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黄牛

2024-12-03

湘西黄牛(精选5篇)

湘西黄牛 篇1

2013年对湖南德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湘西黄牛核心保种群进行产后不孕的52头湘西黄牛进行调查, 发现有48头是经产母牛, 子宫内膜炎引起的;黄牛不孕症中, 子宫内膜炎特别是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占不孕牛的76%。母牛子宫内膜炎是肉牛生产中最多见的一种产科疾病, 是引起母牛不孕的主要原因。子宫炎时, 炎性分泌物和细菌毒液会直接影响精子和卵子的授精和着床, 甚至引起胚胎早期死亡而发生流产, 从而引起久配不孕症的出现。同时往往继发胎衣不下、阴道脱出、子宫颈炎及子宫弛缓等, 由此可见, 黄牛子宫内膜炎所造成的繁殖障碍和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 严重影响肉牛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从湖南德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湘西黄牛保种核心群中, 选用524头湘西黄母牛作为试验动物。

1.2 试验时间

从2013年1月开始至12月结束。

2 发病情况统计分析

经过对湘西黄牛核心保种群的检查发现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因素很多, 一是胎衣滞留, 是母牛发生子宫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胎衣不下时剥离不净、胎衣腐败及手术分离时造成子宫黏膜损伤,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发病。二是人工授精时不遵守技术操作程序而消毒不严, 病原体进入子宫内引起炎症。三是正常分娩的助产或难产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慎, 助产不当致使产道感染细菌治疗胎衣不下、子宫脱、阴道脱、子宫颈炎等疾病消毒不彻底、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四是饲养管理不当, 营养不均致使牛体营养失衡, 抵抗力下降,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迟缓, 产后恶露蓄积, 不易排出, 导致子宫发病。

2.1 环境气候对难产率的影响

统计了2013年全年湘西黄牛资源场部分产犊记录, 对产犊数、顺产率、胎衣不下和流产率进行了统计。从表1得出, 春季的产犊数最多为259头牛犊。夏季的助产率和胎衣不下的比列最高, 分别为9.52%和14.29%。流产率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年龄牛发生病情况

2013年对湘西黄牛的青年牛和经产进行试验对比, 试验发现青年牛因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 发病率显著减少, 经产牛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结果显示:经产牛发病率为12.5%, 明显高于青年牛3.31%, 结果见表2。

2.3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采用不同药物对母牛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结果显示, 不同的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炎均有一定的效果。相对而言, 采用宫得康悬浮液对湘西黄牛母牛的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治愈率达到了95%。土霉素灌注法次之, 为81.25%。采用青链霉素组合的治疗率只有66.7%。 (1) 青霉素80万IU, 链霉素100万IU, 100m L蒸馏水灌注, 每日一次, 连续7天; (2) 土霉素5g, 500m L蒸馏水灌注, 每日一次, 连续7天; (3) 宫得康一次使用剂量48g, 3天灌注一次, 2次灌注。

3讨论

3.1 胎衣不下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从统计结果来看, 保种核心群中助产率和胎衣不下比列较高, 超过了正常的5%的比例, 达到了5.53%和6.70%。而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因素中, 胎衣滞留和助产不当是最为主要的两个原因。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疾病的主要诱因, 发生胎衣不下时多采用手术剥离的方法, 因牛胎盘为子叶型包裹结构, 因此在剥离胎衣时剥离不净, 滞留在子宫内的部分胎衣碎片易发生坏死、腐败及手术分离时造成子宫粘膜损伤造成子宫内膜出血、宫阜及宫阜蒂受伤, 均为外源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生长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营养物质。造成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有:流产、营养缺乏或供给不平衡、运动不足、年龄大及母牛分娩时受到应激, 所以, 针对造成胎衣不下的原因, 避免或减少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是控制感染子宫内膜炎的一条有效途径。

3.2 季节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 产犊季节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极显著影响。本研究中, 夏季湘西黄牛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最高, 达到了14.29%。原因可能是湘西地区春夏更替气候变化异常, 母牛受冷应激反应大, 母牛易出现胎衣不下。同时, 湘西地区南方夏季较热, 导致母牛热应激反应大, 易发生胎衣不下。而秋季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低。因此, 为了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冷配技术人员可适当控制配种时间, 尽量控制母牛在春秋季分娩。

3.3 胎次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有研究显示, 胎次对母牛胎衣不下有极显著影响, 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增高。随着胎次的增加, 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增高, 主要原因是随着胎次增加, 年龄增大, 使多胎次的分娩母牛体质下降, 而且配种过程中的人为损伤和产科疾病较多致使胎衣不下。因此, 对于分娩母牛应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产后护理质量, 预防分娩母牛的产科疾病, 发病后应及时治疗。

3.4 子宫内膜炎预防与治疗措施

根据子宫内膜炎感染的病理过程, 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产后20天以内, 为产褥期恶露排除阶段。由于分娩机体抵抗为下降和生殖道的损伤是容易感染期, 并容易引起急性炎症;第二阶段, 产后20~40天, 为生殖复期和子宫自净阶段, 机体调节各种感染机制, 修复创伤, 感染被局限化, 并转为慢性。发情周期开始恢复;第三阶段, 产后40~50天以后, 为生殖道结构机能和正常发情周期恢复阶段, 感染成为慢性或隐性。

3.4.1 预防

加强湘西黄牛孕期的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给予优质饲草, 经常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合理补料, 吃饱饮足, 保持体质壮, 免疫力强, 牛舍做到避暑防寒, 使牛膘情好;搞好牛场卫生、防疫和消毒工作, 防止人工授精过程的不合理操作;人工输精时要洗净消毒母牛外阴部, 减少阴门污染和感染等。输精时输精枪插入阴道和子宫时要边活动边向前插, 不可强制用力过大向前插, 防止输精枪插伤黏膜引起子宫穿孔发炎;母牛分娩时, 注意外阴部卫生, 用温水加适量无刺激消毒药清洗外阴部, 做好母牛顺产、难产、助产接生工作, 助产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消毒。对于母牛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疾病要及早治疗, 并防止急性炎症的发生。炎症发生后, 及时在急性期治愈。

3.4.2 治疗

母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原则是加强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 提高湘西黄牛自身抵抗力;直接向子宫内注入抗菌消炎的药物, 促进子宫收缩性加快子宫渗出物的排出, 消炎, 预防子宫感染;增强子宫免疫机能, 加快子宫的自净作用。

在本研究中, 采用宫得康悬浮液治疗湘西黄牛子宫内膜炎取得的较满意的效果。方法操作简便, 药效持久, 对牛只的应激小, 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湘西黄牛母牛子宫内膜炎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定汉主编.简明牛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曹民等主编.牛病防治诀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凤凰县湘西黄牛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篇2

1 现状

1.1 总量少, 规模养殖小

湖南省凤凰县是湘西黄牛产区, 年存栏量2.7万头, 其中能繁黄母牛1.3万头。且大多养殖在千家百户中, 主要用于劳役, 一家一、两头, 多的四、五头, 没有形成规模养殖。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全县规模养殖户有14户。其中养牛50头以上2户, 30头有12户, 20头有16户, 10头有20户。县内米坨养牛小区覆盖柳薄乡米坨、拖排、柳薄三个村, 养牛也只有1350头。

1.2 品种严重退化, 商品率低

由于近二十年来, 湘西黄牛没有提纯复壮, 近亲繁殖严重, 不注意选育选配, 任其乱交乱配, 品种严重退化, 个体矮小, 生长速度慢, 产肉率低, 肉质品质差。据2006年12月湘西黄牛普查, 全县黄牛存栏量2.75万头, 达到一类标准不到总量10%。

1.3 好资源, 没有树立好品牌

湘西黄牛是凤凰县的一个特色产业, 其牛肉多是天然放牧得到的产品, 无污染、无公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是典型的绿色肉食品。国内外销往江西、浙江、陕西、河南、四川、俄罗斯、港、澳等地区等地。倍受消费者及商家欢迎。但由于当地各级政府不重视, 对外宣传力度小, 被外界市场、企业、客商认识不够。

1.4 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 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 我县养殖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与养牛业的发展极不匹配。许多地方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工作手段落后, 疫病诊断及检测仪器设备简陋, 工作方法、技术含量低, 难以适应基层实际工作需要。有的乡镇畜兽医站连办公场所都没有, 有的是危房, 常年借住在乡 (镇) 政府或其它民房办公, 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虽然配有常规显微镜、冰箱等仪器, 但不能正常使用。据统计凤凰县目前县畜牧水产局没有办公场所, 全县24个乡镇6个乡镇有站房, 4个畜牧兽医站房属于危房, 14个畜牧兽医站没有站房。另外, 普遍存在组织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集中培训、进修学习的少, 许多地方畜牧兽医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知识结构偏低,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学习。

1.5 相关产业加工严重滞后, 产业化组织程度低

凤凰县各类资源丰富, 发展湘西黄牛产业潜力很大, 如果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产品资源后, 湘西黄牛的发展必将是一个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过程。但是加工体系建设方面还很落后, 县内南方牧业公司、华兴肉食有限责任公司两家肉类加工企业只从事简单屠宰加工, 没有对加工后的牛肉进行深加工, 降低产品的附加值。而且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 难以发挥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的作用。制约了湘西黄牛产业化的发展。

2 发展潜力

2.1 自然资源丰富

草场资源丰富, 全县有各类天然草场113.82万亩, 占全县国土总面积43%, 可利用面积91.68万亩, 其中连片的草场有14处, 面积达88.98万亩。有各类牧草25科308种, 禾本科牧草占74.3%。天然草场单位面积年产鲜草624千克, 理论载畜量8.46万个黄牛单位。

气候适宜, 凤凰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降雨量1308.1mm, 年平均气温15.9℃, 无霜期250~280天, 具有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的条件。

全县有旱地面积18.2万亩, 均可种植优质牧草, 用于养牛产业。

全县每年有各类农作物秸杆15万吨, 如果充分加工利用, 为发展养牛产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对发展养牛产业产生巨大的作用。

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总人口37万多人, 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 农村劳动力18万个为养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力。

交通运输便利, 209国道、308省道贯穿凤凰县境内, 交通便利, 全县24个乡镇和90%行政村通公路。

2.2 产业技术保障体系健全

县有主管畜牧水产事业的畜牧水产局, 畜牧机构健全, 已形成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 全县共有畜牧专业科技人员172人, 其中高级职称3名, 中级职称12名, 初级职称159名, 同时培训大量科技能手, 科技示范户, 这支力量同村级防疫人员一起, 在推广畜牧科技和开展防疫治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了稳定的县、乡 (镇) 、村、组四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立了24个乡镇动物防疫站, 配备了93名专职动物防疫员, 常年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为发展全县养牛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产业基础好

凤凰县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 在农村历来就有养牛的习惯, 特别是“九五”以来, 在国家农业部及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作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三大产业之一。加大投入, 加快发展, 到目前, 该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另外, 围绕湘西黄牛产业发展, 建成以加工企业和中介组织为龙头的产业化发展雏形, 把市场与广大养殖户联系起来, 产业链不断延长。“协会+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运作模式不断出现。全县成立了草食牧业合作社及养牛协会, 并形成了凤凰南方牧业公司、华兴肉食有限责任公司等草食动物养殖及加工企业, 为我县养牛产业的发展和产品销售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2.4 品种改良步伐加快, 体系建设得到完善, 改良覆盖面增大, 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

2003年来, 我县围绕“巩固生猪基础产业, 大力发展以牛、羊为的草食牧业, 积极推名、特、优水产养殖”的工作思路, 突出抓养殖业发展特色。以猪牛羊为主的三大牲畜区域化布局越加清晰合理, 在草食牧业发展上, 已经初步形成以下格局:一是以腊尔山五乡镇为主的湘西黄牛保种选育核心产业带;二是以阿拉、城郊、山江区为主的杂交肉牛产业带。从2003至今, 全县建立了牛冷配点14个, 并对其中的木江坪、廖家桥、茨岩等7个乡镇的品改站进行了改建和维修, 各站配备了先进的冷配设备、器械,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同时, 组建了一支30多人, 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品改技术队伍, 培养农民冷配员10人, 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肉牛品改技术服务网络。肉牛品改网络健全, 促进了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2003年来累计冷配牛16626胎次 (其中2003年3200胎次, 2004年3338胎次, 2005年10088胎次) , 累计产杂交牛4287头。

3 对策

3.1 加大对发展黄牛产业的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组织领导

县级财政和各级畜牧部门要加大对湘西黄牛产业的投入力度, 县级财政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支持湘西黄牛产业, 退耕还草、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资金都要向畜牧业倾斜, 对发展湘西黄牛产业的公司、农户, 在栏舍用地优先审批, 相关费用给予照顾, 以便把湘西黄牛产业搞得更好。

政府要加大对湘西黄牛产业投入力度, 政府要设立湘西黄牛产业专项发展资金, 引导社会资金, 民间资金投向湘西黄牛产业, 在投入地域方面, 要集中资金办大事, 重点支持下优势产区。在投入方向上, 要重点支持良种繁育、冷链体系和兽医诊断室建设等基础设施。

3.2 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发展湘西黄牛产业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湘西黄牛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合理利用湘西黄牛品种资源和本地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 采取品牌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协会带动、养殖大户带动、养殖示范户带动和科技带动等举措, 以规模生产为基础, 以产业链的延伸为突破口, 以建设和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 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 加强品种改良、肉食加工、动物防疫等薄弱环节, 采取政策引导, 市场运作, 民营为主, 政策扶持, 部门服务的运作方式, 建设龙头带动, 层层增值, 大规模、高效益的湘西黄牛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湘西黄牛产业, 做大优势产业区, 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湘西黄牛产业带。力争把凤凰县湘西黄牛产业及相关产业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其奋斗目标是到“十一五”末, 全县湘西黄牛饲养量达17.91万头, 出栏2.69万头, 产值6725万元, 湘西黄牛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0%。

3.3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着力打造湘西黄牛品牌

湘西黄牛是一个品种, 是一种资源, 但更是一个好的品牌。品牌是品种、资源的延伸。卖品种不如卖品牌, 好的持续稳定的品种经过便捷的营销渠道渗透到市场及消费者手里, 形成循环的购买就是品牌, 有品牌, 才可能有市场, 有客户, 才可能有效益。根据湘西黄牛优良种质资源, 树立自己的品牌, 要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开发, 培育适合我县发展的优势明显的市场竞争力强的湘西黄牛品牌。

3.4 加大保种及品改力度, 加快体系建设

加大保种力度。继续加强湘西黄牛良种建设工程, 继续加强湘西黄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大湘西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力度, 做好品种培育选育规划, 大力培育、完善和推广湘西黄牛良种, 不断提高良种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湘西黄牛育种、繁育、推广体系, 提高湘西黄牛供种能力, 依法加强对湘西黄牛能繁母牛群、种公牛的管理, 保障种牛的质量。建立健全县、乡、村、组上下贯通的湘西黄牛改良网络, 加快人工授精的应用。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 对饲养和引进及繁育湘西黄牛给予一定的补贴, 调动农民饲养和使用良种的积极性, 要总结培育一批在推广应用良种取得经济效益的典型, 通过示范引导加快的普及速度, 各级畜牧部门及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围绕湘西黄牛良种推广, 推行品种标准和使用技术规范, 加强技术指导, 不断提高湘西黄牛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

加大品改力度。做大做强湘西黄牛产业, 品种不优不行, 要加大引进良种力度, 加大品改力度, 坚决强制淘汰劣质公牛, 大力推广应用牛品改人工授精技术, 大力培训乡镇品改员, 推广冷配技术, 完善县、乡、村基层品改站的冷链网络建设。做到保种区外各乡镇都有品改站, 交通方便和湘西黄牛集中又有技术基础的地方要加大冷配推广力度。农村分散饲养的山区, 可以引进高代杂交种公牛进行本交改良, 在腊尔山台地五乡镇就湘西黄牛的选育要建立原种区, 核心场、保护区、选种区、繁殖场、养殖基地组成的湘西黄牛繁育体系, 大力加强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工作, 形成具有生产性能优秀、市场优势明显的湘西黄牛品牌体系。

3.5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疫病的控制和预防能力, 加强对广大养牛者的疫病防治常识和技能培训, 不断增强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 建立严格的动物防疫制度, 把防疫要求贯穿到养殖各个环节。要加强和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切实为养牛农户和养牛大户搞好防疫服务。搞好动物疫病监测, 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及时掌握动物疫病流行动态, 指导养牛者搞好防疫。增强抗击市场、疫病及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

凤凰县湘西黄牛发展基础薄弱, 一定在无疫区方面先行, 只有无疫生产, 才能创立品牌, 推动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好湘西黄牛无疫区规划, 湘西黄牛优势发展区, 加大投入, 优先建设无疫区。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反应机制, 健全测报体系, 强化监测工作。稳定基层队伍, 完善配套设施, 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机制, 推行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

3.6 抓流通渠道, 大力培植和发展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要进一步发展湘西黄牛产业, 必须施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有机地连结起来, 采取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 走产供销一条龙, 牧工商一体化的道路, 形成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新格局。使湘西黄牛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在加工方面, 要继续扶持南方牧业公司、华兴肉食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改造, 不断提高湘西黄牛加工能力和附加值,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拉动全县黄牛产业快速发展。

在流通方面,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畜禽购销企业和贩运大户从事营销工作, 在政策倾斜和贷款支持下, 促进全县畜产品外销。

在服务方面, 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各级协会等民间组织, 在引进良种、饲料、疫病防治、产品外销方面, 以公司的形式进行运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 传递牛业市场信息, 让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避免养殖生产盲目性。为养殖者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3.7 加强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力度

加大科技技术推广培训的力度, 普及科技饲养知识。湘西黄牛产业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 大力推广应用科技实用技术, 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应用于湘西黄牛生产, 提高科学技术的转化率、普及率和贡献率。不断提高养牛产业经济效益。

3.8 创新养殖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

湘西黄牛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牛只来自湘西黄牛保种区湖南省慈利县, 选择营养状况良好、临床健康的青年后备母牛7头 (三周岁以下) , 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察2个发情周期。利用PG+FSH法进行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处理, 撤栓后进行人工输精配种, 每头牛配种2次。在配种后7天进行冲胚处理, 判定是否妊娠, 对这些供体牛进行采血检测。

1.2 仪器及检测指标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公司生产的Mindray BC-2800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指标见表1。

1.3 血样的采集

于配种前1d和妊娠后7d采集血样并检测。采血在早晨9:00进行, 对试验牛的尾根进行消毒, 并使用专用的一次性5mL EDTA采血管, 尾根静脉采取血样2 m L, 置于采血管中轻轻混匀, 从中吸取血样立即检测, 所采血样均在1h内按照血液分析仪的操作规程检测完毕, 并打印检测数据。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 (Mean±SD) 表示, 采用生物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处理分析, 均值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湘西黄牛妊娠前后白细胞参数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 湘西黄牛青年牛妊娠后的中性粒细胞数目 (Gran#) 及百分比 (Gran%) 极显著低于妊娠前 (P<0.01) , 淋巴细胞百分比 (Mon%) 极显著低于妊娠前 (P<0.01) ;而白细胞数目 (WBC) 妊娠前后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湘西黄牛妊娠前后红细胞参数变化

表3结果显示, 湘西黄牛妊娠前后红细胞参数变化以红细胞压积 (HCT) 最明显。妊娠后HCT显著低于妊娠前 (P<0.05) , 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显著高于妊娠前 (P<0.05) , 其他红细胞参数变化差异不显著 (P>0.05) 。

2.3 湘西黄牛妊娠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

从表4可以看出, 湘西黄牛妊娠后血小板数 (PLT) 显著降低 (P<0.05) , 其他参数均呈降低趋势, 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P>0.05) 。

3 分析与讨论

中性粒细胞 (Gran) 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 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 当炎症发生时, 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浓度降低可能是血容量的增加明显多于血细胞的增加引起的血液稀释所致。淋巴细胞 (Lymph) 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 不具有吞噬功能, 主要与浆细胞产生机体内的抗体物质, 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可见妊娠使得机体抵抗力或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湘西黄牛妊娠后红细胞数量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的降低导致红细胞压积 (HCT) 和平均浓度 (MCHC) 显著降低 (P<0.05) , 可能由于妊娠时期, 湘西黄牛母体因铁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 体内的铁下降, 继之缺铁RBC生成, 铁的缺乏对RBC的合成严重影响, 使RBC合成减少, 细胞内充盈减低, RBC体积变小, 呈明显大小不等, 故RDW上升, 且以小细胞为主, 故MCV降低, 而小细胞是缺铁的敏感指标[4]。几项参数提示湘西黄牛妊娠早期缺铁状况, 这就提示在妊娠期饲养管理过程中, 通过监测红细胞参数的动态变化, 要合理营养, 适时适量补充铁元素, 以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妊娠的正常进行。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成熟后细胞浆解离而成, 其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对于患非出血性疾病的动物, 其血小板变化一般不明显[5]。本研究中湘西黄牛妊娠期血小板数目 (PLT) 显著降低 (P<0.05) , 而其他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变化, 这可能是妊娠时血容量迅速增大, 血液稀释, 胎盘循环中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有资料报道, 妊娠期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母体血液凝固不良, 造成母体妊娠失败, 或者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故可通过检查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为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另有研究表明,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与PLT呈非线性负相关, 大血小板为骨髓新生的血小板, 代谢活跃, MPV增大提示骨髓增生活跃, 小血小板为衰老血小板, 凝血功能差, MPV减小提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为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MPV是监测血小板功能的敏感指标。妊娠后湘西黄牛的MPV降低以致血小板压积 (PCT) 减少是否由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引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海, 许宗运, 石长青, 等.吐鲁番鸡血液生理生化常值的测定[J].家畜生态, 2002, 23 (2) :30~31.

[2]刘莹莹, 易康乐, 张佰忠, 等.湘西黄牛妊娠前后血常规变化研究[A], 《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11.

[3]麻延峰, 傅春泉, 王宏艳, 等.金华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血常规变化研究[J].中国奶牛, 2007, (4) 29~32.

[4]张艳敏.妊娠期缺铁性贫血[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6, 7 (3) :126~128.

湘西黄牛 篇4

新晃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 是我国中南地区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 全县总面积1 508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约1.39万公顷, 草山草坡8万公顷, 地理位置处于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既显山区特色, 又展高原地相。最高海拔11 363米, 最低海拔287.7米。东西横跨52.5公里, 南北纵长42.3公里, 境内地貌类型多样, 但分布相对集中, 其中山地84.22%, 丘陵7.8%, 溪谷平原4.84%, 水面1, 51%, 山原1.24%, 岗地0.33%。境内以山地为主, 山川秀丽, 群山叠重, 山峦起伏, 沟谷纵横, 植被繁茂, 溪流密织, 山塘水库星落棋布, 群山之间有零星小盆地发育, 为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新晃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山区气假特色明显, 小气侯多样, 年平均气温16.6℃, 无霜期302天, 年日照1 244小时, 年降雨量1160.7毫米。自然生态条件适合牧草生长和畜禽繁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马玲薯、小麦等, 农作物一年两熟, 年产农作物秸秆40万吨, 理论载畜量达30万个黄牛单位。

全县辖23个乡镇, 297个行政村, 5.7万农户, 2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 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4 741万元, 其中畜牧业产值66 320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63%, 肉牛产业产值24300万元, 占畜牧水产值36.8%。201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13.76万头, 出栏肉牛4.86万头。新晃县饲养湘西黄牛以放牧为主, 夜晚补给稻草等农作物秸秆, 冬季初春适当补给玉米、稻谷和糠麸等。近年来, 全县大部分养牛户都已开始种植优质牧草、青贮氨化秸秆及利用配合饲料来喂牛, 为肉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杂交改良进展

为了提高新晃湘西黄牛的生产性能, 改变湘西黄牛个体小、生长发育慢、生产力低的劣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 新晃县就对湘西黄牛进行杂交改良, 至2010年全县形成了以县肉牛品改中心为核心, 乡镇品改站为主体, 村级冷配点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肉牛品改网络, 共建立冷配站 (点) 26个, 冷配技术人员达56人。2010年完成牛品改1.396万胎次, 生产杂交牛1.168万头, 按现行价格计算, 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加养牛经济效益1 752万元。

在湘西黄牛改良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育种技术, 主要以各种良种牛血缘与湘西黄牛杂交组合的选择, 确立不同品种改良目标的研究, 牛群现行改良方案的分析, 繁育体系最优改良模式的探讨, 同时对各品种牛杂交后代进行了观察并测定其生长和产肉性能, 自开展黄牛杂交改良冷配技术应用推广以来, 新晃县先后引进的优良肉牛品种冻精有短角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安格斯等。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杂交组合后裔测定选择, 确定全县湘西黄牛改良以杂交优势最显著的利木赞牛为主导品种。冻精统一由县站购进, 按编号纪录存档, 分发各配种站 (点) 。

3 改良及利用效果

新晃县湘西黄牛通过杂交改良后, 在生长发育、役用、产肉性能、繁殖力和抗病力等方面较湘西黄牛都有明显提高, 杂交效果明显, 具体表现如下。

3.1 杂交牛初生体重大, 生长发育快

据对凉伞、新寨、扶罗、中寨四乡镇386头利本杂一代牛和122头利本杂二代牛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的测定:利本杂一代平均初生重27.10kg, 利本杂二代平均初生重32.36kg, 分别比本地黄牛初生重15.52kg提高74.6%和108.5%, 6月龄利本杂一代平均体重126.22kg, 利本杂二代平均体重156.66kg, 分别比本地同龄黄牛平均体重96.80kg提高30.4%和61.8%;12月龄利本杂一代平均体重205.33kg;利本杂二代平均体重239.99kg;分别比本地同龄黄牛体重134.30kg提高52.9%和78.7%;18月龄的利本杂一代平均体重为225.88kg, 利本杂二代平均体重为316.38kg, 分别比本地同龄黄牛平均体重158.82kg提高42.2%和99.2%。

3.2 杂交改良牛增重快、产肉多

据对我县肉牛育肥场10头利本杂一代改良公牛进行育肥试验, 利本杂一代牛平均日增重1.18kg, 比本地黄牛0.83kg提高42.2%。改良牛发育好、后躯较宽、臀部肌肉丰满, 在同龄、同等饲养水平下, 通过测定, 利本杂一代平均屠宰率为57.71%, 净肉率为47.23%, 比本地黄牛 (52.39%和43.71%) 分别提高5.32%和3.52%。由此可以看出, 利本杂产肉性能良好, 且肉质优良。

3.3 繁殖性能好, 犊牛成活率高

据初步观察, 利本杂一代母牛初情期在12月龄前后, 初配年龄为18月龄, 发情期在20天左右。据调查统计, 利本杂初生体重大、抗病力强、成活力高, 犊牛成活率几乎达99%, 比本地犊牛成活力提高4%~5%百分点。

3.4 经济效益显著

利本杂牛生长发育快、产肉多、经济效益高, 据调查, 市场上每头8~12月龄杂交肉牛售价为4 000~5 000元, 比本地黄牛多卖1 000~2 000元, 仅2010年全县繁殖杂交肉牛1.168万头, 按每头4 500元计算, 共创产值5 256万元, 按每头比本地黄牛多卖1 500元计算, 可增加经济效益1 752万元。

4 存在的问题

4.1 母牛存栏锐减

近几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肉牛产业出现了新的变化, 肉牛产业正由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 向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方向转变。非专业养牛户大幅减少, 而规模养牛发展速度赶不上散养户下降速度, 从而导致牛的饲养量下降。由于养殖母牛比较效益低, 农户和专业养牛场都不愿意养殖母牛, 造成能繁母牛存栏量锐减, 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4.2 基层品改队伍不稳

由于能繁母牛饲养量减少, 造成许多基层品改站点业务量严重下降, 收入减少, 有的品改员只能把业务重点转向了猪的人工授精或外出打工。

4.3 资金不足

规模养牛投资大, 周期长, 占用流动资金多, 承担市场风险大, 规模饲养母牛效益低, 规模养牛场不愿意饲养能繁母牛, 导致后备母牛严重不足。

5 对策与建议

5.1 通过多年的实践, 我们认为把利木赞牛作为改良湘西黄牛的当家品种, 其方向是正确的。

今后的改良工作中, 应采取级进杂交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利本杂的生产性能。同时广泛宣传和普及科学饲养管理知识, 进一步推广种草养牛、秸秆青贮、氨化及短期育肥等实用技术, 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和培育, 以充分发挥杂交优势, 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5.2以良种化为切入点, 加强牛源基地建设。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 正视肉牛产业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前景。出台各项支持肉牛发展政策, 调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扶持母牛发展的政策, 改变争抢牛源、宰杀母牛的现状, 对能繁基础母牛保护和繁育给予补贴;三是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同时, 一定要落实配套规划畜禽养殖小区建设。

5.3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湘西黄牛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体母牛

在湘西黄牛保种区选择符合湘西黄牛品种标准, 谱系血缘较清楚, 体型匀称, 年龄在2~5岁的供体牛68头。为保证胚胎移植供体牛处于能量正平衡的营养状况, 初次冲胚前2个月即加强营养, 饲喂冲胚期间专用饲料, 其营养需要参照美国NRC (1996) 标准和我国《肉牛饲养标准》 (2004年新版) , 结合本地饲料饲草原料配制而成, 日粮配比及营养水平如表1。 (注:表1中, 精料*为普瑞纳育成牛精料补充料:由玉米、豆粕、棉粕、菜粕、磷酸氢钙、食盐、维生素等原料组成。舔砖**每千克组成:镁5g、铜1g、锌1g、铁150mg、钴75mg、碘150mg、硒30mg、锰500mg等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A、D、E等。)

1.2 饲养管理

供试母牛日饲喂两次 (上午6∶00, 下午5∶30) , 坚持定人定时定量的原则, 满足供体牛清洁饮水的需要, 饲养环境稳定, 应激反应小。定期进行防疫、驱虫。观察牛的采食及排泄情况, 注意牛拉稀等各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在供体牛膘情控制方面, 一般认为只要是超排时母牛处于增重过程中 (能量正平衡状况) , 选择膘情偏瘦的牛做供体不影响超排效果。因此我们控制供体母牛膘情在7~8成, 避免过肥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1.3 主要试剂及设备

1.3.1 试剂:

CIDR阴道栓 (新西兰Interag Ine公司生产) , 氯前列烯醇 (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生产) 。促卵泡素FSH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杜氏磷酸缓冲液 (DPBS) , 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胚胎保存液 (美国Bioniche公司) 。其他常用药品:维生素ADE、酒精、碘酊、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土霉素等, 选用国产同类药品中的优质产品。

1.3.2 设备:

电子分析天平 (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 , 超纯水仪 (法国Miliipore公司) , 恒温水浴锅 (北京市长风仪器仪表公司) , 检卵针 (自制) , 培养皿 (Cloning公司) , 体视显微镜 (Nikon公司) , 超净工作台 (苏州市电压调节器厂) , CO2培养箱 (美国Thermo公司) 。

1.4 同期发情及超数排卵

处理第1天埋 (CIDR) 。第6天肌注FSH, 采用4天递减法进行, 每天早晚八点进行注射FSH。注射剂量为:第6天2.0mL, 第7天1.5mL, 第8天1.0mL, 第9天0.5mL。第9天上午注射FSH的同时撤拴并且用生理盐水冲洗阴道;第10天观察发情, 在发情后12h进行第一次配种, 同时肌肉注射促排三号1支/头, 间隔12h后进行第二次配种;第17天对供体牛进行冲胚, 胚胎等级鉴定及冷冻。

1.5 冲胚操作

供体冲胚采用非手术法进行。保定牛, 高锰酸钾温水清洗外阴, 采用尾椎硬膜外注射2~5mL利多卡因、0.25mL静松灵, 待尾部松弛后进行冲胚:根据供体牛子宫颈粗细情况选择采卵管的型号 (一般选择20号采卵管冲胚) , 每侧子宫角使用150~200mL DPBS冲卵液回收胚胎, 收集两侧冲卵液后投放30~40mL青链霉素针剂净化子宫, 深部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2支。冲胚结束后将冲卵液避光转移至实验室镜下检胚、洗胚、冻胚[3]。

1.6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据对湘西黄牛青年牛和经产牛68头的超排处理, 直检黄体数514个, 回收总胚数301枚, 其中可用胚胎和退化胚分别为168和133枚, 占冲胚总数的55.81%和44.19%。平均冲胚数4.43枚/头。头均直检黄体数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而头均胚胎数、可用胚均无显著差异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3.1 胚胎移植是牛、羊等草食家畜优良品种快速扩繁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保护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湘西黄牛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覆盖面大、数量最多、个体最大、生产性能最好的优良地方品种。它是我国需要重点保种的138个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之一。采集湘西黄牛胚胎进行冷冻保存, 是保护这一优良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有效的措施。对湘西黄牛的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冲胚前直肠检查黄体, 可以判断超排效果和估计回收胚胎数。在本试验中青年牛的头均黄体数要明显少与经产母牛数 (P<0.05) 。但只能是—个参考指标。在超排处理获得胚胎多的情况下或者有的黄体没有明显地突出于卵巢表面时, 直检者就有可能产生误判和漏判。本次试验就出现了直检黄体数少于回收胚胎数的现象。

本次试验青年牛用于超排时, 其回收胚胎数、可用胚数与经产牛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说明青年牛可以作为供体牛进行超排, 这在生产中有着重要意义, 可让青年牛超排一次后再让其怀孕, 投入生产, 这样不会对生产场造成影响, 取得生产胚胎和产犊的双重经济效益。在选择育成牛时, 由于没有生殖道疾病, 选中率较高, 但要注意对子宫发育情况的选择, 特别是对子宫颈的要求, 否则冲胚时不易插入冲卵管。

3.3 本试验首次对湘西黄牛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后进行胚胎收集和冷冻保存。因此, 在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的处理方法上、激素的使用剂量上尚属探索摸索阶段, 仍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郑丕留.中国牛品种志[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刘莹莹, 肖兵南, 田科雄.湘西黄牛的保种与开发利用[J].中国畜禽种业, 2008, (10) :15~17.

上一篇: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下一篇:三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