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欣赏课命运交响曲评课稿(共9篇)
音乐课欣赏课命运交响曲评课稿 篇1
课题:音乐欣赏《命运》
科目:中学音乐
点评:伴着贝多芬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命运》交响曲,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这美妙的乐声中包含了多少对生命的思考?……今天聆听了一堂音乐课,受到了很多的的启迪。特别是老师扎实的音乐功底和素养,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体会:
1、课前准备充分。由于本节课需欣赏完整作品,课的容量很大。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老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自费购买相关影碟、制作了课件。围绕如何用简明、生动语言介绍?应教给学生哪些欣赏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精心设计了教案。
2、运用VCD视听工具,将抽象变具体,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恰当的运用VCD这样的视听工具可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帮助了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
3、教师提高导入,紧扣教学主题: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教师介绍: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4、通过分段和完整的欣赏,学生从作品中领会到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音乐课欣赏课命运交响曲评课稿 篇2
“交响音乐”这一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真正懂得交响乐, 真正喜欢聆听交响乐的人却很少, 因为它很抽象, 所以许多人对此不感兴趣, 也不想触摸。不过当你真正懂得欣赏, 知道如何欣赏的时候, 就会认为交响乐的魅力是无穷的。
“交响乐” (symphony) 这个词, 起源于希腊语“一起”与“发音”。交响曲是直接来源于“意大利序曲”, 这种序曲被处理成快板—慢板—快板三段连续演奏, 当时也曾有人称之为“交响乐”。而后, 德国音乐家海顿总结了各地的经验, 确立了交响曲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并以双管制管弦乐队奠定了交响乐队模式, 因此后世尊他为“交响乐之父”。在后来浪漫主义时期还创造出了另外一些交响音乐的形式, 如交响诗。交响音乐之所以被称为高雅艺术, 是因为它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不受时空限制, 不受国籍限制。交响音乐崇高的艺术价值在于它能给人以回味和精神力量, 欣赏它时人会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 听后振奋和沉思, 从而陶冶性情, 提高审美能力。
随着科学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等一系列变化, “交响音乐”这个曾经许多人认为陌生的名词, 现在慢慢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会如何欣赏它们, 以此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那么欣赏交响乐, 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才算听懂了交响乐呢?就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探讨。
2. 欣赏交响音乐时应具备的知识
2.1 了解该作品的作曲家的生活时代, 以及他们创作乐曲的背景。
要想听懂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最起码你要知道作曲家想通过作品来表达什么样的心声, 往往作曲家要表达的内容与他们所处时代的背景是相关的。因此要想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就必须先了解其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的观点。通过作曲家的时代背景, 一首交响音乐的主题思想就可以抓住了。
例如: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从作品名“英雄”可以看出是描述人物的音乐, 但是如果不了解该作品的背景, 就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情感。这部交响曲的构思完全是贝多芬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意愿, 当他真诚崇拜拿破仑并为他写作了这部“英雄”交响曲想拟订后献给他时, 拿破仑却在1804年5月18日接受了皇帝的称号, 此时贝多芬的心灵遭到了极大的伤害, 于是他在“英雄”交响曲的乐谱上标注着“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的英雄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充分反映了人民大众反抗专制暴政和追求自由平等的斗争。其实, 还有许多作品是要与时代背景相联系来理解的, 也只有富有内涵的作品, 才会被后人所传颂, 才会成为经典之作。因此, 要想听懂作曲家的作品, 就必须先读懂作曲家的内心。
2.2 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及作品风格。
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也不同, 因此在欣赏不同作曲家作品时应该了解他们的创作个性及作品风格, 这样有利于欣赏者角度的替换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例如: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个性在于:雄壮、大气、稳重;而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个性在于:优美、自由、抒情且充满想象。所以在欣赏一首交响音乐作品之前, 要了解其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了解不同作曲家的个性。通过欣赏作品, 我们不仅能听到不同的音乐, 而且能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人生。
2.3 体会和理解作品的主题。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想真正抓住交响音乐作品的灵魂, 就必须体会和理解该作品的主题, 因为主题往往在乐曲中突出的音调, 有鲜明的性格, 且富于歌唱性, 具有深刻的内涵, 并在乐曲中反复地出现。当你多听, 听熟这个作品的主题时, 你会慢慢发现这首曲子你已经开始了解和熟悉, 也会越来越喜欢这种音乐。
例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这首曲子主要描写了伏尔塔瓦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诗一般的传说。
谱例一:主题
这首交响诗的主题极富歌唱性, 旋律优美动听。在欣赏交响音乐时, 把握好这首曲子的主题, 再根据该作品的时代背景, 那么你会从一首完全陌生的曲子到比较了解, 再到完全理解, 同时你会发现你已经开始喜欢这首交响音乐。
2.4 学习一些音乐知识, 根据乐曲的音调、旋律、和声、织体与节奏等等去联想。
音乐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所以要善于联想意境, 但是有人连一点基本乐理知识都没有接触过, 那么欣赏交响音乐自然有些困难, 更别说喜欢, 因此在这一点上应该重点培养。“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来说, 任何美妙的音乐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欣赏音乐时, 如果你一点音乐知识都不懂, 那么再美妙的音乐也不会让你真正感动, 因而这种音乐对于你也是毫无意义的, 更别说喜欢它。
当作曲家写作一首交响音乐时, 他会充分利用乐曲的音调、旋律、和声、音色、织体与节奏等。这也是交响音乐之所以具有丰富深刻内涵的原因。提到交响音乐的音色, 我们不得不提交响乐队各乐器所演奏的音响, 这是十分关键的。交响乐队由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及其它色彩乐器 (如:竖琴) 所构成的。而交响乐队的各个组大都由音色和音调的不同由低到高编制在乐队中, 演奏不同的音色。例如:扮演老人的声音可以用大提琴或者大管等偏低音的乐器;模仿鸟叫则可以用小提琴或短笛等高音声部的乐器。因为交响乐队音色的丰富, 造就了交响音乐的形象性, 这是许多交响音乐以外的音乐没有的。那么在我们欣赏一部交响音乐时, 它的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 都应该欣赏分析得十分细致, 因为作曲家在写一部作品时, 它利用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速度、每一个休止符都是别有用心的, 也是在表现他们的个性特征。
例如: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这部作品是一部交响音画, 它描写的是在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 隐隐传来宁静的俄罗斯歌曲, 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由远而近, 随后又响起古老而忧伤的东方歌曲, 一支行商队伍在俄罗斯士兵的护送下穿越广阔的草原。那么这样生动形象的画面, 作曲家是怎样利用这些音乐特点来表现的呢?
谱例二:
主题一:描绘俄罗期军队的形象
主题二:描绘商人行进的形象
两个主题形象地刻画了俄罗斯军队与商人行进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4.1 旋律:
主题一旋律轻柔, 音程之间的跨度比较大, 表现出士兵们行走的气势。
主题二旋律具有东方音调的特色, 音程多为级进, 表现出商人悠闲的行走。
2.4.2 节奏:
主题一节奏规整, 2/4拍偶数节拍的节奏强弱分明, 突出了士兵的步伐刚强整齐。
主题二:节奏强弱对比都不明显, 虽然仍用2/4拍, 但当中利用同音连线来改变强弱关系, 使出现许多切分节奏, 突出了商人们步伐混乱不一致。
2.4.3 音色:
主题一主要利用圆号、长笛等乐器来突出军队的士气和高昂的情绪尤其是圆号那种轻柔宽广的音色。
主题二主要以弦乐为主, 与双簧管合奏, 利用清脆的音色去表现商人进行的一种淳美、恬静、安详的心理。
2.4.4 力度:
整首曲子利用渐强、渐弱, 充分表现了军队和商人在行进中, 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画面。作为一个欣赏者, 在这些地方都应有充分的想象, 从而感觉这个动态的画面。
2.4.5 曲式:
利用双主题变奏曲式。充分表现两支队伍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行进动态画面。
这部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充分利用各种音乐特点来表现一幅美丽的动态画面。如果你按照这种方法欣赏分析后, 你还不会为作曲家的惊人创作而感叹吗?不会为作曲家应用音乐技巧而折服吗?我想会很难。交响音乐就是如此有魅力, 如此丰富。
以上四点是欣赏交响音乐时, 应该具备的知识。但是,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交响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 虽然抽象, 但只要多听、多记、多想, 自然也会具备一定的欣赏交响音乐的知识了。
3. 欣赏交响音乐会时应注意的问题
当我们具备一定欣赏交响音乐的知识后, 在欣赏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许多尴尬的场面发生。
3.1 欣赏交响音乐会时, 应当衣着整齐, 提前进入剧场并安静地就座。
3.2 在交响音乐演奏过程中, 每个乐章之间不要鼓掌, 只有在最后一个乐章完满结束时, 才可热烈鼓掌。
3.3 听不懂交响音乐时, 不要左右打听, 以免干扰别人。
以上三个方面是起码应有的理解, 养成这种好习惯, 不管你是否完全懂交响音乐, 那都不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 也达到了一定素质增长的目的。
如果有人问, 怎么才算听懂了交响音乐?所谓懂即是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感情和情绪, 引起精神上或心灵上的共鸣和变化。也许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 其实不妨问自己为什么要听交响音乐?是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修生养性, 还是想从音乐中获得美, 来调剂生活充实生活, 最后提高生活。这两者是一个道理, 只要能达到这两个目的, 那你就基本听懂了, 也实现了交响音乐给予人类的财富。
4. 结语
交响音乐是一门非常艺术的艺术, 非常科学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今交响音乐已走进我们的生活, 如全国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就是大学生享受交响音乐的一次难得机会。相信不久将来, 高雅艺术将走进千家万户, 让所有人来享受这个交响盛宴。如果你喜欢上交响音乐, 你会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音乐。
摘要:本文对如何欣赏交响音乐提出应具备的条件及步骤, 针对社会上大多数不了解它的人, 对交响音乐作出了具体的分析, 旨在引导更多的人聆听这种天籁之音。本文首先对交响音乐的起源进行了概述, 然后重点提出了四种应具备的条件, 并为此进行了文字和谱例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最后简要谈到了欣赏交响音乐会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交响音乐,欣赏条件,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齐东海.走近交响音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1995:73-75.
[2]齐易, 杨子江.走近交响音乐圣殿.人民出版社, 2005:33-37.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183-193.
[4]伍湘涛.交响音乐赏析新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4, 128.
“巨蛋”下的音乐节命运交响 篇3
即将开始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走过了第十一个年头。作为在新中国开始的最早的音乐节之一,却在新变化的演出市场中,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尴尬的窘境。
2007年第十届音乐节举办了24场演出,2008年第十一届,从10月2日至19日,共16场,演出场次下降了1/3。
今年音乐节的最大亮点,非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原班人马带来的瓦格纳歌剧《汤豪舍》,与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莫属。而如此浩荡和宏大的歌剧制作,却未能进入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依旧放在保利剧院进行。其实今年的音乐节在演出场所方面已有拓展,将首都剧场和北京音乐厅囊括其中,但依旧没有国家大剧院的身影。
大剧院成音乐节变化的分水岭
音乐节的概念缘起于欧洲,是在演出季间隙的夏天,放了假的乐师们寂寞难耐倾巢出动的产物。欧洲盛行的音乐节在中国仅有两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其一是丁善德创建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也为新中国最早的两个音乐节之一;其二便是余隆于1998年一手创建的北京国际音乐节。
2005年,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邀请到了纽伦堡国家歌剧院整套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全集、西蒙•拉特尔爵士与柏林爱乐乐团以及诺灵顿爵士和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在笔者看来是难以超越的一届,也代表着音乐节迄今为止的巅峰之作。2006年第九届,波利尼和杰基耶夫的驾临,弥补不了穆蒂缺阵的遗憾;2007年第十届,虽有数支大团光顾,但音乐节俨然成了郎朗的个人走台秀。
如果说七年之痒,十年一坎的话,那2007年不仅是音乐节的分水岭,也是整个北京乃至中国古典音乐演出界重新洗牌的元年。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内部,包括节目总监、市场总监、媒介总监和商业赞助主管四大巨头纷纷离职,其中包括曾伟——音乐节创建伊始余隆的左右手。由香港著名乐评人周凡夫撰写的回顾音乐节十年历程的书稿,因为这一人事变动不作出版,音乐节转而邀请美国乐评人司马勤(Ken Smith)另起炉灶。几个元老级的赞助商也从赞助名录中消失。
如果说这些内部变动引起的振动,远不足以撼动音乐节这艘彼时北京音乐界旗舰的话,那同年建成并在音乐节期间依旧低调试运行的国家大剧院,注定会是一艘航空母舰。随着2007年12月国家大剧院以杰基耶夫的《伊戈尔王》开幕,它便以一种百慕大的漩涡效应抢夺了北京几乎所有的古典音乐演出项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形容说,“国家大剧院一下子打破了演出市场的均衡和规则”,它使得保利剧院、北京音乐厅和中山音乐堂这些原本在北京互相制衡和分羹的剧院和演出商面临一种窘境。
KLASSIKOM音乐资讯中心根据中国最大的演出票务门户网站“永乐在线”的历史演出目录一览表,统计了2007~2008年2到5月同期的北京主要演出场所中的古典音乐和芭蕾演出明细——那是传统意义上演出界的常规时期,而不是旺季(如新年时段)或淡季(如暑期时段)。2007年是大剧院的真空时段,2月至5月北京共有演出42场,2008年同期北京的演出达到100场,较2007年同比增长58场,涨幅达到138%,其中国家大剧院包办了63场。
国家大剧院外的主要演出场所,2007年2~5月间演出,2008年同期共37场,相比2007年的42场,属于合理范畴。
中山音乐堂在室内乐、爵士和独奏音乐方面占有优势。保利剧院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在杂技和综艺方面力拔头筹。北京音乐厅的民乐和中国音乐历来是亮点,世纪剧院依旧长期处于真空状态。
如果按这组数据和统计看,国家大剧院的建成对北京其他演出场所的演出并没有构成威胁和较大影响,反之将北京演出的场次和数量都翻了一番。可如上数据显示的仅代表数量,而在演出质量方面并无任何体现。
有一点值得重视:在各大演出场所演出容量远未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激增,究竟能否培育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还是靠竭泽而渔地抢夺他人的地盘?她起到究竟是引领作用,还是垄断作用?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余陈之争升级?
2008年4月底至6月中,由国家大剧院主办的首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拉开序幕。这一庞大的项目邀请到中国内地42支交响乐团中的37支到国家大剧院举办音乐会。在缺阵的乐团当中,除去因为编制、经费不够和之前在大剧院多次亮相的三支乐团未出席外,另有两支格外抢眼,分别是无论在经费还是艺术水准均处于国内顶尖行列的中国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
两支缺席擂台的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与广州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均为中国指挥家余隆。不可避免地让人回想到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与余隆之间的恩恩怨怨。
早年余隆创立中国爱乐乐团之际,从时任乐团音乐总监的陈佐湟手中的中国交响乐团“借走”大批人马,导致“国交”一蹶不振,陈佐煌也黯然离职。因此当陈佐湟由吴祖强教授推荐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之后,“陈余之争”大有升级到各自所代表阵营的互相较劲之势。
国家大剧院目前与上海大剧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越来越多地与东方艺术中心联动演出。陈佐湟是上海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并极有可能在明年染指深圳交响乐团。余隆手中握有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和2009年即将建成的广州大剧院,也是2009年上海交响乐团现任音乐总监陈燮阳退休之后的三位继任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另两位是汤沐海与吕嘉)。
抛开“余陈旧怨”和国家大剧院不做场租的清规不谈,同为北京严肃艺术的名片,2008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未能与国家大剧院形成任何形态或方式的合作,也是一个危险而让人刺痛的信号。
这一信号所蕴含的更深一层次的意味是演出市场之争。体现在北京国际音乐节和国家大剧院,相争的有三方面:资金、演出资源和市场。
两者同为北京市政府下辖,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和商业赞助,国家大剧院已在资金方面打破了过去音乐节一统天下的局面。第十一届音乐节的新闻发布会上,音乐节负责人称,日后的音乐节重点将从单纯演出转移到教育项目上,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他们将从高成本制作转向低成本运作的另一种说法。在演出资源方面,国家大剧院利用其雄厚实力和庞大的人力资源,加之其三座大厅的剧场资源吸引国外团体和艺术家,而剧院“国字号”的金字招牌和与众不同的外表也使演出团体趋之若鹜。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音乐节的质量和发展。而摆在艺术管理者面前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即使不是整合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国际音乐节,也需要在双使形成合作和资源共享。
开拓新的战场
而双方的即使竞争再激烈,对于乐迷而言,同一场演出,保利剧院与国家大剧院、東方艺术中心与上海大剧院,除去音响效果和票价上的细微差别之外,也许仅有交通路线的不同而已。况且,这种分庭抗礼的局面也将逐渐被打破了,余隆阵营与国家大剧院也将很快结束“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余隆阵营之一,也是最为“铁杆”的中国爱乐乐团(不久前刚结束历史性的梵蒂冈演出之旅),迄今为止尚未进入过国家大剧院演出。
据最新的演出情报,中国爱乐乐团将于2009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而指挥将是现任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青年指挥家李心草。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上个月发布了2008-09演出季上半部分名单,其中桂冠指挥汤沐海与首席客座指挥邵恩双双失踪,就连常任指挥李心草也只指挥一场开幕演出,曲目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可演出前李心草突然胆囊炎发作住院治疗,于是从整个上半个演出季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陈佐湟指挥数十场。
李心草缺席“国交”,自然将会出现在其他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无疑为上佳之选。而同属保利文化管理的东方艺术中心则已有越来越多的演出与国家大剧院联动,如即将来华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皇家管弦乐团和罗马交响乐团,以及已经来华的比利时弗莱芒什管弦乐团等。作为“东艺”音乐总监的余隆和监管方保利文化显然已经对“东艺”失去了控制力。
而余隆本人也在2007年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时,坦言要渐渐从音乐节淡出,让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引领音乐节步入下一个十年。
从1998年建立北京国际音乐节和2000年创建中国爱乐乐团,余隆当然不会甘心到此为止,种种迹象表明,余隆正在将职业生涯中心南移,致力于广州交响乐团与星海音乐厅“厅团一体”的探索,并极有可能接替陈燮阳入主百年老店上海交响乐团。
这种“转移”,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将是听众。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篇4
1、设计意图: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
2、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难点是: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的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即兴舞蹈来表现享受音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开展过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有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图谱,小猫、小老鼠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并做简单的动作。
小老鼠们,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吧!(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随着音乐幼儿走进活动室,坐在座位上。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幼儿游戏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引发了兴趣,熟悉了乐曲的旋律,就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播放乐曲,并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曲子。
小老鼠们,你们开不开心啊?现在妈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音乐,咱们一块来听听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听到特别响的声音时,教师做出吓一跳得感觉),刚才怎么回事啊?妈妈吓了一跳,你们有没有吓一跳啊,你们为什么也会吓一跳啊?妈妈听出了里面的音乐是不一样的,你们有没有听出来啊?听出来的小老鼠告诉妈妈你听到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看看是不是跟妈妈一样的?(请幼儿说出音乐的不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觉)
我的小老鼠真能干,听出了音乐里不一样的声音,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现在妈妈跟你们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和着音乐讲述故事)
妈妈把故事讲完了,刚才音乐响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样的呢?音乐轻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样的呢?为什么妈妈会吓一跳呢?那吓一跳的时候是什么音乐啊?我吓了一跳,你有什么感觉?(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让幼儿分别学习脚步重与轻的动作。)
评析:本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让幼儿分别学习脚步重与轻的动作,解决活动中的重点。
3、看图谱听音乐讲故事,让音乐与图谱提示的符号及故事情节线索建立联系。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我的小老鼠表现得真好,妈妈把去厨房的路都画下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是老鼠的脚印,我们看看这些小老鼠的脚印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想想刚才的音乐,看看这里的脚步,我看哪个小老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的。(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再次欣赏音乐)
离大懒猫远时,走路重一点,脚印颜色深;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小老鼠走路特别轻,脚印颜色浅,跳舞的时候脚步特别轻快。
幼儿听音乐,指图谱。
这么多的脚印告诉我们去厨房的路,咱们也顺着小老鼠的脚印去找东西吃吧?但是妈妈有一个要求,看着这些脚印,一个脚印我们走一步,会不会啊?(教师指图谱幼儿学看,坐在座位上,用脚来踩出脚步,感受音乐的节奏。)
幼儿听音乐模仿小老鼠走路。
这么多小老鼠的脚印告诉了我们小老鼠在去厨房的路上是怎么走的,我们来学学小老鼠走路吧,但是要跟着音乐,一步一步有节奏的走,音乐响的时候我们可以走的响,音乐轻的时候我们要走的轻点。妈妈先请一个小老鼠来试试,再请别的小老鼠一起去找食物。(幼儿跟着音乐走路,进行1-2遍)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图谱理解乐曲内容,引导幼儿幼儿分辨乐曲第一段中的不同力度,并请幼儿加以表演,有效地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
4、听音乐做游戏。
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创编小老鼠在厨房吃、喝、跳舞的即兴舞蹈。
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个游戏,叫猫和老鼠,请一位老师做猫,其他小朋友做老鼠,我们厨房悄悄的拿吃的东西,听到那个音乐的时候小猫要伸个懒腰,小老鼠要停止不动,等猫睡下了,我们继续出发,主人准备了很多吃的,拿到吃的之后,我们就拿在手上,悄悄地走回来。(游戏进行2-3遍)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即兴舞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的动作,并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活动结束。
t:我们小老鼠真能干,没有吵醒小猫,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回我们的家吧!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懒猫》
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想到厨房里偷吃东西,可去厨房的路上有一只大懒猫正在睡觉,这可怎么办呢?小老鼠想了想,于是就轻轻地轻轻地往厨房走去,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它走得更轻了,这时大懒猫突然伸了个懒腰,可把小老鼠吓了一大跳,大懒猫醒了没有?没有,它接着又睡着了,小老鼠这才轻轻的走到了厨房,来到厨房后她又吃又喝,吃饱喝足后还跳起了舞呢。
三、活动后反思
音乐欣赏,是一种有意识地反复倾听音乐的活动,理解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这种理解既包括对乐曲情绪、也包括对乐曲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及乐曲结构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理解不仅有语言的表现,更有表情、肢体动作的表现。小班幼儿对音乐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虽然他们能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反应和感受,但并一定能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去引导孩子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时去分析、理解和表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个人经验与音乐偏好,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让幼儿尝试自主欣赏音乐呢?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策略:
1、情境渲染策略:无论何种乐曲,都会表达某种情感或是描述某种场景。本次活动我便以《小老鼠和大懒猫》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教师带动的氛围中去感受、理解音乐。这里的情感感染既有前期环境的创设,也有教师语言、肢体的引导。
2、尝试体验策略:教师要掌握引导的艺术,不要以过多的语言、过于具体的描述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听赏,要让幼儿从聆听引发感受、做出表现,说说对音乐的感觉、想像,配合音乐做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表演等等。就是说除了听觉之外,还借助了动作、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本活动中教师出示了与音乐相应的图谱,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地体验音乐。除了听觉之外,还借助了动作、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并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
音乐课《青春舞曲》的评课稿 篇5
**老师的教学活动基本围绕歌曲《青春舞曲》的学唱与表现展开了,并且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歌曲,如固定节奏参与伴奏、打击乐器参表现、舞蹈动作参与表现。教学中较注重相关文化的渗透,尽量丰富了教学内容,如,***风土人情的介绍,傣族、藏族音乐与舞蹈风格的.辨别,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也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虽然老师这节课始终围绕《青春舞曲》展开教学,但还是给人以“主题不突出”之感。教学的重点应在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并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形式“组合演唱”表现,老师的课显然没有突出这个主题,也没有达成此方面的教学目标,只是采用了该单元中一首歌曲,并将其置于“***文化背景”下来学习,让学生学习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而教学又过于集中于对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不利于学生对一类音乐风格特点的了解与把握。
小学音乐评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报考开发区实验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第 号考生 李江,我希望今天能给大家带来一堂既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大家都知道: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那我首先就来说教材。是湖南文艺版社小学音乐 年级 册第 课的内容。这是一节以歌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是以听赏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从音乐形式和知识深浅来讲正堂课是属于音乐初级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起主体作用,而老师起主导作用。如何才能让学生这一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那我们就要说一说学情。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会生兴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同时也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我所面对的是小学 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年级的同学,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任就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模仿能力较强,所以我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发挥、利用好这一点。
首先,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需要学生掌握:
1、歌曲的学唱;
2、形象记忆简单的音节音程关系。通过这两个基本的要求之下,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较自然的并且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并且乐于参加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2、学生能够基本把握1 2 3 4 5 5 6 7这7个音名音阶音程的关系,通过形象的记忆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修养,将音乐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半音唱法、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正确把握音乐的风格。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 年级学生的现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打算采用兴趣引入、情境创设、欣赏、教授、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设计我的教学。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自然重要,但它却不是我要阐述的重点,而我要重点把握的是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来运用好教学方法。下面就让我来具体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1、导入音乐课堂及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完成这五个环节:
老师们都知道,咱们以往上这堂课时,是先介绍课题,让学生明白上课内容后再进行教学。今天我想来个一反常规,因为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途径,把让学生学会音乐变为会学音乐。所以我打算先来学习跟歌曲密切相关的音乐知识。让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又能通过歌曲的学习来实践和巩固这些音乐知识。
早在上个世纪,爱因斯坦就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实践新课标的理念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只要是音乐课都离不开1234567,这7个音符,他们是音乐最基本的、也是需要在小学阶段扎实掌握的音乐元素。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而音阶 及歌曲的乐谱学习枯燥乏味,发挥联想,这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十分相似。我会以两个问题进行导入:
1、2、那故事里面都有哪些主要任务啊?当学生回答7个小矮人时,我会马上抓住这一点,告诉他们音乐里面也有七个小矮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掌握了以上基础知识后,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歌曲播放两遍
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一)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播放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3、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4、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5、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二)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b.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3-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篇二:小学音乐说课稿:《哦,苏珊娜》说课稿范文 小学音乐说课稿:《哦,苏珊娜》
《哦,苏珊娜》说课稿
《好伙伴》这一课表达的主题是珍惜同伴,珍惜友情。共有这样几个教学内容组成:欣赏吹奏乐《同伴进行曲》和合唱曲《船歌》,学唱、表演美国儿童歌曲《哦,苏珊娜》、《原谅我》。通过自己的分析,我决定用三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为欣赏、学唱歌曲《哦,苏珊娜!》,第二课时为欣赏《同伴进行曲》、《船歌》,第三课时为学唱《原谅我》及其余内容。今天,我想就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向大家详细地谈一谈。
首先,我想对这教材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哦!苏珊娜》是一首典型的美国西部音乐风格的歌曲。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旋律轻快流畅,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可使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美国西部音乐的风格,学会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二、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流畅地演唱歌曲《哦,苏珊娜》。并鼓励学生为歌曲配伴奏及创编动作,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能使学生懂得歌曲表达的主题是“学会珍惜朋友,珍惜友谊”,鼓励学生勇于追求美好未来。
3、学习用跑跳步来舞蹈,表达出对友情珍惜的心情
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表现出对朋友的友谊,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情绪。教学难点为:唱准弱拍的附点节奏。为歌曲编伴奏和邀请舞。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师生在《哦!苏珊娜》的音乐声中,手拉手,用跑跳步进入教室,共同律动至音乐结束,然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音乐课堂应该有一个美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听音乐做跑跳步律动,能有效地将师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用跑跳步律动,为歌曲的编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铺垫。)二)节奏练习
1、课件演示:青蛙呱呱叫
2、屏幕上出示二组节奏型,请小青蛙们叫一叫:
青蛙妈妈是:
青蛙娃娃是:
3、组合练习。请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自己所属的节奏型,教师一同参与叫一叫,学生自由组合练一练。
4、还有哪些青蛙娃娃想和青蛙一起来叫一叫呢?鼓励学生创编节奏。
(我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青蛙呱呱叫”的小游戏,使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学习歌曲,并为歌曲伴奏打下基础。)三)、创设情境,体会歌曲主题
1、把歌曲《苏珊娜》编成一个西部牛仔朋友之间的故事,用歌曲做背景音乐,制作成课件演示出来,接着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明确本课的主题是“珍惜友情”!
2、说说从课件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去关注大量的背景图片,及音乐)。
3、学习课件中的西部牛仔的特色舞蹈动作。
(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在故事中去感受歌曲的美,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不仅能促使孩子积极展开想像,引发创作的灵感,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我在课件演示中运用 大量的背景图片,使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及地方风土人情。“美国西部牛仔”的这个形象、及学习特色舞蹈动作,更能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为创编邀请物做了扎实的铺垫。)四)、学唱歌曲,表现自己
1、出示歌词,指导孩子自由读歌词。再次强调歌曲的主题。
2、指导学生准确地诵读歌词,注意要突出“弱拍中的附点节奏”,运用对比的范读,请学生听辨,从而掌握这个节奏。
3、播放歌曲,请同学说说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歌曲的情绪、旋律特点及音乐风格。
4、通过听录音范唱、和老师一起学唱歌谱,跟琴正确地填唱歌词等方法学会准确地演唱歌曲。
5、请学生照书上提示,自选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孩子自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提示用学过的“跑跳步”为基本舞步,鼓励学生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编舞。
7、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音乐声中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
(一堂音乐课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唱、舞、奏等创编活动,他们的兴趣、创造里、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完全体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道理。)五)、组织下课
师生用音乐语言互道再见。在《哦!苏珊娜》的音乐声中,手拉手边舞边离开教室。(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我让孩子们“手拉手”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设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还应该考虑孩子们的学情,学习的习惯、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能成为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篇三: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 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森林音乐会》是根据省信息技术小学实验教材第二册《卡通贝贝手拉手》一课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编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图形翻转、旋转训练,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画图软件操作有了一定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画图软件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使用画图软件的基础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认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龄特点,同时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角度的变化区别
二、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音乐会学习情境,设计了三个任务,即编排座位、整理乐器、制作奖品。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结合画图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性,培养创新精神。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学法指导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时我在创设的三个情境任务中设疑激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教师引导他们列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选择可行的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顺利地完成任务获取新知。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伊始我利用动画短片导入课,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出示课件)同学们,大森林里正在召开动物音乐会,有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瞧!就连平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壮也来了。你们看,他们两兄弟长得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看到这幅图画时,马上就会发现问题:这两只小老虎长得一模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只小老虎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水平翻转。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学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屏幕广播示范讲解图形的水平翻转,学生练习操作并且屏幕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在学会“水平翻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垂直翻转。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难点,就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独立操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知新。本环节分两个任务展开:
任务一:排座位
(出示课件)“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调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可急坏了总导演大象伯伯。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帮帮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去”。学生在操作
时,会发现小猴子利用水平翻转放不到正确的位置。这时我提出: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回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或问老师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学习垂直翻转。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当学习方法,学会新知。
任务二:整理乐器
(出示课件)小动物们要根据自己的节目选择不同乐器进行表演。可他们到乐器库取乐器时却发现:乐器摆放的一点也不整齐,乱七八糟的。原来是乐器管理员小熊一时贪玩忘了整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熊整理一下乐器吗?
学生已经掌握了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了任务一的基础,任务二相对容易操作。在制作课件时把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的使用也加入其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课件中特别设计了“吉它”运用所学知识不能一次翻转过来,从而引出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对角度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一组课件,(出示课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90°、180°、270°旋转的变化。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这里我们将会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帮助小熊整理乐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抓住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的特点,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探索创新”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任务三:制作奖品
(音乐会结束了,观众评出了最喜爱歌手,大象伯伯想请同学们帮忙用准备好的树叶拼贴叶画,并从中选出一幅优秀作品奖给获奖者,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吧!
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第三个任务制作奖品主要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翻转、旋转树叶拼贴叶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创新展示自我的机会。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科学等学科巧妙的结合起来,努力体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五、板书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优势把板书用多媒体软件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展示。整个板书直观形象,步骤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效果预测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数学、品德与生活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篇四:小学音乐评课稿 小学音乐评课稿:《小乌鸦爱妈妈》评课稿
2009-04-02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去年参加了市里的教研活动。其中,听了一节三年级音乐课中的一课《小乌鸦爱妈妈》,让我受益非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
1、律动之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和一片草地,播放乌鸦的叫声,让孩子产生联想。
2、分别用鸟啄虫和乌鸦的叫声来模唱歌曲。
3、活动中,聆听、观看动画感受全曲。
4、最后带领学生表演,分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美术、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本课教师将乌鸦妈妈出去为小乌鸦们找虫吃??到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找虫子喂妈妈的故事情节先后顺序贯穿始终。构思新颖,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
1、观看动画片次数过多,有些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2、结尾处还应对学生巩固思想教育,教师却只字未提。篇五:小学音乐说课稿:《新疆好》说课稿范文 小学音乐说课稿:《新疆好》
《 新 疆 好 》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新疆好》,分听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和学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两部分。
2、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的,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生活在祖国西部的新疆维吾尔族就是其中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对于新疆,孩子们总是感觉很神秘,他们总想去揭开那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去看看那瓜果飘香的田园和牛羊遍野的风光。课文以“新疆好”为主题,用听赏歌曲《新疆是一个好地方》和学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拓宽孩子们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
3、教学目标
(1)聆听本课歌曲及相关知识学习,使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多角度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舞蹈。
(2)能学会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高兴、得意的心情。
(3)指导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创造性地创编和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并经过声音表达出来,体验歌曲所展现的现代新疆人民幸福愉快的生活场景。
难点: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的两个乐段用不同形式参与伴奏。
5、教学准备
电子琴、纸新疆帽、纸贴胡子、光盘机、竹竿
二、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音乐、舞蹈、地理、人文等多科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1、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一开始我就播放一首具有浓厚新疆味的歌曲,配上教师的新疆舞,让学生在律动中初步感受、熟悉歌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体验法
教师弹奏歌曲,用竹竿敲打地板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这样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还开阔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3、探究法
分小组谈谈新疆的民俗风情和自己知道了解的别的民族的特点,也可以唱别的新疆歌曲,也可以跳跳新疆舞。这样,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4、学科综合法
歌曲一共有五段,一、三段由女生自由地表演自己喜欢的新疆舞动作,二、四段由男生自由地表演自己喜欢的新疆舞动作,第五段男女共同表演,也可以在同学们表演时做画。这样有助于营造热闹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本节课,我以“韵律美”为突破口,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创编舞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才华,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创编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看一看,听一听
伴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的音乐,老师跳着简单的新疆舞走进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和熟悉所学歌曲。(2)想一想,说一说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节目,猜猜它是哪个民族?(新疆维吾尔族)*老师介绍新疆舞的风格、特征等。*分小组聊聊自己知道的新疆。
2、欣赏与体验
师: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新疆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丰富资源,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让它来告诉我们新疆还有哪些令人向往之处。(师生听赏歌曲)在听赏的同时,学生用竹竿碰地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最后,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并根据歌曲内容说出新疆的好。
小结:这是一首很早就流传在新疆哈密地区的民歌,听了这首歌曲,大家应该对新疆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真是个好地方,过去的新疆很美丽,那么经过西部大开发,如今的新疆应该更令人向往。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新疆一位库尔班大叔家里去做客,看看现在的新疆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新气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赏中获得感受,了解新疆,为下一环节的情境教学做铺垫。
3、学习歌曲
(1)播放录音,师生感受
师问:库尔班大叔心情怎样?那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学生回答)师:是啊!经过西部大开发,新疆人民的生活比以前更红火,更快乐了!所以我们的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2)按节奏朗读歌词
一边打竹竿,一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轻松的感受歌词的韵律。(3)带“蹦”、“达”子哼唱
分别学唱歌曲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方法是先听赏歌曲,再随琴学唱乐曲,特别是学习第一乐段时可以用“蹦”、“达”字哼唱。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地方。(4)学习全歌
*带上歌词唱一唱。
*解决重难点乐句,请小老师或电子琴帮助。
*和影碟机里的小朋友合作演唱歌曲,跟影碟唱。*师生合作接龙表演,师生互评。*用竹竿模仿马蹄声打节奏唱。
设计意图:创设歌唱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平等、愉快氛围中学唱歌曲、巩固歌曲,评价机制贯穿其中,师评、生评、师生互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合作创编与表现
1.同学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赞美美丽的新疆。
2.分组进行讨论、创编,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赞美新疆。(可以用舞蹈或美术的形式)3.分组展示学生创编的作品。
4.师生评价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评出“集体合作奖”和“表演小明星”、“小画家”。老师奖励“表演小明星”在点歌台点歌。
5.在欢乐的歌曲声中,师生载歌载舞结束本课教学。
篇六:小学音乐说课稿:《小猫钓鱼》说课稿范文 小学音乐说课稿:《小猫钓鱼》
课 题:《小猫钓鱼》第二课时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湖南文艺出版社)教材分析:
《小猫钓鱼》是一个儿童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它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本课以这个儿童寓言故事为情境主题,安排了音乐童话剧表演。《小猫钓鱼》是一首根据上述故事创作的,有简单的情节,幽默风趣的叙事歌曲,充满了儿童情趣,孩子们易学爱唱,又宜于表演。通过歌曲演唱和音乐童话剧表演,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某件事发生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并且会很快、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如果把音乐和生活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课堂会表现得活跃、开放。
设计理念:
把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让生活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让掌握这首歌曲。结合不同的情节进行歌表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音乐童话剧表演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教益。
2、从音乐表演中体会到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表演与创造。
难点: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动作设计.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2、首先让我们来模仿下小鱼是怎么游动的: 小鱼游 1=c 2/4 ‖:5 i 53 ‖ 5 i 3 1 ‖2 2 ‖45 42 ‖45 42‖45 72 ‖i i :‖5 0 3 0‖5 0 3 0‖5 0 5 0‖3 0‖5 0 3 0 ‖5 0 3 0‖ 5 0 5 0‖ i 0‖
⌒ ⌒
3、把4组学生分别分成4个半圆,围着半圆坐,模仿在池塘边的情景.⌒ ⌒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小鱼的游动,为下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二、掌握
三、师:今天我们学习《小猫钓鱼》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演唱这首歌,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表演这个童话剧.1、说一说
简单的把这个故事说一遍,故事中有哪几个场景? [设计意图:学生讲述时轻声播放《小猫钓鱼》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自然的音乐氛围之中。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逻辑性。]
2、让我们跟着简单的音乐动话唱一唱这首歌.3、下面我们来简单的把这个音乐剧来表演一下,组与组之间进行一个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表演的好.老师为今天表演最好的那组准备了小小的奖品,大家要加油哟!(引导学生演唱时很好地体会歌曲各部分的情趣:a、风趣;b、着急、伤心;c、自信;d、高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
4、分组讨论、排练.(1)选择自己想要表演的角色.(2)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角色,设计衔接语言,排练表演过程.(3)边唱边演
(4)学生评价,老师肯定.[设计意图: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挖掘每个人各方面的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理念。]
1、根据原音乐,设计表演角色,故事情节,表演道具.2、分组在一次讨论,发挥想象,认真排练,让我们把小猫的动作、表情夸张化,注意小猫的不同时刻的心情,a、风趣b、着急、伤心 c、自信 d、高兴,3、现在根据原音乐完美的表演自己创编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4、评出表演最好的那组,发送奖品.[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音乐教学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发挥,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好地表现自我。](五)小 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现在,让我们拿着战利品----小鱼儿,高高兴兴的回家去吧!
五、下课 自我评析
小学音乐评课稿 篇7
一、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李老师运用拍手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在新歌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感受歌曲、用动作表现歌曲等来体验歌曲中学生的心情。
二、课堂氛围轻松,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
通过师生对唱、生生对唱,先听再唱,结合听觉、视觉,联系歌曲内容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进而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把歌曲曲谱与音乐形象结合起来唱好歌曲。
三、最后部分的同名歌曲拓展欣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小学音乐课捉迷藏评课稿 篇8
一、教师进行了成功的课前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的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节奏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老师在技能练习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有趣的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同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枯燥的乐理知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发挥了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自己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去,比教师强制学生去接受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时将难点分解,逐步解决,使学生即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
三、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层次分明,学生在课堂中也有很大的收获。
学生先读歌词,再老师唱歌谱,然后学生一句一句学唱歌词,接下来两句两句唱歌词,最后,整个曲子连起来唱。这样,每一句都能准确无误。
音乐《山谷静悄悄》评课稿 篇9
《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意境美好,旋律优美中夹带轻快,难点较多的歌曲。今天,我们就听了红老师的这节课。
一、听了这堂课,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1、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备课前反复了解教材是备课之本,反复吟唱,可以让我们找准歌曲的难点,以及学生在学唱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歌曲情感的处理也会更妙。反复聆听,可以让我们挖掘出欣赏曲中的有效要素。
2、教师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教师的提问是串联课堂的主绳,是推动课堂前进的动力,所以在问题设计上我们还要下更大的.苦功,争取能够简炼、指向性强,有吸引力。
3、手势辅助教学。在这节课上,王老师运用手势来提示音高,我想,手势真的是一个有效地辅助手段,感情、时值、节奏等都可以涉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展。
4、扶与放。一般来说,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扶与放,对于低段学生可以多扶些,中段的扶逐渐向放过渡,高段多放些,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总害怕学生会出错,扶得较多,还是要好好告诉自己,放吧,相信学生能行,当然,在事先要培养他们的能力,也不能一放了之,要且扶且放,等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和自信了,就事半功倍了。
二、主要教学特色:
1、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教学环节的衔接体现出有效性。
2、分段赏析过程中对旋律的分析指导、引导体验的过程比较细腻,方法比较有效,效果比较明显。
三、听课后的收获体会:
1、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理念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操作的有机融合,是我们音乐学科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2、音乐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需要关注:音乐特质的理解把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有效落实;教学理念和操作行为之间的差距要尽可能缩小。
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资源的运用使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音乐课真正成为一种欣赏性的课程。
【音乐课欣赏课命运交响曲评课稿】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课评课稿08-19
小学音乐课评课稿412-16
音乐丰收锣鼓评课稿08-29
小学音乐《钟声叮叮当》评课稿12-16
音乐之都维也纳评课稿12-11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洗手绢》评课稿07-07
幼儿音乐欣赏说课稿《摇篮曲》08-17
高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优秀说课稿08-28
交响音乐赏析论文07-30
音乐舞蹈交响诗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