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

2024-11-03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通用10篇)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 篇1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

改变世界的理想、转化实际的智慧,实现目标的执着是马云成功的三个总体原因。

我本来想讲一个题目,今天临时想加一个题目,本来想讲的题目叫解读马云,在这之前讲一讲我对新常态的认识,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新常态我觉得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叫新常态。我认为新常态的主要标志是速度,中国发展的速度有变化。原来我们过去改革开放35年发展速度是9.8,就算是10吧。我们提升的速度是10%,以后可能我们不会有这个速度了,所以要降下来,现在公认是7%的速度,高一点或者是低一点。我觉得关键是对这个7的认识,现在我们给他的定位叫中高速,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对7的理解是低速,怎么这么低,原来是10,怎么下来了。真正的心理感觉不是中高速,而是低速,这个感觉是不准确的。

为什么不对?1978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3600亿,2013年我们国民生产总值是57万亿,差140多倍。我们在140多倍的基础上,7是多大的力量。现在人们说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年多生产出一个中等国家的GDP来,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仍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速度。

现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它的感觉要准确,第二对它的前瞻要看清楚。我个人认为我跟林毅夫的观点比较接近,他比较乐观一点,我基本属于他那一派的。我认为中国经济中高速阶段起码还有十年到二十年,不会是短时间就下来了。我们在金融危机之后说了一句话——中国的基本面没有变,当然这句话可以说很多问题。我现在把这个用到我的看法上,什么基本面没有变?第一,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并没有真正的完全工业化,这个没有变。第二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中期,没有变。第三,从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网络经济时代来看,中国处在初期。一个中后期,一个中期,一个初期,这三个加一块是什么意思?我们中国的发展潜力还大得很呢。

咱就说一个数,最近我和厉以宁教授一块写了一套书,我顺便整理一下城镇化方面的数据,我就说一个数字,中国GDP世界第二,好像很大了,但是人均GDP排名80多,中等甚至有一点偏下。为什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大,到每人头上这么小?什么原因?根源在哪里?因为实质是人均,不是总规模,你的文化、发展,实际上是人均。我解析一下这个数字,我们中国的城镇化按现在公布的两个数字,一个数字上户口就是城市户口有多少,35%。不算户口,常住城市里的人有53%到不了。咱们就按53%算,也就是说现在中国人53%住在城里,47%住在农村。这个数字记住之后,解什么问题?解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我们中国的一产占多大比重?农业占10%。二产现在有点降,三产在增加,还按老数字,现在说这个问题不重要。二产50%,三产40%,现在三产也增加了46%。也就是说一产是10%,二产三产是90%这个格局。把这个格局和人口一对照,也就是说那47%的人一年的劳动成果只占10%,那53%的人一年的劳动成果就占90%。所以农村的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是1:10。我们中国还有47%的人口处于这样的低的生产率的条件下,把我们这些人背下来了,一半人。为什么慢不下来?不是进了城的农民工他要住房,现在房价太高,将来恐怕还要解决这个问题,给中央提建议。房子还要卖,房地产让他自行发展,还有我认为房地产还有20年黄金(1183.70, 10.50, 0.89%)期,因为人口在这摆着。农民要就业,他要到城市就业,最后中国大概有一亿多人差不多真正从事农业。农民要富起来,国家更多劳动力进入高生产力的环境。

我在90年代访问德国的时候,德国的总统顾问接见我,说艾先生你访问了欧洲有什么感想?我说欧洲经济50岁,中国经济15岁。我说你这个50岁很成熟,但活力不多了,因为按我的眼光,我来欧洲看看什么地方可以盖农场,什么地方可以盖楼,什么地方搞个什么大的基础设施,我找不到地了,都盖的差不多了。但是在中国可不是这样,包括最发达的北京,你要看一看那要干的事都太多了。我们还是一个15岁的毛头小伙子,很多事没有学,很多事没有干的。他说你说的很好,我对他搞了一点外交公关,你觉得我说的很好,我给你提一个建议,我说50岁的人要想保持活力,多跟15岁的人打交道。现在15岁干点蠢事,傻事,但是你不知道他将来能干多大的事,这就是中国。如果我再说15岁,长几年,也不能长80岁、50岁,顶多长到30岁,三十尔立,30岁还有很多事要干,要学呢。刚刚立上,我觉得中国人对新常态的认识要正确,在心里的感觉要正确,对他的预期要正确,我们才能够真正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充满信心,把我们中国的事继续干好。

所谓正能量并不是空洞的鼓劲,而是认识事物的客观实际,客观规律,把自己认识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然后才是劲头,这个正能量是持续。今天我讲这个话,大家可以作证。我相信7%的左右的速度一定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

下面我讲我原来准备的题目,解读马云。因为我讲话还是很认真的,准备了讲稿。2010年美国苹果公司CEO乔布斯逝世之后,在世界上掀起乔布斯热。解读乔布斯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乔布斯是怎样的人物,我们怎么评价他。第二个问题,乔布斯成功的条件是什么。第三个问题,中国会不会出现乔布斯。

第一第二个问题不说了,第三个问题,我说会好象有点唐突,说不会好象也不是我习惯的思路,所以没有回答。但是我回答比较狡猾,我说中国从企业家的素质来看,具有乔布斯素质的水平的企业家应该有一大批,我们企业家的素质并不是很差的。但是我们缺乏的是社会文化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不利于出现乔布斯。大家看看乔布斯传就知道了,他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有很多毛病。这位企业家放在咱们国有企业两天就给他免职了,还让他当CEO,还让他去创造,你帽子都保不住了。中国的问题是不太容忍个性,不太容忍有主见和有创造性的个性。所以当时我说了这么两条,第一条就是我们很多企业家的素质具备了,但是文化条件不太具备,这是我当时看法。

今天现在是2014年12月18日,过了好几年,特别是马云带领的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的成功,我现在做这么一个评价,我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乔布斯,那个人就是马云。为什么?他的标志就是他不仅是中国企业家的代表,而且成了世界瞩目的企业家,在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我们中国人终于有这一天了,成为世界尊敬,世界注目,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家那么容易吗?几千年没有过。不是马云个人的事情,是我们这个民族振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把这样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事件根本就没看清。

所以我今天是要解读一下马云,我觉得我解读马云心里更痛快,解读乔布斯还有点酸溜溜的。毕竟是我们中国自家人,对不对? 马云的成功主要三个条件,其他条件很多,我说他主观上条件,客观上是我们国家大的环境,那个不说了。从他个人来说三个条件,第一条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一点和乔布斯是一样的,乔布斯的宗旨就是要改变世界,做企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改变世界。阿里上市一成功,中国就有一个报告,当然不是一个,是一批报告,其中最响的一个内容就是马云成了中国首富。我有点不以为然。不以为然在哪里?马云成为中国首富是事实,因为他纽交所上市圈的钱很多。他股东下面的钱也很多,他成为中国首富这是事实,但是我认为首先是看上你的钱了,马云当了首富,不是当成中国最出色的企业家来对待,我认为偏了,虽然是事实,但是观察点和侧重点偏了。钱很重要,但是钱不能代替理想。

无论从一个国家发展来好,从一个人的发展也好,钱很重要,但是你要支配钱,利用钱,这很重要。马云的回答我记得很清楚,他说了两句话,他说我现在的压力更大了,一点都不像你想的那么高兴,我认为他这个回答很真实。

另外他说的一些东西我还没有向他求证,他怎么解释。我听了他的结论,他说我现在认为阿里巴巴是一个国家企业,中国企业,这个概念可能比较准,但是他没解释。但是我给他的第一个解释,他之所以认为他是国家企业,因为是给中国争光的企业,这个解释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天天宣传的品牌为中国赢得尊敬,他为中国赢得了这么大的尊敬。如何对待钱?马云回答很好,没钱是不行的,但是有钱没有理想是非常危险的。而后一个现象相当普遍,马云在这个方面并不是用首富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坚持理想,所以能够做到今天。

在他上市之前我去杭州到他那访问过,他让我参观,我一边参观一边听,马云讲话从来不用稿,我听了很多。他说了很多话,有一句话印象最深刻,他说阿里做的事情至少看五年,什么意思?不是说发展五年,他说见效的最早5年以后,我们做的事情都是这样事情,带有前瞻性、理想性的这样一个目标。马云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把大家鼓舞了。这一条我觉得也对我们当今有很强的尊敬性。我认为中国人目前的流行病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天就暴富,一夜就成首富。老踏实不下来扎扎实实做事情。我觉得马云有改变世界的理想,正确对待钱,正确对待成功,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功近利。他想的都是长远的事情,最后证明是大事,这是第一条,理想。

第二条脚踏实地的智慧,如果只有理想,天马行空的理想,没有脚踏实地的智慧,仍然不能成功。我最近接触几个年轻人,我告诉他们怎么做事,在清华大学BMBA商学院我做了一小时的讲演,有好几十人找我谈他们的理想,后来我就听,我说你的理想很好,有远大抱负很好,首先你这个事能不能想清楚,你要做的是什么事,你说的几个概念那不是事。说我要怎么样,那是概念,你要有事,你做的是什么事,这个本身不清楚,你往下怎么弄。事还没想清楚,想清楚之后还能不能落实这个事,这还有两层呢。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志大才疏。

马云的讲话我认为跟他的做事不太一样,马云讲话是天马行空,想哪讲哪,他没有稿子,也没有逻辑,反正就是这么讲。你听他讲半天不知道他讲什么问题,没搞清楚。但是马云做事脚踏实地,我认为最脚踏实地的一个人。

我想了互联网发展的三定律,这三定律都是从马云那得到的启发,大家听听对不对。第一条定律就是虚实结合定律。我们现在讨论的大部分都是讨论虚实消灭,互联网把实体经济给消灭了,网店把实体店消灭了。我认为这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本质。本质是虚实结合的定律。道理很简单,管你什么时代,总得吃食品,穿衣服。现在改变的是信息传播,因而改变了信息和实体的关系。我们要探讨不是谁消灭谁,而是虚的信息和实的实体怎么做结合的问题。马云最聪明,他搞网络为什么在中国发展的最快,他就抓住这一条,很多网站原来都是在信息方面多,但是马云第一抓了一个点,我要中小企业怎么在我这个网上能做买卖,做实体,做实体经济。第二个想老百姓怎么在我们网上买东西,还是实体。再想买东西的钱不方便,来个支付宝,让他们钱用起来方便、实用。他们发展很快,为什么?就是虚实结合了,而不是仅仅在虚圈里打转转。这就是马云的脚踏实地的智慧。

第二条定律叫规模和个性相结合定律。现在我们老讲网络经济,个性消费,多元化消费,规模经济不行了,这又是看到了表面现象。不是规模经济不行了,是规模经济改变了形态。由主要靠集中型规模向分散型规模转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淘宝网为什么厉害?光棍节一天搞571亿,这是规模吗?没规模你说什么,你的作用,你的影响,你的标志算规模,但是淘宝网的规模是分散规模,他不是一个商场卖的,不是一个说商家卖的,而是800万商家通过不同渠道在他那卖的,他是分散型的,但是他仍然是一个规模。如果我们对规模的认识走入误区,认为今后不需要规模,将来要吃大亏。实际上我们身上很多概念都是规模概念,什么叫大数据,这不是规模吗。什么叫云计算,这不是规模吗。大规模云计算并不是消灭个性,而是更好的为个性服务。如果看不上这一点,我们网络怎么发展,我们网络优势怎么发挥。第三个定义,单个生命体和复合生命体结合。光吹我们这个企业都是单个生命体,但是未来的企业可以像猫一样有九条命,有多条命。一个企业不只一条命,我在多少年前我就讲这个道理,没有找到实证,现在找到实证了。淘宝就是复合生命体,并不是一个淘宝网,淘宝网上有800万家企业,他们共同组成的淘宝网。每天死一两个小企业,死一两百个小企业,死一两千小企业无所谓,会有更多补充进来。通过市场竞争,大浪淘沙,不断推陈出新,新陈代谢,他可以保持他的生命力,这多好。

我建议大家很好的研究互联网给我们提供的企业生存模式,就是复合生命体模式。可以广泛的应用,比如国企改革现在叫混合所有制。我问过一个企业家,他很大,几百亿,我说混合所有制国家的提倡,你加入吗?他说我不去,我的几百亿好象看起来很大,到中石化那什么也不是了,我把资本给他,到他那入股,等于他把我给吃了,我为什么上他那去。怎么混合呢?其实很简单,就用复合生命体混合,不是在资本层面混合,而是企业层面作为生命体混合。

所以互联网的第三个定律单个生命体和复合生命体结合起来的定律,是非常有意义的义。我讲这三条大家觉得有点道理吗。让大家认识这个道理就会改变和解决很多问题,这个源头在马云那,他很脚踏实地,又有脚踏实地的智慧,所谓智慧就是对那个事情的规律认识和把握和应用。

第三条实现目标的执着,我看世界上的事最怕认真,这是毛主席说的,但是实际认真就是执着。你认真一下子不算执着,但是我持续认真,我把认真坚持下去就执着。马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我的一个朋友出了一套书,这套书题目就是《企业家的坎》,第一篇就是马云的坎,序是我给写的,马云的坎。我写这个讲稿的时候我翻了一下马云的坎,这本书归纳马云遇到了大大小小57个坎,说的容易,都要一道一道过,哪一道不过,就没有今天的马云。所以这本书面上写了一句话,我觉得很重要,原来总是很惊羡于马云的成功之路,谁知道路上的沟沟坎坎。马云说我要写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总结经验,永远往前走。所以在这点上我非常佩服,马云经常发表讲演,我们没有见过忧心忡忡的马云,永远看到是精力旺盛,活力四射的马云。说容易,做很难,我们每个人遇到很麻烦的时候,你还能够活力四射吗,你还能够意气风发吗。我们执着的背后是什么东西呢?是性格?是意志?我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理想,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一个人没有理想,让他成功,怎么成功。斯大林的一句话非常好,伟大的精力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所以没有一个坚定的理想,你的执着也没有用。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改变世界的理想、转化实际的智慧,实现目标的执着是马云成功的三个总体原因。我对马云解读就解读这么三条,不一定全面,还是从实际出发吧。

最后讲几句话,第一句话,品牌连着中国梦,不用解释了,大家都很清楚。第二句话,品牌是最具道德的商业智慧。第三句话,品牌英雄是我们的楷模。最后一句话,信心就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现在的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把学习和制度首先破坏了。你让学生学习像玩游戏那么高兴,他怎么会学不好。我们的品牌就是大家对它的热爱就是我们品牌最好的老师,大家热爱品牌太重要了,谢谢大家。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 篇2

一、品牌延伸的内涵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研制和开发一系列相关性产品,采用已有相当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的成熟品牌,通过品牌繁殖运用到新产品或服务上,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风险并提升品牌的整体竞争力的一种营销策略。品牌延伸策略主要是利用消费者对原有品牌的信任。原有品牌曾经的成功产品获取了消费者对品牌的高信任度,当这个品牌推出新产品时,消费者仍会相信这个新产品也是值得自己购买的。相对消费者由于对全新产品的陌生而产生的抵触心,品牌延伸策略下的新产品自然容易占据市场,俘获消费者。因品牌延伸具有能增加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减少消费行为的风险性,提高促销性开支使用效率以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要等功能作用,因而近年来在品牌营销战略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品牌延伸带来的风险

品牌延伸能扩大品牌影响力,延长品牌生命周期,使企业品牌资产快速增值。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个瓶颈,增长缓慢时,为追求企业快速成长时,很多企业盲目进行品牌延伸,但品牌延伸和其它市场策略一样,操作不当会给企业带来不容忽视的风险,造成巨大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损害原品牌形象

原品牌的形象是品牌延伸的基础和根本,是品牌延伸过程的根基。品牌延伸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一种预支,消费者对一个新产品从来没有接触过和使用过,消费者购买这个产品的原因,很多是因为信任这个品牌,这种情况下,如果新产品的使用让顾客满意还好,如果新产品有问题,或其使用结果与期望值相去甚远,那么消费者必然会感觉受到欺骗,会对这个延伸品牌的原品牌失去信任。

(二)淡化原品牌定位

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但品牌延伸同时也对已有品牌进行了稀释,品牌延伸越广,那么品牌原有的内涵和价值就会越淡。当不同类型的产品都使用同一品牌时,就渐渐地使这一品牌失去了原来的个性。深植于消费者心目中的原有品牌,有可能渐渐地被淡化,这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原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使整个系列产品的品牌定位都变得模糊不清,没有特性。

(三)导致消费者心理冲突

品牌延伸利用的是原来品牌的地位和形象,品牌延伸的可能性在于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利益具有关联性,提供的期望具有关联性,提供的满足具有关联性。不顾这种关联性把品牌延伸到与原有品牌不相容的产品上,漠视消费者感受和消费者期望的满足,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发生冲突,进而损害品牌的地位和形象。

理性的品牌延伸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企业迅速跨上新台阶的加速器;但同时也必须要防止盲目延伸而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总之,品牌延伸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不能因为有风险而放弃它,也不能因为它有前途而盲目操作。正确看待品牌延伸策略是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

三、促进品牌延伸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

为了规避或降低以上提出的品牌延伸可能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水平和企业品牌发展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品牌延伸。品牌延伸理论认为,品牌延伸研究要从决定品牌延伸成功的核心要素入手。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总结后认为,品牌强势度(品牌发展四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关联性和品牌联想是决定品牌延伸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

(一)成熟品牌是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的基础

从前面品牌延伸的内涵来看,品牌延伸正是借助原品牌的声誉和影响来迅速扩张市场,因此,必然要求企业的原品牌应当是一个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强势品牌,而成熟品牌是品牌发展四个阶段中最强势时期。一般情况,一个品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称得上成熟品牌。首先,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具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应对入侵者;其次,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为广大公众熟悉和认可,品牌忠诚度高,有的成熟品牌甚至已经成为某类产品的象征;再次,成熟品牌占据并控制了行业主要的销售渠道,这样也相当于为延伸产品的销售铺平了道路。

在成熟品牌阶段,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最高,销售增长已经放慢步伐;这个阶段下,企业品牌在产量和销量上都进入了黄金时期,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品牌资产势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都实现了最大,当新产品推广时,人们对原品牌积累的信任就会产生作用了。成熟品牌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规模、较强的经济实力、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好的管理制度和品牌文化,这些资源都为品牌延伸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的多元化可以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企业产生规模效益,品牌延伸可以弥补原品牌的不足,提升品牌的整体实力,增加企业品牌资产。

(二)

产品关联性是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的核心根据相关研究,产品关联性是指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消费者头脑中原品牌知识与新产品认同的相关联程度。而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相关联性越高,消费者对延伸产品评价(认知与情感)越高,反之则越低。产品关联性受到具体产品相关度和受众相关度两个因素的影响。具体产品的相关度是指原品牌与延伸产品在工艺、功能、材料、形式等方面的相互关联程度。产品相关度越高,消费者越容易接受,其品牌延伸也越容易成功,反之亦然。受众的相关度是指原品牌与延伸产品受到消费者性别、年龄、文化、职业以及地域等特点的影响。显然在品牌延伸中,将原品牌延伸到原有忠诚消费群及其所消费的产品中去,品牌延伸容易成功。

产品的关联性的核心作用主要反应在品牌资产的可转移性上,因为品牌延伸不仅仅只是借用初始产品表面上的品牌名称,而是把品牌原始积累的良好资产转移到新品牌或新产品上,只有关联性强的品牌或产品之间才好转移。美国著名品牌理论专家Aaker和keller的研究也认为,品牌延伸成功关键是要使消费者形成并体验到延伸品牌与原品牌之间相似的程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互补性即两种产品在多大程度上为互补产品;二是替代性即两种产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三是转移性即消费者如何认知延伸品牌和原品牌的联系即对品牌转移的信任程度。这样才可能实现原品牌资产成功迁移到新品牌或新产品上。

(三)品牌联想是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的准则

品牌联想是指消费者心目中与某品牌联系的一系列事物的组合,当品牌的联想意义即与延伸产品的意义之间相适合时,品牌延伸就容易取得成功,品牌联想是品牌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品牌与延伸产品的适合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特征相似性,另一类是品牌概念一致性;前者是指品牌产品特征或性能与延伸产品之间的相似性,后者则是对前者的发展,更强调品牌概念意义和联想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包容性。如果延伸产品被认为包容于品牌意义和联想之中,则一致性(适合)就高,产品延伸就能成功,否则就难以成功。研究表明,抽象概念的联想一般比具体概念的联想更丰富,运用到品牌延伸上含义就是具体产品的特征联想在延伸时比抽象的概念意义联想更困难。也就是说,品牌意义联想越丰富,品质信誉越高,产品延伸的宽度就可能越大,在市场上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品牌延伸中原品牌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方面,随着品牌产品意义更加趋于价值化或价值意义联想的丰富,品牌产品延伸能力大大增加。

品牌联想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区分不同的品牌,同时还可以给他们提供购买的理由,创造积极的态度和感觉。符合品牌联想是品牌延伸的准则,确定原品牌有何种品牌联想是决定是否进行品牌延伸以及往何种方向延伸的前提。在对成功品牌进行品牌延伸时,要考虑这种延伸能否维护和提升这种品牌联想,从而使品牌更为强大。

品牌延伸可以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但品牌延伸一旦失误或失败,就有可能损害成名产品或成功品牌的声誉,危及到企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总之,品牌延伸有利也有弊,企业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因素,从实际出发,来决定是否采用品牌延伸策略。

摘要:目前,品牌营销理论普遍认同品牌延伸是品牌资产增值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规避品牌延伸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水平和品牌发展程度,注意研究品牌强势度、产品关联性和品牌联想,以此来决定品牌延伸。

关键词:品牌延伸,风险,成功,核心要素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der).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明阳,姜炜.品牌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丁家永.从品牌延伸理论看品牌战略发展意义[J].机电信息,2006(20).

[4]汪腾.品牌延伸战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

[5]范黎明.企业品牌延伸的策略与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6(11).

企业成功的三个要素 篇3

第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企业,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有了目标之后,你的道路、你对资源的应用,才能够从自发变成自觉的应用。

第二是要有稳定可积累的架构。也就是说,你的企业今天做的事情能够成为明天发展的台阶。我们这批人所做的贡献,或者所做的知识积累能够成为下一批人的基础。这一点,不光是做企业,甚至是国家的发展也是这样的。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每年有10%的增长?很重要的是因为我们一直比较稳定,不是动不动就推倒重来,而且能够持续积累。一个可积累的架构,无论是对于社会也好,国家也好,一个企业或者是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可积累的架构有可能是治理体系,比如说像会师所,它的合伙人体系就是一种可积累的架构;生产制造企业的流水线、工艺模式等等这些东西,这也是可积累的架构。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 篇4

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在交流中谈及互联网将分四步改变世界,互联网改变传统广告业,改变消费业,改变物流系统,改变商业甚至社会生态链。他说,“阿里巴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越来越多的管理决策交给85后的年轻人。”

当天下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发表了主题演讲《格局和变局》,分享了他对阿里这些年的历程与思考。

对于传统行业如何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时代,马云强调,“本质上说,要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自己的企业生态,再造企业流程,彻底迎合客户需求。”

“第一,要为未来而变; 第二,为变化而变化,因为变化一定会到来。所以我相信未来,相信年轻人。”

马云说,“所以我们公司比别人更多地想未来,并不是因为我们钱多。变局下如何才能有这格局?只有认真想清楚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今天就努力去解决,10年以后才会有收获,这也是阿里巴巴的战略。”

他也强调了阿里巴巴产品研发和战略制定的“三个必须”,即必须利于“客户第一”,必须符合阿里的价值观,必须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COO张勇与理事们分享了《电子商务到商务电子化》,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分享了《从IT到DT》。张勇认为,电子商务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商家只把网络当成了销售的一个渠道,但最近一年最大的变化是,怎么样让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自己企业的生态,即整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化。

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兼阿里集团首席人才官(CPO)彭蕾等高层也参加了交流座谈并就企业文化、人才管理等回答了理事们的提问。陆兆禧表示,阿里巴巴强调本能地决定、理性地分析、感性地表达,这是阿里巴巴文化的一部分。

马云成功的感想 篇5

2、眼睛中全是敌人,外面就全是敌人。

3、竞争的时候不要带仇恨,带仇恨一定失败。

4、竞争乐趣就像下棋一样,你输了,我们再来过,两个棋手不能打架。

5、领导者的胸怀,就是被冤枉撑大的。

6、真正做企业是没有仇人的,心中无敌,天下无敌。

马云成功的感想11: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1、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2、明白自己有什么,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放弃什么。

3、赚钱只是结果,不是我的目的。

4、心中无敌就无敌于天下。

5、我们缺的不是钙,而是爱。

马云成功的感想12:别把抱怨当习惯

人是退化最严重的动物。跟兽比,人很“弱肢”,和狗比,人很“闻盲”,但人类“进化”了抱怨。偶尔为之无大碍,但当抱怨成习惯,就如喝海水,喝的越多渴得越厉害。最后发现,走在成功路上的都是些不抱怨的“傻子们”。世界不会记得你说了什么,但一定不会忘记你做了什么!

马云成功的感想13:给初创企业者的忠告

1、大家看不清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

2、让员工笑着干活。

3、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4、少听成功学,多听失败学。

5、抢在变化之前先变。

6、忘掉money,忘掉赚钱。

7、小聪明不如傻坚持。

论网络编辑工作的三个要素 篇6

关键词:网络编辑,问题,对策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 信息化进程加快, 信息量猛增, 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学术网站、文学网站、教育网站、个人网站、博客网站、手机等成为继书报刊、广播电视后的新兴出版传播媒介。网络编辑成为我国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中的一个新兴职业, 其从业人员担负着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选题策划、内容选择和审核加工、信息组织、服务设计等工作, 成为我国网络传媒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关于网络编辑的职能, 可以从多个层面和角度来认识, 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网络编辑是与传统的图书、报刊和广播电视编辑有着很大差别的新型编辑。就此笔者论述网络编辑的三个要素。

一、网络编辑工作指导要素

要做好网络编辑工作就必须遵守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创新发展。

(一) 指导思想。

以习总书记各种讲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围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 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更大作用。

(二) 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改革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打破行业进入壁垒, 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 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市场化运行, 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增强信息消费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 创新发展。

引导企业立足内需市场, 强化创新基础, 提高创新层次, 鼓励多元发展, 加快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 鼓励业务模式创新, 培育发展新型业态, 提升信息产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水平, 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并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 综合利用有线无线等技术适度超前部署宽带基础设施, 运用信息平台改进公共服务, 完善市场监管, 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 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二、网络编辑工作问题要素

要做好网络编辑工作就必须认识其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数量大、系统训练少。

在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同时, 网站从业人数也初具规模。而目前在网站工作的人数达到300多万, 其中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数超过200多万。这些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人员承担了网站内容的选择、审核加工, 以及论坛管理等工作。因此, 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关系到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出版传媒业的发展。事实上, 这300多万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员中, 80%的编辑人员从事编辑相关工作时间较少。一部分人员来自新闻、信息传播与编辑出版领域, 但是大多数来自其他专业, 并且在从业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的编辑专业培训。即便是他们所在的就业机构能够经常开展培训, 但由于网站发展快、人员流动频繁, 在岗位上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员, 实际得到系统专业培训的仍然还是少数。由此可见, 网络编辑专业化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 也说明网络编辑专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 没有完整地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大多数高校的新闻传播和编辑出版类专业文理课程设置失衡。文科类专业的文科课程过多, 科学类课程偏少, 计算机技术课程不到位;而理科类专业则正好相反。这样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很难达到网络编辑岗位的复合型知识技能要求, 应引起专业教育规划和管理部门的重视。网络编辑在信息内容上既涉及社会科学, 也涉及自然科学;在工作手段和平台方面则是高度技术化和自动化的;在工作中要对海量化信息、多媒体信息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要求做出非常复杂的分析, 网络编辑人员没有很好的文理交叉的知识是难于胜任上述工作的。因此, 文科类专业应适当增设高等数学、计算机、生物和理化, 以及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科学类和技术类课程。反过来, 对于理科类专业, 应适当增加社会信息传播类课程,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

(三) 随着高新技术在新闻出版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 对网络传播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网络编辑人员, 要求具有使用网络这一媒介的能力, 包括能够自如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媒体制作、信息传递等, 以适应网络化传播的需要;要能掌握专门的知识, 以适应媒体对象更加细分化和专业化的形势等;要有通过网络探讨编辑学科, 了解该学科研究进展情况的能力。但是, 从目前传播媒体的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来看, 能利用计算机处理一般文字和网页浏览者居多, 能利用计算机软件编辑制作网页和建立自己网站者几乎是风毛麟角, 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学术交流了。另外, 网络编辑从业人员也没有很强的网络化意识。加上网络编辑面对原创内容少, 网站上的很多内容是转载印刷报刊上的文章, 或是转载其他网站上的内容, 雷同现象严重;更新速度慢, 时效性差等问题。

三、网络编辑工作对策要素

要做好网络编辑工作就必须采取必须的对策。

(一) 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加大对编辑学学术网站的规划和投入。

新闻出版管理机构作为政府管理机构, 对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编辑出版学术研究网络化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对全国的编辑出版学术研究网络化做出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要给予这类学术性非营利性网站以政策性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把编辑学术网络化纳入到出版产业信息化建设中来。

(二) 提高出版教学科研机构对网络化研究的认识。

出版教学科研机构是建立编辑学术网站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一方面编辑教学科研机构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编辑教学科研机构有一支具有科研能力的专家队伍和出版科研内容资源。因此编辑教学科研机构建立编辑学术网站有着天然的优势, 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提高编辑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化技能。

从目前编辑现有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来看, 大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般只会从网上浏览信息, 还达不到使用计算机编程和建立网站 (页) 的水平。但随着编辑从业人员的年轻化, 新一代编辑的计算机水平一般较高, 很多大学生毕业时已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一来, 要提高编辑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化技能, 一方面, 要加强对老编辑人员的培训, 另一方面要从正面引导年轻编辑的学术研究兴趣, 发挥年轻编辑计算机技能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少华, 朱光喜.网络出版传播中的协同问题及其研究.南京邮电学报, 2005 (3) .

[2]李清善.网络时代编辑过程现代化.郑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4) .

创业的三个必备要素 篇7

1992年初加盟金山公司,先后出任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北京金山软件公司总经理等职务,现任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

我创业时间比较早,也比较长。第一家公司上市之后,我就专职做了几年天使投资,到了40岁,总觉得还有一些梦想没有完成,所以就创办了小米。当时,有一个很低俗的目标,“创业二十多年,我能不能亲手创办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四年前,能够做到一百亿美金是很了不起的目标。

有了这个目标后,我开始认真学习、研究、琢磨大佬的创业历史,比如马化腾和马云。从阿里巴巴十多年创业的历史,我从中学到了三点:第一,要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大公司的成功,它的创业背景一定是巨大的市场,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想把公司做成是不可能的。第二,要找一个超级靠谱的人。最后,相对同行而言,要有一笔永远也花不完的钱。

2008年Google发布Android,2009年推出第一部Android手机,我看到机会来了。我认为,智能手机行业里面会重现30年前PC击败苹果机的这个历史。不过,这对我是很大的挑战。过去二三十年,我没有做过任何相关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市场应该怎么去思考问题、怎么去做?我的答案是,应该找到我所需要的人。

我觉得未来手机一定是软件、硬件、互联网相结合的。有了这个初步目标,我用表格列了一个很长的名单,一个个打电话去找。我先做自我介绍,聊完以后要说服对方出来跟我喝杯咖啡。就这样,我打了九十几个电话,一个个约出来聊。

其中,我跟一个硬件工程师谈了十个小时还没有说服。对做硬件的人来说,他理解小米的模式是有困难的。我后来说:“你有钱还是我有钱?”他说:“肯定你有钱。”我说:“那这说明我会挣钱,对吗?如果你认为我比你会挣钱,要不把挣钱的事情交给我,你就把产品做好就行。如果我全教给你,我还拿什么混饭碗呢?”我跟他谈到晚上12点,他说这一条说服了他,就是我肯定比你懂,否则的话我就挣不到钱。我在说服硬件人才的时候花的精力远远超出想象。

对于一般创业者来说,找钱也是很难的过程。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最重要的是你希望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怎么让投资者相信能够做成。于是,我找了朋友圈跟我最好的朋友刘芹,跟他讲了一个通宵,融500万美元。在2010年,这个作价并不高。

创业初期,我找的所有伙伴都不拿工资,每天12到15个小时,一周干6天,并且我们租了一个很小的办公室,而且极其节约,像一个真正的创业公司一样。所以,我觉得小米成功的经验很简单,把自己当做真正的创业者。

在开始阶段,我们全体员工都投了钱。我原本不想让大家掏钱,但有一个从微软来的工程师说:“我在微软干了6年,攒了五六十万,买不起房子,也不想买车,炒股票嫌麻烦。我天天在小米干,对小米有信心,能不能投资小米呀?”

拿着员工的钱,等于自己找了75个老板,每一个人都会到你办公室问一下:“雷总,我们现在干得怎么样了。”于是,我当时跟一个合伙人说,要不大家随便投,赔了都算我个人的。合伙人跟我说,要这么说大家就没压力了,大家要投小米就得真的投,不能因为你有钱就这么讲。

实际上,掏自己的钱也是创业成功率最高的一种,因为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和别人的血汗钱,不会轻易让别的投资人的钱打水漂。所以,我觉得如果创业者有经济条件,无论如何都希望个人掏一点钱,因为大家花自己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后来,我们手机很火,但在没上市、将成未成之时,找供应商很痛苦。因为我找的都是大公司,订货要提前三个月付款,资金压力很大。于是,我就跟投资人交流了一下,说大概还需要1亿美金,你们能不能支持我,作价十亿美金。非常庆幸地,我得到了支持,因为大家觉得小米是有机会的。

小米最近一轮是去年8月份融资。其实,那100亿美元估值,反而是小米这些年融资最便宜的一次,因为业绩和财报都出来了。我运气也好,碰到了投资界很多极有远见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我过去创业三年多时间内拿了五六亿美金,使做手机的时候拥有了跟同样创业公司完全不一样的财力和勇气。这个勇气是和多少钱有关,当有这么多钱的时候,一点点风险你扛得住。

当然,小米还在创业的过程之中,现在谈成败的确为时过早。但我觉得,小米已经打了非常不错的基础,而且相信小米通过不断地迭代会越来越好。

分析马云成功的背后 篇8

能让马云这么说的,真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男人。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成立的时候就加入阿里出任CFO。他的到来,使公司真正开始规范化运作。当时,蔡崇信放下了在德国投资公司七十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千里迢迢来投奔马云,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薪水,帮马云去注册公司。

在湖畔花园炎热的夏夜,蔡崇信挥着汗水对着白板和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将十八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叫马云和十八罗汉签字画押。如果没有蔡崇信这样的人加入,阿里巴巴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去维持团队。

是蔡崇信的到来,才将阿里巴巴做成了公司,并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将最初十八罗汉团队的利益绑到了一起。这也使得阿里巴巴能够将最初的创业激情和团队文化一直维系了八年之久。另外,蔡崇信还负责完成了阿里巴巴集团的许多里程碑事件,包括于一九九九年领导成立阿里巴巴集团香港总部,二零零五年主导收购中国雅虎及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的谈判。

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的三个要素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77-02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英语教学只有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一、树立语言“习得”观

英语教师要树立语言“习得”观,努力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尽量使学生多一些“习得”而少一些“学得”。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和西班牙语教师泰拉尔指出:从出生开始,儿童们接触的便是一个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通过与这个环境中其他人的交流、模仿,自然“习得”语言,建立起语言与事物的联系。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第二语言,不可能像英语国家的儿童那样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学得”为主,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我们可以尽量平衡好“习得”与“学得”的关系,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焦点,力求以真实的情景、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承载和使用语言知识,促使学生“习得”英语。自然法、全身动作反应法、交际法、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都是帮助学生“习得”英语的有效方法。当然,只有用对了地方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 In a toy shop一课中,由于课堂条件所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清楚的,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发挥它的优势。如在引出句型“What’s this?What’s that?”时,我利用多媒体,将物品呈现一半,让学生猜出此物品。这个游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在猜物游戏的欢乐氛围中感知了新句型。在操练环节,除利用现场资源(桌子、椅子、橡皮等)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曾学过的水果类单词、动物类单词、家具类单词,不断复现3A、3B的已学内容,扩充学习的语言量,并将教学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对话。学生交流时有了“拐杖”,便可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这种方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与学变得生活化、立体化,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性练习,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实践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锤炼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也是高效课堂的必备因素之一。

例如,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Ben’s birthday A 部分时,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T:My birthday is in September. But it has past.Whose birthday is also in Septem-

ber?(4个学生举起了手。)

T:Zhou Dongdong,When’s your birthday?

Zhou Dongdong:It’s on the 24th of September.

我课前的设计是想通过某个同学的回答引出“be coming soon”,却没料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生日正好在授课当天。我心里“咯噔”一下,但很快镇定下来,说:“Oh,today is Zhou Dongdong’s birthday,let’s 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to him,OK?”教室里响起了温馨的祝福声。接下来,我又提问了其他几个学生,终于有一个学生说:“My birthday is on the 30th of September.” 我趁机引出:“His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课堂是纷繁复杂的,尽管教师课前认真备教材、备学生,但仍不能避免出现一些意外。在上述案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生日恰巧在授课当日,就使得“be coming soon”无法被正常引出。这时,教师需要迅速地反应并调整预设,既要巧妙地掩饰过去,又要马上回到正题,毕竟不能因为这段小插曲耽搁太长时间而影响教学进度,但这种“掩饰”不能是敷衍了事,更不能不闻不问,而应该就事论事,不着痕迹地立刻解决掉。其实,课堂上出现意外并不奇怪,只要我们敏于判断,及时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就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但课堂教学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们应该大量地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及时总结和积累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日趋成熟。

三、巧用班务管理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具有善于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契机、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的意识,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用”英语。对此,笔者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两个值日生用英语写了一篇班务日记,内容包括日期、天气、出勤情况、学习情况等。笔者发现后,既惊讶又欣喜,并极力鼓励他们利用Free talk的机会在班上进行一次班务小结。在我的鼓励之下,他们用英语对本次值日活动做了如下汇报:

Zhu Bingyu:Yesterday was March the 17th.It was Tuesday.

Cao Shengyu:It was sunny.It’s not cold,but windy.

Zhu Bingyu:Yesterday Cao Tielei was on duty.But he’s absent.He’s ill.And he’s still absent today.I called him. He still feels ill.

Cao Shengyu:I’m sorry to hear that.I hope he’ll get better soon.Yeterday Chen Guixiang,Li Tianhao,Chen Yang and Ding Zhendong swept the floor.They cleaned very carefully.Look,the ground is very clean.There’s no paper or any rubbish on it.You did good job.

Zhu Bingyu:After school,I saw Xu Xiaolong asked Zhu Hui a question about English.Xu Xiaolong studies hard now. And Zhu Hui is very helpful.

Cao Shengyu:Yes.Come on,Xu Xiaolong.(Xu Xiaolong是一名潜力生,当他听到同学对他的鼓励,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他的眼神中却多了一份自信。)

通过巧用班务管理,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既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又促使班上形成了“人人用英语”的良好学习气氛。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突破英语课本的界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使用英语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 篇10

一、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十个核心能力, 以及运用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节好课, 应是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标准”, 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在数学课程中, 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此, “标准”在数学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目标要求。“标准”还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标准”在我国已有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基: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是数学课程标准目标的内容, 也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 是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标志。一节好课, 应该是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行为凸显对学生核心能力及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1.获得十个核心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分别对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如, 关于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阐述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 并加以验证, 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 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一节好课, 应该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

2.获得数学基本思想。

数学基本思想包括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由“抽象思想”派生出的有: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有不变思想、符号表示思想、对称思想、对应思想等;由“推理思想”派生出的有:归纳思想、演绎思想、公理化思想、转换与化归的思想、联想与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代换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由“模型思想“派生出的有:简化思想、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优化思想、随机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所能承载的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有: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表示思想、对称思想、对应思想、归纳思想、演绎思想、转换与化归的思想、联想与类比的思想、简化思想、量化思想、方程思想、优化思想和随机思想等。数学基本思想是教材体系的灵魂, 是数学的内在形式, 它不仅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 还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所在。一节好课, 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获得对数学基本思想的认识, 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深刻性, 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目标。

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就像一部剧的导演, 引导了课堂教学的方向与进程, 决定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处于主体地位,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领课堂教学方向。

根据数学课程目标、教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课堂教学目标或学生学习目标, 设计能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起到了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哪里的作用, 引领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2.引领课堂教学进程。

所设计的教学方案确定了课堂教学怎样带领学生走向既定目标的主要线索。问题情境的创设、新授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的方法, 都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的认识能力及学生生成的资源来确定, 如, 确定什么情况下学生独立思考、什么情况下小组合作、什么情况下全班讨论交流、什么时候归纳、总结、概括等, 以及各个学习环节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多少, 所以, 教师引领了课堂教学的进程。

3.决定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决策者, 决定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处于主体地位。“标准”指出:“好的教学活动, 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 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 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得到全面的发展”。一节好课, 学生必定是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是教师有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果。

“有效”就意味着是正确、合理, 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 达成数学课程目标,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一节好课, 教师是否有效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观察教师是否做到了四要、四不要。四要:要在学生思维的盲点处进行点拨;要在学生疑惑处引发讨论;要引导学生及时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升华;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四不要: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 教师不要再去教;学生能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要亲自去纠正, 应该让学生互动讨论、争辩中明晰道理, 自主纠正错误;学生能够自己思考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一节好课, 必然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他能够引领学生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使得课堂的学习活动有效、高效。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了课堂教学的方向与进程、决定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处于主体地位, 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评价一节课是否为好课的基本要素。

三、学生思维活跃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上一篇:西工联社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下一篇:飞机总体设计阶段机翼结构质量分配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