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共5篇)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1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青州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3月,学校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11人,在校学生3051人,教学班56个。建校10年来,学校一直认为只有从文化上加以引领、从思想上加以指导、从行动上加以规范,师生的精力才能集中到教学上;只有从细节上入手、从管理上着力、从制度上正规,才能收到教学的高效益!
新学期以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扩工程提上议事日程,陈金平市长两次到学校召开调度会,调度拆迁、建设工作。到明年暑假,将建成占地130亩的学校东校区。3000㎡的办公大楼,8000㎡的科技大楼,3000㎡的图书大楼,12000㎡的学生公寓,6000㎡的学生餐厅和一个高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将会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届时将达到100个教学班的规模。
面对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抓住教育教学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学校发展大计,狠抓细节落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了老师积极向上、学生努力拼搏的良好局面。现就新学期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作简要汇报。
一、建校十年来,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优生培养连创佳绩。先后有张锦华、姜小双、闵青、王艳梅、赵海波等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其中王艳梅同学08年文科成绩663分,09年赵海波同学理科698分。
在近期组织的期中考试中,我校刘国臻同学以682分的优异成绩列全市理科第一名,文理两科重点、普通均超额完成潍坊教科院下达的任务目标。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施适度竞争机制,提高教学成绩,构建一级多部制管理模式,将原来的一级一部的大级部管理,分别划分为高
一、高二各两个级部,高三为三个级部。一级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形成了有序竞争、团结向上的局面。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高一重在初高中衔接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高二重在知识点的落实和兴趣的培养,搞好选课走班;高三,重在知识体系的生成,规律方法的总结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尖子生培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①合理整合教师资源。开学之前认真研究各年级特点,充分利用好教师资源,有限配备好高三教师队伍,兼顾高
一、高二教师的配备,特别是对高
一、高二备课组长、班主任多次反复讨论、研究,保证每个级部有一批骨干教师群体支撑基础年级的教学研究。
②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针对新学期新形势的要求,进行了两次班主任培训交流会,建立健全了班主任职责、评价制度、班级管理流程等。第一次是开学之前,第二次是期中考试之前,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机,对班主任工作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培训交流会上班主任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及报告。
③搞好年级组、备课组建设。一级多部但备课组仍是一级一组的管理模式,学校适时召开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会,对教研组、备课组在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培养教师、组织教学、业务学习等各个方面做了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完善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考核方案,制定了日、周、月、学期、学年的教研常规、活动流程、工作目标等。
④大力开展青蓝工程。针对我校年青教师多、骨干教师群体薄弱的现状,开学后立即进行了新教师与老教师,新教高三教师与多年送高三教师的结对帮扶活动,由学校向老教师发了聘书,进行了“一对一”拜师仪式,制定了详细的帮教计划,要求老教师从导学案的编制到上课,全方位的给新教师作出示范,新教师的备课经老教师审核后方能走上课堂。确定了三年优秀、四年骨干,五年名师的“345”新教师培养发展目标。
⑤努力进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师节前,学校分别隆重召开师生总结表彰大会,评选了上学期学生中的“学习标兵”、“三好学生”,教职工中的“十八功勋教师”、“十大劳模”、“十大优秀班主任”、“十大优秀备课组长”、“十大教坛新秀”、“十大师德标兵”共七个“十大”,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教育整顿活动,加强教师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聘请专家来校给教师们进行专题讲座,实现高端引领、名师辐射带动。对评出的“七个十大”等校内名师搭建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的平台,让他们上好示范课,办好个性讲座,从而实现思维的互补,智慧的交融,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对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高度重视,学校通过考试等手段评选出了推荐老师,并给他们分别指派了指导老师,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工作。
三、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办学行为规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行选课走班制,学分制管理,开发多元化课程资源,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强力推进“345”课堂教学模式。开学之初,学校根据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精神,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编制了校本教材《“345”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然后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推出“345”模式的示范课、公开课,所有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精神。几天前,在潍坊教科院“345”课堂教学模式专项督导活动中,我校推出了12节课,收到了教科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前天,潍坊教科院推荐重庆市綦江县教育观摩团来我校进行专项听课调研。
3、广泛开展了“名师讲座”、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同课异构等业务交流活动,促进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开展了学习方法交流会,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组织了“高三学习方法交流会”,“高二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高一学习方法交流暨英语学法报告会”,掀起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高潮。
4、抓好抓紧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不放松,对老师的备课、导学案、作业、测试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坚持过程管理,促进教师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5、重点抓实、规范常态课的教学过程,实行督导组推门听课、评课打分、评比考核制度,要求将每一节课上成精品课、优质课,每节课都要按照“345”高效课堂的要求落实到位,每节课都要按照要求制定导学案,每张导学案必须包括预习学案、课时学案、当堂检测、课后巩固几部分。提高常态课的质量,看备课是否充分,看教学设计是否完善、科学,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目标是否注重了落实。
6、加强了平时检测的密度和质量要求,注重了考前的准备、考试考风考纪检查、考后成绩的分析。对这次期中考试,学校几次开会研究成绩情况,安排成绩分析,要求分层次开好学生座谈会、班级分析会、备课组分析会、作业组分析会、级部分析会,充分利用好这次考试成绩,分析出经验教训,组织优秀组、优秀班、优秀个人的示范课,同时组织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个人的会诊课。抓紧抓好下一步的教学管理,掀起教学、学习的新高潮,争取下一次考试及明年的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7、实行每天课前说课制度。早7:30到校后利用20分钟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导学案编写老师主讲,对当天所教课程进行说课,把握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提高每节课的效益。
四、加强德育工作,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环境。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我校今学期着力做好的一项创新性德育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小组就是学校依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方案的理念以及中学生的身心个性特点,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指导小组、学生两休秩序自主管理小组、学生文明守纪自主管理小组、学生寝室内务自主管理小组、学生两操秩序自主管理小组和学生学习秩序自主管理小组。每个小组都选有负责人,负责人对小组成员作了具体的分工与安排,力行督促通报制度,做到一天一督促,一天一纠正,一天一进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不断锤炼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编制了《青州实验中学学生365天自主管理操作指南》即校本教材《成才之路》。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运用 “操作指南”,每天5分钟,自学自悟填写;让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养成两种习惯,培养“三颗心”,形成四个自我。一个目标即人生价值目标;二种习惯即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三颗心即爱心、责任心、自信心;四个自我即自信、自立、自尊、自控。同时依据“操作指南”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分为四个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大会,总结一月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情况,布置下周的任务。
综合评价工作情况:为确保学生自主管理的有序高效推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和评价结果客观性的原则。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代表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初定评价等级、确定最终评价等级,记入档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行为再认识的过程,若学生经常“自省”,必将会走向自律;学生代表评价,能比较真实反映该学生的表现,学生代表评价的作用,实际上起到了“群众”监督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能增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的威信,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五、各年级具体工作
高一年级重点做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视初高中衔接,给学生提供软着陆的平台。
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适应,二是学习方法的适应教育。高中生的学习方法有别于初中生。首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更注重民主化,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其次,学科内容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远超过初中的。因此,我们高一级部针对这样的教育教学特点,安排各位老师都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高二年级重点做好细节管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向管理和课堂教学要质量,搞好选课走班。
高三年级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根据高三教学特点,主要抓好两个建设: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二是班风学风建设。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高三教学模式与提高教学成绩的研究;二是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优生优培,实现尖子学生成绩的冒尖。进一步打造一个和谐高效、团结奋进、拼搏有为的教师群体,为我校的“名校、名师、名生”三名战略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家长、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完善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使老师们既要工作扎扎实实,优质高效,又要明确目标,奋勇争先,争创一流。
学校各部门树立学校一盘棋思想,为高三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搞好第一轮复习,为第二、三轮复习成绩的拔高打好坚实基础。
1、把握方向
由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近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学校将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外校参加一、二轮的交流、示范课、研讨会,老师们要把准新课程下高考的脉搏,在备课、上课、选题测验工作中有针对性,不出偏差,少走弯路。
2、科学规划
制定计划、调整策略,关注信息;要力求做到三基的“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各级部、备课组安排好三个轮次的复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做好备考策略的研究与调整,适度扩大目标生范围,兼顾尖子生、普本生两个方面;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熟练运用。
3、规范常规
以落实教学常规为重点,加强教学进程管理与考核。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规范和量化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的管理。
(1)规范备课,坚持实行“学案制”教学,坚持“五备五统一”,即备双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习题,各班级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统一、测试统一。(2)规范上课,遵循“三步骤,四环节,五课型”的原则,抓好课前预习、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旨的原则和突出重点、难点、热点,突出思想方法、效果落实的宗旨,精讲精练、因材施教。
(3)规范作业,做到“五要”,即分量要适中,质量要高、要求要严,批改要快,讲评要及时。
(4)规范辅导,做到“四到位”,即时间到位、内容到位、解疑到位、效果到位。
(5)规范考试,要求严把“四关”,即命题上严把质量关,组织上严肃考纪关,分析上严把反馈矫正关,落实上严把“二次过关考试关”。
(6)规范导学案。坚持使用导学案教学,努力提高导学案的使用效益,选题组案要力求做到“低起点,密台阶,沉到底,宽到边,要求严,稳步走”。保证每节课都要有一个学案,学案的编制研究要成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防止学案课本化、资料化、习题化,增加学生负担。要研究学案的使用方法,提高使用效益,研究好学案使用的时机与时间,杜绝教师课堂上单纯依据学案而处理学案。
4、讲求教法
一轮复习要做到“重点拨,常总结,勤归纳”力求知识升华,能力提高,要加强解题策略指导,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切实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控力、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勤于归纳,勇于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要求学生建立好“两本”即好题本和错题本。
(1)要系统梳理知识,不要堆积知识。(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
(2)要旧中有新意,不要一味重复旧知识。(旧题老题可以用,但要讲出新意来)
(3)要有主线贯穿,不要一盘散沙。(以知识或方法为主线)
(4)要注重思维训练,不要热衷题海战术。(勤归纳,常总结,多提炼)
(5)要注意灵活运用,不要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知识在应用中记忆,能力在应用中提高)
(6)要确保知识覆盖面,不要留有盲点和死角。(求全、求细、求严、求实)
5、狠抓落实
落实就是希望,落实就是生命,落实就是效益,落实就能出成绩,落实就是复习工作中最有效的“妙招”、“绝招”。
①精选题目,控制“两度”。(遵循基础、典型、灵活、适度原则)
②先做后讲,不做不讲。(把握学情,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
③要精讲,少讲。(注意“讲”的内容,选择“讲”的时机,研究“讲”的方法)④有布臵必须有检查,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落实,抓落实,狠抓落实)
⑤强化总结与反思。(要经常归纳、总结、反思,并提高到一定高度)
⑥注意查缺补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⑦狠抓目标生。(对尖子生、边缘生进行个别指导)⑧给学生留下自主的时间。(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⑨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多提问,多交谈,多检查,多督促,多指导)
⑩开展“满分卷”活动,向规范要效益。(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题题被扣分)
6、提高能力
高三一轮复习应坚持“三基”复习,小综合练习与全程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复习模式。采用“常循环——勤穿插——多层次”滚雪球方式的复习训练和练习方法。应坚持“常考、常练、常讲评”的考、练、讲、评原则,要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中选题、组卷、测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能以练代考,考练不分。凡考必批,凡批必评。
7、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现优生优培。
各班主任根据学生成绩表现,召集班级任科教师研究确定尖子生人选,采用人盯人的方法,重点培养,级部、学校重点调度。开好优生动员会,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高考明确的目标,决心考上清华、北大。针对学生薄弱学科,由对应学科老师承包到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选择适当时间辅导,重点进行学法指导,试卷分析,面批作业,规范答卷。老师为他们单独提供复习资料,增大阅读量、训练量,拓展广度,加强深度。学校安排单独的自修室、宿舍,加强心理辅导、生活帮助,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学校、级部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开好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创造质量一流的区域名校。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完全按照省规范化办学规定,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新课程方案完善办学条件,配齐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努力创建新课程实施示范学校。
2、狠抓校风建设,牢固树立校风育人的理念。以争创和谐班级、和谐组室为抓手,培育良好的班风和组风,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调动师生内在积极性,全校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培育良好的教风、学风,为师生发展创设一种达成共识的敬业精神和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突出校风与人特色。
3、改进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潍坊教科院“双+”研究课题《教师综合评价》,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师评价方案,强化对教师工作态度的评价,加强过程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4、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符合“345”要求的课堂流程,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科学施教。教学过程坚持让学生主动参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注重教师的课堂设计和精讲点拨。采取以下措施抓好落实:一是作业考试化,实现日日清,提高作业质量、效益和学生的应试能力;二是坚持每日说课制度;三是抓好导学案、训练案的提高,抓命制人、抓思路设计、抓题目质量、抓用后评价评比。
5、加强高三教学的管理,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高考氛围,力争明年高考取得新的突破。
6、进一步研究高二学选课走班的方式方法,既符合上级要求,又能提高教学成绩。
“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的学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有信心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斗志,团结协作,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坚持不懈的态度,坚强有力的措施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青州实验中学 2009年12月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2009年12月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2
一、围绕中心, 扎实工作, 2011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和农业机械化工作大局,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呈现全面发展势头, 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 农机试验鉴定规章制度更加完善。
2011年,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机试验鉴定工作, 制定出台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意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大纲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规范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地方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技术规范, 共同完善了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制度, 强化了试验鉴定工作规范化管理。全系统积极配合部农机化司调研起草了《农业机械安全鉴定办法》, 为下一步开展安全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修订了《推广鉴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制定了《推广鉴定受理审查作业指导书》等6个作业指导书, 开通了部级推广鉴定申请网上申报审查系统, 提高了推广鉴定项目运行的规范性。各单位都编制了廉政风险防控手册, 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 推进行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二) 农机试验鉴定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对试验鉴定机构能力、试验鉴定范围和数量都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2011年, 总站发挥鉴定检测机构的专业优势, 成立了“海洋捕捞与养殖机械专业站”;部分省站对相关检测工作进行了规范, 加强实验室管理和质量运行情况监督;组织制修订了《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等38项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挤奶机械》等11项选型鉴定大纲, 为进一步满足不断增长的部级推广鉴定任务打下基础。农机化司全面开展了第三批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工作, 全国能够承担部级鉴定任务的机构数量达到了30个, 可以承担66个产品的部级推广鉴定任务。2011年, 农机鉴定系统共同承担部级推广鉴定761项 (总站承担202项, 各省站、专业站承担559项) , 共同保障了部级鉴定工作顺利开展。据不完全统计, 各省级鉴定机构还承担省级推广鉴定4500余项, 选型鉴定、定型鉴定、产品鉴定及其他委托检测项目5400余项, 与2010年相比增长29%。
(三) 试验鉴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1年, 各省鉴定站以自身能力建设为基础, 保持和提高鉴定检测能力, 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 各省 (区、市) 鉴定站2011年共新增固定资产3100多万元, 投资1900万元新购置仪器设备600多台套;新增占地面积22万多平米, 其中新增试验场面积18万多平米。江苏站抢抓机遇, 争取和落实各类资金1500万元, 征用土地230亩, 其中建设拖拉机试验检测用房1.5万平方米, 拖拉机检测能力从100马力提升到180马力。同时, 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加强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开展了第三期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培训, 全年组织了8个审查员培训班, 共培训推广鉴定审查员近500名。分别召开了两次站长会及行业推广鉴定检测技术研讨会, 促进了行业基础工作交流。
(四) 认真参与制定《国家支
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相关工作。2011年是第三轮暨《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制定年, 农机鉴定系统积极配合农机主管部门, 认真开展《目录》编制工作。总站配合农机化司认真拟定了《目录》申报范围, 提出了《<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申报指南》, 优化升级了《目录》网上申报管理系统。各省站及时做好企业申报和审核推荐工作, 30个省 (区、市) 推荐了1606家企业的9964份申报材料, 与2010年相比, 企业数量和申报产品数量有所回落。总站对申报材料进行了科学分类、整理, 并配合农机化司做好初审和综合审议工作, 严格评审要求和程序, 确保了目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在国家推广目录的基础上, 各省站配合农机主管部门, 结合本区域农机化发展需要, 积极做好省级推广目录的编制管理工作, 为有关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 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稳步推进。
2011年, 全系统按照农机化司要求, 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开展补贴机具质量督导、重点检查、质量监督抽查、质量投诉、维修能力评价等工作。总站和各省站共同开展了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国家支持推广目录中部分企业和产品的监督检查, 对企业产品质量提出了改进建议;承担了微型谷物加工组合机产品安全重点检查和微灌设备质量安全普查工作;各省级鉴定机构还开展地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800余项次, 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参考。据2011年前三季度统计, 全年各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共受理农机质量投诉1154件, 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35万元。总站组织开展了《农机生产企业维修能力评价》, 促进企业落实三包责任、提升维修服务能力。农机质量认证工作稳步发展, 完成初次认证、监督认证等各类认证615项。
(六) 农机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2011年, 全国农机标委会农机化分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部有关标准化方面的方针政策, 继续加强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宣贯和实施, 规范管理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农机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组织召开了两次标准审定会, 审定通过了4项国家标准和14项农业行业标准。举办了农机化标准项目管理和标准编写培训班, 促进提高农机化标准的编写质量和标准编写人员的水平。配合农机化司开展主要农机安全运行标准执行情况专项治理工作, 保障农机化安全生产。开展农机化标准调查研究, 起草了农机化标准工作调查报告, 为制定农机化标准和完善农机化标准体系提供了依据。加强农机化行业标准项目管理, 召开了2012年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评审会议, 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各省站在2011年承担了200余项次农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为农机化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七) 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公益性地位得到加强。
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 大力发展试验鉴定、质量认证和质量监督等农机化公共服务事业,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农机鉴定系统公益性事业地位不断加强。去年印发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意见》, 明确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要按照立足公益、依法鉴定、科学高效、公正廉洁的基本原则开展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职能定位,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总站积极配合部人事劳动司事业单位改革调研工作, 把深化改革同加强管理有机结合, 积极争取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广西鉴定站积极主动与人事厅等部门沟通联系, 全面完成单位参公转制登记工作, 并于2012年1月正式纳入参公管理;湖南、内蒙古鉴定站也已纳入参公管理单位;北京、上海、山东等省 (市) 农机鉴定站实现阳光工资, 进一步确立了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的公益性地位。
与此同时, 总站和各省站还结合自身职能和相关规定, 发挥技术优势, 开拓服务领域, 在维修管理服务、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农机化信息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年来, 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在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 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 离不开农业部和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离不开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辛勤劳动, 离不开广大农机企业的大力配合。在此, 我代表总站, 向关心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的领导、农机试验鉴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农机企业,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领会精神, 明确要求, 切实增强做好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 我国农机化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 近日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 都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新的要求。这将大力推动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作为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装备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关系到农机装备结构改善和优化, 关系到农机企业技术进步, 是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机化的快速推进, 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将在支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农民正确选购和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维护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完善标准与严格把关相结合, 扎实推进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以农机作业质量评价、安全使用规程为重点, 加快农机化标准的制修订步伐, 做好标准的宣传与实施工作。继续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农机质量投诉信息管理系统, 及时受理和认真处理各类农机投诉。要严格规范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 加强对承担推广鉴定任务机构的工作考评, 维护鉴定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做好补贴机具质量源头管理, 加大对推广鉴定获证产品的质量跟踪, 对质量问题突出、投诉集中的产品坚决取消推广目录资格。继续组织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调查、重点检查和质量保障督导等工作, 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
宗锦耀司长在今天上午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全国农机试验鉴定机构要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牢固树立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的理念,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科学发展。要进一步立足大局, 开拓创新, 以推进科技进步为主线, 加强政策激励机制、联合协作机制、考核监督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五个”机制建设。
同时,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随着农业机械化新形势、新情况的发展变化, 目前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是鉴定工作统一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对政策法规的学习掌握程度不完全一致, 尤其是对鉴定大纲的理解不一致, 在鉴定工作操作程序、具体鉴定内容的把握上容易产生差异。二是鉴定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说, 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发展不平衡, 部分省站自身能力建设有一定差距。三是农机试验鉴定行业科研创新尚不够深入。农机试验鉴定理论、试验方法、判定标准尚不够全面系统, 特别是适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方法研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试验鉴定工作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四是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尚不健全。质量调查、质量督导、投诉监督、安全鉴定、重点检查等质量监督方式研究不够深入, 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农机质量调查工作未能完全实现常态化、规范化, 特别是安全鉴定、重点检查工作尚未开展, 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工作要求。
总之, 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为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鉴定系统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 切实增强做好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 认清形势、不断创新、乘势而上, 全力推动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 切实发挥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保障作用。
三、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认真谋划2012年各项工作
2012年, 我们要紧紧围绕“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这条主线, 紧紧抓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农机试验鉴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深化改革、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加强协作, 重点在规范管理、防控风险、提升能力、强化落实上下功夫。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 进一步规范农机试验鉴定工作。
协助农机化司研究开展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到期复评审工作, 进一步完善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工作制度。继续做好部级推广鉴定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 规范农机推广鉴定受理审查、检测鉴定、证书变更和证后监督等关键环节的管理。组织修订《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证章管理办法》, 加强部级推广鉴定有效期内的监督检查工作, 严格按照推广鉴定大纲和通则要求开展鉴定工作, 坚决杜绝简化工作程序、减少鉴定内容、以偏概全和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根据各鉴定站申报的部级鉴定大纲制修订需求汇总情况, 经过研究论证并报农机化司批准, 确定大纲制修订计划, 组织制修订一批部级农机试验鉴定大纲。继续组织开展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培训班, 切实加强系统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完善上岗考核制度, 做到检验员和审查员100%持证上岗。进一步完善农机鉴定监管子系统, 即部级推广鉴定申请管理系统, 方便企业鉴定申请。组织召开拖拉机、畜牧机械、收割机械等行业会议, 规范行业管理。
(二) 进一步推进农机质量监督工作。
按照司里要求, 继续做好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目录产品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参加农业部和各级农机化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3·15”现场活动, 继续做好农机打假工作。完成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质量状况报告的相关工作。举办全国农机投诉培训班, 推进农机投诉制度建设。做好农机质量投诉日常受理和协调处理工作, 完成全国2011年度投诉工作总结和年度统计分析。完善认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优化项目管理流程。进一步调整、改进项目管理软件, 提升项目管理电子化水平, 试行认证企业档案电子化管理。开展农用挖掘和装载机质量安全普查工作。继续提出完善《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申报条件, 进一步明确部省两级目录的关系, 优化升级目录网上申报系统。做好2012年国家、省级推广目录年度调整的相关工作。
(三) 进一步加强农机标准化管理。
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调研, 为组织标准项目申报提供指导。认真组织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重视标准立项的可行性研究, 强化标准制修订的过程管理, 定期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检查, 保证标准项目的质量和完成率。适时组织召开标准审定会, 提高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质量。召开农机化分标委年会,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研讨农机化标准发展趋势。
(四) 进一步提升农机试验鉴定能力。
配合农机化司积极争取农机化推进工程项目, 按照保障重点、调整结构的要求, 进一步优化全国农机试验鉴定能力结构, 统筹部省两级鉴定能力建设, 按照全国农机试验鉴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鉴定能力。各省级鉴定机构要根据当地实际, 积极发展区域性农机装备试验鉴定能力, 提升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和节水灌溉、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技术配套机具的试验鉴定能力, 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小型机械等机具试验鉴定能力, 不断满足农机化发展需求。
(五) 进一步推动系统科技创新。
以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项目开展为契机, 加强农机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农机试验鉴定评价方法研究, 不断改进完善试验鉴定方法,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今年, 总站要抓紧组织实施《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集成研究》行业科技项目, 希望各项目参加单位高度重视, 积极配合, 共同推动项目研究。全行业要积极争取投入, 不断完善试验鉴定手段, 改进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试验鉴定中的广泛应用, 提高试验鉴定质量、效率和科技水平。完成2011年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安全调查研究工作, 争取玉米收获机械质量调查项目。开展农业机械节能认证调查研究, 拓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开展全 (下转38页) (上接11页) 国农机合作社调研工作, 对合作社发展现状、运行机制、发展趋势及扶持政策等4个专题进行研究。
(六) 进一步提高农机信息化服务水平。
确保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安全和良好运行。进一步推进中国农机化质量网的有效运行, 加大对试验鉴定系统的宣传力度。配合部司进一步做好购机补贴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农机质量与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与通讯员的日常联系和约稿力度, 逐步建立行业专家撰稿队伍。
以科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篇3
科学定位学校的特色教育
我们双滦区第二小学地处承钢西地家属区,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都有不足之处。近几年来,社会的发展变革为我校带来了一定的变化。适龄儿童数量的递减和择校现象,造成我校入学生源年复一年地有所降低,桎梏了学校科学发展。归纳起来有几个特点:
第一,生源复杂逐年减少,生源基础素质及综合能力差。面对生源如此现状,部分教师不够稳定,缺少工作热忱和奉献精神,因而师生都会有所流动。
第二,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上级部门对我校的关注、投入及学校硬件建设发展步伐不相协调,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第三,教师结构不太合理,存在“有数量,缺专业”“有学历,不适应”的普遍现象。学科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不利于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第四,办学资金匮乏,教学设施不配套,电教设备难以实施。2009年,组织上安排我接任了该校校长。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焕发学校生机活力,是摆在我面前的头等大事。
加强学校科学管理
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科学定位我校特色,寻找科学发展之路,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第一,对于因适龄儿童递减及学生择校现象而带来的学生数量减少问题,因势利导,在校舍充裕的条件下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第二,由于本校承钢子女和做生意的子女占绝大多数,在时间上父母不能完全照管孩子,我们开办了托管班,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托管班是所有教师都参与的),效果不错,家长反映很好!
第三,打破“为升学而读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固然需要一定的高精尖人才,但更多的是需要合格的普通劳动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的估价,打破为升学而读书的传统观念,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为小学生创设更多更好更高的受教育机会。
第四,重视制度管理,狠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办学行为。突出岗位责任制,注重管理的实效性。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时,制定了“三表”,日常严格执行。防止挤占或挪用课时现象发生,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设计教案、教导处每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班子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指导,对教学过程有检查、分析和改进措施,从而加强了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价,积极推进了素质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民主监督。为了保证领导干部勤廉行政,依法治校,我们制定了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每月组织两次政治业务学习;期中、期末考试后组织教师认真做好测查质量分析,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科学基础。期末还组织全体教职工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等措施,强化了民主监督,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
第二,从加强学校领导力建设入手,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党员及校委会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履行义务,在教职工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主题实践活动,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实际行动。同时,狠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学习十八大文件,学习科学发展观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并组织教师讨论撰写学习体会。与此同时,我们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好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期末考评依据教育局下发的教师考评办法进行自评、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领导评、最后综合考评。对于考评进入末位的教师,对其进行谈话教育并提出警告。先进教师学校大张旗鼓表扬,使学校形成一个崇尚先进、比学赶帮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第四,教师队伍团结是我校的一大亮点。几年来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没有闹别扭的。学校无小事,个个找事做,人人都做事,一点小事人人都帮。学校小,教师少,教研方便,茶余饭后、课间休息谈论,甚至在饭桌上都在谈教、研讨。
增强学校凝聚力向心力
近年来,我校非常关心教职工生活,做到了为教职工着想,热情帮困解难。对教职工出现困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婚丧嫁娶必访。
总之,尽管我们作了大量细致工作,也取得了些成绩,但离家长的期望、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校会继续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全体教师素质,提炼学校办学理念模式,注重科学发展,把“关心承钢子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出自己的特色。为了满足弱势群体孩子的求学需求,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我们坚信,有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有全校教师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定能为特色学校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4
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铁路工作时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系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是铁路发展的根本标准。这一表述是对铁路地位的新的更高定位,也是对铁路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当前,在高速、快速、普速列车并存,大宗货物运输,快捷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等货物运输产品多头并进的形势下,铁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一、适应铁路科学发展要求,全面提升铁路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
铁路服务质量一直受到社会关注,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铁路服务质量寄予更高期待,适应铁路科学发展要求,全面提升铁路服务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体现铁路发展的根本标准
“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评价标准”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铁路工作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这一指示不仅明确了中国铁路事业的评价标准,也是对“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进一步重申,为全面提升铁路服务质量指明了方向。不可否认,当前铁路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与铁路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这就要求铁路职工必须牢固树立“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铁路发展的根本标准。只有努力提供更加安全快捷、方便舒适和人性化的现代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才能真正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根本标准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铁路,促进铁路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铁路发展的主题,是构建和谐铁路的重要基础。铁路科学发展的内涵,从铁路自身发展来看,不仅是铁路里程的增加、运营速度的提高,还包括铁路安全、运输服务、经营效益、管理体制、职工生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其中能否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的高质量的服务,关系着和谐铁路建设的成败。部党组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出发,提出了“建设和谐铁路,服务人民群众”,把以人为本,提高客货运输服务质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对铁路运输服务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促进铁路科学发展,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拓展市场,提高铁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客货服务水平是一个国家铁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在内的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客货服务,谁就能赢得旅客货主,并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占据主动地位。铁路企业面对如此严峻的运输形势,如何提高竞争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保证运输经营目标实现,除了物质设备的因素外,主要取决于客货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这是铁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拓展市场,实现运输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四)有利于打造铁路服务品牌,增强铁路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品牌已成为客货运输的无形资产,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有深化创建服务品牌,加快服务品牌发展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在铁路发展进程中,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已经创新出一些体现铁路特点,深受旅客货主喜爱,具有企业竞争力的服务品牌。适应铁路科学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质量,增强品牌意识,打造服务品牌,才能增强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铁路企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二、当前铁路服务质量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铁路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旅客满意”为目标,积极适应铁路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更新服务理念,不断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铁路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当前铁路发展要求还有着很大的距离。综合分析当前铁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理念不到位 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来自全新的服务理念。铁路企业目前的整体服务水平较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旅客货主至上的服务意识并没有牢固树立,服务态度生、冷、硬现象尚未杜绝。部分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文化修养不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服务中刁难旅客货主的问题在日常服务中仍然存在。可见,旅客货主至上的理念并没有根植于心中、升华为一种思想,成为一种潜意识并将其变为自觉的行动。
(二)服务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铁路企业服务管理工作在整体工作中表现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一是对各级管理者而言,各级管理者对服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总体上缺乏现代服务观念,缺乏强有力的服务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服务管理人才从事现代铁路企业服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二是对职工而言,现代服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由于铁路用工比较复杂,从业人员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老化,职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岗位混日子的情况较多,服务呆板,服务质量较差。亟需对其加强现代服务意识和技能的培训,但目前相关培训明显不足;三是服务监督力度不够。表现为干部对现场服务的监督力度较弱,对服务质量上客观存在的问题研究不深不透,既缺乏可操作的整改措施,也缺乏抓落实的有效机制。
(三)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做好铁路服务工作的基础。铁路客货服务标准搞了很多年,标准也很多,但大多都是站车如何管理、干部职工如何管理的标准。铁路客货服务标准仍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旅客货主至上的原则。同时,当前铁路客货服务质量的评价工作主要由路内的上级主管部门完成,不仅透明度不高,还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如何出台新的客货服务质量社会评价体系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以打破这一传统的评价体系,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定性为旅客货主意见定性,变以内部评价结果为主为以社会评价结果为主,以最终提高评价的透明度,是铁路企业服务工作函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服务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区域间的人员物资流动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铁路能够改革原有的服务方式,为旅客货主提供多形式、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由于我国目前铁路运能与运量存在矛盾,在铁路运输中还有许多问题无法满足旅客货主的要求,这是客观事实。但在既定事实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货主需要方面,铁路服务工作做得并不能令公众满意。由于体制机制及传统势力的影响,铁路服务人员更多的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服务方式单一,工作缺乏创新,新思路、新举措较少,服务工作不能紧跟铁路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改变过去相对单一的服务模式,使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多样化服务转变,由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转变是铁路服务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三、适应铁路科学发展要求,全面提升铁路服务质量的对策 根据对当前铁路服务质量现状的分析,全面提升铁路服务质量应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一)以“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为导向,更新服务理念
“人民铁路为人民”是我国铁路的服务宗旨,也是更新服务理念,提高铁路服务质量的前提。要自觉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铁路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在海南考察铁路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宣传深化铁路作为窗口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时刻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更新旧的服务理念,形成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真心真情,优质和谐”服务新理念,真正实现由“忽视诉求、粗放服务”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由“轻视旅客、我行我素”到“尊重旅客、虚心整改”,由“无视发展、固步自封”到“与时俱进、改进创新”的彻底转变。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由普速铁路时代“让旅客走得了”的低标准服务向当前“既让旅客走得了,又让旅客走得好、走得舒适,走得有尊严”的高品质服务转变。
(二)以完善制度机制为基础,加大服务管理力度 提升铁路服务质量必须以优化服务管理为前提保障,优化管理服务则要以完善制度机制为基础。首先,要形成“抓服务必须强管理,强管理必须严干部,严干部首先严班子”的管理思路,实行责任连挂、逐级追究,发挥各级干部抓服务管理的主体作用。其次,要积极推行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经营机制和健全管理制度,以达到整体系统的优化组合,增强管理的综合效能。同时还要强化监督机制,由自我评价向服务对象评价转变。向路外公布路风监督制度、收费标准,设置意见、建议和评议箱,聘请路外路风监督员等,增强对服务工作监督的可操作性,用制度敲开优质服务的大门。再次,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严把人员培训关,积极开展各类岗位练兵、技能比武、风采竞赛等活动,把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坚实基础,切实提高职工服务技能。
(三)以铁路发展的根本标准为依据,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与评价体系
让人民群众满意是铁路发展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铁路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服务领域,一方面要抓好服务标准的完善和落实,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统一规范的铁路服务标准体系、服务模式。特别是要完善铁路客运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高速动车组列车、新型客站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设施功能,规范服务行为,统一服务标准,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提高旅客满意度;另一方面要以社会公认为依据,建立和完善铁路服务评价体系。要从掌握旅客服务需求入手,了解旅客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需求,建立旅客需求分析处理系统和服务评价机制,实现由自我测评到旅客货主测评、内部测评到社会公开测评评价模式的转变,建立统一、公开、公平的评价体系。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5
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新格局,努力使街道社区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好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201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新台阶,达到10748.28亿元,增长13.2%,连续22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2010年在广州居住的总人口已超过15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06.14万人,流动人口712万人。特别是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基层社会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对社会服务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单元。如何使“社会人”变成“社区人”,让他们回归社区、融入社区,不仅在社区里生活居住,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以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近年来广州坚持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格局,努力使街道社区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坚持制度先行,构筑健全的社区服务管理政策体系
构建健全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政策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关键。2008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明确要求广州等市在社会管理方面有选择地先行先试。为此,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派出队伍分批到香港、新加坡学习考察社会管理服务特别是社区管理服务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明确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方法途径。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及5个配套文件,确保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2011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准确把握社区服务管理的核心内涵,切实转变社区服务管理观念,在深入总结近年来社区服务管理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社区服务管理有益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创新力度,出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1+3”政策体系,在机构设置、体制改革、财政支持、硬件设施、人才激励、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政策设计,构建起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政策体系,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在加强镇、村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的意见》,进一步理顺外来人口较多的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权责,建立完善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完善特大镇、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平等参与镇、村社会服务管理,以制度创新夯实城乡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在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的关键环节。社区服务管理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权责脱节,重管理、轻服务甚至以管理代服务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坚决破除阻碍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此,结合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在全市14个街道开展整合街道机构和聘用人员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要求,全面推进街道社区“一队三中心” 建设(街道综合执法队和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落实街道对社区管理服务人员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配权,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多头指挥、资源分散、效能低下等问题,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在全市20个街道开展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投入8000万元,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或委托项目管理的方式由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综合服务,建立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跨专业团队,提供以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为核心的各类专业、优质的社会服务。目前,已经开业的16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其中萝岗区联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提供12大项110多个服务项目,运行仅半年,接受服务的群众已超过2.5万人次。结合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14个整合机构和人员改革试点的街道同步推进社区居委会改革,按照“三个70%”的目标,推行社区“直选”,完善居委会考核机制,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全面覆盖、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公益性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本质属性。构建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近年来,广州市每年本级财政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以上,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10年广州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在2011年全国30个大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评比中排名第一。
深入推进街道“五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体育休闲公园、一个卫生服务中心、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社区环境整治小工程计划,不断改善提升街道、社区环境水平和服务条件。目前,全市已建成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16个、文化活动中心204个、体育休闲公园828个、卫生服务中心178个、视频监控系统334个。同时,加快形成以一站(政务服务中心)、一台(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一库(社区服务管理对象信息库)、一网(四级信息网络)、一页(市民服务信息网页)、一卡(市民社保卡)为核心的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管理综合服务体系,让市民群众办事就在家门口,“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加大农村镇村公共服务投入倾斜力度,市本级重点扶持新增153个试点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两规”(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三清”(清卫生死角、清沟渠池塘、清乱搭乱建)、“四有”(有排污处理系统、有环卫设施、有村民公园、有绿化林带)、“五通”(通路、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建设成效凸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今年以来,把加快北部山区发展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重大举措,出台《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一区带一镇”、“名企帮名镇”、“百企助百村”对口帮扶战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到2012年,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扶持山区镇专项资金将提高到每镇每年1500万元,大力推进农村路灯建设“光亮工程”和农村泥砖房改造“安居工程”,全面提高北部山区贫困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坚持多元共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主力军作用
以街道社区为突破口推进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必须厘清政府、群众和社会组织三者的定位和职能,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社会组织是主力。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主力,在社会组织培育与管理、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社会工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政府、群众和社会组织的分工协作、良性互动,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落到实处。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服务项目和范围逐年增多,2008年设置服务项目11个,2009年为33个,2010年设置项目34个,服务范围涉及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残障康复、社区矫正、戒毒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社区自治等领域。增加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投入,2011年市、区(县级市)财政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投入高达7635万元,相当于前3年投入总和的一倍多。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管理。2008年以前,全市仅有7个社工机构,现在发展到47个,有14个社会组织正入驻孵化基地,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社工有2103人。截至2011年6月底,全市登记注册各类社会组织4202家,其中社团类143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763个。
坚持社区自治,引导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共建共享幸福广州
社区民主自治是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方向,不仅要广泛宣传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意识,建立健全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更要注重各阶层、各群体的融合发展,吸引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到社区民主自治的活动中,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广州是流动人口大市,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与户籍人口比例接近1:1。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在镇、村高密度集聚,如增城市的新塘镇、花都区的狮岭镇聚集了上万家甚至数万家企业、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外来务工人员,远远超过当地户籍人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诉求的变化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各种劳资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凸显。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有序融入城市发展,与本地人和谐相处,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既是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重点,也是难点。
深入推进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发展全局。作为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任务,全方位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积极推动其融入广州、扎根社区。切实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按照在穗居住外国人和流动人口100%登记管理的要求,健全市、区(县级市)、街(镇)、居(村)四级工作网络,健全流动人员信息登记采集制度和出租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在流动人员超过2000人的社区、厂企设立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站。进一步强化对流动人员的服务,制定实施“积分制入户”政策,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以申请入户广州。积极解决流动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建立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医疗帮扶服务,将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在广州市就读的外地户籍大中专学生纳入救助范围。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率先暂停收取流动人口个人治安联防费,选拔优秀农民工进入广州公务员系统和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活动,努力帮助6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更好融入城市发展,共建共享幸福广州。
坚持系统推进,形成推动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强大合力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必须坚持从宏观层面上整体推进,整合全市资源共同支撑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强化干部提拔任用激励作用,制定实施《关于加强街(镇)党委书记职级配备的意见》,创新对街道社区管理服务考核激励机制,突出街道社区居民群众测评的考核权重,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街道党政一把手,可以在选拔任用、交流轮岗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形成让基层干部安心、热心、尽心扎根基层、服务居民的激励机制和干事氛围。
深化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出台实施《关于推进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决定》,坚持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夯实基层,重点在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方面推动事权下放,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力量,构建协同合作机制,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政务管理服务网络,确保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之间、各网络服务平台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连接畅顺。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公职人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居民沟通联络机制,将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引入社区,扩大基层群众参与程度。广泛发动居住生活在社区的党员、团员、公职人员、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联系社区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形成“爱我广州、服务社区、共建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荐阅读:
科学管理 创新发展 全面育人 教学总结12-17
筹划思路11-19
筹划思路方法10-04
创新思路抓党建 科学引领促发展12-21
8C精益、科学、实干理念,提升管理质量05-27
以科学管理手段促质量提升11-29
以科学的理念思路创新纪检监察工作06-08
纳税筹划教学大纲08-10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08-02
创新小学科学教育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