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旅游业

2024-11-07

大湘西旅游业(精选12篇)

大湘西旅游业 篇1

目前,关于大湘西旅游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体化发展战略,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研究相对不足。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反映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后续能力和未来前景,对其展开深入细致地评价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旅游业在大湘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援助、投资和战略性的指导和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最终促进旅游生产要素在大湘西旅游系统中得到更合理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1 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高复杂性和强关联性使得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旅游业是综合性和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大湘西旅游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长足的后续发展能力,首先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和支撑,本文将这些保障和支撑条件,称之为旅游潜力保障力和旅游潜力支持力;另一方面,大湘西旅游市场供需双方作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主客体,也必将对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产生重要影响[1]。综上所述,结合大湘西区域特点,认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主要由该区域旅游潜力保障力、旅游潜力支持力和旅游市场潜力决定。

1.1 旅游潜力保障力

1)旅游设施完善度旅游设施是旅游者顺利进行旅游活动的基本保证,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两部分。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后盾,一般包括交通运输、绿化、供水、供电、通讯、治安管理等方面内容[2]。旅游服务设施是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影响较大的,其中尤以旅游食宿接待设施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数量、规模及档次是一个地区旅游接待能力的典型标志。

2)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对旅游资源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高限量,它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造环境两个方面[3]。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其优劣状况决定了大湘西区域发展旅游业的能力和潜力。旅游活动对大湘西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旅游活动使得大湘西自然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也可能使得大湘西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价值不断消减,进而阻碍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人造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两方面。法律环境是旅游经营的决定性因素,法律规定了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是大湘西旅游业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能为大湘西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营造良好的法律秩序。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旅游者在当地旅游和生活的舒适程度、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旅游者的身心感受。良好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能优化和放大旅游者的审美感受,甚至成为旅游吸引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1.2 旅游潜力支持力

1)政策方略支持力对于综合性很强的旅游业来说,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造公平、有序、稳定的旅游市场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投入及管理水平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及其潜能的开发[4]。大湘西区域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受客观条件及其他因素制约,大湘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未能与全省同步,但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秀美,人文底蕴丰厚,国家及湖南省有关政府部门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与保障,这些都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2)国民经济支持力旅游业是最终需求型产业,它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关行业和支持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性。大湘西区域的国民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该区域旅游业的外部支持力度和内部条件的改善,关系着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各种物质基础的保障、旅游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以及旅游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等。此外,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还依赖于当地饮食业、商业、娱乐业、金融业、邮电通信业等相关行业的有力支持,以达到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的双向或多向融通,使该区域旅游业的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对大湘西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可以从中发现影响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

3)科学技术支持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大湘西旅游热随之风起。同时,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释放也需要依靠旅游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一方面,旅游业作为人力资源密集型和直接服务人的特殊产业,将直接从科技教育进步中受益,使旅游业进入科技支撑发展的新时期;另一方面,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化、装配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业发展中得以运用,也促使旅游业开发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等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以更加有效地开发与保护旅游环境资源,提高旅游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3 旅游市场潜力

1)旅游市场需求潜力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体验经济、娱乐经济和休闲经济时代。休闲成为现代人类的重要生活内容。旅游作为重要的休闲方式,已成为人类精神生活当中的重要需求之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旅游消费越旺盛。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达到500~800美元,旅游需求就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 000美元,旅游消费正成为热点消费。与此同时,传统旅游动机中以“到过某名山名水即可为荣”的心理满足已经日益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现在想要寻求的是旅游过程中的真正乐趣及多重满足,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悄然兴起。大湘西区域作为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的独特区域,如果能够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设置项目,满足旅游者的综合性需求,必将极大地激发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2)旅游市场供给潜力旅游市场供给潜力主要体现在区域旅游资源、旅游企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人力资源等方面。首先,旅游业作为向旅游者提供审美、愉悦体验的特殊产业,旅游资源在整个资源要素中居重要地位,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基础和保证作用,其数量、质量、分布、组合情况以及开发保护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高低;其次,旅游企业既是区域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构成旅游产业的基本单位。一个地区旅游企业数量和质量状况既是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的结果,又对该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不平衡必然反映到旅游企业发育与成长的差异上来,而区域内旅游企业总量、规模、结构、效益存在差异,也必然形成区域旅游业差异发展的格局;再次,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旅游业的发展后劲来自于旅游人力资源状况,拥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合理的旅游人才和人力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了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它包括3个层次:目标层,即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主准则层,包括旅游潜力保障力、旅游潜力支持力和旅游市场潜力;分准则层,即影响各主准则层的各个具体要素指标。

2 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模糊综合评价

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只有少数指标可明确量化,大多数指标是定性的,对于这类指标的评估,往往很难用一个精确数字表示,通常用登记概念来描述,这表明指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解决这类评估问题可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1)确定评价因素集 评价因素集是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集合。由于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分为若干层次,故评价因素集具有层次性,即

其中,m为U中因素的个数;n为Ui中因素的个数。

2)确定权重集 在评价因素集中,各因素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而,需赋予各因素不同的权重以区别其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权重集与因素集相对应,同样具有层次性,即

其中,R为U中各因素的权重;Ri为Ui中各因素的权重。权重大小的确定通过向有关专家、旅游产业界人士及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运用AHP方法得到。

3)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无论评价因素集包括多少个层次,评语集均为一个。在此设评语集为V={V1,V2,V3,V4,V5}={差,较差,一般,较好,优}。

由于上述划分以及评价因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将各评价因素等级进行模糊化,从而得到与评语集V相对应的取值域,即

4)确定隶属度函数 评价矩阵的确定有专家评分法、经验修正法等,但它们具有较大的任意性,不尽合理。由于各评价因素均采用相同的分层形式,所以,它们可具有相似的隶属度函数,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造如下的隶属度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μ1(xij)~μ5(xij)分别表示隶属于评语集取值区间0~2,2~4,4~6,6~8,8~10的隶属度函数。

从式(5)~式(9)可以看出,对于每一个评价因素取值xij存在μ1(xij)+μ2(xij)+μ3(xij)+μ4(xij)+μ5(xij)=1,这反映了评价因素的模糊过渡状态的特征。

由H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请这H名专家讨论确定各指标的值xij,根据隶属度函数可以得出由Uij的评语等级隶属度μk(xij)(k=1,2,3,4,5)构成的Ui隶属度矩阵Ai,即

5)模糊综合评价 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问题中,评价从最低层次开始,逐步上移。在此,假设评价因素为两层,即有Ui和Uij,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为:

第一步,首先按第二层次评价因素Uij作模糊综合评价,求得综合评价集Bi

其中,莓是算子符号的统称。按照模糊运算定义,Ri与Ai合成运算方式有4种,即主因素决定型M(∧,∨),主因素突出型M(·,∨)与M(∧,+),加权平均型M(·,+),前3种用于突出主要因素,不考虑或稍微考虑次要因素的综合评价,第4种综合考虑了所有的因素,比较适用于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形[5]。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仅仅由个别指标确定显然不合适,应该统筹考虑前面提出的所有指标,故选取M(·,+),则

其中,bik表示因素Ui对k及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第二步,根据第一层次评价因素Ui作模糊评价,得到综合评价集B

最后,归一化处理。若,则可直接进行最终的评价分析;若,则需进行归一化处理,令B′=(b′1,b′2,…,b′k,b′5),其中

B′即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如果bk′=max(b1′,b2′,…,bk′,b5′),则可认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为Vk级。

2.2 实际应用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共邀请了10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采用德尔菲法,按照上述评价指标及评语集中给定的标准值,就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问题进行了反复的咨询与调查,最终所得相关数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指标层次的权重为

由式(5)~式(9)以及表1中的评价等级取值(xij),可以确定相应的模糊评判矩阵分别为

,故不需归一化处理,可直接进行结果分析。

由于max(0,0.187 7,0.196 5,0.499 0,0.116 8)=b4=0.499 0,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等级为V4,即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好。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湘西作为湖南省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将旅游业作为其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是切合实际的。同时也发现,影响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各因素的力量并不均衡,许多方面还有待改善和加强。针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评级及其影响因素力量的不均衡状态,提出挖掘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旅游业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大湘西区域需进一步优化环境,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一是,构建完善的旅游法制环境。尽快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体系;加快旅游执法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执法队伍体系,加大旅游执法监察力度,为依法治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创造宽松的旅游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在旅游开发、土地利用、税费征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支持政策。三是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要打破行政规划区域旧体制观念的束缚,从区域的范围上、时间上、形式上灵活整合,形成“大湘西旅游”的意识,塑造区域整体形象、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四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服务的要求,切实保证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的通讯、供水、供电,做好排污和处理等,所有“窗口行业”必须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密切加强合作,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6]。

第二,大湘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各种优势资本助推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一是,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力度。政府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益设施、旅游项目前期工作、旅游软件配套完善和重点旅游项目贷款贴息等,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带动作用,以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更多的投入旅游开发和建设。二是,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和指导具备条件的股份制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旅游债券进行融资;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按照银行贷款标准和条件,组织推荐一批质量高、前景好的旅游项目争取银行贷款建设;鼓励旅游景区以门票质押担保方式,筹集更多的银行资金加快旅游精品景区的建设步伐。

第三,伴随着大湘西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为了切实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性,首先,必须要加强环保,综合治理,清除景区内不合适的相关设施。其次,要开发新的旅游精品项目,增加旅游线路以分流游客,避免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性使用,缓解精品线路的压力。再次,要限制游客人数,小规模开发民族生态旅游村,这样既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身感受,寻求到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新奇,又可以减少旅游对景区的消极影响,而且还可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生态[7]。

第四,人才匮乏是制约大湘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已成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开放自主、互惠共享、优势互补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推进大湘西区域旅游人才开发的资源共享、政府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建立大湘西区域旅游人才开发机制。二是加强对少数民族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少数民族乡土人才是各少数民族民俗、民风的“活化石”,是非常珍贵的旅游资源,应将对少数民族乡土人才的开发纳入“大湘西”旅游开发的一部分。三是树立开放的人才理念,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绩效优先”的分配机制。

摘要:在系统分析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得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好(V4级)的结论,依据评价结果就大湘西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FCE,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勇,董观志.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1997(4):37-40.

[2]杨敏.青海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6(7):102-104.

[3]高军波.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6(3):11-14.

[4]曹新向.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7(1):18-22.

[5]韩立岩,汪培庄.应用模糊数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

[6]刘红梅,刘玉忠.“大湘西”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52-54.

[7]刘静江,帅建华,贺德红.“大湘西”旅游人力资源发育现状与对策[J].开发研究,2005(1):126-128.

大湘西旅游业 篇2

六、大端午、七月 十五等。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礼仪与禁忌: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 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 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 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节日不能

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有一人独哭,有母亲、姐妹同哭。丧葬:行土葬。节日有赶年、四月八、六月

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

礼仪与禁忌: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

节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扛锄、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脚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

湘西高等教育

国家及湖南省重点建设高校:

吉首大学(亦称湖南民族大学、湘西大学)

专科层次: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湘西师范大学 筹)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湘西广播电视大学

民办高校:

湖南西部职业技术专修学院

湖南猛洞河专修学院 编辑本段名人:

·中华三祖之一---蚩尤

·土司王朝始祖——彭士愁

· 抗倭英雄——彭荩臣、彭翼南

·湘西苗王----陈蕖珍

·开国元帅---贺龙

·共和国大将----粟裕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

·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

·抗英名将----郑国鸿

·贵州提督----田兴恕

·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罗盛教

·文坛巨匠---沈从文

·画坛怪杰------黄永玉

·民族歌唱家——宋祖英

湘西网络兼职QQ群:27452489

·著名学者.作家——彭学明

·世界冠军——杨霞

·世界冠军——龙清泉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VS大湘西

所谓湘西,狭义上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和苗族占了全州总人口的73%。游憩中国网指出:

若放大些从广义来说,大湘西的概念还可扩展到同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县的湖北的恩施,重庆的秀山、酉阳、彭水,贵州铜仁的沿河、印江,湖南怀化的麻阳等。倘若再宽泛一点,还可把怀化的北部和张家界的西部也算在内,因为古时这一带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前都算土司们的辖地。这些州县人文根基基本类同,风俗习性亦大多相似。怀化和张家界都是解放后从湘西分出去的。

大湘西旅游业 篇3

关键词:国家主体功能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五大功能价值元素;三大功能价值区

中图分类号:F592.1;F592.7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南武陵山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大多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大湘西地区是武陵山区的一部分,属于限制工业农业开发,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地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就是体现生态旅游开发的这一基本特点。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区分,就是依据整体保护、点状发展的原则,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划分为三大功能价值区:核心功能价值区、主体功能价值区和边际功能价值区。

一、“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解析

功能是系统的对外输出,一般表现为被考察主体的目标效用\[1\],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则是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所发挥的主要效能,也就是“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对大湘西旅游的实际功效,对大湘西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旅游功能指的是旅游发展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有利作用\[2\];而旅游功能系统,事实上就是寻求平衡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合理空间的相互作用体系,通过旅游规划实现旅游功能系统的良好运行,寻求建立最优的旅游作用空间体系\[3\]。“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就是这样的一种旅游规划,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寻求大湘西地区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是一种旅游文化区域地带,是指世代居住在大湘西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质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总和,并作用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区域形态。它是一种“以民族的核心分布区和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引导”的空间架构体系。具体是指在北起张家界市的慈利县,南至怀化地区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宽度为垂直于焦柳铁路线及其100~150km的地带,构建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吉首为中心,以怀化为次中心,以名山、名水、名人、名城、名镇、名寨等为结点,采取点轴模式,形成由点带线,由线成圈的格局。它主要包括北、中、南三个民族文化旅游圈:北部是土家族文化旅游圈,以张家界市为中心,包含龙山、永顺、桑植、慈利四县;中部是苗族文化旅游圈,以吉首为中心,包含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沪溪、沅陵、麻阳、辰溪、溆浦九县;南部是侗族文化旅游圈,以怀化市为中心,包含新晃、芷江、洪江、会同、靖州、通道六县。由此形成点—轴—圈—带的层序性框架,从而构成“丰”字形的大湘西旅游文化格局\[4\]。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既是一种民族文化沉积旅游带,又是一种经济文化市场旅游带。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质明显,文化特效分明,其功能价值合理,适宜,增效,具有1+1+1>3的效能。

摘要: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探求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民族文化旅游功能、区域经济发展功能、社会保存认知功能、教化启智审美功能以及规范融通凝聚功能等五大功能价值元素,进而提出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三大功能价值区,即怀化市的核心功能价值区、吉首市的主体功能价值区以及张家界市的边际功能价值区。通过深入剖析三大功能价值区划分单元、划分条件及划分作用,提出了实现旅游文化功能价值的四维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文化保存目标和均衡发展目标。

关键词:国家主体功能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五大功能价值元素;三大功能价值区

中图分类号:F592.1;F592.7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南武陵山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大多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大湘西地区是武陵山区的一部分,属于限制工业农业开发,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地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就是体现生态旅游开发的这一基本特点。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区分,就是依据整体保护、点状发展的原则,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划分为三大功能价值区:核心功能价值区、主体功能价值区和边际功能价值区。

一、“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解析

功能是系统的对外输出,一般表现为被考察主体的目标效用\[1\],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则是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所发挥的主要效能,也就是“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对大湘西旅游的实际功效,对大湘西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旅游功能指的是旅游发展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有利作用\[2\];而旅游功能系统,事实上就是寻求平衡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合理空间的相互作用体系,通过旅游规划实现旅游功能系统的良好运行,寻求建立最优的旅游作用空间体系\[3\]。“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就是这样的一种旅游规划,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寻求大湘西地区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是一种旅游文化区域地带,是指世代居住在大湘西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质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总和,并作用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区域形态。它是一种“以民族的核心分布区和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引导”的空间架构体系。具体是指在北起张家界市的慈利县,南至怀化地区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宽度为垂直于焦柳铁路线及其100~150km的地带,构建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吉首为中心,以怀化为次中心,以名山、名水、名人、名城、名镇、名寨等为结点,采取点轴模式,形成由点带线,由线成圈的格局。它主要包括北、中、南三个民族文化旅游圈:北部是土家族文化旅游圈,以张家界市为中心,包含龙山、永顺、桑植、慈利四县;中部是苗族文化旅游圈,以吉首为中心,包含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沪溪、沅陵、麻阳、辰溪、溆浦九县;南部是侗族文化旅游圈,以怀化市为中心,包含新晃、芷江、洪江、会同、靖州、通道六县。由此形成点—轴—圈—带的层序性框架,从而构成“丰”字形的大湘西旅游文化格局\[4\]。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既是一种民族文化沉积旅游带,又是一种经济文化市场旅游带。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质明显,文化特效分明,其功能价值合理,适宜,增效,具有1+1+1>3的效能。

摘要: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探求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民族文化旅游功能、区域经济发展功能、社会保存认知功能、教化启智审美功能以及规范融通凝聚功能等五大功能价值元素,进而提出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三大功能价值区,即怀化市的核心功能价值区、吉首市的主体功能价值区以及张家界市的边际功能价值区。通过深入剖析三大功能价值区划分单元、划分条件及划分作用,提出了实现旅游文化功能价值的四维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文化保存目标和均衡发展目标。

关键词:国家主体功能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五大功能价值元素;三大功能价值区

中图分类号:F592.1;F592.7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南武陵山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大多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大湘西地区是武陵山区的一部分,属于限制工业农业开发,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地区,“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就是体现生态旅游开发的这一基本特点。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区分,就是依据整体保护、点状发展的原则,将“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划分为三大功能价值区:核心功能价值区、主体功能价值区和边际功能价值区。

一、“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解析

功能是系统的对外输出,一般表现为被考察主体的目标效用\[1\],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功能价值,则是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所发挥的主要效能,也就是“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对大湘西旅游的实际功效,对大湘西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旅游功能指的是旅游发展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有利作用\[2\];而旅游功能系统,事实上就是寻求平衡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合理空间的相互作用体系,通过旅游规划实现旅游功能系统的良好运行,寻求建立最优的旅游作用空间体系\[3\]。“大湘西旅游文化带”就是这样的一种旅游规划,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的构建,寻求大湘西地区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

“大湘西旅游文化带”是一种旅游文化区域地带,是指世代居住在大湘西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质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总和,并作用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区域形态。它是一种“以民族的核心分布区和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引导”的空间架构体系。具体是指在北起张家界市的慈利县,南至怀化地区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宽度为垂直于焦柳铁路线及其100~150km的地带,构建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吉首为中心,以怀化为次中心,以名山、名水、名人、名城、名镇、名寨等为结点,采取点轴模式,形成由点带线,由线成圈的格局。它主要包括北、中、南三个民族文化旅游圈:北部是土家族文化旅游圈,以张家界市为中心,包含龙山、永顺、桑植、慈利四县;中部是苗族文化旅游圈,以吉首为中心,包含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沪溪、沅陵、麻阳、辰溪、溆浦九县;南部是侗族文化旅游圈,以怀化市为中心,包含新晃、芷江、洪江、会同、靖州、通道六县。由此形成点—轴—圈—带的层序性框架,从而构成“丰”字形的大湘西旅游文化格局\[4\]。

大湘西旅游业 篇4

智慧旅游,打造的是集旅游体验、电子商务、政务办公、产业发展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是运用了高科技实现旅游数据资源共享,整合了与旅游相关的各要素。我省《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一个龙头、二个中心、五个支撑城市、一条廊道、四条精品带、六大功能区”构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旅游就是利用大数据与新的信息技术的相融合,提升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水平、相关产业地位、行业专业能力,进而推动旅游业对智慧旅游的全面应用。

二、湖南的智慧旅游的发展

大湘西地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永州和邵阳的部分县市,是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该地区拥有的纯净原始的生态环境和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多小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大成,深得中外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要。

2013年, “数字新宁,智慧崀山” 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这是湖南省的首个数字智慧景区。在2014年,“湖南旅游监管网”获全国智慧旅游创新成果奖。2014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年”。201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正式对外公布,要求“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在2015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月3日,湖南旅游电商平台上线运营,只需轻点鼠标搜索平台或用手机下载云端,就可在平台上轻松搞定旅行中的吃住行游购娱预订,放心消费。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我省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来源于外部推动力和内部推动力。需求的总量和需求的结构变化受外部推动力影响。大湘西旅游圈总体增长的趋势受其需求总量的增长趋势影响。影响大湘西旅游圈目的地地位变化的主要外部因素是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移动物联网消费终端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消费理念的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出游呈现个性化的趋势。同时,旅游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旅游的市场之中,某些细分市场会渐渐的失去吸引力,而某些细分市场会慢慢的壮大。旅游新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因为这些新市场迎合了消费者的口味。保持原状的旅游细分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则会停滞发展和衰落。

我省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内部推动力由资源、区域、经济等因素构成。随着大湘西旅游经济圈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旅游市场需求结构的改变,大湘西旅游圈发展动力推动的主导因素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驱动力的转变,使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四、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智慧旅游动力的大小与驱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密切相关。驱动力与阻力这两者力量的壮大与消弱与智慧旅游发展的进程有直接的关系。以下将从智慧旅游的推力、智慧旅游的拉力、智慧旅游的阻力来对大湘西旅游圈的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

(一)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发展的推力

1、消费者智慧旅游方式的驱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智慧旅游发展的最原始动力是旅游市场对智慧旅游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建设逐渐加速,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些更加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起步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制定了智慧旅游建设方案。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逐步进行,智慧旅游景区也遍地开花。旅游者的智慧旅游消费也倾向与大湘西旅游圈的蓬勃发展,使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2、智慧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驱动

2006年,湖南省就把旅游产业定位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9年-2012年,三年时间湖南的总收入翻番,实现了既定目标,靠的是“锦绣潇湘,快乐湖南”不断的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2012年,湖南省的旅游收入等指标不断提高,旅游产业所创造的GDP占整个湖南GDP的10.08%。湖南旅游业的产业体系、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结构等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湖南的交通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493公里,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的四小时高速经济圈。2015年11月底,岳阳三荷机场将开工建设,力争3年内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湖南建成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有长沙机场、张家界机场、常德机场、怀化机场、永州机场和衡阳机场等。交通的发展,扩大了旅游市场的容量。六要素相结合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体系已经逐步形成。智慧旅游要求旅游发展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数据化,景区门票、酒店,足不出户就能预订;三维地图,让我们做自己的导游;实时路况,告别烦心的交通拥堵;免费WIFI,随时与朋友分享一路美景与心情,科技的进步,让更多的智能应用出现在人们的旅行中。智慧旅游在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3、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

景区拥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大湘西旅游圈的旅游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负面影响。湘西凤凰沱江水质下降,张家界珍贵动植物数量减少,景区空气品质下降、植被遭到破坏和环境卫生被污染,民族文化被破坏,湖南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智慧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融合了绿色旅游和低碳经济旅游,能有效的对游客进行疏导,规避拥堵,绿色出行,保护环境。

(二)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发展的拉力

1、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的资源驱动

2015年2月3日,由湖南省旅游局牵头打造的平台湖南旅游电商平台上线运营,只需轻点鼠标搜索平台或用手机下载云端,就可轻松搞定旅行中的吃住行游购娱预订,放心消费。线上所有发布的产品都经过了筛选、审核、把关,信息准确、可靠。确保了产品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公信力。而且围绕目的地进行关联产品推荐,游客只要搜索目的地,平台将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关联信息查询,避免了信息的零散和碎片式,目前,湖南旅游电商平台已整合全省600多家旅游关联企业。平台独特的国家专利技术的采用,无需依赖数据平台和宽带,也方便了湘西地区的旅游企业在线销售产品。它还为游客和企业提供定位、产品溯源、无线WIFI、建网店、支付结算、远程监控等服务。大湘西旅游圈的核心目的地张家界,已经开通了掌上轻松智游,可享受优惠价格购买景区门票和预订酒店住宿。吃、住、娱、天气等这些困扰自助行游客的问题,在此应用上都能有效解决。未来,湖南的更多的景区都会开通此应用。

2、湖南旅游业竞争压力驱动

2014年,湖南省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达到3046.19亿元,同比增长13.58%。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为4.12亿人次。但是全国旅游市场份额还是低于江苏、浙江、广东、湖北、福建等省。在湖南,四大经济区域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泛湘南的旅游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存在着差异。长株潭区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区位优势较好的区域,旅游产业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大湘西虽然有张家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旅游市场的辐射作用不强。四大经济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旅游业也没有起到辐射作用。因此,加强各企业的旅游业的合作,是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而智慧旅游对于湖南,特别是大湘西旅游圈可以形成缓解竞争压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的契机。

3、湖南地区智慧旅游建设契机驱动

进入十三五时期,移动互联消费终端消费的便捷化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未来会产生新的消费理念。80后90后这些后消费群体的兴起和新的旅游消费市场共同萌生新的消费模式。例如,自助旅游者可以借助旅游信息平台或搜素渠道,自行定制个性化旅游线路,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分享旅游的喜悦。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和大数据的提供可以让旅游消费便民化。旅游者可以个性化定制旅游、在线支付(门票、餐饮、住宿)以及分享点评。游客可以在途中通过扫描目的地或景区的二维码轻松实现自助旅游。十三五期间游客在旅游全过程中呈现明显的智能化和自助化特征。湖南的旅游消费市场呈现出新的景象,把握新的消费理念和新的消费走向,是促进湖南地区智慧旅游建设契机的驱动力。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发展的阻力

1、政府的智慧旅游管理水平不高

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要加强完善的方面。在智慧旅游大的坏境下,政府承担的是服务性管理的角色。针对现阶段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建设的脱节,散客主流化的趋势,政府的任务是加强高铁、车站、机场与目的地城市、景区之间的交通衔接,引导规划沿江的码头建设。政府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对市场主体的合作与引导上,定位于公益旅游咨询,加大对综合性旅游服务咨询平台、游客的满意度检测和投诉建议处理等公共性服务的投入与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的水平。实现动态检测游客的满意情况,及时反应游客的询问,快速处理游客的投诉。

2、智慧旅游技术门槛高

目前,全国统一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和景区门票预订系统还不够完备。未来可用市场化的机制,加快推动智慧旅游服务,包含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定、网上支付等服务功能。政府可以引导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景区门票预定系统和综合性在线旅游服务平台。以5A级景区为重点推动智慧旅游景区标准的制定。以点带面,实行智慧旅游景区的试点,带动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

3、智慧景区所需建设资金压力大

建设智慧旅游的初始投资资金比较大,智慧旅游的系统的开发与引进、日常维护的成本,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湖南大湘西地区经济不发达,政府对大湘西旅游产业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有限,资金短缺构成了对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发展的瓶颈,旅游业的投资者考虑风险和回报率等问题也是谨慎投资。

智慧旅游发展推力、智慧旅游发展拉力和智慧旅游发展阻力都是智慧旅游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这三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政府、景区、旅游公司在建设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三者的发展趋势,由此来制定相应的智慧旅游发展的策略。

湘西旅游导游词 篇5

清晨,坐着客车,驶进城区,迎面扑来的是一种历史的感觉。就显眼的就是那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灰色的瓦片层层叠叠,形成一个具有民俗风情的屋顶,两根涂色的珠子盯着矮矮的茅檐……

下了车,导游就为我们开始介绍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古城也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地方,这里大部分居住的是土家族和苗族,苗族和土家族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土家族男女大多喜穿大衣袖、大裤脚,在裤脚上刺绣花、鸟一类,裤子要接腰,男女头上喜包白帕子,脚上穿白底布鞋,大方美观。而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边讲边走,我们就走进了石板街,我发现每一颗石板都被磨得特别光滑,足以见证凤凰古城的沧桑历史。大街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店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和凤凰古城的风味美食,我们一下子就招架不住,迫不及待地走进店铺,精挑细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

凤凰古城不仅也俗称“水世界”,因为,在凤凰古城有一条著名的江——沱江。沱江是四川一条与众不同的大河,它长180公里,水特别的清澈。在水面上,有几座小岛,我最喜欢的是湖中心的那座小岛,那座小岛最大最美,绿树茂盛,就像一个中心点,也可以说,是周围几座岛的“首领”,几座小岛连起来,隐约像一颗五角星,真神奇!

随后,我们前往了苗家寨。在进苗家寨之前,我们还进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听阿妹唱山歌,喝小杯甜米酒”,我们都细心聆听,就像看一场独特的演唱会,我还发现,每当在歌曲的末尾,都会加上一个“哟!”这真是我有史以来见过的最特别也是最热烈的欢迎仪式呀。然后我们去祠堂看苗家姑娘的“哭嫁”,具一个苗家阿妹的介绍以前,苗族的姑娘嫁人的时候,一定要哭,哭才证明孝顺,越能哭越好,最少也要哭半个月,多则三个月,我一听,不禁想:那新娘子眼睛不都得哭肿呀!

大湘西旅游业 篇6

【关键词】湘西;旅游业态创新;瓶颈;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了现代经济结构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主流产业,拥有无限的活力和潜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标新立异,对个性消费的热情有增无减。以当前的湘西旅游业态发展情况来看,其在大的旅游市场环境冲击下,竞争力表现不足,加之创新遇到瓶颈,面临着重重挑战和危机。

一、湘西旅游业态创新瓶颈

旅游业态是一个涵括产品、经营及组织在内的综合性概念。湘西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在产业融合态势的影响下,旅游业态本该欣欣向荣。但是,在这个以创新为主题的时代,湘西旅游业态发展遇到了瓶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滞后,开发度低

创新始于观念,现于行为。曾经有多位旅游业的专家表示,旅游开发最重要的是观念,最缺乏的也是观念。近年来,在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影响下,湘西政府对旅游业态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却未曾将之视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经济去培植,在资金、政策支持上与创新需求相去甚远。同时,湘西暂未对整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数目、范围、价值等作全面地统计分析,对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认识不清,自然切断了旅游业态创新的源泉,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走向没落。除此之外,湘西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没有长期的建设规划,区域协作意识不强,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各自埋头苦干,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品质不高,难以在旅游市场上立足。长此以往,湘西旅游业态观念滞后,创新不足,直接影响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自然得不到充沛的资金支持,即使有创新方法或意识也难以为继,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二)投入不足,知名度低

湘西由于特殊的区域位置,本身远离国内沿海地区的游客集散地,加之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水路、航空、铁路、陆路等交通网络稀疏,直接影响了游客们的旅游热情。甚至有部分旅游地区服务基础落后,宾馆破败不堪,引发了游客们的声声抱怨,网络上称为“湘西苦旅”,大大破坏了湘西旅游形象,致使其他游客望而止步。除此之外,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国内外旅游业态竞争持续升温。相比之下,湘西旅游的宣传显得苍白无力,单一的形式、没落的形象、枯燥的口号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众的湘西旅游兴趣和概念。尤其是在张家界的强势宣传面前,湘西旅游的宣传更是显得相形见绌。知名度低直接影响了客源增长,湘西旅游业态的创新热情也在逐步消減,不少企业已经转投其他行业。由此可见,动力不足是湘西旅游业态创新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湘西旅游业态创新对策

湘西旅游业态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糅合作用的结果。新时期,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各旅游企业应加强协作,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知名度。作者基于上文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湘西旅游业态创新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完善支撑体系

如上所述,制约湘西旅游业态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投入不足。因此,湘西各地政府应将对旅游经济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其在整个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统筹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基础建设,包括交通、网络、餐饮等,提高湘西旅游的服务效率和品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从而吸引游客,增强本地旅游业态创新动力;二是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明确各地域特点及优势,制定科学的旅游线路地图,清晰地呈现每一个景点特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区域联合发展,延长游客消费时间,并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而刺激旅游业态创新。在此基础上,政府及相关企业还应狠抓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参与高校教育,树立旅游从业人员良好的创新意识,激励他们的创新行为,夯实湘西旅游业态创新的人才资源基础。

(二)加大信息宣传

信息化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为湘西旅游业态发展创造了机遇。湘西旅游企业应在完善和创新自身产品、服务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特色信息宣传力度,在保证信息真实、有效的前提下,通过唯美图片、生动标语等打动游客,激发游客到此一览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改善游客对湘西的热情,旅游企业还可推出多种营销策略,力求创新。例如,旅游企业可推出熟悉游活动,即以免费的方式邀请代理商等中间购买者切身感受湘西独有的自然风光、文化产品以及特色饮食等,通过他们的推荐扩散,提高湘西知名度,逐渐积累声誉。如此,短期投入长期回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湘西旅游业态创新策略。未来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湘西旅游业态创新发展亦会步步登高。

(三)丰富产品结构

产业融合态势下,湘西旅游业态必须走合作创新的发展道路。旅游本身就是一种集食、行、宿、游以及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性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旅游业态发展的直接体现是旅游消费增长,而这些有依赖于产品与服务。因此,旅游企业应重视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将服务拓展到多个领域,思游客所想、供游客所需,从而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旅游企业还应善于从不同行业领域获得创新灵感,逐步丰富产品结构,在新颖的感知体验下刺激游客消费。例如,设计开发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艺品,提高本土产品档次等,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的游客。值得提出的是,旅游业态创新不单单是某一类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整个服务过程的创新,如此才能令游客流连忘返,进而激发二次旅游热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对湘西旅游业态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未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创新将成为湘西旅游业态发展的重点任务。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湘西旅游业态创新,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分析其现阶段遇到的瓶颈和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促进湘西旅游业态创新的对策,从而推动湘西旅游业态发展,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李绍清.进一步扶持大湘西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民族论坛,2015,08:25-30.

[2] 陈梓楠.市场格局变化下的旅游业态转型与创新探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82-84.

[3] 李晓琴.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低碳旅游业态创新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02:126-130.

大湘西旅游业 篇7

一、推进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经济基础薄弱地区, 又是湖南省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是近年来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强劲增长点。为此,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联动发展,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推进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

审视湖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和发展现状, 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4个西部地区, 存在着地域相连、民族习性相近、景区景点连片等基础条件, 以及绿色、生态、环保、产业关联度高、开放带动力强等固有特点。从全局看, 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仅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途径, 而且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富民强市 (州) 的战略基点。

(二) 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 旅游产品品位的高低, 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深度, 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 最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区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 加快两者之间的融合和渗透,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旅游区域, 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 凸现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 加速大湘西地区协调发展的纽带

大湘西地区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可是由于四地缺乏共同开发的意识和相应的协调机制, 形成了各自为政, 相悖发展的态势, 已显示后劲不足和资源单调的缺陷。如能构建区域性大湘西文化旅游带, 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形成“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整体推进”的连动局面, 扩大市场, 相互融合, 无疑将形成民族地区的整体品牌、整体形象和整体效益, 实现湖南大湘西地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构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平台, 加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 扩大大湘西地区劳动就业和开发式扶贫的举措

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 围绕旅游大力发展湘西文化产业、商品加工、旅游服务、高效农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 促进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壮大, 拉动消费增长, 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 可以逐步改变大湘西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 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促使地方经济振兴和繁荣。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已成为湖南的一张新名片, 全国瞩目, 世界知名, 同时也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异军突起, 高歌猛进。2008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30亿元, 占GDP比重已达到5.1%, 旅游产业总收入达850亿元, 同比增长16.3%, 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的跨越发展, 不仅要继续重视长株潭及“一点一线”的核心地区, 也要关注其他市州特别是大湘西地区的特殊优势和增长潜力, 尽快改变目前湖南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消费市场等方面明显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 寻找新的增长极。为此, 我们应把目光投向曾经遥远、神秘、近年来日趋繁荣活跃的大湘西地区。

二、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大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大湘西地区并非严格的区域行政概念。200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大开发战略, 将大湘西的范围扩大至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和邵阳的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6县市以及永州的江华瑶族自治县, 共32个县市区。大湘西地区占全省1/3的面积, 人口1345万, 占全省1/5, GDP占全省15%左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湖南省湘西大开发战略的顺利推进, 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交通发展不断提速,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并与旅游业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的发展态势正在逐渐显现。

(一) 基础条件分析

1、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湘西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区, 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特色明显, 包括世界级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民俗物产、多彩的人文景致。这里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有土家老司城等1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溪州铜柱等近百件国家级文物;有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古商城。中方荆坪古建筑群等20多个“国字号”旅游精品;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有魏源、沈从文等名人文化资源。大湘西地区还是湖南主体少数民族苗、土家、侗、瑶的主要聚居地, 有13项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以及土家、苗、侗、瑶等少数民族流传的丰富的民俗艺术和民间工艺。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建设不断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内需。

随着国家和湖南省启动西部发展战略, 大湘西地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经济建设迅猛提速, GDP总量和人均GDP收入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张家界市GDPl51.33亿元, 人均10201元;湘西州GDPl90.68亿元, 人均7667元;怀化市GDP411.67亿元, 人均9045元。3地均已达到800-1000美元的文化旅游消费井喷临界点, 研究文化旅游、重视文化旅游、支持文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消费文化旅游、参与文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有效地拉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内需。

3、旅游市场不断繁荣为文化市场兴起带来了外需。

大湘西神奇秀美的自然风景、异质多样的民族风情伴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火爆, 旅游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2007年, 张家界旅游人次达到1878万人次, 比建市初期的1989年增长32.2倍, 年均增长21.5%;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 比1989年增长365.3倍, 年均增长38.8%。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 仍突破2000万人次。湘西州近年来依托在张家界旅游市场, 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2008年旅游人次突破900万, 收入达50亿元, 张家界-芙蓉镇-凤凰的旅游线路已经成为国内十大黄金旅游线。怀化利用西南5省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深度挖掘古城镇文化、民族文化、和平文化, 突出“中国最大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核心文化旅游品牌, 2007年接待游客638万人次, 同比增长22.6%, 旅游收入27.3亿元, 同比增长32.4%。大湘西地区旅游的异军突起为文化产业发展造就了有强烈拉动效应的外需市场。

4、交通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加装了动力。

目前大湘西地区拥有张家界荷花和怀化芷江两个机场, 贵州铜仁机场与凤凰接壤, 占湖南民用机场一半以上;沅江、澧水以及各条支流流经全境;邵怀、长吉等6条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沪昆、焦柳、渝怀等多条铁路在此交汇。到2010年大湘西还将有8-10条高速公路修通, 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曾经因为交通不便而与外界隔绝的大湘西, 如今成为了我国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枢纽, 沟通了与全国乃至世界的往来。交通及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添加了推进器。

(二) 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近年来, 随着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旅游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产业门类逐步健全, 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产业地位逐步提升,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正在兴起。

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 大湘西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靠旅游, 结合旅游。”大湘西通过旅游让世人认识, 通过旅游走向外界, 文化与旅游相互依存,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结合已经成为大湘西地区文化发展的核心模式。无论是张家界打造世界旅游精品, 还是自治州的神秘湘西, 怀化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都是以拓展旅游为核心, 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准备打造的大型文艺演出、推出的各类文化产品也是针对游客的需要。旅游产业所带来的外需已经成为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依托。以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张家界和凤凰为例, 两个城市都是典型的旅游城市, 已经成为大湘西的两颗明珠、双子星座, 一个展示大湘西的自然, 一个展示大湘西的人文, 从张家界经芙蓉镇到凤凰, 也成为一条黄金旅游走廊。张家界和凤凰的文化产业就是围绕旅游、服务旅游。

2、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依托的产业形态成为主要卖点。

大湘西的文化产业形态多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为依托。桑植主打桑植民歌和贺龙故里牌, 永顺力推土家毛古斯和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凰深挖名人名居, 洪江凸现明清商城等无一不是各地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展示。张家界推出的《梯玛神歌》、《魅力湘西》等大型旅游文艺节目演的是民族特色;桑植县确定民歌传承人, 要求每个旅游服务人员和公务人员必须学会唱5首以上的桑植民歌;军声画院的砂石画、湘西凤凰的苗族银饰、西兰卡普、扎染、蜡染、斗笠竹编卖的是民间工艺。独特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异质的地域文化既是大湘西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 也是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产品的主要卖点。

3、区域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拉动、相互补充成为产业发展主要趋势。

从地理上看, 大湘西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的中间, 沅水、澧水、酉水三水相互交错;从民族上看, 苗、侗、瑶、土家与汉族共同生息、渗透交融, 民俗民间文化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融为一体。因为交通建设带来的便利和旅游市场形成的流动, 张家界和凤凰的旅游相互依托、相互拉动、相互补充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并继续向大湘西纵深延展。而永顺、通道、江华也已逐渐成为土家族、侗族、瑶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相互依托、相互拉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思路

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 但也有误区、不足和障碍。为此, 大湘西地区的旅游发展必须文化先行、文化发声, 文化产业不仅要成为大湘西旅游产业的核心, 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 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要逐步转型, 即由旅游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变;由风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由亚洲市场向欧美市场转变;由“单兵作战”向“大兵团作战”转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拐点, 要用科学发展观和国际化视野来审视和谋划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规模、质量效益为中心, 以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遗存为产业资源, 将区域性特有文化旅游资源转换成文化旅游商品和文化旅游服务的现代产业形式;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整合大湘西的资源, 统一这里的市场, 突出比较优势、品牌优势, 延伸产业链;形成文化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和产业带打造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级, 推动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和湖南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要树立“四个需要”, 即协调发展的需要;持续发展的需要;差异发展的需要;惠民发展的需要。二要理顺“四个关系”, 即保护发掘和开发的关系;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关系;张家界、自治州和怀化等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政府、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关系。三要明确“三个重点”, 即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为重点;以形成整体板块为重点;以打造新的增长极为重点。

四、创新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 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中央和各省市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不断推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拉动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都将向大湘西倾斜。抓住机遇, 推进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关键是通过市场的纽带、机制的纽带、政策的纽带、创新的纽带,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使大湘西地区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最具潜力、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发展地区。

(一) 编制发展规划

针对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编制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通过规划, 进一步统一思想、盘点资源, 把大湘西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各地立足自身文化个性, 谋求差异化定位, 张家界重点是建设旅游精品, 加快文化旅游大融合;湘西重点是建设文化湘西,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怀化重点是主打特色文化品牌, 走集中发展的路子。区域发展中应相互依托、相互拉动、互利共赢。同时, 每个市 (州)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文化元素, 确定自身核心产业品牌, 成立专门班子, 聘请一流专家, 制定相关配套规划, 形成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规划体系。

(二) 着力品牌创新

在品牌经济时代, 只有树立品牌的新理念、运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创新的机制, 从高层次、多角度去打造出独具魅力和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品牌,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的制高点。要以“神秘湘西”为依托, 深入开展对民族文化的研究, 挖掘内涵, 如民族风情、民间习俗、文化活动、传统艺术、民间技艺、民族服饰, 人文建筑、历史文化遗址等, 加快与旅游业的融合与优势互补, 精心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展现特色、突出特色。

(三) 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和项目

要把大湘西作为一个增长极来打造, 就必须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如产业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等, 鼓励和培育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做大做强。要像扶持新型工业化、打造长株潭新区、推进湘西大开发一样, 重视和关注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联动发展, 实施政策倾斜和政策保护。确定和扶持一批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园区和项目, 通过项目运作和市场运营把大湘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要引导国家、省、市三级文化旅游产业的骨干企业、核心企业对接大湘西, 实施项目和资金倾斜。

(四) 建立大湘西联动、合作机制

市州之间要突出各地特色, 用国际化视野谋划和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 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景区联合, 联手打造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和特色旅游线路, 形成合理的旅游开发市场, 并将大湘西文化旅游整体融入湘、鄂、渝、黔边区旅游经济圈和国内外大市场。提高区域文化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联手推介大湘西文化旅游线路, 联合宣传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品牌, 联合制作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和宣传资料, 联合参加国际国内文化旅游展交会, 共同开拓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同时, 各市州要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作领域, 相互开放区域文化旅游市场, 在市场管理、投诉处理、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 共同管理和规范市场, 为区域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大湘西旅游业 篇8

(一)资源优势。

大湘西地区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大湘西地区拥有1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7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地质公园;拥有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特别是区域内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国丹霞地貌山风景区等2处属世界自然遗产,同时凤凰古城、龙山里耶、永顺老司城、通道侗族古建筑群等也在积极申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大湘西是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之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既有巫楚文化的古朴,盘瓠文化的神秘,又有梯玛文化的原始,狩猎文化的粗犷。”

(二)区位优势。

大湘西处于湘、鄂、渝、桂、黔、粤的咽喉之地,具有承东启西、策应南北的重要地位。境内的旅游景点与桃花源、南岳风景区、韶山红色旅游基地等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是湖南省的黄金旅游线路。从交通条件看,大湘西地区尤其是怀化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焦柳、湘黔、渝怀铁路呈“大”字形穿境而过,209国道、309国道、318国道、320国道纵贯全境。随着沪昆、长吉、邵怀、包茂、娄怀、杭瑞以及凤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叫上张家界荷花机场和怀化芷江机场的扩容改造,以及铜仁凤凰机场建成通航,邵阳武冈机场的规划建设,湘西地区将逐步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航空、水运为辅的立体交通网络。这些优势将极大的促进大湘西地区乃至整个武陵山地区资源的整合和客源的共享,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

二、大湘西旅游扶贫的劣势(Weakness)

(一)人才短缺。

人是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和能动的因素,但是贫困地区一般表现为人口文化素质较差,且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就旅游行业来看,人才短缺是制约大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大湘西发展旅游产业缺乏熟悉和懂得文化旅游经济宏观管理和规划方面的人才,无论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还是旅游主管部门,专业型人才都非常短缺。此外,旅游产业人才短缺还表现在直接从业人员方面,以湘西州为例,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经过初级职业培训的只占从业人员的30%,在4.8万从业人员中,获得“国证”的导游人员仅118人。而像张家界武陵源等景区,当地土著居民充当导游的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经过正规培训的导游反而因为收费较贵而被排除市场。

(二)资金短缺。

大湘西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湘西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在湖南省三大经济板块中处于“锅底”,2011年大湘西地区GDP为2499.57亿元,仅占全省水平的12.7%,财政总收入216亿元,仅相当于全省水平的10.8%,人均量也与省内其他板块差距较大,人均GDP仅13070.5元,相当于全省水平的47%,相当于环长株潭板块的35%;而人均财政收入1175.2元,也仅相当于全省水平的42%,相当于环长株潭板块的31%。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着大湘西旅游也的发展。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旅游市场的拓展等都收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其次,区域内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也抑制了当地消费市场的发展,从而抑制了区域内地方性旅游客源规模的扩大。

三、大湘西旅游扶贫的机会分析(Opportunity)

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大湘西地区又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主要战场,因此可以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相应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中,明确提出了要在武陵山片区着力打造12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有8条都是以张家界为起点的,这些优惠政策为大湘西旅游扶贫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四、大湘西旅游扶贫的威胁分析(Threat)

(一)旅游环境的破坏。

大湘西既是湖南省旅游资源集聚之地,同时也是湖南省的资源宝库,例如花垣县号称“东方锰都”,但是采矿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有的地方由于经济发展目光短浅,乱砍滥伐现象比较严重,以至于朱镕基总理在《重访湘西有感》中发出了:“濯濯童山意怏然,……葱茏不见梦难圆”的感概。

(二)区域竞争激烈。

武陵山片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贵州梵净山、乌江山峡,渝东南乌江画廊、小南海、芙蓉洞等等,这些周边省市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与大湘西相差不多,并且自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有很多地方已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来培育,西部省份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形象也对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

以上SWOT分析表明,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因此,大湘西应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的机遇,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提高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变挑战为机遇,变劣势为优势,真正将大湘西打造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大湘西旅游业 篇9

鉴于旅游品牌资产的重要作用, 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品牌资产评估方面的不断研究, 如Konecnik和Gartner (2007) 分析了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因子, 认为不仅要注重目的地形象, 还要从游客感知、旅游质量和忠诚度等多角度来评估[1]。Boo、Busser和Baloglu (2008) 建立了基于游客的品牌资产模型并将其运用在多个目的地的研究中[2]。崔凤军、顾永键 (2009) 提出了景区品牌资产评估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指标体系, 并运用品牌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将非经济性和经济性指标联合起来, 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模型[3]。曹晓鲜 (2010) 运用文化生态理论、区域品牌资产理论和协同理论分析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资产的内涵、特性及其构成体系, 并结合湖南西部地区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资产进行了具体研究[4]。显然, 上述研究已表明学者们对旅游品牌资产问题的高度重视, 但研究内容大多还停留在对具体旅游地品牌资产的研究方面, 针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资产价值评估研究还很少见。基于此, 本文以大湘西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研究将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构成

品牌资产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是指一个既定品牌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5]。很明显, 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品牌资产, 它属于一种区域品牌资产[6]。借鉴蒋廉雄 (2005) 提出的区域品牌资产的定义, 在此将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界定为:在满足外部文化旅游者的需要、实现内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者目标一致的基础上, 增加民族文化旅游地品牌的游客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以提高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效应和竞争能力, 为民族文化旅游地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居民创造最大的附加值, 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地政治、经济、文化目标的实现。根据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的特性, 我们可以从其核心价值来源的角度, 通过较深入的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构成要素的本质特征来诠释其价值构成。

1.理性价值是旅游消费者通过其在整个消费过程所接触到的各种要素而形成的对旅游地的直接价值的评价,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 使其具有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地理特性, 从而显示其差异性。从这一角度来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价值主要是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 也就是最直接的旅游吸引物, 如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民居建筑、民族工艺品等都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色, 由这些资源和产品传达出的独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 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特色性优势。

2.象征性价值是指民族文化旅游地的品牌个性, 所谓品牌个性是企业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风格而产生的区别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品牌特质, 是品牌独特性的表现。品牌个性是品牌文化的集中表现, 有什么样的品牌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品牌个性, 对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而言, 其品牌个性塑造的核心就是要凸显民族地区的文化气质差异, 即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由于大多数的景区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文化性, 那么民族文化旅游要体现其差异性, 更要深度挖掘民族地区的文化内涵, 将丰富的民族文化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吸引力元素。

3.感性价值是旅游者对民族文化旅游地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的整体感受和评价。在少数民族地区, 各族人民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对旅游者来说具有一种新奇感, 易被认同和便于参与, 亲身体验异地民族民俗文化特征, 成为民族文化旅游过程中最明显的一大特色。丰富的参与体验感知, 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缤纷多彩、独特的旅游形态。另外, “非标准化往往才是人们对服务的期望。因此对服务企业而言能够提供有别于他人的服务就代表着自己具有一种优势。”[7]因而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服务在标准化基础上具有与众不同的差别也能成为一种优势。

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进行评价要通过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 在指标的选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即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从多角度来综合判定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的价值; (2) 顾客主体原则。旅游者对旅游品牌价值的形成与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而需要考察旅游者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认知、态度、文化旅游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3) 层次性原则。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按照各要素层次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不断细分。 (4) 动态性原则。即指标的设计既要有反映现有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的指标, 也要有反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潜在价值的指标。

2.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评价内容。品牌资产实质上是一种来源或基于消费者的资产, 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广泛而高度的知名度、良好且与预期一致的产品知觉质量、强有力且正面的品牌联想以及稳定的忠诚消费者这四个核心特性, 那么在此主要从消费者即旅游者这一角度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进行评价。具体来看: (1) 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品质认知是指旅游者根据出游动机, 与备选旅游目的地相比, 对民族文化旅游地资源和配套设施的全面质量或优越程度的感知。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品质认知度的评价主要通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指标来进行, 其中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品质的重要来源, 是最核心的价值, 而基础设施的健全程度也会对旅游者对其品牌品质认知度产生重大影响。 (2) 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是指民族文化旅游地或民族文化旅游企业凭借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 主要从旅游市场和客源市场两个角度来进行, 其中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能直接反映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而客源市场则决定着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能否保持竞争优势。 (3) 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是指该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潜在旅游者认识到或记起该旅游地属于何种资源类型或其突出特点的能力。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被旅游者认可的程度、品牌个性、民族文化旅游地的区位特征等因素都会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产生影响。 (4) 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忠诚是指旅游者重复购买同一个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产品或反复地向亲友以及其他人推荐某个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忠诚度可由游客的满意度和偏好度来衡量, 其中满意度包括游客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 偏好度则主要是游客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识别程度, 并受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 (5) 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联想是指旅游者透过某个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能够联想到的与该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相联系的所有事情。民族文化旅游地的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都会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产生更为持久和根本的影响, 旅游地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性、产业发展的条件及受重视程度等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直接关联, 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的提升至关重要。

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上述分析, 在此构建出衡量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5个一级指标, 10个二级指标, 28个三级指标组成 (如下页表所示) 。

三、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的评价分析

大湘西地处湖南省的西北部, 主要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 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以张家界市为中心的北部土家族文化旅游圈、以吉首为中心的中部苗族文化旅游圈、以怀化市为中心的南部侗族文化旅游圈, 构成了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 民族文化资源由于其独特性、体验性、原生态等特点日渐成为更富内涵和价值的旅游资源, 从品牌核心价值的角度来看, 品牌价值的构成是多方面的, 其核心价值的来源也是不同的,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便是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大湘西的吊脚楼建筑群、德夯苗寨、板岩寨、古镇城堡城墙等民居文化, 苗族服装配饰、蜡染扎染、土家织锦等民族工艺文化是形成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理性价值的基础;土家族、苗族、侗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歌舞等民俗文化, 神秘的巫傩、土司、赶尸等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等体现了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的象征性价值;具有酸、香、辣特色的湘西饮食文化, 由上刀梯、下油锅等绝技绝活和八人秋千、玩龙灯、鼓舞等地方传统项目形成的民族体育文化便构成了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的感性价值。

依据所构建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构成层级及相应的测度指标, 结合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价值的构成, 我们可以对大湘西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作简单的评价分析:

1.对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品质认知度的评价。首先, 从大湘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来看, 千年古镇凤凰、德夯苗寨、美丽的王村芙蓉镇、南方长城、里耶古城、名人故居, 民族风俗等人文旅游资产都具有较强的体验性、感染力和名人效应, 这些都是具有较大的游客吸引力的品牌资产。其次, 随着大湘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各项旅游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如在交通方面, 国家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尽最大努力支持湘西州交通建设。

2.对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的评价。大湘西是湖南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地方, 并且因其具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域优势, 该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 从2005—2009年的五年间, 大湘西的旅游收入在不断增长, 但在湖南省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 从2005年的22.34%降到2009年的17.99%, 这说明其竞争力有减弱的趋势。

3.对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的评价。目前, 张家界拥有国家等级旅游区 (点) 数14个, 湘西州拥有“国字号”旅游招牌13个, 怀化市具有国家等级旅游区 (点) 17家, 这些旅游品牌增强了大湘西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但就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而言, 还不是很鲜明, 没有将大湘西丰厚的自然景观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很好的结合起来,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的提升。

4.对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忠诚度的评价。除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吸引力外, 旅游服务对旅游者的影响也很大。在大湘西众多的旅游景点中, 有些旅游景区就存在欺诈游客的现象, 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 游客的满意度不高。另外, 旅游地存在的负面宣传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游客的旅游品牌忠诚度, 如湘西土匪之说等。

5.对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联想度的评价。就旅游地环境而言, 大湘西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注重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 旅游地环境维护较好, 能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舒适度。

摘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主要由理性价值、象征性价值和感性价值构成, 基于此, 主要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品质认知度、市场竞争力、知名度、忠诚度和联想度五个角度构建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大湘西为例, 对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价值,品牌资产评估,大湘西

参考文献

[1]Maja Konecnik, William C.Gartner.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for a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 34 (2) :400-421.

[2]Soyoung Boo, James Busser, Seyhums Baloglu.A model of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ple destin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 2008, 30 (1) :1-13.

[3]崔凤军, 顾永键.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模型初探[J].旅游论坛, 2009, (1) :67-71.

[4]曹晓鲜.基于协同的湖南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资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99-103.

[5]Farquar, P.H..Managing Brand Equity[J].Marketing Research.1989, (9) :24-33.

[6]蒋廉雄, 朱辉煌, 卢泰宏.区域竞争的新战略:基于协同的区域品牌资产构建[J].中国软科学, 2005, (11) :107-116.

大湘西旅游业 篇10

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 带来了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被中国的大好河山及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 汉英旅游翻译在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湘西, 即“湘西地区”, 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 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湘西地区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 同时也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本文尝试从西方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入手, 以大湘西旅游文本翻译为实例, 收集整理并归纳旅游翻译中的各类问题,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翻译提高大湘西对外旅游文本的宣传效果。

一、汉英旅游文本特征及其翻译

旅游文本指的是那些与旅游相关的所有文本, 包括广告、旅游日程安排及景点介绍、通知、旅游标语等内容。一般说来, 从行文习惯上说, 英语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 结构严谨而不复杂, 行文用字简洁明了, 表达直观通俗, 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 最忌啰嗦堆砌, 而汉语旅游文本通常都讲究四言八句, 言辞华美, 以求行文工整, 声律对仗, 文义对比, 更像是散文的风格;从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渊源上说, 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强调“意与境混”的上乘境界, 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 而西方传统哲学在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关系上, 主张“客主分离”, 更多地强调模仿和再现, 在描绘外界自然美时, 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欣赏自然之美。 (贾文波, 2004:115-116)

目前许多旅游资料的英译文本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大致可分为语言层面上及语用层面上的问题两大类。前者指因译者的英语水平有限或粗心而造成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低级问题, 后者指因中英文化差异、中英旅游文本写作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第一类问题较容易克服, 而造成第二类问题的中英文化差异、中英旅游文本写作差异恰恰是汉英旅游翻译的难点。

在翻译汉语旅游文本的过程中, 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文实质, 把握原文与译文间的社会、文化差异, 综合考虑各种语境因素, 根据旅游文本的特定功能, 对原文信息和内容进行判断和取舍, 在译文表达上顺从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 突出读者效应, 用符合译语规范和文化标准的语言来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内容。

二、“目的论”简介

20世纪70年代, 德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凯瑟林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 在她的“翻译批评客观方法”中首次介绍了功能范畴。她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之后, 赖斯的学生汉斯·费米尔 (Hans J.Vermeer) 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 提出了翻译“目的论” (Skopostheory) 。这一理论成为了功能翻译学派的主体理论。“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接受者。因此, 译者在翻译中完全可以根据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等等来决定处于特定译语语境中文本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手法, 不必拘泥于与原文“对等”而影响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的交际功能。 (Nord, 2001:12)

德国功能派的最后一位主导人物是克里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a Nord) , 他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翻译“忠实原则” (Loyalty Principle) , 并根据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的关系提出了“纪实翻译” (Documentary T r a n s l a t i o n) 和“工具翻译” (I n s t r u m e n t a l Translation) , 进一步完善了功能翻译理论体系。

“目的论”学者提出了翻译过程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即目的原则 (Skopos rule) 、连贯原则 (Coherence Rule) 和忠实原则 (Fidelity Rule) , 其中的核心原则为目的原则。忠实原则 (语际连贯) 服从于连贯原则 (语内连贯) , 而两者都须服从于目的原则。就是说, 译文哪怕再忠实再连贯, 只要不合目的原则, 实现不了译文功能, 达不到翻译目的, 就不可取。也就是说, 只要符合目的原则, 哪怕译文再不忠实再不连贯, 也是符合要求的译文。

翻译“目的论”强调译语文化和译文功能, 是一种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翻译观点。在“目的论”中, 翻译的“归化”策略被过分强调, 而不同民族应有的“文化权利”和文学艺术的本质被忽略, 因而无法满足文学翻译的要求, 这正是“目的论”的不足之处。然而, 费米尔曾经提出了“目的论”的至少三点积极作用: (1) 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常常被人否认的概念; (2) 增加了翻译的潜在效能以及可用的翻译策略, 把翻译者从直译这个由别人强加的、没有意义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3) 增加了翻译者的责任, 因为他的翻译必须能够达到既定的目的。 (张南峰, 1995)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大湘西旅游文本英译

旅游翻译是消除旅游中理解障碍的途径之一, 在中国旅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旅游翻译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但是, 它作为“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 (陈刚, 2004:59) ”, 其翻译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研究何种译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目的与读者的需求, 研究既能较少得罪源语文本又不受目的语文本读者的抛弃, 达到译文预期的功能或目的是翻译能否为旅游业推波助澜的关键。

西方功能翻译理论, 尤其是费米尔的“目的论”如同一缕阳光, 照亮了旅游翻译的“路子”, 为其实践指导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可行的依据。美丽神秘的大湘西, 其美丽的景色、古朴的民风和神秘的土苗少数民族异质文化近年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大湘西各景点、宣传旅游的各网站等随处可见英文的旅游文本, 但是细看之后发现, 总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下面归纳几种以“目的论”为指导的旅游文本英译策略。

(一) 增译

当汉语的旅游文本中出现一些带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时, 应在英译文本中增加适当的阐释甚至加以注释来明确原义, 避免英译文本读者的误解甚至是不解, 满足“目的论”的要求。

例句一:湘西多山, 因山衍水, 因水溶情, 而跳岩就是维系这情谊的纽带。曾经, 陕甘总督杨岳斌率领三厅健儿从这里顺水而下, 一举收复台湾, 天津总兵从这里一去三十年, 戎马倥偬;这里, 依稀可以看见历史学家翦伯赞、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等文人学士奔波的足迹;这里, 仿佛还在回响朱镕基及夫人劳安等国立八中学生的琅琅书声;这里, 似乎留存有贺龙的女儿贺捷生等流亡儿女岩上捣衣的身影……

Rock Bridge:

Xiangxi is mountainous, with many rivers flowing by.The rock bridge is like a ribbon to hold together the residents separated by those mountains and rivers.It also witnessed many historical moments.It was from here that Yang Yuebin, the governor of Shanxin and Gansu Province, led his soldiers to recover Taiwan;it was from here that Luo Rongguang, the leading soldier of Tianjin, left his hometown and sacrificed his rest life to defend the motherland.The historian Jian Bozan and the children-story writer Zhang Tianyi used to live nearby;Premier Zhu Rongji and his wife Lao An used to study in the 8th national high school close by;He Long’s daughter He Jiesheng used to wash clothes on the rocks by the side…

上述例句一译文中的划线部分是原文里没有的内容。为了让外国读者在看到下面所叙述的那些他们所不熟悉的人物之前先了解这些都是有关“跳岩”的一些重要历史时刻, 划线部分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二) 省译

在汉语的旅游文本中, 尤其是景点介绍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辞藻华丽、追求美感的文本, 若在英译时全盘照搬, 势必破坏译文的美感, 使之变得臃肿堆砌, 不堪一读。按照“目的论”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观点, 出于译文修辞或结构上的考虑, 也为了确保译文的流畅, 必须对原文的表达进行合理的删减或省略, 以达到有效吸引读者的目的。

例句二:他们隔山吹哨子, 隔岭打吆喝, 花伞勾裤脚, 花歌醉心窝。他们在追逐、调情、触摸和牵手中, 不自觉地用独有的生命形态, 打造世界上最真纯、朴素的爱情。

They flirt with each other from one mountain to another by whistling and singing;they go after each other, flirt with each other, and touch each other, creating the purest and simplest love in their own ways.

上述例句二中划线部分的汉语在英文中进行了省略。此处介绍的是苗族青年们的情歌会, 即“赶边边场”。划线部分与前句都是为了说明苗族青年们在“赶边边场”时的打情骂俏, 如若在英译时再加上“花伞”“花歌”, 反而可能会让外国游客如坠云雾。

(三) 改译

在介绍景点时, 中国人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名诗, 或大量使用形容词, 讲究声韵和谐, 整齐对偶和诗情画意。在英译的过程中, 如果全盘直译, 反而会造成译文的累赘和臃肿, 甚至扭曲原意, 妨碍外国游客的理解, 破坏他们的游兴, 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这时候可以采用改译的策略。

例句三:坐龙峡谷内绝壁纵叠, 溪瀑横悬, 崖树斜逸, 异草遍被。

Zuolong Valley boasts of its beautiful panorama filled with cliffs, waterfalls, trees and grasses.

汉语中那四句对仗工整, 诗情画意的描述其实纯粹是为了渲染气氛, 如若直译成四个平行铺排的松散句子, 反而会生涩难懂。简单地抽取汉语所要描述的重点翻译过来, 这样的译文更通俗易懂, 逻辑严谨, 也能更便于外国游客理解。

四、结语

旅游文本作为一种“呼唤型”文本, 其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地吸引游客。根据“目的论”的要求, 在翻译旅游文本时, 译者应该充分揣摩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 从原文中选取他们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旅游信息在译文中予以表达。而大湘西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不同于别处的民俗风情, 译者在翻译时更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 以译文读者为中心, 以传达信息为主,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 真正达到旅游翻译的目的, 也让大湘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地为外人所知, 走出湖南, 走向世界。

摘要:本文以大湘西旅游文本为研究对象, 对汉语与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行文习惯和文化渊源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归纳了旅游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具体分析了大湘西各种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试着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提出更好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大湘西,旅游文本,目的论,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盖丽娜.浅析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汉英翻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10) .

[2]卢哲.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以湖南旅游景点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6) .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4]Christiana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2001.

[5]张南峰.走出死胡同, 建立翻译学[J].中国翻译, 1999 (3) .

[6]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7]白蓝.湘西旅游翻译策略应用效果研究——基于目的论视角的调查与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9) .

大湘西旅游业 篇11

关键词:湘西地区 民族工艺 旅游商品 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186-03

湘西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湘西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使得湘西旅游资源具备了独特的民族色彩,打造出了“神秘湘西”的旅游品牌,推动了旅游商品的开发与销售,扩大了经济效益。湘西地区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方面同样具有其地域性特征,融合了民族元素,提升了旅游商品的审美价值与經济价值。

一、关于湘西地区民族工艺的概述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因为文化特点的不同创造出了不同的民族工艺。湘西地区主要的民族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凤凰蜡染

凤凰古城的蜡染手工艺品闻名全国,是湘西地区主要的民族工艺之一。凤凰蜡染多用于装饰,在颜色的搭配上朴素自然,画面神秘美丽,没有过多的装饰,体现出少数民族质朴的生活态度。

(二)编织花带

编织花带属于苗族特有的民族工艺,其工序复杂,具有加强的象征意义,是苗族民族工艺的主要代表。编织花带的材料主要是棉线与丝线,在色彩方面既有淡雅的黑白花带,也有绚丽的彩色花带,是苗族人民历代传承的重要文化财富。

(三)织锦

织锦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是土家族的重要民族工艺之一。织锦颜色绚丽,图案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遗产,曾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贵宾,享誉国内外。

(四)竹编

湘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竹子种类众多,为竹编的制作提供了原材料。湘西竹编闻名已久,材质自然环保,且成品类型多种多样,有小背篓、竹编帽、竹编鞋等。除此之外,湘西地区民族工艺还包括了剪纸、挑花、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刻等,形式多样,能够被广泛应用在产品包装设计的元素中。

二、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民族工艺元素应用的意义与问题

(一)意义分析

1.能够促进湘西地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湘西民族工艺属于民族文化,而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属于旅游文化,这二者的融合能够促进湘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区域文化的重要元素,为湘西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能够有效推动湘西地区文化产业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进步。

2.能够促进民族经济的振兴。由于长期以来湘西地区发展较为滞后,导致这一区域民族经济的落后,直到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才使得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而湘西民族工艺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其最早产生主要是用于为生活服务,随着时代的演变,民族工艺的实用性被大大削弱,而其收藏价值与观赏价值正不断强化。因此将湘西民族工艺融入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能够进一步优化工艺产品的经济价值,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能够提升民族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是各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提升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能够深入挖掘出爱国精神与民族精神,有利于祖国的稳定与统一。将民族工艺融入到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能够提升游客对少数民族的认知,强化民族认同感,并且使少数民族人民获得归属感,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问题分析

1.民族工艺与产品特点不相符合。产品包装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保护商品不会因为外在的影响而受损,二是提升商品的外在形象,使之符合游客的审美特点,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但是当前有许多商家尽管在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应用了民族工艺,但是却没有依据产品的实际特点,而只是简单地将民族工艺糅杂在其中,既不能体现商品的特点,也很难突出民族工艺的特色。再加上民族工艺的经济价值较高,将之应用到包装设计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一旦销量不好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2.民族工艺元素应用的雷同。许多商家意识到了民族工艺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却没有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具有新颖审美特点的产品包装。例如苗湘竹筷的包装材料用到了织锦,广受消费者的好评。于是许多商家开始跟风,开始将织锦用在不同商品的包装设计中,例如酒、茶等,雷同包装材料的应用使得这些商品失去了原有的特点,很难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

3.民族工艺应用质量不高。部分商品尽管将民族工艺应用到了产品包装设计上,但是却只是简单地作为包装材料,而没有将之与其他的包装设计元素相融合。有的甚至只是在普通的纸质包装盒上印出了民族工艺品的图案,显得十分单调,应用质量不高,无法体现出民族性色彩。

三、民族工艺元素的融入对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民族工艺在湘西地区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不同的产品包装设计对民族工艺的应用也是不同的。例如“苗湘竹筷”的包装主要是以土家族的织锦为包装材料,织锦本身是一种工艺品,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将之作为材料元素应用到包装设计中,既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又能提升苗湘竹筷的纪念价值,同时传递出了土家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民族工艺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元素包括色彩、图案、文字、线条、材料等方面,而民族工艺的融合,主要对旅游商品包装的色彩、图案、材料这三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包装设计色彩的影响。民族工艺往往具有特定的彩色,例如竹编主要是以竹子原色为主,编织花带有黑白与彩色两种,这些民族工艺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基本上是保留了工艺品原本的色彩,使得商品包装呈现出民族特色。

nlc202309091700

对包装设计图案的影响。图案是包装设计视觉表现中最基本的要素,民族工艺的表现形式不同,其构造与外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应用在包装设计中会呈现出不同图案。例如凤凰蜡染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其呈现的图案往往与蜡染本身的图案是一致的,是蜡染制作者主观意志的体现。

对包装设计材料的影响。民族工艺形式多样,不同的民族工艺品制作的原材料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民族工艺其使用的原材料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黑白的编织花带主要是棉线制作而成,而彩色編织花带主要是由丝线制作而成。在包装设计中,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以及包装设计的整体效果来选择具体的材料,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当地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审美效果。

四、湘西民族工艺在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意设计

商家在进行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时,应当根据产品的实际特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民族工艺,并加入独特的创意,使之能够呈现出新颖的表达效果。例如著名茶叶“古丈毛尖”的包装设计,其包装材料是一个菱形的盒子,在包装盒上融入了刺绣这一元素。同时在包装上添加了“西普兰卡”的图案,将“西普兰卡”的传说搬到了商品包装设计中,新颖而独特,体现出了湘西少数民族的风情。

(二)绿色设计

随着民众生态意识的觉醒,许多消费者都比较倾向于购买包装设计绿色环保的商品。因此商家在对商品包装进行设计时,应当在保证设计效果符合消费者审美特点的基础上融入环保的理念,对于民族工艺的选择,可以使用低成本、具有环保作用的竹编,用湘西地区特色竹料编制成产品包装,不仅方便携带,还显得自然淳朴,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三)高效设计

高效设计主要是指在产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民族工艺元素的应用要做到简约而美观,还要结合商品特点与设计的整体效果来选择合适的民族工艺元素,例如织锦、编织花带等。尽可能避免各种民族工艺元素的堆砌,否则会适得其反,影响包装设计的整体美观度,不利于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五、结语

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独特而丰富,民族工艺种类繁多,能够被广泛应用于本土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中,既能够展现出商品的特点,又能增添民族特色,带动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族工艺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强调应用,而是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并融入新颖的设计理念。使商品包装设计显得新颖独特,同时与时代特点相接合,从而迎合市场的需要,促进旅游商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张合盛,孟常.湘西民族民间工艺初探[J].装饰,1993,(03):41-42.

[2]李程.民族文化与湘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年.

[3]赵忠鼎,曾千红.浅析湘西民族工艺对本土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0,(01):135.

[4]甘雯雯.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研究[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

[5]左文婷,孙伟,朱姝,孔丹.湘西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04):136.

湘西地区体育旅游探析 篇12

1 发展湘西地区体育旅游的价值

1 . 1 增进传播与交流, 丰富旅游文化市场

湘西地区是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构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人群特点,正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丰富当地人民的业余生活外,也给外来游客增添了许多乐趣,让人流连忘返,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广为人知。在思想上,这无疑促进了人们在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带动不同地域和不同地方的体育文化及旅游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如果有更多类似的体育活动能够整理投放旅游市场,将会进一步推动旅游文化市场的发展。

1 . 2 有利于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据了解,目前广泛 运用到旅 游中的湘 西体育项 目主要有:苗鼓、跳竹竿、踩高跷、荡秋千、舞龙舞狮、踢毽子等,还有一些民间体育或杂技在旅游景点的精彩演出,让游客们大呼喝彩,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好多这些类似的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失传或变异,所以如何更好的抢救和保护这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当今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旅游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项目开发利用的另一平台,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 3 促进湘西体育事业的发展

湘西地区旅游发展迅速,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外,还与民族和地方的文化有特色相联系,显示出无穷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旅客的参观。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化生成为旅游产品,让游客对民族文 化渴望了 解的心理 需要得到 满足 ,“体育搭 台 ,旅游唱戏”,不但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带动湘西体育事业的发展。

2 湘西地区体育旅游现状

2 . 1 湘西地区体育资源现状

湘西地区素以神奇和美丽闻名全国,凤凰古城、猛洞河、流沙瀑布等,当地美丽的山水风景、丰富的历史文化及浓郁的民族风情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有学者对湘西进行概括为:“湘西是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里”。近几年,来湘西旅游的游客每年达1000多万,其中有很多是来自海外的游客。旅游业成为湘西地区的龙头产业,在湘西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风景如画,文化气息浓厚之外,湘西的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这方面,项目资源丰富、特色浓、发展前景广,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对湘西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使湘西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据调查了解到,湘西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苗鼓、荡秋千、踩高跷、舞龙舞狮、摆手舞、踢毽子等,还有在湘西民俗节日当中,比如三月三、六月六、赶秋节、等开展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有上刀梯、抢花炮、跳竹竿、跳猴儿鼓、苗鼓表演、跳摆手舞等。如果可以将这些丰富的体育项目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宣传,对体育旅游业及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 2 湘西地区体育旅游现状

2.2.1 平时客流量远远低于民族、民俗节庆期间

通过调查,到目前为止,在国家节庆日及湘西民俗节日期间,来湘西地区旅游的客流量大大高于平时,分析其原因,节假日人们的空余时间多,可以满足旅游出行。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些节庆与民族集会里,具有大量的当地民俗活动,人们载歌载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异常热闹,非常值得各方游客的参观与感受,所以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纷纷汇聚与此。

2.2.2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湘西在地理位置上还属于偏远山区,在经济上较为落后,所以开发湘西旅游的资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所以难免在开发力度上受到限制。目前总的来说,湘西地区自然人文价值的旅游资源开发比重大于体育旅游资源,所以,当地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为了生计投身其他工作,使得类似的精彩活动在平时开展较少,开发的也不够充分。

2.2.3 游 客 对 当 地 体 育 旅 游 资 源 的 了 解 不 够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这些体育旅游项目大多数只在民俗风情较浓厚地带的表演区进行,通过展示各种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湘西民族体育旅游的风采,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所以还有一部分地区在体育旅游这个方面开展的还不够充分,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导游对当地体育旅游文化理解的不多,导致各地游客对湘西的一些旅游资源还不是很了解。

3 发展湘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几点建议

3 . 1 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湘西地区体育旅游在宣传力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媒体、报道、海报宣传等方式对外宣传,让更国内外更多人了解湘西的体育旅游,被当地的风土人情、趣味十足的体育项目吸引过来。另一方面是需要加强对当地广大群众的宣传力度,普及他们相关理论知识。比如借助体育协会组织、体育文化站对当地开展的民族、民俗体育场面录制成视频,对项目内容的典故、内涵及意义进行知识普及,尤其是对当地导游相关知识的培训,将当地民族体育文化宣传的更到位,促进湘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和谐良性发展。

3 . 2 政策扶持, 加大经济投入

湘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这需要政府对湘西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引起重视跟关注。到目前为止,针对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保护法律还不够,最新的更是少之又少,在相关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支撑。另一方面,在经济投入方面,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当地体育文化站,应该跟当地旅游服务部门进行协商与合作,在自然人文资源的投入与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两个方面的投入比重上合理调节,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3 . 3 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体育旅游资源

上一篇:脾破裂/治疗下一篇:女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