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实施

2024-08-15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实施(共8篇)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实施 篇1

大街中学2016-2017学教学工作目标管理

实施方案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本学期特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质量地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全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全乡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切实把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向教学过程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的重要抓手之一,推动全乡教学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二、领导小组

组长:张泽军

副组长:王辉 安光武 成员: 杨德智 朱达峰 杨选怀 各教研组长及班主任

三、具体工作方案

1、制定教学计划

“计划”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按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制定“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力求达成目标,教学进度的安排,以及研究课题的确定等方面要认真思考,制订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工作计划。

2、备课和教案

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学习媒体;课后反思。要认真写出教案,青年教师要求从详,中年教师从适,老教师从简。

3、上课

教师上课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树立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要做到师生互动,方法得体,气氛活跃,秩序井然,重点突出;三要做到有自己的特色;四要教态自然,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行为规范,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亲和力,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

4、作业

作业(作文)的布置数量合理,难易程度适当,分层次要求,针对性强,练习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作业批改要认真,反馈及时,评价针对性强,有启发性,其批改量为:

班额在40人及以下的,严格按【2007】88号文件规定的数量要求执行,班额在40人以上的,按【2007】88号文件规定数量的三分之二执行;所任考试科目达三科及以上的,按两个科目的核算;期末统考中获全乡各年级组第一名的任课教师作业批改不作特别要求。另外,务必高度重视体育,音乐(文艺),美术及课外活动平衡。

5、单元检测

积极探索科学、适用的考查考试方式,提倡鼓励性评价和多元评价,考后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提高效益。各科考试卷数要求为: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每单元1卷,毕业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10卷以上;其余学科由学校酌情安排。

6、辅导

面向全体学生,辅差扶优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注意个性化培养和全面提高。

7、教改实验

A、全体教师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针对本学科实际提出问题立项研究,做到人人有教改实验课题,且课题实用,程序清楚,操作规范,效果明显,成绩突出。

B、积极参与教研组织,制定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应用性课题研究,并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C、全体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教法观、学法观、教改观、实验观和质量观,并不断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8、听课、评课、上公开课

每位教师每期听课、评课不少于10节,上公开课或示范课2节,并做到研讨到位,效果明显,记录规范。

9、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规范的向学校提交“五个一”材料,即一份有创意的优秀教案,一份扶辅差生抚优生的做法小结,一份教学反思,一份教研心得,一份工作总结,并做到“八到位”:即肯定到位,缺点指出到位,教学反思到位,教法改进到位,学法研究到位,工作总结到位,潜力挖掘到位,目标落实到位。

10、总结

学期结束,每位教师要认真总结,充分挖掘出一学期工作中的成绩,同时也要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理清下一步整改的思路。

四、有关要求

加强领导,认真组织,高度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教管中心常规工作管理方案认真制定本校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认真开展好各项常规工作,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大街中学 2016年9月4日

大街中学2016-2017学

教 学 工 作 目 标 管 理 实 施 方 案

大街中学2016年9月4日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实施 篇2

一、前提测评——以旧引新

前提测评是为了摸清学生情况,检测预习效果,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教师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巧问巧引,自然过渡,引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被问题吸引,从而专注思考,为上好新课、解决新问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

前题测评应具备四个要求:作用的助学性,内容的针对性,对象的全员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作用的助学性是指前提测评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架起新旧知识桥梁,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作用;内容的针对性是就前提测评主要针对教学目标这一点来说的,通过测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顺化和同化新知识的技能;对象的全员性要求测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教学原则;形式的多样性即测评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教师通过测评创造你争我抢、不甘落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认定目标——找准方向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教学目标的设计,目标就如同航船的指南针,随时指引着教与学的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满足以下五个要求:

1. 目标的完整性: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避免单一性。

2. 目标的具体性:

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落实到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具体的课时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3. 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具有外显性和可操作性,使教师明确要教什么,学生明确要学什么。

4. 目标的可测性:

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达到,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测试。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题目化”,通过完成相应的题目,检查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5. 目标的层次性:

目标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以达到简化认定,方便教学的目的。

三、导学达标——精讲点拨

导学达标,简单地说就是落实教学目标。导学达标有六个方面的要求:1.基层目标导达;2.高层目标助达;3.情感目标诱达;4.技能目标练达;5.发展目标引达;6.系列目标综达。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传播新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

四、达标测评——反馈补偿

达标测评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对学生来说,诊断了学习的缺陷,强化了学习的效果;对老师来说,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测评的关键在于题目的设计,题目一定要紧扣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教师在测评中要善于捕捉时机,见机行事,因势利导,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创新的萌芽,引导他们发表独特见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 选题:

选题要目标化,即选题与目标一一对应,把目标中的问题分解到每一个题目中;典型化,即教师要设计出能够充分体现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基本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全面巩固和掌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多样化,即教师选择的题型要尽可能地多样化。

2. 测试:

要求所有的学生当堂达到同样高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教师可实行分层达标,设立互助组,创设竞争氛围,可使人人达标,进而使人人争达高标。

3. 讲评:

对测评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纠错。纠错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自我纠正,或老师纠正,或请互助小组成员纠正,或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全班一起纠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而热情的鼓励,使学生产生达到更高目标的强烈愿望。

高中教学过程管理如何实施 篇3

提起教学管理,经验主义者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过程管理与终端管理(也称目标管理)两种模式,有的管理人员将二者综合使用。有的管理人员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后者以为高考质量奖惩方案就是管住教师、激励教师的尚方宝剑,只要奖金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教师们就一定会辛勤耕耘,努力工作。其实这一招只对少数人奏效,调查表明,有惰性思想的人占71%,人的绝大部分行为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在某种诸如制度、规范、管理等的约束下才能顺利完成的。因此,只顾年初订指标年末算总帐的目标管理,很容易造成一旦有什么失误就无法补救的局面,往往给人留下的是后悔和遗憾。但过程管理是琐碎复杂的,特别是高中学校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被管理的对象多,所以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学校管理者也会有惰性思想,不愿意平时扎进繁杂的细节管理之中。一个不愿意管,一个不愿意被管的思潮占据主流,过程管理就会流于形式,目标管理就会倍受青睐,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年复一年的后悔和遗憾,他将像毒瘤一样占据人们思想,使过程管理无法深入持久地落实下去。只重视目标管理,而忽视或放松过程管理的学校,往往成绩一般,不能形成学校特色。许多名校之所以办出了特色,是因为管理者思路形成并确立了奋斗目标后,重视了常规管理,而且坚持不懈,将每一个管理细节都落实到位,久而久之,这项工作就成了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占据学校主流,成为学校特色。由此可见,教学管理有目标是基础,重过程是关键。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是学校落实过程管理的依据和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学校管理就没有标准、没有章法。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教职工考勤管理规定》《教学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章法。《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教师备、教、辅、改、考、评、研七环节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规范,对各环节的检查督办要明确责任人,对质量标准要提出量化体系和奖惩方案。制度建设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过于原则不便落实的制度实用性不大,多半形同虚设,一纸空文。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多方兼顾,力求完善。目前,贫困地区各县市高中学校为数不多,一般两所,多则三所。由于办学资格等级差异,生源质量也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在同一县市高中教学质量没有可比性,而跨县市比较,由于地区差异、办学条件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多大触动性和激励性,再加上高中绝大部分学校实行课任教师大循环,即从学生进校到毕业,任课教师基本不变。笔者也调查过几所高中,因为上述原因,学校基础年级期末兑现几乎没有考察过教学成绩。主要侧重于各种政策性福利津贴的发放,每月发放的奖金也是课时工作量津贴。因此,各校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还仅仅依靠《高考质量奖惩方案》。这个方案三年一个轮回,它的奖惩依据就是高考各类上线人数,这种兑现看似简单易行,实际上存在很大缺陷:它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忽视了三年漫长的努力历程;高考毕竟是偶尔一次考试,虽然意义重大,但也存在不确定因素,结果和过程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偶有现象导致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三年来的得与失,这种不考察过程的终端评价,很有可能给教师带来不公平现氦这种“算总帐”的纯目标管理做法,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不利于基础年级教学工作的管理;对教学质量评价周期过长,过于笼统,不利于及时全面的总结成绩找出问题,不利于亡羊补牢。所以,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改革:

1我们每月核算教师工作津贴时不仅要考察其“量”。更要评价其“质”,将津贴作为教师工作“质”和“量”的综合评价奖金来发放。这样可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和效果的提高。

2结合高考目标制订各年级各学期的阶段教学目标,将巨额高考奖金分散一小部分到高一高二各学期,把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纳入奖惩范围,体现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的经常性与系统性,让教师时刻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在平时,高考不慌惊”。基础工作做好了,综合目标的实现就容易多了。

3将短线学科的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等因素一并纳入孝评奖惩范围,让师生体会到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喜悦。

4推进“捆绑式”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团队精神形成,坚决反对单科突进的个人英雄主义,促使教师形成合力,发扬团队精神,发挥“1+1>2”的特殊功效。

加强队伍建设,端正管理思想

高中学校管理者特别是中层干部,既是学校各项制度的率先垂范者,也是制度落实的促进者。“打铁需要本身硬”,因此学校配备的管理队伍必须是业务上的骨干,工作中的能手,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必须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前面一个样,后面一条行”“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管理队伍身先士卒,教职员工必然会上行下效,学校管理制度的落实就不会流于形式,工作兑现也不会困难重重。

管理干部除需要有精良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有端正的管理思想:一是执行制度要公,按制度办事,不做人情,不开绿灯,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勤政”,工作检查要及时,过程管理要到位,工作督办要认真,工作兑现要动真。要不厌其烦,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只刮风不下雨”,更不能遇到阻力就泄气。只要管理者有决心和恒心,常规工作就能形成风气,形成特色,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就会登上新台阶,办学效益就会更上一层楼。

发挥部门职能,促进过程管理

夯实教学常规,有效实施教学管理 篇4

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制定科学教学计划、履行教学六认真、作好教学工作总结、认真搞好教学研究等内容。

一、制定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任课教师教学计划,所有计划均按学期制订。这里我着重阐述任课教师教学计划。

1、全面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依据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年课程计划,通览相关年级全册教材,准确把握各章、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并针对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2、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阶段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学科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学期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尤其要拓宽教学渠道,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和教学实际需要,对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总课时数、周次、课次,包括新授课、复习、检测以及组织实训、实作等活动作出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全面规划,安排好教学进度,填好教学进度表。

二、履行教学六认真

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六认真:

(一)、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在掌握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通晓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教学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单元课时分配和单元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重、难点及关键点。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知识缺漏,明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来备课,也就是说教师备课时不仅要注意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教法,也要备学法。

二要超前备课,且备出分课时教案。内容有:课题、课型、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重、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强调型:概要式、提纲式、设问式、特征式、对比式。展观型:过程式、线索式、关系式、结构式、总结式、图示式、表格式。寓意型:象征式、模象式等)。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检查复习、小结归纳、形成性检测、作业设计)和教具、学具的运用和准备,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等。

三要写好“教学后记”,探索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率。严禁无教案上课。青年教师必须写出详细教案。

四要备课要丰富(具有科学性):教学目标要明确,不能模糊不清;教学的重难点要突出,不能重点不分,难点不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科学,要因教学内容而定,要丰富多彩,不能搞千篇一律的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要完整,不以能连“必须”的教学环节都没有;板书设计要规范,不能在备课本“板书设计”的地方写几个字就是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要科学,不能随便写几道题就叫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要探索,经验要总结,不能只埋头教书,不抬头看路,永远原地踏步。每学月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

(二)、认真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上好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教师要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每一堂课对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的最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教师上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上课时应带齐教科书、有关教具、仪器、教案和相关资料,不能无教材、无教案上堂授课。

(2)教师在上课时要衣着整洁,仪态端庄,举止得体,教态大方,不准在课堂上使用移动通信工具,不准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准在课堂内外抽烟,不准坐在讲台上上课,要处处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3)认真实施课时授课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切不可“讲到哪里黑,就在哪里宿”,且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求获的最佳效果。

(4)讲授知识正确,教学目的的确,脉络清淅,语言简洁、流畅,音量语速适当,富有逻辑性、启发性、趣味性。提倡用普通话教学。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书写规范,讲究科学性、艺术性,严禁信手运笔,乱草乱画。

(5)教师上课时,若发生偶发事件,应及时、冷静、妥善处理。遇重要情况,要迅速向有关领导反映。不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6)按课表上课。已排定课表,任何人不可改变课堂设置和课时安排。因公或因私请假,需事先填写好“调课单”,存教务处备查。

(7)上课要精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基础性、差异性,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的基础放在教学的首位,努力做到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夯实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基础。

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搞满堂灌。要有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的教学能力,不要有水平不高,傲气不小,这不好,那也不行,不听管理。要有驾驭课堂,掌控学生的魄力,不要上课象市场:学生个个大栋栋,教室里面闹哄哄。教师声嘶力竭,学生各行其事。对不管课堂纪律,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记教学违规。

每节课上课时清点学生人数,与班主任及时联系,上课期间一切安全责任由该堂课教师承担。

(三)、认真批改作业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紧扣“两基”,培养能力。所有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作业的难易要适度,份量要适当,一般以中等水平学生为准,且尽量安排在课内时间完成。

(2)批改要及时,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3)提倡作业的全批全改,对差生的当面批改。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问题应有记载和分析。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评,对个别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对少数缺交作业或作业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要及时教育,督促其按时补交或纠正。

(5)批改要实在:作业布置的质要优,量要足。批改要认真,不能马虎草率。每次作业的题量要足,题型要全面,不能

一、两个题就凑成一次作业。既要批又要改,不能只批不改。还要有批改时期和等级。

(四)、认真辅导 一要承认差别。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要因材施教,鼓励昌尖,帮助后进,要随时了解每单元、每课时各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个性特点,以便及时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要分类指导。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辅导。对优生,可增加难度较大的习题,让他们自由选作。对于学生困难的学生,除要课堂内多提问、多鼓励外,要加强个别接触,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与进步,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抓常规、补基础,改进其学习方法和习惯。对这些辅导的学生一定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决心。

三要形式多样。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如作业的面批面改、个别答疑辅导、小组帮扶、互助互学等形式。

(五)、认真考试(考核)

(1)每学月要有至少一次以上章节测试(月考),且要有测试成绩。教师要通过测试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试题题量要足、题型要全面、主客观题的比例要科学、难易要适度,不可敷衍了事,消极应付,不能没有成绩评定。

(2)认真按学校要求做好半期、期末考试的命题、制卷、监考、统计、评比等工作,做好试卷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六)、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一要制定计划。组织课外活动是老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总的计划和要求制定出各学科的课外活动计划,计划要向有关部门汇报,以便在组织、内容、经费等方面及早作好准备。二要成立组织。各学科教师要发现和选拔有特长的学生,组织有关竞赛辅导,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等。三是内容要恰当。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个性特长进行。重视学生态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四是指导要具体。课外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老师,积极主动做好辅导工作

三、做好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总结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定教学实绩有重要依据。

1、每学期结束时,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和所有教师要对本学期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写出工作总结。

2、总结要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3、学期结束后,教师要将教案、学生成绩册、论文、总结、教研记录、教学光盘、证书复印件等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交相关部门存档。

4、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篇5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是核心问题。本学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以《丰南区小学教学常规》为依据,按照小学教研室工作计划中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如下: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计划,让计划引领学校教学工作 制定计划的主要任务:

1、计划包括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各科教学计划。这些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引领点。

2、教学计划由教导主任根据小学教研室工作计划中的相关要求,按照学校工作实际和工作重点,广泛征求教研组长、教师的意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内容包括高效课堂的构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把脉、教学常规管理等内容。制定完毕后,于开学第一周发放到教研组和科任教师手中。计划制定要具体、详细、操作性强,工作安排既要与小学教研室工作安排协调一致,又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

3、教研组计划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本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工作计划的内容具体化。工作计划应有对常规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外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业务和教学理论学习等方面的安排,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4、个人学科教学计划应在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制定。内容包括:(1)学情分析;(2)教材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措施;(5)教学进度等。其中,教学进度安排应包括教学内容、课时计划及授课时间。

把好计划关口具体实施措施:

1、计划每学期制定一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在新学期的第一周交至各教研组及授课教师,教研组工作计划必须在第二周内交教导处及该组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必须在第二周上交教导处审查存档。

2、严格教学计划审查制度。对计划不认真,不规范、操作性不强的责令重新拟定。学校教学计划,由教导主任组织每月根据活动实施情况,调整审核一次;教师个人教学计划做到期中前、期末前两次检查,主要检查课时进度与计划是否相符。检查完毕后及时通报,以使各教师不断调整、完善个人计划,使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学期初,开展优秀教研计划和优秀个人教学计划评审活动,由校长和两位教导主任亲自对各项计划逐一进行检查,评选出最有使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优秀计划,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并印制成册,每位教师人手一份,学习制定方法,达到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认真备课,让备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梯 备课的主要任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课时写好教案,做到认真备课。按照小学教研室的要求,教师备课以突出三种意识:

1、吃准吃透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标,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

2、把握准教学重难点:备课过程中要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强调细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设定目标是必须具体化,包括用什么样的方法或手段,通过什么样的过程,使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4、教学过程设计注重细节:切记教案简单,敷衍了事,应该有具体的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细节设计,如语文中一个重点词语的理解,数学中一个公示的推导等。

把好备课关的方法措施:

1、建立教案评比检查制度: 要求教案实行超前备课(至少超一天)。每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教案检查评比活动,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同年终考核评比挂钩。每学期结束对教师教案进行一次全面的评比考核量化,考核量化结果严格与年终考核挂钩,严格进行奖惩。

2、开好检查分析会:每次教案检查完毕后,由校长或教导主任轮流做教学分析会议,总结检查中出现的情况。表扬符合上述备课要求的教师,并指正备课中出现的弊病。个别情况单独面谈,责令其改正。

3、以活动为载体,促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本学期将针对教案的备写开展以下活动:

(1)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自主、体验、表达”为主题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比赛。

(2)期中前,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关于高校课堂的说课比赛。(3)期末前,开展优秀教案的评比和展示交流活动。

(三)加强校本教研,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校本教研的主要工作:

校本教研应立足学校实际,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仍分语文、数学、科任三个教研组活动。每个教研组在安排教研活动时,都要围绕同一个大主题“高效课堂的构建”,找准本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力争通过研讨得出解决的方法与改进的措施。

1、扎实开展好每两周一次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活动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主题、定活动形式、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负责人。活动做到精心筹备、认真组织、及时总结,确保收到实效。

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定课----再教----再听----再评、再议-----结课为主要形式的“磨课”活动。在“磨课”活动中研究课型,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在“磨课”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磨课”活动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2、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学校要按集体备课要求、方法和程序认真组织开展好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按:公布备课内容—作好备前准备---主讲教师说课----参备教师提出备课意见----集体进行讨论----主讲教师修改定稿的流程进行。集体备课时一般要做到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每次活动要认真做好记录和小结,备课记录本由教研组长保管,期中和期末交教导处审阅和存档。

把好教研关的具体方法措施:

1、落实教研活动检查制度。由教导处统一对各教研组在期中前和期末前个检查一次。检查中,应关注活动的主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另外要看教师的参与程度。

2、学期中进行各教研组的展示交流活动。

3、学期末开展优秀教研组及教研组长的评选活动,并把评选结果与考核绩效挂钩。

(四)把好质量检测关,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质量检测关的主要任务:

坚持用质量分析引领教学的思想。依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除期中、期末教育局统考之外,每月还有一次校级的月考,各班有单元测试。学校和教师在每次统考以后,都要作出详细的试卷分析,并上交教导处存档管理。质量分析要求如下:对每一题的正确率、失分率做出精确的统计,并写出失分例举,仔细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确实使质量分析达到查漏补缺、弥补教学不足的目的。

把好质量检测关的方法措施:

1、学期初,有效领导做关于检测质量分析的培训会,使教师们明确检测质量分析的意义以及撰写方法。

2、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在每次统考之后要开一个质量分析会,逐科、逐班进行分析,分析成绩优异班级的经验,分析成绩落后班级的教训,并提出以后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3、各教师在每次考完后要在全班开质量分析会,找到优点继续发扬,提出缺点需要改进。各任课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考试后作自我反思,学会分析,以使自己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4、期中考试后,针对各教师所撰写的试卷分析进行评比交流,评选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优秀试卷分析,并进行展示交流。

5、学期末,学校征收关于“如何撰写考试质量分析”的相关论文。

(五)重视作业辅导关,找准提升教学质量的支撑点 作业辅导的主要任务:

1、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精心选择、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阅学生作业。

2、布置作业目的明确。根据学生的实际,紧扣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作业设计符合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相关的知识,突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作业设计难易适度,作业难易程度以班内中等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要因人而异,有必做题,有选做题。

4、作业安排份量适当,形式要多样,题型应多变。作业形式:一是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习题,作文,绘画等;二是口头作业,如朗读、阅读、背诵等;三是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测量、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题型应多变,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用机械模仿和不必要的重复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严禁以抄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

5、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做到有留必收、有收必改、改后即发。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上课前批改完作业)、细致,防止漏批,杜绝错批,提倡全收全改,当面批改;批改的符号要统一规范、明确(能让学生看懂、能理解);书写要清楚、工整,符号大小要适当,一律用红笔;作文批改有眉批、总批,批改及时,富有指导性,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对学生作业中的个别问题,要提醒其做好自主订正,对作业中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做好讲评,并作适当记载。对学困生的作业要面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鼓励进步。每次批阅均有批阅日期、批阅次数、有激励性、启发性评语。

6、认真讲评。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问题应及时讲评,分析原因,查缺补漏,决不能用集体对答案的方式代替作业评讲。

把好作业辅导关的方法措施:

1、制定每个学科的作业批改记录,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填写相关内容,包括正确率、错误率,易错题的记录,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提倡教师作错题笔记。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检查,按时、正确、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工整、美观,格式正确,内容完整;作业本不乱画、不少页、不卷角。对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者,要加强教育指导,让其改正或补上,不罚抄罚写,不撕毁学生作业本。

4、学校建立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检查制度。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学生作业检查评比活动,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检查评比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学校每学期结束对教师作业布置与批阅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

5、学校每学期末前举办学生作业联展,让全体教师在观摩中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目的。

6、去我镇作业改革典型学校如稻小、二小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并做到活学活用。

(六)严把板书用语关,力争教学行为更加规范 板书用语的要求:

教师的板书用语一定要规范,能体现学习思路,能够出教学重点。在备课中板书设计不能遗漏,而且书写要规范。

把好板书用语关的方法措施:

1、教案检查中要有板书设计,并把此项内容作为衡量教案成绩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

2、校领导在随堂听课中,把板书设计当成一项衡量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点内容。

3、本学期在九月底举办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板书设计比赛,激发教师进行板书设计的积极性。

4、学期末征集优秀板书设计,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共同学习,共同借鉴。以上是我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几点打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定会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力争使教学常规管理做到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最终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司前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 篇6

方案发表时间:2008-12-15 16:53:27

司前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方案

为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秩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学校

(一)、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课程改革新形势,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校将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根据实施新课程的需要重新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严格执行省颁和国家课程计划。根据课程计划,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订合理、科学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安排总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随意增删各科教学课时数。

(三)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真正确立教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思考教育教学前沿性问题,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开展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召开4-6次校务会议,整合研究、决策学校教学工作,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二次有关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学工作实际问题。学校领导每学期分别召开一次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重视加强家校联系,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学意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存在问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教研活动,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积极总结和推广教改成果。建立听课制度,学校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要有听课笔记,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并注意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以学论教。

(四)教务处做好学校教学的具体管理、指导工作。学期初组织各教研组、年段学科备课组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并加以落实。并及时收集、分析、反馈学科教学情况,提出学科教学的改进意见。每学期检查2-3次教师的教案、抽查学生的作业,对其中优秀的可组织展览或给予表扬。并认真组织好各科考试工作,及时组织进行年段、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抓好教学反馈。探索评价办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改革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和外语听说能力考查。各年段进行月考制度,并对月考进行考后分析,学校对期中、期末试卷进行分析评价,推荐优秀试卷,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和水平。期末考试按学科分年级进行质量分析,连同试卷作为资料存档。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学生期末考试全科合格率达到75%以上。

(五)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教研组、备课组每两周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各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面向周边学校(或更大范围)和家长的学校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校内教学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学校鼓励教师观察、发现教育

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整合,确定一至两项作为重点专题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校教学改革实验,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变革。

(六)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制订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具体方案,改革评价办法,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共同参与的评价办法,每年形成评价报告;引导教师对自己、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定持续、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制订规划、落实措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七)切实加强对学生用书的严格管理,严禁征订省颁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学生用书。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电教室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等资源的作用。

(八)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档案要求完整、准确一致。每学年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次业务考核,有关材料应存入业务档案,每位学生有关学籍管理的卡片、登记表,入学、转学、休学、借读等审批手续等必须齐全,表册各项内容填写完整,字迹工整。各类档案应按相关要求及时做好存档工作。学生学籍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

二、教师

(一)教师要依照学校制订的教师发展评价方案,提出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应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应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以及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任课年级的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同年级同学科必须同一进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二)教师应结合学生状况进行备课,按规定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备课、准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等)。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具”,课前应写好教案,应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过程,作业布置适量合理。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课后适时进行教学反思,写好反思小结。

(三)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又要弘扬“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共同分享、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语言要规范,板书要工整,教态要自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严禁体罚学生。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资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质量。

(四)教师每周至少要听课一节,并写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

(五)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选编适量的课外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要着眼学生发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不加选择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作业数量要有弹性,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并严格督促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老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适当记载,并做讲评。数学、语文(基础知识)、物理、化学、英语原则上都要批改,特殊情况每次不得少于三分之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作业批改不少于二分之一,作文要求每学期“八大八小”并要全批全改。鼓励教师创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的探索。

(六)加强课外辅导,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1、及时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他们做好课外作业。

2、对学习差的学生和因故缺课的学生进行具体帮助,必要时给他们补课。

3、培养优秀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对他们作个别指导,介绍必要的参考读物。扩大他的知识领域。

4、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的教育。

5、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要钻研教学业务,经常学习教参资料、专业杂志,了解国内外教研、教改动态。每学期要确定教学研究课,进行公开教学,互教互评。期末要对教研、教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教改活动和经验交流。

(八)认真做好知识考核和反馈工作。

1、考试内容应具有全面性,考题的范围、难易、数量应适当,使考题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2、同年段同学科同单元必须同一张试卷,各单元的试卷由各教研组组织,由一位科任教师主笔,结合其他老师意思,进行编制试卷。

3、应该采取公正的态度对待评卷工作,力求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成绩。

4、做好各次考试的分析和总结,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补救。

(九)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展学生兴趣活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订出学期、学年活动计划。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举办的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十)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各种资料整理归档和上缴工作。

三、学生

(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前做好准备,上课预备铃响后应立即进教室,安静入座,思想集中。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严格按照作业规范要求,自主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或讲评后要及时订正错误并装订成册。能根据各学科特点,在每单元教学结束时,系统整理学过知识,做到单元过关。考试前应认真进行复习,答卷时应做到字迹清楚,遵守考场规则,严禁作弊。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三)形成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能力。能按教师要求,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上课积极思考,主动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手脑并用,踊跃发言。参加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能与他人配合,完成好班级、小组所分配的任务,能灵活运用交流、沟通,与同伴合作,尊重并理解他人,共同努力,实现一起确定的目标。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高,知识面不断扩大。

(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五)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作文目标教学多元化的实施 篇7

一、疏理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写作能力是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包括写作的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写作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 、思考、联想、想象等能力。写作的专门能力包括审题立意、结构谋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方法的能力。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一般有三大阶段:观察和思考的阶段 (写作的准备阶段,为具体写作积累相关素材) ———构思和表达阶段 (选择材料、详略安排、段与段衔接、开头和结尾等,然后运用语言材料表达) ———修改阶段 (学生对初步完成的作文反复修改和润色,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将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即观察积累———借鉴模仿———独立创造的步骤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而形成写作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要根据学生作文的过程和能力发展步骤来展开, 作文目标教学也应该在这样的思路上进行,并将学生的能力发展分解到每学期每个单元中,让单元写作教学呈现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而整个初中的单元写作教学最终能够初步形成体系。

二、通过专题教学,把握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客观主义认识论认为:客观性的知识、确定性的知识和普遍性的知识是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且传递得越多越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某单元的文本前,可用一节或二节课的时间,采用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作文目标教学点,让学生充分认知作文目标教学点的内涵。当然,在教学时,除采用讲授法外,可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片段模仿中有深刻的领悟, 在自由实践中把握写作要领。

三、通过经典教学,解读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认 为,教育者应该具备以下品质:⑴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⑵ 以真诚态度对待学生,表里一致;⑶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⑷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非指导教学策略:自由表达情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整合。因此,在真实的言语情景中的语言学习才会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在文本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文本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同时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在教学文本时,除教学作文目标的内容外,还应根据单元目标的教学要求,随文教学相关的语文知识,作文目标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支目标而已。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运用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当今课改 理念的核 心是 : 实践———思考——创新。因此,应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去提升写作的能力。 而把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作既有个性又有目标性和趣味性。认真分析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不难发现,它与文本和作文目标教学点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为学生的迁移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平台,老师应充分利用,而不应淡化或无为的另辟蹊径“荒了自己的园去种了别人的田”。

五、通过名著导读和自由阅读辅导,拓展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和鼓励学生阅读每册书后要求的课外名著,阅读时运用“圈点批注法”:学会勾画、 学会摘抄、学会批注、学会写读后感。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并做好相应的登记与鼓励。同时,每周用晚自习两节辅导课让学生诵读所读名著或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朗诵读后感。对于文本要求的名著,老师引导学生读完后,可开办一堂名著赏析课加深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除了引导学生读文本规定的名著外,每期我还要求学生至少再读两本以上的课外书,通过读来带动写作, 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实施 篇8

关键词: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1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对象是常量,侧重于计算和形象思维,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極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目标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目标教学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并确定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分层施教、分层推进、分层提高。分层目标教学中可以减少中、差生的思维障碍。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一、为什么要进行分目标教学

我国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注重素质的提高。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注意弘扬学生主体性,形成健全人格为特征的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接纳这些智力、兴趣、爱好、情感及个性心理不同的学生并从行动上帮助他们。在承认差异、把握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析,因材施教。教师在施教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而分层目标教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二、如何进行分目标教学

就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环节。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分层目标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

1、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三个层次。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分层次。教学目标要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按照学生的3个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3类:A基础目标——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后进生制定;B提高目标——大纲的较高要求,为中等生制定;C深化目标——大纲的最高要求,为优等生制定。

3、教师授课要分层次进行。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所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一节课的授课中先采用集体观察、集体思考、集体讲授及归纳的方法,而后让学生分类自学、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分类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听懂了,又得浪费时间重新听一遍。而有的学生已经把初中数学的知识遗忘了,这时要求老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

整个课堂教学做到“分合”有机结合,分而不散,合而不死,较好地解决各层学生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使各类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目标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主动为达标而努力。例如在讲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时,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其形成、推理过程,它有助于观察力强、归纳能力强的同学掌握。画出定理的的结构图,有助于观察力强的同学掌握,再加多媒体三次闪烁强调,有助于记忆力好的同学掌握。对于难点,多设问,降剃度,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减少思维的难度。下课前,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明确,该讲则讲,该练则练,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减少了盲目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针对差异,因材施教。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较大悬殊,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迫于升学压力,只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忽视了中、差生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受到严重冲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分层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各自所在的层次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5、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课后作业要分层次布置。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对学生各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基础题,全班做;提高题,中等生、优等生必做,后进生选做;深化题,优等生必做,中等生选做;还可以设计附加题让优等生做。这样就不至于优等生一下把题目做完了,坐在那里没事干。

上一篇:组织人事干部培训班主持词下一篇:财务情况分析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