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共8篇)
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 篇1
2016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项目
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省直预算单财政支出绩效自评相关工作要求,我厅领导高度重视,召开相关业务处室的部署会议,对2016年部门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自评,现将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具体管理部门是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我厅直属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能:开展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各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完成。
(二)项目基本情况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研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普通高中阶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两档
第1页(共8页)实施国家助学金制度,其中,一档每生每年3000元,二档每生每年1700元;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涉农专业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中职国家助学金制度,每生每年2000元。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闽政〔2007〕18号)、财政部 教育部 总参谋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36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标准的通知》(闽财教〔2010〕119号)、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 中国人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福建银监局 福建保监局《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教财〔2010〕123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教〔2014〕3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财教〔2014〕4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物价局关于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闽财教〔2012〕135号)、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闽财教
第2页(共8页)〔2015〕75号)等文件要求,2016年省级及以上资金合计下达困难学生资助资金7.6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64亿元,省财政资金3.0亿元;高校资助资金6.9亿元,中等职业教育资助0.27亿元,普通高中资助0.47亿元。
三、项目绩效分析
(一)指标概况
一级项目指标共七项,分别是投入、产出、效益、项目安排资金、投入(18%)、项目管理(46%)、产出与效益(36%)。
二级项目指标共16项,分别是时效目标、成本目标、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社会效益目标、可持续影响目标、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财政资金小计、绩效目标管理、资金落实、实际支出情况、组织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社会效益。
三级项目指标共33项,分别是资金落实、资金支出、资助困难学生数、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受助学生就业率、资助工作满意度等33项。
1.目标值比例项目完成情况
在资金落实、资金支出、资助困难学生数、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受助学生就业率、资助工作满意度完成目标比例的平均分分别为109.04%、100.02%、101.66%、127.51%、100.00%、113.44%、113.43%。
第3页(共8页)2.资金数额项目完成情况
在项目资金安排上,预算安排、实际到位、实际支出、本结余四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293.113万元、1345.654万元、1246.620万元、105.259万元。
3.评分权重项目完成情况
绩效目标明确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3.814、财政资金到位率(权重分)平均分为5.971、非财政资金到位率(权重分4)平均分为3.800、支出实现率(权重分4)平均分为3.030、管理机构保障(权重分5)平均分为4.600、信息系统管理(权重分5)平均分为4.800、管理制度健全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3.971、资助对象认定(权重分5)平均分为2.986、资助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权重分6)平均分为6.000、资助对象档案管理(权重分5)平均分为4.586、资助育人工作(权重分6)平均分为4.543、财务制度健全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3.971、资金使用合规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3.957、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权重分2)平均分为1.971、助学金发放率(权重分5)平均分为4.686、奖学金发放率(权重分5)平均分为4.886、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权重分4)平均分为3.871、不良助学贷款发生率(权重分4)平均分为4.000、资助方式多样性(权重分4)平均分为2.771、困难学生发展情况(权重分6)平均分为5.421、资助工作认可度(权重分4)平均分为3.943、资助政策满意度(权重分4)平均分为3.971。
第4页(共8页)
(二)总体完成情况
总的说来,各单位在各项指标中的完成情况良好,并在部分指标中有较突出表现。其中,在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资助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不良助学贷款发生率三项指标中统计的70所高校都达到了最高值,很好的完成相关项目的指标要求。在绩效目标明确性、财政资金到位率、管理制度健全性、财务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奖学金发放率、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资助工作认可度、资助政策满意度十项指标中有90%以上的高校达到了最高值,较好的完成了项目指标要求。另外,在部分指标中个别单位表现突出,例如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在“资助困难学生数”的指标中完成突出;阳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在“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指标分别以345.40%、239%、233.33%的目标完成值远超127.51%的平均值;在福州大学在“预算安排、实际到位、本结余”三个指标中都远远大于平均分,突出地完成了项目指标。福建农林大学在“实际支出”项目上以8334.1万元远超1306万元的平均值夺得最高值之位。
四、存在问题
(一)在个别项目指标上完成情况普遍存在漏洞,且个别指标问题突出
在资助对象认定项目上各单位完成较差,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等44所高校都处于最低值,这在一定程度上
第5页(共8页)看出各单位在资助对象认定工作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地改进提升;在“绩效目标明确性、非财政资金到位率、支出实现率、奖学金发放率、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项目上都存在个别单位得分为0的现象。其中,在“支出实现率”项目上有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得了0分,因此可知,部分单位在二级指标“绩效目标管理、资金落实、实际支出情况、项目产出”几项指标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较大问题。
(二)单位内部各指标完成情况参差不齐
例如集美大学在等指标中完成情况都达到最高值,在支出实现率、资助对象认定两项指标中却都处于最低值水平;福建农林大学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各项指标都很好完成任务,在“资助对象认定、资助对象档案管理”指标上却失分较多,失分点主要因在资助对象认定工作上未从多方面考察资助对象的实际情况,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和完整;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整体良好,但在“资助工作满意度”指标上却没有反馈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造资助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上有所不足,忽视了对资助工作满意度调查,不利于后续工作改进。
(三)单位之间绩效评价总分分值差异大
在绩效评价总分上,其中最高分为99(黎明职业大学),最低分为79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可以看出得分最高单位和最低单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在非财政资金到位率、支
第6页(共8页)出实现率、资助对象认定、助学金发放率等几个方面得分情况差异较大。各单位要以整体评分平均分为基数,每个部门员工绩效平均分与之比较,各单位之间可扬长避短,通过相互借鉴学习以降低彼此间的差距。
五、建议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资助对象认定工作
加大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让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了解政策、领会政策,特别要理清奖学金和助学的区别。在认定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确保整个认定流程公开、透明,未受到资助的同学心理上也是平和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增进学生对老师、学校和社会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与提出申请而未能获得资助学生的事后交流,这是一项集教育、安抚为一体的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对认定过程的回顾、评估,以师生交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进行心灵抚慰,让他们能正确面对事实,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二)进一步加强中期绩效目标管理、政策落实 在资助工作的具体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充分发挥资金的助学效益,缩小各单位绩效差异。要认真整合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社会捐助等资助手段,加强对资助资
第7页(共8页)金的统筹使用,避免有的学生获助超过所需,有的学生获助不足的情况;要建立资助资金的监察审计制度,确保资助资金专款专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以及捐助人和受助人的权益;要建立与社会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馈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受助学生的表现情况,增强他们捐资助学的热情和信心。以此,增强资助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进一步加强后期资助工作满意度反馈与校际交流 新形势下的资助育人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资助工作的想法与看法,做好对资助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尽力做到精准资助、精细化资助,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此外,根据调查可以看出,不同单位的资助工作有不同的做法,各单位之间可扬长避短,加强学习交流,共同促进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福建省教育厅
2016年6月20日
第8页(共8页)
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 篇2
一、合理规划和分担教育成本,加大政府投入
(一)科学制定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合理分担教育成本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学费价格体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收费标准已达到城镇家庭承受能力的最高值,并且严重超过农村家庭承受能力。在制定学费标准时,要考虑到国家、地区的历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的支付能力等综合因素。其次,学校还应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根据培养方案自由选课,自主选择、支配在校学习时间;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增加经济收入;经济特殊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休学,工作一到两年后再复学;鼓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前毕业,降低资助经费和教育成本。
(二)明确国家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投入
首先,国家是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主体,国家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救助。政府应当把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看成是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政府义务,在对其资助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切实保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加大政府投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实际上,造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在高等教育规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翻倍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 (G D P的比例却没有相应增加。
二、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使资助工作科学规范
(一)加强立法工作,使资助工作有法可依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很不完善。给资助工作立法,在教育事业中充分体现国家意志;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提供法律保障;为国家助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制度保障;依法设立助学机构,为资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更有效地提高资助工作的管理效率,充分约束资助体系中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有效提高资助工作社会融资,从法律高度给参与资助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以优惠和激励。
(二)加强制度建设,使资助工作有章可循
作为资助工作操作层面主体的高校,在制度建设上也存在很大的欠缺,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和资助管理方面,维度单一、体系不全、方法简单、层次不清、效果不明。笔者认为应加强调查,摸清基本情况;细致观察,了解具体情况;运用科技,掌握消费情况;完善制度,科学规范管理。制定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的配套措施与制度,健全各种量化指标和科学设计工作流程,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全面把握和认识经济困难学生。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社保体系
(一)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使其涵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笔者认为,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时应将暂时不能参与社会工作而获得经济收入,不能在经济上独立的年满18周岁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其中。这无论从“科教兴国”的战略出发还是从社会保障理论上考虑都是合乎逻辑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该具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灵活对待,使其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为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府应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如允许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失业保险,对于其不能缴纳的单位和个人承担的费用可以由政府垫付,等到其参加工作,有经济收入之后逐年补齐;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将户口暂留原籍,待其付清社保费用后再行迁出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他们能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四、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资助措施
(一)充分整合到校资金
从目前运行的资助体系来看,各种资助措施的目标不明确,作用不明显,关系重叠不清。特别是社会资助,名目繁多,容易造成重复资助现象。可以根据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按照“奖、贷、助”等方式,由学校统一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避免重复资助和资助不足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二)建立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资助分配体系
作为实施资助工作主体的高校,应该建立以助学贷款为核心,以按各种资金性质、用途不同的分类资助体系。推动以助学贷款为主的、多元化的、各种资助方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建设,彻底将无偿保障性资助、有偿保障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奖励划分清楚。尽量避免单项资助对整个资助体系的冲击,要将整合过的资助资金,通过全面综合考察,根据预先设定的资助项目发放给经济困难学生。
五、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社会性资助
(一)资助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
近年来,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资助的资金总量相对于庞大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显得非常不足,还不能满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在提高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资助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
(二)政府加强政策规划,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教育领域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措施,使企业和高校联合起来,通过产学研结合,达到企业、高校、学生三赢:企业可以得到技术支持而赢得利润,高校得以发展,学生得以解困。还可以将通过各种途径筹得社会资金成立资助基金,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另外,政府还可以尝试发行教育彩票促使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高校学生资助行列。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从合理规划和分担教育成本,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社保体系;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资助措施;拓宽资金渠道, 增加社会性资助和加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支持与心理援助6个方面构建新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 篇3
关键词:大一;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而且国家还制定了“奖、贷、勤、补、免”五位一体资助政策,以保障不使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
通过对大一年级学生的访谈和调查发现,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安全感缺失现象严重
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校初期会出现学习生活不适应的情况,在较大程度上缺乏安全感。主要原因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来自农村,对都城生活习惯不是很适应;二是担心由于经济状况窘迫而受到大家的歧视,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是对未来前途比较担忧,安全感缺失现象严重。
2.学生诚信度有待提高
目前学生素质整体较高,能如实地反映家庭经济情况并上报相关信息。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的上报材料与家庭实际情况有出入。另外,对于各高校而言,毕业生的还贷率也需要提高。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增强诚信意识培养,做好诚信教育是提高还贷率重要的方式。
3.学生自主意识较弱
绝大部分大一新生都存在被动等待资助的情况,自主意识较弱,不能主动提供家庭经济状况,致使资助方案不够多样化。另外,学生勤工助学的参与力度较弱,很多学生不能主动找到学校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结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工作宗旨: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
随着学校招生制度的变化,很多高校都通过不同形式招收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如针对部分地区招收贫困专项学生、农村专项学生等。面对数量日渐庞大的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要秉承“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的工作宗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让每一个困难学生可以顺利入学,在新生报到期间学校就收集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积极了解困难学生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军训期间就将第一批补助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最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安全感,使之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2.搭建平台:依托蓝田学园学生资助中心
资助工作是和学生利益相关的重要工作,我院探索尝试通过搭建学生资助平台来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组建了学生资助中心,成员多为经济困难学生,依托朋辈力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全面协助学院完成贫困学生的资助及勤工助学工作。中心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政策宣传、勤工助学、技能培训、素质拓展、思想教育等工作,同时拓展发展性资助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传递温暖。
3.重视教育:经济贫困不代表思想贫困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救济型的资助只能解决学生现有的经济困难,思想的强大却可以让他在后续的人生中拥有宝贵的财富。从工作开展的角度讲,学生只有在大一时候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引导,他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校的资助,这也有助于学校后续工作的开展。
简单讲,依托学生资助中心主要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包括贷款学生的诚信问题,还包括如实上报家庭经济情况等一系列的诚信问题。感恩教育目的是使贫困学生在接受资助的时候心怀感恩的心,对资助他们的国家、社会以及个人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同时要使他们能够直面贫困,避免自卑,并将这份感恩之情内化为自立自强的动力。
4.全面资助:探索发展性资助
我们将资助工作全方位的覆盖到所有大一年级经济困难学生,除了国家助学金这一基本保障以外,学校还提供校源地助学贷款、无息借款和贷学金等服务,可以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并辅助他们对人生做长远规划。
资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发展性资助是学生资助的发展方向。学校也积极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所开展的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实践项目(NSEP)成效显著,并尝试建立学生社团,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补贴家用,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学校设立了大量的适合大一贫困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办公室学生助理、学风督导队、文明督导队等,真正地做到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4):132-135.
[2]杨扬.高校学生的贫困认定及其资助的有效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16) :102-103.
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 篇4
资助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亳州市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教助„2010‟26号)和《利辛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十三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利政„2010‟26号)文件精神,现就利辛县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㈠主要目标
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㈡基本原则
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经费合理分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我县承担部分的分担原则是,分级分担,职责明晰;结合财力,区别对待;鼓励支持民办教育。3.政策导向明确。在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鼓励学校面向农村扩大招生规模。
4.多元混合资助。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5.各方责任清晰。县、各相关部门及学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操作办法简便易行,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
㈠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发放工作
1、我县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对象为一职高等四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所有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农村学生(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期限为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2、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和县按比例分担,其分担比例为60%、32%、8%。
3、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84号)的规定,我县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定,按月发放。每年8月,各中职学校应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随同入学通知书一并寄发给录取的新生。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在新学年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
取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校内贫困生资助政策,不得因政府加大资助经费投入抵减校内资助。
㈢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号)和《关于2009年秋季学期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教秘„2010‟111号)精神,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其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中职学校在校生的15%确定;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等2l类专业。
对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的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获取的收入来解决,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第一、二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由财政按免除的学费标准给予补助。第三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对涉农专业和经认定顶岗实习有困难的其他专业由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按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的具体办法执行。
心和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通过银行卡打卡发放各校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助学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
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综合预算;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与标准支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确保免学费资金使用的规范和有效。
㈢严格收费审批,规范收费管理
各校要进一步严格教育收费立项、标准审批、收费公示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县教育、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将加大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对教育收费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支出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的规定,2012年秋季学期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学期相关标准。
㈣按时足额规范发放
我县国家助学金发放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采取动态管理、通过银行卡形式逐月发放,学校不得将国家助学金打入饭卡或校园卡,更不得以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各校要按政策界定资助对象,规范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做好学生资助信息的月报和学期报告工作。要定期、不
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资助政策全面贯彻和落实。
四、监督检查
自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县教育局将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或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认定、学校收费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县教育局和所属中职学校设立举报投诉电话,长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审机制,加强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定工作,严格把握资助(免学费)的条件,保证资助(免学费)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县人民政府将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免学费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对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学校领导的责任。
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以下简称入学资助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管理和实施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入学资助项目,是指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使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专项资金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到校报到。
第三条 入学资助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坚持“公开透明、量入为出、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有关入学资助项目的所有宣传材料,均需注明“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的字样。
第二章 资助范围、对象和标准
第五条 入学资助项目的资助范围与对象为中西部地区每年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在实施过程中,基金会每年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重点选取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当年项目的资助地域,并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第六条 申请资助的学生需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4.参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职)录取;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第七条 入学资助项目应优先资助孤残学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和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学生等。
第八条 入学资助项目的资助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省(自治区、直辖市)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资助款用于一次性补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的生活费用。
第三章 名额分配及资金拨付
第九条 基金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高三学生在校生人数,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后,于每年5月将资助额度分配到有关省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
第十条 省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综合考虑各地的贫困程度、上各地高考新生录取人数的情况以及录取院校的地域分布等因素,将资助额度逐级分配到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资助额度分配方案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信息表”(附表1)上报基金会。第十一条 基金会按照各省上报的资助额度分配方案,于每年7月将资助款拨付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章 申请程序及资金发放
第十二条 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县(区、市)学生的申请工作。凡符合第二章中相关要求的学生均可向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由学生本人如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申请表”(附表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学生申请表后,须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请学生资格、条件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的学生名单必须在本县(区、市)进行为期不少于5天的公示。公示过程中,如有异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按规定的资助标准将资助款发放到每位受资助的学生手中,并组织学生签收。
第十三条 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将受资助学生名单逐级报送省级学生资助管理部
门,省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将学生名单汇总后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学生名单表”(附表3),于每年9月报送基金会(纸质及电子文档)。
第十四条 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要建立入学资助项目受资助学生档案并将相关情况录入普通高中资助项目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申请表、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和由受资助学生本人签字的签收单一律要造册登记并保存3年以上,以备基金会和有关部门检查。如发现有领取资助款后,不到高校报到注册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追回资助款。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 入学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抵扣、拖延支付。
第十六条 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要建立入学资助项目专账,实行独立核算,分账管理,不得与其他资金混合管理使用。
第十七条 入学资助项目资金由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全部安排支出,如因特殊原因有结余则和追回的资助款一起结转至下一使用,并在上报受资助学生名单时一并说明情况,省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向基金会报送名单时一并说明情况。
第十八条 入学资助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国家审计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专项审计,基金会向社会公告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 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县(区、市)实施入学资助项目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本县(区、市)受资助学生评定的公正性及资金的专款专用负全责。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基金会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对入学资助项目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为:
1.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建立专账管理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有截留、挤占、挪用、抵扣、拖延支付等情况;
2.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将资助款及时发放给真正应该受资助的学生;
3.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操作程序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本办法的要求,相关档案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
4.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在入学资助项目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截留、挤占、挪用、抵扣、拖延支付或弄虚作假、资助学生名不副实等问题,基金会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会同有关方面严肃查处,并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如下处理:责任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除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外,一律暂停入学资助项目在该县(区、市)的执行,责其限期整顿;责任在省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的,除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外,一律暂停入学资助项目在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执行,责其限期整顿;对上述违规行为,一律通过网上公布或内部通报的形式,予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2012年5月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汇报 篇6
为巩固“普九”成果,使全体适龄儿童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省、市、县都非常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救助贫困学生。现就我校2013年春季资助贫困学生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强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专项资金管理,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生活费发放的工作步伐,确保了政策的顺利实施。实施贫困生生活补助是一项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广泛宣传发动:
我们首先认真学习了有关上级文件精神,利用学期开学初和召开的家长会及周会广泛宣传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严格操作程序
1、制定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实施制度。
2、组建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领导小组。
3、确定“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和对象。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A、父母双亡,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孤儿、含艾滋病孤儿); B、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C、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D、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E、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区别不同贫困程度,不搞平均分配,不优亲厚友,不搞轮流享受。
4、我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运行程序。
A、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出具村委会核实的材料;B、学校根据上级下达的贫困学生数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对象资助条件确定学生名单,并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C、公示无异后,学校组织受资助学生填写《义务教育贫困学生申请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
5、发放程序。
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组织人员到信用社为每一名学生办理一张存折,将资助金额打入学生信用账号,存折发放到学生手中。
三、本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情况如下:
2013年春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61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61人,共预计发放总金额6100元。
四、努力拓宽贫困生资助渠道
我校在认真落实省、市、县免费发放教科书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各团体对贫困学生予以救助。我校从2008年开始通过多方联系了上海普元信息公司为学校17名贫困生进行资助,资助金额为学生每期伙食费、教辅资料费的80%,本期资助款18,489.68元已汇到学校帐号上,学校4月28日将召开助学金发放会;我校还联系到了澧水公司每期资助7名贫困生,每人每期600元;同时学校分别还利用“3.8”“9.8”助学日对贫困学生进行多方救助。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我校小学贫困学生较多,但由于补助名额有限,还有一部分贫困学生却得不到补助。
二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贫困学生评审认定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有些学生不在校寄宿,但是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却不能享受补助。
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 篇7
因此, 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评估现行资助体系的运行效率, 切实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 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 在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自身的支持下, 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与措施。目前来看, 很多高校学生所接受的经济资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奖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生源地助学贷款、开辟“绿色通道”等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目前中国高校助学体系相对而言还不够完善, 因此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许多家庭经济困难问题也进一步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就需要社会、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进行“奖、勤、补、减、贷”资助, 以使得那些因家庭经济而处于困难中的学生们可以步入大学课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为以后自己找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虽然说这些出台的政策与措施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由于一些主观的或客观的因素对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使得现行政策不能完全贯彻落实, 所以要去保证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还是任重道远的。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在经济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 大多高校的资助资金渠道几乎全部来自国家提供的资助资金, 虽然国家增大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力度, 但仅仅依靠国家的资助资金还远远不能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不可能使全部的经济困难学生都获得资助。也会有个别的社会捐赠或企业设置奖助学金, 但从奖学金额度上看, 还远远不够。
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停留在“奖、勤、补、减、贷”这几个方面, 而在这一体系中, 资助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无偿的, 另一种是有偿的。面对这样的经济资助, 学生很容易产生“顺便搭车”的现象, 部分受助者会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对一些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的资助倾向性较大, 而对于需要自己努力学习, 花费自己时间与精力而获取的奖学金会绕道而行。
(二) 在心理方面缺乏重视
目前中国有很多的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但绝大多数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 很少去关注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此, 在受资助的高校学生中间有很大一部分贫困生表现得不自信、内向, 不愿意跟同学老师交流, 喜欢独来独往, 或者只喜欢跟自己有同样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等。这样势必会导致他们缺乏集体感, 在与老师同学之间无形中产生隔阂, 无法融入班集体, 同时老师同学也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的学生在自我诚信、感恩、自强自立意识方面会相对比较缺失。由于贫困, 一些受助学生会无形中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表现出盲目自卑、过度自尊、情绪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同时也使高校在开展助学工作时蒙上阴影。
(三) 在学习方面有失关注
众所周知, 学习成绩是评定奖学金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例如, 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就以成绩优秀为重要门槛, 因此不少需要帮助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此外, 还有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且优秀的学生而设立的奖学金, 同样贫困还需考虑学习成绩, 仅仅是贫困而成绩不好也不能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的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 在这种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们可能会遇到学习目标暂时缺失、学习动机缺乏等现象。
(四) 在生活方面安排不妥
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 97%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希望充分利用自己课余的时间, 通过勤工助学或者社会兼职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问题, 并且其中很多的贫困生已经将想法付之于实践。然而, 这样的措施在解决生活开支的同时, 也引发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兼职时间与上课时间有冲突时, 部分学生宁愿去兼职;与此同时, 外出兼职时, 他们的人生安全也成为一大问题等。
(五) 在就业方面面临挑战
近年来,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承担家庭所给予的经济与精神的压力, 毕业后工作的压力也在无形中聚集。在“熟人好办事”理念下, 似乎出身贫寒的他们少了那份家庭给予的帮助。他们在社会上缺少一定程度的社会关系, 只能凭借自我的能力与实力去寻求伯乐, 但如果他们自身的毕业院校与专业技能不是很过硬, 要想毕业后在社会上找到一份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 那也是非常具有挑战的。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 加大经济上的资助力度
对于资助资金, 高校须合理安排资金的分配。可以在奖学金方面绑定一点数额, 这样, 一方面可以资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上的努力, 争取到各种奖学金, 赢得经济与学业的双丰收。此外, 高校还应认真核实资助学生的认定标准, 保证资助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
(二) 加强对学生心理的重视
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经成为学生健康的标准之一, 应做到“既要扶贫, 也要扶志”。高校开展资助工作时要以德育为先导, 心理健康为主线;可以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与志愿活动, 增强他们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使命感;各院校之间可以联手举办心理辅导咨询, 准确及时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动态, 并由相关专家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这一部分学生, 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团活动, 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其搭建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自我创造力,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
(三) 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随着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化, 教学过程中的规章制度、方法策略都有所调整, 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 例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意志力薄弱等。作为老师,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 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其次, 多开展一些类似读书节的活动, 以培养学生对书的兴趣;再次, 适当鼓励学生设立目标, 使其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另外, 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设计与指导, 清楚了解当前的就业背景;可以适当的增加选修课, 引入更多的社会科学类的课程;还可加强对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使同学更好的报效祖国。
(四) 加强对学生生活的重视
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消费、交往、择业、娱乐、社会实践情况等均有密切联系,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在情感、价值观、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环境会影响学生的生活, 因此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生活能力, 并且对那些不能较快适应环境的学生, 应该予以心理上的帮助;及时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 老师平时可多与学生交流, 定期下宿舍、下班级, 及时了解与舍友、班级同学的相处情况;消费方面, 可适当建议学生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计划;在社会实践方面, 强调学生把自己的人生安全放于首位。
(五) 提供与就业相关的帮助
建立勤工助学信息库, 启动就业训练营, 并进行多方配合、加强管理, 出台贫困生就业的资助规定等去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这方面, 高校可以联系当地的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部门,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未就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教育培训、职业分析指导等。使得这类还未步入社会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去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想做什么, 想要什么, 并且深入了解当前的职业动态, 为自己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做铺垫。同时, 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 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也要鼓励大家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 切勿眼高手低, 努力做贡献他人、贡献社会、贡献国家的有用之人。
对高校群体中家庭贫困的学生予以必要的资助, 不仅对学生自己的前途具有重大意义, 甚至可以改变此类学生的人生轨迹, 同时, 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所以说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家庭的资助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政策的完善就更为重要了。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高校需特殊关注的一个群体。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对于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公平, 以及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注家庭困难学生不仅仅要从经济上进行扶持, 更应该从心理、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帮助, 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各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高校
参考文献
[1]任初明.中国大学生资助制度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高国华.浅析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问题与对策分析[N].特区经济报, 2005-06-23.
[3]尚道文.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8) .
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 篇8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成绩激励理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创新提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并详细举列了该资助方案的项目及比重。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就激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模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想要客观公正的认定来自不同地区、省份、民族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一个公正的认定系统。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试图探索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
一、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学科基础
1.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
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试图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在行为和心理上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刺激贫困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目的。
2.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
D. B. 约翰斯通( D. Br uce Johnstone)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认为高等教育成本需要由四方分担, 即政府或纳税人、家长、学生、捐赠个人或团体。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建立在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的基础之上,高校的成本分担理论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具体构建
1.个性化资助模式的建立
美国作为大学生资助模式建设比较先行,资助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取了向大学生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包”的混合资助模式对其进行资助。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包”,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困难。成就激励理论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借鉴美国大学所通行的“资助包”的核心理念,并根据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可操作的现实基础,对“资助包”的具体配置进行调整、改进,从而建构起基于成就激励理论的个性化资助模式。
2.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解析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具体配置:
上图清晰的展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混合资助配置内容,同时也提供了这种混合资助的基本参考依据,所谓个性化的资助方案,首先就体现在参考依据的个性化上。
第一,如图所示受助学生所需的上学成本,包含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等。其中,学费、住宿费以学校公布的数字为准;生活费则参照上海市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并乘以10个月的在校时间;其他费用指涉及到学生本人预估的各种学习、生活费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又有不同的需求,实际计算时,则以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学生的平均费用作为参考。
第二,个性化资助方案考虑了受助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前一阶段困难认定的结果,即受助学生困难认定的贫困程度,也可称为受助学生所能筹集的资金力度(认定受助学生困难程度越高,其所能筹集上学的资金就越少),将为受助学生预估的上学筹集资金这项数据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影响此项数据的因素较为复杂,受助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储蓄情况、消费情况、意外支出情况、亲友支援情况、接受校外捐赠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对受助学生实际筹集的上学资金产生影响。
第三,计算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本学年在校所需要的资金减去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的上学资金,差额即是本学年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此,在考虑了囊括受助学生专业、年级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差异以及临时、突发性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产生出全方位而富个性化的经济资助基本设定的参考依据。
第四,学校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进行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初步配比。
第五,个性化资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
3. 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比重
混合资助模式下的经济资助模式,必须合理配置各资助项目的比例,体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达到“解困、育人、成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资助与育人并行,在向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实现对其的综合培养,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应该采取个性化的资助模式格局,加大有偿资助的力度和比重,逐步过渡到以有偿资助为主,无偿资助为辅,多样化混合式的资助模式。
三、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设计意义
1.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多年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这些举措对于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2.体现“成本分担”原则
个性化资助方案体现了美国当代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John Stone)的教育成本分担的思想,他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其受益者共同承担,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家长与学生、纳税人、大学及企业,因此他们四方都应分担教育成本,而不应当由纳税人单独来承担。大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成本分担者,这一思想就体现在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理念中。对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是无偿资助,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助学贷款或勤工助学项目,使大学生增强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
3.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形成立体的资助格局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确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多元、立体的资助格局。另一方面,多层次、混合式的资助结构,并不单纯停留在“助贫”的经济救助层面,奖、助、减、免、补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格局,恰恰是从育人的角度上,从对受助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上,更新、丰富了传统的资助思路,继而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梦,周婷.浅论美国大学生“资助包”制度及其启示.中国电子教育,2009(4).
[2]D.B.Johnstone. 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ance, Sweden, and United States[M]. New York: College Board, 1986.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成绩激励理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创新提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并详细举列了该资助方案的项目及比重。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就激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模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想要客观公正的认定来自不同地区、省份、民族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一个公正的认定系统。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试图探索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
一、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学科基础
1.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
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试图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在行为和心理上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刺激贫困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目的。
2.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
D. B. 约翰斯通( D. Br uce Johnstone)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认为高等教育成本需要由四方分担, 即政府或纳税人、家长、学生、捐赠个人或团体。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建立在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的基础之上,高校的成本分担理论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具体构建
1.个性化资助模式的建立
美国作为大学生资助模式建设比较先行,资助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取了向大学生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包”的混合资助模式对其进行资助。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包”,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困难。成就激励理论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借鉴美国大学所通行的“资助包”的核心理念,并根据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可操作的现实基础,对“资助包”的具体配置进行调整、改进,从而建构起基于成就激励理论的个性化资助模式。
2.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解析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具体配置:
上图清晰的展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混合资助配置内容,同时也提供了这种混合资助的基本参考依据,所谓个性化的资助方案,首先就体现在参考依据的个性化上。
第一,如图所示受助学生所需的上学成本,包含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等。其中,学费、住宿费以学校公布的数字为准;生活费则参照上海市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并乘以10个月的在校时间;其他费用指涉及到学生本人预估的各种学习、生活费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又有不同的需求,实际计算时,则以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学生的平均费用作为参考。
第二,个性化资助方案考虑了受助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前一阶段困难认定的结果,即受助学生困难认定的贫困程度,也可称为受助学生所能筹集的资金力度(认定受助学生困难程度越高,其所能筹集上学的资金就越少),将为受助学生预估的上学筹集资金这项数据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影响此项数据的因素较为复杂,受助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储蓄情况、消费情况、意外支出情况、亲友支援情况、接受校外捐赠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对受助学生实际筹集的上学资金产生影响。
第三,计算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本学年在校所需要的资金减去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的上学资金,差额即是本学年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此,在考虑了囊括受助学生专业、年级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差异以及临时、突发性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产生出全方位而富个性化的经济资助基本设定的参考依据。
第四,学校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进行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初步配比。
第五,个性化资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
3. 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比重
混合资助模式下的经济资助模式,必须合理配置各资助项目的比例,体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达到“解困、育人、成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资助与育人并行,在向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实现对其的综合培养,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应该采取个性化的资助模式格局,加大有偿资助的力度和比重,逐步过渡到以有偿资助为主,无偿资助为辅,多样化混合式的资助模式。
三、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设计意义
1.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多年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这些举措对于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2.体现“成本分担”原则
个性化资助方案体现了美国当代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John Stone)的教育成本分担的思想,他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其受益者共同承担,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家长与学生、纳税人、大学及企业,因此他们四方都应分担教育成本,而不应当由纳税人单独来承担。大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成本分担者,这一思想就体现在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理念中。对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是无偿资助,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助学贷款或勤工助学项目,使大学生增强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
3.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形成立体的资助格局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确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多元、立体的资助格局。另一方面,多层次、混合式的资助结构,并不单纯停留在“助贫”的经济救助层面,奖、助、减、免、补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格局,恰恰是从育人的角度上,从对受助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上,更新、丰富了传统的资助思路,继而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梦,周婷.浅论美国大学生“资助包”制度及其启示.中国电子教育,2009(4).
[2]D.B.Johnstone. 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ance, Sweden, and United States[M]. New York: College Board, 1986.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成绩激励理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创新提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并详细举列了该资助方案的项目及比重。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就激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模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想要客观公正的认定来自不同地区、省份、民族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一个公正的认定系统。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试图探索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
一、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学科基础
1.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
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试图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在行为和心理上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刺激贫困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目的。
2.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
D. B. 约翰斯通( D. Br uce Johnstone)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认为高等教育成本需要由四方分担, 即政府或纳税人、家长、学生、捐赠个人或团体。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建立在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的基础之上,高校的成本分担理论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具体构建
1.个性化资助模式的建立
美国作为大学生资助模式建设比较先行,资助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取了向大学生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包”的混合资助模式对其进行资助。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包”,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困难。成就激励理论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借鉴美国大学所通行的“资助包”的核心理念,并根据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可操作的现实基础,对“资助包”的具体配置进行调整、改进,从而建构起基于成就激励理论的个性化资助模式。
2.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解析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具体配置:
上图清晰的展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混合资助配置内容,同时也提供了这种混合资助的基本参考依据,所谓个性化的资助方案,首先就体现在参考依据的个性化上。
第一,如图所示受助学生所需的上学成本,包含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等。其中,学费、住宿费以学校公布的数字为准;生活费则参照上海市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并乘以10个月的在校时间;其他费用指涉及到学生本人预估的各种学习、生活费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又有不同的需求,实际计算时,则以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学生的平均费用作为参考。
第二,个性化资助方案考虑了受助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前一阶段困难认定的结果,即受助学生困难认定的贫困程度,也可称为受助学生所能筹集的资金力度(认定受助学生困难程度越高,其所能筹集上学的资金就越少),将为受助学生预估的上学筹集资金这项数据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影响此项数据的因素较为复杂,受助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储蓄情况、消费情况、意外支出情况、亲友支援情况、接受校外捐赠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对受助学生实际筹集的上学资金产生影响。
第三,计算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本学年在校所需要的资金减去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的上学资金,差额即是本学年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此,在考虑了囊括受助学生专业、年级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差异以及临时、突发性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产生出全方位而富个性化的经济资助基本设定的参考依据。
第四,学校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进行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初步配比。
第五,个性化资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
3. 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比重
混合资助模式下的经济资助模式,必须合理配置各资助项目的比例,体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达到“解困、育人、成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资助与育人并行,在向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实现对其的综合培养,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应该采取个性化的资助模式格局,加大有偿资助的力度和比重,逐步过渡到以有偿资助为主,无偿资助为辅,多样化混合式的资助模式。
三、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设计意义
1.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多年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这些举措对于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2.体现“成本分担”原则
个性化资助方案体现了美国当代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John Stone)的教育成本分担的思想,他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其受益者共同承担,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家长与学生、纳税人、大学及企业,因此他们四方都应分担教育成本,而不应当由纳税人单独来承担。大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成本分担者,这一思想就体现在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理念中。对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是无偿资助,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助学贷款或勤工助学项目,使大学生增强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
3.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形成立体的资助格局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确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多元、立体的资助格局。另一方面,多层次、混合式的资助结构,并不单纯停留在“助贫”的经济救助层面,奖、助、减、免、补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格局,恰恰是从育人的角度上,从对受助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上,更新、丰富了传统的资助思路,继而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梦,周婷.浅论美国大学生“资助包”制度及其启示.中国电子教育,2009(4).
【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实施】推荐阅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08-01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10-19
困难学生资助申请表07-13
让困难学生享受资助的阳光07-14
经济困难学生05-27
成长困难学生论文05-21
困难学生认定细则08-29
困难学生帮扶情况11-03
国外学习困难学生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