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2024-07-03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精选9篇)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篇1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XX年3月,本人根据组织安排任**市农业开发办主任。自任职以来本人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工作中的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争先创优效绩考核办法,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以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我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面,我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及廉洁行政情况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方面

在理论学习方面,本人能够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自觉地参加各项学习。今年10月份参加了在市委党校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11月份又参加了自治区农业开发办在乌市举办的农发业务培班及市委党校的十七大理论学习班。在学习中,能够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国办32号文件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理论学习,为本人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业务知识的积累打下了基础,使本人更名坚定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牢记自己 是一名党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坚持个人认真学习的同时,还经常组织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严格学习制度,要求学习时必须书写学习笔记,学后有心得体会。通过不断提高个人和单位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不断进取,更好地为开发工作尽职尽责。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够自觉同党中央、市委、政府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市委、政府做出的各项决定。在**市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来讲,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做到不信教,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

二、廉洁自律情况

一年来,本人认真执行和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于农业综合开发办来说,虽然单位不大,人员不多,但职责并不小,现在开发办不但掌管项目的筛选申报立项,还要协助财政局制定资金的分配方向,手中掌有一定的权力,如何做到能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对于本人来说首先应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在思想上 筑牢反腐防线。因此,本人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还认真学习了党纪政纪条规,通读精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工作准则》、实施办法等党风廉政建设材料,并多次观看了反腐倡廉电视录像。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在工作中坚持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严格要求自己,一是在各类公务活动坚持厉行节约,到基层检查工作、调查研究坚持轻车简从,从未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从未接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企业提供的各类奖励和赞助。二是在申报项目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项目库,择优筛选,杜绝“人情项目”、“关系项目”;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坚持重点工程招投标制,如今年的锡伯图灌区项目,有利于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政府支持、财政投入、农民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服务对象是广大农牧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绩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虚心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项目实施中,协调好同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农业技术、财政等部门的关系,协调好项目乡镇的关系,形成合力,使农业开发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坚持县级财政报帐制和委托银行贷款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安 全。

三、求真务实,勤政为民,踏踏实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到农业开发办,本人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并以此为动力,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学习农业综合开发理论知识,深入项目区认真了解各项农业开发措施及工程进展情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地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团结班子成员,积极发挥个人能动力。XX年本人带领开发办全体人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XX、XX年项目工程收尾工作。今年3月份刚到开发办,为了早日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本人经常深入项目区,了解项目工程进展情况。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掌握,首先根据地区的要求规范完善了XX年**市两个产业化经营项目--绿丰啤酒花公司100个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和丰源公司酸梅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财务档案和帐务处理。第二,督导XX年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动员群众,尽早做好XX年项目工程的收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区群众的共同努力XX年绿源公司1200吨保鲜库建设项目已完成了全部建设内容,有偿资金193.05万元通过委托银行贷款发放到企业,资金主要用于项目主体建设;无偿资金79.95万元根据实施方案 中项目资金分配方案,实行县级报帐制。XX年恰夏乡低改项目续建工程从3月开始,在项目区补种防护林带120亩,铺设砂石机耕路14.7公里,止此,XX年恰夏乡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也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符合要求,达到建设标准,并在今年七月、八月和十月顺利通过自治区和地区两级开发的三次中期检查验收。XX年秸杆养畜示范项目是以畜牧局为建设单位的部属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已完成,项目有偿资金105万元已委托银行进行放贷,发放到养牛户手中;无偿资金45万元也在报帐中。

2、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做好XX年项目建设工作。

今年四月经地区批准立项的阿西尔乡800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424.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36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75.52万元,地区财政配套4.72万元,市级财政配套14.16万元,自筹资金94.4万元;各级财政资金均为无偿资金。该项目在国家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经我办多方协调、督促,于五月初开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项目从勘测、设计到可研,实施方案的编写,对项目区18.839公里24条渠道的进行了测量规划,春季补种了防护林100亩。十月底24条防渗渠道的衬砌及配套设施等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等待水利部门的检查验收。

锡伯图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估算总投资1862.19万元,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资金936.1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 资金为374.44万元,水利部门配套资金为374.44万元,受益的恰夏乡、恰合吉牧场自筹资金为177.21万元。项目建设分两年完成。该项目经地区农发办批复立项后,我办委托新疆新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分公司代理本项目招投标事宜,经公开招投标后,有五家公司各中一个标段,计划明年4月初开工建设。

鹏坤玉米深加工项目六月经地区批复立项,项目总投资2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5万元(有偿资金78.75万元、无偿资金26.2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2万元:自治区33.6万元(有偿资金25.2万元、无偿资金8.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8.4万元(无偿资金)、企业自筹149万元。该项目实施方案委托地区咨询公司进行编制,并已批复,所有建设内容均已完工,目前正在准备报帐中。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篇2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努力学习,认真履职尽责,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勤学常思,打牢理论功底

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我一刻也不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经常加班加点地学习。一是点滴积累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学习计划,从读书、读报到新闻写作,通过系统学习《习扶贫论述摘编》《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积极参加省、市脱贫攻坚培训班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丰富了工作方法,坚定了工作信心。二是参观交流学。积极投身“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带领党员同志到任春华烈士纪念馆、城关镇新时代实践站等地接受红色教育2次,撰写心得体会5篇,调研报告3篇,理论水平、工作驾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结合实践学。深入镇村基层、扶贫项目建设现场,研究扶贫政策,破解攻坚难题,有效地推动工作开展。在防贫保险机制创新、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制定流程图,明确报账资料清单,受到市扶贫办肯定和认可。

二、廉洁自律,落实主体责任

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签订廉政承诺书、责任状,坚决履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

以案促改活动。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4次,讨论学习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案件汇编,警示自己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决策、公开办事、接受监督,凡是重大事项都要经过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对扶贫专项资金的拨付集体讨论,坚持民主决策,做到按时公开。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各项机制,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寓于扶贫开发工作之中。

三、恪守职责,提高工作质量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我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强化政治担当,兑现脱贫攻坚这道“军令状”。

一是按时完成减贫计划。今年,坚持挂牌督战,强化政策落实,剩余的509人未脱贫人口已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完成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告,能够实现如期脱贫。二是完善推进机制。制定《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常态化约谈提醒机制》《脱贫攻坚“回头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累计培训扶贫干部4938人次,提升攻坚能力。结合实际,研究制定《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高质量实现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领导分包、挂牌督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2020年,全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546.28万元,较2019年增长22%,用于已脱贫人口巩固和未脱贫人口攻坚。已拨付7127.3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率94.45%。产业类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率为96.17%。同时,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扶贫资金支出及项目进度旬报制度,健全“资金安排、项目对接、资金拨付、日常监管、绩效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做好项目审批、评审、招投标、实施、验收等全流程管理,确保项目扶贫资金安全、高效、精准运行。

(二)创新政策举措,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这道“加试题”。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一是多措并举抓好稳岗就业。积极协调劳动力、资金、原料等各种生产要素,帮助县域内重点建设项目、当年批复扶贫项目、带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和8个扶贫创业就业基地开工复工,复产复工率100%。持续开展“到镇挑人 送岗上门”“镇企联动 岗位直通”“金秋送岗”等活动,全县有序组织送工服务142次,输送贫困劳动力8519人,其中县内务工5737人,县外务工2782人,均高于2019年水平。对于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人员,开发保洁员、邻里互助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

位,新安置181人。加强动态管理,明确职责范围,确保人岗相适、工酬相符。32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当年收入的80%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带动1778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二是坚持不懈夯实产业根基。产业是群众增收的根本之策,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优化项目审批、推进流程,今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4096.58万元,实施的72个产业项目全部如期竣工投产。培育市场主体。XX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家,市级6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余家,500亩以上休闲农业园区55家,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肉案子”“奶瓶子”,大力实施津津有味工程、上山下乡工程和接天连地工程,培育草莓、大樱桃、软籽石榴、XX西瓜、XX梨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品。朝阳镇入选全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南石山村、平乐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核心的“三变”改革为抓手,发挥234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10个乡镇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作用,探索发展跨村跨镇“飞地经济”模式和资产收益类项目,为村级强筋壮骨,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三是持续强化金融扶贫活水。推广卢氏金融扶贫经验,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建成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组织,强化人员培训,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金融扶贫服务网络。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完成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950万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工达产。坚持户贷户用方向,简化审批流程,当年全县新发放小额信贷1774户4131万元,新增户贷率24.63%。边缘易致贫户当年新增贷款88户,户贷率32.96%。累计建成152个普惠金融服务站,整村授信16241万元。四是搭建平台实施消费扶贫。制定实施方案,举办消费扶贫专场活动6场,推动扶贫产品“五进”,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在国务院扶贫办消费扶贫系统注册供应商48个,认定扶贫产品55个,与网络平台公司签订产销对接合作协议,扶贫产品进超市1个,进景区4个,进高速服务区1个,建扶贫产品消费专区30个,积极参与洛阳扶贫产品消费月活动和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扶贫产品推介活动、全国扶贫日活动,第一书记直播带货,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带头购买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7999万元,财政预算单位通过832平台采购62.49万元,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三)聚焦特殊群体,持续提升脱贫质量。把提高特殊群体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让群众真认可、真认账、真满意。一是聚焦剩余贫困人口攻坚。剩余贫困人口是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对剩余贫困人口在坚持原有帮扶人帮扶的基础上,对贫困残疾人和低保五保人群重新明确科级以上领导进行强化分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攻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405人,占未脱贫人口的82.3%,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攻坚。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全面查漏补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有效解决,重点攻克“三保障”突出问题并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方面。各学段资助政策落实率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辍学率动态为零。基本医疗方面。全额资助7022名低保对象和1578名五保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计240万元。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住院治疗“一站式”结算,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补偿42441人次,补偿172.65万元;慢性病补偿、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补偿、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治疗自付比在10%左右。住房保障方面。实施危房改造“回头看”,新实施危房改造31户,加强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建新拆旧,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饮水安全方面。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处,开展一年两次水质鉴定,出具水质化验报告500余份,明确产权归属,健全管护制度,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三是聚焦特殊贫困群体攻坚。针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用足用好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大病保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切实兜牢底线。推进低保政策提标扩面,做到低保线始终高于脱贫线,发挥临时救助的托底线、救急难作用,为148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44.52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519.52万元,特困供养对象生活补贴786.21万元,照料护理补贴314.79万元。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托养中心入住155人。

(四)落实“四个不摘”,有效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

个不摘”要求,在持续巩固提升上出实招、下真功,一手抓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一手抓有效防止返贫。一是建立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借助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利用数据筛查规则,实时比对行业政策落实情况,发现政策应享未享、逻辑性错误等异常指标,督促调查核实、跟进整改。同时,严格遵守“两类人群”有关程序和识别标准,加强269户边缘易致贫户和76户脱贫监测户帮扶,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实时监测的致贫返贫风险指标,建立《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台账》,全部明确帮扶人,每户落实3条以上帮扶措施,2020年底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二是建立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机制。在2016年、2017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310户776人基础上,组织开展产业扶贫“5个1”专项行动,统筹落实产业项目、转移就业、资产收益等帮扶措施,实现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依托中心村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5个有”;深入开展美好生活“5个新”专项行动,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建立防贫减贫保障机制。县财政筹资59.7万元,为全县农业人口中人均纯收入在当年脱贫线1.5倍以下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人口、有致贫风险的非贫低收入人口推出“精准防贫保险”,设计因病理赔、因学理赔、因灾理赔、因意外事故理赔和脱贫救助五个险种,建立“脱贫扶持、未贫先防、临贫预警、骤贫处置”的精准防贫减贫保障机制。目前,已为232人次赔付57万元,有效发挥保险扶贫“防火墙”作用。

(五)坚持严实标准,推进问题整改清零。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五个坚持、五个防止”整改要求,较真碰硬整改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整体工作提质增效。一是举一反三抓排查。对照脱贫攻坚“回头看”4个方面14类47项指标和国家考核反馈6大类15项25个问题,全县各级举一反三、对标自查。制定《2019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2019年国家成效考核反馈自查问题624个,国家半年督查自查问题5个,审计自查问题43个,召开脱贫攻坚调度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专题部署,推进问题整改动态清零。二是建立机制促实效。将排查出的问题由县级汇总整理后,同时交办给各镇和行业部门进行整改。针对共性问题,加强研判会商,采取针对性措施,指导镇村提高整改实效。三是提高标准保质量。结合问题整改,先后开展“脱贫攻坚自查提升专项行动”、“查短板补弱项促提升”专项行动、信访问题动态清零、“五查五确保”等专项行动。目前,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巡查、审计等各类发现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六)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对于代表提出的成立扶贫产业园问题,我高度重视,成立专班认真研究,限时解决,得到了各位代表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对于7月份县人大常委会视察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县扶贫办及时组织相关单位成立绩效评价小组,对2016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逐个进行绩效评价检查,提出6条指导性意见,确保产业项目健康规范运行。

一年来,我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脱贫攻坚出现的新情况也存在扶贫政策钻研不够、工作方法创新不足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篇3

结合对市“三农”工作情况的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培植乏力、社会事业滞后。要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应当抓住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实现突破。

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业发展最突出的制约,是城乡社会最显象的差别。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必须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上着力。一是改造升级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要摆脱“靠天吃饭、出力挣钱”的困境,当务之急是抓好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三项重点建设:以水源工程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维护;以粮油增产行动为依托,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积极发展管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扩大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区;以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大型农机具补贴推广为契机,加快完善“三农”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配套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的思路,继续抓好旧村改造、自来水、村路硬化等民心工程,坚持村民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居住工程建设。在搞好面上建设的同时,选择那些辐射范围广、人流物流大的村庄,依托闲置设施,集中建设农村中心服务社区,采取“市县补一点、镇村投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根据群众需求,有侧重地建设村级农技指导、农资供应、医疗卫生、购物消费、文体娱乐、基层建设、村政事务等设施,搭建一批新的服务载体,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乡无差别的便利服务。三是培育涵养农村生态品牌。目前农村规划管理散乱、垃圾处理滞后等问题不容忽视。要把村庄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农业污染源普查,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结合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搞好山滩、路网绿化,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再造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

二、在富民强村产业培植上实现突破。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发展,核心是增收。当前应重点抓好“四个一批”。一是培植一批加工龙头。在土地、税收、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加快建立和普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到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并从中获得更大收益。二是打造一批特色板块。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规模、特色缺一不可。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群众种养传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在蔬菜、林果、水产、畜牧种养业等方面,建立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种养业基地,形成“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做响一批农业品牌。没有标准品牌的农业,是没有前途的农业。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根基,以农业“三品”认证为导向,大力推广绿色种植和健康养殖;以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契机,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取新增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品”认证和省级以上名牌、商标,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新上一批产业项目。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靠产业项目作支撑。应把产业培植作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抓住园区开发、大项目建设、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机遇,在其能够辐射到的村庄内,规划建设一批园区服务项目、配套产业项目、加工贸易项目和租赁项目等,使农村集体经济有一个大的提升。

三、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医疗事业,应坚持完善设施与优化服务并重,加快推进镇级卫生院、农村卫生室改造建设,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关爱老年健康免费查体活动,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增强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教育事业,应坚持落实政策与整合资源并重,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助学金制度,继续实施农村学校“食暖行”工程,扩大困难学生补助范围。要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载体,统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设备更新和师资力量配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社会保障,应坚持 上级投入与镇村补助并重,近年来市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农村的低保、五保供养、失地农民保障和困难救助等长效保障机制,今年又确定在市区推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农村逐步推开。就业问题,应坚持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并重,把拓宽农村二三产业渠道,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劳动、农业等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搞好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双赢。同时,要在注册登记、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格局。

农业综合开发述职

一、工作情况

(一)抓好20**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建、续建工程

对于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建、续建工程,我始终坚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质量管理,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质量合格是尽社会的义务,质量卓越是对社会的贡献。质量监督检查措施丝毫不能放松,要确保质量合格;二是抓进度督办,对于项目中的各种困难以及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一切按照项目建设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施工进度,尽快发挥项目效益;三是规范项目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施工是项目建设的基本,整个项目管理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和项目专管员负责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抓好20**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竣工县级验收工作 20**年建设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今年着重抓的是验收工作过程。为进一步规范各类项目验收工作,切实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推动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健康发展,使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施工质量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项目质量,我在验收工作中,按照验收标准,严格要求,反复检查,尽职尽责,不放过任何的细节。在高要求的验收准则上,确保了验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抓好20**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资争项工作

今年我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快速行动,把争资争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对项目人员把关严格,确保项目人员精干,为争资争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并且在争取工作中,特别注重项目的前瞻性定位,即,跳出项目看项目,把项目放在上级部门的倾斜扶持政策意向中确定,这样既防止了盲目定位又大大增加了项目争取的成功概率。

经发办主任辞职报告 篇4

XX年,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区委提出的“拉高标杆、提升目标,创造新格局、实现大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共完成招商引资114935.3万元;形成的固定资产114935.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200万元;完成区级税收6620万元;社会批发零售额749.5万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91.55%、143.67%、106.2%、115.66%、101%。完成养老保险扩面325人,占年计划的108%;安置就业再就业649人,占年计划的12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今年以来,办事处先后获得市级“远程教育工作先进站点”、“青少年三项活动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党工委一班人把招商引资、完成区级税收等财源建设工作作为党工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做好天泰“太阳树”、“银丰花园”、国华时代、省人大宿舍、便民菜市场改造等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对国华时代已竣工的3.2万平方米写字楼和“银丰花园”1.5万余平方米商业用房的销售和招租意向进行全面细致了解,通过招商服务中心向社会发布信息,为企业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目前已有国华时代总部、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市工程咨询院、省工商银行泉城路支行、烟草专卖局等单位迁入社区。1—11月,共实现区级税收6620万元。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定期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年初,按照区委领导要求,会同公安分局、区执法局、拆迁办等部门,对在天泰“太阳树”二期工程施工范围内长期存在的3家“钉子户”依法进行了拆除,保证建设项目的施工;配合区公安部门妥善处理了土屋居民阻拦天泰“太阳树”工地施工和由“4.1”安全事故所引发的围堵“银丰花园”工地的两起事件,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三是培植税源强化监管。建立信息化平台,及时掌握社区单位经营状况,促进涉税信息资源利用。抽调街道、社区人员组成工作组,配合税务所开展税源清查登记,对社区内的经营业户加强管理,协助紫元海参、龙翼摄影、舜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变更工商税务登记,确保本地税源不外流。四是全力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成立地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投资7万余元,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配齐办公设备,抽调办事处骨干力量担任指导员,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普查工作中,共发放《人口普查明白纸》7290余份,出动人员400余人次,入户统计6486户,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时间节点的工作任务。

(二)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城市管理实现常态化高效化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请报告 篇5

(五)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项目

1.申报品种及区域重点

重点扶持位于优势区域(或重点区域)的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中药材、麻类、热带作物等园艺产品的良种(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其中蚕种场改造项目以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广东、云南等省为重点;茶树良种苗木场建设项目以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等省(区)为重点。

2.申报条件

(1)项目建设地点须选在该作物的优势区域、主产区或出口区域内,相关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通讯供水、供电等)较完善,自然环境良好。

(2)项目选择的品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出口优势,发展空间较大,对有自主品种权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优先扶持。

(3)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作用显著。

(4)除蚕种场以外,其他项目申报单位须为12月31日之前认定的地市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直属垦区农场申报条件参照执行。

企业申报须符合以下条件:地市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资产结构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A级(含)以上资信等级(未申请过银行贷款的企业除外)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上年度净资产不低于所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3倍,资产负债率低于65%。申报项目企业必须依托有一定技术及推广力量的机构利用部分项目资金(控制在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8%以内)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品种改良等公益性服务,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须符合以下条件: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满3年以上或者在当地县级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登记,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成员人数100个以上,其中农民成员达到80%以上;所从事的产业应当符合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已经带动形成了当地主导产业;有规范的章程、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财务管理等制度;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建立了成员账户;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的比例达到60%以上;依法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运行应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与成员在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稳定的服务关系,实现了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等“四统一”服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或地理标识认证,获得中国农业名牌等知名商标品牌称号,以及产品出口获得外汇收入的,予以优先考虑。

(5)项目申报单位现有基地至少达到以下规模: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50亩,水果、茶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00亩;蔬菜、茶叶、花卉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亩,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亩。

(6)永久性建筑物用地须为自有土地,良种扩繁及生产示范基地可为租赁或承包土地,租赁或承包合同剩余期限不少于。

(7)农业部公布的标准园创建单位以及建设地点位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部共建示范村”所在县、并对“示范村”有直接带动作用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

3.建设内容和投资控制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为原种圃(包括母本园、采穗增殖圃)、苗圃、种苗繁育基地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仪器设备的购置,具体包括:温室大棚、处理车间、储藏库(室)、组培室、检验室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排灌渠系、田间道路、土地平整、机井、蓄水池、积粪池等田间工程建设;输变电线路、电增容设备、围墙等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灌溉、育苗(种)、温控、检验等方面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应农机具的购置等。其中用于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的投资总额应控制在财政资金总额的 30%以内,并从自筹资金中列支。

具体建设内容参见该专项任务与投资计划表和仪器设备指导清单。各类费用比例上限见附表1。

每个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应控制在150万元以内。地方财政配套比例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46号)执行所在省的配套比例政策;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降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比例的通知》(国农办〔2010〕143号)执行。鼓励申报单位加大自筹资金规模。

4.证明材料

(1)企业申报须提供:地市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文件复印件;经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申报单位上一年度财务报表(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及审计报告;项目申报单位企业所得税税收缴款书或免税证明复印件;开户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资信等级证书以及自筹资金承诺函;种子种苗生产许可证、种子种苗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如申请无公害或有机产品良种繁育、生产基地的项目,还须附送有关部门颁发的认证书复印件;技术依托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双方签订的正式协议书复印件或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情况说明;现有良种繁育基地、试验示范用地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复印件;建设地点规划设计平面图,单项工程设计平面图等。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篇6

长江路开发区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成立已一年零七个月,在担任收储中心主任期间,在管委会领导的带领下,使我很快适应了长江路开发区高标准的工作频率。在这一年半的工作中,我努力向管委会领导及兄弟处室学习,使我在客观上丰富了见识阅历,在主观上增强了管理经验,在实践中提高了领导能力;在党工委组织的各项 学习活动中,使我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今天我本着向他人学习,锻炼自己,为长江路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宗旨向各位领导及同志们进行述职,汇报XX年我的思想及工作完成情况。

一、扩展土地收购储备的范围,建立电子储备库。

在长江路规划局的支持下,我们中心多次去现场、测绘院、规划等部门进行土地收储地块的摸底及调查。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将宽城区范围内及长江路区域范围内的32宗土地进行了电子储备库的信息储备,并建立了示意图及储备信息表。这个成果能够达到开发区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目的。

二、测算拟定收储和出让的地块成本及前期工作。

在规划局、国土局、拆迁办这些兄弟处室的支持配合下,目前已测算完9宗地的成本,并确定了权属性质等,为开发区大幅度提升土地出让收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成的土地收储工作

其一是由市收储中心收购了我区56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在长江路领导的安排和带领下,在市收储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收储中心与长春市收储中心在XX年10月份签订了《收购兰家工业用地协议书》,对我们长江路兰家56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进行了收购,用于对全市各区拆迁企业的产权调换用地,同时也达到了为我区招商引资。作用该宗土地收储资金一亿三千元,目前第一笔收购款5000万已打入我们开发区。

其二是按时完成了对凯旋制药厂地上物的收购和北人民大街道路上的拆迁工作。在管委会梁主任和蔡主任的亲自指挥下、在区内各委办局的鼎立支持下,在与工厂的谈判中,我们采取了“落实城市规划、以政策为主、和谐为本、民生至上、兼顾灵活”的原则,积极稳妥的在市里规定的时间内达成了收购协议。同时以最小风险,最低成本,成功的拆除了北人民大街的占道建筑物,虽然在拆除过程中遇到严重暴力抗法事件,但通过全中心工作人员的团结和齐心协力,最终顺利的完成了此项工作,得到市政府、市国土局的好评。完成此项工作证明了开发区研究事、能干好事。

其三,除了我的本职工作外,毫无怨言的完成区政府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例如对宽城区政府的收购。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进行完成了拍卖出让该宗土地的前期工作,已登录长春日报《拍卖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并于今年3月份与长春市收储中心签订《》。再如证大房地产土地的拍卖前期手续等。

其四是完成宽城区行政中心区域内22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预购给吴中集团的收购及拍卖出让前期工作。

为了缓解土地收储资金紧张的压力,为了降低风险,我区采取“以销定储”的原则,在信息储备的基础上,按照“滚动开发,滚动投入”的思想进行运作,因此,我区只能采用引进房地产资金的做法,即采取“先预购后拆迁,分期付款”的方法,利用竞买人的保证金和预购金实施征地、拆迁及报件审批手续等。

依据宽城区政府的委托授权及《框架协议》,我们收储中心与吴中集团签定了〈预购土地意向书〉,该集团已交纳5000万元预购金作为部分拆迁费用,并办理完测绘、规划条件的审批及测算成本等拍卖土地前期工作,待区拆迁办拆成净地后方可拍卖出让。

四、拟订了《XX年长江路经营性土地收购计划》及《出让计划》;起草《XX年长江路经营性土地收购计划》及《出让计划》。

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拟订了《XX年长江路经营性土地收购计划》及《出让计划》,保障了长江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储备库,为实现土地收益目标作好了战略储备。此计划待提交办公会,领导审定,各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市收储中心、市政府批准。XX年即将到来,对于新的一年的收储与出让计划也正在起草阶段,为XX年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五、土地收储是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是突破开发区建设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

如果银行借贷资金充足,就能具备适当延长土地储备期的资金条件及我区开发建设的周期资金需用量。因此,积极配合财政局,以收储中心为载体,努力为我区做好融资平台,我们中心和财政局经过与多个银行商谈,初步与建行达成了贷款融资平台,待开发区把收储中心资产扩充后方可办理土地收储贷款,争取做到“以地建区、以地养区、以地兴区”的道路。

六、制定相关流程及办法,开创土地收储工作新局面。

在我们收储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习相关土地法律法规及在实践中探索,制订了《土地收储工作流程》、《土地收储工作职能》、《工作程序》,结合开发区的实际形式,经律师审改,拟订了《预购土地意向书》及给规划、土地、拆迁部门的工作联络单及各项工作办法。在市收储中心的指导下,制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审批表》、《招、拍、挂出让审批表》、《出让方案明细表》、《竞买报价单》、《预申请书》等。规范了收储中心的基础工作。

七、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第一,放松了学习,不够严格要求自己。

以后我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各方面能力。

第二,性格急,工作有时没做到细致分析。

因为长江路属于起步阶段,开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工作需要在摸索中、实践中前进,但我们土地收储中心5月8日成立以来,不是对每项工作都能做到细致分析后,再科学开展工作,而且急于直接深入工作实践的过程中。

第三,年富力不够强,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够。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篇7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告

近日,××县农综办围绕市农综办《关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立法调研的通知》要求,就出台《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必要性开展了座谈调研。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法律约束力和法律强制性不强。

××县自1988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 的投入力度,每年专项资金的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为此,严格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全、项目建设质量和开发效益持久发挥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够明确、项目管理措施不到位、建后管护难、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偿资金回收难、自筹资金到位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综合开发缺乏法律的规范和支持。

目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规定较为详尽,但其法律约束力和法律强制性不强,对违背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行为只是责令整改、追回资金、取消项目县等,如果将农业综合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提升震慑力,追究其行为的法律责任,这对依法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开发效益的持久发挥起到较好地保障作用。

二、有必要通过立法形式,树立持久开发、科学开发理念,克服开发工作中的短期行为。

××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其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目前,××县已在9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在地群众得到了实惠,深刻体会到了开发带来的好处,许多未开发的乡镇的干部和群众有着强烈的开发意愿。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的重要举措,随着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将长期坚持,并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地信越来越重要。

为此,非常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农业综合开发有法可依,在制度、组织、人员、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在实践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通过立法的形式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树立起

持久开发、科学开发理念,切实克服开发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的可扶持发展。

三、把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的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基本制度,以行政法规固定下来,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

多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特别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这些做法和实践经验是开展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有力保证,如在工作中形成的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注重效益;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公示制、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以及建后管护制等管理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的确立都来自于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圆满完成的保障,是农业综合开发保持长久

活力的源泉。因此,通过行政法规将多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基本制度固定下来,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实现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严肃性,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支农资金管理中的示范导向作用。

四、《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确定为行政法规是农业综合开发持久开发、永葆活力的有效保证。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出台必将深远地影响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开启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局面:一方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更好地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对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开发效益,推进农业综合工作在法律框架下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因此,《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立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篇8

一、 统筹兼顾、开拓创新,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对接现有项目。20xx年,园区新开工重点项目7个,续建重点项目7个,年内投产项目4个。新签约重点项目6个,引进资金162亿元,并与龙马集团、中铝、蒙泰等企业就铝冶炼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积极参加了广东陶瓷科技推广周等活动。积极对接园区企业项目,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平台,成立了园区企业家协会和工程师协会,继续完善并落实了企业服务机制,对企业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跟踪服务和不定期回访,积极完成企业项目前期的备案、核准、能评和其他经济管理事项的上报、审批工作。

(二)迅速掌握园区环保情况,严格环境整治。

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对班子成员进行重新分工,本人新分管了环保局。一直以来,开发区环保工作都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之今年国家对环保要求更加严格,本人深感担子和责任重大,又知是上级领导和开发区班子对自己的信任和考验。自分管之日起,本人迅速了解了开发区环保情况,通过自学、走访调研等形式,及时掌握了园区环保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一年来开发区环保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一是污染物减排工作。推进了国中水务中水回用进度,对园区企业废气、废水、废物排放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在线监控平台得到完善。二是污染物防治工作。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水泥、化工、金属冶炼等涉及燃煤锅炉的企业进行检查并要求整改。淘汰4台10蒸吨燃煤小锅炉。协助上级水利部门将企业的地下水井进行了封堵。三是环境监察工作。重点检查企业环评批复情况、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各类污染物的处置及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情况及企业生产情况等。共下发执法检查文件100余份,下达现场监督检查报告单120份,限期整改通知书4份,现场调查询问笔录7份,排查企业26家,5起信访案件均得到妥善处理。四是规划环评、创模等工作,对园区规划环评进行了修编,成立了创模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开创安监工作新局面。

自本人分管安监工作以来,深知安全生产无小事,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本着对园区企业及职工负责的态度,每赴企业检查、调研,都提醒企业要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今年,开发区未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实现零事故、零死亡的良好局面。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包保责任制”。二是加强执法力度。开展执法行动173次,检查企业35家,覆盖率100%;排查隐患419条,完成整改333条。三是开展专项检查。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在此基础上,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专家巡查,全年聘请自治区专家对企业进行了6轮次的检查。同时聘请了3位专家长期协助开发区进行日常检查。在对危化企业的检查中,累计整改隐患289条。工矿商贸企业整改隐患101条,对下达的责令整改意见严格做到按期跟踪复查。在开展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中,责令和帮助8家企业办理了建设项目“三同时”和职业卫生“三同时”手续。四是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今年通源燃气和兴辉陶瓷完成了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汇达液化和双福化工正在开展,多数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职业卫生“三同时”。五是应急演练和救援管理。督促协助企业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并及时评审、备案。组织旗消防大队、消防站、新奥、亿利化学及兖州煤业等企业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六是智慧园区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一期工程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七是加强培训宣传教育。共组织培训两期,开展宣传教育12场,发表安全生产信息简报42条。

二、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我坚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工作,以学习促进工作。一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平时注重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王君书记及白玉刚书记及上级领导每篇重要讲话都在第一时间进行自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将学习所得转化为工作实效,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和涉及的专业领域,认真学习了经济学等经济知识,并于今年获得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文凭。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环保法律法规及各项要求,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平时还认真研究了工矿商贸等特殊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方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等专业知识,力求在业务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二)廉洁自律,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公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业务素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率先垂范,作好廉政建设表率。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自觉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28项具体要求和市委21条意见等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思想上,坚持一身正气抓工作、两袖清风谋发展,自觉服从大局;在行动上,要求别人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我自己坚决不做;在生活上,以身作则,提倡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不搞特殊化,不以权谋私,并经常教育家庭成员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清廉自律。今年,亲自起草了个人“四风”突出问题整改清单,并严格按要求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农业开发办主任述职报告 篇9

一、项目建设背景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以秦巴、武当山脉为屏障,形成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气候特点。全县现有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旱地面积43.0万亩,旱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7%。受复杂地形气候影响,我县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虽然土壤条件好,排灌设施比较配套,属全县主要产粮区,但受自然降雨少的影响,农作物产量变幅大。南部和西西部地区,属高寒山区,雨水较多,但因耕地坡度大,耕层浅,土壤含蓄水量小,时常发生季节性缺水。北部山区降水量小,农作物“靠天收”。“九五”以来,我县针对不同地带的气候和耕地特点,采取工程、生物、化学、农艺等措施,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我县旱作面积大、分布广、基础条件差,干旱缺水仍是制约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拟进一步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建设分五个主要内容。一是2万亩旱作节水农业高效示范园;二是15万亩全覆盖保墒栽培示范区;三是2万亩节水灌溉(水窑)示范区;四是抗旱节水农业试验站建设;五是1万亩抗旱节水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三、项目实施年限

该项目2001—2006年实施,共6年。

四、项目投资预算及筹措方式

竹山县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规模为20万亩,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2001年—2003年每年投资350万元,2004—2006年每年投资300万元。计划县级财政配套1000万元,特请示国家投资1000万元。

五、效益分析

完成项目投资且达到投资目标后,18万亩粮食作物平均亩增产50公斤,年增收900万元;2万亩高效特增基地平均亩增收200元,年增收400万元。共计年增收1300万元,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可有效提高项目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项目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该项目已编制了项目建议书,上报省计委、省水利厅。

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建设

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属华中和西北、西南经济结合部,同时也是华中区“两河两库”(即:长江、汉江、黄龙水库、丹江水库)实施综合生态治理工程的关键地带,国家退耕还林示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45万人、国土面积3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1万亩,林地面积139.5万亩。境内高山二高山地域面积辽阔,土壤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植被资源很好,由纵横交割形成垂直分布小气候资源丰富。同时,竹山县种茶的历史悠久,所生产的圣水牌绿茶荣获国家金奖、省十大名茶殊荣,为开发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拟建设十万亩生态有机茶项目。

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项目建设总规模10万亩,其中转化现有常规茶园4万亩,新建6万亩。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一是新建有机茶基地6万亩;二是通过龙头企业(湖北竹山圣水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建加工车间和贮藏保鲜库。

三、效益预测

项目实施后,既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并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起到水源的水质保护作用。按照“十万亩生态有机茶”规模建设可解决4万人就业,农民增收2.2亿,农民人平增收2112元,企业产值3.795亿元,提供税收7211万元。

四、建设年限 2001年—2005年。

五、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总投资6432万元,其中3588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包括种苗、配水设施等),2544万元用于加工车间的厂房及配套的制茶机械的购买;300万元用于低温保鲜库建设。

资金筹措渠道:请求国家投资2800万元,申请扶贫贴息贷款2500万元,地方自筹1132万元。

六、工作进展情况

该项目于二OO一年三月已委托湖北农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市计委组织初审后上下报到了省计委、农业厅。

竹山县二十万亩豆杂基地

项 目 简 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竹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优越的气候条件,土壤属于过渡性黄棕壤——棕壤地带,非常适宜豆杂作物生长。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实地考察论证,认为竹山县不仅具备适于豆杂生产的良好气候,土壤条件,充足的劳力资源和坚定的豆杂生产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较强的技术力量;不仅能够实现建设“亿斤豆杂县”的目标,同时也具备建设“中国南方大豆示范县”的条件。为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拟建豆杂基地。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该项目建设覆盖面大,涉及全县十七个乡镇,基地总面积20万亩,其中黄豆15万亩、绿豆3万亩、豌豆2万亩。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4200万元,地方财政和群众自筹1200万元,请求国家扶持3000万元。

四、项目建设年限

该工程实施期为2001年—2005年。2001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2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3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4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5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

五、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年产豆类1亿斤,直接产值8000万元。如果年加工4000万斤原料的豆制品,可增值3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余元,为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实施农业深度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六、工程进展情况

该项目已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市计委呈报到省计委。

竹山县郧巴黄牛杂交利用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竹山县属于山区农业县,粮食生产常年人均水平在400公斤左右,农副产品年形成量在1.5亿公斤左右,全县拥有可利用167.2万亩荒山、草坡、滩涂地、荒极草场和年产农作物桔杆1.5亿公斤,通过氨化微贮技术处理后,可保证年出栏2万头肉牛过冬渡春的饲料。生产肉牛的精料资源充足。全县拥有10.8万农户占95%以上都有良好的养牛传统,特别是从90年代开始,通过对农村科技知识的宣传,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应用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全县黄牛的本种繁育和改良的成绩显著。而且,郧巴黄牛的发源地和生产区在我县,黄牛饲养量达3.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8468头,有繁殖改良的坚定基础;全县已有几个乡镇开展过黄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和同步发情技术,广大干部和养牛户迫切期望发展郧巴黄牛杂交项目。

为使我县郧巴黄牛主产地良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发展养牛业,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实施科技兴牧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体现出科学养牛的经济效益。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规模为年均出栏肉牛2万头。建冻精配种站15个;建标准牛栏20万平方米;建肉牛试验育肥场2000平方米;人工垦处长种草10万亩;引进送购种母牛4000头;购人工授精设备仪器;购液氨运输车一辆;建交易市场6个。

三、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建冻配种站15个,建饲料专贮氨化池20万立方米,建标准牛栏20万平方米,建肉牛试验育肥场2000平方米,人工重复种草10万亩,投草种10万公斤,投入肥料500万斤,引进选购种母牛4000头,兴建6个交易市场,该项目概算总投资4000万元,请求国家扶持2400万元;地方自筹1600万元。

四、项目建设年限

该项目实施年限为2001年—2004年。2000年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和调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2001年完善圈舍设施,补充母牛群,垦复种草0.5万亩;2002年配置冷冻设施和培训人工授精,种草1万亩;2003年建立6个交易市场;2004年项目达标年。

五、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年出栏肉牛2万头,每头出售价1500元计算,农户净增收入600万元,年创税收314万元,人工种草达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可吸收转移大批农村剩余劳力和安排下岗待业人员,缓解就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六、工程进展情况

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

竹山县“三元”杂交商品猪基地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竹山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财政主要收入来自于农村,而农村的主要收入又来自于畜牧业,畜牧业在农业收入中占36%以上,养猪收入又占畜牧业收入的85%以上;通过近几年来的牲猪品种不断的引进改良,养猪生产仍然是农村农民脱贫,周期短、见效快,合民心顺民意的好项目。

其有利条件是领导重视,牲猪生产有基础。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交通运输方便。316国道贯穿竹山全境,全县村村通公路,交通比较便利。良种繁育体初具规模。全县以县种猪场为主,各乡镇为辅的纯繁基地初步形成,全县通过牲猪“四化”、“三优”牲猪人工授精达85%以上。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规模为年牲猪饲养量80万头,出栏55万头。形成良种繁育体系 ; 技术服务体系、交易市场体系和饲料加工、冷冻、贮藏体系。同时加大栏圈建设力度,形成一大批规模经营牲猪养殖大户,带动全县牲猪主业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需要投入800万元,饲料加工供应体系建设需投入700万元,栏圈建设需投入800万元,技术服务建设需投入600万元,交易市场及运输体系建设需投入800万元,加工车间建设需投入300万元,建冻库需投入500万元,组建养猪大户需周转金600万元,该项目总投资为51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3400万元地方,自筹700万元,群众投劳集资1000万元。

四、建设年限

该项目建设年限为2001年—2004年。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1年—2002年,力争牲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年出栏20万头;第二从阶段为2003年—2004年,力争牲猪饲养量达到80万头,年出栏55万头。

五、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实现养猪收入2.4亿元,创利3840万元,每头猪按40元税收计算,年可为国家增加税收2200万元。同时,丰富城乡居民生活,吸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和城镇待业人员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六、工程进展情况

该项目通过多次考察实践,经过充分的论证分析,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并在保丰、麻家渡等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

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项 目 简 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蔬菜是人们膳食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并逐步由质量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过渡,尤其对蔬菜的花色品种、营养质量、安全无公害等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县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等诸方面优势条件,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山野菜、干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其加工,对加速我县种植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推进“两高一优”农业和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振兴县域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总规模为29.2万亩,实际占用耕地面积13.2万亩(其中二荒挂坡地面积3万亩),兼作套种16万亩。

干菜生产:以宝丰、擂鼓为中心,辐射西区乡镇,品种以尖椒、萝卜为主,总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干品量1000万公斤。

山野菜生产:以南部和西西乡镇的二荒地和挂坡地为主,品种以香椿、薇菜、野金针、竹笋、野葛为主,总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干品量300万公斤。

水生菜生产:以谭家河灌区为主,品种以莲藕为主,总面积1万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

鲜菜生产:以城关、潘口、宝丰(或溢水、麻家渡)为主,重点抓好城镇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蔬菜生产,总面积1.2万亩,年产量1.6万公斤。

三、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

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总规模为29.2万亩,共需投入资金1703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8330万元,地方自筹8700万元,重点投入水利设施建设、温室大棚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贮藏、市场技术信息建设等方面。

四、建设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为2001年—2005年。

五、效益分析

蔬菜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蔬菜3亿公斤,直接产值2.66亿元,通过加工包装,每年可获得加工增值收入5000万元,年创税收4500万元。

四、工程进展情况

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并上报市计委,县内已在宝丰、擂鼓等乡镇开展试点工作。

竹山县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巩固全县小城镇建设成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努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农村经济布局,更大规模地转移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努力探索符合竹山县情的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全面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拟实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竹山县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县城为龙头,大力发展316国道、鲍竹路和堵河沿线集镇,以建制镇为骨干,乡集镇为支撑,小集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突出城关、宝丰、官渡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侧重竹坪、柳林、得胜、双台、文峰等边贸口子镇,配套完善秦古等具有综合实力的社会经经济重镇,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城镇化格避。初步形成一批可容纳40%以上城镇化人口的综合城镇示范区。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十五”计划期全面启动,八个具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小城镇示范建设工程,工程计划投资16000万元,其中,地方自筹6400万元,请求省市县配套4800万元,国家投资4800万元。

四、建设年限 2001年—2005年。

五、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不仅使全县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而且使我县城镇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八个集镇将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山区明星集镇,可以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改变竹山贫困落后的在面貌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六、工程进展情况

该项目已完成了宝丰、官江、得胜、双台、竹坪、文峰、秦古、柳林等8个小城镇经济开发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其中宝丰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到了省计委。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竹山县位于长江中长游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和水质,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抗御自然灾害的需要,也是农民脱贫致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近几年来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政府和群众迫切希望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再建秀美家园。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因害设防、因害治理的原则,确定竹山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分5年实施,总规模为:退耕还林10万亩,农村能源建设工程5000户,坡改梯2万亩,新建山塘150口,引水渠200公里,新修河堤120公里。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该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其中营造生物工程治理投资2500万元,生态农业工程治理投资2000万元,水利水土保护工程治理投资3500万元。按照国家规定,国家贫困县投资比例,中央和地方按1∶0.5配套,在地方投资中省、市、县按0.5∶0.25∶0.25的比例,请求国家扶持5000万元,省配套1250万元,市、县配套1250万元。另外,农民投工折资32500万元。

四、建设年限

该 工程分5年实施,即2001—2005年。

五、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工后,年可创直接经济效益862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很好地促进竹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六、项目进展情况

该项目于2000年由县计委做了实施方案,并由县政府和县计委分别向市政府、市计委作了专题报告,市政府和市计委分别向省政府和省计委上报了此项目。

竹山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山区实际,以农户庭院建设为载体,根据自然界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存的生物链关系,以沼气为纽带,把粮菜果种植业、畜禽渔养殖业同秸杆、粪便、农副产品加工等结为一体,形成“猪—沼—粮—农副加工”、“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促使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为此,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根据我县山区的资源优势,在一个单元(户、村、乡镇)内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进行优先组合,把沼气、猪禽养殖和林果、粮食种植结合起来,形成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粮”的生态经济工程,每一处工程具体包括:标准化畜禽舍、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热水器、标准化果园或标准化鱼塘或菜田等,把每一个单元建设成能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家园。

项目建设选择交通方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群众文化素质较高、科技意识较强的“316”国道沿线的文峰、城关、潘口、溢水、麻家渡、宝丰、擂鼓、秦古、得胜等9个乡镇,100个村,新建1万户沼气池,核心区域内配套4000户高标准省柴灶,安装4000台太阳能热水器。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初步概算,项目总投资2616万元,其中1万口沼气平均每户1550元,投资为1550万元,4000户省柴灶投资186万元,4000台太阳能热水器投资880万元。

整个项目资金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即国家扶持一点、集体补助一点、农户贷收或自筹一点的办法,其中国家扶持800万元,地方配套800万元,农户投工自筹1064万元。

四、建设年限

该工程分四年实施(2001—2004年)。

五、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农民节约开支106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每年可保护5万亩森林植被免遭砍伐,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可使1万户农户脱贫,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六、工程进展情况

项目已完成可研究和工程设计实施方案。

竹山县笋竹生态林基地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地处秦巴山区汉水流域,整个地形大势是“南高北次中间低,山间盆地口朝西”。全县国土面积538.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04.4万亩,占75.2%;森林覆盖率为36.6%。南北兼有的气候特征造就成竹山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山地季风性温润气候,雨水充沛、光照量大、热量丰富、非常适合笋竹生态林的生长。竹笋味甘鲜脆,营养丰富,是优良的蔬菜。鲜笋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钙和其他各种元素、维生素类等物质被认为是减肥和防止肠癌的保健食品。竹材品质优良,广泛应用于建筑业、造纸业、人造板业、农业及其他领域。因此,笋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全县发展规模初步定为5万亩,其中新建4.5万亩,培育提高0.5万亩。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该项目总投资3615万元,地方自筹1615万元,请求国家扶持2000万元,分五年,每年400万元。

四、建设年限 2001年至2005年。

五、效益分析

5万亩基地全部见效后,年产竹材可达到3000万公斤,产值750万元,年产鲜笋可达8000万公斤,产值16000万元,总产值可达到16750万元。如果再加上系列加工增值,其效益相当可观,且稳定收益持续年限可达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并且将有10—20万亩的国土避免水土流失,将有20—40万亩的气候得到有效的调节。

六、工程进展情况

该项目已由林业局做了可行性论证报告,并通过县计委和林业局上报到省计委和林业厅。

竹山县南部山区万亩中小药材基地建设

项 目 简 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我县南部山区山地高低悬殊大,地貌复杂,地势陡峭,最高海拔为2740米,最低海拔为400米,气候湿润,山场辽阔,植被覆盖率高,中小药材资源极为丰富,不仅品种繁多,且蕴藏量大,素有“百药园”、“药材宝库”之称。根据八六年中药材普查资料统计,全县607个动植物药材品种中,南部山区有567种,占全县药材品种的93.4%,其中重点品种178种,占全县重点药材品种96.2%,药材总蕴藏量为10万吨,占全县总蕴量的63.3%,年产10吨以上的品种有300多种,50吨以上的品种有180多种。随着中药材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不断走俏和国家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开发和利用我县南部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已迫在眉睫。建成鄂西北万亩中小药材基地,不仅可使我县成为鄂西北最大的中小药材集散地,而且如果改进现有传统种植方式,加大科技含量,推行林药间作、粮药间作或种药还林,还可促进生态平衡,带动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形成名负其实的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项目区现有中小药材面积5585亩,计划在此基础上扩建为16000亩规模的中小药材基地,并建成一个药材信息开发中心,一个药材加工厂。信息开发中心(或公司)将为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等高效药材产业格局。

三、资金概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共需投入资金总额为2390万元,其中国家扶持1800万元,药材部门筹措100万元,乡镇自筹490万元。

四、建设年限 2001年至2005年。

五、效益分析

建成后,年平均实现产值1400万元,创税192万元。

六、项目进展情况和安排 该项目正在做项目建议书。

竹山县谭家河灌区工程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谭家河水库总库容1654万立方米,主要以灌溉为主,设计灌溉面积3.93万亩,至1996年已开通总干渠10.6公里,支渠24.7公里,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4万亩。为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水库的功能,实现我县农业的大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和配套各项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兴建谭家河灌区配套工程迫在眉睫,非常必要。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项目建设总干渠10.6公里的防渗改造工程和凤凰堰倒虹吸加固改造工程,干渠延伸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完成供水工程建两个万吨水厂解决2.94万人,3.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麻家渡营盘河3000亩园田化建设。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工程总投资2914.7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450万元,地方自筹1464.72万,计划分三年实施。2001年计划完成投资951.58万元,2002年计划完成951.57万元,2003年计划完成951.57万元。

四、建设年限 2001年至2003年。

五、效益分析

建成后,灌区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4万亩增加到3.93万亩,年增产粮食4600吨,年增加收入549.3万元,的净效益109.86万元,可解决2.94万人、1.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六、工程进展情况

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审通过,已列入国家2001年投资计划,可望按工期和建设年限完成工程。

竹山县西河万亩灌区工程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西河灌区范围为黄栗乡、宝丰镇的20个行政村,灌区内有西河、东河、深河、石灰窑四座小

(一)型水库,设计灌溉总面积为2.25万亩,但目前实际灌溉总面积为0.45万亩,不到设计灌溉面积的20%,其原因为西河、东河两水库无渠道配套,库内水白白流走;深沟、石灰窑水库的配套渠道为简易土渠,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且其承雨面积小,库容大,所蓄水量远远满足不了灌区农田用水和人畜饮水。

由于灌区内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及设施简陋落后,导致西河灌区远未达到设计效益,甚至已有的水利设施被闲置荒废。为此,必须尽快、尽早配套西河灌区内的水利设施。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项目规划为灌溉工程,使该区的灌溉面积由原来的4522亩增加到25199亩。计划延伸和衬砌现有的5.8公里干渠,4.8公里支渠;新开挖11条干渠,总长度81.42公里;支渠37条,总长度23.5公里;干渠隧洞4段,总长3150米;洞涵3处,总长650米,新增干渠水闸33处,闸门33块,砌筑渡槽3处,总长1000米;并新修二座小

(二)型 水库,七里岗水库和公平水库。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为2870.79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722.47万元,地方自筹1148.32万元。

四、建设年限

分三年实施,即2003至2005的。第一年计划完成投资1435.4万元,第二年计划完成投资861.24,第三年计划完成投资574.16万元。

五、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灌溉耕地面积25199万亩,年增收583。77万元。同时可解决原有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所造成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

六、工程进度情况

该项目的前期勘测设计任务和可行研究报告已全部完成。

竹山县气象预报警报技术体系工程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气象是直接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公益事业。“九五”期间我县气象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步建成了集气象综合探测、气象信息网络,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报,气象信息综合技术服务四为一体的服务技术体系。但由于我县位于我国南北气象过渡地带的秦巴山,气候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山川河谷交错,地形复杂、商差悬殊,表现为明显的立体气象的分布规律。使我县的气候预报、气象探测、气象警报,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不断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因此,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完善气象预报警报技术体系,努力提高气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

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新建风云Ⅱ号气象卫星竹山县地面接收站;新建竹山县雨量自动监测站和25 个乡镇雨量自动监测站;扩建竹山县气象观测场;新建竹山县防雷减灾中心。

三、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总投资165万元。请求省计委扶持80万元,争取地方配套85万元。

四、建设年限 2001年至2006年。

五、效益分析

项目如期建成后,将使我县气象科技含量大大提高,气象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气象在防灾、减灾、避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防汛抗旱服务,做到准确、及时、周到、高效,保障地方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项目项目进展情况 已完成项目建议书。

竹山县人工降雨防雹减灾工程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我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山川河谷交错,地形复杂,高差悬殊,表现为明显的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的分布规律,因而又呈现出明显的山区小气候特征。同时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县光、热、水的分布有明显的不均一性,致使境内干旱,局地洪涝,风雹等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尤以干旱和局地涝渍为重。从1998年—2000年连续干旱灾给竹山县乃至整个鄂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造成近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直接加大了农民脱贫的难度,扩大了返贫面,作为山区农业县对于建立防灾体系,研究和旱灾、雹灾发生规律,寻求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750m。其中,新建城关镇、宝丰镇、擂鼓镇、牌楼乡、峪口乡五个乡镇炮库计16间800m2;建设城关镇、宝丰镇、擂鼓镇、牌楼乡、峪口乡五个乡镇高炮、火箭封闭式作业平台,计750m2; 竹山县人工降雨防雹减灾指挥中心;建设炮弹贮存仓库 3 间及辅助安全设施计200m2。

三、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

建设该项目共需总投入140万元。其投资渠道 是请求省计委扶持70万元,地方配套70万元。

四、建设年限 2001年至2003年。

五、效益分析

人工防雹降雨抗旱基地建成后,年可降低灾害损失5000万元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全县旱灾、雹灾威胁,确保我县西部乡镇农业丰收。

六、项目进展情况 已完成项目建议书。

竹山县黄姜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背景

竹山县化工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有二十多年化工化肥产品生产历史的老牌企业,其技术、资金实力相当雄厚,特别是近几年在医药化工领域有较大的突破。目前我县已形成4万亩黄姜基地,年采挖黄姜3万多吨(两年生轮流采挖,亩产1.5吨),完全可满足建成年产2百吨皂素(单耗黄姜120吨)、50多吨双烯醇酮(单耗皂素1.7吨)的生产能力。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为形成产、加、销系列开发规模建设,结合县黄姜基地发展态势,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公司现有人才、资产效益,迎合市场对皂素、双烯醇酮的大量需求,开发黄姜系列产品很有必要,效益相当可观,是一个利民、兴工、富县的好项目。

二、建设规模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根据市场需求及全县4万亩黄姜基地实际,公司引进国内目前最先进生产工艺,拟建成年产200吨皂素和50吨双烯醇酮的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1.3亿元,年实现利税2300万元,其中利润810万元,税金1490万元。技术指标:熔点198--205℃;水份≤0.5%;醇中不溶物≤0.1%。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1、建设投资

总投资577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274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

2、资金筹措方式

申请贷款1000万元;申请财政扶持1000万元;申请国债投资847万元;企业自筹2927万元。

四、工程进度情况及要求

公司现有七十吨皂素的生产能力且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发展态势相当好;计划于2001年建成年产200吨皂素现代化生产线,2002年建成年产50吨双烯醇酮生产线。

因我县财力有限,公司发展规模大,部分资金尚能自筹,特申请国家予以立项,并给予国债资金扶持。

竹山县年产五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简介

一、建设条件和必要性

竹山县化工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有二十多年生产化工、化肥产品的老牌企业,其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相当雄厚。在经过由单一型向高技术、多样型发展的过渡之后,结合市场和绿色农业发展趋势,引进两项高科技产品,通过消化、吸收,拟建成为两项合一的五万吨生物有机肥现代化生产线。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肥料的世纪,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化肥将逐渐被淘汰,引进、开发生物肥料是历史的必然,企业的首选。

二、建设规模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根据对市场范围分析,拟建成年产一万吨生物固氮肥,四万吨生物有机复合肥的生产规模。经济指标:新增产值1.34亿元,利税2616万元,其中利润1038万元,税金1578万元。技术指标:生物有机复合肥: 有机质(以C计)>25% 单位有效活菌数>1亿个/克

粒压强度 2.5—4.5mm>6.0×103Pa 生物固氮肥: 有效菌数≥3亿个/g;固氮肥性,乙烯成量≥50μmol/g。

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

1、建设投资:总投资4563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63万元,流动资金投资900万元。

2、资金筹措方式:

申请银行贷款500万元;财政扶持600万元;申请国债投资570万元;企业自筹2893万元。

四、工程进度情况及要求。

该项目分三年时间达产,至2002年建成年产一万吨生物固氮肥,四万吨生物有机复合肥生产线。

上一篇:电影《银河补习班》观看感500字下一篇:盖军衔同志简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