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2024-11-18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通用7篇)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篇1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做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中共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力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肩负“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高校,人才在学院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以质量为核心的学院生存与发展动力的强化和以内涵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院生机与活力的凸现,人才资源都是最为重要的支撑和保证。

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为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我院正处在2007年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实现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

近几年来,学院积极探索与学院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一些政策,使得人才环境逐渐优化、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成事意识明显增强。但是,我院人才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师资队伍总量明显不足;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因竞争加剧和地域因素制约等造成的人才引留存在一定困难。此外还有对人才工作认识不甚一致、领军人物引进难度更大、人才培养力度有待加大等问题。学院的有些管理工作也尚未从经验走向科学,管理队伍存在着素质不高、层次欠佳等状况。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院师生都要以对人才强校战略极端重要性的认

识为基础,真正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抓好人才工作。

二、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和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贯彻落实广西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意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委与行政的统一领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办学层次为重点,以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为目标,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学院人才工作的目标

总体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一支能够适应学院向高水平教学型大学转型需要的人才队伍。具体目标是:

1、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五年内,计划聘用5名左右区内外有较大知名度学者作为学院学科领军人物,以及引进15名博士,增强学院教学科研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

2、进一步扩大高层次人才总量

五年内,通过多层次、梯队式培养各类人才,争取进入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2~3名、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达到10名以上,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超过40%;正高职称教师达到50~60名,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超过40%;与区内外兄弟院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争取硕士生导师达到30人。

3、实施“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建立人才小高地

通过实施 “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管理办法”,五年内建立3~5个院级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争取进入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个左右,以便聚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更好地为推动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硕士点建设,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4、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总体结构

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人才能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中的学科、学缘、学历、梯队结构相对合理。到2010年,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0~70%,党政管理干部90%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部分重点和重要岗位要充实一定数量的硕士学位以上人员。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以“规划、政策、协调、服务”为抓手,切实把“党管人才”和党政统领人才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人才建设规划,强化人才工作意识。院党委行政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学科和硕士点建设目标,根据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近十年的发展为依据,对全院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配置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形成人才工作的良好机制。围绕造就人才、凝聚人才、激励人才、保障人才等重点,制订相应的人才工作政策,在引导、保护、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中,探索识才、养才、聚才、用才的长效机制,力求为全院教职员工竞相成才、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二)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争取人才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区位优势的情况下,人才建设工作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用人与分配机制的转变,对人才建设的影响十分巨大。根据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我院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应探索:

1、构建以学科为龙头的教学科研人员的组织体系。学科是学院教学、科研的基本组织单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学院将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扶持力度,尤其对重点学科要给予更高的资助,并辅以相应的配套政策,加速重点发展。

2、建立以规划定向为基础的干部培养制度。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我院实际,出台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其他相关文件,做好处级及以上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建立年轻干部分流培养和分级培训等制度,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3、逐步建立以业绩为主要依据的宏观分配制度和教职工的院内津贴制度。以学院承担的教学业绩、科研业绩以及为学院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等为依据,实施奖励与津贴。对突破学院发展标志性、关键性指标(如获得“国家三大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百千万人才”称号、“863”与“973”项目等)者实行重奖。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并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和表彰机制。

(三)按层次明确目标,分阶段突出重点

师资队伍建设遵循量质并举、以质为主的原则,在数量正向增长的前提下,总体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管理队伍以提高素质和效益为重点,基本保持现有规模。本着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学科建设的具体情况,对各类人员的定位、聘任、考核以及晋升提高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四)紧扣能力建设核心,在培养和使用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以专任教师总数的10%为重点,以三级人才梯队为基础,分层分级确立培养方案。采取出国进修、与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挂钩等形式,培养学科带头人;以国内访学的形式,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后备人选;以访学加攻读博士学位的形式,培养学术骨干。以效能建设为核心,以管理机制调整为手段,以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增强学院基础服务为目标,通过新一轮的定编聘岗和相应奖惩机制的建立,强化管理、服务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岗位意识,激励全院干部在为学院发展建功立业中成长。

(五)调整聚才策略,完善引才政策,进一步加大引才引智力度

按照“移大树、育良材”的思路,建立引才引智工作机制。认真完善引才引智政策,积极延揽区内外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制定和完善外聘人才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外聘人才在学院发展的积极作用。

(六)做好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工作,稳定院内人才,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通过多层次、梯队式培养各类人才,实施“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管理办法”,修订和完善《玉林师范学院院内津贴发放试行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和科研业绩奖励办法》,加大对学院学科建设做出贡献个人和集体的奖励力度,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稳定院内人才。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篇2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 (简称《决定》) 是国务院安委会第一次以“决定”的形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凝聚安全发展共识, 形成安全发展合力, 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次出台的《决定》, 可以说是在系统总结以往安全培训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国务院23号、40号文件在安全培训工作方面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了深化和细化, 同时吸收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并抓住当前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大好机遇, 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提升和升华。

《决定》的出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是继承创新的过程, 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安全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决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贯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对于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实施“人才强安”战略, 开创安全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指导“十二五”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全国安全培训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篇3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付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

2、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科学和安全生产技术,努力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3、奋斗目标 到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运输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力争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完善政策,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4、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 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措施,积极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大公司、大集团和大型生产供应基地,提高有安全生产保障企业的生产能力。

5、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运用长期建设国债和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支持大中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重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并积极支持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安排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安排配套资金予以保障。

6、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坚持把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民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任务,持续不懈地抓下去。继续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经营网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展公路货车超限超载治理,保障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依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以及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7、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制 对《安全生产法》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要抓紧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认真做好各项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法》配套实施办法和措施。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法制观念。

8、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加强区域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9、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 加强安全生产科学学科建设,积极发展安全生产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安全生产科技和管理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安全生产科研资源,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的生产安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

三、强化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0、依法加强和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积极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等方法,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1、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制定和颁布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质量工作标准,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企业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质量责任制。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12、搞好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其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经营管理人员、重要工种人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规范的安全生产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任职、考核制度。

13、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 为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借鉴煤矿提取安全费用的经验,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建立对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14、依法加大生产经营单位对伤亡事故的经济赔偿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工伤保险制度,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同时,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向受到生产安全事故伤害的员工或家属支付赔偿金。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自觉保障安全投入,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

四、完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5、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 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权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察队伍建设和监察执法工作。

16、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要制订全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全国和分省(区、市)的控制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从2004年起,国家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下达年度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指标,并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考核。对各省(区、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公告、简报等形式,每季度公布一次。

17、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 把安全生产纳入国家行政许可的范围,在各行业的行政许可制度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源头上制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开办企业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持证生产经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对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企业不准开工投产。

18、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各地区可结合实际,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具体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

19、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要增强执法意识,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好企业安全评估,搞好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管。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或业主,要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的力度。认真查处各类事故,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20、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 小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各地要高度重视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坚持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为小企业提供安全技术、人才、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帮助小企业搞好安全生产。要重视解决小煤矿安全生产投入问题,对乡镇及个体煤矿,要严格监督其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安全费用。

五、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1、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特别要加强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对地方领导干部的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执法业务培训。国家组织对市(地)、县(市)两级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各省(区、市)要对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人,分期分批进行执法能力培训。依法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政府、企业领导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责任。严厉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现象和黑恶势力。

22、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分析、部署、督促和检查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支持并帮助解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行政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围绕安全生产,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学会、中心等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的作用,构建信息、法律、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丰富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内容,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23、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曝光。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提高青少年在道路交通、消防、城市燃气等方面的识灾和防灾能力。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依法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篇4

分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文明建设的窗口。保修分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单位,作为集团公司运营车辆的维修和技术保障基地,在安全维稳方面承担着两方面的职责,一是要保证全部运营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这是集团公司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修分公司的天职;二是保修分公司自身的安全稳定是建立和完善新保修的重中之重,是保修分公司经营发展的生命线,是集团公司安全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落实“安全维稳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保修分公司自身安全维稳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管理,完善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制度,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保修分公司作出如下决定:

一、构建“大安全”管理体制

在保修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维稳领导小组原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新的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委员会,全面协调组织、监督检查全系统安全维稳工作。

(一)成立安全维稳委员会 主任:保修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常务副主任:主管安全维稳工作的副书记 副主任:保修分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委员:机关各部室负责人

安全维稳委员会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国家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安全维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文件,制定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规章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维稳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维稳责任制,协调组织、监督管理全系统安全维稳工作;制定并指导落实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规划、计划和考核标准,定期考核各单位安全维稳工作;组织保修分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全面监控安全维稳状况。

原保修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的机电车辆安全委员会、防火安全委员会、交通安全委员会、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等四个专业安委会及保稳定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能不变,仍然分别由保修分公司安全保卫部、党委办公室、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技术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对外信息发布由保修分公司党委办公室负责。

(二)设立安全维稳委员会办公室

为强化对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分公司安全保卫部),负责督查各专业安全委员会、厂、中心和机关部室的安全生产、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成立安全维稳办公室 主任:党委副书记李燕侠

副主任:王 山 王立勇 杜 李 扈启美 吴克强 魏 渭 成员:安全保卫部全体人员及各专业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 分公司安全保卫部负责安全维稳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2.安全维稳办公室主要职责

按照保修分公司党委会、经理办公会、党政领导及安全维稳委员会的要求,组织落实分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安全维稳工作要求,代表分公司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安全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向集团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负责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不稳定事件信息管理,做好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信息的工作;协调开展安全维稳培训教育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建设;协调开展保修分公司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稳定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协调开展保修分公司各类应急响应和抢险救援工作;承办安全维稳委员会召开的各类会议和重要活动,督促检查会议决议执行情况。

(三)明确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安全维稳管理职责 分公司安全维稳委员会成立后,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机制不变、专业部室的管理职能不变。分公司所属各厂、中心、气瓶检验站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安全维稳工作,要明确责任部门和联系人;机关各部室要明确安全维稳工作联系人。

1.厂、中心、气瓶检验站安全维稳管理职责

(1)建立单位安全维稳的各级组织,要有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安全维稳工作,落实安全维稳主管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安全维稳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维稳基础台帐。

(2)贯彻落实分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安全维稳工作要求,定期召开安全维稳委员会各类会议和重要活动,督促检查本单位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3)抓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防火安全、交通安全、劳动安全卫生和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安全指标的完成。

(4)定期向分公司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维稳的工作情况;负责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不稳定事件信息管理,做好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信息的工作;

(5)做好企业的安全维稳培训教育,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要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管理 进行。

(6)做好单位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案件、不稳定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和准备工作,配合分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故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7)制定单位安全维稳工作安排和检查计划,负责组织开展定期、重点时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并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制定整改方案,监督隐患整改。

(8)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安全维稳工作的报告制度。各厂、中心、专业部室在发生影响到安全维稳事件时,要及时向分公司安全维稳办公室报告。

2.机关各部室安全维稳管理职责

(1)经理办公室: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接待内、外部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按《信访条例》规定要求和时限,协调、督促相关单位和相关部室按规定时限办结信访案件。负责检查和督办经理办公会有关安全维稳工作的重大决议事项、重要工作的执行及落实情况。负责分公司信访工作记录。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2)生产计划部(体系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将安全维稳各项管理指标纳入体系进行监督、评价,结合分公司安全维稳工作目标、重点、热点、难点工作,开展内部审核工作,检验安全维稳工作符合性,推进安全维稳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改进。负责内审工作不合格纠正措施的验证工作。

(3)财务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安全维稳经费和治安消防费用的使用情况,保证安全维稳经费和治安消防费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安全维稳经费和治安消防费用的现象。

(4)人力资源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制定分公司 安全维稳教育培训计划。指导监督各单位及机关各部室落实安全维稳培训计划和各项准备管理工作,做好调查研究,逐步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制定分公司劳动安全工作安排和检查计划,负责组织开展定期、重点时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监督隐患整改。指导监督各单位及机关各部室落实好劳动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对企业劳动安全生产管理负责。指导监督各单位及机关直属机构落实好工伤职工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员工工伤申请、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解决好劳动争议,按标准核发员工工伤保险待遇和报销医疗费用。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指标完成情况。

(5)技术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车辆、机电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督办安全隐患的治理,对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负责。负责策划、组织、协调落实重大政治活动、冬防、夏防以及节假日的技术保障工作。负责技术、设备、节能、环保、机电安全管理指标的考核。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指标完成情况。

(6)质量监控管理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影响安全维稳的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及鉴定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7)行政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分公司行政后勤防暑降温、食堂、疾病防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每月按照分公司行政后勤工作检查考核标准,对各单位厂区环境、食堂、卫生间、室内卫生、禁烟工作等进行检查,对职工反映的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监督落实工作。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8)安全保卫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分公司治安、防火、交通、排查调处等安全维稳工作的管理。负责制定 5 治安、防火、交通安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并组织评审,确保其充分性和有效性。对企业治安保卫、防火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负责。负责检查和督办分公司安全维稳委员会形成的重大决议事项、重要工作的执行及落实情况。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指标完成情况。

(9)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对保修分公司管理的国有独资、控股、参股公司、出租房屋的安全维稳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安全稳定。负责按照保修分公司管理文件,完善土地房屋资产租赁的管理程序,建立租赁风险和安全维稳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0)信息中心: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按照授权权限命令和工作指令,执行安全维稳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与安保部门协同工作,搞好分公司局域网络安全运行系统的建设。负责分公司机关计算机房的管理。做好局域网络及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网络系统用户账号、密码、权限管理和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1)抢修生产调度室: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抢修车辆在抢修救援过程中安全维稳工作的整体策划,在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任务中安全维稳工作的监控、管理。负责对各个抢修工段的抢修人员实施专业评定,并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2)党委工作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检查和督办党委会关于安全维稳的重大决议事项、重要工作的执行及落实。负责对安全维稳工作的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和企业安全维稳工作的对外信息发布事宜。负责妥善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负责领导接待日的具体安排,督促有关领导、部 门对信访的解决、处理,对涉及企业安全维稳的事项负有督办责任。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3)纪检监察部: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对安全维稳工作进行专项监察,对在安全维稳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的各级干部的失职、渎职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14)工会: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监督检查企业安全维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政策及法规的落实情况,参与生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参与分公司涉及职工利益的各项政策、方案的研讨与制定。向企业及时反映职工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按规定时限办结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和群众来信、来访。定期分析本部门安全维稳工作情况。

(15)团委:落实部室安全维稳联系人。负责青年团安全维稳工作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思想调研活动,听取青年人意见,反映青年人要求,针对青年人的特点,落实安全维稳工作。

二、坚持安全维稳工作原则

(一)坚持责任明确、一岗双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委员会、厂、中心、机关各部室的安全维稳任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维稳,一岗双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主管领导安全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各部室专业管理责任和单位安全维稳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维稳长效机制,提高群防群治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维稳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安全教育作用,加强对各级负责人、保修工和特殊工种的安全培训。严格资格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技能。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建设。突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严格各项预防措施落实,确保企业运行安全。

(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的原则。安全维稳工作必须 坚持以人为本与依法依规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尊重职工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理念,关心职工生产生活,尊重职工利益诉求,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法纪教育。职工要依法依规生产操作和反映诉求,管理人员要依法依规解决诉求。健全信访稳控机制,突出抓好源头预防排查化解。进一步强化依法依规经营管理、依法按政策办事和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识,杜绝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引起新矛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信访接待工作流程,提升处理信访事件的水平。

三、健全安全维稳工作机制

(一)健全安全维稳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维稳委员会安全生产例会、安全工作讲评会、专题会等各种会议、督查工作机制,推进会议议定事项落实;及时检查、通报企业安全维稳形势以及各单位、机关各部室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意见,交流安全维稳工作经验。协调、组织、指导各专业委员会、机关各部室和各厂、中心各项安全维稳制度。

(二)健全安全维稳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机制。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改进企业安全维稳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安全维稳目标责任制度,形成运行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大安全维稳工作奖惩力度,调动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和从事安全管理与维稳工作干部的积极性。认真执行安全维稳工作月通报、季公布、年考核制度,促进企业安全维稳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健全安全维稳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研究、加强安全维稳工作的基础管理,指导、推动各单位落实安全维稳各项措施。监督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落实主要负责人的一岗双责、建立安全维稳责任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 工作落实情况,推动企业安全维稳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健全安全维稳工作投入机制。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运输与抢修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管等工作的资金投入,推动各单位改善安全维稳工作条件,提高企业抵御安全生产事故和不稳定事件的风险能力。完善安全维稳先进典型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各厂、中心党政一把手负责、专业部室直接管理、安全维稳办公室综合监督相结合,定期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和重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并对重大事故隐患与重点矛盾纠纷登记建档、评估分级、整改治理、跟踪监督,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企业安全稳定。

(六)健全事故事件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按照“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要求,认真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妥善处理各类不稳定事件;督促、指导各单位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建立完善和落实事故事件约谈、事故事件现场分析、事故事件通报、事故事件结案和报备等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事故与不稳定事件责任追究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对事故事件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

(七)健全安全生产事故与维稳信息统一发布的机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细化安全生产事故与维稳信息报告、处置办法,逐级规范安全生产事故与维稳信息报告、处置工作。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与维稳信息统一由保修分公司党委办公室发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安全维稳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维稳责任。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是保修分公司安全维稳的责任主体,党政正职要对安全维稳工作负全责,主管领导要负主要责任,其余领导各负其责。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当前企业安全维稳工作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维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确保全系统运营生产安全形势平稳,职工队伍稳定。

(二)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维稳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维稳运行机制,做好与安全维稳工作的业务衔接。安全维稳办公室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进一步强化对厂、中心、机关各部室安全维稳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事故、隐患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矛盾,全力压减事故。

(三)排查隐患,落实预防措施。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要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分公司督查、专业部门排查和单位自查等方法,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治理,做到查到边,治到底,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重点矛盾,各厂、中心、机关各部室要认真研究对策,采取定治理时限、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督办领导的“四定”措施,全程跟踪,逐一整改,逐项销号,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四)加强培训,提高防控能力。各厂、中心、专业部室要切实重视并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为重点,不断丰富和扩展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改进安全培训方法,通过抓重点以点带面,抓典型以事警示,抓基层落实到 人,迅速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防控安全生产事故、不稳定事件的能力。

(五)转变作风,共创和谐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要完善领导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包案约访制度,妥善处理群众信访问题。要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通过改革创新,全方位、多层级推进思想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基层干部的感召力,不断开创干群共谋发展,上下共建和谐的安全稳定新局面。

(六)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建立报告制度。各厂、中心、专业部室在发生影响到安全维稳事件时,要及时向分公司安全维稳办公室报告。凡发生不报、漏报和瞒报行为的,分公司将对领导干部实施问责,追究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神华集团领导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反思、查找隐患、坚决整治、严格管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现就后70天安全生产工作做出如下决定:

一、成立集团公司后70天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 俭

副组长:陆维平严永胜

成 员:姚具元 仝金正 甄久春 陈 毅 张正军

刘晋冀 吴学林 关清安 樊永宁 崔洪明

吴国光 陈 恕 章永久 贺弘志 赵长青

马明华 张学智 廖国礼 李玉民 陈志清

杨 郑 赵 林 冯茂龙 邵林珠 荆宁川

王乐生 李 良 郭敏杰 马金明 魏学文

领导小组职责:

1.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做出整体部署;

2.决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重大事项;

3.每旬召开一次检查组组长会议,听取各组工作进展情况;

4.考核各检查组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王乐生

副主任:王长信

成 员:集团公司调度中心全体人员

办公室职责:

1.协调检查组活动;

2.掌握各检查组检查情况,定期汇总向集团公司领导小组汇报;

3.完成集团公司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20个安全检查组(见附件)

二、重点开展十一项安全专项活动

(一)继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二)开展“一通三防”大检查活动;

(三)开展掘进巷道“三条线”管理专项检查活动;

(四)开展掘进巷道“三同时”专项检查活动;

(五)开展机电运输专项大检查活动;

(六)开展火工品专项大检查活动;

(七)开展地面交通运输安全专项检查活动;

(八)开展基本建设安全专项检查活动;

(九)开展班组建设及员工培训专项检查活动;

(十)开展基层各单位领导班子安全管理能力专项检查活动;

(十一)开展“决战70天,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三、安全考核补充规定

四季度,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除继续执行安全授旗奖励活动外,还需执行以下规定:

(一)集团公司所有管理人员除参加神华集团及其他重要会议外,一律取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等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外出时,必须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有关请假制度。擅自外出者,一经查实,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各蹲点检查组负责监督考核。

(二)集团公司“三违”处罚管理办法规定的“三违”类别均提高一个等级处罚,其中,凡造成他人重伤及重大以上机电事故者,一律解除劳动合同。

(三)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凡发生一人死亡事故的单位,分管领导免职,党政一把手降级处理。

(四)严格实行领导值班、带班制度,特别要加强中夜班和双休日值班、带班。各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月下井次数不少于12次,其中,中夜班每人每月不少于4次,并且保证时间(中班:20:00—24:00;夜班:3:00—8:00)。双休日期间,各单位党政一把手至少有1人值班。各单位领导下井情况由集团公司调度中心负责统计,每月在安全生产视频会上进行通报,对下井次数不够或工作不到位者,集团公司将从重处罚.(五)检查组负责检查的单位发生重伤以上事故,检查小组成员给予经济处罚。

附件:1.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20个检查组成员名单

2.检查组职责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篇6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

工作的决定

云政发【2011】229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特作如下决定:

一、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2011年以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但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11·10”煤矿事故,造成了重大损失。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各地、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 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切实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刻反思“11·10”事故教训,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采取更加坚决的措施,进一步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二、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见》(云政发【2008】178号)要求,切实加强对本地、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各地、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对本地、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对本地、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监管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分管责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职责,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常务副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析评估机制,每季度组织召开1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分析、研究、部署、督促、检查本地安全生产工作。

三、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0】157号)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班组和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落实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时要深入重点采掘工作面。企业必须确保安全投入,按照规定提取安全费用,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或资质。企业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提高企业安全水平严格企业安全生产准入条件。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准入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安全审批,凡未经安全审查批准的项目,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登记、备案手续。严格安全设施“三同时” 制度,所有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煤矿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建立完善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2012年底前,采用危险工艺的化工企业必须全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大型和高度危险化工装置必须装备紧急停车系统或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距离不够的加油站必须安装阻隔防爆装置或搬迁,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GPS定位系统。煤矿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2012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尾矿库、规模以上的冶金、有色等工贸行业必须在2013年底前,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等级。凡在规定时间内安全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未达标的企业,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

五、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以“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为目标,集中开展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整治。煤矿重点抓好整顿关闭、资源整合、技术改造,以及4 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专项整治。非煤矿山重点抓好地下矿山专项整治,巩固露天矿山和尾矿库专项整治成果。危险化学品重点抓好自动化改造,强化生产、储存、运输环节的整治。烟花爆竹重点抓好生产企业提升改造,杜绝“三超一改”(超定员、超药量、超能力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等违规违章行为。道路交通运输重点抓好危险路段、高速公路和特种运输车辆、长途客车、大型货车、农用车、校车安全整治,以及超速超载、非法载客等隐患治理。建筑施工重点抓好资质挂靠、出让资质、违法转包分包工程和不按照安全生产规程施工的整治。民用爆炸物品重点抓好非法经营、储存、使用的整治,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利、消防、特种设备、电力、通信、建材、机械、人防等行业领域要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明确安全隐患整治重点及措施,严防发生重特大事故。根据各地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抓好重点州(市)的安全生产整治工作。

六、强化安全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领导,建立公安、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国土资源、工商、税务、环境保护、电力监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 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存在违法生产的,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照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触犯法律法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严格追究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责任。对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不力、非法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惩处、安全生产秩序混乱的地方,依法追究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执法机构,配强执法队伍,配齐执法装备。乡(镇)、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站,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

七、严格安全生产监管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省人民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州(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进行约谈,省安委会对超半年和年度控制指标的州(市)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发生安全事故领域的分管领导进行约谈,省安委办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存在非法和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所在地县级政府领导进行约谈,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建立发生事故企业专门档案,对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1年内发生2起及以上较6 大事故的企业,及时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并建立与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商、金融等部门联合限制和制裁的约束机制,1年内严格限制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和信贷等;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查处的一般事故,由州(市)安委会挂牌督办,州(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查处的较大事故,由省安委会挂牌督办,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政府每年挂牌督办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并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单位、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八、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

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查处事故,严肃追究责任。经考核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不合格的州(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当年不得参加评优评先,其主要负责人和事故发生领域分管负责人当年不得参加评优评先、1年内不得提拔。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对其法定代表人一律先免职后查处,对负直接责任的,给予免职或撤职处分;对因工作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非公企业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对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规定的上限进行处罚。对因违法行政、失 职渎职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一律从重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事前责任追究,对拒不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决定,或不能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各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依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安全生产新举措,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努力开创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安全 生产 决定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云南省军区。(共印1030份)

玉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篇7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3〕24号 【发布日期】2003-12-03 【生效日期】2003-12-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晋政发〔2003〕2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精神,努力促进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教育工作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推进我省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兴晋富民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目前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中小学公用经费、危房改造资金缺口较大,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较低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今后五年,要围绕农村小康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改变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于城市、滞后于“三农”需求、滞后于发达地区的状况,建立起基本适应推进农村小康建设需要、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主要任务是:全面“普九”和提升“普九”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充实、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和场所建设,使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引深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与农业、科技的紧密结合,增强教育为农服务的功效;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县为主、各级共同承担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新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数量和结构满足需要,基本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以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促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从2004年起,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工程”,以改造校舍校园、调整布局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益。2005年前,全省完成“

五、三”学制向“

六、三”学制过渡和六周岁儿童按时入学工作。到2007年,全省基本取消7人以下的教学点和四级复式教学,取消双轨制以下的初中学校,新建一批寄宿制小学,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努力降低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提高毕业率,加快中小学课程改革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未实现“普九”的11个县,要将完成“普九”规划任务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摆在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树立自力更生、奋力攻坚的决心,充分利用“二期义务教育工程”等支援项目,在2005年前完成“普九”任务。

已经“普九”的县(市、区),要以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结合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省教育厅制定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具体条件和检查验收标准,2004年开始以县为单位检查验收,到2007年力争有5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县”要求,并使其中部分县达到国内教育发展先进水平。

(四)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今后五年,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所有农村地区都要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初中后教育。要在组织全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建设中,重点支持一批基础较好、办学特色突出的农村高中进入示范高中,扩大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要重视并扶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制改革后富余的场地、设施等教育资源发展学前教育。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认真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行以市(地)和县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带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战略,到2007年,市(地)要重点建设好二至五所规模较大、质量较高、适应社会需求的示范性职业学校,并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每县都要建成一所综合性、高标准的职成教中心。职业教育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开放的办学模式,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完成学业。

农村成人教育,要在进一步巩固提高扫盲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坚持以服务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民增收为主要方向,实行培训与市场挂钩,推广学校、公司加农户的模式,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教育、农业、科技、劳动、组织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使之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并为普通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专业技术师资和场所。可在农村中小学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

(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07年,全省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经费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和提高,注重应用和体现效益。要坚持“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2003年底前出台总体规划及相关政策,确定试验县并启动试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

三、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七)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育改革。2004年所有县进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全省整体进入新一轮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要注重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完成国家基本要求的同时,鼓励农村中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大胆创新,初、高中学校应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大力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及就业与创业教育,促进办学更加贴近“三农”。

(八)加强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和场所建设。2007年前,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供城镇初、高中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保证城镇中学生每年至少有一周时间在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学习。农村中小学校都要有一定规模的校田、校林、校场或其它劳动实践基地,县、乡政府要结合退耕还林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土地、林地及有关场所,并及时办理土地证、林权证和产权证等。要充分利用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充分发挥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推动农村学校的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九)实施“科教兴乡、兴县工程”。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推广前元庄等农村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依靠教育和科技的力量促进农村经济振兴和社会全面进步。到2007年,力争40%的乡(镇)、30%的县(市)达到“科教兴乡”、“科教兴县”标准。省人民政府对达到“科教兴县”标准的县予以表彰奖励。要确定一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创造经验,引深改革。

(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在推进“农科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各自的优势,加强我省农村发展问题的科学研究,努力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每所高等学校要确定一至二个县作为定点联系县,开展技术成果转让,帮助开发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支持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培训农村职成学校和中小学师资,参与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联系县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进一步理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十一)农村教育实行“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制定本县(市、区)农村各类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负责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职工的管理和培训;做好本级财政预算,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合理使用好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组织城镇学校对口支援贫困乡村学校和对贫困学生的助学活动;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维护学校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实施“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办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十二)各级人民政府在发展农村教育中承担相应责任。省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全省农村各类教育发展规划及有关行政法规、政策;指导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努力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对财力不足、发放教职工工资确有困难或达不到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的县给予转移支付。

市(地)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农村教育发展规划,对各类教育进行指导、管理和督查;积极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对财力不足、发放教职工工资确有困难或达不到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的县给予转移支付;对农村中小学建设特别是危房改造,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助。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积极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按有关规定划拔中小学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负责建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实施“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工作,组织农民进行各种培训。

五、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实现农村中小学“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

(十三)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并切实予以保证。要依法就本县(市、区)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和执行情况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

农村税费改革后,省、市(地)、县(市、区)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在安排上级转移支付时优先保证农村义务教育,使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逐步有所增加。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农村教育经费中的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下拨至学校,切实保证专款专用。

(十四)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统一发放的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实行县(市、区)长负责制,工资管理要全部上收到县,未理顺教职工工资管理体制的县(市、区)必须在2003年底前理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省人民政府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和国家制定的工资标准,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不再发生新的拖欠,并限期清理、补发历年拖欠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从2004年起,省人民政府定期通报各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和清欠情况,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县(市、区)长予以通报批评。对因财力不足发放教职工工资确有困难的县,省、市(地)财政部门要逐县核实财力,统筹安排,通过增加财政性转移支付和工资性转移支付等办法,帮助其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中央和省下拔的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各市(地)不得截留,必须全部补助到县。

(十五)建立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核定的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统筹安排,予以保证。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要逐乡逐校核定具体拨款额,列入财政预算,在每学年初拨付到位。对因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不到位、引发学校乱收费的地方,要追究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于实行“一费制”的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财力确有困难的县,其公用经费的缺口,由省、市两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补足。

中小学按规定收取的杂费,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不得用于教师工资、津贴、福利、基建等支出,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和从中提取任何性质的调节基金。农村中小学收费要严格执行省定的项目和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收取规定项目以外的费用或擅自提高标准。对挪用挤占中小学经费和违反规定乱收费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十六)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定期勘查、鉴定危房制度和危房改造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维护、改造和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并把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的经费投入。要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和省级财政2003-2005年,设立中小学危房改造专款,市(地)、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专项经费,力争用三年时间共同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的改造。现有C级、B级危房以及以后产生的危房由市(地)和县(市、区)政府负责检查鉴定,制定规划,筹集资金并承担改造任务,省级财政从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扶持。乡(镇)人民政府也要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村民自治组织要通过组织村民自愿投工、投料等方式,支持中小学校舍的维护和修缮。

农村“普九”欠债问题由学校所在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将还债责任推给学校。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要在化解乡村债务时,对学校债务予以统筹安排解决。要依法制止债权单位和个人因追索债务强迫学校停课及其他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查处。

六、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素质

(十七)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各县(市、区)要于2003年底前完成本地中小学核编定岗工作。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到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生源分散的特点,实事求是,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要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领导职数、内设机构数,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代课人员。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坚决清退并归还被占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一律不得使用编外人员顶岗任教。对于缺编的农村中小学,各县(市、区)政府根据需要,逐步按编制配齐教师,要优先聘任(聘用)师范教育类毕业生。

(十八)依法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以县为单位建立中小学缺编教师定向招聘(聘用)制度,继续完善新任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轮岗支教制度。评聘中小学教师职务,应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从2004年起,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1-2年农村中小学任教经历。建立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按其工资总额的10%予以补贴;继续落实《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规定的山区教师工资浮动制度。继续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将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能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教师,在聘任、考核和评模奖励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十九)严格掌握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农村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和中级以上教师职务,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农村中小学校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其选拔、考察、聘任、考核、培训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校长的主要方式。要切实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对校长选拔、聘任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村民委员会和家长代表参与校长考核工作。要严格执行校长任期考核制,对任期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的校长,应及时解聘或撤职。

(二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农村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所有中小学校长必须经过任职资格培训方能担任校长职务。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到2007年,农村小学教师在学历全部达标的基础上,50%以上达到大专学历;农村初中教师95%以上达到大专学历,并有3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进一步办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

七、加大扶持家庭困难学生就学工作力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十一)建立健全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就学制度。国家和省下达的中小学助学金,必须保证全部用于补助困难学生。省人民政府继续设立义务教育“保学金”,各市(地)和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经济困难学生专项助学金。积极鼓励支持“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事业,引导国内外有关团体和个人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做好国家对未“普九”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工作。到2007年,争取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予以保障。

(二十二)积极实施学校对口支援,开展经常性的助学活动。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抓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各种方式对口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继续组织好全省大专院校及部分原重点中学对口支援未“普九”县工作。各市(地)也要积极组织本地城市及发达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并建立对口支援捐赠中心,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经常性捐助。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尽快组织实施。省人民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八、加强领导,开创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二十三)各级人民政府要大力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列入重要议程,制定本地农村教育发展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农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从2004年起,省人民政府实行六项工作制度。

1、责任制度。明确各县(市、区)长是本区域内农村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工作措施和经费投入“四到位”,对挤占、挪用、拖欠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挪用农村教育专项经费,不及时修缮危房造成师生安全事故等严重问题,要追究县(市、区)长的责任,性质严重的要予以行政处分。

2、公示制度。省人民政府每年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危房改造、学校公用经费落实等有关情况,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通报。

3、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和上级政府就农村教育整体工作及有关重点工作情况进行报告,接受人大的评议和咨询。

4、举报制度。省、市(地)人民政府就教职工工资发放、中小学乱收费、贫困学生入学等工作设立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有关情况除责令当地认真调查解决外,每年年底要将有关举报情况通报全省或全市。

5、联席会议制度。省人民政府组织教育、农业、科技、财政、人事、计划等部门建立“农科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有关工作,形成对农村教育工作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各市(地)和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制度。

6、表彰奖励制度。省人民政府定期对农村教育的先进县(市、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各市(地)和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表彰奖励制度。

(二十四)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督导。各级人民政府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指导,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当地政府限期改正,督导结论要作为对当地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及对农村教育工程立项和资金投放的重要依据。

二○○三年十二月三日

上一篇:《假如给我三光明》读后感下一篇:赞美祖国华诞成立建国70周年优美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