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字怎么读和解释(共9篇)
拂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1
拂,读音[fú] [bì]
部首: 扌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8
五笔86: rxjh
五笔98: rxjh
仓颉: qlln
笔顺编号: 12151532
四角号码: 55027
郑码: dyn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2C2
汉字首尾分解: 扌弗
汉字部件分解: 扌弗
笔顺编号: 12151532
笔顺读写: 横竖横折横折撇竖
拂字的基本解释:
拂 [fú]
拭,掸去:~拭。~尘。
轻轻擦过:~晓。春风~面。微风~煦。
甩动,抖动:~袖而去。
违背,不顺:忠言~耳。~逆。
拂 [bì]
古同“弼”,辅助。
拂 [fú]
〈动〉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同本义 [whisk;flick]
拂,过击也。——《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
拂,去也。——《广雅》
授弓拂弓。——《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
和弓击摩。——《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
商祝拂柩。——《仪礼·既文礼》
主人拂几。——《仪礼》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拂掉(拂杓。拂拭;扫除);拂帚(拂尘);拂子(拂尘);拂须(揩拭胡须);拂去桌上的尘土
击 [strike at glancing angle]
拂颐,贞凶。——《易·颐》
神武据鞍未动, 金以鞭拂马, 神武乃还。——《北史》
违背;逆 [disobey]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而无拂吾虑。——《国语·吴语》
是谓拂人之性。——《礼记·大学》
拂于耳。——《汉书·东方朔传》
又如:拂戾(违逆,不和顺);拂心(违逆其心意);拂经(违背常理);拂乱(违反其意愿以乱之);拂世(违背世情)
掠过或轻轻擦过 [sweep]
长袂拂面。——《楚辞·大招》
梧桐杨柳拂金井。——唐· 李白《扶风豪士歌》
又如:春风拂面;拂掠(轻轻掠过)
甩动;抖动 [swing]
明日便当拂衣而去。——《后汉书》
又如:拂袖(甩动衣袖);拂衣(拂袖;振衣,表示兴奋)
除去 [eliminate]
拂其恶。——《太玄经·从》。注:“去也。”
又如:拂暑(拂除暑气);拂彻(消除,除去);拂除(祓除)
从…中拔出来 [draw]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唐· 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接近[be close to]。如:拂旦(拂明,拂晨,拂晓,接近天明的时候)
触到 [touch]。如:拂云(触到云);拂天(触到天)
振动;摇动 [sway]。如:拂手(挥手);拂汩(风动的样子)
〈名〉
拂拭的用具 [duster]
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
又如:拂尘(拂子,掸尘土或驱赶蚊蝇的用具)
另见 bì
堆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2
部首: 土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1
五笔86: fwyg
五笔98: fwyg
仓颉: gog
笔顺编号: 12132411121
四角号码: 40115
郑码: bn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806
汉字首尾分解: 土隹
汉字部件分解: 土隹
笔顺编号: 12132411121
笔顺读写: 横竖横撇竖捺横横横竖横
堆字的基本解释:
累积在一起的东西:~栈。~房。土~。
累积在一起,聚积在一起:~积。~放。~垒。~摞。~砌。
量词,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一~人。
〈名〉
(象形。从土,隹( zhuī)声。本义:土堆)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heap pile;hillock;mound]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激堆埼。——司马相如《上林赋》
呼水中沙堆为墠。——《尔雅·释水》注
又如:堆阜(小丘);堆埼(曲折的岸边)——多用于地名。如:滟滪堆(在四川长江中);双堆集(在安徽)
常为排列的整齐有序的叠堆 [stack]。如:草堆;柴火堆;堆云(形容密集众多);堆堆(久久不动的样子;形容累积得很多的样子)
〈动〉
堆积 [pile up;heap up]
堆,聚土。——《说文》
又如:堆堵(堆积堵塞);堆绢(堆纱花。用彩绢制成花鸟人物形状,缀附于屏障上);堆山塞海(形容财物极为丰富);堆红(漆器上所堆成的朱色花纹);堆案(累积案头。指积压很多文书)
〈量〉
用来计量成堆的东西 [heap]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都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3
〈副〉
全部 [all]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表示已经 [already]。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另见 dū
都 [dū]
〈名〉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capital],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邦国的都城,国都 [capital]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引申为城市 [big city]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fief;feud]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region;countryside]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头目,首领 [head]。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hundred persons]。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吏的俗称 [official]。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
建都 [found a capital]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聚集 [accumulate]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率领 [command]。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
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大 [great]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
统统,完全 [all]
都,凡也。——《广雅·释训》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釜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4
部首: 金
部外笔画: 2
总笔画: 10
五笔86: wqfu
五笔98: wrfu
仓颉: ckmgc
笔顺编号: 3434112431
四角号码: 80109
郑码: oocu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91DC
汉字首尾分解: 父王
汉字部件分解: 八金
笔顺编号: 3434112431
笔顺读写: 撇捺撇捺横横竖捺撇横
釜字的基本解释:
古代的一种锅:~底抽薪。破~沉舟。
中国春秋战国时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标准不一。
〈名〉
(形声。从金省,父声。本义: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
同本义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又如:釜中生鱼(釜鱼甑尘,釜中已生出鱼来。谓生活清贫,断炊已久);釜鱼假息(比喻不能久存);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釜鬲(陶制炊器)
惰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5
部首: 忄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12
五笔86: ndae
五笔98: ndae
仓颉: pkmb
笔顺编号: 442131212511
四角号码: 94027
郑码: ugbq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0F0
汉字首尾分解: 忄月
汉字部件分解: 忄?工月
笔顺编号: 442131212511
笔顺读写: 捺捺竖横撇横竖横竖折横横
惰字的基本解释:
懒,懈怠,与“勤”相对:懒~。怠~。~性。~慢。将骄卒~。
〈形〉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slighting]
惰,不敬也。——《说文》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 苏轼《教战守策》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涣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骄(骄傲懈怠);惰偷(懈怠苟且,懒惰)
懈怠;懒惰 [lazy]
惰,懒也。——《广雅》
佚而不隋,劳而不慢。——《荀子·非十二子》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又如:惰懈(懒惰懈怠);惰力(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惰心(怠懒的思想);惰失(怠惰失职);惰劣(怠惰无能);惰侈(懒惰奢侈)
〈动〉
衰败 [decline]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夫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6
部首: 大
部外笔画: 1
总笔画: 4
五笔86: fwi
五笔98: gggy
仓颉: qo
笔顺编号: 1134
四角号码: 50800
郑码: bdo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92B
汉字首尾分解: 二人
汉字部件分解: 夫
笔顺编号: 1134
笔顺读写: 横横撇捺
夫字的基本解释:
夫 [fū]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
〔~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
夫 [fú]
文言发语词:~天地者。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猫至。
夫 [fú]
〈代〉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he,she,it,they]——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那,那个,那些 [that,those]——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这,这个,这些 [this,these]——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all]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另见 fū
夫 [fū]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同本义 [man]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女子的正式配偶 [husband]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working man]。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true man]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剑衣 [sleeve of a sword]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通“趺”。足背 [instep]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
通“复”。再,又一次 [again;once more]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洞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7
部首: 氵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9
五笔86: imgk
五笔98: imgk
仓颉: ebmr
笔顺编号: 441251251
四角号码: 37120
郑码: vl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D1E
汉字首尾分解: 氵同
汉字部件分解: 氵同
笔顺编号: 441251251
笔顺读写: 捺捺横竖折横竖折横
洞字的基本解释:
窟窿,深穴,孔:~穴。山~。~箫。空~。漏~。~府。~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其中。
透彻地,清楚地:~悉。~穿。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形〉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rapid]
洞,疾流也。——《说文》
幽深 [deep and serene]。如:洞虚(深幽)
广阔 [broad]。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深 [deep]。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清澈 [clear]。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透彻 [thoroughly]。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名〉
窟窿;孔穴 [hole]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 [archway]。如:城门洞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zero]
〈动〉
贯穿;通达 [communicate]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通晓;知悉 [thoroughly understand]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敞开 [open]。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 和字组词解释与造句
★ 开诚布公成语详细解释
★ 切字造句
★ 像字造句
★ 被字怎么造句
★ 乳酪解释及造句
★ 幸而解释及造句
★ 解剖解释及造句
★ 煞白解释和造句
趺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8
部首: 足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11
五笔86: khfw
五笔98: khgy
仓颉: rmqo
笔顺编号: 25121211134
四角号码: 65180
郑码: jibo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DBA
汉字首尾分解: 足夫
汉字部件分解: 足夫
笔顺编号: 25121211134
笔顺读写: 竖折横竖横竖横横横撇捺
趺字的基本解释:
同“跗”。
〔~坐〕佛教徒盘腿端坐的姿势。
碑下的石座:魑首龟~。
〈名〉
同“跗”。脚背 [instep]
摩趺,攘臂以游其间。——欧阳修《送方希则序》
又如:趺踝(脚背和踝骨。指趺坐)
同“跗” [foot]
脚
昧爽窗前,双趺独立。——《刻兵略纂闻述》
又如:趺迹(脚)
山脚
桥在山趺之次,故流颇急。——清·平云《孤儿记》
花萼 [calyx]。如:趺萼(花的萼片)
足迹 [footmark]
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宋史》
碑下的石座 [base]
趺上不得过四尺。——封演《封氏闻见记·碑碣》
又如:趺坐(石碑底座。也作趺座);趺莲(莲座);螭首龟趺。又指器物的底座。如:趺架(放置物件的座架)
〈动〉
斧字怎么读和解释 篇9
部首: 斤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8
五笔86: wqrj
五笔98: wrrj
仓颉: ckhml
笔顺编号: 34343312
四角号码: 80221
郑码: oop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5A7
汉字首尾分解: 父斤
汉字部件分解: 父斤
笔顺编号: 34343312
笔顺读写: 撇捺撇捺撇撇横竖
斧字的基本解释: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
〈名〉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ax,axe;hatchet]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ax diagram]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又如:斧藻
〈动〉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 [ax;axe]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又如:斧木
【拂字怎么读和解释】推荐阅读:
风字怎么读和解释05-21
都字怎么读和解释05-22
危楼高百尺的危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06-08
改革的名词解释解释定义是什么11-29
历史解释07-16
解释技术10-18
解释水平05-15
解释语境05-29
限制解释05-29
解释模型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