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2024-06-28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通用9篇)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篇1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历时九年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心中: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带着这个问题,想从名师和专家的教育论著找到答案;在《教育的真谛》一文中我找到了答案:爱就是教育的真谛。

我理解教育的真谛是“爱”,也就是说要在教育中灌注“爱”,具体展开,应该有三个层次:浅层次的“爱”:要教师爱学生;中层次的“爱”:使学生爱教师;深层次的“爱”:让学生爱自己。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师生关系问题,并把热爱学生看做是教师的基本美德。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做到“诲人不倦”。瑞士著名的教育家斐斯塔洛齐提倡教师对学生有“母亲般的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做是一个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美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他们都认识到教育工作中爱生的重要性,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师劳动不可缺少的道德要求。但是,我们常发现:如果我们教师爱学生,不注意方式,不注意艺术,是生硬的“爱”,是一厢情愿的“爱”,这样的“爱”,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因爱而生恨,屡见不鲜!这方面的教训也太多,它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必须上升到使学生爱老师,经常听到一些经验人士说,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如何如何爱护自己的学生。突然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平时说话不多的老师说道:与其千辛万苦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去做到爱护学生,不如多思考如何让学生爱上你。当学生喜欢你,他才会愿意听你的课,才会学得踏实,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产生反感,他就会厌学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对该学科失去信心,严重的可能会放弃该学科,严重影响总体成绩,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如果学生热爱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克服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

教师要以正直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端庄亲切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的眼中仿佛是美的化身,知识的信使,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并以其优美、生动、独具风格的表达,赢得学生的钦慕、爱戴。这种形象不是教师哗众取宠的花样表演,更不是矫揉做作的临场发挥,而是教师内在气质的自然外化。内荣外华,慧于内而秀于外,它有赖于教师长年不懈地积累、磨练、凝聚、升华。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畏之感,使关系融洽。

学生与其说是喜欢教师所授学科,不如说是喜欢教师本人。许多学生都是由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上这门学科。他们喜欢这个人,喜欢听他讲话,听着他娓娓道来„

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

然而,当这个学生离开了的他所心爱的教师,又遇上他不爱的教师,那么又怎么办呢?

因此,教育中深层次的“爱”:让学生爱自己。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人的生理生命需要蛋白质、需要脂肪,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却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阳光、空气和水。

很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角色的意义,做一个合格的学生,进而学会做人。自尊感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们的话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尊感,树立起做人的信心,热爱自己!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谓“长善”,就是鼓励学生发扬其优点,从而激发他内在的发展潜能。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快乐的体验,从而获得成功,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获得对生活的满意和幸福感,那么他也就会越来越热爱自己,从而越来越要求上进!

海伦·凯勤说得好:“当你感受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你飞翔时,你是绝不应该爬行的!”张海迪也鼓舞人们:“只要你抬起头来,新的生活就在前头!”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相信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不要依靠别人,因为一个总是靠别人扶持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让学生清楚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他自己。一个人如果要成功只能靠自己,靠自己什么呢?只能靠重新认识自我,热爱自己,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只能靠认定自己就是一座金矿,认定自己是一个可以挖掘出无价之宝的宝藏。那么最后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自信意识、成功心理就是要让学生热爱自己!就象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也不会有人端着大盘子把幸运和成功送给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人生交给我们一道难题要求解答,那么它也会同时交给我们解决这道难题的智慧和能力。但这种智慧和能力总是潜藏在我们的生命里,只有当我们自信加奋斗,自己救自己,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即便某个学生自身条件多么不好,身世多么不幸,但只要他有积极的心理态度,他就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和有用的人,他就能交上好运获得成功!

生命的茁壮,属于学无止境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强不息,就等于给了他们生命的茁壮和饱满。

2012-08-09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篇2

回首往事, 二十年来, 笔者深感教育工作的不容易, 教育工作确实是烦心和艰苦的, 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管遇到什么, 笔者认为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一、奉献爱心以情感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关爱, 教师的爱对他们的成长如雨露般滋润和阳光般温暖, 一句简单的嘘寒问暖, 一声朴实的生日祝福, 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撞击, 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 种种爱的言行都会感化着学生。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爱。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笔者, 以情感人,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因为只有理解学生, 才能有师生情谊, 有了感情, 才能有沟通思想的办法, 有了办法, 才能解决问题, 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理解学生, 需要教师有博大之爱, 真挚之情。如学生小林, 六岁时父亲因车祸离他母子而去, 母亲为生活所迫, 远到广东打工, 母子一年难得见上几面, 电话成了他们沟通的唯一纽带。进入初三, 母亲忙于挣钱, 冷落了儿子, 他甚至两个多月都没有接到母亲的一个电话。正是处于这种缺少关爱的单亲家庭, 使他形成了极为孤僻的心态, 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 但笔者深知, 表面无所谓的他, 特别需要关爱。于是笔者主动找他谈心, 谈笔者自己, 谈班级, 谈学校, 谈社会, 也谈他本人。笔者与他一起散步, 一起在课余时间聊天, 在他生日的那天, 请他到笔者家吃可口的饭菜, 在他考试前给他鼓劲, 给他祝福, 让他知道他并不孤独。笔者坚信关爱会彻底地感动他, 改变他。一学期过去后, 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 笔者都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 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变了以往叛逆的个性, 接纳班级, 接纳教师, 接纳同学。他主动跟笔者谈了许多从来没跟任何教师谈及的心事, 自己的家庭, 他本人过去的, 现在的, 还有未来的憧憬。后来, 他顺利地考取了贺州市高级中学。作为他的班主任教师, 笔者深感欣慰。由此可见, 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 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呵护, 教育才富有实效。

二、坦诚相待抚慰心灵

教师在工作中, 要细心地观察学生, 仔细地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了解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 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 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目的, 使学生获得心灵上的抚慰。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对青少年特点的估计与看法, 有人认为这一代青少年是危险的一代;也有人认为这一代青少年是最有希望的一代;还有人认为这一代青少年是充满矛盾的一代。笔者以为不管青少年是怎样的一代, 只要坦诚相待, 就能抚慰心灵。马卡连柯说过:“说理, 是对付儿童真正唯一的手段。”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 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才能发挥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像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 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 由于父母离异, 跟奶奶在一起生活, 因此该生为人任性, 学习习惯差, 脾气暴躁。他刚分到我班时, 就有教师对笔者说:“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分在你的班里, 你的运气真不好。”果真, 开学第三天他就和同学动手打架, 他和同学发生冲突如家常便饭, 班里许多同学都不愿和他交往。也就在他和同学打架的那天, 笔者课上课时, 全体同学起立后坐下, 他却站在那儿, 问其原因, 他故意说屁股有疮, 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可笔者并没有与他发生正面冲突, 一直在等待机会, 与他沟通情感。后来, 笔者发现他虽然脾气不好、易冲动, 其实内心非常脆弱。笔者首先与他交朋友, 利用他体育方面的特长, 经常鼓励他, 培养他的自信;其次, 在班里动员同学们接纳、关心他, 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还有一次他生病住院, 笔者立即去看望。在医院里, 他看到笔者, 是那样的震惊、恐慌, 又是那样的幸福和甜蜜!从此以后, 他逐渐变得温顺明理。经过一段时间与他的坦诚相待、疏导和帮助, 使他脆弱的心灵最终得到了抚慰。他渐渐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 真的像换了一个人, 笔者经常鼓励和表扬他, 而后, 他在纪律上表现很好, 成绩也突飞猛进, 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市第二高级中学录取。所以教师与学生应坦诚相待,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

三、“软”“硬”兼施倾注爱心

所谓“软”“硬”兼施, 即“耐心”与“严厉”结合。“耐心”与“严厉”都必须是心与心的碰撞, 以心换心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严厉”还应该注意把握“度”, 不能和“严酷”混为一谈。必须以不对学生造成伤害为最低限度, 并且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为之。笔者曾用过“耐心引导———批评教育———循循善诱”的方法排除了我班“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

记得那是2008年第一个学期的某一天, 我班学生李小兰因受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而割腕自杀。在了解小兰的情况后, 笔者多次主动找她谈心, 耐心地开导她, 劝她爱惜自己的身体, 指出她的软弱, 告诉她人言并不可畏, 可畏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 鼓励她树立信心:“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然而, 她一时还调整不过来, 还是闹情绪, 一直在哭。此情此景, 笔者把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 对她进行深刻的“批评”教育:“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影响很不好, 你现在正是花季少女, 年轻就是资本, 有资本就有奔头, 你再想想你的父母, 他们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 万一出了什么事, 你父母会怎么样, 你想过吗?你忍心吗?忍心让疼你爱你的父母难过一辈子吗?我们都是人, 是人就应该有良心, 良心你懂吗?”她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呆了, 一下子被镇住了。她的思维回到现实中, 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了。稍作停顿后, 笔者又降低了声音, 慢慢地不厌其烦地诱导她:其实你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个遵守纪律、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学生, 你的潜力很大, 你的前程一定很美好。最后, 她表示要找回原来的自己, 请老师放心。之后的一段时间笔者总是想办法激励她, 有时周末请她到笔者家吃些水果, 聊聊天, 并且帮助她把笔者所教的学科再次进行温补。期末考试, 她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显而易见, 在教书育人的征程中, 师爱的真谛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让我们为了祖国振兴, 为了民族强盛, 为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把爱进行到底!

总而言之, 教育之爱的核心是爱学生, 爱学生也是师德的灵魂, 更是教育永恒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于漪主编.文教育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2]张彬福, 张鹏举主编.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3]王呈祥编著.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M].海口:海南教育出版社, 2006.

[4]教育与教师.教育与教师杂志社出版, 2008 (1) .

[5]广西教育.广西教育杂志社出版, 2011 (11) 2012 (1) (3) .

爱 教育的真谛 篇3

一、细心无价

以前学生常用玻璃瓶装开水喝。记得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回家途中无意摔了一跤,胳膊刚好砸在打碎的玻璃杯子的碎片上,顿时血流如注,到医院缝了几针。家长、学生都很着急,我也暗暗自责:平时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安全隐患呢?事发后,我立即告诉学生不要用玻璃瓶装水。我想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此,只要发现学生生活中有危险因素存在,我就会提醒学生注意,防患于未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那些因某些方面缺少天赋、犯错误而陷入孤立、家庭经济困难及其他原因而感到自卑的学生,我通过细心观察、交流沟通,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树立信心,自我上进。其实我所倡导的细心无价,是以爱心为底价的。在我的“细心”教育下,学生很乐意同我交流,学习、生活都有所改善。

二、信任无边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一个班主任接手一个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一个学生对我们老师来说可能是几十分之一的希望。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则是全部的希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对学生们都一视同仁,从不因学生家庭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懒”的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快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予儿童,在儿童的心里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只要学生会做的事,就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做;学生不会做的事,就让他们学着做。我所带班级的班干部都采取竞争上岗的方法,只要达到一半以上的票数即可担任,任期只有一个月,月末总结改选。如果想连任,必须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票数才行。早读课、晨会课、班队课甚至出黑板报都是由学生轮流组织,我所做的事是事前指导。事后引导学生点评。久而久之。绝大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快乐的、最有成就感的班主任。

三、“谎言”美丽

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但心理学表明: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在社会交往中,每天至少撒五个善意的谎。作为班主任有时恰当的、善意的谎言同样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日,一位家长神秘地叫住我:“潘老师,和你说一件事……”原来我们班同学在“六一”前夕互赠贺卡,唯独没有人送给她的儿子。她的儿子为了证明和其他人关系好,就主动送了一张贺卡给一个同学,可是那同学对他一点也不领情。当天放学回家,她儿子足足哭了两个小时,非常伤心。这位母亲劝慰他:“不要紧,明天是31号,还有一天才到‘六一’节,说不定有同学或老师将送贺卡给你。”第二天清晨,这位家长带着一张贺卡。悄悄地找到我,请我送给她的儿子,并且叮嘱我保密……

一个普通的家长尚能如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更应该注意教育的艺术。老师如果不关爱他(她)的学生,当学生告诉他(她)这件事时,他(她)可能就会大声呵斥:“活该!谁叫你平时不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我清楚地记得:我接过贺卡,根据那孩子的特点,写了几句话,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展会课上。我在全班同学面前郑重地把贺卡送给那学生时,他愣在那里,随即对我说:“谢谢老师!”同学们也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于是在我的语文课上。那学生频频举起了自信的小手……

上述事例中的学生回家把心里的苦恼。一股脑儿向父母倾诉,可见平时的家庭教育比较恰当。作为教师,如果学生有心里话不敢向你倾诉,那会让我们深深感到:如果缺少“教育智慧”会给我们带来些许失落和遗憾。现代教育不仅要注重智商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情商。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仍说那位家长,对不会与人相处的孩子,没有批评、指责,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我想这个孩子一辈子都可能记住:在一个“六一”儿童节前夕,收到了一份老师给他的“珍贵”礼物,这对他该有多大的促进!同样,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美丽的谎言,那也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训练的真谛 篇4

什么是教育训练?过去很多人把教育等同于训练,其实教育和训练是不一样的事情,「训练」只是把某一种技能学会,而能迅速无误的重复做出来,像是说我们训练一个人操作一台机器,让他能够很快速的把机器运转得很顺利,而且不会产生故障,这就是训练,

至于教育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目的是增加学习者学习其它新事物的学习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他具有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叫做教育,过去大家所强调的know-how事实上是一种训练,只有学习know-why才是教育。

所以从这样的过程我们发现,今后我们要教育、训练员工的方法,而这就要靠组织学习来完成,让员工的脑筋动起来,单向的训练只会操作不会思考。

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每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些人的反应会比别人快,看法也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就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和别人的看法不一样,大家也会去探究,所以就能够从互动中学习到新的东西,这就会在组织学习中产生一种冲动,因为如果是一个人学习的话,不会就是不会,也不会有学习的动机,但是一旦有别人在的话,就会有互动的刺激。这就是探讨想法和学习的方法,所以我为什么常说有学问就是会学习问问题,

当一个人学会问问题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我也要提醒企业界的经营者:员工的教育训练是很花钱的,但是如果不做教育训练的话会更花钱,因为公司员工的能力没有了,结果就会导致无法和别的企业竞争。我们常说别人「落伍」,而落伍的意思就是思想和行动比别人慢,如果不投资,付出的代价反而比别人大!

事实上,世界具竞争力的企业在员工的教育训练上都投注了很多金钱,比如说奇异公司,奇异的教育中心设在纽约,每年的预算是八亿美元,而1991年我在加拿大奇异训练时,我手底下的经理级主管,每年都有八千美元的教育预算。至于摩托罗拉公司投资在教育上的每一块钱,在三年内能够增加三十倍的报酬。

营销真谛-读后感 篇5

感性,充斥了生活及工作的每个环节,我们常常是在理性中思考,在感性中实施。但是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其实在说理性的思考的时候已经存在了感性的成份。你可以试着反问自己一下,难道你的思考都是理性的吗?

市场是动态的,而人的行为表现更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对于我们市场营销人员来说,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要凭感性去面对客户,面对竞争对手。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说面对客户是感性的呢?客户的行为是受自己当时的心情及其他很多方面的情况来决定的。在他心情好与不好的时候,他对外界的表现完全是两种情况。而我们市场营销人员还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但这个判断的过程是以感性判断为前提,然后才能加上一些较为理性的思维得出结果。例如:假如客户今天心情很糟,你给客户打了个电话,客户也许会很不耐烦,甚至态度有点恶劣。这时,很多销售人员会觉得这个客户无法接近并放弃了这个客户。其实不然,也许作一下分析并接下来试图再去接近,可能会发现对方

并不是你第一次给他打电话后的那种判断。所以说,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客户的想法是在不断改变的,这种改变是由客户自身所处的环境、突发的状况还有销售员本身的表现决定的,而客户的这些想法,正是能否购买产品的关键,这些想法也正是客户在购买过程中感性的体现。

在以产品为主导的时代,销售过程很简单,只要将产品生产出来,就一定可以卖的出去,产品供不应求,这个时候的客户是理性的,购买的理由仅仅是因为需要这个产品;而现在的客户面对供过于求的产品,不再仅仅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每个公司所生产的同类产品在本身的功能作用上面差异并不是很大,所以,更注重的是购买你的产品能给他带来的额外价值,而额外价值通过什么实现,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这个过程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完全跟客户的心情、对公司的认可,对销售人员的认可有关,我们通常说,要跟客户成为朋友,让客户认为我们销售人员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这样,产品销售出去,就很简单了,让客户抛开产品而去关注其它的,最终达到购买的目的,这个过程,感性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现时代的销售是一个非常复杂、牵涉更多人的情感的过程,只有让客户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才会对销售人员更感兴趣、对公司更感兴趣,这样才能最终认可公司的产品,使我们达到销售的目的,理性的选择发生在营销前后,而感性贯穿于整个销售过程,所以说:感性是营销的真正核心。

笑得真谛读后感 篇6

读《爸爸的灯塔》有感

今天我看了《爸爸的灯塔》这篇文章,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爸爸是非常了不起的的建筑师,他能造出各种建筑物。爸爸很厉害,能用木头造出汽车、轮船等等。爸爸的梦想,就是想建出一座灯塔,爸爸为了建灯塔日日夜夜在绘图,设计得非常奇特。由于爸爸的不断不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有一个工人受伤了,爸爸为了救他们,右手几乎失去知觉,记忆也出现了问题。“我”和妈妈很伤心,爸爸突然变成这样,“我”和妈妈没有放弃爸爸,因为爸爸以前是“我”和妈妈的灯塔啊,现在爸爸需要“我”和妈妈,我们应该是爸爸的灯塔,于是我和妈妈从此成为了爸爸的灯塔,好好地照顾爸爸,一家人过着艰难但又温暖的生活。

看了这篇文章,文中的儿子和爸爸的情谊令我感动,儿子使妈妈有了勇气面对爸爸的不幸灾难,是他照亮了爸爸能勇敢地活下去,以前爸爸是他的灯塔,现在儿子成了爸爸的战胜黑暗的灯塔。我想起我的爸爸为了我这个家,整天在外挣钱,很晚才回家,可他总是把最好的给我,也从不要妈妈干重活,自己却省吃俭用,爸爸真是我们家的灯塔啊!可我以前总不懂事,学习不肯努力,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感觉自己长大了,我今后要努力学习,等爸爸妈妈老了,做他们的灯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需要帮助的贫困的孩子的灯塔。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邱婷

辅导老师:曾湘尧

读《青蛙军团爱地球》有感

今天我看到一本叫《青蛙军团爱地球》阳光姐姐伍美珍新出的书,我一看题目就被深深吸引了,我迫不及待的翻开文章的内容读了起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看完这本书,原来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叫黄金鑫的六年级的学生,他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 “青蛙军团”,他们不断地保护地球,把一些没用的物品,使用它们的第二次生命去做手工,得到老师们的赞扬,他们过着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我合上书本,看着窗下来来往往的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使我们呼吸的空气越来越污浊,两边少得可怜的几颗树木叶片上积满了飞尘。看看远方,城市的建筑物排列整齐,哪里还有绿色。妈妈说以前这里曾经到处是绿色植物,风景可好了!可现在呢,天灰蒙蒙的,河水被污染,电视上说很多动物都快绝种了。我们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地球的资源,到处发生自然灾害,如果继续这样我们的地球快完了。青蛙军团爱地球的活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想呼唤我们小学生也立即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家园出力。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 张志豪

辅导老师:曾湘尧

读《拯救行动》有感

《 拯救行动》是刘海栖的作品,我看了后心里总是想起书中的情景,心里难以平静。

剪刀姥姥好厉害剪出了DM三人组--扑克鼠杰克、鞋垫猫谢蒂尔、鼻涕猪毕提。文中内容最让我感动的是扁镇的天空忽然黑了,所有人都失去了光明。全部人都投入了拯救扁镇的行动中,智慧的扑克鼠杰克想出了一个办法让鼻涕猪喝很多桶胶水。流鼻涕成了鼻涕猪毕提的特技,他带领着扑克鼠杰克和鞋垫猫谢蒂尔飞上天空。可是扑克鼠杰克为了拯救扁镇而失踪了。鼻涕猪毕提大哭一场,鞋垫猫谢蒂尔唱起了《朋友别哭》……我看了,留下了眼泪。令我惊喜的是当他们醒来的时候,发现扑克鼠杰克在旁边偷笑,我也笑了。原来原来扁镇天黑的原因是城市里的人乱贴野广告,结果把扁镇也给贴住了。

看完这本书,我眼前浮现了我的家乡和我和家乡的小伙伴在青山绿水里玩的情景。家乡的小溪多清,天多蓝。可是我跟爸爸妈妈来到这个热闹的城市里,到处是汽车,房子,可是天不再蓝了,天空经常是灰蒙蒙的,河道里都是黑黑的水,也有许多地方像扁镇一样到处贴满了广告,真担心我们的城市也会有天黑失去光明的一天,让我们也赶快行动起来组成一支庞大的DM组拯救我们的地球吧,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 罗就

辅导老师:曾湘尧

有感于《姆咪爸爸的回忆录》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姆咪爸爸的回忆录》。这是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女画家托芙.杨松写的。书中姆咪爸爸年轻时代的欢乐和苦难的经历,令我陶醉,我也好想像姆咪爸爸一样有那神奇冒险的经历。

当我看到姆咪爸爸在遇见姆咪妈妈建立家庭以前,过着—种冒险的生活,种种奇遇层出不穷时,我也彷佛和姆咪爸爸一起来到了丛林中:我和小姆咪在林子里流浪,我的心咚咚直跳,怀里像揣着一只小鹿,一听到声响,全身发麻,时常摔跤,荆棘划破了我的小脸和膝盖。小姆咪鼓励我,我心里充满着害怕和紧张,也有无比的好奇和兴奋。天快黑了,突然传来了野兽的叫声,我们惊慌失措,心里想这一下完了,奇迹发生了,突然眼前一亮,遇上了好心的大快活和它的一些愿意收集扣子的朋友,我和小姆咪一下子见到了救星,于是我们自制一艘大船 “海洋乐队”,霍金斯把海洋乐队又改装成会飞的神奇的大内河飞船,我们乘上它在海上冒险,经历了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我沉浸在这一种幻想中,妈妈叫我好几遍都完全没有听到。

我每天过着读书写作业的重复的生活,多想去环游世界,经历一些惊心动魄的事,给我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精彩。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 杨宇静

辅导老师:曾湘尧

笑的真谛

——读《出卖笑的孩子》有感

出卖笑的孩子告诉我“笑”像“生命”一样宝贵,不能卖给任何人。如果卖了,就像小蒂姆一样,会失去欢乐,非常痛苦和孤独。《出卖笑的孩子》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生活在贫民窟里很喜欢笑的叫蒂姆的男孩,他没有因为拥有了笑而每天都过得开心,因为他家很贫穷。他渴望自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怪老头,怪老头说能让蒂姆每赌必赢,过上富裕快乐的日子,但他的条件是要蒂姆用笑来交换。蒂姆答应了。于是,蒂姆每次一赌就赢,过上了好日子。但慢慢地他很孤独,他开始后悔,他去找怪老头想把自己的笑还回来,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他发誓:“无论经历多少苦难,我也要把自己失去的笑找回来!”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悟到:原来快乐不是有钱就能得到的,以前我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挣很多钱,我会买我喜欢的东西,我会很快乐;我会让我的爸爸妈妈得到快乐。现在我明白了无论有多少钱,如果没有开心的笑,人就不能得到真正幸福和快乐。我要爱我的家人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让笑永远陪伴我的一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上佳市小学四(1)班黄晓文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篇7

在英国高校交流考察的过程中, 我细细地品味, 漫漫地思考, 感触颇深。21世纪的英国高等教育在历经近千年以后更加呈现出大众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对扩招12年以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既具有趋向示意又具有借鉴意义。

1 理念与特点

大学应当担当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更加注重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公益作贡献, 这是英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建于1875年, 是一所有着1.6万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校长帕梅拉·吉利思女士在介绍学校之时, 首先谈到的就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和大学对社会需要的贡献, 为此学校长期研判世界和国家的人力资源需求趋势, 长期关注社会和自然重大命题的研究趋势, 学校与全球顶尖级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重视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勾连, 特别关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 对环境保护和社会人文视为己任, 课程设置和课程质量与之相结合。面对社会急需的环境治理和安全风险管理设置专业。为顺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将护理等相关专业上升到生命、健康和社区的综合平面进行办学。坚持有教无类, 无论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贫富、来自哪里, 都可以将其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密德萨斯大学将非学历学位培训教育上升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 与国内外企业广泛开展培训合作以支持人类的继续教育, 直接针对企业培训对象的需要设计课程, 以期达到企业获得更加优秀的员工, 学校获得更多的学生, 学生获得更多的才能的三重目标, 学校因此三度获得“英国女王高等继续教育奖”。大学的社会贡献还表现在大学与当地社会相生相长, 牛津完全是一个大学城, 38个学院散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城校一体, 分不清是牛津大学还是牛津城。考文垂大学没有围墙, 学校楼房都在顶部标识着Coventry University, 二年级以后的学生散布在城里的各个角落, 可以提供为学生务工的岗位多是学生在打工, 你会在城市里无时无刻感受到学校的存在, 大学文化在城市文化中成为重要风景, 在有形无形之中为城市的内涵提升了品味, 大学与社会的融合交织颇为显著。

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是英国高等教育的第二个特点。在嬗变的人类社会今天, 适应和顺应社会与自然变化的能力尤显重要, 知识再多也只是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内容, 而能力载体才是基础和根本, 内容永远是游弋和变换的。一个大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后, 从来也没有直接运用到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而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才是支撑人生不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去建功立业的真正基础, 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揭示的这个道理, 因此爱因斯坦才说: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放在首位, 而不是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我没有听到英国高校同行讲这个道理, 但是他们实实在在地在这样做, 而且做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结果。走进大学的门就走进了社会实践的门, 英国大学把学生当成成人不是当成孩子, 要求学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自我发展, 自主管理,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在校实践以求走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学校不为大二及以上的学生提供住宿, 而且在外租房居住比住学生公寓便宜得多。大学每年四个假期, 特别是暑假长达3个月,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英国的大学生普遍都打工, 留学生更是如此, 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打两份工。课堂教学一般周课时只安排了三到四天, 其余的时间则由学生去查找资料去相互讨论去独立思考去自行消化。自然科学更多地采取实证方式开展实验教学。人文社会科学则更多的采取无结论的讨论式教学, 标准答案则由学生到实践中去因时因地因条件而确认。职业教育突出从模拟实践到岗位实践的实训实习, 加大对教学实践考核的权重。英国高等教育一贯倡导引导式教学, 导师制就是英国高等教育创造的精华, 博导硕导制度就此走向了全世界。密德萨斯大学甚至还设计了培养学生社会管理能力的办学制度, 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和副主席全部通过竞争产生, 当选的学生干部延长学制一年, 中断学习专门从事学校的学生工作, 负责组织管理学生的全部在校活动和场馆, 学校则付给每人年薪1.9万英磅, 一年后移交下一轮竞争优胜者再接续读书, 毕业时将这一实践经历记入履历, 很受社会欢迎, 学生非常看重这个经历, 积极争取在竞争中胜出。

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应该是第三个特点。英国自身的岛国背景和几百年全球走向背景是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原因, 而当代“地球村”的形成更加促进了这一发展趋势, 其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组成基本上都是国际性的, 师资构成也是设置标准全球招聘, 师资中华裔也不少。据英国文化教育处介绍, 在英国的留学生总数已达45.6万且呈增长态势, 这些留学生既来自欧盟国家和原英联邦国家, 也来自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目前以印度和中国最多, 印度为鼓励学生留学, 政府实施了向出国留学生提供贷款资助的政策。在英留学生以学习商科和工程类居多, 这与英国的重商重工历史悠久相关联。2006年启动的英国首相行动计划的教育部分, 重点亦在教育的国际化。英国教育的国际化是既走出去又引进来, 伍斯特大学校长尼克松先生和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校长吉利思女士都反复强调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方向, 很多校长都谈到为了教育的国际合作, 仅到中国的就从10多次到30多次不等。英国为了吸引海外留学生, 设计了高中毕业后预科入学, 高中毕业后达标入学, 专科后一年升本, 本科后一年取得研究生或硕士学历学位等教育服务项目, 只要解决了语言 (雅斯6分至7分) 和学费, 英国留学的大门是敞开的, 但是不要将留学和留居移民联系在一起。英国高校还大量承接国外培训项目, 为世界各国人员培训提供支持, 语言不过关也可以, 借助现场翻译进行。学校同时还为学成的学生提供国际职业资质认证以开辟职业前景。英国大学同时注重走出去, 一是与世界各国的高校开展广泛合作交流, 合作的领域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二是直接在国外举办分校区, 密德萨斯大学在毛里求斯、印度、菲律宾、阿联酋办有分校区, 迪拜校区就有上千学生。学校同时开办国际网络教育, 36500名学生中有9500人在国外上网络课程。跨国学习已经伴随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高等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 跨国学习的学生除了寻求高质量的教育外, 更重要的是开拓视野, 提升理念, 接受跨文化经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是英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起上学就是跟今后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在一起上学, 跨文化经历和外语一道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

英国高等教育的第四个特点是重视学生的跨学科培养和综合学科培养。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校长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她先后获得工科学士、教育学研究生学历和教育学硕士、医学硕士和博士, 同时担任了皇家艺术学会院士、公共健康院研究员、社会科学院士, 格拉斯哥皇家内外科医学院院士, 集工科、医学、艺术、教育学和社会学为一体。在专科、本科和硕博研究生的梯次教育中, 跨学科学习相当普遍。在学科人才培养上, 则结合社会需要强化相关学科的延伸与集合。密德萨斯大学的补充医学在西医基础上加学中医基础、印度医学基础, 在西草药的基础上加学中国草药和印度草药。鉴于西药和西成药副作用较大, 西欧和英国气候湿润, 患腰肩疼痛等风湿类慢性病较多, 特别是中老年人, 所以提倡用西医西药治疗急性病, 用中医和世界各国草药治疗慢性病和康复保健, 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也随之跟进。

概言之, 英国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 将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将知识占有量放在第一位;将适应社会的素质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将适应考试和读书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将适应更加广阔的领域乃至国际化竞争的素质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将适应狭窄区域和单一行业职业岗位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大众化以后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可能并不都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 但宽阔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总是需要的, 往往视野影响理念, 理念影响决策, 决策影响实践, 而实践的优劣则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

2 思考与启发

穿行在大不列颠岛的土地上, 除了其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特点外, 总觉得在那片国土上还有一些东西在影响支持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明显感觉到的至少有三点。

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同在。在英国的城镇, 形态化的历史总是无处不在, 并非只有1753年创建的大英博物馆和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万件藏品, 也不是只有1824年创建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和她展示的2300幅精美画作, 足迹所到之处, 古建筑、古教堂、古城堡、古雕塑, 甚至古墓碑比比皆是, 而且都保护得很好, 哪怕是残垣断壁也在保护之列, 维护得清清爽爽, 干干净净。一个牛津大学或者牛津城, 基本上全在古建筑之中, 城市中心还保留着一块墓地, 随便一个古老建筑的门洞上就悬挂着一个学院的校牌。在曼彻斯特, 上百年的罗马式建筑和工业革命早期的厂房库房与现代建筑浑然一体, 人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难免会引发历史与现实的遐思。在卡莱尔, 读着一个仅有14周大的孩子在16世纪因瘟疫离世的墓碑, 俯首看着镌刻有1558年印迹的铺路石板, 伫足在1540年修建的教堂示意图前, 你会想到什么, 形态历史远比记录历史直观丰满得多, 而且将形态历史和现实景况放在一块, 你会从历史想到现在, 你会从历史的状况想到现实的景况, 它会引发你的对比, 引发你的历史性反思。其结果是引发差异性思维与比较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它不但训练了你的思维能力, 提高了你的思维品质, 还教你现在应该怎么去做。空间的延展可以引发思考的宽度, 而历史的久远可以引发思考的长度, 这就需要人们对历史遗存的敬仰。如果一个城市只有现代形态而没有历史形态, 或者只能到书上网络上电视上去寻找历史, 或者要专门安排远足到某个点上去体味历史, 至少在常态中引发思维上是存在缺陷的。万州就有一个历史形态与现实形态同在的地方, 那就是西山钟楼和体育馆的相携, 从不同角度伫足赏读, 你会自然去梳理万州的百年历史以细品今天的变迁, 只是可惜这样的地方太少了。

二是社会与自然的共存。英国的自然生态状况良好, 英格兰的典雅秀丽, 苏格兰的苍劲豪迈, 特别是苏格兰的广袤牧场, 绿茵的草地, 慵懒的奶牛和羔羊, 就是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 还有让浪漫诗人济慈感悟为“让人忘掉生活中的区别:年龄、财富”的温德米尔湖, 展现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置身其中你会用更加宽广更加深邃的视角去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思考人类在地球生存过程中应有的实践行为, 思考人类界定的科学发展方式和前景, 应该说置身社会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之中, 对提高人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综合素质不无裨益。我在想, 牛顿当年常常习惯躺在苹果树下的草坪上思考问题, 应该和那里的自然环境不无关系, 他的三大成就, 微积分、万有引力和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家乡的自然与宁静之中孕育成形的。莎士比亚能够在52年的短暂人生中创作出那么多优秀作品, 应该和他出生成长的斯特拉福小镇及旁边缓缓流动的埃文河密切相关, 你到了哪里就会真切地感受到。

三是宁静与激情的相容。英国是一个发展周期较长的国家, 因此也是一个相对稳态发展的国家, 所到之处能够感受到英国人在生活中的宁静、安详和绅士般的按部就班, 但是他们也不乏激情, 比如在工作中比如在文体活动时, 在文化教育处, 在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 在伍斯特大学, 校长也好, 国际教育处负责人也好, 总是激情般地介绍着他们的事业, 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真感慨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我们在伦敦时刚好住在温布利体育场旁边, 2011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刚好在此举行, 球迷的那般激情弥漫在整个伦敦。在激情的另一面展示着宁静, 你可以在希斯罗机场的通关等候队伍中看到捧着一本书安静阅读的人, 也可以看到依身在牛津大街墙边决不理睬喧闹阅读的人, 还有咖啡小屋里坐着冥思的人。人在宁静和激情的转换之中, 可以替代许多的浮躁与寂寞的情绪。如果一个社会的主流情绪更多的要么是浮躁和烦躁, 要么是寂寞和孤独, 很难想象还有多少宁静用于读书和思考, 还有多少激情用于事业和生活, 何况人的幸福往往蕴含于激情点缀的宁静安详之中。

教育的真谛 篇8

如今,经过多年的教坛打拼,对于这一问题,我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

教育即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包蕴丰富宝藏的矿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慧眼,能敏锐识珠,并有计划地去开采;每一个孩子都是姹紫嫣红的小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观察,发现每一朵花的可爱迷人之处,并用心呵护其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匹草原上奔驰的骏马,需要我们教师学伯乐会识马、相马,纵其在大草原上驰骋。

教育即激励。遭遇失败很多情况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为”或者“不敢为”,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激励,激励能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激励能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激励能激发一个人的正能量,唤起自信,披荆斩棘,勇攀高峰。

教育即影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道德情操会无形地感召着你的弟子。

教育即赏识。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潜力都是无限的,我们老师要学会赏识他,悦纳他,激励他,他就会从平凡走向伟大,从普通走向辉煌,他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绽放人生的精彩,就会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教育即解放。教育不是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它需要解放孩子的手,让他自己去做;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自己去观察;解放孩子的耳朵,让他自己去听闻;解放孩子的思想,让他自己去思考。让孩子在解放中创新、发展、成才。

教育即发展。同一个学生,“今天”与“昨天”已有不同,“此刻”较之“刚才”有了变化,尽管他仍然坐在教室的某个位置上,他的眼睛所看见的世界,他的大脑所思考的问题,他内心所经历的波动,使得他已经不再是先前的“他”,而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不断撰写的书,这就是成长进步。

教育即守望。孩子们尽情地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玩耍,作为教师的我,只需在田野外侧的悬崖边上守望,看着孩子的憨态,看着孩子的快乐,看着孩子的成长。教师的守望,就是守望着教育的信念与幸福。

如果现在再有人问我教育是什么,我会告诉他: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识文断字,那只是最为肤浅的传授。教育,应该是一个心灵对另外一个心灵的感化,并助其成长、腾飞的过程。

回归教育本源探寻教研真谛 篇9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优化教研模式解读 □ 崔随庆 王慧 王丽萍

教育创新是我们国家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基础。

教育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活力源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育创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教育。为不同学生创设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环境,使每一名学子都能在学校教育的支撑下展露自己的才华、彰显自身的特长。

教育创新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善于思考的催化剂,能为每一个学生打造出不同凡响的人生境界和未来。

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有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领。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以下简称经开区教文体局)提出了“均衡、优质、特色、创新”八字工作指导方针,以区域优质教育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探寻研究校本特色教育发展为抓手,致力于全区教育水平快速整体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经开区教文体局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但是,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先进教改理念的贯彻落实,又需要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作为补充。因此,优化教研模式,开展区本教研、校本教研、师本教研就极富时代意义。

经开区教文体局局长唐保华认为,任何时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则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推手。因此,经开区教文体局明确提出要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研模式,使“教育科研”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学校走教改特色化、多样化之路,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营造氛围——着力构建区域教研生态场域

教育科研是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经开区教文体局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动作用,在教文体局成立之初就选调了一批优秀教师组建了经开区教研室,不断强化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并在规模较大的学校里建立了教研机构,在全区各中小学校营造出重视教研、利用教研的良好生态环境。

经开区教研室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 为核心,指导和引领教研员在学校开展教育实践研究,因为学校是“教研的现场”,教学改革的一切答案都在“现场”,教育研究者不仅需要从书本中学习,而且需要从课堂的事实和教师工作的具体经验中学习。所以,研究者要亲自走进课堂,与教师共同钻研具体实践课题,并通过开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普遍提升教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对于推动课改,唐保华始终坚持从细处做起,要求教研员通过和一线教师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做选题,积极开展扎实、具体、有效的研究,真正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研中做,帮助、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践,针对自身的教学困惑和疑难问题,寻找研究方向,确定研究主题,力争做到研究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进行,科研引领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教研员在与教师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对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整合,列为学校教研课题,收入到校本课题库,编制学校的校本课题研究指南,指导教师开展研究。针对一些重点、热点或难点问题,组织骨干力量开展深入研究,并通过专家引领、培训学习、提供经费等方式,为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环境与资源保障。

教研员们通过和教师们共同探究,改进研究方式,大力推进校本化、草根化研究。在实践性研究中,灵活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多样化的研究活动。

经开区教研室还有效发挥学科教研组的引领功能。年级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我们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教研组成员间的不同感悟,列为教研活动必要的交流和研讨话题;通过有组织的交流和探讨,汇聚群体智慧,提炼并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引领教研组成员在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和吸纳的过程中,破解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积淀研究资源。”经开区教研室主任张智慧说。

为此,经开区教研室积极改进课题研究方式,拓展研究内容,倡导“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具有“小、快、实”的特点,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贴近教学,贴近现实,实实在在,研究周期短,易于操作,易出成果,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将科研成果与课堂实践教学快速有效结合,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开区教研室推动下,各中小学鼓励教师在一线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反思教学、指导实践、申报课题、开展实验、总结经验,体验“发现和收获”的快乐,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

“我们通过构建以教师个体实践为基础的信息发现路径、学科教研组问题交流平台、教研处问题征集与梳理平台等三级引领体系,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捕捉信息,在同伴互助和教研处指导下筛选信息,提炼有研究价值且在同伴互助下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校本课题。”张智慧介绍说。

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室倡导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构建问题发现的路径。张智慧说:“我们要求教师将个体初备、集体研备和二次主备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疑问和突发构想记录下来,作为教研课题或话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引领教师从教学准备、课堂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等具体环节着手,在备课反思、课堂感悟、学生学习状态观察和作业批阅体验中,产生灵感并提岀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具体细致的科学指导,有了富有针对性的明确要求,有了教研员们经常泡在一线的融入,有了和教师们深入的思想沟通,经开区各中小学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风气十分浓郁,广大教师把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紧密融合,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淀学校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找准抓手——着力推动学区改革深化实施

经开区教文体局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局出发,整体谋划区域课程改革和教研工作,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本着“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制订了经开区学区制改革实施方案,并以“学区”为管理平台,真正从地域上、观念上打破学校之间相互封闭、保守的现状,建立起学校之间积极、开放、健康、灵活的交流机制,在区域内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进一步缩小了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差距,大大促进辖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经过不断对学校课改实践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后,经开区教文体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学区制推进策略:提升一个认识,扭紧两个环节,落实六项制度,建好两个网络,做实一个过程,加快推进区域课改进程,促进学校更为全面、健康成长。

提升一个认识: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建立学区制的意义。区教研室把推进“学区制”改革工作作为加强道德课堂建设,提高课堂实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抓细抓实,真正抓出成效。

扭紧两个环节: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流程管理两个薄弱环节为抓手,实行学区内各校之间的学科互助和名师结对;每周每学科开展一次跨学校的大组教研活动,以观课、评课、课堂观察、同课异构等为载体,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素质共同提高;建立并逐步完善学区教师队伍交流培训制度,促进校际间干部和教师的合理良性交流互动。

落实六项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学区制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落实学区联席会议制度。学区长学校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学区内活动,听汇报、问进展、找问题、抓落实。

2.落实学区领导听评课制度。学区长、校长要做到一沉、二坐、三深入、四研究(沉下去、坐下来、深入课堂、研究教学)。

3.落实学科互助和“学区结对子”制度。学区内以名师、学科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龙头,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学科交流活动。

4.落实学科教学指导员制度和学区内教学公开制度。学区内各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员,负责对学区内同科教师进行指导,包括听课、导课、评课、议课、课堂达标、学科诊断等活动。

5.落实学区科研制度。围绕道德课堂建设,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要有科研课题,每月进行一次汇报交流。以科研促创新,各学区、各学校积极探索具有本校、本学区特色的发展模式。

6.落实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学区内各校操场、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专用教室及教材、教案、辅助资料、教具等资源学区内共享。

建好两个网络:根据总体要求,构建了高效畅通的五级管理网络和教研网络。

五级管理网络是:教文体局→联络员→学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

五级教研网络是:教研室→学区中心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

学区工作由教文体局主管,联络员沟通,学区长策划,学校职能部门具体操作,教师积极参与。

做实一个过程:本着“分区合作、优势互补、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发掘典型,推广经验,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听取学区长、校长、副校长、主任、辅导员分主题进行的工作汇报,并将“学区材料”上传到网上,交流共享,展示校本科研的有型成果。

经开区教文体局通过学区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进一步强化了辖区教研的氛围和教师教研的意识,成为辖区整体推进教研工作的重要抓手。

塑造品牌——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优质群像

经开区教文体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发展目标,引导各校逐步明确办学定位、找准发展思路与方向,积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坚持走教研助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使一大批学校脱颖而出,成为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

——郑州市第85中学是经开区第一所区属中学。为积极推进课堂改革,构建有灵魂、有生命、有效率的课堂,85中学创建了“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课堂”的三贴近课堂模式,规范了“导学案预习——小组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教师矫正——学生训练——教师检测”六步教学流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激发了学生学习与合作的积极性,为全体孩子的共同进步提供了可能和保证。学校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教研,组织教师先后自编了《九年级思想政治》校本教材、《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校本教材、《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校本教材等;开发了《中国象棋》《花样毽球》《美文欣赏》《Flash动画制作》《书法艺术》《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85中学教师总结提炼的语文六步教学法、政治六化教学法、英语“4445”模块教学法均获得了省市教研部门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高效验证。

——当你走进经开区实验小学,拾阶而上,发现脚下广场的地面是用镶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甲骨文、行体、楷体文字的方砖铺成,错落有致地展示出书法文化的形态之美,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出一个学校的文化与内涵之美。书法是这所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学校教学楼走廊墙壁上悬挂的书法作品均出自该校学生之手。

学校以“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收获希望”为办学理念,坚持“呵护孩子的快乐童年”的教育理想,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研究形成了“前置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拓展学习”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是“河南省美术书法特色教学和创作实验基地”、“建业足球俱乐部——河南省青少年训练基地”,获有“中华吟诵实验学校”等荣誉。今年暑假,该校足球队出征全国U12青少年足球比赛,喜获冠军,并有两名队员选入国家青少年足球队。

——朝凤路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09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或技能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或观摩优秀课例,欣赏名家风采,学习百家而顿悟。

学校开展生本课堂三级课比赛,让入校一年教师进行生本课堂入门课比赛;入校二年教师进行生本课堂达标课比赛;入校三年及以上教师进行生本课堂示范课比赛;使每一位老师在活动中都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提高。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朝凤路小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建设性地提出了符合朝凤路小学发展的“丽教育”模式,从精神文化、管理文化、校园文化、课程文化四个方面形成主线,从修身课程、拓展课程、自主选择课程、隐形课程这些丰富的校本课程入手,以实现孩子们的多样化选择为目标,致力于成就孩子们的幸福人生。

——经开区营岗小学地处农村,但学校努力克服了地理位置偏僻、硬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坚持在前进中谋发展,明确提出了“艺体兴校、创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泥塑校本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们的想象力、思维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老师们还积极引导学生们开设棋艺社团、爵士舞社团、演讲社团、踢踏舞社团、书画社团以及合唱社团。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泥巴玩乐会,成为全校孩子们最为喜欢的节目之一。“让荷花淡雅、让玫瑰芬芳”,已然成为全校教师的座右铭。

还有耿庄小学的“梦想课程”、列子小学的国学教育、司赵小学和实验小学东校区的合唱队„„

学校就是一个育人场。育人正像人吃饭一样,需要各种营养。经开区教文体局利用资源整合,力图给所有学生必需的各种优质营养。而教师,一方面从这个场中感受精神的滋养,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给这个场增添新的能量。

经开区的学校已经成为一个个精神圣地,师生浸润其中,变得越来越优秀。教育均衡发展、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先进理念的确立、教育评价的突破和校园文化的打造„„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过程中,经开区的各个学校必将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明确方向——着力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经开区教文体局将开展“校本教研”作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依据“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研究问题,服务于教学实践”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制定了《校本教研管理及成果奖励办法》,建立了“注重过程、突出实践、强化应用”的校本教研引领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范、引导教师钻研业务,加强研修,提升能力;用激励措施引领教师立足于岗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发展。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实践形式有三个: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针对校本教研的这三个要素,经开区教文体局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推进工作:

自我反思方面,要求教师认真撰写课后反思、课后札记、经验论文、案例分析等,并通过校报、校刊、局网站、论文汇编等载体予以刊发交流。

同伴互助方面,注重加强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形式成为辖区各中小学常见的具有同伴互助性质的校本教研活动,从实践层面给教师以方法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引领。

专业引领方面,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组织大批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种培训和专项培训,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书香校园建设、师生共读活动也成为广大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校本教研依托的是本辖区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特色,解决的是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反映的是学校的教研文化,体现的是学校的实践精神。学校为教师营造基于实践的教研环境,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融合实践和研修为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以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培植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课改工作持续深化。

学校要为校本教研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各校“教研文化场”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研文化场一旦形成,它就对存在于它‘场’内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施加一定的‘力’和‘能量’,具有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约束、扩散与辐射的功能。所以,各中小学校要重视‘教研文化场’的建设,积极倡导校本教研,认真贯彻校本教研制度,激发教师们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使校本教研在学校蔚然成风。”唐保华说。

学校只要形成有利于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文化场”,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会在学校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让教师们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研究身边的人和事的习惯,从中发现可资研究的问题或素材,萌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并投身其中。

为充分发挥学校教研文化场的功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研员的职责也从原来以“三课”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研工作,转变为基于课程观视野下的“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教研工作;从考试命题与教学评比、学科竞赛等工作,转变为基于标准的评价研究、分析、指导与反馈工作;从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工作方式,转变为以校为本、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再造教育文化,并以“构建道德课堂,提高生命质量”为主线,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为切入点,带领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指导中小学校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和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校本教研推进工程,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资源多渠道化、教学评价多样化。

细化措施——着力开展丰富多彩教研活动

为科学有效地推进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扎实开展,经开区教文体局不断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推进会、汇报会等,探讨高效课堂构建、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打造、学生评价体系研究等,重点主抓了生本课堂、校本课程、导学案、作业设计、课程标准解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小课题研究、教学质量监测等项目,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研活动为辖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场持续上演的饕餮盛宴:

——积极探索实践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更加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自2012年春季开始,经开区教文体局开始在辖区中小学内全面推行生本教育,改变课堂生态,还课堂给学生。区教研室以此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各校打造生本课堂,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转变理念、统一认识,引导广大教师投身教改洪流。为在生本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的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树立先进典型;每个学科都安排有示范课、观摩课研讨交流活动;对已经成型的好的教学模式在全区进行推广,成立“智慧名师工作室”“艳霞青蓝工作室”,承办“我的理念我的课”省级课题研讨会;以学区为单位,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和学科诊断活动等。通过广泛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得到激发,目前生本教育理念在全区各校得到深入实践,并受到省市教研部门的好评。

——狠抓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校本课程是课改的重要抓手。经开区教文体局十分重视各校活动课程的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鼓励各校以校本、师本、生本为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把学生个性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凸现、地域文化的传播等,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区实验小学先后开设了书法、足球、国学、日语、舞蹈、合唱等二十几种特色课程,给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了引导广大教师理解和掌握有关“基于标准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检验“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推进情况,发现经典案例,引领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炼教学设计资源,经开区教研室认真开展细化学科课程标准工作,邀请省市教研部门各科教研员进区指导,充分发挥区教研员指导、服务、引领、督导作用并组织开展了“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如:组织全区小学语数英学科教师参加“如何科学规范叙写学习目标”和怎样编写《导学案》主题集体教研培训活动;组织全区教师开展课程纲要的编写培训会;邀请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书记李玉国为全体教师开展作业建设培训等。通过以上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的能力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个学生!

——打造学校优势学科。经开区教文体局鼓励各校依托校情,打造本校的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为突破口,实现单项突破、以点带面、增强自信,进而实现全面发展。要求各校围绕学科找定位,找差距,找方法,突出学科特色,研究学科规律,积极打造名片学科,从而培育出了一批优势学科,初步实现以优势学科带动薄弱学科健康发展,使优势学科更优、薄弱学科转优的目标。如,实验小学的语文学科,外国语小学的英语学科,二郎庙小学的数学学科等都已成为优势学科。

——开展教学评价研究。组织辖区各学校围绕“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开展实践与研究。依据“标准—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道德课堂、生本课堂的有效途径。以《课程纲要》编写和导学案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习(先学)为中心实施生本教学,扎实落实“先学——展示——反馈”课堂流程,认真开展道德课堂(生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看状态、看过程、看结果”评价研究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方面,继续加强郑州市“以读代讲”阅读模式研究。通过开展“问题解决式”课堂观察活动,切实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问题,老师的操作更规范,方法更科学,教学更有效。在小学英语学科方面,积极探讨小学英语对话及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校际互访式、专题合作式、结对带教式等校本教研新模式;在中学理科方面,通过“‘发展为本——情境·问题·对话·评价’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以课题带动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开展师能竞赛活动。区教研室经常组织开展中小学各学科师能(优质课、素养比赛、基本功等)竞赛活动,以活动促培训,以竞赛促提升。如:各学科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各学科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比赛;各学科教师优质课比赛等活动。各项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仅今年上半年,就有6个学科的教师代表郑州市参加河南省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一等奖。85中学樊占杰老师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思品优质课大赛,一人独得三项特等奖。

——举办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经开区教文体局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引领教师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梳理、提炼和总结过程中,达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化认知的发展目标,形成并推广经验;通过组织开展融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价、推介为一体的同课异构、说课、评课以及教学故事和案例的研究展示等活动,引领教师从活动体验与反观对比中吸纳精华、开启潜能、生成创新思路;通过举办教育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与教师对话交流,课题研究指导,成果点评等活动,帮助教师破解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和疑虑,引领教师在成果应用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成果内涵。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区教研室在培植教师着力于常规教学实践研究的同时,把同课异构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实践平台,逐步形成了针对不同教研目标需求、不同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并在实践中灵活组合、因需而用。通过精心组织、目标明确、群体智慧与个体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同课异构活动,引领教师从求同存异的对比中达成理念碰撞、观点交融、思路交汇,从“异构”的实践中感悟与吸纳经验和成果,使教师在“同课”的横向比较与“异构”的纵向体验过程中悦纳差异、获得启发,进而生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达成在实践中突破、实践中完善、实践中发展的目标。

„„

上一篇:恒定电流章末总结下一篇:听微党课