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裁剪创意

2024-07-14

立体裁剪创意(共6篇)

立体裁剪创意 篇1

服装立体裁剪 教案

许丽莎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

1、使同学们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及其历史与发展

2、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3、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4、了解立体裁剪的用具并做准备 教学重点:

1、立体裁剪的优点以及如何学习立体裁剪

2、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

3、人体模型的补正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图示法 学

时:2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

业:

1、查阅相关资料

2、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裁剪简介

一、立体裁剪的含义

立体裁剪是主要采用立体造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服装结构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具体的说,立体裁剪就是以立体的操作方法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台或人体上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边裁边做,直观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裁剪方法。

二、立体裁剪的历史与发展

立体裁剪诞生于西方,人类从比拟身材式样的仿效裁剪,到科学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后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与平面并存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平面与立体相辅相成,兼而用之。

三、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1、确定基本服装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平面纸样。在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中,还要结合平面推档技术将纸样进行系列化

平面裁剪离不开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来源与人体的原型,而原型的确定就是大量立体裁剪原型结构的分析与归纳。另外,立体试样又为观察修正服装和累积平面裁剪经验提供了参考和源泉。

五、立体裁剪的优点

1、立体裁剪造型直观准确,既适合初学者的掌握,也适合专业人员的提高。更利于服装设计者的创作。

2、立体裁剪造型快捷、随意,既有利于结构简单的普通服装,也可用于形态新颖款式多变的流行时装。

3、立体裁剪便于理解和加深平面裁剪的理论。

4、立体裁剪易处理特殊体形。

六、如何学习立体裁剪

1、多实践、勤动手。

2、规范操作。

3、与平面裁剪知识融合贯通。

第二节 人体与服装的立体性

一、人体的立体特征

对人的体型特征的分析可使我们加深对服装立体性的理解,明确人体对服装的基本要求。

人体是一个特定的立体,它是由若干个基本线条来呈现的。从正面看,肩部较宽、略倾斜,肩部到腰部逐渐变窄,从腰部到臀部有逐渐变宽,臀部以下有逐渐变窄,从侧面看,胸部前突,以胸围线为界,向上至颈部,向下至腰部逐渐变窄,并以胸厚味最大,臀部微后翘,以臀部为界,向上、向下厚度逐渐变小;从背面看,虽然线条组成有所不同,但其特征仍与从正面观察所得的结果大致相同。人体的立体形象就是由具有上述特征的基本线条所组成的一个廓形。

人体是一个特定的立体,它是由若干戈面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对于这些面,我们可以根据服装制作的要求,将它们加以分割。从宏观上看,可大致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面,面与面结合处形成的线条,也就是立体裁剪中必须重视,并按服装款式需要体现的基本线条。这基本线条对形成服装的立体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款式设计构思的重要依据。

二、服装立体感解析

服装款式依赖于人体形态。因此,服装也必然是一种立体表现。只要以此为出发点,在实际裁减操作中想象人体的立体形状,我们就可以制作地服装尽可能的美观合体,富于立体性。

怎样才能使服装具有立体性?就是不仅要考虑到人体的体型特征,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侧面的因素,增加与人体特征相符合的侧面结构线。就可以得到立体的服装效果。

第三节 立体裁剪的用具与材料

一、人体模型

现在使用人体模型的种类大致分三种:立体裁剪用、成品检验用、服装展示用。人体模型按长度分,有全身模型、2/3身模型、半身长模型等;根据性别与年龄分为三种:女装用模型、男装用模型、童装用模型。

二、用具与材料准备

1.布料 2.棉花 3.大头针 4.针包 5.剪刀 6.色带 7.记号笔(或画粉)8.滚轮 9.蛇形尺 10.袖窿尺 11.软尺 12.直尺 13.熨斗 14.牛皮纸 15.针与线

第四节 立体裁剪的准备

一、布纹的整理

(一)布纹整理的必要性

立体裁剪的第一步就是整理面料的纹路。一般布料在织造、染整的等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布边过紧、轻度纬斜、布料拉延等现象,导致布料丝缕歪斜、错位。以这样的布料做出的衣服会出现形态畸变,这是立体裁剪的大忌。因此布料在使用前应检查布料的经线与纬线是否垂直,并对布料烫平而消除褶皱。

(二)整理布纹的方法

1.划出印记:用右手拿一根大头针,把针尖插入织线与织线之间,左手拽住布端,右手向后微力移动大头针,使布料上面形成一条顺直的纵向印记,再用相同的方法做出一条顺直的横向印记。

2.矫正布纹:布料在纺织过程中,由于受到拉力的作用,纵横丝缕发生变化。因此,把布料较短的一面向斜向拉伸使之加长,这种作法达不到要求时,可使用熨斗进行推拉、定型,直到纵横丝缕顺直为止。

3.检查整理:用直角三角板的两条边对合布料的纵横丝缕,当它们各自吻合时(即相互垂直)便说明布纹整理好了。

立体裁剪中布边也需要处理,这是因为布边过紧、过硬的缘故。通常是将布边撕掉(0.5厘米),以保证坯布经纬纱向正常的服装裁剪。

二、大头针别法

(一)正确使用大头针

第一,大头针针尖不宜插出太长,这样易划破手指。第二,大头针挑布量不宜太多,防止别合后不平服。

第三,别合一进一出要用大头针的尾部,固定后比较稳定。

第四,衣片直线部分的大头针间距可稍大些,曲线部分的间距要小些。

(二)大头针的别法

1.对别法 2.重叠法 3.折叠法 4.藏针法

第二章 立体裁剪基础

教学目的:

1、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2、紧身衣的立体裁剪基本操作方法

3、紧身衣的分析和调节

4、布手臂的制作 教学重点:

1、紧身衣的立体裁剪基本操作方法

2、紧身衣纸样的分析和调节

3、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操作法

时:4

具:粉笔、标记线、人体模台、大头针

业:

1、为人台贴制基础线

2、制作紧身衣

3、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台基准线的标记

一、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1、基准线的标记:就是将人体模型的重要部位或必要的结构线,在人体模型上标记出来。

2、标注线的应选用色彩醒目、鲜明,透过布料易被识别的粘合带。一般选用黑色、红色或色彩对比明显的颜色。宽度为0.3—0.5cm。

二、标记部位

基准线的标记部位有横向标记线、纵向标记线、弧向标记线等。

纵向标记线包括:前中心线、后中心线、左侧缝线、右侧缝线、前公主线、后公主线,共6条标记线。

横向标记线包括: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共3条标记线。在设计裤装时,需增加膝围线。

弧向标记线包括:颈围线、左袖窿弧线、右袖窿弧线、肩线,共4条标记线。

三、标记方法

人体模型上的各基准线都要作得平整、规范,基准线要贴靠,该直顺的地方要直顺,该圆顺的地方要圆顺,左右基准线的标记要对称,弯势一致,充分体现人体的曲线,真正起到立体裁剪的尺规作用。

第二节 紧身衣的制作

一、布料准备

(一)确定用布量

前衣片取长为人体模型长加6~8cm,宽为臀围/2+14cm的经向布料一块。后衣片取长为人体模型长加6~8cm,宽为臀围/4+8~10cm的经向布料两块。紧身衣的布料一般选用中厚胚布。

(二)确定标志线

将撕下的布料整理熨烫好后,按图中显示的基准线的位置,在布料上用色笔标出前中心线、后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BP点等,注意各线条与人体模型一致。也可以用较醒目的纱线,先将各横向和纵向线条抽丝,再用平缝针的针法,将横向和纵向的线条手缝出来。

紧身衣的布料准备

二、操作步骤及操作技巧

(一)前衣身的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布料上的前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模型复合一 致,并有大头针将其固定。

2、固定前领口:为使领口部位平服,可在领口部位剪放射状刀口,将领口部位捋平,并用大头针将其固定。

3、收肩省:把布料上的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复合一致,再把布轻轻地拉向侧缝后固定。在肩部作一肩省,使胸围线以上部位平整。

4、做分割缝:先在臀部的公主线处捏出缝份(大于2×1.2cm)的量,捏出后将臀围线在侧缝处固定。纵向纱支要保持竖直,衣服的各部位布料应平服于人体上。

5、剖开分割缝:前衣片上的左右衣片及分割缝做好后,用剪子将分割缝剖开,前衣身被分为三片,剪时注意两边缝份要均匀,不要偏斜,以免衣片缝份不够。

6、点影:用色笔按人体模型标记线,标出侧缝线、袖隆弧线、肩线、分割线、下摆线的点影线。

(二)左后衣身的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后衣身的后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模型复合一致后,用大头针将后中心及胸围线加以固定。

2、固定后领口:方法同前衣片领口。

3、做分割缝:先在公主线的下端捏出缝份(大于2×1.2cm)的量,再沿公主线向上的位置作腰省和肩背省,并连成分割线。

4、剖开分割缝:左后衣片及分割缝做好后,用剪子将分割缝剖开。为使衣片在腰部处贴体,可将衣片腰部剪刀口。

5、点影:在剖开的后中衣片上,用色笔按人体模型标记线,标出领口线、肩线、分割线、下摆线的点影线。

6、划线:将各点影进行连线,注意轮廓线要光滑圆顺,最后将多余布料剪掉。

(三)缝合前、后衣身

1、缝合前、后衣身:缝合前后衣片肩缝、侧缝、公主线,再将各缝进行劈缝。

2、处理袖窿、下摆:将袖窿剪刀口,袖窿、下摆处的缝份向里折光。再将后衣身的左侧背缝缝份折光,用手工缲缝固定。

(四)烫领、绱领

1、裁剪衣领:衣领取长为领围加4cm,宽为7cm,要求为450正斜向布料。

2、折烫衣领:在斜向布料上,按衣领用布量将领子轮廓线画好,按折线进行熨烫,领子要贴体,领宽为2cm。

3、绱领:衣领的曲线状与人体体型完全吻合后,将衣领用手针扦于衣身领窝处。

第三节 布手臂的制作

一、布手臂的结构制图

小袖

大袖

盖肩布

臂根布

袖口布

手臂模型的结构图

二、布手臂的裁剪

裁剪时先留缝份后粗剪,用手将布料撕开,再进行布纹整理并熨烫好。然后留出的缝份进行裁剪。

三、布手臂的制作

(一)做手臂面

1、拔开处理:将大袖的前袖缝用熨斗进行拔开处理,或用手把大袖布料斜向拉伸。

2、袖片拔开效果:用熨斗将袖片拔开,能折出很顺的曲线为止。

3、固定前袖缝:将大袖与小袖的基准线对合,到缝纫机上进行缝合。

4、缉合后袖缝:把前后袖缝用机器缉好并劈缝,大袖片的肘线比小袖片的肘线抬高0.5cm,袖口处的基准线应对位。

(二)做手臂里并絮填充物

1、手臂里布的裁剪:手臂里布的布料通常选用薄或中厚的白胚布,但要采用斜纱裁剪,裁剪时先留缝份后裁剪。

2、包裹填充物:一支手臂的填充物用棉花150克~200克(用腈纶棉1.2米),此次手臂的填充物为晴纶棉。

3、袖里布缲缝完成:腈纶棉的填充合适后,将两袖侧缝的净样线扣净后对齐,用大头针暂时固定,并用白棉线进行缲缝。

(三)手臂里装入手臂面内

1、手臂里装入手臂面内:手臂面套折三段,然后将里布手臂插入其中,袖口处要插实。

2、修剪里布袖口:里布包布在腕部处的缝份向内翻折,里布袖口留4~5cm,多余量修剪。

3、包裹里布袖口:将里布袖口处留出的多余包布向内包折,包折时面布袖口不能空起,里布袖口包布可向外凸起,使袖口处做的饱满。

(四)封袖口

取用已做好的袖口布,将其与手臂腕口处对位,短轴为左右方向,手臂前后中线对准袖口布的中央垂直线。

(五)装臂根布

将手臂面的袖山边缘用针缝缩处理,缩缝量较大,一般为6~7cm。注意扌寨针的缝线为双股白棉线。

(六)装袖山斜长

手臂取下。将手臂袖山多余布料剪掉,留2cm缝份,使其不超过布条的宽度。斜条锁缝,将手臂缝份向内翻卷锁缝。

(七)装盖肩布

盖肩布底边扣好缝份后翻到正面,将两缉线上下对合,再用熨斗将两边折线烫好。将烫好后的盖肩布贴在手臂模型上,使盖肩布与手臂袖山处的形态贴合一致,固定盖肩布与手臂模型。

第三章

衣身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掌握胸省、肩省立体操作的基本步序

2、掌握褶在衣身上的立体操作的基本手法

3、掌握分割线的立体裁剪手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胸省、肩省立体操作的基本步序

2、掌握褶在衣身上的立体操作的基本手法

3、掌握分割线的立体裁剪手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 演示操作 学

时:6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

业:

1、省饰款例

2、褶饰款例

3、分割饰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省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贴体型基本衣身的立体裁剪

(一)准备工作

1、确定用布量

贴体型基本衣身为两块长方形布料,布料的纵向取前(后)腰节长加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加8cm。

2、粗裁

布料的纵横向均用手撕开,整理布纹,要求布样丝绺平直。

3、划样

用醒目色线或2B的铅笔,将基准线标记清楚。前衣片的标示线有:前中心线、胸围线。后衣片的标示线有: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水平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及胸围线:

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用大头针固定BP点及前中心。

(2)粗裁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

(3)修剪领口:在领口边剪放射状剪口,将多余布料沿颈围剪掉。

(4)整理肩胸部及纳省: 将布料从领口向肩部、袖窿自然地贴在模型上,多余的部分做为袖窿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

(5)整理腰部及纳省: 将布料从袖窿向侧缝处扶平,侧缝用大头针固定,再将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

(6)点影: 在衣片上用笔将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7)划线、整理: 把衣片从人体模型上拿下来放平,先将省位确定下来。再按照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及胸围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背宽线。

(2)粗裁后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裁时从后领窝点开始至颈肩点,颈肩点很容易剪过。粗裁时一定慢慢剪,千万不要剪过。

(3)修剪领口:在领口边剪放射状剪口,将多余布料沿颈围剪掉,注意不要剪过领窝净线。

(4)整理肩背部:将领口、袖窿理顺自然地贴在模型上,多余量留在肩部,整理布料时,理顺一处就用大头针固定好一处。

(5)纳省:肩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肩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肩省指向肩胛骨最高点。

(6)固定袖窿及侧缝:将布料从肩部向袖窿、侧缝处理顺,衣身上的多余量放至腰部,并用大头针固定袖窿、侧缝。最后用剪刀修剪肩缝、袖窿弧线。

(7)修剪侧缝: 侧缝固定好后,将侧缝处的多余量进行修剪。

(8)固定腰口及纳省:理顺后的布料在腰部处产生余量,所以在腰处纳省,腰省省尖指向肩胛骨最高处。

(9)修剪腰口: 腰口及腰省固定好后,将腰口处的多余量进行修剪。

(10)标记腰口:用粘纸或彩带,将腰口净线标记出来。

(11)点影:在后衣片上,分别将人体模型上的领口线、肩线、袖窿线、侧缝线、腰围线如实地在坯布上标记出来。

(12)划线整理: 将后衣片取下,连接各点影标记,留出缝份,其余剪掉。

第二节

褶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前中心抽褶衣身的立体裁剪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前中心抽褶的衣身布料为长方形,纵向取前腰节长+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8cm。在布料上将前(后)中心线、胸围线标记出来。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人体模型台上将前衣身造型线用粘纸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

(2)固定侧缝线:布料从腰口向侧缝处扶平,腰部留有部分余量,侧缝用大头针固定,胸围线后端略上抬。

(3)固定袖窿及肩部:侧缝用大头针固定好后,将布料顺着侧缝向袖窿、肩部扶平。

(4)修剪轮廓线:将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粗略进行修剪。

(5)抽褶及标记前止口线:将集中在前胸中心处的多余布料抽褶,抽褶可与固定前止口标记线同时进行,一边标记,一边抽褶,把所移动的褶分成若干小褶,整理好形状后加以固定。

(6)点影:根据衣片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的位置,在衣片上用笔将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7)划线、整理:衣片放平后,按照前止口造型线及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下端。

(2)固定侧缝线:将布料顺着腰口向侧缝处扶平,腰部留有部分余量,使布料下端平服,侧缝用大头针固定。

(3)固定袖窿及肩部:将布料顺着侧缝向袖窿、肩部扶平,使衣片与人体贴合,袖窿处略留有余量,肩部用大头针固定,注意领口处的布料要扶紧。再将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粗略进行修剪,领口打剪口使其平服。

(4)点影:各部位调整好后,根据衣片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的位置,在衣片上用笔将领口、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5)划线、整理:把衣片从人体模型上拿下来展平,按照各点影将衣身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第三节 分割线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刀背分割处理胸部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两块长方形布料,即前面布与后面布。前面布包含前正面布及前侧面布,后面布也包含后正面布及后侧面布。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按款式造型图用粘纸在人体上将前后刀背分割线及胸侧短斜省位置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面布的立体裁剪

(1)前正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前中心十字点、前中心线及胸围线、前领口、前胸肩部、腰部、胸侧短斜省,修剪前刀背分割线、袖窿及肩,再进行前正面布点影、划线。

(2)前侧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前侧胸围线、前侧腰围线、前胸袖窿部,修剪前侧面布,在前侧面布上沿人体侧缝线、袖窿线、刀背分割线、腰线进行点影、划线。

2、后面布的立体裁剪

(1)后正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后中心十字点、后中心线及胸围线、后领口及后肩部、分割线及腰部,修剪后正面布,在后正面布上沿人体领口、肩线、袖窿线、刀背分割线、腰线进行点影、划线、整理。

(2)后侧面布的立体裁剪:同前侧面布的立体裁剪

第四章 衣领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

2、掌握变化的领型操作方法及规律 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

2、掌握变化领型的操作方法及规律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制作基本领型3款

2、制作变化领型3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型衣领

一、无领立体裁剪

在无领立体裁剪中有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先在人体上将领口造型标记出来,后进行衣片的别扎,称人体标记法;二是在人体上先将衣片制作出来,后将领口造型标记出来,称衣片标记法。

二、立领立体裁剪

立领围绕于人体颈部,呈封闭状态,给人干净、利落、保暖之感,是衣领的重要种类之一。下面介绍向内倾斜型立领,向内倾斜型立领结构特点是领下口线呈一 条向上翘起的弧线,领上口围小于领下口围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向内倾斜型立领的布料为长方形,纵向取m+6~8cm(m为领宽),横向取N/2+6(N为领围)。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用粘纸在人体模型的衣身上,将领窝的形状调整好,并将颈部的中心线也标记好。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领片后中心及领宽: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模型的后中心位置对齐,在颈根的净线上横向别两个大头针,再在中心线处将领宽别出。

2、确定后领下口线:将后领片下口的布边向上翘起,确定后领下口线,布边向上翘起时注意领片与人体颈部要留有空隙。

3、确定领翘:先将领片下口的布边向上翘起,再把领片向前围绕,前领中心布边向上翘起量增大,领片上口将靠近颈部,形成梯形的立领造型。

4、领下口剪刀口:为使领下口的缝份平服于人体模型上,即领片平服,将领下口线剪刀口,注意剪口不能超过人体模型颈根净线。

5、领下口线点影:根据衣片领窝弧线的位置,在领片布上用笔将领下口净线按领窝弧线进行点影。

6、确定领上口造型线:根据设计者的要求,用粘纸将领上口造型线标记出来,或用笔标记也可。

7、卸下领片:将领片从人体模型上卸下来。

8、划线、整理:把领片从模型上拿下来展平,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9、修剪领片: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三、连翻领立体裁剪

连翻领由底领与翻领组成,但两部分不断开,连在一起,由一块面料组成,连翻 领的底领宽与翻领宽差数较小,底领略高,是常见的领型之一。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一块长方形斜纱领布,长为N/2+6cm,N为领围;宽为m+n+8cm,m为翻领宽,n为底领宽。在布料上将后中心线、领下口净线标记出来。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领片进行立体裁剪之前,先在人体模型上将领子后中心线及领窝线按款式要求用粘纸标记好。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后中心线: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后中心线对齐,将领片下口净线用大头针水平别两针,在后中心线上再将底领宽别出。

2、折领下口线:将领下口多余布料向上折,向上折的越多则翻领松度越大。底领宽与翻领宽的差量越大,则翻领松度越大;反之则小。

3、调整连翻领:将领下口线向下修正,并将领布下口线向上折起后固定于领窝上。边固定边翻向正面,观察翻折线的形状是否满意,然后再翻向反面修正或继续固定领布,直到满意为止。最后将翻领多余布料向上翻折。

4、领下口线剪刀口:用大头针沿领窝线别插固定领片与衣身,剪好刀口后进一步调整领片与人体颈部的关系。

5、调整领造型:再次将领子翻折好,进一步调整领造型,领造型不满意则重新调整领下口线的位置。

6、领下口点影:领片调整好后,根据衣片领窝弧线的位置,在领片布上用笔将领下口净线按领窝弧线进行点影。

7、标记领外口造型:将领翻到正面,观察翻领宽、底领宽、翻折线的造型,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底领与颈部留有空隙。

8、划线、整理:把领片展平,按照领上口造型线及领下口点影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9、修剪领片: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第二节

变化型衣领的立裁

变化型领款是指一些富于层次及形态变化的领款,其结构较复杂,是一种高品味的设计,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

一、波浪领

波浪领的领呈V字形,是坦翻领的变形领,此领基本无底领,翻领部分为波浪状,造型活泼生动、随意、富有动感,适合少年儿童及青年女性服装,面料应选择柔软,但有弹性、有身骨的面料,如乔其纱,尼丝纺等织物。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取一圆形布料,需要在布料的中间先剪去圆形或桃形的孔洞,孔洞的周长为领口线周长的1/2,大约为N/2。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人体模型台上将衣片领窝线用粘纸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后中心线: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后中心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

2、固定后领下口线:将领片的后领部位固定于衣身后领窝处,并按领窝形状在领片上作剪切口,从而固定后领下口线及波浪。

3、作领外侧波浪:领下口一边刀口,一边将领子捏住做波浪,观察领外口的波浪。

4、修剪外侧波浪:将领样固定于衣身后,观察波浪的位置是否合适,最后按波浪领的造型将多余的部分粗略剪去。

5、标记领外口波浪造型:领外侧波浪修剪好后,在领波浪布上将领外口造型用粘纸标记好。

6、点影:领下口线及领外口线分别点影。

7、划线、整理:把领片展平后,按照领外造型线及领下口点影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第五章

衣袖的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基本袖型立裁方法

2、了解和掌握变化的袖型立裁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基本袖型立裁方法

2、了解和掌握变化的袖型立裁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2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基本袖1款例

2、变化袖2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型衣袖的立裁

一、无袖

无袖是只有袖窿没有袖身部分的衣袖,袖窿的形态即为衣袖的造型线,在衣片袖窿上进行各种造型变化,其构成是所有衣袖中最简单的,造型变化只体现在袖窿的形状变化。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两块长方形布料,布料的纵向取前(后)衣长加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加8cm。

2、标记衣身造型线

在人体模型上,按款式造型图用粘线将前后袖口、领口、衣长位置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及胸围线: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BP点及前中心。

(2)整理肩胸部:先将领口粗裁,注意不要剪过。

(3)固定侧缝:将布料从袖窿向侧缝处扶平,多余量留在腰部,侧缝用大头针固定。

(4)粗裁及纳省:先将肩线、袖窿、侧缝进行粗裁。将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

(5)点影:在衣片上用笔将领口线、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6)划线、整理:衣片放平,再按照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及胸围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注意后片中心基准线成垂直状态。

(2)粗裁后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裁时从后领窝点开始至颈肩点。

(3)固定袖窿及侧缝:将布料从肩部向袖窿、侧缝处理顺,衣身上的多余量放至腰部,并用大头针固定袖窿、侧缝。

(4)纳省及修剪: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

(5)点影:在后衣片上,分别将人体模型上的领口线、肩线、袖窿线、侧缝线、腰围线如实地在坯布上标记出来。

(6)划线整理:将后衣片取下,连接各点影标记,留出缝份,其余剪掉。

二、基本型袖立体裁剪

基本型袖为一片袖,袖身、袖口有一定的放松量,为满足肘部凸起,设定袖肘省。基本型袖款式

(一)准备工作

为操作方便,可把手臂从人体模型上取下来,布料为长方形,长为袖长+6~8cm,宽为臂根围+6~10cm。在布料上按图示标记袖中线、袖深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袖中线:将布料的袖中线、袖深线与人代手臂复合一致,并用大头针固定。

2、加放松量:留取松量的部位是袖根、袖肘、袖口等。

3、确定袖内缝标记:用粘纸在手臂的内侧将袖内缝的位置标记下来。

4、包裹前侧布:处理前袖缝时,把前侧布包裹到手臂里侧。

5、点影:以袖内缝标记为准,在前侧布上进行点影。

6、修剪前袖缝:以前侧布上的点影为准,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7、确定后袖缝:先将前侧布翻起,以便固定后侧布。把后侧布包裹到手臂里侧中线。将肘部多余量用大头针别起,即为袖肘省。

8、点影:以袖内缝标记为准,在后侧布上进行点影。

9、固定袖内缝:将前后袖缝用大头针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整理其形态。

10、固定袖底缝:将袖山顶点对准肩缝线,别上针固定。

11、固定袖山:用大头针逐一别出袖山余料,把袖山处轮廓大概确定下来。

12、确定袖口:根据袖长决定袖口的位置。

第二节

变化袖款的立裁

变化袖型一般用于表演装、婚礼服、酒会服、夜礼服等服装上,其结构是在原型袖基础上变化,加之分割与皱褶手法的运用,使造型更加完美别致。

(一)准备工作

这是一款斜插肩短袖型,为了取得较好的贴体效果和比较丰富自然的波浪效果,袖片的丝缕也采用变形量较充分的斜纱方向。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袖片的对位

将袖中线与模型的肩部基准线对位并固定袖片于肩部。

2、修剪袖造型

按照款式效果需要,修剪领弧线、前后插肩线处多余面料。

3、袖片的点影和连线

依据袖造型标记点影并取下袖片,将点影线连接,形成袖片轮廓线,再按照轮廓线加放适当的缝份、贴边,最终形成袖片裁片轮廓。

4、袖裁片拷贝

由于本款服装左右对称,将所得到的服装袖片进行对称拷贝。

第六章 下装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1.掌握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裤子立体操作方法。教学重点:

1.掌握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裤子立体操作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基本裙型1款例

2、变化裙型2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裙装的立体裁剪

一、直身裙

直身裙也称筒裙、一步裙,它是裙装中最基本的款式。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根据直身裙臀围确定用布的宽度,用布长为(裙长+5cm),宽为(臀围/4 +8cm)。

2、标记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心线:将布料的前中线和臀围线分别与人体模型上的前中心标志线和臀围标志线对齐,用大头针固定中心线。

2、折叠臀围放松量:在臀围线处折叠0.5~1cm,即加入2~4cm的臀围放松量,用大头针固定臀围线及折叠量。

3、固定侧缝:将臀围线以上部分向侧缝方向推抚,下部分根据造型来固定。

4、固定前腰省:根据造型需要将腰部余量折出两个省道,并用大头针固定腰围线。

5、固定后中线、折叠腰围放松量:对齐后中心线和臀围线,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臀围线处也要折出0.5~1cm的放松量。

6、固定后腰省:将臀围线以上部分向侧缝推抚,侧缝处留有一定的缩缝量。

7、固定后侧缝:将前后裙片侧缝处对合,折叠后片侧缝缝份,大头针固定。可在前(后)中心或侧缝处开衩。

8、固定裙腰:将腰面布对准前中心和腰下口线,边抚平腰布。

9、点影:在前后裙片上,要求点出腰围线、侧缝线、省道、裙长线及开衩位置。

10、划线整理:从人体模型上取下前后裙片,按照点影线位置,重新修正裙片平面结构图。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腰省不是直线而是弧线。

二斜裙

斜裙也称波浪裙。腰口没有省道,下摆呈波浪形。可以根据造型需要,制做不同的斜裙摆度,其制作过程比直身裙简单。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用布量要考虑摆度的大小和面料的丝缕方向。

2、标记前后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心线:将斜裙前身布料的中心线对齐人体模型前中线,腰围线也与人体模型标记的腰围线对齐,大头针固定。

2、形成第一个波浪:在款式有波浪的部位将腰部面料向上拉伸,形成一个自然波浪,用大头针固定,腰部打剪口。

3、形成前身其余波浪:按同样的手法作出其余波浪,注意波浪要均匀、自然。同时将腰线以上余料打剪口,以保持平整。

4、固定后裙片:将后裙片按前片的方法固定在人体模型上。

5、形成后身波浪:同前身波浪操作方法。

6、固定侧缝:拼合前后裙片侧缝线,用大头针固定。

7、固定裙腰:裙腰的操作方法同直筒裙。

8、确定裙长:根据款式确定裙长,标记位置。

9、点影:要求点出腰围线、侧缝线及裙长线的位置。

10、划线整理:从人台上取下前后裙片,按点影线位置,重新修正裙片平面结构。

第二节 裤装的立体裁剪

筒型裤

筒型裤臀围有一定的放松量,直裆长稍短,裤管大小适宜,裤长较长,给人以修长的感觉。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筒型裤前片用料长为(裤长+10cm),用料宽为(臀围/4 +15cm);筒型裤后片用料长为(裤长+10cm),用料宽为(臀围/4 +20cm)。

2、标记腰围线和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及裙长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线:裤片烫迹线和右腿中心线对齐,裤片臀围线与人模臀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布料。

2、固定腰围褶裥:向上抚平布料,将腰围处多余部分用折裥折叠。要求第一个折裥设计在烫迹线上,并保持上下顺直。

3、固定侧缝部位:横档以上部分可以和人模平服,根据布料的热缩程度,固定侧缝,侧缝和人体要留有间隙,多余部分剪去。

4、固定前裆缝:抚平前裆以上部分布料,多余部分剪去。

5、固定后中线:后片布料中心线、臀围线与人模烫迹线、臀围标志线对齐。

6、固定后裆斜线:抚平后裆部位,固定后裆斜线。同时按前片方法固定后片外侧缝。

7、固定外侧缝:臀围处稍加褶皱,作为工艺吃势量。

8、固定后裆弧线:按照前裆的处理方法,处理后裆弧线,边剪边固定。

9、固定裤腰:裤腰布可双折,宽度男裤3.5cm左右,女裤可稍窄。

10、点影:腰口、前后裆、下裆线、脚口线、外侧缝要进行点影。

11、划线整理:用直尺、弯尺按照前后裤片上的点影位置将各点连接。

第七章 服装立体构成艺术技法

教学目的:

1、掌握各种布纹处理方法和技巧

2、了解立体构成原理在服装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各种布纹处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款例1

2、款例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抽褶法

一、抽褶法及其特点

所谓抽褶法是将布料反复无规则地折叠固定,或用缝线收紧固定,使面料呈现抽褶效果的褶纹,从而产生必要的量感和美观的折光效应的立体构成手法。

二、抽褶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抽褶法的工艺技术要点:先在布料上画出要抽褶的线的位置,然后按造型的需要计算布料上所需抽褶线的长度,抽褶线的长度一般为抽褶长度×(1.5~3倍)。

第二节 折叠法

一、折叠法及其特点

折叠法是将布料的一部分按有规则或规则的方法进行折叠,用大头针或针线将折叠的部分拉开或不拉开,从而产生富有立体感、蓬松的外观造型的立体构成方法。

二、折叠法工艺技术要点

折叠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估计用布量。用布量的实际长度(或宽度)=实际造型的长度(或宽度)+折叠造型所需的用布量(或蓬松造型的用布量),折叠用布量=折叠个数×一个折叠宽度。

第三节 编织法

一、编织法及其特点

编织法是将布料折成条或扭曲缠绕成绳状,然后将布条、布绳之类材料用编织形式编成具有各种美观纹样的衣身造型,若辅之以其他的方法如折叠、抽缩等能作成具有雕塑感的立体造型,是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

二、编织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编织法的工艺技术要点:条状编织造型是将布料折成所需宽度的扁平状布条。布条裁剪宽度为:2×布条实际宽度+2×缝份。扁平状布条是通过缝纫机缝合来完成,将缝份藏在布条的里端。先面面相对进行缝合,后翻到正面烫平。

第四节 缠绕法

一、缠绕法及其特点

缠绕法是将布料有规则地或随机地缠绕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缠绕法是人类自古至今最基本的服装样式之一,从原始人用树叶、兽皮缠绕裹身作为身体的遮蔽和保暖物,古罗马人用缠绕式托嘎作为装束以及印度妇女的莎丽装,到现代法国女装设计师格瑞夫人著名的缠绕式时装,缠绕式造型样式真可谓千姿百态源远流长。

二、缠绕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缠绕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为布料的缠绕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款式的需要将准备用于缠绕的部位确定下来。布料的边缘要折净、折光,形成的布纹要流畅自然、不能生硬刻板。

第五节 绣缀法

一、绣缀法及其特点

绣缀法是通过手工缝缀形成凹凸、旋转等立体感强的纹理,装饰在服装的各个部位,通过巧妙的大头针别合方法,在人体模型上形成优雅别致的造型。它的处理方法常有两种,一种是用布料缝缀成图案后用针与衣服固定;另一种是直接在衣服上缝缀成图案。

二、绣缀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绣缀法的工艺技术要点:先观察服装款式造型,在服装款式造型所需的部位上,将绣缀针针法画出来,并将针法图中的直线两端进行缝缩。绣缀针针法的每格间距根据款式缝缩需要而定,可宽可窄。

第六节 堆积法

一、堆积法及其特点

堆积法是根据面料的剪切性,从多个不同方向进行挤压、堆积,以形成不规则的、自然的、立体感强烈的皱褶的立体构成技术手法。由于堆积法能利用织物皱痕的饱满及折光效应,因而堆积法形成的造型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堆积法工艺技术要点

堆积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从三个或三个以上方向挤压、堆积布料,使布料皱褶堆积呈三角形或多边形。各个皱褶之间最好不能形成平行堆积关系,平行则显得呆板单调,各部位的堆积量要大小不同,从而有所变化。

第八章 整装立体裁剪与制板

教学目的:

1.掌握立体裁剪组合成衣的操作方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服装整体造型及制板的能力。

3.服装样板的制作方法及规范化。教学重点:

1.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服装整体造型的能力。

2.服装样板的制作方法及规范化。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8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款例1

2、款例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活装立体裁剪与制板

吊带领型刀背缝分割上装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为保证丝缕的一致和用料的经济性,一般刀背缝两个分割片用同片面料同步下料,只是在胸围尺寸上增加5厘米的分割预备尺寸。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款式效果在人体模型上贴制款式造型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身立体裁剪

(1)前片标志线对位:将前衣片面料胸围标识线、前中心标识线与模型相应标识线对位固定。

(2)前片刀背分割:胸围线保持水平,前中心线保持垂直,将胸围线上下的松量分别向将前衣片侧逢方向推转,抚平面料。

(3)前中心线裁剪:将领部前中心线剪口至1厘米缝份处,边打剪口边裁剪领窝。

(4)吊带领的修剪:将颈胸部余量向后推转,边打剪口,边将面料抚平至肩线后。

(5)前片点影:将吊带领抚平,修剪多余面料。用记号笔点影并取下。

(6)前侧片与标志线对位:将剪下待用的刀背侧片取出,胸围线与模型胸围标记线对正固定。

(7)前侧片省量推转:在胸围线不变的情况下将上下余量向刀背分割线处推转,即将胸省、腰省推入刀背分割线。

(8)前片轮廓连线:修剪分割线处多余余量,并且点影取下。

(9)前片裁剪完成:将明确轮廓线的裁片加放适当缝份、贴边和余量后进行裁剪,形成最终前衣片裁片轮廓。

2、后衣身立体裁剪

(1)后片标志线对位:将后片坯布胸围线、后中心线与模型标记线对正固定。

(2)后片刀背缝裁剪:以胸围线不变,将上下余量分别推转进入后刀背缝,用针固定。

(3)后片侧片对位:取出后片刀背分割裁片,将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正固定。

(4)后侧片省量推转:将侧片余量沿箭头方向抚平,余量分别推转进入刀背分割和侧缝。

(5)后侧片点影: 将粗裁后的后片进行点影处理。

(6)后侧片轮廓连线: 取下裁片用记号笔将点影连接成线,形成裁片清晰轮廓。

(7)后片裁片完成:将明确轮廓线的裁片加放适当缝份、贴边量和余量后进行裁剪,形成最终裁片轮廓。

第二节 礼服立体裁剪与制板

横向细褶礼服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布料宽约为55,长为衣长加抽褶量,抽褶量越大,则布料越长。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款式效果在人体模型上贴制款式造型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身里布制作:

(1)前衣身里布对位:将前中心线、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位,并用大头针固定。

(2)前衣身里布裁剪:通过收取腋下省、胸腰省,将衣片上的浮余量收光。

(3)前衣身里布点影 与连线:点影取下前衣片里布,连接点影形成衣片轮廓。

2、后衣片里布制作

(1)后衣身里布对位:将后中心线、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位,并用大头针固定。

(2)后衣身里布裁剪:通过收取腰背省,将衣片上的浮余量收光。

(3)后衣身里布点影与连线:同前衣片里布。

3、前衣片外层立体裁剪

(1)前衣片外层对位:前衣片取料45度斜纱,用布纵向长度为与缩褶量的大小和多少成正比例变化,一般为成品衣长的1.5倍左右。

(2)前衣片缩褶处理:两侧缝同时设置缩褶,但左右衣褶不一定完全对称或相连。

(3)调整固定缩褶:完成缩褶后,对整体效果进行调整,修剪多余布料并用手针在两侧缝处、褶集中处进行与里布固定。

4、后衣片外层立体裁剪

后衣片外层立体裁剪方法与前衣片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

5、裙的立体裁剪

外裙片为腰部抽缩褶的喇叭裙形式,外裙片长需比成品裙长长出20厘米,为形成灯笼裙的裙摆蓬松饱满状态准备足够的回转量。

6、裁片整理

将所得到的服装的前、后裙片、进行点影、连线、修剪。

7、裁片的假缝试样

将裁片的贴边扣烫,缝份扣净,曲度较大的边口部位要打刀眼。用大头针将服装相关结构线进行假缝。效果完成。

立体裁剪创意 篇2

服装立体裁剪作为“软雕塑”, 不仅具有涉及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广度, 也涉及“由技入道”、由抽象到具象的精神层面的深度。而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 “思维”应该是设计的核心, 人的思维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 不断地变化、协调, 最终在服装上得到诠释。立体裁剪中直观地再现了服装构成各要素之间完美的比例分配, 相互从属、依存、平衡、对比的关系以及渐变、虚实、软硬、轻重、方向和交错等多种秩序形式。因此, 如何在立体裁剪设计中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势, 开启创意性的思维, 从而使服装造型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立体裁剪中的创意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意之地, 天天是创意之时, 人人是创意之人。”从理论上讲, 每个人都具有创意的潜能, 但是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作出创意设计的。正如美国教授Jane piirto所说:“可以的创意技术、策略、催化剂及激动力, 都不及天然的创造力来得有力。尽管如此, 如果我们的天性没有足够的创意能力, 但希望能更具创意性, 就必须从可以的思考及自觉来下工夫了。”这正好说明人类的创意潜能还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挖掘出来, 因此创新思维的训练对于从事创意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Jane piirto同时也指出, 创意思维训练在许多学校都已经有明显的进展, 而且有许多课程可以运用, 他主张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接受创造力训练的机会, 而老师们也能从创造力训练种获益。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立体裁剪设计过程中运用一些具体的、实际的策略与技巧来训练学生, 以达到进行创意性思维的引导的目的。

2 几何衍生法的提出

2.1 以几何元素为视角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立体的世界, 所感受到的一切真实的物象, 大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小到动物植物、飞禽走兽等都呈现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体。任何一个物体, 如果从其“形”上来看都有其外表的面或者线条所组成的外表, 而所投影出来的图形无论是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 都可以将其看做是几何形体。规则的具象图形如三角、方、圆等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 不规则的抽象形体也可根据其造型看做是上述三种基本几何形的变形或接近形态。因此, 在进行立体裁剪创意设计中, 从平面形态思维到立体造型的创造是思维中的一种巨大转变, 是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 也就是说从平面转化到立体或是由立体再简化到平面都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们之间运行不悖, 根据联想的源头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从其中的任何一步进入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2.2 由几何元素产生的思维体系

现代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 虽然使人们熟练掌握了知识规律和法则, 但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创意思维。通过运用几何图形的创意法, 可以训练人的直觉和悟性, 发掘人们在设计多种形象思维新空间, 探讨新的创意思维方法。立体裁剪是通过形体来创造服装、而服装造就形体, 因此, 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的综合造型和立体构成一样, 也是由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最基本的形态组成。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组合到分割或从分割到组合的过程。通过对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割拆解、变化拼接组合, 进行有步骤、有规律的自由联想创意, 形成千姿百态的服装造型。

图1表达出从几何元素入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思路, 这种思路对于任何一种形状的几何形, 无论平面还是立体都适用。因为各种几何形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所以以哪种几何形为元素入手都可以按照图中的思路进行思维的开发。根据几何形状不断地变化, 可以将立体裁剪设计中常用的仿生、折纸、面料改造等手法融入其中, 使立体裁剪创意设计复杂变简单、具象变抽象、立体变平面、平面再转化为立体。这些方法在几何衍生法的发散下都可以相互穿插, 灵活运用。并且此表主要针对造型上进行创意思维的开发, 并未过多地涉及到面料的颜色、图案和肌理等要素, 当然这些要素对服装的整体造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对于每一个细小的改变, 如果都把这几个要素再考虑进去加以设计的话, 那出来的创意思维应该说是巨大和惊人的, 而且最终我们也将达到“设计无法”的高级境界。

3 平面向立体转化的思维实现

根据抽象的平面图形视觉游戏形式, 可以创造一些假定的、虚拟的、多变的、动态的和自由的形态联想几何图形, 并结合立体裁剪设计手法进行假设和联想, 即将几何形进行分解, 通过重构抽象几何形, 使设计的创意空间无限伸展。用平面几何形的解构与相互组合等方式, 可以将平面几何图形经过一系列手法进行变化与演绎, 表达出或柔软、或硬朗、或简洁、或复杂的立裁设计。

3.1 平面向半立体的转化

半立体式是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 是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最初阶段。它在一个相对平面的背景上进行立体化的转变, 是只有一个面的立体造型, 这种变化方法跟立体构成中的面材构成有较大的相似性。平面转化到半立体形态是两个空间两种概念的转变, 它们的转化是很微妙的。当将一张纸随意地揉皱就会产生立体的肌理形态和光影效果, 但这种半立体效果是不明显的, 若进一步处理, 可以将纸以不同方式折叠后产生出各种的形态。半立体呈现出浮雕的感觉, 造型有深沟、低洼的空间影响特点, 但不通透。利用凹凸起伏的空间变化, 表现空间的层次, 具有半立体的视觉效果。平面的纸张进行折叠, 把其中的一部分折到里面, 折叠后保留一定的角度, 造成一个深度空间, 形成半立体的状态。折叠的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单折、重复折、反复折或多方折, 折线的轨迹有直线、折线、曲线和不规则线段等等。

3.2 不规则形态

由上述规则的基本形递推出来的几何形体都是较为规则的, 这是初步解释空间三个维度形体的概念。这些几何形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联想空间, 但仅仅是一些很规则的几何形, 而设计者需要的是与立体裁剪设计相关的, 能引发服装灵感的抽象几何形。因此, 在此基础之上, 可以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如变形、破坏、组合等。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解构, 即分解原有的具体的几何图形, 重新生成的抽象元素以自由移动, 正侧、平斜、倒顺的拼接、相切、相叠、相离等方式进行动态重组, 并融入一些简单的知识。经过组合后的平面图形, 已不是最初简单的正方形或三角形, 而是一种复杂不定的几何形。再对这些新的几何图形进行与服装专业相关的自由空间的联想, 便可获得引发服装创意灵感的抽象立体几何图形。正是这种复杂交叉的网状结构为我们的创意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由任意一种几何形所展开的联想都能够开启我们思维的宝库。

4 应用设计分析

如下举例的系列作品以几何基本型中的三角形作为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上述的几何创意思路体系, 经过对元素的变化、排列、组合、分散和重组等手法的处理, 继而表现出不同服装的造型与风格, 如图2。按照上述几何形的思路体系, 选取的三角形的元素能做的创意设计有很多, 几乎每次小的形状上的改变到服装上都能够启发很多新的灵感, 但在实际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并不是每种创意思维的方法都能够出来好的设计作品。这也证明好的创意与最终的结构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有些创意思维的方法也许并不适合作品的表现, 因此要经过一个选择筛选乃至改变的过程。图2为几何衍生法的立体裁剪系列设计作品。

作品一:以平面三角形为基本元素, 从服装大的廓形上进行三角形的分割, 也就是通过三角形的平面排列的方式来达到造型的审美。但是此处并非指的是完全意义上的“平面”, 由于人体三维空间的存在, 需要根据人体的特点将三角形元素进行角度上的变化, 通过这些角度的变化来达到包裹人体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一固定款式进行三角几何形的分割设计, 而在实际的分割设计当中, 有的是标准的三角形, 有的则是根据形式美的法则或者款式造型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作品二:当平面的图形发生扭曲或者转角度的时候, 也是从平面转为立体的一种思路。按照这种思路, 可将三角形的两条边通过力的作用使其发生形的改变, 然后将这些改变后的形状再作空间上的排列。作品通过中心聚集的排列方式, 通过排列呈现出圆形花朵的图案。下摆处将单个的元素通过大小的改变及方向的调整, 最终根据整体造型的协调确定了最终造型。

作品三:由三个三角形的面经过特定角度的组合就是平时所常见的三棱锥形状。成形过程可以先用纸张模仿, 当一面凸起的时候另外一面必然是凹进的。这个可以当做是基本的创意元素进行设计, 也可以再在其基础上进行变化以寻求更好的设计点。例如根据上述几何元素的思路体系, 对三棱锥按照等距同心的原则对其进行凹凸的屈折处理, 曲折的宽度与屈折的次数是可以由设计者根据造型需要来决定的。利用凹凸达到的立体效果, 可以根据廓形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立裁设计。

作品四:还是由基本的平面三角形入手, 但是将其与另外一个几何形圆相结合, 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外轮廓进行最大圆的相交。因为单一的元素形态较小, 不适于做整体的造型设计, 可以将三角形的边缘作为缝合线使其两两缝合到一起, 重叠的部分通过熨烫使其发生轻微的扭曲, 从而达到花瓣自然微张的仿生效果。因为此造型完全是由小的单元聚集而成, 所以有很强的调控性。因此在实际的立裁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人体曲率的变化或造型设计适当地调整元素结合的角度, 从而为最终的造型服务。

5 结语

如上的“几何衍生法”是在以日常熟悉的一些简单形体为基本, 展开思维联想, 引导设计者拓展无限的创意空间。几何元素可以跟任意一种设计手法或者理念结合而产生作品, 从而体现不同设计者的理念及风格。同时实际的立裁操作手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将设计理念与实现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 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才能设计出耳目一新的创意作品。

摘要:立体裁剪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因此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恰当地传递程序和思维联想的规律来调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 创造出具有新生命活力的设计作品, 是本研究的目的。现以几何元素为视角, 提出“几何衍生法”, 通过不同形态几何体或者面的变化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发散, 从而推动立体裁剪设计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创意,立裁,几何,思维,课改

参考文献

[1]吴翔.设计形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2]郎昆, 周婷.立体构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缪根生.立体构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

[4]张晓黎.从设计到设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面部立体裁剪师 篇3

拥有滨崎步的大眼睛,安吉丽娜·茱莉的翘唇,妮可.基德曼的完美轮廓……可惜,现实残酷,我们的脸部总有些瑕疵在等待完美。其实,即使不动整形手术,也能透过彩妆来达到“微整形”效果。所以,赶快做自己的面部立体“裁剪师”,用一点色彩来完美你的容颜,增加人气值与亲和力。

光感浑然美肌×含情美目

眼妆:黑色眼线绝对是魅力的必备武器之一,想让眼神迷蒙深邃又不至于太夸张靠它就对了!而深沉却蕴藏活力的黄色,甚至是带点透明光泽感,没有沉重感,交织成浪漫又活力的冬季眼妆。

底妆:自然光泽、柔润质感和健康肤色成为完美底妆的关键词。除了妆前保湿外,底妆步骤更不能随便。先利用妆前乳修饰,提亮整体肤色明亮度,接着,在毛孔粗大、斑点等位置加强修饰,让瑕疵全“隐形”,最后再选择质地清爽、服帖的底妆产品,矫正整体肤色和气色,使妆感呈现粉雾又薄透的质感,完美的底妆就完成了!

Tips:

Point1:沿着上下眼睫毛根部画约2mm宽的粗眼线,在下眼尾处再轻轻画上内眼线。以眼线刷蘸取眼线膏,从眼尾后端往太阳穴处稍微拉长晕开,能让眼神瞬间变深邃。

Point2:从耳朵前方开始,以放射状方式往笑肌方向刷上腮红,范围不要刷到笑肌最高处,让红晕效果更自然。

轻盈高雅唇妆×雾眼朦胧

眼妆:大大的圆眼睛,固然可爱十足,却让工作中的你少了些干练……其实,你可以用眼线笔从眼头到眼尾描绘之后,刻意加强下限尾1/3处,然后,搭配清晰的眉骨线条,以及由内向外色彩层层淡化的眼影,让眼睛深邃迷人。

脸部:想要打造名模般的小脸绝非难事。应该将修容饼轻轻刷在两颊下腭外侧,就能达到缩小脸形的视觉效果。

唇妆:想要增加典雅的女人味,并非只能选择浓烈红唇。建议选择金属质感唇蜜,其饱满光影使美唇在日光下更闪耀、在夜晚时更立体,魅力无限!

Tips:

Point1:色泽饱满度高,且带有金属光泽的蓝色系微烟熏妆感。技巧上,先上深色,再用浅色将眼影与肤色自然融合,即可展现透明感的眼妆。

Point2:将唇蜜涂抹于上下唇处,让唇膏颜色均匀黏附于唇上,并且利用唇刷修饰唇形即可。唇部即刻呈现出柔和细腻如丝的华丽光泽。

适度闪耀眼妆×混搭腮红

眼妆:以高透明感色彩结合闪耀珠光的双重效果,紫与银灰的配色渐层处理可令眼眸鲜明且深邃有神,搭配同色调的紫色眼线液,叫人目眩神迷。

唇妆:唇色也是绚烂无比,粉色系的粉质唇膏,让淡彩唇妆典雅而又夺人目光。

腮红:两腮呈现出淡淡玫瑰红色并融进一点橙色,并不太艳。因为,你需要的是健康而柔和的颜色,这样能使你的脸颊看起来像充满了自然的血色。切记应将色彩涂抹在脸颊的下半处,并靠近太阳穴。

Tips:

Point1:睫毛夹将睫毛夹翘后,用睫毛膏由睫毛根部以“提拉”方式,“Z字形”往上刷(提拉可保持睫毛挺立,Z字形手势可避免睫毛纠结)。

第一章 立体裁剪常用工具及材料 篇4

项目:立体裁剪常用工具及材料 授课老师:陈向阳

授课时间:2016年 9 月

日 班级:15春季服装班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立体裁剪的特点和熟悉常用工具

重点

使学生了解立体裁剪的特点和熟悉常用工具,重点是大头针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是学生掌握整理面料的方法和大头针的使用方法

授课时数(4节)授课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讲授新课内容:

一,立体裁剪需要准备的材料

(1)布料:白胚布(2)棉花:手臂,针插(3)标记带(4)绘图纸(5)棉线

二,立体裁剪常用工具

1,人台

2,熨斗

3,尺类

4,剪刀

5,大头针及针插

6,铅笔

7,描线器

三,大头针的使用方法 1,用针的基本原则

疏密得当,直线部位用针间隔较大(约5--6cm)弧线部位稍密(约3cm)根据部分和造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别针方法 2,点固定 3,别合方法

(1)折别法:将造型线一侧一片折净后压在另一一片净缝线上用针挑缝,该针法使折边分割线露于表面,可以很容易地判断该线条是否准确美观,且方便调整。是立体裁剪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针与止口形成角度的不同,又分为直别,斜别,横别三种情况。

(折别法)

(掐别法)

(2)掐别法(折别法):将两块布料的边沿对齐合拢,操作时将两片布料用手指掐起,留出需要松量后用大头针固定。大头针沿着欲缝合的位置扎别,大头针方向一致,别合的位置即缝合线,多用于临时固定。

(3)搭别法(重叠法):将两衣片重叠在一起,在重叠部位将两层布料一起穿透固定,此针法适合于布料拼接及需要平服的部位。

(搭别法)

(挑别法)

(4)挑别法:由其中一片布料的折边上入针,出针,针尖挑透另一片布料,穿出再刺入始针布料折边上,类似于手针的串缝针法。一般可有三四次,弧度较大部位不宜超过三次。

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篇5

关键词:立体裁剪,师生关系,多方位实践体系,评价方式

立体裁剪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师生需要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和探索服装款式、结构设计的方法。而在实际工作中, 实践应用能力和合理创新能力是衡量个人立体裁剪水平是否达到工作需要的重要标杆。但从目前国内大多数服装设计专业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 在人才培养中还普遍存在着“填鸭式”教学, 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应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容易被忽视。

针对我院学生普遍的学业水平情况和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特点, 我们提出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沟通型课堂模式, 建立多方位实践实验体系的项目教学法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一个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这是我院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 对常规教学进行引申和延续, 提出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现有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且与其他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关系密切, 但目前我院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初期立体裁剪的技能应用上仍远远不能达到职业岗位对专业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 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职业道路上专业综合能力的快速成长和提升。

目前, 国内大多数院校本专业教师的授课, 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有:以示范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实践操作教学模式;较为新颖的项目案例教学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总体来说目前的教学模式弊端主要表现在: (1) 实践教学环节中, 教师示范演示为主, 学生模仿练习, 不重视教生互动, 缺乏较深入的沟通交流, 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示范案例, 理解不够深刻, 未能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 所学知识和技能零散, 且知识和技能的遗忘率较高, 学生容易丧失信心。 (3) 教师对传递知识一手包办, 没有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独立思考和实践, 失去教师的示范便很难独立解决新问题, 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学生学习的最终评定在于后期一两件完整作品的优劣, 且学习成果的价值体系完全依托教师的个人评价, 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改革的对策和措施

笔者通过思考和课程实践尝试,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以下几点总体改革的目标:注重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使学生近距离与企业沟通, 其应用能力与市场“零距离”, 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则是在长期的常规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积累起来的。

第一, 建立新型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从观念上调整教学模式, 将以示范和灌输为主的传统观念, 转向培养自由精神、追求创新的服装专业人才的方向,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行业需求。

第二, 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重视沟通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将传统的讲授法、示范法与新颖的任务驱动法、项目引导法相结合,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交叉使用;重视师生间的沟通、学生间的沟通, 通过强化师生间互动克服传统教学专注于认知过程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 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学生间的沟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新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团队精神, 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 针对实践环节建立多方位实践实验体系, 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随堂示范案例和综合实训项目。立体裁剪课程从本质上来讲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解决创新创造问题两方面。在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上:教师针对目标知识点, 设计若干个经典示范案例, 在教师的讲述和实际示范过程中, 言传身教, 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和与教师进行沟通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穿插若干个项目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之间沟通讨论, 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 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掌握方法技巧的应用。

第四, 教学评价进行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和评价主体开放化的多元化评价改革。评价方式多样化, 即对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日常考勤等教学环节, 进行综合考虑, 按比例评分;评价过程动态化, 即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发展;评价主体开放化。传统的评价主体单一, 主要由任课教师本人承担, 新的评价主体包括了教师、学生和企业。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以及教师评价和企业人员交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其优势是在评价主体之间体现了沟通和协商。

三教学效果

通过该课程改革的推行, 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内容实现了从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的示范案例为主转向了建设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的多方位实践实验体系, 评价方式从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体系转向了多样化、动态化、开放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鼓励, 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极大发挥。

四改革关键要素

1. 教学案例需要接轨市场需求

教学案例的选定始终要与企业真实对接, “零距离”反映目前市场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实现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接轨。在教学案例的选定上, 教师的实践考察和企业人员的直接参与在教学案例市场化上发挥着主要作用。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学案例存在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从而更能增加对专业技能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产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 教师素质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和执行者, 教师素质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必须在专业知识的理论上有较深厚的功底, 同时又对服装市场需求有敏锐的触觉, 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一方面加强专业的修养, 一方面保持与市场、企业的亲密接触。

3. 学生成果需要面向市场

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和创造的成果的应用性是检验教学学改改革革成成败败的的要要素素之之一一。。企企业业人人员员参参与到成果评价中来, 能够从企业生产销售的角度和市场消费者的角度给予中肯的意见, 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对学生成果给予评价和指导, 帮助学生的作品与市场接轨。同时, 让学生面向教师以外的社会对象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华, 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激励学生为了更多地体现自我价值,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章瓯雁.《服装立体裁剪》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3)

[2]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 2010 (3)

[3]徐缓.浅谈“教学结合职业规划”模式下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方向[J].山东纺织经济, 2010 (2)

[4]姜梅珍.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15)

《立体裁剪B》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6

课程教改的目的与意义

《立体裁剪B》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应用立体裁剪进行礼服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礼服的款式设计、立体裁剪及制作工艺;进步提高学生的立体裁剪技法,使学生能进行更为复杂、更有创意的立体裁剪设计。

《立体裁剪B》亦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安排在二年级下半学期开设,需要先系统学习《立体裁剪A》课程。《立体裁剪A》主要教授多种单品的立体裁剪方法,课堂上教师针对每个单品进行具体操作演示。该课程在教学方面着重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裁剪B》需要在《立体裁剪A》课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立体裁剪B》课程是进阶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立体裁剪B》直接影响后续制作类课程,尤其是《毕业设计》课程中涉及到礼服制作。近一两年的毕业设计课程中,有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对礼服设计没有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完成礼服制作存在较大难度,所以设计作品通常更偏向于成衣制作。即使是创作的礼服作品中,学生的作品也存在缺乏创意性、缺乏多样化的局面。例如礼服设计在造型方面没有较大的突破,局限于表现礼服表面的装饰效果。《立体裁剪B》课程预借这次教学改革的契机将课程结构内容优化,课堂学习方式创新。所以本项目的设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现实性。

课程教改的设计与分析

《立体裁剪B》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开展教学改革。

1.阶段1、理论认识,知识铺垫

理论课件主要教授礼服设计的相关内容:礼服的概念、礼服的廓型与分类、礼服的材料与选配、礼服的设计方法,其中重点讲述局部造型设计创意方法,增加礼服量感的立体裁剪方法等内容,并对最新的礼服造型趋势进行总结分析。这些理论内容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认识礼服设计,为之后的设计训练做好理论知识的铺垫。

2.阶段2、发散思维,创新实践

由于《立体裁剪A》课程在教授的过程中,根据指定款式一步一步详细操作演示,学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制作造型,以达到基础训练的目的。因此没有过多个人的设计想法融入到款式中。在《立体裁剪B》的设计训练环节伊始,进行礼服上衣拓展练习。该练习在上衣基础原型版的基础上拓版达到多余余量来快速塑造各种造型(如图1),再将练习所得的造型运用到礼服的上衣款式设计中(如图2)。这样的设计练习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多思考、多尝试、多探究、多实践各种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主动性并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打开一条崭新的思路。

3.阶段3、经典造型,深入学习

课堂上要求制作2款礼服造型,款式造型遵循由易入难的循序过程。第1款礼服造型选择经典的无肩带礼服,具体款式细节自行设计,特别主张上衣表层设计运用阶段2中基础原型版拓展练习所得造型,其他造型要求上衣无肩带抹胸款式,裙子外廓型不限但造型膨大,涉及紧身胸衣和裙撑的学习与制作。

因礼服中无肩带礼服占据了一片天地,所以无肩带礼服的内层支撑成为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课程将学习紧身胸衣制作,为无肩带礼服的设计创作打下基础。教师详细讲解紧身胸衣的制作方法,着重强调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例如紧身胸衣的鱼骨分为需要制作保护层的鲸鱼骨和可直接缝纫的鲸鱼骨。课堂练习中选择需要制作保护层的鲸鱼骨(如图3),让学生充分了解附着鲸鱼骨的多种方式。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层做好后,将鲸鱼骨插入,在末端留1.3cm的长度,便于内层紧身胸衣与设计表层的缝合(如图4)。缝合之前,需要从中心线到侧缝,在止口高温熨烫嵌条或缝上0.2cm宽的缎带固定来控制松量,防止胸部上缘位置起空。

因裙子具有占整个礼服面积之首的优势,其变化对礼服的整体造型影响至关重要。而内部裙撑将直接影响礼服裙型的外部廓型变化。本课程将学习裙撑制作,学生通过一款礼服裙撑的示范操作,领会裙撑的技术要点,以融会贯通根据不同裙子造型制作相应的裙撑。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示范圆台型礼服的无骨裙撑制作。通过一款裙撑的技术要点讲解延伸到不同外轮廓裙子比如蓬裙、大鱼尾裙的裙撑制作,重点分析不同裙撑的硬网纱的位置设置和围度设置。

4.阶段4、独立设计,自我表现

经过第1套礼服自胚的立裁制作,学生对于礼服的设计制作有了

定程度的知识经验积累。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制作第2套礼服,尽情展现自我的审美、设计与制作能力,最终用真实面料进行实物制作。由于学生的立体裁剪水平有高低,为了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尽量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引导方式。教师在辅导学生礼服设计稿时,引导高水平的学生尽量挑战高难度的礼服造型进行设计制作,引导中水平的学生选择难度适中的礼服造型进行制作。而低水平的学生也要精心对待,教师引导低水平的学生设计制作造型较简单的礼服。这样做的好处是低水平的学生不至于拿着设计稿无从下手从而失去信心。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他们能够掌控的简单造型,让他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在制作过程阶段,教师全程辅导,教授学生相关造型及细节的立裁方法,帮助学生通过白坯立裁、面料选择、版型裁布、缝纫熨烫完成实物制作。

5.阶段5、评定改革,知识分享

每一款礼服造型制作完成后,将学生作品进行集体展示。评定过程中,首先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主要对自己的礼服造型作品从构思内容到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梳理,尤其着重讲述立体裁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实际操作手法。在学生讲述完成后,教师对该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补充问题分析,总结作品的优缺点。通过师生的共同点评、探讨和交流,使学生更具洞察力和判断力,对礼服立体裁剪技巧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收获积累了经验。

课程注重过程的表现及知识的分享。一方面教师加大对平时礼服立体裁剪训练的审核力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记录礼服的制作过程,课程结束后将其整理成作品集分享给全班同学。作品集中有清晰的图片(如图5)及制作说明文字。这将有助于学生表达自我想法,同时展现立体裁剪整个过程及其中寻找立体裁剪方案的历程。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更多各种不同的礼服款式造型,并掌握其立体裁剪方法,为以后更高阶的礼服立体裁剪学习与制作做好铺垫。

6.阶段6、展览拓展,课堂延伸

课程的结束并不表示课堂的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在摄影棚对礼服作品进行实物拍摄。学生可以参与到拍摄的各项工作中,搭设背景、调节灯光、摆放人台、整理服装等工作,摄影师也是由学生自己担任。拍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另一项学习体验。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进来。摄影得到的照片,最终整理成本作品集,与学生作品

同以展览的方式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展示。展示的行为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将自己的优秀作品呈现给更多的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不同班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是《立体裁剪B》这门课程的效果呈现。(如图6)

上一篇:连云港市应急预案下一篇:领导个人自查自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