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教育史

2024-08-02

中国外教育史(共8篇)

中国外教育史 篇1

外语系

(办公电话:028-87372018028-88837078)

商务英语专业

本专业是我校为适应市场对商务英语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而新开设的。摈弃了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格局,创造并实践了“外语+专业+技能”的模式。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能够胜任外事、外经贸、国际文化交流、旅游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国际接轨,增强学生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实力。学制三年。

该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强、又精通餐旅管理的教师队伍,其中正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助教5人、研究生学历3人。有配置良好的语言实验室,还在全国拥有近100家著名的酒店、宾馆等大型企业作为教学实习基地。

主要开设课程有专业英语精读、专业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译、英语语音、视听、口语、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英美概况、英语报刊选读、大学语文、办公自动化、公关礼仪、小车驾驶等

本专业就业方向:宾馆、酒店、商务机构、外事、外经贸、国际文化交流、旅游等机构。英语专业(饭店与旅游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酒店、旅游管理知识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应用型人才。学制三年。

该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强、又精通餐旅管理的教师队伍,其中正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助教5人、研究生学历3人。有配置良好的语言实验室,还在全国拥有近100家著名的酒店、宾馆等大型企业作为教学实习基地。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中英翻译、计算机应用基础、饭店管理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业务与导游、饭店英语、饭店服务与娱乐管理等课程。该专业毕业时,经考试合格可获得专科毕业证,同时,还可通过导游资格考试获得导游证。该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就业面广,就业前景好,主要从事酒店、旅游企业的涉外导游及公关文秘工作,也可以从事酒店、餐饮企业和其他有关企业的管理工作和中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外贸英语专业简介

本专业主要针对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改革深化,取得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越来越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人员需求量扩大,外贸人才已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缺人才这一现状,培养一批能从事报关员及外销员相关工作的英语人才。该专业学制三年,今年计划招生45名。

主要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法律基础、外贸英语、综合英语、旅游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阅读、写作、英语报刊选读、外贸业务与函电、外贸政策法规、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英语)、国际经济法、小车驾驶员等。

本专业服务方向:学生毕业以后通过外销员及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将主要进入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报关员及外销员等对外贸贸易工作,及相关涉外工作。

中国外教育史 篇2

自“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提出以来, “一带一路”已经获得国际各国的认同和接受。我国政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2015年已同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法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或自贸协定, 和沿线的欧亚、欧洲和亚太地区等沿线国家成功“对接”发展战略。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一环, 资金融通方面也捷报频传。2014年年底, 丝路基金注册成立;2015年7月金砖银行正式开业。2015年12月亚投行正式成立, 促进“一带一路”海外投资。2015年11月底, 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为世界货币进一步便利了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受此带动, 我国企业也积极响应, 奔赴海外投资。2015年前11个月, 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 投资额合计约140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就在过去的一年, 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在积极服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基础上, 不断推陈出新, 提高服务质量, 丰富服务内容, 推出了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帮助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 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因此, 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在前两届海外投资新年论坛的基础上创新拓展, 再次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海外投资新年论坛”, 作为对协会过去一年的总结, 并做好新年计划基础, 同时也是宣传和解读中国海外投资新动向的盛会。

CCTV财经频道·《城市梦想》王颖、上海新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丁晓钦共同主持这场盛会。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说:“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增长级。同时一带一路合作建设为各国人员往来提供了更多便利, 有利于各国互相之间相互了解, 建立睦邻友好合作的周边关系, 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先生在发言中则向来宾详细介绍了海外投资的策略以及在非洲投资的要点与机遇, 特别强调在农业、港口、工业园、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投资可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

赛伯乐投资集团副总裁曾山就从自身的投资经验, 提出了首先从自身定位出发, 然后提出适合的经营模式, 并结合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的方针, 综合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办事处主任胡援东先生就从中国企业走出去应注意的问题着手, 在首先要知己知彼, 把握投资风险。第二要做好功课, 识别市场风险。第三要科学管理, 规避合作风险。第四要整合资源化解管理风险的模式和步骤下, 取得海外投资成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先生从中国的海外资本输入改变为输出国为起点, 向来宾详细解读了资本输出国的企业特点, 他指出, 只有及时转变企业观念, 通过战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完成了从地区性企业转化为跨国公司, 再到全球公司的转型。

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海外投资联盟主席、四川铭川国际董事长陈永忠先生分享了他的企业走出去的经验, 从五种创新到基金合作。随后, 中国儒商研究院院长胡志明先生从文化方面诠释了中国企业经营理念与儒商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互联网+”、高科技发展的战略的带动下, 一批企业在这个领域作出了突出成就。康美药业集团旗下的康美健康云公司彭约翰总经理 (博士) 就医疗领域的合作并融合互联网的新观念, 向来宾做了介绍。

海外投资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大会嘉宾亚洲发展投资银行副行长孙宇先生向各位介绍了“一带一路”与投资模式。孙宇先生向来宾详细介绍了亚洲发展投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以往成就、未来计划等。泰亚传媒集团董事长吴南江先生向大家介绍了海外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期待。

最后, 大会进入成果介绍阶段, 代表“一带一路”支持的基金, 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推动各方合作的“一带一路海外战略合作暨丝绸之路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仪式在各位中外来宾的见证下举行。

中医药与文化分论坛和协会公共服务平台战略分论坛同时举行。

第一平行分论坛:中医药与文化论坛。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精华, 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医药用哲学化的语言表述病症, 将内证实验与理性思考相结合, 形成了独特而系统的诊治体系, 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已不仅是一门有效的医学学科, 更上升为一种优秀的文化, 融汇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之中, 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对于传播中华文明, 加深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投资协会举办了该分论坛, 力图推动中国以中药为载体的文化向海外输出, 建立中国新形象。

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 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会长刘雄英提出了建立并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联合海内外金融机构, 在金融风险控制、行业投融资、资本运营等方面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指导和帮助。深圳市龙港汇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湘莲女士也上台作了如何将企业国际化的分享。

中国外交大布局 篇3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伊朗的国事访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中东之行是习近平2016年首次出访,也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足迹实现全球覆盖。

战略凸显大格局、大手笔

纵观2015年中国外交,不难看出,战略谋划是一条主线,对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各有特色。一年来,中国外交全面进取、积极有为。取得瞩目成就:全方位外交不断拓展,既有大国关系良性互动,也有周边外交精耕细作,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深化拓展,多边外交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积极参与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多边活动,主客场外交协同呼应:提出的一系列中国特色外交理念广获赞誉,“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合作倡议开花结果,参与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成效卓著。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这是近代以来国際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和一国单边相交,而要联络多国通力合作之力方能应对,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外交新形态、新格局和新课题。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手笔布局,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个承前启后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开——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日益成形,中国加快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让协商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中国致力于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中国外交延续着基本的布局框架,大小兼顾,远近并重,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在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中所展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将传承与超越、战略与策略、历史与现实、局部与整体有机统一,做到外交开局、布局,呈现负责任的大智慧,大趋势。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俄罗斯是大国,又是中国最大的邻国。2015年5月,习近平再次来到莫斯科。红场大阅兵,普京在庆典上讲话,称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3年多来,俄罗斯是习近平留下出访足迹最多的国家。两个携手走向伟大复兴的大国,迎来了两国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共同繁荣的新路。

美国是大国,中国如何与之相处?历史曾经一再重复大国崛起的怪圈,古希腊学者断言的“修昔底德陷阱”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德国学者沃尔夫冈·希恩甚至在专著中预言,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中美可能滑向一场“新冷战”。

然而,中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展开的高瞻远瞩的思考,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伊朗核问题等诸多重大领域合作的事实及其所彰显的引领作用,有力地驳斥了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论调。2013年,庄园会晤。两国元首以政治担当和智慧,达成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2014年,瀛台夜话。习近平放眼长远:“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2015年,白宫秋叙。双方重申继续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当然,这一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习近平以蕴含中国智慧的哲学思维看待分歧:“要看大局。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大国集中的大洲。是创造西方文明的欧洲。中欧是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欧合作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对推动国际力量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3次到访欧洲,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10月,习近平专程飞赴伦敦,英国王室用皇家马车将习近平主席夫妇请人白金汉宫。紧接着,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先后来到中国。中欧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外交亮点纷呈、日不暇接。中欧从未如此接近。中欧史新一页、中欧梦大篇章,正徐徐展开。

构筑亚洲朋友圈

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是首选框架,多边是设计图线条,我们不忘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对于邻国,习近平主席有一个生动比喻:邻居是搬不走的,人可以择邻而居,但国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个选择——和睦邻邦。“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千金只为买乡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马不停蹄的行程中,习近平一次次引用中国古语,表达心意,以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为周边国家带去合作共赢的正能量,谱写利益交融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正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新的时代使命。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2013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一带一路”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也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有组数据颇具分量: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访问旅游。习近平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是共同发展。投射到“一带一路”中,习近平格外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同蒙古国“中俄蒙经济走廊”汇合;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

nlc202309042353

看准了沿线国家发展的瓶颈,中国选择“互联互通”作为切入点,将其作为亚洲腾飞翅膀的血脉经络。2014年秋,见证无数历史大事件的钓鱼台国宾馆,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召开“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习近平倡议,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一解周边国家燃眉之急。

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亚洲互联互通中扮演重要角色。2013年10月,习近平发出筹建倡议,時隔一年,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约。2015年春天,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日期一天天走近。新加入者的消息不断刷屏。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4月15日,数字最终定格在57。

“一带一路”,如大鹏展开的双翼,将助力中华民族腾飞,带动各国比翼齐飞。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是基础。中国“远交”战略发端在非洲。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中国来到非洲与我们合作时,我脑海里第一次开始憧憬非洲的未来,这是以前西方国家殖民非洲时我从来不敢想象的。”南非总统祖马在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功闭幕之际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激动地说。

此次峰会是在非洲召开的首次中非峰会,是中非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传遍非洲大地,也将“一带一路”同非洲更紧密联通,

2015年年初,中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为中拉整体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拉共体轮值主席国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表示,中拉合作为实现共同发展、造福双方人民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中拉论坛为双方扩大合作开辟了新空间,为增进双方人民友谊架设了新桥梁,为双方建立长期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石。

2016年首次出访,习近平选择了中东。当前,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大调整,阿拉伯国家正在自主探索变革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中阿弘扬丝路精神、不断深化合作。阿拉伯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常讲“朋友多了路好走”。这用来形容中阿双方结伴前行、风雨同行再恰当不过了。沙特《半岛报》的评论文章称,沙特把中国视为新的政治和经济战略伙伴。“古代埃及人这样赞美尼罗河:‘你从大地涌出,奔流不息。’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埃友谊、中阿友好也一定会像尼罗河水般奔涌向前,助推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习近平在埃及《金字塔报》的署名文章中如是写到。2015年7月,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中伊关系面临重要发展契机。习近平访伊成为中伊关系的里程碑,开创了中伊关系全面、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言必信、行必果。中国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情谊,也将在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历久弥坚。

责编/邑金

中国外教育史 篇4

6月29日,由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国侨办、中科院、辽宁省人民政府等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和辽宁省科技厅承办的2018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简称“中国海创周”)开幕式在大连市世博广场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科技部党组成员夏鸣九,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辽宁省委常委、秘书长刘焕鑫,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等。

参加今天开幕式的还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603位海外学子,来自全国94个城市的414家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1129位代表,102家国内外金融投资机构的代表,以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成员。

开幕式上,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在致辞中表示,大连市通过海创周引进的海归人才已经达到3400余名,创办的高新企业达到580多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到2200多亿元,目前已经成为引领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谭作钧还表示,目前的大连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深知城市发展的高度依赖于科技和人才的厚度。大连市于2015出台“5+22”人才政策之后,又进行最新一轮政策修改完善,增加政策含金量和实战性,深化改革、优化政策。2017年,大连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把2020年建成东北科技产业中心、2030年建成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作为基本目标。

科技部党组成员夏鸣九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决胜阶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海外学子掌握着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是我们的重要力量。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中的位置,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招才引志作为推动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辽宁省省长唐一军在致辞中强调。他还表示,当前辽宁正处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要铸牢产业根基,汇聚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动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广纳英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创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泛开展,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发表讲话,介绍了中国的创新创业的孵化生态体系,“国家目前已经建有5739家众创空间,406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500多家企业加速器,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5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300万家。形成了服务链条长、覆盖范围广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体系。”

万钢主席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和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本土人才、海归人才要并用,使他们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大连市通过搭建海外学子创业周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来吸引和服务于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至今已成功举办19届,在促进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实施,促进海外学子归国创业方面发挥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科协一直对中国海创周的举办给予大力的支持。

他说,前不久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对于创新创业与人才关系作了进一步深刻的阐述,对进一步鼓励海外留学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海外留学的回国人才数量不断上升,据统计2017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才总数达到48万人,迎来历史新高。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共351家,入园的企业2.3万家,86000多名留学人员回国在园区创业,越来越多的海归学子和海外人才在中华大地创新创业中找到自己事业归宿。

开幕式结束后,万钢、夏鸣

九、陈求发、王正谱、刘焕鑫、谭作钧等共同来到展会现场,参观“预见未来”黑科技产品体验展、创客嘉年华、大连创新设计展、手绘地图等展示项目,并与参展学子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中国外教育史 篇5

“外食产业”即指所有家庭外饮食的消费形态,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餐饮业,其实质性功能就是为都市里的人们提供饮食生活的需要。各国外食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且蓬勃发展,其中日本尤为发达。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食产业也悄然兴起,日本加卜吉物产有限公司总裁加藤义和曾说:“中国将以数倍于日本的发展速度、按照相类似轨迹突飞猛进。从食品市场来讲,中国的发展将与日本非常相似。”①然而,近年来,日本外食产业进驻中国,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乃至人民的日常生活等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虽在经济方面借时代之机遇大力促进本国外食产业的发展,但在如何应对日本外食产业带来的文化冲击方面却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与思考。

南京系中国东部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日本渊源颇深,作为一所传统性与开放性兼备的城市,南京的发展进程中也兼具了众多的外来文化元素。本课题以南京日系料理为例,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试图对日本外食产业在进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饮食习惯等产生的冲击及其自身所做出的文化适应等进行一系列探究。

一、南京日系料理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一)现状

南京日系料理最初仅限于高级饭店里的高档餐厅,随着社会的发展,数量和类型等都有了一定的增长。经统计全市各分区的日系料理店共170 余家,其中以繁华区为主,呈点状广泛分布于南京各地,整体较为分散。就经营而言,除了味千拉面、萨莉亚等连锁店之外,南京日系料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据调查, 南京日系料理消费对象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新鲜感与时代感,易于接受新型饮食文化,受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不如老一代那样根深蒂固,对日系料理更容易接受。因此,就短期状况而言,日系料理在南京的发展存在一定限制,但远观南京乃至中国庞大年轻群体的陆续崛起,日料在南京的发展仍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另外,南京日系料理价格普遍偏高,超出普通人群的基本消费水平。这一现象可能是由日料店较少,未形成过大的竞争压力而导致的,也可能与日料本身制作成本相关。但价位偏高仍成为阻碍其市场扩张的一大障碍,也减少了南京人民与日本饮食文化接触的机会。在调查中,不少南京市民对日本民族表现出相当的排斥情绪,这也成为南京日料扩大市场的一大阻碍。

(二)问卷调查的相关情况

2014 年4 月项目团队搜集资料,设计了具体的调查问卷。2014 年7 月正式开始了市场调研工作。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分工合作走访了南京市十一个区的日系料理门店,共发放了调查问卷500 余份,调查对象的主要年龄层分布在25 岁—35 岁之间,25 岁以下以及35 岁以上也占有一小部分比例。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市民在外用餐的频率、对于本土菜肴和外国料理的个人喜好、市民自身对于日系料理进驻本土市场的看法及对于政府方面的建议,以期由浅入深逐步挖掘日本外食文化对南京市场的冲击及适应。

(三)数据的统计及结果分析

根据对调查问卷反馈数据的汇总,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如下。

从南京市民在外就餐的频率来看有大约67%的人经常在外用餐, 而在其中仅有17%的市民在外就餐时选择了西餐、日系料理等外来餐品;而在被问及是否经常在日系料理店消费时有大约78%的市民表示很少去日系料理店消费,他们大都表示一年中大概仅有1—10 次左右。由此可见日系料理在中国并没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而“您是否喜欢吃日本料理? ”

这一题目在调查结果统计中,回答“是”者仅占20%,答“否”者则占80%。在喜欢日系料理的原因中,选择“食物味道美味” 者占50%,“餐厅环境优雅” 则占30%,选择“追求新鲜与时髦”者仅占10%左右,而选择“想通过食物了解日本文化”者更是不足10%。在不喜欢日系料理的原因中,选择“口味不习惯”者占约占70%,选择“民族矛盾”项者占20%,选择“价格高”者只占10%左右。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见南京人对日系料理的接受程度与其传统饮食习惯存在极大关系。

在探究其文化传统方面,普通市民并不怎么能够了解日系料理等外来料理背后的文化传统及内涵。在被问及相关问题时, 有大约63%的人认为他们并不能通过对日系料理的消费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传统,而且有73%的人认为目前日本料理在南京受欢迎程度一般,此外还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日本料理进入南京对市民的饮食习惯并不会产生什么比较显著的影响。在调查日系料理进驻南京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时, 有利方面,“加强南京市民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占27%,“加深对日本民族的交流,促进双方友好”占16%,“促进本地餐饮行业的繁荣” 占26%,“其他”占31%;而不利影响中,有29%的人认为会侵略本地快餐行业市场,13%的人认为会改变人们饮食习惯,10%的人认为会改变本地价值观念,崇洋媚外,还有48%的人选择其他原因。从有利和不利这两个对立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出市民对于日系料理的进驻还是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日系料理在南京有一定的消费受众,但发展空间有一定的局限,同时对中餐外食产业市场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 从影响上来看,消费者主要是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待日系料理的进入,多数人认为对中日间的文化交流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日本外食产业的文化冲击及文化适应

(一)文化冲击

基于以上调查,就目前来看,日系料理这种外食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冲击范围还较为局限。

首先,从饮食文化来看,中国广阔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南京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城,素有“六朝胜地、十代都会”之称,南京的饮食文化则更是历史悠久,由南京人世代传承,形成了南京城一面地域性、传统性与开放性兼备的文化旗帜。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南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风格,并一直保持着此种特色,并逐渐演化成南京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日系料理带有独特的`异域风味,并不为南京大多数市民所接受。这一特点使南京有效地抵制了日本外食产业的部分冲击。

其次,“民族矛盾”也成为日系料理进驻南京市场一大冲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南京市民对日本怀有较强的民族敌对情绪,并不欢迎和接受日本外食产业在南京的发展。这与中日长达百年的近代历史渊源有关,这成为日本外食产业在南京乃至全中国发展的一大阻碍。

而且,日本外食产业自身在中国的发展缺乏系统而完整的经营体系;另外,市场价位劣势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了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日本外食产业的文化影响力处于积蓄和增长状态,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理念的变化而对南京乃至全中国快餐业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冲击。其冲击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 日本外食产业拥有较为先进的经营理念,这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从而对南京本地餐饮业形成相当程度的竞争力。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在日系料理店和南京本地餐馆皆处于就餐高峰之时,日系料理店采取严格禁止调查人员进入的措施,而南京本地餐馆管理则相对松散。经过分析调研发现, 时间对于快餐业顾客及业主皆非常重要,现代化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要求省时、高质的餐饮服务,而日本外食产业则抓住人们这一消费心理, 竭力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也为自身赢取了更多利润。

其二,日本民族本身的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注重会影响甚至改变部分人民的文化认同。据调查分析,喜爱日系料理的群众认为日本餐饮业具有几大人性化特点:食品味道独特鲜美、店员服务态度好、餐厅环境清洁。日本本身是一个重视礼仪与传统的民族,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这些民族文化会自然显现,促进了就餐环境的和谐。而南京本地餐饮业卫生条件良莠不齐,服务态度方面也不够尽如人意,这会导致追求高质量服务的消费群体的流失。现代社会网络普及,对外交流增加,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大大增强,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已在逐渐追求生活质量, 这将成为都市人长期的消费发展趋向,同时也为日系料理等外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三,日本外食产业文化冲击的程度大小决定于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日本外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虽然颇有争议,但从中国整体来看,GDP 的大幅增长,国民平均收入出现较大增幅,资金潜力扩张;年轻人群崛起,消费市场扩大,这也就为外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又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在以快餐业为支柱的外食产业迅速发展之时,日本外食产业借助这一机遇迅速扩大市场,大力进驻中国市场,这会在南京乃至中国更多发达城市形成持续而广泛的经济以及文化冲击, 也会为中国外食产业的发展制造更大的压力。

综上, 日本外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潜力巨大。如何应对,是选择接受还是抵制,是排斥还是包容,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

(二)文化适应

日系料理作为一种饮食产业,在带给中国市场文化冲击的同时,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也在一些方面尝试了调整,表现出了相应的文化适应特征。

首先, 日系料理店注重中国消费者消费体验,着重提高就餐品味。食品产业本就是一种餐饮环境,食品口味,消费评价等条件给人的综合体验。食品的色香味,环境清洁度,氛围舒适度,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综合感官与评价。日系料理店在内部环境陈设等均会考虑突出日本的异域特色, 多采用优雅古朴的风格,服务员的服装也多采用日式风格,在服务方面提供特色清酒、现场手握寿司等,消费水平则定位于中高端,别具一格的环境设计和高品质的食材的选用,更迎合了当今中国消费者对于高雅,品味的追求。

其次,利用日本文化的影响,采取特色营销手段,稳定和扩展客源。动漫、日剧、日本流行音乐等作为日本文化的载体, 由于在中国有着很广泛的接受群体,所以也成为日系料理吸引客源的重要途径。在中国,以动漫等日本流行文化的元素为概念的主题日系料理餐厅等也成为日系料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主题餐饮的概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对日系料理的认知和接受度,给那些对日本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了解、接近日本文化的场所与机会,对于日系料理市场的拓展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食产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如何巩固自身的优势,开拓新的消费渠道,弘扬中国的“食文化”是一个现实的课题。而另一方面,对于像日本外食产业这样的外来产业的进入如何应对,也成为同时需要解决的课题。

外实践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协议书 篇6

甲方: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乙方:

为了更好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大力推进双方科研合作,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本着“ 全面合作、优势互补、平等协商、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双方就加强合作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问题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的目的与内容

双方愿意在乙方所在单位共同建立满足甲方实践教学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并在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特色教材建设、基地教学与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指导、合作共建专业硕士点、培训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双赢。

二、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在实习开始前1个月向乙方提供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学生人数、实习专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及实习要求等)。

2.实习期间,甲方指导教师协助乙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组织纪律、道德诚信、安全等相关方面的教育和管理,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3.按甲方有关规定,给予甲方聘任的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导师)指导费500元/月。(每年8月份至12月份)。

4.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有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参加的实习工作研讨会,并对优秀实践教育基地进行表彰。

5.有计划地接受乙方员工的进修、培训,并在收费上予以优惠。利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为乙方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6.优先推荐本校毕业生供乙方选聘。

三、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每年接受甲方专业个学生实习。并根据甲方实习计 1

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甲方共同制定实习安排方案(要求)。

2.按照甲方实习教学要求,为甲方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实习的机会。

3.选派专人参加实习管理工作,安排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对甲方本科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撰写给予指导。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给予甲方实习学生生活补贴。

5.为甲方实习学生及实习驻点教师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保障甲方实习学生及实习驻点教师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食宿安全。

6.优先选聘甲方毕业生。

四、协议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五、协议变更

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由合作双方协商,并以书面形式确定。合作双方因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本协议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可以解除本协议。合作双方因履行本协议而发生的争议,应协商解决。

六、其它内容可另起协议补充。

七、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八、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乙方(盖章):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浅析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对策 篇7

中国制造业的海外并购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途径。扩大企业规模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其一是经过长期的自身积累壮大, 逐步做大做强;其二是通过并购嫁接, 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利弊。前者虽然积累速度慢, 但是股权稳定, 风险较小;而后者可以实现爆发式的拓展, 但是涉及大量产权交易, 风险相对较大。中国的制造业是国民支柱产业, 跨国并购显得尤为突出。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9年第一季度, 在中国市场完成的13起跨国并购事件中有8起是制造业的海外并购, 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企业制造业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32宗, 总计金额达到167亿美元,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成了全球并购的主力军。但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统计数据, 过去的20年, 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例中, 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不到50%, 而中国67%的海外收购是不成功的。在2009年这一年中, 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表面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最终导致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失败, 使得中国一些巨无霸企业的盈利状况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本文通过两个典型的案例, 分析研究了最近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问题, 为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或参考意见。

二、海尔、上汽的海外并购失败

海尔在国内最早深入人心, 在国外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家电品牌。2005年6月海尔发布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的消息后, 美国金融机构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联手向海尔施加压力。同年7月, 海尔退出收购, 最终美泰被惠尔浦收购。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 2004年5月1日, 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 此后又陆续增持至51.33%。上汽在跨国并购双龙共四年的时间里, 投入了至少40亿元人民币, 获得了双龙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双龙的强项是SU V车型的整车宝贵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精良的技术人员以及20万辆的生产能力和9个组装厂。然而, 由于2008年的那场全球金融危机, 最终并购破裂, 中韩汽车企业的神话结束。

三、影响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成败的因素

1. 企业制度问题。

从上述案例可看出, 企业制度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我国的大型企业, 多数是国有的合资企业, 这和国外的企业都有所差异。在国有制度的经济体制下, 政府是所有者, 政府承担所有者的职能。但是政府不是自然人, 也不是企业法人, 难以承担起所有的职能, 所有必须采取代理制。但政府机构代理所有者职能是效率不高的制度安排。因为机构及其官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有自身利益的, 它的利益与全民的利益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吻合, 在许多场合下反而是相互矛盾的。由它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产权, 当然不能保证产权全民的性质, 也难做到有效率。在竞争性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中, 要把实现产权多元化当作基本的改革目标来实现。也就是说, 只要不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部门和行业, 国家原则上不必要实现控股, 而是参股即可。在国家需要独资经营或控股经营的重要部门和行业, 把所有者的职能通过授权给予作为经济法人的各级国有资产管理的董事局, 也可以是各个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海外并购的决策权由他们来实行, 使所有者缺位和经验管理的错位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还有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是企业制度和公司管理结构杂乱的根源。解决国有股“一股做大”和按所有制设置股权的改革是公司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步骤的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趋向于合理, 并相应得建立健全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使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要逐步发展证券市场的收购机制, 以形成对公司经理层的外部约束, 为此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发育和规范性发展, 为收购机制的运行提供条件。还有是要加快生产要素市场中经理人市场的培育, 提高对经理层的市场约束。最后还要通过法律和道德体系的完善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创造条件。所以, 在对于海外并购的范畴上, 企业规定的计划自然成为双方并购是否合适的重要前提。从上述并购事例中, 我们不难看到, 海外并购因为制度问题导致最后走向破裂, “中国式管理”、“家长式企业制度”, 也是企业国际化中受挫的深层原因之一。上汽并购韩国双龙的案例中, 上汽没有注意韩国双龙在企业计划发展上的问题, 这是导致破裂的其中一个原因, 也是后面将讨论的融资问题的一个因素。从整个韩国汽车角度看, 韩国汽车界不同于欧美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韩国汽车注重短期收益, 而并非长期的投资收益, 在整个营运的过程中, 一切按照他们在韩国的模式操作。《21世纪经济报道中》也认为, 在全球化推进方面, 韩国汽车的步伐要落后于其他制造商, 这就是导致韩国汽车被动局面的关键原因。上汽想找的真正适合的伙伴是一个具有长远目光能够一起携手共同发展的企业, 而韩国双龙看重的是短期收益, 这是它本身就存在的忧患, 也是两国制度上存在的差异。20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在这个根本原因的推动下所引发的导火索。一个注重短期收益的企业是不可能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以牺牲自身企业的代价来换取发展的, 而且上汽的融资预算在这次事件爆发时也确实没有做详细的分析, 这些都是制度的差异以及并购事件仓促所导致的结果。所以, 在海外并购中, 制度差异导致最后并购破裂的案例不在少数, 这是在海外并购中应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

2. 文化与政策存在差异。

海外并购中, 文化与政策的问题可以说是所有并购的关键问题, 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并购破裂。当上汽与韩国双龙并购后, 遇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上汽要求韩国双龙企业裁员。裁员本身是为了双方能更好的继续并购, 也是抵御经济危机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 但韩国工会一直都很强势, 这种强势演化成为了韩国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 劳工成本问题是韩国企业问题的症结, 罢工更是韩国汽车企业常有的现象, 更不用说这次上汽要求韩国双龙大面积裁员, 这可以说是挑战韩国工会在韩国的权威。而且在这期间, 韩国双龙员工的年薪大致是4~5万美元, 在全球亦属偏高, 员工成本就占双龙汽车成本的20%, 而上汽厂商的平均水平是10%, 所以, 韩国工会一直为薪酬问题向中国抗议, 这次裁员自然就使并购走向了尽头。上汽的跨国经营不足, 而且中国企业在韩国的形象也一直都不好, 而上汽并购双龙后, 没有具体的融合计划, 也没有重视工会问题的严重性和威胁性, 才会导致最后的并购破裂。

3. 融资问题。

融资问题不管是海外并购还是国内并购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海尔收购美国美泰的过程中就有融资问题的存在。一开始海尔一直占有对美国美泰收购的主动权就是因为海尔在收购的价格上有优势, 但当惠尔浦提出更高的价格时, 海尔没有急于向美泰发出收购邀约, 而是一直在做评估工作。最后, 虽然海尔没有赢得收购, 但却赢来了一片掌声。因为, 经过海尔调查与评估后发现, 美国美泰与海尔的需求并不相符, 而且资金问题也是其中一大关键。海尔认为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整合收购后的美泰, 所以退出了收购。在上汽并购韩国双龙的案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中的融资问题是缺少金融服务。韩国有80%的人买车, 特别是大型车, 并且都喜欢贷款消费, 所以则需要金融公司的支持, 而韩国双龙是韩国五大汽车企业中唯一的在产业链条中缺少金融服务公司和二手车公司的汽车, 主要依赖合作伙伴大宇资本。一旦银行收缩信贷, 大宇资本无法获得信用, 也就无法为双龙的潜在买家提供信贷服务。所以, 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到时, 大宇资本失去了信贷服务, 双龙的整个经济链条都受到了影响, 而信贷这方面的压力就自然施向双龙的新伙伴上汽公司。而上汽公司的国际投资金额有限, 对于双龙的这个信贷空缺也是爱莫能助, 再加上韩国工会的特殊性, 并购自然走到了尽头。上汽并购韩国双龙4年后的失败给中国很多企业敲响了警钟, 国际融资服务在跨国并购中是不可忽视的。

四、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思路

1. 制度差异解决方案。

现在西方流行一种“利益相关者论”, 其核心是:企业不仅要对所有者负责, 还应该对利益相关者负责, 相应的企业的产权安排, 应当考虑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 由他们三方分享, 因而企业的治理也应由三方共同治理。因此, 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经验管理就不仅要对出资者负责, 还必须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相对的企业治理就不仅是通常公司理论上讲的治理结构, 而应包含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共同治理, 其意义在于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从实践上看,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只能是经济代理制度, 因为既是国有制, 就不可能有作为自然人那样的国有者, 但却可以通过产权制度的特殊安排, 为其创造出一个类似于自然人那样的所有者, 这就要求把所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委托给职业经理人或有关的专家学者。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职能通过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授权交给经济专家去行使, 这些专家被授权代替政府行使所有者职能。他们是自然人组成的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经济法人组织, 能够有效地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 而且以盈利为目的。政府通过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使他们能够尽心尽力的为政府工作。

2. 文化政策差异解决方案。

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一是融合模式, 也就是经过双向的渗透、融合, 形成包含双方文化精华的摒合文化, 剔出两种文化中不合理的成分, 目标是希望获得揉合了双方长处的文化。由于是站在两种文化的肩膀上, 因而具有其中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能更好地推动新企业的发展。二是同化模式, 一般是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取代被并购企业的文化, 被并购企业文化被完全吸收进另一方。.三是分隔模式, 也就是保持有限的文化接触, 保持两种文化的独立性。因为并购双方各自企业的文化都已经根深蒂固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被购并企业员工也希望保持原有文化, 拒绝接受购并企业的文化, 为了避免强烈的冲突, 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保持各自的特色、个性以及相互的独立性, 并鼓励它们在承认彼此差异和合理性的基础上, 进行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互补有无。四是引进模式, 指并购方通过其庞大的规模及资金优势, 或者通过运用谋略在并购中获胜, 但被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可能已经非常成熟和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 并购方就要从长远和整体着手, 对被并购方的优势文化资源予以肯定和尊重, 并借鉴、吸收其企业文化来改造并购方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儒家文化, 这与国外文化尤其是欧美的企业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政策方面, 建立海外投资银行, 为海外投资提供资金服务, 也可以由国家设立特别基金以资助其海外投资者, 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战略性投资和对发达国家的以获取重大技术突破为目标的海外并购更是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持。

3. 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国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时, 不仅应该量化并购支付成本, 对难以量化的整合成本也要充分估计。在融资过程中, 根据成本需求,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不仅要充分利用银行贷款, 更重要的是获取银团贷款。银团贷款金额大、期限长, 贷款条件较优惠, 既能保障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又能降低建设单位的融资成本, 是重大基础设施或大型工业项目建设融资的主要方式。此外, 也可以利用平行贷款、背对背贷款、海外上市、海外发债、海外发行可转债、美国存托凭证、换股等多种融资方式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筹集资金。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全和资本运作技巧的日益成熟, 多元化融资方式逐渐出现在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中, 但从总体来说,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方式仍然极为有限, 我们应该从国外并购案例中得到启发,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把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最后, 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还要求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具有较高的水平, 因为跨国并购必然涉及到国家间的利益和国家的经济安全。为适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 政府需要对外资企业的并购建立原则, 如制定产业政策, 禁止某些行业外资并购的进行;限制某些行业的外资并购;鼓励某些行业的外资并购等。政府还要对重大的并购案进行审批, 对并购中的各种具体环节进行法律等方面的规范。这就要求政府要具有较高的对经济进行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两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案例, 探讨和分析了当前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所存在的问题, 探索了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对策在制度差异、文化政策差异以及融资问题上的解决方案。

摘要:通过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 探讨和分析当前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所存在的问题, 找出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 探索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文化政策差异,制度差异

参考文献

[1]廖运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文觞.并分天下——中国并购的游戏[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2010.

[3]周明剑, 王震.中国大收购[M].北京: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4]荆林波.中国企业大并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中国海外反腐猜想 篇8

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体系中,国际收支统计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国民账户统计、货币金融统计、政府财政统计并称为国民经济四大统计体系。

1995年,《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简称《办法》)经国务院批准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此次修订《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主要有两个较大变化。第一,扩大了统计申报的范围;第二,扩大了统计申报的主体。”1月5日,上海沪家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贾明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新颁发《办法》,“中国居民的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状况”被首次明确列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范围。2013年12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金融资产和负债”包括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存贷款、贸易信贷、其他应收付等资产。

与此同时,“在中国境内发生经济交易的非中国居民”被修订后的方案纳入为申报主体。而此前,只有中国居民负有申报义务。“以上两点,从申报主体到申报内容,全面延伸了政府统计国际收支的范围。这是本次修订最为重要的变化,而且将会成为之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和细则的依据。”贾明军说。

在中国改革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之前,海外移民潮、投资潮已然蓬勃兴起。2011年,中国最大信用卡发行商招商银行曾联合贝恩咨询进行过一项关于中国个人净资产值的研究。该调查将高净资产人群投资额下限定义为1000万元。而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50万高净资产人群,持有15万亿人民币的投资总额,其中60%的人已移民或正在考虑移民。

而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则指出,目前高净值人群中拥有海外资产的人士已达1/3。海外资产在可投资总资产中的平均占比为19%。即便在暂时没有海外资产的高净值人群中,也有将近30%的人在未来3年有着海外投资计划。

据了解,在新的《办法》下,内地居民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美股和港股投资,或是购买境外金融机构发行的基金、理财产品等全都需要申报。甚至,一些投资移民项目,比如香港投资定居项目(需1000万港元投资香港的股票、证券等金融产品),也需向外汇局申报。

罚款上限暂定5万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答记者问时回复,目前申报主体可通过两个渠道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其一是直接向外汇局申报;其二是间接申报,也就是在办理业务时通过相关中介机构向外汇局间接传递申报信息。所谓的相关中介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及基金公司、证券登记结算、资金托管机构等。然而,目前不论中方还是外方机构,多数金融中介均未出台相应申报办法。

1月6日,花旗银行回复记者:花旗中国密切配合执行国务院最新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但目前外汇局尚无关于居民个人主动申报对外金融资产存量的要求。”

“新办法只表达了某种义务,没有具体细则。我们银行暂时没收到任何通知,也暂时不会有什么反应。”招商银行一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如是告诉记者。无独有偶,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一位资深人士亦表明,建行目前没有出台相关文件办法或实施细则,不明确具体操作。

不过,新《办法》对于未按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主体设有处罚问责机制——对机构可处以30万元以下罚款,个人则为5万元以下。“如果个人罚款上限是5万元,那这样的风险几乎所有有能力持有海外资产的客户都能承担。”上述招商银行人士认为,“处罚力度很小”。

“若是如此,还算安心,至少如果真的被查到未报,这个数字可以承受。”吴军是中国先富起来的那批人,和很多高净值资产人士一样,他在香港汇丰银行有开户。新《办法》出台后,汇丰理财经理曾告知他,“暂时没收到任何相关消息和通知,银行将会保障其账户安全性和私密性”。他说不少高净资产人士放一些钱到境外,除投资渠道多样化的理念,更多出于一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

反腐利器?

为何要监管中国高净值人群海外经济行为?一些海外媒体猜想是两个字:反腐。而事实上,新《办法》之所以引发诸多关注也正是因为部分舆论为之贴上反腐标签。此前,中组部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其中包括子女移居国外、从业、个人收入、房产、投资等。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官员因经济犯罪外逃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从外逃人员级别构成看,中高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厅处级干部逐渐增多;外逃资金数额,也已从过去的人民币几万元、几十万元发展至现在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而通过海外特定关系人转移资产是目前腐败分子转移资产的新趋势。

不过,与舆论的期待相悖,外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反贪腐、反洗钱、打击偷漏税各有独立的管理体系与数据来源。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外汇局不主动向以上管理部门提供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该数据也不能作为这些部门打击及惩罚不法行为的依据。

“一部法律的颁布或修订一定具有其背景和社会原因。新《办法》是否有助防范资本外逃,助力反腐,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众多解读中的一种。同时,该规定的主要功能是统计国际收支,因此从本意分析,修订的主要目的还是政府希望结合实际,更全面地统计国际收支的具体情况。”贾明军表示。

而所谓实际情况,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国内要素价格市场化,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可能进一步下降,而服务贸易逆差与海外投资负收益率可能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显著下降。另外,随着美联储步入新的加息周期以及中国政府放宽居民海外投资限制,中国可能面临较大规模资本外流,这将导致中国资本账户顺差显著下降,甚至逆转为持续资本账户逆差。再就是,作为流量变化结果,中国海外净资产的规模可能下降,而且持有主体将由外汇局为主,转变为官方投资者与私人部门投资者并重。

至于反腐,相关人士认为,单纯从《办法》来看效果或许并不明显。“目前的修改仅涉及原则,具体细则有待观察;而外汇管理局惩罚措施可见,30万元和5万元的上限可能不会有太大震慑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的看法与其相似。“必须承认,官员更多会申报国内资产,但对海外资产往往存在漏报瞒报情况。随着国家愈发开放,在境外持有资产的国民会越来越多,国家相关部门应对此进行监管,其中官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更应是重点监督管理的对象。”

上一篇:中学名著读后感下一篇:教师个人师德修养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