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旅游

2024-06-13

大湘西旅游(精选8篇)

大湘西旅游 篇1

一、绪论

1,三湘四水;“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不过还有一种笔者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

2,简述大湘西范围:自南向北依次为湖南张家界,湘西苗族自治州,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市的武冈、城步、洞口、绥宁、隆回、新宁和永州市的江华。)3简述大湘西的区位:

(一)区位条件

1、地理区位。大湘西地区处于湘、鄂、渝、黔、桂5省交界之处,距武汉、重庆、长沙等大城市距离适中,且怀化市正好处在周边省市大中型城市圈的几何中心,地理区位得天独厚。

2、旅游区位。大湘西地区位于全国生态旅游走廊,北接长江三峡风景区和神农架风景区,南接桂林、柳州风景区,西邻梵净山、黄果树—织金洞风景区,东靠岳阳楼——君山、长沙岳麓山、南岳衡山风景区,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3、经济区位。大湘西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位,是通往云、贵、渝的门户地带,也是全国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向西辐射和西南地区物质向东流转的必经之地,起着引东接西、连南通北的重要作用,且怀化市正逐步成为5省周边地区的物资、人流集散地和信息汇集地,正努力成为5省周边地区中心城市。

4简述大湘西交通现状:

1、外部交通。湘黔、枝柳和渝怀铁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呈“大”字形在大湘西地区内交会,320、319、207、209国道也贯穿其境。常张高速公路、常吉高速公路的贯通,使张家界、吉首到省会长沙的时间缩短至3h左右。国家重点建设国道主干线上瑞高速公路大湘西段—邵怀、怀新高速的建成,将连贯我国东西部。张家界机场已开通40多条航线,常德桃源机场开通了北京、上海等5条航线,新建的怀化芷江机场也已经投入使用。沅水、澧水通航能力较强。大湘西地区对外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即将形成。

2、内部交通。张家界市“三纵一横”、湘西自治州“四纵六横”、怀化市“二纵四横”的公路网格局正在实施和完成。常德市交通网络发达,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连接张家界、湘西州的张吉高等级公路,正在兴建的邵怀、怀新等高速公路,和正在动工的吉茶高速公路,加上原有的枝柳铁路等大干线,将跨越千山万壑,把大湘西板块的各市州紧紧连在一起。通向全国的快捷交通网络和区域内快捷互通的城镇交通一体化网络,正在成为促进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的一个加速器

二、大湘西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5简述大湘西旅游资源的特点: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特色明显、具有不可替代性。

3、资源品位高。

4、区域内资源互补性强。

5、民族风情浓郁。

6列举大湘西范围内的旅游景区:武陵源、崀山、猛洞河、德夯,八大公山、大鲵、小溪、壶瓶山,张家界、天门山、不二门、南华山、钟坡、云山、桃花源、夹山、黄山头、河伏山、九疑山、阳明山、禹皇山,、红石林、凤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老司城遗址、里耶古城遗址、凤凰古城堡、溪州铜柱、沈从文故居、龙兴寺、向警予故居、马田鼓楼、芋头铜寨古建筑群、魏源

故居

7、名词解释“北儒南巫”: “北儒”指的是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北方精英思想,“南巫”指的是我国南方远古的民间巫傩传统。目前,“北儒”遗留的文化标志如北京国子监、山东曲府孔庙等,而“南巫”神秘的文化遗风,主要留存于我国西南的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偏远山区,很多风俗依托古城古镇古村群落而保存,如盅术、傩剧等。、三、大湘西旅游空间格局分析

8、对照地图:简述大湘西地区城镇分布特点:“一主两次”空间结构:指以张家界市区(含武陵源区)为市域城镇主中心、以慈利县城和桑植县城为市域城镇次中心。“一环三片”空间结构:“一环”是指以张家界立市之本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三片”:指一市区、慈利县城和桑植县城三个城市中心为依托。

四、大湘西旅游的形象定位及传播

9、简述旅游形象定位的方法:领先定位法比附定位法逆向定位法空隙定位法

重新定位法

10简述形象设计中的四类地段:第一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地标区最后印象区

五、大湘西影视旅游开发

11、影视旅游的涵义和形式:影视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专项旅游形式,是旅游发展到一定

阶段与影视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12、列举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边城》、《芙蓉镇》、《湘女萧萧》、《乌龙山剿匪记》、《那山那人和狗》、《湘西匪事》、《血色湘西》、《湘西剿

匪记》、《红棉袄》、《恰同学少年》

六、大湘西餐饮旅游开发

13、餐饮旅游的涵义及形式:餐饮是行业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从事该行业的组织(如餐厅、酒店、食品加工厂)或个人,通过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满足食客的饮食需要,从而获取相应的服务收入。(餐饮的内容是指餐饮企业给顾客所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好比一家餐馆要在电视上面做广告,那么广告里面所提及的,诸如饮食精美可口,物美价廉,服务周到,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等等,这些都是他的内容。)

餐饮形式是指按照饭菜的食用方法以及饭菜的文化和服务等特点进行分类的总称。比如快餐、西餐、中餐、烧烤、粥吧、火锅、家常、小吃、自助等等。

14、简述土家族(苗族、侗族)的饮食特色: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

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

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

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

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

起食用。合渣、面饭、广椒、糍粑、社饭、土腊肉、酸菜

坛子构成土家族独具特色的饮食。

15餐饮旅游的开发对策:建议大湘西餐饮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采取以下对策:推进餐饮旅

游资源开发要素的优化配置;树立餐饮旅游产品开发的特

色意识;延伸餐饮旅游产业链以及坚持大众化的主流方向

等.创建特色餐饮品尝、观光、购物休闲步行街,开发多

元化的系列餐饮旅游商品,以及开发体验式餐饮旅游等道

路,以保障湘西民族特色餐饮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七、大湘西旅游中心城市怀化

16怀化名称的由来:湖南省怀化市名的由来,怀化旅游指南,宋代以“怀柔归化”之意设怀化

砦,1942年设县。1997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怀化

地区和县级怀化市,设立地级怀化市。,17简述怀化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是资源丰富。怀化全市各县市区均有优、良级旅游资源分布,部分县市如通道、洪江、新

晃、沅陵、淑浦、芷江等县不但是旅游资源多,而且部分资

源级别较高。二是种类齐全。可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者具有多重吸引力。三

是特色鲜明。如洪江古商城、沅陵窑头古城遗址、芷江抗战

胜利受降纪念馆、通道侗族风情、万佛山丹霞景观、新晃夜

郎文化、安江农校以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为特征的稻作文化

等等,都很有特色。四是品质优秀。怀化有以洪江古商城为

代表的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坡国家级森林公园、会

同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沅陵凤滩电厂国家级工业化旅

游示范点等,在这些景区景点中,有着一大批五级和四级资

源,这些旅游资源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吸引力。五是组合优良。怀化市旅游资源组合优良,人文与自然、有形与无形、民俗与山水、古迹与现代娱乐、观光与度假、农家享乐与漂

流探险等资源相互依存,优势互补,能适应现代不断变换的旅游市场需要。

在看到怀化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资源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二是资源的开发程度还不高。

大湘西旅游 篇2

关键词:河南,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而旅游产业则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是提升和展示河南省“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构筑中国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业发展强劲, 而河南旅游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98年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以后, 我省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初步确立、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及在旅游立法、执法等方面得到加强。但若与其他省旅游业相比, 还有差距。因此为带动河南经济发展, 加强旅游产业开发与利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科学地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来实现我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十几年来, 中国旅游产业增长迅猛, 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是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在人们收入日益增加的今天, 旅游产业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拉动内需及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且河南地处中原腹地, 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说旅游产业的发展大有前途。虽说二十年来河南旅游业取得成绩可喜, 但与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差距:比如起步晚、基础差在发展过程中也有问题, 这严重地制约着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一) 发展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 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景, 在国家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及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下, 推动着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的“饮食住宿、交通运输、旅游制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正在崛起, 而一批综合型的企业在竞争中也不断壮大,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河南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绩。1999年实现了两个突破:接待海外游客首次突破30万人, 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300亿人民币。但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 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004年, 全省接待入境游客45万人 (次) , 旅游创汇1.6亿美元, 接待国内游客8 012万人 (次) , 国内旅游收入560亿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关联产业的蓬勃发展, 使整个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00多家, 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 旅游车船公司50余家,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余人, 总就业人数近百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2012年, 河南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要文件。回顾了“十一五”时期河南旅游产业取得的辉煌成绩, 继而详细阐述“十二五”时期河南旅游产业所将面临机遇和挑战, 规划了河南旅游产业的宏伟蓝图。

(二) 存在问题

河南省地处中原,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号称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缩影。丰富的旅游资源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河南旅游业在“旅游立省”理念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企业为主体的开发经济型的转型过程。河南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一定的增强, 旅游管理体制取得了新的进展, 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从目前河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 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旅游资源模式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小。

根据国际旅游市场需求, 特别是各国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改变, 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必然要求我们发展旅游品种。他们需要的是新型的旅游形态:如农家乐、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而传统旅游的主题主要是观光主题, 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的力度不大,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难以适应各个层次、不同目的、不同等级的旅游者的需要, 旅游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小。因而获得旅游者的青睐程度有所下降, 传统的观光旅游风光不再。这就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对旅游业进行大胆创新, 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2. 旅游从业人员部分素质偏低、服务滞后。

旅游从业人员包括经营者、导游和景区管理者。近几年来, 随着河南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河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的增加, 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在发生变化, 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意识淡薄, 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旅游服务中, 部分旅行社服务管理不规范, 经营者急功近利、坑骗顾客;部分导游服务质量不高, 这严重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3. 对开发旅游资源缺乏客观、合理的认识。

在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行为上缺乏较为客观合理的衡量体系———环境容量的评价[1], 是导致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原因。发展旅游业固然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旅游业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类和自然和平相处基础上, 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然而, 近年来, 河南部分地区为追求片面经济利益, 造成了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从而破坏了旅游景区 (点) 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欠下了不可偿还的生态债务。例如, 豫北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正如苏全有指出:“由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生态退化具有不可逆性、累积性, 即所谓‘隐性的狼’, 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带, 一旦形成退化, 不仅很难恢复, 而且还会形成加速度的发展态势。”[2]

二、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旅游业经过几十年迅猛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目前, 在国内外“大旅游大产业大环境大文化”对发展我省旅游业十分有利的条件下, 河南省应抓住“十二五”黄金期, 依托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带动系数大及综合效益好的优势, 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行业。为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从思想认识和实践上注意以下问题:

(一) 开拓旅游资源模式, 打造河南精品旅游, 增加市场竞争力

旅游产品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观念和结构的改变也发生改变, 以往的开发旅游资源模式过于单一, 则远远满足不了当今广大消费者需求。开拓新旅游资源模式、打造精品旅游势在必行, 它不仅仅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在现阶段, 要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转变开发旅游产业思路, 提高旅游产业意识。首先, 就是要提高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效融合, 把“产业链”做大做强。比如近年来兴起的农业观光、工业旅游以及农家乐, 就是与农、工业融合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开发、创新旅游资源, 同时要扩大与其他行业融合, 延伸旅游产业链。这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传统旅游业的升级。如教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其次, 打造河南旅游产业精品, 增强市场竞争力。河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要想使其产生最大效益就必须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 着力打造河南旅游精品。比如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龙门石窟和洛阳白马寺, 以少林武术文化为特色的少林寺和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温县陈家沟。我们必须加大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创新, 提升旅游景点的品位, 着力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河南旅游精品, 从而推动河南省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 培养优秀旅游人才, 加强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 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出去旅游的次数每年都成俱增趋势, 而且对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相反, 旅游管理及导游人员则存在明显不足, 并且部分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欠佳。而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好坏, 直接影响游客身心健康和产品整体质量, 进而影响到河南经济的发展。为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旅游环境, 使河南旅游业管理和服务走上新台阶, 为此一定要制订培训计划如下: (1) 加强英语口语培训, 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2) 加强对国内外方言的了解及历史文化知识素养的培训, 扩充知识范围和提高文化素养。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

(三) 开发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并重, 是河南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统一体。而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业的生存之根本, 对于河南这个旅游资源大省来讲, 如何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 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今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省“十二五”的宏伟规划, 河南旅游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将会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所以河南旅游要想持续地发展, 一定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 来考虑自然所承载的能力。因而, 我们一定要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坚持开发、管理和保护同时进行, 科学的规划, 并严格按规划办实事;摒弃狭隘利益观, 坚持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省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的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 引导并教育旅游从业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这才是河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总之, 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朝阳产业”, 是实现人类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的新兴产业, 是当前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而河南旅游业凭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取得了辉煌成绩, 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开发和保护环境问题, 令我们深思。那么, 河南省就应遵循市场客观规律和科学处理人类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 必须要强化政府主导、更新思想观念、开发新的资源模式、理顺管理机制等方面都非常关键。而河南旅游业是一个值得我们人类不断探索新型产业, 愿我们在“大旅游大产业大环境大文化”的背景下, 携起手来切实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大湘西旅游 篇3

【关键词】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合作;路径

一、大湘西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

陈传康教授定义区域旅游为“是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据自然地域、历史联系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点的旅游空间,即各种类型的旅游区以吸引旅游者在一定区域内旅游”。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打破行政体制和区划的限制,包括湖南省西部的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5个市州以及永州市江华、江永两县管辖区域,国土面积964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5%。大湘西区包括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各类旅游资源总量占湖南省的41%,有70余处被评为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资源,占湖南省的43%,有张家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天门山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据湖南省政府文件《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整合和优化旅游系统各个要素的配置,这种区域旅游合作是提高该区域范围内旅游产品的整体质量,以便获取最大综合效益的旅游经济行为。

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是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探寻区域旅游的合作路径。智慧旅游是借助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等在旅游者个人体验、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产业发展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系统化整合和开发了旅游的物理资源和相关信息资源的一种全新旅游形态。湖南省已有株洲市、常德市、长沙县等19个地区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6年,湖南省住建厅还将督促试点城市集中力量完成数字城管、数据平台、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等多项建设任务,总结试点经验并推广成熟技术。政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是对智慧旅游的推进。

二、构建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综合平台

大湘西旅游圈区域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就是构建一个将旅游圈内的各个地区基层智慧平台处理过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个地区智慧旅游平台的综合性数据处理中心。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大湘西旅游圈中经济地位较强,在人才配置上也具有优势,所以具有整合各地区旅游资源,并根据各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各自发展旅游的策略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由此提出最适合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旅游线路的能力,选择张家界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基地。如图1。

图1 综合数据处理平台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合作路径研究

(一)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信息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信息合作指通过建立区域内各地旅游景点的旅游信息数据通道,将大湘西旅游圈内各地的酒店、游客集散中心、交通部门、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各大旅行社等数据联网,实现圈内各地旅游数据信息的共享。在张家界市综合数据中心共享各个地区的服务信息,游客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制定合理的出游计划。例如采取自驾游出行的游客就可以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网实现异地租车还车。此外,各景点在酒店、旅行社、旅游部门等数据信息方面的共享、合作将势必增加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吸引力。

(二)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交通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交通合作通过推出可以在大湘西旅游圈区域内通行的旅游一卡通,针对散客开发自驾游的产品,引导游客采用多种旅游方式,积极引导游客开展深度体验休闲旅游。同时,开发具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区域特色的合作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实现在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各景点进行异地租车还车,以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游客数量。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产品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产品合作是将大湘西旅游圈内较强互补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旅游圈内特有的旅游产品。通过网络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搭建、智慧旅游形成并强化区域优势。通过分析各景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优势和劣势互补的旅游线路。(如:整合湘西旅游资源,立足湘西红石林、芙蓉镇景点圈形成的“第三极”,整合凤凰、张家界等大湘西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集群,以及创意湘西货,并通过旅游带动精准扶贫、开发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主推深度游、定制游、达人伴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使得大湘西旅游圈的旅游能够和谐平衡发展。

(四)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营销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营销合作,通过整合大湘西旅游圈的线上线下旅游资源,集合信息查询功能、提供旅游促销优惠实时信息、制定个性化旅游线路、旅游管理局政务信息为一体,建立大湘西旅游圈旅游资源数据平台,使游客通过平台能快捷方便地查询大湘西旅游圈内各景点与旅游相关的信息。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综合平台打造成能够及时收集各景点的最新的旅游市场营销信息,并根据游客之前收集信息的痕迹动态分析游客的最直接需求,整合各景点有用的信息,制定出符合游客需求的营销信息推送给有需求的游客。如此,能方便游客在收集信息中节约时间,快速锁定目标,更有助于各景点的旅游产品进行有效地推销,这种整合营销也能达到各景点优势互补,带动相对弱势景点旅游的推销。

智慧旅游的高效率信息收集和传递,满足了游客个性化要求,将智慧旅游运用到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合作当中是湖南旅游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是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合作实现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刚,童隆俊,金卫东等.智慧旅游:南京之探索[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2011.06.

[3]王谦.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与管理研究——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01.

大黑山旅游形象规划 篇4

旅游102班金雪婷 10341097

一、市场分析:

发展市场主要以国内市场和自身市场为主,国内市场主要按地理位置分成华东、华北、华南、东北四大市场。自身市场主要以东北的城市游,乡村游等。主要按年龄、性别、旅游性质三大因素划分。其中考虑到年龄因素,将推广对象划分为25—44岁的青年市场和45—64岁的中年人市场;大黑山周围学校的学生比较多,以及一些登山爱好者。按照游客的旅游性质则分为休闲度假、商务旅游和锻炼身心等。俩条上山的路径提供给不同的人群,有选择的进行旅游产品特色开发,使其更具有特点从而吸引游客。

二、地方性分析:

独特的资源特征:植被有栎类、赤松、黑松、刺槐等木本植物120余种。野生动物以山兔、山鸡、喜鹊和杜鹃等为主。登临大黑山点将台,晨可见黄海日出,晚可观渤海日落;是中国观看海湾最有特色的山峰之一。文化背景:山上遗存大量文物古迹以及古代建筑,响水观, 唐王殿,朝阳寺,石鼓寺,观音阁(胜水寺),大黑山山城(卑沙城),关门寨等古刹寺院和古战场遗址分布在其中。

三、替代性分析:现代的大黑山继承了文化,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庙会更是为大黑山添上了靓丽的一笔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大黑山的生态环境有效利用,是周边开上了农家住宿和饭店。

四、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

大黑山整体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登一山观两海,领略道佛两家文化”

分期宣传口号:辽南第一陡峰,探寻神秘峡谷。

一、“登山观两海一城”

从大黑山最高峰眺望,西渤海,东黄海,雾漫漫千里江山。大连市一片繁华景象也尽收眼底,而且大黑上,奇石怪峰,花朵锦簇,树木自然生长,是登山过程中的一处处好风景。

二、“领略道佛俩家文化”

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大发展 篇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我国文化、旅游同时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和文化需求也更为强烈和多样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趋势,但依然步履艰难

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看山水,高级阶段看文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正跨入旅游的高级阶段,文化日益成为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巴黎、伦敦、北京等中外许多地方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越高,旅游经济就越发达。因此,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失去旅游推动的文化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繁荣的动力和活力。

尽管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趋势,也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破题之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除了北京、杭州、苏州等发达文化名城取得了较好进展以外,很多地区和城市只是将二者融合停留在了口号上,在融合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一是对文化和旅游的性质认识不清,把握不好融合的点和面。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是简单叠加,硬性拉郎配,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绝非文化遗产价值)、同时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涉及资源包装、景区改建、项目开发,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地方一阵风式的做法很难取得实效;三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缺乏专项政策扶持。分开来看,文化、旅游都得到了广泛的政策扶持,但是由于二者在行政职能上分属不同部门,融合的扶持政策、专项规划还比较欠缺;四是很多地区旅游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核心文化旅游设施匮乏,文化遗产保护负担重,增加了产业开发的风险,也加大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难度。重庆内陆开放文化旅游高地走出一条新路

近年来,重庆市先后提出打造温泉之都、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区”品质等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了一批旅游主题年重大建设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0%,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相比,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旅游目的地体系不健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粗放、旅游产业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等。为了实现进位赶超,重庆市将文化、旅游二者大融合大发展作为突破口,打造内陆开放文化旅游高地,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以及三大市场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2011年重庆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00多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80多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亿多美元,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在西部12省(区、市)排名中,重庆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列第6位、第5位和第4位。

1、特色举措助推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在旅游规划策划中,重庆市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找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通过重庆旅游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全市农家乐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等提供融资性担保业务,以解决其发展乡村旅游资金瓶颈问题。通过城乡旅游开发公司与区县合作,丰富重庆乡村旅游文化产品。

重庆市旅游局组建了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专门负责重庆旅游与文化的宣传策划和推广。2011年6月,隆重推出重庆电视台旅游频道,推出了《旅游新时空》、《旅游这些事》、《走四方》、《巴歌渝舞汇》、《驴友吧》等旅游文化类节目。在中央电视台、重庆卫视、重庆日报等知名媒体投巨资宣传推广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钓鱼城、白鹤梁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重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与知名新闻媒体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创办旅游文化专栏,宣传推广旅游文化;创办了《重庆旅游》、《中国西部?旅游版》杂志,联合主办《旅游新报》等。

2011年6月,重庆市提出了“重庆非去不可”的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在很短时间内,提到“重庆非去不可”的微博评论达4万多条,关注“重庆非去不可”的网络新闻、评论超过1000万条。“重庆非去不可”作为重庆旅游的宣传主题口号,已在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和重庆卫视上播出。

近年来,重庆市组织开展了上百项旅游文化节会活动,大力宣传重庆旅游和文化,如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重庆中国温泉之都”旅游季等。特别是《印象?武隆》实景歌会采用独特视角和多种高科技手段,将武隆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景观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配合,以濒临消失的“号子”为主要内容。观众在干沟峡谷中,体验清风徐来、雾霭缭绕的自然景观,品味巴蜀人隐忍、坚韧、不辞辛苦、团结协作,在险境中顽强求生又乐观豁达的意志,充分体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内陆开放助推文化与旅游大发展

与发达地区相比,包括重庆在内的中西部内陆城市都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高、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交通条件落后等瓶颈,长期制约着旅游业发展。2008 年7月,重庆市提出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战略。五年来,重庆已基本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格局,外资、进出口贸易、服务外包等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国第一,重庆开放从跟跑变为领跑。

(1)“五个重庆”建设吸引游客

2008年7月“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成为了重庆发展的新战略。“森林重庆”是要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畅通重庆”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重庆”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活得健康;“宜居重庆”则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正如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的,森林、宜居、平安、健康、畅通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是重庆旅游的对外形象。

(2)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做大旅游“蛋糕”

一是国内合作务实有效。近年来,渝陕、渝鄂、渝桂、渝粤等双边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落实。如:重庆至西安客运铁路专线纳入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渝鄂联合在渝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渝桂推进陆路快速通关合作;“重庆·山东周”、“重庆·沿海省市周”合作继续推进,对口支援合作成果丰富;渝西川东八区县协作会成功召开,各方签署了高速公路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招商引资等11个方面的合作协议书。

二是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汇聚世界各地精英。重庆市旅游局组织开展了2011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重庆旅游大篷车巡游活动、重庆六大旅游精品景区推介会、2011日本JATA国际旅游展等数十项国际性市场营销推广活动,推介重庆旅游和巴渝特色文化。并配合国家旅游局编印了中、英、韩、日、法、德等多语种的《重庆旅游指南》和《重庆旅游地图》。

(3)扩大开放,积极引进旅游外资

通过引进国际知名旅游企业来渝投资旅游业,吸引外资开办合资、独资旅行社;引入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扩大与国外旅游管理、智力、投融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机构的交流合作。较大的旅游项目有:香港融汇国际投资控股公司投资35亿元人民币,开发国际温泉城;美国维多利亚游船公司拟在奉节县建设游船基地和旅游码头,整体打造九盘河旅游景区,投资额达3亿元人民币;万豪、海逸、希尔顿等10多家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入驻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大发展路径总结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旅游业提出了“2015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2.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0%”的新目标。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如何借文化提升魅力,文化如何借旅游增强活力,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已成为当前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湘西旅游 篇6

2010年4月28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的消费总额达到437亿美元,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四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仅次于德国、美国和英国。同时,国际入境游客人数达到5090万,排在法国、美国和西班牙之后,居全球第四位。中国不但成为近十年来国际旅游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且将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

也就是这一年,被誉为“旅游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旅游旅行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还是这一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吐鲁番调研时首次提出了建设新疆“会客厅”的概念。之后,张春贤书记在阿勒泰地区视察时再次提出,要充分发挥阿勒泰的生态优势,做大做精旅游产业,做成世界精品,建成“新疆会客厅”。

“新疆会客厅”由此成为新疆旅游建设的目标之一,拉开了新疆旅游振兴的帷幕。

南强北弱,大破大立

翻开今天的中国旅游地图,无论是旅游景区的数量和经济总量,还是旅游综合开发的规模,南强北弱的局面极其明显。甚至在众多媒体大势渲染在房产调控下的地产投资将转向旅游地产的时候,中国北方广袤土地上,能够真正意义与海南、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南方省份旅游开发一片火热相提并论的,也仅仅是距离新疆好几千里之外的地处东北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有人说是气候问题,当然,还有林林总总诸如此类。事实上,云南不比北方省份发达,长白山也不比南方温暖。然而,云南却是旅游和旅游开发的热土,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却是最大的旅游投资项目,代表中国旅游业最高水平。关于新疆,日本文化巨匠池田大作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恩有一段精彩对话:“我曾经问过博士(汤恩比)本人:‘您希望出生在哪个国家?’他面带笑容地回答说,他希望生在‘公元一世纪佛教已传入时的中国新疆’。”

几乎在同一时间,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作出了这样的表述:“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几位大师不约而同地指向新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新疆土地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无论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族风情都使人过目难忘。新疆,不仅有壮丽的山脉、辽阔的草原、苍茫的沙漠、皑皑的冰川,更有西域三十六国的历史积淀,丝绸之路的文化积

淀,正如有人所感叹的那样,新疆是一个世上罕见的美人,她的每一眼秋波都深如海水,幻如梦境。

所以,张春贤书记的高屋建瓴,也非无中生有,空中楼阁。

去年年初,阿勒泰地区率先迈出了发展大旅游的步伐,围绕建设新疆“会客厅”总目标,打造以哈巴河白桦林、喀纳斯、福海乌伦古湖、五彩城、可可托海五大景区组成的“阿勒泰高品质千里旅游画卷”。同时,扼守千里画卷要冲,承担画卷大平衡、大配套的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也就应运而生,并与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形成遥相呼应,共同破局“南强北弱”的中国旅游业现状。

不仅如此,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还将扮演新疆旅游振兴征途中的试验田和样板区的角色,这是大破大立的时代决定的,同时,也是“新疆旅游看阿勒泰,阿勒泰旅游看喀纳斯”的现实使命。

国际品质,协调统一

新疆很大,新疆很美,这是每个新疆人都为之自豪的。

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地处阿勒泰旅游金三角的布尔津县冲呼尔镇,这里是传说中的美丽河谷,也是通往喀纳斯、禾木、白哈巴景区的必经之道。根据规划,冲呼尔全镇都将是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组成部分。

第一次来到冲呼尔,感觉眼前一亮,仿佛到了世外桃源一般。这是主持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台湾著名旅游策划人魏莒城谈起首次见到冲呼尔的感受。

因为冲呼尔很美,不仅是自然风光,还有这里的人文生态。所以,在开发建设之初,魏莒城带着团队先后多次赴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予以考察研究,还用了两年时间研究冲呼尔和各个城市的会客厅,后来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新疆旅游及新疆旅游国际化的课题组,其主要目的,就是不能在建设新疆“会客厅”过程中有半点瑕疵。

保护是第一原则,开发不能有破坏,只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这是确定下来的规划设计原则。

为了真正意义上为阿勒泰的“千里旅游画卷”服务,迎接大旅游时代的到来,落实张春贤书记的新疆“会客厅”战略精神,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还要做到协调统一。这个协调统一主要表现为:项目开发建设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协调统一,项目开发建设与市场发展的协调统一,项目开发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协调统一,项目开发建设与“会客厅”战略的协调统一,项目开发建设与富民强镇的协调统一。

同时,为保证新疆旅游的品牌和品质,贯彻张春贤书记 “以国际品质的服务,国际水平的管理,建成新疆的‘会客厅’”的精神,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以国际团队设计,国际化标准建设。加拿大BDCL规划公司比尔盖茨的御用建筑师们为总体设计操刀;设计好莱坞万丽酒店的ARCHI+JRDL国际建筑联合事务所负责高端酒店规划;在景观设计上匠心独运的台湾皓宇景观规划公司倾力参与;高新聘请希尔顿、索菲特、戴德梁行等国际知名酒店、物业管理团队精英搭建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酒店和物业管理团队。

今年开春,项目开始破土动工。目前,一期各类商业街及民宿式独栋酒店已经封顶,墙面已经现出缤纷的童话色彩。三座欧洲风格的集贸式大棚已经建成,两座用于旅游商品交易,一座用于旅游餐厅,让游客在最宽敞明亮的环境中用餐。一座投资上百万元的超五星旅游公厕已投入使用,这样高端的旅游公厕,在国内景区也罕有。

而这些还只是实现新疆“会客厅”核心价值,保持项目开发建设与市场发展的协调统一的冰山一角。

未来,充分利用自然水系、田园风光、天然植被形成农业景观区,利用哈萨克民族人文生态自然而成的民俗文化村和马事基地,利用历史和民间传说而成的俄罗斯风情园,利用地理坐标而成的北欧风情小镇,以及博物馆、行政中心等生活配套和文化配套,并独立申报

AAAA级旅游景区,促进阿勒泰“千里旅游画卷”国际中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实现,那才是真正打开新疆旅游的潘多拉魔盒。

产业聚合,旅游富民

作为公认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旅游业直接涉及14个产业,间接影响47个产业,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强。

昨日记者从阿勒泰地区旅游局了解到:喀纳斯景区还将南扩至喀纳斯机场,而南扩之后冲乎尔便是喀纳斯的南大门,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扼守阿勒泰旅游金三角的地位则更加突出,将承担阿勒泰“千里旅游画卷”的大配套,担负旅游消费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双重角色。

按照目前的旅游热膨胀速度,当地甚至预测不久的两三年喀纳斯旅游人次将突破300为万人次,甚至直冲500万人次。

据此,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将形成酒店业聚集区、休闲业聚集区、商贸业聚集区、餐饮业聚集区、观光业聚集区、旅游商务配套区、交通运输业、生态农业聚集区、马事聚集区等若干个产业集群区,在丰富旅游产品实现留得住人的同时,全面承接喀纳斯旅游消费市场,从而实现产业聚合和旅游富民。

就酒店业聚集区而言,主要由超五星度假酒店、度假别墅、商务酒店、民族客栈等组成,即可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利用自家院落发展民族客栈,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对于非镇域居民没有条件开办主题客栈的,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引进当前国际流行的产权酒店模式,放开一部分酒店产权对外发售,并交由酒店管理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在享受经营分红的同时,每年还有两个时段共计20天的免费入住。

2013年7月23日开幕的阿勒泰地区首届绿色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展销会,汇聚了阿勒泰地区1000多种绿色产品和旅游工艺品,截至目前为止,商品交易总额已突破3000万元。

在这里,除了游客和过往的旅游大巴车不断的吸引人的眼球外,更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是站在摊位前不停招呼客人的“女老板们”。她们有的在跟游客闲聊,还时不时的充当一下导游,有的在大声吆喝,招揽生意、有的正拿起自己小摊上的货品向游客们展示推荐、有的在给游客们称水果蔬菜,还有的在跟游客讨价还价,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趁一个“女老板”休息的空,记者上前攀谈起来,闲聊中了解到,这个皮肤黝黑的大姐叫马秀花,家住冲乎尔镇阿木拉西台村一组,她已经连续在这摆摊3年了,每年旅游季节的纯收入大概在2万元左右,现在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今年更是因为旅游商品交易中心的落成和地区旅游商品展销会的落地,马秀花高兴的告诉记者:生意比前两年可要好的太多了,虽然每天7点就要在这摆摊,风吹日晒的很辛苦,但一想到自己能赚钱浑身都是劲,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了。

在已经投入使用的超五星公共卫生间里,44岁的可买克成为了冲乎尔第一个五星厕所管理员。

可买克原来管理着一个苍蝇乱飞的旱厕,换到这里工作,当然是乐不可支,他觉得这个厕所豪华的像个小宫殿。

但可买克的苦恼在于,很多的清洁用具和用品,他连见都没见过,更不知道怎么用。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物业公司总经理章震江经常来到卫生间,手把手的教可买克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大理石处理、不锈钢清洁。今年冬天,章震江打算将可买克送到知名的五星级酒店,接受短期的管理培训。

他们只是一个缩影,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一期运营为冲呼尔增加了数百个岗位,这些原本很少出门的村民,已经可以自如地给游客提供导购、收银、引导介绍等服务了。

这些繁华以及高兴的背后,是新疆“会客厅”的建设目的,也是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

未来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

除了最直接的拉动就业外,随着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活功能的完善。专业的旅游中心医院,更漂亮的校园,应有尽有的商业配套,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一定像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黄发垂笤,并怡然自乐。”

规划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这使得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者们更加充满了信心。随着今年阿勒泰地区首届绿色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展销会的成功举办和永久落地,他们还在酝酿待蓄积更多关于会客厅建设、旅游开发的经验之后,筹办全国性的城市会客厅论坛,作为喀纳斯国际旅游度假区标志性节庆活动,为建设新疆“会客厅”谋求更多的智慧和品牌支持。

大湘西旅游 篇7

一、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饮食中的词汇缺失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显著。有些饮食词汇是汉语中特有的,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在给外国游客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时,往往无法解释出词语的深刻意义。例如,将“粽子”译为rice dumpling,不仅意思含混不清,而且重要的是原有的文化意义消失殆尽。外国朋友仍然不知道“粽子”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这种食品有什么特殊意义。

2.地名的译法不合理

地名音译错误不少,首先是地名译法不统一。如“泰山”,有译作Tai Mountain,也有译为Taishan Mountain和Mount Tai。地名单译的另一问题是不考虑实际效果,频繁使用音译严重影响景点名称翻译质量。例如,苏州著名园林“拙政园”译为Zhuozheng Garden,尽失其深远的历史背景,不能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趣及对名称的探究之心。

3.节日名称失去内涵

许多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一些民俗节日情有独钟,而旅游英语中部分节日的直译使其失去了蕴含的内在涵义。如我国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这是纯正的傣家风情,为的是通过泼水祈求快乐、祥和。如果只译作“Water-Sprinkling Festival”,在外国人看来就是互相泼水的节日,对于节日的由来、意义、民族都不甚了解。

4.文化背景差异引起误解

在中西方文化中,同样的物质却有不同的隐含意义。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dragon”,一个是皇权和高贵的象征;而另外一个则是邪恶的代表。在给外国游客讲解有关“龙”的内容时,一定要介绍中国的文化背景,否则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就被外国游人理解为“魔鬼的传人”了,当他们看到故宫上巨龙缠绕时,也会以为中国帝王们像恶魔一样恐怖。

5.历史信息处理不当

中外历史的不同使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历史信息难以理解。如把黄帝译为Yellow Emperor或first Chinese emperor就会造成误解。因为在中国传说中,黄帝是远古时期部族首领(chief),而非皇帝(emperor)。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此后我国历代封建君主才称皇帝。因此,译文中将黄帝译为Yellow Emperor或First Chinese Emperor并不十分恰当。

二、旅游英语翻译的策略

1.以注释法和类比法应对词汇缺失

首先,注释法的适当运用。词汇空缺所带来的不便很难用直译的方法解决,现在许多专家都主张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注释法是指对使用的词汇进行解释,这样既保证了原词汇不被游客误解,又使文化信息和内涵得以传递,使信息损失降低到最小。例如,前文提到的粽子可以这样翻译:Zongzi,a pyramid 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with wee leaves(eate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否则游客怎么也无法知道其深刻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其次,类比的巧妙应用。旅游英语中经常采用类比的手法。如天津名吃“煎饼果子”的翻译,我们可以直译成“jian bing guo zi”,但是这样的译法会让老外困惑不解,如果我们译成”jian bing guo zi,a kind of pie”,老外们可能就或多或少地明白了这种食物既包括面又包括肉或者菜。由于这一食物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所以不必注释,简洁地一带而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这种食物的全部制作过程用英语转达给老外,如果那样,旅游就成了食品介绍会了。

2.地名的译法:音译与意译

首先,完全音译。根据1978年全国人大公布并得到联合国赞同的官方文献,在国际事务中可以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此类翻译涉及的文化内容较少,不会造成游客理解上的障碍,如北京(Beijing)、南京(Nanjing)、沈阳(Shenyang)等。

其次,音译加意译。翻译中采用最多的是音译加意译,适用于景点翻译。虽没有统一规定,但一般情况下,景点名称的“专名”若属汉语“单名”,为了照顾韵节和外国人的习惯读法,最好把名字后面的“湖”、“山”和“园”等同时音译出来,音译后再意译。如“泰山”,正确译法是Taishan Mountain。译名最好在一个地区是统一的,以避免误解。类似翻译还有八达岭长城译为Badaling Great wall,承德避暑山庄译为Chengde Summer Resort等。若景点名称是“双名”,翻译起来要简单些,如九华山可以译成Jiuhua Mountain,岳阳楼译为Yueyang Tower等。这既有利于西方游客的理解,也有利于传递中国地名的信息,无形中增进了游客和中国文化的沟通。

最后,意译。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古迹名称含义丰富,因而不能单纯音译。例如,“拙政园”译为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就比Zhuozheng Garden好得多。因为“拙政园”是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辞官回乡后所建的别墅,并借用近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也”一句为园名。这样的译法将名称与其含义联系起来,不但便于外国游客记忆,而且有助于加深印象,增加游兴。意译应建立在熟悉翻译主体的具体位置、地名由来及对历史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可意译为The Thron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养心殿”译为The Palace of Character Cultivation,文渊阁译为The Pavilion of Deep Knowledge。游客从翻译中就能了解“养心殿”是古时帝王们修身养性之所;”文渊阁”相当于现代人的书房、藏书之所。如只是音译,游客怎么也无法知道其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

3.用解释法通过跨文化信息处理体现节日名称内涵

外国游客对我国的节日虽然很感兴趣,但却对其知之甚少,这就需要在翻译中加以解释。如前文提到的傣族泼水节,如果只译作Wate Sprinkling Festival,就会使外国游客感觉这是一个相互泼水的节日,对这个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并不了解。若在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后加一些解释,如a big festival for the 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one happiness by splashing water to one another,就可以使外国游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风俗文化的内涵。再如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可以解释性地译为:Spring Festival(a celeb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which fall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翻译节日名称也可更形象直观,以便外国游客容易理解。比如我国的中秋节(Mid-Autum Day)和端午节(Double Fifth Day),外国游客称之为Mooncake Festival和Dragon Boat Festival,因为他们看到我们中秋吃月饼,端午进行龙舟大赛。这两个节日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民传统民俗民风的节日,而且又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在把这两个节日翻译给游人听时,一定要增加其中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使游客真正理解这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

4.处理文化背景的差异:异化法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语言和信息的传递上必定存在一定的障碍,特别是一些外国游客所不熟悉的历史文化和典故。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减少游客理解译文时的文化障碍,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文化交流目标。“异化”法可以把汉语文化成分以近乎原貌的形式转换成英语,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对等交流,增加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前文提到,“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把自己比做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应该将”亚洲四小龙”异化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依照归化译为“Four dragons of Asia”。另外我国许多非常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如著名的桃花源。该景点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扬名天下,而中国人心中的桃花源代表的是一个与世无争、生活祥和、快乐的境地,应译为“Chinese Paradise”,因为Paradise在英文中是“伊甸园”,也是西方人梦想中的人间天堂。这样传神的翻译能把我国浓厚的民俗风情文化特色向游客生动地展示出来。由此可见,旅游英语要特别注重实际中的文化差异,让游客了解各个景点中所孕育的文化内涵。

5.跨文化意识传递历史信息

中外历史的不同随处可见。翻译为达到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必须化解任何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如前文提到的黄帝,只有从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它、翻译它,才能做到既忠实原文,又让外国游客清楚明了。“黄帝”之“帝”非“皇帝”之义,而是“三皇五帝”之“帝”,是上古时期的一种尊号。到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才将“皇”和“帝”合二为一,以新的尊号“皇帝”称呼统治者。上古时期的“皇”和“帝”都是单独的称号,不能解释为“皇帝”。而“黄帝”是先民对轩辕氏的尊称,“黄”不是“黄色”之意,单独的“帝”这个称号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单词。所以当取音译,把“黄帝”译成Huang Di,同时可加解释the chief of an ancient tribe。

介绍文物古迹会提到大量历史事件和朝代名称。由于外国游客对我国历史朝代并不熟悉,因此最好补充朝代的公元年份。如汉朝可译为Han Dynasty;清朝乾隆年间可译为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1736—1795)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在翻译外国游客不熟悉的历史名人时,可添加这个人的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等相关人物背景资料。如“秦始皇”可译Qin Shihuang,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who united China in 221 B.C.这样才能使外国旅游者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人物及朝代,而不至于一头雾水,什么都不懂。

参考文献

[1]陈辉.旅游英语翻译方法浅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罗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罗小波.景点名称英译现状调查和分析[J].英语教学,2005,(26).

[4]王纯.旅游英语翻译浅谈[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3).

[5]王君.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J].外语学刊,2008,(5).

[6]王小卫.跨文化意识与旅游英语翻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3).

大湘西旅游 篇8

关键词:大旅游 休闲旅游 国际旅游都市 项目集群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休闲时代的到来与人文关怀的需要

研究者认为,21世纪休闲业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休闲业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进入新世纪之后,休闲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目前上海已经步入人均GDP为8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从可支配的休闲时间看,上海居民全年带薪假期为115~130天,约占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借鉴国际经验可知,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休假时间占到全年三分之一左右,将是城市休闲化的临界点,可见上海已经在国内率先跨入休闲时代的门槛口,休闲产业也已经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休闲旅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休闲时代不仅仅是闲暇时间较多、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还是人的精神和道德伦理上升到一个更高文明层次的时代。创造一个休闲环境,能够让人们自觉身体力行休闲理念,集中体现出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从上海居民的生活实践和工作实况来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作生活方式随之迅速转变,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上海居民迫切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2 上海创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上海提出了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定位:将上海基本建成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造国际都市观光旅游目的地、时尚购物目的地、商务会展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及国际旅游集散地。纵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国际旅游城市都因休闲旅游建设,提高了城市美誉度,提升了国际城市形象,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最终实现了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宣业、宜游”综合型城市的转型。发挥旅游的休闲功能,站在国际化的视角上给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还能拉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既富民又强市的目标。因此,上海要实现创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必须发展休闲旅游,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奠定基础。

2、世界范围内区域旅游带动项目的成功经验借鉴

近年来,传统的旅游观光和消费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国内游客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花大力气创造集聚特色鲜明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吸引客源,许多成功的重大旅游项目对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已经有目共睹。

国外大旅游已经从理论研究层面走向了实践,世界范围内已有许多成功案例。如新加坡的滨海金沙和圣淘沙名胜世界两个项目总投资额共计超过700亿人民币,当年12月份入境人数达到112.7万人,并连续13个月创下历史纪录,全年入境游客更是达到了1160万人,比2009年高出了20%。同时,2010年旅游业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达到了188亿新元(约合94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这2个项目带动的旅游经济直接推动了新加坡经济GDP最近3年以接近20%的速度发展。

欧洲邮轮理事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的2010年邮轮旅游贡献年度报告中指出,欧洲邮轮产业对整个欧洲的经济继续做出了重大贡献。邮轮产业为惟一持续增长的旅游业大项目。2010年,乘坐邮轮旅游的欧洲人数大约为550万(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10%),占全球乘坐邮轮旅游乘客总数1880万人的大约30%。欧洲邮轮产业给欧洲整个经济带来了352亿欧元收入。

迪拜总是以经济和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大手笔”和“大动作”而闻名,如耗巨资建造的“哈利法塔”、迪拜七星级酒店、拉希德城等都利用“眼球效应”,“世界第八奇迹”将世界各地的目光集聚在迪拜这个黄金之地,对外资的引入起到了推动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据迪拜旅游及商业推广局最新报告称,2010年,迪拜旅游收入达132亿迪拉姆(约合36亿美元),较2009年的124亿迪拉姆增长6.4%,报告称,2010年,迪拜酒店入住率仍维持在70%,共接待超过860)5游客,较2009年的780万增长10.2%。

纽约和上海同为国际大都市,通过对比两个城市的旅游资源,我们发现,纽约拥有众多知名的重大旅游项目,如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梅西百货、华尔街、百老汇等,资料显示,这些重大旅游项目对经济具有显著的拉动效益,为整体旅游收入贡献达20%。上海的落后与缺乏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大型旅游项目关系甚大。对比上海和纽约近三年的旅游指标数据可发现,纽约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远高于上海,并呈稳步上升趋势。由上可见,重大旅游项目对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3、基于大旅游格局的上海休闲旅游项目策划

上海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的空间布局要充分体现旅游功能集聚,业态亮点塑造,资源整合与区域联动,凸显上海著名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并推动重点领域集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本文基于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用“大旅游”和“休闲旅游”两个关键词作为上海重点旅游功能与项目布局的指导思想,提出大旅游视野下上海休闲旅游项目与布局,策划世界各国美食街、世界赏玩市场、室内冰雪世界、跑马场、世界品牌总汇、造船厂工业旅游、未来世界、水世界、豪华邮轮江海游、上海乡下等十个与上海城市文化结合、具有创意和鲜明特色的大型旅游项目,经过资源整合与区域联动,与已有的优秀旅游项目一起重新布局,形成大旅游格局。项目贯穿“有快有慢”和“新奇好玩”原则,吸引游客滞留,最终把上海建成以休闲旅游为内核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根据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大项目能有效提高当地旅游的质量和档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为游客延长旅游时间提供更充足的理由,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上海在“吃”、“游”、“购”、“娱”四方面还有很大的旅游项目开发空间。

策划全新的一站式大项目满足新时代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特别是对“世界性”体验的需求,打响“到上海看世界”的品牌。在上海发达的轨道交通条件下,将“慢”和“有趣”要素注入旅游项目,全面统筹布局,设计新的旅游线路,为游客营造“快交通、慢旅游”的全景式休闲旅游环境,确立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地位。

3.1 食

建造世界各国美食街,以“一站式”吃遍世界吸引游客。

“一站式”服务一词最早来源于英文的“one-stop”,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外包服务,后又被通俗地理解为一条龙的、全方位的服务。于是有了一站式购物、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娱乐等项目。随着这股风潮的日益兴起与人们的口味越发多元化,一站式的风潮也席卷到美食界。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适宜中外游客创造一个“一站式尝遍世界美食”的机会。可设置“中华采风区”、“八大菜系”、“巷里风情”等展示中国特色美食、另设“世界美食林”,引进法国餐厅、意大利餐厅、拉美餐厅、土耳其餐厅、日本餐厅、印度餐厅和东南亚餐厅等世界各地风味,为参观者带来异域风情与非同寻常的舌尖体验。

3.2 娱

3.2.1 未来世界

上世纪阿尔.托夫勒用文字描述了未来世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实样展示未来生活的样式,为新产品提供一个展示、销售的平台。未来世界通过高科技、独特创意等方式设计展示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后的生活情景,让人们亲身体验和感受未来的生活状态,吸引人们了解和购买新产品。

3.2.2 室内冰雪世界

随着冰雪旅游活动的不断升温,大批量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应运而生,对冰雪运动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冬季,建设一处室内四季冰(雪)雕展及滑雪(冰)场所已成为适应游客需求、丰富上海休闲旅游景点、提升生活休闲旅游档次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作为南方城市的上海,冰雪本就不常见,室内冰雪世界游客可以使游客在炎炎夏日就可领略北国隆冬的神韵、体验冰雪无限的乐趣。

策划建设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冰雪艺术馆、冰雪风光带和冰雪艺术画廊,装饰成不同风格的展区,邀请国内著名冰雕艺人雕塑集南北精华历史典故、民间艺术于一体的冰雕、雪雕;提供山坡滑雪、全真溜冰场等,同时增设雪山飞碟、雪地自行车、雪橇等老少皆宜的雪山娱乐项目,辅以国家高级教练为游客指导。打造世界首个集冰雪艺术、运动、娱乐为一体的室内冰雪乐园,为上海人提供家门口的冰雪世界。

3.2.3 跑马场

马术运动历史悠久,并具备了高雅、技术和气质,当前越来越多国人开始关注、喜爱这项运动。策划建设上海最大的跑马场,为游客提供体验式博彩。跑马场集马会俱乐部、马术学校、马文化博物院、五星级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汽车超市、百货、电影、住宅及商务广场等多个项目于一体。通过赛马这项轻松、高贵的休闲运动,吸引国内外的爱马之士集中到时候,以此带动旅游、商业、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用相关经济收益支撑马场存活。

3.3 游

3.3.1 豪华邮轮江海游

尽管邮轮旅游在欧美市场已经十分普及,达到大众化旅游阶段,而在上海其仍属于高端旅游项目。因此,近阶段的目标市场应该是上海的中高收入人群。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而且是我国富裕人群的聚集地,这部分人也已养成假日休闲消费的需求和习惯,市场潜力巨大。

邮轮旅游的特殊性在于邮轮本身就是旅游的一个目的地,邮轮上所提供的各类娱乐设施就能使游客感受到一种充实的休闲娱乐方式,上岸观光则变成了一种调剂。对于邮轮本身,首先要突出邮轮与其他旅游方式的不同之处,强调邮轮的舒适享受性以及海上休闲方式的特殊性;其次针对上海旅游者的特点来改良邮轮产品,策划重走原住民上海之路的路线(从黄浦江到东海)。另外,也可提供小型豪华邮轮,开辟独具风情的新线路,彰显游客的身份与地位。

3.3.2 造船厂

很多人无法想象,上百年前的中国造船技术,如何造出气派的万吨巨轮。策划建造造船博物馆,设置实物展示窗,展现上百年前的造船工艺,另外还可为游客设计互动体验项目,比如,参观者可以进入虚拟潜艇的指挥舱,转动潜望镜观察“海面”动态;在虚拟的造船厂大屏幕前,模拟操作船舶的组装、喷涂,还能亲自驾一把“轮船”,可谓“工业旅游看造船”。

德国的奥伯豪森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在工厂废弃地上新建了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并保留了一个高117米、直径达67米的巨型储气罐。购物中心配套齐全,废弃矿坑被改造成人工湖,巨型储气罐也成为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场所。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3.3.3 水世界

上海拥有江河湖海多种样态的水资源。打造上海水世界,着重在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的景观建设。欧美许多沿海、沿江的城市为了吸引游客都建有“渔人码头”,供人们游玩、购物、聚餐、欣赏演出甚至乘坐帆船体验大发现时代“航行”的自我。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的美丽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而上海的外滩只是一个展示两岸美丽建筑的走廊,人们除了走路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策划在外滩建跨江观光大桥;江岸看世界船舶平台;苏州河岸历史风情步行街等。

3.3.4 上海老家

城郊旅游可以给人们带来欣赏乡村景观的审美体验。乡村以其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风民俗、原始的田间劳作使游客获得美的享受。当代都市人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着太多的竞争压力,回归自然可获得一种暂时的解脱感,城郊旅游是一种有别传统教学和书斋读书的学习体验。上海郊区适宜休闲度假的区域包括“一山”、“一湖”、“一线”、“三岛”以及嘉定名园区,从空间分布来看,具体包括:(1)“一山”,即松江余山旅游度假区,包括松江城内园林和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一湖”,即淀山湖休闲度假区,包括环淀山湖周边、朱家角和太阳岛等地区。(3)“一线”,即杭州湾长江口沿线海滨度假区,包括金山、奉贤、南汇、宝山、浦东新区海滨以及长江口等地区。(4)“三岛”,即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构成海岛休闲度假区。(5)嘉定名园区,主要包括嘉定城内历史名园及新建的主题公园等。

3.4 购

3.4.1 世界赏玩市场一站式玩遍世界珍奇物品

拟建造世界级赏玩市场,容纳世界各地赏玩物品,满足天下收藏客。邀请著名艺术家及艺术机构进驻,覆盖艺术品市场的各个门类,如田黄石、新疆和田玉、翡翠等玉雕,黄花梨、紫檀、金丝楠木等木雕家具,更兼有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的文玩把件、名家书画等收藏品。此外,赏玩世界还可进行文化艺术品收藏、收购和销售以及艺术品的鉴定、拍卖活动。

3.4.2 世界品牌总汇

世界知名品牌风靡沪上,奢侈人士趋之若鹜。这一现象,从侧面折射出城市消费观念的嬗变。《福布斯》称,据最近一份调查,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购买高级箱包的花销就占了总收入的11%,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痴迷于世界知名品牌的程度。麦肯锡预测,中国奢侈品市场将持续向好,2015年将达到1800亿元(按固定汇率计算,约合270亿美元)。届时,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占比将超过20%,并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奢侈品市场。

基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世界品牌消费市场与相对昂贵的价格,拟在上海建造世界品牌总汇,营造价格低洼地,以低于周边城市的价格吸引游客。

4、上海休闲大旅游格局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将大旅游理念嵌入上海休闲大旅游格局的发展,将有效提升上海的旅游区域资源和市场竞争力,乃至拉动整个长三角的旅游区域竞争力。

针对旅游资源竞争力而言,只有开发出全新的、等级更高的旅游资源,旅游区域的资源竞争力才会随着资源数量和等级的增加和旅游产品的创新而增强。上述十项大旅游创新项目既充分打造了全新的旅游吸引力,弥补了现今旅游供给的空缺,同时,基于此十项大旅游创新项目而形成的全新上海休闲大旅游格局本身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优势。这种新的资源优势的特点是大而全、精而细。世界各国美食街、世界赏玩市场、未来世界、室内冰雪世界、水世界和世界品牌总汇均瞄准了世界性这一特质,提供一种“世界全在上海,上海有全世界”的现代旅游体验;跑马场、豪华邮轮江海游、造船厂和上海老家则聚焦于上海本土元素的深化提炼,展现出上海前世今生、都市乡里等方面的精彩故事和独特风光。可以说,大旅游视野下的上海休闲旅游资源更多了些许盛大宏伟,也增添了一份精致细腻。

旅游区域的市场竞争力是社会主动有意识的努力结果,强调多方参与。因为这十项创新大旅游项目包括了“食、行、游、娱、购”五方面旅游消费,其面向受众既能涵盖专门的旅游者,也能吸引本地市民,同时各个年龄层次和收入层次的人群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项目。可以说,这一上海休闲大旅游格局对市场更加细分化,较好地注重了旅游需求的复杂和个性化。因此,在大旅游视野下的上海休闲旅游市场发展前景无限。

上一篇:责任与奉献下一篇:幼儿园园长助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