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的日记(共10篇)
骑士的日记 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们在不经意间过几十年,迎来了新年。屈指算来,农历年的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回望往事,我感慨万千,爱恨交加。
春节将不期而至,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作为一名骑士要道出发自肺腑的心声:感谢你们的支持让我可以有信心对抗邪恶。
向我的父母和关爱我的所有亲人、朋友们说一声,新年好!请您们放心,我回给予了大家精神上的安慰、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帮助你们像以前一样,保护你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想起过去,我风吹雨淋,披荆斩棘,开辟了这片疆域,却被强盗给洗劫了,幸好你们给我鼓励,和我一起击退了强盗保护了村子。可现在大家安居乐业,我却无所事事,想了心中的滋味无法言喻。
心已经困乏了,只无言的黑夜与我相伴,我望着星空久久不能入睡……
骑士的日记 篇2
关键词:台湾纪录片,叙事内容,叙事时间
近年来,台湾纪录片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自2004年以来,每年几乎都会有一部较有影响的纪录片, 如 《 生命》( 2004年) 、《 无米乐》( 2005年) 、《 被遗忘的时光》( 2010年) 、《 签阮的手》( 2011年) 、《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2012年) 、《 鸟瞰台湾》( 2013年,又名《 看见台湾》) 。 这些纪录片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题材,客观地描述了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揭示他们的真实情感,得到受众的认同,同时也获得市场的认可。以上的片子票房都在400万以上( 新台币,下同) ,有的甚至达千万,《 鸟瞰台湾》 更是以超过1.2亿的票房红极一时。
台湾纪录片的成功,宏观上是和台湾纪录片产业的全力推进有密切的关系。 在微观上,是与片子本身的内容分不开的。 纪录片虽然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角,但这些人物大都处于特殊的环境之中,通过刻画主人公在特殊环境下与命运、自然的抗争,并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 这是一种“ 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的“ 英雄母题”,[1]容易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
本文以影视叙事学理论为分析方法,以《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这部台湾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内容和叙事时间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探讨其创作特点,挖掘其成功之法。
一、影视叙事学与纪录片研究
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 任何影像作品都包含知觉、叙事、诗意这三个层次。 知觉即影像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构图、虚实等光影方面的物理层次,叙事是这些物理层次所承载的叙事功能,诗意就是除了知觉、叙事等受众容易识别之外的表意层次。[2]纪录片也是一种影视叙事艺术,它同样存在这三个层次。 而其纪实性的特点使得其影像的呈现过程尤其体现为叙事性的本质特征。
叙事是纪录片三个层次的核心部分,它在将凌乱的知觉层次组合成一个具有逻辑结构的整体的同时,传递着作品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在叙事学中,叙事内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讲故事”,即“ 叙述者按照一定的方式结构起来传达给读者( 或听众) 的一系列事件”。[3]其实,“ 故事”在叙事学中已经脱离了具体所表达的信息而成为了一个独立存在的概念,也就是结构,研究叙事内容,也就是研究叙述结构。“ 故事在这里已经被定义为从叙述信息中独立出来的结构”。[4]影视叙事学是叙事学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叙事的介质发生了变化。“ 影像手段诞生后,电影和电视相继进入了叙事艺术的行列。 ”[5]它是“ 一种依靠影像语言而非文字语言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6]从受众的角度而言,纪录片成败的关键更多地体现在影像叙事内容的成功与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叙事是一部影视叙事作品成功的基础。 ”[7]纪录片的叙事层次与受众保持着最为亲密的关系,编导在通过影像讲述故事的同时,与受众达成了观感体验的默契,使得影像所承载的故事走向了受众,受众走进了影像之后的故事。
然而,成功的纪录片作品,并不仅仅停留在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的层次上,创作者在完成叙事层次的同时,总是要努力追求影视叙事的诗意效果,从而传达出自己的情绪和观点,表达自己对 生活 、对世界的理解 ,达到传播效 果的最大化。 影视作品中时间,“ 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延长亦可缩短,可以重复亦可以省略、可以前进甚至超前亦可闪回、逆转。 ”[8]因为编导无法改变纪录片中发生的事件,但可以利用叙事时间来作为事件的补充、解释,使事件锦上添花。 在这种情况下,编导就可以不受拘束地应用叙事时间,达到渲染情绪,传情达意的效果。 因此叙事时间就成为了实现影像诗意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研究对象选取的典型意义
在台湾众多成功的纪录片中,笔者选取了《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作为研究文本。 该作品记录了17位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骑着“ 欧兜迈”(“ 摩托车”的台语音译)13天环游台湾的经历。 该纪录片不仅仅是描写老人环游台湾的过程,更是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鲜明的人物情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一部情景交融的作品。 选取它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叙事内容的普遍性。 该片讲述的内容同其它作品如《 被遗忘的时光》 、《 签阮的手》 基本相似,都是在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经历中,融进他们对生活、往事和时代的情感,内容接近大众日常生活,它们的文本构建过程具有相似性。 二是表现形式典型性。 该片从普通受众的观感体验出发,采用平民的视角拍摄,用摄像机跟拍事件的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具有可复制性。 《 鸟瞰台湾》 虽然在票房收入上更成功,但因为它是一部大投入 、大制作的作 品 ,以非常人的视 角“ 鸟瞰”( 航拍) 进行拍摄 ,是一部以画 面取胜的作品 ,所以我们弃 而不用。 三是社会效应的广泛性。 这不仅仅体现在票房收入和片子入围第17届釜山国际影展上, 更体现在良好的社会效应上。 片子上映之时,很多子女都带着自家老人前来观看,看了之后,热泪盈眶。 他们不仅为年过八旬却依旧执着追梦的主人公而感动,更是透过故事看到了那些“ 朴质而透明的情感跨越了时代、年龄和文化的界限,而观看这段美好的旅程也将交织成你我的人生故事。 ”[9]所以选取《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为研究对象,可以一叶知秋。
三、《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的叙事内容分析
前面已经说过,叙事内容也就是“ 讲故事”。 事实上,“ 讲故事”并不是文学作品的专利,它也是电视各类文本如新闻、 纪录片等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曾在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 《 60分钟》 担任制片人长达36年之久的唐·休伊特曾说过:“ 《 60分钟》 成功的公式是简单的,这可以简化为几个字, 这几个字是世界所有儿童都知道的,那就是:给我讲一个故事。 就这么容易。 ”[10]《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时长近90分钟,基本等同于一部电影,因此叙事技巧很重要。 但电视纪录片不同于电影,可以预先设定( 虚构) 来衍生情节,它必须遵循着电视文本的基本规律, 即以传播信息为中心任务,通过画面、声音、文字、音乐等元素来表现现实生活,真实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纪录片的叙事内容是围绕着事件展开的, 吸引受众的力量是故事的内容要变化常新,再精彩的内容如果不断重复也是索然无味的。 故事是由情节组合而成的。“ 情节在这里被定义为事件的形式系列或语义系列,这是故事结构中的主干、人物、环境的支撑点。”[11]情节的跌宕起伏形成了故事在整体上的不平衡状态。 如果编导流水帐一般地记录不老骑士环游台湾的经历, 那受众有可能在收看第一天环游、 或者两三天之后,也就失去了对片子的兴趣。 情节的变化可以形成故事的“ 悬念”,这种悬念,就是吸引受众的力量所在, 它在形式上意味着一种平衡状态的打破。 对于纪录片,特别是长纪录片,叙事内容要遵循着“ 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创作规律,即“ 平衡的状态被打破,破坏力量一直在叙述中起着作用,直到问题解决,获得一种新平衡。”[12]它体现为矛盾的不断出现并破解的过程。 保加利亚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将这种叙事范式表述如下:[13]
《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的叙事内容 ,也就是叙事结构,从总体上看虽然简单,却严格遵循着这种范式。 片子开始,用老人晨练、在家念经、给学生上书法课、上市场买菜等一组镜头点明老人的晚年生活,这即是“ 原有平衡”。 随后,活动组织者王乃弘宣布骑士团开始环岛骑行,这是一种破坏的力量,它打破原来的平衡状态,进入了另一种与此前截然相反的状态———环岛骑行。 最后,在环岛结束之后,又有一组老人的日常生活镜头出现:买菜、晨练、照看孙子、钓鱼等,至此新的平衡与满足达成。 整个片子的结构如环形般的完整。 环岛过程是这个总体结构的中心,它也是按这种叙事范式来组织的。
片子开头在点明老人日常生活之后,就紧接着提出了整个环游活动的矛盾中心。“ 对我来讲这是个挑战”———这是老人家不自信的看法。“ 如果是我自己的爷爷,我会劝退,我不希望他参加, 因为我不希望他去冒这个险”———这是随行护士的心声。“ 老人家,你看他现在身体很好,但是两天、三天, 你不知道怎么样, 不知道, 变化很快呀”———这是家人的担心。“ 因为有一天,突然在看他们,哇,好多人都戴助听器喔, 我就是想,这些真的可以环完全岛吗? ”———这是旁观者的困惑。 这些问题在片子一开始就提出,不仅仅是回应大多数人的心理悬念,也是一个提纲挈领的中心点,以后所有的叙事都是围绕着这个点而展开的。 随着这个点的不断推进,各种平衡与不平衡的要素相继出现,叙事内容也波澜起伏。 在环游首日,“ 不老骑士团” 团长赖清炎因胃溃疡而暂时中断环游,谭德玉因长期有午睡习惯导致开车睡着而摔伤,这是破坏平衡的力量的表现之一,它导致了叙事的矛盾激化,如果这种不平衡的状况持续下去,整个故事就会中断。 因此接下来就要将这种“ 不平衡”拨回到“ 平衡”。“ 几个小时过后,你就发觉他开始又慢慢有事情, 才觉得说, 我们是不是应该送医。 ”———随行护士将赖清炎送到了医院就诊,暂时离开了团队。“ 我们去休息一下,等下帮你量血压,等下如果血压高的话,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舒服讲出来,我们帮你一下就好了。 扶你上车休息”———这是随行护士对谭德玉的帮助。 这个不平衡的状态得以解决。 在《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中,像这种如钟摆般的平衡与不平衡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起伏持续发展, 如彰化欣和护理院里骑士与院里老人的对比、 屏东之行、苏花公路之行等。 最后当平衡、不平衡这两种因素渐归于和谐时, 故事也就结束了。 《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中的这种叙事范式就是克罗德·布雷蒙所提出的不断二分的枝形结构:[14]
从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叙事内容的发展,表面上看来是情节的推进,实际上是情节的上下波动。 情节基本上不会沿着直线前进,因为那太平淡了而不成故事;如果沿着下线发展,也就是没有解决方案,那结局就是悲剧或简约了;如果是沿着上线发展,问题得以解决,那结局就是喜剧或正剧了。 在《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中,编导并没有把13天所有的行程记录下来,而只记录了具有波折情节的8天。 其它的几天就直接略去不写,它并不是没有发生,而是情节没有起伏。
在所记录的情节中,“ 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方式也应该是环回路转,曲折多变。 在出发前,所有“ 不老骑士”雄心勃勃,容光焕发。 王乃弘在临行会上说:“ 各位注意一下,假如有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不要逞强,一定要提早讲,检查一下, 放心地再继续走,好不好。 ”骑士齐声答“ 好。 ”这两声“ 好不好”与“ 好”似乎隐藏着某种潜在的不平衡。 果然,赖清炎第一天就因隐瞒的病情复发而入院了。 事情发生后,随行人员责怪他:“ 那你今天还来? ”“ 我带班,我不可以说不。 ”事后,随行医护人员又告诉记者:“ 可是直到第一天, 我们才知道说,他的状况并不是像他那天讲得这么的单纯。 ”一个情节在伏笔、 高潮、回应的一波三折中曲折地展示出来,也把一个具有坚毅性格和责任感的人物形象跃然展示于屏幕上。 曲径通幽的叙述方式自然能引人入胜。
四、《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的叙事时间分析
除了叙事范式采用不断二分的枝形结构外,在《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中还采用了两个时间序列交织推进,共同演绎着情节的发展。 这就是叙述时间的历时与共时。
“ 叙事文属于时间艺术 ,它须臾离不开时间 。 取消了时间就意味着取消了叙事文。 ”[15]如同新闻离不开时间一样, 时间对于纪录片文本也很重要。 从叙事学的角度而言,叙事时间在纪录片文本中体现为“ 历时序列”和“ 共时序列”两种状况。
历时和共时的概念首先是由索绪尔在语言学的框架内提出的。 他说,历时语言学是“ 各项不是同一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而共时语言学则是“ 同一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16]这就是说,历时是挖掘文本中隐含的两两对立模式,而共时探讨的则是叙事的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
纪录片是用摄像机实时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其叙事时间是线性的,也即是对所发生事实的顺序呈现。 用叙事学的观点来分析,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由正在发生的“ 新闻五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结果等因素的变动而造成不平衡的状态的交替,主要体现为历时关系。 这种“ 连续要素”是一种两两对立,此消彼长的变化。 一旦缺乏造成这种变化的动力,就要借助于另一种关系———共时关系,即借助于与事件相关的各种背景、影响等元素来进行补充。 在一条简单的新闻中,叙事时间有可能会按照历时关系直线发展,但对一部长达90分钟的长纪录片而言, 历时与共时的关系往往是交替前行,两者的相互 作用 ,促使事件更完 整 、更饱满地呈 现。
在《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中,也存在着这两种时间序列,其分工和作用有所不同。 历时序列主要用来描写事件进展,共时序列则主要用来抒发情感,历时与共时的交织推进使得片子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这也是该片的成功因素之一。
片子第一个出现的特写镜头就是制服工厂老板何清桐的摩托车前面的一张其亡妻的照片。 这张照片在第二天到达云林县一家幼儿园时再次出现, 只不过周边多了一些花束何清桐的同期声交代了事由:“ 她活着的时候,我种了好几百盆花,她过世后我就种到坟上,夫妻之间知道说,她爱花让她闻花香,这样也美美的。 ”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都是“ 历时”的镜头。 交代了这些必要的前提后,何清桐的故事也由 “ 历时 ”进入了“ 共时 ”。 在低沉的背景音乐声中 ,何清桐骑着车子前进,并出现他的画外音:“ 年轻的时候,我都载她去环岛,一定都一年一次,有一次走台三线,太阳下山,夕阳照在水面上,风景很美,她心情好就说,桐啊,桐啊,我还能给你载多久,我们环岛,还能给你载多久,我笑着说,我八十岁时若没有死,我一定还会载你。 哪知过了两三年后,她就懒得呼吸了。 ”这一段是“ 历时”与“ 共时”共存:画面是“ 历时”,声音是 “ 共时 ”— ——显然 ,它是在事先就采访好了 ,何清桐不可能开着摩托车说这些话。 之后,画面出现了一座花草掩映的新坟叙事进入了“ 共时”。 何清桐提着祭品上山祭奠亡妻,并追思曾经美好的生活, 交代此次环岛的缘由:“ 我最后再载你一趟,这样才是夫妻,最后一次……”真情让人动容。 最后画面从何清桐伫立在亡妻新坟的背影中回到摩托车前进的画面整个叙事,“ 历时”与“ 共时”交替转换,如水乳交融般自然,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得以展现。
最能打动受众的一定是情感,就如同“ 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 悲欢离合) ,便越具有新闻价值”[17]一样。 而情感的表达是需要形式和技巧的。 在 《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中,编导通过历时与共时两个时间序列的熟练应用,不仅交待了人物、事件的背景,也在看似不经意间用自然而然的方式,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呈现给受众。 如何清桐亡妻的“ 新”坟编导用了一组镜头来表现,石碑整洁如新、碑文明亮如新,环境干净如新。 但清桐自己交待,自己“ 年轻”的时候妻子就“ 懒得呼吸”了———事实上妻子离开他是20年前的事。 显然这新坟不是新立的,而是清桐经常保洁,使之一如新立。 夫妻之间这种超越生死的情感让人感动。
五、结语
台湾的纪录片大都是没有解说词的。 无解说词的纪录片,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策略,其强化艺术形式的有效手段就只有靠画面、同期声、音响等元素。 从纪录片的本意来看,这种方式其实更加符合纪实的本性,但这也增加了创作难度,所以就形成了台湾纪录片的独有风格。 当我们用影视叙事学理论来进行分析之后,便可以清晰地还原文本的构建过程,那就是在叙事内容方面采用不断二分的枝形结构、在情感抒发方面则以历时和共时二个时间序列交织推进。 这个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讲故事———尽可能生动地讲述所发生的事实, 从而达到影像作品最高层次———诗意层次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扎拉公主的骑士日记 篇3
20多年之后,一个与“伊丽莎白”有着更近一层关系的小姑娘——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女安妮?伊丽莎白又重新将这女孩与马的故事演绎。
自幼便对马情有独钟的英国王室长女在中学毕业之后,就决定不去大学读书,以便集中精力学习马术。1971年,安妮获得了欧洲马赛的冠军,并且当选为英国广播公司年度最佳体育人物。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安妮以马术运动员的身份出现在英国代表团之中,虽然当时以皇室身份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创造了没有经过性别检查便参加赛事的奥运会马术赛场上的历史,但最终由于不慎落马并未取得成绩。
在成绩方面,安妮显然要落后于她的前夫——马克?菲利普斯,后者曾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夺得了马术三项赛团体赛的冠军,并且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又收获了同一项目的一枚银牌,不过,这些已经遥远的事情并不太值得安妮去兴奋或是炫耀了——直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扎拉?菲利普斯,安妮与菲利普斯的第二个女儿、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外孙女。与父母一样,继续与马结缘的扎拉接过了他们的马鞭,在伦敦奥运会马术三项赛团体赛中代表英国队获得了一枚银牌。
获得奖牌的扎拉乘着坐骑——“至高王国”,伴着阵阵掌声手举鲜花向场边的观众致敬,31岁的她笑得像个孩子。
这枚奖牌对扎拉来说,已经等待8年。
挫折奥运梦
在英国这个等级观念颇重的国度,人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劳动阶层、中产阶层、中上阶层以及贵族阶层。虽然这里有着世界顶级的足球联赛,但是足球只是劳动阶层的运动,而贵族们最爱的运动是马术,所以马术运动在英国人眼里的地位与足球有过之而无不及。马术起始于12世纪中期的欧洲王室,一直被称为“王者的运动”。
到了18世纪,马术已经成为英国人最喜爱的运动,盛行于这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度,皇室贵族们特别青睐这项运动。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养得起马,只有家庭条件富裕的人才可以饲养马匹,这便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成为了英国贵族的一种社交运动。
很幸运,身为王室一员的扎拉,因为父母的缘故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接触这项贵族运动,不过她却与其他的贵族有些许的不同。
从4岁起便过着平常人生活的扎拉虽有位女王外婆,却没有接受过任何王室正式的封号,这也让她一直没有受制于王室众多条框的拘束。少女时期,扎拉总是因为其有些叛逆的性格成为英媒体追逐王室新闻的焦点——酗酒、性派对、打舌钉等事件让她都快成为了民众眼中的“坏榜样”。不过随着扎拉的逐渐成长与成熟,现在让更多人记住的还是她那精湛的骑术。
2002年起,扎拉便开始参加各类国际马术赛事,随后“欧洲年轻骑手”比赛的银牌以及国际马术大赛亚军让这个小姑娘的天赋人尽皆知。参加奥运会马术比赛,并获得奖牌成为了扎拉的一个梦想。
然而当2004年雅典奥运会来临,扎拉还在憧憬着自己的第一块奥运会奖牌的时候,她的参赛坐骑——“玩具城”在训练中不幸受伤,这也导致她与自己的首个奥运会擦肩而过。
在“玩具城”伤愈复出之后,扎拉囊括了2005年布莱尼姆宫欧洲马术全能锦标赛个人与团体的双料金牌,2006年德国亚琛世界马术运动会个人金牌与团体银牌,2007年意大利欧洲马术全能锦标赛团体金牌,尽管在2007年的伯明翰国际马术大赛上,扎拉跨越一个7英尺高度的障碍时,因失去平衡从坐骑“海啸二号”摔下马来,并在次日因伤宣布退出比赛,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扎拉已经做好了准备。
只是,似乎总是有些天意弄人——赛前两个月,参赛马匹“玩具城”再次受伤,扎拉也不得不又一次错过奥运。更打击扎拉的是,在同年10月,扎拉在参加法国的一项越野赛中,再次从“海啸二号”身上坠马,而这一次,造成了她右锁骨的骨折。
骑士公主
两次与奥运擦肩和坠马受伤,并没有影响扎拉继续自己奥运梦想的决心。
2012年伦敦奥运会格林威治公园马术赛场,掌声雷动,虽然最终金牌被德国队摘得,但是戴上亚军奖牌的扎拉依然难掩自己的喜悦,“如果上帝的安排就是要让我在所有英国人面前完成这份神圣与荣耀的使命,我愿意等待8年。”对于扎拉来说,从儿时的梦想到手中的奖牌,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
与赛场上优美的身形相比,扎拉在赛场外一直致力于与马术有关的事业。早年在艾克斯特大学她就已经取得了马术物理治疗师资质,她一直支持的慈善事业也主要集中在脊椎损伤、马术与儿童问题上。1998年至2005年期间,她还担任过鼓励青年人参与马术运动组织的俱乐部的主席。
如今,扎拉已一改我们在童话故事中对公主总是弱质纤纤形象的理解,飒爽英姿的她不停地引来场边观众的呼声,就连BBC解说员也惊呼:“公主出来了!哇!公主出来了!我打赌每个男人看见她都像看见蝴蝶一样!”至少是在马术的赛场,围绕着这位公主的并非皇室一些七零八乱绯闻,而是奥运奖牌的荣耀,这,大概便是马术的魅力所在吧。
在扎拉公主夺得银牌之后,有英国人笑称,如果英国皇室继承人的顺序是按照奥運会得奖的顺序排列,那英国的下一位女王就要出现了——尽管,扎拉只想做一名骑士。
笑猫日记寻找黑骑士读后感 篇4
笑猫有三个孩子,他们都到了交朋友的年龄了。老大胖头在翠湖公园小树林的交友会上,交到了一个整天好吃懒做的小胖猫;二丫交到了一只时尚、做作、虚伪的黑猫;三宝交到了一只没孝心的猫。三只小猫都没有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它们懊恼不已。
这次失败的交友经历,让三宝决定离家远行,寻找曾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黑骑士。黑骑士曾是一只勇敢的搜救犬,为救一条生命而瘸了左腿,成了残疾犬。自从上次那场大地震,三宝和黑骑士就分开了,它们之间曾经有一段温馨的友谊。于是笑猫和球球老老鼠陪伴三宝踏上了一段不断寻找、思考和发现的寻找之旅。它们不畏艰险走遍了城区的东郊、南郊、北郊也没有找到,但它们一直坚持着。在旅途上,它们遇到了许多犬,有势利眼黑狼、忘恩负义的黑狮和爱撒谎的黑狐......
直到有一天,它们看到了一条无所事事的金毛寻回犬。金毛寻回犬带它们去看一条导盲犬一天是怎样过的。它们来到树林中的一座小白屋,从那里飘出一曲深情的男高音咏叹调,原来那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调琴师。一条导盲犬带领着调琴师从小白屋里走出来。三宝盯着那条黑色导盲犬,发现它的左后腿是瘸的,原来它就是自己日夜思念、寻找的好朋友黑骑士。在中秋节的晚上,黑骑士来到三宝的身边,它们深情拥抱......
我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被三宝那种为寻找朋友,不怕艰辛的勇气和执着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读懂了友谊是珍贵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朋友。若我能遇上黑骑士这样品格高尚的朋友,我也要像三宝那样积极争取。
盔甲骑士的变化之旅:骑士的难题 篇5
无法与国王道别让骑士感到很遗憾,不能随国王出征让骑士觉得心里不安。“哦,”骑士叹气道,“国王出征回来的时候,恐怕我已经是困在盔甲里的饿死鬼了。”他觉得自己好像要从马鞍上滑下去了,但是他的盔甲拖住了他。
“骑士是个大笨蛋,遇到难题就完蛋。”
“我现在没心情听你编俏皮话取笑我,”骑士怒道,“你就不能把别人的事儿当回事儿吗?哪怕一次也好!”
乐乐口袋用清澈的嗓音,充满感情地唱道:
“人人皆困盔甲中,只因盔甲处处有。”
“如果换成是你穿着一身脱不下来的盔甲,你就不会这么唱了。”骑士粗声抱怨道。
乐乐口袋机智地答道:“各人皆有难念的经,相较而言此物轻。”
“我没时间在这儿听你说废话,我必须找到脱下盔甲的办法。”说完,骑士行礼致意,催马上路。小丑见骑士真的要离去,叫住了骑士:“骑士莫着慌,有人能帮忙。”
听到小丑的话,骑士眼睛一亮,勒马停住,调头回到了小丑面前。“你知道有人能帮我把盔甲脱掉?是谁?”
“梅林法师本领大,见他盔甲将脱下。”
“梅林?我听说过的唯一一位叫这个名字的人是个伟大的人物,是亚瑟王智慧过人的导师。”
“梅林大名世人知,我言即是此导师。”
“这不可能!”骑士惊呼道。“梅林法师和亚瑟王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梅林健壮如故,住在森林深处。”
“但是,森林这么大,我怎么找他呢?”骑士说。
“只说林深寻觅无期限,却道机缘到时人自现。”
“嗯,我可不想等着梅林法师现身,我要自己找到他。”骑士斩钉截铁地说。骑士弯腰与小丑握手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结果小丑的手却差点儿被骑士带着护甲的大手给握碎。
乐乐口袋疼得叫了出来,骑士马上放开了他的手。“啊,对不起。”
小丑揉着自己淤青的手指说,“他日盔甲离身时,感同身受他人苦。”
刺杀骑士团长的读书笔记 篇6
《刺杀骑士团长》读完了,一直没有动笔写读后感,一来忙于会友,二来无甚可写。我预感到关于这套书的评价对于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也许过于残忍。
第一句话就是,每当我读村上春树的作品时,都会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创作欲,就像雷蒙德·钱德勒在读了大量小说后滋生出“这些东西我也能写”的想法,对于我未免有些狂妄,但这是真话。读村上其他作品时就隐隐约约有这种感觉,读《刺杀骑士团长》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而读纳博科夫的作品绝不会有类此轻薄之意)。
有人说村上春树的读者是这样一群人:一个人在天光微亮时去赶火车,没赶上,于是默默向前走,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一些没赶上火车的人,越聚越多,也默默地向前走。他们错过的火车是什么呢?就是书中那些和他们一样默默无言却又光怪陆离的人,以及村上难以概括的所谓书的“主题”。
如同吴秀波从《北京爱上西雅图》之后就没卸妆一样,村上春树所有小说里的人物(演员)都没有换过。主角必定是三十多岁被爱侣抛弃的性冷淡男子,其他人物如佛系成功人士和性早熟少女也一一反复登场。
村上春树的小说,总体来说给人一种“信口开河”的感觉,任意而为,随势而走,小说总归是虚构的东西,总不会走到“此路不通”的地步。村上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提过,他的脑子里存有一种构造复杂的抽屉,里面存放着他日常生活中突现的灵感碎片和写作材料,在创作小说时,他会从中摘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这也决定了他的小说具有“形散”的特点,汪洋恣肆,难聚其笼,主题难以概括。
我大致从《刺杀骑士团长》里拎出了以下几个作者想要谈论的主题:
第一个是关于生孩子的问题。这个问题真的好有趣,其一在于村上春树一生没有孩子,其二在于它恰巧在我违背了村上的丁克主义之后被他提及。村上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不能有孩子,我没有我父母那一代人的信心,认为这个世界会越变越好。
可以说,村上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第一次正面提及主角对于有没有孩子、要不要孩子的思考。书中的免色怀疑真理绘是他前女友在与他分手后生下的他的孩子,于是想方设法接近真理绘,“我”也鼓励妻子生下在未与“我”发生性关系的时间段怀上的孩子,并疼爱有加。村上春树一生没有生育,但到了晚年他不再对此持一种坚决的拒斥态度(大概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有所缓和),而是含蓄地表达了对孩子的爱,甚至使得书的最后充满了油腻童话故事般的温情。
但村上春树在书中的表述还是十分暧昧的:免色不去求证真理绘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愿意永远携带这种疑问来保持自己的平衡;“我”在物理上确实不是妻子孩子的父亲,但“我”似乎在超越现实的情况下“真真实实”地在那个时间与她交合,从而使妻子受孕。
这就要提到本书的第二个主题:现实与非现实。村上在许多作品中都试图探讨世界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1Q84》。在《刺杀骑士团长》中,“我”被妻子抛弃后寄居在著名作家雨田具彦的山中小屋里,其时雨田具彦已因老年痴呆被转移至护理机构,“我”发现了他藏于阁楼的一幅名叫《刺杀骑士团长》的画,又在小屋后面发现一个洞,从中释放出一个与画中骑士团长一模一样的小人,他自称“理念”,只对“我”显现,接着真理绘失踪了,“我”在雨田具彦的病房里进入一个叫“隐喻”的地下通道,穿过那里,来到了屋后密封的洞,最后被免色救出,真理绘也因为“我”的这一举动而被找到。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想讨论的东西其实很多,理念啦,隐喻啦,非现实啦,等等。
村上所说的理念,不是萨特等一批哲学家所说的.原型、本质那类的形而上,而是狭义(我的理解)的创作理念。村上认为(创作)理念是创作灵感的自律(第1部288页),它不关注现世性(第1部332页),并且灵感(关联性)会在你写作时如水般自然流溢(第2部262页),这近似于天才作家的表述。我之所以时而生发出这种“我也能写”的狂妄,是因为它不需要现实的积累,甚至不需要构思,好像创作是空中楼阁啦生长旺盛的花朵。
作者也想谈论一些哲学范畴的本质与有无,书中的理念喜欢说“无有…”,喜欢称单数第二人称“你”为“诸君(你们)”,它把自己称为“接近觉醒的存在”,并且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我”在隐喻的通道里穿行,是穿过了“无与有的缝隙”,等等。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关于人的存在,村上的理解和我在其他地方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书中的理念(骑士团长)说,它这次暂且采用骑士团长的形象,但它下次采用什么形象,或者说它究竟为何物,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佛学里说“诸法实相,般若无知”,万物都一样,“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打个比方,人是一支蜡烛,然后用这支蜡烛的火点亮了下一支蜡烛,人死火未灭,这个火就是“业”,佛家的“因果报应”也基于此;在物理学上有一个“反物质猜想”,费曼认为,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本来就只有一个电子,全宇宙的庞大的空间、数不尽的星体和物质,其实都是这一个电子在不同时空的分身而已;在最近读的一本名为《生命:万物不可思议的连接方式》的绘本里也写道:所有构成地球生命的元素都来自太空,当我们凝视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时,看到的其实是自己在亿万光年外的映射,我们身体里的某一个碳原子,也许曾经构成了贝壳和钻石。
因此佛家得道即是泯灭了差别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住异灭,成住坏空。
而村上春树关于“真相”的表述,也与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的说法异曲同工。村上说:“真相即表象,表象即真相。道理也好事实也好猪肚脐也好蚂蚁丸也好,那里一概无有。”萨特也说,普鲁斯特的本质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写作天赋”,而就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些“表象”就是普鲁斯特的“真相”(这种思想使存在主义不再令我着迷)。
但是村上所理解的永恒就有些争议了,书里写道:“永远是非常长的时间。”相比而言,我更赞同“永恒就是静止”的观点。萨特认为,自为“是其所不是”,自为即欠缺,这就凸显了自在的意义(自在只“是其所是”),即自在具有非时间性,永恒并不是绵延的无限性,而是绝对的静止;渡边淳一《失乐园》的主角选择在爱的顶点自杀死去,其实就是用死亡叫停了猖狂的自为,让他们的爱情凝固为永不变化的自在,从而实现永恒,“死亡是通过对整个体系的过去化而实现时间性的彻底终止,或者说是自在对于人类整体的再度捕捉(《存在与虚无》)”;佛语也云:涅槃无名。“涅槃”就是永恒,《心经》对涅槃的形容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外村上春树还想谈一谈战争,这个话题在《奇鸟行状录》里也有提及,但恕我直言,村上的文字堆砌出了一种精致而冰冷的人工感,就像他描写免色的豪宅,令人敬而远之,并无艳羡或向往之感(我又想说,如果是纳博科夫来写,想必是另一种温度),这就使得他笔下的战争也好,其他什么宏大的主题也好,都呈现出电影《犬之岛》里那种“地狱般美丽、神经质般工整”的道具布景的无机感。
骑士文化受基督教的影响与背离 篇7
骑士阶层形成以后,骑士文学便繁荣起来。骑士文学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它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传奇早期的代表作就是《罗兰之歌》,在这部作品中已经体现了忠君、护教意识,也体现了民族意识。其后的作品还有《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等。中晚期的代表作品主要是《亚瑟王圆桌骑士传奇》。此外还有比如《特里斯丹和绮瑟》,主要就是冒险奇遇加爱情艳遇。爱情因素已经凸现了出来。骑士抒情诗,代表作是《破晓歌》,写的是黎明时分,骑士与贵妇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这种作品中,典雅的爱情已经是表达的重心,忠君,护教的思想很淡薄。
我们从骑士精神的三原则可以看出,基督教本身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因为护教已经成了他们的毕生奋斗目标。作为骑士创作并反映骑士精神的骑士文学自然而然也要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可以认为骑士文学精神是基督教用信仰和灵性的圣水对日耳曼蛮族的粗野鄙俗的武士风尚进行净化的结果。由于基督教的文雅风气的熏陶,骑士们虽然仍然保留着为荣誉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变得文质彬彬。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基督教精神所宣扬的东西,比如辅助弱小,追求精神理想,自我牺牲精神,爱惜荣誉等。斯达尔夫人在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中发现了宗教的美:宗教观念使粗狂的荣誉感变得纯洁神圣;对妇女的尊重,由于保护一切弱者的教义而变得分外动人;那种对于殉身的热情,那武士的天堂——世上最富于人情色彩的宗教就在那里确立。
然而,流传下来的骑士文学作品,对于世俗生活的表现显然是占据主流的。也就是说,骑士的冒险行为更多是为了爱情,或者为了个人利益,鲜有仅仅是为了某种圣洁的宗教观念而去冒险的。骑士文化由神学信仰向世俗价值的转向,多少都由骑士阶级本身的性质来决定。骑士文化对基督教的背离有其必然性。
个人主义的张扬。骑士阶层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个人主义的盛行,尤其是比较起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日本武士道。武士道讲究的是对一个主人的绝对服从,由此便形成一个团结的作战集体。骑士阶层由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以及他们与大封建主之间的合约关系。彼此都明了彼此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彼此的关系是倾向于一种有等级秩序的平等。骑士进行战争,或去冒险,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弘扬教义或者忠于封建主,他们是为了个人的荣誉、财富、地位。个人的功利性特点十分明显。这种个人主义的张扬,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占据绝对上风,并且宣扬泯灭个性,全身心信仰上帝的时代,是黑暗中的一缕曙光。对人性以及个人主义的关注为随后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本源。
倾向于世俗权力。西欧中世纪有两大权力系统,即神学权力系统和世俗权力系统。世俗权力系统主要是以国王为首的贵族阶层来控制。他们在现世生活中,强调的是世俗权力,毕竟与宗教有区别。而骑士阶层本身就是由小的封建主来组成的,骑士文化本身也属于贵族文化。欧洲中世纪宗教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封建主也享有很大的权力,在两大权力系统的对抗中,骑士阶层是站在君主那一边的。忠君思想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也使他们难以成为真正的基督战士。
典雅爱情对宗教禁欲主义的背离。对典雅爱情的追求是骑士阶层最突出的特点。骑士文学中无论是骑士抒情诗还是骑士传奇,都广泛涉及了骑士的爱情。如果从基督徒的要求看,以效忠基督教为崇高道德之一的骑士,应该信奉禁欲主义,但是中世纪的骑士却显然远远背离了这一点,不光背离了禁欲主义,甚至尊崇的是一种并非仅仅是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的婚外恋情。骑士文学的女主人公往往是一位已经缔结婚约的贵妇人。当然,骑士文学中表现的骑士爱情主要是一种克制的、典雅的具有精神理想的爱情。骑士文学中的爱情固然有对女子的圣母式的崇拜,由此使骑士与贵妇之爱显得典雅而纯洁,这固然有基督教的影响。但是,这种优雅的骑士之爱毕竟萌动于人性的自然欲求,圣母式的崇高毕竟抵挡不住自然之爱欲。这后面就有正常、自然人性的要求。就在这一点上,它远远背离了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总之,基督教文化对骑士文化的形成有重大的作用,正是它使骑士变得彬彬有礼,尊重女性,也因此而形成了西方特有的gentlemanship。然而形成之后的骑士文化却有所改变,从最初的对教会的忠贞,并反映在对外战争和骑士文学中,演变为对典雅爱情的表达,突破了宗教禁欲主义的限制,背离了宗教文化,彰显了现世生活与俗世爱情的美好。
摘要:西欧中世纪舞台上活跃着骑士的身影,这一阶层的产生、发展与盛衰贯穿了整个中世纪,他们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科技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骑士文化与基督教的相互关系角度作探究。
关键词:骑士文化,基督教,背离
参考文献
[1]、《骑士制度》,莫里斯.肯恩,伦敦,1984
最后的海上骑士 篇8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提到,欧洲文化中骑士文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西方传统中的个人主义等的根源。有研究认为,西方文明有三大主要构成部分,即希腊思想、罗马法律和基督教精神。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宗教革命后,最有生命力的基督教分支是清教徒,他们的思想根源有很多是承接骑士精神内涵。所以,也可以说,希腊思想、罗马法律和日耳曼骑士精神构成了西方文明。希腊思想代表科学理性,罗马法律代表体制监督,而骑士精神则是思想境界的主动升华,它倡导基于人格平等的勇气、忠诚与自制,体现出对弱者谦让,对贫者布施的济世情怀和普世价值观。凡此三者的紧密结合,构建起支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科学、体制和道德基础,保障了西方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
其实,自冷兵器时代终结,传统意义上的武装骑士已经淡出现实。但其精神内涵却经过岁月沉淀,早已渗透西方,并逐渐影响世界各国,为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的精英所接受和传承,佑护国家民族脱离战乱戕害,走上复兴坦途。
商业社会的发展属于文明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亦遵循着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所以,建立现代文明企业,不仅需要在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科学管理体系上有所突破,在道德精神层面也要有所追求。
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骑士精神其实就是企业愿意按最高的道德标准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即不仅要对员工、对消费者承担起应有的标准责任。还应对社会和环境、甚至对处于困境中的竞争对手,也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因此,其范围涵盖了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诸多方面。
中国企业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上,并不鲜见“兵出奇招”的营销创新,“将士同心”的创业奇迹也比比皆是。但在骑士精神的文化发扬上,则落后甚多。因此,中国企业往往难脱“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历史宿命,委实值得众多企业当家人深思。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富裕的中国人在生活方式上也逐渐摹仿西方现代社会,成功的企业家也开始追求“绅士化”包装。其实,为国人所羡慕的“绅士形象”只是“骑士文化”的表象,若脱离骑士精神的内涵支撑,只能形成东施效颦的尴尬。就笔者的理解,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古代所提倡“礼义仁勇”及“知不害民、信不叛君、勇不作乱”的立身原则本质上非常接近。
但是,中国企业家乃至中国民众对骑士(或绅士)形象的推崇与对骑士精神的追求存在巨大的鸿沟,究其原因,是因我国内部竞争机制尚存短板,民众多以“实用至上”为生存哲学,对忍让与谦和精神的真实竞争力抱有怀疑,深怕陷入堂吉诃德式的理想幻灭之中。
若论商业竞争的残酷,其实与战争尚有差距。前者虽然也有财产地位灭失的危险,但毕竟不及后者对生命血肉无情的剥夺。因此,我们不妨列举一个现代战争中的真实骑士故事,与读者分享,并探讨“骑士精神”的现实意义。
“海鹰号”传奇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陆军虽然在欧洲战场占据优势,但其海上力量十分薄弱,很难和强大的英国海军正面抗衡。因此,德国海军只有利用潜艇和远洋袭击舰偷袭协约国的民用运输舰,以期破坏协约国军队的海路供给,达到支援陆军作战的目的。
当时潜艇的技术水平很低,只适合在近海作战,而远洋袭击舰一旦暴露行踪,又很容易被英国舰队聚歼。但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德国海军少校——菲利克斯·卢克纳尔伯爵(Felix Count von Luckner 1881~1966)却另辟蹊径,利用最原始古老的帆船作为袭击舰,并创造出辉煌的战果,这就是被军事爱好者誉为“最后的海上骑士”的海鹰号(SMSSeeadler)传奇故事。
卢克纳尔少校相貌堂堂,有着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他经历丰富,胆大心细,善于别出心裁。在蒸汽轮机全面取代风帆动力的20世纪初叶,他之所以选择古老的帆船挑战英国海军,恰恰说明他深谙“寸有所长”的道理。
理由一:选择帆船,完全违背敌我双方的常规思维,容易麻痹敌方的监视力量,有利于伪装,而这恰恰是远洋袭击舰保存自我的第一要素。
理由二:帆船依赖风为动力,相比依赖燃煤为动力的蒸汽轮船,它的补给压力要小得多,因此可以更灵活地在各海区游窜,让敌方防不胜防。而考虑到当时电报技术尚不普及,这种灵活性将可帮助它赢得更宽广的作战空间。
理由三:德国海军一直坚持用帆船训练官兵意志,所以德国军队中有很多优秀的风帆水手,少校的奇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可靠的执行团队负责落实。
最后,卢克纳尔少校选择了一艘英国原产的三桅纵帆船,这条船排水量只有1571吨,建于1888年,在1915年被德国潜艇俘虏。怎样形容它的老态呢?要知道中国同时期建造的平远号装甲巡洋舰已经是蒸汽驱动,配备铁甲巨炮。因此,称之为古董级的破烂也不为过。但是卢克纳尔如获至宝,他不但立刻接收改装,还为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海鹰号”。
卢克纳尔少校深知战斗打响之后,仅靠风帆难以追上敌人的汽船,因此首先装上了两台隐秘的蒸汽发动机。作为战舰,当然还要加装武器库和两门大炮。为了长时间巡航需要,又建成超大的燃料和饮水舱室。当然,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少校高瞻远瞩地加装了多达400张床铺的特殊住舱,还有一个机关重重的船长室。
下面来看看“海鹰号”的战果吧:
1916年圣诞,卢克纳尔率领海鹰号突破英国舰队封锁,进入北大西洋。在随后的8个月征战中,他们从北大西洋转战南大西洋,最后进入南太平洋海区,先后击沉14条敌船,俘虏了462名敌人,并牵制敌方大量兵力。
从俘虏的数字上,读者不难发现少校未雨绸缪建设特殊住舱的高明了:把俘虏的敌人养起来,既不违背人道主义立场,更保证了海鹰号的秘密不被泄露。
正是由于海鹰号神奇的伪装掩护,尽管英国方面投入了大量兵力搜寻这艘神出鬼没的袭击舰,却一直没有任何收获,海鹰号因此被当时的英国媒体称为“海上幽灵”。而在德国,海鹰号则被兴奋的德国人尊称为“皇帝的海盗”(DiePiraten des Kaisers)。
海鹰号是如此容易袭击得手,以致最后实在难以供养那么多俘虏,不得不释放他们。而直到此时,英国海军才知道他们的大麻烦竟然是一艘古老的帆船。
相比辉煌的战果,海鹰号成为传奇的另一个理由是:在其整个作战周期中,只有1人死亡。此人是一条被袭击舰只的报务员,当他试图发出警报时(当时发报室多在甲板上),卢克纳尔因为军人天职不得不下令开火。但战争结束后,少校仍亲笔向死者家属写出了感情真挚的慰问信,此信目前收藏在德国的海鹰号博物馆内。
众所周知,战争是十分残酷惨痛的悲剧,每一场战斗都会毁灭众多的生命。因此,海鹰号的传奇就显得格外难
得,让后人景仰不止。事实上,被卢克纳尔俘虏的敌方船长无不为其骑士风范所折服,战争结束后都成为他诚挚的朋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少校因为反对纳粹被迫避走他乡。但他通过老关系,恳求盟军当局不要轰炸他的故乡。战后,当他回到故乡,真的看到了一座完整无损的哈勒尔城(Halle),这就让海鹰号传奇更加浪漫感人。目前,欧洲成立有卢克纳尔纪念协会,定期组织各种纪念活动,提醒世人牢记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和骑士精神。
中国企业的反思
对中国企业而言,我们与国外大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与国外的竞争对手在资金、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都面临不对等竞争的威胁。如何突出重围,化被动为主动,转劣势为优势,可能正需要从这些真实的历史战例中获得灵感。而卢克纳尔和海鹰号的故事,其内涵十分丰富,对中国企业也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首先是创新既要敢于突破常规,如天马行空,更要充分考虑现实执行能力的匹配性(或可操作性),才能不落入空想的陷阱中。卢克纳尔的创意乍看很不现实,但他尊重了一个被人忽视的现实,即德国有现成的优秀改装工程师、远海水手,所以很快就搭建起可实现其战略意图的操作平台和执行团队。
其次是领袖和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和相通的精神气质,才能在艰苦环境中发挥最佳的合力效应。卢克纳尔发挥了个人的魅力,选择一群和他一样充满冒险精神与奋斗情怀的战友,充分保证了海鹰号在漫长的作战周期中一直拥有高昂的士气。
1918年,海鹰号在南太平洋遭遇海啸袭击而搁浅损毁。陷身孤岛时,留守的大副带领水兵举火求援,居然把施援的法国货轮俘获后又改造成袭击舰,继续执行其海上使命。可见其整个团队的执着、勇气和智慧都是何等强悍。
最重要的还是坚守骑士精神的道德准则,彻底感化对手,营造出独特的竞争对手公共关系成功范例,有效降低危机概率,并产生持续支持。
保持隐秘性是远洋袭击舰的生存要素,所以绝大多数袭击舰都杀戮成性,也因此激起商船队的敌忾之心。而卢克纳尔则将骑士精神与个人魅力发挥到极致,充分尊重对手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安全,营造出“小胜靠智,大胜在德”的独特文化,深深打动了自己的对手。因此,当对手被释放时,他们在遵守本国海军纪律的同时,也遵守了对少校的承诺,坚持航行到达陆地后才报警,从而为海鹰号从大西洋转战太平洋赢得时间。这种坚持“德化”的对手公关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量,在数十年后的二战中,这些以前的对手再次响应少校的号召,说服军方保全了他家乡城市的完整。
事实上,中国企业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和人才上的要素差距确有缩小。但为何在综合竞争力上仍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我们更多从道德本原和精神素养上进行探讨。尤其是近期中国企业连续暴发重大生产质量事故,引起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巨大担忧,更说明这种探讨与反思已经迫在眉睫。
读《盔甲骑士》有感:蜕变的天使 篇9
——读《盔甲骑士》有感
文:乳腺四 王怡人
都说好的书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人的心境,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逐渐蜕变成长。为了提升护士文化内涵建设,我院护理部每年向护士推荐四本好书,并倡导读书分享活动。6月30日16:20,乳腺外科四病区围绕《盔甲骑士》这本书开展了一次互动分享,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位分享者。
从一名刚刚走出校园,尚且有些青涩的小护士,对护理工作充满了好奇,直到真正扎根于护理岗位,五年的工作经历让我不禁感叹时光流逝,并对护理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自我角色定位。护士长经常对我们说:学习是能够让你缩短与别人距离的最好方式。让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成为同事身边并肩作战的好伙伴、患者心目中的好护士,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护理专业知识。
科室从2016年3月建科以来,就成立了读书分享小组。两年来,读书成为我们年轻护士的成长助力。当接过《盔甲骑士》这本书时,我充满了好奇。书中描述了什么内容?它对我们的护理工作和日常生活有什么启发?那时的我非常渴望在书中找到净化心灵的港湾,于是每天晚上八点,我都如约与它见面,渐渐地我被书中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所吸引。书中讲述了一位骑士,身披闪耀的盔甲,随时准备去消灭作恶多端的恶龙,拯救遇难的美丽少女,突然有一天,骑士发现自己那身闪耀的盔甲因生锈而成为自我的累赘,从此,骑士开始了解脱盔甲、寻找自我的征程。整个征途中,骑士沿着陡峭崎岖的“真理之路”,经过“寂静之堡”、“知识之堡”、“智勇之堡”最后达到真理之巅。文中的骑士正如同现实中的我们,在循环往复的护理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会为自己找出种种懒惰的借口,穿上了层层包裹的的盔甲,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阻,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思进取,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和骑士一样,沉沦在盔甲的光环中而鲜有创新和作为。
还记得在我轮科期间,仅仅掌握了护理基本技能,便觉得护理工作很简单,直到定科后,我渐渐发现,护理工作不是单纯的发药输液,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如何将专科知识高效地发挥,如何有效的与患者沟通交流都让我感到迷茫。护士长好像发现了我的小心思,与我谈心,她亲切的对我说:“护理工作简单而又平凡,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滤清思路,理解护理真正的内涵,在空闲时,可以多读书,与书为友,获取精华,寻找真谛。”护士长的一番话触动了我的心,我坚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有正视真实的自己,勇于反思自身的不足,重拾内心中想要蜕变的自己,才能有勇气、有毅力突破自我,让生命充满价值,真正体会到幸福所在。
骑士幻想夜的经典语录 篇10
2) 还有什么,可以永恒。是不是不再拥有的东西,才会永远不变? --vivibear 《骑士幻想夜》
3) 即使前方什么也看不清,那么能让她心甘情愿走下去的人,也只有他,亚瑟。 --vivibear 《骑士幻想夜》
4) 我们就这样肩并肩坐在草地上,银色星光在两个人身上折射出一层剔透的浮光,仿佛在勾勒着一场美好的幻想。 也许有一天,他能毫不犹豫地将星星握在手中。 那么,我呢、尽管梦想还是那么得遥远,但至少,是不是也要有将手伸向梦想的勇气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5) ----在所有人当中,她似乎唯独忘记了最爱的那一个。 ----其实并非如此,她只是将最爱的一个藏到了心里太深的地方。 --遗爱千年 《骑士幻想夜》
6) 林零“:每一个星辰都代表着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它会让你看到,不过又看不清楚。它永远会在你头上一闪一闪,但是你永远都摸不到它。” 亚瑟“:有勇气把手伸向星辰的人,无论最终是否得到,都代表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过努力。而更多的人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早早便收回了手。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能失去最初的勇气,都不能放弃梦想。”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7) 只是,他不善于表达。 如果你留心的话,你就能看到在你成为骑士的时候,他是多么的欣慰。 亚瑟,我知道你明明也是很在乎你父亲的,对不对! 有时候即使是亲人之间,爱也要挂在嘴上,放在心里,表现在心动上! 说出对父亲的思念,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8) 爱不是乞求,也不是施舍,更不能以践踏别人的自尊来证明, 爱是互相的尊重,在你没弄懂这点之前,永远不配爱人,也不配被人爱 --Vivibear 喜喜果 《骑士幻想夜》
9) 然后,她定定地看着一步步走向自己的那个少年,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又仿佛很陌生,直到那张英俊的面容在自己跟前停下时,她抽了抽鼻子却还是没有说话,可眼神却再也无法从对方的视线里移开,仿佛被分开的磁铁,南极北极,永世相吸。 《骑士幻想夜》
10) 其实在成为骑士之前……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不受伤,同时又不沾到那些我厌恶的脏东西。 后来我想通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变得最强! 既然你比所有人都更强时,自然就不会受伤了!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11) 毕竟,再怎么看得清晰,再怎么看起来触手可及,他的光芒再如何明亮…… 我所能触及到的都是微弱的, 他的距离,是在太远…… 他, 始终…… 也是虚幻的……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12) 我绝不会扔下一个女人独自逃命, 对于骑士来说……这是耻辱!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13) 他是最不像骑士的骑士。 他嘛…… 听说他被下了诅咒,在他的身体里同时有善与恶并存。 单日行善,双日便作恶。 但无论是被哪一方面控制,他的原则就是--绝对不伤害女人和孩子。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14) 在你的敌人面前,没有恐惧。 与勇敢并肩而立,因此上天会爱你。 讲真话,即使它会令你失去生命,保护需要帮助的人以此为誓。 封你为,骑士!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15) “我,没能拿第一,我……” “傻瓜,只要努力去坚持了,用力去争取了,就算结果不如愿,也不会有任何遗憾!在我们眼里你就是第一!” --森罗jusaka 《骑士幻想夜》
16) 传说,银莲花是由花神芙洛拉的嫉妒演变而来。因此,银莲花是一种寂寞的花,她的花语 是……期待。 --Vivibear 喜喜果 《骑士幻想夜》
17) 虽然大波斯菊看来是这么温婉娇弱, 但就算被风吹倒了,还是不认输地重新绽放, 看似柔弱,其实却很坚强 在娇弱的外表下, 有着意想不到的刚强本性, 让它在野外持续成长绽放 所以,大波斯菊的花语是--坚强。 努力生存,决不放弃的坚强 --Vivibear 喜喜果 《骑士幻想夜》
18) 当我努力伸出双手,以为快要碰触到那颗星的时候, 才会发现彼此的距离是那么遥不可及..... 《骑士幻想夜》
19) 这个世界总是会有奇迹的,虽然奇迹并不多,但总会发生,总会给人希望。 --Vivibear 喜喜果 《骑士幻想夜》
【骑士的日记】推荐阅读:
西方骑士12-03
游侠骑士”作文10-01
骑士精神在路上07-14
龙骑士观后感06-16
寻找黑骑士读书笔记10-06
美国圣骑士公司介绍10-18
《圣龙骑士》读后感06-06
我并非女骑士初中作文06-11
骑士之歌550字作文11-07
蔷薇夜骑士,读后感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