的心像

第一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知识链接】

三、请写出关于长江的三句诗词.1、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简介:

第 二

时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当代作家。1938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地

一、【回顾引入】 瓜》。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散文诗集《灯火集》等。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

二、【重难点学习】 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并赏析.3、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

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

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

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

2、你认为是什么“照耀得你的心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二、【基础知识】

1、生字词:(给划线的字注音)

玫瑰()

曙天()

吹拂()哺育()

3、你喜欢哪一句或哪一段,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 舢板()

驳船()

堆栈()粼粼()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千年万载:

舒畅:

.四、【拓展提升】 无边无际:

作者用“黎明”“青春”来比喻祖**亲的心情,这两个比喻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容光焕发:

粼粼:

三、【重难点学习】

一、请同学们迅速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题目是写长江,难道作者仅仅写的是长江吗?

五【当堂检测】()

一、判断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

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天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二、再读课文,看作者选取了哪些事物来表现长江黎明的特征,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写长江的()黎明?

2、你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天的微笑,迎接着过江的渡船上的

火车和旅客。()

3、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4、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

四、【当堂检测】 女的乳娘。()

一、在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下面画一横线,并在括号里改正: 5从你流动和奔腾过来的、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的明珠一般的湖泊。()1)、你这样的容光涣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二、.请模仿课文,用“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写个句子。2)、那往来穿唆的舢板和驳船,不止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

3)、呵,你以宽阔的江布的黎明和鳞鳞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天的微笑。()

把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 玉门三中 初一 年级 语文下 导学案 主备人朱雪梅 审核人 胡曼莉 编号 学生姓名: 班级: 等级 时间

课题

《筏子》

3、课文写的是黄河,作者是不是把它作为自然景观来写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现什么【学习目标】 呢?

1、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并领悟作者在文中渗透的道理。

3、学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第一课时

四、【当堂检测】说一说: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课文中介绍的艄公战胜了惊涛骇浪

一、【知识链接】 而成为黄河的主人之外。你还能说出像艄公一样,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事例吗?

1、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曾任《解放日报》编

委、《散文世界》主编等。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

《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

意浓郁。

2、关于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引入】 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

二、【重难点学习】

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1.这篇课文的作者采用什么写法来把黄河、筏子、乘客、艄公联系起来?

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

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 深刻的感受。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可分为正衬

2、学了本文,你能悟出何种人生和社会道理,请你分析一下? 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 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三、【拓展提升】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请欣赏课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件漫画《都是污染惹的祸》谈谈自己的感想?并写出一句有关保护黄河的宣传标语。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

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二、【基础知识】

四【当堂检测】()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1、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吞噬()湍急()轻骑()艄公()浏览()一泻千里()胆惊

(1)眼前这只筏子,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心悸()浊浪排空()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如履平地()

(2)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2、通过工具书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3)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如履平地: 化险为夷:

2、搜集有关黄河的古代诗词、谚语、成语等。胆惊心悸: 马不停蹄

三、【重难点学习】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集中写了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描写句子,分析它们的特点。

长江版教科书论文 篇3

运用好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用好这套全新的语文教材,单靠我们个体的力量可能显得很有难度。因此我们在备课这一环节上采用了从个人到集体再到个人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每个实验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地进行教学构思,然后将各自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构思拿到语文课改实验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在课堂结构、问题设计、教学形式等诸方面达成共识,然后再根据各自的班情编写教案。

同时,备课的最后环节还要回归到个人。备课的终极还是应该具有多样性、独创性,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2)注重观摩、交流、

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整体推进语文课改实验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教学观摩的严肃性能有力地促进执教者自觉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严密设计,严谨执教,观摩者通过观摩也能大受其益,成功处得到启示,失误处得到警示。

我们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采用的是集体观摩和个人随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观摩之后的交流主要是就观摩课的成败发表各自的看法,或分析成功的原因,或提出改进意见,这种交流我们坚持坦诚、谦虚、探索、科学的原则,这对我们语文课改实验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我们今后总结课改经验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材料。观摩课的交流我们主要采用集体交流的形式,也就是在课改小组组织的语文课改研讨会上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既是观摩者与执教者之间的交流,也是观摩者之间的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于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原始资料的积累,其次是个人之间的随机交流。它的优势在于受时空限制较小,更及时,更直接。

观摩、交流、对我们探索性地使用好语文新教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坚持写教学反思

无论在课前我们做了怎样充分的准备,最终检验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还是课堂,是学生。因为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教学设计可能不是尽善尽美,可能有纰漏,可能有疏误,这就需要课后的反思。

上一篇:通信设备制造商下一篇:做好校园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