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课论文

2024-09-25

科学素质课论文(精选9篇)

科学素质课论文 篇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宣恩县科协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现将我县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情况概要汇报。

一、工作概况

全民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将其列为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重点事项予以督查。“十一五”时期,主要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国发„2006‟7号)及其配套规定开展工作。进入“十二五”,要求更细,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新文件,明确了新要求、新措施。比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国办发„2011‟29号)、《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鄂政办„2011‟96号)、《恩施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 年)》(恩施州政办发„2011‟29号),各级《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出台了实施细则,并努力实施。

我县的《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科协协调、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被誉为“宣恩模式”。通过几年的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加压力上台阶,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在州政府“十一五”《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检查考评中受到好评,荣获全州科普活动第一名奖、科普宣传第三名奖。2011年9月,在州政府“十一五”《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宣恩县做了典型发言。全面推介了宣恩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共同推动科学发展的成效,受到与会的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天然等州“四大家”领导和州直各单位、各县市政府领导和同志们的广泛赞誉。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结合宣恩实际,明确了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抓《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以《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促进全县又好又快发展的定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比如:围绕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药品安全县”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化虚为实”,工作有声有色。《科学素质纲要》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工作任务。今年,我们不仅完成常规工作任务(比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宣恩科普季活动),而且优质高效完成了省政府安排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任务,优质高效完成了国务院《科学素质纲要》办公室、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任务,并获“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先进单位奖(全州唯一),副省长、省科协主席郭生练亲自给宣恩颁奖;贡水白柚科普示范基地荣获省科协、省财政厅“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先进单位奖;贡水白柚协会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奖。

二、工作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检查考评

县委、县政府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高度重视。为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2009年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分管科技的副县长等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以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对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实行工作考评,并对考评获得前三名的乡镇和县直单位分别予以表彰奖励。今年的全县综合目标考评文件,只对乡镇科技工作考评,未将县直单位纳入,和政策法规、和上级考评 3 要求有差距,建议按照规范要求,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纳入《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考评。

州政府《科学素质纲要》考评组将于12月上旬对县政府开展2012工作考评,涉及到很多成员单位的工作,请县政府明确各成员单位 “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科学素质纲要》办公室主任(联络员)为具体责任人,予以落实。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宣恩实际,查漏补缺,协调配合,确保达标。

(二)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2012‟12号”《州委常委会议纪要》决定,“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全州标准化社区建设范畴进行考核”,建议我县予以落实。

(三)提请县政府出台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文件。2013年,是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创建年。若能创建成功,将对提升宣恩的影响力和发展力起到重要作用。

(四)将《科学素质纲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009‟13号《州政府常务会议纪要》”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把实施《纲要》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设并利用好一批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恩施州政办发„2011‟29号”文件也做出了相应规定,建议县政府每年预算《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经费5万元。

(五)实行科技乡镇长的委派和选派制 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2012‟12号”《州委常委会议纪要》决定,“继续实行科技乡镇长的委派和选派制”,建议我县按此要求予以落实。

科学素质课论文 篇2

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 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究型和验证型两类。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集体研讨——概括总结四个环节;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在这两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经历“过程”, 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让学生提出实验设想, 让学生独立去实验, 让学生去得出结论。

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探究的动机往往来自对事物产生的好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 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对问题有兴趣, 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实验、游戏、竞赛、魔术等手段, 让学生或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 或从事物矛盾处发现问题, 或从旧知识的类比演绎中发现问题。

如上《电磁铁》一课, 开始我让每个实验小组利用前一课学到的电磁铁的制作方法进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比赛, 看哪一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多。学生从比赛中就会发现各自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多有少, 他就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从各自制作的电磁铁不同之处去提出假设。

有一个教师在上《轮轴》一课时, 先让同学们玩一个游戏, 让一个大个子男生用力握住啤酒瓶的颈部, 让一个小个子女生用力握住瓶身, 两人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扭动, 结果试了几次, 大个子男生都“败下阵来”。问题自然从中产生了出来, 为什么个子小的女生手劲比大个子男生要大呢?学生就从这一“矛盾”处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提出

猜想和假设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前奏, 只有提出了符合一般规律的假设或猜想, 才能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生在对一个问题提出猜想或预测时, 肯定会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积极思考。在上《水的凝结》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露”的成因, 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是天上落下的雨水;

②是物体内部渗出的水;

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

然后引导学生对几种猜想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合理的假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因此, 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科学实验和直接观察消除科学误解。比如在指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时, 学生认为种子发芽需要有水分、空气、阳光、土壤 (肥料) 和温度。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证实了种子发芽时只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只有当植物生长时才需要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当学生转变了这种认识以后, 我又问学生:如果在屋前和屋后同时播下一粒相同的种子, 哪一粒会先发芽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屋前, 因为他们的前概念都认为屋前的阳光充足。可是, 等实验结束后, 所有学生都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屋前的土壤在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下, 水分挥发得很快, 因为没有了充足的水分, 种子发芽的速度比屋后的慢了许多。

三、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达到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实验能力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和扶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自我设计实验。

如教学《雨和雪》一课, 在学生推断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成的之后, 要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推想。我引导学生思考: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的, 那么怎样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怎样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不断增大而从空中降落下来?学生讨论后, 很快设计出了各种“下雨”的方案。

再如在探究根的吸水作用时, 我是这样引导:

师:怎样证明植物是由根吸收水分的?

生1:可以把植物的根放在水里, 水减少了就说明是被吸收了。

生2:这样不行, 因为水要蒸发, 也会减少, 不能完全证明都是被根吸收的。

师:那么怎样阻止水分蒸发呢?

生1:可以给瓶子加个盖。

生2:加个盖, 植物又怎么放呢?

生1:可以在盖子上打一个和茎差不多大的洞, 把茎夹住。

师:洞和茎之间还有空隙, 水分还会蒸发, 不够严密。生:可以在空隙处滴上蜡烛油把它封住。

师:好主意, 谁还有好办法?

生:我认为可以在水面上加一点菜油, 因为油比水轻, 浮在水面上, 可以把水和空气隔开, 阻止水分从水面蒸发。

师:不错, 那么, 怎样才能使根吸收的水看起来明显一点呢?

生:选一棵叶子多的植物。

生:用细一点的瓶子。

至此,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就设计出来了。这种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案, 比教师直接“教给”他要好, 由于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出来的, 实验起来才不会“丢三落四”, 肯定会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 而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是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

科学课的课堂实验除了一些非常复杂、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教师做演示之外,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自由地去摆弄, 去尝试。在教学《滑轮》一课,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明白动滑轮和定滑轮各自的作用之后, 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 看能否把两种滑轮组合起来, 达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目的。学生马上动手组装。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 学生终于组装成功了。试想, 如果这一步由教师来完成, 或者由教师讲清组装方法, 再由学生组装, 就比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要逊色得多。

教师在教学中, 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不能充当指挥者, 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口令“一、二、一”齐步走, 这样做学生只动手不动脑, 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如上《摩擦起电》一课, 让学生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我把尽可能多的材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弄。结果学生设计出十几种实验方法:如用手摩擦塑料包扎带, 使包扎带向四面散开, 摩擦吹塑纸使之“粘”在手心不掉下来, 摩擦气球去吸引女同学的长头发, 摩擦泡沫塑料粘在身上像雪花, 摩擦塑料笔杆去吸引粉笔灰, 等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创新精神和科学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 收集事实和数据后, 就必须采取师生研讨或小组研讨的方式,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或类比推理解释现象, 或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此及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升华过程。

比如在学生完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后, 知道了是蜡烛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成风的。然后启发他们进行类比思考:自然界的环境和“箱子”一样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因为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一样, 有的地方温度高, 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 空气受热上升, 压力减小, 其它地方温度低、压力大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 从而形成风。并由此顺利地解释了海陆风、季风、山谷风形成的原因。学生的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也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培养。

科学素质课论文 篇3

关键词:美术鉴赏;科学理性;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20-1

美术鉴赏课程,是极具人文学科特征的课程,同时也是高考压力下的劣势课程。能否在突显人文性特征的《美术鉴赏》(以下简称《鉴赏》)课程中进行科学教育,实现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呢?如何整合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呢?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整合的文化观,挖掘科学教育资源,为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作好充分准备。

1.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去亲和教材,梳理知识,整理清晰精练的学案,作有效的预习指导,就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整合的文化观的体现。在学生看到经过教师梳理的预习指导材料的时候,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师的科学理性的“身教”,而有效的预习指导又是对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教学设计中对教学资源的安排也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整合的文化观体现的重要方面。教学资源应当包括硬件设备、资料以及对设备、资料出场顺序的合理安排,这既是提高教学容量和质量的需要,也是科学理性的体现,教师的有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效学的环境,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必然实现人文精神的感染力。

2.教学实施中对教学素材的选择,本身就是对科学教育资源的挖掘。有些素材(作品)需要拿来讲授示范分析,有些需要拿来让学生讨论探究,有些需要学生亲自实践体验与感悟,如何选择、如何分配、如何排序、如何贯穿,都将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理性的课堂和人文精神的感受。这不仅要在课前下功夫设计教学,还要在实施中和实施后反思。课后应不应该有作业呢,作业要不要落实在书面上?作业常常被我们认为是用来巩固和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其实如此定位,是违背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非高考科目的作业在繁重的高中学习挣扎中是不受欢迎的,因为采取的形式往往很直观地表现为负担。而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采取了重点突出化、形式简化、题目兴趣化,以“只要用心一点点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永远离做对差一点点”为出题标准,在成功欲驱使下就很容易完成,即实现了作业的巩固和检查。

二、以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打造生态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科学思想培养提供生活情境。

1.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课程改变传统的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的教学,而创造体验的可能。如果照本宣科,《鉴赏》课程的很多内容都是离我们很久远、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比如“青铜器”、“巴洛克”,学生只能是一头雾水。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联系生活,才能有情境。

2.学生亲历的生活能让他们的《鉴赏》更有深刻的体验。在体验面前,语言文字和图象都显得苍白无力,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省察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可以将学生生活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目标。比如,在讲到瓷器中的“青花瓷”,与学生喜爱的周杰伦的《青花瓷》相联系,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也更能让学生在接受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

三、以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进行动态课堂教学实施,为学生的科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机遇。

《鉴赏》课程,是一门较能够强调个性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的课程,在鼓励学生想象、创造和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不能去创新、固步守旧不可能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拿陈旧的观点去上课,别说让学生接受,我们自己能接受吗?动态的课堂首先是和时代生活相适应的、和社会教育需要吻合的宏观的动态,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互动的。正如我们不能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的一些认识去理解后印象派一样,我们却能从行为艺术体会达达派的想法。

2.微观的动态,是师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够构建有学生空间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正如毛遂自荐时陈述的道理:请把锥子放在口袋里以“脱颖而出”。教师要给学生表达的愿望,给学生展现的机会,给学生锻炼的可能,给学生学知识的能力。而动态的实现,是在我们必须有这种实施想法的前提下去设计的课程实施过程和教学互动课程,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态度和做法去把握学科。

四、以科学化民主化的课程改革观,发挥学科精神的独特魅力,为学生的科学精神注入鲜活的内涵。

1.把我们的《鉴赏》拿到学习生活中来。《鉴赏》内容的繁浩恰恰让我们能够给学生联系其它学科的兴趣种子;跨度的漫长正让教学有更多的选择;课堂没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成为学生课后的个性空间呢?

2.把我们的《鉴赏》拿到校园生活中来。告诉学生,对于不能发现美,不是缺少美,也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的意识!而有意识的情感,必将使学生的科学精神有更鲜活的内涵。

用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精神开设实施好《美术鉴赏》课程,必然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学生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学习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陈荣华.美术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董小平、靳玉乐.论和谐课堂的建构.当代教育论坛,2006(9).

刘磊.论实践的动态过程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2007(4).

马云鹏、唐丽芳.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篇4

硚口区环保局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环保局高度重视,形成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按职责落实的工作班子,并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以环境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较好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环保宣传教育等目标任务,在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绿色生活理念等方面不断推进工作,提高了辖区公众环保意识,并加大执法力度,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动我局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一、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科学素质建设

为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环保局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宣传活动。以环境保护、绿色生活、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宣传环境保护工作,扩大新闻报道的覆盖率和影响面。近两年我局积极向《中国环境报》、《武汉环境》等报刊投稿,累积发表环保类文章60余篇,在硚口区政府、武汉市环保局等网站发表信息200余篇。多角度多方位让广大群众逐渐加深对环保工作的认识,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二是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点节日为契机,在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有效提高群众的环保科学素质。我局每年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平时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场合普及环保小知识。根据每年环境日不同的宣传主题和新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内容,在机关、学校、企事业、社区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与区党校商定计划,联合为区管干部、科级干部上环保主题课程。今年6月份开展的“建设生态硚口,推动绿色发展”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在机关和社区取得了较好的环保宣传效果。我局组织不同专题的知识讲座活动,由局里高级工程师主讲,通过新颖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技巧,逐渐在社区和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即使在雨雪天也有大批群众冒雨听取讲座。另外,我局还利用“3.15”、“地球日”、“科普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设立环境保护宣传咨询点,广泛开展环保进基层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环保问题。

三是进一步拓宽绿色创建活动领域,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使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局和区教育局坚持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为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从环保小事做起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和过程,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们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和习惯。在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中,我局除了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和环保知识竞赛以外,还通过在社区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发放环保购物袋、展板宣传等方式向广大居民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让居民更好的了解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和环保知识,倡议居民以实际行动自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

四是积极开展新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为切实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素质、倡导法治、促进和谐,我局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在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同时深入社区和学校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对贴近居民生活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倡导全民知法守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民环保科学素质的提高,呼吁全民行动起来共建美好绿色家园。近年来我局累计在学校和社区发放环保法律法规资料及宣传手册1000余份,设置展版10块,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并利用企事业单位电子屏滚动播出环保宣传内容。这些方法有力宣传了环保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环保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了辖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二、在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中促进科学素质建设

一是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监管。为了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我局每年开展多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维护群众身心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我局不定期对全区污染源进行监督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排、漏排、闲置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环保大检查行动,采取明察与暗查相结合,两年来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执法车300余台次,发出50余份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文件。在每年中、高考期间,环境监察人员加强环境噪声监管,确保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考试环境。通过对违法企业查处和整顿,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在执法过程中也使企事业和群众对环保法律法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企事业单位对社会和公众环境负责的意识。

二是在行政审批中严把环境准入关。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文明,“预防为主”是我局长期坚持贯彻的指导方针。如何做到提前预防,我局在环保行政审批中,一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坚持“五不批”,即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具备治污能力,无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二是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不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三是实行重点项目、敏感项目集体审批,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或项目所处位置敏感的,召开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策。同时,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企业,坚决依法停建、停产,促使辖区企事业单位环保守法意识进一步提高。

三是在不断强化环保学习培训中提高素质。坚持业务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一是坚持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核心,中层干部为重点,局机关和二级单位抓落实,形成全员参加的学习格局,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学习效果。二是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机关干部参与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定期组织环境监察和监测人员在局内和局外上台讲课,在辖区开展知识讲座、进企业进行实地指导,积极参加业务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通过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和能力水平。

三、不断完善工作举措提升科学素质建设水平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目标,研究部署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严格按照“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科学教育,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的长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局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切实推进提高科学素质的各项工作。

二是统筹谋划、制定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谋划“十三五”期间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行动的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工作措施和目标制定分时间段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安排,使培训和教育更加及时和有针对性,也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

三是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提升环境执法水平。严格执法标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环境检查专项行动,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大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四是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使环保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更多的新形式、新办法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微信平台等多种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知识的知晓率,营造浓厚的环保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科学素质。

团委科学素质 篇5

二、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

(一)广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1、举行保护母亲河的活动。

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民健康科技行动、节能减排全民科普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等群众性活动中突出主题内容,根据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各类人群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动员社会和公众广泛参与,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为自觉行动。(发改局、科技局、环保局、卫生局、团市委、科协等各成员单位)

2、充分调动团市委招募的1000多名志愿者的力量,深入基层,面向公众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3、结合“5〃4青年节”,“6〃1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主题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二)加大主题教育培训

1、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通过常宁报、常宁青年网等媒体大力宣传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的何波泽等青年就业创业典型,积极营造全市有志青年创业的浓厚氛围。

2、提升企业内青年团员的技能素质等。在市电力局、农行等窗口服务单位,积极争创青年文明号,评选青年岗位能手,在全市青年中弘扬爱岗敬业、热情服务和奉献精神。(农业局、环保局、气象局、团市委、科协)

三、围绕“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开展工作

1、围绕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

活动。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组织科普参观、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科学教育功能,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技节”和“科普进校园”等青少年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局、科协、团市委、妇联)

3、围绕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开展工作

②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农民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为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十百千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办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移民局、团市委、妇联)

4、围绕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的提升开展工作

③抓好农民工科学素质建设。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

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农民工培训的统筹规划,强化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培训投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青年农民工群体开展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活动。并将科学素质建设内容纳入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中,依托街道、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等机构,围绕农民工需求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城市生活等内容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提供综合服务,帮助农民工及其家属树立科学文明的观念,尽快适应城镇生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局、卫生局、安监局、煤炭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科协)

四、围绕健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科学素质服

务能力的提升

3、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科普志愿者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完善科普志愿者的组织队伍建设和运行服务机制,积极组织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技下乡、科技周和科普日活动。(科协、科技局、团市委)

五、围绕完善《纲要》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的形成1、加强成员单位联合协作。

2、落实《纲要》工作职责。

3、协力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提供科普经费保障。

共青团常宁市市委

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6

近三年来,我校在省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各种科技教育活动,认真完成《科学素质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校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促进科技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按照《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学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系部按要求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提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督查并落实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事项。

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平台的作用。根据我市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任务,我校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充分发挥学院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社团平台,组织广大师生投身科学素质提高活动。

二、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科技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2013年1月,中医系2010级中药班51名学生到安国进行《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以及《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实地见习,此次见习虽然时间短,但同学们收获颇丰,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看、触摸、闻、口尝掌握上百种中药的性状、功效、应用以及原植物的形态特征。

2014年6月,中医系举办第三届暑期药用动植物调查活动,此次活动为响应“河北省大学生主题活动”的号召而举办,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在校所学《中药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本次活动大多数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收到的报告较之去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同学自己动手采集植物,制作标本。

2014年10月,中医系副主任张立新,针推教研室教师杨翠秒参加了由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大型义诊活动。受到了附近居民的热烈欢迎。

2014年11月,中医系中药(营养)教研室组织2013级医学营养班全体学生于11月13日上午赴君乐宝工业园区进行了见习教学活动,本次见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以及了解本专业工作方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该专业讲授课程教师的参加,也让老师们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自己所授课程的实际运用情况,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5年6月,中医系举行了第三届经络腧穴识记大赛。以比赛形式进行经络腧穴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事实证明此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气氛浓厚,结果很令人满意。

2016年11月,我校小水滴爱心联盟社团在图文中心九楼活动室举行了纪念长征胜利活动,这次活动中,小水滴爱心联盟社团成员在一起重温长征精神,感受红军战士的英雄豪情。他们表示一定要牢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2016年11月,临床医学系组织内、外、妇教研室教师,为同下村敬老院老人体检和健康咨询,此次活动是一次爱心活动,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2016年11月,护理系和实训中心联合举办急救知识培训活动,向非医学工作人员普及急救知识,提高了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2016年12月,中医系、药学系在图文中心二楼西侧演播厅开展了第五届“千方百剂”方歌大赛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2015级针推、2015级中医骨伤班、2015级中药班共三个班级。通过本次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方剂这门课程。

2017年3月学校团委组织优秀团员代表进行团课的学习,通过本次团课学习,对共青团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坚决拥护共青团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认真履行团员的义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广大的青年人中发挥着领导作用。

三、围绕“智慧校园、文化校园、美丽校园”的主题积极开展科学素质行动

1、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普及人体生命相关科普知识 2016年12月,我校人体生命科学馆落成,本馆集教学、科研、科普和文化四大功能于一体,馆区里的每一件标本都承载着丰富的生命信息和医学知识,都凝聚着师生们的辛勤汗水。从大体与微观、正常与病理不同角度,用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艺术表现形式来诠释人体生命的美丽与奥妙。用科普知识与感恩生命相合结合的方法来教育人们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为了充分发挥科学馆的科普作用,除了向校内全校师生开放,还积极申请为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向社会全民开放。

2、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提高全校师生的科学素质。

2017年1月,由教务处组织,临床医学系李陈莉教授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教学设计学术讲座。

2017年4月,申请了范在课程平台,组织全体教师在线课程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017年4月,应学校邀请,河北医大科技处副处长吕萍教授来我校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如何撰写课题申报书的学术报告。

2017年4月,应学校邀请,河北师范大学张攀峰教授来我校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学术报告。

科学备课, 备好《科学》课 篇7

一、备目标———明确要做什么

《科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我们兼顾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事实上, 我们在备课时会不假思索地照着教学参考书将教学目标抄下来, 却没有思考目标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目标为本位的,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 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由此, 我们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变革, 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

例如, 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 有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加热、搅拌、碾碎三种方法都能加快溶解, 但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的既定目标进行, 每种过程都要让学生再重复一次, 最后得出加热、搅拌、碾碎都能加快溶解的结论, 这就是教学目标定得太低, 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如果改成探究温度、搅拌、碾碎哪一样对溶解影响更大就好一些。因为在这种探究实验里, 首先得把其中一个量固定, 改变其他的两个量来进行比较, 这种实验方法在叫比较实验法, 在实际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什么叫比较实验法, 实在比单纯让学生重复他们在生活实际里已经做过的实验好得多。

二、备材料———明确用什么做

科学课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探究, 而要探究就得有材料, 因此材料的准备成为一节课的必备条件。上课过程中的观察探究则是科学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材料空谈活动, 那就是纸上谈兵, 如观察探究不够充分, 则是有形无实。实验材料成了小学科学课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 也是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一个基本保证。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科学实验材料准备存在很大的问题, 解决不好直接影响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科学探究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探究活动, 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也有许多实验由于实验条件有限不能满足, 例如, 《使用工具》一课中选用什么工具取铁钉、螺丝钉和图钉这一活动, 如果人手一份材料的话, 每位学生都要准备羊角榔头、剪刀、铁钉等许多材料, 这对科学教师来说准备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很多时候, 我们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 让学生体会材料的选取体验准备过程中的得与失。我相信这个过程一定可以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激发学科学的欲望。

三、备活动———探究的关键, 课堂的成败

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 教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因此, 备好教学活动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要通过核心问题来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 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如果一节课上有几个活动, 那么活动之间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

拿《点亮小灯泡》来说, 可以由尝试点亮灯泡———观察灯泡构造———再次点亮灯泡———多种方法点亮灯泡四个活动构成。我们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 真正做到“用教材, 而非教教材”。根据我们实际需要去改变教学顺序是完全可以的。

另外, 如果课堂活动多的话, 教师更要规划好时间, 合理利用, 这又要求我们要区分好实验的主次, 哪些可以做演示实验, 哪些是学生实验。

四、备变化———预测教学变故, 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 我们不能对此“措手不及”, 要有化险为夷的精神, 把课堂小插曲转为精彩的生成。因此, 教师备课时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测, 并做出应对的预设。

在教学《传热比赛》一课时, 对于铜、铁、铝谁传热快这个实验, 由于是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的, 事先要求准备同样粗细、同样长度的铜铁铝棒, 学生基本准备到位。但实验过程中, 有的小组发现铝传热比铜快了些, 有的小组发现铜比铝快, 这样的矛盾把课堂一分为二, 学生都相信眼见为实。课后我和学生一起寻其原因, 最终发现原来有的小组买的铜棒并不是纯铜的。我想和学生一起证实结果的过程, 也是个学习科学的过程。

五、备板书———明确教学主线, 清晰思路

板书能够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清楚地呈现出来,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板书应该在备课过程中得到体现。

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 由于这节课有两个活动:一是探究两种不同的液体;二是通过调配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根据这样的教学顺序, 我起初设计的教学板书是“水溶解了物质”“一定量的物质溶解在了水中, 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两段话。但课后自己经过反复思考, 觉得这样的两段文字完全可以合二为一“水溶解了一定量的物质, 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 学生也容易理解。

六、备反思———二次备课, 促进成长

我们的备课都要求二次备课, 那么两次不同备课中一定有很多教学感受值得记录。“反思”是教师成长最有效地途径。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教学反思也被视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

教师应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问题的关键, 把影响教与学的因素综合出来, 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日积月累,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反思中可以把闪光点扼要地记下, 写下该活动的特点, 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 设计教学程序, 做到一课一特色, 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 有利于形成一个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科学素质课论文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科学素质人文素质 融合

上世纪40年代,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提出教育不能培养“半个人”,即只懂科学、不懂人文,或者只懂人文、不懂科学的人。在当今社会,只有既具备人文才能和人文精神,又有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但是,中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尤其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造成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对过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并从中得出结论——在素质教育中。不但要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且还要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使其相互融合。因此。语文教学中也必须加强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培养兼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健全人”。

一、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内涵

当今社会,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能力(如电脑、因特网等的使用能力)外,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包括唯物主义精神、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坚持真理等等。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辩证法、观察实验、逻辑思维(如归纳、演绎等)、构建模型(特别是数学模型)等,也就是做学问的方法。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才能和人文精神。人文才能除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外,还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包括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才能:而人文精神除了包括前面已提到的科学精神之外,还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关心他人、法制观念、诚信意识、责任心、乐观主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也就是怎样做人。

二、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及其意义

1时代呼唤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2l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整合型的人才。所以,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相融,科学与人文综合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这里的知识应是包括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精神在内的全部知识。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经济,高新技术的研究要求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经济,而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缺乏科技知识,社会无法前进;而仅有发达的科技知识,社会的发展也将是畸形、不健全和难以持久的。

2时代需要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同步发展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提高和提升了人类物质生活和物质文明,然而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明却呈现出——战争、恐怖、暴力、犯罪、色情、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等。这些单靠科学本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科学与人文同步发展,两者缺一不可。我们既应重视科技。又应重视人文,不能厚此薄彼。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地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为人奴隶。”

3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相融性

(1)科学与人文并非彼此悬隔

科学与人文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的大脑。无论科学还是人文,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思维活动的产物。只是科学是人脑对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以及人对自身生物存在的反映;人文是人脑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对自身状态的反映。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些反映的机理,人脑左右两半球有分工和侧重。左脑主管逻辑思维,和科技活动有关;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和人文文艺有关。但是,同时也发现左右脑半球是相通相关、相互影响,这也从生理上说明了科学与人文在人脑中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可相融的。

(2)科学与人文是同源共生的

这个源就是实践。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都是源于实践的,都承认客观实际。都提炼客观实际的本质,都追求客观实际的规律。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求真,探求客观世界的真理;一个求善,追求主观世界的完善人格。但是,二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真、善、美的完善结合。

(3)科学与人文不仅相融且相互动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文体现科学基础。人性的提升、心理的陶冶、精神的弘扬,不能脱离客观物质世界,不能淡漠社会的现实要求。科学内含人文精神,人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无不具有一定的思想观念、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人文求善,需要科学奠基;科学求真,需要人文导向。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科学与人文是反对愚昧的两翼,相互补充,相互攀升。”

4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有利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

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知识。科学知识是立世之基,是教人如何做事的。没有科学知识的发展,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人文知识是关于精神世界、价值追求的知识。人文知识是为人之本,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当今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但取决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取决于精神文明的发展。没有人文的发展,将导致精神文明落后、人的道德水平低下、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物质文明将很难继续发展和提高。

(2)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融合,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科学思维是严密的逻辑思维,它保证了思维前后的连贯性、一致性,无矛盾、无谬论;只有思维的前提正确,思维的结果才能正确。但是逻辑只能证明提出的问题,而不能用来发现和开拓崭新的领域、提出原创性的问题,只能跟踪,不能领先。人文思维是开放的形象思维,往往是直觉、灵感和顿悟,从而保证了思维的活力,是思维原创性的主要源泉。二者融合,才能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既有正确的基础,又有创新。

总之,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对于个体而言,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全面发展;对于社会而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现代教育所期待和追求的。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融合

1在言辞品味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科学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语文学科的语言教学优势,从课文的语言形式人手,通过品味,分析课文语言形式诸要素,感受科学与人文之美,把科普类作品中蕴含的科学之美与其独特的语言形

式所散发的人文之美结合起来加以关照,唤起学生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言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形式一内容一形式”。就一篇课文说。必须从形式人手把握内容,再就内容来领悟形式。这就把形式与内容,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联系在一起。文章语言形式的诸要素,包括大到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小到句式变化、词语特点的各个方面。就具体篇目来说,一般而言是抓住一篇课文最突出的语言形式要素,以此人手把握最具光彩的语言内容。譬如,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随笔,语言优美,层次分明,字里行间渗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科学思想。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引导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既可以激发他们努力向上,追求知识,热爱科学,还可以树立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同时得到培养和提升。

2在文本解读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马克思曾经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怀疑与批判,是科学素质中的突出特点。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和绝对“权威”,人文学科更是如此。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这样一个信念——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最伟大的人也无法摆脱个人和时代的局限,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伟大的创新离不开前人的成就,更离不开对前人的否定与超越,新思想是在对旧思想的否定中诞生的。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浓郁的主观色彩,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可以见仁见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激励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权威不同的见解。

《恰到好处》一课的结构历来被认为是议论文的典范。另外。正反结合的论证方法也易于学生模仿和借鉴,但论证的严密性不够。文中结论是恰到好处的标准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办事,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文章开头是从宋玉描写的“东家之子”的美说起的,文章的后面并没有回答“恰到好处的美”的标准是什么,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不好回答的,因为审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活动,因而用这个材料是不恰当的。本文否定了“中庸之道”和“折中主义”,但并没有阐述其内涵。批判过于简单,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通过指出课本的瑕疵,师生讨论,学生尝到了发现的快乐。这些都是科学素质中科学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人文素质中审美情趣相互融合产生的结果。

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将科学的批判精神与人文的主观思想用于一切观点,包括自己的观点,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让我们远离偏见,避免故步自封,也使学生具有尊重他人观点,虚怀若谷,兼容并蓄的人文修养。

3在综合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实践活动的人文美。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在综合性学习中。精心设计了一些与科技有关的活动,为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综合性学习——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八年级下册),等等。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驾驭好这些素材,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激情,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科学思维的严谨,科学创造的神奇以及科学发展前景的美妙,并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从中享受到无比丰富的科学人文美。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9

20**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文化广电局全面贯彻落实《XX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强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促进了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全面实施。我局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将我局2013年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为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局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及时调整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日常事务。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局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深入开展。二、四大工程,逐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一是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全民精神文化需求

1.积极开展示范项目创建,夯实文化惠民之基。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镇1个(雄州街道),市级示范文化站1个(葛塘街道),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示范点10个(中山社区、八百桥社区、金磁村等),省四星级“农家书屋”2家。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社区)基层服务点64个,实现村(社区)100%全覆盖。所有街镇文化站按标准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初步建成城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竹镇镇、冶山镇固定电影放映点已建成并顺利通过区级验收。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790m2,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787m2)。

2.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催生文化惠民之花。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成功举办多项全区性文艺活动。组织承办亚青会文化交流演出“青年的节日——青春style”音乐专场,精心编排6个特色节目参加演出,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成功争取省厅组织原创话剧《枫树林》来我区巡演,取得圆满成功。配合市局顺利完成“百场公益演出”,截止9月底,配合市相声剧团、杂技团、越剧团、歌舞杂技团完成5场专场演出,与XX区开展交流演出2场,区自主组织演出24场。积极打造“百姓戏剧广场”、“社区大舞台”、群文大课堂等文化惠民品牌。“百姓戏剧广场”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评为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优秀案例二等奖。区图书馆以寒暑假、节假日、世界读书日、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节庆日为重点,为读者开展讲座、报告会、培训、展览、绘本故事会、送书送春联等各类读书用书活动。截止9月底,全区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共计681场,完成送图书2500册,送演出83场,送电影760场。

二是推进文脉传承工程,提高全社会文保意识

1.加快文化遗产申报和传承。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方巷人走北”于今年2月接受授牌。加强冶山农民画、长芦“留左吹打乐”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建设。积极联手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调研“留左吹打乐”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工作事宜。开展“四乡”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在中小学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课程。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在新华西路市民广场举办专场演出,开展“文博之夏”系列文物宣传展览及学生夏令营活动。组织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场。今年被评为“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区”。

2.推进文物可持续保护。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调查登记表的回收上报工作,共发放、回收调查登记表492份,做到调查回收率100%。根据省局统一部署,完成省级文保单位记录档案的数据录入工作。完成第一批区级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碑的设立工作,其中省级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碑1处、市级18处、区级35处。全面开展六合文庙大成殿维修工作,目前整体维修进度已经过半。密切跟踪南门清真寺礼拜大殿、六合城墙的维修工作,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市局批准的维修方案施工。在全市率先为各街镇文体中心配发文物巡查专用数码相机,在全区建立各级文保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是推进市场监管工程,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 开展“百日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行动,为亚青会保驾护航。配合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在竹镇农贸市场开展“18广场法制宣传日”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00多份,接待咨询100多人次。在今年五次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区文化市场未丢一分,排在全市郊区前列。派员参加省文化综合行政执法技能大比武活动,获得全省第二名。在规范经营及安全生产责任书中新增“一罚二停三吊销”的处罚规定。全年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场所2283家次,共处罚网吧9家,罚款共计6.4万元;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000余册(盘),取缔非法游商15家次。

四是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区完成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049户,数字电视整转:21000户。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监听、监看,确保重大节庆日、重要时期及日常播出安全。根据《省工商局等部门关于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及时停播9条违规医药广告。通过“省有线电视先进县(市、区)”的检查验收。牵头组织广播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做好“省有线电视‘户户通’县(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年底前报省、市检查验收。协助广播电视台做好科技创新奖、金帆奖、金鹿奖(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等相关材料的上报工作。强化社管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在全区范围内针对非法生产、销售、安装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受设施开展多项集中整治。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15台次,检查持证单位14家,查处无证单位1家,拆除卫星设施17套,没收非法销售卫星地面设施设备60套。

三、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民科学素质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公务员及领导干部培训教育

积极参加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周末课堂》学习、党务干部培训、人事编制工作培训等。开展领导干部进高校自主选学工作,组织新提拔领导干部参加上岗培训,组织青年女干部参加培训班。二是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干部培训教育

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区关于业务知识和公共知识的培训,及时掌握专业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积极组织执法人员专题培训教育

首先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学习教育。开展每周例会制,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组织文化市场、新闻出版、文物、广电管理科执法人员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文化综合执法培训班。组织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参加行政执法人员换证考试培训。其次认真抓好文化市场经营业主的法制教育培训。落实文化经营业主上岗培训工作,结合专项整治活动举办法制培训班,联合沿江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消防大队举办了游艺娱乐场所负责人培训班,召开了歌舞娱乐场所安全工作会议及消防知识培训。

四是认真举办迎青奥红十字救护培训班

按照全区迎青奥、现场救护培训工作要求,为提高群众性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文化广电系统30名同志参加了迎青奥现场救护培训班,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和现场模拟,增加了全员安全意识,提高了应对意外伤害和突发灾难的自救互救能力,为全面做好青奥会红十字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四、2014年工作计划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推进青奥文化城“一城五馆”建设。完成第二文化馆综合楼室内装饰并确保在青奥会前正式投入使用。葛塘、长芦、龙池等新建文化站全面对外开放。开通第一图书馆四级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并与部分街镇、社区图书馆实现联网,力争建成数字图书馆。科学规划和逐步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镇1个,示范文化站1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示范点10个,省四星级农家书屋2个,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86㎡。二是文化惠民工程

完成百场公益专业剧团演出4场、自办演出8场,全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超过1000场。选拔优秀节目推荐参加南京青奥会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三送”活动,完成送演出100场、送图书5000册,送电影1200场,确保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固定放映点每周放映一场电影。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按照省市文物局统一部署,完成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规定工作;完成《江苏文化遗产志》六合地区的资料收集和上报工作;编制文庙整体维修及环境治理方案并报请上级批准,完成文庙大成殿的维修工作并通过市文物局验收;完成南门清真寺礼拜大殿、六合城墙的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完善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建设,举办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不少于2场。四是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工作

推进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成立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具体负责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图书报刊、音像店、演出市场和广播电视的行政执法;建立文化、工商、公安、电信、综治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执法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文化市场管理联系会议;建立日常巡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相结合的长期管理机制;继续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新闻媒体、社会举报、行业自律的作用,形成多渠道的文化市场监控管理机制。五是广播电视工作

上一篇:冬至做汤圆吃汤圆作文下一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