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2024-10-18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精选8篇)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篇1

加强法律教育,培育现代公民

法律意识(或法制素质、法治观念)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现代公民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现代公民及其法律意识的培养。改革开放初期的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就提出了“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的问题;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明确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在我国现代公民素质形成中的重要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反复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在当下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加强法律教育、培养现代公民对我们向着这一基本目标稳步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一、法律意识是现代公民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 现代公民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指能够认同、接受现代社会的社会规则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并把现代社会规则内化为自我意识的现代社会成员。由于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对现代公民基本内涵的理解也存在差异,但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变是各个国家都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宏观历史进程,处于这一进程的社会成员要实现从臣民角色和思想向现代公民的角色和思想转换,这一点是社会历史的现代化转型对人的现代化的共性要求。从这个意义来看,现代公民应当具有科学素养和规则意识、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效率意识、公民主体独立意识、国家权责主体意识、法权普遍平等意识、权利和义务对等意识、理性参与民主的意识、公共伦理意识、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等。从认识层次上讲,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包括:第一,对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和运用;第二,对法律规则的认同和接受;第三,对整个法律体系的熟悉和遵守;第四,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立法理念的认同并内化为自我意识;第五,对立法精神和法律的阶级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我国的现代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除了现代社会法律意识的共性要求之外,还要对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秩序的我国法律特殊性的认知和认同。

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公民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现代公民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一方面,现代社会大多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上,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平等交往、诚信守法秩序下的经济,而公平、平等、讲信用,正是法治原则的内在要求。公民作为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要遵纪守法,即交易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和市场交易的规范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每个成员都自觉学法守法,自觉用法律捍卫自身、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才能够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公平正义、互信有爱的和谐秩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既有相当进步,也存在需要提升的地方。其进步表现在:第一,对法律及其权威性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知法守法理念成为大多数公民的基本素质;第二,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公民能够主动运用法律工具来维护私人利益和权利主张。但是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这需要提升的地方。首先,知法守法有余,崇法护法不足。我国公民对法律的遵守还远未上升到基于对法律权威性认同基础上的积极守法精神,缺乏对法律自身的主体性尊重,因而当纠纷发生时,人们习惯于找政府,对法律往往采取相对的或工具性的态度。其次,重权利轻义务的法律认识还比较普遍。我国公民高度重视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并且善于利用法律来维护个人权利;但是对法律针对个人义务以及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规定比较忽视。最后,法律认知发展不均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律认知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法律认知水平,对经济和民事法律的认知普遍高于对其他非经济类法律的认知。

二、法律教育是培育现代公民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

法律意识是不会自发养成的,需要经过长期培育才能形成,人们法律意识的水平,取决于法制建设水平,但在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发展中,除了亲身参与的法律实践之外,宣传教育是形成现代公民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在涉及到利益纠纷的民事和经济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可以在解决法律纠纷中获得对法律的认知,这种亲身实践式的法律教育虽然效果最好,但是涉及到的法律领域较窄,往往是就事论事,重维护权利而轻履行义务,不利于培育现代公民的全面的法律意识,也不可能作为常规的法律教育手段。因此,培育现代公民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就是法律宣传和教育。

面向广大群众的法律宣传可以借助于多种大众传播媒体,灵活采取画面、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形式,由不同的法律工作部门的宣传形成一张全面的法律宣传网络,全方位地普及法律知识,推动全民法律意识的形成。以特定群体为对象的法律教育可以从立法理念的理论视角提高人们对法律的深刻认知,不仅教育人们应该怎样守法,而且教育人们为什么要守法,怎样理解法的精神,如何把法的精神转化为个人的自我意识。法律教育,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学校法律教育能够在青少年思想中形成对法律的全面深刻认知,使青少年把法律规则潜移默化地转换成个人价值原则和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培育未来的现代公民中发挥巨大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1986年开展“普法”教育以来,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长足的进步,有更多的公民愿意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用法自觉性也大大增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成为基本行为准则。另外,学校教育中,法律教育实现了常态化,青少年学习法律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极大增加了我国现代公民法律意识的普及率。

但是我国的法律教育依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普法宣传趋于形式化,脱离实际,收效甚微。在政府轰轰烈烈的普法宣传背后,普法宣传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诸如许多地区检验普法效果的所谓普法“考试”往往是发一张考卷,连同答案一并附上,这不仅是走过场的应付了事,同时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对于普通公民来讲,铺天盖地的普法宣传手册和各种标语、口号,不仅并未引起其内心的关注,相反,不少公民甚至开始质疑为什么普法?普法究竟有什么用?尤其是农村的普法宣传,无论是在财政支持还是宣传力度上,都无法和城市的普法进程相提并论,进一步降低了法律宣传的教育效果。其次,中小学法律教育存在着形式单

一、内容不规范、专业性不强等软硬件缺陷。在“应试教育”社会氛围中,法律教育成为教育附属品,没有真正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虽然在广大中小学开设了法律教育的有关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是夹杂在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中,容易让中小学学生对法律和道德、政治的关系产生困惑,比例与培养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理念;另外在教育手段上比较单一,主要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对法律的直观认识。在大学教育中,虽然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但是由于大多数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实际教育过程中的师生比例远远不能够满足互动式教学的要求,法律教育往往变成了演讲式授课,师生之间交流的不足极大降低了法律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加强法律教育,培育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公民 培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公民法律意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法律教育。

(一)多管齐下,建立现代普法教育体系。

普法教育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还包括了法律信仰的建立、法制文化的建设、法治理念的渗透。新时期普法教育要顺应时代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全新的理念。从普法内容、普法形式、普法实践和普法主体上多管齐下,全面改革,形成现代的普法教育体系,为法律教育的增强创造条件。

首先要把普法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上。普法宣传和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让社会成员多了解一点法律条文,掌握一点法律常识,而是要形成广大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仰。因此,在普法宣传教育中,要纠正以往的单向信息投放,把宣传和教育变成平等的信息对话和沟通,增加宣传和教育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重视交流和反馈。在满足社会成员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把普法工作重心放在法律意识教育上,组织法律工作者、法学专家学者深入基层,以大家生活中感兴趣的法律热点问题为引导,逐步深入到对法律精神和理念的认识上去。

其次要通过司法公开、群众监督等形式,规范权力机关权力使用,形成依法用权理念,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近年来的一系列网上公开审理案件的事例表明,司法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是最好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它借助于互联网、微博等现代传媒工具,实现了案情网络公开、司法过程保持透明以及司法结果网络互动,从而引发了普通民众对案件的持续关注和跟踪,把司法实践、法律教育和普法宣传三者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权力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是否遵守法律,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公民的法律权威意识的形成和培育。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秉公执法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普法教育,胜过上百次的说教。政治活动应该倡导法治反对人治,坚持依法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根治权力腐败问题。因此,权力机关必须率先垂范,接受普法教育,树立守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力。

最后,要综合运用多种普法宣传手段,增强普法宣传效果。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优势和作用,鼓励、引导、支持有关传媒办好法制栏目、节目,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文艺作品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做到入耳入脑;在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上注重法治实践活动,引导和指导公民积极参与立法活动,领悟法律的本意;强化和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把维权和排解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普法教育根治于法治实践中。

(二)高度重视学校法律教育,培养未来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学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决定的,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并且为国家造就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学校是培养和提高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阵地。

首先,要在学校的法律教育中突出法治意识培养。学校的法制教育不能以灌输学生权威知识为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发现力,培养他们作为公民的自由心性与独立人格。以培养权利意识为例,学校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具体权利、义务,哪些事情应该做、可以做、禁止做,更要教育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塑造学生人格,影响学生行为和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学校法制教育以法律观念教育为主要内容,才能成为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最终也才能使法制教育内化为学生学法、守法、护法的源动力。因此,学校的法制教育也应从单纯注重知识转向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利用法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动,构建以学校法律教育为主阵地的立体网络。传统的学校法制教育的范围只关注对学生进行教育,其实不然,与学校法制教育有直接关系的除了学生,还有教师、家长、学校所在的社区等,这些主体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均有直接影响,应当一并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范围之内。例如,教师在学校与学生直接接触,他们的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教师包括学校的管理者,一方面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如果自己不依法办事,那么对学生就会产生极其恶劣的消极示范作用。应该采取措施,除了加大力度培养专职法制教师,逐步克服上述关于学校法制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以外,还要大力开展针对一般教师的法制教育。家长和教师一样,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当家长一贯以某种不恰当的方式教育子女的时候,子女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教会他们尊重子女的权利,摈弃一些不良的管教孩子的方式,为孩子形成正确观念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使他们知道其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知道其对公民法制素质的提高负有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是否具备现代公民意识,有无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项基本标准。法律教育应当是全社会公民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加强法律教育,提高法制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还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经济的发展,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民主政治的发展等都是综合发展的条件。为了培育现代公民的法治意识,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对主体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灌输,由此加速主体法治意识的生长,促使法律信仰的最终形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公民。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篇2

要培养大学生的懂法、守法、护法意识就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相互补的方针政策把知识与事实相结合, 使法律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以案说法、解法、法案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 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 自觉地按照法律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懂法、守法。

与此同时, 还要将权利与义务的观念传授给学生, 让他们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要想获得权利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反之, 自己履行了义务就能得到相应的权利。所以, 大学生在学法的过程中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这是自己的基本权益;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 也要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 要时刻铭记并自觉履行自己对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实现大学生法德同步发展

法律与道德从根本上具有一致性,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应将法律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来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熟, 这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比如社会中出现的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 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威胁, 甚至可能误导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会分辨是非, 认清糟粕与精华, 明晰权利与义务, 兼修法律与道德。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奠定大学生学法心理基础

现如今高素质犯罪的案例逐日增加, 大学生犯罪更多的是因为法律观念匮乏, 法律意识贫乏导致的,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因为学校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情绪消极、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这种不良情绪主要来自于学生进入大学后, 环境、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变让他们无从适应, 又要面对各种的压力, 比如就业、经济、学习等。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就会适应不了, 严重的还会有心理障碍, 极容易对法律产生抵触情绪。若学生的压力得不到正确的释放和排解, 随着时间的累计很可能以犯罪的方式释放出来。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学校应设有心理咨询机构, 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 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地看待压力、释放压力, 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加强证据意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合法维权能力

造成大学生证据意识淡薄的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的法律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带来的影响。人际交往中, 人们往往只注重关系和人情, 同学之间互相借钱, 碍于情面, 不打借条。如果对方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还钱, 那就有理说不清了。所以, 一定要加强大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证据的意识。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证据不但收集比较重要, 保存也同样重要, 只收集不注重保存的话那收集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 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便不能讨回公道。如要保存各种借条、经济来往中的通话记录、银行的转账凭证等。这些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证据, 一旦丢失, 在打官司时就会有败诉的风险。所以, 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证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通过合法的途径, 而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即学生要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请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 从而自觉地守法、护法、用法。

五、结语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刻不容缓。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努力, 通过普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证据意识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 使之学会用法, 自觉守法, 提高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林育胜.浅谈董必武主要法治思想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 (第六辑) [C].2007.

[2]韩忠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 (1) [C].2008.

[3]赵永存, 王金增.加强大学生普法教育增强法律观念——谈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1998 (02) .

[4]蒋红彬.试论《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模式[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篇) [C].2004.

[5]门广.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途经[J].法制与社会, 2009 (08)

[6]周立平, 王丽华.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0 (02) .

加强民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建设 篇3

目前,民办高等教育有这样几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教育投资人的权益、教育融资与退出机制急需法律保障。比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民办高校对举办者投入学校的资产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当教育投资人把资产投入到学校以后,就成为学校的资产,投资人对其不再享有支配和收益的权利,在学校存续期间不能转让、处置该资产,并且在学校停办清算时,教育投资人对该资产是否能收回,以及如何收回都没有明确法律规定。这样的规定未能明确投资人的权益,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也阻碍了社会资本投资教育领域。

二是民办教育法律法规有一些事项不明确、不统一。如民办学校的法人性质不明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这里明确了民办教育的性质,但没有确定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性质,国家民政部门将民办高校划分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致使民办学校及其师生员工在教育范畴内得不到同公办学校平等的待遇。又如,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与《民办教育促进法》有不一致的地方。

三是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不够,诸多规定并未实施或缺乏实施依据。如《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其教师、受教育者享有公办学校教师、受教育者同等法律地位。实际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登记的法律实体性质不同,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公办学校教师地位相差悬殊,上述这个规定至今没有完全落实。

基于此,笔者认为,继续加强民办教育的法制建设,继续完善相应的法规规范,是促进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首先,借鉴国外私立大学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按照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发展的模式,完善我国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对不符合实际、不利于民办学校发展、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款或空疏模糊的法律条款及时进行修订,增添适应性条款。

其次,建立投融资激励机制,明晰退出机制。民办高校办学的主要困难是资金问题,寻求新的资金,获得社会资本支持,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要允许民办高校进入资本市场,实施股份制改造,募集办学资金,争取上市融资;鼓励上市公司投资民办高校,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再次,创新政府职能,为民办高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职能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依法管理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前提。为此,政府要维护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宽松的、指导性、服务型的行政管理机制;实现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财税政策支持等。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篇4

1、夯实支撑点,加强教师的法律教育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不但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法制教育的宣传者和示范者。加强对教师的法律宣传教育,对搞好我系统人员的普法工作,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在搞好其它法律条规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的学习,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活动,增长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对搞好法制教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组成由各学校政教处、团委、少先队、政治教师、班主任和社区教师为主体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狠抓骨干队伍建设,为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继续坚持分析例会和学习制度,即:教委每月一次政教处主任例会、每周一次社区老师例会。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法律知识,交流经验,研讨案例,请有关专家讲课、辅导等,以提高骨干队伍的法律水平和工作能力。

2、找准切入点,全面推动中小学法制教育进课堂。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对学校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中,我们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教委每学期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将法制教育的工作纳入各校政教处学期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法制教育工作,法制教育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课时,并在每月用班会、队会或团课的时间,安排一次法制教育课,实施系统的普法教育。为更好地推动法制教育进课堂,我们将继续选择1-2所学校为试点学校,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更富有成效的经验。二是坚持建立教育基地和聘请法律副校长制度。“三五”期间,各校广泛地同司法、部队等单位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建立教育基地。在区普法领导小组的关心下,所有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作辅导报告二次,开现身说法演讲会一次,使法制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富有实效。“四五”期间,我们仍将继续坚持这一好的做法。

3、抓住重点,认真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我国全民法制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是我们普法工作的重点。一是学校以外时间,以社区为依托。社区比之学校有着更大的覆盖面,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在校时间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学校放假时,青少年由学校涌入社会。一方面,学生与社会接触机会增多,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鉴定景体由学校转移到社会和家庭,容易出现管理空档。因此,我们继续为每个街镇派驻了1-2名专职社教老师,负责社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学校放假之前,及时召开社区教师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假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搞好教育管理工作的衔接。在假期开始时,以居委会为单位,举办青少年法制教育培训班,组织青少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观看法制教育录像,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并将学法的表现和成绩反馈到学校和家庭。另外,与街道共办“家长学校”,争取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使法制教育有的放矢。二是把握法制教育时机。在国家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时,把青少年学习法律和宣传法律结合起来,组织他们出法制宣传黑板报、写法制宣传标语等活动,使之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协同有关部门严格控制桌球、电子游戏机、网吧等游艺场所对学生的干扰,坚决查黄堵黄,使法制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篇5

第五条 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运作规范、经营高效、内部控制严密的经营运作实体。具体而言,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一个决策科学、运作高效的经营实体;

(二)确保公司的经营运作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章;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确保公司稳健运行;

(四)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公司业务的健康运作;

(五)确保公司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六条 期货经纪公司要遵循以下原则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一)健全性原则。期货经纪公司要成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并设立能够满足公司经营运作需要的业务和职能管理部门,设立必要的内部监督岗位。

(二)合理性原则。期货经纪公司机构和岗位的设置在确保岗位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力求精简,尽量减少经营运作成本。

(三)相互制约原则。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机构和岗位的设置要确保相互制衡,力求将各环节风险控制到最小化。

第七条 期货经纪公司要遵循以下原则制定内部控制文本制度并组织实施:

(一)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文本制度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切实可行。

(二)权威性原则。内部控制文本制度要成为公司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不得赋予任何人享有超越制度约束的权力。保证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三)稳健性原则。各项制度的制定都必须围绕着防范风险、稳健经营这一宗旨来进行。

(四)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文本制度要囊括决策、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并作岗位和风险点,不能存在制度上的空白或漏洞。

(五)及时性原则。要做到“制度先行”,在经营运作之前要建章建制,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要根据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更和法律环境改变及时加以修改、增补和完善。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法律监督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并理解其意义。

2、知道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基本内容并理解其意义。

3、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三、学习难点: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四、教学准备:教师发放学案,准备课件、教案。学生预习,搜集资料。

五、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东平白佛山“圣水观音”》视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圣水观音的夜景美不美啊?这是我送给大家的一个课前小礼物。这节课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点击)。„„这段视频反映了什么问题?

(三鹿毒奶粉事件)面对生活中暴露的类似的事件,作为国家应该怎么办?公民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师板书课题)

(二)认定目标

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XX同学来读一遍„„很好,请坐。让它引领我们踏上今天的学习之旅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学习难点是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三)预习交流

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个别问题能不能在伙伴的启发下得到解决,通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先记下来,待会我们共同探讨。

(四)导学过程

1、寻法——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材料中有许许多多的受害者,某中学的王小凡同学的弟弟就是其中之一,她向咱们班的同学写了一封求助信,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王小凡同学遇到的如下困难,看咱们同学能不能用你们掌握的本课的信息帮助她。

各小组讨论一下,咱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帮助她的方法。小组展示

①我看很多小组已经准备好了,这个小组说一下,困惑1:„„ ②你们小组,困惑2:„„

③困惑3:„„

师:毒奶粉事件出现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温家宝总理明确表明态度——一个也不放过,工商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检查处理销毁不合格的奶粉和牛奶,执行法律严格严肃严明,这叫做…….。④困惑4:„„

师出示“三鹿案被告下跪悔罪”材料,原三鹿集团从董事长到高级管理人员涉案共21人全部被追究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违犯法

律,必定被追究法律责任——……….(3)强调

刚才大家总结的这四点16个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那么,你知道这四点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地位是什么吗?

请同学们快读课文,找出最关键的句子来。

(4)学生展示:

XX同学来回答„„

XX同学再说一遍„„

(5)很好,师强调:

有法可依是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重要保障。

(6)快速记忆一分钟,看哪位同学记得快,记得牢

(7)检验大家掌握情况

XX同学来回答:(连线即可)„„很好!

过渡: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王小凡家依法获得了赔偿,王小凡是一个爱动脑子的孩子,她反思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又有了新的困惑,咱们来看一下,王小凡的第二封信:

XX同学,你来读一下这封信,„„很好,请坐。

2、督法——合作探究

王小凡提的问题有些难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102—104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3个问题(2~3分钟)

(1)教师展示问题

(2)学生展示

举手发言:第一个问题,XX同学„„还有补充吗?

第二个问题,XX同学,你来回答„„XX同学你来补充一下。

第三个问题,XX同学,你来回答„„很好。

(3)强调

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公民也可依法行使监督权,他们共同构成了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让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

3、做法——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很厉害,王小凡第二封信的难题又得以解决,王小凡不仅爱动脑筋,而且她非常注重实践。大家知道我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对,就在这一天,王小凡同学被学校选为法制宣传员,来看一下

她的第三封信:

(1)分工

咱们分一下任务:南半部分同学负责帮第一个问题:为王小凡设计宣传提纲;北半部分同学帮助王小凡拿主意,并说出原因。

(2)展示

先由南半部分同学作答(2~3名同学)再由北半部分同学回答(2~3名同学)

(3)共同思考:王小凡同学还可以采取什么方式?XX同学„„

(五)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咱们不光帮助王小凡的难点,自己也有了不少的收获。

(1)现在各小组共同总结本课知识,谈自己的收获

(2)展示(3~5名同学)

(3)教师展示知识图

(六)达标测试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不错,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沙场秋点兵”,下面检验一下,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请大家做达标测试,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纠错,教师抽阅。满分10分。

(七)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我们东平也在创和谐东平,你认为我们东平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现象?你打算如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八)教师寄语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让我们都知法、学法、守法、护法,为创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点击最后图片。

论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对策 篇7

1 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

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建以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为重点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和医学教育领域的迫切任务。“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强调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育对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把医事法律素质教育提升到“成人、立校、兴国”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改革思想, 把医学生职业法律教育贯穿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建设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

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医事法律教育的关键。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证,医事法律教育就难以收到成效。医学院校应在医事法律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工作投入力度,对专门从事医事法学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制定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法律教师学习医学知识,激励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深造,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设置专门的医学法学研究和教育机构, 成立医事法律教育中心,配备专业人员,与司法、卫生行政机构合作, 组建培养医事法律教学研究人才的基地,尽快建立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3 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生物医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必须进行改革。有关研究表明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可见,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比例明显偏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因此,把医学与法学交叉形成的有关医事主体权利义务、医事行为、医患关系、医患冲突与医疗纠纷处理等内容作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目前医学理论和实践,医事法律教育应以掌握医事法律知识为基础,以训练医事法律能力为重点,以塑造医事法律品格为核心,整合医事法学的教学内容,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事法学教材和配套读物及案例选编,同时在高年级学员里开设“医患关系与医疗纠纷”、“医疗纠纷的处理规则”、“医疗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等选修课。通过理论传授和案例评析,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医事法的相关内容,并运用医事法律法规和医事法律理论分析和解决医患矛盾,使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 利用医学教学的主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实行针对性极强的专业教育,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狭窄,形成了重智育而轻德育的传统习惯。如果医事法律教育不能进入医学专业教育这个主渠道,总是在医学教育的边缘徘徊,处于“附着”状态,将意味着医事法律教育实际上难以落实。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的报告曾经强调:“叫一个想当物理学家的学生花费时间去学习西方文化遗产,可能会很不耐烦。假如叫他以物理学为学习中心,讨论物理学在历史上的影响,物理学对社会产生的效果以及物理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之类的科目,他就会注意了。一个学生只要认识到非专业学科与专业学科的关系,他就会热心钻研的。” 因此,在愈加开放的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中,应该尝试用一种多样化的思路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将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职业法律素质教育渗透于医学专业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始终。以医疗纠纷案例作为人文、社会、心理等学科教育的载体,将小学科综合成大课程,用指导性教学来取代硬性灌输,有利于医学生在接受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和医事法律教育。

5 发挥临床教学的优势

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和巩固医学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 临床学习大约占总学时的1/5,一般为1年,能从时间上保证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临床学习期是医学生向医生成长的关键过渡期,能从时机上保证教育效果。在这一时期,学生将真正接触疾病、接触患者,亲身感受法律素质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该把临床学习阶段当作培养医事法律意识的重要机遇期。临床教学强调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深厚与坚实,重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是,绝对不能忽视对医学生与病人交流沟通、处理医患关系、医护关系、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方面能力的培养。我国教学评估体系中也缺乏这方面的内容与项目。在临床考核评估制度中,偏重于课程理论考试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而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和交流沟通技能的评估却是一片空白,这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在临床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医疗行为的影响和意义,了解医疗行为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认识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医疗文件和资料的法律意义。这既是优化医疗服务的需要,也是医疗走向法制化的要求。这正是医学院校医事法律教育应认真解决的问题。临床教学要求指导教师除了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还必须具备较系统的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具有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不仅教学生认识疾病,更要教学生理解病人,体现“维护病人合法权益”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培养医学生的医事法律素质。如果说,理论学习所习得的是“知”, 那么,临床实习阶段对于医学生而言,更多的则是“道”。要使医学生能够顺利地把“知”转化为体“道”, 特别要重视临床教学环节,使医学生医事法律意识和能力获得提高, 塑造优良的医事法律品格。

6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法律意识不能仅靠课堂强行灌输,而应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同时,根据医事法律教育的特点,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比如采用案例教学,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求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讲解,掌握法学原理,提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可采用“广播式”、“音像式”、“直播式”以及“直接参与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广播式”教学法, 即教师口头介绍案情,选材容易,使用方便,上课“以案说法”,能给人以深刻印象。“音像式”教学法,即用多媒体播放案例,通过“音像”拉近学生与案情的距离,形象、直观、生动、具体,有利于加深对案情的了解和对案件所涉法律关系的认识。“直播式”教学法,即旁听人民法院的公开审判。这种形式与社会和司法现实结合紧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是活生生的法制实践,有利于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直接参与式”教学法,即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加强能力锻炼,又强化对法律的感觉和认同。这些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解医事法律知识,培养医事法律意识的目的。

7 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围绕医事法律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医学生提高法律素质的紧迫感。如可以邀请人文科学造诣较深的知名专家、学者,有丰富医疗实践经验、德高望众的资深医学专家,以及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如法官、律师等来校讲学; 聘请校内在人文素质方面有研究的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 利用报刊、杂志、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广播以及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有奖征文和“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各种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接受法律意识的陶冶。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关注心理,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善与和谐。目前,人们对医疗的需要已转向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上,而未来社会将有近一半的医学生成为社区医疗服务人员。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区,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医德素质、法律素质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提高社区工作能力,掌握处理社区医疗服务问题的技能, 从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时代发展对医学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摘要:医学生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厚重的人文素养。提升医学生法律素质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必须渗透法律教育,促进医法结合。要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建设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利用医学教学的主渠道,发挥临床教学优势,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教育。

关键词:医学生,法律素质,途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鲁,郭永松.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的全程医德教育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6):89-91.

[2]英斯诺著,陈恒六译.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25.

[3]冯向东.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2):25-28.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学 法律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实现新课程改革所确定的预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同时,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其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还包括了和法律相关的教育,有利于养成大学生遵守法律、以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权力和有效保护自身的能力素质,对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成长和校园安宁有序的重要举措。

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法律教育特别是法律常识教育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来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讲授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合作、参与、探索和进行创新的重要学习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思想意识和提高其积极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促进师生和谐、教学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都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培养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渠道,而学生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及其常识是更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学科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原则,任何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均要受到法律的严肃追究。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阳迷茫、责任感确实、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再加上受到不良网络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不强,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形成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校园内打架斗殴、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导致校园这一“净土”失去了安宁,给师生安全感受到了严重影响,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全社会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成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德育教育,道德和法律具有紧密联系,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能使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共同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此外,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共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保障,而国家编写的诸多版本的《思想道德休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一门必修课,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一门学科,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教材,当然,我们在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以此教材作为局限,而应当针对实际情况适当予以扩充。和法律制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明显局限性的,思想道德对于学生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只能凭借大学生的自觉性来进行遵守,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一些规章制度,比如学生的德育计分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同样缺乏强制力,主要是依靠大学生的“内心”来实现的,以学生个人的道德来加以实现,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的,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均会受到国家法律的相应追究,在高校大学生中切实加强法律教育,使学生在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具体的案例中受到法治教育,使其提升法律意识的同时不敢、也不愿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律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律教育,高校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安排,对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及时指导。按照年度制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律教育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并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落实,切实加强落实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师生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工作不力的教师给予相应惩处,形成健全完善的惩戒机制。

(二)切实加强实践活动

法律是对于人们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允许或者禁止的规范,法律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性是法律学科的重要特性之一。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受到法律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高校要大力支持、鼓励、发展学生志愿者协会,正确引导学生相关协会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养成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切实加强合作交流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律教育的重要缺陷之一是缺乏对外的相关合作交流,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咬文嚼字,缺乏相应的真切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没有感性的认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律教育,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克服此弊端,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活动生气勃勃,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黎斌.大学生法律案例及评析[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公司员工工资保密暂行管理制度下一篇:走进田园范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