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高校

2024-09-25

湘西高校(精选10篇)

湘西高校 篇1

摘要:大学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 使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缓解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对湘西北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高校体育社团项目过于集中, 存在着社团管理不完善、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场地器材缺乏等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完善体育社团机构设置、加强师资力量以及增加社团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等对策, 旨为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供便利。

关键词:湘西北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

在中青联于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这样定义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近年来, 大学生体育协会在湘西北地区高校蓬勃发展, 社团数量快速上升、种类增多, 对大学生的影响面逐步增大。高校体育社团活动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也是新形势下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 对高校体育社团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深入了解分析和充分肯定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对激发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具有深远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湘西北普通高校的体育社团开展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需要,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以及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查阅, 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教师问卷40份, 回收率、有效率都达100%;学生问卷520份, 回收515份, 有效问卷510份, 回收率为99%, 有效率为98%。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湘西北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的现状

体育社团作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的体现、延伸和补充, 是高校体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西北高校,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的各种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 它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湘西北7所高校得知, 多数教师及社团成员认为社团种类多为传统项目社团, 类型较为单一, 而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娱乐性较强的和对场地没有过高要求的运动项目, 如自行车协会、街舞协会、轮滑协会等近些年来有一定的发展, 但因为社团经费不足、技术要求高等问题而发展缓慢。

2.1.1 湘西北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在所调查的湘西北7所高校中, 体育社团最少的是芙蓉学院校内有7个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占学校社团总数的9.2%;拥有体育类社团最多的吉首大学有11个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占学校社团总数的12.6%。由此得知, 湘西北7所高校中体育社团在其学校学生社团所占比例大致相当, 并在其学校社团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说明体育社团在高校社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1.2 湘西北高校体育社团成员构成现状

通过表1得知, 在所调查的510名社团成员中, 一年级学生312人, 占61.2%;二年级学生152人, 占29.8%;三年级学生34人, 占6.7%;四年级学生12人, 占2.3%。由此可以看出, 社团成员中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同, 并且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体育协会成员呈下降趋势。在体育社团成员中, 大一、大二的学生是高校体育学生社团成员的主体, 高年级学生 (大三、大四) 参与体育社团很少。在吸收社团新成员时, 多数社团仅注重在一年级新生中招收新会员, 对高年级学生的加入不甚关注。

2.1.3 湘西北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研究

体育动机是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 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 它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内部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因此, 学习动机是选择, 一定的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机刺激, 保持和加强。参与体育也不例外, 良好的运动动机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激励机制, 它可以不断地坚持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学习和参与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图1中可以发现, 湘西北7所高校中抽样调查有254人是因为自己的爱好而加入体育社团, 占学生调查人数的49.8%;其次就是强身健体占有20.8%。

2.1.4 湘西北高校体育社团成员参与活动频数现状

学校体育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社团自己开展活动的自我组织与管理能力。从图2中得知, 在调查的510名体育社团成员中, 每学期参与活动4次以内的最多有340人, 占66.7%;其次是每学期参与4~8次以内有157人, 占30.8%。

2.2 湘西北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社会因素

体育社团是一个新兴的团体, 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才逐渐得到社会和学校重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避免不了一个新兴事物由弱到强逐步发展的过程。有关数据资料显示, 在素质教育兴起之前, 体育与身体健康总被人民所忽视, 则体育社团更是不被人民所看好, 随着现在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体育社团在培养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满足精神需求,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扮演了重要角色。

2.2.2 教师因素

指导教师是社团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些高校体育社团成立之初上报的“指导教师”名单根本没有经过教师本人的认可;教师义务指导体育社团的工作, 不计入其工作量, 无法获得一定的酬金, 这样造成许多高校体育社团的指导教师未尽到自己的责任。

2.2.3 场地器材因素

大多数高校体育社团于简陋的环境中举办活动, 场地器材更是匮乏, 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因此, 大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时, 不能尽情挥洒他们的体育热情, 部分社团成员 (尤其是女生) 在拥挤的环境、匮乏的器材条件下不愿参与到活动中去, 由最初的满腔热情化为心灰意冷, 逐渐退出体育社团的活动。大部分体育社团都有由于场地的限制而放弃活动或推迟活动。正是由于场地的不足, 才使很多学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机会而对社团失去信心, 而器材的不足也导致了学生对参加社团活动积极性的下降。

2.2.4 经费因素

影响社团活动的开展和发展的另一重大因素是社团经费。经过调查发现湘西北高校体育社团举办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成员团费、学校提供和社会赞助三个方面, 由于经费较少, 社团活动的规模有限, 另外体育社团活动主要对象是校内大学生, 活动级别不高, 运动水平较低, 所以社会赞助极少或根本没有, 造成体育社团活动的资金严重不足, 这大大限制了学生体育社团发展。

3 结论

(1) 湘西北7所高校体育社团在人数规模和项目建设差异不大, 呈现均衡式发展。湘西北7所高校各自有自己的类属, 办学宗旨和专业特色各不相同, 但是学校体育社团差异不大, 高校之间存在相互模仿, 限制了一些大学生特长发挥, 减少了兴趣选择。

(2) 湘西北7所高校社团管理规章制度不明确, 体育社团管理不完善, 内部组织结构比较混乱, 造成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缓慢, 甚至停滞不前。

(3) 湘西北7所高校体育设施不健全而且比较陈旧, 高校在扩招, 造成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拥挤, 并且使用过于频繁, 各种体育设施出现损坏, 安全问题不能保障。

4 建议

(1) 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办学宗旨和专业特色, 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 选择社团的项目, 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 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去。

(2) 高校针对学生社团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 严格要求其要按章程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学校增强对社团和其指导老师的监督, 使社团在运行中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正确的指导。社团自身在建设中不断优化, 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吸引社会各界关注。

(3) 增加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 更换陈旧和已坏掉的器材, 保障活动的进行和学生的安全。加强对场馆器材的管理, 有秩序和正确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建新.湖南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技, 2005, 26 (4) :19-23.

[2]张志辉, 杨清, 张凤彪.湖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9 (16) :92-94.

[3]任峰.高校体育社团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10, 32 (4) :65-67.

[4]阳剑.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4 (5) :116-117.

湘西的味道 篇2

湘西人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注重色香味俱全。湘西菜“辣”字当头是跑不了的,但这个“辣”字,还不仅仅是说的辣椒之辣,还有那风味独特的腊肉之“腊”。从前,湘西人日子穷苦,年关杀头猪,得细水长流吃上一年,所以湘西人有熏腊肉的习惯。每年临近年关,杀了猪将猪肉、猪头、猪脚全部做成腊肉,以备来年食用。腊肉的做法是:首先将鲜肉砍成五六斤一块的长条,然后用盐和各种香料调味后放在大缸里腌四至六天。为了使肉入味均匀,隔一两天就要把肉翻一遍。待盐及香料浸进肉内,再高高地挂到火坑的房梁或灶头上,以烟火慢慢熏干。熏制得比较好的腊肉一般可保存半年以上。熏烘的柴火也有讲究,以松枝、柏枝、柑橘枝最佳。如用橘子皮熏烘,腊肉则油中透红,红中透亮,不见烟灰,颜色更显好看。

湘西的腊猪蹄、炒腊肉、腊豆腐与风干制法的广式腊味不同,齿颊间总留下松柏香味,颇有山林举箸的天然风味。尤其是苗家腊猪蹄,据说苗家人也不是总能吃得上,盖因家里好不容易才杀一头猪,只有四只蹄子,要作礼品孝敬父母亲、岳母家,自家焉有所余?

湘西菜“酸”则是另一个特点。酸食是苗家的独特风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踉跄”之说。酸鱼、酸肉、酸菜、酸汤等等,湘西人每顿饭都少不了。至于他们何以嗜酸,实在费解。然而,湘西菜之鲜,倒是有目共睹的。因为,湘西菜无论果菜禽畜,还是鱼虾山货,皆自天然,尤其是那鲜笋、野菜、萝卜最为人称道。在此不得不提两道菜:“石蛙”和“土匪鸭”。前者乃山岩溪涧的蛙类,别的地方叫“石鸡”,其肉质有韧性、鲜嫩无比,可煨汤,可串烧,可椒盐,尤推崇清蒸。后者选用肉瘦油少的湘西鸭,做成秘制的“土匪鸭”,口味十分独特,昔日湘西著名的“匪气”,竟重现在觥筹交错间。

湘西高校 篇3

一、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资助困境分析

( 一) 贫困学生精准认定困难

1、贫困认定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超过60% 的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山区、农村特困地区, 当前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标准, 资助款项由上而下分配名额, 贫困生由下而上凭借一纸证明, 难以对贫困生进行量化认定, 严重影响了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2、贫困认定缺乏准确性。高校通过贫困学生证明、个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审核、学校认定等一系列看似严格的程序进行贫困学生的认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受到学生隐私不愿意暴露、人际关系以及其他人为主观因素, 影响了评定工作的准确性。

( 二) 学生资助难以满足不同个体需求

1. 学生资助项目单一。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由于自身财力有限, 资助贫困学生项目主要还是国家的助学金,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农村学生居多, 助学金难以满足学校贫困生的需求。2、学生资助缺乏精准性。由于环境、家庭、性格等因素,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资助需求, 但是目前高校仍然是统一的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资助, 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

( 三) 贫困生精准资助专业化水平滞后

1、专职资助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高校内从事资助工作人员主要是以辅导员为主, 辅导员工作事务繁多, 资助工作只能疲于应付, 很难做到精准资助, 同时资助工作方法欠缺, 缺乏相应的学生资助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2、资助管理模式陈旧。目前, 高校的资助管理模式依然是传统的人工模式, 采取分配名额, 学生填表, 汇总上报的工作模式。由于工作环节多, 工作任务中, 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对于资助学生的后续管理也存在着漏洞。

( 四) 助学贷款效率不高, 勤工助学岗位吸引力不足

1、尽管生源地贷款的开展, 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学费问题, 还是存在着贷款程序复杂, 时间长, 贷款金额难以满足学生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用。湘西地区高校资助工作的的一个难点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催缴工作, 违约率持续攀升, 远远超过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标准, 造成了很多问题。

2、勤工助学岗位吸引力不足。勤工助学岗位是解决贫困学生生活费的一个重要方式, 但是湘西地区经济落后, 校外难以提供大量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助学岗位, 校内也难以提供吸引学生的助学岗位。

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精准资助的路径

( 一) 加强贫困生精准资助认定体系建设

1、强化精准资助认定体系。建立贫困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包括家庭指标、学生个人指标、班级综合测评指标、随机访谈指标、辅导员班主任指标五个一级测评指标, 对应的权重位20% 、20% 、20% 、10% 、30% 。每个指标都要有严格的权属和分值, 有详细的档次分类。根据每个学生的权重指标体系以及学生的平时各方面表现进行打分, 听取每个贫困学生的意见, 公示。最后认定学生的分数和困难程度, 划档分类, 动态管理, 每年进行一次数据库的更新完善。

2、精准资助标准化、制度化。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的重要指示, 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资助。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将贫困学生按照贫困程度和资助需求进行量化分类, 进行精准化资助。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核查机制, 确保学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访谈力度, 积极主动帮扶特别困难学生。

3、实现优化配置, 发挥最大效能。根据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动态管理, 结合“奖助贷免补”等多种措施, 进行优化配置, 为不同类型的困难学生提供满足其内在需求的个性化精准资助, 资助方式与资助金额, 物质资助与心理帮扶的叠加, 实现精准资助的最佳方式。

( 二) 提升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促进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是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和基础, 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1、资助专职人员专业化。湘西地区高校要建立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 要在各个学院设置专职资助工作人员, 加强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 学习相关的资助政策, 学习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掌握资助工作的流程, 提升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2、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提高资助实效。湘西地区高校要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 依托网络信息平台, 打造精准资助数据库, 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将各类资助程序进行网上公开, 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从个人申请、综合测评、审核等全部网上公示, 接受全体师生监督, 加强资助过程监管, 实行月汇报制度。受资助学生成为学校精准资助的长期管理服务对象, 直至其毕业, 都要进行常态化的管理教育。

3、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 要重视信用档案的建设, 加大对助学贷款等学生的监管力度。定期对贷款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动态管理, 对拖欠贷款利息的学生, 要采取加收罚息、通报等手段进行处罚, 对恶意违约者, 采取法律手段予以收缴。加快建设全国信用信息联网, 充分发挥对失信学生的处罚力度。

( 三) 精准资助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积极拓展资助项目和渠道。由于湘西名族地区经济落后, 仅仅依靠国家助学金很难满足学生的资助需求。要采取多种途径, 利用各方资源, 加强和企业、校友的联系, 进行资助项目的拓展, 尤其是利用产学研合作推进学生资助项目的多元化。

2、以资助学生为主体, 满足学生需求。打破由资助者为主体的资助管理模式, 建立以受资助学生为主体,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精准资助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资助方式, 自主承担相应的责任, 自主进行资助项目的监督和后续管理。

3、全方位的心理咨询与调试。对于贫困生的资助, 不仅仅重视物质的资助, 更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团体沙龙, 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促进受挫能力、意志力的提升。

三、结语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归根到底还是要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与帮扶, 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习, 为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精准资助是对“精准扶贫”提法的借鉴, 加强贫困生精准资助认定体系建设是核心, 提升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是关键, 精准资助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重点。这三条路径相辅相成, 紧密相联, 是建立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精准化学生资助是落实十八大精神,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湘西考察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摘要: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 所属高校贫困学生数量多、贫困程度深, 学校的资助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实现精准资助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提升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贫困生精准资助认定体系建设, 精准资助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路径来提升湘西地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水平。

关键词: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精准资助

参考文献

[1]张光明.建立精准资助机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在2015年全国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会议上的讲话[Z].2015-02-05.

揭密湘西赶尸 篇4

不管怎样,叶落须归根。客死异地的游子,本人的意愿一定是要人葬祖茔;孝子贤孙必得搬丧回籍,亲友相知也都有资助此事的义务。而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地区,作小贩、采药或以狩猎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坏到了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极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就有人创造了“赶尸”这一奇特的办法运尸回乡。

说起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道: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公公)蚩尤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仗打完后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催督。”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立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因是阿普军师所“司”之法术让大家脱的险,大家自此又把他称作“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术实乃“雾术”,而“雾”笔画太多太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天或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酱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

据有关文献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乘船越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鬼魂”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两类尸首同样不能赶。

赶尸原本只赶死在战场上的战士,发展到后来,老司也帮那些被官府冤枉杀死的乡亲赶尸回乡。

“辰州符”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赶不动那些僵尸了。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赶尸匠这个职业是多么地令人敬畏。

据说,湘西的赶尸匠,人行必须面试,年满16岁,身高1.7米以上,相貌丑,胆子大,才能被录取。赶尸匠先让应试者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要你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你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你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接着,赶尸匠要你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的高坡。尸体不会自己爬上去。这样一来,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后,还有一项面试,那就是赶尸匠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你一个人去取回来,这样才能说明你有胆量。这三关顺利通过了,你便取得了当赶尸匠学徒的资格。

早些年,若是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这种骇人的景象。当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在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就是赶尸匠。他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锣,一面“赶”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黑夜中的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是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帽,额上压着几张画有符的黄裱纸垂在脸上,颠簸行进。路上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的门板后面,是尸体的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客店”,夜晚便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下雨天不好走,他们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这种景象着实吓人!若是亲眼见到此事,相信没有几个人是不被吓到的。

世上本没有鬼,人想得多了。内心也就不自觉地出现一些恐惧、怪异的想法。说白了,还是在自己吓自己!但是一旦面对事实存在的东西,我们又应当如何解释呢?

其实所谓“赶尸”。就是“背尸”而已。赶尸匠找人将尸体肢解,然后喷上特制的药水,防止尸体的肢体腐烂。一个人背上肢体,套在既长且大的黑袍里,头戴大草帽,将整个头部覆盖余,连面部的轮廓也难叫人看得清楚;另一个人扮成“赶尸术士”在前面扔纸钱、摇铃铛,给背尸人指引方向。两人还故意造出恐怖气氛使人不敢与之接近。如果路途遥远两人的角色就一日一换。

到目的地前两三天,赶尸匠就得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就立刻将尸体的肢体拼接起来,并将寿衣等物为死者穿戴齐备,装进寿棺。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匠全程承担,其间绝对不允许旁人参与和旁观,即便是死者的至亲也不例外。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旦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进行。将死者装殓完毕以后,丧家才能派人去认领。

棺盖揭开之时,须眉毕现,果然是丧家亲人,相貌宛如昨日,而现在却长眠于棺木之中,悲从心生,顿时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赶尸匠这时特意劝说大家不要过于悲伤,致使死者不安,亏得他生前积有功德,才得以平安返回故里。刚经过长途跋涉,急需安息。

湘西高校 篇5

关键词:湘西高校,数字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地域特色

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湘西地区是湘、鄂、渝、黔咽喉”, 在教育水平上, 湘西地区最为著名的高校有吉首大学, 数字传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高, 在专业的细分和就业前景上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湘西地区从地域文化特色上来看, 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 少数民族聚居, 文化优势呈现的较为明显。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也呈现着多样化的热点, 因此湖南湘西地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应该具备地域化的特点。

一、湖南湘西地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现状

(一) 湘西地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细分

湘西地区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育细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对于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 教育专业性程度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现阶段市场上以数字媒体专业为依托的产业模式较为的多样, 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下竞争也日趋的激烈, 对于高校教育发展而言需要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发现高校专业教育的地域文化特色, 有特色化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湘西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细分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地域专业特色没有展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技术和艺术教育分离, 学生独立创作个性没有体现。

数字传媒艺术专业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设计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 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应该关注市场发展的要求, 积极的发掘创新发展模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文字图像和音频信息内容的加工和处理, 是注重管理和技术应用的统一的专业。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除了要涵盖最为基本的专业教学内容, 还应该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设计都应该有所涉猎。学生应该有长远的市场发展眼光, 通过个性化的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 提升高校专业培养的优势性,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湘西地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细分应该考虑的因素。

(二) 湘西地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需求

湘西地区数字媒体媒体艺术专业教育需求非常大, 数字媒体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潜力, 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要求, 对于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西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还没有认识到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性, 因此教育方向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 教学思路不清晰, 由此产生了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的时候存在着盲目性, 需要重新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 甚至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性。湘西地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育需求必须要有正确的认知, 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应该实现合理的规划, 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充分的环境, 为数字媒体相关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动力, 实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同步。

(三) 湘西地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是现有的教育重要的表现形式。很多的高校在多媒体方面加大了很多的资本性投入。其投入的主要原因是, 媒体的存在是一种直观的、简单的表现知识和授课内容的方式之一。在湘西地区, 数字媒体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湖南湘西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于湖南的其他地区而言相对较为落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改变这种相对落后的现状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才能够改变现有的这种状况。数字媒体是一种展现形式, 这种形式也需要生动和具有美感才能够被学生所接纳。那么这种数字媒体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就必须获得提高和加强。不断的提高了湘西地区数字媒体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才能够使这种数字媒体的艺术专业性加强, 从而提升整体上数字媒体专业的整体发展。

二、湖南湘西地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原则

(一) 地域性与时代性相融合

地区性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地区和时代的背景不同进行培养。对于湖南湘西地区来说, 湖南湘西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区域, 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自然会与汉族有所区分, 同样的少数民族中拥有着很多的专业知识的人才需要社会去挖掘。在湖南湘西地区需找高校数字专业媒体人才就需要人们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出发, 寻找适合少数民族的人才。同样, 这种人才也不单单是指能够进行专业的数字化的媒体的应用, 对于少数民族的生活、语言和行为理解能力也要具有一定的基础, 如此才能够完成对于湖南湘西地区高校媒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 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时效性和时代性相结合。教育教学的人才的噢培养不是单纯的教授书本中的知识和一尘不变的进行培养。知识的实际情况是不断更新的, 同样, 社会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的变化, 不断更新和变化了人才所学习的知识, 才能够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变化使湖南湘西地区高校的多媒体发展是根据实际上的情况和人才的培养进行的。

(二) 理论性与技术性相融合

现今社会的人才不是所谓的空学书本的人。现今的人才是能够多方全方位发展的并且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在湖南湘西地区高校的多媒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人才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才能就十分重要了。多媒体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理论的确十分重要, 需要进行理论的学习之后才能够掌握相应的学习和方法的技巧。但是光有书本上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书本中的知识是一种理论性的展现。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技术存在于社会中, 技术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进行理论的学习过程中, 对于多媒体的操作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实际上技术性质的学习能够是理论和技术相结合, 在技术与理论不断结合的过程中促进多媒体的发展。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学习的人要不断的更新自我的理论和技术的方法。在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的过程中, 把湖南湘西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够促使整体上国家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并能够获得进步。

(三) 前瞻性与创新性相融合

人才通过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的不单单是知识本身, 还有一种对于未来知识的走向和知识的创造性的发挥。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学习的人才, 他所涉及的是现有知识的学习和对于未来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走向。知识是在不断的进步和改变的, 而人才在学习知识的本身过程中也只有不断的看到知识的更新才能够说明知识本身多具有的未来。前瞻性对于人才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湖南湘西地区的高校相对于现有的南方高校地区来说相对较为落后, 而在落后的地方, 知识的拥有者对于未来和前沿知识的把握程度是这个高校能够进行多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了解知识的前瞻性之后, 学习知识的创新性和知识的创新能力对于人才的自身能力培养也十分重要, 在现有的学习过程中, 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并且使这种知识应用到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当中对于多媒体技术也十分的有益。

三、湖南湘西地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地域化培养模式

(一) 利用数字化媒体宣传手段, 提升学生的媒体传承创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需求大量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社会大量化的需求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社会条件。社会经济需求, 岗位的共需平衡甚至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培养打造了畅通的“出口”问题。结合湘西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特色寻求适合湘西地区发展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地域化的优势尤为重要。湖南湘西地区属于国家欠发展地区, 社会数字化、媒体化的发展潜力更大, 发挥地区优势利用数字化媒体宣传手段, 提升学生的媒体传播和创新能力, 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初期基础。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是新事物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因此数字化媒体的传播和宣传需要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重要的一点是将数字化新媒体的宣传推广, 形成社会的合力, 大力宣传推广数字化媒体, 成了一种社会态势, 让学生在数字化媒体环境中发展和创新。高校也可利用数字化媒体的环境创造性地开发学生培养模式, 开展地域化的培养。

(二) 发掘民族特色文化内容, 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媒体化呈现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发掘地域民族特色, 为地区多媒体的发展本地域的创新文化, 是数字化媒体发展壮大的重要阶段, 也是区域化的数字化媒体的发展走向全国和世界的总要环节。湘西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能够为现代新媒体注入新的力量。高校培养数字化媒体专业人才用以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对区域民族文化的挖掘为高校培养专业化人才提供了新的契机。湘西地区高校发展需使用该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聚集, 是地区的一个特色, 也是该区域数字化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媒体化的呈现, 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新的宣传力量, 发掘少数民族文化为高校专业化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打开新的视野。

(三) 丰富湘西民族文化的特色, 创设媒体文化品牌

以品牌的力量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创设新媒体文化品牌, 打造高校数字化媒体培养专业人才航母。湘西区域民族文化的特色是新媒体网络宣传的重要切入点, 符合现代人的网络涉猎需求, 适应现代化的“眼球经济”, 能够很好的进入新媒体宣传行业, 为文化品牌的创设提供方便。丰富的湘西民族文化为大学生创设民族的文化品牌提供现实性的可能。高校在培养地域性的数字化媒体专业人才时以高校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为起点, 拔高文化的影响力和宣传力,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供锻炼, 是实践加理论学习模式的重要践行。将丰富的湘西民族文化应用在新媒体的技术开发中, 为高校大学生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打下基础。互联网新时代要求我们尽可能多的创新创造,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为大学生发挥个人才能, 结合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发出新的要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湖南湘西地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地域化培养模式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 符合企业竞争的人才环境的需求, 符合时代创新的文化需求。地域性的能够提升大众的文化感知能力, 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对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传承。高校大学生作为最为活跃的群体, 在高校范围内接受最为专业的教育培养, 在数字媒体专业性学科教学的引导下了解最新的理论内容, 通过思维的拓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开阔性和创造性的视野带动数字传媒专业的发展。以湖南湘西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为己任, 高校数字传媒体专业的大学生应该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在不断的学习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 投身到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 为我国数字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积累, 丰富大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玉奎.我国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南京邮电大学.2011 (03) .

[2]刘瑞江;韩英倩.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考试 (教研版) .2012 (09) .

[3]张剑.地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研究[J].艺术与设计 (理论) .2013 (10) .

[4]王静;谭婕姝.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2014 (09) .

湘西高校 篇6

一、湘西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的现状

湘西民间美术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苗绣、刺绣、蜡染、 苗族银饰、蓝印花布、剪纸、滩头年画、凤凰纸扎、苗画、 土家织锦、苗族服饰、祭祀绘画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民间美术反映了湘西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悠久深厚的历史内涵,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当地政府和各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国家层面,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湘西地区已经有二十多位民间艺术家被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这是对湘西民间艺术形式的肯定,也是一种通过荣誉和物质的形式对传承民间艺术的奖励。在地方政府层面, 湘西州政府和文化部门定期开展各类民间艺术活动以及凤凰旅游节来推广和传播湘西民间艺术。本土高校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利用地域优势也开设了湘西民间美术相关课程并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等等。

然而,尽管政府和其他部门在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事业上做出了很大努力,我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湘西民间美术日益变得式微,很多美术形式甚至已经到了濒临灭绝,后继无人的境地。这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喜欢民间美术的大众数量逐步减少, 这也直接导致了从事民间美术事业的艺人的减少。其次, 民间美术本质上要扎根本土文化,而湘西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大量青年不得不外出打工,这客观上导致了民间美术继承人才的缺失和断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艺术研究机构尤其是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大多遵循西方式美术教育形式,忽视了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传承和保护,使得民间美术研究和高级创作实践人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湖南地方高校在培养民间美术人才,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形式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二、湖南地方高校在湘西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

总体上来看,湘西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调,而笔者认为,本土高校美术学院是湘西民间美术传承的重要机构,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来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湖南地方高校集中了大量美术师资人才,能够有效开展科研和教学实践。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据笔者了解,尽管湘西民间美术开始变得式微,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在湘西民间美术理论和创作方面具有深厚的学养和功底。由于湘西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很多美术学院的教师或直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者将湘西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自身的创作实践中。因此,作为湘西民间美术人才储备库,尤其是理论人才储备库,湖南地方高校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和传承这一艺术形式。

第二,高校的非功利环境有利于传承湘西民间美术。 众所周知,民间美术的根基在于民间艺人,其主要的生存环境则是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然而,如上文我们提到的,由于现代工业文明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冲击,当今湘西地区的青年大多离开这片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而奔赴南方打工,湘西民间美术的传承已经在现实的经济冲击和生活压力下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这样一来,既然湘西民间美术创作和研究总体上难以带来经济上的功利目的,而高校机构作为知识、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能以非功利的目的去研究、传播、保护湘西民间美术。

第三,高校展开湘西民间美术教学有利于这种艺术形式的广泛传播和推广。艺术需要推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目前的情况是,湘西民间美术囿于其偏僻的地理环境和地方经济条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而在高校开展湘西民间美术教学,学生毕业后将会遍布全国各地,能够有效推广和传播这一艺术形式,将湘西民间美术精华带到祖国各个角落甚至全世界,这是湘西民间艺人个体传播和推广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由此可见,湖南地方高校能够在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改变固化的以西方美术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为中心的思维, 将湘西民间美术直接或者间接融入日常教学中,这既有利于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也能让当代美术散发出更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三、湘西民间美术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式

(一)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的自主意识

与教授其他美术形式如油画、水彩画、素描课程不同的是,湘西民间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向学生传达一种迫切的传承湘西民间美术的责任感。如果说一般美术门类课程主要注重创作技法,那么湘西民间美术教学应该首先让学生意识到湘西民间美术的价值、意义、文化审美内涵,尤其是其巨大艺术魅力和价值与其日益濒临边缘化甚至消失的现状,让学生在自主意识上认清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年轻一代,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美术专业的学生完全有责任和义务为保护传统美术做出应有的贡献。一直以来,很多人甚至包括不少美术专业人士以及学生对民间美术抱有一种狭隘的看法, 认为民间美术代表的是粗糙、俗气、缺乏深度,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民间美术的动人,主要来自它的审美品格: 以特有的形式所体现的人格特征,即审美形式的劳动人民的人格特征——质朴、天真、活力。[2]因此,教师在开设有关课程前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民间美术作品展示、理论阐述等形式向学生阐明民间美术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地位,以及湘西民间美术辉煌灿烂的历史和现状,逐步激发学生内心的保护愿望。

(二)将湘西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美术课程教学中

湘西民间美术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种,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将湘西民间美术中特有的、突出的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当中。湘西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各类作品色彩独特,造型别致,主题鲜明,图案奇特,这些鲜明的元素都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到当代美术作品中,使得这类作品既保留原有的核心形式,又增添活泼性和陌生审美感,为艺术创新吹入一股清风。事实上,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艺术创作中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奥运标志中国传统印章形式的运用,奥运火炬设计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的“祥云”图案,奥运“福娃”设计中融入的中国传统壁画、 风筝、彩陶等文化艺术元素。[3]由此可见,民间美术不仅不是当代艺术作品的累赘,反而是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湘西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剥离。例如,在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湘西刺绣中独特的图案,如石榴、苗王印、 蝴蝶花、星宿花等融入到作品中,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也可以将刺绣和印染的独特色彩融入其中,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笔者在中国重彩山水画教学中,通过对湘西民间美术中突出的色彩设置、空间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抽离有机地融入到创作中,并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结合的创造性意义, 进而鼓励他们尝试用这种手法创造出更多具有活力的作品。

(三)开设湘西民间美术课程进行传承

如果说将湘西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各个美术课程中只是传承湘西美术的辅助形式,那么开设湘西民间美术课程则是最佳方式。为了让学生对湘西民间美术有系统的了解,可以开设该类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湘西民间美术的历史、成就、文化内涵、具体门类、 特征、技艺、手法等。此类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面广, 对于湘西典型的民间美术形式如年画、刺绣、头饰、纸扎、蜡染、印花、蓝印花布、苗族凿花等都有详细介绍。 总体来看,此类课程的性质更多地属于文化熏陶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性地教授一种或者几种湘西民间美术技艺,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设计创作苗族刺绣图案并完成一幅小型的刺绣作品作为课堂作业。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教师讲授、 多媒体民间美术作品呈现、案例式分析、实践创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注重湘西民间美术的文化层面讲授,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便能够在学生毕业后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濒临消失的古老技艺。

总之,湖南地方高校肩负着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的重大责任。高校独特的地位、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状况也为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湘西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让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形式永远流传下去。

摘要:湘西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之瑰宝,由于种种原因,湘西民间美术在当下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能让古老的湘西民间美术得以延续,有必要将湘西民间美术教学引入湖南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体系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

关键词:湘西民间美术,高校美术体系,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吕胜中.再见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59.

[2]郎绍君.质朴·天真·活力——试论民间美术的审美品格[J].文艺研究,1983,(5):32.

湘西高校 篇7

1相关简介

1.1Flash介绍

Adobe Flash(原称为MacromediaFlash,通常简称Flash,其前身为FutureSp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现在已被Adobe公司收购)所设计的一种二维动画软件。曾与Dreamweaver(网页制作工具软件)和Fireworks(图像处理软件)并成为“网页三剑客”。它是全球最流行的二维动画设计软件之一。能够非常好地把网络技术、矢量绘画、平面动画、游戏开发、视频制作、语音合成等技术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流畅性好品质高的动画效果。且具有制作效率高、成本较低、交互性好,文件小、为流媒体等特点。Flash已经涉及网络广告、网页游戏、MTV、动漫、手机游戏等多个领域,适用平台也由电脑拓展到手机、无线通讯、电影、电视等领域,成为了动画发展的主流,一种新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

1.2极域电子教室介绍

极域电子教室教师机功能及学生机功能两个部分。教师机功能主要包括五个功能模块:课堂教学模块(广播教学、语音教学、学生演示等功能)、视频回放模块(屏幕录制、屏幕回放等功能)、教学互动模块(语音讨论、黑屏肃静等)、课堂管理模块(电子教鞭、电子点名、系统锁定等)、系统管理模块(远程命令、远程设置等功能)、教学辅助模块(文件分发、提交作业等)。学生机具有电子举手、远程消息、电子签到、提交作业等功能。

1.3混合式学习

何克抗在《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一文中对混合式学习做了以下诠释,“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 Flash 高效课堂的实现

我们为了有效提高Flash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其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对比,最终选定了使用电子教室来实现Flash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来实现有效教学,调查结果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本模式的有效性:

2.1 有效实现了常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混合

对于计算机类课程来说,一般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先用多媒体演示,然后学生操作。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经过教师多年使用发现:教师教学与学生操作存在时间差,步骤少,学生还能记住或跟上,步骤稍微多一点,学生就很难记录完整,然后教师就必须一个个重新演示,占用了大量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在使用了电子教室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教师操作并开启广播时,学生可以用滚动窗口模式接收演示广播,可以跟着教师进行同步操作,边看边练习,实现了教师教学演示与学生练习的同步。电子教室还具有教学操作同步录像功能,学生即使没能掌握操作,也能在教师演示完成后,反复重播教师演示,巩固知识。通过这一功能,教师及学生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有效实现了常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混合。

2.2有效实现了教学形式的混合

FLASH教学一般包括:矢量图形的编辑、图层的使用、帧动画操作、场景设置、声音控制、程序设计等内容。其中矢量图形的编辑、帧动画操作、程序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学生需要长时间注意屏幕,眼睛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造成学习被动。传统课堂主要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参与度极低。而用极域电子教室教师可以进行屏幕广播教学,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传送给任意一位学生或所有学生计算机,同时教师可以锁定学生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跟据教学需要选定某台学生机,要求学生给其他学生演示,实现同步播放,教师可在其演示过程中及时指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每节课都能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教师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巩固学习成果,非常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索知识。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完成教学,达到了课堂教学形式的混合。

2.3 有效实现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教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完成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并不是学生单一地独立学习,而是要激发起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并强化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小组合作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学习情况,采取自由分组和教师指派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分组,并确定了组长,分组时可以适当把小组座位调整在一起,既保证了小组内学生的沟通通畅,也保证了每组学生至少一名优秀学生,还可以保持教室基本秩序,便于开展学习活动,避免小组间的干扰。教师演示完成后,组长可以代替教师进行再次演示和语音讲解,他们更容易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在进行知识拓展时,小组可以通过语音系统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系统保证了各组之间画面互不干扰。最后各组可以通过软件对全班展示探究结果,达到全班交流合作的效果,实现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的。

2.4有效实现了教师教学的高效率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的高效性和管理的高效性。由于学生学习的差异,学习进度不一致,教师往往花费许多时间来重复讲解或单独辅导,占用了老师时间,影响学习进度。而电子教室的辅助功能帮助教师实现了同步授课,异步要求,学生自学,集中解惑。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提问,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呼叫教师,教师可以根据显示的学生信息,教师可进行解答,并同步播放,遇到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及时观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及时在线交流功能学生也可以在线进行文字交流,交流记录还可以作为文本文件保存下来,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屏幕录制与电子教鞭结合使用可以实现电子备课;利用文件分发功能可以给每位同学传输文件或文件夹,实现了作业群发的功能。学生可以使用作业提交功能方便递交电子文档作业,系统自动能给上交文件进行命名和分类管理;远程命令功能能实现教师对所有学生机的关机等操作,实现了教师教学和管理的高效率。

2.5有效改善了学生课堂纪律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签到功能来进行课堂考勤,有效控制迟到现象。学生在软件中输入自己的姓名并确认后,教室机的“签到状态”一栏中将显示“已签到”,并保存已签到学生列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座位最好固定,便于机器与人能一一对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走神,会去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可通过屏幕监视功能进行观察并予以提醒,对于屡教不改的可以执行黑屏肃静命令来禁止学生的操作。在学生上机练习时,教师可通过远程命令对学生的电脑进行监控,限制其部分功能,强制学生不要做与本课堂无关的事情,如限制学生上网等小动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改善了课堂纪律。

2.6混合式学习前后效果对比

我们为了详细了解其效果,在实验班级上进行了两次调查和测试(实施混合式学习前后,时间均为8周),进行了纵向对比,周期均为1个学期,被试人数为45人。为保证数据能客观反映事实,前8周所学内容为Flash基础课程,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后8周为Flash编程及综合实训,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后8周所需掌握的知识点,难度远大于前8周学习的内容,对比结果主要通过调查和测试两种形式来反映。结果均显示实施混合式学习后教学效果大幅优于实施前,其具体数据与分析在《普通高校混合式学习和传统模式对比研究》一文中有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再赘述。

3总结

湘西高校 篇8

(一) 童谣中的世俗情

纵观漫长的历史, 中国女性经历了从母系氏族 (女权社会) ——父系氏族 (男权社会) ——现代社会 (男女平等社会) 这一系列发展阶段。但湘西苗族女性却很幸运地逃脱了男权社会这一阶段而直接进入男女平等社会。土家女性虽经历了比较复杂的社会体系, 但由于湘西土家、苗、汉居住混杂, 在互相同化互相影响的作用下, 较之湘西外界的女性来说, 她们所受封建制度的迫害要少很多。比如, 湘西地区旧时女子裹小脚的就较少。除了大户人家的女儿少数为之, 百姓人家的女儿都不会勉强。从横向来看, 女性经由小姑娘 (孩童) 时期—少女时期—妇女时期—老年时期等心历路程。孩童时期, 妈妈会哼唱一些童谣启迪孩子认识事物, 熟识生活常识:

虫虫飞, 飞呀飞, 飞到家家 (gaga外婆) 屋里去,

家家不到屋, 坐到那门前哭。

家家不杀鸡, 虫虫不回去,

家家不打蛋, 虫虫不吃饭。

虫虫, 即小宝宝的自称。这是哄孩子时, 教孩子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亲人外婆, 并把孩子天真烂漫、憨态可掬地向人撒娇耍赖的样子描写出来:外婆不给我杀鸡煮, 不打蛋吃, 我就不走, 赖在这儿了。

(如同) 情歌中的女性形象

情歌, 是湘西民歌中最为动人、美妙的一种艺术形式, 以咏颂男女爱情为主题, 是湘西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通过不同语言、不同曲调、不同风格的吟唱, 感受青年男女那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似一幅幅色彩绚丽,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徐徐展开, 充分展示了湘西少数民族的审美观、婚恋观、道德伦理观、人生价值观。这是一首苗族东部方言情歌, 且看恋爱中的苗族女子是如何痴迷她的意中人的:

阿哥若呆在家中, 睡在帐中好从容.

为我才坐野草间, 因妹才钻茅草丛.

六月夏夜蚊虫错, 牛蚊沙蚊成群涌.

死蚊莫咬男儿身, 男儿受苦蚊莫拢.

要咬多咬姐两口, 咬死不喊一声痛。

这是一个多么痴情的奇女子!当她好不容易碰上赶秋之类的节日, 可与心上人约会时, 却由于深山老林里气候潮湿, 蚊虫纷飞, 使坐在茅草丛中亲密的人儿不得安身。阿哥不停挥手赶蚊子, 阿妹却心疼她的阿哥被该死的蚊子咬, 心里只希望牛蚊沙蚊只咬自己, 千万别咬情郎, 因为情郎阿哥白天要干农活很是辛苦, 晚上再被蚊虫叮咬, 就更苦不堪言。她只想到阿哥是因为她才放弃了舒适的蚊帐不睡, 所以自己应该多替阿哥挨蚊子咬几口, 心里才安稳。一个活脱脱的痴得犯傻的苗家少女形象跃然而出。当约会结束, 又到了分别的时候。在湘西苗寨, 巫蛊的神秘力量是男女老少无人不晓的。传说有这样一种迷魂药, 被会巫术的人随意撒在水里饭里甚至床底下, 中了这种迷魂蛊的人, 会把原来喜欢的人忘得一干二净, 甚至面对面都不再相识。如果这样, 相爱的人儿怎不痛断肝肠?因此, 姑娘赶紧一再提醒阿哥, 千万小心别中了这种蛊而忘了她。由此可见, 姑娘对阿哥的情意有多深、多重!她是宁死也不愿忘了阿哥呀!在众多情歌里, 多是女子唱给心上人的。

二、湘西民歌中对女性形象描述的象征意义

(一) 爱与歌唱

1. 情歌

流传于土家苗寨的情歌多如牛毛, 不胜枚举。甚至有专门将情歌分为初会讨物歌、赞美歌、思念歌、幽会盘歌、分散离别歌、相思怨情歌及叙事长歌等。这些情歌有的直白大胆, 有的欲言又止, 有的含蓄隐晦, 有的夸张惊人。在平日的生产生活中, 湘西女性最能吃苦耐劳, 她们同男子一样常出现在田间坡头:插秧打谷、劈柴担水、车水打夯, 无所不能。而她们最拿手的, 是在农闲时与姐妹们描龙绣凤, 挑花织朵, 为心上人编织荷包彩带、编扎草鞋……细心的女子会在编织过程中偷偷把自己的发丝也巧妙地织进鞋里垫里, 让自己的发丝永远贴着、缠着情哥哥, 让他永远也甩不脱、忘不了, 这是一种多么执着的深情!

那个因思念情哥而落泪, 却怕父母盘问反怪辣子洒到眼角的女子;那个想等情郎过来说句话, 却又怕人看到而故意假装勾腰去扎裹脚的女子;那个把自己的头发连同痴心都一起织进了送给情哥的草鞋中的女子, 哪个不是善良多情、痴心不改的曼妙女子?那细细的发丝, 正是湘西女性爱的象征!难怪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小小年纪竟也有着这般细密的心思, 只是因为湘西民歌中会将所有的女性心境都唱遍、唱够、唱透, 在千千万万爱的咏叹声中, 才能有这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湘西女性, 也才能造就湘西这块土地上辉煌灿烂的历史。

2. 母爱

自古以来, 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都对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充满无尽爱戴和神秘膜拜, 湘西民歌也不例外:从远古时候的《妹榜妹留》到《奶夔奶苟》;从《十月怀胎》歌到《催眠歌》;从《巴列咚》到《娘娘脚》甚至《哭嫁歌》, 无不彰显着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每当歌郎在与歌娘对歌过程中想利用性别差异来攻击对方取得胜利时, 常常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吃不到羊肉反惹一身骚”。歌郎张明孝想讥笑对手是一女流, 笑骂人家“牛婆当面耸“峰胞” (指乳房) ”, 却被歌娘张三姐当儿子一样骂得他暗吃哑巴亏做声不得, 只得灰溜溜作罢——只因为他暗讽的“峰胞”却正是伟大母亲的象征!

(二) 恨与歌唱

生长在大山里的湘西女性都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特色, 她们对人对物常常赋予浓厚的感情色彩:非爱即恨。爱到深处她们会深情款款地歌唱;恨到极致, 她们也会咬牙跺脚地恨声骂唱。对于在生产生活中所碰到的难事、对于人生中所遇到的负心汉子、对于禁锢她们思想、破坏她们婚姻生活的封建礼教、对于常年过分压在头上的夫权、强势的种种不满, 她们都会编成歌儿唱着骂, 只图个心里畅快, 一唱 (骂) 解千愁!在她们嘴里, 那些可恶的人和事会变成极其丑陋的东西任人唾骂, 让听者心里直发凉发毛, 旁观者却听得有滋有味。尽管这些山歌很有些精神胜利法的意味, 但它却是山里人习惯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些象征着黑暗势力的丑恶事物一经唱出, 马上如乌云秽水般遭人嫌弃, 而在对比之中, 象征着一切美好事物的自我形象也不断得到提升。它使相对来说处于弱势的女性心理得到了宣泄, 也给湘西民歌增添了另一份野趣。

千百年来, 湘西儿女共同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过着男耕女种的生活, 共同创造神秘湘西的一个个奇迹。劳作之余, 在田野、在溪畔、在草滩、在高山, 她们歌着, 她们唱着, 尽情享受美好生活带给她们的快乐。那悠扬婉转的山歌, 那扣人心弦的对唱, 无不昭示着湘西女性的聪颖智慧, 它荡涤着心中的烦闷, 洗净心灵的尘埃, 它将湘西女性的风采传遍五湖四海, 让四面八方慕名来访的贵客, 踏歌而来!

摘要:湘西民歌丰富多彩, 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各种描述更是精彩动人, 本文列举部分经典唱词, 展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女性形象, 使人们了解湘西女性在古往今来的生产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湘西地区人文背景及文化内涵, 深切感受到湘西民歌的魅力。

湘西擒魔记 篇9

20多年前,一部新中国最早的“剿匪剧”《吗龙山剿匪记》的播山,在全国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田大榜”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反面人物,走进了千万观众的视野。历史上是否真的有“田大榜”这个人呢?答案是肯定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也就是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中“田大榜”的原型,他叫姚人榜。

姚大榜,字必卯,号占彪,清光绪年间生于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通过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我们看到,这个姚大榜以文断字,他受过数育上过私塾,后毕业于贵州铜仁讲武学堂。姚大榜的父母都是本分农民,只是因其哥哥早年天折,他便成了家里的独苗,不免娇惯起来。姚大榜十几岁便和社会上不_三不四的人交往,好逸恶劳,慢慢的吃喝嫖娼赌不离其身。

十六岁那年一次,一个乡邻偷了姚人榜家的牛,谁知姚大榜一气之下,找米一支土夹板枪,打死了乡邻。这之后,他投奔了晃县的一个土匪,就这样开始了他为匪的生涯。

刚开始,姚大榜自感羽翼未丰,不敢在乡里劫掠,于是他把家搬到了湘黔两竹交界的方家屯。他在这里置地买田,修屋扩院,把掳来的女子寄居于此,供其淫乐。据肖,姚大榜在此先后强霸民女6名。这一时期,姚大榜匪、业日盛,手下已发展到200余人。

1918年,陇溪口商号为笼络他,委其担任县保商大队的中队长,主持治安联防。谁知姚大榜趁机营私舞弊,日月着招兵买马,壮大队伍。对此,国民党政府也是无可奈何,国民党政府先后对其进行过5次招安,可每次姚大榜都在中饱私囊之后,重新反水,重操匪业。

服招不服调,野性难驯。无奈,国民党政府于1940年8月派陆军独立第1旅3团对其实施清剿。但是,招安小成,清剿也小利。

1949年解放前夕,蒋介石不仅看中了湘西易守难攻的地形,而且有10万土匪游杂武装可供驱遣,经营得好,既叫迟滞解放军入主西南,亦可作为日后反攻的跳板.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汀,开始解放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而湖南是解放军进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湘西的十万土匪作为进军道路上的一大隐患,早就进入了中央军委的视线。

解放军赴湘西剿匪,和平解放凤凰县

1949年10月,47军遵照刘仙承、邓小平的指示,在常德进行了思想动员和组织、物资准备。随即,全军紧接着13兵团之后挺进湘西,开始了为期一年零二个月的湘西剿匪斗争。这其中,大土匪杨永清、张平、姚大榜以及当时的国民党湘两行署主任,被称为“湘两千”的陈渠珍,都战为了重点瓦解打击和清剿的对象。

首先就是大土匪杨永清。说起杨永清的来历,他可不是一般的毛贼草寇,北伐战争中,杨永清因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晋升为中将师长,后来,由于567编,杨永清被降职为旅长,他一气之、带着十儿个亲信和二十多条枪,回到了老家芷江,占山为寇。

杨永清把芷江比喻成一个“大鸡笼子”,对于下扬言说,等解放军进了这里,他就把鸡笼门—关,吃掉里面的解放军部队。为了实现这个鸡笼计划,杨永清把大部分队伍撒进山里隐藏起来,只留下几百人埋伏在芷江城内外,准备做内应,杨永清布好了—张网,静等着解放军钻进来。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留守湘西的47军140师师长划子云不敢有丝毫马虎,那时,杨永清正派他的副司令率两个团到芷江西南向我部进攻,企图赶“鸡”进笼。却不想中了我军140师419团的埋伏,枪声一响,杨永清的两个团一下子就乱了阵脚。这一仗,共毙伤敌军1000多八,剩下残部退进入雾山区。而杨永清本人更是在仓皇之中逃窜,最终任晃县土匪姚大榜的助战之下,逃之夭夭。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南的威势,震慑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湘两的残余势力及土匪武装,47军凭借一野大军过境的武力威慑,开展了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一时间,土匪纷纷缴械投诚。这之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陈渠珍。任中国共产党方面,争取陈渠珍的工作一刻也小曾放松。争取陈渠珍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这里民主人土陈采夫做了重要贡献。陈采夫代表中国共产党不仅多次拜访,而且还带信说明解放军47军请陈渠珍到沅陵军部,共商和半解放湘西大计的想法。

由丁陈渠珍也早已看出国民党大势已去,所以在读罢47军写给他的信后,面露喜色,当即表示可以考虑和平解放事宜。随即,1949年11月7日,湘西凤凰县正式宣告和平解放。

存湘两剿匪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匪民难辨。实际上,由于土匪在湘西有几百年的历史,很多老百姓和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家人就有当土匪的,再加上国民党和当地土匪的反动宣传,这些都给剿匪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了解决剿匪中遇到的困难,剿匪部队在城乡广泛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

除此之外,还召开土匪家属座谈会,把与土匪有关系的人,绡成规劝小绡,号召他们规劝亲人下山,开展“父劝子、子劝父、亲劝亲、友劝友、妻劝夫、弟劝兄、匪劝匪”的“七劝”运动。

这样一来,在土匪队伍中,本来就有许多人是被迫的,再加上亲属的劝说,他们纷纷下山,弃暗投明。

当时,对于姚大榜这个有着50余年土匪经历的匪首,人民解放军考虑到,他在旧社会上山为匪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便希望通过政治攻势,让他认清形势,回归人民,向人民政府和解放军投诚。

姚人榜的长子姚应科曾就读于贵阳人学,接受了进步思想,他看到解放军进入湘西以后,各地大小土匪纷纷落网,就几次劝说姚大榜不要再于下去了,应该放下武器,求得人民的宽大处理,但没有成功。

活捉悍匪杨永清,打死顽匪姚大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也借此机会,叫嚣着反攻大陆,那些逃进深山的土匪和国民党潜伏特务义开始跃跃欲试,做起反攻倒算的美梦来。为了把湘西的水搅浑,国民党还从台湾派遣特务空降到湘西。从解放初期到1953年,国民党特务组纵一共向湘西空投了17名特务,他们携带了长短枪63支,电台8部,以及其他大批物资,而在当地的驻军、公安部门和民兵群众的协同配合下,这些人员都一一落网,为了和解放军顽抗到底,杨水清把看家的本事拿了出来,他把一处山窝当做兵营,还在旁边一块较为平坦的坡地上种了水稻,拉开了长期据守的架势。

1950年9月,解放军第47军140师决定,对盘踞在大树坳一带的杨永清匪帮实施围剿。

侦察连发现在深山老林阜有一个送饭的妇女,他们当时就产生了怀疑,于是一路跟踪,当靠近一处窝棚的时候,发现有土匪的岗哨,这让侦察员感封惊喜。有了之前几次和杨水清打交道的经验,这次战十们决定先按兵不动,静待时机。没过多一会,只见一个老头了从窝棚里走山来,接过女人手里的红薯。说时迟,那时快,剿匪队的战上突然扑了上去,顿时枪声四起。

场激站,剿匪队击毙上匪近百人,活捉了杨永清。“你就是杨永清吧?”搜剿队员问道。只见那个老头子无言的默认了。这时虽说是寒冬天气,可杨永清的额头上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解放军的剿匪部队在晃县和贵州交届的濠庆湾,再次发现了姚大榜的踪迹,经过一场恶战,姚大榜的老婆彭氏和女婿杨宗振等人被活捉,他的小儿子、机枪射手姚应金也被当场击毙,这一次,狡猾的姚人榜又带着几1名匪徒逃脱了。

1950年12月25口午夜12点,在晃县十家坪的河边山现了儿个黑影,他们匆忙登上两艘小船,向对岸划去,正当船到河中问时,突然从对岸传米枪声和喊杀声,船卜顿时慌作一团,一只船掉头往回跑,另一只船却披睬翻,船上的人都掉进河里。原来这偷偷渡河的人正是姚大榜和他的随从,而在对面开枪的则是预先得到情报前来阻击的解放军和民兵。

第二天,民兵从河里打捞出10多具尸体,其中有具尸体上还挎着一支快慢机手枪。经辨认,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巨匪姚大榜。原来,在夜里落水后,这个为害渊黔边界50多年的大土匪竟然被河水淹死了。

1950年12月,杨水清在芷江被公审处决。至此,湘西的绝大部分土匪已经被消灭,那些恶名昭著的匪首,也逐一退山了历史舞台。

湘西高校 篇10

湘西民歌, 浩如烟海, 其中有不少直接反映湘西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悲苦哀乐、嬉笑怒骂。民歌中的女性或天真烂漫, 或懦弱痴情, 或热情泼辣, 或彷徨疑虑, 或哀婉悲戚, 或果敢刚烈。湘西民歌中便把这种世间最纯朴、自然的男女之间的是非恩怨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湘西民歌类型特点

湘西民歌从题材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历史传说歌、婚丧风俗仪式歌、祭祀歌、情歌、儿歌、飞歌 (山歌) 、劳动号子、宣传歌等。在这些民歌中, 题材各异, 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映了湘西人的劳动生产、日常生活状态。在远古时代, 人们还处于荒蛮时期, 氏族部落完全统一于母权手中。

湘西苗族对始祖神“傩公傩母”特别崇拜。东部方言苗语称“奶傩芭傩”。“奶”即母, “芭”即公, “傩”即神圣, 可意译为“圣公圣母”。据传说, 他们是兄妹或姐弟, 洪水后结成夫妻, 繁衍了人类。据考, 这便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湘西一带苗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还傩愿”, 又称“腊祭”, 一般秋后举行。其时巫师行法事, 还要唱傩歌, 跳傩舞, 演傩戏, 以此表示对自己始祖傩公傩母 (伏羲女娲) 的崇拜和敬仰。

弟称为圣公, 姐称为圣母;

圣公是红脸啊, 圣母是笑脸。

苗人称圣母为奶傩, 苗众称圣公为杩傩;

奶傩就是傩母, 杩傩就是傩公;

又叫做南山圣母, 又称为东山圣公。

在湘西少数民族历来的祭祀以及婚嫁习俗和建造习俗的古辞俚语中, 无不体现着这样的程序, 人们所崇拜和赞诵的祖先, 是男女平等的, 甚至在早先的古歌中, 还处处洋溢着女性崇拜的色彩。

二、湘西民歌中女性形象的空间设置

1. 女性的赞歌

母系氏族解体后, 父系氏族取而代之。这种变化在世界各民族都曾先后出现。然而, 苗族却与之不同。从古到今, 苗族都保持“苗耕男女并作”, 苗族妇女在历史上一直同男子共同从事生产劳动和家庭管理, 从来就没成为男子的附庸, 夫权思想在苗族社会中影响并不深。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使苗家人产生男女平等的思想, 养成互相尊重的道德风尚。在苗家, 重男轻女的现象并不突出, 甚至, 在分家时, 还要为未婚女子留下“姑娘田”。苗族女性一直生活在这种从母系氏族中就一直受到尊重和维护的家庭亲缘关系及其伦理道德中, 不能不说是万幸之极。在以下苗歌中, 尽管是在接亲送亲时所唱礼辞, 但男女平等的思想可见一斑:

一把铁钳啊, 要有阴阳两面;

一间房子啊, 要有男女同欢。

黄鹂要有两只, 才守得住丛林;

阳雀要有一对, 才守得住深山。

凤凰要有两只, 才守得住高枝梧桐;

白鹭要有一对, 才守得住溪畔良田。

歌中透过“铁钳、黄鹂、阳雀、凤凰、白鹭”等美好事物的借喻, 向人们说明了世界要有男有女、有阳刚与阴柔的结合才能平衡发展。这是苗族先民原始朦胧的婚姻观, 从中可窥见苗族男女在对待婚恋时所持态度的中庸, 而不是畸形的。再看苗歌是怎么赞美一位苗族姑娘:

娘朗体态真苗条, 杏脸桃腮柳眉毛;

人们道是七仙女, 疑是嫦娥下九霄。

云鬓在颜金步摇, 苗山苗水度春宵;

五十八室人赞美, 黛帕娘朗最窈窕。

这一体态窈窕、貌若天仙的苗家少女, 她有着“杏脸桃腮柳眉毛”, 乌黑的头发衬出姣好的容貌, 走起路来如风摆柳, 步步生辉。四面八方的人无不称赞她。古今中外, 这种赞美女性容貌的民歌好比山上的树叶, 比比皆是, 信手拈来, 却绝不雷同, 如此方显赞美人的诚心和歌艺。善良美丽、体态曼妙的苗族女性形象在歌中跃然而出, 让人砰然心动。它不受时空的影响, 就是在科技信息发达的今天, 仍能使人深切感受到歌唱人当时的惊艳是多么的真切实在, 令人震撼。

2. 女性的颂歌

在湘西土家山寨历来有“行山过坳歌为伴, 红白喜事歌为乐, 洽谈议事歌为先, 谈情说爱歌为媒”的乡风民俗。在酉水南岸的土家山寨里 (含保靖、古丈、吉首等交界的古“边墙”东北沿线) , 流传着声腔古老、风格别致的“破头腔”山歌。它与湘西古老的“梯玛神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的词格歌风十分严谨, 一韵到底, 如需换韵, 须歌者双方协商, 违者必被耻笑。每首对歌 (一问一答) 必须答为所问, 否则遭人哄笑。每当“赶秋”等节日到来, 歌场里歌师们便斗起了歌技。在历代歌师中, 著名歌娘张三姐不能不说是一位佼佼者。当歌郎张明孝唱道:

高崖龙洞吊棉藤, 棉藤开花像明灯。

风吹灯动藤也动, 藤动灯来灯动藤。

张三姐望着坡下美丽的葫芦苗寨, 按其格律回唱道:

葫芦苗寨坐苗人, 苗女挑花绣苗裙。

走路人动裙也动, 人动裙来裙动人。

歌郎的歌, 从高崖龙洞的棉藤唱起, 接着唱到盛开的棉藤花鲜艳如灯, 当风吹藤动, 如灯的花也随风摆动。而歌娘的歌, 首先从坡下的葫芦苗寨唱起, 点明葫芦苗寨里住着的是苗家人, 而苗家女儿个个都是描龙绣凤的好手。当苗家女儿穿上自己亲手绣制的美丽苗裙, 便步步生莲, 人走裙摆, 裙摆人动, 顾盼曼妙, 楚楚动人。张三姐在此处灵活地运用双关语, 将苗女美丽娇羞的动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且对仗极为工整, 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3. 女性的悲歌

生活在湘西这块土地上的女性有着各不相同的境遇。苗族女性由于历来没受到男女性别歧视, 因而她们天性大胆, 婚恋自由;而土家族曾受土司王的压迫, 苦难深重, 土家族女性的人身自由特别是婚恋自由逐渐被扼杀。在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制度下, 土家族女性的人性被压抑, 感情被禁锢。但她们大胆追求婚恋自由, 有着土家族女性的叛逆特征。甚至为了夺回土家女儿的“初夜权”而奋力抗争过。因而, 土家族女性也是敢爱敢恨, 敢作敢为的倔强女子。这一点, 从土家女儿出嫁之时所唱的《哭嫁歌》中可见一斑:

我伤心, 不是因为爹娘穷,

我流泪, 不是因为爹娘没陪送,

只因女儿年纪轻, 枉被爹娘赶出门,

是你们听了媒人的话, 把亲生骨肉许人家;

明到婆家去受罪, 还说去了管大家,

明到婆家做贼人, 还说我到婆家做贵人;

如今还来哄骗我, 不如把我一刀割。

出嫁时, 除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外, 对他们不顾女儿死活, 把自己推入火坑的做法, 百般怨恨, 却又无可奈何。女儿的命运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和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所决定的, 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这感情浓烈、催人泪下的《哭嫁歌》, 本是母系社会土崩瓦解时, 妇女因逐渐丧失母权而发出的哀叹。到后来随改土归流而传入封建礼教后, 原来土家族早期较自由的婚恋被封建包办婚姻取而代之。土家族妇女受到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 她们无从表达自己内心的怨恨和对未来的恐惧, 只有借着暂时成为生活的主角“新娘子”的机会, 将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平向众人倾诉。可以说, 哭嫁歌即是土家族妇女的苦难史, 又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书。

摘要:湘西民歌丰富多彩, 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各种描述更是精彩动人, 本文列举部分经典唱词, 展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女性形象, 使人们了解湘西女性在古往今来的生产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湘西地区人文背景及文化内涵, 深切感受到湘西民歌的魅力。

上一篇:高等教育与经济全球化下一篇:工艺流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